一、上海专为毕业生开网站(论文文献综述)
樊慧静[1](2010)在《终结抑或融合:城市化过程中都市村庄的未来发展 ——以郑州市西郊X村为例》文中指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城市扩展速度日益加快,在不可逆的城市化进程中,发达地区的大都市均以空前的速度向四周蔓延与扩展着,大片农田在短短一二十年间便消失在石林般的高楼大厦中,都市村庄就像是镶嵌在都市茫茫大海中的一个个孤岛。强劲的都市扩展可以顷刻间改变村落社区的格局与景观,然而它却未必能够让曾经历经久远的村落组织即刻化解与消融于这种变迁中。然则,中国是一个有着9亿农民和数万平方公里土地和的农业大国,在发达程度上东、中、西部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异明显,区域性特点丰富多样。中部地区城市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初期,研究欠发达的中部地区城中村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是针对一个中原地区城市边郊的都市村庄而作的实地研究,对于这样一个村庄社区来说,在外城市辐射不强、内无可开发利用的优势资源的情况下,如何寻找一条适合于自己的城市化发展道路,生长于这块土地上的人也许有他们自己的思考。当我们以“传统”与“现代”①两个因素作为分析社区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因素,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乡村文明与城市文明在都市村庄场域之下确有结合的现实因子,无论是传统社会的文明因素还是现代社会的文明因素,对村庄秩序的维持与村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或者说,文明社会中传统社会共同体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在城市化过程中,代表传统与现代的都市村落与城市文明并不必然是取代与被取代的关系,相反,我们的城市文明完全可以保留更多的村落文明。具体而言,今天都市村庄就是传统的村落文明与城市文明的一种有机融合状态,甚至可以成为未来城市化发展的一种方向。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依托都市村庄所具有的传承性,重新构建一个独具现代性的都市村庄社区,不是城与乡的简单叠加,而是传统的村落文明与城市文明的一种有机融合状态。城市发展的最终结果不必然是乡村文明的终结,乡村社会中的很多传统因素依然对现代生活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让这些具有传统特质的社会资源与发展动力最大限度发挥作用,使之融入到都市村庄未来发展与秩序的实现之中,是政府在制订城中村政策时需要特别给予关注的。
潘霞[2](2007)在《基于招商引资的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研究》文中指出全球的外商直接投资(FDI)流动已进入新一轮的繁荣,截至2004年底,中国实际吸收外资存量总值为2132.88亿美元,到2005年6月底,外资以各种方式在中国设立的研发中心已超过750家,世界500强已有400多家在华投资。投资热潮的掀起使得各地对投资环境的改善进入了高潮。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小环境中,学者对中国区域投资环境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文以基于招商引资的区域投资环境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基础设施、政治法律和自然地理5个方面出发,建立了基于招商引资的区域投资环境系统。在对各个子系统分别选取衡量指标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招商引资的经济环境子系统、社会文化子系统、基础设施子系统、政治法律子系统和自然地理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中国的31个地区为研究样本,主要参考《中国统计年鉴2006》等数据资料,赋予样本相应的指标值。对于各个子系统的指标,主要运用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进行筛选,选出与利用外资因子和利用内资因子相关程度较强,但彼此间的相关程度又较弱的指标,组成新的指标体系,分别建立利用外资和利用内资的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基础设施、政治法律和自然地理子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在第9章,综合运用前几章的指标筛选结果,建立了利用外资的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利用内资的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被选出的指标与利用外资因子和利用内资因子的相关系数,在权重为100的基础上,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运用对象性评价方法对基于招商引资的区域投资环境进行评价。对于31个地区的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基础设施、政治法律和自然地理子系统分别进行评价,并依据地区得分对地区进行排序和分类。在对地区的投资环境子系统进行评价之后,对于31个地区总体的利用外资投资环境和利用内资投资环境进行了分类和评价。把31个地区基于招商引资的区域投资环境分成了4类:投资环境优秀型地区,投资环境优良型地区,投资环境不均衡型地区和投资环境落后型地区。通过评价和分类,每个地区都可以找出本地区的区域投资环境优势和不足之处,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改善投资环境的策略。第10章是实证研究,选取黑龙江省为实证研究的对象。黑龙江地处东北地区,是典型的老工业基地。在中国提倡和鼓励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支持下,黑龙江省的经济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因此,选取黑龙江进行实证研究对于黑龙江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有特殊的意义。论文首先对黑龙江当前的投资环境从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基础设施、政治法律和自然地理5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然后对黑龙江的招商引资情况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这两个方面是:1995-2005年黑龙江招商引资的纵向对比和2005年黑龙江与中国其他30个地区招商引资的横向对比。得出的结论是:纵向看黑龙江的招商引资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引资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的改观;横向看黑龙江的招商引资情况却不容乐观,利用外资数量和质量都处在落后的地位,利用内资也由于优惠政策的匮乏而收效甚微。通过对第9章基于招商引资的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对黑龙江的基于招商引资的投资环境的评价是,总体看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但是却有较强的社会文化竞争力和自然资源竞争力。因此黑龙江的投资环境各个子系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所以相应的改善原则应当是,在巩固优势的基础上,采取措施不断改善劣势因素,逐步变劣为优。
蔡安宜[3](2002)在《上海专为毕业生开网站》文中认为 由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办的面向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网站www.firstjob.com.cn 已于日前正式开通。该网站是首家面向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网站,主要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有关就业政策、就业程序、招聘信息、应聘技巧和网上求职以及查询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受理的相关事宜等就业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和服务。据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汪歙萍介绍,网站的建设依托于该中心构建的沟通各高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平台,通过各种媒体的立体传播实现为服务对象"度身定制,服务全程"的人才支持服务,真正体现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我的努力,您的机遇"这一服务宗旨。
萌雨,建森[4](2000)在《新一代IT业CEO登路》文中研究指明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互联网皇各(Internet),不久前还是媒体上的预测和展望,不经意间,就切切实实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它走进我们的学习和工作,甚至改变了我们的生存与生活方式。无论当你步行在北京的街头还是塞上你的耳机听收音机,铺天盖地,触目、触耳都是各种各样音符一样的".com",如雨后春笋般节节上升,即便是你自以为混的特熟的业内人士,也难保你因说不了的某".com"而被嘲笑为落伍。这里我们介绍的六位年轻的新一代CEO您都认识吗?他们是亿唐(www.etang.com)的唐海松,携程(www.ctrip.com)的
二、上海专为毕业生开网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海专为毕业生开网站(论文提纲范文)
(1)终结抑或融合:城市化过程中都市村庄的未来发展 ——以郑州市西郊X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相关研究动态 |
1.2.1 西方学者关于城市化、城乡二元结构转化的相关研究 |
1.2.2 国内研究状况 |
1.3 拟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及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2 理论追溯 |
2.1 传统乡村社会的"差序格局"理论 |
2.2 理性选择理论 |
2.3 "国家与社会"分析视角 |
2.4 社会学"理想型"范畴的二元分类法 |
2.5 三元结构论 |
2.6 相关理论及概念界定 |
2.6.1 城市化 |
2.6.2 都市村庄 |
3 一个典型:位于郑州市西郊X村的变迁叙事 |
3.1 急剧"变化"的都市村庄社会:对X村的实地调查与分析 |
3.1.1 X村的概况 |
3.1.2 人情味浓厚的初级关系社区 |
3.1.3 走向现代文明的村落社区 |
3.2 传统乡村社会人际关系、生活方式的演变 |
3.2.1 亲缘、地缘关系的削弱和人际关系的理性化 |
3.2.2 "关起门来过日子" |
3.3 都市村庄——低收入群体通向城市的驿站 |
3.3.1 掠影X村一对复习考试的学生姐妹 |
3.3.2 掠影X村一对刚参加工作的知识分子 |
3.3.3 掠影X村一户农民工家庭 |
4 都市村庄共同体:让"传统"在"现代"中融入 |
4.1 城乡二元体制:X村实现现代化发展的社会背景 |
4.2 目前城市化进程还需要都市村庄的存在 |
4.3 日益分化的都市村庄社区呼唤着"都市村庄共同体"的产生 |
5 总结与思考:城市化过程中都市村庄的未来发展 |
5.1 都市村庄的当代使命:连接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桥梁 |
5.2 十字路口下都市村庄的未来命运:终结抑或融合 |
参考文献 |
后记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2)基于招商引资的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目的 |
1.1.3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1.2.3 对国内外研究的评述 |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及总体结构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
2.1.1 垄断优势理论 |
2.1.2 内部化理论 |
2.1.3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2.1.4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
2.1.5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
2.2 投资环境理论 |
2.2.1 仿真国际投资环境理论 |
2.2.2 低门槛理论 |
2.2.3 综合投资环境理论 |
2.2.4 投资发展周期理论 |
2.2.5 区位经济理论 |
2.3 投资环境评价方法 |
2.3.1 国别冷热比较法 |
2.3.2 投资环境等级评分法 |
2.3.3 投资环境动态分析法 |
2.3.4 多因素和关键因素评估法 |
2.3.5 抽样评估法 |
2.3.6 相似度评价法 |
2.3.7 准数分析法 |
2.4 招商引资理论 |
2.4.1 马克思的区域平均利润率——招商引资的理论基础 |
2.4.2 “两缺口模型”理论 |
2.4.3 “四缺口模型”理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招商引资的区域投资环境系统分析 |
3.1 区域投资环境概述 |
3.1.1 区域的概念 |
3.1.2 区域投资环境的概念 |
3.1.3 区域投资环境的作用 |
3.1.4 区域投资环境的特征 |
3.1.5 区域投资环境的类型 |
3.1.6 区域投资环境的构成要素 |
3.2 招商引资概述 |
3.2.1 招商引资概念解析 |
3.2.2 招商引资的分类 |
3.2.3 招商引资对受资地区的作用分析 |
3.2.4 衡量招商引资的主要量化指标分析 |
3.3 区域投资环境与招商引资的关系分析 |
3.3.1 经济要素与招商引资的关系 |
3.3.2 社会文化要素与招商引资的关系 |
3.3.3 基础设施要素与招商引资的关系 |
3.3.4 政治法律要素与招商引资的关系 |
3.3.5 自然地理要素与招商引资的关系 |
3.4 基于招商引资的区域投资环境系统框架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墓于招商引资的区域投资环境经济环境子系统要素分析 |
4.1 经济环境子系统要素分析 |
4.1.1 经济环境子系统概述 |
4.1.2 经济环境子系统评价要素框架 |
4.2 关键经济环境指标的筛选 |
4.2.1 经济环境指标主成分分析模型的构建 |
4.2.2 经济环境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
4.2.3 经济环境指标筛选的结果 |
4.3 经济环境指标与招商引资关系模型的建立 |
4.3.1 经济环境指标与招商引资指标关系模型的前提条件 |
4.3.2 经济环境指标与招商引资指标关系模型的构建 |
4.3.3 关系模型运行的结果 |
4.4 运行结果的分析 |
4.4.1 经济竞争力综合因子与招商引资分析 |
4.4.2 经济效益综合因子与招商引资分析 |
4.4.3 金融与市场综合因子与招商引资分析 |
4.4.4 经济结构综合因子与招商引资分析 |
4.4.5 经济发展综合因子与招商引资分析 |
4.5 基于招商引资的区域投资环境经济环境子系统总体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招商引资的区域投资环境社会文化子系统要素分析 |
5.1 社会文化子系统要素分析 |
5.1.1 社会文化子系统概述 |
5.1.2 社会文化子系统评价要素框架 |
5.2 区域投资环境社会文化指标的筛选 |
5.2.1 样本的选取 |
5.2.2 模型的选取 |
5.2.3 社会文化指标的聚类结果 |
5.2.4 社会文化指标聚类结果的解释 |
5.3 社会文化指标与招商引资关系模型的建立 |
5.3.1 社会文化指标与招商引资指标关系模型的前提条件 |
5.3.2 社会文化指标与招商引资关系模型的构建 |
5.3.3 模型运行的结果 |
5.3.4 社会文化指标的选择 |
5.4 对筛选结果的分析 |
5.4.1 社会状况与招商引资 |
5.4.2 文化环境与招商引资 |
5.4.3 科技教育与招商引资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招商引资的区域投资环境基础设施子系统要素分析 |
6.1 基础设施子系统要素分析 |
6.1.1 基础设施子系统概述 |
6.1.2 基础设施子系统评价要素框架 |
6.2 区域投资环境的基础设施指标的筛选 |
6.2.1 样本的选取 |
6.2.2 模型的选取 |
6.2.3 基础设施指标聚类 |
6.2.4 基础设施指标聚类结果解释 |
6.3 基础设施指标与招商引资关系模型的建立 |
6.3.1 基础设施指标与招商引资关系模型的前提条件 |
6.3.2 建立关系模型中若干问题的处理 |
6.3.3 基础设施指标与招商引资指标关系模型的构建 |
6.3.4 模型运行的结果 |
6.3.5 基础设施指标的选择 |
6.4 对筛选结果的分析 |
6.4.1 生活设施与招商引资 |
6.4.2 交通运输设施与招商引资 |
6.4.3 邮电通讯设施与招商引资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基于招商引资的区域投资环境政治法律子系统要素分析 |
7.1 政治法律子系统要素分析 |
7.1.1 政治法律子系统概述 |
7.1.2 政治法律子系统评价要素框架 |
7.2 区域投资环境的政治法律指标的筛选 |
7.2.1 样本的选取 |
7.2.2 指标的分类 |
7.2.3 政治法律指标聚类结果分析 |
7.3 政治法律指标与招商引资关系的模型分析 |
7.3.1 关系模型建立的前提条件 |
7.3.2 政治法律指标与招商引资指标关系模型的构建 |
7.3.3 模型运行的结果 |
7.3.4 政治法律指标的选择 |
7.4 运行结果的分析 |
7.4.1 政府环境与招商引资 |
7.4.2 政策环境与招商引资 |
7.4.3 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与招商引资 |
7.5 本章小结 |
第8章 墓于招商引资的区域投资环境自然地理子系统要素分析 |
8.1 自然地理子系统要素分析 |
8.1.1 自然地理子系统概述 |
8.1.2 区域投资环境自然地理子系统构成框架 |
8.2 区域投资环境自然地理子系统指标的筛选 |
8.2.1 样本的选取 |
8.2.2 自然地理指标的聚类 |
8.2.3 自然地理指标聚类结果分析 |
8.3 自然地理指标与招商引资关系研究 |
8.3.1 自然地理指标与招商引资关系模型的构建前提条件 |
8.3.2 自然地理指标与招商引资关系模型的构建 |
8.3.3 模型运行的结果 |
8.3.4 自然地理指标的选择 |
8.4 对筛选结果的分析 |
8.4.1 自然资源与招商引资 |
8.4.2 环境状况与招商引资 |
8.4.3 区位条件与招商引资 |
8.5 本章小结 |
第9章 基于招商引资的区域投资环境评价 |
9.1 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综述 |
9.1.1 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的含义 |
9.1.2 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的意义 |
9.2 基于招商引资的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9.3 基于招商引资的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方法的确定 |
9.3.1 评价方法的选择 |
9.3.2 对评价指标的处理 |
9.3.3 样本的选取 |
9.4 经济环境评价 |
9.4.1 利用外资的经济环境评价 |
9.4.2 利用内资的经济环境评价 |
9.5 社会文化环境评价 |
9.5.1 利用外资的社会文化环境评价 |
9.5.2 利用内资的社会文化环境评价 |
9.6 基础设施环境评价 |
9.6.1 利用外资的基础设施环境评价 |
9.6.2 利用内资的基础设施环境评价 |
9.7 政治法律环境评价 |
9.7.1 利用外资的政治法律环境评价 |
9.7.2 利用内资的政治法律环境评价 |
9.8 自然地理环境评价 |
9.8.1 利用外资的自然地理环境评价 |
9.8.2 利用内资的自然地理环境评价 |
9.9 区域投资环境总体评价 |
9.9.1 利用外资的区域投资环境总体评价 |
9.9.2 利用内资的区域投资环境总体评价 |
9.10 本章小结 |
第10章 实证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
10.1 黑龙江省当前投资环境综述 |
10.1.1 经济环境 |
10.1.2 社会环境 |
10.1.3 基础设施环境 |
10.1.4 政治法律环境 |
10.1.5 自然地理环境 |
10.2 黑龙江省招商引资研究 |
10.2.1 纵向对比:1995-2005年黑龙江省招商引资变化情况 |
10.2.2 横向对比:黑龙江省与其他地区招商引资情况对比 |
10.2.3 黑龙江省招商引资的产业分布 |
10.3 黑龙江省招商引资的投资环境评价 |
10.3.1 黑龙江省投资环境在全国的定位 |
10.3.2 黑龙江省招商引资的投资环境优劣势分析 |
10.4 黑龙江省投资环境改善的建议 |
10.4.1 简化审批手续,提高政府效率 |
10.4.2 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10.4.3 改革和完善市场体系 |
10.4.4 培育新的增长点,发展服务业 |
10.4.5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功能 |
10.4.6 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 |
10.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四、上海专为毕业生开网站(论文参考文献)
- [1]终结抑或融合:城市化过程中都市村庄的未来发展 ——以郑州市西郊X村为例[D]. 樊慧静. 郑州大学, 2010(05)
- [2]基于招商引资的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研究[D]. 潘霞.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05)
- [3]上海专为毕业生开网站[J]. 蔡安宜.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2(01)
- [4]新一代IT业CEO登路[J]. 萌雨,建森. 中国商界, 2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