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钢琴教学中的踏板运用(论文文献综述)
杜鹃[1](2021)在《国内“四手联弹在少儿钢琴教育中的应用”之文献综述》文中研究指明在少儿钢琴教育中,四手联弹一直存在,但并未得到相应之重视,那么这种传统的钢琴演奏方式在钢琴教育领域有何作用,现代钢琴教育中对这种形式的演奏的应用情况如何?这是本文探讨之中心。促进四手联弹在少儿钢琴教育中的普及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辅助钢琴演奏。
杨闰涵[2](2021)在《论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记忆能力的培养》文中提出
田雨[3](2021)在《张朝钢琴曲《努玛阿美》音乐分析与演奏诠释》文中指出历经一代又一代作曲家的不断开拓与探索,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风格冲破固有的创作观念,逐渐呈现多元化特征。百余年间中国钢琴演奏、钢琴音乐创作及钢琴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颇具中国风格和民族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在世界音乐的舞台上脱颖而出,蜕变成为世界音乐殿堂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张朝老师作为中国当代最活跃的作曲家之一,追求民族性与个性同时兼备的创作思想以及朴实自然、回归本真的音乐风格。终生致力于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和发展,推动中国音乐这艘巨轮,乘着中华五千年文化的东风驶向未来。本文就张朝《土风集》中的又一部力作——《努玛阿美》进行音乐分析与演奏研究。《努玛阿美》是张朝老师于2017年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作品扎根于民族土壤,对直笛、三弦等民族乐器及民族语言音调进行极富趣味性的刻画和模仿,使作品颇具民族意蕴和文化精髓,散发出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此曲也是张朝老师创作时间较长,情感投入较多的一部作品,表达作者对儿时生活的美好追忆和刻骨铭心的思乡之情。《努玛阿美》作为民族风格极为浓郁的音乐作品。在创作方面,作曲家运用极具对比性的音乐构思,将民族音乐元素综合与提炼后凝结而成的全新创作。作品极富个性和张力且音乐新颖独特,追求调式和色彩不仅要在音乐的横向进行中发挥作用,还要自然融入到纵向的和声进行中,在民族音乐创作中具有较高境界。张朝老师在演奏中带入了“有限与无限”的理念,在具备娴熟演奏技术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的教学价值及情感进行精准地分析与表达。笔者将本论文的研究内容按六个部分进行划分。其中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从选题缘由、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现状及创新体现进行阐述。第二部分针对张朝钢琴曲《努玛阿美》的创作背景、作曲家张朝的个人经历及其钢琴音乐作品的六大板块进行简要介绍。第三部分为张朝钢琴曲《努玛阿美》的创作技法分析,笔者通过对作曲家本人的采访和文献资料的大量查阅,从曲式、和声以及旋律等方面展开分析。第四部分为张朝钢琴曲《努玛阿美》的演奏诠释,结合自身多年的演奏经验以及作品创作技法的细致分析,对演奏层面中节奏节拍的运用、力度速度的控制、触键方式与音色效果及踏板的使用进行逐一分析。第五部分,张朝钢琴曲《努玛阿美》的教学价值,其中包括对哈尼族、彝族民族音乐的认识、拓展演奏者的技术水平以及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这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最后为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概述与总结。通过对《努玛阿美》的研究分析,笔者希望达到两方面目的。其一,促使演奏者多方面学习这部优秀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以便于在钢琴演奏中对该作品进行更为贴切和恰当的诠释;其二,通过对《努玛阿美》的深入研究,吸引更多的演奏者认识哈尼族、彝族的音乐,了解张朝老师的钢琴音乐创作。有助于在学习钢琴作品的同时挖掘出更多优秀音乐作品的教学价值,为笔者日后在这个领域进行更为详尽的研究与思考提供助益。
王丹平[4](2021)在《云南民歌改编双钢琴作品教学应用研究 ——以三首作品为例》文中提出双钢琴音乐以独特的合作演出形式及自身丰富的交响化效果,成为钢琴艺术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而改编曲作为中国钢琴创作的重要形式之一,在与双钢琴艺术相结合时能够产生不一样的化学效果,从中发现中国双钢琴教学更多的可能性。本文选取《得波错》、《“其多列”随想》、《猜调》三首由云南民歌改编的双钢琴作品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双钢琴音乐教学的探索。并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章对中国双钢琴音乐的发展创作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梳理,并通过对演奏、比赛、教材的了解,从而奠定中国双钢琴教学应用的基础。第二章通过对《得波错》、《“其多列”随想》、《猜调》三首云南民歌改编的双钢琴作品,进行创作和民族元素运用的分析,为接下来双钢琴教学中合作训练及演奏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第三章对三首云南民歌改编的双钢琴作品进行教学上的探索。结合自身演奏实践经验,根据教学中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原理,进行教学和合作方法的阐述,从中更好地把握双钢琴教学中的合作关系。第四章通过对研究对象的教学思考与展望,引申出对云南双钢琴音乐乃至中国双钢琴音乐发展的展望。本文以三首云南民歌改编的中国双钢琴作品作为切入点,通过笔者的论证与分析,试图能带动更多的专业人士关注中国民族音乐在双钢琴领域的教学应用,激发更多的音乐爱好者对中国音乐的理解与学习。真诚期待能为中国双钢琴音乐的教学演奏提供一点参考,并为中国双钢琴音乐的发展和传播尽微薄之力。
李昊[5](2021)在《双钢琴改编曲《六首卡农风格练习曲Op56》演奏与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双钢琴作为一种重要的钢琴二重奏形式,是在钢琴领域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常见于各类钢琴音乐会与比赛中。从流传至今的管风琴作品,到风格各异的现代钢琴作品,其中还有很多优秀的、流传并没有那么广泛的作品需要去积极的学习与研究,包括各种形式的原创作品与改编作品。舒曼和德彪西作为浪漫派与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其音乐作品各具创作特色与研究意义,在钢琴教学中,他们的独奏作品被广泛应用,但双钢琴作品使用较少。本文研究曲目《六首卡农风格练习曲Op56》,是德彪西改编自舒曼踏板钢琴的一组双钢琴练习曲,由于踏板钢琴的演奏难度较高,在20世纪后就没有流行开来,其音乐作品也少有人关注,德彪西将其改编为双钢琴版本,降低了原作品的演奏难度,增加了其演奏的可能性。本文通过对作品的分析研究,了解舒曼复调音乐的卡农创作手法,体现其回归古典的倾向,笔者旨在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让更多的钢琴学习者了解此作品,并作为双钢琴学习与教学的备选曲目之一。首先笔者将对双钢琴改编曲形式进行概述,对其性质与类型进行归纳总结,从原作创作与双钢琴版本的改编入手,对其音乐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结合实践体会,对作品的演奏要点与教学意义做出论述,全文从作品的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在此,笔者将以此研究方向作为论点来建构论文框架,对作品进行探索与研究,以期对未来的钢琴学习与教学提供可借鉴的启示。
张丽媛[6](2021)在《梅洛迪两部钢琴联弹曲集教学研究》文中指出《梅洛迪钢琴四手联弹曲集》、《梅洛迪钢琴六手联弹曲集》是美国作曲家梅洛迪·伯贝尔分别于2009年和2011年专门为儿童所写的一个系列作品集,其作品在创作题材和风格上充分考虑到儿童的认知能力和特点,具有乐曲短小精湛,旋律通俗易懂,音乐风格变化多样,故事情节丰富多彩等特点,是激发儿童学习钢琴四手联弹及六手联弹兴趣的首选曲集。室内乐是音乐学习者提升综合音乐能力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国内钢琴教学中室内乐的训练是一个薄弱环节。缺少系统适宜的教材,是室内乐训练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梅洛迪2部钢琴联弹曲集填补了此方面的空白。本论文由这两部曲集的整体研究入手,阐释了作品的艺术特征,分析了作品的技巧类型,提出了较系统的教学建议。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构成。正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先强调了钢琴学习者接受室内乐训练的重要性,剖析了国内钢琴室内乐的教学现状,认为梅洛迪钢琴联弹曲集是较为理想的钢琴室内乐训练教材。第二部分对梅洛迪钢琴联弹曲集的内容、音乐文本以及音乐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与儿童生理心理特点的天然联系。第三部分在基于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该曲集的教学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其中包括技术训练建议,合作意识的培养,声部平衡等训练难点的解决方法,并对演奏者音乐表演能力的全面提升提供了有益的想法。结语部分阐释了这部作品教学与演奏的理论和实际意义,通过这部作品的教学研究,旨在形成一套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思路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期望这些研究,有助于儿童钢琴联弹教学的实施,为其他教师的实际教学提供借鉴和指导。
朱凯茜[7](2021)在《声乐艺术在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运用 ——以李斯特艺术歌曲钢琴改编曲R257,SW569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声乐艺术与钢琴艺术同为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表演形式上看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但实则两种艺术是息息相关,互相影响共同发展的。本论文选取了素有“钢琴之王”之称的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的艺术歌曲钢琴改编曲R257,SW569为例,将声乐艺术与钢琴艺术进行对比分析找到两者的共通性,并以此来研究声乐艺术如何运用于钢琴的演奏与教学。本部作品改编自与李斯特同一时代的浪漫主义杰出代表人物罗伯特.舒曼的艺术歌曲集Op79与Op98a。本套作品有着动人浪漫的旋律、富有文学性的歌词,李斯特在此基础上又将其改编为钢琴独奏作品,使其在保留原有风味的特点上又别具一格,十分具有研究价值。本论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介绍声乐艺术与钢琴艺术的相互关系,从声乐与钢琴在历史发展中的相互关系、李斯特及其声乐改编曲、声乐艺术与钢琴艺术的共性,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二章从音乐内容、技巧、音乐表现三个方面,以李斯特的改编曲为例,阐述声乐艺术在钢琴演奏中的具体应用;第三章主要探讨声乐艺术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在本章节中首先介绍了将声乐艺术应用于钢琴教学中的相关教学理论支撑,笔者根据研究内容设计了一堂课的教案并进行了实际的一对一钢琴教学,最后将教学活动实践过程进行整理,给出教学总结与反思,力求为钢琴教师在钢琴教学中提供一个新的借鉴思路。
宁钰兵[8](2021)在《肖邦《玛祖卡舞曲》的演奏与教学研究》文中认为《玛祖卡舞曲》是肖邦音乐创作中极具波兰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是学习肖邦音乐的重要钢琴文献。在我国,肖邦的《练习曲》、《夜曲》等作品已成为钢琴教学的主要内容,但《玛祖卡舞曲》的使用率相对较低。究其缘由,这部作品的体裁风格、音乐特点、表现难度等都是影响因素之一。通过在中国知网以及相关文献网站进行查询,笔者发现国内有关肖邦《玛祖卡舞曲》的研究主要聚焦在音乐本体、演奏实践、音乐美学等领域,对这套作品的演奏教学研究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与深入。因此,无论是肖邦《玛祖卡舞曲》的研究价值或是研究现状,对这套作品的演奏教学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本论文运用音乐教育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第一章,以《玛祖卡舞曲》的演奏教学现状作为研究切入点,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调研了以八所专业音乐院校为主的学生关于《玛祖卡舞曲》的学习现状。通过对问卷结果数据的分析,笔者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大致分为节奏律动、演奏技巧以及音乐素养三个部分。第二章,以《玛祖卡舞曲》的舞曲节奏特点与其他音乐元素为线索,基于教学现状展开对音乐本体的分析与教学问题的探讨。第三章,以《玛祖卡舞曲》Op.24的四首乐曲作为教学案例并探讨教学策略,分别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创新的教学思维对乐曲进行教学设计,以期寻找更高的教学质量、更积极的教学关系以及更合理的教学策略。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不同的优势与特点,在合理可行的前提下,教师将不同的教学理念运用到钢琴教学中,能够发挥不同教学方法的长处。在传统钢琴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笔者希望加入一些其他可行的教学思路,例如将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的教学理念与玛祖卡的钢琴教学相结合,进行一些新的尝试与探索,以期对肖邦《玛祖卡舞曲》的演奏教学具有一定的意义与帮助。
朱婉芸[9](2020)在《论樊祖荫《儿童钢琴小曲56首》演奏与教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儿童钢琴小曲—中国各民族民歌56首》简称《儿童钢琴小曲56首》是我国着名作曲家樊祖荫于2000年出版,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民族钢琴作品。它的旋律素材来自我国各个民族,和声来源樊祖荫着作—《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和方法》中的理论方法,在西洋乐器中恰当呈现中国各民族音乐的魅力。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主体内容一共分为四大章节。第一章为作曲家和作品概述。笔者先论述樊祖荫的生平概况和学术成就,再对作品进行分地区介绍,并挑选部分小曲作为例证。第二章论述该作品多民族性的音乐风格。它涵盖56个民族,涉及中国各民族的音乐素材,体现多民族性的音乐特色。因此,笔者分别以旋律、节奏节拍、和声、调式调性为素材,剖析《儿童钢琴小曲56首》的音乐风格。第三章为该作品的演奏与教学研究。笔者以触键、奏法、踏板、指法、力度和速度为出发点,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对该作品的演奏技巧与教学要点进行研究。第四章从承扬中华多元文化、民族音乐观、审美教育和儿童学琴兴趣四个方面,论述《儿童钢琴小曲56首》的教学意义。
李慧[10](2020)在《学龄前儿童钢琴教学中的默会知识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针对学龄前儿童钢琴教学目前存在诸多问题,原因之一在于默会知识教学方法的缺失,许多新近教师入职后存在教学经验欠缺的问题,需要职前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本论文以我国3到6岁学龄前儿童钢琴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以其中存在的默会知识为切入点,探究学龄前儿童钢琴教学中的默会知识教学及其价值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默会知识的学龄前儿童钢琴教学模式。在我国学龄前儿童钢琴教学实践中,学生的钢琴学习存在学龄前儿童在钢琴学习中存在“认知能力有待提升”、“学习专注力有待培养”、“练琴习惯有待规范”等障碍,与学龄前儿童钢琴教师在教学中由于对默会知识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实际教学效果低于预期”、“专业知识与沟通表达错位”、“儿童钢琴教学特点不突出”等问题。课堂师生互动主要存在“单一模仿大于创造力培养”、“关注乐曲而非关注学”、“注重外部评价而忽视审美评价”等情况,均与教师的默会知识缺失有关系。默会知识与显性知识同等重要,默会知识的缺失不利于个性化教学和提升学龄前儿童的专业成长。在学龄前儿童钢琴教学实践中存在广泛的默会知识经验,其呈现为主体的一种认知状态,具有情境依赖性,提供强劲的实在感和亲和力,其传递方式是一种隐性传播和个体取向,传播途径表现为一种面对面的单线传播,其成效主要从敏感度、接受度两个方面加以考察。我国传统音乐师徒制的口传心授也具有丰富的默会知识实践,需要在儿童钢琴教学实践中实现中西融合。因此,儿童钢琴教学应以个体化教学为主,教师需转变教学视角,以内向视角为主导;既要重视显性状态的明述知识教学,也要重视隐性状态的默会知识教学。加强钢琴技艺教学的默会知识驱动,需要同等重视明述知识和默会知识,开展“明述+默会”并重的课程设计,加强基于学龄前儿童感性思维的教材建设,突出默会知识优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改革提倡以师承关系为基础的参与式教学和基于艺术想象的情境创设,构建基于内驱力的激励机制。展望未来,笔者提倡“线上+线下”双驱动教学模式,加大基于默会知识的师资培训力度和默会知识的资源整合建立起推进默会知识教学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整合机制,努力建设“明述+默会”双驱动的儿童钢琴教学体系。
二、钢琴教学中的踏板运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钢琴教学中的踏板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国内“四手联弹在少儿钢琴教育中的应用”之文献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四手联弹在少儿钢琴教学中的意义 |
二、少儿四手联弹教材研究 |
三、少儿四手联弹教学方法研究 |
(一)合奏中的搭配和如何进行合奏练习 |
1.搭配 |
2.练习 |
(二)合奏中的一些技术技巧 |
1.起音的合奏 |
2.终止的合奏 |
3.合奏中节奏的要求 |
(三)踏板的运用 |
(四)如何训练少儿在四手联弹中的音乐表现力 |
1.旋律的分担 |
2.旋律的平衡 |
四、少儿四手联弹比赛、音乐会报道感想 |
五、结论 |
(3)张朝钢琴曲《努玛阿美》音乐分析与演奏诠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四)研究现状 |
(五)创新体现 |
一、张朝与钢琴曲《努玛阿美》 |
(一)张朝及其钢琴音乐作品 |
1.张朝简介 |
2.张朝钢琴音乐作品之六大板块 |
(二)张朝钢琴曲《努玛阿美》的创作背景 |
二、张朝钢琴曲《努玛阿美》音乐本体分析 |
(一)曲式结构 |
1.复二部曲式 |
2.五部回旋曲式 |
(二)和声分析 |
1.三度叠置和弦 |
2.非三度叠置和弦 |
(三)旋律特点 |
1.民族乐器的模仿 |
2.自然人文的模仿 |
3.复调性手法的运用 |
三、张朝钢琴曲《努玛阿美》的演奏诠释 |
(一)节奏与节拍 |
1.灵活多变的节奏 |
2.弹性节拍 |
(二)力度与速度 |
1.力度 |
2.速度 |
(三)触键与音色 |
1.触键 |
2.音色 |
(四)踏板的运用 |
1.延音踏板 |
2.持续音踏板 |
3.弱音踏板 |
四、张朝钢琴曲《努玛阿美》的教学价值 |
(一)对哈尼族、彝族民族音乐的认识 |
1.知晓哈尼族、彝族的民族乐器 |
2.培养哈尼族、彝族的优秀民族品格 |
(二)拓展演奏者的技术水平 |
1.增强演奏者的触键能力与音色变化 |
2.强化演奏者的节奏感 |
3.提升音乐表现力 |
(三)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 |
1.渗透德育教育 |
2.塑造健全人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张朝教授访谈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及学术论文 |
(4)云南民歌改编双钢琴作品教学应用研究 ——以三首作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创新之处 |
第一章 中国双钢琴音乐概述 |
第一节 中国双钢琴作品的创作发展 |
一、萌芽期(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
二、探索期(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 |
三、发展期(二十一世纪) |
第二节 双钢琴演奏在中国的发展 |
第三节 双钢琴比赛在中国的开展 |
第四节 中国双钢琴作品文献推广现状 |
第二章 三首云南民歌改编双钢琴作品的音乐本体分析 |
第一节 《得波错》创作分析 |
一、作品本体分析 |
二、民族音乐元素的体现 |
第二节 《“其多列”随想》创作分析 |
一、作品本体分析 |
二、民族音乐元素的体现 |
第三节 《猜调》创作分析 |
一、作品本体分析 |
二、民族音乐元素的体现 |
第三章 三首双钢琴作品教学中的合作 |
第一节 演奏技巧上的合作分析 |
一、声部的层次性 |
二、节奏的稳定性 |
三、合作中踏板的使用 |
第二节 舞台实践中的合作运用 |
一、舞台实践中的感官合作表现 |
二、双钢琴演奏中缓解与应对舞台紧张心理的方法 |
第三节 三首双钢琴作品的教学与合作方法 |
一、教学方法 |
二、合作方法 |
第四章 云南民歌改编双钢琴作品的教学展望 |
第一节 云南民歌改编双钢琴教学思考与展望 |
一、民族音乐风格把握的思考与展望 |
二、双钢琴合作艺术的思考与展望 |
三、民族风格双钢琴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意义 |
第二节 由云南民族音乐体裁引发的对中国双钢琴音乐的展望 |
一、对云南地区双钢琴音乐发展的设想 |
二、对民族风格双钢琴音乐传承及传播 |
三、对中国双钢琴音乐教学发展的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5)双钢琴改编曲《六首卡农风格练习曲Op56》演奏与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三、论文思路框架 |
第一章 双钢琴改编曲及《六首卡农风格练习曲Op56》概述 |
第一节 双钢琴改编曲概述 |
第二节 舒曼管风琴原作创作背景 |
第三节 德彪西双钢琴版本分析 |
一、卡农技法分析 |
二、 “舒曼风”节奏分析 |
三、和声特点分析 |
四、曲式调性分析 |
第二章 双钢琴改编曲《六首卡农风格练习曲Op56》演奏解析 |
第一节 演奏技术要点分析 |
一、卡农模仿轮奏 |
二、踏板的运用 |
三、丰富变化的触键方式 |
四、乐曲速度的整体把控 |
第二节 合作演奏要点分析 |
一、演奏风格的融合与统一 |
二、气息的统一 |
三、各声部的平衡关系 |
四、弹奏力度的控制 |
第三章 双钢琴改编曲《六首卡农风格练习曲Op56》教学研究 |
第一节 卡农技法的运用与影响 |
第二节 双钢琴演奏形式的教学与实践意义 |
一、提高演奏技巧与合作意识 |
二、培养学生听辨能力与音乐表现力 |
三、丰富音乐作品,提高演奏兴趣 |
补充:《六首卡农风格练习曲Op56》同源改编曲与演奏版本介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梅洛迪两部钢琴联弹曲集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重视室内乐训练,提升钢琴学习者综合音乐能力 |
一、钢琴学习者接受室内乐训练的重要性 |
(一)室内乐是用音乐来对话 |
(二)室内乐有利于学习者听觉水平的提高 |
(三)室内乐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合作意识 |
(四)室内乐有利于提升学习者的综合音乐能力 |
二、国内钢琴室内乐教学现状分析 |
(一)国内钢琴教学中室内乐训练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
(二)钢琴室内乐教材匮乏 |
(三)钢琴教师对室内乐训练的认识不足 |
(四)钢琴教学中室内乐训练操作的难点 |
三、梅洛迪钢琴联弹曲集是较理想的钢琴室内乐训练教材 |
(一)钢琴室内乐的训练应从多手联弹起 |
(二)梅洛迪钢琴联弹曲集在教学实践中已初见成效 |
第二章 《梅洛迪钢琴四手联弹曲集》、《梅洛迪钢琴六手联弹曲集》教材音乐分析 |
一、曲集概述 |
二、音乐形态分析 |
(一)题材标题 |
(二)调式调性 |
(三)速度节奏 |
(四)曲式体裁 |
三、音乐特点 |
第三章 《梅洛迪钢琴四手联弹曲集》、《梅洛迪钢琴六手联弹曲集》教学建议.. |
一、技术训练建议 |
(一)声部间平衡 |
(二)乐句的划分 |
(三)音色的处理 |
(四)速度与节奏的把控 |
(五)踏板的使用 |
(六)肢体的协调配合 |
二、训练的重点与难点 |
(一)训练的重点 |
(二)训练的难点 |
三、音乐表现力的训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声乐艺术在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运用 ——以李斯特艺术歌曲钢琴改编曲R257,SW569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声乐艺术与钢琴艺术的关系 |
第一节 声乐与钢琴在历史发展中的相互关系 |
第二节 李斯特及其声乐改编曲 |
第三节 声乐艺术与钢琴艺术的共性 |
一、音色追求 |
二、音乐内容 |
三、技巧 |
四、音乐表现 |
第二章 声乐艺术在钢琴演奏中的应用 |
第一节 音乐内容的应用 |
一、作品背景 |
二、作品音乐特性 |
三、歌词的理解 |
四、谱面对照 |
第二节 技巧应用 |
一、呼吸与气息 |
二、音色与触键 |
三、歌唱性的表达 |
第三节 音乐表现应用 |
一.力度的处理 |
二、作品结构的分析与乐句的表现 |
三、踏板的使用 |
第三章 声乐艺术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
第一节 声乐艺术运用于钢琴教学的理论支撑 |
一、柯达伊的歌唱教学理论 |
二、学习迁移理论 |
第二节 教案设计 |
第三节 教学实施与反思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肖邦《玛祖卡舞曲》的演奏与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四、文献综述 |
第一章 肖邦《玛祖卡舞曲》的演奏教学现状 |
第一节 现状调查 |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二、调查问卷的数据与结果 |
第二节 教学问题 |
一、节奏律动 |
二、演奏技巧 |
三、音乐素养 |
第二章 肖邦《玛祖卡舞曲》的演奏教学分析 |
第一节 舞曲节奏特点 |
一、玛祖尔(Mazur) |
二、库亚维亚克(Kujawiak) |
三、奥别列克(Oberek) |
第二节 其他音乐元素 |
一、旋律与句法 |
二、调性与和声 |
三、音色与触键 |
第三章 肖邦《玛祖卡舞曲》的演奏教学策略 |
第一节 传统教学方法 |
一、设计教学内容 |
二、常用教学方法 |
第二节 创新教学思维 |
一、结合体态律动 |
二、具体教学实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关于肖邦《玛祖卡舞曲》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 |
附录二:肖邦《玛祖卡舞曲》Op.24 谱例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后记 |
(9)论樊祖荫《儿童钢琴小曲56首》演奏与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研究意义 |
2.研究现状 |
3.研究方法 |
1 樊祖荫《儿童钢琴小曲56首》综合概述 |
1.1 樊祖荫简介 |
1.2 《儿童钢琴小曲56首》简介 |
2 多民族性的音乐风格 |
2.1 旋律素材 |
2.2 节奏素材 |
2.2.1 节奏型 |
2.2.2 节拍 |
2.3 调式调性素材 |
2.3.1 五声性调式 |
2.3.2 非五声性调式 |
2.3.3 复合调式调性 |
2.4 和声素材 |
2.4.1 三度结构的和声 |
2.4.2 非三度结构的和声 |
2.4.3 终止和弦 |
3 演奏技巧与教学分析 |
3.1 民族乐器的触键变化 |
3.1.1 模拟打击乐器音色 |
3.1.2 模拟吹管乐器音色 |
3.1.3 模拟其他乐器—响篾音色 |
3.2 奏法的把握 |
3.2.1 断奏 |
3.2.2 连奏 |
3.3 踏板的处理 |
3.3.1 节奏踏板 |
3.3.2 切分踏板 |
3.4 其他要素的把握 |
3.4.1 指法的选择 |
3.4.2 力度和速度 |
3.5 针对儿童心理特点进行教学 |
3.5.1 想象力 |
3.5.2 理解力 |
4 教学意义 |
4.1 承扬中华多元文化 |
4.2 树立儿童民族音乐观 |
4.3 激发儿童学琴兴趣 |
4.4 拓宽儿童审美视野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10)学龄前儿童钢琴教学中的默会知识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理论支撑与概念界定 |
一 理论支撑 |
二 相关概念界定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一 儿童钢琴教育教学的文献综述 |
二 默会知识的文献综述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学龄前儿童钢琴教学问题探析 |
第一节 学生的学习障碍 |
一 认知能力有待提升 |
二 学习专注力有待培养 |
三 练琴习惯有待规范 |
第二节 教师的教学困局 |
一 实际教学效果低于预期 |
二 专业知识与沟通表达错位 |
三 儿童钢琴教学特点不突出 |
第三节 师生互动中的默会知识 |
一 单一模仿大于创造力培养 |
二 “关注乐曲”而非“关注学生” |
三 注重外部评价而忽视审美评价 |
第四节 教学案例分析 |
一 琴童学琴经历 |
二 儿童钢琴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 |
三 儿童钢琴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
第二章 儿童钢琴教学实践中的默会知识经验 |
第一节 儿童钢琴默会知识教学检析 |
一 儿童钢琴教学中的默会知识构成 |
二 儿童钢琴教学中的默会知识功能 |
三 儿童钢琴教学中的默会知识成效 |
第二节 传统音乐中的师徒制及其口传心授 |
一 体悟-身教 |
二 感悟-意会 |
三 心悟-内化 |
第三节 儿童钢琴默会知识教学反思 |
一 个体化与规模化 |
二 默会知识的中西对接 |
三 教学视角的转化 |
第三章 基于默会知识的儿童钢琴教学模式探索 |
第一节 技艺教学的默会知识驱动 |
一 “明述+默会”并重的课程设计 |
二 基于儿童感性思维的教材建设 |
三 默会知识优先的教学目标 |
第二节 教学方法与实现途径 |
一 以师承关系为基础的参与式教学 |
二 基于艺术想象的情境创设 |
三 基于内驱力的激励机制 |
第三节 未来展望 |
一 互联网思维与儿童钢琴教学默会知识 |
二 基于默会知识的师资培训 |
三 儿童钢琴教育领域的默会知识资源整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发表论文目录 |
致谢 |
四、钢琴教学中的踏板运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内“四手联弹在少儿钢琴教育中的应用”之文献综述[J]. 杜鹃. 戏剧之家, 2021(21)
- [2]论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记忆能力的培养[D]. 杨闰涵. 吉林艺术学院, 2021
- [3]张朝钢琴曲《努玛阿美》音乐分析与演奏诠释[D]. 田雨.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4]云南民歌改编双钢琴作品教学应用研究 ——以三首作品为例[D]. 王丹平.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5]双钢琴改编曲《六首卡农风格练习曲Op56》演奏与教学研究[D]. 李昊.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6]梅洛迪两部钢琴联弹曲集教学研究[D]. 张丽媛. 西北民族大学, 2021(09)
- [7]声乐艺术在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运用 ——以李斯特艺术歌曲钢琴改编曲R257,SW569为例[D]. 朱凯茜. 武汉音乐学院, 2021(09)
- [8]肖邦《玛祖卡舞曲》的演奏与教学研究[D]. 宁钰兵. 中国音乐学院, 2021(08)
- [9]论樊祖荫《儿童钢琴小曲56首》演奏与教学[D]. 朱婉芸.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 [10]学龄前儿童钢琴教学中的默会知识实践研究[D]. 李慧. 郑州大学,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