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列腺素E1对冠心病患者微循环和血细胞流变学障碍的治疗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臻[1](2021)在《丹红注射液对血瘀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对比剂肾病的防治作用》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中成药丹红注射液对血瘀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对比剂肾病(CI-AKI)的防治作用,为丹红注射液预防血瘀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对比剂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96例就诊于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诊断为血瘀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和/或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按照就诊顺序,采用SPSS随机数字表分为丹红组和水化组,各48例。在住院期间按照相关诊疗指南给予两组患者基础用药,水化组于术前至少12h,以0.5m L/(kg·h)的速度,静滴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维持至术后12-24h。丹红组于术前至少12h,以0.5m L/(kg·h)静滴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加丹红注射液40ml维持至术后12-24h。收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检测术前、术后24h、48h、72h血清肌酐(Scr)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检测术前、术后48h血浆脑钠肽(BNP)。根据检测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对比剂肾病(CI-AKI)的发生率及肾功能、心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本研究中最终83例有效病例纳入统计,其中丹红组42例,水化组41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丹红组患者术后CI-AKI的发生率为2.4%,水化组患者术后CI-AKI的发生率为19.5%,两组患者CI-AKI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24h、48h、72h血清肌酐水平升高,肾小球滤过率水平降低(P<0.05),但丹红组术后48h、72h血清肌酐水平低于水化组(P<0.05),肾小球滤过率水平高于水化组(P<0.05)。两组术前血浆脑钠肽水平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血浆脑钠肽水平升高(P<0.05),而丹红组血浆脑钠肽水平低于水化组(P<0.05)。结论:1.丹红注射液可能对降低对比剂对肾功能的损害,改善肾功能有一定的作用;2.与单纯水化相比,丹红注射液对血瘀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CIAKI的发生率可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3.水化有增加心力衰竭加重的风险,丹红注射液可能对心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需基于进一步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提供证据。
秦伟彬[2](2019)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联合前列地尔对冠心病PCI术后心肌微循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评估中药复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结合前列地尔对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术后心肌微循环状态的影响,为心血管疾病介入术后的中医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的前瞻性临床试验,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抽取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明确诊断为冠心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且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瓜蒌薤白半夏汤结合前列地尔组(GQZ组)、瓜蒌薤白半夏汤组(GLZ组)、前列地尔组(QLZ组)。三组患者入院明确诊断后均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调脂、营养心肌、抑制心肌重塑等常规治疗,GQZ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前列地尔注射液20ug+生理盐水100ml静脉内缓慢静注,2次/日,术前30min开始应用至术后第7天,并于术前30min开始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瓜蒌实20g、薤白10g、半夏10g、茯苓10g、丹参15g、党参15g、川芎15g、赤芍10g、桃仁10g、炙甘草10g,剂型均为免煎颗粒),每日一剂,水冲100ml,术后坚持服用3个月;QLZ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前列地尔注射液20ug+生理盐水100ml静脉内缓慢静注,2次/日,术前30min开始应用至术后第7天;GLZ组患者术前30min开始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每日一剂,水冲100ml,术后坚持服用3个月。分别记录三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疗效观察指标有心脏功能、术后3个月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中医证候评定、心电图ST段回落评估、TIMI血流分级及校正后TIMI帧计数、心肌灌注评价、肌钙蛋白及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等心肌微循环状态评估指标。最后汇总资料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共计纳入研究对象90例,其中终止试验1例,试验脱落2例,最终纳入完成试验者共计87例,分别为GQZ组29例、QLZ组28例、GLZ组30例。结果显示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术后三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三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93±3.68VS 55.03±4.48 VS 56.29±5.07)%,P<0.05,而GLZ组与QLZ组两组组间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0.48,P=0.91);术后3个月SF36量表评估结果显示三组研究对象在躯体疼痛、生理功能、一般健康状况、情感职能、活力、社会功能以及精神健康七个方面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显示除了QLZ组在心悸方面(P=0.06),其它各组在胸闷方面、胸痛、心悸、身体困重感、舌苔方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心电图ST段回落方面,GQZ组术后ST段回落明显较好,ST段回落>70%的患者较其它两组多(P=0.048),QLZ组、GLZ组患者两两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6);心肌灌注评价,GQZ组术后的MBG分级达到MBG 3级的患者所占比例比QLZ组、GLZ组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7),QLZ组、GLZ组患者两两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2);心脏标志物方面,三组患者cTnI、CK-MB达到峰值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QLZ组、GLZ组患者两两比较在cTnI、CK-MB达到峰值时间方面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85 VS P=0.21),且从各组患者cTnI水平变化趋势来看,GQZ组患者在到达峰值后下降趋势明显快于其它两组;TIMI血流分级评估,GQZ组术后的TIMI3级获得率比其它两组高(P=0.048),而QLZ组、GLZ组患者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CTFC评估,GQZ组效果优于其它两组,且GLZ组疗效同样优于QLZ组;试验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结合前列地尔对于改善痰瘀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肌微循环状态有显着疗效。
刘伟伟[3](2019)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多支冠脉临界病变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对多支冠脉临界病变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中医证候、心绞痛症状、生活质量等多方面的影响,初步评估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多支冠脉临界病变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中药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每次150ml,每日2次,用药疗程8周。用药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生活质量、血脂水平等疗效性指标及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入选患者中,中药组2例未按课题要求规律服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照组1例研究结束时未复查生化指标。最终完成本课题患者67例,中药组33例,对照组34例。治疗前基线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统计结果如下:1.血脂:治疗后两组TC、TG、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HDL-C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2.IL及Hcy:治疗后两组IL-6、IL-8、Hcy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3.心绞痛症状:治疗后两组心绞痛症状总积分及各单项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中药组降低更显着(P<0.05)。治疗后硝酸甘油减停率比较,中药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4.中医证候: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中药组降低更显着(P<0.05)。治疗后两组胸痛、胸闷、心悸、气短及神倦乏力单项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中药组降低更明显(P<0.05),但治疗前后面色紫暗无明显变化(P>0.05)。5.心电图疗效:治疗后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6.西雅图心绞痛量表:治疗后两组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及心绞痛发作情况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中药组升高更明显(P<0.05),但治疗前后治疗满意程度及疾病认识程度积分无明显变化(P>0.05)。7.安全性: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及血红蛋白无明显变化(P>0.05),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1.黄芪桂枝五物汤可有效改善多支冠脉临界病变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中医证候、心绞痛症状,减少硝酸甘油使用率,并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黄芪桂枝五物汤可安全用于治疗多支冠脉临界病变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无不良事件发生。
潘祥龙,郝二伟,谢金玲,韦玮,秦健峰,侯小涛,邓家刚[4](2018)在《活血化瘀中药调节血瘀证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活血化瘀中药具有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的作用,临床广泛用于治疗血瘀证。中药能够充分调动机体对疾病的预防功能,发挥多角度、多层面、多靶点的综合调控能力,作用于不同的组织器官达到治疗效果。目前关于血瘀证的相关研究较多,但主要聚焦在疗效观察和处方总结等方面,缺乏对中药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归纳总结。中药治疗疾病强调整体观念,但由于其化学成分繁多、组方形式多样、作用机制复杂、干扰因素众多等,药物与疾病多重环节,多靶点之间相互作用及影响的认识不够彻底。近年来中医在应用中药治疗活血化瘀疗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并从整体、器官、细胞、分子等方面阐明了血瘀证的分子机制。为了明确活血化瘀中药的作用途径及靶点,本文通过系统地查阅和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血瘀证的相关分子机制进行了综述,从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抗血栓形成、微循环障碍、血管内皮损伤、抗炎症反应等不同角度探讨中药治疗血瘀证的分子机制,为中药治疗血瘀证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刘祥英[5](2018)在《前列腺素E1对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造影剂肾病预防作用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文对前列腺素E1(prostaglandin E1,PGE1)预防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发生的有效性进行Meta分析,评价前列腺素E1预防造影剂肾病的效果,为临床治疗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电子检索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外文数据库以“前列腺素E1、前列地尔”和“对比剂肾病、造影剂肾病、急性肾损伤、肾功能不全”;“prostaglandin E1,alprostadil,lipo PGE1,PGE1”和“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ontrast-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acute kidney injury,renal insufficiency”为主题词检索已公开发表的PGE1预防CIN的随机及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从1999年1月至2016年6月。由两位研究者根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筛选试验,提取资料,并按照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随机及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估。采用Rev Man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33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4528例患者,其中接受PGE1联合水化或PGE1(PGE1组)治疗的患者2356例(52.03%),接受水化或常规抗凝、抗血小板、降脂、安慰剂等治疗(对照组)的患者2172例(47.97%)。Meta分析结果显示:PGE1组的CIN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71%vs 16.99%,risk ratio(RR)=0.39,95%confidence interval(CI)(0.33,0.47),P<0.001,I2=0]。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中PGE1组CIN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9.04%vs 22.07%,RR=0.45,95%CI(0.30,0.66),P<0.001]。糖尿病患者中PGE1组CIN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1.07%vs 27.16%,RR=0.41,95%CI(0.31,0.53),P<0.001]。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patients,ACS)患者中PGE1组CIN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0%vs 24.05%,RR=0.45,95%CI(0.30,0.66),P=0.001]。PGE1组术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血肌酐均低于对照组[mean difference(MD)=-9.86,95%CI(-17.16,-2.56),P=0.008;MD=-15.71,95%CI(-21.69,-9.74),P<0.001;MD=-12.55,95%CI(-16.20,-8.90),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GE1组术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血尿素氮均低于对照组[MD=-0.65,95%CI(-1.14,-0.17),P<0.001;MD=-1.08,95%CI(-1.36,-0.80),P<0.001;MD=-1.35,95%CI(-2.12,-0.58),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GE1组术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均高于对照组[MD=4.48,95%CI(1.74,7.22),P=0.001;MD=7.53,95%CI(3.54,11.51),P<0.001;MD=7.08,95%CI(2.70,11.46,P=0.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GE1组术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血胱抑素C低于对照组[MD=-0.27,95%CI(-0.42,-0.12),P<0.001;MD=-0.30,95%CI(-0.47,-0.12),P<0.001;MD=-0.27,95%CI(-0.44,-0.11),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GE1组术后48小时、72小时尿β2-微球蛋白低于对照组[MD=-56.78,95%CI(-85.53,-28.03),P<0.001;MD=-50.42,95%CI(-59.21,-41.63),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脂质运载蛋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MD=-7.58,95%CI(-15.16,0.00),P=0.05]。两组肾脏替代治疗需求率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RR=0.37,95%CI(0.10,1.36),P=0.13]。结论:本研究发现PGE1可显着降低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CIN发生率,预防CIN发生,在具有CIN高危因素(CKD、糖尿病、ACS)的患者中,PGE1预防CIN发生同样具有确切的效果;本研究发现观测指标中,血肌酐,血尿素氮,血胱抑素C,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和尿β2微球蛋白在短期(24h、48h、72h)组间比较中均显现出统计学差异,提示上述指标能够准确迅速反映肾功能变化;本研究发现PGE1在降低冠脉介入治疗术后CIN患者肾脏替代治疗需求率方面无显着优势,提示其对肾功能损害严重的患者预防作用有限。
石淼[6](2018)在《川芎嗪对心肌微循环状态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川芎嗪联合前列地尔对冠心病(CHD)患者心肌微循环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1月1日2017年5月1日本院收治的120例CH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静脉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川芎嗪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治疗后血生化指标[血清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栓素β2(TXβ2)]、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及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与心肌灌注(TMPG)分级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NO、VEGF水平显着较高,TXβ2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显着较低(P<0.05);再次行CAG检查患者中,观察组TIMI分级为Ⅱ级和Ⅲ级及TMPG分级为Ⅱ级和Ⅲ级的患者显着少于对照组,TIMI分级为0级和Ⅰ级及TMPG分级为0级和Ⅰ级的患者显着多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联合前列地尔治疗CHD,可以显着改善患者心肌微循环状态及血液流变学紊乱,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产生风险,值得广泛推广。
黄洁,王德伟,石惠荣,刘国红,杨海英[7](2017)在《前列地尔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前列地尔对改善冠心病(CHD)患者心肌微循环功能障碍及血液流变学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4例于我院就诊的CHD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前列地尔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接受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治疗疗程均为2周。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栓素β2(TXβ2)水平,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后冠脉造影(CAG)中的TIMI分级及心肌灌注分级(TMPG)。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前列地尔组治疗后血清NO[(64.9±10.3)mmol/L比(98.8±13.2)mmol/L]、VEGF水平[(1.62±0.53)mg/L比(3.31±0.68)mg/L]显着升高,TXβ2水平[(180.4±22.8)pg/ml比(78.9±9.6)pg/ml]显着降低(P<0.05或<0.01);全血高切黏度[(5.84±0.72)mPa·s比(4.25±0.31)mPa·s]、全血低切黏度[(8.42±0.93)mPa·s比(5.31±0.68)mPa·s]、血浆黏度[(2.73±0.34)mPa·s比(1.61±0.29)mPa·s]、纤维蛋白原[(4.09±0.55)g/L比(3.13±0.55)g/L]、红细胞聚集指数[(3.85±0.47)比(2.24±0.31)]和最大血小板聚集率[(67.4±5.3)%比(48.0±3.6)%]显着降低(P均<0.05)。再次接受CAG的患者中,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前列地尔组TIMI和TMPG分级II级和III级比例显着降低,0级和I级比例显着升高,P<0.05或<0.01。结论:前列地尔能显着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肌微循环障碍及血液流变学紊乱程度,值得推广。
魏立业[8](2017)在《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微循环影响的系列研究》文中指出目前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发病率呈年轻化及逐年上升趋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能够及时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IRA),明显降低AMI患者的梗死面积和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已成为AMI的标准治疗。研究表明一些AMI患者虽然经溶栓和介入治疗术后心外膜冠状动脉血管再通,但生存率并没有得到显着提高。究其原因可能在于患者在解除IRA血管狭窄后,未能恢复有效的心肌灌注,即存在着冠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CMVD),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可能导致心肌损伤或缺血加重,被称为缺血再灌注(Ischemia and reperfusion,I/R)损伤,从而减弱了再灌注所带来的益处。I/R损伤主要是由于持久心肌缺血引起内皮细胞、心肌细胞肿胀和间质水肿,压迫微循环,再灌注治疗后,引起白细胞、血小板大量渗透进入冠状动脉微循环,继而激活内皮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释放氧自由基、蛋白水解酶和一些炎性介质,使一氧化氮生成减少,超氧化物明显增加,从而形成明显炎性反应,损伤心肌细胞,造成心肌微循环障碍。目前心肌微循环水平灌注是评估再灌注治疗成功与否的主要指标之一。CMVD的发生机理和参与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虽然对此有着较多观点与学说,但至今还没有提出一种完善的理论。前列腺素E1(Prostaglandin E1,PGE1)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内源性生理活性物质,具有多种生理、药理作用。其作为一种血管扩张剂在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肺动脉高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近年来,有关PGE1的实验又证实其在心肌I/R损伤中可以减少心肌坏死面积,减轻心肌坏死程度,以及抑制血小板粘附和聚集。PGE1脂微球制剂(Liposomal prostaglandin E1,Lipo-PGE1)具有靶向性、持续性和高效性的特征,能够通过增加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Cyclase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的含量而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有研究表明缺血前应用Lipo-PGE1可以减小I/R损伤的心肌梗死面积,从而提出PGE1预处理具有早期心肌保护作用。但是目前关于Lipo-PGE1对于急性心肌梗死I/R损伤导致的心肌微循环障碍的影响,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共分为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静脉应用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对行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心肌微循环的影响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对行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心肌微循环及灌注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行直接PCI治疗的68例STEMI患者。术前均常规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缺血等治疗。随机分为两组:(1)治疗组(PGE1组,33例):给予Lipo-PGE1 20μg静注;(2)对照组(CON组,35例):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注。给药处理后立即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PCI治疗。主要观察指标包括: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计帧数(CTFC)、心肌染色分级(MBG)、术后90min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STR)。随访观察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PCI过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TIMI血流3级者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GE1组vs.CON组:90.9%vs.74.3%,P>0.05)。术后两组CTFC比较,PGE1组(18.06±2.06)明显小于CON组(25.31±2.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MBG 3级者PGE1组为29例,占87.9%,CON组为23例,占65.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min测量PGE1组心电图STR指数为(71.5±7.31)%高于CON组的(59.4±9.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个月PGE1组患者MACEs发生率明显低于CON组(6.1%vs.25.7%,P<0.0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STEMI患者行直接PCI治疗前预防性给予Lipo-PGE1可明显增加心肌血流灌注,改善患者心肌微循环状态。第二部分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对择期PCI治疗的NSTEMI患者心肌灌注的影响目的:应用心肌声学造影(MCE)观察急性非ST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行择期PCI治疗后梗死区域心肌微循环灌注的变化,以及评价Lipo-PGE1对NSTEMI患者心肌灌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5例临床诊断明确的行择期PCI治疗的N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CON组)和Lipo-PGE1+常规药物治疗组(PGE1组)。CON组给予常规标准药物治疗,包括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心肌缺血等治疗。PGE1组是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Lipo-PGE1 20μg静注,每日一次。连续药物治疗10天后,57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PCI治疗,术后48小时行MCE检查。声学造影剂采用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心肌灌注显像时间(MPT)、声学造影记分指数(CSI),以及声学造影剂充盈时间-强度曲线(TIC),并随访观察12个月MACEs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特征无统计学差异(P>0.05)。CON组患者病变节段的心肌显像时间(MPT)为(3.85±1.04)个心动周期。PGE1组病变节段心肌MPT为(2.92±1.31)个心动周期,PGE1组较CON组MPT心动周期明显缩短,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N组患者心肌声学造影记分指数(CSI)为(0.87±0.18),PGE1组患者CSI(0.96±0.11),两组比较PGE1组患者CSI明显高于CON组,有统计学意义(P=0.027)。CON组病变节段心肌的A值、β值和A·β值(分别为4.95±0.73、0.71±0.31、3.81±0.29)小于PGE1组的A值、β值和A·β值(分别为5.32±0.44、0.87±0.26、4.71±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25、P=0.039、P=0.000)。说明PGE1组患者的心肌的灌注情况较CON组患者心肌灌注水平明显改善。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MACE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20.7%vs.14.3%,P=0.781)。结论:1 MCE检查可以客观的评价NSTEMI患者择期PCI治疗后的心肌微循环灌注。2 Lipo-PGE1可以明显改善NSTEMI患者择期PCI治疗后的心肌微循环灌注情况,但是否改善NSTEMI患者的临床预后有待进一步研究。第三部分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微循环障碍的影响目的:观察大鼠心肌梗死I/R模型的冠状动脉微循环变化特点,以及应用Lipo-PGE1预处理对大鼠心肌I/R微循环障碍的影响。方法:取实验用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只,分别为:假手术组(SO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Lipo-PGE1干预组(PGE1组);制备I/R模型再灌注120min后,每组20只大鼠经尾静脉采血测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每组随机取15只大鼠进行墨汁灌注法观察心肌毛细血管灌流密度;另外5只大鼠行电镜心肌微血管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再灌注120min后,I/R组NO含量较SO组明显下降(0.19±0.05 vs.0.24±0.03,P<0.01),具有统计学差异;而PGE1组NO含量与SO组比较无明显变化(0.23±0.03 vs.0.24±0.03,P=0.298);PGE1组NO含量明显高于I/R组(0.23±0.03 vs.0.19±0.05,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I/R组和PGE1组ET-1含量均较SO组升高(46.2±2.23 vs.41.8±2.01,P<0.01;43.5±3.15 vs.41.8±2.01,P=0.048),具有统计学意义;但PGE1组ET-1含量较I/R组显着降低(43.5±3.15 vs.46.2±2.23,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再灌注120min后,I/R组和PGE1组IL-6含量均较SO组升高(146.1±2.74、142.6±4.31 vs.137.3±3.61,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PGE1组IL-6含量明显低于I/R组(142.6±4.31 vs.146.1±2.74,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R组TNF-α含量较SO组明显升高(3.29±0.22 vs.2.63±0.12,P<0.01),具有统计学差异;而PGE1组TNF-α含量与SO组比较无明显变化(2.71±0.19 vs.2.63±0.12,P=0.119);PGE1组TNF-α含量明显低于I/R组(2.71±0.19 vs.3.29±0.22,P<0.01),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I/R组和PGE1组毛细血管墨汁灌流数均较SO组明显降低(58.8±7.26、82.6±8.33 vs.94.3±9.03,P<0.01);但PGE1组毛细血管墨汁灌流数明显高于I/R组(82.6±8.33 vs.58.8±7.26,P<0.01),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光镜下可见SO组心肌灌注较好,心肌间质未见明显中性粒细胞浸润。I/R组心肌再灌注部位镜下可见毛细血管存在部分无灌注现象,毛细血管灌流数明显减少,心肌间质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而PGE1组的心肌缺血/再灌注部位灌流相对较好,心肌间质中性粒细胞浸润较I/R组明显减轻。透射电镜观察毛细血管超微结构结果:SO组:正常心肌毛细血管管腔由单个或多个内皮细胞组成,内皮细胞连接紧密,未见内皮细胞核肿胀、变形现象,管腔通畅,其血管腔内可见单个红细胞通过。未见明显心肌细胞变性及坏死改变,心肌间质无出血、水肿。I/R组:血管内皮细胞严重受损,内皮细胞核间隙变宽、明显肿胀并凸向管腔内,可见明显空泡形成,内皮细胞之间紧密连接变的松散,管腔严重狭窄,甚至闭塞,腔内未见红细胞。局部心肌间质增宽呈水肿状,部分心肌细胞可见空泡形成。PGE1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I/R组比较明显减轻,内皮细胞核可见轻度肿胀,管腔轻度狭窄,可见红细胞变形通过,心肌细胞及间质未见明显肿胀。结论:应用Lipo-PGE1可以抑制大鼠心肌I/R损伤后的炎症反应,保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从而改善I/R损伤心肌微循环障碍。
徐由立[9](2016)在《加减三甲散对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血流变及iNOS和ET-1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加减三甲散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液流变学以及血管活性物质一氧化碳氧合酶(iNOS)和内皮素-1(ET-1)的影响,探讨三甲散抗肝纤维化的效果和作用机理。方法:选用健康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组设正常对照组(简称正常组或空白组)6只、模型对照组6只(简称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简称鳖甲片组)6只和加减三甲散组(简称三甲散组)6只,适应性饲养一周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三组均采用猪血清腹腔注射复制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造模后,各组给与灌胃给药,1次/d,正常对照组及病理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的0.9%生理盐水灌胃,三甲散组给予加减三甲散方药物灌胃,鳖甲片组给予复方鳖甲软肝片灌胃,灌胃治疗60天后,麻醉处死各组大鼠,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形态,测定凝血指标PT、APTT、TT、FIB全自动血液流变学检测仪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中iNOS和ET-1的含量,RT-PCR技术检测肝组织中iNOS和ET-1的mRNA表达。结果:1.肝脏病理形态学观察:HE和MASSON染色后,光镜下正常组大鼠肝小叶结构完整,肝细胞未见变性及坏死,无明显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模型组大鼠肝组织正常结构被破坏,肝索排列紊乱,肝细胞肿胀,部分出现脂肪或气球样变,门管区及肝小叶内可见灶性淋巴细胞浸润,间质细胞大量弥漫性增生,中央静脉周边及汇管区出现大量纤维组织,形成纤维桥连接。2.凝血功能的观察:与空白组相比较,模型组PT、APTT、TT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甲散组、鳖甲片组PT、APTT,TT水平较模型组水平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治疗组间PT、APTT、TT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FIB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血流变学相关指标检测: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全血黏度200/s切变率、5/s切变率、血浆黏度、HCT、红细胞聚集数、ESR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三甲散组、鳖甲片组的全血黏度200/s切变率、5/s切变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数、血沉显着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甲散组、鳖甲片组200/s切变率、5/s切变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数、血沉无明显差异(P>0.05)。4.与空白组相比较,模型组iNOS、ET-1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甲散组、鳖甲片组iNOSET-1含量比空白组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相比较模型组,则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甲散组与鳖甲片组iNOS、ET-1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5.与空白组相比较,模型组iNOSmRNA、ET-1mRNA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甲散组、鳖甲片组iNOSmRNA、ET-1mRNA含量与空白组无差别(P>0.05),而相比较模型组,则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甲散组与鳖甲片组iNOSmRNA、ET-1mRNA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加减三甲散可改善肝纤维化大鼠凝血功能,具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效果。2.加减三甲散可改善大鼠不同切变率的全血粘度(200/s、5/s)、血浆粘度、血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数、血沉,此可能为其改善肝窦微循环障碍,对抗纤维化的机制之一。3.加减三甲散能够降低血管活性物质iNOS、ET-1含量及其mRNA的表达,具有改善大鼠肝脏微循环,缓解肝脏缺氧状态的作用。
韩善玉[10](2015)在《前列地尔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应用前列地尔对改善冠心病(CHD)患者心肌微循环功能障碍及血液流变学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4例我院就诊的CHD患者,依据给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给予指南规定用药;研究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予以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治疗,各82例,治疗疗程均为2 W。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NO、VEGF及TXβ2水平的差异;比较两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接受冠脉造影检查(CAG)中的TIMI分级及心肌灌注分级(TMPG)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血清NO、VEGF水平较高,而TXβ2水平较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聚集水平较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接受CAG患者中研究组的TIMI及TMPG分级较对照组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前列地尔能改善CHD患者的心肌微循环障碍及血液流变学紊乱程度。
二、前列腺素E1对冠心病患者微循环和血细胞流变学障碍的治疗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前列腺素E1对冠心病患者微循环和血细胞流变学障碍的治疗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丹红注射液对血瘀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对比剂肾病的防治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1.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标准 |
1.6 脱落病例的处理 |
2.研究方法及研究技术路线 |
2.1 随机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研究技术路线 |
3.统计学方法 |
4.研究结果 |
4.1 两组患者临床基本情况比较 |
4.2 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变化 |
4.3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的比较 |
4.4 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 |
讨论 |
1.对比剂肾病的发病机制 |
2.充血性心力衰竭与对比剂肾病的相关性 |
3.单纯水化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
4.中医药预防对比剂肾病的理论基础 |
4.1 传统中医对肾病的相关认识 |
4.2 对比剂肾病的病因病机 |
4.3 中医对对比剂肾病的防治理论 |
5.血瘀证证候要素与心力衰竭患者发生CI-AKI的关系 |
5.1 血瘀证与心力衰竭的证候联系 |
5.2 血瘀证与对比剂肾病的证候联系 |
5.3 血瘀证的相关理论研究 |
6.丹红注射液预防对比剂肾病的理论依据 |
7.结果讨论 |
8.创新点 |
9.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文献综述 中西医预防冠脉介入术后对比剂肾病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2 伦理审查表 |
附录3 病例报告表 |
附录4 个人简历 |
致谢 |
(2)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联合前列地尔对冠心病PCI术后心肌微循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理论研究 |
1、中医病理产物在冠心病中研究进展 |
1.1 中医“痰邪”在冠心病的病理内涵 |
1.2 中医“瘀邪”在冠心病的病理内涵 |
1.3 痰瘀型胸痹的现代研究 |
2、中医对冠心病心肌微循环的研究 |
3、冠心病心肌微循环的治疗 |
3.1 中医治疗 |
3.2 西医治疗 |
4、基于循证医学对“化瘀祛痰”类中药改善胸痹PCI术后微循环的研究 |
4.1 资料与方法 |
4.2 文献检索结果 |
4.3 Meta分析结果 |
4.4 讨论 |
第二部分:临床实验 |
1、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诊断标准 |
1.4 病例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1.5 试验方法 |
1.6 观察项目 |
1.7 统计方法 |
2、结果与分析 |
3、讨论 |
3.1 立法思想 |
3.2 组方解析 |
3.3 前列地尔在改善微循环的研究 |
3.4 “瓜蒌-薤白”与前列地尔在心肌缺血预适应的相关性研究 |
3.5 心肌微循环的现代研究与中医“痰瘀”相关性 |
3.6 “化瘀祛痰”在改善心肌微循环的研究 |
3.7 心肌微循环的评估 |
4、不足与展望 |
第三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1 痰瘀型胸痹中医证候疗效评价量表 |
附表2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综述 冠心病心肌微循环障碍诊疗新进展概述 |
1、发生机制 |
2、主要评估方法 |
2.1 冠脉造影 |
2.2 血管内多普勒超声技术 |
2.3 微循环阻力指数 |
2.4 心脏磁共振显像 |
2.5 心脏核磁灌注成像 |
3、心肌微循环障碍的主要改善方法 |
3.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3.2 中医药治疗 |
3.3 其他 |
4、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3)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多支冠脉临界病变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 |
1.2.2 多支冠脉临界病变诊断标准 |
1.2.3 中医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中止标准 |
1.7 样本量计算 |
2 研究方案 |
2.1 研究分组 |
2.2 治疗方案 |
2.2.1 药物选择 |
2.2.2 服药情况 |
2.3 观察指标 |
2.3.1 疗效性指标 |
2.3.2 安全性指标 |
2.4 技术路线图 |
2.5 疗效判定标准 |
2.6 统计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入组情况分析 |
3.1.1 病例脱落情况 |
3.2 基本资料比较 |
3.3 临床疗效评价 |
3.3.1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比较 |
3.3.2 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比较 |
3.3.3 治疗后硝酸甘油减停率比较 |
3.3.4 治疗前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积分比较 |
3.3.5 治疗后心电图疗效比较 |
3.3.6 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
3.3.7 治疗前后IL-6、IL-8、Hcy比较 |
3.4 安全性评价 |
4 分析讨论 |
4.1 冠脉临界病变 |
4.1.1 冠脉临界病变评判 |
4.1.2 冠脉临界病变西医治疗 |
4.3 立证基础 |
4.4 气虚血瘀证现代研究 |
4.5 方药分析 |
4.5.1 黄芪 |
4.5.2 桂枝 |
4.5.3 白芍 |
4.5.4 生姜 |
4.5.5 大枣 |
4.6 疗效分析 |
4.6.1 对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
4.6.2 对心绞痛症状疗效分析 |
4.6.3 对硝酸甘油减停率疗效分析 |
4.6.4 对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疗效分析 |
4.6.5 对心电图疗效分析 |
4.6.6 对血脂疗效分析 |
4.6.7 对IL及Hcy疗效分析 |
4.6.8 对安全性的分析 |
4.7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文献综述 冠脉临界病变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已发表论文 |
附录三 参加学术会议 |
附录四 病例观察表 |
(4)活血化瘀中药调节血瘀证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活血化瘀中药运用于血瘀证的研究概况 |
2 活血化瘀中药对血瘀证的相关分子机制研究 |
2.1 改善血流动力学分子机制 |
2.1.1 改善心脏血流动力学 |
2.1.2 改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 |
2.1.3 改善肾血流量动力学 |
2.1.4 改善血流异常动力学 |
2.2 改善血液流变学分子机制 |
2.3 调节微循环障碍分子机制 |
2.4 活血药抗血栓的分子机制 |
2.5 活血药修复受损血管内皮细胞 (VEC) 分子机制 |
2.6 调节炎症反应分子机制 |
3 调节免疫障碍功能 |
3.1 基因组学研究 |
3.2 蛋白组学研究 |
3.3 代谢组学研究 |
4 展望 |
(5)前列腺素E1对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造影剂肾病预防作用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写一览表 |
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川芎嗪对心肌微循环状态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血生化指标比较 |
2.2 血液流变血指标比较 |
2.3 冠状动脉造影TIMI及TMPG分级比较 |
3 讨论 |
(7)前列地尔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
1.1 对象 |
1.2 分组 |
1.3 给药方案 |
1.4 指标检测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血生化指标分析 |
2.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 |
2.3 微循环状况的CAG分析 |
3 讨论 |
(8)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微循环影响的系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引言 |
第一部分 静脉应用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对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心肌微循环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对择期PCI治疗的NSTEMI患者心肌灌注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微循环障碍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一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前列腺素E1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加减三甲散对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血流变及iNOS和ET-1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肝纤维化的现代医学认识 |
1.1 病因 |
1.2 发病机制 |
1.3 诊断 |
1.4 治疗 |
2. 中医学对肝纤维化的认识 |
2.1 病名 |
2.2 病因病机 |
2.3 辨证论治 |
3. “主客交”理论 |
3.1 “主客交”理论、络病学说与肝纤维化 |
3.2 “主客交”理论与络病学说的关系 |
3.3 透邪通络代表方——加减三甲散 |
3.4 “主客交”理论、络病学说与肝纤维化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药品与试剂 |
1.3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分组 |
2.2 造模方法 |
2.3 治疗给药 |
2.4 实验取材 |
2.5 观察指标及方法 |
2.6 数据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各组大鼠一般情况 |
3.2 大鼠肝脏肉眼形态观察 |
3.3 肝组织病理形态观察 |
3.4 肝脏凝血功能检测 |
3.5 血流变中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检测 |
3.6 ET-1、iNOS含量检测 |
3.7 内皮素-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 |
4. 分析与讨论 |
4.1 造模方法的选择与评价 |
4.2 对肝纤维化凝血指标的影响 |
4.3 对血液流变学中相关指标的影响 |
4.4 对INOS、ET-1的影响 |
4.5 对ET-1mRNA、iNOSmRNA的影响 |
5. 结论 |
6.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微循环障碍在肝纤维化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0)前列地尔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
1.1 对象 |
1.2 分组 |
1.3 给药方案 |
1.4 指标检测 |
1.4.1 血生化指标评价所有两组患者取空腹肘静脉血2 ml置于试管中, 4℃环境温度下3 000 rpm离心10 min后, 收集血清并置于-20℃冰箱保存。应用放免法检测样本中血清一氧化氮 (NO)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血栓素β2 (TXβ2) 水平。通过NO、VEGF及TXβ2水平间接评估心肌微循环状况。 |
1.4.2 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血流变仪 (型号为LBY-N6, 购自北京普利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检测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聚集等指标。 |
1.4.3 冠脉血流情况评价所有两组患者均在住院期间接受冠脉造影 (CAG) 检查, 记录两组再次接受CAG患者的冠脉TIMI血流分级以及心肌灌注分级 (TMPG) , 结果由同一个高年资医师独立进行评估并比较。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血生化指标分析 |
2.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 |
2.3 冠脉造影对微循环状况分析 |
3 讨论 |
四、前列腺素E1对冠心病患者微循环和血细胞流变学障碍的治疗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丹红注射液对血瘀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对比剂肾病的防治作用[D]. 张臻.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10)
- [2]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联合前列地尔对冠心病PCI术后心肌微循环的研究[D]. 秦伟彬.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3]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多支冠脉临界病变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D]. 刘伟伟.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4]活血化瘀中药调节血瘀证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 潘祥龙,郝二伟,谢金玲,韦玮,秦健峰,侯小涛,邓家刚.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8(24)
- [5]前列腺素E1对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造影剂肾病预防作用的Meta分析[D]. 刘祥英. 苏州大学, 2018(01)
- [6]川芎嗪对心肌微循环状态的影响分析[J]. 石淼. 黑龙江医药, 2018(01)
- [7]前列地尔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疗效分析[J]. 黄洁,王德伟,石惠荣,刘国红,杨海英.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7(02)
- [8]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微循环影响的系列研究[D]. 魏立业. 河北医科大学, 2017(08)
- [9]加减三甲散对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血流变及iNOS和ET-1的影响[D]. 徐由立.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6(05)
- [10]前列地尔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疗效分析[J]. 韩善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29)
标签:微循环论文; 前列地尔论文; 心肌损伤论文; 冠心病的治疗方法论文; 气虚血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