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海洋信息技术与服务工作发展构想(论文文献综述)
李靖宇,张晨瑶[1](2021)在《论中国主权海域经略大安全观的战略推进取向》文中指出基于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鉴于来自主权海域的安全挑战比陆域更为突出,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创树与践行中国主权海域经略大安全观。其战略推进取向是:保障国土空间安全,统筹陆海两域国家开发战略;保障海洋权益安全,以区域为对象采取有效对策;保障海洋资源安全,逐步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保障海洋经济安全,把可持续发展作为追求目标;保障海洋生态安全,分别解决各大海域污染问题;保障海洋社会安全,创新涉海职能部门管理模式;保障海洋信息安全,抢占海洋信息领域制高点;保障海上通道安全,大力完善四通八达战略格局;保障海洋军事安全,务实推进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保障全球海洋安全,加大步伐跨入海洋强国行列。也就是说,通过明确中国主权海域经略大安全观的基本内涵与战略推进取向的目标体系,为国家全面经略海洋、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提供理论上的坐标系和实践上的参照系。
杨远征,唐世林,李莎,徐超,马丽丽,李桂菊[2](2020)在《我国海洋信息研究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文中研究指明海洋信息是重要的国家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海洋信息研究对促进中国的海洋力量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利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国内海洋信息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和知识图谱绘制,以期为理解我国海洋信息领域研究现状和推动该领域深入发展提供理论和情报参考。研究表明:(1)海洋信息领域研究演变路径主要有3个阶段:起步阶段(1992~1999年)、快速发展阶段(2000~2013年)和持续发展阶段(2014~2019年);(2)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国家海洋局和中国科学院;且国内已形成核心的研究团队,但团队之间缺乏合作;(3)国内海洋信息研究热点主题主要有数字海洋、可视化、大数据、云计算等;(4)云计算成为近年来海洋信息领域研究前沿,并且新一代信息技术有望继续成为新研究前沿趋势。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推进,信息技术在海洋领域的融合将更加广泛、深入和高效,建议围绕"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中的现实需求加强海洋信息领域研究,助力海洋强国建设。
易爱军,王利军,陈华[3](2020)在《江苏智慧海洋建设路径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在文献分析和对国内外部分海洋强国和海洋强市智慧海洋建设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江苏沿海三市智慧海洋发展情况实地调研结果,分析提炼江苏省智慧海洋发展基础和主要短板,建议从总体布局、数据建设、平台质效提升、应用效能提升等层面发力,全力补齐江苏智慧海洋建设短板,为江苏省海洋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张博[4](2019)在《大数据时代海洋信息技术发展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社会科技发展迅速,尤其是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的快速发展与推广应用,对传统模式下的生活与工作产生了巨大冲击。海洋领域信息庞杂,传统模式下主要依靠人工方式进行信息整理与分析等工作,具有耗时耗力和不具效果等弊端。让海洋领域的工作人员从繁重的海洋信息处理工作中解放出来,是当前海洋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亟须重点解决的问题。文章从海洋信息管理、信息共享与云计算技术相结合3个方面,简要探讨大数据时代海洋信息技术的发展,立足于海洋信息技术提高海洋信息处理效果,并深入探讨行之有效的大数据时代海洋信息技术发展对策。
王积鹏,戴磊,肖琳[5](2019)在《海洋信息网络建设思考》文中研究说明提出了海洋信息网络概念、范畴及定位,分析了海洋信息网络建设需求、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了海洋信息网络建设的思路及目标,说明了已有建设基础,提出了产业发展建议。
张皓[6](2019)在《基于军民融合的我国“智慧海洋”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空间,地球中最广阔水体的总称,拥有其丰富的资源矿产和极高的研究价值,是各大强国军事战略竞争的制高点。我国拥有300多万平方千米的管辖海域,此外还有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海洋经济资源丰富,拥有广泛的海洋战略安全和发展利益。在信息化的引领下,随着我国各项重大战略构想的不断提出及持续推进,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战略的提出后,我国高度重视“智慧海洋”工程的建设。国内学者对于如何推进我国“智慧海洋”发展的研究,更多是从海工装备、技术研发等单一方面论述,缺乏与军民融合相结合来展开研究。本文基于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以“智慧海洋”工程的发展为主体,从“智慧海洋”与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内在的深层次联系入手,深入研究“智慧海洋”与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关系,并提出基于军民融合的我国“智慧海洋”发展对策。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海洋信息化和军民融合的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是论文研究的基本概念,主要阐述“智慧海洋”与军民融合的内涵;第三部分是我国“智慧海洋”发展的现状及问题,通过对海洋信息化现状的描述,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则是“智慧海洋”与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之间的联系与关系研究;第五部分是提出基于军民融合的我国“智慧海洋”发展对策。本文在收集与整理国内外关于“智慧海洋”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较为系统的阐述了海洋信息化、“智慧海洋”、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相关概念,运用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和多学科综合法分析了“智慧海洋”工程与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关系研究,得出以下几点主要结论:我国“智慧海洋”发展尚存在一些问题,未来会结合军民融合持续不断大力发展“智慧海洋”工程。并依据“军民信息互联互通”,“军民海上活动协同”,“军民信息设施共用”和“军民技术相互支撑”四大方面提出了对我国“智慧海洋”工程发展行之有效的建议与对策。
蒋冰,姜晓轶,吕憧憬,何隆,王漪[7](2018)在《中国“数字海洋”工程进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中国"数字海洋"工程建设为背景,介绍了该工程由最初的概念、理论研究到实体建设和应用服务的历程,分析了中国"数字海洋"工程的现状、基础与成果;对比了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海洋信息工程在海洋信息数据的获取、处理及应用服务等方面的现状及优势,提出了中国海洋信息工程在领域的发展趋势。
李晋,蒋冰,姜晓轶,刘玉新,华彦宁,韩春花[8](2018)在《海洋信息化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分析了海洋信息化发展现状与新时期海洋事业发展需求;运用系统论方法,提出统筹规划海洋综合感知、海洋信息通信和海洋信息资源,推动涉海信息化基础设施共建共用和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优化创新海洋信息应用服务模式,构建面向海洋权益维护、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政务服务等开放式的海洋信息服务集群;围绕信息安全、关键技术、标准规范、政策机制、人才队伍、发展经费等方面,提出海洋信息发展技术支撑和环境保障的具体措施。
姜晓轶,潘德炉[9](2018)在《谈谈我国智慧海洋发展的建议》文中指出为助推海洋强国战略,加快我国海洋信息化建设,实施智慧海洋工程是顺势而为,也是必要措施。本文在介绍智慧海洋发展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了智慧海洋的内涵,分析总结了国内外海洋信息化发展现状及我国当前存在的不足,阐述了智慧海洋发展构想与总体框架,并从完善体制机制、数据获取与共享服务、关键技术及标准等方面,对智慧海洋的发展提出建议。
张宏军,何中文,程骏超[10](2017)在《运用体系工程思想推进“智慧海洋”建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满足建设海洋强国、推进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迫切需求,急需大力加强海洋信息化建设,从"数字海洋"向"智慧海洋"迈进。本文分析了国外海洋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及国内海洋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全面提升中国海洋信息体系能力的"智慧海洋"构想,阐述了"智慧海洋"的内涵、体系组成、体系工程特征及关键技术,提出了运用体系工程方法建设"智慧海洋"的具体办法。
二、我国海洋信息技术与服务工作发展构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海洋信息技术与服务工作发展构想(论文提纲范文)
(1)论中国主权海域经略大安全观的战略推进取向(论文提纲范文)
一、保障国土空间安全,统筹陆海两域国家开发战略 |
二、保障海洋权益安全,以区域为对象采取有效对策 |
三、保障海洋资源安全,逐步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 |
四、保障海洋经济安全,把可持续发展作为追求目标 |
五、保障海洋生态安全,分别解决各大海域污染问题 |
六、保障海洋社会安全,创新涉海职能部门管理模式 |
七、保障海洋信息安全,抢占海洋信息领域制高点 |
八、保障海上通道安全,大力完善四通八达战略格局 |
九、保障海洋军事安全,务实推进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 |
十、保障全球海洋安全,加大步伐跨入海洋强国行列 |
(2)我国海洋信息研究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方法与数据 |
1.1 研究方法 |
1.2 数据来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中国海洋信息研究文献量的时序分析 |
2.2 我国海洋信息研究力量分析 |
2.2.1 海洋信息研究机构共现分析 |
2.2.2 海洋信息研究作者共现分析 |
2.3 我国海洋信息研究演变路径梳理 |
2.3.1 关键词共现分析 |
2.3.2 关键词演变趋势 |
2.3.3 关键词聚类分析 |
2.4 我国海洋信息研究前沿探析 |
3 结论与讨论 |
3.1 结论 |
3.2 讨论 |
(3)江苏智慧海洋建设路径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基础 |
(一) 智慧海洋的内涵和建设必要性 |
(二) 智慧海洋建设的对策建议 |
(三) 智慧海洋建设实践 |
(四) 现状评述 |
二、国内外智慧海洋发展实践 |
(一) 国外建设现状 |
1 总体情况 |
2 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情况 |
(二) 国内建设现状 |
1 总体情况 |
2 浙江舟山 |
3 广东惠州 |
三、江苏智慧海洋发展基础及主要短板 |
(一) 江苏智慧海洋发展基础 |
1 涉海部门的沟通合作渠道已初步形成 |
2 信息基础框架已初步构建完成 |
3 一大批涉海平台载体已初步建成 |
4 智慧海洋应用已初显成效 |
(二) 江苏智慧海洋发展的主要短板 |
1 总体安排方面 |
2 基础数据方面 |
3 平台载体方面 |
4 应用广度和深度方面 |
四、江苏智慧海洋建设的路径及对策 |
(一) 强化系统性、前瞻性布局 |
(二) 加强基础数据建设 |
(三) 提升平台载体的质量和效率 |
(四) 提升智慧海洋信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
(4)大数据时代海洋信息技术发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大数据时代下的海洋信息技术 |
1.1 海洋信息管理 |
1.2 海洋信息共享 |
1.3 与云计算技术的结合 |
2 大数据时代下海洋信息技术的发展 |
2.1 不断完善海洋信息系统 |
2.2 提高海洋信息系统能力 |
2.3 建设海洋信息化工作队伍 |
3 结语 |
(6)基于军民融合的我国“智慧海洋”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1 海洋信息化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军民融合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 |
2.相关基本概念 |
2.1 “智慧海洋”的内涵 |
2.2 军民融合发展的内涵 |
3.我国“智慧海洋”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我国“智慧海洋”发展历程 |
3.2 我国“智慧海洋”发展现状 |
3.3 我国“智慧海洋”发展问题分析 |
3.3.1 海洋信息化未能实现顶层体系性设计 |
3.3.2 海洋信息获取能力较低,需要进一步提升 |
3.3.3 海洋信息缺乏有效共享,军民信息交流机制不健全 |
3.3.4 军民两用技术缺乏足够支撑与融合 |
3.3.5 海洋基础设施共用能力不足 |
4.我国“智慧海洋”与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关系分析 |
4.1 “智慧海洋”发展深刻体现军民融合发展思想 |
4.2 “智慧海洋”工程持续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
5.我国“智慧海洋”发展的对策研究 |
5.1 军民信息互联互通方面 |
5.1.1 具体关系分析 |
5.1.2 促进措施 |
5.2 军民海上活动协同方面 |
5.2.1 具体关系分析 |
5.2.2 促进措施 |
5.3 军民信息设施共用方面 |
5.3.1 具体关系分析 |
5.3.2 促进措施 |
5.4 军民技术相互支撑方面 |
5.4.1 具体关系分析 |
5.4.2 促进措施 |
6.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中国“数字海洋”工程进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数字海洋”工程建设历程 |
2 中国“数字海洋”工程建设的现状与成果 |
3 国外海洋信息工程发展现状 |
4 中国海洋信息工程发展方向建议 |
5 结论 |
(8)海洋信息化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海洋信息化发展基础与需求 |
1.1 海洋信息化发展现状 |
1.2 中国海洋信息化发展需求 |
2 海洋信息化的特点与发展思路 |
2.1 海洋信息化的特点 |
2.2 海洋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思路 |
3 海洋信息化实施路径设计 |
3.1 海洋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
3.1.1 建立完善海洋综合感知网 |
3.1.2 整合建设海洋地面综合通信网 |
3.1.3 逐步建设空天地海一体化的通信网络 |
3.2 海洋信息资源体系建设 |
3.2.1 整合汇集海洋信息资源 |
3.2.2 统筹建设国家海洋云平台 |
3.2.3 开展海洋大数据智能挖掘分析 |
3.3 海洋信息应用服务体系建设 |
3.3.1 提高海洋信息政务服务水平 |
3.3.2 提升海洋综合管理决策信息服务能力 |
3.3.3 提升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信息服务能力 |
3.3.4 提升海洋环境认知信息服务支撑能力 |
3.4 海洋信息化支撑保障体系建设 |
3.4.1 构建海洋信息化技术支撑体系 |
3.4.2 构建海洋信息化环境保障体系 |
4 结论 |
(9)谈谈我国智慧海洋发展的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海洋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趋势 |
1.1 国外海洋信息化发展现状 |
1.2 我国海洋信息化现状 |
1.3 存在的不足与面临的形势 |
2 智慧海洋内涵与定位 |
2.1 智慧概念的产生 |
2.2 智慧海洋内涵 |
3 智慧海洋定位与体系框架 |
4 智慧海洋发展建议 |
(10)运用体系工程思想推进“智慧海洋”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海洋信息体系发展现状及对比 |
1.1 国外海洋信息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 |
1.1.1 各部门相互协同开展体系化建设 |
1.1.2 各部门信息资源充分共享, 有序发布 |
1.1.3 持续增强全球海洋数据获取能力 |
1.1.4 充分挖掘信息价值, 支撑海洋活动 |
1.2 中国海洋信息化发展现状 |
1.2.1“数字海洋” |
1.2.2“透明海洋” |
1.3 国内外海洋信息体系对比分析 |
1.3.1 海洋信息体系完整性对比 |
1.3.2 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方面的对比 |
1.3.3 信息应用服务方面的对比 |
1.3.4 装备与技术支撑方面的对比 |
2“智慧海洋”发展构想 |
2.1“智慧海洋”的内涵 |
2.2“智慧海洋”的体系架构 |
2.3“智慧海洋”的体系工程特征分析 |
2.3.1 体系与体系工程 |
2.3.2 建设“智慧海洋”是典型的体系工程 |
2.4“智慧海洋”的核心关键技术 |
3 运用体系工程方法推进“智慧海洋”建设 |
3.1 持续不断的体系设计与深化 |
3.2 多层次的体系集成与验证 |
3.3 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协同推进建设 |
4 结论 |
四、我国海洋信息技术与服务工作发展构想(论文参考文献)
- [1]论中国主权海域经略大安全观的战略推进取向[J]. 李靖宇,张晨瑶. 太平洋学报, 2021(02)
- [2]我国海洋信息研究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 杨远征,唐世林,李莎,徐超,马丽丽,李桂菊. 科技促进发展, 2020(11)
- [3]江苏智慧海洋建设路径及对策研究[J]. 易爱军,王利军,陈华.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3)
- [4]大数据时代海洋信息技术发展探讨[A]. 张博. 第三届海洋开发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9
- [5]海洋信息网络建设思考[A]. 王积鹏,戴磊,肖琳. 2019年全国公共安全通信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 2019
- [6]基于军民融合的我国“智慧海洋”发展对策研究[D]. 张皓. 大连海洋大学, 2019(03)
- [7]中国“数字海洋”工程进展研究[J]. 蒋冰,姜晓轶,吕憧憬,何隆,王漪. 科技导报, 2018(14)
- [8]海洋信息化规划研究[J]. 李晋,蒋冰,姜晓轶,刘玉新,华彦宁,韩春花. 科技导报, 2018(14)
- [9]谈谈我国智慧海洋发展的建议[J]. 姜晓轶,潘德炉. 海洋信息, 2018(01)
- [10]运用体系工程思想推进“智慧海洋”建设[J]. 张宏军,何中文,程骏超. 科技导报, 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