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DIC~R牙种植术(一)(论文文献综述)
严玲玲[1](2018)在《选择性激光熔融3D打印钛种植体的制备及其成骨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口腔种植牙修复技术因为其有效地恢复缺失牙且能取得传统修复无法比拟的功能和美学效果而成为了牙缺失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3D打印个性化种植体能够更好的模拟自然牙与牙槽骨之间的力学性质,在即刻种植手术中与天然牙槽窝产生最大的初始骨接触,但是同时个性化种植体即刻种植的修复方式对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要求极高,这就意味着需要寻求解决方法使骨愈合时间缩短,成骨速率加快。种植体的表面处理是种植体材料学中对种植体骨结合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通过对种植体表面进行改性,使种植体骨愈合时间缩短,骨结合速度加快和功能性负荷时间提前也是现今口腔种植修复领域的研究重点。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使用选择性激光熔融3D打印制备钛种植体,并通过表面处理优化种植体的表面性能,通过检测钛种植体的表面特性和体内外的生物学性能,探究其在促进种植体与骨组织的骨结合和缩短骨愈合时间方面是否具有优势,为3D打印种植体能够最终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研究方法选择性激光熔融3D打印制备钛种植体试样,使用阳极氧化与加载rhBMP-2生长因子结合的方法进行表面处理并进行表面特性分析。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3D打印试样在不同表面处理下的表面形貌;X射线衍射仪分析热处理前后二氧化钛晶型的改变;原子力显微镜观测各组试样表面的三维形貌和粗糙度;接触角测量仪测量处理前后试样表面的亲水性变化。将各组试样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表面处理前后试样表面生长形态;CCK-8法计算细胞在各组试样表面的黏附和增殖水平以评价该表面的生物学性能。通过动物体内实验验证所制备的选择性激光熔融3D打印钛金属仿种植体试样对骨组织成骨能力的影响。Micro-CT扫描、三维重建和骨组织计量分析种植体试样-骨组织界面的新骨形成和骨结合情况;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附带种植体的骨硬组织切片的新骨双荧光标记。采用SPSS 22.0软件对本课题研究实验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检验方差齐性,如果方差齐,用样本均数间比较的LSD检验,如果方差不齐则采用校正Welch法。双侧检验标准P<0.05时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成功运用选择性激光熔融3D打印的方法制备钛种植体试样;运用阳极氧化的方法成功在钛基底表面制备管径为100nm的二氧化钛纳米管层;运用物理吸附的方法在二氧化钛纳米管表面负载骨形态发生蛋白简单易行,通过在模拟体液内的释放量测定为有效加载;二氧化钛纳米管表面水接触角为0°表现出超亲水性能,表面粗糙度为377nm和表面自由能为72.83J/m2;阳极氧化负载骨形态发生蛋白结合改性处理的方法能有效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粘附和增殖;骨组织计量分析显示12周时间点时含种植体骨组织标本的感兴趣区域的骨体积分数、骨矿化密度值和种植体-骨结合率,各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阳极氧化负载骨形态发生蛋白结合改性处理组与其余各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结论利用选择性激光熔融打印钛种植体试样在阳极氧化处理的基础上负载骨形态发生蛋白可以得到具有生物相容性能的且更符合牙种植体表面特性的种植体试样;二氧化钛纳米管表面为微纳米级粗糙度,为锐钛矿型二氧化钛并表现出了超亲水性能;阳极氧化与加载骨形态发生蛋白生长因子处理结合的方法能有效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选择性激光熔融打印试样表面的粘附和增殖;选择性激光熔融打印试样经表面处理后能更有效的促进种植体-骨界面的新骨形成,缩短骨愈合时间。
徐恋祎[2](2016)在《基因增强组织工程骨促颌面部骨再生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因增强组织工程骨融合了基因治疗与组织工程技术的优点,在骨缺损修复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围绕基因投递方式,载体和种子细胞等因素进行优化选择,以系统评估目的基因经病毒或非病毒载体介导,通过体内/体外法进入口腔颌面部局部骨缺损后的修复效果,为其今后的转化应用提供一定的策略。材料和方法:1.分离培养兔脂肪干细胞(ASCs),采用体外基因投递法,利用腺病毒载体感染ASCs使其过表达目的基因骨形成蛋白2(BMP-2),western blot,骨桥素(OPN)免疫荧光染色评估其体外成骨分化能力,将其负载到β-磷酸三钙(β-TCP)支架材料上构建基因增强的组织工程骨,用于兔即刻种植模型,采用序贯荧光标记和硬组织切片等评估体外间接投递法制备的基因增强组织工程骨实现种植体早期骨结合的能力。2.分离培养犬脂肪干细胞,采用体外基因投递法,利用腺病毒感染ASCs使其过表达BMP-2,Real-time PCR,碱性磷酸酶(ALP)和硝酸银染色(Von Kossa staining)评估其体外成骨分化能力,将其负载到β-TCP支架材料上构建基因增强组织工程骨,用于丝线诱导犬种植体周围炎的再生治疗,采用牙周探诊、临床附着高度、X-线等临床检测手段,和序贯荧光标记、硬组织切片等组织学方法评估体外间接投递法构建的基因增强组织工程骨促进炎性骨缺损修复和种植体-骨再结合的能力。3.体外法经非病毒载体PEI-LA转移目的基因至骨髓干细胞(BMSCs),Real-time PCR,茜素红染色(alizarin red staining)检测靶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并将过表达BMP-2的BMSCs负载到明胶支架材料上构建基因增强组织工程骨;体内法直接将质粒-载体复合物(BMP-2/PEI-LA)负载到明胶上制备基因增强组织工程骨,两类基因增强骨均用于大鼠标准颅骨缺损模型的修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icro-CT,硬组织切片,脱钙组织切片等方法系统评估、比较非病毒载体PEI-LA经体内/体外法转移目的基因,实现颌面部骨缺损快速再生的能力。结果:1、成功分离培养兔ASCs作为种子/靶细胞,腺病毒载体可成功介导目的基因BMP-2体外转移至ASCs,过表达BMP-2的ASCs表现出增强的成骨分化能力,与β-TCP负载的基因增强组织工程骨用于兔即刻种植模型,可明显促进种植体周围早期骨结合的形成。2、成功分离培养犬ASCs作为种子/靶细胞,经腺病毒载体体外转染BMP-2后表现出增强的成骨分化能力,与β-TCP负载制备基因增强组织工程骨用于犬丝线诱导种植体周围炎性骨缺损模型,可提升局部的骨再生,并明显促进种植体-骨再结合。3.成功分离培养大鼠BMSCs作为种子/靶细胞,经非病毒载体PEI-LA体外投递BMP-2基因后表现出增强的成骨分化能力;成功构建质粒-载体复合物。两者与明胶支架分别组合制备的体外/体内法基因增强骨均可促进大鼠颅骨缺损的修复。结论:病毒载体Ad经体外法可有效投递目的基因BMP-2至种子/靶细胞ASCs并提升其成骨分化能力,后者参与构建的基因增强组织工程骨可促进口腔颌面部种植体的早期骨结合,亦可实现种植体周围炎性骨缺损处的再结合;非病毒载体PEI-LA经体内/体外法均可制备基因增强组织工程骨实现目的基因的体内表达,促进颌面部骨组织缺损的快速修复。其中非病毒载体介导的目的基因体内直接投递,为基因增强组织工程骨治疗颌面部骨缺损的临床转化带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高子龙,陈建钢[3](2016)在《非翻瓣不植骨上颌窦内提升法种植义齿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在上颌骨骨量不足情况下,采用非翻瓣不植骨法行上颌窦内提升的种植义齿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在剩余牙槽骨高度(residual bone high,RBH)不足情况下,完成的30例不翻瓣不植骨的上颌窦内提升种植术病例。随访612个月,平均(9.8±1.6)个月。全部病例均在术后6个月内完成上部义齿修复。观察术后种植体的稳定性、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状况及种植体周围骨结合及骨量改变的情况。结果:30枚种植体中有2枚术中发现上颌窦粘膜穿通,同期放入生物膜,观察期内未出现上颌窦内炎症等并发症;在观察期内30枚种植体成功率100%。术后6个月上颌窦底种植体周围骨质增加高度平均(2.8±0.6)mm,种植体边缘骨吸收(1.3±0.4)mm。结论:在上颌骨牙槽突高度不足的情况下,非翻瓣不植骨法上颌窦内提升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种植术式。
林勇,赵献银,杨宁,常显亭[4](2014)在《微创技术在老年患者牙种植术中的临床应用》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分析微创技术在老年患者牙种植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60岁以上的老年牙种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A组与治疗B组。其中治疗A组患者采用微创技术牙种植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埋植术。两组患者各植入20枚种植体,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用时、疼痛评价以及牙槽骨的吸收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没有出现牙周炎、牙槽骨吸收严重等不良情况,但是治疗A组患者的手术用时与疼痛评价情况明显优于治疗B组的患者。结论微创技术在老年患者牙种植术中用时短、疼痛少,对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影响小,安全、便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胡雪峰,郑立,罗教明,赵劲民[5](2013)在《不同加载角度下经双皮质骨固定的锥状螺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评价双皮质骨固定法植入的种植体的生物力学相容性。方法:建立锥状螺纹种植体的计算机模型,运用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不同加载角度下经双皮质骨固定的锥状螺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结果:皮质骨应力峰值出现在舌侧嵴顶部,即种植体颈部区域,采用双皮质骨固定法相比于传统植入法,皮质骨应力峰值减小了47.92%,且相同区域的骨应力分布明显减小。结论:锥状螺纹种植体使用双皮质骨固位法植入,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
陈斌科[6](2008)在《种植体穿通上颌窦不同高度对骨结合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种植体穿通上颌窦不同高度后,对窦底骨质和粘膜改变情况以及种植体顶端与周围组织结合的生物学变化,为临床上后牙区种植以及上颌窦提升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4只健康成年杂种犬,年龄12-18个月。实验初时的体重10-15kg。全麻下拔除狗两侧的上颌第一磨牙进行即刻种植。随机选择进行穿通上颌窦1mm、2mm、3mm各两例,不穿通对照两例;手术时检查上颌窦内无明显炎症。5个月后处死4只狗,取下带种植体的上颌骨。通过大体观察、X线检查、上颌窦粘膜的组织学观察以及带种植体的骨磨片来观察种植体顶端与基骨的结合情况。结果:1.所有实验动物均无感染或死亡,所有种植体均无临床动度。2.X线片显示各实验组的种植体顶端与上颌窦骨质结合部分无透射区,提示骨结合良好。3.包含种植体的上颌骨大体标本显示穿通上颌窦1mm、2mm的种植体顶端窦底粘膜与正常上颌窦粘膜无明显差别,未见种植体顶端穿出粘膜;种植体穿通上颌窦3mm的实验组,可见种植体顶端穿出粘膜。4.剥离粘膜后,种植体穿通1mm、2mm的实验组可见种植体顶端覆盖不同厚度的骨质,而种植体穿通3mm的实验组,种植体顶端未见新骨覆盖,但是与上颌窦基骨有良好的骨结合。5.组织学观察,上颌窦粘膜的HE染色显示种植体周围的上皮增厚;带种植体的骨磨片显示各组犬种植体顶端与上颌窦有良好的骨结合。结论:1.对于穿通上颌窦的实验组,未见上颌窦粘膜穿孔对种植体顶端骨结合有不良影响,上颌窦内未见明显炎症反应。2.种植体穿通上颌窦2mm以内,粘膜可以自行愈合并覆盖种植体顶端;种植体顶端有新骨形成。3.种植体穿通上颌窦3mm组,虽然穿出部分没有骨结合,减少了种植体的有效长度,但种植体与上颌窦底基骨之间仍有良好的骨结合,粘膜与种植体形成类似的“袖口”,封闭上颌窦腔与种植体之间的间隙。4.上颌后牙区即刻种植,未进行植骨盖膜等措施时,种植体颈部无法形成良好的骨结合。
左璞晶[7](2007)在《以水为溶剂的电纺丝明胶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引导组织再生(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膜材料的制备是组织工程研究的核心技术之一。细胞在小于本身的直径(纳米级)的纤维上具有更好的粘附特性,因此,采用电纺丝制备的多孔三维细胞支架能够更好地仿生天然细胞外基质的结构特点,有望成为理想的引导组织再生膜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特别是天然高分子如胶原、壳聚糖、丝素蛋白等通过静电纺丝所得的纤维毡具有孔隙率高、孔径可调、结构生物相容性良好等特点,在引导组织再生膜材料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明胶是由动物体内的胶原蛋白水解制备而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以及低免疫原性,近年来通过电纺丝制备明胶支架材料得到广泛研究。目前关于静电纺丝法制备明胶纤维的研究多采用有机溶剂如三氟乙醇、六氟异丙醇等,这样可以避免明胶的凝胶化的影响,成丝性能较好,但残留在纳米纤维中的有机溶剂有可能对机体产生毒副作用。明胶具有水溶性,如果能采用水作为溶剂,制备出性能优异的明胶纤维,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水为溶剂,通过电纺丝的方法制备了新型明胶纳米纤维毡,研究了纺丝体系温度、纺丝液浓度、纺丝电压、流速及接受距离等工艺参数对纤维形态的影响;分别采用戊二醛和EDC/NHS为交联试剂,考察交联明胶纤维的微观形貌、化学结构、热力学性能和力学性能变化;对最终制得的明胶纤维毡进行了生物学性能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明胶水溶液浓度为33wt%、纺丝体系温度为40℃、流速0.3ml/h、接受距离10cm、电压22kv时,所得明胶纤维毡具有均匀多孔的微观形貌,纤维直径分布在120~210nm;用1.0wt%的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EDC)/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的乙醇/水溶液对纤维毡进行交联,所得明胶纤维毡中纤维的形态较戊二醛交联纤维膜得到较好的保持,纤维的耐热性和力学性能均有所提高。将牙周基质细胞(PDLCs)和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OFC)分别接种于交联明胶纤维无纺毡和明胶平行排布纤维毡的细胞培养实验表明:PDLCs能够在该明胶纤维无纺毡上粘附、伸展和繁殖,OFC沿明胶平行排布纤维毡纤维纵轴方向向两极伸展,细胞形态由培养初始的圆形变为长梭形,呈取向生长的趋势,该材料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的口腔引导组织再生膜。
周伏保,陈海[8](2006)在《CDIC人工种植牙技术的临床应用与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CDIC人工种植牙技术的临床应用经验以及五年的观察效果。方法:采用卫生部口腔种植科技中心研制的CDIC系列种植体及一期法植入技术,前牙植入一段式锥状螺旋种植体后即刻修复,后牙植入组合式柱状螺旋种植体,术后6~8个月做上部牙冠固定修复。结果:对18例患者,51枚种植体植入与修复后五年的临床观察,16枚前牙及34枚后牙均存活,上部义齿使用正常。仅一枚种植体在植入后一月因咬硬物松动取出。结论:应用人工种植义齿修复技术,可最大程度地使失牙患者获得比传统义齿修复更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周立群[9](2005)在《CDIC可调磨锥状螺纹种植体的生物力学相容性研究—三维有限元分析》文中研究指明CDIC?可调磨锥状螺纹种植体是卫生部口腔种植科技中心(China DentalImplantology Center Ministry of Public Health, CDIC)的研究者们在总结国外锥状种植体临床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优化设计,结合表面处理技术,推出的一种新型的口腔种植体。新型种植体有一个大直径的颈部,可以避免种植体颈部弯曲折断;上部基桩是一个与种植体一体化的大直径圆柱形态,能够去除由于应力中断带来的应力集中,同时能够在口内直接调磨成一定角度。这种种植体主要应用在口腔前牙区域。新型种植体的动物试验和早期临床应用表明,种植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本研究将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对新型种植体的生物力学相容性作出初步的评测。 采用人体颌骨CT数据,经eFilm软件获取颌骨的轮廓信息,然后通过Pro/Engineer软件建立下颌骨模型并装配仿真CDIC?可调磨锥状螺纹种植体,完成整个的计算机建模过程。将模型输入与CAD软件接口的专业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模拟真实的咬合加载,重点分析种植体和颌骨的应力分布情况。本研究将通过两个方面来讨论CDIC?可调磨锥状螺纹种植体的生物力学相容性:(一)种植体不同植入长度对种植体和颌骨的应力分布影响。(二)种植体末端植入到鼻底部皮质骨区域后对种植体和颌骨的应力分布影响。 分析结果表明:种植体植入到颌骨后,应力分布主要集中在种植体颈部唇面和颈部接触的皮质骨区域,颈部的最大值在312MPa—322MPa之间,机体皮质骨唇侧嵴顶部最大值在59MPa—61MPa之间,在种植体—骨结合界面,应力从牙槽嵴顶向种植体根部方向迅速衰减,种植体的最大应力值小于材料的疲劳强度。研究发现,种植体不同植入长度对整个结构的应力分布影响不大。当种植体末端植入到鼻底部的皮质骨区域时,种植体颈部的应力最大值为300MPa左右,在皮质骨的最大值约为49MPa,同时,在种植体根尖部也有较大的应力分布。研究证明采用这种种植体能有效的降低了种植体颈部和牙槽嵴顶皮质骨的应力,使整个结构应力分布趋向均匀,有利于种植体和颌骨的整合。 通过本研究可以证明,CDIC?可调磨锥状螺纹种植体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
谢旻[10](2004)在《应用钛镍形状记忆合金设计制作牵张增高牙槽嵴装置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牵张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已有近百年历史,最早用于四肢长骨的牵张延长。上世纪70年代初期,snyder等人首先进行了下颌牵张成骨的实验研究,近十年来,利用牵张成骨技术进行颌骨缺损修复以及颌骨延长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开始用于增高牙槽嵴。与传统的牙槽嵴增高术相比,牵张成骨技术不需要使用移植材料,还能获得同步牵张延长的软组织,不受患者软组织量的限制。但同时牙槽嵴的特殊解剖结构也要求牵张装置小型化,尽量采用口内固定手段。目前用于临床的口内固定牵张器主要有牵张种植体、扩张螺栓等形式,存在的缺点如牵张器半埋置,遗留创面容易感染,病人口内有异物,舒适度差,价格昂贵等尚待改进。 钛镍形状记忆合金(TiNi-SMA)具有优良的形状记忆功能、生物力学性能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本研究利用钛镍形状记忆合金自行设计制作了全埋置、自动加力的微型牵张器,用犬建立了牵张成骨增高下颌后牙区牙槽嵴的动物模型,对牵张术后牙槽嵴高度、骨密度、生物力学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并进行了牵张成骨成功后种植的初步研究。本研究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 下颌后牙区牙槽嵴萎缩的解剖测量与钛镍 形状记忆合金牵张器的设计 目的:1.通过对有牙和无牙下颌骨标本以及临床患者下颌曲面体层片应用钦镍形状记忆合金设计制作牵张增高牙槽峭装置的初步研究中文摘要的测量及对比分析,为下领后牙区牙槽峰增高术提供定量参考指标,为钦镍形状记忆合金牵张器的设计提供依据。2.在解剖测量的基础上,探讨钦镍记忆合金牵张器的设计及加工制作方法。 材料和方法:对90名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的曲面体层片及89具成人离体下领骨后牙区不同部位高度进行了测量;使用钦镍记忆合金丝进行牵张器的设计加工。 结果:①颇孔上缘至牙槽岭顶高度,X线片有牙侧15.91土1.85fnln,无牙侧9.07土2.48mm,平均值相差6.84nun;下领骨标本有牙侧13.95月.45mln,无牙侧8.77士2.75mm,平均值相差5.18nun。②颇孔区下领体高度,X线片有牙侧33.64士2.69mm,无牙侧23.65士4.28llun,平均值相差9.”mm;下领骨标本有牙侧31.65幼.09Inm,无牙侧24.67士3.88mm,平均值相差6.98Inm。③下领后牙区下领体高度,X线片线片有牙侧30.68士2.76mm,无牙侧20.96士4.15mm,平均值相差9.72mm;下领骨标本有牙侧29.15士2.91mm,无牙侧23.03士4.11mm,平均值相差6.12nun。 结论:下领后牙区无牙患者领骨平均垂直吸收6一1 Ollun,可供该区牙槽峪增高术及钦镍形状记忆合金牵张器的设计参考。钦镍形状记忆合金的优良性能可以制成小巧的内置式牵张器。 第二部分牵张成骨增高下领后牙区牙槽岭实验动物模型 的建立及截骨方式的选择 目的:l.探讨用犬建立牵张成骨增高下领后牙区牙槽岭实验动物模型的可行性;2.比较完全截骨和保留舌侧部分骨皮质两种不同方式对牵张成骨的影响,以选择适合于TINi一SMA牵张器的截骨方法。 材料和方法:选用成年杂种犬4只,拔除两侧下领全部前磨牙和第1磨牙,4只犬共8侧下领骨,随机分为4组。I组牵张骨块截骨时保留舌侧部分骨皮质,使用S形牵张器;11组完全截骨,使用S形牵张器;m组完全截骨,使解放军总医院军医进修学院博士学位论文3应用钦镍形状记忆合金设计制作牵张增高牙槽峭装置的初步研究中文摘要用C形内固定器;W组不进行截骨手术,空白对照。拔牙后1个月完成牵张手术。在牵张手术前及术后1、5、13周测量术区领骨高度,拍X线片,分别在牵张完成后1、3个月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研究。 结果:牵张器就位后骨块即开始牵张升起,术后1周达7.5一11.smm,其后无明显变化。X线片可见牵张完成后1个月牵张区骨密度增高,有新骨生成;3个月骨密度与周围牙槽骨接近。组织学观察牵张区早期有胶原束形成,随后钙化成骨。n组比I组初始牵张间隙大,牙槽岭增高高度大,但比同期I组骨密度稍低,牵张区颊舌侧均有较明显凹陷,而I组牵张区形态接近正常领骨。 结论:1.用钦镍记忆合金牵张器可成功牵张增高犬下领后牙区牙槽岭,新骨以膜内成骨方式生成,该模型是一种较理想的牵张增高牙槽岭动物模型。2.采用保留舌侧部分骨皮质的不完全截骨方式,更适于使用记忆合金牵张器的牙槽岭增高术。 第三部分钦镍形状记忆合金牵张器牵张增高下领 牙槽岭的实验研究 实脸一不同型号记忆合金牵张器对牙槽哈增高高度的影响 目的:在牵张器不同牵张力、不同固定脚间距条件下,对牙槽峰增高的高度进行定量研究,了解牙槽略增高量的影响因素。 材料和方法:用钦镍记,)乙合金丝加工成A、B、C三种不同型号的牵张器,其固定脚间距和最大复形力分别为20二、7009,zsnun、10009,Zonun、1 0009。选用成年杂种犬15只,按使用牵张器型号随机分为A、B、C三组,拔除两侧下领全部前磨牙和第1磨牙,1个月后用不同的全埋置的钦镍记忆合金牵张器完成牵张手术。在牵张手术前及术后5周连续测量术区领骨高度,拍X线片。 结果:A、B、C三组在术后1周牙
二、CDIC~R牙种植术(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DIC~R牙种植术(一)(论文提纲范文)
(1)选择性激光熔融3D打印钛种植体的制备及其成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3D打印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
2 3D打印金属材料的研究进展 |
3 3D打印缺损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 |
4 3D打印在口腔种植牙修复技术中的应用 |
5 口腔种植体的表面处理 |
第一章 SLM打印钛种植体的制备及表面处理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SLM打印钛种植体试样的制备 |
1.2.2 SLM打印钛种植体试样的表面处理 |
1.2.3 SLM打印钛种植体试样的表面生物改性 |
1.2.4 试样表面负载rhBMP-2的释放测定 |
2 结果 |
2.1 SLM打印钛种植体试样的制备结果 |
2.2 SLM打印钛种植体试样的表面处理结果 |
2.3 试样表面负载rhBMP-2的释放测定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章 SLM打印钛种植体的表面特性和生物学性能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SLM打印钛种植体试样的表面理化性能分析 |
1.2.2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原代培养 |
1.2.3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粘附和增殖实验 |
1.2.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结果 |
2.2 X射线衍射检测结果 |
2.3 接触角测量仪检测试样表面的亲水性变化 |
2.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粘附实验结果 |
2.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试样表面的增殖实验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章 SLM打印钛种植体的动物体内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SLM打印钛种植体试样的植入实验 |
1.2.2 动物活体双荧光标记实验 |
1.2.3 Micro-CT扫描、三维重建和骨组织计量分析 |
1.2.4 含种植体的硬组织切片和荧光显微镜观察 |
1.2.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动物含种植体骨组织标本观察结果 |
2.2 动物骨组织标本的Micro-CT扫描结果 |
2.3 动物骨组织标本的三维重建结果 |
2.4 骨组织计量分析结果 |
2.5 双荧光标记观察 |
3 讨论 |
4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
致谢 |
(2)基因增强组织工程骨促颌面部骨再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语表 |
引言 |
第一章 BMP-2基因增强组织工程骨促进种植体早期骨结合的实验研究 |
1.1 前言 |
1.2 本章技术路线图 |
1.3 材料 |
1.4 方法 |
1.5 结果与讨论 |
1.6 讨论 |
1.7 小结 |
第二章 BMP-2基因增强组织工程骨修复犬种植体周围炎性骨缺损 的实验研究 |
2.1 前言 |
2.2 本章技术路线图 |
2.3 材料 |
2.4 方法 |
2.5 结果与讨论 |
2.6 讨论 |
2.7 小结 |
第三章 基因增强组织工程骨促进大鼠颅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
3.1 前言 |
3.2 本章技术路线图 |
3.3 材料 |
3.4 方法 |
3.5 结果与讨论 |
3.6 讨论 |
3.7 小结 |
结论 |
创新性 |
课题延伸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
致谢 |
(3)非翻瓣不植骨上颌窦内提升法种植义齿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
1一般资料 |
1.1 病例纳入标准 |
1.2 病例排除标准 |
2种植材料 |
3 方法 |
3.1手术方法 |
3.2术后护理及上部义齿修复 |
4疗效评价: |
4.1种植术评价指标 |
4.2 临床疗效评价 |
结果 |
讨论 |
(4)微创技术在老年患者牙种植术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种植工具及种植体 |
1.3 术前检查 |
1.4 手术方法 |
1.5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
1.5.1手术时间 |
1.5.2疼痛评价 |
1.5.3 种植体骨结合情况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手术时间比较 |
2.2 术后疼痛程度比较 |
2.3 术区骨愈合情况 |
3 讨论 |
(5)不同加载角度下经双皮质骨固定的锥状螺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器材与软件: |
1.2 实体模型建立 |
1.2.1 CT扫描图像的获取: |
1.2.2 图像轮廓的获取: |
1.2.3 锥状螺纹种植体的构建: |
1.3 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1.3.1 有限元网格化: |
1.3.2 定义加载和边界条件: |
2 结 果 |
3 讨 论 |
(6)种植体穿通上颌窦不同高度对骨结合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正文 |
(一) 中文摘要 |
(二) 英文摘要 |
(三) 前言 |
(四) 材料与方法 |
(五) 结果 |
(六) 讨论 |
(七) 结论 |
(八) 附图 |
(九) 参考文献 |
二、文献综述 |
(一) 综述 |
(二) 参考文献 |
三、致谢 |
(7)以水为溶剂的电纺丝明胶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生物医用材料 |
1.1.1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
1.1.2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和无机材料 |
1.1.3 生物医用复合材料 |
1.1.4 第三代生物医用材料 |
1.2 明胶 |
1.2.1 明胶的来源 |
1.2.2 明胶的结构与性质 |
1.2.3 明胶的交联 |
1.2.4 明胶的应用 |
1.3 引导组织再生(GTR)膜 |
1.3.1 GTR膜概述 |
1.3.2 GTR技术的基本原理 |
1.3.3 GTR材料研究现状 |
1.3.3.1 生物不可降解材料 |
1.3.3.2 生物可降解材料 |
1.3.4 GTR膜材料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
1.3.4.1 复合膜、共混膜、多孔膜 |
1.3.4.2 复合活性因子的生物化功能性膜 |
1.4 电纺丝纳米纤维 |
1.4.1 纳米材料和纳米纤维 |
1.4.2 静电纺丝技术 |
1.4.2.1 静电纺丝原理 |
1.4.2.2 静电纺丝的影响因素 |
1.4.2.3 静电纺丝在生物医用材料中的应用 |
1.4.2.4 静电纺丝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
1.5 论文研究背景、内容及目的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实验试剂 |
2.2 实验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3.1 明胶/H_2O纺丝液的配制 |
2.3.2 明胶纤维膜的制备 |
2.3.3 纺丝工艺参数实验 |
2.3.4 明胶纤维膜的交联处理 |
2.3.4.1 戊二醛交联明胶纤维膜 |
2.3.4.2 EDC/NHS交联明胶纤维膜 |
2.3.5 交联纤维膜溶胀、溶出性能测试 |
2.3.6 细胞培养实验 |
2.3.6.1 细胞培养 |
2.3.6.2 细胞形态观察 |
2.4 分析测试 |
2.4.1 扫描电镜(SEM) |
2.4.2 红外光谱分析(FTIR) |
2.4.3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
2.4.4 力学性能测试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3.1 明胶纳米纤维纺丝工艺研究 |
3.1.1 浓度的影响 |
3.1.2 温度的影响 |
3.1.3 电压的影响 |
3.1.4 接受距离的影响 |
3.1.5 流速的影响 |
3.1.6 纺丝工艺条件的优化和取向纤维的制备 |
3.2 戊二醛交联明胶纳米纤维膜性能研究 |
3.2.1 微观形貌分析 |
3.2.2 红外光谱分析 |
3.2.3 DSC分析 |
3.2.4 力学性能分析 |
3.2.5 溶胀、溶出性能分析 |
3.3 EDC/NHS交联明胶纳米纤维膜 |
3.3.1 交联液浓度的选择 |
3.3.1.1 形貌分析 |
3.3.1.2 红外光谱分析 |
3.3.1.3 溶胀、溶出性能分析 |
3.3.2 EDC/NHS交联明胶纳米纤维膜性能研究 |
3.3.2.1 微观形貌分析 |
3.3.2.2 红外光谱分析 |
3.3.2.3 DSC分析 |
3.3.2.4 力学性能分析 |
3.3.2.5 溶胀、溶出性能分析 |
3.4 细胞贴附与形态学观察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9)CDIC可调磨锥状螺纹种植体的生物力学相容性研究—三维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前言 |
1.1 牙种植体的发展史和分类 |
1.2 CDIC~(?)可调磨锥状螺纹种植体的形态特点 |
1.3 研究目的 |
第2章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种植体不同植入长度的应力分布 |
2.1 材料 |
2.1.1 志愿者 |
2.1.2 螺旋 CT |
2.1.3 计算机兼容机 |
2.1.4 计算软件 |
2.2 方法 |
2.2.1 利用 CT扫描建模法建立下领骨模型 |
2.2.2 模型的导入 |
2.2.3 有限元分析 |
2.3 结果 |
2.3.1 运算和取图过程 |
2.3.2 分析结果 |
2.4 讨论 |
2.4.1 生物力学研究方法 |
2.4.2 计算机软件介绍 |
2.4.3 模型的优点 |
2.4.4 CDIC~(?)单件式锥状种植体的应力分布特点和不同植入长度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
2.5 本章小节 |
第3章 使用双皮质骨固定方法植入的CDIC~(?)可调磨锥状螺纹种植体加载后的应力分析 |
3.1 材料和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3.3.1 即刻修复的发展 |
3.3.2 CDIC~(?)可调磨锥状螺纹种植体的手术过程 |
3.3.3 植入到鼻底部的CDIC~(?)可调磨锥状螺纹种植体应力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论文工作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声明 |
致谢 |
(10)应用钛镍形状记忆合金设计制作牵张增高牙槽嵴装置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下颌后牙区牙槽嵴萎缩的解剖测量与钛镍形状记忆合金牵张器的设计 |
第二部分 牵张成骨增高下颌后牙区牙槽嵴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截骨方式的选择 |
第三部分 钛镍形状记忆合金牵张器牵张增高下颌牙槽嵴的实验研究 |
实验一 不同型号记忆合金牵张器对牙槽嵴增高高度的影响 |
实验二 钛镍记忆合金牵张器牵张增高牙槽嵴的动态研究 |
第四部分 钛镍记忆合金牵张器牵张增高牙槽嵴后种植的初步研究 |
全文总结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图 |
专利证书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CDIC~R牙种植术(一)(论文参考文献)
- [1]选择性激光熔融3D打印钛种植体的制备及其成骨性能研究[D]. 严玲玲. 南方医科大学, 2018(01)
- [2]基因增强组织工程骨促颌面部骨再生的研究[D]. 徐恋祎. 上海交通大学, 2016
- [3]非翻瓣不植骨上颌窦内提升法种植义齿的临床研究[J]. 高子龙,陈建钢.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6(01)
- [4]微创技术在老年患者牙种植术中的临床应用[J]. 林勇,赵献银,杨宁,常显亭. 中国现代医生, 2014(19)
- [5]不同加载角度下经双皮质骨固定的锥状螺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 胡雪峰,郑立,罗教明,赵劲民.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3(01)
- [6]种植体穿通上颌窦不同高度对骨结合影响的实验研究[D]. 陈斌科. 大连医科大学, 2008(02)
- [7]以水为溶剂的电纺丝明胶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左璞晶. 北京化工大学, 2007(06)
- [8]CDIC人工种植牙技术的临床应用与观察[J]. 周伏保,陈海.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06(01)
- [9]CDIC可调磨锥状螺纹种植体的生物力学相容性研究—三维有限元分析[D]. 周立群. 四川大学, 2005(07)
- [10]应用钛镍形状记忆合金设计制作牵张增高牙槽嵴装置的初步研究[D]. 谢旻.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