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额贷款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汤东亮[1](2021)在《授信集中度的“度”与风控底线的“底”(下)——商业银行授信集中度风险管理的思考与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内外银行业实践表明,授信集中度风险是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之一。造成商业银行遭受巨大损失甚至破产倒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授信集中度过高,主要表现在对单一客户、单一行业/领域过度授信,期限或贷款产品过于集中等方面。商业银行在这种集中度风险影响下,极易对自身经营发展造成不可承受的压力,并且可能通过"共债客户"的传导在金融市场形成"风险共振"效应,引发金融系统性风险,进而对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产生影响。
尹小兵[2](2021)在《关于信托公司转型信托银行的研究和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整个信托行业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尊重信托公司的发展历史和部分信托公司在传统非标领域的经验和能力,同时为防范化解风险,将信托公司融资类业务纳入表内监管,使信托公司转型成为信托银行,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本文建议可以通过赋予信托银行大额存款功能、允许信托银行进行同业负债和发行金融债券等路径来实现。
穆希琳[3](2021)在《国企工会互助制度的生成与变迁研究 ——基于YZ厂的实证分析》文中认为在我国各级工会组织实施的正式制度中,工会互助制度属于工会保障职能中兼具职工集体福利和困难职工帮扶双重主题的制度形式。该制度的生成是结构互构与个体需求的复合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内制度的表现样态呈现区别化,本文对工会互助制度发展阶段的划分将厘清制度的发展脉络,对各阶段制度内容和运行实际效果的分析是归纳制度阶段特征的依据。而在工会互助制度变迁的逻辑体系中,原有的制度生成结构发生变化,作为工会组织“自我赋能”的中层力量崛起发挥着创新工会互助制度组织形态的作用。对工会互助制度的研究将原本呈现为割裂状态的工会互助制度典型阶段融汇为一脉相承的制度发展过程,并且将静态的制度呈现以动态演进的方式开展研究。通过构建“结构—需求—制度”的分析框架,将工会互助制度的生成和变迁的动力要素划分为“宏观制度—单位组织”的多重制度逻辑结构,又将个体需求的满足程度使用“认同—行动”双重维度进行类型划分。通过分析强化了“中层组织”在制度变迁中不可忽视的关键力量,中层组织呈现单位组织“退场”、上级工会组织“入场”。工会组织通过市场化机制的尝试达到“自我赋能”,这一外在突生的力量为工会互助制度变迁提供了全新的组织形态。本研究选择东北地区国有大型企业YZ厂作为田野调查点开展实证研究。YZ厂建厂历史悠久,工会互助制度发展历程完善,并且当下YZ厂仍保留单位内外多种互助制度并行,在参与上级工会职工互助保障的主流互助制度之外,在单位内部按年度职工仍开展向厂内互助基金会捐款。本研究采用社会学定性分析方法中的实地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将该厂1955年建厂初期至1995年间在工会会员之间实行的以“互助储金会”为代表的经济互助制度,结合“生活服务小组”、“思想互助小组”等为代表的劳力互助制度和思想互助制度,统称为工会互助制度的“初样态”。将1995年后参与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C市办事处组织的以职工医疗互助为主要内容的“职工互助保障”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工会互助制度的“新样态”。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处于低位时期,收入分配制度遵循平均主义基础上的按劳分配,职工收入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成为客观现实。社会管理领域国家以单位体制将个体纳入单位组织中便于管理及整合,单位组织也成为国家向个体提供福利待遇的中间组织。本论文所研究的国有企业在单位体制时期是典型的能够为单位成员提供近乎全覆盖福利、单位成员对单位组织依附黏性较强的单位组织。从自上而下的结构角度而言,国家经济社会的宏观制度要求单位组织承担国家意志的传达者、国家资源的提供者角色,纳入代表着“国家”的单位组织中的个体依靠单位解决自身的困境成为该历史阶段下理所当然的选择。这是国家制度对单位组织内部成员互助行为的社会建构。从自下而上的结构角度而言,在企业与国家“同构”之下的国有企业工会,听从党委领导并为行政部门分忧是其重要的政治任务,在国家总体资源供给量不足的局限下,动员群众力量展开互助互济活动成为工会的理性选择。把单位成员的问题在单位组织的场域内解决,这是单位组织“向上负责”的反馈表现。在国家宏观制度与中层单位组织的互构结构之外,大量职工存在临时性经济借贷需求这样微观个体的实际需求也是工会互助制度的生成要素。笔者通过对YZ厂工会互助制度发展过程的研究认为互助制度的变迁是对原有互助制度中呈现正反馈递增的设置予以保留,在此基础上采取渐进式变迁的方式,符合职工对工会互助制度发展的预期惯性,也符合制度制定的主体工会组织的功能定位。由于工会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功能侧重有所区别,工会互助制度也随之呈现了从“解群众之困”到“筑风险补充保障”的功能偏重转向。在单位体制之下,工会是生产性行政单位的企业同盟者或建设伙伴。因此工会组织为单位行政减轻负担的同时还要为职工群体缓解压力,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工人的生活福利工作,将出现临时经济困难的职工“揽”到工会职责份内,采取广泛依靠群众力量、解决群众自身问题的方式设立“互助储金会”,这是工会对稳定单位体制的有效的助益方式之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职工互助保障的群体边界相较单位体制时期工会互助制度范围扩大。职工互助保障将一事一时的工会“送温暖活动”转变为覆盖全年的帮扶救助长效机制,将工会单向“施惠”转变为职工双向多元互助参与。笔者通过对YZ厂工会互助制度的研究认为互助制度的当代价值不仅在于为职工提供风险补充保障,更在于“重塑”单位内部职工间相互关爱的凝聚力。“在内”有单位组织对“单位人”的关怀,“单位人”以尽心完成职业目标作为对单位组织的回馈;“在外”利用大数法则的职工互助保障,是低投入的非营利性的风险补充补充保障。笔者认为工会互助制度的发展进路应在维护职工保障权益的原则上拓展多层次多元化的互助保障体系,配合“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过程中的下岗职工、人数日渐增加的离退休职工、互联网平台灵活就业职工等群体设置有工会特色的互助保障制度,这也将是工会迎合职工民意需求增强持续创新能力持续“赋能”的表现。
龙田华[4](2021)在《金融机构行为监管的内涵、国内外经验及建议》文中研究指明行为监管是相对于审慎监管而提出的。行为监管关注金融机构的具体业务行为问题及其市场影响,以保障金融消费者权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核心目标。行为监管引起广泛关注,建立健全行为监管被作为金融监管改革的重点内容。本文分析了行为监管的国际经验及我国实施行为监管面临的困难,并从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金融消费者三个层面提出改善金融机构行为监管的政策建议。
杨泉[5](2021)在《AH银行反洗钱业务改进策略研究》文中指出
李泽巽[6](2021)在《河南省村镇银行政府监管问题研究 ——基于河南XH村镇银行的调查》文中指出
郭洁[7](2021)在《JS银行深圳分行反洗钱管理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陈自中[8](2021)在《H市银保监分局银行业监管有效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张梓岚[9](2021)在《基于监管视角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以S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杨一航[10](2021)在《新金融工具准则对PF银行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际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被社会各界所质疑。为了解决该问题,国际金融机构对金融工具准则进行了相应调整。我国部分金融工具准则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计量过程复杂、难以理解、不适用等问题,由此我国财政部在2017年3月修订发布了新金融工具准则。新准则在金融工具的分类与计量等方面做了很大调整,受金融工具准则变化影响最大的便是金融行业,而银行业又是金融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研究新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探讨新准则在执行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以及找出相应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比新旧准则,围绕新准则的两大主要变化,金融资产由“四分类”改为“三分类”、金融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由“已发生损失法”改为“预期信用损失法”展开研究。首先,对商业银行整体的金融工具应用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其金融工具准则实施现状;其次,对PF银行进行剖析,对其应用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然后针对目前PF银行的应用情况,一方面深入分析研究PF银行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并通过运用修正Jones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探究新准则对PF银行财务信息的影响,另一方面对PF银行资本管理、风险管理以及业务管理进行分析,探究新准则对PF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并根据PF银行对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应用现状及影响,分析准则实施过程中解决哪些旧准则的固有问题以及新准则实施的应用难点;最后,结合新准则对PF银行的影响以及难点问题梳理,从分类与计量和减值计提两方面对PF银行在应用新金融工具准则提出对策建议:优化会计核算系统、根据业务模式配置资产负债、加强金融资产管理、加强部门协作与提升员工素质;利用现有系统条件,构建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夯实数据基础,配备规范的IT系统、加强外部监管,谨防信息造假,促进信息共享。本文研究的新会计准则是财政部于2017年3月最新修订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由于准则正式执行时间较短,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论分析层面,针对某个企业结合其准则实行的详细数据,具体分析实行新准则带来的影响较少。基于此,本文以PF银行对新准则的应用展开实际研究,深入分析新准则对PF银行的具体影响。从而,对新金融工具准则在商业银行应用现状以及对商业银行产生的实际影响有更为直观的认知,也可以为金融其他行业进行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应用及影响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支持。
二、大额贷款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额贷款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授信集中度的“度”与风控底线的“底”(下)——商业银行授信集中度风险管理的思考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集中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
——认知偏差的改变尚需时日 |
——转型发展非一日之功 |
——“不敢退”问题突出 |
——授信管理技术和手段落后 |
监管部门对集中度风险管理的要求 |
做好集中度风险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
——意识先行:正确认知授信集中度 |
——夯实基础:构建集团客户统一风险视图 |
——单户管控:做好客户集中度限额管理 |
——治标更要治本:提升客户经营能力 |
——建立长效机制:强化内部管理与考核 |
(2)关于信托公司转型信托银行的研究和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什么是信托银行? |
日本信托银行的起源 |
信托银行主要业务 |
我国信托行业向信托银行转型的必要性 |
向信托银行转型的路径 |
将信托公司更名为信托银行 |
赋予信托银行大额存款功能 |
允许信托银行进行同业负债和发行金融债券 |
赋予信托公司账户管理、支付结算功能 |
审慎试点、逐步推进 |
(3)国企工会互助制度的生成与变迁研究 ——基于YZ厂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起与问题提出 |
1.1.1 选题缘起 |
1.1.2 问题提出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1.2.1 工会 |
1.2.2 工会会员与单位成员 |
1.2.3 互助互济 |
1.2.4 工会互助制度 |
1.3 理论基础与解释框架 |
1.3.1 理论基础:制度生成与变迁理论 |
1.3.2 解释框架:“结构—需求—制度”分析框架 |
1.3.3 论文篇章结构 |
1.4 研究对象情况介绍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意义 |
1.6.1 理论意义 |
1.6.2 现实意义 |
第2章 相关文献回顾与述评 |
2.1 国内文献回顾 |
2.1.1 工会角色与组织运行研究 |
2.1.2 工会功能与改革研究 |
2.1.3 互助价值传统与互助实践研究 |
2.1.4 工会互助保障研究 |
2.2 国外文献回顾 |
2.2.1 工会角色与组织运行研究 |
2.2.2 工会功能与改革研究 |
2.2.3 互助思想与互助组织研究 |
2.3 既有学术贡献与局限 |
2.3.1 学术贡献 |
2.3.2 研究局限 |
第3章 工会互助制度生成的背景分析 |
3.1 制度下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催生互助“刚性需求” |
3.1.1 计划经济时期经济水平与收入分配制度的局限 |
3.1.2 单位制初期国有企业“纵横交错”管理体系下的工会组织 |
3.1.3 单位制初期的工会保障职能 |
3.2 组织反馈:单位成员团结模式的有机形塑 |
3.2.1 发挥工会“政治动员”组织者的作用 |
3.2.2 互助行为优化单位成员社会互动结构 |
3.2.3 集体主义思想成为单位体制时期价值取向 |
3.3 个体需求:满足计划经济时期单位成员基本生活保障需求 |
3.3.1 脱离剥削性质的旧时民间借贷组织的需求 |
3.3.2 大量单位成员存在应急借款的需求 |
3.3.3 缓解单位成员家属“后顾之忧”的需求 |
第4章 计划经济时期工会互助制度的“初样态” |
4.1 工会互助制度“初样态”的运行和功能 |
4.1.1 建国初期工人阶级互助实践 |
4.1.2 工会互助制度的运行过程 |
4.1.3 工会互助制度“初样态”的功能 |
4.2 YZ厂工会互助制度“初样态”的内容和特点 |
4.2.1 “互助储金会”——经济互助制度 |
4.2.2 “生活服务小组”——劳力互助制度 |
4.2.3 “思想互助小组”——思想互助制度 |
4.2.4 由“输血”到“造血”的互助基金会 |
4.3 单位成员对工会互助制度“初样态”的行动回应 |
4.3.1 单位成员“支持型”行动 |
4.3.2 单位成员“妥协型”行动 |
4.3.3 单位成员“观望型”行动 |
4.3.4 单位成员“排斥型”行动 |
第5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工会互助制度的“新样态” |
5.1 工会互助制度“新样态”的特点和功能 |
5.1.1 从路径依赖视角解析工会互助制度“新样态” |
5.1.2 职工互助保障区别于商业保险的独特价值 |
5.1.3 互助制度助力工会打造全方位保障“品牌” |
5.2 YZ厂工会互助制度“新样态”的表现形式 |
5.2.1 YZ厂参与职工互助保障的必要性 |
5.2.2 双轨互助制度并行的YZ厂特色 |
5.2.3 对制度目标和成效的认同激发参与动力 |
5.3 单位成员对工会互助制度“新样态”的行动回应 |
5.3.1 单位成员“支持型”行动 |
5.3.2 单位成员“妥协型”行动 |
5.3.3 单位成员“观望型”行动 |
5.3.4 单位成员“排斥型”行动 |
第6章 工会互助制度的变迁逻辑分析 |
6.1 宏观制度对中层赋能和个体需求的决定作用 |
6.1.1 国家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作用 |
6.1.2 单位由行政性整合转向利益性整合 |
6.1.3 “国家—单位保障”进阶“国家—社会保障” |
6.2 中层赋能的“强化”促生互助组织新形态 |
6.2.1 向上贯彻:上级工会“在场”重塑互助边界 |
6.2.2 向下回应:发挥工会组织联系职工的“桥梁纽带” |
6.2.3 自我赋能:工会组织市场化“跨界” |
6.3 微观个体为宏观结构和中层赋能提供经验建构 |
6.3.1 “搭便车”的群体惰性助推互助行为制度化 |
6.3.2 “由借到挣”的行为逻辑嵌入互助基金会的运营理念 |
6.3.3 “风险自担”的制度常态激发工会互助保障的转型 |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
7.1 主要结论 |
7.1.1 工会互助制度生成的复合因素 |
7.1.2 工会互助制度变迁不可忽视的“中层力量” |
7.1.3 工会互助制度的现实意义 |
7.2 研究不足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访谈提纲 |
附录2:受访者基本信息表(以访谈时间先后排序) |
附录3:《互助储金会组织通则》 |
附录4:《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章程》 |
附录5: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C市办事处开展的职工互助保障类型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学术成果 |
致谢 |
(4)金融机构行为监管的内涵、国内外经验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行为监管的内涵 |
(一)行为监管的提出 |
(二)行为监管的价值目标 |
1. 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
2. 增强金融消费者信心 |
3.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
4. 树立公平公正对待客户的理念 |
二、行为监管的国际经验 |
(一)美国经验 |
(二)英国经验 |
(三)澳大利亚经验 |
(四)日本经验 |
(五)香港经验 |
三、我国实施行为监管面临的主要困难 |
(一)相关法律法规缺失 |
(二)缺乏监管协调机制 |
(三)金融构自身行为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
(四)消费者金融知识缺乏 |
四、加强我国行为监管的建议 |
(一)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及法律制度 |
(二)建立金融机构客户评价、考核机制 |
(三)建立国民金融知识教育体系 |
(10)新金融工具准则对PF银行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会计信息质量理论概述 |
2.1.1 会计信息质量概念 |
2.1.2 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标准 |
2.2 新金融工具准则主要内容及变化 |
2.2.1 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的变化 |
2.2.2 金融资产减值计提的变化 |
2.2.3 运用套期会计条件放宽 |
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新金融工具准则应用现状分析 |
3.1 我国商业银行新金融工具准则执行现状 |
3.2 我国商业银行新金融工具应用现状 |
3.2.1 金融工具持有比例分析 |
3.2.2 金融资产重新分类与计量情况分析 |
3.2.3 金融资产减值情况分析 |
3.2.4 金融工具应用现状小结 |
第四章 PF银行案例概况 |
4.1 研究内容 |
4.2 案例选择与公司概况 |
4.3 PF银行新金融工具准则应用现状 |
4.3.1 PF银行金融工具持有情况 |
4.3.2 PF银行金融资产重新分类和计量情况 |
4.3.3 PF银行金融资产减值计提情况 |
4.3.4 PF银行新金融工具准则应用现状小结 |
第五章 新金融工具准则对PF银行影响分析 |
5.1 新准则对PF银行财务信息的影响 |
5.1.1 对财务报表数据的影响 |
5.1.2 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 |
5.2 对PF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 |
5.2.1 对资本管理的影响 |
5.2.2 对风险管理的影响 |
5.2.3 对业务管理的影响 |
5.3 旧准则下部分固有存在问题得以解决 |
5.3.1 新金融资产分类减小了企业盈余管理空间 |
5.3.2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下的减值计量更为谨慎 |
5.4 新金融工具准则应用难点分析 |
5.4.1 新准则分类与计量产生问题 |
5.4.2 新准则资产减值计提产生的问题 |
第六章 对PF银行应用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对策建议 |
6.1 针对新准则分类与计量的建议 |
6.1.1 优化会计核算系统 |
6.1.2 根据业务模式配置资产负债 |
6.1.3 加强金融资产管理 |
6.1.4 加强部门协作与提升员工素质 |
6.2 针对新准则减值计提的建议 |
6.2.1 利用现有系统条件,构建预期信用损失模型 |
6.2.2 夯实数据基础,配备规范的IT系统 |
6.2.3 加强外部监管,谨防信息造假,促进信息共享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四、大额贷款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授信集中度的“度”与风控底线的“底”(下)——商业银行授信集中度风险管理的思考与建议[J]. 汤东亮. 当代金融家, 2021(10)
- [2]关于信托公司转型信托银行的研究和思考[J]. 尹小兵. 清华金融评论, 2021(09)
- [3]国企工会互助制度的生成与变迁研究 ——基于YZ厂的实证分析[D]. 穆希琳. 吉林大学, 2021(01)
- [4]金融机构行为监管的内涵、国内外经验及建议[J]. 龙田华. 海南金融, 2021(08)
- [5]AH银行反洗钱业务改进策略研究[D]. 杨泉. 西北大学, 2021
- [6]河南省村镇银行政府监管问题研究 ——基于河南XH村镇银行的调查[D]. 李泽巽.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7]JS银行深圳分行反洗钱管理问题研究[D]. 郭洁.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8]H市银保监分局银行业监管有效性研究[D]. 陈自中.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1
- [9]基于监管视角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以S市为例[D]. 张梓岚. 汕头大学, 2021
- [10]新金融工具准则对PF银行的影响研究[D]. 杨一航.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