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毕业生择业心理障碍及其心理调适(论文文献综述)
吴朝娅,杨忠东[1](2021)在《体育师范生择业心态的调适与优化策略》文中提出择业是高校学生步入社会的一个关键环节,更是针对学生心理素养、综合素质的检验。基于当前我国高校的扩招形势,学生面对更大的就业心理压力。体育师范生择业心态主要问题体现在盲目、焦虑、自卑、依赖上,有其产生的客观及主观原因。应重点培养其心理调适能力,完善将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同时开辟第二课堂,提升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充分正视现实。
刘开频[2](2018)在《高校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服务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其综合能力发展的程度和对未来社会贡献的效度。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并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当前,单靠学校一级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力量已难以完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的任务,也未能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特别是发展性辅导理念的提出,重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体系就显得十分迫切。因此,在高校院(系)中建设二级心理辅导站就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虽然高校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的设立已不是新鲜事,但各高校的建设水平却不平衡,其所开展的服务更是千差万别,服务成效也未达到预期效果。基础建设是高校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在建设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从制度、队伍和硬件三方面加强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基础建设。通过综合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社会系统理论以及学校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对构建高校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的服务模式进行探索,提出了发展性服务模式、预防性服务模式、治疗性服务模式和协调性服务模式等四种服务模式。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服务模式的构建,有助于完善和发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有助于切实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有助于为高校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开展服务提供指导和参考作用,有助于高校社会工作本土化在理论和实务上的丰富和拓展。
崔莉[3](2012)在《试论大学生就业中的两极心态及其调适策略》文中研究指明大学生就业中两极心态问题的出现是由于健全人格的缺失,教育引导的失误及信息渠道的不畅而引起的,优化人格教育,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调整教育理念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畅通就业信息,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是两极心态调适的重要策略。
彭嘉芬[4](2010)在《寻找与反思——从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探析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的途径》文中指出健全人格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心理面貌的集中反映。在目前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大学生人格缺失越来越凸现成为就业的心理障碍。本文试从心理学角度入手,站在和谐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以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人格发展缺失与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的相互关系为主线,全面、宏观、多角度深掘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的途径,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成功。
梁淮平[5](2008)在《浅论艺术院校学生的社会化与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今社会变革与转型中,艺术类大学生由于自身艺术学习的经历、长时间所受的艺术熏陶,形成了一系列与同龄人不同的心理特点,其思想状况令人堪忧。本文主要从家庭、学校、社会生活方式、群体间影响等方面分析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状况的特点,并针对情况提出一系列应对措施,主要有加强两课教育、发展校园文化、建立正确舆论环境、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以及改进家庭教育等五个方面。
甄德酉[6](2008)在《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工作》文中研究说明近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很受关注。现在我国已经进入了高校就业的市场机制。市场在毕业生资源配置上有了更高的要求,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统招统分已经不能适合社会的发展,新的就业机制已经逐步健全和被社会接受。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和毕业生人数大幅度增加给高校就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因此,作为辅导员有义务、有责任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辅导工作。
张尚兵[7](2007)在《大学生就业挫折心理及调适策略的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就业挫折源调查问卷》和《大学生就业挫折心理调查问卷》,对江苏省内的474名大学生的就业挫折源和就业挫折心理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该研究,我们希望为大学毕业生寻求调适策略,帮助他们摆脱心理问题和顺利找到工作。此外,也可为高校就业指导机构提供客观依据和指导。研究结果表明: 1、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挫折源主要表现为:期望值、生理、心理因素造成的挫折源;就业理想、专业理想、地域理想未实现造成的挫折源;学校、社会因素造成的挫折源。 2、目前我国大学生主要的就业挫折心理为:就业挫折心理因素3(焦虑、自卑、嫉妒)、就业挫折心理因素2(幻想、恐惧、猜疑、后悔)。 调适大学生就业挫折心理的策略:加强自我应对的意识;加强认知心理辅导;进行心理问题干预,提高挫折容忍力;进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加强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素质教育;加强学校和学生家长的沟通。
范凯[8](2006)在《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与择业心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析了大学生择业心理的现状,指出了当代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的偏差对择业心理的具体影响,以及高校在毕业生就业教育中的几个重点。
乔浩风[9](2005)在《高校毕业生择业心理障碍的分析及对策》文中研究指明有些高校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产生焦虑、自卑、嫉妒、攻击性的心理障碍,有损于身心健康,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择业与就业。高校和学生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一定的对策,消除毕业生的心理障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顺利完成择业就业工作。
房宏宇[10](2004)在《注重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文中提出高职院校应针对高职学生的生源结构及个性特点,注重培养高职毕业生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培养健康的人格,掌握求职的方法与技巧,提高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论毕业生择业心理障碍及其心理调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毕业生择业心理障碍及其心理调适(论文提纲范文)
(2)高校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服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1.研究的理论意义 |
2.研究的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四)理论基础 |
1.学校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 |
2.积极心理学理论 |
3.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
4.社会系统理论 |
(五)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二、高校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
(一)高校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基本内涵 |
(二)高校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建设必要性 |
1.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
2.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有待完善 |
3.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和稳定发展现实需要 |
(三)高校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建设可行性 |
1.高校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建设的政策支持 |
2.高校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建设的人员支撑 |
3.高校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建设的优势发挥 |
本章小结 |
三、高校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服务面临的困境 |
(一)硬件建设投入不足 |
1.咨询室配置不规范 |
2.专业设施配备不完善 |
3.运行经费支持还有限 |
(二)软件建设重视不够 |
1.思想认识不到位制约服务可持续性 |
2.规章制度不健全制约服务规范性 |
3.队伍建设薄弱制约服务专业性 |
(三)服务需求评估不明 |
1.学生群体分类不够清晰 |
2.心理状态分析不够精准 |
3.服务需求调研不够充分 |
(四)服务成效不够显着 |
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院系特色不够突出 |
2.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内容相对单一 |
3.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教育不够深入 |
4.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不够深化 |
本章小结 |
四、高校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基础建设 |
(一)高校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制度建设 |
1.建立二级心理辅导站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
2.制定二级心理辅导站责任明确的工作职责 |
3.健全二级心理辅导站有效运行的规章制度 |
(二)高校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的队伍建设 |
1.完善组织架构,促进二级心理辅导站的有效运行 |
2.壮大队伍力量,形成全员育人的有效合力 |
3.组织专业培训和督导,提升二级心理辅导站的服务能力 |
(三)高校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的硬件建设 |
1.独立设置专用的心理咨询室 |
2.配备基本的心理咨询专业设施 |
3.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项经费 |
本章小结 |
五、高校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服务模式构建 |
(一)发展性服务模式 |
1.发展性服务模式的概念解析 |
2.发展性服务模式的服务对象 |
3.发展性服务模式的服务目标 |
4.发展性服务模式的工作方法与服务内容 |
(二)预防性服务模式 |
1.预防性服务模式的概念解析 |
2.预防性服务模式的服务对象 |
3.预防性服务模式的服务目标 |
4.预防性服务模式的工作方法与服务内容 |
(三)“治疗”性服务模式 |
1.“治疗”性服务模式的概念解析 |
2.“治疗”性服务模式的服务对象 |
3.“治疗”性服务模式的服务目标 |
4.“治疗”性服务模式的工作方法与服务内容 |
(四)协调性服务模式 |
1.协调性服务模式的概念解析 |
2.协调性服务模式的服务对象 |
3.协调性服务模式的服务目标 |
4.协调性服务模式的工作方法与服务内容 |
本章小结 |
六、总结与反思 |
(一)总结 |
1.二级辅导站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2.基础建设是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 |
3.基于服务需求差异的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服务模式构建 |
(二)反思 |
1.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服务成效评估体系的构建 |
2.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存在问题的分析 |
3.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服务伦理的分析 |
参考文献 |
(一)学术着作 |
(二)学术期刊文献 |
(三)学位论文 |
(四)电子文献 |
附录: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3)试论大学生就业中的两极心态及其调适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大学生就业中的两极心态及其表现 |
2 大学生就业中两极心态形成的原因 |
2.1 健全人格的缺失 |
2.2 教育引导的失误 |
2.3 信息渠道的不畅 |
3 大学生就业中两极心态的调适策略 |
3.1 优化人格教育, 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 |
3.2 调整教育理念, 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 |
3.3 畅通就业信息,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
(4)寻找与反思——从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探析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的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 寻找——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表现 |
1.1 就业认知的失调 |
(1)自我评价失真。 |
(2)就业挫折归因。 |
(3)职业定位偏执。 |
1.2 情绪体验的困绕 |
(1)盲目“从众”心理。 |
(2)自大和自卑心理。 |
(3)急躁与焦虑的心理。 |
(4)虚荣性的攀比心理。 |
1.3 就业行为的偏差 |
(1)不同问题行为。 |
(2)自我放逐行为。 |
(3)机遇依赖行为。 |
2 启迪——大学生人格发展缺失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
3 反思——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
3.1 健全人格——大学生人格的灵魂 |
3.2 有效载体——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的途径 |
3.2.1 建立自我意识教育、深层结构教育与表层结构教育的人格教育体系 |
(1)对学生进行自我意识教育。 |
(2)对学生进行深层结构教育。 |
(3)对学生进行表层结构教育。 |
3.2.2 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促进学生人格完善 |
3.2.3 加强人文素质培养,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实现和谐社会的发展 |
(5)浅论艺术院校学生的社会化与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 |
1.加强学风校风建设。 |
2.增加社团等第二课堂形式。 |
五 |
(6)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一、 让大学生认清当今社会的就业压力 |
二、 培养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自我设计 |
三、 树立正确的择业心态 |
第一, 挣钱养家。 |
第二, 选择方便舒适、安全可靠的职业。 |
第三, 一味以经济收入的高低作为择业的标准。 |
第四, 一心要选择那些可以用实力去拼搏和竞争的职业。 |
四、 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心理调试 |
第一, 择业自卑感及其心理调适。 |
第二, 择业焦虑及其调适。 |
第三, 择业嫉妒心理及其调适。 |
五、 帮助大学生进行求职技巧的培训 |
(7)大学生就业挫折心理及调适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 绪论 |
(一) 文献综述 |
1 本研究相关概念的界定 |
2 文献综述 |
(二) 本研究问题的提出 |
(三) 本研究意义和目的 |
1 本研究的意义 |
2 本研究的目的 |
(四) 本研究的假设 |
二 研究方法及过程 |
(一) 被试 |
(二) 研究工具 |
(三) 正式施测程序 |
(四)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
三 研究结果 |
(一) 大学生就业挫折源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 |
1 因素分析的适用性 |
2 因素分析结果 |
(二) 大学生就业挫折源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结果 |
1 信度分析 |
2 效度分析 |
(三)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挫折源的主要内容 |
(四) 大学生就业挫折心理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 |
1 因素分析的适用性 |
2 因素分析结果 |
(五) 大学生就业挫折心理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结果 |
1 信度分析 |
2 效度分析 |
(六)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挫折心理的主要内容 |
(七)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挫折源的情况 |
1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挫折源的总体情况 |
2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挫折源的方差分析 |
3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挫折源的专业差异 |
(八)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挫折心理情况 |
1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挫折心理的总体情况 |
2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挫折心理在专业、学历、性别、学生类别方面的差异 |
四 分析与讨论 |
(一) 关于《大学生就业挫折源调查问卷》和《大学生就业挫折心理调查问卷》的编制 |
(二) 关于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挫折源的讨论 |
1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挫折源的基本情况 |
2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挫折源的学历差异 |
3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挫折源的专业差异 |
(三) 关于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挫折心理的讨论 |
1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挫折心理的基本情况 |
2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挫折心理的学历差异 |
五 结论和建议 |
(一) 结论 |
(二) 建议 |
1 加强自我应对的意识 |
2 进行认知心理辅导 |
3 进行心理问题干预 |
4 进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
5 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
6 加强学校和学生家长的沟通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与择业心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生择业心理的现状 |
1. 择业的职业价值观取向: |
2. 择业标准: |
二、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的偏差对择业心理的影响 |
1. 自我评价过高导致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
2. 由自卑导致的惧怕竞争心理: |
3. 择业价值观上的模糊心理和急功近利心理: |
4. 对自我缺乏全面了解而产生的盲从心理: |
5. 因遭遇挫折而产生的自我挫败心理: |
三、发展健全的职业自我概念,培养正确的择业心理 |
1. 重视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 |
2. 提升毕业生的自信: |
3. 协助毕业生全面认识自我: |
4. 疏导毕业生的不良情绪: |
(9)高校毕业生择业心理障碍的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毕业生常见择业心理障碍分析 |
1.焦虑心理。 |
2.自卑心理。 |
3.嫉妒心理。 |
4.攻击性。 |
二、消除心理障碍的对策 |
1.高校要认真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
(1) 思想指导。 |
(2) 技巧指导。 |
(3) 信息指导。 |
2.毕业生自身的心理调适。 |
(1) 焦虑心理的自我调适。 |
(2) 自卑心理的自我调适。 |
(3) 嫉妒心理的调适。 |
(4) 攻击性心理的调适。 |
(10)注重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毕业生中常见的几种矛盾心理 |
(一)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
(二) 自我意识强与驾驭自我能力的矛盾 |
(三) 渴望竞争而又缺乏勇气 |
(四) 不切实际的盲目攀比 |
二、毕业生中常见择业心理障碍及调适 |
(一) 自卑心理及其心理调适 |
(二) 焦虑心理及其心理调适 |
(三) 嫉妒心理及其心理调适 |
(四) 怯懦心理及其心理调适 |
(五) 自负心理及其心理调适 |
三、对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引导和培养 |
(一)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意识 |
(二) 引导学生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 |
(三) 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人格特征 |
四、论毕业生择业心理障碍及其心理调适(论文参考文献)
- [1]体育师范生择业心态的调适与优化策略[A]. 吴朝娅,杨忠东. 劳动保障研究会议论文集(十一), 2021
- [2]高校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服务模式研究[D]. 刘开频. 华南理工大学, 2018(12)
- [3]试论大学生就业中的两极心态及其调适策略[J]. 崔莉.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2012(01)
- [4]寻找与反思——从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探析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的途径[J]. 彭嘉芬.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0(01)
- [5]浅论艺术院校学生的社会化与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J]. 梁淮平. 学海, 2008(05)
- [6]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工作[J]. 甄德酉.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2008(S1)
- [7]大学生就业挫折心理及调适策略的研究[D]. 张尚兵. 河海大学, 2007(06)
- [8]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与择业心理[J]. 范凯.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6(03)
- [9]高校毕业生择业心理障碍的分析及对策[J]. 乔浩风.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02)
- [10]注重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J]. 房宏宇. 辽宁高职学报, 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