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极值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函数极值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函数极值在企业经营中的一个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惠[1](2018)在《数控机床滚珠丝杠副信号采集和故障诊断研究》文中认为滚珠丝杠副是数控机床传动机构的关键部件,滚珠丝杠副的运行状态直接影响机床加工的精度和表面质量。本文主要以数控机床滚珠丝杠副部件为研究对象,分析该部件的故障形式,从而构建信号采集系统,研究信号处理方法,最后实现滚珠丝杠副的故障诊断。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基于Hertz接触理论分析了滚珠丝杠副滚珠与滚道之间的受力情况,研究了滚珠丝杠副在不同工况下滚珠与滚道的磨损形式,分析了滚珠丝杠副常见的故障形式及影响。(2)分析了两种滚珠丝杠副信号采集方法。利用OPC技术,采集SIEMENS 840D系统内滚珠丝杠副的运动速度信号及位置信号;构建了基于传感器的滚珠丝杠副振动信号采集系统,通过开发基于LabVIEW的采集软件实现了振动信号的采集。(3)对滚珠丝杠副信号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对振动信号进行处理,得到信号的内禀模态函数分量特征值,结合对振动信号及速度信号的时频域特征值分析,获得信号大量特征值信息。利用核主元分析法对特征值信息进行降维处理,得到少量的主元量。分析BP神经网络算法,将主元量作为输入,滚珠丝杠副状态量作为输出,通过训练建立了滚珠丝杠副故障诊断模型,并结合实验进行了验证。(4)设计并开发了基于网络的滚珠丝杠副故障诊断系统,实现了样本数据处理及存储和滚珠丝杠副故障诊断功能。系统开发时采用阿帕奇软件作为网络服务器、MySQL软件作为数据库服务器,利用PHP语言搭建了系统后台程序,结合前端技术栈实现了用户与后台程序交互的界面。

赵思远[2](2017)在《基于模糊推理的公交人员绩效考核方案研究》文中提出对于当下的大多数企业来说,无论是何种性质的企业,绩效考核对于企业发展来说都是不容忽视的一环,而不同企业间绩效考核的差异性则大致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中第一点是所采用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之间存在的异同,其二是绩效方法制定上的区别。虽然现在市场绩效考核的评价方法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出现一种广为鉴用的定性指标评价法,主观意识在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是个人思想上的主观能动性很容易造成绩效考核评价结果的不准确,从而致使绩效考核失去意义。为了尽量降低主观能动性在绩效考核中的影响,本文引入了模糊推理的方法,并对其用智能优化算法进行优化,从而有效避免早熟收敛。本文以大庆西区公交公司的“公交运行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实际工程项目作为背景,通过对几种经济学中的绩效考核方法进行的对比分析后,采用KPI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法作为本文经济学的背景。同时,针对目前使用较为广泛、取得成果较多、研究的较为深入的三种模糊系统进行了比较,因T-S模糊模型具有独特优势,其后件是前件的线性组合且可以任意精度逼近任意非线性函数,本文最终决定采用T-S模糊系统作为大庆西区公交公司绩效考核系统的基本建模模型,并依据其对绩效考核评价所依据的指标集和模糊集进行相应的设计与实现。T-S模糊模型的构建第一步是对公交人员实际存在的绩效考核问题和需要考核的部门职能进行分析,确定绩效考核所依据的指标集,然后为每个指标设置模糊集,根据专家经验构建模糊规则库,最后采用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确定模型中各参数,以使其逼近标准样本中的复杂非线性输入输出关系。具体优化这些参数的基本思路是:将所有N个参数看做N维空间中的一个个点,构建模型输出端的误差函数,显然该函数是定义在同一空间上的N元函数,N维空间寻找一点使其对应的误差函数有全局最小值,此时该点即为T-S模型参数的优化结果,参数确定后的T-S模型可直接用于绩效考核。该运行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开发主要依据大庆公交总公司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目前已经投入使用。对公交公司的绩效考核评价方面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同时在每天公交人员的服务过程中,可以起到有效的监督和促进作用。

陈杨[3](2016)在《股份制环境监测企业内部利益关系的博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在国家环保体制改革下,政府全面放开服务性环境监测市场,股份制环境监测企业在全国各省市开始陆续建立。但是由于企业之间薪酬制度差距较大,股份制环境监测企业中的员工跳槽问题在现实情况中愈演愈烈。为此企业及政府相关部门都在积极地寻求该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法。本文应用委托代理理论,对传统研究方法进行突破创新,在模型化股份制环境监测企业中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分析。研究过程分为以下三步:第一,根据股份制环境监测企业实际情况,在构造出所有涉及函数的具体形式的基础上建立管理层(含股东)和从业员工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模型,求解模型并对模型结果(最优激励机制)进行分析,从而对实际中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问题和企业健康发展提供解决方法和建议。第二,建立企业所有者和管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模型,建立过程同前一个模型相似,不过具体内容却要复杂得多,其中需要考虑时间变化、信息不对称、管理层风险中性对模型的影响。最后,根据两个模型的求解结果进行总结展望。总结整篇文章的研究价值和结果,提出文章研究成果对于其他问题的参考价值;展望本文的研究问题在未来研究工作中可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方向。

李芳[4](2016)在《煤炭资源开发项目融资决策研究》文中认为煤炭资源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占有绝对主导地位,我国既是煤炭生产大国,又是消费大国。根据海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煤炭资源需求量远远大于产量,一直以来都是进口大于出口;且据BP集团的2015年世界能源统计年鉴可知,我国的煤炭储采比仅为30,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长远的角度出发,这不仅会阻碍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更有甚者会威胁到我国的能源安全。因此,加快开拓煤炭资源开发项目的国际市场,不仅是我国煤炭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更是维护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需要,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随着“走出去”战略思想的提出,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尝试境外投资煤炭资源开发。2004年,兖矿集团全资收购澳大利亚澳思达煤矿,是我国首次进行境外投资煤炭资源开发实践活动,接着神华、中煤、开滦等大型煤炭国有企业也开始加快境外市场的拓展,但发展并不理想。总结失误的主要原因是,我国自身的机制不健全,融资渠道不畅通,融资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发展境外煤炭资源开发项目的重要因素。煤炭资源开发项目,具有投资大、回报高、风险大等特点,尤其是跨国融资面对的金融与法律环境非常复杂。单一的项目投资方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投入,且难以承担巨大的风险。在项目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阶段性特点明显,单一的投资方难以掌握全过程的运作知识,不利于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因此,合理的股权结构不仅能够解决资金问题,又能带来管理与技术上的进步。但项目融资过程中涉及众多决策问题,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决策过程。现阶段,我国进行境外煤炭资源开发迫在眉睫,又经验不足。因此,需要在项目前期做全面的尽职调查,建立合理的决策模型,选择最优的融资模式、股权结构及资金结构,并能够适时预测资金结构的波动,及时做出调整。我国针对煤炭资源开发项目融资决策问题缺乏系统性的理论研究,国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也很少,而在国内的一般公司财务领域与项目融资领域使用了多种经典的方法进行研究,这些研究奠定了投资煤炭资源开发项目融资决策的研究基础。但国内外学者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和模型比较零散,研究深度非常有限,且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因此本文从项目的特性分析出发,基于实际项目,建立了煤炭资源开发项目,融资模式选择的多目标定量决策模型,股权结构选择的多目标博弈模型,资金结构优化的实物期权模型、实证分析模型以及资金结构预测的小样本时间序列模型。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本文研究模型对煤炭资源开发项目融资决策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具体来说,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与成果如下:(1)基于多目标定量决策模型的煤炭资源开发项目,项目融资模式选择通过对煤炭资源开发项目投资阶段性特点分析,建立了分阶段融资模式。根据项目特点,在项目的勘查阶段一般采用内源融资模式;项目建设阶段,融资较为复杂,以项目融资模式为主;项目运营阶段,随着债务的清偿与资本的积累,项目以重组或上市融资。对煤炭资源开发项目建设期融资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共甄别了14项核心影响因素作为项目融资模式选择的指标。分析了国际常用于矿业项目融资的五种模式(“产品支付”、“杠杆租赁”、bot、abs、ppp)各自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用于确定14项核心指标权重的基于ism-模糊网络模型的专家群决策模型。在指标权重已知的情况下,建立了煤矿项目建设阶段项目融资模式选择的混合多指标灰靶决策模型。本文首先根据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解释结构模型的邻接矩阵,通过模型计算建立了二层的ism递阶结构层次,作为模糊网络模型的计算基础。然后,本文选择了4位专家,在专家权重未知的情况下,分别对每层指标的权重进行评价,并进行了对应的三角模糊数量化,经过专家权重计算,对专家评价信息进行了加权集结,然后根据模糊网络模型计算方法,确定了煤炭资源开发项目建设阶段项目融资选择模式的指标权重。最后,根据14个指标的各自性质,分别求取定量指标、区间数指标与定性指标(转化为三角模糊数指标)的靶心距,结合指标权重,最终求得各融资模式在本文案例中的评价排序。通过案例计算,确定了abs融资模式为最优选择。(2)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煤炭资源开发项目股权结构选择煤炭资源开发项目每个阶段的资金需求量都很大,且技术要求较高,所以专业的任务代理方,都可以仅通过委托代理关系提供服务,也可以作为股东,扮演委托方和代理方的双重角色。即在每个阶段都假设有两种方案,一种是该阶段只有资金类股权投资,另一种是该阶段的主要代理方以其执行任务作为投资或追加投资来换取项目股权。本文根据项目现金流的阶段性特点,将股权结构分为两大类进行分析,一是现金流出类,代理方在项目公司授权下执行项目的具体投资工作,称为投资期的股权结构;二是现金流入类,代理方在项目公司授权下执行项目的运营管理工作,称为运营期的股权结构。(1)基于多目标委托代理理论的煤炭资源开发项目投资期股权结构选择。本文在分析投资期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工期”、“质量”双目标双激励下的三种博弈模型,分别是:代理方不参股且双方不合作的委托代理模型,代理方与项目公司合作的博弈模型以及代理方参股的博弈模型。通过案例数据的仿真实验,可得出以下结论:a.在三种博弈模型中,项目价值增值、项目公司价值增值、承包商价值增值都与工期、质量间的努力边际成本替代率k有关。b.对于代理方参股模型而言,当k在一定范围内,k为定值时,总能找到一个参股比例区间,在这个区间内三方的价值增值都优于代理方不参股的情况。c.随着k值增大,承包商参股模型比承包商不参股模型的价值增值在降低,当k超过一定的范围时,采取不参股模式要比参股模式获得更高的价值增值。(2)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煤炭资源开发项目运营期股权结构选择。参照在项目投资阶段的研究方法,建立了项目运营期三种对应博弈模型通过案例数据的仿真实验,可得出以下结论:a.在三种博弈模型中,项目、金融投资方与运营管理商价值增值都与产出系数3x有关。b.合作模式对项目的价值增值最有利,关键在于增值价值是否能够合理分配。非合作博弈与运营管理商参股模式相比,对项目的价值增值有提高但不明显,关键在于运营管理商出资能够换取的占股比例是否合理。c.产出系数3x一定时,可以求出金融投资方与运营管理商都能够接受的占股比例区间,随着产出系数3x值增大,该比例区间在逐渐往实数轴的左侧移动。(3)煤炭资源开发项目分阶段最优资金结构动态选择根据煤矿项目投资建设程序及其资金需求特征,本文将煤炭项目投资生命周期分为投资阶段与运营阶段两部分来考虑,动态研究其最优资金结构。建设阶段采取的abs融资模式是以资产真是出售来获得项目资金的融资方式,因此,abs剥离的资产,既不会给公司带来节税收益也不会增加公司额外的破产成本。因此,本文将项目勘察阶段与项目建设阶段的资金结构综合起来称为项目投资期的资金结构。运营阶段的项目融资与项目所在地政府政策、法律法规、经济环境等因素密切关系,通过对运营发展良好的同类企业的实证研究,可以得出在同等环境下的项目运营阶段最优资金结构区间。(1)基于b-s期权定价模型的煤炭资源开发项目投资期资金结构选择。本文建立了基于b-s期权定价公式的节税收益与破产成本计算模型,并通过遗传算法实现了案例企业价值最大化均衡的求解。为进一步细化资金结构,建立了基于机会准则的同类资金组合优化模型,且通过遗传算法实现了案例模型的求解。(2)基于实证研究的煤炭资源开发项目运营期资金结构选择。本文在大量调查资金结构的相关研究文献基础上,建立了资金结构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对澳大利亚的煤炭上市企业进行了相关财务数据的调研。并对相关调研结果进行了实证研究与函数关系拟合。综合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2014澳大利亚煤炭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存在很大差别,分布比较离散。企业综合价值z呈资产负债率dar的二次函数形式,当资产负债率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时,企业价值随之增大;当超过这个范围后随之降低,呈倒u字型关系。由拟合函数可见最优资金结构区间为[48.72%,60.08%]。(3)基于小样本时间序列的煤炭资源开发项目资金结构预测本文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对资金结构进行预测,并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支持向量机的关键参数进行寻优。通过案例实验,预测结果与实际值较为接近,预测效果理想。该模型可作为企业资金结构预测的一种新方法,为企业的财务策略,提供了预测手段,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本文作为项目的前期理论研究,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模型方法的可行性,为煤炭资源开发项目顺利推进提供参考价值。

石成华[5](2014)在《基于潜在农户需求的农资运输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提供农资送货上门服务,是目前农资企业争取客户的重要竞争手段,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农资销量和市场占有率。面对我国农户地理位置分散、需求量少、配送时间不集中等现状,“最后一公里”的车辆配送占农资企业配送成本和配送时间的一半以上,如何安排农资车辆配送路线直接影响到配送成本和服务水平。同时,由于农资客户需求的不确定性,受到农民的群体购买行为、左邻右舍的比较因素、以及作物的种植面积、天气因素等的影响,在进行农资配送过程中会经常发生潜在需求。如果将这些潜在农资需求提前装载在物流配送的车辆上,可以减少配送车辆的发货次数,进而减少配送成本,提高企业的配送效率,增加企业的经济收益。另外,在农资车辆配送过程中,往往存在各种干扰事件:农资需求量方面,如农户增加或减少需要的农资数量、农户因某种原因取消原来农资订单、出现新的农资需求用户等;配送时间及地址方面,如农户因临时有事等原因改变接货时间、农户因运输需要改变配送的地址等;配送车辆方面,存在车辆损坏、道路堵塞等干扰事件。如何在这些干扰事件发生后,生成新的农资车辆配送路线是一个非常有挑战的问题。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拟研究考虑潜在需求的农资车辆调度及其干扰管理,主要包括潜在农资需求预测方法、考虑潜在需求的农资车辆调度优化模型与算法,以及考虑潜在农户的农资车辆调度干扰管理模型三个方面。本文的贡献和可能的创新之处有四点:(1)针对农资配送过程中潜在农资需求的影响因素复杂、各影响因素维度不一和预测指标数据难以获得等难点,本研究首先根据全面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从农资产品、配送区域农户和农资企业三个方面识别出了影响潜在农资需求的16个具体指标,然后利用粗糙集的遗传算法约简法则,提出基于粗糙集的潜在农资需求预测指标约简方法,把潜在需求预测指标约简到6个指标,最后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RS-SVM的潜在农资需求预测方法,可以对农资配送过程中的潜在需求进行有效预测,进而能够为考虑潜在农资需求的车辆路线优化提供了基础。(2)考虑到在实际农资车辆配送过程中由于农户间的购买行为相互影响,本研究首先对考虑潜在农资需求的农资车辆调度问题进行描述,并给出模型假设,构建出了带有软时间窗的考虑农资需求车辆路线优化模型,接着通过采用遗传算法对约束满足算法的优化机制进行优化,提出了基于CSGA的模型求解算法,并通过数值试验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能够使得农资企业提前将潜在农资需求装载在配送车辆上,可以减少配送车辆的发货次数,进而减少配送成本,提高企业收益。(3)针对农资配送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干扰事件,本研究首先构建了新增农户十扰事件识别与度量方法,从服务农户的时间干扰、农资配送司机的路线干扰和农资配送商的成本干扰三个方面并对新增农户干扰事件对原计划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定量化,并提出其他类型干扰事件转换成新增农户干扰事件的方法;接着提出了农资配送车辆最优出发时间的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并根据对干扰事件识别与度量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潜在农户的农资车辆调度干扰恢复模型,并设计了模型求解的遗传算法和嵌套分割算法,最后数据实验验证了构建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4)以邯郸市永年县某农资有限公司为实际应用研究对象,按照产品类型和重量选取邯科玉1号、邯682、沃尔森玉米施用肥和银棉棉花施用肥四种农资产品作为实际研究对象,首先分别采用提出的基于RS-SVM的潜在农资需求预测方法对该四种农资产品的100次配送过程中的潜在需求进行了预测,通过与实际发生的新增需求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接着根据该企业每次配送农户需求数据,并考虑潜在农资需求量,利用建立的考虑潜在农资需求量的车辆调度优化模型及算法对该企业的50次配送路线进行优化,为该企业的配送路线进行了有效优化;最后,通过对该企业100次配送过程中的干扰事件进行统计,选择出5次邯科玉1号配送过程为例,为该企业进行实时配送路线调整,并为该企业提出了冗余装载策略、车辆差异化策略、延迟发货策略和实时调整策略,可以有效降低企业配送成本。本文的主要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首先给出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问题和目标,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和主要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与实验手段。第二章详细地论述和评价了相关理论基础:粗糙集理论、支持向量机原理和支持向量机回归、遗传算法原理。全面、系统地对的农资物流配送与客户挖潜、粗糙集与支持向量机、车辆调度优化、干扰管理文献进行回顾与评述。第三章分别从农资本身、农户和配送企业方面构建农资潜在需求预测的初始指标体系,根据预测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RS-SVM的农资物流配送过程中潜在农资需求预测模型,根据实际调查数据,使用粗糙集获得了约简后的潜在农资需求预测指标体系,并使用实际数据验证了基于RS-SVM潜在农资需求量预测方法的有效性。第四章考虑到在实际车辆配送过程中由于客户间的购买行为相互影响,建立考虑潜在客户需求的农资车辆调度优化数学模型,并针对该模型在标准遗传算法和约束满足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约束满足-遗传算法用于求解所建立多约束数学模型,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所提出模型的有效性和算法的可行性。第五章针对配送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干扰事件,首先从服务农户的时间干扰、配送司机的路线干扰和农资配送商的成本干扰三个方面并对新增农户干扰事件对原计划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定量化,并提出其他类型干扰事件转换成新增农户干扰事件的方法;接着提出了农资配送车辆最优出发时间的确定方法,进而建立了考虑潜在农户的农资车辆调度干扰恢复模型,设计了模型求解的遗传算法和嵌套分割算法。数据实验验证了构建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第六章以邯郸市永年县某农资有限公司为实际应用研究对象,按照产品类型和重量选取邯科玉1号、邯682、沃尔森玉米施用肥和银棉棉花施用肥四种农资产品作为实际研究对象,进行实际应用研究,为实际企业提出具体配送策略。第七章总结论文研究结论。

李煜[6](2013)在《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软件平台运营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在软件业和互联网业的共同推动之下,软件平台从“桌面”系统向互联网平台迁移,同时软件交易也日益电子商务化。这种转变一方面重塑了软件产业的商业模式,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软件平台产业迎来了蓬勃发展之势;另一方面也使软件平台逐步成为软件生态系统的核心,未来随着云计算模式的成熟,软件平台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但目前理论界还缺乏对软件平台运营机制全面、系统的研究,诸多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释,滞后于产业实践的发展。本文立足软件平台的产业发展前沿,深入分析软件平台的属性特征,并以其特有属性为主线,研究了软件平台在不同特征结构下的行为和绩效问题,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本文在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方面,也均具有一定的突破和创新: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借鉴了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对软件产业的研究成果,并综合运用了博弈论的分析方法。突破了现有文献大多在单一理论框架下研究软件平台运营模式的问题,有较强的方法创新性;在研究对象上,本文立足产业发展实践将软件平台的内涵拓展到基于互联网的新型软件平台上,对目前大多数文献中软件平台的研究均以PC操作系统作为主要对象进行了补充。同时也挖掘了在这样的形势下软件平台新的属性特征,如多层次开放性、双边用户多归属性等。因此在研究对象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在研究内容上,本文从软件平台的特有属性出发,研究了“三角式”体系架构下的软件平台定价机制、封闭和开放结构对软件平台运营的影响、双边用户多归属条件下的平台运营特点等产业热点问题。而目前还鲜见以上这些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体现了本文在内容上的创新性。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和组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首先,梳理软件平台的发展脉络,把握软件平台在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其次,回顾前人学者在软件平台运营方面的研究,并与实践相结合,总结现有研究的不足;并综述双边市场理论研究与应用的发展现状,一方面论证应用双边市场理论来研究软件平台运营问题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为本文的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第三,在双边市场的视角下,根据前文对软件平台运营实践和理论发展的认识,分析软件平台的结构特征,这是后续建立分析模型的基础;第四,在软件平台的不同属性特征下,分别建立数理分析模型,研究不同情况下软件平台的运营特点;最后,总结前文对软件平台运营规律的研究,并对平台企业的发展提出建议。论文整体上完成了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归纳——演绎”过程通过研究,本文得到如下主要结论:第一.软件平台既具有双边市场的一般特征,又具有一定的特有属性。在一般特征方面,主要包括:双边用户之间具有交叉网络外部性,价格结构非中性和双边需求的互补性的特点。在特有属性方面,主要包括:“三角式”的体系架构,具有封闭或开放的多层次开放性,及双边用户的同时多归属。这些特点共同决定了软件平台的运营机制问题。第二,用户单归属的市场垄断环境下。软件平台的利润与接入的双边用户规模,效用弹性和平台的结构等均相关。而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开放一体化结构的软件平台将在最终用户接入规模方面占优。封闭一体化结构的软件平台在利润水平方面占优。第三,单归属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用户的最大需求量及竞争平台之间的可替代程度,共同决定了平台是否能在市场份额和利润方面占据优势。同时分析发现,为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封闭平台和开放一体化平台应采取不同的竞争策略。封闭平台需要在用户侧进行持续的创新,提高用户最大需求量;而开放平台在用户侧只需采取跟随策略即可,需要提高对应用软件的纵向整合能力。第四,在双边多归属条件下软件平台的运营研究中发现,当软件平台在一边拥有越多的单归属用户时,将对另一边用户制定更高的接入价格,但依然能够在另一边吸引较多的用户接入。这一结论体现出单归属用户对软件平台的特殊重要性。最后结合主要结论,论文对软件平台企业在平台的结构、市场行为、总体发展战略上提供了相关建议。

翟艳凤[7](2012)在《基于MATLAB的物业服务企业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物业服务行业的不断发展,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这对企业经营者的管理水平也是极大的考验,企业管理的好坏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管理就意味着需要决策,决策能力决定着管理水平的高低,企业管理人员只靠自身经验是不足以做出科学的决策的,因此,需要一个决策支持系统对管理人员决策进行支持。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物业服务企业现有的财务信息系统只能提供财务核算等功能,并不具备决策的功能,因此,有必要分析设计适合物业服务企业的财务决策支持系统。本文在对物业企业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企业实际的决策需求,明确了物业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需要决策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具体的系统分析、设计,旨在设计出适合物业服务企业财务管理状况的财务决策支持系统,为物业企业决策人员进行与财务有关决策时提供科学有力的支持。本文确定了财务预测、流动资产投资管理、成本控制、库存管理四个方面的决策问题,围绕这四个决策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模型库、数据库、界面等的设计,得出一个较为完整的财务决策支持系统。最后介绍了系统开发流程以及开发工具等,并实现了系统的部分功能。

李军[8](2010)在《油气资源城市产业结构优化模式与战略研究》文中提出油气资源城市在我国资源型城市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作为油气资源的供应者,油气资源城市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能源和原料的提供者,而且是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推动者和拉动者,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何实现油气资源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研究的内容是管理科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众多学科综合交叉所形成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属于战略管理范畴。本文以可持续发展、资源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管理科学等理论为基础,系统研究了产业结构形成理论、产业结构变动理论和产业结构优化理论;针对油气资源城市的特点和发展现状,全面分析了国际石油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石油产业的影响,在借鉴国内外油气资源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采用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根据经验性实证研究成果,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与讨论,从油气资源城市产业结构发展状况、产业结构优化的动力机制、目标原则、制约因素、影响机理和战略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讨,给出了我国油气资源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选择。本文利用系统理论与方法,以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为目标函数,以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为约束条件,构建了产业结构优化模型。该模型系统考虑了产业结构对市场需求的适应度、产业结构效益与产业均衡发展、进出口贸易的有效补充与调节,以及技术进步和环境友好等因素。基于规模、弹性和比较优势等基准,构建了在实践上具有可操作性的主导产业选择定量评价模型。该模型包括产业专门化率、产业关联度和产业市场需求潜力三项指标。基于马尔萨斯、威赫尔斯特和伏特拉产业集群增长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多产业集群发展模型。该模型比较全面地考虑了集群间的竞争关系、互利关系和掠食关系,并给出了各种关系下的产业均衡点。

赵松涛[9](2009)在《中国税收超常增长问题研究》文中提出1994年税制改革之后,中国税收收入的增长速度已经连续十多年超过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根据经济决定税收,而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的基本原理,这种现象难以用经济学理论解释,但的确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进入20世纪以来,税收持续超GDP增长的现象已经引起了政府部门、学术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关于这一现象的成因、合理性及经济影响存在着一定的争论。其中争论的焦点又集中在税收是否存在超常增长的问题上,争辩双方各执己见至今尚未有定论。本文在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我国经济发展和税收增长实际情况为背景,筛选并分析了大量有关税收及宏观经济的数据,通过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税收增长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深层次的剖析。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对以下几个问题展开分析:税收持续超GDP增长如何形成?税收增长对经济增长到底起了什么作用?税收持续超GDP增长是否正常?税收保持怎样的增长速度才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增长?这些问题不仅涉及对于我国税收增长性质的判断,而且涉及税收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更将对未来我国财政税收的政策选择和制度安排产生深远的影响。围绕这几个主要问题,本文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如下:1、序论。对本文的研究做基础性工作。包括:一是通过提出问题,简单介绍研究的背景和内容;二是介绍论文的结构及主要内容、论文的创新之处。2、国内外关于税收增长的理论研究。系统阐述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理论与模型,并对它们进行分析与评述,提出了本文关于税收增长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模式。3、描述税收收入持续超GDP增长现象的背景和脉络,总结出1994—2008年间我国税收增长的主要规律与特征等。并具体分析了税收增长的形成机制,即分析几大主要因素,包括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征管因素在税收增长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各因素是如何发挥作用致使税收呈现高增长态势。本文通过事实和数据两方面分析税收增长的原因,这种分析摒弃了以往单纯的计量分析或是单纯的事实分析,而是将两者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这对解释税收增长的原因将会是一大改进。4、针对税收增长程度难以量化的问题,本文选取了宏观税负与边际宏观税负这两个最能代表税收增长的指标,建立了我国税收与国民经济以及主要经济指标的相关模型,分析税收持续高速增长对于经济的影响,通过实证检验了现阶段税收增长对于经济增长存在着比较明显的负面影响,从而得出我国税收已经处于超常增长状态的总体判断。以往我国学者对于税收是否超常增长的问题也进行过一些研究,但是这些研究所采取的方法都是针对税收增长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水平,无法体现不同阶段税收增长的动态特征,而国民经济对于税收增长的承载能力也是动态变化的。因此,以往的研究结论并不能对税收超常增长问题做出准确判断。本文则利用可变参数估计的方法建立动态最优税负模型,估计出我国合理宏观税负水平的动态区间,并以此作为区分不同时期税收正常增长与超常增长的基本标准。由此可以确定在1994—2008年间,税收出现超常增长现象的起始阶段、持续时间以及变化趋势。5、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未来几年税收增长进行预测。首先分析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影响税收增长的经济因素、政策因素以及征管因素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再运用计量模型预测未来几年内的税收增长幅度;以预测结果为依据总结出10余年间税收增长的周期性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税收超常增长是否持续下去做出最终的判断。本文的研究结论为:1、1994年税制改革之后我国税收收入的年平均增长幅度是GDP增长幅度的近2倍,究其成因在于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征管因素这三大主要因素。2、税收持续超GDP增长对国民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凸现。通过税收与国民经济以及主要经济指标的计量模型分析,得出结论:现阶段我国税收存在着超常增长问题,其对经济增长的抑止效用明显。然而税收超常增长状态并非贯穿于1994—2008年的始终,具体而言:从经济增长最大化的角度分析,税收出现超常增长问题始于2003年并一直延续至今;而从税收收入最大化的角度分析,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从2005年开始进入拉弗曲线中的“税收禁区”,税收从此处于超常增长状态。3、税收增长的预测结果显示,2009年税收收入预计60135.3亿元,增长12.2%;2010年为68272.2亿元,增长14.1%。从2008年底开始我国税收增长基本处于下滑趋势,税收即将进入了一轮增长周期的收缩阶段。税收增长即将经历由波峰至波谷的转变,预示着持续了数年的税收超常增长现象终将结束。此外,从税收的最优增长路径的角度分析,假定未来几年内国民经济保持8%—9%的增长速度,那么税收增长率控制在12%—15%幅度内则可以保持宏观税负基本与动态最优税负曲线重合。而预测得到的未来两年税收增长率恰恰处于这个区间内,这说明税收的增长正朝着最优增长路径趋近,逐步实现税收与经济均衡可持续增长。税收超常增长问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涉及的内容较多,要全面透彻的研究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再加上笔者才疏学浅,虽然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但文章中的纰漏仍然较多。例如:第一,在理论的研究上还不充分,参考的国内外文献不够系统,尤其是对当代西方经济学家对于税收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不够细致。第二,由于收集有关统计数据的困难和计算方法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析的深度,对于有利于我国经济增长的税收最优增长路径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第三,2008年下半年经济形势的变化,加大了对未来税收增长进行预测分析的难度,预测结果难免会有误差。等等这些都期待着专家的批评指正,以便于笔者进一步深化研究和探索。

王德鲁[10](2008)在《基于复杂系统观的产业转型企业柔性战略决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产业转型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现实和不可回避的问题。在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日益深入的现实背景下,越来多的企业试图通过产业转型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推动企业持续成长与发展。据证监会上市公司数据库、CCER等经济金融研究数据库统计,仅19962007年期间我国境内上市公司中已完成和正在进行产业转型的企业已超过64%。然而,产业转型是一个充满风险和挑战的过程,产业的兴衰更替无数次地淘汰了未能成功转型的企业,甚至是行业的领导者。这主要是由于沉没成本效应、替代效应和创新的路径依赖,使得企业的战略演进表现出一定的刚性特征,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环境应变能力,对此,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强化不确定环境下的企业战略柔性,构建起以柔性战略为基础的动态竞争优势体系。国内外转型企业的成功案例也表明,柔性战略对推动企业转型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关柔性战略的研究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对研究产业转型中的转型企业柔性战略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价值。但是,现有研究成果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方面仍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为此,针对目前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和现有理论研究的不足,本论文将复杂性科学理论与企业资源理论、能力理论相结合,按照基于复杂系统观,对产业转型企业柔性战略决策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产业转型绩效的影响因素与柔性战略的效用机理,企业柔性战略决策基础——战略环境特征,基于复杂性理论的企业柔性战略的内涵,柔性战略的系统设计与优化方法,柔性战略的演化机制与控制策略,以及推进企业柔性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在我国产业结构急剧变动的形势下,本论文将有关柔性战略的研究由一个结构化的产业背景拓展到变化的产业背景,这对于丰富动态环境下的战略管理理论体系,提高我国企业战略管理水平和持续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函数极值在企业经营中的一个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函数极值在企业经营中的一个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数控机床滚珠丝杠副信号采集和故障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与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信号采集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章节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滚珠丝杠副载荷分布及故障分析
    2.1 滚珠丝杠副载荷分析
        2.1.1 滚珠丝杠坐标系建立
        2.1.2 Hertz接触理论
        2.1.3 滚珠丝杠副的滚珠与滚道载荷分析
        2.1.4 滚珠丝杠副的滚珠与滚道载荷计算实例
    2.2 滚珠丝杠副故障分析
        2.2.1 滚珠丝杠副故障形式及影响分析
        2.2.2 滚珠丝杠副主要故障状态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信号采集系统
    3.1 基于数控系统的数据采集系统
        3.1.1 数控系统组成及采集方式分析
        3.1.2 SIEMENS840D系统中的OPC技术
        3.1.3 基于数控系统的数据采集程序
    3.2 基于传感器的振动信号采集系统
        3.2.1 传感器设备选择
        3.2.2 传感器测点布置和采集方案
        3.2.3 基于LabVIEW的采集软件开发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信号处理与故障诊断模型
    4.1 信号时频域分析
        4.1.1 时频域分析理论
        4.1.2 时频域信号分析结果
    4.2 振动信号的EEMD分析
        4.2.1 EEMD原理及特征
        4.2.2 振动信号EEMD分析实例
    4.3 核主元分析
        4.3.1 核主元分析原理
        4.3.2 KPCA分析实例
    4.4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滚珠丝杠副故障诊断模型
        4.4.1 BP神经网络原理
        4.4.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模型
        4.4.3 故障诊断模型实验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滚珠丝杠副在线故障诊断系统开发
    5.1 服务器环境构建
        5.1.1 网络通讯模块
        5.1.2 程序运行环境模块
        5.1.3 数据库服务模块
    5.2 在线故障诊断系统整体功能结构设计
    5.3 数据处理及存储模块设计与开发
        5.3.1 数据处理及存储模块设计
        5.3.2 数据处理及存储模块实现
    5.4 故障诊断模块设计与实现
        5.4.1 故障诊断模块设计
        5.4.2 故障诊断模块实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2)基于模糊推理的公交人员绩效考核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3.1 绩效考核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模糊推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绩效考核理论基础研究
    2.1 引言
    2.2 绩效考核概念
        2.2.1 绩效考核原则
        2.2.2 绩效考核流程
    2.3 绩效考核方法
        2.3.1 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法
        2.3.2 平衡记分卡绩效考核法
        2.3.3 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模糊系统的理论研究
    3.1 引言
    3.2 模糊系统
        3.2.1 模糊系统概念
        3.2.2 Mamdani模糊系统
        3.2.3 模糊关系模型
        3.2.4 T-S模糊系统
        3.2.5 万能逼近定理
    3.3 T-S模糊系统参数的确定
        3.3.1 隶属度函数的分类
        3.3.2 隶属度函数的确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
    4.1 引言
    4.2 基本粒子群算法
    4.3 粒子群优化的改进策略
        4.3.1 粒子群初始化
        4.3.2 惯性因子的设计
        4.3.3 速度更新式的设计
        4.3.4 粒子位置的越界处理
        4.3.5 终止条件
        4.3.6 改进PSO的算法流程
    4.4 仿真实验
        4.4.1 测试函数
        4.4.2 参数设置
        4.4.3 结果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T-S模糊系统的绩效考核方案设计及实现
    5.1 引言
    5.2 公交运行数字化管理系统
        5.2.1 目前考核方式及存在的问题
        5.2.2 项目中的客户需求
        5.2.3 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法
        5.2.4 具体的实施方案
    5.3 服务绩效考核方案的设计与仿真
        5.3.1 服务考核指标集的制定
        5.3.2 构建服务考核模糊规则库
        5.3.3 基于IPSO的模型参数优化
        5.3.4 模型参数设计
        5.3.5 目标函数设置
    5.4 燃料绩效考核方案的设计与仿真
        5.4.1 燃料考核指标集的制定
        5.4.2 构建燃料考核模糊规则库
        5.4.3 模型参数设置
        5.4.4 目标函数设置
    5.5 基于IPSO的考核指标权重优化
    5.6 绩效考核方案整体仿真测试
        5.6.1 现场数据资料准备
        5.6.2 考核结果分析
        5.6.3 基于模糊推理的公交人员绩效考核方案使用情况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3)股份制环境监测企业内部利益关系的博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其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
    1.4 内容结构安排
    1.5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点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博弈理论概述
        2.1.1 博弈论的概念及其发展历史
        2.1.2 博弈论的基本要素
    2.2 委托代理理论概述
        2.2.1 信息经济学概念
        2.2.2 委托代理关系
        2.2.3 委托代理理论
        2.2.4 分布函数的参数化方法
    2.3 委托代理关系模型处理的技术理论
        2.3.1 效用函数
        2.3.2 期望效用函数(VNM函数)
        2.3.3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2.3.4 Arrow-Pratt风险理论
        2.3.5 拉格朗日乘子法
第3章 股份制环境监测企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模型研究
    3.1 引言
    3.2 企业管理层(含股东)—从业员工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模型建立及激励机制设计
        3.2.1 模型假设
        3.2.2 委托代理关系模型建立及激励机制设计
    3.3 企业所有者—管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模型建立及激励机制设计
        3.3.1 模型假设
        3.3.2 委托代理关系模型建立及激励机制设计
        3.3.3 模型分析带来的启示及建议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煤炭资源开发项目融资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项目融资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
        1.2.2 股权结构方面的研究
        1.2.3 资金结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和结构
    1.5 论文的创新点
2 项目背景分析
    2.1 煤炭资源开发投资特点分析
        2.1.1 开采类型与开发过程
        2.1.2 煤炭资源开发阶段性划分及其性质
        2.1.3 煤炭资源开发项目投资影响因素分析
    2.2 我国境外煤炭资源开发项目案例
    2.3 澳大利亚神华沃特马克项目背景
        2.3.1 位置和交通
        2.3.2 自然地理、气候
        2.3.3 经济状况
        2.3.4 地质概况
        2.3.5 矿井建设概况及资金使用情况
    2.4 本章小结
3 煤炭资源开发项目融资模式选择
    3.1 煤炭资源开发项目融资特点与资金来源
        3.1.1 煤炭资源开发项目分阶段融资模式
        3.1.2 资金来源
        3.1.3 资金成本计算
    3.2 现有融资模式特点及其选择影响因素
        3.2.1 现有融资模式及其特点
        3.2.2 建设阶段项目融资模式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3.3 建设阶段融资模式多目标决策模型
        3.3.1 ISM-模糊网络模型的项目融资模式指标权重确定
        3.3.2 建设阶段融资模式混合多指标灰靶决策
    3.4 案例分析
    3.5 ABS融资模式在煤炭资源开发项目中的应用
        3.5.1 煤炭资源开发项目进行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
        3.5.2 煤炭资源开发项目ABS融资运作流程
    3.6 煤炭资源开发项目融资模式选择的对策建议
        3.6.1 从宏观层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体系
        3.6.2 从微观层面建立融资模式选择的决策框架
    3.7 本章小结
4 煤炭资源开发项目股权结构选择
    4.1 煤炭资源开发项目投资期多目标博弈均衡分析
        4.1.1 投资期特点分析
        4.1.2 基于委托代理的投资期多目标博弈均衡模型
        4.1.3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投资期多目标合作博弈均衡模型
        4.1.4 基于委托代理的承包商参股多目标博弈均衡模型
        4.1.5 模型对比讨论
    4.2 煤炭资源开发项目运营期博弈分析
        4.2.1 运营期特点分析
        4.2.2 基于委托代理的运营期博弈均衡模型
        4.2.3 基于委托代理的运营期合作博弈均衡模型
        4.2.4 基于委托代理的运营商参股博弈均衡模型
        4.2.5 模型对比讨论
    4.3 本章小结
5 煤炭资源开发项目动态资金结构优化
    5.1 煤炭资源开发项目投资期的资金结构优化
        5.1.1 煤炭资源开发项目投资期的资金结构优化框架
        5.1.2 基于B-S期权定价模型与遗传算法的项目投资期资金结构优化
        5.1.3 机会准则模型下负债融资组合优化模型
    5.2 基于截面数据实证研究的项目运营期资金结构优化
        5.2.1 资金结构影响因素研究
        5.2.2 实证研究模型设计
        5.2.3 实证结果讨论
    5.3 基于小样本时间序列的资金结构预测
        5.3.1 样本数据
        5.3.2 基于PSO优化的LS-SVM时间序列预测方法
        5.3.3 资金结构预测案例分析
        5.3.4 预测结果讨论
    5.4 煤炭资源开发项目资金结构优化的策略建议
        5.4.1 充分考虑税收因素
        5.4.2 控制财务风险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结论
    6.2 后续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基于潜在农户需求的农资运输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图表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问题与研究目标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实验手段
    1.5 研究创新
2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粗糙集理论概述
        2.1.2 支持向量机原理
        2.1.3 支持向量机回归
        2.1.4 遗传算法原理
    2.2 文献综述
        2.2.1 农资物流配送与客户挖潜的研究进展
        2.2.2 粗糙集与支持向量机的研究进展
        2.2.3 车辆调度优化方面的研究进展
        2.2.4 干扰管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3 基于RS-SVM的潜在农资需求预测研究
    3.1 潜在农资需求预测指标体系构建
        3.1.1 预测的基本原理与分类
        3.1.2 潜在农资需求预测的影响因素
        3.1.3 潜在农资需求预测模型的指标选取原则
        3.1.4 潜在农资需求预测指标的选择
        3.1.5 潜在农资需求预测指标体系
    3.2 基于RS-SVM的潜在农资需求预测模型
        3.2.1 RS-SVM方法的混合分析
        3.2.2 潜在农资需求预测模型的构建流程
        3.2.3 支持向量机工具箱的选择
        3.2.4 潜在农资需求预测的模型建立
    3.3 潜在农资需求预测实例
        3.3.1 基于粗糙集的潜在农资需求指标约简
        3.3.2 基于RS-SVM的潜在农资需求预测
    3.4 本章小结
4 考虑潜在农资需求的车辆调度优化模型及算法研究
    4.1 相关基础
        4.1.1 车辆调度优化
        4.1.2 车辆调度问题的相关算法
    4.2 考虑潜在农资需求的农资车辆调度优化模型
        4.2.1 问题描述和模型假设
        4.2.2 模型符号
        4.2.3 数学模型的建立
    4.3 基于遗传算法-约束满足算法的启发式算法设计
        4.3.1 遗传算法的基本介绍
        4.3.2 约束满足技术
        4.3.3 基于CSGA的农资车辆调度优化算法设计
    4.4 数值仿真
        4.4.1 需求数据
        4.4.2 参数设定
        4.4.3 仿真结果
        4.4.4 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考虑潜在农户的农资车辆调度干扰恢复模型与算法
    5.1 相关基础
    5.2 农资配送干扰事件识别与度量方法
        5.2.1 新增农户需求干扰识别与度量方法
        5.2.2 干扰事件转换方法
    5.3 考虑潜在农户的车辆调度干扰恢复模型
        5.3.1 车辆最优出发时间确定方法
        5.3.2 农资车辆调度干扰恢复模型
    5.4 模型求解的快速启发式算法
        5.4.1 遗传算法设计
        5.4.2 嵌套分割算法设计
    5.5 数值实验
        5.5.1 原计划配送数据
        5.5.2 原计划农资配送路线优化结果
        5.5.3 潜在农户干扰数据
        5.5.4 干扰恢复配送路线结果
    5.6 本章小结
6 实际应用研究
    6.1 企业概况
    6.2 应用过程及结果
    6.3 对策建议
7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6)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软件平台运营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本章脉络
    1.1 选题背景
        1.1.1 软件平台的发展
        1.1.2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论文的创新点
    1.5 论文的组织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献综述
    本章脉络
    2.1 软件平台研究现状
        2.1.1 软件平台的定义与内涵
        2.1.2 软件平台的特征
        2.1.3 软件平台的结构及运营模式
        2.1.4 文献评述
    2.2 双边市场理论与应用研究现状
        2.2.1 双边市场的定义与特征
        2.2.2 双边市场的分类
        2.2.3 双边市场的市场结构研究
        2.2.4 双边市场的市场行为研究
        2.2.5 双边市场的市场绩效研究
        2.2.6 双边市场理论的应用研究
        2.2.7 文献评述
    2.3 基于双边市场理论框架对软件平台研究存在的不足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软件平台的双边市场特征
    本章脉络
    3.1 引言
    3.2 软件平台的双边市场结构
    3.3 软件平台商业模式
    3.4 软件平台双边市场属性
        3.4.1 一般属性
        3.4.2 特有属性
    3.5 结果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角式”体系架构下软件平台的定价机制研究
    本章脉络
    4.1 引言
    4.2 相关文献
    4.3 垄断模型
    4.4 竞争模型
    4.5 结果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封闭和开放结构对软件平台运营的影响
    本章脉络
    5.1 引言
    5.2 相关文献
    5.3 垄断模型
        5.3.1 封闭纵向分离软件平台
        5.3.2 封闭纵向一体化平台
        5.3.3 开放纵向一体化平台
        5.3.4 结果讨论
        5.3.5 案例分析: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的结构选择分析
    5.4 封闭平台和开放平台的竞争模型
        5.4.1 封闭纵向分离平台与开放一体化平台的竞争
        5.4.2 封闭纵向一体化平台与开放一体化平台的竞争
        5.4.3 结论讨论
        5.4.4 案例分析:移动终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之间的竞争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双边用户多归属对软件平台运营的影晌
    本章脉络
    6.1 引言
    6.2 相关文献
    6.3 双边多归属条件下的软件平台竞争模型
        6.3.1 模型构建
        6.3.2 模型推导
    6.4 结果讨论
    6.5 案例分析:主要移动应用软件商店的定价策略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管理建议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Ⅱ
附录Ⅲ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和完成的主要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7)基于MATLAB的物业服务企业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DSS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FDSS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1 技术路线
        1.3.2 论文主要内容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MATLAB概述
        2.1.1 MATLAB的主要功能及特点
        2.1.2 MATLAB的发展趋势
    2.2 决策支持系统理论概述
        2.2.1 决策定义及类型
        2.2.2 决策支持系统概念
        2.2.3 财务决策支持系统
        2.2.4 决策支持系统分类
        2.2.5 决策支持系统的体系结构
    2.3 本章小结
3 物业服务企业财务决策支持系统(FDSS)分析
    3.1 物业服务企业FDSS系统定位
        3.1.1 管理软件的层次
        3.1.2 物业企业FDSS系统定位
    3.2 系统可行性分析
        3.2.1 技术可行性分析
        3.2.2 经济可行性
        3.2.3 管理可行性
    3.3 物业服务企业FDSS系统需求分析
        3.3.1 物业服务企业财务决策过程分析
        3.3.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物业服务企业FDSS设计
    4.1 总体设计
        4.1.1 系统设计目标
        4.1.2 系统结构设计
        4.1.3 系统总体功能框架
    4.2 模型库系统设计
        4.2.1 模型库系统结构
        4.2.2 模型的选用
        4.2.3 模型库管理系统
    4.3 数据库系统设计
        4.3.1 数据库系统结构
        4.3.2 数据库表设计
    4.4 人机交互系统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物业服务企业FDSS系统开发
    5.1 系统开发流程
    5.2 系统开发工具介绍
        5.2.1 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C#
        5.2.2 MATLAB
        5.2.3 MATLAB与C#的连接
        5.2.4 SQL SEVER 2005
    5.3 系统开发成果展示
        5.3.1 财务预测决策
        5.3.2 投资管理决策
        5.3.3 成本控制决策
        5.3.4 库存管理决策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8)油气资源城市产业结构优化模式与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的总体思路及内容体系
    1.3.1 研究的总体思路
    1.3.2 研究的内容体系
1.4 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的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理论与国际实践综述
2.1 基本概念
    2.1.1 资源与资源城市
    2.1.2 产业与产业结构
    2.1.3 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集群
2.2 基本理论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资源经济理论
    2.2.3 区域经济理论
    2.2.4 产业经济理论
2.3 产业结构优化国际实践
    2.3.1 美国产业结构演变模式及启示
    2.3.2 日本产业结构演变模式及启示
    2.3.3 巴西产业结构演变模式及启示
    2.3.4 产业结构国际模式比较 第3章 产业结构优化的动力机制及途径
3.1 产业结构优化的动力机制
    3.1.1 内在动力机制
    3.1.2 外在动力机制
    3.1.3 内外动力机制的关系
3.2 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选择
    3.2.1 美、德、法、日的产业结构升级过程
    3.2.2 美、德、法、日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
    3.2.3 发达国家经验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启示
3.3 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选择
    3.3.1 结构现状分析
    3.3.2 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选择 第4章 产业结构优化模型及评价机制
4.1 产业结构优化模型的构建
    4.1.1 模型构建的依据
    4.1.2 模型设计
4.2 产业结构优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2.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4.2.2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4.2.3 评价方法选取
4.3 区域产业结构评价方法
    4.3.1 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原则
    4.3.2 区域产业结构评价方法
    4.3.3 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模型 第5章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与度量
5.1 产业集群的内部组织结构与基本特征
    5.1.1 产业集群的内部组织结构
    5.1.2 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
5.2 产业集群的性质与分类
    5.2.1 产业集群的性质
    5.2.2 产业集群的分类
5.3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与产生条件
    5.3.1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
    5.3.2 产业集群产生的条件
5.4 产业集群度量与识别
    5.4.1 产业集群联系强度度量
    5.4.2 产业集群识别
5.5 产业集群增长模型
    5.5.1 种群生态学模型
    5.5.2 产业集群增长模型 第6章 油气资源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选择
6.1 国际石油产业结构调整回顾
    6.1.1 第一次国际石油产业结构调整
    6.1.2 第二次国际石油产业结构调整
    6.1.3 第三次国际石油产业结构调整
6.2 国际石油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石油产业的影响
    6.2.1 我国石油业面临跨国大石油公司的巨大挑战
    6.2.2 我国石油业面临周边及中东产油国石油公司的巨大挑战
6.3 国内外油气资源城市产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6.3.1 国外主要油气资源城市产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6.3.2 国内油气资源城市产业发展的经验总结
6.4 我国油气资源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选择
    6.4.1 我国油气资源城市产业结构优化面临的挑战
    6.4.2 我国油气资源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则
    6.4.3 我国油气资源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对策 第7章 大庆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证研究
7.1 大庆市基本概况
    7.1.1 区位状况
    7.1.2 资源状况
    7.1.3 产业状况
7.2 大庆市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定位与发展重点
    7.2.1 目标定位
    7.2.2 发展重点
7.3 大庆市产业结构优化对策建议
    7.3.1 优化三次产业结构
    7.3.2 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7.3.3 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7.3.4 稳步发展外向型经济
    7.3.5 全面构建和谐社会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出版的专着和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期间负责的科研 攻读博士期间获奖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详细摘要

(9)中国税收超常增长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序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本文结构与创新点
2. 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阐释
    2.1 经济增长中的税收作用机制
        2.1.1 关于税收的经济增长理论发展沿革
        2.1.2 纳入税收因素的经济增长模型
    2.2 经济因素决定的税收形成机制
        2.2.1 宏观经济变量对税收收入的影响
        2.2.2 GDP结构变动对税收收入的影响
        2.2.3 税收制度、税收征管对税收收入的影响
        2.2.4 经济因素决定的税收形成路径
        2.2.5 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
    2.3 经济增长与最优宏观税负
        2.3.1 宏观税负的理论研究
        2.3.2 运用拉弗曲线研究最优宏观税负
        2.3.3 使经济增长率最大的最优宏观税负
    本章小结
3. 我国税收增长的现状分析及成因解释
    3.1 税收增长问题的背景和脉络
        3.1.1 税收增长的总体态势
        3.1.2 税收增长的制度与现实背景
        3.1.3 税收增长的基本特征
    3.2 对税收增长现象的剖析
        3.2.1 税收高速增长反映出我国税收与GDP统计核算体系的缺陷
        3.2.2 税收高速增长反映出我国目前税制体系中的缺陷
        3.2.3 税收高速增长反映出目前我国经济考核机制的缺陷
    3.3 税收增长的形成机制分析
        3.3.1 经济因素对税收增长的贡献分析
        3.3.2 征管因素对税收增长的贡献分析
        3.3.3 政策的因素对税收增长的贡献分析
        3.3.4 其他因素对税收增长的贡献分析
    本章小结
4. 我国税收增长的实证研究
    4.1 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4.1.1 税收收入与GDP总量的相关分析
        4.1.2 税收增量与GDP增量的相关性分析
        4.1.3 税收收入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
    4.2 税收增长结构的实证分析
        4.2.1 增值税与工业增加值
        4.2.2 营业税与其对应的经济指标
        4.2.3 企业所得税与企业营业盈余
        4.2.4 进口税收入与进口贸易额
    本章小结
5. 是否存在超常增长——对我国税收增长问题的判断
    5.1 宏观税负水平与税收增长
        5.1.1 宏观税负衡量税收增长程度的前提与基础
        5.1.2 税收超常增长引发税负不合理的危害性
    5.2 税收是否超常增长的判断标准
        5.2.1 从国际比较看待我国税收的高速增长
        5.2.2 税收是否超常增长要考虑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5.2.3 税收是否增长超常要考虑税收的支出
    5.3 我国税负水平及其与国民经济的影响
        5.3.1 我国税负水平变动趋势分析
        5.3.2 我国税负水平对于经济影响的判断及实证分析
        5.3.3 我国税负水平对于主要经济指标影响的判断及实证分析
    5.4 我国合理宏观税负水平的动态界定
        5.4.1 使经济增长最大化的最优宏观税负
        5.4.2 使税收收入最大化的最优宏观税负
    本章小结
6. 税收超常增长的持续性分析
    6.1 研究我国税收增长的国内外经济背景
        6.1.1 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
        6.1.2 未来经济增长走势分析及预测
        6.1.3 未来财税政策调整对税收增长的影响
    6.2 税收增长的预测
        6.2.1 对税收增长因素的估计
        6.2.2 2009年税收增长的初步预测
        6.2.3 税收增长的计量模型预测
    6.3 税收增长的趋势分析
        6.3.1 对本轮税收增长周期的判断
        6.3.2 对未来税收增长的趋势分析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10)基于复杂系统观的产业转型企业柔性战略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Abstract (detailed)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3 研究意义
        1.1.4 研究基础
    1.2 概念分析与界定
        1.2.1 转型企业
        1.2.2 柔性战略
    1.3 研究目的、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3 研究内容
        1.3.4 主要创新点
2 企业转型绩效影响因素与柔性战略效用机理研究
    2.1 引言
    2.2 中国上市公司产业转型动因的实证研究
        2.2.1 理论与假设
        2.2.2 样本选择和变量描述
        2.2.3 实证结果与分析
    2.3 中国上市公司产业转型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
        2.3.1 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
        2.3.2 样本选择与数据分析
        2.3.3 结构方程分析与假设检验
    2.4 企业柔性战略的效用机理分析
        2.4.1 理论分析
        2.4.2 模型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战略系统复杂性与基于柔性的战略管理系统框架
    3.1 引言
    3.2 管理复杂性研究概述
        3.2.1 管理复杂性研究流派
        3.2.2 管理复杂性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
    3.3 复杂性科学与战略理论研究范式的转变
        3.3.1 经典战略理论的发展轨迹及流派
        3.3.2 经典战略理论的弊端
        3.3.3 复杂性科学对战略理论研究的启示
    3.4 战略系统复杂性分析与战略管理系统框架
        3.4.1 战略系统的复杂性分析
        3.4.2 战略系统的混沌与分形
        3.4.3 基于柔性的战略管理系统框架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产业背景变迁条件下的企业战略环境分析
    4.1 引言
    4.2 转型企业战略环境复杂性动因分析
        4.2.1 外部环境复杂性动因分析
        4.2.2 内部环境复杂性动因分析
        4.2.3 内外部环境复杂性的关系
    4.3 战略环境分析过程
        4.3.1 战略环境分析原则
        4.3.2 战略环境分析程序
    4.4 基于RS-RBF 神经网络集成的产业生命周期识别模型构建
        4.4.1 模型构建思想
        4.4.2 模型设计
        4.4.3 实证分析
    4.5 基于环境与战略相关的理论基础
        4.5.1 环境与适应理论分析
        4.5.2 企业组织与环境的系统理论
        4.5.3 企业柔性战略反应系统
    4.6 本章小结
5 转型企业柔性战略构建与优化研究
    5.1 引言
    5.2 战略转换
        5.2.1 战略转换基础研究
        5.2.2 战略转换的动因
    5.3 战略所有权分配
        5.3.1 战略所有权分配的意义
        5.3.2 战略所有权示意图
    5.4 企业柔性战略结构分析与系统设计
        5.4.1 案例分析
        5.4.2 柔性战略的构成要素
        5.4.3 柔性战略构成要素的适应性图像分析
        5.4.4 柔性战略的系统设计
    5.5 战略系统柔性优化模型研究
        5.5.1 柔性战略的费用—效益分析
        5.5.2 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测度
        5.5.3 企业战略系统柔性水平测度
        5.5.4 战略柔性与环境不确定性匹配
        5.5.5 企业战略柔性配置的定性化模型
    5.6 战略系统柔性决策模型
        5.6.1 模型假设
        5.6.2 决策模型框架
    5.7 本章小结
6 企业柔性战略进化机制与控制策略研究
    6.1 引言
    6.2 基于转型周期的企业内部环境复杂性演化规律
        6.2.1 基于改进决策树算法的企业转型周期识别模型
        6.2.2 模型应用与企业内部环境复杂性演化规律分析
    6.3 转型企业柔性战略进化机制研究
        6.3.1 柔性战略进化的动力机制
        6.3.2 柔性战略进化与运行区域
        6.3.3 柔性战略进化的条件
        6.3.4 柔性战略进化机制的实现
    6.4 柔性战略的控制研究
        6.4.1 战略控制的基本概念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6.4.2 柔性战略的控制系统
        6.4.3 转型企业战略转换时机决策模型
        6.4.4 企业战略转换风险预警模型
        6.4.5 战略转换冲突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构建
    6.5 本章小结
7 转型企业实施柔性战略的保障措施研究
    7.1 引言
    7.2 创新战略思维
        7.2.1 理性模式
        7.2.2 应急模式
        7.2.3 整合模式
    7.3 建立复杂适应性组织
        7.3.1 基于CAS 理论的组织设计原理
        7.3.2 自治与关联的途径
    7.4 强化正反馈机制
    7.5 本章小结
8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函数极值在企业经营中的一个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数控机床滚珠丝杠副信号采集和故障诊断研究[D]. 李惠.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8(02)
  • [2]基于模糊推理的公交人员绩效考核方案研究[D]. 赵思远. 东北石油大学, 2017(02)
  • [3]股份制环境监测企业内部利益关系的博弈研究[D]. 陈杨. 云南师范大学, 2016(02)
  • [4]煤炭资源开发项目融资决策研究[D]. 李芳.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6(02)
  • [5]基于潜在农户需求的农资运输管理研究[D]. 石成华. 华中农业大学, 2014(09)
  • [6]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软件平台运营机制研究[D]. 李煜. 北京邮电大学, 2013(12)
  • [7]基于MATLAB的物业服务企业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 翟艳凤. 北京林业大学, 2012(09)
  • [8]油气资源城市产业结构优化模式与战略研究[D]. 李军. 大庆石油学院, 2010(06)
  • [9]中国税收超常增长问题研究[D]. 赵松涛. 江西财经大学, 2009(04)
  • [10]基于复杂系统观的产业转型企业柔性战略决策研究[D]. 王德鲁. 中国矿业大学, 2008(02)

标签:;  ;  ;  ;  ;  

函数极值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