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专业人才素质研究

工程专业人才素质研究

一、工程专业人才成才素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楚国清,王勇[1](2022)在《“课程思政”到“专业思政”的四重逻辑》文中指出课程思政到专业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和升级跃迁的新主题,有其历史、现实、理论、实践四重逻辑。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政策的发展、立德树人的时代召唤,构成其历史逻辑;专业思政是课程思政顶层设计的现实需要和统筹规划的应然选择,构成其现实逻辑;专业思政内涵在目标、主体、内容、途径的规定以及"课程、专业、学科"的内在关联,构成其理论逻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三全育人"格局,构成其实践逻辑。

张腾[2](2022)在《“N+1”青年人才培养模式 全面推动青年员工成长成才》文中研究指明实施背景近年来,定西公司人力资源呈现以下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截至2020年年底,公司人才当量密度为0.988,注册电气工程师、注册建造师等专业人才相对短缺,员工整体队伍素质与公司发展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二是公司45岁以上干部人数占比较大,干部梯队年龄结构有待优化。三是新入职员工工作缺乏内生动力,成长成才速度较缓,无法有效填补人才缺口。

孙康岭,李洪军,张海鹏[3](2021)在《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泰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中指出泰山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群创新"文化引领、产教融合"的教学理念,促进专业群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创新提出并实施"一核二类三段四线"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可自主选择的成才路径。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应用,提高了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了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的水平,建成了省级品牌专业群,打造了一支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教学改革业绩突出。

李南[4](2021)在《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塑造研究》文中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1)进入新时代并非实现新时代,新时代的达成,“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2),它需要以大学生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广大青年勇担时代重任。新时代对大学生的精神面貌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学识,更为重要的是必须“人格要正”。育人者先育己,高校辅导员作为型塑大学生人格的重要力量,其职业人格状况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人格发展。虽然绝大多数高校辅导员都以时代新要求为指导在职业人格塑造方面不懈努力,但部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人格存在问题和困境的现实也不容忽视。所以,面对育人育才的实际需要,研究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塑造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逻辑和历史相统一、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当前部分辅导员的职业人格现实无法有效满足新时代要求的强烈问题意识为导向,以新时代对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的新要求为逻辑起点,思考怎样实证分析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现状,综合把握辅导员职业人格状况实然与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应然之间的差距,全方位探寻差距存在的原因,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本研究始终围绕“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做”的逻辑脉络,对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塑造展开系统研究。全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人格与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概述,重点回应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是什么的问题。该部分首先对人格进行了概念界定,内涵阐释及特征描述。其次,聚焦高校辅导员这一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学界对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的研究成果,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借鉴人格心理学、高等教育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在厘清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结构的基础上,深入挖掘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的一般性内涵、特殊性内涵,以及作用机制。第二部分新时代对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的新要求,重点回应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结构规范是什么的问题。该回应的前提是明晰新时代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职业人格结构,在此基础上才能准确解析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职业人格结构规范。根据新时代对大学生精神面貌的新要求,结合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特性,有针对性地提出新时代对高校辅导员角色的新要求,在此基础上力图对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结构进行建构与验证。确立职业人格结构模型后,将实证研究进行理论升华,总结归纳为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理想、职业能力五大人格结构,阐述了其具体职业人格表象和特性,进而提出了系统的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结构规范。第三部分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现状调查,重点回应怎样实证分析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现状的问题。本研究主要采用实证研究法,通过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测评问卷对14个省市38所高校的525名辅导员和1481名大学生进行了实证调查,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24.0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专业处理,分别从辅导员的视角和大学生的视角对辅导员职业人格的总体状况和人口变量学上的特征进行分析,最终分别围绕辅导员群体和大学生群体对辅导员职业人格评价进行了总体情况分析和差异性比较,以此来达到把握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现状的目的。第四部分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重点回应怎样辩证把握职业人格现状与存因的问题。对待现状要辩证地看待,既要肯定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表现好的方面,也要实事求是地展现问题。通过调研发现,虽然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状况主流是好的,但是部分辅导员的职业人格状况跟新时代的要求并不相符,在坚定职业理想、完善职业能力、深化职业认知、培育职业情感和锤炼职业意志等方面仍有一定的进步空间。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刻剖析其问题产生的原因,从国家、社会、高校、个人、家庭、朋辈、学生等与辅导员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七个主要方面分析其原因,从而为精准施策作铺垫。第五部分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塑造的策略探析,重点回应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如何塑造的问题。对策的提出总是建立在一定的前期积淀和特定环境之下,通过对新时代为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塑造提供的相关支持梳理,精准问题靶向,从产生问题的七个主要方面更精准、更系统地提出相应的策略,最终回归到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实现五大人格结构规范,确保提出的策略能够落地落实,精准有效。

朱再英,南海[5](2021)在《论高职院校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创新——基于“湖南智造2025”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短缺明显制约着我国智能制造业发展的规模与水平。湖南智能制造业在我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调研"湖南智造2025"计划实施以来湖南省智能制造重点企业和相关高职院校的情况,了解湖南智能制造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现状以及产业发展新需求,系统分析因专业布局不合理、人才观念落后、人才培养规格与目标定位不精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不匹配、生源多样且质量不高、师资数量不足且素质亟待提升等诸多问题,揭示当前高职院校培养人才不适应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求的主要原因及应对策略。审思湖南高职院校五年来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应基于"大工程教育"理念,更新人才观,科学确立人才定位,重构"双融合"课程体系,升级专业教学标准,创新"专业+"多元人才培养模式,以增值评价引导学生人人成才,以期为服务和引领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并为其他高职院校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杨靖,范家茂[6](2021)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教育的不断改革,愈发重视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作为培养现代化新型人才的摇篮,高校要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优化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促进高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中,发挥出高效的教育主阵地作用,培养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新型人才。本文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结合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实践的策略,通过创新教学理念,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施金鸿[7](2021)在《新工科背景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社会各领域对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对于当前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而言,如何结合教学实际,去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这无疑成为学校发展和学生成才的关键所在。本文立足于OBE教育理念,就新工科发展理念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思考。立足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针对电气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建设以及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改革进行思考,以此来助力今后电气专业教学改革的升级以及学生自身的长处发展。

宣勇[8](2021)在《我国本科教育的质量治理:系统集成与协同高效》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最大顽瘴痼疾是自上而下式的教育教学改革出现了"中梗阻"现象,由上层制定的政策并未能有效地传导到基层,以改变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导致改革的效用递减,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改革的碎片化,因而提出人才培养体系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是我国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未来的着力点。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从人才培养质量治理的视角,借助于工程学的思维、系统论的理念、控制论的方法,建构人才培养质量治理体系,通过精准施策,明晰高校内部人才培养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实现人才培养体系的系统集成与协同高效。

和润云[9](2021)在《少数民族区林业技术人才培养机制的思考——以迪庆州为例》文中提出少数民族地区林业人才队伍建设相对于发达地区发展滞后,导致区域性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性问题突出,人才培养工作存在制度障碍。以迪庆藏族自治州为例,通过剖析林业技术人才现状及培养机制建成工作,以新时代人才兴林、乡村人才振兴和创新发展理论为指导,针对少数民族区建立专业人才培养任用良性运行机制进行了思考。

钱铮,崔渊[10](2021)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学生工作的思考与探索》文中研究指明专业认证是对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检验。由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深入推广,使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与学生工作两者之间发生了密切的关联,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着更严格的挑战。文章针对部分高校学生工作存在着理念滞后、管理模式松散等问题,提出了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要进一步创新学生工作方式,就必须紧扣"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加强对"00后"大学生的研究,引导大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同时,积极创新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学生人才培养方式,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探索"教学-学工"协同育人机制,相互协作,共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工程专业人才成才素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工程专业人才成才素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课程思政”到“专业思政”的四重逻辑(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程思政演进为专业思政的历史逻辑
    (一)专业思政基于课程思政的孕育期
    (二)专业思政正式提出的确立期
    (三)专业思政开启探索的实践期
二、课程思政进阶为专业思政的现实逻辑
    (一)专业思政利于系统推进课程思政
    (二)专业思政是构建“大思政”格局的客观要求
三、课程思政跃迁为专业思政的理论逻辑
    (一)基于课程和专业的内在关系,明确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的内在逻辑
    (二)基于专业和学科的构成关系,明晰专业思政与学科思政的承载关系
    (三)基于教学体系关系,明确专业思政下不同类型课程之间的关联
四、专业思政统领课程思政的实践逻辑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二)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2)“N+1”青年人才培养模式 全面推动青年员工成长成才(论文提纲范文)

实施背景
主要做法
    整体思路
    具体做法
工作成效
推广应用价值

(3)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泰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做好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群建设的顶层设计
2 创新“文化引领、产教融合”的教学理念
    2.1 依托泰山特色的校园文化,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2.2 深入推进产教融合,践行知行合一
3 创新“一核二类三段四线”的人才培养模式
4 推行可自主选择成才路径的育人模式
    4.1 专企融合的成才路径
    4.2 教赛融合的成才路径
    4.3 专创融合的成才路径
    4.4 课证融合的成才路径
5 “一核二类三段四线”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的成效
    5.1 提高了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
    5.2 促进了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水平的提升
    5.3 打造了一支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4)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塑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依据和研究目的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目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评价
    三、研究意义和研究思路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人格与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概述
    一、人格概述
        (一)中西方关于人格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二)人格的一般性内涵体系
        (三)人格的特征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概述
        (一)高校辅导员和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的概念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的发展历史研究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的多维结构状态
        (四)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的一般性内涵和特殊性内涵
        (五)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作用机制
    三、研究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塑造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
        (二)马克思的人格健康化思想及理想人格观
    四、研究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塑造的知识借鉴
        (一)人格心理学
        (二)高等教育学素质结构理论
        (三)职业人格理论
第二章 新时代对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的新要求
    一、新时代对高校辅导员的新要求
        (一)新时代对大学生精神面貌的新要求
        (二)新时代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的新要求
    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结构的建构与验证
        (一)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结构的研究成果
        (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特征词提取及模型初构
        (三)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结构的实证探索与验证
        (四)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结构模型的确立
    三、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职业人格结构规范
        (一)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要有理性透彻的职业认知
        (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要有仁爱无私的职业情感
        (三)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要有坚韧自律的职业意志
        (四)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要有坚定崇高的职业理想
        (五)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要有专业扎实的职业能力
第三章 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现状调查
    一、辅导员群体对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的自我认知
        (一)职业人格测评问卷与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辅导员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的总体状况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在人口学变量上的特征
    二、大学生群体对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的总体评价
        (一)职业人格测评问卷与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大学生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的总体状况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在人口学变量上的特征
    三、总体情况分析与差异性分析
        (一)辅导员对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评价的总体情况分析
        (二)辅导员对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评价的差异性分析
        (三)大学生对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评价的总体情况分析
        (四)大学生对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评价的差异性分析
        (五)两群体对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评价的差异性比较
第四章 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表现良好的肯定性总结
        (一)高校辅导员道德品质高尚
        (二)高校辅导员爱岗敬业尽责
        (三)高校辅导员关心关爱学生
        (四)高校辅导员坚定乐观严谨
        (五)高校辅导员保持乐学态度
        (六)高校辅导员气质风度优雅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职业认知懵懂,有待进一步深化
        (二)职业情感弱化,有待进一步培育
        (三)职业意志消减,有待进一步锤炼
        (四)职业理想淡漠,有待进一步坚定
        (五)职业能力欠缺,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存在突出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国家层面的部分特殊情况
        (二)社会层面的负面环境影响
        (三)高校层面的管理培养失衡
        (四)个人层面的认知认同偏差
        (五)家庭层面的角色矛盾冲突
        (六)同辈层面的错位角色期待
        (七)学生层面的接纳认可弱化
第五章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塑造的策略探析
    一、新时代为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塑造提供的相关支持
        (一)后盾支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格外重视
        (二)底气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重大成就
        (三)政策支持:相关配套文件的陆续出台
        (四)手段支持:多方位关怀举措的持续发布
    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塑造的对策建议
        (一)推动制度改革学科建设
        (二)优化社会主义价值导向
        (三)健全职业发展保障系统
        (四)强化意识自觉行动自觉
        (五)化解家庭工作矛盾冲突
        (六)建立共赢有效朋辈支持
        (七)构建和谐共进师生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调查初始问卷
附录2: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测评正式问卷(辅导员版)
附录3: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测评正式问卷(学生版)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论高职院校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创新——基于“湖南智造2025”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高职院校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一)高职院校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挑战
    (二)高职院校智能制造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现存的问题
        1.高职院校专业布局未能满足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2.高职院校智能制造相关专业界限过于明显、人才观念滞后
        3.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产业需求匹配度低
        4.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业课程体系与岗位职业能力适应性差
        5.高职院校智能制造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需求存在脱节现象
        6.高职院校生源愈来愈多元化且普遍存在生源质量不高现象
三、基于“大工程观”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一)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基于“大工程观”多层次跨专业交互培养
    (二)通过科学定位培养目标提升人才适配性
        1.专业层面
        2.学校层面
    (三)通过校企合作开发“双融合”专业课程改革线性化课程体系
    (四)面向未来岗位需求优化、升级和迭代专业教学标准
        1.教学内容升级
        2.教学资源升级
        3.教学环境升级
        4.教学方式方法优化
        5.教学评价改革
        6.借鉴国外技能证书经验
        7.师资队伍素质提升
四、结语

(6)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2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3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实践的策略
    3.1 创新教学理念
    3.2 优化课程体系
    3.3 创新教学模式
4 结语

(7)新工科背景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
二、当前人才培养模式所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实践活动缺乏系统性
    (二)校企联合的效果有待提升
    (三)实践教学方法及手段过于单一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
四、人才培养模式革新的具体方式方法
    (一)找准行业定位,把握人才培养目标
    (二)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三)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结语

(8)我国本科教育的质量治理:系统集成与协同高效(论文提纲范文)

一、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反思、借鉴与启示
二、人才培养体系建构中的专业建设与系统集成
    (一)教育目标的设计
        1. 高校定位同质化的倾向。
        2. 面向行业的需求了解不够。
        3. 对大学生的成才成长需要缺乏关注。
    (二)课程体系的建立
    (三)培养模式的选择
三、本科教育质量内部治理体系中的主体责任与协同高效
    (一)学校的质量治理责任
    (二)学院的质量治理责任
    (三)基层学术组织的质量治理责任
    (四)教师的质量治理责任
    (五)学生在质量治理中的主体参与

(9)少数民族区林业技术人才培养机制的思考——以迪庆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少数民族地区影响林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
    1.1 重要的地理区位与担负的国家生态安全重任
    1.2 少数民族区特殊的林业工作环境
    1.3 艰苦的工作条件与较低的生活待遇
    1.4 专业技术人员在行业中的地位和社会形象
2 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机制建成情况
    2.1 人才结构分布
    2.2 人才培养组织形式
    2.3 人才评价制度现状
    2.4 技术骨干人才培养
    2.5 林业技术人才参与生态扶贫工作情况
    2.6 林业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情况
3 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机制建立的主要障碍分析
4 建立林业人才培养机制的对策思考
    4.1 林业人才培养机制建设需要高度契合当地生态文明建设人才支撑需求和乡村人才振兴需求
    4.2 准确把握国家林业人才教育和培养工作新特征新政策导向,协同推进少数民族区人才培养制度与机构综合性改革
    4.3 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合理林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机制,需要正确处理好专业需求与复合发展的关系
    4.4 构建与州林情特点相匹配的人才发展观和人才队伍培养体系
    4.5 解决少数民族地区林业专业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需要进一步增强当地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科技需求与人才培养的契合度
    4.6 树立正确的引育结合人才培养观,建立以引促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10)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学生工作的思考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学生工作的相关性
    (一)两者均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中心
    (二)两者均立足学生的学习成果,实行反向设计
    (三)两者均需建立有效反馈机制以持续改进
    (四)两者在工作内容上存在部分交叉
二、工程教育认证视角下高校学生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工作理念滞后
    (二)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松散、协同程度较低
    (三)学生工作评价机制不完善,缺乏反馈机制[8]
    (四)学生工作流于形式,方式单一
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学生工作的改进思路
    (一)加强研究与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9]
    (二)加强队伍建设,促育人质量提升
    (三)深度融合“教学-学工”,扩大协同育人成效
四、结语

四、工程专业人才成才素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课程思政”到“专业思政”的四重逻辑[J]. 楚国清,王勇.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01)
  • [2]“N+1”青年人才培养模式 全面推动青年员工成长成才[J]. 张腾. 农电管理, 2022(01)
  • [3]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泰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孙康岭,李洪军,张海鹏.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21(04)
  • [4]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塑造研究[D]. 李南.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 [5]论高职院校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创新——基于“湖南智造2025”的研究[J]. 朱再英,南海. 继续教育研究, 2021(12)
  • [6]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实践研究[J]. 杨靖,范家茂. 质量与市场, 2021(21)
  • [7]新工科背景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 施金鸿. 科技风, 2021(30)
  • [8]我国本科教育的质量治理:系统集成与协同高效[J]. 宣勇. 中国高教研究, 2021(10)
  • [9]少数民族区林业技术人才培养机制的思考——以迪庆州为例[J]. 和润云.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1(19)
  • [10]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学生工作的思考与探索[J]. 钱铮,崔渊.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5)

标签:;  ;  ;  ;  ;  

工程专业人才素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