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热超短波对局部皮肤和浅表组织血流变化的影响

无热超短波对局部皮肤和浅表组织血流变化的影响

一、无热量超短波对局部皮肤及浅层组织血流变化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张永轩(Cheung Wing Hin)[1](2021)在《综合针法结合艾灸治疗气虚血瘀型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以十二正经穴位、董氏奇穴及脐针远近结合为基础针刺穴位,观察研究评价艾灸对治疗气虚血瘀型周围性面瘫治愈速度的影响,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协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水平。方法:一、病例来源本研究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月分别于广东省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以及香港社区所招募确诊为气虚血瘀型周围性面瘫的患者,每组各30例,共60例。无脱落病例。使用简单随机法为病人分组。将60个装有编号1-60卡纸的不透光信封,随机打乱后给予符合纳入标准病人进行抽签。单数者纳入治疗组,双数者则纳入对照组。疗效观察期间不更改病人所在组别。二、对照组对照组局部取穴选用地仓穴透颊车穴,另选用阳白穴及四白穴;远端穴位选用灵骨穴、大白穴、侧三里穴及侧下三里穴;结合脐针疗法神阙穴中震、离、坤三方位之健脾三针。上述穴位均采取平补平泻,“得气”即可。三、治疗组上述治疗外进行艾灸治疗。选用3年陈艾条对地仓穴、足三里穴进行温和灸各15分钟,共30分钟。患者未有针刺治疗时可自行艾灸,以突出艾灸治疗对疗效的影响。四、操作患者呈仰卧位。暴露施术部位。进行常规消毒。所有针刺部位均使用飞针手法进针,再做提插手法以插入相应深度。垂直刺入健侧灵骨穴,针深至肉以应脾。垂直刺入健侧大白穴,针深比灵骨穴稍浅。患者灵骨、大白穴或会有巨大针感。嘱咐患者尝试运动面部肌肉,包括皱眉、抬眉、嘟嘴、示齿等动作。所有动作共持续5分钟,过后再进行其他穴位针刺。15度斜刺入地仓穴,针尖朝颊车穴进行透刺。斜刺入阳白穴,针尖朝如太阳穴等面瘫患处。病程较久、针感较弱者插入角度稍向颞骨方向增加以增强刺激。斜刺入四白穴,针尖方向朝病变处。再于地仓透颊车针稍做提插手法以导气从灵骨、大白穴上行,能增强面部气至感之余,减轻手部巨大针感带来之不适。阳白、四白穴所在之处肉较少较薄,针感本较敏感,因此可稍稍做手法让气更至,或不做手法减轻不适。垂直刺入侧三里、侧下三里穴。进针后均针深至肉。针尖方向可稍稍向上以导气上行。灵骨、大白、侧三里、侧下三里穴均不强调补泻手法。提插手法只是让针尖方向、针的深度、气感达至预期的方式,而非补泻的手段。脐针使用押手食、中二指充分暴露针刺位置。先刺左方震位,再刺上方离位,最后右上坤位。此三针刺入即可,不做手法,不求得气,次序不可颠倒。治疗组在整体得气后进行艾灸治疗。艾条燃烧不必过旺,燃烧面垂直于地仓穴上,距离患者皮肤3-5厘米,以局部皮肤温热、潮红,患者有温热感而无灼热感为度,不宜过烫,缓缓灸之。若患者对热迟钝,可用押手示、中二指放置施术位上下两端以感觉、模拟患者所受温热程度,以便调整灸量。艾灸地仓穴15分钟后换成足三里穴。手法、时间同上。在没有进行治疗的日子,可嘱咐患者自行艾灸,唯要严格按照医嘱操作,以免烫伤等意外。五、疗程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均隔天进行治疗,一周3次,12次治疗为一疗程。治疗组每次均进行针刺、艾灸治疗,对照组每次均进行针刺治疗。六、观察指标研究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级量表及Protmann评分量表作为量化。七、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前后透过HBGS量表及Protmann量表对患者进行纪录。Protmann量表进行数据学分析,HBGS量表参考“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西医结合评定与疗效标准”对面神经恢复进行疗效评价及数据学分析。八、数据分析数据输入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不满足正态分布则用M(P25,P25)表述,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所有统计数据均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标准a=0.05,P<0.05。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性别差异P值大于0.05,并不具统计学意义。2.两组年龄差异P值大于0.05,不具统计学意义,但具可比性。3.以HBGS量表作为量化,治疗组治疗前神经功能评级中重度患者20例,重度患者5例,完全麻痹障碍者5例。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中重度障碍者为13例,完全麻痹的障碍者为4例。P值大于0.05,具有可比性。4.以Protmann量表作为量化,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得分量表上分别为3.5±0.78及3.7±0.78,t=-1.32,P>0.05,统计学上不存在差异。5.以HBGS量表作为参考,治疗后治疗组痊愈病人数为9人,有效人数为11人,好转人数为6人,无效人数为4人。对照组有效人数为7人,好转人数为17人,无效人数总共为6人。统计检验量Z=-3.28,P<0.05,说明两组之间存在差异。治疗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6.以Protamnn量表作为参考,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在Protmann量表上得分为16.6±2.71及14.07±2.18,得分存在差异,t=3.99,P=0.000。治疗组的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7.治疗组治疗前后HBGS量表比较,Z值为-4.28,P=0.000。治疗前后得分存在差异。远近结合之综合针法,结合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治疗确切有效。8.对照组治疗前后HBGS量表比较,Z值为-3.18,P<0.05。治疗前后的得分存在差异。这显示单纯使用综合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有效。9.治疗组治疗前后Protmann量表比较,治疗前x±5值为9.97±2.92,治疗后x+s值为16.6±2.71.治疗前和治疗后存在差异,T值=-12,87,P=0.000,治疗后的均值高于治疗前的均值。10.对照组治疗前后Protmann量表比较,。治疗前x±s值为10.9±2.56,治疗后为14.07±2.18,T值=-6.67,P=0.000,治疗前和治疗后存在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远近结合综合针法与综合针法结合艾灸均对于气虚血瘀型周围性面瘫的患者具备疗效结果;使用艾灸疗法以固本培元、温通经脉,先后天之气同取则疗效更佳,更能改善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症状,能加快患者痊愈,缩短病程。

竹亮,李春卉,谢生茂[2](2020)在《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因素和临床相关疾病》文中研究说明组织在缺血一段时间后恢复血流灌注,组织的损伤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的现象叫做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各种原因造成的急性炎症反应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在缺血和再灌注时发生的生理、生化和免疫学变化,这种急性炎症会对局部和全身产生影响。缺血再灌注产生的细胞损伤可能引起器官或肢体功能的丧失,甚至死亡。影响IRI结局的因素很多,为了尽可能减少患者的截肢率和病死率,临床工作者应对此种损伤有深刻了解。本文针对影响骨骼肌IRI结局的因素、临床相关疾病和干预措施进行综述。

李敏如[3](2019)在《超短波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兔膝骨关节炎关节液中IL-1β和TNF-α水平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超短波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HUC-MSCs)治疗兔膝骨关节炎关节液中IL-1β和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精选26只生命体态健康的新西兰大白兔,要求均为6个月大,且为雄性,通过改良的Hulth造模法将其右后肢膝关节制成实验模型。模型制作完成后,任意选取其中的2只来检验造模是否成功。然后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余的24只实验兔分为4个小组,第一组为对照组,第二组为超短波组,第三组为干细胞组,第四组为超短波+干细胞组。第一组:制模后不予任何干预;第二组:予制模后进行15分钟微热量超短波治疗;第三组:予制模后的关节腔内注射1×107脐带间充质干细胞0.5ml;第四组:予制模后关节腔注射1×107脐带间充质干细胞0.5ml,并进行15分钟微热量超短波治疗。各小组的治疗时间均为30天。后将剩余的24只大白兔全部处死,用注射器抽取右后膝关节的关节液观察并分析,与其他实验兔相比是否存在颜色和量的区别;通过ELISA法测出其中所含有的TNF-α和IL-1β两种因子各有多少;然后按原手术路径切开关节囊,观察滑膜和关节软骨与之前相比是否发生改变;取右侧股骨内侧髁软骨,经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后,采用改良的Mankins评分对该染色软骨做出组织学评分。结果1.采用以上四种方法分别治疗实验白兔的膝骨关节炎(KOA),经过30天,呈现了不同的治疗效果。大体和病理观察结果显示第二组超短波组、第三组干细胞组和第四组超短波+干细胞组对KOA的治疗效果均明显强于第一组对照组,且第四组的疗效位居首位,最为理想;第二组和第三组的治疗程度相似。2.用不同方法对兔KOA治疗30天后,右侧股骨内侧髁软骨Mankins评分显示,与第一组对照组相比,第四组超短波+干细胞组、第三组干细胞组和第二组超短波组的结果都较低,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超短波组比较,干细胞组Mankins评分结果有所降低,但两组之间存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细胞组和超短波组对比,将两种治疗方式联合的干细胞+超短波组,Mankins评分较低,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从检测的TNF-α和IL-1β的含量比较来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治疗30天后,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干细胞组、超短波组和干细胞+超短波组这三组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都较低,而且其间的差异明显(P<0.05);干细胞组中TNF-α和IL-1β两者的含量仅略低于超短波组,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与干细胞组和超短波组相比较,干细胞+超短波组中的TNF-α和IL-1β的含量偏低,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改良的Hulth造模法可以成功且高效模拟人类患KOA的过程和结果,造模方法简单,易于操作,7周即可完成。2.关节腔内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及超短波均是治疗KOA的有效方法,且超短波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KOA方面具有显着的协同作用,这可能与二者可协同改善关节损伤部位的微环境,调节关节液中IL-1β、TNF-α含量有关;

田驰[4](2018)在《中药莱菔(东北雌性红萝卜浓缩超微原粉)对AGA大鼠Nrf2的抗氧化作用》文中指出目的:通过Nrf2参与的Keap1-Nrf2-ARE信号通路探讨中药莱菔(东北雌性红萝卜浓缩超微原粉)对尿酸钠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抗氧化作用,通过实验研究观察踝关节肿胀度,大鼠血清内抗氧化酶SOD、CAT、GSH-Px活力及滑膜内Nrf2表达的改变。材料与方法:1.将48只健康SPF级雄性SD大鼠于实验室内适应性喂养7天,仿效完全随机设计,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安康信组、中药莱菔(东北雌性红萝卜浓缩超微原粉)低剂量组、中药莱菔(东北雌性红萝卜浓缩超微原粉)中剂量组、中药莱菔(东北雌性红萝卜浓缩超微原粉)高剂量组,每组内8只大鼠。每只大鼠每天灌胃给药1次,空白组、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安康信组按照12.5mg/kg·d灌胃,中药莱菔(东北雌性红萝卜浓缩超微原粉)低剂量组按照208.33mg/kg·d灌胃,中剂量组按416.67mg/kg·d灌胃,高剂量组的按照625mg/kg·d灌胃,连续5天。灌胃给药治疗第3天,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大鼠模型,观察造模后4h、24h、48h、72h各组治疗前后关节肿胀程度的变化。2.利用比色法测定大鼠血清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测量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中Nrf2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1.与空白组比较,造模后4h、24h、48h、72h的各组内皆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造模后4h中药莱菔(东北雌性红萝卜浓缩超微原粉)的低、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肿胀有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高剂量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高剂量组与安康信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大鼠血清中SOD、CAT、GSH-Px活力,其余各组与空白组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安康信组、中药莱菔(东北雌性红萝卜浓缩超微原粉)低、中、高剂量组的SOD活力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莱菔(东北雌性红萝卜浓缩超微原粉)高剂量组CAT活力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安康信组、中药莱菔(东北雌性红萝卜浓缩超微原粉)低、中剂量组CAT活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安康信组、中药莱菔(东北雌性红萝卜浓缩超微原粉)高剂量组GSH-Px活力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中药莱菔(东北雌性红萝卜浓缩超微原粉)中剂量组GSH-Px活力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莱菔(东北雌性红萝卜浓缩超微原粉)低剂量组GSH-Px活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3.大鼠右踝关节滑膜组织中Nrf2的阳性染色区平均光密度值,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安康信组及中药莱菔(东北雌性红萝卜浓缩超微原粉)低、中、高剂量组的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安康信组及中药莱菔(东北雌性红萝卜浓缩超微原粉)中、高剂量组的大鼠右踝关节滑膜组织中Nrf2的阳性染色区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增加(P<0.01),中药莱菔(东北雌性红萝卜浓缩超微原粉)低剂量组增加(P<0.05);中药莱菔(东北雌性红萝卜浓缩超微原粉)中、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用尿酸钠造成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大鼠模型产生了氧化应激反应,中药莱菔(东北雌性红萝卜浓缩超微原粉)能够显着减轻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踝关节肿胀度。2.中药莱菔(东北雌性红萝卜浓缩超微原粉)具有提高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体内抗氧化酶SOD、CAT、GSH-Px的活力,发挥抗氧化的作用,防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组织及细胞的损伤。3.中药莱菔(东北雌性红萝卜浓缩超微原粉)使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机体内Nrf2表达水平上调,促进Nrf2-ARE通路激活,从而调控的抗氧化酶产生增加,达到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抗氧化作用。

叶冬梅[5](2015)在《钛合金植入术后应用微波治疗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由于创伤性骨病的高发生率,对于患者伤后、术后的及时康复一直是康复临床工作的重要方向之一。近数年来各类骨科金属内固定系统发展迅速,而应用内固定物的弊端,如术后出现放射痛、异位骨化、相邻关节退化、关节僵硬、运动受限等近远期并发症仍然存在。合理应用物理治疗方法是减轻症状、促进骨伤愈合、运动功能恢复、改善愈后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可能导致热损伤,在高频电的应用中,治疗局部存在金属植入物一直被列为微波治疗的禁忌之一。但随着低导电率导热率钛合金内植物广泛应用于临床,高频电可致金属植入物周围组织热损伤的传统理论受到挑战。本研究采用体内、体外实验验证钛合金植入术后应用微波治疗的可行性,为微波应用于钛合金植入术后康复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本研究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不同金属材质对微波热效应影响的体外研究目的:微波属于超高频电磁波,照射区域会形成强电磁场。存在电磁场中的金属由于涡电流、磁滞等原因生热,加之金属对微波的反射而导致金属周围组织热损伤。既往研究表明,金属在电磁场中的温度变化与材质有关。本研究采用医用微波照射常见医用金属,通过分析温度变化以阐明不同材质对微波热效应的影响。方法:体外构建4%琼脂标准肌组织等效体模植入钛、钛合金、铜、镍、(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制成体外模型。对每组体模使用2450mhz微波治疗仪,照射时间30min,照射探头垂直距离体模表面10cm、不同照射功率(20w、40w、60w)。照射同时使用测温仪器对植入物周围进行温度测量,以分析金属材质对微波热效应的影响,并对温度升高与电导率(lg转化)绘制散点图和进行趋势线拟合分析。结果:钛合金周围温度曲线提示,20w、40w、60w微波照射时,钛合金周围温度随照射时间延长变化不明显,温度升高分别0.4±0.12℃、0.5±0.11℃、1.7±0.12℃较其它金属升温低。在20w、40w、60w微波照射时,铜周围温度随照射时间延长变化明显,温度升高分别0.5±0.13℃、3.7±0.12℃、3.8±0.14℃与其它四种金属比较,铜温度升高最大。对温度升高与电导率进行散点图和趋势线拟合分析结果表明,20w温度升高与金属电导率相关关系不显着(15min和30min分别为r=-0.32,p=0.364;r=-0.27,p=0.452),而40w温度升高与金属电导率正相关(15min和30min分别为r=0.55,p=0.057;r=0.66,p=0.038),且60w温度升高与金属电导率导率正相关(15min和30min分别为r=0.68,p=0.032;r=0.74,p=0.015)。结论:金属在2450mhz微波场中温度升高与金属材质有关,电导率较低的金属温度升高较小。5种金属中,钛合金温度升高最小。微波有可能成为钛合金内植入术后物理治疗方法。第二部分:单次微波照射对钛合金毗邻组织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目的:在体外研究中发现钛合金较其它金属对微波热场均一性影响较小,由于体外实验方法验证微波对金属植入术后安全性有其局限性,我们进一步采用动物模型研究不同功率微波单次照射对钛合金周围组织的影响。方法:在本部分研究中,采用钛合金板植入兔股骨的动物模型,2450mhz微波20-80w的梯度功率照射手术肢体,与不植入钛合金的对照肢体比较微波暴露时植入物周围组织温度变化。照射后采用电生理学方法测定钛合金毗邻坐骨神经mncv及cmap波幅,采用病理学的方法检测植入物旁骨骼肌、神经组织形态变化,以此对微波短期热效应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侧肢体相比,20w和40w组实验侧肢体温度升高差异不显着(p>0.05)。80w组实验侧肢体温度升高14.8±0.7°c,较对照侧肢体温度升高显着(7.0±0.9°c,p<0.01)。60w组对照侧和实验侧肢体温度升高(6.1±0.5°c和9.2±0.3°c)差异显着(p<0.01)。在对坐骨神经股骨神经电生理研究中,与对照侧肢体相比60w和80w微波辐照使实验侧肢体坐骨神经mncv较对照侧肢体分别下降了29.0%和60.6%(p<0.05)。但各组cmap振幅对照侧与实验侧肢体坐骨神经均无显着差异(p>0.05)。微波照射后取钛合金毗邻骨骼肌、坐骨神经组织进行显微镜镜检,20w和40w组对照侧和实验侧肢体没有观察到异常的形态学变化。60w组实验肢体可观察到骨骼肌细胞间隙充血和出血。80w组实验肢体可观察到肌细胞内出现直径1–10μm空泡及肌细胞结构破坏,血管内血栓形成,坐骨神经不同程度髓鞘水肿等病理变化。结论:2450mhz微波小功率(20–40w)照射不会引起钛合金周围组织温度升高,较高功率(60–80w)微波照射导致钛合金周围肌组织温度显着升高。2450mhz微波较高功率照射导致钛合金周围肌组织和神经组织急性热损伤。小功率微波照射有可能成为肢体钛合金植入术后物理治疗方法。第三部分:钛合金骨折内固定术后短疗程小功率微波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目的:在前一部分实验中发现,中小功率单次微波照射不会引起钛合金周围组织热损伤,为进一步研究小功率微波短疗程治疗对骨折钛合金内固定术后治疗的安全性及其对骨愈合影响,遂进行以下实验。方法:建立兔股骨骨折钛合金植入模型,术后3天开始给予2450 MHz微波连续波型25 W,10 min/d,30 d照射,实时测定温度变化。照射第0,10,30 d采用股骨正位片测量骨痂密度,评价骨折愈合。30 d微波治疗结束,处死动物,取钛合金相邻骨骼肌、神经及骨组织,采用病理学、电镜、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评价钛合金毗邻骨骼肌、神经、骨组织是否存在热损伤。取骨折线周围骨痂组织采用病理学、骨小梁计算方法评价骨折愈合。结果:微波照射30天后取钛合金相邻骨骼肌,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偶见肌细胞肿胀,电镜检测发现实验组可见肌细胞线粒体肿胀、嵴脱落,而对照组肌细胞未见异常。植入物毗邻神经组织、骨组织行病理检查,对照组、实验组形态学未见异常。检测骨骼肌caspase-3,-9 mRNA及蛋白表达,10、30 d对照组与实验组差异不显着(均P>0.05)。采用X-线平片评价股骨缺损愈合,结果表明照射第10 d两组骨折愈合差异显着(P=0.03),而第30 d两组差异不显着(P=0.12)。骨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表明,10 d对照组评分1.75±0.50,实验组评分为2.75±0.5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02);30 d对照组评分6.43±0.79,实验组评分为7.13±0.3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3)。骨小梁计算学结果也表明微波治疗可促进骨折愈合。结论:2450 MHz微波,功率25 W,每天10 min,连续30 d的治疗不会对钛合金植入物周围组织造成不可逆热损伤且可有效促进钛合金固定术后骨折愈合。小功率短疗程微波照射有可能成为钛合金植入术后物理治疗方法。

耿健[6](2015)在《水调散联合超短波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水调散联合超短波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比较其与单纯用西药的疗效差异,探讨水调散外敷法及超短波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选取本院住院的62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水调散外敷和超短波治疗。两组均治疗7天。结果:1.治疗7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4%,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治疗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C反应蛋白和血沉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前后比较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疗效显着。在降低血尿酸方面,治疗前后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改善不明显。3.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症状体征积分、C反应蛋白和血沉明显减少,组间进行比较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降低血尿酸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疗效接近,改善不明显。结论:水调散联合超短波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着,在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方面,降低CRP和ESR方面比单纯用西药治疗效果好;在降低SUA方面疗效接近,改善不明显。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乔鸿飞,段虹昊,张巧俊,张慧,杨峰,李艳[7](2014)在《超短波对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超短波治疗对糖尿病大鼠创面局部不同时间点溃疡面积、创面愈合率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和超短波组各30只。糖尿病组和超短波组建立糖尿病模型,3组大鼠制作皮肤溃疡模型,正常组、糖尿病组大鼠不进行任何干预,超短波组大鼠行超短波治疗。结果:在伤后第3、7、14及21天,超短波组及糖尿病组不同时间点创面面积均明显大于正常组(P<0.05,0.01),超短波组不同时间点创面面积均明显小于糖尿病组(P<0.01);超短波组及糖尿病组不同时间点创面愈合率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0.01),超短波组不同时间点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P<0.01)。结论:超短波治疗可促进糖尿病溃疡创面缩短愈合时间,加快愈合速度,为其在促进糖尿病患者创面愈合的治疗中提供理论依据。

吴丽[8](2013)在《体外适宜温热刺激络脉相关血管内皮细胞后启动“通络行血”效应的细胞生物学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以络脉相关血管内皮细胞为研究载体,在灸法作用本质的适宜温热刺激作用下,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分泌血管舒缩调控物质ET-1、TM、PGI2含量的变化,进一步探讨络脉“感受刺激”后启动“通络行血”基本细胞生物学机制。方法:运用静脉灌注酶消化法进行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应用(Ⅷ因子)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将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分为正常组和适宜温热刺激组,(适宜温热为40℃,此温度根据本系列课题前期研究获得),适宜温热刺激组以40-C刺激30min,每日2次,连续刺激3日。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动态变化。用ELISA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释放ET-1、TM的含量,用EIA(酶免疫分析)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释放PGI2的含量。结果:1.细胞形态变化:原代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nous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的形态多是小多角形、短梭形或者球形,细胞均是单层生长且互不重叠。融合后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为扁平的多角形,多呈典型的铺路石或鹅卵石样排列,边界清楚;细胞核清晰,细胞核多为椭圆形或圆形,细胞核内染色质稀疏且空亮,核仁1-2个。传代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多呈典型的铺路石或鹅卵石样排列,边界清楚,细胞核清晰,细胞核多为椭圆形或圆形,细胞核内染色质稀疏且空亮,核仁1-2个;传至3-4代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速度减慢,出现折光性增加、胞体增大、胞突变细、胞浆内颗粒和空泡增加、细胞核分裂相减少等一系列衰老征象。适宜温热刺激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多数细胞轮廓变圆,细胞间隙增大,呈铺路石样排列,边界清楚,细胞核清晰,细胞核多为圆形,细胞核内染色质稀疏且空亮。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采用DAB免疫细胞化学Ⅷ因子染色,封片后光镜下观察到胞浆中有棕黄色的颗粒。2.适宜温热刺激后络脉相关血管内皮细胞ET-1的含量较正常组有所降低,且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TM的含量较正常组有所升高,且差异具有极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PGI2的含量较正常组有所升高,且差异具有极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体外适宜温热刺激可能通过降低络脉相关血管内皮细胞中ET-1的含量,发挥舒张血管作用,实现络脉“通络行血”的作用。2.体外适宜温热刺激促进络脉相关血管内皮细胞TM的释放,可能通过其抗凝维持血液正常运行的作用,实现络脉“行血”的作用。3.体外适宜温热刺激能够促进络脉相关血管内皮细胞PGI2的释放,一方面可能通过促进血管扩张达到“通”,另一方面可能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达到“行血”作用。4.在体外适宜温热刺激作用下,络脉“通络行血”功效的产生可能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TM、PGI2,抑制ET-1分泌,以维持血液正常运行及血管正常舒缩功能而达到“通络行血”作用。

王小珲[9](2012)在《小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小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并与传统针刺腧穴治疗相比较。从而为治疗该病寻找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探索出小针刀治疗该病高效的临床路径,以求能推广实施。方法:本研究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0例。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小针刀疗法治者)80例,对照组(传统针刺腧穴治疗者)80例。两组经过治疗后,从腰椎功能改善疗效(腰椎功能JOA评定表)、疼痛改善程度(疼痛VAS评分)、临床综合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改善程度(疼痛VAS评分)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腰椎功能改善疗效比较,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41.25%,显效率为28.75%,有效率为17.50%,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36.25%,显效率为27.50%,有效率为21.25%,总有效率为8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综合疗效进行比较,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28.75%,显效率为57.50%,有效率为10.00%,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23.75%,显效率为67.50%,有效率为5.00%,总有效率为96.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疗法和传统针刺腧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腰椎功能改善疗效、治疗前后疼痛改善程度、临床综合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小针刀疗法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值得探索和研究。

原文[10](2009)在《中频高频电疗对兔金属内固定物周围组织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在中频和高频电作用下活体组织内钢板和钛板周围组织的温度变化和组织学变化,为物理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纯种新西兰成年兔20只,雌雄不拘,体重为2-3kg,按随机数字表将动物随机分为超短波电疗组和音频电疗组,每组均10只新西兰兔,分别使用超短波和音频电进行治疗。每个组又分为钢板组和钛合金板组两个亚组,每组均为5只新西兰兔。钢板组在双侧股骨下端植入钢板,钛合金板组在双侧股骨下端植入钛合金板。常规喂养6天后,以左侧下肢为对照侧,对右侧下肢进行温热量超短波治疗15min或0.1-0.3 mA/cm2强度音频电治疗20min。在右侧股骨旁金属异物周围和金属异物上方2cm处分别做小切口、将热电偶温度计的探针沿小切口进入股骨旁金属异物周围组织中和金属异物上方2cm处的组织中测量温度,每次均连续3次读数后取平均值。超短波组测量治疗前,治疗5分钟、10分钟、15分钟时的温度数值。音频电组测量治疗前,治疗5分钟、10分钟、15分钟、20分钟时的温度数值。治疗结束后,将实验兔双侧股骨旁金属异物周围组织中和金属异物上方2cm处的组织取出,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超短波治疗明显升高金属异物植入处和距离金属异物2cm处组织的温度,而且钢板植入处组织的温度明显高于钛合金板植入处组织,而音频电对金属异物植入处和距离金属异物2cm处的组织的温度无明显影响。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超短波治疗15分钟可以对异物植入肌肉组织产生轻微损伤,但并不会使肌肉产生变性坏死等严重损伤,对远离异物植入处肌肉组织不会产生明显影响。而且超短波治疗对植入钢板比植入钛合金板的影响稍大,而音频电治疗对异物植入后肌肉组织不会产生明显影响。结论:短时间的超短波和音频电疗可以应用于活体内有金属内置物部位的治疗,长时间的超短波电疗(超过15分钟)虽然没有造成组织变性坏死,但是有造成金属内置物的周围的组织发生变化的趋势,因此不可以应用于活体内有金属内置物部位的治疗。

二、无热量超短波对局部皮肤及浅层组织血流变化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热量超短波对局部皮肤及浅层组织血流变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综合针法结合艾灸治疗气虚血瘀型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周围性面瘫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一、国外对周围性面瘫的认识
        二、中医对周围性面瘫认识
    第二节 基础理论
        一、董氏奇穴用法
        二、脐针疗法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资料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研究方法
第三章 观察结果
    第一节 基线资料
        一、性别
        二、年龄
        三、面瘫方向
        四、治疗前HBGS量表比较
        五、治疗前Protmann量表比较
    第二节 治疗结果
        一、治疗后HBGS量表分级比较
        二、治疗后Protmann量表分级比较
        三、治疗组,HBGS量表治疗前后比较
        四、对照组,HBGS量表治疗前后比较
        五、治疗组,Protmann量表治疗前后比较
        六、对照组,Protmann量表治疗前后比较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对周围性面瘫的认识
    第二节 中医对周围性面瘫的认识
    第三节 取穴思路
    第四节 局部取穴
        一、地仓穴
        二、颊车穴
        三、阳白穴
        四、四白穴
    第五节 远端取穴
        一、灵骨穴
        二、大白穴
        三、侧三里、侧下三里穴
        四、健脾三针
    第六节 艾灸疗法
        一、灸法
        二、艾灸疗法与气虚血瘀型周围性面瘫
        三、艾灸疗法与八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3)超短波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兔膝骨关节炎关节液中IL-1β和TNF-α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4)中药莱菔(东北雌性红萝卜浓缩超微原粉)对AGA大鼠Nrf2的抗氧化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5)钛合金植入术后应用微波治疗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绪论
    研究背景
    研究内容和研究路线
    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
第一部分 金属材质对微波热效应影响的体外研究
    简介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单次微波照射对钛合金毗邻组织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
    简介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钛合金骨折内固定术后小功率短疗程微波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简介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论文及专着
参与课题及获奖

(6)水调散联合超短波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7)超短波对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检测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8)体外适宜温热刺激络脉相关血管内皮细胞后启动“通络行血”效应的细胞生物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s
引言
1 材料
    1.1 脐带来源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
    1.4 主要实验用液成分及配制
2 方法
    2.1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原代、传代培养及鉴定
    2.2 体外适宜温热刺激对络脉相关血管内皮细胞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2.3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变化
    3.2 鉴定结果
    3.3 体外适宜温热刺激对络脉相关血管内皮细胞ET-1含量的影响
    3.4 体外适宜温热刺激对络脉相关血管内皮细胞TM含量的影响
    3.5 体外适宜温热刺激对络脉相关血管内皮细胞PGI_2含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络脉与血管的相关性
    4.2 血络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相关性
    4.3 灸法“温通”作用机制及适宜温度确定
    4.4 适宜温热刺激对络脉相关血管内皮细胞ET-1含量的影响
    4.5 适宜温热刺激对络脉相关血管内皮细胞TM含量的影响
    4.6 适宜温热刺激对络脉相关血管内皮细胞PGI_2含量的影响
    4.7 络脉“通络行血”功效与血管内皮细胞、血管舒缩物质的相关性
    4.8 体外适宜温热刺激启动络脉相关血管内皮细胞产生“通络行血”作用的机理探讨
5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附录二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附录三:致谢
附录四:个人简历
附录五:实验图片

(9)小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 一般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中止、剔除标准
        6 脱落标准
    二、 研究方法
        1 分组方法
        2 治疗方法
    三、 疗效评定标准
        1 腰椎功能改善程度评分
        2 疼痛程度评分
        3 临床综合疗效评定
        4 检测和记录
    四、 数据统计
        1 一般资料研究结果
        2 两组的腰椎功能改善疗效比较
        3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改善程度积分的比较
        4 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五、 典型病例
讨论
    一、 选择 JOA 评分,VAS 评分和综合评分的理由
    二、 对照组选择的意义
    三、 探索临床路径的意义
    四、 针刀松解点的双重属性
    五、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一:腰椎功能评定表(JOA)
附表二:目测类比定级法(VAS)
综述
    一、 祖国医学对腰突症的认识
        1 病名及症状表现
        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3 关于本病的病因
        4 关于本病的病机
        5 古代针灸治疗腰痛记载
    二、 现代医学对腰突症的认识
        1 腰椎间盘的解剖结构
        2 相关的解剖生理
        3 病因
        4 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腰腿痛的机制
        5 分型
        6 临床表现
        7 医学影像学检查
        8 诊断
        9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
    三、 非手术治疗
        1 卧床
        2 西医药物治疗
        3 中药治疗诸法
        4 中药熏蒸疗法
        5 腰椎牵引疗法
        6 针灸治疗诸法
        7 手法治疗
        8 刺血拔罐法
        9 针罐结合及其它疗法
        10 物理疗法
        11 介入疗法
    四、 手术治疗方案
    五、 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1 针刀疗法特点
        2 针刀疗法的适应症
        3 针刀疗法的全身禁忌症
        4 针刀疗法的局部禁忌症
        5 针刀疗法机理
        6 针刀疗法的主要手术方法
        7 注意事项(特别是安全性保障措施)
        8 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
        9 不良反应事件
        10 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详细摘要

(10)中频高频电疗对兔金属内固定物周围组织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无热量超短波对局部皮肤及浅层组织血流变化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综合针法结合艾灸治疗气虚血瘀型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D]. 张永轩(Cheung Wing Hin).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2]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因素和临床相关疾病[J]. 竹亮,李春卉,谢生茂. 创伤外科杂志, 2020(09)
  • [3]超短波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兔膝骨关节炎关节液中IL-1β和TNF-α水平的影响[D]. 李敏如.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4]中药莱菔(东北雌性红萝卜浓缩超微原粉)对AGA大鼠Nrf2的抗氧化作用[D]. 田驰.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8(07)
  • [5]钛合金植入术后应用微波治疗的实验研究[D]. 叶冬梅.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2)
  • [6]水调散联合超短波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D]. 耿健.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5(05)
  • [7]超短波对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J]. 乔鸿飞,段虹昊,张巧俊,张慧,杨峰,李艳. 中国康复, 2014(05)
  • [8]体外适宜温热刺激络脉相关血管内皮细胞后启动“通络行血”效应的细胞生物学机制研究[D]. 吴丽. 贵阳中医学院, 2013(07)
  • [9]小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D]. 王小珲.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01)
  • [10]中频高频电疗对兔金属内固定物周围组织影响[D]. 原文. 山东大学, 2009(05)

标签:;  ;  ;  ;  ;  

无热超短波对局部皮肤和浅表组织血流变化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