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真丝绸拔染印花还原剂染料的合理选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思[1](2020)在《针织面料不同印花类型水洗工艺的研究》文中指出印花面料产品广泛受到大众喜爱。印花后水洗工艺与布料的色牢度、鲜艳度、白度、沾污程度、手感等多种理化性指标相关,因此印花水洗在整个工艺过程中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与织物最终产品质量戚戚相关。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印花种类繁多,同一印花类型同一面料同一机型进行印后水洗工艺,缸差相对容易好控制,而当车间大批量生产时,考虑计划需求以及交货日期等因素,无法满足同一类型印花面料仅放在同一车间同一机型水洗,这就要求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控制好不同机型的缸差尤为重要。本文分不同的印花类型,考察不同类型染色机(溢流染色机和气流染色机)在印花水洗过程中白底印花面料的沾污程度以及非白底印花面料印后水洗所带来的颜色差异,最终通过工艺流程的变化调整差异,达到减小缸差回修率,降低坯布报次率,提高产量的目的。主要内容如下:一、取两种经典印花类型(活性印花和分散印花)的布样参考标样并按颜色分为浅色、深色、极深色先进行化验室小样水洗流程处理,通过改变水洗过程中的多种因素(如时间、温度、次数、染料及助剂类型等),探究了其对不同印花类型面料的化验室浅色水洗工艺流程、深色水洗工艺流程以及极深色水洗的工艺流程的影响,得到不同类型清洗工艺最佳清洗工艺参数,提升了车间水洗工艺的效率,增加水洗车间的产能。二、使用两种不同类型的染色机,即传统溢流染色机和新型气流染色机对于活性染料印花水洗过程中不同色度的白底沾污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水洗过程中使用经过优化配方的皂洗剂可以很好的改善活性染料印花中的白底沾污情况,而这一情况的改善随印花颜色的加深而更加显着;其次当采用相同水洗工艺条件下,气流型染色机由于具有较低浴比,即使在皂洗中加入同样剂量的防沾污剂,其白地深色印花的沾污情况也相较更严重。三、主要选取THEN高温气流染色机SYNER—GY150染色机(浴比1:4)和意大利巴佐尼有限公司的INNOFLOW EXL溢流染色机(浴比1:10),就不同染色机型活性染料染色后水洗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由此列出最优的水洗工艺方案。通过进行织物的缸差、匹差和色牢度三方面的分析证实,可以看到低浴比型染色机可以部分环节采用较低强度水洗。此外针对不同的白底印花织物,颜色越深的印花仍然需要采用更为苛刻的水洗条件才可以与浅色印花一样达到同样合格的水洗品质,以防止白底沾污。
刘晓云[2](2018)在《二氧化硫脲的超分子结构和分解还原特性及其在涤纶织物无甲醛拔染印花中的应用》文中认为拔染印花的产品地色丰满,图案花纹精细,轮廓清晰,并能通过控制不同程度的拔染和拔白效果开发特殊风格的印花产品。然而,传统的甲醛合次硫酸盐类拔染剂和锡类拔染剂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存在游离甲醛和重金属等环保问题以及稳定性差和应用烦复等诸多问题。二氧化硫脲具有优良的环保性和很强的还原性,使其具有潜在的可能性成为环保型高效拔染剂。然而,二氧化硫脲在水溶液中的低溶解性和拔染效果的不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拔染印花中的应用。对于涤纶织物的拔染印花,由于涤纶纤维的结构紧密和吸湿性差等特点,更是增加了二氧化硫脲在涤纶织物拔染印花中的应用难度。因而,研究二氧化硫脲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和超分子结构、分解还原机理及其在涤纶织物无甲醛拔染印花中的应用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实际应用前景。本课题从二氧化硫脲在水溶液中的超分子结构、二氧化硫脲的分解历程和还原机理、二氧化硫脲受限于涤纶织物拔染印花的关键因素、基于二氧化硫脲的无甲醛拔染剂的制备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成果。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运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cc-PVDZ计算、紫外吸收光谱、拉曼光谱和液相飞行时间质谱对二氧化硫脲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和超分子结构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表明二氧化硫脲在水溶液中是以II构型自聚形成不同分子量的聚集体及其加和[HCSO]+离子和[H2NCNH]+离子形成的加和物等形式存在,其中以II2构型形成的聚集体或加和物最多。2.电极电位分析研究表明:二氧化硫脲的电极电势随温度变化存在明显的突变点,在温度为55℃时,其电极电位迅速降低;当温度升高到80℃,其电位值降至-0.62V,表明其具有很强的还原能力。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研究表明:二氧化硫脲的分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在50℃、70℃、90℃和100℃时的分解速率依次为2.20×10-55 s-1、1.35×10-44 s-1、8.27×10-44 s-1和4.68×10-33 s-1。运用液相飞行时间质谱和拉曼光谱对二氧化硫脲在不同温度下的分解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分解历程为:二氧化硫脲在55℃开始分解,生成尿素和次硫酸,次硫酸生成S2O42-,进而生成SO42-和SO32-,而尿素在80℃下会继续分解形成CO2和NH3。3.基于染料、纤维和拔染剂三方面的结构、性能和相互作用的相关性研究,提出了关于制约二氧化硫脲应用于涤纶织物拔染印花关键问题的新观点:二氧化硫脲在结构紧密的涤纶纤维中的扩散程度与其分解还原性能的不同步性是制约二氧化硫脲有效应用于涤纶织物拔染印花的关键因素,添加具有膨化纤维和增溶染料功能的环保型拔染促进剂B(Ar1-(CH2)n-COO-(CH2)m-Ar2)可有效提高涤纶的拔白效果。对于同类偶氮结构分散染料而言,染料与涤纶纤维之间的溶解度参数差值(|δ-δ涤|)增大,染料扩散固着到纤维上的层次相对较浅且与纤维的结合力相对较小,在拔染过程中易被二氧化硫脲还原消色,因而可以运用溶解度参数理论预测并优选偶氮型可拔分散染料。4.基于对二氧化硫脲结构和性能的理论研究,设计和制备了以二氧化硫脲为主体、拔染促进剂B为辅助的膏状无甲醛涤纶拔染剂TN。该膏状拔染剂TN中的二氧化硫脲组分因研磨改性而显着减小了粒径,而其中的油性拔染促进剂B组分则与适量的水和乳化剂共同构建了油包水型乳化体系,起到了隔绝空气的氧化作用和隔离二氧化硫脲粒子的聚集作用,保证了二氧化硫脲的分散稳定性和后续的还原拔白稳定性。无甲醛拔染剂TN的优化应用工艺为:拔白浆或拔染浆中的拔染剂TN用量为10-12%,拔白汽蒸温度和时间为102℃,15 min。应用无甲醛拔染剂TN能达到和接近常规拔染剂H在涤纶织物上的拔白效果。5.通过理论预测和实际试验,研究开发了与无甲醛涤纶拔染剂TN相适应的成套地色和花色分散染料。应用无甲醛拔染剂TN和配套的地色/花色染料及其相应的拔染印花工艺能获得良好的涤纶拔白和拔染印花效果,地色和花色的色泽鲜艳,花纹轮廓清晰,耐水洗色牢度达4级及以上,耐干、湿摩擦色牢度均达34级及以上。
赵艳双[3](2018)在《无甲醛型拔白喷墨印花墨水的制备及应用》文中提出数码喷墨印花技术具备低污染、低能耗、工艺简单、速度快和可柔性化生产的特点,近年来发展迅速,并且被认为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纺织品印花新技术。而拔染印花织物花纹细致、层次丰富、底色丰满,其印花图案呈现出的印花优点是直接印花无法替代的,能够增加织物的附加值。但是传统的筛网拔染印花操作工艺复杂,对技术要求高,所以拔染印花并未得到良好的发展。本文将数码印花技术与拔染印花技术结合,开发适合数码印花用的拔白墨水,期望可以将复杂的拔染印花工艺通过简便的数码印花方法来实现。首先,探讨了新型无甲醛还原拔白剂二氧化硫脲的还原性能。通过研究二氧化硫脲的浓度、p H、温度对还原电位的影响,以及二氧化硫脲分别与不同质量分数的无水亚硫酸钠和焦亚硫酸钠混合时的电位变化,并将二氧化硫脲与常用还原拔白剂保险粉、雕白块和德古林的还原性能进行对比。结果得出:二氧化硫脲在浓度2.3%,p H为8-9,温度80℃左右的溶液中有较高的还原电位,能够作为用于拔白印花的还原拔白剂。接着,针对水性墨水,选择二氧化硫脲为主还原拔白剂,以墨水的黏度、表面张力和电导率等物理性能为测试指标优化得出墨水各组分添加量:二氧化硫脲2.3%,无水亚硫酸钠0.8%,乙二醇8%-10%,二甘醇8%-10%,丙三醇4%-5%,异丙醇1%-2%,聚乙二醇200 3%-5%,聚乙二醇10000 3.5%-4.5%,OP-10乳化剂0.12%,有机硅消泡剂0.2%。对以优化所得墨水配方制备的拔白墨水进行温度影响测试,得出温度变化对墨水表面张力基本无影响,而墨水粘度会随温度增加而稍微减小,但仍能满足喷墨印花打印的要求。实验还得出制备的拔白墨水在p H为3-4并且低温0℃-3℃条件下放置3个月的时间,其物化性能以及还原性基本能保持稳定,而喷墨打印机打印时需要墨水p H为7-9,因此所配拔白墨水需要在使用时再调节p H。另外,实验从墨水的打印流畅性、墨滴成形和状态、墨水的拔白效果说明了配制的拔白墨水有良好的打印性能。最后,针对已研制出的数码喷墨用拔白墨水,对丝织物拔白喷墨印花前后处理工艺进行研究,结果得出:采用质量分数2.8%的CMC,2%的碳酸氢钠,质量分数为5%的甘油与三甘醇混合吸湿剂,其中混合配比为甘油/三甘醇为3/1的前处理工艺配方对拔白喷墨印花用蚕丝进行前处理,并且在汽蒸温度100℃的饱和汽蒸模式下汽蒸6min所得拔白喷墨印花丝织物拔白效果良好,而且轮廓清晰度和线条均匀度较好。对比筛网拔白印花工艺,其中筛网拔白印花拔白浆中二氧化硫脲质量分数与配置墨水所用二氧化硫脲质量分数相同,若获得与筛网印花相当的白度,喷墨印花所需拔白剂及其他助剂的量更少。选取几种偶氮型活性染料染地色并对其进行拔白喷墨印花,均能获得良好的拔白效果。
胡木升[4](2015)在《当今织物防拔染印花工艺及生产》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阐述了当今织物防拔染印花常用工艺,防拔染印花原理,常用的防拔染剂以及提高防拔染印制效果的若干措施。
单将[5](2015)在《无甲醛拔染剂的制备及其在涂料拔染印花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氧化硫脲(TDO)因其独特的还原性能以及不释放甲醛、不含重金属离子、对环境友好等优点,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印染工业。但TDO在常温下溶解度低、配制拔染浆时不能均匀分散在浆体中,影响透网性和对地色染料的还原效率。此外,常规的拔染工艺是在汽蒸的条件下,通过拔染剂的还原(氧化)作用破坏地色染料的发色基团实现消色,工艺繁琐、流程冗长且耗能严重。本课题将TDO置于非水相分散介质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5)中,在Tween-20(1%)和少量水存在下,通过湿法研磨工艺制备改性拔染剂TDO,配合优选的增稠剂、粘合剂等助剂,将其应用于棉和真丝织物的涂料拔染印花工艺,并开发出一套生态环保、节水节能的免汽蒸压烫拔染印花工艺。通过比较不同含水量条件下制备的改性拔染剂TDO的粒径、分散稳定性、拔白效果以及还原稳定性,研究湿法研磨工艺中拔染剂TDO、D5和水的最佳用量:通过研究不同增稠剂的触变性及其与拔染剂TDO的相容性以及对拔白织物手感的影响,优选适用于改性拔染剂TDO的增稠体系:通过研究压烫温度、压烫时间以及改性拔染剂TDO浓度对地色织物拔白效果的影响,优化压烫拔白工艺,并通过对拔白织物的断裂强力、红外光谱以及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比较不同拔白工艺对织物性能的影响;在研究不同粘合剂对色拔织物摩擦牢度、表观颜色深度和手感影响的基础上,优选适于改性拔染剂TDO的粘合剂并实现免汽蒸压烫工艺在涂料拔染印花上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在湿法研磨配方中,当含水量为5-10%时,改性拔染剂TDO分散稳定,粒径较小,具有良好的拔白稳定性;(2)综合考虑不同增稠剂与改性拔染剂TDO的相容性以及拔白织物的白度、手感等指标,选择PT-RV与乳化糊(质量比1:1)的复配糊和TF-312C作为改性拔染剂TDO的增稠体系;(3)当改性拔染剂TDO用量为10%左右,压烫温度为110℃,时间为40 s,免汽蒸压烫拔白工艺的拔白效果接近于常规汽蒸工艺且对织物性能影响较小;(4)粘合剂UDR-K和APF-101对涂料色光影响较小,且色拔织物具有较好的得色量、牢度和手感。
江信飞[6](2013)在《真丝绸特殊涂料印花之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探讨了真丝绸巧妙应用特殊涂料印花,以达到常规拔染印花所不能达到的印花最终效果。
余一鹗,周劲锋[7](2007)在《拔染印花免蒸节能技术》文中研究指明对短流程拔染印花技术中各种印花糊料的流变学特性和抱水性,及其与各类涂料印花粘合剂的相容性进行了分析测试,优选了粘合剂和添加剂,通过测试各项印花指标,研究开发了节能节水免蒸拔印印花工艺技术。
郭文登,林旭,李海明,刘艳君[8](2007)在《真丝绸涂料拔染印花》文中提出为改进真丝绸拔染印花的色牢度,选用涂料代替染料进行印花。通过试验,筛选耐拔涂料、增稠剂、粘合剂和湿摩擦牢度增进剂,发现拔白剂宜选择次硫酸氢型,增稠剂为化学增稠剂,并进行二次增稠,粘合剂选用101-APF;用湿摩擦牢度增进剂处理时,可将其直接加入至色浆中,工艺简单,效果好。涂料拔染印花真丝绸保持了丝绸的柔软手感,各项色牢度均较佳,尤其是湿摩擦牢度,可达3级或以上。
郑今欢,邵建中,刘今强[9](2006)在《蚕丝织物涂料拔活性印花拔染浆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了各种糊料、粘合剂、纳米遮盖剂及其他配套助剂的拔染印花性能,制成了一种适用于真丝绸涂料拔染印花的专用复合浆,并应用纳米遮盖剂来提高涂料对地色的遮盖性,改善涂料的色牢度和色泽鲜艳度;生产的拔染印花产品手感柔软、色泽鲜艳、花纹精致,耐皂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均达到4级以上.
金建平,姜惠娣,孙唯萍[10](2003)在《真丝绸渐进色染地雕印工艺技术》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影响真丝绸渐进色染地雕印工艺技术的因素展开讨论,确定染色设备、染色方法、染色过渡技术、印制和后处理操作,以及染料、还原剂、助溶剂、糊料选择等具体条件,可指导生产。
二、真丝绸拔染印花还原剂染料的合理选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真丝绸拔染印花还原剂染料的合理选用(论文提纲范文)
(1)针织面料不同印花类型水洗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常见印花工艺概述 |
1.2.1 活性染料印花 |
1.2.2 可溶性还原染料印花 |
1.2.3 分散染料印花 |
1.2.4 拔染印花 |
1.3 常见水洗工艺概述 |
1.4 不同印花水洗工艺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4.1 活性染料印花的水洗工艺流程 |
1.4.2 分散印花的水洗工艺流程 |
1.4.3 拔染印花的水洗工艺流程 |
1.5 不同类型染色机的水洗工艺 |
1.5.1 影响水洗工艺主要因素 |
1.5.2 提高水洗效果的要素 |
1.5.3 气流及溢流染色机水洗形式与过程分析 |
1.6 课题的提出 |
第二章 活性染料印花水洗工艺的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织物规格 |
2.2.2 染化剂与助剂 |
2.2.3 实验主要仪器 |
2.2.4 评价依据 |
2.2.5 工艺流程 |
2.3 机型对活性染料印花水洗质量的影响 |
2.3.1 溢流染色机 |
2.3.2 气流染色机 |
2.4 浴比对活性染料印花水洗质量的影响 |
2.5 不同机型对活性染料印花水洗质量的影响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分散染料印花水洗工艺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织物规格 |
3.2.2 染化剂与助剂 |
3.2.3 实验主要仪器 |
3.2.4 评价依据 |
3.2.5 工艺流程 |
3.2.6 不同机型对分散染料印花水洗质量的影响 |
3.2.7 pH对织物牢度的影响 |
3.3 不同色度涤纶的清洗工艺的研究 |
3.3.1 分散黑涤纶的清洗工艺 |
3.3.2 分散深蓝涤纶的清洗工艺 |
3.3.3 分散黄涤纶的清洗工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拔染染料印花水洗工艺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织物规格 |
4.2.2 染化剂与助剂 |
4.2.3 实验主要仪器 |
4.2.4 评价依据 |
4.3 不同机型对拔染染料印花水洗质量的影响 |
4.3.1 溢流染色机的水洗工艺研究 |
4.3.2 气流染色机水洗工艺的研究 |
4.3.3 不同机型对活性染料印花水洗质量的影响 |
4.4 工艺流程对拔染染料印花后水洗质量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论文的主要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二氧化硫脲的超分子结构和分解还原特性及其在涤纶织物无甲醛拔染印花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1.2 涤纶织物拔染印花研究现状 |
1.2.1 涤纶的结构特征及染色机理 |
1.2.1.1 涤纶纤维的结构特征 |
1.2.1.2 涤纶纤维的染色机理 |
1.2.2 涤纶拔染印花方法的研究现状 |
1.2.2.1 还原剂法拔染印花 |
1.2.2.2 碱剂法拔染印花 |
1.3 二氧化硫脲的研究现状 |
1.3.1 二氧化硫脲的结构 |
1.3.2 二氧化硫脲的还原性能 |
1.3.3 二氧化硫脲的反应动力学研究 |
1.3.3.1 pH值的影响 |
1.3.3.2 氧化物的影响 |
1.3.3.3 表征手段的发展 |
1.4 涤纶拔染用分散染料的研究现状 |
1.4.1 分散染料的结构特征 |
1.4.2 分散染料的拔染性能 |
1.5 本论文的特色和创新 |
1.6 课题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1.6.1 研究目的 |
1.6.2 主要研究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二氧化硫脲在水溶液中的超分子结构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2.2 实验方法 |
2.2.2.1 二氧化硫脲水溶液的配制 |
2.2.3 测试与表征 |
2.2.3.1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
2.2.3.2 紫外吸收光谱的测试方法 |
2.2.3.3 拉曼光谱的测试方法 |
2.2.3.4 液相飞行时间质谱的测试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二氧化硫脲水溶液中超分子结构的理论计算 |
2.3.2 二氧化硫脲水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
2.3.3 二氧化硫脲水溶液的拉曼光谱分析 |
2.3.4 二氧化硫脲水溶液的液相飞行时间质谱分析 |
2.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二氧化硫脲的分解历程和还原特性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3.2.2 实验方法 |
3.2.2.1 温度对二氧化硫脲氧化还原电位影响的试验和表征 |
3.2.2.2 温度对二氧化硫脲分解速率影响的试验和表征 |
3.2.2.3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
3.2.2.4 液相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方法 |
3.2.2.5 拉曼光谱分析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温度对二氧化硫脲氧化还原特性影响的电极电位分析 |
3.3.2 温度对二氧化硫脲分解特性影响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
3.3.3 温度对二氧化硫脲作用的液相飞行时间质谱分析 |
3.3.4 温度对二氧化硫脲作用的拉曼光谱分析 |
3.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二氧化硫脲应用于涤纶织物拔染印花的关键因素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4.2.2 实验方法 |
4.2.2.1 二氧化硫脲对水溶液中分散染料的作用试验 |
4.2.2.2 二氧化硫脲对玻璃基板上分散染料的作用试验 |
4.2.2.3 二氧化硫脲对涤纶织物表面分散染料的作用试验 |
4.2.2.4 二氧化硫脲对染色涤纶织物上分散染料的作用试验 |
4.2.3 测试与表征 |
4.2.3.1 二氧化硫脲与分散染料作用状况的测试 |
4.2.3.2 白度测试 |
4.2.3.3 表观颜色深度K/S值测试 |
4.2.3.4 拔白效果的光学显微镜观察 |
4.2.3.5 溶解度参数值计算 |
4.2.3.6 动态热机械性能测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二氧化硫脲与分散染料的反应性研究 |
4.3.1.1 二氧化硫脲与水溶液中分散染料的反应性研究 |
4.3.1.2 二氧化硫脲与玻璃基板上分散染料的反应性研究 |
4.3.1.3 二氧化硫脲与涤纶织物表面分散染料的反应性研究 |
4.3.1.4 二氧化硫脲与染色涤纶织物上分散染料的反应性研究 |
4.3.2 拔染促进剂结构与拔染效果的构效关系研究 |
4.3.2.1 拔染促进剂的溶解度参数值 |
4.3.2.2 拔染促进剂对涤纶拔白效果的影响 |
4.3.2.3 拔染促进剂处理涤纶的动态热机械性能分析 |
4.3.3 分散染料结构与拔染效果的构效关系研究 |
4.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无甲醛拔染剂的研制及其在涤纶织物拔染印花中的应用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5.2.2 实验方法 |
5.2.2.1 无甲醛拔染剂的制备方法 |
5.2.2.2 无甲醛拔染剂的拔染印花工艺 |
5.2.3 测试与表征 |
5.2.3.1 拔染剂分散状态测定 |
5.2.3.2 粒径测试 |
5.2.3.3 表观颜色深度K/S值测定 |
5.2.3.4 拔白效果的光学显微镜观察 |
5.2.3.5 原糊性能测试 |
5.2.3.6 织物机械性能测定 |
5.2.3.7 色牢度测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无甲醛拔染剂体系的设计与制备 |
5.3.1.1 无甲醛拔染剂体系的设计 |
5.3.1.2 无甲醛拔染剂TN的制备 |
5.3.2 无甲醛拔染剂TN在涤纶织物拔染印花中的应用研究 |
5.3.2.1 拔染印花原糊的选择 |
5.3.2.2 拔染工艺的研究 |
5.3.2.3 无甲醛拔染剂TN与常规拔染剂拔白效果对比 |
5.3.2.4 地色分散染料的优选 |
5.3.3.5 花色分散染料的优选 |
5.3.3.6 二氧化硫脲拔染印花织物的色牢度 |
5.3.2.7 无甲醛拔染剂TN拔染对织物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
5.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已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无甲醛型拔白喷墨印花墨水的制备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数码喷墨印花 |
1.2.1 数码喷墨印花系统 |
1.2.2 数码喷墨印花机 |
1.2.3 数码喷墨印花原理 |
1.2.4 喷墨印花墨水 |
1.2.5 喷墨印花织物的预处理和后处理 |
1.3 拔染印花技术 |
1.3.1 拔染印花原理 |
1.3.2 拔染剂 |
1.4 本课题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1.4.1 本课题研究意义 |
1.4.2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二氧化硫脲的性能研究 |
2.1 前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药品 |
2.2.2 实验仪器 |
2.2.3 实验方法 |
2.2.4 测试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不同浓度二氧化硫脲溶液的还原性能 |
2.3.2 pH对二氧化硫脲还原性能的影响 |
2.3.3 温度对二氧化硫脲还原性能的影响 |
2.3.4 亚硫酸钠对二氧化硫脲还原性能的影响 |
2.3.5 焦亚硫酸钠对二氧化硫脲还原性能的影响 |
2.3.6 几种还原拔白剂还原性比较 |
2.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拔白喷墨印花墨水的制备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材料、药品 |
3.2.2 实验仪器 |
3.2.3 实验方法 |
3.2.4 测试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拔白喷墨印花墨水的制备 |
3.3.2 墨水性能测试 |
3.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拔白墨水丝织物喷墨印花工艺的探究 |
4.1 前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材料与药品 |
4.2.2 实验仪器 |
4.2.3 实验方法 |
4.2.4 测试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汽蒸条件对拔白喷墨印花效果的影响 |
4.3.2 前处理配方对拔白喷墨印花效果的影响 |
4.3.3 较佳前后处理工艺拔白喷墨印花织物性能测试· |
4.3.4 拔白墨水对不同活性染料拔白性能研究 |
4.3.5 拔白喷墨印花效果图 |
4.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专利 |
致谢 |
(5)无甲醛拔染剂的制备及其在涂料拔染印花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拔染剂研究现状 |
1.2.1.1 氯化亚锡 |
1.2.1.2 雕白粉(Rongalit C) |
1.2.1.3 德古林(Decroline) |
1.2.1.4 二氧化硫脲的研究现状 |
1.2.2 球磨粉碎技术 |
1.2.2.1 行星式球磨机的应用 |
1.2.2.2 粉体颗粒在液相中的分散原理 |
1.2.2.3 非水体系中球磨粉碎研究 |
1.2.3 拔染印花体系的其它相关助剂研究现状 |
1.2.3.1 分散剂 |
1.2.3.2 增稠剂 |
1.2.3.3 粘合剂 |
1.2.4 汽蒸工艺与免汽蒸工艺的研究现状 |
1.3 课题的研究目标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第2章 改性拔染剂TDO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材料及药剂 |
2.2.2 实验仪器 |
2.2.3 实验方法 |
2.2.3.1 湿法研磨工艺 |
2.2.3.2 地色织物染色 |
2.2.3.3 拔白印花工艺 |
2.2.4 测试与表征 |
2.2.4.1 白度测试 |
2.2.4.2 粒径分析 |
2.2.4.3 表观粘度测试 |
2.2.4.4 扫描电镜(SEM)分析 |
2.2.4.5 三维视频显微镜分析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研磨体系含水量对改性拔染剂TDO性能的影响 |
2.3.1.1 含水量对改性拔染剂TDO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
2.3.1.2 含水量对改性拔染剂TDO粒径的影响 |
2.3.1.3 含水量对改性拔染剂TDO拔白稳定性的影响 |
2.3.2 改性拔染剂TDO的表面形貌研究 |
2.3.2.1 3D显微镜形貌 |
2.3.2.2 SEM形貌 |
2.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改性拔染剂TDO在棉和真丝上的拔白应用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材料及药剂 |
3.2.2 实验仪器 |
3.2.3 实验方法 |
3.2.3.1 研磨工艺 |
3.2.3.2 地色染料染色 |
3.2.3.3 常规汽蒸拔白印花工艺 |
3.2.3.4 免汽蒸压烫拔白印花工艺 |
3.2.4 测试与表征 |
3.2.4.1 粘度测定 |
3.2.4.2 流变性能测定 |
3.2.4.3 白度测试 |
3.2.4.4 固含量测试 |
3.2.4.5 织物手感测试 |
3.2.4.6 红外光谱分析 |
3.2.4.7 断裂强力测试 |
3.2.4.8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增稠剂在改性拔染剂TDO体系中的性能研究 |
3.3.1.1 相容性研究 |
3.3.1.2 流变性能研究 |
3.3.1.3 增稠剂对拔白织物白度和手感的影响 |
3.3.2 免汽蒸压烫拔白工艺应用研究 |
3.3.2.1 压烫温度对拔白效果的影响 |
3.3.2.2 压烫时间对拔白效果的影响 |
3.3.2.3 改性拔染剂TDO浓度对拔白效果的影响 |
3.3.2.4 压烫工艺与常规汽蒸工艺拔白效果对比 |
3.3.3 一体化新型拔白浆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 |
3.3.4 不同的拔白工艺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
3.3.4.1 拔白工艺对织物断裂强力的影响 |
3.3.4.2 拔白工艺对纤维结构的影响 |
3.3.4.3 拔白工艺对织物热性能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改性拔染剂TDO在涂料拔染印花工艺上的应用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材料及药剂 |
4.2.2 实验仪器 |
4.2.3 实验方法 |
4.2.3.1 湿法研磨工艺 |
4.2.3.2 地色染料染色 |
4.2.3.3 常规汽蒸涂料拔染印花工艺 |
4.2.3.4 免汽蒸压烫涂料拔染印花工艺 |
4.2.4 测试方法 |
4.2.4.1 白度测试 |
4.2.4.2 织物手感测试 |
4.2.4.3 成膜速度测试 |
4.2.4.4 表观颜色深度测试 |
4.2.4.5 摩擦牢度测试 |
4.2.4.6 含水率测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粘合剂成膜性能研究 |
4.3.2 改性拔染剂TDO在真丝及棉织物上的涂料色拔应用研究 |
4.3.2.1 涂料色拔印花工艺配方的研究 |
4.3.2.2 粘合剂对色拔织物手感的影响 |
4.3.2.3 涂料的耐拔染剂性能及遮盖性能研究 |
4.3.3 压烫拔染印花工艺在棉和真丝织物上的应用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拔染印花免蒸节能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1] |
1.1 材料与仪器 |
1.2 拔染印花处方和工艺流程 |
1.3 色牢度测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拔染印花糊料的基本特性 |
2.1.1 糊料的流变学性能 |
(1) 粘度 |
(2) 流变性 |
2.1.2 与拔染剂 (还原剂) 的相容性 |
2.1.3 印花糊料的抱水性 |
2.2 拔染印花粘合剂的选择 |
2.3 拔染印花浆的制备 |
2.3.1 印花浆处方 |
2.3.2 拔染浆的配制工艺 |
2.4 应用 |
3 结论 |
(10)真丝绸渐进色染地雕印工艺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真丝绸渐进色染地工艺 |
2.1 染色设备的选择 |
2.2 染色方法的确定 |
2.3 染料的选择 |
2.4 染色过渡技术 |
3 雕印工艺及助剂选择 |
3.1 还原剂的选择 |
3.2 助溶剂的选择 |
3.3 雕印色浆糊料的选用 |
3.4 印制要求 |
3.5 后处理 |
四、真丝绸拔染印花还原剂染料的合理选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针织面料不同印花类型水洗工艺的研究[D]. 李思. 浙江理工大学, 2020(02)
- [2]二氧化硫脲的超分子结构和分解还原特性及其在涤纶织物无甲醛拔染印花中的应用[D]. 刘晓云. 浙江理工大学, 2018(12)
- [3]无甲醛型拔白喷墨印花墨水的制备及应用[D]. 赵艳双. 苏州大学, 2018(01)
- [4]当今织物防拔染印花工艺及生产[A]. 胡木升. “博奥-艳棱”杯2015全国新型染料助剂/印染实用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5
- [5]无甲醛拔染剂的制备及其在涂料拔染印花中的应用[D]. 单将. 浙江理工大学, 2015(05)
- [6]真丝绸特殊涂料印花之探讨[A]. 江信飞. “佶龙杯”第六届全国纺织印花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3
- [7]拔染印花免蒸节能技术[J]. 余一鹗,周劲锋. 印染, 2007(19)
- [8]真丝绸涂料拔染印花[J]. 郭文登,林旭,李海明,刘艳君. 印染, 2007(11)
- [9]蚕丝织物涂料拔活性印花拔染浆的研制[J]. 郑今欢,邵建中,刘今强. 印染助剂, 2006(09)
- [10]真丝绸渐进色染地雕印工艺技术[J]. 金建平,姜惠娣,孙唯萍. 丝绸, 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