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蒙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128例(论文文献综述)
贾珊珊[1](2021)在《基于整合大数据的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上市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及目的热毒宁注射液是由青蒿、金银花、栀子三味中药提取精制的中药注射剂,具有疏风、清热、解毒之功,临床主要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目前关于热毒宁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较多,但存在样本量小,结局指标不统一等问题。热毒宁注射液临床还被用来治疗流感、手足口病,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热毒宁注射液也具有一定疗效。然而由于其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它的作用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故本研究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热毒宁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了评价,以为临床应用提供更为稳定的循证医学证据;应用芯片分析方法对甲型H3N2流感有症状感染患者对比健康状态的差异基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对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流感及其甲型H3N2分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手足口病的分子机制进行预测,利用分子对接对结果进行初步检验,以期为之后的机制研究试验提供方向。研究方法1.Meta分析全面、系统的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SinoMed、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热毒宁注射液对比利巴韦林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排除标准严格筛选文献并提取纳入文献信息,结局指标包括临床疗效、平均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鼻塞流涕消失时间、咽部充血消失时间、咳嗽停止时间。应用Cochrane Handbook5.1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估,运用RevMan 5.3和Stata 13.0对纳入数据进行分析,绘制森林图并进行敏感性与漏斗图及发表偏倚分析,对不良反应信息进行记录总结。2.芯片分析方法从GEO数据库中检索并下载甲型H3N2流感感染患者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集。对基因进行感染前后有无症状分组,使用R软件的limma包分析各组差异基因,绘制韦恩图以观察各组间关系。对有症状感染患者与健康人的差异基因进行相关性分析,将差异基因导入STRING网站或HINT网站进行蛋白互作分析,将结果导入Cytoscape软件作图,通过MCODE与cytoHubba插件对蛋白互相网络图进行模块分析与核心基因分析,并采用R软件的clusterProfiler包对蛋白互作网络中差异基因进行GO与KEGG分析。之后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热毒宁注射液对差异基因以及甲型H3N2流感相关其他基因的作用进行进一步预测。3.网络药理学方法系统、全面检索关于热毒宁注射液的化学成分的中英文文献,获取热毒宁注射液化学成分。通过检索文献、SwissTargetPrediction、STITCH与SuperPred以获得化合物靶点,检索DisGeNET、GeneCards、DiGSeE以获得与疾病相关的基因。运用Cytoscape进行“化合物-靶点”网络图、“疾病-靶点”网络图的绘制。利用Merge插件对化合物以及疾病的靶点进行取交集以获得潜在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获取蛋白之间相互作用关系。通过Cytoscape的MCODE以及cytoHubba插件对蛋白互作网络进行模块分析以及核心基因分析,得到热毒宁注射液可能作用于疾病的核心基因。采用DAVID及R软件的clusterProfiler对蛋白互作网络与潜在靶点进行GO与KEGG富集分析以及疾病聚类分析以获取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疾病的潜在途径。应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关键化合物以及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分析,对化合物以及靶点的结合能力进行评估与验证,通过PyMOL软件进行可视化。研究结果1.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Meta分析共纳入118篇研究,包括15461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热毒宁注射液在临床疗效、平均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鼻塞流涕消失时间、咽部充血消失时间、咳嗽停止时间六个结局指标的疗效均优于使用利巴韦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安全性分析结果显示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0001),且症状较轻。2.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流感机制研究对“化合物-靶点”网络图与“疾病-靶点”网络图进行合并取交集共得到8个热毒宁可能作用于流感的潜在靶点,CXCL10、CCL2、IL6、STAT1、PTPN11、TNF、BRAF和MMP9。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潜在靶点主要富集于生物过程“ERK1和ERK2级联正调控”和“细胞对脂多糖的反应”。KEGG结果表明潜在靶点主要通过“TNF信号通路”、“甲型流感”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三条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所有化合物与靶点均有良好的对接能力。3.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甲型H3N2流感机制研究对GSE30550芯片进行分析,有症状感染组对比健康组差异存在48个上调基因,其中,XAF1、IFI44L、RSAD2、OAS1、MX1、IFIT2、OAS2、IFIT3、IFIT1 和 IFI44 为差异基因PPI网络中的核心基因,明显富集于甲型流感通路。共得到热毒宁注射液可能作用于甲型H3N2流感的潜在靶点8个,分别为LPO、IL1B、EGFR、CCL2、CXCL10、LAP3、PTPN11与CSF2。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热毒宁注射液相应化合物与靶点结合能力均较好,其中,EGFR与芦丁的结合能力最佳。4.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用机制研究热毒宁注射液的化合物靶点中,26个与细胞因子风暴相关,5个与发热相关,251个靶点与ACE2共表达。度值最高的三个靶点分别是CA2、CA12和CA1。在化合物靶点PPI网络中HSP90AB1有着最高的度值。GO富集共得到FDR<1×10-6的条目1491项,KEGG富集分析得到FDR<1×10-6的通路113条,包括18条信号转导通路、12条免疫系统通路、6条细胞生长与死亡相关通路和10条病毒感染性疾病通路。疾病聚类分析的结果中,富集水平最高的聚类7个项目中,3个与肺部疾病相关。富集分析得到3542条GO功能条目和147条KEGG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热毒宁注射液化合物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靶点PLP、ACE2、Mpro有着较好的结合能力。5.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作用机制研究共得到130个热毒宁可能作用于手足口病的潜在靶点,热毒宁注射液的化合物作用于 MMP2、CA6、MMP13、ELANE、MMP1、MMP9、EGFR、TYR、ABCB1 和 APP 这十个靶点的化合物较多。但 AKT1、MAPK1、VEGFA、IL6、STAT3、TP53、IGF1、EGFR、HRAS和TNF这十个靶点在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中有着核心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热毒宁注射液与对应的靶点都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研究结论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热毒宁注射液对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较利巴韦林更好,安全性更高。基于芯片分析以及网络药理学的热毒宁注射液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热毒宁注射液能够通过多个活性成分协同调控多种靶点,对于感染类疾病能调节细胞因子风暴,并通过对于发热相关细胞因子调控达到解热的目的,调节多个靶点与通路共同达到治疗流感、手足口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目的。本研究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提供了大样本的循证医学证据,以供临床借鉴,并为进一步的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流感、手足口病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机制研究提供思路与参考。
任小娟[2](2020)在《肾不藏志不寐的理论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探讨肾不藏志不寐论治的理论依据、因机证治和常用安肾志方药。(2)采用D-半乳糖联合对氯苯丙氨酸(PCPA)建立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模型,观察肾不藏志不寐模型大鼠衰老方面、睡眠方面和海马转录组变化,衰老方面包括记忆能力、氧化应激、凋亡基因,睡眠方面包括睡眠时间、脑电图、炎症因子和神经递质。(3)观察远志对肾不藏志不寐大鼠睡眠、神经递质和炎性因子的影响,以及远志对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海马转录组的影响。方方法:(1)收集、归纳和探讨肾不藏志不寐的理论依据和论治方药。(2)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D-半乳糖组、对氯苯丙氨酸组、肾不藏志不寐组,采用D-半乳糖120mg/kg/d皮下注射42d联合PCPA 300mg/kg/d腹腔注射3d建立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模型。(3)通过Morris水迷宫(MWM)观察肾不藏志不寐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检测肾不藏志不寐大鼠脑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海马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CAT、B淋巴细胞瘤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m RNA的表达,观察肾不藏志不寐大鼠衰老方面的变化。(4)采用戊巴比妥实验观察肾不藏志不寐大鼠睡眠情况,通过脑电图观察大鼠觉醒(Wake)、慢波睡眠I期(SWS1)、慢波睡眠II期(SWS2)、快速动眼睡眠(REMS)和睡眠总时间(TST),检测肾不藏志不寐大鼠血浆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脑5-羟色胺(5-HT)、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含量,海马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转录因子-κB(NF-κB)、5羟色胺1A受体(5-HT1AR)、γ-氨基丁酸A受体α1亚型(GABAARα1)、代谢型谷氨酸受体2(m Glu R2)m RNA的表达,观察肾不藏志不寐大鼠进行睡眠方面的变化。(5)对空白对照组和肾不藏志不寐组大鼠海马提取总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和分析。(6)观察远志对肾不藏志不寐大鼠的影响: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肾不藏志不寐组、远志低剂量组(0.0875g/kg)、远志中剂量组(0.175g/kg)、远志高剂量组(0.35g/kg)、地西泮组(0.92mg/kg),通过MWM观察远志对肾不藏志不寐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检测各组大鼠海马5-HT、Glu、GABA的含量,血浆IL-1β、IL-6、TNF-α的含量。(7)对空白对照组、肾不藏志不寐组、远志中剂量组、地西泮组大鼠海马提取总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和分析。结结果:(1)肾志对寐寤具有调节作用,肾不藏志不寐的主症为夜寐早寤,病位在肾,病因是肾脏虚损,肾志不入于舍是肾不藏志不寐的核心病机。肾不藏志不寐常见临床证型包括肾气不固型、肾精不足型、肾阳虚型、肾阴虚型、肾虚水泛型和肾不纳气型六种证型。远志、刺五加、人参、茯神、五味子、交泰丸、黄连阿胶汤、六味地黄丸、磁朱丸和孔圣枕中丹是治疗肾不藏志不寐常用方药。(2)D-半乳糖120mg/kg/d皮下注射42d联合PCPA 300mg/kg/d腹腔注射3d可以建立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模型。(3)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模型衰老方面的变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大鼠体重减轻,MWM中逃避潜伏期延长、穿台次数减少,脑SOD、CAT、GSH-px含量减少、MDA含量增加,海马SOD1、SOD2、CAT m RNA表达上调,海马Bax、Caspase-3 m RNA的表达上调、Bcl-2 m RNA表达下调。(4)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模型睡眠方面的变化:戊巴比妥实验发现肾不藏志不寐大鼠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时间缩短,肾不藏志不寐大鼠脑电图WAKE增加、SWS1、SWS2、REMS和TST减少,血浆IL-1β、IL-6、TNF-α含量增加,脑5-HT、GABA含量减少、Glu含量增加,海马IL-6、TNF-αm RNA表达上调,海马5-HT1AR、GABAARα1m RNA表达下调、m Glu R2 m RNA表达上调。(5)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海马转录组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肾不藏志不寐组的差异基因共有1628个,其中上调基因上调887个,下调741个;差异基因的功能涉及神经发育、细胞发育、甘油三酯代谢、核糖体、氧化应激、炎性因子;并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逆行神经的信号通路、慢性进行性舞蹈病有密切联系。通过组间差异基因GO分析、KEGG Pathway分析、蛋白互作分析以及肾不藏志不寐内涵,筛选肾不藏志不寐组的关键差异基因并进行验证,发现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海马显着差异基因为Gnb3、Faah、Mmp9、Twist1。(6)远志可以提高肾不藏志不寐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增加模型大鼠海马5-HT、GABA的含量、降低Glu的含量,降低血浆IL-1β、IL-6、TNF-α的含量。(7)药物干预肾不藏志不寐大鼠的海马转录组分析结果:(1)与肾不藏志不寐组相比,远志组的差异基因共有663个,其中上调240个,下调423个;差异基因主要涉及神经发育、昼夜节律调控、细胞凋亡与增殖、氧化磷酸化、能量代谢、免疫调节;并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慢性进行性舞蹈病、非酒精性脂肪肝、I型糖尿病、哮喘的发生有密切联系。(2)与肾不藏志不寐组相比,地西泮组的差异基因共有1660个,其中上调基因732个,下调基因928个;差异基因主要涉及神经系统发育的调控、氧化磷酸化、神经元凋亡、氧化应激、能量代谢;并与帕金森病、慢性进行性舞蹈病、阿尔茨海默病、非酒精性脂肪肝有密切联系。(3)远志对肾不藏志不寐干预作用的差异基因235个,其中显着治疗作用的基因37个;差异基因的功能涉及神经元发育、γ-氨基丁酸信号通路、细胞生长调控、参与免疫球蛋白介导的免疫应答、能量代谢;并与慢性进行性舞蹈病、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I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有关。(4)地西泮对肾不藏志不寐干预作用的差异基因753个,其中显着治疗作用的基因49个;差异基因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老化、突触的调节、凋亡的调控、多巴胺、糖原、脂肪酸、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代谢。并与慢性进行性舞蹈病、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心肌收缩、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等有关。(5)肾不藏志不寐与远志、地西泮关联的靶标基因及分子通路分析:通过组间差异基因GO分析、KEGG Pathway分析以及肾不藏志不寐内涵,筛选肾不藏志不寐组、远志组和地西泮组的关键差异基因并进行验证,发现远志有效靶基因为Faim、Pcp2、Elovl6;地西泮有效靶基因为Npr3、Trh;两药共同作用的靶点为BDNF、Gabra6。结结论:(1)肾志与不寐有着密切联系,肾不藏志是肾不藏志不寐的核心病机,补益肾脏、安神定志为肾不藏志不寐的治疗原则,远志是归经入肾的的安肾志药物,具有安神、强志、益肾的功效,是治疗志异常的首选药物。(2)D-半乳糖联合PCPA可以建立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模型。(3)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模型与衰老相关的学习记忆能力、氧化应激、凋亡记忆基因的表达发生了改变,与睡眠相关的睡眠时间、脑电图、神经递质和炎性因子的表达发生了改变。(4)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模型海马存在基因转录水平上的变化,显着差异基因功能涉及神经系统、代谢和炎症等。(5)远志可以改善肾不藏志不寐大鼠的睡眠、调节神经递质、降低炎性因子的表达。(6)远志和地西泮对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海马的神经系统和炎症相关基因具有一定的干预效应,远志更侧重对神经功能相关靶基因的调节。
赵鹏飞[3](2020)在《不同中医体质人群外周血TCR免疫组库分析和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体质辨识是中医体质学研究的基础与核心,但中医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和客观化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限制了体质学说的应用和推广。从常规体检项目中挖掘判定体质的实验室指标,可辅助实现体质判定的客观化。既往研究表明,不同体质人群在免疫、代谢等功能方面存在差异。免疫组库技术是一个重大的开创性技术突破,本研究旨在将免疫组库测序技术应用于中医体质研究中,以期发现不同体质人群适应性免疫基因重排的不同表达模式和特异性标记。血浆蛋白质在机体的免疫和代谢过程中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免疫球蛋白约占血浆蛋白总量的20%,血浆蛋白质图谱的改变与中医体质的形成与发展关系密切,从血浆蛋白质中筛选出体质的血清生物标记物组合,对体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根据入组标准纳入9种体质健康受试者157例,进行常规体检,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及晨尿样本。1.收集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全项等临床数据,并对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分析等进行初步统计分析,对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各危险因素的判定价值。以OR值确定独立危险因素分值并建立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估其预测体质效能。2.选取8种体质共34名年龄匹配女性受试者,针对外周血T细胞受体(TCR)β链的的互补决定区(CDR3)片段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不同体质人群TCR组库多样性差异及免疫图谱特征,包括多样性指数、CDR3长度分布、V区、J区基因亚家族使用频率和V-J组合的多样性、特异性CDR3序列,寻找高频CDR3氨基酸序列,基于V-J组合数据构建随机森林模型,绘制ROC曲线。3.以数据非依赖采集(DIA)技术进行血浆蛋白质组定量分析,筛选差异表达蛋白表并对其进行功能(GO功能注释)及富集通路(和KEGG富集通路富集分析),寻找血浆蛋白表达改变及其相关功能及通路与9种体质发生之间的关系,探究9种体质在蛋白质层面的调控机制及潜在的血清蛋白生物标志物。结果:1.与平和质组相比,偏颇体质健康人常规体检结果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其中阳虚质组身体质量指数(BMI)、中性粒细胞计数(NC)、碱性磷酸酶、尿酸、血浆白蛋白占比(ALB%)偏低,高密度胆固醇脂蛋白、载脂蛋白A1偏高;阴虚质血钙(CA)、血小板相对淋巴细胞比值(PLR)偏低,而NC、血钾(K)、血磷偏高;气虚质的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偏低;气郁质的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B偏低;痰湿质的体重、BMI、TC偏高;湿热质K、α-HBDH偏低;特禀质ALB%、LDH偏高,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比积、血清总蛋白、PLR、CA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的筛选的指标为检验变量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平和质组、阳虚质组、阴虚质组、气虚质组、气郁质组、痰湿质组、湿热质组、特禀质组的 AUC 值依次为:0.698、0.881、0.840、0.716、0.856、0.769、0.760、0.894。2.测序获得TCRCDR3特异克隆型2.86±1.63万种。分析免疫组库多样性,平和质组的 D50 指数、DI 指数、香农指数分别为:13.40±5.32、23.52±53.97、11.95±0.68,痰湿质组分别为:2.60±2.52、13.63±6.76、9.45±1.32,痰湿质组与平和质组相比D50值、DI指数、香农指数显着降低,其他各组与平和质组相比无显着差异。CDR3长度分布特征:一般由5-21个氨基酸组成的17种不同长度肽段序列构成,其中由9-15个氨基酸组成的7类多肽占总类的95%。健康人TCRβ链CDR3长度呈正态分布,不同体质CDR3长度分布存在差异。痰湿质组的短链CDR3占比增多,其中:9AA长度CDR3在痰湿质组平均占比(6.58±1.82)%,在平和质组平均占比(4.95±0.58)%,其他组平均占比(5.22±0.94)%;10AA长度CDR3在痰湿质组平均占比(13.35±2.85)%,平和质组平均占比(10.75±0.83)%,其他组平均占比(11.11±1.48)。痰湿质组长链CDR3占比减少,其中:13AA长度CDR3在痰湿质组平均占比(19.05±2.13)%,在平和质组平均占比(21.05±0.25)%,在其他组平均占比(20.69±1.28)%;14AA长度CDR3在痰湿质组平均占比(9.45±1.52)%,在平和质组平均占比(11.17±0.65)%,在其他组平均占比(10.91±1.10)%。其他各组无显着差异。与平和质组相比,7组偏颇体质者V基因片段使用频率存在差异,其中痰湿质组变化最显着。阳虚质组V7-8基因使用频率升高;阴虚质组无显着变化;气虚质组V6-3、V6-5、V6-6基因使用频率升高;V12-5基因使用频率下降,V4-1基因使用频率有下降趋势;气郁质组V11-2基因使用频率升高,V3-1、V4-1基因使用频率升高趋势;痰湿质组V9、V29-1、V30基因使用频率升高,V7-9、V10-3、V12-5、V20-1、V28基因使用频率下降,V2、V6-4基因使用频率有下降趋势;湿热质组V5-1、V18基因使用频率升高,V12-5、V28基因使用频率下降,V7-2使用频率有下降趋势;特禀质组V27、V28基因使用频率下降。与平和质组相比,7组偏颇体质者J基因片段使用频率存在差异。与平和质组相比,气虚质J1-4、J1-5、J1-6使用率下降;痰湿质组J2-1基因片段使用率升高。不同体质对不同J基因亚型使用率有不同的趋势。气郁质J1-1使用率有下降趋势,J2-3使用率有升高趋势;气虚质J2-5、J2-6使用率降低,J2-7使用率升高,气郁质与之有相反趋势。平和质组有享表位肽序列为ASSLSYEQY、ASSLTGNTEAF,未鉴定出偏颇体质明确独有的CDR3共有序列。与平和质组对比,应用随机森林(ROC)分类器对7种偏颇体质类型进行识别,计算ROC的曲线下面积:阳虚质组AUC:1,阴虚质组AUC:1,气虚质组AUC:0.778,气郁质组:0.772,痰湿质组:0.833,湿热质组0.944,特禀质组0.444。3.血浆蛋白质组学结果显示:与平和质组相比,阳虚质差异表达蛋白(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DEPs)共 16 个(上调 6 个,下调 10 个),Keratin,type Ⅱ cytoskeletal 2 epidermal、Transgelin-2、Talin-1等3个蛋白仅在阳虚质组差异表达,阴虚质组共201个DEPs(上调 70 个,下调 131 个),IGKV4-1、HSPA8、NCAM1、ANPEP、ORM2、OGN、FLT4、SH3BGRL3、PROCR等10个蛋白仅在阴虚质组差异表达,气虚质DEPs共195个(上调70个,下调125个),IGLV2-8、MMP2、LGALS3BP等3个蛋白仅在气虚质组差异表达,气郁质DEPs共11个(上调3个,下调9个),ATP2A1、HIST1H2BK、APCS、MYH7等4个蛋白仅在气郁质组差异表达,痰湿质组DEPs共171个(上调65个,下调106个),TXN、PZP、COLEC11等3个蛋白仅在痰湿质组差异表达,湿热质组 DEPs 共 185 个(上调 65 个,下调 120 个),S100A9、KRT10、CRTAC1、FCGBP 等4个蛋白仅在湿热质组差异表达,血瘀质组共检测到显着性差异蛋白(DEPs)185个(上调66个,下调119个),B2M、IL1RAP蛋白仅在血瘀质组差异表达,特禀质组DEPs共168个(上调65个,下调103个),LCAT、PON1蛋白仅在特禀质组差异表达。KEGG分析表明,补体和凝血级联、NF-κB信号通路等免疫相关信号通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糖胺维生素结合蛋白、磷脂酶D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等免疫及代谢信号通路是8种体质共有显着变化的信号通路。阳虚质组以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心律失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等信号通路的显着性富集为其与其他体质区分的关键机制等。结论:常规体检项目有潜力用于客观判别体质类型。不同体质人群免疫功能存在差异。痰湿体质的免疫组库多样性下降,CDR3长度分布有倾斜。免疫组库测序技术可以区分体质类型,尚未发现不同体质人群的特异性CDR3,不同体质人群免疫组库差异可能表现在V-J组合丰度上。偏颇体质的血浆蛋白表达存在改变。补体和凝血级联信号通路、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NF-κB信号通路等免疫相关信号通路中 C9、IGHG3、AQR、SOD1、TF、CD44、APOL1、APOC2、TUBB1 蛋白表达的改变可能是8种偏颇体质所共有的变化,提示偏颇体质均有以补体和凝血级联为代表的免疫机能的降低。Transgelin-2、HSPA8、ATP2A1、TXN、S100A9分别是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痰湿质、湿热质的潜在分子标记。客观判定体质类型可能需要从多个维度分析,需要使用一组生物标记物共同构建判别模型。
张庆艳[4](2020)在《扩张型心肌病60例病因与临床预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及目的:国外研究报道,不同病因的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预后不同,酒精性心肌病预后优于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国内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酒精性心肌病和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住院治疗疗效和远期预后的差别。方法:入选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60例,采用1995年WHO/ISFC制定的扩张型心肌病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和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发布的《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选取研究对象。采集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民族、饮酒情况)、既往病史及家族史,评估心功能分级(NYHA),行胸片、心脏彩超、NT-pro BNP、抗腺嘌呤核苷异位酶(Adenine nucleotide translocator,ANT)抗体及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adrenergic receptor,β1AR)抗体检测及常规检查?根据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2组,酒精性心肌病(Alcoholic cardiomyopathy,ACM)组(35例)及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iopath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IDCM)组(25例)。入院后嘱ACM患者戒酒,两组患者均给予氧疗及药物治疗(卡托普利,卡维地洛,呋塞米,螺内酯等),并收集患者治疗3日及出院当日的心率、收缩压、心功能分级资料,出院前1日复查NT-pro BNP。出院后继续戒酒和药物治疗,随访2年,对所有患者在第1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第18个月、第24个月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服药和饮酒情况,心功能,记录患者终点事件(因心衰再住院事件及心血管死亡事件)发生情况。对两组发生的终点事件做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不同病因的预后情况。将60例患者终点事件发生进行Cox回归,分析预后的预测因素。结果:1.两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LVEF、NT-pro BNP都与心功能分级密切相关。对ACM组和IDCM组共计60例患者入组时的资料行相关性分析显示,LVEF与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0.481,P<0.01),提示LVEF越低,心功能分级越差;NT-pro BNP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609,P<0.01),提示NT-pro BNP越高,心功能分级越差,且不同心功能分级间NT-pro BNP可见差异(P<0.05)。2.ACM组住院期间标准化抗心衰治疗疗效强于IDCM组。入组后住院期间,ACM患者戒酒,两组患者用药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期间ACM组平均每日NT-pro BNP变化值显着高于IDCM组[(-397.14±216.82)pg/ml vs(-239.87±161.63)pg/ml,P<0.05]。ACM组住院天数低于IDCM组(10.11±2.42天vs 12.16±3.48天,P<0.05)。3.ACM组心功能分级随访1年时与入院时比较,心功能分级较前改善(P<0.05),IDCM组心功能分级随访1年时与入院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CM组与IDCM组随访1年时心功能分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至随访结束,ACM组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IDCM组。ACM组终点事件发生10例(心力衰竭死亡2例,因心衰再住院8例),IDCM组14例(猝死1例,心力衰竭死亡3例,因心衰再住院10例),Kaplan-Meier曲线显示,ACM组与IDCM组K-M曲线存在显着性差异(log-rank检验,P<0.05)。5.Cox回归分析显示心功能分级(OR=2.056,P=0.038)和病因分组(OR=0.258;P=0.007)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即入组时心功能分级是扩张型心肌病预后的主要独立预测因素,不同病因也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结论:1.ACM组住院期间标准化抗心衰治疗疗效好于IDCM组。2.ACM组随访1年时与入院时比较,心功能分级改善,有统计学意义。3.至随访结束,ACM组心血管死亡和因心衰再住院发生率低于IDCM组。4.入组时LVEF越低、NT-pro BNP越高,心功能分级越差。5.入组时心功能分级是扩张型心肌病预后的主要独立预测因素,不同病因也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
李聪[5](2019)在《海洋中药厚藤抗病毒、抗炎、免疫调节及解热药理活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对厚藤叶提取物进行抗病毒、抗炎、免疫调节及解热药理活性评价,以期为指导厚藤临床用药及其开发利用提供研究基础。方法:(1)厚藤提取分离:冷浸法获得厚藤叶乙醇提取物(IPEE);两相萃取法制备厚藤叶石油醚部位(IPPE)、乙酸乙酯部位(IPEAE)、正丁醇部位(IPNE);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IPEE分级分离;薄层色谱法对IPPE分级分离。(2)厚藤抗病毒活性研究:Alamar blue法检测IPEE流分及IPPE流分对Huh-7、JEG-3、Hela三种细胞的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采用噬斑法检测IPEE流分及IPPE流分对登革病毒(DENV)、寨卡病毒(ZIKV)、基孔肯雅病毒(CHIKV)病毒滴度的影响。(3)厚藤抗炎活性研究:MTS法检测IPEE、IPPE、IPEAE、IPNE对RAW264.7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以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为指标建立LPS诱导RAW264.7细胞致炎模型;以检测细胞上清液中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含量为指标,评价IPEE、IPPE、IPEAE、IPNE抗炎活性。(4)厚藤免疫调节活性研究:建立小鼠环磷酰胺(CTX)致免疫抑制模型,测定小鼠免疫器官系数、NK细胞增殖率、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检增殖率、血清白介素2(IL-2)、TNF-α、γ干扰素(IFN-γ)含量、脾脏组织酸性磷酸酶(ACP)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从而评价IPEE的免疫调节活性。(5)厚藤解热活性研究:建立大鼠干酵母致热模型,测定造模前后大鼠体温变化、最大体温上升高度△Tmax以及血清IL-1β、TNF-α、前列腺素E2(PGE2)含量,从而评价IPEE的解热活性。结果:(1)厚藤提取分离:共制备IPEE流分5个(IPEEF1~IPEEF5)及IPPE流分6个(IPPEF1~IPPEF6)。(2)厚藤抗病毒活性研究:IPEE及IPPE具有较好的抗DENV活性;所有流分中抗DENV活性较好的流分为IPEEF5、IPPEF2及IPPEF3,此3个流分中,抗ZIKV活性较好的为IPPEF2,抗CHIKV活性较好的为IPPEF2及IPPEF3。表明厚藤叶的提取物及其流分具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3)厚藤抗炎活性研究: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较好的建模条件为1μg/m L LPS诱导24h;IPEE、IPPE、IPEAE、IPNE均显着降低LPS诱导所致RAW264.7细胞NO释放量增加,其中IPPE半数抑制浓度(IC50)最低,其值为13.88μg/ml;IPEE、IPPE、IPEAE、IPNE均显着降低LPS诱导所致RAW264.7细胞TNF-α、IL-6、IL-1β分泌量增加,抑制效果较好的为IPEE及IPPE。表明IPEE在体外炎症模型中体现出较好的抗炎活性。(4)厚藤免疫调节活性研究:IPEE高剂量组可显着抵抗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小鼠脾脏系数下降(P<0.01),而对胸腺系数的下降无显着抑制(P>0.05);IPEE中、高剂量组可显着抑制免疫抑制小鼠NK细胞活性降低(P<0.05,P<0.05);IPEE中、高剂量组可显着升高体外诱导48h后的T淋巴细胞增殖率(P<0.01,P<0.01),IPEE低、中、高剂量组可显着升高体外诱导72h后的T淋巴细胞增殖率(P<0.01,P<0.01,);IPEE中、高剂量组可显着升高体外诱导48h后的B淋巴细胞增殖率(P<0.01,P<0.01),IPEE高剂量组可显着升高体外诱导72h后的B淋巴细胞增殖率(P<0.01);IPEE高剂量组可显着提高免疫抑制小鼠血清IL-2、TNF-α、IFN-γ含量(P<0.01,P<0.01,P<0.05)。表明IPEE具有显着提高免疫力作用。(5)厚藤解热活性研究:IPEE未表现显着抑制干酵母致热大鼠体温升高的作用,但其高剂量组对干酵母致热大鼠血清TNF-α、IL-1β含量异常升高具有显着抑制作用(P<0.01,P<0.05)。结论:本研究对厚藤叶进行抗病毒、抗炎、免疫调节、解热药理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厚藤叶具有较好的抗登革病毒、抗寨卡病毒和抗基孔肯雅病毒活性,也具有较好的体外抗炎、体内免疫调节活性,但无显着解热作用。厚藤药理活性的研究为提高厚藤应用价值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指导用药提供参考。
秦洁[6](2019)在《益气化湿养血汤辅助治疗对慢性布鲁氏菌病患者血清IgG水平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及目的:布鲁氏杆菌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性细菌,是布鲁氏菌病的病原体,其不仅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也危害了人类的生命健康。本研究以慢性布鲁氏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并比较常规西药治疗及西药联合益气化湿养血汤治疗前后慢性布鲁氏菌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并且借助ELISA检测血清特异性IgG水平变化及程度差异,明确西药联合益气化湿养血汤对慢性布鲁氏菌病的治疗效果,为其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20例慢性布鲁氏菌病患者,患者均有病畜接触史,符合慢性布鲁氏菌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及血培养结果均阳性。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化湿养血汤,总疗程共6周。治疗前后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验)测定患者血清特异性IgG水平的变化。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观察、询问并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包括发热、出汗、乏力、头痛、骨关节及肌肉疼痛、肝脾肿大、睾丸肿大、淋巴结肿大等,以备后期进行治疗效果评价。根据患者的体温及其他临床症状和实验室诊断结果,包括RBPT及血培养结果判断临床疗效。治疗过程中,定期对患者进行肝脏及肾脏功能检查,评估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肝功损害及肾功损害等。结果: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在发热、骨关节及肌肉疼痛和肝脾肿大这三个症状的改善上,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培养转阴率为81.67%,对照组的转阴率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BPT滴度降低率为50%,对照组RBPT滴度降低率占41.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9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的治愈率为5%,低于观察组的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特异性IgG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血清特异性IgG水平分别为(875.53±78.15)ng/ml、(834.29±83.92)ng/ml。治疗6周后,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血清特异性IgG为(313.53±48.15)ng/ml,高于观察组的(155.34±41.14)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布鲁氏菌病患者而言,抗生素联合益气化湿养血汤治疗与单一使用抗生素相比,能够明显降低患者血清特异性IgG水平,有利于慢性布鲁氏菌病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该治疗方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但仍需进一步大规模的临床试验。
董平,麻春杰,孟俊全,高自立,鞠亚波,赵朴[7](2011)在《蒙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研究概况》文中指出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蒙医药治疗此病具有明显优势。该文对近年采用蒙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等文献进行综述,为今后的临床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万经红[8](2005)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在论证急性病毒性心肌炎邪毒侵心、气阴两虚的基本病机和和解表里、益气养阴的基本治法的基础上,探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机制。方法:将60 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 例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30 例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疗程均为4 周。结果:综合疗效治疗组愈显率为70.00%,总有效率为90.00%; 对照组愈显率为43.33%,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在中医证候疗效和改善病人主要临床症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异常心电图的作用方面亦优于对照组(P<0.05),还具有明显降低心肌酶谱和改善左心功能状态的作用,免疫指标CD3、CD8、CD4/CD8、NK 细胞活性明显增加,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结论: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着,能够改善心脏收缩功能; 能够改善AVMC 患者的体液免疫功能低下。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小柴胡汤加味对邪毒侵心, 气阴两虚证疗效显着,全方共奏和解表里、益气养阴之功,是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方剂。
宝金花,乌日根[9](2004)在《蒙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128例》文中提出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常见的心肌疾病之一,其病因主要是病毒感染所致。临床表现为发热、全身倦怠感即所谓"感冒"样症状或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然后出现心悸、胸痛、呼吸困难、浮肿。体格检查可见与发热不平行的心动过速,各种心律失常,可听到第三者或杂音。重症可出现心源性休克。心电图可见ST-T改变、R波减低、病理性Q波或各种心律失常心电图。我们近几年采用蒙药治疗急、慢性心肌炎128例临床观察,发现单纯蒙药传统方剂治疗心肌炎疗效显着、稳定。现报
郭俊英[10](2019)在《蒙药朱日很滴丸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其与Nrf2信号通路相关性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蒙药朱日很滴丸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蒙药朱日很滴丸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研究。将60只日本大耳白兔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分为6组:溶媒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朱日很滴丸高剂量组(HZRH,1160mg/kg)、朱日很滴丸中剂量(MZRH,367mg/kg)、朱日很滴丸低剂量组(LZRH,116mg/kg)、普罗布考组(Probucol,26mg/kg)。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结合牛血清白蛋白注射(250 mg/kg)的方法干预日本大耳白兔,建立AS动物模型。第8周造模成功后,在模型组的喂养基础上,朱日很滴丸组分别灌胃给予各剂量朱日很滴丸,每天一次,连续4周;普罗布考组灌胃给予普罗布考溶液,每天一次,连续4周;第12周处死。检测以下指标:(1)造模期间的第1、2和7、8周测定兔摄食量变化,体质量变化;(2)在造模开始至给药过程中的第0、4、8、12周测定各组血清中总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脂(TG)及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3)通过油红O染色法,观察主动脉斑块覆盖率;(4)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血管平滑肌增生及内膜病理改变。2蒙药朱日很滴丸抗氧化应激作用的研究。(1)通过Elisa法测定方法“1”中第12周各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丙二醛(MDA)、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含量;(2)以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共孵育建立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损伤模型,同时给予朱日很滴丸含药血清进行干预。实验共分为7组:空白组(Control)、模型组(Model)、空白血清组(VSC)、朱日很滴丸高剂量含药血清组(HZRHS)、朱日很滴丸中剂量含药血清组(MZRHS)、朱日很滴丸低剂量含药血清组(LZRHS)、维生素C对照组(Vit C)。(1)采用MTS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确定ox-LDL损伤HUVEC所用的浓度与时间;(2)采用MTS法测定细胞存活率,考察ZRH含药血清对HUVEC发挥保护作用时各剂量组的用量与作用时间;(3)采用MTS法测定细胞存活率,考察ZRH含药血清各剂量对经ox-LDL损伤的HUVEC保护作用;(4)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ZRH含药血清对经ox-LDL损伤的HUVEC凋亡的影响;(5)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ZRH含药血清对经ox-LDL损伤的HUVEC细胞周期的影响;(6)采用Elisa法检测ZRH含药血清对经ox-LDL损伤的各组HUVEC中HO-1的表达量和SOD的活力。3蒙药朱日很滴丸抗氧化应激作用与Nrf2信号通路相关性的研究。对方法“2-(2)”中HUVEC做如下检测:(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法检测HUVEC中Nrf2的m RNA水平;(2)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HUVEC中Nrf2蛋白的表达量;(3)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HUVEC中细胞质与细胞核中Nrf2蛋白的表达量;(4)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HUVEC中Nrf2的核转位情况;(5)加入Nrf2的干扰RNA(si RNA),采用MTS法检测ZRH含药血清对HUVEC存活率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朱日很滴丸发挥抗氧化应激作用与Nrf2信号通路的相关性。结果:1蒙药朱日很滴丸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研究。(1)造模期间兔摄食量与体质量变化: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ZRH各剂量组、Probucol组的摄食量显着降低(P<0.05),但其体质量无明显不同(P>0.05)。(2)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0、4、8、12周各组兔血清中TG、CHOL、LDL、HDL的含量:于第8周时,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TG、CHOL、LDL均显着升高(P<0.01),表明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建立成功。于第12周ZRH组给药结束后,与Model组相比,ZRH各剂量组血清中TG、LDL、CHOL的含量低于Model组,HDL的含量高于Model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通过油红O染色法观察主动脉斑块覆盖率:与Model组相比,ZRH各剂量组主动脉的斑块覆盖率显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通过HE染色观察血管内膜病理改变:与Model组相比,HZRH组细胞排列较整齐,平滑肌增生不太明显,内膜层泡沫细胞较少,病变较轻,MZRH、LZRH组相应病变均有减轻。2蒙药朱日很滴丸抗氧化应激作用的研究。(1)通过Elisa法检测AS模型兔血清中MDA、ox-LDL的含量和SOD的活力:与Model组相比,ZRH各剂量组血清中MDA的含量显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ZRH:P<0.01,MZRH:P<0.01,LZRH:P<0.05);ox-LDL的含量显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ZRH:P<0.01,MZRH:P<0.01,LZRH:P<0.05);SOD的活力显着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1)通过MTS法测定HUVEC活力,最终选用200μg/m L的ox-LDL作用于HUVEC 12h作为HUVEC最佳损伤条件。(2)通过MTS法测定HUVEC活力,最终选用20%的各剂量ZRHS孵育HUVEC 24h作为考察ZRHS对HUVEC保护作用的最佳条件。(3)通过MTS法测定HUVEC活力,与Model组相比,ZRH各剂量含药血清组均能显着提高细胞存活率(P<0.01),且各组间呈剂量依赖性。(4)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ZRH含药血清对受损HUVEC凋亡的影响:与Model组相比,ZRH各剂量含药血清组均能显着降低细胞凋亡率(HZRHS:P<0.01,MZRHS:P<0.05,LZRHS:P<0.05),且各组间呈剂量依赖性。(5)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ZRH含药血清对受损HUVEC周期的影响:与Model组相比,HZRHS组能显着提高细胞中处于S+G2/M期细胞的比率,能够促进细胞的增殖(P<0.01),MZRHS、LZRHS没有显着变化(P>0.05)。(6)通过Elisa法检测各组HUVEC中HO-1的表达量和SOD的活力:与Model组相比,ZRH各剂量含药血清组均能显着提高细胞中HO-1表达量、SOD的活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各组间呈剂量依赖性。3蒙药朱日很滴丸抗氧化应激作用与Nrf2信号通路相关性的研究。(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法检测各组HUVEC中Nrf2的m RNA水平:与Model组相比,ZRH各剂量含药血清组中m RNA水平显着上升(P<0.05),呈剂量依赖性。(2)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HUVEC中Nrf2蛋白的表达量:与Model组相比,ZRH各剂量含药血清组细胞中Nrf2蛋白含量均显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呈剂量依赖性。(3)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HUVEC中细胞质与细胞核中Nrf2蛋白的表达量:与Model组相比,ZRH各剂量含药血清组细胞质中Nrf2蛋白含量显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ZRHS:P<0.01,MZRHS:P<0.01,LZRHS:P<0.05),呈剂量依赖性;HUVEC细胞核中Nrf2蛋白含量显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呈剂量依赖性。(4)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HUVEC中Nrf2的核转位情况:与Model组相比,ZRH各剂量含药血清组细胞核中Nrf2表达量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剂量依赖性。(5)加入Nrf2的干扰RNA(si RNA),通过MTS法检测ZRH含药血清对HUVEC的保护作用:与Model组相比,si RNA+HZRHS、si RNA+MZRHS、si RNA+LZRHS组未能显着提高细胞存活率(P>0.05),表明朱日很滴丸主要通过调节Nrf2信号通路发挥抗氧化应激作用。结论:蒙药朱日很滴丸可能主要基于Nrf2信号通路发挥抗氧化应激作用进而表现出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二、蒙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128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蒙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128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整合大数据的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上市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热毒宁注射液及其组方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章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Meta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热毒宁注射液作用机制研究 |
第一节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流感机制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节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甲型H3N2流感机制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三节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用机制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四节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作用机制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2)肾不藏志不寐的理论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肾不藏志不寐理论研究 |
1 肾、志的含义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
2 肾藏志对寐寤的调节作用 |
3 肾不藏志不寐的因机证治 |
4 常用安肾志的方药 |
5 小结 |
第二部分 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模型研究 |
研究一 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氧化应激、凋亡基因、炎性因子和神经递质的实验研究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研究二 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海马转录组学研究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安肾志药物远志对肾不藏志不寐大鼠镇静促眠作用的实验研究 |
研究一 远志对肾不藏志不寐大鼠神经递质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研究二 远志对肾不藏志不寐大鼠作用的海马转录组学研究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失眠大鼠模型的建立及中药治疗对氯苯丙氨酸致失眠模型大鼠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导师评阅表 |
(3)不同中医体质人群外周血TCR免疫组库分析和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综述 |
综述一 中医体质学说研究现状的思考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体质学与免疫学关系的理论探究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免疫组库测序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展望 |
参考文献 |
实验一 9种体质受试者常规体检项目的差异研究 |
1 背景与目的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伦理批准 |
2.2 样本 |
2.3 样本采集 |
3 仪器与方法 |
3.1 仪器 |
3.2 检测项目与方法 |
4 统计方法 |
5 结果 |
5.1 体质分布情况调查 |
5.2 体质指数分析 |
5.3 全血细胞结果分析 |
5.4 尿常规结果分析 |
5.5 生化全项结果分析 |
5.6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评估常规体检指标对体质判定的预测价值 |
6 讨论 |
6.1 中医体质分布研究 |
6.2 体型与体质分型 |
6.3 全血细胞分析与体质分型 |
6.4 尿常规分析与体质分型 |
6.5 生化检验与与体质分型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8种体质受试者TCR免疫组库特征研究 |
1 背景与目的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伦理批准 |
2.2 样本 |
2.3 试剂和材料 |
2.4 仪器 |
2.5 方法 |
3 结果 |
3.1 8组受试者TCRB CDR3组库测序结果总结 |
3.2 8组受试者TCR多样性分析 |
3.3 8组受试者TCRB CDR3长度分布 |
3.4 8组受试者V、J区基因的使用频率差异 |
3.5 8组受试者V-J片段组合类型差异 |
3.6 8组受试者TCRB CDR3频率分布热图 |
3.7 8组体质人群共享表位肽序列情况 |
3.8 基于V-J组合丰度的主成分分析 |
3.9 基于V-J组合丰度绘制ROC曲线 |
4 小结 |
5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 基于DIA质谱技术的不同体质人群血浆蛋白质组学特征研究 |
1 背景与目的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伦理批准 |
2.2 样本 |
2.3 试剂和材料 |
2.4 仪器 |
2.5 方法 |
3 结果与质控 |
3.1 蛋白浓度测定结果 |
3.2 SDS-PAGE电泳 |
3.3 蛋白鉴定结果表 |
4 8种偏颇体质差异蛋白表达分析 |
4.1 阳虚质差异表达蛋白 |
4.2 阴虚质差异表达蛋白 |
4.3 气虚质差异表达蛋白 |
4.4 气郁质差异表达蛋白 |
4.5 痰湿质差异表达蛋白 |
4.6 湿热质差异表达蛋白 |
4.7 血瘀质差异表达蛋白 |
4.8 特禀质差异表达蛋白 |
5 生物信息学分析 |
5.1 阳虚质组上下调差异蛋白功能分析 |
5.2 阴虚质组上下调差异蛋白功能分析 |
5.3 气虚质组上下调差异蛋白功能分析 |
5.4 气郁质组上下调差异蛋白功能分析 |
5.5 痰湿质组上下调差异蛋白功能分析 |
5.6 湿热质组上下调差异蛋白功能分析 |
5.7 血瘀质组上下调差异蛋白功能分析 |
5.8 特禀质组上下调差异蛋白功能分析 |
6 小结 |
7 讨论 |
7.1 阳虚质、阳虚质差异蛋白讨论 |
7.2 气虚质、气郁质差异蛋白讨论 |
7.3 痰湿质、湿热质差异蛋白讨论 |
7.4 血瘀质、特禀质差异蛋白讨论 |
参考文献 |
创新性 |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附件 |
附件1 中医体质判定标准 |
附表2 血常规检测各项正常范围、单位 |
附表3 血生化检测各项目检测方法、正常范围、单位 |
附表4 免疫组库测序样本信息表 |
附表5 人血浆DIA定量蛋白组分析样本信息表 |
(4)扩张型心肌病60例病因与临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5 本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病因及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5)海洋中药厚藤抗病毒、抗炎、免疫调节及解热药理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厚藤抗病毒活性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药材 |
1.2 实验细胞 |
1.3 实验病毒 |
1.4 实验材料及主要试剂的配制 |
1.4.1 实验材料 |
1.4.2 实验主要试剂的配制 |
1.5 仪器设备 |
1.6 其他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供试样品的制备 |
2.2 病毒扩增 |
2.2.1 DENV-Ⅱ扩增 |
2.2.2 ZIKV扩增 |
2.2.3 CHIKV扩增 |
2.3 噬斑法测定病毒滴度 |
2.4 对病毒宿主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2.4.1 对Huh-7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2.4.2 对JEG-3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2.4.3 对Hela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2.5 对病毒滴度的影响 |
2.5.1 对DENV-Ⅱ病毒滴度的影响 |
2.5.2 对ZIKV增殖的影响 |
2.5.3 对CHIKV增殖的影响 |
3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
4 实验结果 |
4.1 对Huh-7细胞存活率及DENV病毒滴度的影响 |
4.1.1 对Huh-7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4.1.2 对DENV病毒滴度的影响 |
4.2 对JEG-3细胞存活率及ZIKV病毒滴度的影响 |
4.2.1 对JEG-3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4.2.2 对ZIKV病毒滴度的影响 |
4.3 对Hela细胞存活率及CHIKV病毒滴度的影响 |
4.3.1 对Hela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4.3.2 对CHIKV病毒滴度的影响 |
5 讨论 |
6 小结 |
第二章 厚藤抗炎活性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药材 |
1.2 实验细胞 |
1.3 实验材料及主要试剂的配制 |
1.3.1 实验材料 |
1.3.2 主要试剂的配制 |
1.4 实验设备 |
1.5 其他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供试样品的制备 |
2.2 对RAW264.7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2.3 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的建立 |
2.4 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释放量的影响 |
2.5 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TNF-α、IL-6、IL-1β分泌的影响 |
3 统计学分析 |
4 实验结果 |
4.1 对RAW264.7细胞存活率影响 |
4.2 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的建立 |
4.3 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释放量的影响 |
4.4 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TNF-α、IL-6、IL-1β分泌的影响 |
5 讨论 |
5.1 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的建立 |
5.2 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释放量的影响 |
5.3 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TNF-α、IL-6、IL-1β分泌的影响 |
6 小结 |
第三章 厚藤免疫调节活性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药材 |
1.2 实验动物 |
1.3 实验细胞 |
1.4 实验材料 |
1.5 实验仪器设备 |
1.6 其他试剂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供试样品的制备 |
2.2 小鼠免疫抑制模型的复制及给药 |
2.3 小鼠样品采集及处理 |
2.4 小鼠免疫器官指数测定 |
2.5 小鼠脾NK细胞活性测定 |
2.6 小鼠脾T淋巴细胞增殖率测定 |
2.7 小鼠脾B淋巴细胞增殖率测定 |
2.8 小鼠血清IL-2、TNF-α、IFN-γ含量测定 |
2.9 小鼠脾脏中ACP及 LDH活性检测 |
2.9.1 小鼠脾脏组织匀浆液制备 |
2.9.2 小鼠脾脏组织匀浆液总蛋白浓度测定 |
2.9.3 小鼠脾脏组织ACP活力测定 |
2.9.4 小鼠脾脏LDH活力测定 |
3 统计学分析 |
4 实验结果 |
4.1 IPEE对免疫抑制小鼠脏器系数的影响 |
4.2 IPEE对免疫抑制小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 |
4.3 IPEE对免疫抑制小鼠脾T、B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
4.4 IPEE对免疫抑制小鼠血清IL-2、TNF-α、IFN-γ含量的影响 |
4.5 IPEE对免疫抑制小鼠脾脏组织ACP及 LDH活性的影响 |
5 讨论 |
5.1 免疫抑制模型的建立 |
5.2 IPEE对免疫抑制小鼠脏器系数的影响 |
5.3 IPEE对免疫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
5.4 IPEE对免疫抑制小鼠血清IL-2、TNF-α、IFN-γ含量的影响 |
5.5 IPEE对免疫抑制小鼠脾脏组织ACP及LDH活性的影响 |
6 小结 |
第四章 厚藤解热活性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药材 |
1.2 实验动物 |
1.3 实验材料与试剂 |
1.4 干酵母混悬液的制备 |
2 实验方法 |
2.0 供试样品的制备 |
2.1 大鼠适应性实验 |
2.2 动物模型的复制 |
2.3 样品采集与制备 |
2.4 大鼠血清IL-1β、TNF-α、PGE2含量测定 |
3 数据采集、计算与分析 |
3.1 数据采集 |
3.2 最大体温上升高度△T_(max)的计算 |
3.3 统计学分析 |
4 实验结果 |
4.1 IPEE对干酵母致热大鼠体温变化的影响 |
4.2 IPEE对干酵母致热大鼠最大体温上升高度△T_(max)的影响 |
4.3 IPEE对干酵母致热大鼠血清IL-1β、TNF-α、PGE2 的影响 |
5 讨论 |
5.1 干酵母致热模型的建立 |
5.2 IPEE对干酵母致热大鼠体温变化的影响 |
5.3 IPEE对干酵母致热大鼠血清IL-1β、TNF-α、PGE2含量的影响 |
6 小结 |
全文总结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植物类海洋中药及含海洋中药复方抗病毒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6)益气化湿养血汤辅助治疗对慢性布鲁氏菌病患者血清IgG水平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试剂 |
3. 仪器及设备 |
4. 药品 |
5. 研究方法 |
结果 |
1. 患者一般情况 |
2. ELISA检测血清特异性IgG水平 |
3. 治疗评价 |
讨论 |
一、布鲁氏杆菌感染特点 |
二、布病诊断手段 |
三、布病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
四、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与布病关系 |
五、研究结果 |
六、益气化湿养血汤辅助治疗慢性布病的中医机制探讨 |
七、益气化湿养血汤辅助治疗慢性布病的药理学机制探讨 |
八、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布鲁氏菌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 |
致谢 |
(7)蒙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冠心病心绞痛 |
2 高血压 |
3 心律失常 |
4 病毒性心肌炎 |
(8)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病例选择标准 |
(一) 西医诊断标准 |
(二) 中医辨证标准 |
(三) 中医症候评分标准 |
(四) 中医症候病情分级标准 |
二、试验病例标准 |
(一) 纳入病例标准 |
(二) 排除病例标准 |
(三) 病例剔除标准 |
(四) 病例脱落标准 |
三、临床资料 |
四、观察及治疗方法 |
五、疗效判定 |
(一) 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
(二) 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 |
(三) 早搏疗效判定标准 |
(四) 中医证候总疗效判定 |
(五) 单项症状疗效评定标准 |
(六) 安全性评价标准 |
六、统计学方法 |
七、研究结果 |
(一) 临床疗效结果 |
(二)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比较 |
(三) 两组主要症状及兼证与疗效结果比较 |
(四) 心电图疗效比较 |
(五) 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变化比较 |
(六) 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功能变化比较 |
(七) 免疫学指标变化比较 |
讨论 |
一、现代医学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认识 |
(一)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 |
(二) 病毒性心肌炎的西医防治措施 |
二、中医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认识 |
(一)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二) 对辨证论治的认识 |
三、导师学术思想探讨 |
(一) 正气不足 |
(二) 邪毒 |
(三) 气阴两虚 |
(四) 邪毒与正虚的关系 |
(五) 对辨证论治的认识 |
四、中医治则确立和方药组成和分析 |
(一) 方药组成 |
(二) 方药分析 |
(三) 现代药理研究 |
五、临床疗效评价 |
六、机制探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详细摘要 |
(9)蒙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128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治疗方法 |
3 治疗结果 |
3.1 疗效标准: |
3.2 治疗结果: |
4 典型病例 |
5 讨论 |
(10)蒙药朱日很滴丸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其与Nrf2信号通路相关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蒙药朱日很滴丸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分析与讨论 |
第二章 蒙药朱日很滴丸抗氧化应激作用的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分析与讨论 |
第三章 蒙药朱日很滴丸抗氧化应激作用与Nrf2 信号通路相关性的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分析与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中蒙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四、蒙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128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整合大数据的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上市后评价研究[D]. 贾珊珊.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2]肾不藏志不寐的理论及实验研究[D]. 任小娟.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2)
- [3]不同中医体质人群外周血TCR免疫组库分析和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D]. 赵鹏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扩张型心肌病60例病因与临床预后分析[D]. 张庆艳.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4)
- [5]海洋中药厚藤抗病毒、抗炎、免疫调节及解热药理活性研究[D]. 李聪.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
- [6]益气化湿养血汤辅助治疗对慢性布鲁氏菌病患者血清IgG水平影响研究[D]. 秦洁. 苏州大学, 2019(02)
- [7]蒙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研究概况[J]. 董平,麻春杰,孟俊全,高自立,鞠亚波,赵朴. 安徽医药, 2011(02)
- [8]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D]. 万经红.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5(05)
- [9]蒙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128例[J]. 宝金花,乌日根.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04(04)
- [10]蒙药朱日很滴丸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其与Nrf2信号通路相关性的研究[D]. 郭俊英.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