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认罪”

郭沫若“认罪”

一、郭沫若“负荆请罪”(论文文献综述)

杨婵娟[1](2020)在《元杂剧春秋战国历史剧研究》文中指出历史剧作为元杂剧中一种重要的题材类型,在现存完整的一百六十二部元杂剧当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以往对元杂剧历史剧的研究,注重对其整体以及单一剧本的研究,而忽略其以朝代划分为种类的研究。元杂剧历史剧中的许多作品都是以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背景而进行创作的,即春秋战国历史剧。这类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思想内容丰富,艺术创作手法独特,其中不乏名家名作,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主要从历史与文学的角度对元杂剧当中的春秋战国历史剧作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全文除过绪论和结语两部分之外,以四章为主体来展开论述。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之处,分析选题的研究意义。第一章主要对春秋战国历史剧的概念进行界定。首先根据前人关于历史剧的几种观点,再结合自己的一些认识,对历史剧这一概念作出界定;在此基础之上,对元杂剧当中春秋战国历史剧的标准进行限定,根据此种标准,对春秋战国历史剧的概念进行定义。然后对一些戏曲目录学着作以及戏曲作品当中的春秋战国历史剧进行整理,包括剧目的名称、作者、存佚、收录、本事来源等情况,根据着录剧目的存佚以及收录的版本,统计出现存完整的春秋战国历史剧十六部,并以此为对象进行研究。第二章主要对春秋战国历史剧的本事来源进行考证。元杂剧当中的春秋战国历史剧,主要取材于史传记载的一些历史人物事迹,其人其事在《左传》《史记》《列女传》等史书中均有记载,都可找出其本事出处。其中取材于《史记》的剧本有十二部,取材于《左传》的剧本有四部,取材于《列女传》的剧本有三部,还有一些作品的本事取材于其它史书。本章重点论述《左传》《史记》《列女传》当中对春秋战国历史剧的记载。第三章主要对春秋战国历史剧的题材类型进行分类。根据其内容将春秋战国历史剧分为政治斗争题材、报仇报恩题材、伦理道德题材及其它题材,每种题材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身处元代的杂剧作家,深受社会的压迫和歧视,无力改变社会现状,只能向历史寻求寄托,借历史题材抒发内心的愤懑之情,正所谓“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春秋战国历史剧的各种题材类型都注入了杂剧家强烈的思想感情,以及对时代兴亡的感叹。第四章主要对春秋战国历史剧的艺术审美特色进行分析。历史剧虽然取材于历史,但作家在创作的时候注入了自己的主观情感,借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同时,历史剧要以戏剧的形式进行演出,为了使作品广受欢迎,作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必然要迎合观众的审美趣味。春秋战国历史剧在艺术上形成了其独特的审美特色,其以史写心的创作特性、鲜明的虚构意识以及求奇尚异的审美情趣都使作品更富意味。结语部分对论文的主要观点以及未尽的思考进行总结和陈述。

马正正[2](2020)在《《红楼梦》中的戏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红楼梦》是我国古代世情小说的杰出代表,其中涉及到大量的戏曲描写。本文以百二十回本为研究对象,以庚辰本为底本,同时参照诸多脂本和程本,结合明清戏曲史深入探究作品中的戏曲描写。本文首先确定《红楼梦》中引用的34个剧目,结合戏曲史料分析其所属剧种、内容、现存版本及其在明清时期的演出情况,并根据《红楼梦》文本推断作品所演出目。且这些戏曲还与小说内容密切相容,主要表现为点明作品主题、预示故事结局、展露人物性格和推动情节发展。此外,《红楼梦》也借鉴了戏曲叙事艺术。从文本形式上看《红楼梦》主要化用了戏曲“戏中戏”模式、“楔子”体制及“副末开场”体制;从戏曲舞台的表演形式上看《红楼梦》主要借鉴了舞台动作的展示、舞台时空的处理、人物场次的安排及科诨与冷热场的调剂等方法,显示出曹雪芹高超的叙事艺术。《红楼梦》中贾府演戏还如实地反映了康乾年间贵族演戏风俗。主要有四点,其一,康乾年间曲坛上以昆曲戏剧和弋阳腔戏剧最负盛名,且贵族演戏尤尚昆曲。这些戏曲多以折子戏的形式演出。其二,贾府演戏场合多为年节、生日、宴请宾客等,闲暇日常较少演戏,且遵守律法禁演丧戏、夜戏。其三,贾府演戏内容必有关风化,强调忠君孝亲、守节为善、无关淫辞,且看戏时必须男女分席,点戏时必须尊敬亲长。其四,为方便娱乐,贾府等仕宦大族多采买苏伶,自建家庭戏班。

邢雅欣[3](2020)在《清末民初留日学生异国婚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留学生的异国婚恋现象是思想解放,追求自由的时代产物。1875年容闳与美国人玛丽结为夫妻就开创了中外通婚的先河,此后,中外通婚的案例在留学生中更是屡见不鲜。同样作为留学生东渡日本的年轻人在与日本女性的交往中,更是体会到了日本女子与传统的中国女子之间的强烈对比,不同于中国女子的因循守旧,日本女子在与异性交往中的态度多是热情与开放,因此不少留日学生与日本女子产生感情。但是面对国内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们又不得不夹在浪漫与道德之间徘徊。留日学生与日本女性的婚恋固然是浪漫而又开放自由的,但是面对家国传统与个人情感的矛盾,留日学生的异国婚恋的确是个艰难而又复杂的选择,但最主要因素还在于个人的选择。本文构成主要有三个部分,对留日学生与日本女性的交往进行论述,从面到点,再到各界对异国婚姻的评论与看法,以期全方位地展现这段历史。第一部分就清末民初留日学生与日本女性的初见、交往、恋爱、婚姻现象进行全面的阐述,从见识到日本女性不同于中国女性的美及不同的举止等产生惊讶与爱慕之心,到部分留学生出现嫖妓、纳外妾等不良之举,再到出现与日本女性结为夫妻,都对当时的日本和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二部分就郭沫若、郁达夫、周作人三个留日学生不同的与日本女性交往经历进行详细的论述和分析,阐明了三个人不同个人选择,最终影响到了三人与日本女性不同的结局,也表达了国内旧习与自由选择时产生的碰撞。第三部分就中国社会对留日学生异国婚恋的看法,从政府角度是禁止留日学生特别是官办学生的通婚。而在社会则看法不一,有人认为通婚是救国,有人认为是打破旧社会的开端等等。但不论如何实际上留日学生的婚姻打破了当时旧有的婚姻程式,为中国社会带来了革新之风。

周立民[4](2019)在《从《寒夜》初版本后记的修改谈一场文坛论争》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寒夜》初版本后记的修改谈起,试图将隐蔽在这个后记背后的1947年一场文坛论争还原出来,这场论争涉及巴金、唐弢、耿庸、郭沫若、陈敬容、李健吾等多位诗人作家,是大时代转换途中一场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的较量和构建。由此,作者也反思了某种破坏性的文化心态和形态对文学发展的影响,试图总结可资警醒的经验和教训。

陈裕发[5](2018)在《广州公共园林中言语素材运用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园林讲究形美与意美二者兼具,园林是“无文景不意,有景景无情”,中国园林艺术区别于西方园林艺术的最大特色就在于言语素材的应用。本文“言语素材”概念的灵感来源于电影美学,其中的“言语”是具有释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及人物与观众思想、情感交流的一个重要影视元素,园林中同样存在着这种具有释义和传情达意作用的“言语”,本文将园林环境中具有审美意象和审美价值的文学样式定义为言语素材,包括匾额、楹联、碑刻、摩崖石刻等。传统园林包括岭南四大名园中言语素材的研究已经较为全面和深入,而对于现代公共园林中言语素材运用的专门研究则非常缺乏。公共园林承载着城市自然和人文景观展示以及公众各种活动的重要功能,广泛、具体而又深入地研究公共园林中的言语素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在综述国内外言语素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广州公共园林中的言语素材为研究对象,选取在人文及自然景观上具有代表性的18个公共园林,对其中言语素材的表现形式、应用场所、空间布局等情况进行现场调研,共获取903个有效的言语素材。同时进一步对言语素材的题材类型、地域文化反映情况以及与景观空间的关联程度进行归纳分析,总结言语素材运用的特点、作用以及对景观和意境的影响等;另外通过发放共150份有效问卷调查了广州市民对公共园林中言语素材运用的认知情况和态度,包括关注情况、理解情况和认同程度等,最后在综合调研发现和问卷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得出现代园林中言语素材继承和发展运用的思路和方法。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将言语素材的应用形式划分为匾额、楹联、景石镌字、题壁、诗文壁挂、摩崖石刻、雕塑小品题刻、碑刻、书画题咏、桥栏铭文共10种,其中以匾额的应用数量为最多,其次是楹联、碑刻、题壁和景石镌字。(2)将言语素材的应用场所划分为出入口空间、广场空间、建筑或庭院空间、滨水空间、绿化空间和道路空间,以建筑或庭院空间中的言语素材数量最多,多以匾额、楹联的形式出现;其次是道路空间,多以景石镌字、碑刻的形式出现。(3)广州公共园林中言语素材按照内容差异可划分为题名标记、写景状物、抒情寄趣、述事论人、咏物纪颂、教理哲思、训诫教化和追古抚今等8种题材类型,并以写景状物类题材应用数量最多,其次是抒情寄趣类。(4)言语素材所反映的岭南地域文化包括地理地名与贬官文化、名胜古迹与八景文化、岭南园林与结社文化、革命运动与发展历史、生产生活与水乡文化、植物文化、商业文化、民俗节庆与传说、曲艺文化、宗教文化等10种类型,具有较强的地域文化色彩。(5)广州公共园林中言语素材应用的特点包括:1)丰厚的历史内涵;2)注重山水文化的表达;3)鲜活的民俗风情;4)浓郁的乡土气息;5)显着的革命色彩。(6)言语素材在广州公共园林的作用包括:1)加强城市文化特质,凸显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形象;2)唤醒场地记忆,反映岭南自然地理和社会时代变迁;3)保留群体记忆,再现历史图景;4)展示和传播地域历史文化,提高市民文化素养;5)传达景观意境,加深审美体验。(7)根据景观指向的明确与否以及可实现度将广州公共园林中言语素材与景观空间的关联程度分为四级:高度关联、比较相关、较少关联和基本无关,其中以较少关联类型数量最多,其次是比较相关,整体关联度较低。(8)广州公共园林言语素材运用对景观和意境的影响:1)建构空间体验框架,提供意境审美线索;2)关注景观的情感和生命状态,增强景观的感染力;3)突破时空限制,实现对景观的多维体验。(9)现代言语素材运用的继承与发展探讨:1)正确认识传统园林文化继承的根本所在,重视言语素材的价值;2)利用言语素材重塑园林诗意精神内核,提高园林建设品质;3)注重言语素材对地域文化和时代特征的反映;4)探求言语素材与大众生活方式、审美观念的结合点。(10)言语素材在现代园林中应用的思路与方法:1)突破言语素材的艺术表达形式,增加文字解读的吸引力;2)注重言语素材与空间景观、场所文脉的融合,体现场所精神;3)倡导雅俗共赏的应用原则,适应当代人的文化诉求;4)适当开发言语素材的娱乐功能,提高市民的参与度。

王世建[6](2018)在《《说文》字源集释(卷一、卷二)上册》文中研究表明字源的探讨可谓源远流长,贯穿古今中外。远至先秦时代的典籍中,就已经出现了古人对字源的探索。字源的研究古往今来从未停歇,其研究成果也是相当丰富。本文以《说文》为依据,对前人对字源的研究成果进行收集整理,是一篇集释性质的论文。本论文主要为两部分:第一章为绪论部分,简单介绍字源概念的界定、字源研究的发展过程和当前字源研究的一些问题。第二章为《说文》字源集释,主要是对《说文》一、二卷的1430个字进行字源方面的集释,集释力图搜集到各个时代的各家说法。整个论文的完成也既可以展示古字源研究的发展历史,呈现字源研究的艰难过程,也可为後来的研究提供资料上的帮助。

张笑天[7](2014)在《民族记忆——大武汉战云》文中研究指明我并没有用"血色记忆"命名这部小说,不过那是我心灵的底片,它终究是要感光的。一个人的记忆,特别是屈辱的记忆,如影相随,不可能忘记,大而化之,对一个血脉愤张的民族,更应是刻骨铭心的烙痕。在1938年的武汉大会战里担负要职并率所部创造万家岭大捷奇迹的薛岳,曾说过这样的话:"平心而论,在不犯战术错误的前提下,我们一个甲种师只能与日本一个联队战平,"类似的话,蒋介石也说过。这是从战斗力、战术、武器装备等多方因素为出发点作出的综合评价。所以有人戏称,我们对日作战,不是"以一当十",而是"以十当一"。全凭民族精神和血肉之躯与倭敌抗争,其悲壮、惨烈可想而知。这也恰是中国不亡的关键,在万家岭战役中,薛岳兵团一举全歼了日寇第106师团,怎能不大长民族志气。大武汉保卫战也许可以定义为中国抗战的转折点,这一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蒋介石认为发明权在他,他的"放眼长期坚持,以空间换时间"口号更早,便是异曲同工。我这次不仅写了薛岳、冷欣、张灵甫这样的高级将领,也写到了蒋介石、宋美龄,且不是摆设,不是配角,我试图深入到他们的内心,写他们的自尊、屈辱、猜疑、自以为是、党同伐异,也开掘蒋介石的不为人知的一面:矛盾心理,自省、自责和人情味,包括对儿子蒋经国的爱恨和舍亲取义,这自然开掘了蒋介石内心的深层。这无疑得益于蒋介石日记的公诸于世,除了准备日后当楷模者的日记,不会在灵魂里掺假,蒋介石多次在日记里恨自己嫖娼好色,便很说明其不伪。记得我26年前写《开国大典》剧本时,在影片的海报上,我拟过这样的宣传词:"把毛泽东从神坛上请下来,由神写成人;把蒋介石从地狱中拉上来,由鬼写成人。"这其实再正常不过了,可在一段时间里,却成了我"混淆阶级斗争,宣扬资产阶级人性论"的罪状,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没人再这么说了,我觉得,人性的复杂远非人性或阶级性所能诠释的,譬如吴佩孚这样似乎盖棺定论的军阀,"居然"很爱国,经得住日本人的诱惑,拒不当"华北自治"的头,不做汉奸。人的复杂、人性的复杂,在我们的文学里,始终是扭扭捏捏的样子,是不是应当理直气壮一点?

文天行[8](2013)在《郭沫若与吴虞孔子观之比较》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之初,四川出现了两位新文化运动先驱:吴虞与郭沫若。"五四"前后,也就是1917—1920年,吴虞先后在《新青年》、《星期日》、《进步》以及日本《支那学》等刊报上发表了《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吃人与礼教》、《儒家主张阶级制度之害》、《儒家大同之义本于老子说》、《读<荀子>书后》、《消极革命之老庄》、《说孝》、《明李卓吾传》、《墨子的劳农主义》等文。胡适赞扬他是"四川省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将其与陈独秀并论,说他们"是近年来攻击孔教最有力的两位健将"①。郭沫若涉及孔子的文章多发表在1920年之后。从是年至1926年,他先后发表了《我国思想史上之澎湃城》、《中国文化之传统精神》、《马克思进文庙》、《讨论"马克思进文庙"》等。

龚明德[9](2012)在《郭沫若五律《题吴碧柳手稿》的墨迹(外一篇)》文中提出郭沫若的《潮汐集》一九五九年十一月由作家出版社印行,这部诗集分"潮集"和"汐集"两个部分。其中"汐集"按该书《出版说明》介绍是收入了"作者解放前所作新旧体诗词,包括少数早期作品"。对于这些"少数早期作品",《出版说明》又特别介绍:"这些诗词大部分没有发表过,其中很多是作者此次从日记中选录出的。"书中第三百五十三页的五律《题吴碧柳手稿》作于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三日,也可以划归"早期作品",应该就是郭沫若"从日记中选录出的"。

文天行[10](2012)在《郭沫若与吴虞孔子观之比较》文中指出五四时期,反孔声浪席卷神州大地。吴虞被尊为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郭沫若有自己的不同看法,并毫不掩饰对孔子的崇拜。本文从孝道、礼制、大同诸方面对郭沫若与吴虞的孔子观作一个比较,以图对打倒孔家店的再认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评价有所裨益。

二、郭沫若“负荆请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郭沫若“负荆请罪”(论文提纲范文)

(1)元杂剧春秋战国历史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春秋战国历史剧概述
    第一节 关于历史剧的几种观点
    第二节 春秋战国历史剧概念的界定
    第三节 春秋战国历史剧的着录及其存佚情况
第二章 春秋战国历史剧的本事来源
    第一节 取材于《左传》的历史剧
    第二节 取材于《史记》的历史剧
    第三节 取材于《列女传》及其它史书的历史剧
第三章 春秋战国历史剧的题材类型
    第一节 政治斗争题材
    第二节 报恩报仇题材
    第三节 伦理道德题材及其它题材
第四章 春秋战国历史剧的审美艺术特色
    第一节 以史写心的创作特性
    第二节 鲜明的虚构意识
    第三节 求奇尚异的审美情趣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红楼梦》中的戏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一)《红楼梦》中的戏曲剧目考证
        (二)《红楼梦》中的戏曲与文本的关系
        (三)《红楼梦》借鉴的戏曲艺术
        (四)《红楼梦》体现的清代戏曲风俗
    三、研究方法及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四、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一)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红楼梦》中戏曲剧目考
    第一节 《红楼梦》中引用的《西厢记》版本考
        一、宝黛所读《西厢记》版本
        二、舞台所演《西厢记》版本
    第二节 《红楼梦》中引用的“临川三梦”
        一、《牡丹亭》的演出场景
        二、《邯郸记》的演出场景
        三、《南柯记》的演出场景
    第三节 《红楼梦》中引用其他昆曲剧目
    第四节 《红楼梦》中引用的弋阳腔剧目
    第五节 《红楼梦》中引用的其他剧目
        一、杂剧类
        二、续书中的剧目
第二章 《红楼梦》中戏曲的作用
    第一节 表现作品主旨
        一、爱情悲剧
        二、青春悲剧
        三、人生悲剧
    第二节 预示故事结局
        一、腐朽倾轧的利益争夺
        二、“树倒猢狲散”的衰亡预言
    第三节 展现人物性格
        一、褒贬态度中的性格
        二、点戏行为中的性格
        三、优伶演戏的抗争
    第四节 推动情节发展
第三章 《红楼梦》中的戏曲叙事结构
    第一节 采用传奇剧本的文学形式
        一、叙事结构中的“戏中戏”模式
        二、“楔子”体制的运用
        三、“副末开场”体制的运用
    第二节 采用传奇舞台的表演形式
        一、舞台动作的展示
        二、舞台时空的处理
        三、人物场次的安排
        四、科诨与冷热场的调剂
第四章 《红楼梦》中的戏曲演出风俗
    第一节 戏曲声腔与演戏形式
        一、贾府与康乾时期的戏曲声腔
        二、贾府与康乾时期的演戏形式
    第二节 演戏场合与时间规范
        一、演戏场合规范
        二、演戏时间规范
    第三节 演戏内容与礼节规范
        一、演戏内容规范
        二、观戏礼节规范
    第四节 家庭戏班与优伶生活
        一、家庭戏班的建立
        二、优伶的来源与生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含已录用,并有录用通知书的)学术论文
致谢

(3)清末民初留日学生异国婚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文章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 清末民初留日学生的异国婚恋现象
    一、留学生对日本女性的初印象
    二、留学生与日本女性的交往和恋爱
        (一)留学生与普通女性的交往
        (二)留学生的嫖妓问题
    三、留学生与日本女性的异国婚姻
第二章 中日异国婚恋的个案研究——以郭沫若、郁达夫、周作人为中心
    一、郭沫若的异国婚恋
        (一)年少时代的婚姻枷锁
        (二)新时代精神下的爱情故事
        (三)自由婚恋时代的旧习
    二、郁达夫对日本女子的暗恋
        (一)留日生活的新鲜刺激与耻辱
        (二)暗恋无果的情感遭遇
        (三)旧式封建婚姻的桎梏
    三、周作人与妻子相伴一生的异国婚姻
        (一)留日学生与日本女子的相识
        (二)与日本女子确立婚姻关系
        (三)归国后的生活及结局
第三章 中国社会对留日学生异国婚恋的反响
    一、关于异国婚恋的报道与讨论
        (一)新闻媒体的报道
        (二)知识界对留学生异国婚恋的看法
    二、政府对留日学生异国婚恋情况的禁止措施及效果
        (一)政府禁止留学生与外国女性结婚政令的颁布
        (二)政府禁令执行的效果
    三、留日学生异国婚恋与近代传统婚姻的变化
        (一)自主婚姻意识加强
        (二)女子在婚姻关系中性地位的提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从《寒夜》初版本后记的修改谈一场文坛论争(论文提纲范文)

一、最后一句话的修改
二、《〈寒夜〉后记》的删改
三、莫名奇批评“新伤感主义”
四、从“波德莱尔不宜赞美”到“略说‘不安’”
五、“我们的斧头斫得太高兴了”
六、并未收场的争论
七、不能回避的一些反思
八、“冤枉”“误会”究竟在何处
九、耿庸与巴金的余话

(5)广州公共园林中言语素材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缘起
        1.1.1 诗画情趣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特点
        1.1.2 对意境的追求是中国传统园林营造的重要目标之一
        1.1.3 言语素材的运用在园林意境追求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1.1.4 现代园林营造中意境追求和言语素材运用都严重缺失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研究现状
        1.3.1 国外有关环境景观中言语素材运用的研究
        1.3.2 国内关于园林中言语素材运用的研究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语言”与“言语”
        1.4.2 言语素材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地概况
        2.1.1 广州自然及人文概况
        2.1.2 广州公共园林建设简述
    2.2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2.2.1 研究对象筛选
        2.2.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3 研究方法
        2.3.1 调查过程简述
        2.3.2 调查方法及言语素材收集的范围
        2.3.3 言语素材文本解读和分析的方法
        2.3.4 问卷调查操作
3 结果与分析
    3.1 广州公共园林中言语素材运用的总体情况
        3.1.1 言语素材在园林中的运用形式统计
        3.1.2 言语素材的样式及内容特点
        3.1.3 言语素材的应用场所和部位统计
        3.1.4 言语素材题材类型统计
    3.2 广州公共园林中言语素材运用对地域文化的反映
    3.3 广州公共园林中所用言语素材与景观空间的关联
        3.3.1 言语素材与景观空间高度关联
        3.3.2 言语素材与景观空间比较相关
        3.3.3 言语素材与景观空间较少关联
        3.3.4 言语素材与景观空间基本无关
    3.4 园林使用人群对言语素材运用的认知和理解
        3.4.1 调查对象基本特征
        3.4.2 调查对象对园林中言语素材的关注情况
        3.4.3 调查对象对园林中言语素材的理解情况
        3.4.4 调查对象对园林中应用言语素材的认同程度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广州公共园林中言语素材运用的作用和特点
        4.1.2 广州公共园林中言语素材运用对景观和空间意境的影响
        4.1.3 广州公共园林中言语素材运用的成功经验及存在问题
        4.1.4 园林中言语素材运用的继承和发展探讨
        4.1.5 现代园林中言语素材运用的思路和要点
    4.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广州市民对于公共园林中言语素材应用的认知情况及看法调查问卷
附录B:广州18个公共园林言语素材分类汇总

(6)《说文》字源集释(卷一、卷二)上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凡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论文结构和研究方法
    第二节 字源概念的界定
    第三节 字源研究的发展过程
    第四节 当前字源研究的一些问题
第二章 《说文》字源集释
    第一节 卷一上
    第二节 卷一下
    第三节 卷二上
    第四节 卷二下
参考文献

(7)民族记忆——大武汉战云(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一
    二
    三
    四
    五
第二章
    一
    二
    三
    四
    五
第三章
    一
    二
    三
    四
第四章
    一
    二
    三
    四
    五
第五章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第六章
    一
    二
    三
    四
    五
第七章
    一
    二
    三
    四
    五
第八章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第九章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第十章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第十一章
    一
    二
    三
    四
    五
第十二章
    一
    二
    三
    四
    五

四、郭沫若“负荆请罪”(论文参考文献)

  • [1]元杂剧春秋战国历史剧研究[D]. 杨婵娟. 陕西理工大学, 2020(09)
  • [2]《红楼梦》中的戏曲研究[D]. 马正正. 西藏民族大学, 2020(08)
  • [3]清末民初留日学生异国婚恋研究[D]. 邢雅欣.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4]从《寒夜》初版本后记的修改谈一场文坛论争[J]. 周立民. 现代中文学刊, 2019(03)
  • [5]广州公共园林中言语素材运用研究[D]. 陈裕发.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6]《说文》字源集释(卷一、卷二)上册[D]. 王世建. 吉林大学, 2018(01)
  • [7]民族记忆——大武汉战云[J]. 张笑天. 作家, 2014(05)
  • [8]郭沫若与吴虞孔子观之比较[A]. 文天行. 中国社会科学论坛文集——郭沫若与文化中国, 2013
  • [9]郭沫若五律《题吴碧柳手稿》的墨迹(外一篇)[A]. 龚明德. 郭沫若与文化中国——纪念郭沫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卷), 2012
  • [10]郭沫若与吴虞孔子观之比较[A]. 文天行. 郭沫若与文化中国——纪念郭沫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卷), 2012

标签:;  ;  ;  ;  ;  

郭沫若“认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