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腐竹生产经营卫生监督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李贝贝[1](2021)在《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江西省虔心小镇康养农业发展路径研究》文中提出
邹嘉[2](2021)在《社区参与到社区增权:乡村旅游主体参与性研究 ——以贾家庄村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贾家庄村,这个历经70年风雨沧桑的乡村,已经实现从农业到工业再到旅游业转型发展的华丽蜕变。早在1979年,贾家庄村就被国务院评为“全国农业先进单位”。在发展集体经济的35年后,它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20年,贾家庄村入围山西省的首批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名单。贾家庄村在发展乡村旅游之后,确实为集体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也带来了多元和强势的参与主体。如何保证参与主体的社区参与权益的问题变得尖锐和突出。因此,将贾家庄村作为乡村旅游主体参与性研究的案例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利用文献法、访谈法、实地研究和扎根理论等多种研究方法,以社区增权为理论基础,探讨乡村旅游主体参与性的问题。本篇乡村旅游主体参与性的研究总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研究的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乡村旅游主体参与性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内容和方法。第二章对本研究所涉及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增权理论等内容进行了文献回顾,为乡村旅游主体参与性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第三章对案例地贾家庄村概况及其乡村旅游发展的历程进行梳理形成系统化。第四章是以扎根理论为视角的贾家庄乡村旅游主体参与性的质性研究。第五章针对贾家庄乡村旅游主体参与性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第六章是本次研究的结论和展望部分。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一般范式,建构出乡村旅游主体参与性形成体系,为案例地贾家庄的乡村旅游参与模式提出新的方案。总之,乡村旅游主体参与性的研究丰富了社区参与和社区增权的研究现状,又帮助乡村社区从参与转向增权,实现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
王琪[3](2021)在《后疫情时代民族地区旅游产业链的优化研究 ——以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选择后疫情时代民族地区旅游产业链进行研究,并以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考虑:新冠肺炎疫情给旅游产业链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产业链将产生长期的影响;旅游产业是民族地区的支柱性产业,保住和优化民族地区旅游产业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本文采用田野调查法、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非结构性访谈法,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和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乳源瑶族自治县旅游产业链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首先在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意义和采用的研究方法,并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文献发现: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一个对全球产业链特别是旅游链将产生深远影响的突发公共事件。随着我国抗疫取得胜利,国内经济已逐步恢复,但是国外疫情还很严重,新冠疫苗的接种短期内还无法达到全体免疫的效果,旅游业还没有完全恢复,出境游基本还处于停滞状态。在“后疫情时代”如何巩固疫情防控成果,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抓住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的资源优势,优化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链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在第三章论述了本文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主导产业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和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管理理论。接着通过田野调查分析后疫情时代游客消费者行为的变化以及对乳源旅游的满意度。然后对乳源瑶族自治县旅游产业链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发现乳源在旅游产业链发展方面是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包括:资源开发受限、存量业态老化,竞争力有待提升;向线上转型不够;旅游产业链整合程度较低;存在新冠疫情随时阻断旅游的风险。最后根据乳源瑶族自治县的现实情况,提出了后疫情时代乳源旅游产业链优化的基本途径:提高卫生安全意识,提升乳源旅游产业链中各环节服务质量,加快推进乳源智慧旅游建设,拓宽乳源旅游产业链发展视野,加强乳源旅游产业的线上宣传力度,增加对乳源旅游的需求,加快乳源全域旅游建设,提高乳源旅游产业链的价值,加大乳源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提升乳源旅游产业链的竞争力。
高云云[4](2020)在《网络商业诋毁行为司法案例研究》文中认为市场竞争环境下,商业诋毁纠纷由来已久。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在各领域持续发酵,商业诋毁的情形愈发多样,构成要件也更加复杂。由此带来的司法审判中对于行为性质的认定差异,不仅不利于市场主体经营行为的预测和指引,也影响司法机关公信力的实现。本文通过法律法规调查发现,法律条文中对于商业诋毁的规定局限于原则性的定义,而缺乏对行为方式和内容的具体指引。司法实践中,商业诋毁行为主要利用互联网实施,表现出技术性、隐蔽性的特点,侵权情形更加多样和复杂。因此,本文将商业诋毁行为类型化为实名散布型、匿名评论型和恶意拦截型三种,实名散布型商业诋毁行为主要依靠了互联网的传播性,而后两种则主要依靠技术性、隐蔽性的特点。随后,为探究不同类型的网络商业诋毁行为构成要件和责任承担的差异,本文进行了案例调查和国内外观点汇总。本文引用的全部裁判文书来源自中国裁判文书网,以“商业诋毁”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并下载了共计400余篇裁判文书,从中选取183件详细分析(经一审、二审、再审程序的计1件,判决文书分析总表详见附录)。其中利用互联网为工具实施的商业诋毁案件共计168件,占绝大多数。各地法院在主体认定上显示出扩大竞争关系范围的趋势,而在诋毁行为的主客观认定和责任承担方式的做法上则存在差异甚至迥异的做法,表现出竞争关系主体界限模糊、诋毁信息要素认定不明、商誉损害判断缺乏标准等问题。最后,根据调查中发现的司法认定难点和争议,本文指出法院审判此类案件时应当规范认定流程和用语,按照对“行为要素-信息真实性-主体适格-责任承担”一一进行确认的思路规范审理流程。本文认为网络商业诋毁行为应当坚持“单一行为模式+主体过错”原则,即针对不同行为主体适用不同的过错原则,竞争主体发表的言论应当具有更高的审慎义务,在符合过错要件的情形下单独实施编造或传播的任一行为均可认定为侵权。而在责任承担方面,是否应当将“赔礼道歉”作为商业诋毁行为的责任承担方式则需要根据具体案情进行分析,摒弃“一刀切”的当然做法。此外,针对赔偿数额的认定应当考虑行为已经和可能造成的损害,适当引入惩罚性赔偿。在法律层面,需要完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有关规定,对于复杂违法主体,如单位犯罪、网络水军等情形适用不同部门法予以规制,通过不同措施更有效打击网络商业诋毁行为。
梁飞铃[5](2020)在《可持续生计框架下社工介入自助经济组织的策略探索 ——以M村腐竹小组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新要求,但从已有研究看来,在以往的乡村建设中,尤其社工介入生计方面存在着一定局限,难以达到可持续的效果。而随着社会工作在广大欠发达地区的推进,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者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切入贫困乡村的生计问题,本文所研究的农民自助经济组织便是介入的重要手段。本文选取了广州M村的一个生计小组作为研究案例,基于英国国际开发署(DFID)的可持续生计框架(SLF),运用个案研究法、参与式观察法参与到M村的社区生活和腐竹小组的日常工作中,包括小组生产、小组会议等,运用无结构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收集资料,通过回顾重大事件发现其中隐含的重要信息和关键节点,从中发现小组所拥有的资产促使成员一次次调整生计策略,而其脆弱性背景一次次阻碍了发展进程,揭示了可持续生计框架中的生计资本与脆弱性背景以及生计策略的关系。社工在期间也不断地在教育者、使能者和支持者等角色之间转换,运用“优势视角”、“资产为本”、“能力建设”等理念以及可持续生计框架的相关要素,以更好地促进成员和小组整体的成长。基于此,本文尝试梳理总结社工介入此类生计小组的可行性策略,包括建立信任关系、提供对外窗口、增加生计资本、引导回馈社区、关注脆弱性背景、促成小组共识以及注重过程与产出的可持续性等。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机构与社工同社区建立深厚的信任关系,强化社区内部的社会网络支持,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尊重并引导社区民众发挥主体性。
赵静[6](2019)在《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关系博弈及协调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旅游业综合性决定了其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远多于其他行业,多方相关者群体的利益协调受到学者关注,其中生态旅游、低碳旅游领域的利益相关者协调机制研究成果较为丰富。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迅猛,时有因各方利益分配不均导致纠纷、上访、堵路等新闻见诸报端,引发笔者思考。现有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研究,关注点多在社区居民权益保障等方面,利益协调机制的研究不足。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为研究对象,围绕核心利益相关者界定、利益分析、利益冲突、利益博弈等问题展开研究,尝试建构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机制。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演化博弈分析、统计分析等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工作。首先,界定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并从管理维度、供给维度、需求维度将其划分,在此基础上构建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关系模型、利益冲突模型,分析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与利益冲突,为建立协调机制奠定基础。其次,提出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关系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三个维度的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演化稳定策略(ESS)及复制者动态(RD),计算均衡稳定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各方策略选择过程及稳定策略。再次,结合演化博弈的结果,分析利益协调机制均衡状态的影响因素、构建机理,构建利益协调机制模型。最后,在全国优秀乡村旅游示范村、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袁家村进行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对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机制进行实证检验。通过以上研究,得出四点结论:第一,建立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关系图谱,将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分为边缘层、外围层、核心层三类,从管理维度、供给维度、需求维度三个维度分析行政管理方、服务供给方、旅游消费方核心利益相关者。行政管理方即各方行政管理机构是管理者、调控者、监督者,服务供给方即农村社区居民和旅游经营者是服务提供者、文化传承者,旅游消费方即旅游者是消费者、体验者。第二,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群体彼此之间存在利益联系与利益冲突。行政管理方的各级政府管理机构,向服务供给方、旅游消费方提供行政管理、政策支持、基础设施保障,获得税收收入和服务支撑。旅游消费方的旅游者消费服务供给方提供的旅游产品与服务,并向行政管理方提供反馈。服务供给方内部,农村社区居民为旅游经营者提供劳动力,获得收入。三方相互联系的同时还存在诸如土地利益、环境利益、经济利益等利益冲突,这些冲突的解决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亟需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加以解决。第三,建立了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关系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的策略选择,行政管理方选择“介入”策略是实现三方均衡状态的有力保障。行政管理方选择“介入”策略,对服务供给方是否选择“诚信”策略具有显着影响,但对旅游消费方是否选择“支持”策略影响并不突出。在行政管理方“介入”后,督促服务供给方“诚信”经营,最终形成均衡状态。旅游消费方是否选择“支持”策略,仅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演化趋势产生影响,并不能改变演化结果。第四,构建由利益表达协调机制、利益获取协调机制、利益共享协调机制、利益确认协调机制构成的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机制,在袁家村通过实证检验,验证其可协调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关系,具有可行性,对其他乡村旅游地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协调加以指导。本文关于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研究主要学术创新点,有以下三点:第一,拓展了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的研究维度。结合文献分析构建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图谱,从管理维度、供给维度、需求维度整合各级政府管理机构、旅游经营者、农村社区居民、旅游者四方利益相关者,可以更好地把控研究整体性。建立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关系模型、利益冲突模型,有助于增强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丰度与解释力。第二,提出了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动态演化博弈模型。与以往研究成果两个主体博弈不同,本文分析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三方同时博弈的演化稳定策略(ESS)及复制者动态(RD),均衡点分析及数值模拟。动态演化博弈能够更准确的反映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相互博弈过程,更真实的反映其利益诉求与矛盾冲突,有利于利益协调机制的建立。第三,构建了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机制。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行动者网络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公平理论,结合统计分析结果,构建由利益表达协调机制、利益获取协调机制、利益共享协调机制、利益确认协调机制组成的多元立体化的利益协调机制,并通过实证检验。解决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保障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对乡村旅游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有利于促进乡村发展,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谈姣姣[7](2019)在《乡镇作坊食品安全控制与建议 ——以江都区仙女镇为例》文中提出食品生产加工作坊(以下简称作坊)是我国食品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遍布在祖国的各个角落,形式多样、种类复杂,不同的地区还有自己独特的食物风味,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地区饮食文化的代表。作坊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经济的发展,给居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与回忆。在一些农村地区,作坊是一个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然而,乡镇地区的作坊多给人留下“散、乱、差”的印象,也不断成为“食品安全”的重灾区。因此,作坊的食品安全控制和监管,成为当前食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仙女镇是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的主城区,本文以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为契机,根据仙女镇经济普查办公室获得的相关数据资料了解到,仙女镇辖区范围内有18369户个体户,通过实地走访得知,居民平时购买的食物种类中以熟食、糕点、豆制品、粮油这四大类购买率最高。因此,本文着重从上述四大类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作坊着手,对作坊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同时实地调查作坊卫生状况,抽样检测相关食品和餐饮具,通过调查和检测两种方式来全面分析作坊的现状和问题,最后从作坊、监管部门、消费者、媒体和社会组织四个角度分别给出针对性的作坊食品安全控制与建议,以期提高食品质量,确保居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1、仙女镇作坊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仙女镇作坊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及行为的掌握情况。通过分析176位作坊从业人员问卷,表明其食品安全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1.63%,态度积极者占全部调查人数的86.37%;行为方面得分的总体正确率为81.34%。显着性分析结果表明,作坊类型不同,在食品安全态度和行为上存在显着差异。2、仙女镇作坊环境卫生情况调查根据按比例随机取样的原则,对仙女镇范围内的78户作坊进行抽查,包括六大项共计2574个子项的卫生指标,总体合格率为73.31%,建筑布局合格率最高达100%,而加工操作卫生合格率最低,仅为62.17%。对于不同类型的作坊来说,合格率最高的是粮油最低的是熟食;对于不同规模的作坊来说,规模越大,合格率越高,但是都存在没有配备专职安全员、从业人员有不良卫生习惯等问题;小型作坊由于规模小,人员流动性大,还存在无健康证明、不穿工作服、无三防设施等问题。3、仙女镇作坊食品和餐饮具抽检情况通过抽检了 475份作坊样品,包括263份食品样本和212份餐饮具样本。结果显示,食品样本的总体合格率为80.23%,从地域上看,城区片合格率最高(84.52%),双沟片和砖桥片相对较低。从作坊类型上看,熟食的合格率最低,只有77.37%;糕点的合格率最高,达到了 85.71%。从规模上看,合格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大型作坊(83.78%)、中型作坊(80.00%)、小型作坊(79.50%)。抽检的212份餐饮具总体合格率为67.92%。其中,筷子的合格率最高,碗和杯子的合格率其次,案板的合格率最低,仅为47.82%,表明一次性包装的碗筷和杯子比使用的案板卫生状况好。4、仙女镇作坊食品安全风险防范对策本文主要从四个层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一是对作坊的建议:①提升作坊从业人员安全知识方面的素质②配备食品安全管理员③加强作坊行业自律;二是对监管部门的建议:①统筹人员,监管合理②分清主次,突出重点③智能办公,提高效率④优胜劣汰,规范操作;三是对消费者的建议:①提升辨别能力②扞卫自身权利;四是对媒体和社会组织的建议:①加强媒体监督和真实报道②社会组织参与共治。
李娟[8](2019)在《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岔山村瑶族生计方式变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精准扶贫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政策的颁布和实施,整个中国的乡村社会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民族地区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逐步瓦解,以自然和社会文化环境为依托的生计方式,为了适应不同的时代背景,也主动或被动的发生了变迁。生计方式是人们稳定的维持生活的计谋和办法,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因此,研究生计方式的变迁路径、探讨变迁规律,有着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同时,我国农村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研究民族地区农民的生计方式变迁,对于现阶段做好国家扶贫工作和民族工作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以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岔山村为田野调查点,在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收集的基础上,以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的学科理论为指导和研究依据,深入探讨了岔山村农民生计方式变迁。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以农为主、畜牧为辅的传统生计模式,到改革开放后的农牧业、副业、外出务工共同发展的现代化生计方式,再到如今以农牧业、旅游业为主,兼副业、外出务工为一体的多元化生计方式,岔山村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种种发展与变迁,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村民自身的需求和努力以及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而变迁产生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不仅体现在衣食住行方面、在人际交往上也扩大了村子通婚的范围,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妇女的角色和地位,同时岔山村生计方式的变迁也对当地文化资源的开发产生一定影响。
方延[9](2018)在《广宁县江屯镇特色农业发展现状评价、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特色农业是实现农业结构调整、振兴乡村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作为广东省中部偏西的典型农业镇,广宁县江屯镇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自然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龙须菜、金钟花、白花油茶、地瓜干、腐竹等特色产品发展潜力巨大。特色农业发展不仅关系到全镇农业的发展方向,而且还影响着全镇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因此,积极推进江屯镇特色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数据资料、访问座谈、实地调研等方法,在对特色农业发展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江屯镇发展特色农业的主要成效及限制因素。同时,从资源要素、基础要素、辅助要素、发展要素和竞争要素五个方面建立了特色农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对特色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与识别,认为影响全镇特色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基础要素和竞争要素。在此基础上,指出该镇在发展特色农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水利基础设施落后,机械化水平低;小型生产企业为主,缺乏科学管理;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产业链条较短;市场流通环节多,营销体系不完善;政府扶持力度不够,融资服务欠缺。最后,针对江屯镇发展特色农业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全镇发展特色农业的对策措施,主要包括:(1)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2)强化发展特色农业意识、完善经营管理体系;(3)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4)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完善市场营销体系;(5)实施品牌战略,提高特色农业产品知名度;(6)与旅游业相结合,发展特色农业休闲旅游;(7)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改进农村金融服务;(8)推进多种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加快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
张琛[10](2017)在《北京市高校食堂食品安全调查与检测分析》文中指出高校食堂食品安全问题一般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食品原材料安全;二是食品加工过程中的食物安全;三是食堂就餐环境的安全。从餐饮行业整体情况来看,生物性污染(食源性疾病)、化学污染(包括农药兽药残留、天然毒素)、食品添加剂滥用是威胁食品安全的主要原因。学校食堂是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危餐饮场所,为了降低并消除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亟需建立完善有效的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本项目抽取北京地区的高校共89所,对其内部食堂中的成品菜(包括热菜和凉菜)进行抽样检测,分析高校食堂存在的食品食物安全隐患。对食堂中原材料蔬菜中的农药、生肉中的兽药残留进行抽样检测,分析高校食堂卫生食品原材料安全状况。对餐具洁净度进行抽样检测,调查餐具洗消质量,以分析食堂就餐环境的食品安全状况。检测结果表明:1.热菜的食品安全性要高于凉菜。2.凉菜样品中污染的微生物数量不同,主要由于其在流通及加工制作过程中所接触的环境不同造成。3.北京高校食堂大部分食材原料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量在相关限量标准规定范围内,总体状况良好。4.所有采集的餐具中有91.80%样品的餐具洁净度属于可接受范围,因此学校食堂的餐具洁净度情况整体良好。5.在对淀粉、银耳、干黄花菜等样品中二氧化硫的检测时发现超标情况严重,其中干黄花菜的二氧化硫残留量最高,远远超过了相关国家标准限量(<100mg/kg)的标准。因此高校食堂有必要对这类食材原料进行不定期的检测,防患于未然,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原料来源进行监控,以确保学生的用餐安全。
二、腐竹生产经营卫生监督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腐竹生产经营卫生监督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2)社区参与到社区增权:乡村旅游主体参与性研究 ——以贾家庄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乡村旅游的相关研究 |
2.1.1 乡村旅游的学术概念 |
2.1.2 乡村旅游的特征性质 |
2.1.3 乡村旅游的体验类型 |
2.2 社区参与旅游的相关研究 |
2.2.1 国外关于社区参与旅游的研究 |
2.2.2 国内关于社区参与旅游的研究 |
2.3 增权理论的相关研究 |
2.3.1 国外关于增权理论的研究 |
2.3.2 国内关于增权理论的研究 |
2.4 汾阳市贾家庄村的相关研究 |
2.5 小结 |
第三章 贾家庄乡村旅游概况 |
3.1 贾家庄村概况 |
3.1.1 贾家庄地理环境 |
3.1.2 贾家庄产业发展 |
3.1.3 贾家庄旅游基础设施 |
3.2 贾家庄乡村旅游发展历程 |
3.2.1 1999 年至2005 年 |
3.2.2 2006 年至2013 年 |
3.2.3 2014 年至2016 年 |
3.2.4 2017 年至今 |
3.3 小结 |
第四章 扎根理论下贾家庄乡村旅游主体参与性的质性分析 |
4.1 贾家庄乡村旅游主体参与性的田野调查 |
4.1.1 参与旅游的人数情况 |
4.1.2 参与旅游的人才情况 |
4.1.3 参与旅游的收益情况 |
4.2 贾家庄乡村旅游主体参与性的扎根分析 |
4.2.1 主体参与性的开放式编码 |
4.2.2 主体参与性的轴心式编码 |
4.2.3 主体参与性的核心式编码 |
4.3 贾家庄乡村旅游主体参与性存在的问题 |
4.3.1 权利不均衡导致村民失语 |
4.3.2 参与能力差限制内生发展 |
4.3.3 机制不健全增大参与阻力 |
4.4 小结 |
第五章 增权理论下贾家庄乡村旅游主体参与性的对策研究 |
5.1 贾家庄乡村旅游主体参与性的对策 |
5.1.1 完善参与制度实现政治增权 |
5.1.2 提高村民收入实现经济增权 |
5.1.3 培育社区精英实现社会增权 |
5.1.4 增强主体参与能力实现心理增权 |
5.2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3)后疫情时代民族地区旅游产业链的优化研究 ——以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 |
二、简评 |
第三节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径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技术路径 |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 |
一、创新 |
二、不足 |
第二章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理论内核:产业链和旅游产业链 |
一、产业链和旅游产业链的概念 |
二、旅游产业链跨界融合的趋势 |
三、民族旅游产业链与一般旅游产业链的区别 |
第二节 旅游产业链的内容 |
一、旅游产业链的一般内容 |
二、线上旅游产业链 |
三、景区旅游产业链 |
第三节 旅游产业链的相关理论 |
一、产业链理论 |
二、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
三、主导产业理论 |
四、核心竞争力理论 |
五、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管理理论 |
第四节 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产业链的影响 |
一、短期影响 |
二、长期影响 |
第三章 乳源旅游产业链已有的基础 |
第一节 乳源旅游产业的空间链已形成全域旅游的布局 |
第二节 乳源旅游产业链在全县产业链中占据重要位置 |
第三节 文化旅游活动是乳源旅游产业价值链的新增长点 |
第四节 国家级景区是乳源旅游产业链的基础 |
第五节 特色乡村旅游是乳源旅游产业链的补充 |
第六节 乳源旅游产业链上特色旅游产品及民宿、酒店齐全 |
第四章 乳源旅游产业链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分析 |
第一节 乳源旅游产业链受新冠疫情影响的田野调查 |
一、问卷调查 |
二、非结构性访谈 |
三、调研结论 |
第二节 后疫情时代乳源旅游产业链的SWOT分析 |
第五章 后疫情时代乳源旅游产业链面临的问题 |
第一节 资源开发受限、存量业态老化,竞争力有待提升 |
第二节 向线上转型不够 |
第三节 旅游产业链整合程度较低 |
第四节 存在新冠疫情随时阻断旅游的风险 |
第六章 后疫情时代乳源旅游产业链优化的路径 |
第一节 提高卫生安全意识,提升乳源旅游产业链中各环节服务质量 |
第二节 加快推进乳源智慧旅游建设,拓宽乳源旅游产业链发展视野 |
第三节 加强乳源旅游产业的线上宣传力度,增加对乳源旅游的需求 |
第四节 加快乳源全域旅游建设,提高乳源旅游产业链的价值 |
第五节 加大乳源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提升乳源旅游产业链的竞争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调查问卷 |
附录2:调研照片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4)网络商业诋毁行为司法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意义 |
四、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商业诋毁行为的界定 |
一、商业诋毁行为的概念 |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商业诋毁条款 |
(二)不同法律中的商业诋毁条款对比 |
二、网络商业诋毁行为的分类及特点 |
(一)网络商业诋毁行为的分类 |
(二)网络商业诋毁纠纷的特点 |
第二章 有关网络商业诋毁行为的调研结果 |
一、网络商业诋毁案件司法认定的调研情况 |
(一)案件审理流程梳理 |
(二)判决文书汇总分析 |
二、网络商业诋毁行为各构成要件认定的调研结果 |
(一)对竞争关系认定的调研结果 |
(二)对客观行为认定的调研结果 |
(三)对主观方面认定的调研结果 |
(四)对结果要件认定的调研结果 |
三、网络商业诋毁行为责任承担的调研结果 |
(一)责任承担的相关法律规定 |
(二)责任承担的司法认定结果 |
第三章 网络商业诋毁行为的司法认定难点 |
一、各构成要件的司法认定难点 |
(一)竞争关系主体界限模糊 |
(二)诋毁信息认定要件不明 |
(三)主观归责原则理论争议 |
(四)商誉损害判断缺乏标准 |
二、责任承担方式的司法认定难点 |
(一)侵权声明实效难以保证 |
(二)赔礼道歉适用饱受争议 |
(三)赔偿金额计算缺乏标准 |
第四章 完善网络商业诋毁纠纷审理的建议 |
一、规范认定思路,梳理认定流程 |
(一)具体事实精准阐明 |
(二)损害结果区分认定 |
二、提升审判水平,实现同案同判 |
(一)规范竞争关系内涵 |
(二)明确诋毁言论界限 |
(三)区分不同行为的过错要求 |
(四)结合具体行为认定诋毁结果 |
三、完善法律规定,推动责任承担 |
(一)细化消除影响的方式 |
(二)统一赔礼道歉的适用条件 |
(三)明确赔偿损失的计算依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商业诋毁案例统计表 |
(5)可持续生计框架下社工介入自助经济组织的策略探索 ——以M村腐竹小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广大欠发达地区生计需求迫切 |
2、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民生计小组发展提供了契机 |
3、社会工作参与乡村生计建设的成功实践 |
(二)研究问题及意义 |
1、研究问题 |
2、理论意义 |
3、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可持续生计框架的相关研究 |
2、社会工作介入村民自助经济组织的研究 |
3、研究述评 |
(四)研究方法与思路 |
1、研究目标 |
2、研究方法 |
3、研究思路 |
二、理论框架与概念说明 |
(一)可持续生计框架 |
1、主要内容 |
2、主要遵循的原则 |
3、总体概述 |
(二)概念界定 |
1、可持续生计 |
2、自助组织 |
(三)社会工作采用SL框架的可行性分析 |
1、资产为本与强调生计资本 |
2、以服务对象为重与以人为中心 |
3、助人自助与可持续理念 |
4、资源链接与多方合作 |
三、M村腐竹小组的生计现状 |
(一)基本背景 |
1、M村概况 |
2、L机构项目运作情况 |
3、腐竹小组的产生背景 |
(二)腐竹小组的生计现状与困境 |
1、腐竹小组组员的生计现状 |
2、腐竹小组的生计困境 |
四、社会工作促进腐竹小组可持续发展的历程 |
(一)腐竹小组生计可持续进展及社工的角色 |
1、生计风险化解 |
2、生计策略调整 |
3、再陷生计困境 |
4、重整生计策略 |
5、生计产出稳定 |
(二)社会工作的介入成效分析 |
1、生计资产增加 |
2、生计策略优化 |
3、生计风险应对能力提升 |
五、总结与反思 |
(一)社会工作介入自助经济组织的策略选择 |
1、建立信任关系,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
2、提供对外窗口,拓展视野与思路 |
3、增加生计资本,优化生计策略 |
4、引导回馈社区,获得更多认同 |
5、关注生计风险,提高应对能力 |
6、促成小组共识,推动规章制度 |
7、注重过程与产出的可持续性 |
(二)关于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生计的反思 |
1、小型农民自助经济组织的现状与困境 |
2、可持续生计框架对于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生计的启示 |
3、社会工作介入乡村生计的优势 |
(三)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6)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关系博弈及协调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乡村旅游市场扩大及地位稳步提升 |
1.1.2 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重要领域 |
1.1.3 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利益亟需协调 |
1.2 研究问题 |
1.2.1 问题的提出 |
1.2.2 案例地选取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案 |
1.4.1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框架 |
1.5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述评 |
2.1 理论基础 |
2.1.1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1.2 演化博弈理论 |
2.1.3 行动者网络理论 |
2.1.4 社会交换理论 |
2.1.5 公平理论 |
2.2 研究述评 |
2.2.1 乡村旅游研究述评 |
2.2.2 旅游利益相关者研究述评 |
2.2.3 旅游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机制研究述评 |
2.2.4 演化博弈理论在旅游领域应用研究述评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分析 |
3.1 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
3.1.1 行政管理方 |
3.1.2 服务供给方 |
3.1.3 旅游消费方 |
3.2 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分析与利益诉求 |
3.2.1 行政管理方角色分析与利益诉求 |
3.2.2 服务供给方角色分析与利益诉求 |
3.2.3 旅游消费方角色分析与利益诉求 |
3.3 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 |
3.3.1 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内部的利益冲突 |
3.3.2 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关系演化博弈分析 |
4.1 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关系动态演化博弈模型构建 |
4.1.1 基本假设及相关参数 |
4.1.2 损益变量设定与模型构建 |
4.1.3 支付函数分析 |
4.2 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关系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分析 |
4.2.1 期望收益及平均收益分析 |
4.2.2 基于复制动态方程的演化稳定策略分析 |
4.2.3 均衡点分析 |
4.3 数值模拟 |
4.3.1 突出行政管理方介入策略的演化稳定分析 |
4.3.2 突出服务供给方诚信策略的演化稳定分析 |
4.3.3 突出旅游消费方支持策略的演化稳定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机制构建 |
5.1 利益协调机制均衡状态影响因素分析 |
5.1.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5.1.2 研究设计 |
5.1.3 实证检验 |
5.1.4 模型检验及其结果 |
5.2 利益协调机制构建原则 |
5.2.1 效率与公平兼顾原则 |
5.2.2 责权利明晰原则 |
5.2.3 竞争合作适度原则 |
5.3 利益协调机制构建机理 |
5.3.1 利益协调机制解决负外部性 |
5.3.2 利益协调机制促进供需平衡 |
5.3.3 利益协调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
5.3.4 利益协调机制实现协同发展 |
5.4 利益协调机制构建内容 |
5.4.1 利益表达协调机制:及时高效的沟通机制 |
5.4.2 利益获取协调机制:优势互补的参与机制 |
5.4.3 利益共享协调机制:责权对等的分配机制 |
5.4.4 利益确认协调机制:合理完善的保障机制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机制实证分析 |
6.1 袁家村概况 |
6.2 袁家村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分析 |
6.2.1 行政管理方 |
6.2.2 服务供给方 |
6.2.3 旅游消费方 |
6.3 袁家村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 |
6.3.1 行政管理方与服务供给方利益冲突 |
6.3.2 行政管理方与旅游消费方利益冲突 |
6.3.3 服务供给方与旅游消费方利益冲突 |
6.4 袁家村核心利益相关者演化博弈分析 |
6.4.1 模型构建 |
6.4.2 模型分析 |
6.5 袁家村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机制构建 |
6.5.1 利益协调机制 |
6.5.2 利益均衡策略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局限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袁家村各级政府管理机构深度访谈记录 |
附录二 :袁家村旅游经营者利益诉求深度访谈记录 |
附录三 :袁家村居民利益诉求深度访谈记录 |
附录四 :袁家村旅游者旅游体验质量调查问卷 |
附录五 :袁家村居民、经营者旅游影响感知调查问卷 |
致谢 |
(7)乡镇作坊食品安全控制与建议 ——以江都区仙女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相关概念 |
1.4 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仙女镇食品作坊安全现状 |
2.1 仙女镇概况 |
2.2 食品作坊的现状 |
第三章 仙女镇食品作坊从业人员KAP调查 |
3.1 调查对象与方法 |
3.1.1 调查对象 |
3.1.2 调查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
3.2.2 作坊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得分情况 |
3.2.3 不同类型的作坊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得分情况 |
3.2.4 不同规模的作坊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得分情况 |
3.3 讨论 |
3.3.1 样本总体情况 |
3.3.2 作坊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得分总体分析 |
3.3.3 不同类型的作坊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得分分析 |
3.3.4 不同规模的作坊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得分分析 |
第四章 仙女镇食品作坊卫生状况调查 |
4.1 调查对象与方法 |
4.1.1 调查对象 |
4.1.2 调查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作坊总体合格情况 |
4.2.2 作坊制度管理情况 |
4.2.3 作坊建筑布局情况 |
4.2.4 作坊食品存储卫生情况 |
4.2.5 作坊人员及环境卫生情况 |
4.2.6 作坊加工用具卫生情况 |
4.2.7 作坊加工操作卫生情况 |
4.3 讨论 |
4.3.1 作坊总体卫生情况 |
4.3.2 作坊制度管理情况 |
4.3.3 作坊建筑布局情况 |
4.3.4 作坊食品存储卫生情况 |
4.3.5 作坊人员及环境卫生情况 |
4.3.6 作坊加工用具卫生情况 |
4.3.7 作坊加工操作卫生情况 |
第五章 仙女镇食品作坊安全风险抽检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实验材料 |
5.1.2 实验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作坊抽样地点及数量 |
5.2.2 作坊样本采集量情况 |
5.2.3 抽检作坊食品总体合格情况 |
5.2.4 不同检测类别的食品合格情况 |
5.2.5 食源性致病菌的鉴别 |
5.2.6 餐饮具总体合格情况 |
5.3 讨论 |
5.3.1 作坊食品检测结果 |
5.3.2 作坊餐饮具检测结果 |
第六章 仙女镇食品作坊风险防范对策 |
6.1 仙女镇食品作坊主要存在的问题 |
6.1.1 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得分情况 |
6.1.2 作坊卫生状况 |
6.1.3 作坊食品和餐饮具抽检情况 |
6.2 仙女镇食品作坊风险防范对策 |
6.2.1 对作坊的建议 |
6.2.2 对监管部门的建议 |
6.2.3 对消费者的建议 |
6.2.4 对媒体和社会组织的建议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岔山村瑶族生计方式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意义和选题原由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选题原由 |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
一、关于民族生计方式的研究 |
二、与瑶族生计相关的研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四节 田野点概况 |
一、地理位置与人口概况 |
二、历史沿革 |
三、生产与经济 |
四、风俗习惯 |
第二章 岔山村传统生计方式 |
第一节 传统农业 |
一、改革开放以前的农业发展 |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农业发展 |
第二节 传统养殖业 |
第三节 个体手工业与工商业 |
第四节 外出打工 |
第三章 岔山村现代生计方式 |
第一节 现代农业与养殖业 |
第二节 旅游业 |
一、旅游业产生的背景 |
二、旅游产业链下的生计方式 |
第三节 其他生计方式 |
一、外出务工 |
二、在乡务工 |
三、回乡创业 |
第四章 岔山村生计方式变迁的动因分析 |
第一节 国家政策的扶持 |
第二节 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
第三节 村民的文化自觉 |
第五章 岔山村生计方式变迁的影响 |
第一节 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
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
二、交通方式的便捷 |
三、休闲娱乐方式的增多 |
四、居住环境的改善 |
第二节 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
一、通婚范围的扩大 |
二、妇女角色和地位的改变 |
第三节 对文化资源开发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9)广宁县江屯镇特色农业发展现状评价、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特色农业发展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 特色农业概念与相关理论 |
2.1 特色农业的概念、特征与模式 |
2.1.1 特色农业的概念 |
2.1.2 特色农业的特征 |
2.1.3 特色农业的模式 |
2.2 特色农业的基础理论 |
2.2.1 比较优势理论 |
2.2.2 竞争优势理论 |
2.2.3 农业规模经济理论 |
3 江屯镇特色农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
3.1 江屯镇特色农业发展优势 |
3.1.1 丰富的自然资源 |
3.1.2 便捷的道路交通 |
3.1.3 一定的社会发展基础 |
3.2 江屯镇特色农业发展劣势 |
3.2.1 人均耕地面积少,土地流转缓慢 |
3.2.2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资金投入较少 |
3.2.3 劳动力缺乏,素质偏低 |
3.2.4 农业科技人才不足,缺乏农业技术力量 |
4 江屯镇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
4.1 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
4.2 注重农业品牌和产业开发 |
4.3 特色农业发展初具规模 |
4.3.1 龙须菜发展现状 |
4.3.2 金钟花发展现状 |
4.3.3 白花油茶发展现状 |
4.3.4 腐竹发展现状 |
4.3.5 地瓜干发展现状 |
5 江屯镇特色农业发展评价实证分析 |
5.1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5.2 建立评价集合 |
5.3 多级模糊评价 |
5.4 江屯镇特色农业要素评价 |
5.4.1 资源要素评价 |
5.4.2 基础要素评价 |
5.4.3 辅助要素评价 |
5.4.4 发展要素评价 |
5.4.5 竞争要素评价 |
6 江屯镇特色农业发展问题 |
6.1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机械化水平低 |
6.2 小型生产企业为主,缺乏科学管理 |
6.2.1 生产以小型企业为主 |
6.2.2 企业缺乏科学管理 |
6.3 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产业链条较短 |
6.3.1 缺乏技术力量,不能满足发展需要 |
6.3.2 产业链条短,特色农产品加工处于起步阶段 |
6.4 市场流通环节多,营销体系不够完善 |
6.5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融资服务欠缺 |
6.5.1 投入财政资金不足,运用效率不高 |
6.5.2 农村金融服务欠缺,农民融资困难 |
7 江屯镇特色农业发展措施建议 |
7.1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 |
7.2 强化发展特色农业意识,完善经营管理体系 |
7.2.1 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 |
7.2.2 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体系 |
7.3 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 |
7.3.1 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联盟 |
7.3.2 发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
7.4 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完善市场营销体系 |
7.5 实施品牌战略,提高特色农产品知名度 |
7.6 与旅游业相结合,发展特色农业休闲旅游 |
7.7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改进农村金融服务 |
7.7.1 加大对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力度 |
7.7.2 加大对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金融扶持力度 |
7.8 推进多种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加快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 |
8 结论与讨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北京市高校食堂食品安全调查与检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北京市食品安全现状 |
1.2 北京学校食品安全现状 |
1.3 研究目的 |
第2章 内容与方法 |
2.1 调查检测内容 |
2.1.1 细菌总数 |
2.1.2 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和二氧化硫残留 |
2.1.3 餐具洗消设备及餐具洁净度 |
2.2 调查方法 |
2.3 检测方法 |
2.3.1 餐具表面洁净度检测 |
2.3.1.1 采样 |
2.3.1.2 试剂和设备 |
2.3.1.3 检测原理 |
2.3.1.4 实验步骤 |
2.3.2 成品菜中细菌总数检测 |
2.3.2.1 采样 |
2.3.2.2 试剂和设备 |
2.3.2.3 检测原理 |
2.3.2.4 实验步骤 |
2.3.3 农药(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残留检测 |
2.3.3.1 采样 |
2.3.3.2 试剂和设备 |
2.3.3.3 检测原理 |
2.3.3.4 实验步骤 |
2.3.4 兽药残留检测 |
2.3.4.1 采样 |
2.3.4.2 试剂和设备 |
2.3.4.3 检测原理 |
2.3.4.4 实验步骤 |
2.3.5 二氧化硫残留检测 |
2.3.5.1 采样 |
2.3.5.2 试剂和设备 |
2.3.5.3 检测原理 |
2.3.5.4 实验步骤 |
第3章 调查与检测结果 |
3.1 调查结果 |
3.1.1 高校基本情况 |
3.1.2 食堂经营方式 |
3.1.3 原料采购渠道 |
3.1.4 餐具清洗消毒设施 |
3.2 检测结果 |
3.2.1 餐具表面洁净度检测结果分析 |
3.2.2 成品菜中细菌总数检测结果分析 |
3.2.2.1 凉菜中的细菌总数的测定与分析 |
3.2.2.2 热菜中的细菌总数测定与分析 |
3.2.2.3 采样地点与成品菜中微生物污染量关系分析 |
3.2.2.4 不同月份成品菜中微生物污染情况分析 |
3.2.3 农药残留检测结果分析 |
3.2.4 兽药残留检测结果分析 |
3.2.5 二氧化硫检测结果分析 |
第4章 全文结论 |
4.1 调查检测结果 |
4.2 北京高校食堂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
4.3 北京高校食堂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
第5章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表1 北京市教育系统食堂卫生条件调查表 |
附表2 凉菜样品中细菌总数检测结果 |
附表3 热菜样品中细菌总数检测结果 |
附表4 生肉原料样品中兽药残留量 |
附表5 食品原材料中二氧化硫含量 |
作者简介 |
四、腐竹生产经营卫生监督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江西省虔心小镇康养农业发展路径研究[D]. 李贝贝. 天津农学院, 2021
- [2]社区参与到社区增权:乡村旅游主体参与性研究 ——以贾家庄村为例[D]. 邹嘉. 山西大学, 2021(12)
- [3]后疫情时代民族地区旅游产业链的优化研究 ——以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为例[D]. 王琪.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4]网络商业诋毁行为司法案例研究[D]. 高云云. 中国政法大学, 2020(12)
- [5]可持续生计框架下社工介入自助经济组织的策略探索 ——以M村腐竹小组为例[D]. 梁飞铃.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6]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关系博弈及协调机制研究[D]. 赵静. 西北大学, 2019(04)
- [7]乡镇作坊食品安全控制与建议 ——以江都区仙女镇为例[D]. 谈姣姣. 扬州大学, 2019(06)
- [8]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岔山村瑶族生计方式变迁[D]. 李娟. 广西民族大学, 2019(01)
- [9]广宁县江屯镇特色农业发展现状评价、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D]. 方延.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10]北京市高校食堂食品安全调查与检测分析[D]. 张琛. 河北工程大学, 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