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赵赫和《经济半小时》(论文文献综述)
王频[1](2016)在《专业化与大众化的平衡:《经济半小时》节目报道策略研究 ——以“走进自贸区”为例》文中提出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电视经济深度报道节目在报道观念的转变、报道方式以及报道视野的开拓等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在专业化的基础上满足大众的需要成为了众多经济深度报道节目追求的目标。而作为央视创办最早、影响最大的经济深度报道节目,《经济半小时》在专业化与大众化的平衡方面作出了一个很好的表率。本文从互联网时代的经济信息传播入手,探讨《经济半小时》的生存空间,认为其要把握住“内容为王”,发挥相对于网络化媒体的专业化优势,加强对经济信息的处理能力或者说是再加工能力,树立服务大众的意识。文章以“走进自贸区”系列报道为例,分别探讨了《经济半小时》走大众化与专业化发展道路的原因,对其报道策略进行探究,详述了其如何实现大众化与专业化的平衡。最后,笔者认为在新媒体时代,电视经济深度报道节目应利用网络实现与受众的全方位互动,获取报道所需的经济类真实调查数据,加强节目专业性,走大众化发展之路。
谢米兰[2](2012)在《CCTV-2财经频道专业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视频道专业化,是世界电视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频道走向专业化,顺应了受众细分和竞争加剧的时代潮流。电视频道专业化建设的发展过程中,以经济信息和生活为定位的专业经济频道的革新显得尤为突出。中央电视台二套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中央级专业财经频道,紧扣时代脉搏,历经多次改版。2009年8月24日,经济频道正式更名为财经频道。这次改版只一字之差,却是一次“质”的飞跃。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中国经济力量的崛起,中国需要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权威财经媒体:全媒体时代、媒介融合的新环境下,中国财经媒体的运营面临着一个全新的转向。在“以全球视野观照全球市场,以全球智慧整合全球资源”的频道全新理念的指导下,财经频道大胆创新,根据自身的优势,精办专业节口,形成拳头产品,扩大品牌效应,收视率显着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大幅提高。无论是频道品牌标识,还是频道节目设置,极力彰显了财经频道的“财经”特色。财经频道致力于打造以财经频道为龙头的“全链条”财经信息服务平台,建立由经济界的财经专家组成的财经智库;加强与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的联系;顺应全媒体的时代潮流,整合报纸、网络、广播、书籍等多种媒体形态,增加节目内容的来源渠道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频道的影响力。财经频道在中国具有权威的地位和绝对的资源优势,其每次“变脸”都引人注目,而此次改版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对这一典型案例的分析和研究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本论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中央电视台二套的发展历程,梳理四次改版的背景和特点。第二、三部分重点分析财经频道节目内容、编排的变化,探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财经频道的运营策略新转向。第四部分着重讨论财经频道的发展启示,以期通过总结本次财经频道改版的经验和不足为我国专业频道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杨利[3](2011)在《《经济半小时》的节目模式与功能 ——以系统整体论为研究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89年12月,《经济半小时》作为中国最早的电视经济深度报道节目开播,初期以宣传经济信息和政策、引导经济发展为主要报道功能,至2010年经历了21个年头的发展,并适应中国特定的经济发展环境、电视媒体传播环境,及节目报道功能的不断转变,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标准化”报道模式。2009年中国进入经济发展的后危机时代,《经济半小时》在8月进行了一次改版,对自己的报道模式进行了微调整。可见,其发展模式与功能总是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和经济类电视媒体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的。在这种新的经济发展和经济类媒体不断财经化专业化发展的背景下,本文对《经济半小时》报道模式及其功能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综合研究,并提出可能性的发展创新策略,对于中国电视经济深度报道节目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本文突破传统新闻传播学理论研究,以系统整体论为研究方法,来组织研究框架。将《经济半小时》及其传播环境看作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构建起以《经济半小时》为主体的电视经济深度报道节目大系统。《经济半小时》为该大系统的内在本体,即一子系统,一切研究以它为中心。而与该子系统存在实质性联系又不属于该子系统的节目传播环境,包括节目的播出频道及相关电视频道环境,则构成了频道子系统;与《经济半小时》节目同质的其他电视经济深度报道节目则成为与其存在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子系统。本文就是在这一系统构建的基础上进行的关于该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及该系统与外部传播环境之间的联系和功能等的研究。首先本文对《经济半小时》这一节目所依存的传播环境系统进行研究,包括本节目所处的经济频道环境和整个经济电视媒体的发展环境;其次,对《经济半小时》这一节目子系统的内部各要素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包括报道的题材与体裁层面研究;报道文本构成元素,即标题与文本研究;表现手段研究等。再次,对《经济半小时》子系统与外部竞争与合作环境系统的关系研究,以找到发展契机;最后总结《经济半小时》为代表的中国电视经济深度报道节目的发展现状,归纳其报道模式,指出模式缺陷;后对《经济半小时》主要报道功能变更进行总结,并在这一指导下,提出节目模式的创新发展策略。结语部分,从系统整体论的观点出发,总结《经济半小时》系统的节目模式的整体发展方向。在研究方法上,全文贯穿以系统整体论为方法论指导,对《经济半小时》及其传播环境构成的中国电视经济深度报道大系统进行研究,力图摆脱传统新闻学实证研究的分析局限,站在更高的全局观上去关照电视经济深度报道节目的发展。在写作过程中,采用综合集成法和内容分析法相结合,以定性研究为主,辅以适量的定量研究。
李世雷[4](2009)在《电视栏目影响力分析》文中认为随着媒介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学界开始将“影响力”理论引入媒介研究。但综观国内外学界的影响力研究成果,却很少关涉到电话栏目研究。电视栏目作为电视媒介产业中重要的内容组成部分,尝试对其影响力的生成、保持及提升环节进行探讨,对于整个电视栏目的发展而言,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首先对电视栏目影响力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电视栏目影响力生成的关键在于受众因素。电视栏目聚焦受众注意力、获得受众情感行为上的认同并借助受众间的人际传播将影响力辐射扩散。其次,本文从栏目本身及受众因素两方面探讨了如何保持电视栏目影响力的问题。栏目内容的定位及质量把关,栏目形式的演播方式及主持,构成栏目主体的选看性。而受众对栏目主体的满意度和知晓度等因素则影响着受众在情感和行为上的忠诚度,这也直接关系到电视栏目影响力的渗透和保持。再次,本文从电视栏目的内容拓展、品牌延伸以及市场策略方面探讨了如何进一步提升电视栏目影响力的途径。围绕受众偏好和需求进行内容的创新包装及合理改版,提高节目收视率,开发栏目周边产品及子品牌,在市场化的竞争中赢取丰厚的广告收入等,都是提升电视栏目影响力的有效手段。最后,结合电视栏目影响力理论,本文选取经典栏目《经济半小时》作为案例分析对象,深入探讨了该栏目影响力在近二十年发展过程中的来龙去脉。
刘丹[5](2008)在《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运作策略分析》文中指出作为我国最早的电视经济栏目之一的《经济半小时》,在中国电视发展过程中历尽淘洗,长盛不衰,一直充当着中国电视经济节目旗舰的角色。她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建设产生和发展,并根据受众对经济信息的需求变化不断地进行自我调节。开播十八年来,《经济半小时》在政府经济政策、市场经济环境和人民经济生活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可以说做出了一个电视经济栏目的独特贡献。本文将《经济半小时》栏目作为研究范本,采用内容分析法、调查法、例证法、归纳法和文献法,结合笔者在栏目的工作和学习经历,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数据,对该栏目的产生和发展、不同时期栏目定位的演变以及栏目的六大运作策略——专业化与大众化的统一、时效与深度的调和、“小经济”到“大经济”的拓展、经济视角与非经济视角的巧妙运用、经济报道的“软化”、品牌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得出:明确的定位、不断地突破和创新、新闻卖点的开发、“硬”新闻的“软化”、品牌打造、关注公众利益、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等是一个栏目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在激烈的传媒市场中历久弥新的制胜法宝。《经济半小时》的运作策略对当前提高我国电视经济节目的报道水平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郭安菲[6](2008)在《央视经济频道品牌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08年是中国电视事业创办50周年,中国是个电视大国,2007年底,中国电视用户达36.4万户。电视频道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品牌的竞争,一方面,观众每天收看电视的时间十分有限,另一方面,随着电视技术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有线网络的大规模普及,境外电视频道的“入侵”,媒体竞争将会愈演愈烈。如今的观众已不再是受教育者,他们以消费者的身份在电视节目乃至频道之间进行选择。当电视的供给量超过观众接受能力的时候,注意力就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获得注意力便成为电视频道获得市场份额、获得观众记忆、获得传播效果的前提。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近年来各个电视频道都在努力打造核心竞争力。湖南卫视借助几年的娱乐传统突出“最具活力的中国电视娱乐品牌”;广东卫视因身处经济改革的最前沿,突出自己的“财经”特色;江苏卫视打造出以“情感”为特色的电视频道。CCTV—2没有走专业财经频道的道路,而是以“大经济观”作为整个频道布局的核心理念,将频道定位于“大众、综合、实用”。在媒体竞争激烈和受众细分的情况下,各家电视机构几乎都有自己的经济频道和经济类节目。央视经济频道获得极高的收视率,仅次于中央一套,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二大卫视频道,被电视观众评价为最有活力的电视频道之一。本文分为五大部分:品牌概述、央视经济频道品牌策略构成、央视经济频道成为品牌的主要原因、央视经济频道与美国财经频道CNBC比较研究、央视经济频道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全面分析CCTV—2的品牌策略。
吴敬琏,厉以宁[7](2008)在《吴敬琏、厉以宁 解读改革开放30年得失》文中指出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邀请了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亲历者,也是推动者,着名的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吴敬琏先生共同为我们探究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败与得失,并且共同为我们展望中国改革未来的发展方向。
娄凤娟[8](2007)在《基于整合营销的电视栏目品牌化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品牌就是生产经营者对自己的产品设定的名称及系列识别系统,其目的是使商品或服务与其他产品区别开来,它代表着产品的特性、功能、品质等。要让自己的产品、服务在同行中打响名声、在市场上取得成功,有效的品牌经营策略和战略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在电视传媒产业中,随着其产业功能的迅速推进,“电视品牌”——这个原本不被重视的概念,也开始被人们重新认识并重视。而且,现代传媒的竞争日趋激烈,可以说已经进入到了品牌经营的时代。一个媒体如果拥有几个品牌栏目,那么在竞争中就会增加获胜的砝码。因此,品牌就如同媒体的形象,它标志着一种超越时空的品味和文化,对于媒体塑造良好的美誉度和公信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于电视媒体来说,电视栏目的品牌化经营就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说,对于一个在竞争市场中的电视栏目而言,品牌就意味着新的生命力,意味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从整合营销的角度对电视栏目的品牌化战略进行研究,通过借助整合营销传播的相关理论以及品牌学的相关理论,对电视栏目的品牌建构、品牌维护、品牌延伸和拓展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是电视栏目品牌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采取的策略。名牌栏目《经济半小时》的品牌成功之路,印证了电视栏目的品牌化战略的现实意义。
易蓉蓉[9](2004)在《《经济半小时》发展的启示》文中认为 《经济半小时》作为央视创办最早、影响最大的名牌经济栏目,十四年来,以其独特的品质和追求——用经济的眼光关注社会热点——吸引了无数的受众:上至总理下至平民百姓。朱镕基总理1998年10月视察央视时说二套节目越办越好,《经济半小时》帮了忙。1999年度央视调查公司的权威报告显示,在央视298个电视栏目中《经济半小时》名列"观众认
张海楠[10](2002)在《略论电视品牌战略》文中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使电视媒体的产业特性被发现,包括品牌经营战略在内的许多产业经营理念被大胆地引进到电视媒体产业的经营领域中,使电视媒体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 品牌的创建与经营,有利于电视媒体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有利于电视媒体实现最佳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利于电视媒体自身形象的塑造。 电视栏目品牌经营包括品牌创建战、品牌强化战略、品牌调整战略;它把栏目经营中的观众意识、创新意识、整体意识、质量意识、个性意识以及市场意识整合于一个经营理念中,使其成为电视栏目品牌战略的指导思想。 作为当前具有代表意义的名牌栏目,《东方时空》和《经济半小时》在栏目品牌战略创建、品牌强化以及品牌调整方面的成功经验,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与总结,对这些名牌栏目的具体分析,有助于我们对电视栏目品牌经营战略规律的挖掘与发现。 把“媒体品牌价值最大化”作为电视媒体成功经营的标准,是我国电视媒体产业特性决定的,体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二、赵赫和《经济半小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赵赫和《经济半小时》(论文提纲范文)
(1)专业化与大众化的平衡:《经济半小时》节目报道策略研究 ——以“走进自贸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电视经济节目相关研究 |
二、电视经济深度报道节目相关研究 |
三、专业化与大众化研究 |
四、《经济半小时》相关研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互联网时代的《经济半小时》 |
第一节 信息社会的经济新闻 |
一、信息社会 |
二、经济信息 |
三、经济新闻 |
第二节 电视经济深度报道与《经济半小时》 |
一、电视经济深度报道的涵义 |
二、《经济半小时》节目概述 |
三、《经济半小时》的大众性与专业性 |
第三节 互联网时代《经济半小时》的生存空间 |
一、网络经济新媒体的发展 |
二、我国电视经济深度报道节目现状 |
三、《经济半小时》的生存空间 |
第二章 《经济半小时》的发展与“走进自贸区” |
第一节 《经济半小时》的发展历程与节目定位 |
一、经济体制改革发展中的《经济半小时》 |
二、《经济半小时》的发展历程 |
三、《经济半小时》的节目定位 |
第二节 《经济半小时》“走进自贸区”系列节目概述 |
一、自贸区的定义 |
二、“走进自贸区”系列节目概述 |
第三章 立足之本:专业化的视角与理念 |
第一节 “专业化”原因探索 |
一、经济节目的专业属性 |
二、核心受众的需求 |
三、经济节目的核心竞争力 |
四、经济深度报道节目的影响力 |
第二节 “走进自贸区”系列节目专业化报道策略分析 |
一、内容分析的专业视角 |
二、节目编排的专业制作 |
第四章 扩展优势:大众化的路径与导向 |
第一节 “大众化”原因探索 |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
二、受众需求的驱动 |
三、利益的导向 |
四、节目的职能所在 |
第二节 “走进自贸区”系列节目大众化报道策略分析 |
一、节目内容的大众导向 |
二、电视报道的大众传播 |
第五章 电视经济深度报道节目专业化与大众化的评价与思考 |
第一节 电视经济报道节目专业化与大众化的冲突与平衡 |
一、专业化与大众化的矛盾 |
二、专业化与大众化的平衡互补 |
三、《经济半小时》专业化与大众化报道策略效果评估 |
第二节 新媒体时代电视经济深度报道节目的专业化与大众化发展 |
第三节 《经济半小时》专业化与大众化发展欠缺与建议 |
一、培养优秀记者、主持人 |
二、平衡新闻时效与新闻深度间的矛盾 |
三、扬长避短,理解运用电视媒体特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CCTV-2财经频道专业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CCTV-2财经频道专业化发展历程 |
第一节 央视二套经济节目的开播 |
第二节 构建以经济节目为主的综合频道 |
一、加强经济报道的广度和深度 |
二、经济与娱乐结合,凸显娱乐功能 |
三、开办《生活》,开发服务功能 |
第三节 初显专业化特征的“经济·生活·服务”频道 |
一、改版着眼于“观众”,节目调整以受众需求为出发点 |
二、增加益智类节目的数量,拉动频道整体收视率 |
三、加大经济节目的比重,经济节目运作趋向成熟 |
四、分众意识初现,开办首个精英化节目《对话》 |
第四节 专业化特色突出的“经济频道” |
一、“大经济”理念作为频道整合的重要方针 |
二、经济资讯为特色,提高服务功能 |
三、推出播出季,带动了频道收视率 |
第五节 专业化实质性发展:CCTV-2财经频道 |
第二章 CCTV-2财经频道专业化分析 |
第一节 突出频道专业性和实用性 |
一、权威解读国家经济政策 |
二、深入剖析经济现象 |
三、及时呈现国际重大财经事件 |
四、关注民生热点,体现节目的实用性 |
第二节 注重节目的可视性和趣味性 |
一、节目表达方式多元化,增强节目的可视性 |
二、节目形态多样化,注重节目的趣味性 |
第三节 看重财经节目主持人的专业性 |
第三章 CCTV-2财经频道运营策略分析 |
第一节 细分受众,转变频道定位 |
一、CCTV-2财经频道专业化发展的契机 |
二、细分受众,锁定财经专业人士和理财者 |
三、专业化和大众化的结合 |
第二节 栏目品牌化提高频道竞争力 |
一、构建频道整体形象识别体系 |
二、整合内部资源,加强栏目品牌化 |
三、新创栏目各有特色,品牌化有待加强 |
四、建立专业数据库促进互动 |
第三节 大型特别节目扩大频道影响力 |
一、创办特别节目和大型活动,进行频道品牌维护 |
二、整合广告资源,实现频道与企业的共赢 |
第四节 建立财经智库,提升频道专业化和国际化 |
一、建立专业的财经智库 |
二、密切与有关部门的关系 |
第四章 CCTV-2财经频道专业化发展的思考 |
第一节 CCTV-2财经频道存在的问题 |
一、节目内容缺乏鲜明的专业特色,栏目可替代性强 |
二、缺乏长效的人才吸纳机制,财经专业人才队伍有待充实 |
三、频道产业链单一,经营空间亟待拓宽 |
第二节 CCTV-2财经频道发展的启示 |
一、专业信息服务是财经频道专业化的基础 |
二、顺应媒介融合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
三、突出各财经频道的特色进行错位竞争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3)《经济半小时》的节目模式与功能 ——以系统整体论为研究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相关概念与理论的界定 |
四、研究现状综述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经济半小时》节目的传播环境系统研究 |
第一节 《经济半小时》传播环境之频道现状研究 |
一、明确定位经济类电视频道 |
二、中国电视财经频道研究 |
第二节 电视经济深度报道的发展——以《经济半小时》为案例 |
一、电视经济深度报道在中国的发展 |
二、《经济半小时》的历史发展研究 |
第三节 财经频道环境下的《经济半小时》发展探讨 |
一、横向空间上《经济半小时》的危机 |
二、新频道环境下的《经济半小时》发展契机 |
第二章 《经济半小时》节目报道模式的系统整体性研究 |
第一节 《经济半小时》的报道构成类型研究 |
一、从节目的体裁上分类研究 |
二、从节目的报道题材上分类研究 |
第二节 《经济半小时》报道文本研究 |
一、标题研究 |
二、文本主体部分研究 |
三、特殊报道研究 |
第三节 报道模式其它影响因素研究 |
一、报道传播形式的艺术表达手段使用影响因素分析 |
二、报道制作团队的素质分析 |
三、《经济半小时》的受众构成研究 |
第三章 《经济半小时》报道系统与外部竞争环境关系研究 |
第一节 《半小时》报道系统的外部同质节目研究 |
一、主要电视经济深度报道节目分析 |
二、电视经济深度报道的发展空间启示 |
第二节 《经济半小时》借势网络创新发展 |
第四章 《经济半小时》报道模式与功能总结 |
第一节 《经济半小时》的报道模式 |
第二节 《经济半小时》报道功能变更与确立 |
一、《经济半小时》系统报道功能的阶段性变更 |
二、《经济半小时》报道功能的总结性探析 |
第三节 为《经济半小时》节目模式的创新发展献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电视栏目影响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绪论 |
0.1 选题背景 |
0.2 电视栏目影响力的界定 |
0.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0.4 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
第一章 电视栏目影响力的形成 |
1.1 电视栏目影响力形成的必要性 |
1.1.1 电视栏目发展的内在需求 |
1.1.2 电视栏目竞争的外部压力 |
1.1.3 电视栏目与受众间的双向作用 |
1.2 电视栏目影响力形成的途径 |
1.2.1 注意力接触 |
1.2.2 收视选择 |
1.2.3 心理共鸣 |
1.2.4 渠道烙印 |
1.2.5 辐射影响 |
1.3 电视栏目影响力的主要特点 |
1.3.1 条件性 |
1.3.2 辐射性 |
1.3.3 持久性 |
第二章 电视栏目影响力的保持 |
2.1 栏目内容与保持栏目影响力的关系 |
2.1.1 内容定位 |
2.1.2 内容质量 |
2.1.3 议程设置 |
2.2 栏目形式与保持栏目影响力的关系 |
2.2.1 结构形态 |
2.2.2 栏目主持 |
2.2.3 演播方式 |
2.3 栏目受众与保持栏目影响力的关系 |
2.3.1 构筑受众的情感忠诚度 |
2.3.2 构筑受众的行为忠诚度 |
2.3.3 受众间的影响力互渗 |
第三章 电视栏目影响力的提升 |
3.1 电视栏目的内容提升 |
3.1.1 内容创新 |
3.1.2 把握"问题单" |
3.2 电视栏目的品牌化包装 |
3.2.1 栏目个性 |
3.2.2 栏目改版 |
3.2.3 明星主持 |
3.3 电视栏目的市场化策略 |
3.3.1 收视覆盖 |
3.3.2 广告运作 |
3.3.3 品牌延伸 |
第四章 案例研究:《经济半小时》栏目影响力分析 |
4.1 《经济半小时》栏目影响力的形成与保持 |
4.1.1 栏目定位与报道内容 |
4.1.2 栏目主持与演播方式 |
4.1.3 受众构成与收视率 |
4.2 《经济半小时》整体影响力的提升 |
4.2.1 品牌资源整合 |
4.2.2 企业化管理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5)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运作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方法 |
2 《经济半小时》的诞生与改版历程 |
2.1 《经济半小时》的诞生与发展概况 |
2.2 《经济半小时》的四次大型改版 |
3 《经济半小时》的栏目定位与演变 |
3.1 不同时期报道内容的定位及调整 |
3.2 不同时期栏目功能的定位及调整 |
3.3 不同时期栏目形态的定位及调整 |
3.4 不同时期的受众定位及调整 |
4、《经济半小时》栏目的六大运作策略 |
4.1 专业化与大众化的有机统一 |
4.2 时效与深度的调和 |
4.3 “小经济”到“大经济”的拓展 |
4.4 经济视角与非经济视角的巧妙运用 |
4.5 经济报道“硬”新闻“软”着陆 |
4.6 品牌策略 |
5《经济半小时》栏目运作的基本规律及启示 |
5.1 《经济半小时》栏目运作的基本规律 |
5.2 《经济半小时》运作规律的启示 |
6 结语 |
注释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央视经济频道品牌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品牌概述 |
1、品牌的界定 |
2、频道品牌的含义 |
3、频道品牌的属性 |
4、电视频道品牌的构成要素 |
5、央视经济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的发展 |
二、央视经济频道品牌策略构成 |
1、定位策略 |
2、内容策略 |
3、包装策略 |
4、主持人策略 |
5、广告营销策略 |
三、央视经济频道成为品牌的主要原因 |
1、经久不衰的名牌栏目──以《经济半小时》为例 |
2、差异化的传播内容──以《对话》为例 |
3、独特化的栏目设置──以《赢在中国》为例 |
四、央视经济频道与美国财经频道CNBC比较研究 |
1、频道定位比较 |
2、传播内容比较 |
3、节目形态比较 |
4、传播方式比较 |
5、记者、主持人比较 |
五、央视经济频道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 |
1、坚持“内容为王” |
2、实行频道专业化 |
3、培养高质量的传媒人才队伍 |
4、提高整合营销能力 |
5、开展电视活动营销 |
6、实施多层次品牌策略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吴敬琏、厉以宁 解读改革开放30年得失(论文提纲范文)
成功的三个方面 |
遗憾的三个问题 |
中国改革的未来 |
(8)基于整合营销的电视栏目品牌化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课题来源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1、关于电视品牌的研究 |
2、关于品牌战略的研究 |
3、关于媒介品牌战略的研究 |
三、主要理论工具概述 |
1、整合营销传播理论(IMC) |
2、电视栏目品牌化 |
3、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与电视栏目品牌化战略 |
四、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手段 |
五、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创新点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3、主要创新点 |
第一章 电视栏目品牌建构 |
一、电视栏目的品牌定位 |
1、基于主题的电视栏目品牌定位 |
2、基于受众的电视栏目品牌定位 |
3、基于广告客户的电视栏目品牌定位 |
二、电视栏目的品牌形象建构 |
1、CI系统包装电视品牌 |
2、建立统一的栏目形象识别系统 |
三、电视栏目的品牌建构策略 |
1、差异化策略 |
2、明星策略 |
3、编排策略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电视栏目品牌维护 |
一、建立科学的栏目品牌评估体系和完善的保护体系 |
1、建立栏目品牌评估体系,提升美誉度 |
2、建立以法制为依据的品牌保护体系 |
3、建构良好的栏目品牌认同,沟通好栏目与受众、市场的关系 |
二、在创新中维护栏目品牌 |
1、栏目基本形态要保持稳定,内容、播出形式要与时俱进 |
2、根据受众反馈信息,不断完善品牌 |
3、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保持栏目旺盛的创造力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电视栏目品牌延伸与拓展 |
一、栏目品牌延伸的目的 |
1、完善服务,提升品牌魅力;节约成本,共享资源 |
2、以品牌电视栏目整合其他媒体,实现跨媒体经营 |
3、提高栏目品牌的投资效益 |
二、栏目品牌延伸的条件 |
1、不能损害原有栏目品牌的个性特征 |
2、是否具备品牌延伸能力 |
3、是否具有比较充足的资本 |
三、栏目品牌延伸的措施 |
1、品牌栏目可以参与相关市场的联动 |
2、品牌栏目可以开发相关产品 |
3、举办大型活动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案例分析:名牌栏目《经济半小时》 |
一、栏目经营理念——品牌创建 |
1、栏目定位 |
2、栏目包装 |
3、差异化竞争 |
二、栏目品牌的维护 |
1、维持栏目的美誉度 |
2、保持品牌文化与栏目品质的高度联系 |
3、明晰知识产权保护对品牌维护的重要意义 |
4、跟随时代的变化,丰富品牌的内涵 |
三、栏目品牌的延伸 |
1、栏目周边产品的开发 |
2、子品牌的创建 |
本章小结 |
结论与研究展望 |
一、本文结论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10)略论电视品牌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1 媒体纷争时代与电视品牌节目 |
1.1 媒体纷争与生存困境 |
1.2 必由之路:市场细分 品牌求胜 |
2 品牌经营:电视栏目的运作策略 |
2.1 品牌经营战略中的几个关键词 |
2.2 电视栏目品牌经营战略 |
2.3 电视栏目品牌经营战略的意识 |
3 栏目品牌的创建:以《东方时空》为中心 |
3.1 体制创新:电视栏目品牌成功创建的基础 |
3.2 电视杂志:传播形象的创新 |
3.3 新闻品质:品牌形象的正确定位 |
3.4 小结:《东方时空》品牌经验 |
4 栏目品牌的经营:以《经济半小时》为中心 |
4.1 重拳出击,以重点节目带动栏目整体品牌价值的提高 |
4.2 组织社会活动,增强栏目品牌的影响力 |
4.3 重视市场推广,强化品牌营销工作 |
4.4 小结:《经济半小时》 |
5 栏目调整:品牌的延伸与稀释 |
5.1 栏目品牌调整要有相对的稳定性 |
5.2 栏目品牌调整要有明确的针对性 |
5.3 栏目品牌调整要注意品牌的延续性 |
结束语 |
注释 |
参考书目 |
四、赵赫和《经济半小时》(论文参考文献)
- [1]专业化与大众化的平衡:《经济半小时》节目报道策略研究 ——以“走进自贸区”为例[D]. 王频. 南京师范大学, 2016(03)
- [2]CCTV-2财经频道专业化研究[D]. 谢米兰. 南京师范大学, 2012(03)
- [3]《经济半小时》的节目模式与功能 ——以系统整体论为研究视角[D]. 杨利. 山东大学, 2011(04)
- [4]电视栏目影响力分析[D]. 李世雷. 中南大学, 2009(S2)
- [5]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运作策略分析[D]. 刘丹. 华中科技大学, 2008(05)
- [6]央视经济频道品牌策略研究[D]. 郭安菲. 郑州大学, 2008(02)
- [7]吴敬琏、厉以宁 解读改革开放30年得失[J]. 吴敬琏,厉以宁. 今日中国论坛, 2008(Z1)
- [8]基于整合营销的电视栏目品牌化战略研究[D]. 娄凤娟. 中南大学, 2007(06)
- [9]《经济半小时》发展的启示[J]. 易蓉蓉. 山东视听, 2004(04)
- [10]略论电视品牌战略[D]. 张海楠. 华中师范大学, 2002(01)
标签:财经论文;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论文; 财经媒体论文; 中国模式论文; 财经记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