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穿琥宁注射液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邓怡平[1](2021)在《穿心莲活性成分高值化加工利用应用基础研究》文中认为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Burm.f.)Nees)为一年生草本,药用部位为其地上部分,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效,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其主要成分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AD)是一种二萜内酯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血栓生成、镇静、抗生育、保肝、抗癌、调节免疫和糖尿病的作用。尤其是以它的高抗炎作用,以及对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特性而被广泛认可,有“中药消炎药”、“天然抗生素”的美誉。但其脂溶性较低、水溶性极低,生物利用度低,这制约了其药效的发挥。且穿心莲内酯味极苦,服用较大剂量时会导致胃脘不适。将其制备成聚合物后,可以改善穿心莲内酯的吸收和分布,同时提高肺部和结肠的抗炎效果,降低毒副作用,丰富穿心莲内酯的剂型选择,提高穿心莲内酯稳定性;还可以减少病人用量,节约中药资源,进而可以减少穿心莲栽培量,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为了达到穿心莲有效成分高值化利用的目的,本研究中选用穿心莲叶为原料,利用超声微波辅助胶束提取法来提取穿心莲有效成分,并将其中的穿心莲内酯进行纯化。将穿心莲内酯与甘露低聚糖进行共价连接形成两亲性的聚合物,其可以在水中形成稳定的胶束,并考察了其理化表征、体外和体内评价以及抗炎活性。本研究中选择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作为表面活性剂并利用超声微波辅助胶束提取法来提取穿心莲有效成分。在超声功率为固定的50 W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了穿心莲提取的最优条件为:表面活性剂用量为3%,料液比为1:20,微波功率为800 W,微波时间为8 min。在该条件下,最终的穿心莲内酯提取率为2.41%,脱水穿心莲内酯的提取率为1.32%。将穿心莲提取液用盐沉降后,所得的提取液用乙酸乙酯萃取,并经过脱色纯化后,得到了纯度为97.85%的穿心莲内酯结晶,总收率为70.62%。将穿心莲内酯与琥珀酸酯反应形成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DAS),与甘露低聚糖链通过共价键连接形成两亲性聚合物结构,即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甘露低聚糖聚合物(DAS-Man)。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检测其化学结构,发现制备成的DAS-Man成功将甘露低聚糖和穿心莲内酯通过琥珀酸酐连接到了一起。以DAS-Man的临界胶束浓度作为考察标准,确定了 DAS-Man的最佳制备比例为,穿心莲内酯和甘露低聚糖单个糖单元之间的摩尔比例为2:1,反溶剂类型为乙酸乙酯,所得产物的收率为28.79%,载药量为9.78%,临界胶束浓度为0.43 mg/mL。通过激光粒度仪的检测可以发现,DAS-Man胶束的平均粒径为115.1±13.74 nm,冻干后复溶的DAS-Man胶束的平均粒径为133.0±11.86 nm。电镜结果表明,DAS-Man粉体为40-70 nm小微粒构成的疏松的块状,DAS-Man胶束粒子为球形,部分粒子可以观察到明显的核壳结构,冻干使DAS-Man胶束的粒径变大,但对其分散性和溶解性无明显影响。XRD和DSC图谱中显示出,穿心莲内酯是典型的晶体结构,DAS-Man和DAS-Man冻干粉是以无定形态存在。穿心莲内酯吸热时伴随着失重,说明穿心莲内酯在熔融过程中同时伴有分解。DAS-Man和冻干DAS-Man的失重曲线与甘露低聚糖的类似,其原因可能是穿心莲内酯在DAS-Man中的载药量偏低导致。同时说明,DAS-Man溶解冻干后对其热稳定性无明显影响。DAS-Man中乙酸乙酯和DMSO的残留量分别为0.06%和0.09%,远小于中国药典中对Ⅲ类溶剂的要求,可以安全使用。体外溶出、释放、稳定性和模拟消化结果表明,DAS-Man可在水溶液中形成稳定的胶束,且在去离子水,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溶出度均接近完全溶出,在人工胃液中的释放率低于其他两种介质。DAS-Man的化学键和其形成的胶束在这三种溶剂体系中均稳定存在,其结构不易在水中被破坏,这有助于其以整体的胶束状态被摄入细胞,同时有助于其以完整状态进入结肠发挥作用。体外模拟消化实验表明,DAS-Man在模拟体液中以胶束状态存在。在经历了口腔、胃、小肠、大肠阶段的模拟消化以后,口腔中的游离的穿心莲内酯含量仅为投药量的 0.02±0.01%,在胃中为 0.17±0.02%,在小肠中为 0.63±0.02%,在大肠中为 16.63 ±1.82%。DAS-Man在口腔、胃、小肠中的粒径稳定,释放量低;在大肠中粒径变大、游离药物量增加,其原因可能是聚合物结构受到模拟大肠液中的细菌作用,部分共价键被破坏,穿心莲内酯被释放出来一部分,同时其胶束结构也受到影响,粒径增大。说明DAS-Man的胶束结构和聚合物结构在口腔到小肠阶段中非常稳定,而在大肠阶段中在细菌作用下被破坏,穿心莲内酯被释放,达到结肠给药的效果。生物利用度结果表明,DAS组和DAS-Man组的AUC值分别是是穿心莲内酯组的0.59倍和1.85倍,DAS-Man出峰时间比穿心莲内酯组晚,且存在双峰现象。组织分布实验结果表明,穿心莲内酯组在达到脾脏、肾脏和小肠峰值的时间为0.5 h,达到心脏、肝脏、肺脏中的达峰时间为1h,在脑、脊髓、大肠中达到峰值的时间为4 h。DAS-Man组在心脏、脾脏、肺脏、肾脏、小肠中的达峰时间为1h,在肝脏中的达峰时间为2 h,在大鼠脑、脊髓、大肠中的达峰时间为4 h。其原因可能是有部分DAS-Man以聚合物或者胶束的状态被摄取入细胞,并在肝脏中代谢成游离穿心莲内酯,另外有一部分在大肠中被分解后形成游离穿心莲内酯后再进入血液循环。DAS-Man组的肝肾中药物含量高于穿心莲内酯组,原因可能是其血流丰富,同时其也是穿心莲内酯的代谢部位。除肝肾外,DAS-Man在肺中的穿心莲内酯含量也高于穿心莲内酯组,其原因除了血药浓度高于穿心莲内酯组外,穿心莲内酯连接的亲水端甘露糖对肺部的靶向性也应该是其中一个原因,这对其在用于肺部炎症和感染的时候提高药效有一定作用。以脂多糖(LPS)致肺炎小鼠和恶唑酮(OXZ)致结肠炎作小鼠为模型动物对穿心莲内酯和DAS-Man的抗炎作用进行了考察。DAS-Man和穿心莲内酯能够降低LPS致急性肺炎小鼠肺组织的湿/干比、脾脏系数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同时也能够降低血清和组织中的TNF-α、IL-6和IL-1β炎症因子含量,改善肺组织病理状态。DAS-Man 和穿心莲内酯能够延长 OXZ 致结肠炎小鼠生存时间,降低炎症小鼠结肠组织的DAI评分,减轻结肠缩短,降低脾脏系数,同时也能够降低血清和组织中的MPO活性、NO、TNF-α、IL-4和IL-1β炎症因子含量,降低水肿程度,改善结肠病理状态。DAS-Man对肺炎小鼠和结肠炎小鼠抗炎效果好于穿心莲内酯,提示DAS-Man对LPS所致的急性肺损伤和OXZ所致的结肠炎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穿心莲内酯可以抑制细胞炎症因子分泌有关。
李冰[2](2016)在《小儿泌尿道感染中医诊疗指南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修订“小儿泌尿道感染中医临床诊疗指南”。方法:采用文献研究、专家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和专家论证会相结合的方法修订“小儿泌尿道感染中医临床诊疗指南”。文献研究:依据循证医学的原理,使用检索工具,采取人工检索、计算机检索与网络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检索文献,并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对目标文献中的中医证型、选方、常用中草药等指标进行归纳整理并对文献的整体质量进行评价;然后综合前期古代文献研究的成果进行汇总、整理,为第一轮专家调查问卷打好基础。专家问卷调查:在前期文献研究基础上制定第一轮专家调查问卷,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向全国范围内遴选的37位专家发放调查问卷。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分析,制定第二轮调查问卷,发送给回复一轮问卷的专家。将回收后的问卷汇总分析,形成“小儿泌尿道感染中医诊疗指南草稿”。专家论证会:邀请国内着名的中医儿科学专家,召开专家论证会。提交“小儿泌尿道感染中医诊疗指南草稿”,然后请专家们讨论该草稿并提出相关修改意见。根据专家论证会意见,再次复检文献,对指南草稿进行修改,最终形成“小儿泌尿道感染中医诊疗指南初稿”。结果:经过系统检索,得到与本病相关文献574篇。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分类,最终得到205篇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性文献和7篇名老中医经验文献;在文献研究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制作两轮调查问卷,专家积极系数均在90%以上。对回收的问卷整理分析,形成指南草稿。通过专家论证会,对形成的草稿提出修改意见,最终形成小儿泌尿道感染指南初稿。结论:本课题修订的《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泌尿道感染》确立了小儿泌尿道感染临床诊疗的行业标准,为临床诊疗活动提供了规范化标准。
罗巍伟[3](2005)在《穿琥宁稳定性与新制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穿琥宁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类感染。目前,由于穿琥宁的稳定性以及质量问题,病人使用后偶然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引起不良反应的物质可能是高分子植物蛋白或穿琥宁水解氧化的降解产物及色素等。 本项研究建立了穿琥宁注射液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方法;测定了穿琥宁的主要理化性质;研究穿琥宁的降解产物及其降解过程;确定穿琥宁水溶液的水解动力学参数。经高效液相测定,穿琥宁水解符合一级降解反应,该药物的稳定性受溶液pH值,缓冲溶液的浓度,缓冲液种类以及温度的影响。 分别考察穿琥宁溶液在不同的pH值,不同的HP-β-CD浓度,不同温度下的降解动力学。使用曲线拟合的方法计算包合物的表观降解速率常数以及表观稳定常数。通过考察表面活性剂,非水溶剂对穿琥宁稳定性的影响,为制备合理处方提供依据。 在处方筛选和工艺优化的研究中,以注射剂的基本药剂学要求为指标,初步考察并确定了穿琥宁注射液的基本处方和制备工艺。 在穿琥宁注射液的质量评价研究中。完成了穿琥宁的化学、光谱、色谱鉴别和相关检查,增加了有关物质检查改进了含量测定的测定方法。 对穿琥宁注射液进行了初步稳定性研究,稳定性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高热、强光对注射液的质量有一定影响,提示本品应避光置于冷处保存。
郑永[4](2004)在《穿琥宁肠溶胶囊的研制及临床前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穿琥宁是由中药穿心莲叶中提取的有效成分穿心莲内酯为中间体,在吡啶催化下,与琥珀酸酐反应所得的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单钾盐。穿琥宁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热,抗炎等多种功效,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现市场上只有静脉和肌注两种剂型,使用不方便,而且有大量文献报道穿琥宁注射液有多种配伍禁忌和不良反应。在研究中我们发现穿琥宁在胃中的破坏,是影响穿琥宁口服吸收的主要因素,通过将穿琥宁制备成肠溶胶囊可避免药物在胃中的破坏,有效的提高动物血中的药物浓度。为此我们研制了穿琥宁肠溶胶囊,通过对不同处方制备的穿琥宁肠溶胶囊体外溶出度的测定选择最佳制备条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穿琥宁肠溶胶囊主药的含量;最优处方制备的穿琥宁肠溶胶囊在人工肠液45min时的体外溶出度为98.36%;同时我们草拟了穿琥宁肠溶胶囊的质量标准草案,使所研制的穿琥宁肠溶胶囊的质量有了初步的保证。为考察穿琥宁口服给药是否对实验动物的神经精神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产生明显影响,我们按临床给药途径,进行了穿琥宁肠溶胶囊口服给药的一般药理学研究。为考察穿琥宁经肠给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我们将小鼠采取麻醉后,直接在<WP=6>肠部灌注穿琥宁CMC-Na混悬液;犬直接灌服穿琥宁肠溶胶囊;用 HPLC法测定给药后的血浆药物浓度,经3p97药动学程序处理,考察穿琥宁经肠给药囊的小鼠和犬的药代动力学和绝对生物利用度。其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穿琥宁灌服给药对小鼠神经精神系统无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麻醉大鼠血压、心电图和呼吸频率、幅度均无明显影响。穿琥宁经肠给药,小鼠和犬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5.87%、29.92%。穿琥宁肠溶胶囊为一可行的口服剂型。
庞龙,王明芳,李翔[5](2001)在《穿琥宁注射液临床应用现状》文中研究表明
黄燕[6](2001)在《对穿琥宁注射液的综合评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贺月林[7](2008)在《复方穿琥宁注射液制备及药效研究》文中指出复方穿琥宁注射液是以穿琥宁,硫酸小檗碱为主药,采用现代制药技术精制而成的水溶液。经处方筛选、制备工艺条件优化、产品稳定性试验、安全性评价、质量检测标准、体外抑菌实验和临床疗效实验等一系例研究,结果表明:(1)用10%的乙醇溶液在45℃温度下溶解穿琥宁、在90℃~100℃温度下溶解小檗碱,用磷酸盐缓冲液调节pH值为6.0~7.5;用0.05%的EDTA-2Na和0.05%的L一半胱氨酸盐酸盐作稳定剂;制得的注射液性质稳定。(2)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产品穿琥宁含量的平均回收率为99.5%;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小檗碱含量的平均回收率为98.6%。(3)复方穿琥宁注射液对小白鼠急性毒性试验肌注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754.8 mg·kg-1,LD5095%可信限为571.6~996.5 mg·kg-1。(4)复方穿琥宁注射液对丹毒、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mg·mL-1)值均为1+1,对猪大肠杆菌的MIC(mg·mL-1)值为0.1+0.1。对巴氏杆菌和链球菌的MIC(mg·mL-1)值均为0.01+O.01;用本品0.1 mL·kg-1,2次/d,连用3d。治疗仔猪人工诱发感染和自然感染的大肠杆菌病,人工诱发的治愈率为100%,自然感染的治愈率为95%。综上所述,本研究制备的复方穿琥宁注射液性质稳定,质量可靠,疗效显着,是一种高效、安全、经济、方便的抗感染新药。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吴嘉瑞[8](2007)在《基于文献数据库和传统药物警戒思想的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由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道数量明显增多及其严重不良反应造成的显着危害,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已成为国内医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然而,由于高质量中药注射剂安全信息平台的阙如等问题,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文献研究水平始终处于瓶颈。正是基于对这样现状的思辨,本论文选择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为切入点,应用文献学、统计学、数据库技术等方法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进行研究。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内容:一、文献综述本论文文献综述部分系统论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①中药安全性问题;②中药注射剂及其安全性问题;③药品不良反应评价及其方法。以上这些论述为论文的整体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二、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文献数据库建立在广泛收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应用Microsoft ACCESS构建《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文献数据库》。数据库包涵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信息(其中详细个案病例2333例,群案病例3091例,合计5424例),中药注射剂基本药物信息(包括116种中药注射剂和34种中药来源的化学注射剂信息),中药注射剂组方药物信息(包括164种组方药物的药性、功效、传统警戒论述、现代研究等信息)和中药注射剂配伍禁忌信息。三、基于数据库分析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特点研究本部分研究中,我们依托数据库平台,应用文献计量学、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方法,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总体信息和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重点品种(包括双黄连注射剂、清开灵注射剂、穿琥宁注射剂和鱼腥草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流行病学特点以及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了患者性别、年龄、疾病情况、过敏史、剂型、用药剂量、配液情况、合并用药、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病案来源地等流行病学要素。研究结果表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类型与患者性别、年龄、过敏史、药品剂型等因素具有相关性。四、基于传统药物警戒思想的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研究本部分研究中,我们首先对中国传统药物警戒思想的历史源流和学术思想内涵进行考证和阐释。进而对中药注射剂组方药物的警戒论述进行了系统整理,研究中查阅古今本草医籍原着50余部。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依据证候禁忌、妊娠禁忌和配伍禁忌理论,对部分中药注射剂品种的安全使用提出新的见解。本研究创新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研究成果方面:基于ACCESS数据库平台,构建了既具有中医药特色又具备注射剂特点的“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文献数据库”,为中药注射剂安全性信息的查询和分析研究提供了高质量平台。2.方法学方面:依托数据库平台,应用数据挖掘中的决策树算法和Apriori关联算法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案信息进行研究,并结合研究结果对中药注射剂流行病学特点进行了针对性分析。3.学术思想方面:系统考证了中国传统药物警戒思想的历史源流并明确阐释了其学术思想内涵。并以中药注射剂组方药物的传统药物警戒论述为依据,对部分中药注射剂品种的安全使用提出新的见解。
马宝花,张立,李娟,刘雪丽[9](2006)在《136例穿琥宁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穿琥宁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相关文献数据库中所有描述穿琥宁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报道,并对其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穿琥宁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大致有8类,以过敏反应最为常见。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其不良反应,用药时应加强对患者的临床观察,以减轻不良反应的危害。
高振和,徐文冲,黄炜,刘冬松[10](2004)在《穿琥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肾盂肾炎72例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探讨穿琥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肾盂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60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80例用穿琥宁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 ;对照组 80例用氧氟沙星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 ,以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为疗效观察指标 ,用药 14d后评定疗效。结果 :穿琥宁注射液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Z =-2 2 0 2 ,P =0 0 2 8) ,穿琥宁注射液对膀胱湿热型的疗效亦明显优于肝胆湿热型 (Z =-2 699,P =0 0 0 7) ,治疗组失访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χ2 =8 0 41,P =0 0 0 40 )。结论 :穿琥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肾盂肾炎使用方便、患者依从性好、疗效独特 ,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二、穿琥宁注射液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穿琥宁注射液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穿心莲活性成分高值化加工利用应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穿心莲简介 |
1.2.1 穿心莲的生物学特性 |
1.2.2 穿心莲的生长特性 |
1.2.3 穿心莲资源分布 |
1.2.4 穿心莲化学成分研究 |
1.2.5 穿心莲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因素 |
1.2.6 穿心莲的药理作用 |
1.2.7 穿心莲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
1.3 穿心莲内酯研究概况 |
1.3.1 穿心莲内酯结构和理化性质 |
1.3.2 穿心莲内酯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
1.4 聚合物胶束研究进展 |
1.4.1 pH响应性聚合物胶束 |
1.4.2 还原响应性聚合物胶束 |
1.4.3 温度响应性聚合物胶束 |
1.4.4 光响应性聚合物胶束 |
1.4.5 酶响应性聚合物胶束 |
1.4.6 多响应性聚合物胶束 |
1.4.7 聚合物前药胶束 |
1.5 课题研究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意义 |
1.5.2 研究内容 |
1.5.3 研究技术路线 |
2 穿心莲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和纯化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和仪器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3.1 HPLC法检测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含量 |
2.3.2 穿心莲原料内有效成分含量的确定 |
2.3.3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
2.3.4 超声微波辅助胶束提取穿心莲有效成分的工艺优化 |
2.3.5 提取率计算 |
2.3.6 穿心莲内酯的纯化 |
2.4 实验结果 |
2.4.1 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标准曲线的绘制 |
2.4.2 穿心莲原料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
2.4.3 提取工艺优化结果 |
2.4.4 穿心莲内酯纯化结果 |
2.5 本章小结 |
3 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甘露低聚糖聚合物(DAS-Man)的制备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仪器 |
3.3 实验方法 |
3.3.1 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的制备 |
3.3.2 DAS-Man的制备 |
3.3.3 制备体系中高沸点溶剂的去除 |
3.3.4 DAS-Man制备条件优化 |
3.4 材料表征和评价方法 |
3.4.1 HPLC法检测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含量 |
3.4.2 傅里叶红外光谱的检测(FTIR) |
3.4.3 紫外吸收光谱检测 |
3.4.4 核磁共振氢谱检测(~1H NMR) |
3.4.5 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测定 |
3.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5.1 DAS标准曲线的绘制 |
3.5.2 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的合成结果 |
3.5.3 DAS-Man的合成结果和收率 |
3.5.4 DAS-Man的红外光谱 |
3.5.5 DAS-Man的紫外光谱 |
3.5.6 DAS-Man的核磁共振氢谱结果 |
3.5.7 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测定结果 |
3.6 本章小结 |
4 DAS-Man的理化性质和溶剂残留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仪器 |
4.3 实验方法 |
4.3.1 粒径检测 |
4.3.2 扫描电镜检测(SEM) |
4.3.3 透射电镜检测(TEM) |
4.3.4 原子力显微镜检测(AFM) |
4.3.5 X射线衍射检测(XRD) |
4.3.6 示差扫描热量分析(DSC) |
4.3.7 热重分析(TG) |
4.3.8 溶剂残留检测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4.1 粒径检测结果 |
4.4.2 扫描电镜结果 |
4.4.3 透射电镜结果 |
4.4.4 原子力显微镜结果 |
4.4.5 X射线衍射结果 |
4.4.6 示差扫描热量分析结果 |
4.4.7 热重分析结果 |
4.4.8 溶剂残留检测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5 DAS-Man自组装胶束的体外评价 |
5.1 引言 |
5.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5.2.1 实验材料 |
5.2.2 实验仪器 |
5.3 实验方法 |
5.3.1 HPLC法和UV法检测药物浓度 |
5.3.2 穿心莲内酯的饱和溶解度检测 |
5.3.3 溶出度检测 |
5.3.4 释放率检测 |
5.3.5 稳定性检测 |
5.3.6 体外消化稳定性 |
5.3.7 体外毒性检测 |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5.4.1 DAS-Man标准曲线的绘制 |
5.4.2 饱和溶解度检测 |
5.4.3 溶出度检测 |
5.4.4 释放率检测结果 |
5.4.5 稳定性检测结果 |
5.4.6 体外模拟消化结果 |
5.4.7 毒性实验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6 DAS-Man胶束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
6.1 引言 |
6.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6.2.1 实验材料 |
6.2.2 实验仪器 |
6.3 实验方法 |
6.3.1 HPLC法检测药物浓度 |
6.3.2 生物利用度测定 |
6.3.3 组织分布测定 |
6.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6.4.1 生物利用度测定结果 |
6.4.2 组织分布测定结果 |
6.5 本章小结 |
7 DAS-Man胶束对LPS致肺炎小鼠的抗炎活性评价 |
7.1 引言 |
7.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7.2.1 实验材料 |
7.2.2 实验仪器 |
7.3 实验方法 |
7.3.1 LPS致小鼠肺炎模型的制备和给药 |
7.3.2 样品处理和含量测定 |
7.3.3 含量测定 |
7.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7.4.1 小鼠肝脏系数检测结果 |
7.4.2 小鼠脾脏系数检测结果 |
7.4.3 肺湿/干比检测结果 |
7.4.4 MPO含量测定 |
7.4.5 NO含量测定 |
7.4.6 TNF-α含量测定 |
7.4.7 IL-6含量测定 |
7.4.8 IL-1β含量测定 |
7.4.9 肺脏HE染色结果 |
7.5 本章小结 |
8 DAS-Man胶束对恶唑酮致结肠炎小鼠的抗炎活性评价 |
8.1 引言 |
8.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8.2.1 实验材料 |
8.2.2 实验仪器 |
8.3 实验方法 |
8.3.1 OXZ致小鼠结肠炎模型的制备和给药 |
8.3.2 疾病活动指数评价(DAI) |
8.3.3 样品处理 |
8.3.4 含量测定 |
8.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8.4.1 小鼠存活数量 |
8.4.2 小鼠DAI评分 |
8.4.3 小鼠结肠形态 |
8.4.4 小鼠肝脏系数检测结果 |
8.4.5 小鼠脾脏系数检测结果 |
8.4.6 MPO含量测定 |
8.4.7 NO含量测定 |
8.4.8 TNF-α含量测定 |
8.4.9 IL-4含量测定 |
8.4.10 IL-1β含量测定 |
8.4.11 结肠HE染色结果 |
8.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东北林业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
(2)小儿泌尿道感染中医诊疗指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现有工作基础 |
3 主要技术路线 |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
1 文献的来源 |
2 制订检索策略 |
3 文献筛选与评价 |
4 软指标的筛选 |
5 研究内容 |
6 文献研究结果归纳 |
第三部分 专家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 |
1 编制第一轮专家调查问卷 |
2 专家的遴选 |
3 调查问卷的设计及计分方法 |
4 建立数据库 |
5 统计分析方法 |
6 形成指南草稿 |
第四部分 各轮专家问卷调查分析 |
1 专家问卷的组成和评价方法 |
2 统计分析 |
3 专家积极系数 |
4 第一轮专家问卷统计分析 |
5 第二轮专家问卷调查统计分析 |
第五部分 专家论证会 |
第六部分 讨论 |
1 循证医学的意义及在本课题中的应用 |
2 文献研究在本课题中的意义 |
3 德尔菲法的应用体会 |
4 中医标准化的必要性 |
第七部分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文献条目清单 |
附录2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3 随机临床试验评分量表 |
附录4 非随机临床试验评分量表 |
附录5 第一轮专家问卷调查表 |
附录6 第二轮专家问卷调查表 |
附录7 小儿泌尿道感染中医诊疗指南草稿 |
附录8 小儿泌尿道感染中医诊疗指南初稿 |
附录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3)穿琥宁稳定性与新制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穿琥宁 UV与 HPLC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
1 仪器与试药 |
1.1 主要仪器 |
1.2 药品与试剂 |
2 方法与结果 |
2.1 高效液相方法的建立 |
2.1.1 色谱条件 |
2.1.2 线性关系 |
2.1.3 稳定性试验 |
2.1.4 重复性试验 |
2.1.5 加样回收试验 |
2.2 紫外分光光度法 |
2.2.1 线性关系测定 |
2.2.2 稳定性试验 |
2.2.3 重复性试验 |
2.2.4 加样回收试验 |
2.3 样品测定 |
3 结论与讨论 |
第二部分 穿琥宁主要理化性质的测定 |
1 仪器与试药 |
1.1 主要仪器 |
1.2 药品与试剂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色谱条件 |
2.2 穿琥宁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测定 |
2.3 穿琥宁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
3 结论与讨论 |
第三部分 穿琥宁降解产物的分析 |
1 仪器与试药 |
1.1 主要仪器 |
1.2 药品与试剂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色谱条件 |
2.2 酸降解实验 |
2.3 碱降解实验 |
2.4 氧化实验 |
2.5 强光实验 |
3 结论与讨论 |
第四部分 穿琥宁降解动力学的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1.1 主要仪器 |
1.2 药品与试剂 |
2 方法与结果 |
2.1 穿琥宁的含量测定 |
2.2 穿琥宁水解反应级数以及水解速率的测定 |
2.3 温度对穿琥宁水解速率的影响 |
2.4 缓冲液浓度对穿琥宁水解速率的影响 |
2.5 缓冲液种类对穿琥宁水解速率的影响 |
2.6 离子强度对穿琥宁水解速率的影响 |
2.7 不同的注射液对穿琥宁水溶液降解动力学的影响 |
2.8 最佳pH值的测定 |
3 结论与讨论 |
3.1 穿琥宁水溶液降解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
3.2 温度对穿琥宁水溶液降解动力学的影响 |
3.3 不同缓冲浓度对穿琥宁水溶液降解动力学的影响 |
3.4 不同离子强度对穿琥宁水溶液降解动力学的影响 |
3.5 不同的注射液对穿琥宁水溶液降解动力学的影响 |
3.6 最佳pH值的筛选 |
第五部分 羟丙基- β- 环糊精对穿琥宁稳定化作用 |
1 仪器与试药 |
1.1 主要仪器 |
1.2 药品与试剂 |
2 方法与结果 |
2.1 穿琥宁的含量测定 |
2.2 标准曲线的制备 |
2.2.1 穿琥宁标准曲线的制备 |
2.2.2 穿琥宁 HP- β- CD溶液标准曲线的制备 |
2.2.3 两回归直线相关性检验 |
2.3 HP- β- CD对穿琥宁水解反应的影响 |
2.4 pH值对穿琥宁稳定性的影响 |
2.5 HP- β- CD浓度对穿琥宁稳定性的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第六部分 穿琥宁的稳定化措施 |
1 仪器与试药 |
1.1 主要仪器 |
1.2 药品与试剂 |
2 方法与结果 |
2.1 穿琥宁的含量测定 |
2.2 表面活性剂对穿琥宁的稳定化作用 |
2.2.1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
2.2.2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
2.2.3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
2.3 有机溶剂对穿琥宁水解的抑制作用 |
3 结论与讨论 |
第七部分 穿琥宁注射液处方筛选 |
1仪器与试药 |
1.1 主要仪器 |
1.2 药品与试剂 |
2 方法与结果 |
2.1 穿琥宁的含量测定 |
2.2 剂量确定依据 |
2.3 处方的筛选 |
2.3.1 抗氧剂种类的筛选 |
2.3.2 缓冲溶液的选择 |
2.3.3 pH值的选择 |
2.3.4 有机溶剂的选择 |
2.3.5 完整处方 |
2.4 制备工艺 |
2.4.1 辅料加入顺序 |
2.4.2 配制方法 |
2.4.3 灭菌温度的确定 |
2.4.4 制备工艺 |
2.4.5 工艺流程图 |
2.5 有效期预测 |
3 结论与讨论 |
第八部分 穿琥宁注射液质量评价 |
1 仪器与试药 |
1.1 主要仪器 |
1.2 药品与试剂 |
2 方法与结果 |
2.1 外观与性状 |
2.2 鉴别 |
2.2.1 化学反应法 |
2.2.2 光谱法 |
2.2.3 色谱法 |
2.2.3.1 色谱条件 |
2.2.3.2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
2.2.3.3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
2.3.3.4 空白辅料溶液的配制 |
2.3.3.5 HPLC鉴别方法 |
2.3 检查 |
2.3.1 pH值 |
2.3.2 溶液颜色 |
2.4 含量测定 |
2.4.1 波长选择 |
2.4.2 色谱条件 |
2.4.3 线性范围 |
2.4.4 加样回收试验 |
2.4.5 样品含量测定剂限度 |
2.5 有关物质 |
2.5.1 色谱条件 |
2.5.2 有关物质测定方法 |
3 结论与讨论 |
第九部分 穿琥宁注射剂稳定性初步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1.1 主要仪器 |
1.2 药品与试剂 |
2 方法与结果 |
2.1 稳定性影响因素试验 |
2.1.1 光稳定性试验 |
2.1.2 热稳定性试验 |
2.2 加速试验 |
2.3 室温留样试验 |
3 结果与结论 |
总结 |
综述 药物及其制剂的水解理论和抑制方法 |
致谢 |
(4)穿琥宁肠溶胶囊的研制及临床前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及中英文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正 文 穿琥宁肠溶胶囊的研制及临床前实验研究 |
前 言 |
第一部分 穿琥宁肠溶胶囊的研制 |
小 结 |
第二部分 穿琥宁肠溶胶囊一般药理学研究 |
小 结 |
第三部分 穿琥宁经肠部给药后在小鼠和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绝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
小 结 |
讨 论 |
实验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穿琥宁注射液临床应用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 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穿琥宁注射液临床应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功效与作用 |
1.1 抗细菌 |
1.2 抗病毒 |
1.3 解热、抗炎作用 |
2 配伍禁忌 |
3 不良反应 |
3.1 过敏反应 |
3.2 热原反应 |
3.3 其他不良反应 |
4 小结 |
(6)对穿琥宁注射液的综合评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单独应用 |
1.1 高热 |
1.2脑炎 |
1.3 呼吸道感染 |
1.3.1 流感 |
1.3.2 肺炎 |
1.3.3 支气管炎 |
1.3.4 咳嗽 |
1.3.5 疱疹性咽峡炎 |
1.4 胃肠道疾病 |
1.5 手足口病 |
1.6 角膜结膜炎 |
1.7 腹泻 |
1.8 其他 |
2 临床配伍应用 |
2.1 与清开灵配伍 |
2.2 与寒哮汤配伍 |
2.3 与茵栀黄配伍 |
2.4 与双黄连配伍 |
2.5 与抗生素配伍 |
2.6 其他 |
3 含量测定 |
3.1 紫外分光光度法 |
3.2 高效液相色谱法 |
4 热原检查 |
5 稳定性与贮存期 |
5.1 配伍稳定性 |
5.2 贮存期 |
6 不良反应 |
7 讨论 |
(7)复方穿琥宁注射液制备及药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穿琥宁的应用研究进展 |
2 小檗碱(berberinum)的应用研究进展 |
3 研究目的及思路 |
第二章 复方穿琥宁注射液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
1 复方穿琥宁注射液制备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处方 |
1.2.2 处方依据 |
1.2.3 配制方法 |
1.2.4 观察和含量测定方法 |
1.3 处方稳定性研究 |
1.3.1 附加剂的优法 |
1.3.2 制备工艺优法 |
1.4 结论与讨论 |
2 复方穿琥宁注射液质量检测标准研究 |
2.1 复方穿琥宁注射液质量标准 |
2.2 复方穿琥宁注射液质量标准检测方法研究 |
2.2.1 性状 |
2.2.2 鉴别 |
2.2.3 含量测定 |
2.2.3.1 穿琥宁含量测定 |
2.2.3.2 小檗碱含量测定 |
3 复方穿琥宁注射液稳定性试验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供试药品 |
3.1.2 穿琥宁含量测定 |
3.1.3 小檗碱含量测定 |
3.1.4 光加速试验 |
3.1.5 加速试验 |
3.1.6 长期试验 |
3.2 结果分析 |
第三章 复方穿琥宁注射液体外抑菌及疗效研究 |
1 复方穿琥宁注射液体外抑菌试验 |
1.1 材料和方法 |
1.2 试验结果 |
1.3 讨论 |
2 复方穿琥宁注射液对仔猪黄白痢的临床疗效试验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2.1 仔猪人工诱发感染大肠杆菌治疗试验 |
2.2.2 仔猪自然感染大肠杆菌治疗试验 |
2.3 小结 |
2.4 讨论 |
第四章 复方穿琥宁注射液安全评价 |
1 复方穿琥宁注射液急性毒性试验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结果 |
1.4 结论与讨论 |
2 复方穿琥宁注射液局部刺激性试验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3 试验结果 |
3 复方穿琥宁注射液对SD大鼠亚慢毒性试验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4 复方穿琥宁注射液热原检查试验 |
4.1 材料 |
4.2 检查方法 |
4.3 结果判断 |
4.4 检查结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基于文献数据库和传统药物警戒思想的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中药安全性问题概述 |
第二节 中药注射剂及其安全性问题概述 |
第三节 药品不良反应评价及其方法概述 |
第二章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文献数据库建立 |
第一节 数据库整体构建思路 |
第二节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个案报告数据库的建立 |
第三节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群案报告数据库的建立 |
第四节 中药注射剂组方药物基本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
第五节 中药注射剂基本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
第六节 中药来源的化学注射剂基本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
第七节 中药注射剂配伍禁忌数据库的建立 |
本章研究的总结与讨论 |
第三章 基于数据库分析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特点研究 |
第一节 数据库中不良反应信息总体分析 |
第二节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重点品种的不良反应特点研究 |
研究一 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流行病学特点研究 |
研究二 清开灵注射剂不良反应流行病学特点研究 |
研究三 穿琥宁注射剂不良反应流行病学特点研究 |
研究四 鱼腥草注射剂不良反应流行病学特点研究 |
第三节 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专项文献研究 |
本章研究的总结和讨论 |
第四章 基于传统药物警戒思想的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研究 |
第一节 中国传统药物警戒思想的理论阐释 |
第二节 中药注射剂组方药物传统警戒论述的整理研究 |
第三节 中药注射剂警戒表述的探索性研究 |
本章研究的总结与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论文作者简介 |
(9)136例穿琥宁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般资料 |
2 临床表现 |
2.1 过敏反应 |
2.1.1 过敏性休克 |
2.1.2 类过敏性休克样反应 |
2.1.3 皮肤过敏反应 |
2.2 血细胞减少 |
2.3 发热 |
2.4 胃肠道反应 |
2.5 神经精神症状 |
2.6 其他不良反应 |
3 讨论 |
四、穿琥宁注射液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穿心莲活性成分高值化加工利用应用基础研究[D]. 邓怡平.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2]小儿泌尿道感染中医诊疗指南研究[D]. 李冰.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6(04)
- [3]穿琥宁稳定性与新制剂研究[D]. 罗巍伟. 四川大学, 2005(02)
- [4]穿琥宁肠溶胶囊的研制及临床前实验研究[D]. 郑永. 重庆医科大学, 2004(03)
- [5]穿琥宁注射液临床应用现状[J]. 庞龙,王明芳,李翔. 中医药学报, 2001(05)
- [6]对穿琥宁注射液的综合评定[J]. 黄燕. 中国中药杂志, 2001(06)
- [7]复方穿琥宁注射液制备及药效研究[D]. 贺月林. 湖南农业大学, 2008(09)
- [8]基于文献数据库和传统药物警戒思想的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研究[D]. 吴嘉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 [9]136例穿琥宁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J]. 马宝花,张立,李娟,刘雪丽.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6(09)
- [10]穿琥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肾盂肾炎72例疗效观察[J]. 高振和,徐文冲,黄炜,刘冬松. 实用医学杂志, 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