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论文和讨论摘要

监督论文和讨论摘要

一、监督类论文研讨综述(论文文献综述)

李阳[1](2021)在《基于比较视角的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研究》文中提出当今时代,世界发展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革命进入新一轮发展阶段,加速了全球人才、信息、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流动,世界各国间的科技力量在悄然间发生着变化。科技革命所引发的不仅是全球经济社会的变革,每一次革命过程也必然会改变大国之间的力量分布,重塑世界实力对抗格局。中国科技实力的快速崛起,美国科技霸主地位受到挑战、中美之间的科技博弈屡次触碰着科研工作者的神经。如何在未来科技竞争中处于领先位置,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提高科技创新对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这一切都离不开一流科研机构的支撑,而国家级实验室就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满足国家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科技需求。国家级实验室作为大国科技博弈的重要体现,为保持国家科技竞争力提供了驱动力,也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战略保障。美国庞大的国家级实验室体系距今已经历了八十余年的发展历史,积累了成功的管理经验,也是满足国家科技全球领先的重要支撑,在建设管理创新上以及科研实力上领先于全球。我国国家级实验室兴建于改革开放之初,伴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之路不断发展壮大,但相较于世界发达水平,在建设管理经验、科技体制创新及科研实力等方面还有许多不足。因此,以美国国家级实验室作为参照标准进行深入比较,总结两国实验室建设历程的异同、发现建设经验的共性与个性、寻找科研实力比较中的优势与不足,为促进我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及发展寻找经验借鉴,对于丰富我国国家级实验室研究成果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希望通过研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从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的建设历程来看,两国实验室各自经历了怎样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建设的侧重点是什么,各阶段的科技政策对实验室发展有何导向,两国实验室建设历程的异同又有哪些?(2)从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的建设运行来看,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在制度体制、建设定位、资源要素、运行模式及科研合作方面各有什么特点,在这些方面中,中美两国实验室的建设特征又有什么异同,美国实验室的建设经验对中国有何启示?(3)从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的科研实力来看,两国实验室在体现科技论文最高水平的ESI高被引论文产出方面、主导地位方面、论文影响力方面的科研实力差距有多少;基于文献属性数据的特征差异有哪些,这些差异对两国实验室论文产出、影响力及主导地位的影响又有哪些?本文以比较研究作为研究视角,重点进行了以下方面的研究工作:(1)对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进行对比分析。对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的建设历程进行了划分;结合时代政策背景,对两国实验室各自的发展建设过程、学科分布特点、部门及地域分布特点、建设成效、阶段性特征进行分析,深入了解每一阶段国家级实验室的发展变化;总结出两国实验室建设历程的相同点及差异。(2)对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梳理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在建设方面的特点;围绕制度体制、建设定位、资源要素、运行模式、科研合作五个方面,总结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方面的共性与个性。(3)基于目前代表科技论文最高水平的ESI高被引论文数据库,对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科研实力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学、数据挖掘、Logistic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统计分析工具,从ESI高被引论文产出、国际合作、影响力等角度进行量化比较,以明确中美国家级实验室科研实力的差异。最终,通过对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多方面的比较分析,本文得到如下结论:(1)回答了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及阶段特征的问题。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兴起于不同的时代背景,经历了截然不同的建设历程。美国国家级实验室体系作为全球领先的科研机构,兴起于战争年代,维护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成为了其建设初衷。先后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且过程中出现了两次较大的争议。实验室的发展紧密围绕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展开,进行学科建设的布局与前沿科学领域的探索,尤其是美苏冷战时期,持续增加的军费资助为实验室的研究发展印上了明显的军事化色彩。相较而言,我国的国家级实验室体系发展建设起步较晚,与改革开放后的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基本同步,基本依托重点高校及各部门进行运行管理,以材料科学、工程科学等工程类学科研究为主。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艰难的起步后,实验室的发展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推进走向市场化协同创新的道路,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服务,在发展方面呈现出快速上升的态势。(2)回答了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在建设运行中的特色及管理经验问题。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在建设运行上既有共同的经验又各具特色。通过对中美典型国家级实验室的建设特征进行分析,作者发现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在制度体制、建设定位、资源要素、运行模式及科研合作方面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中美两国实验室的兴起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两国在科技、经济等发展阶段上处于不同节点,形成了美国国家级实验室的定位于人类终极科学问题的探索,我国的国家级实验室主要还是定位在满足国家科技战略需求层面。两国不同的制度体制也形成了不同的实验室管理模式,美国强调以市场参与为主,政府主导为辅,实验室体系的发展以“自下而上”科技决策体系为主;中国更强调决策主体集中,注重政府的政策引导,实验室多以执行上级科技政策为主。此外,两国实验室在科研经费的预算及拨付制度、实验室的监管主体及实验室主任的选聘与权责方面也都存在着显着差异。(3)回答了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在基于ESI高被引论文产出方面的科研实力问题。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在科研实力方面各有优势,美国在多个方面保持着相对优势,我国在论文产出方面取得了显着的进步。研究发现,在基于高被引论文产出数量的比较上,中国无论是在产出总量还是发展增速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且通过关联规则算法对中美论文产出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作者数量为5人及以上为中美论文产出的最主要合作方式;中国论文产出受参与单位的数量作用不显着,当有国内基金参与资助时会显着提高两国实验室的发文量。在基于高被引论文主导地位的比较上,在中美两国间实验室的合作论文方面,美国的主导地位高于中国;在中美实验室参与国际合作论文方面,中国的主导地位强于美国;在中美国际合作论文主导地位的特征方面,论文流向国内对中美国际合作论文的主导地位均有正向影响;资助基金数量及资助基金类别为“无国内基金参与”时对中美国际合作论文的主导地位均有负向影响。在基于高被引论文影响力的比较上,美国在被引频次及影响因子方面的影响力均强于中国;在论文影响力的特征方面,中美高被引论文影响力均受到作者数量、出版时间、资助基金数量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作者数量、资助基金数量等对中国高被引论文影响力的作用程度大于对美国的影响。本研究的创新点可以概括地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对以国家级实验室为代表的科研机构建设与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科学技术强国,拥有雄厚的资本及一流的人才储备,众多的国家级实验室成为了其科技研发的排头兵,也成为了国家科技创新力量的坚实保障。联邦国家实验室体系至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并积累了卓有成效的管理经验,拥有一套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美国联邦国家实验室建设及其规律,进而探索科研管理机制创新,为突破美国科技封锁,探索我国国家级实验室体系建设及科研机构改革创新很有价值。(2)拓展了文献计量学理论在科技评价中的应用与实践。国家级实验室是进行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工作的重要科研机构。科技论文是体现国家或科研机构基础研究工作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反映国家或科研机构科研实力的主要方面。本文基于ESI及JCR等数据库,以高被引论文为视角,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理论指导,通过对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科研实力进行量化分析,可以进一步明确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的发展现状及差异水平,对我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体系的成效进行了检验。另一方面,文献计量学理论以科技论文及各种文献数据特征为研究对象,可以实现对国家或地区、科研机构、学者等学科结构、产出数量、影响力变化等科研动态的科学评价,对于两国实验室科技论文产出及其深层次因素及规律进行探讨,在填补对国家级实验室定量化研究空白的基础上,逐渐丰富我国国家级实验室科研评价体系,以便指导政策实践。(3)为新一轮技术革命背景下,深化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丰富国家创新体系理论概念,指导政府科技政策的实施与制度创新,更好地参与全球化科技治理,实现科技的自立自强以促进我国国家级实验室体系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中国国家级实验室体系根植于独有的政治、文化背景,在治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上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面临着独有的现实困境与发展难题。在深入研究美国国家实验室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不照搬照抄美国模式,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方向,结合有益经验探索中国模式,缩小与先进水平的实力差距,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吴孟玲[2](2021)在《面向新农科的地方高校农业硕士培养模式优化研究》文中认为

边雨[3](2021)在《以建筑类期刊为源探究中国当代城市住区规划设计的演变》文中提出我国当代城市住区规划设计自1949年发展至今,涌现了大量的相关理论与实践,为了今后更好的前进,对这一段时期我国城市住区规划设计发展动态的审视总结必不可少。众多反映城市住区规划设计理论及实践演进印记的视角中,建筑类期刊是折射和管窥城市住区规划设计发展历程的一个独特窗口。本文先对1949至今的我国建筑类期刊的产生与发展历程进行梳理,然后利用CKNI数据库,以建筑类期刊为主要检索文献来源,收集1949年至2019年城市住区规划设计的相关文献,进行去重等整理,最后一共筛选收集论文3091篇。基于建筑类期刊记载的城市住区规划设计情况分析研究,确定本文的期刊统计范围。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依托Noteexpress等软件进行文献管理和相关数据整理,主要通过对发表年份、关键词的词频进行统计,从时间分布、期刊分布、研究类型、研究主题与热点等方面对中国城市住区规划设计的研究动态进行了统计分析,并重点对主要时间段的内容进行信息与历史事件结合的整理,使用Citespace软件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现城市住区规划设计研究的聚焦点,掌握当前研究现状,总结出建筑类期刊反映的我国城市住区规划设计的发展历程。全文以阶段划分及特征描述的方式对建国以来我国城市住区规划设计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主要分为三个时期:1949-1977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的城市住区规划设计发展;1978-1997年的住房改革推进时期的城市住区规划设计发展;以及1998年至今的房地产开发主导时期的城市住区规划设计发展。通过对不同时期城市住区规划设计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及相关政策、建筑类期刊中各个时期相关论文的记载情况的研究,总结出不同时期城市住区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的演变历程,总结其发展特征以及影响因素,以期对日后的相关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林琳[4](2020)在《我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价值取向研究 ——基于怀特海价值理论的审思》文中提出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工智能、区块链与物联网等技术对各领域的全谱渗透,前现代、现代、解构性后现代与建设性后现代的交汇通融,科学与人文在长期的对垒后趋向有机融合等,都对教育包括本科教育产生着持续而深远的影响。自2019年开始,中国高等教育正式进入普及化阶段。如何在扩大高等教育受教育权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品质和水平,这是普及化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当下,在中美激烈竞争的背景下,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技术的打压,人才交流的封锁等都要求中国更加急迫地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水平大学,真正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作为高等教育领域中一项重要的质量监测与保障举措,对打造高水平本科教育发挥着重要的影响,直接关乎我国本科教学的定位与本科教学改革的价值导向。由此,基于怀特海的价值理论重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价值取向,对于确立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新使命、新方案、新标准、新策略,具有重要的先导性意义。世界着名的生态经济学家、美国国家人文与科学院院士、有机哲学家小约翰·柯布在人民日报《生态文明的希望在中国》中论述到中国的确在走向生态文明,并提出怀特海的思想极富启迪。“怀特海的全集翻译与研究”被列为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招标选题的研究方向,可见怀特海有机哲学思想的深刻性与洞见性越来越引起国人的关注。本研究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进行的,马克思与怀特海都立足有机、整体与过程,他们都诉诸感性活动主体。怀特海的价值理论在主体性方面颇具特色,其根植于自身融合式的哲学体系,对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改进具有启示意义。本研究的内容包括五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和研究综述主要从本研究的研究缘起、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概念界定以及创新之处进行阐述。从国内外本科教学评估研究综述、国内外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研究综述、国外内怀特海价值理论研究综述三大方面梳理相关研究所取得的进展以及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第二部分,从怀特海的价值理论出发,阐释怀特海本人的“是其所是”及其价值理论的“在其所在”,即怀特海价值理论产生的背景。其次,怀特海价值理论的本体意义,即价值是事件的内在实在性;价值尺度涉及“强度”、“满足”与“秩序”价值包含一种对“重要性”的判断;价值存在于有限与无限的关系之中;价值具有具体性;道德价值:道德在于支配过程;价值的三重图式包括自我、他者与整体性的关系。价值的多重维度包括:善、真、美、冒险及平和;在其评价理论中认为评价是价值世界的内在活动,并具有三重特征。最后阐述怀特海价值理论的价值及局限。第三部分,在对怀特海的价值理论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对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文本进行分析,通过Nvivo12软件对国家的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进行词频分析、对国家审核评估标准中的要素进行一级编码并标明参考点。对29个地方政府的审核评估标准中与教育部颁发文件不同的8个省份的审核评估标准进行文本分析,阐释其特点。对随机抽样的33所高校的审核评估标准及其自评报告进行文本分析。通过四个自编问卷《本科教学评估认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认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满意度》、《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需求》对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价值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探求《本科教学评估认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认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满意度》、《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需求》所调查内容之间的关系。基于怀特海的价值理论对调查问卷的现状及各人口学变量进行差异分析并对调查结果进行讨论。研究结果显示本科教学评估认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认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需求上存在极其显着的相关。本研究的结构方程模型显示,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需求对于本科教学评估认知与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认知之间的关系机制产生调节作用。即高需求水平下本科教学评估认知对于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认知的预测作用强于低需求下本科教学评估认知对于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认知的预测作用。针对问卷的不足采用访谈研究法,对25名被访者按照审核评估标准的科学性、人文性与关系性等问题进行访谈,基于Nvivo12对访谈材料进行分析。第四部分,通过对审核评估标准文本的内容研究及审核评估标准价值现状的调查研究,在怀特海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对审核评估标准的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审核评估标准价值选择的取向问题包括审核评估标准价值目标选择的实用倾向对情感的忽视、审核评估标准实现价值手段选择技术化倾向对伦理性的忽略;学生、教师主体的缺位;价值主体与评价主体的混淆、审核评估标准中自我、他者与整体性的关系错位使得审核评估标准制定的价值主体缺位;审核评估标准内容中的内在矛盾:审核评估标准内容本身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矛盾;审核评估标准多样与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矛盾。审核评估标准实践与评价中事实对价值的分割,即事实与价值的二分法割裂审核评估标准的实践与评价,事实评估与价值评估的分野、体美劳三育维度与德智维度的疏离。第五部分,在怀特海价值理论视域下,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改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价值选择的整合旨趣。其一,审核评估标准价值目标选择应重视价值理性;其二,审核评估标准实现价值手段的选择应有机结合技术性与伦理性。第二,本科教学审核标准价值关系应走向有机追求。首先,融入审核评估标准以多元价值主体,包括学生、学生家长、教师、高校管理者、政府机构人员、社会第三方评估人员等审核评估利益相关者。其次,重梳自我、他者与整体性的价值关系。最后,尊重审核评估标准变革中的逻辑。通过研究学校标准变革的逻辑,有利于确立理性化的标准变革目标与对策,同时这也是确保审核评估标准变革有效性的前提。第三,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内容中矛盾的化解。在审核评估标准的实践与评价中,审核评估标准内容中的矛盾应达到有机的统一。具体包括审核评估标准内容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接纳;审核评估标准内容多样与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接受。第四,审核评估标准实践与评价中事实与价值的统一。包括审核评估标准实践与评价中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融合;审核评估标准实践与评价中人文性与科学性的结合以及审核评估标准实践与评价中德智体美劳五育评估维度的交融。

王倩[5](2020)在《我国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制度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制度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萌芽,迄今为止已经拥有了近三十五年的发展历史,当前该制度已经覆盖全国,在各省市中得到了普遍地开展。虽然该制度实施至今,不论是在我国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提升方面,还是在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与培养质量的保障方面,都起到了显着的作用,但毕竟当前该制度还尚处于发展阶段,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完善。本文将以此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以及访谈调查法,通过梳理我国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制度的内涵与价值、相关的历史及现状以及以江苏省为案例分析我国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制度的对策与建议。本文具体从五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理由及意义,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总结研究述评,解释了研究中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论述了研究的思路及运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详细阐述了我国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制度的内涵与价值,从制度的制定、论文抽检的实施及论文抽检的结果处理这三个层面来探讨我国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制度的架构;依次分析了我国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的实施程序,以此探究我国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制度的内涵;从国家、高校、研究生及社会这四个方面分别对我国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制度的价值进行阐述,旨在从多方面深入了解该制度的价值所在。第三部分:梳理了我国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制度的历史与现状。对各省市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抽检制度的历史概况进行了分析,以便更深入地了解我国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制度的历史情况;此外,还对我国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制度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以掌握该制度的现实情况。第四部分:以江苏省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评议制度进行了案例分析,研究了江苏省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制度的概况,包括其制度的发展过程、基本现状,并通过数据统计的方式具体分析其内涵、特点。此外,采取了访谈调查的方式对江苏省教育评估院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的工作人员及部分高校的硕士研究生管理人员进行了访谈,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与分析论文抽检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相应对策建议提供依据。第五部分:提出了江苏省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制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认为主要问题可以分为三个方面:(1)评议方法层面,评议方法尚不全面,抽检压力大,且专家评审意见主观性大。(2)评议标准层面,评议标准尚不完善,没有考虑到高校特色与学科特点。(3)评议结果层面,评议结果透明度不够,社会大众难以较好地行使监督权。针对这些问题为优化我国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制度提出了如下对策与建议:(1)适当转变抽检模式,精简抽检量以减少抽检压力;可尝试集体评议会,实行论文评议的会商制以完善专家评审方式。(2)分类制定评议要素,提升论文抽检的针对性;尽可能细化评议标准,确保评审过程的公平性。(3)扩大抽检结果的公示力度,增加论文抽检结果的透明度;建立学术争议处理机构,完善论文抽检结果的申诉渠道。综上,尽管我国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制度发展历史较短,制度中还存在者一定的问题亟待完善与优化,但随着我国对抽检工作的重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以及各省市在该抽检工作方面不断地积累经验,并对本省市的相关论文抽检工作进行反思、优化与改进,我国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机制将逐渐地走向完善。

李晓月[6](2020)在《郑州市金水区校园足球指导教师培训状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学的进步,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知识的更新成为现代教育面临的问题。“一次教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育的终身普及,成为大多数国民教育改革的重要教学理念。我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于2015年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多方式培养培训师资,制定校园足球教师培训计划,提高足球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2016年12月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发表了《关于推进足球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指出将校园足球教师纳入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计划等培训项目实施范围,共同培养以足球为主的复合型体育应用人才。金水区成为首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以来,在全区广泛开展各种校园足球活动,尤其是针对金水区16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注重教学,强化师资,充分发挥校园足球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本研究以金水区校园足球指导教师培训状况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在阐述教师培训的相关理论基础上,首先对金水区校园足球指导教师的基本情况:来源、性别、年龄、学历、教龄、职称、运动经历和等级、教练等级及裁判等级等特点进行概述,然后调查与研究金水区校园足球指导教师培训的状况:组织管理、培训级别、内容、方式形式、考核标准、师资、场地器材、经费、监督机制以及培训效果,分析金水区校园足球指导教师培训的经验、未来发展方向和问题,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改进建议,为河南省校园足球教师培训提供参考。结论:(1)金水区校园足球指导教师在来源、学历、职称、教龄、运动经历、运动等级、教练等级以及裁判等级方面都属于较高水平,D级教练员等级资格是金水区足球教师入职的最低要求。(2)金水区校园足球指导教师培训在师资、时间、场地器材和经费都比较充足;监督机制和评价机制过于简单;培训内容的制定不太完整;培训形式主要以短期培训为主,在培训考核方面有明确的要求;培训实施前期调查不到位;金水区培训总体情况看每个环节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3)从培训满意度情况来看,参训教师对培训的安排整体上持满意态度。通过对满意度进行因子分析,总结出4个公共因子,分别是(1)培训组织实效因子,(2)培训内容实用因子,(3)培训教学实施因子,(4)培训课程实际因子。(4)金水区校园足球指导教师的经验主要来源于培训内容、培训质量管理、培训学员档案、培训方式与时间和培训反馈等五方面;金水区校园足球指导教师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倾向于探索专业化的培训模式、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和培训的管理与考核等三个方面。

肖天然[7](2020)在《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论文发表与培养质量的关系研究》文中指出近几年国家先后出台清理“五唯”、去SCI等政策,高校对唯论文等政策进行修正。但在高校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如何正确认识论文发表与培养质量之间的关系,论文写作与发表究竟在培养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仍然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研究从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论文发表的角度来探讨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探讨论文发表与培养质量之间的关系,以期更加明确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点,也使高校和导师对改善研究生论文发表的情况有更合理的定位和更有效的指导。以定量统计的方法来证明论文发表与培养质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选取H大学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论文发表情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论文发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H大学论文发表的数量不多且呈下降趋势,论文发表的质量不高。与同时期其他两所培养质量较高的高校相比,H大学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明显偏低。这在一定意义上证明了论文发表与培养质量的正相关关系。以访谈法探讨高等教育学硕士培养质量,反证培养质量与论文发表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由于培养质量的维度很多,本研究立足于学生教育主体的地位,采用质性访谈的方法,可以窥探H大学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的状况,从而佐证论文发表与培养质量之间的关系。归正并重塑论文发表与培养质量之间的关系。一定程度上,论文发表是培养质量的一个核心标志。应该加强学术研讨会的培养机制,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学术表达能力。作为学术型学位,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应该致力于学术能力的培养,学术论文的撰写与发表应该是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重点。根据论文发表的现状和培养质量的问题,从论文发表的角度出发,从研究生自身层面、导师层面、培养机制层面、科研环境层面四个层面提出提升高等教育学硕士论文发表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对策。

罗小丹[8](2020)在《“差评”硕士学位论文的主要特点与管理对策研究 ——基于S大学盲审专家评语的内容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位论文质量是衡量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指标,也是判断研究生学术能力的核心要素。学位论文作为研究生学习期间的主要成果,可以直接反映研究生对学科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判断研究生是否具备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探究“差评”硕士学位论文的主要特点与管理对策,不仅能为硕士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指明方向,也能为培养单位的学位论文管理提供思路参考。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S大学2017届374份“差评”硕士学位论文的盲审专家评语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材料分别来自于S大学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和研究生业务档案。在研究过程中借助Rostcm6、SPSS 20.0、Nvivo 10.0作为研究工具进行词频统计和编码,将定性的专家评语以定量的数据形式呈现,最终总结出“差评”硕士学位论文的主要特点。通过词频统计对374份评语进行高频词统计,共提取了20个高频词,其中出现频次为前三的词汇依次是表述、规范、逻辑。按照学位类型和学科类别分别进行词频统计发现,就学位类型来看,盲审专家看重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的理论性,关注专业型硕士学位论文中所提出的对策与建议。就学科来看,盲审专家注重文科类硕士学位论文的理论深度和逻辑性,强调理工类硕士学位论文中数据有效性与丰富性。研究进一步对盲审专家评语进行了编码分析,发现“差评”硕士学位论文主要存在研究主题不清晰、逻辑结构不合理、论证分析不严谨、结论与建议不实、文章内容不规范、学术态度不端正、研究缺乏创新性等七大特点。可将这七大特点总结为四大不足,即学理性不足、学科性不足、规范性不足、创新与实用性不足。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为提升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本研究针对“差评”硕士学位论文存在的四大不足,认为培养单位需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管理:一是严把师生入口,重视生源质量与导师质量;二是提高课程质量,夯实硕士生学科基础知识;三是加强科研训练,提升硕士生学术研究能力;四是重视过程管理,端正硕士生学术价值观。

林庆顺[9](2019)在《高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语文独立设科以后,单篇选文教学占据了语文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但单篇教学具有其一定的局限性,整本书阅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单篇选文教学的缺陷。《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改变了以往课程内容缺失的状态,“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置于组成课程内容的18个学习任务群之首,整本书阅读成为了研究热门话题,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在实践层面应该是怎样的,研究界则还没有给出较为充分的回答。本研究在调查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和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特征两个层面寻找“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的教学依据,发现专题教学是突破整本书阅读教学困境与落实新课标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从文本的选择、目标的确定、情境的创设与活动的设计四个方面着手进行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模型建构,以《乡土中国》为例进行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的专题教学设计,意图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供一个可操作的范例。本研究由五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缘起,对已有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横向或纵向的综述,介绍了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主要是数据的分析,在对教师和学生展开关于高中生整本书阅读的调查问卷,了解了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现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三部分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的依据,在统编版教材颁布之前,这个依据主要由课程标准和学情两部分构成。第四部分是对“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专题学习教学设计的模型建构,专题学习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实施的重要抓手,教学设计主要从文本的选择、目标的确定、情境的创设和活动的设计四个方面来着手。第五部分是在以“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为中心并关联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科学与文化论着研习和学术论着专题研讨等其他学习任务群,以《乡土中国》为例进行了专题学习教学设计。本研究进行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专题学习教学的模型建构,并以《乡土中国》为例尝试着完成教学设计,希望能给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一点思路。但由于教学设计未曾付诸实践,未免不太完善,在日后的实际教学中会酌情予以调整改正。

余柏青[10](2019)在《《历史教学》(1951-2010年)研究 ——以中学历史教学的考察为重点》文中认为《历史教学》创办于1951年1月,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创办的历史学刊物。至2010年12月,该杂志已出版613期。它以基础性、思想性和学术性为指导原则,始终坚持科学、严谨和务实的办刊风格。自创刊以来,它为繁荣国家历史教学及史学研究,建立史学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推动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及促进国内外学术研究交流等,均作出突出贡献。此前,学界只是零星地、局部地研究《历史教学》,还没有系统地、深入地对其进行研究。为丰富中学历史教学内容,拓宽中学历史教学研究领域,强化历史教学、历史教科书与历史研究三者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揭示中学历史教学与相关学术研究之间的逻辑关系,作者对《历史教学》60年的发展进行了整体研究。《历史教学》是在以下四个背景下创办起来的:第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国家文化教育政策的指导,京津地区的几位历史学者敏锐地感觉到历史教师对唯物史观的迫切需求,因此创办一种专供历史教师阅读的刊物,《历史教学》应运而生。第二,知识分子心态使然。新中国成立使知识分子对未来充满期望,他们经历了国民党政权的腐败,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动紧跟政治,渴望跟上时代的变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第三,《历史教学》创刊申请得到了天津军政委员会批准,在办刊过程中又得到天津市军管会文教部部长黄松龄的大力支持;第四,李光璧、傅尚文、杨生茂等七位同人的共同努力。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一份同人刊物《历史教学》就此诞生,并且很快走上良性发展轨道,成为中学历史教学杂志领域的一面旗帜。《历史教学》的读者群体主要是中学历史教师、高等师范院校历史系专业师生、历史教学研究工作者、教研员等。据不完全统计,5901位署名作者在《历史教学》共发表了10546篇作品。《历史教学》的作者群体主要集中在京津地区,而稿源又集中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编辑室、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历史教学》编辑部等三个单位。其组织架构可以从下列四个时期来进行分析:1951年1月创刊到1954年8月属于同人办刊时期。1954年9月到1959年这段时期属于天津市人民出版社管理时期。1959至1966年、1979年复刊后至1985年,这两个时期属于天津市教育局管理。1986年开始至2010年这段时期属于天津新闻出版局管理时期。1951年1月到1966年6月是《历史教学》的特色形成和曲折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分同人办刊、政府改造、曲折发展三个阶段。同人办刊阶段,知识分子办刊主动紧跟政治形势,在“教”与“学”方面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特点。政府改造以后,天津人民出版社成立第三编辑室,专门负责编辑《历史教学》。该时期的“大家小文章”“问题解答”等学术性研究文章,“看似写来不难”“结果非高手莫办”,至今都传为美谈。1959年到1966年6月是《历史教学》曲折发展时期。由于连续的政治运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历史教学》被迫停刊。1979年1月到1990年3月是《历史教学》缓慢恢复和特色重建时期。1979到1985年是《历史教学》的复刊阶段。该阶段主要是教学和史学领域的拨乱反正,中学历史教学和学术研究逐步得到恢复;1986到1990年3月是《历史教学》特色重建时期。这个阶段重建教学特色后,学术研究文章发表对杂志发展而言存在着两难处境。1991年4月到2001年3月是《历史教学》继续偏重教学与学术“滑坡”时期。前期,杂志研究突出以能力为核心的考试测量与评价,并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培养中学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途径。后期,由于杂志管理失控,编辑出现许多乱象,学术论文弱化的趋势明显。在同类刊物崛起及网络迅猛发展的双重冲击下,《历史教学》逐渐失去其竞争优势。2001年3月到2010年12月是《历史教学》平稳过渡和“黄金”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又分为平稳过渡、“黄金”发展、分刊后继续发展三个阶段。2001年3月到2002年1月是《历史教学》平稳过渡阶段,它呈现“不温不火”状态;2002年2月至2006年12月是《历史教学》发展的“黄金”阶段。杂志编辑部组织对课程标准和“一标多本”教材进行讨论,将受众群体聚焦到《历史教学》平台;发表与中学历史教学关系密切的研究性学习案例和“听课随笔”,以引领中学历史教学;发表中青年专家访谈录,使学术研究与中学历史教学有机结合。2007年1月以后分中学版和高校版,《历史教学》得到持续性的发展。《历史教学》从创刊以来的发展变化历程折射出国家意识形态变化及其对出版物的影响。在1957-1978年,由于受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影响,《历史教学》紧跟国家政策形势的变化,导致杂志的内容有时出现偏离历史教学与研究的轨道。一本杂志能坚持办刊多年,而且现在还在良性健康地发展,这在中国近现代出版史上比较少见。一方面,由于政治体制的原因,将同人刊物纳入到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管理之中,由国家提供办刊经费,这是一本杂志赖以生存的基础。另一方面,杂志受到意识形态的制约。杂志在发展过程中的跌宕起伏,它不完全是市场反映的结果,杂志的发展主要依靠党和国家的支持。研究《历史教学》不但要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教学与学术研究的变化特点,而且要从中透视在中国政治变化的背景下,知识分子们的心态及思想变化动态。《历史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总结其发展历史,终为中学历史教学服务;教学文章要抓教改典型,抓教学的前沿问题,使杂志发挥引领作用。《历史教学》兼顾历史研究与学术研究,采用高校版与中学版的办法解决学术研究与教学研究并重的问题。中学版是《历史教学》的根基和发行量的基本保证,保持中学版的内容和质量是这本杂志能够存活的关键所在。历史教学社与天津古籍出版社合并,严重制约着杂志的发展。《历史教学》被某所大学收入麾下,或是转移到经济效益较好的出版社。无论哪种归宿,对《历史教学》都是福音。

二、监督类论文研讨综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监督类论文研讨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比较视角的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文献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国家级实验室
        2.1.2 国家重点实验室
        2.1.3 联邦国家实验室
    2.2 文献研究综述
        2.2.1 中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相关研究回顾
        2.2.2 美国联邦国家实验室建设相关研究回顾
        2.2.3 文献研究回顾述评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协同创新理论
        2.3.2 国家创新体系理论
        2.3.3 文献计量学理论
        2.3.4 数据挖掘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比较研究
    3.1 中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研究
        3.1.1 萌芽起步阶段
        3.1.2 集中建设阶段
        3.1.3 快速发展阶段
        3.1.4 “中国特色发展”阶段
    3.2 美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研究
        3.2.1 快速起步阶段
        3.2.2 第一波争议阶段
        3.2.3 重整复苏阶段
        3.2.4 第二波争议阶段
        3.2.5 新时代发展阶段
    3.3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比较与启示
        3.3.1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的一般规律
        3.3.2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的主要差异
        3.3.3 启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特征比较研究
    4.1 研究设计
        4.1.1 研究方法
        4.1.2 案例选取原则
        4.1.3 资料获取
        4.1.4 分析框架
    4.2 中国典型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特征分析
        4.2.1 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4.2.2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4.2.3 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4.2.4 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4.2.5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
    4.3 美国典型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特征分析
        4.3.1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4.3.2 喷气推进实验室
        4.3.3 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
        4.3.4 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
        4.3.5 林肯实验室
    4.4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特征比较与启示
        4.4.1 制度体制的比较分析
        4.4.2 建设定位的比较分析
        4.4.3 资源要素的比较分析
        4.4.4 运行模式的比较分析
        4.4.5 科研合作的比较分析
        4.4.6 启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科研实力比较研究
    5.1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数据预处理
        5.1.1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数据来源
        5.1.2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数据处理流程
        5.1.3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规约
        5.1.4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数据清洗
        5.1.5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构造
        5.1.6 小结
    5.2 基于ESI高被引论文产出的科研实力比较
        5.2.1 高被引论文产出及变化情况比较
        5.2.2 高被引论文单因素产出特征比较
        5.2.3 基于关联规则的高被引论文多因素特征比较
        5.2.4 小结
    5.3 基于ESI高被引论文主导地位的科研实力比较
        5.3.1 两国间高被引论文合作情况比较
        5.3.2 中美参与国际合作的高被引论文主导情况比较
        5.3.3 基于Logistic回归的国际合作论文主导地位特征比较
        5.3.4 小结
    5.4 基于ESI高被引论文影响力的科研实力比较
        5.4.1 高被引论文被引频次比较
        5.4.2 高被引论文期刊影响因子比较
        5.4.3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高被引论文影响力特征比较
        5.4.4 小结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促进我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的对策建议
    6.1 政府统筹实验室体系顶层设计的安排
        6.1.1 强化政府战略规划,融入国家创新系统
        6.1.2 顺应科技发展趋势,引领学科交叉创新
        6.1.3 加强重大专项部署,支撑战略新兴产业
    6.2 积极推进实验室融入创新联合体建设
        6.2.1 以市场拉动需求,发挥龙头企业领军性作用
        6.2.2 以科研带动教学,发挥实验室平台教学功能
        6.2.3 以联合实现共享,发挥联合体协同创新优势
    6.3 努力推进实验室融入世界范围的步伐
        6.3.1 坚持国际交流与合作,保持科技的自立自强
        6.3.2 打造国际化人才团队,构筑全球性人才高地
        6.3.3 参与全球化科技治理,提高实验室国际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7.2 研究的创新之处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以建筑类期刊为源探究中国当代城市住区规划设计的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住区的演进历程记录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1.1.2 国内城市住区规划设计百花齐放,亟待梳理整合
        1.1.3 专业期刊是学科发展轨迹记载和学术传播的重要载体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城市住区规划设计演变的研究现状
        1.3.2 建筑类期刊的研究现状
        1.3.3 期刊文献统计的研究现状
        1.3.4 小结
    1.4 相关概念释义
        1.4.1 住区及城市住区
        1.4.2 住区规划设计
        1.4.3 建筑类期刊
    1.5 研究范围与方法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范围
    1.6 研究框架
2 我国建筑类期刊及其记载的城市住区规划设计发展研究
    2.1 我国建筑类期刊的产生与发展
        2.1.1 建筑类期刊的产生
        2.1.2 建筑类期刊的初步发展
        2.1.3 建筑类期刊的繁荣发展
        2.1.4 建筑类期刊的多元化发展
    2.2 建筑类期刊对城市住区规划设计的记载情况分析研究
        2.2.1 数据来源与筛选
        2.2.2 本文的建筑类期刊选取标准
        2.2.3 建筑类期刊中相关论文数量与分布
        2.2.4 建筑类期刊中相关论文的分类与统计
        2.2.5 建筑类期刊中相关论文研究主题的变化
        2.2.6 本文的建筑类期刊研究范围
    2.3 建筑类期刊反映的城市住区规划设计发展历程分析研究
        2.3.1 相关期刊论文的统计与分析
        2.3.2 我国城市住房制度的发展历程
        2.3.3 我国城市住区规划设计发展的时区图谱
        2.3.4 我国城市住区规划设计的演变历程分期
    2.4 本章小结
3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的城市住区规划设计发展(1949-1977)
    3.1 政府主导下的城市住区实践与研究概况
        3.1.1 社会经济背景与住房建设概况
        3.1.2 建筑类期刊的记载情况分析
        3.1.3 研究阶段划分
    3.2 经济恢复与“一五”阶段:住区规划理论的引入与早期实践(1949-1957)
        3.2.1 工人住宅区的规划建设
        3.2.2 居住建筑布置方式的讨论
        3.2.3 居住小区规划思想的引入与实践
    3.3 “大跃进”与调整阶段:住区规划理论的探索与发展(1958—1965)
        3.3.1 城市人民公社对城市住区发展的影响
        3.3.2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思想的发展与实践
        3.3.3 “成街成坊”的住区规划方法
        3.3.4 住宅区的改建
    3.4 “文革”及其影响阶段:住区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停滞与恢复(1966-1977)
        3.4.1 住宅标准的持续降低
        3.4.2 市郊工厂生活区的建设
        3.4.3 高层住宅的出现
    3.5 特征总结
        3.5.1 住区规划理论与方法体系初步形成
        3.5.2 注重住区物质空间形态
        3.5.3 为生产服务而配套建设
    3.6 本章小结
4 住房制度改革推进时期的城市住区规划设计发展(1978-1997)
    4.1 “遍地开花”式的城市住区实践与研究概况
        4.1.1 社会经济背景与住房建设概况
        4.1.2 建筑类期刊的记载情况分析
        4.1.3 研究阶段划分
    4.2 居住小区的规划建设阶段
        4.2.1 规划建设概况
        4.2.2 规划结构与规模
        4.2.3 规划布局特征
        4.2.4 对节约用地和提高居住密度的强调
    4.3 居住区的规划建设阶段
        4.3.1 综合开发模式
        4.3.2 区位特征
        4.3.3 规划结构与规模
        4.3.4 规划布局特征
        4.3.5 综合区的建设
    4.4 旧城区改造与更新阶段
        4.4.1 发展历程概述
        4.4.2 改造方式
    4.5 “试点工程”推动下的居住小区规划建设阶段
        4.5.1 规划建设概况
        4.5.2 规划布局特征
        4.5.3 规划结构的模式化与突破
        4.5.4 地方传统居住文化的借鉴
        4.5.5 社区的营造与物业管理兴起
    4.6 特征总结
        4.6.1 住区的建设机制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4.6.2 住区规划布局手法的多样化
        4.6.3 住区组织结构向多元化发展
        4.6.4 从人的需求出发营造居住环境
        4.6.5 居住观念的改变促进了住区功能布局的更新
    4.7 本章小结
5 房地产开发主导时期的城市住区规划设计发展(1998 年至今)
    5.1 多元化的城市住区实践与研究概况
        5.1.1 社会经济背景与住房建设概况
        5.1.2 建筑类期刊的记载情况分析
        5.1.3 研究阶段划分
    5.2 商品房住区的快速发展阶段
        5.2.1 规划建设实践与研究概况
        5.2.2 商品房住区的空间分布特征
        5.2.3 商品房住区的开发规模特征
        5.2.4 商品房住区的规划布局特征
        5.2.5 商品房住区的特色和风格塑造
        5.2.6 城市住区类型的多样化
    5.3 城市住区的多元化发展阶段
        5.3.1 规划建设实践与研究概况
        5.3.2 商品房住区的品质提升
        5.3.3 保障房住区的规划建设
        5.3.4 既有住区更新改造的探索与实践
        5.3.5 城中村改造问题的探索与实践
    5.4 城市住区的转型发展阶段
        5.4.1 规划建设实践与研究概况
        5.4.2 城市住区在实践发展中的问题总结
        5.4.3 城市住区规划新模式的探索
        5.4.4 既有住区更新改造的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5.5 特征总结
        5.5.1 从传统住区规划到社区规划
        5.5.2 城市住区空间分布的郊区化
        5.5.3 城市住区空间结构的集约化
        5.5.4 城市住区规划设计的多元化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
    6.1 建筑类期刊中相关论文统计分析
        6.1.1 相关期刊论文的统计分析
        6.1.2 建筑类期刊反映的我国城市住区规划设计的演变历程
    6.2 建筑类期刊反映的我国当代城市住区规划设计的演变特征
    6.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4)我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价值取向研究 ——基于怀特海价值理论的审思(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呼唤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变革
        (二)本科教学改革迫切需要对审核评估标准进行价值取向分析
        (三)怀特海价值理论对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改进的启示意义
        (四)个人对本科教学评估研究的兴趣与关注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概念界定
        (一)本科教学
        (二)审核评估标准
        (三)价值
        (四)评价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本科教学评估研究综述
        (一)我国本科教学评估研究文献统计概览
        (二)我国本科教学评估研究进展
        (三)国外本科教学评估研究进展
        (四)国内外本科教学评估研究反思
    二、国内外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研究综述
        (一)我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研究文献统计概览
        (二)我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研究进展
        (三)国外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研究进展
        (四)国内外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研究反思
    三、国内外怀特海价值理论研究综述
        (一)我国怀特海价值理论的文献数量统计概览
        (二)我国怀特海价值理论研究进展
        (三)国外怀特海价值理论的文献数量统计概览
        (四)国外怀特海价值理论研究进展
        (五)国内外怀特海价值理论研究反思
第二章 怀特海的价值理论
    一、怀特海价值理论形成的“在其所在”
        (一)英国浪漫主义的自然主义诗篇激发了怀特海的灵感
        (二)自然科学与历史文化科学割裂的历史背景
        (三)怀特海对新康德主义价值理论批判的诠释
    二、怀特海价值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作为主体性的价值
        (二)价值的三重图式:自我、他者及整体的关系
        (三)价值的多种维度:善、真、美、冒险及平和
        (四)评价理论:价值世界的内在活动
    三、怀特海价值理论的价值及局限
        (一)怀特海价值理论的价值
        (二)怀特海价值理论的局限
第三章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历史与文本分析
    一、我国本科教学评估标准发展的历史阶段
        (一)本科教学评估标准的研究和准备(1985-1990年)
        (二)开展本科教学评估标准试点和探索(1990-2001年)
        (三)开展水平评估标准的阶段(2002-2008年)
        (四)依次开展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标准、审核评估标准(2009年-至今)
    二、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价值的文本分析
        (一)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价值特点
        (二)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标准价值的词频及编码分析
        (三)审核项目、审核要素、审核要点的价值关系分析
第四章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价值取向现状
    一、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一)调查的目的
        (二)调查的意义
    二、调查的对象、程序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的程序与方法
    三、调查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一)《本科教学评估认知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二)《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认知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三)《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需求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四)《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满意度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本科教学评估认知的现状及其各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
        (二)审核评估标准认知的现状及其各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
        (三)审核评估标准需求的现状及其各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
        (四)审核评估标准满意度的现状及其各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
        (五)调查内容的关系机制分析
    五、调查结果讨论
        (一)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部分讨论
        (二)相关分析讨论
        (三)结构方程模型讨论
第五章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
    一、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价值选择的取向问题
        (一)审核评估标准价值目标选择的实用倾向对情感的忽视
        (二)审核评估标准实现价值手段选择技术化倾向对伦理性的忽略
    二、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制定的价值主体缺位
        (一)学生与教师主体的缺位
        (二)审核评估标准价值主体与评价主体的混淆
        (三)审核评估标准中自我、他者与整体性的关系错位
    三、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内容中的价值矛盾
        (一)审核评估标准内容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矛盾
        (二)审核评估标准内容多样与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矛盾
    四、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实践与评价中事实与价值的分割
        (一)事实与价值的二分法割裂审核评估标准的实践与评价
        (二)事实评估与价值评估的分野
        (三)体美劳三育维度与德智维度的疏离
第六章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改进
    一、正确定位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价值选择
        (一)审核评估标准价值目标选择应重视价值理性
        (二)审核评估标准实现价值手段的选择应结合技术性与伦理性
    二、确定本科教学审核标准的价值追求
        (一)融入审核评估标准以多元价值主体
        (二)重梳自我、他者与整体性的价值关系
        (三)尊重审核评估标准变革中的逻辑
    三、处理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内容中的价值冲突
        (一)审核评估标准内容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接纳
        (二)审核评估标准内容多样与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接受
    四、实现审核评估标准实践与评价的价值融合
        (一)审核评估标准实践与评价中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融合
        (二)审核评估标准实践与评价中人文性与科学性的结合
        (三)审核评估标准实践与评价中五育评估维度的交融
结论
    一、对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价值研究的总结
    二、对未来审核评估标准改进的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本科教学评估认知问卷
    附录2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认知问卷
    附录3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满意度问卷
    附录4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需求问卷
    附录5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访谈协议
    附录6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访谈提纲
    附录7 国家及各省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列表
    附录8 抽样高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列表
    附录9 访谈情况记录表
    附录10 文本及调查图表索引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成果
致谢

(5)我国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制度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理由及意义
        (一) 选题的理由
        (二) 选题的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的研究
        (一) 国内相关研究
        (二) 国外相关研究
        (三) 国内外研究述评
    三、研究的相关概念
        (一) 硕士研究生
        (二) 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三)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我国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制度的内涵与价值
    第一节 我国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制度的内涵
        一、我国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制度的架构
        二、我国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制度的特点
    第二节 我国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制度的价值
        一、国家层面:有利于保障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二、社会层面:有利于从第三方的角度加强对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监督
        三、高校层面:有利于提高高校对本单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视程度
        四、研究生层面:有利于促进硕士研究生的分类培养与未来发展
第二章 我国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制度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我国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制度的历史概况
        一、上海市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制度的历史概况
        二、湖南省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制度的历史概况
        三、浙江省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制度的历史概况
        四、山东省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制度的历史概况
        五、我国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制度的历史特点
    第二节 我国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制度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制度的现状概述
        二、我国各省市近年来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的现实情况
        三、我国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的现状特点
第三章 江苏省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制度的案例分析
    第一节 江苏省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制度的概况
        一、江苏省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制度的发展过程
        二、江苏省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制度的现状
    第二节 基于江苏省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制度的实证分析
        一、基于江苏省为案例的访谈调查研究设计
        二、江苏省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制度中的问题分析
第四章 优化我国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制度的对策建议及展望
    第一节 优化我国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评议方法层面:改善评议方法以减小抽检的压力与完善专家评审方式
        二、评议标准层面:针对高校特色及学科特点完善评价标准
        三、评议结果层面:增加结果的透明度并开通完善的申诉渠道
    第二节 对我国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制度的未来展望
        一、全国范围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机制将逐渐走向完善
        二、第三方机构将更多地参与到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中来
        三、高校将更多关注硕士研究生培养并提高自我评价的积极性
结语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6)郑州市金水区校园足球指导教师培训状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关于校园足球的政策支持
        1.1.2 校园足球开展的现实需求
        1.1.3 开展校园足球,师资是重点
        1.1.4 郑州市金水区校园足球的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校园足球
        2.1.2 校园足球指导教师
        2.1.3 教师培训
    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2.1 我国中小学师资现状
        2.2.2 我国校园足球现状
        2.2.3 我国校园足球师资现状
        2.2.4 我国中小学校园足球指导教师培训现状
    2.3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3.1 国外在学校开展足球的现状研究
        2.3.2 国外足球师资培训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法
        3.2.2 调查法
        3.2.3 逻辑分析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金水区校园足球指导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4.1.1 金水区校园足球指导教师来源、性别与年龄情况分析
        4.1.2 金水区校园足球指导教师学历、职称与教龄情况分析
        4.1.3 金水区校园足球指导教师运动经历情况分析
        4.1.4 金水区校园足球指导教师运动等级情况分析
        4.1.5 金水区校园足球指导教师教练等级情况分析
        4.1.6 金水区校园足球指导教师裁判等级情况分析
    4.2 金水区校园足球指导教师培训整体状况研究分析
        4.2.1 金水区校园足球指导教师培训组织管理结构情况分析
        4.2.2 金水区校园足球指导教师培训实施情况分析
        4.2.3 金水区校园足球指导教师培训保障情况分析
        4.2.4 金水区校园足球指导教师培训动力体系情况分析
        4.2.5 金水区校园足球指导教师培训提升情况分析
    4.3 金水区校园足球指导教师培训满意度情况分析
        4.3.1 金水区校园足球指导教师培训满意度指标体系设计
        4.3.2 金水区校园足球指导教师培训满意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4.4 金水区校园足球指导教师培训的经验总结与未来发展方向
        4.4.1 金水区校园足球指导教师的经验总结
        4.4.2 金水区校园足球指导教师培训的未来发展方向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郑州市金水区校园足球指导教师培训状况研究教师问卷
    附录B 郑州市金水区校园足球指导教师培训状况研究访谈提纲(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C 郑州市金水区校园足球指导教师培训状况研究访谈提纲(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D 郑州市金水区校园足球指导教师培训状况研究调查问卷专家效度评价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论文发表与培养质量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一)去“五唯”背景下论文发表仍然是重要评价工具
        (二)论文发表与研究生培养质量都在下降
        (三)新时代正在重新定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二、研究意义
        (一)有助于厘清研究生培养的重点
        (二)有助于重新定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三、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点
        (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二)论证了论文发表与培养质量的正相关关系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概念界定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文献述评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论文发表
        (二)研究生培养质量
第三章 论文发表的现状
    一、统计情况介绍
        (一)统计对象
        (二)数据来源
        (三)调查设计
    二、H大学高等教育学毕业研究生论文发表情况的现状分析
        (一)论文发表的数量情况
        (二)论文发表的期刊情况
        (三)研究方法的使用情况
        (四)发表的论文与学位论文关联度
    三、相关分析
第四章 培养质量的状况
    一、访谈调查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确定研究问题
        (二)编制访谈提纲
        (三)确定研究对象
        (四)访谈调查实施
    二、访谈资料归纳分析结果
        (一)学生层面:学术志趣不高
        (二)导师层面:交流指导不够
        (三)培养机制方面:课程教学不佳
        (四)科研环境层面:软硬条件不足
    三、相关分析
第五章 重塑论文发表与培养质量的关系
    一、新时代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内涵
        (一)研究生教育越来越注重质量
        (二)质量维度多元化,但质量下降
        (三)论文质量问题严重,学术能力亟待提升
    二、论文发表在研究生培养质量体系中的价值
        (一)论文是衡量培养质量的重要尺度
        (二)论文水平是培养质量的集中体现
    三、重塑论文发表与培养质量的正相关关系
        (一)论文发表的本质是知识生产
        (二)新研究生培养质量观
        (三)论文发表与培养质量关系的重塑
第六章 通过论文发表提升培养质量
    一、扎实提升学生科研能力
        (一)端正科研态度,以学术为志业
        (二)培养科研兴趣,推动成果物化
        (三)夯实知识基础、增加文献阅读
    二、严格加强导师学术指导
        (一)严格把控导师遴选,明确导师责任
        (二)加强导师学术指导,提升指导效果
    三、切实强化质量保障体系
        (一)改革课程内容,提高学生满意度
        (二)完善教学方式,调动研究生积极性
        (三)优化科研激励制度,激发学生科研热情
    四、着力优化科研环境氛围
        (一)硬环境——补充必要的科研硬件
        (二)软环境——创建良好的学术氛围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8)“差评”硕士学位论文的主要特点与管理对策研究 ——基于S大学盲审专家评语的内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学位
        1.3.2 硕士学位论文
        1.3.3 “差评”硕士学位论文
    1.4 文献综述
        1.4.1 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研究
        1.4.2 “差评”学位论文现状研究
        1.4.3 学位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1.4.4 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与提升研究
        1.4.5 文献述评
    1.5 研究内容与思路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思路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2.1.1 研究对象
        2.1.2 数据来源
    2.2 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
        2.2.1 内容分析法的由来
        2.2.2 内容分析法的内涵
        2.2.3 内容分析法的特征
        2.2.4 内容分析法的优点
        2.2.5 内容分析法的操作步骤
        2.2.6 内容分析法在本研究的适用性
    2.3 研究工具
        2.3.1 词频统计工具Rostcm6
        2.3.2 提取类目工具SPSS20.0
        2.3.3 文本编码工具Nvivo10.0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盲审专家评语的分布情况
        3.1.1 按评价等级的分布
        3.1.2 按学位类型的分布
        3.1.3 按学科类型的分布
    3.2 对盲审专家评语进行词频统计
        3.2.1 词频统计的操作步骤
        3.2.2 总体高频词分布情况
        3.2.3 学位类型高频词分布差异
        3.2.4 科类高频词分布差异
    3.3 对盲审专家评语进行编码
        3.3.1 确定编码的类目
        3.3.2 编码的操作步骤
        3.3.3 类目编码次数统计
    3.4 “差评”硕士学位论文的主要特点分析
        3.4.1 文章内容不规范
        3.4.2 逻辑结构不合理
        3.4.3 论证分析不严谨
        3.4.4 研究主题不清晰
        3.4.5 结论与建议不实
        3.4.6 研究缺乏创新性
        3.4.7 学术态度不端正
4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4.1 研究结论
    4.2 提升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管理对策
        4.2.1 严把师生入口,重视生源质量与导师质量
        4.2.2 提高课程质量,夯实硕士生学科基础知识
        4.2.3 加强科研训练,提升硕士生学术研究能力
        4.2.4 重视过程管理,端正硕士生学术价值观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9)高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篇章、节选教材的局限
    二、研究综述
        (一)整本书阅读研究综述
        (二)学习任务群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一章 高中生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一、高中生整本书阅读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过程
        (三)现状分析
    二、教师对高中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过程
        (三)现状分析
    三、问题成因分析
第二章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的依据
    一、课程标准分析
        (一)课程目标的规定
        (二)课程内容的要求
        (三)课程实施的建议
    二、高中生学情特征分析
第三章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模型建构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的模型及特征分析
    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教学的模型建构
        (一)文本的选择
        (二)目标的确定
        (三)情境的创设
        (四)活动的设计
    三、“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第四章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一)文本特点分析
        (二)学情特征分析
        (三)学习目标确定
        (四)推荐版本
        (五)学习情境创设
        (六)教学流程设计
    二、教学设计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关于高中生整本书阅读的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二 关于高中生整本书阅读的调查问卷(教师卷)
后记

(10)《历史教学》(1951-2010年)研究 ——以中学历史教学的考察为重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概况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创办背景和组织架构及运行机制
    第一节 《历史教学》的创办背景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化教育政策
        二、知识分子接受改造的需要
        三、天津军政委员会文教部的支持
        四、七位同人的共同努力
    第二节 《历史教学》的组织架构
        一、同人办刊时期的组织架构
        二、天津市人民出版社管理时期的组织架构
        三、天津市教育局管理时期的组织架构
        四、天津市新闻出版局管理时期的组织架构
    第三节 《历史教学》的运行机制
        一、编辑出版责任机制
        二、稿源与作者群体
        三、印刷、发行及价格
第二章 特色形成和曲折发展(1951.1-1966.6)
    第一节 同人办刊时期的“教”与“学”
        一、主动紧跟政治形势
        二、建国之初《历史教学》中的“教”
        三、建国之初《历史教学》中的“学”
    第二节 学习苏联与坚持特色
        一、政府接管后的办刊方针
        二、1956 年版教材的特点及讨论
        三、全面学习苏联的教学法
        四、“大家小文章”与问题解答
    第三节 国家政策影响下的曲折发展
        一、曲折发展时期的中学历史教学
        二、曲折发展时期的学术研究
第三章 缓慢恢复和特色重建时期(1979.1-1991.3)
    第一节 复刊时期的拨乱反正
        一、历史教学逐渐恢复到正常轨道
        二、及时反映史学界的研究动态
    第二节 教学特色的重建与学术文章水准
        一、教学特色的重建
        二、重建特色的两难处境
第四章 偏重教学和学术“滑坡”(1991.4-2001.5)
    第一节 高考的能力立意与能力培养的教学
        一、教学大纲与教材内容的渐趋稳定
        二、以能力立意的考试测量与评价体系形成
        三、中学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二节 学术论文弱化与编辑乱象
        一、论文质量下降的表现及原因
        二、编辑出现乱象的表现及原因
第五章 平稳过渡和“黄金”时代(2001.6-2010.12)
    第一节 平稳过渡时的“不温不火”
        一、初步探讨中学历史课程的设计
        二、继续配合人教社的教材修订
        三、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初步探索
    第二节 独立办刊形成特色
        一、2003 年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一标多本”
        二、21世纪初历史课程设置与编写教材专题讨论
        三、研究性学习与“聂马之争”
        四、有重大影响的中青年着名学者访谈录
    第三节 分版后的发展趋势
        一、中学版和高校版的特点
        二、专家引领中学教学研究
        三、提倡以“教学设计”取代教案
        四、研究高考试题引领高中教学
第六章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及发展策略
    第一节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
        二、《历史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第二节 杂志的变化趋势及发展策略
        一、杂志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二、发展的现实隐忧及策略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四、监督类论文研讨综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比较视角的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研究[D]. 李阳. 吉林大学, 2021(01)
  • [2]面向新农科的地方高校农业硕士培养模式优化研究[D]. 吴孟玲. 广西大学, 2021
  • [3]以建筑类期刊为源探究中国当代城市住区规划设计的演变[D]. 边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2)
  • [4]我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价值取向研究 ——基于怀特海价值理论的审思[D]. 林琳.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3)
  • [5]我国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制度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D]. 王倩.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7)
  • [6]郑州市金水区校园足球指导教师培训状况研究[D]. 李晓月. 河南大学, 2020(02)
  • [7]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论文发表与培养质量的关系研究[D]. 肖天然. 淮北师范大学, 2020(12)
  • [8]“差评”硕士学位论文的主要特点与管理对策研究 ——基于S大学盲审专家评语的内容分析[D]. 罗小丹.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高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研究[D]. 林庆顺. 赣南师范大学, 2019(07)
  • [10]《历史教学》(1951-2010年)研究 ——以中学历史教学的考察为重点[D]. 余柏青.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标签:;  ;  ;  ;  

监督论文和讨论摘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