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炎如何治疗?

脊髓炎如何治疗?

一、脊髓炎怎样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刘强,张庆,全超[1](2022)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与妊娠》文中指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可影响妊娠计划、生育能力,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尚不明确;妊娠可引起免疫系统和性激素水平变化,造成疾病复发和进展。合理的免疫抑制治疗可以有效避免妊娠相关疾病活动。妊娠期和分娩后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和利妥昔单抗可能是安全的。

赵云菲,巫明慧,孟华星,张美妮[2](2021)在《靶向B细胞耗竭药物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是一种由水通道蛋白-4抗体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自身免疫性脱髓鞘性疾病,以视神经炎和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从靶点、疗效、不良反应等方面综述靶向B细胞耗竭药物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研究进展,以期指导临床应用靶向B细胞耗竭药物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谢帆,钟真真,徐平[3](2021)在《利妥昔单抗对视神经脊髓炎患者视力及复发率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对视神经脊髓炎患者视力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视神经脊髓炎患者40例,均采取利妥昔单抗治疗,连续诱导治疗4周,612个月后重复诱导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相关指标水平,年复发率(ARR)、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最差眼平均logMAR矫正视力、最佳眼平均logMAR矫正视力、平均logMAR矫正视力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EDSS评分与AR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研究显示,治疗后患者出现疲倦嗜睡1例、心慌1例、呼吸困难2例、头痛3例、皮疹2例、脱发4例、胸闷5例、继发感染6例,均加用地塞米松,减缓利妥昔单抗滴速,对症治疗后明显好转。结论:对视神经脊髓炎患者采取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降低年复发率,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高新悦[4](2021)在《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系的建立及向外胚层定向分化的研究》文中认为2006年,Shinya Yamanaka通过逆转录病毒将四种转录因子转入小鼠成纤维细胞,从而获得了一种类似于胚胎干细胞的多能细胞,称之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C),之后又相继报道了人iPSC的产生。iPSC的产生和发展,使人们对多能性的调控机制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iPSC在疾病建模方面的巨大潜力。在威胁人类健康的众多疾病中,有一种疾病叫急性脊髓炎,它是一组导致脊髓神经损伤的炎症性疾病,但其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因此,对急性脊髓炎患者来源的iPSC进行研究,在明确急性脊髓炎的致病机制上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来源于人胎儿成纤维细胞和急性脊髓炎患者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利用电转染的方法转入8个外源因子,即OCT4,SOX2,c-Myc,KLF4,NANOG,LIN28,RARG和LRH1,使其重编程为iPSC,然后探讨两种来源的iPSC在多能性,转录组特征和向外胚层方向分化等方面的生物学特性,试图寻找正常人和疾病患者之间的差异,以期为急性脊髓炎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具体实验结果如下:1.人胎儿成纤维细胞(HEF)和急性脊髓炎患者成纤维细胞(P-HAF)来源的iPSC细胞系的建立及生物学特性检测本实验利用电转染8因子的方式成功建立了人胎儿成纤维细胞来源iPSC(iPS)细胞系和急性脊髓炎患者成纤维细胞来源的iPSC(P-iPS)细胞系。两种细胞的克隆形态没有明显差异,碱性磷酸酶活性均为阳性且核型正常,同时内源多能基因也都被成功激活。2.iPS和P-iPS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分析转录组数据的分析结果再次验证了两种成纤维细胞被成功重编程为iPSCs,并且数据显示正常人与疾病患者之间存在差异。与人胎儿成纤维细胞相比,急性脊髓炎患者成纤维细胞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炎症相关信号通路上,并且在诱导为P-iPS之后,这种差异继续存在。3.iPS和P-iPS向外胚层方向的分化首先利用人胚胎干细胞系(h ESC)向神经嵴细胞(Neural crest,NC)和颅基板细胞(Cranial placode,CP)方向进行定向诱导,对诱导体系进行检验。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和免疫荧光染色(IF)结果显示,分化细胞表达NC和CP的标记物。然后,将iPS和P-iPS向NC和CP方向进行诱导分化,q PCR和IF结果显示诱导细胞表达NC和CP的标记物。从细胞的形态和AP染色结果来看,iPS和P-iPS来源的NC和CP均没有明显差别。q PCR结果显示,无论NC还是CP,在iPS与P-iPS来源的分化细胞中,FOXG1,OTX2和SOX2的表达均下调,同时IF结果显示两种来源的分化细胞均表达NESTIN,因此,在标记基因的表达方面,iPS与P-iPS同样没有十分明显的差异。

董谷一[5](2021)在《利妥昔单抗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帮助指导临床用药。方法:计算机全面系统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立至2020年12月,收集所有利妥昔单抗治疗NMOSDs的试验。对于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应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对于非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评价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估。两位研究者分别独立完成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应用Review Manager 5.3、Stata1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对利妥昔单抗治疗NMOSD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检验水准设为0.05。对结局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用于验证Meta分析结果的稳定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5项研究,包括5项随机对照试验、30项观察性研究,共计991例患者。其中有30项研究评估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NMOSD患者前后的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DSS)评分变化,24项研究评估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NMOSD患者前后的年复发率(Annualized relapse rate,ARR)变化。4项研究评估接受利妥昔单抗与硫唑嘌呤治疗NMOSD患者前后的ARR对比,3项研究评估接受利妥昔单抗与硫唑嘌呤治疗NMOSD患者前后的EDSS对比。3项研究评估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抗体阳性与AQP-4抗体阴性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患者的ARR对比以及EDSS评分比较。本研究所纳入的文献质量均为中等。Meta分析结果显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经过利妥昔单抗的治疗,可以显着降低患者的年复发率(WMD=1.46,95%CI:1.24~1.68,P<0.01)、降低EDSS评分(WMD=1.12,95%CI:0.97~1.28,P<0.01)。研究结果还显示利妥昔单抗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疗效优于传统药硫唑嘌呤(ARR:WMD=-0.54,95%CI:-0.75~-0.33;EDSS:WMD=-0.54,95%CI为-0.76~-0.32;P均<0.0001)和利妥昔单抗治疗AQP-4抗体阳性与AQP-4抗体阴性NMO患者的ARR以及EDS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ARR:WMD=-0.07,95%CI:-0.33~0.19,P=0.59>0.05;EDSS:WMD=-0.03,95%CI:-0.78~0.71,P=0.93>0.05)。本次研究中有681名患者记录了RTX治疗的安全性数据,23%(156人)出现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s,AEs),0.7%(5人)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因严重不良反应(serious adverse events,SAEs)导致治疗中断。本次研究观察到RTX的主要AEs包括输液反应、上呼吸道感染、下尿路感染、带状疱疹感染,但病情均为轻中度,且具有自限性,很少中断治疗。此次,敏感性分析提示Meta分析结果稳定。结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经利妥昔单抗治疗后可显着降低复发率及EDSS评分、改善神经功能障碍,其疗效优于硫唑嘌呤。利妥昔单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病情较轻,且具有一定的自限性,临床实践中用药需谨慎。

白淼水[6](2021)在《AQP4-IgG阳性的晚发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临床特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及目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预后差,复发率及致残率高,且患者发病年龄差异很大,考虑到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本身机体状态不同,其临床表现亦存在差异。本研究通过研究分析AQP4-IgG阳性的NMOSD患者不同年龄段间的差异,以期医疗人员对NMOSD患者能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5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入院治疗的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共154例患者。根据患者首次发病年龄将其分为≥50岁的晚发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late-onset NMOSD LONMOSD)组和<50岁的早发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early-onset NMOSD EONMOSD)组,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以及影像学检查等相关资料,并使用SPSS 22.0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集AQP4-IgG阳性NMOSD患者154人,平均首次发病年龄为43.99岁(8-79),男、女比例为1:4.92,女性人数占比83.1%(124),LONMOSD组人数为69人(44.8%),EONMOSD组人数为85人(55.2%),各组中男、女性别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病历4例(2.6%)。临床资料上,LONMOSD组的首发症状为急性脊髓炎44人(63.8%)比EONMOSD组32人(37.6%)更常见(P<0.05);EONMOSD组的首发症状为视神经炎41人(48.2%)比LONMOSD组21人(30.4%)更多见(P<0.05);其他首发症状如极后区综合征(5人,5.2%)、急性脑干综合征(2人,1.9%)、急性大脑综合征(2人,1.3%)、视神经炎联合急性脊髓炎(3人,1.9%)等症状方面,两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LONMOSD患者首次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 EDSS)评分3.5(2,6.5)高于EONMOSD患者的首次EDSS评分2.5(2,3.5)(P<0.05);其末次EDSS评分,LONMOSD患者6(3.75,7)高于EONMOSD患者4(2,6)(P<0.05);EONMOSD患者的疾病复发次数3(1,4)次多于LONMOSD患者的疾病复发次数2(1,3)次(P<0.05)。在相关检验检查方面,LONMOSD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20.0(9.25,36.75)mm/1h显着高于EONMOSD患者9.53(3.50,27.0)mm/1h(P<0.05);LONMOSD患者的脑脊液IgG:50.85(34.2,110.0)mg/L显着高于EONMOSD患者33.95(19.0,55.425)mg/L(P<0.05);LONMOSD患者的脑脊液蛋白含量0.56(0.395,0.77)(g/L)显着高于EONMOSD患者0.47(0.315,0.64)(g/L)(P<0.05);而两组患者在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补体蛋白C3、补体蛋白C4、脑脊液葡萄糖、氯、白细胞、多个核细胞比例、单个核细胞比例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关于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两组患者在头部累及部位、各个脊髓受累部位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LONMOSD组的脊髓未受累患者5人(7.2%)相比,EONMOSD组脊髓未受累的患者21人(24.7%)更多(P<0.05),且两组患者中,LONMOSD患者脊髓病灶阶段数6(4,8)更长(P<0.05)。伴发基础疾病共31人(20.1%),其中LONMOSD组有21人(30.4%)多于EONMOSD组患者10人(11.8%)(P<0.05);而在伴发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30人(19.5%)、出现伴随自身免疫抗体和/或伴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69人(44.8%)以及伴发肿瘤患者8人(5.2%)方面,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ONMOSD组患者更易累及脊髓,而EONMOSD组患者更易出现视力障碍;且相比于EONMOSD组患者,尽管LONMOSD组的复发次数更少,但LONMOSD组患者有着更严重的残疾后遗症、更高的红细胞沉降率、脑脊液蛋白含量以及脑脊液IgG量以及更加容易伴发基础疾病;总之,发病年龄对AQP4-IgG阳性NMOSD患者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席加水[7](2021)在《32例儿童MOG抗体相关疾病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MOGAD)是一种新近认识到的、近几年来提出的一种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MOGAD的确切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既往较多学者将MOGAD划归到AQP4抗体阴性的视神经炎谱系疾病中,认为本病是视神经炎谱系疾病的一部分。2020年3月份中国制定出MOG抗体相关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共识确定MOG抗原是MOGAD的致病性抗体,MOGAD是不同于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独立疾病谱。中国共识将MOGAD依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分为五型:视神经炎型,脑膜脑炎型,脑干脑炎型,脊髓炎型,以及其他特殊类型如炎性脱髓鞘假瘤等。研究目的统计分析儿童MOGAD的临床特点、化验检查和治疗预后资料;寻找MOG抗体最佳检测方法,制定有效治疗方案,避免复发;为儿童MOGAD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临床资料。研究方法收集分析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5年时间内山东省立医院小儿神经科病房收治的32例临床表现符合中枢神经系统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疾病且血液或脑脊液MOG抗体检测阳性的患儿所有病例资料,包括起病复发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化验检查结果、治疗随访及预后情况。研究结果1.32例首次发病儿童,临床分型以脑膜脑炎型最为多见共计18例(56.25%),其次是视神经炎型10例(31.25%)和脊髓炎型4例(12.5%);32例初次发病加31例次复发共计63例次发病过程,临床分型脑膜脑炎型33例(52.38%),视神经炎型17例(26.98%),脊髓炎型10例(15.87%);脑干病变2例(3.17%),炎性脱髓鞘假瘤1例(1.59%),提示儿童MOGAD患者临床分型以脑膜脑炎型最多见.2.32例患儿首次发病患者共计14例无复发,18例复发。14例无复发患儿首次发病临床分型,视神经炎型7例(50%),脑膜脑炎型5例(35.71%),脊髓炎型2例(14.29%);18例复发首次发病临床分型分别是脑膜脑炎型13例(72.22%),视神经炎型3例(16.67%),脊髓炎型2例(11.11%),对18例复发患儿和14例无复发患儿首次发作的临床分型和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首次发病为脑膜脑炎型的儿童较首次为非脑膜脑炎型更容易出现复发,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统计资料中有48例均进行血液以及脑脊液抗体检测,综合统计48例次抗体结果,血液MOG抗体阳性44例,阳性率为91.7%,脑脊液MOG抗体阳性8例,阳性率16.7%,提示血液检查MOG抗体阳性率远高于脑脊液,可将血液标本检测作为MOG抗体检测首选,脑脊液检测可作为补充更适合儿童患者。3.对27例脑膜脑炎型、14例视神经炎型及7例脊髓炎型共计48例患病儿童脑脊液白细胞数进行统计分析显示脑膜脑炎型和视神经炎型脑脊液白细胞数,两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儿童MOGAD脑膜脑炎型较视神经炎型更容易出现脑脊液白细胞数增高。结论1.儿童MOG抗体相关疾病临床以脑膜脑炎型最多见2.首次发病为脑膜脑炎型的患儿,较非脑膜脑炎型更容易出现复发3.脑膜脑炎型的患儿脑脊液白细胞数明显高于视神经炎型4.血液MO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脑脊液,对怀疑MOG抗体相关疾病儿童可优先行血液抗体检测

李业,李天骄,于生元[8](2021)在《18例带状疱疹相关性脊髓炎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文中认为背景带状疱疹相关性脊髓炎是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相对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在免疫力正常的人群中罕见。目前对该病的研究较少,多为个案报道。目的探究带状疱疹相关性脊髓炎的临床病程特点及预后,提高临床医师对带状疱疹相关性脊髓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20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出院的18例带状疱疹相关性脊髓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18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36~80(57.83±12.62)岁。其中16例以带状疱疹为首发症状,2例以脊髓炎为首发症状,带状疱疹出现距脊髓炎发病平均间隔时间为(21.22±18.40) d,脊髓炎症状达高峰的平均时间为(12.72±8.99) d。皮疹分布于颈段9例,胸段10例,腰段2例。影像学表现以后角受累多见,异常信号多位于颈髓。4例符合2015年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诊断标准。1例病程中多次出现带状疱疹,后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DNA检测呈阳性。疾病严重时平均扩展残疾状态量表评分为5.67分,经过平均42.2个月随访间隔,大多预后良好,后期随访扩展残疾状态量表评分平均为3.61分。尽管部分患者应用多种联合治疗措施,但后期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2例患者后期出现复发。结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脊髓炎好发中老年人。皮疹多累及颈、胸段,且多与脊髓炎在发病时间及脊髓节段上存在相关性,激素及抗病毒药物治疗有效。少部分患者可合并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或存在后期复发。

韩梦雨[9](2021)在《中西医协同治疗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一)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患者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目的:分析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NMO-ON)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针药联合改善NMO所致视神经萎缩的疗效。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的72例以ON为首发临床表现的NMO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包括一般资料、发病特点、病程进展、合并疾病、免疫学检验、治疗反应及预后等。结果:1.一般资料:72例NMO-ON患者,发病年龄中位数33岁;女性61例(84.72%),男女比约为1:5.54;病程中位数67月,病程以“复发-缓解”为主,单相与复发比约1:5.8。2.临床特点:66例(91.67%)单独ON起病,ON累及单眼者59例(81.94%);主要症状为急性或亚急性视力下降,可伴转动痛、视野缺损及色觉异常等;14例(19.44%)伴诱因,最常见为上呼吸道感染;11例(15.28%)伴系统性免疫性病,最常伴发干燥综合征及甲状腺疾病;59眼(75.64%)首发视力小于0.1,AQP4-IgG状态(P=0.032,OR=2.55)和发病年龄(P=0.037,OR=3.93)是影响患者首发视力的独立危险因素;整个病程中,44例(61.11%)双眼先后累及,ON发病次数中位数为2次,ON二次发作时间中位数是3月;1年、3年复发率分别约0.56(40/72)和0.74(53/72);至末次随访时间,单侧致盲率约48.61%,致患者单侧致盲ON发作中位数为2次;53例(73.61%)出现其他神经系统的累及,脊髓(61.1 1%)是最常见的复发部位。3.实验室结果:80%(48/60)患者血清AQP4-IgG抗体阳性;25%(3/12)患者MOG-IgG阳性;18例(25%)伴其他系统性免疫性抗体,最常见伴ANA抗体阳性;4.影像学特点:NMO-ON多累及后视路,病变长度>1/2视神经;45例(84.91%)脊髓MRI病变≥3个锥体;47.17%(25/53)患者同时或相继发生颈髓和胸髓病变。5.针药联合改善NMO所致视神经萎缩:24眼治疗4周有8只眼视力提高≥2行,总有效率91.67%;动态视野平均缺损度(MD)及平均敏感度(MS)较前改善,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有12眼视力提高≥2行,总有效率100%;视野MD显着下降(P<0.05),MS明显提高(P<0.05)。结论:1.NMO-ON患者首次发病多ON单独起病,单侧累及,女性中青年高发,AQP4-IgG阴性患者更趋年轻化,急性期对患者视功能威胁巨大,恢复期多遗留较差的视力预后;最常见诱因为上呼吸道感染,漫长的病程多见双侧视神经受累及多次复发,脊髓是除视神经外最常见的复发部位;AQP4-IgG状态和发病年龄是影响NMO患者首次发病视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2.大多数(80%)NMO-ON患者AQP4-IgG血清阳性,部分患者伴发以干燥综合征和甲状腺疾病为代表的系统性免疫性疾病,最常见伴有的血清学免疫性抗体是抗ANA抗体;3.NMO-ON患者视神经多累及后视路,病变长度>1/2视神经,脊髓损伤多为连续长节段,约一半患者同时或相继发生颈髓和胸髓病变;4.针药联合可显着提高NMO所致视神经萎缩患者的视功能,明显提高患者视力和动态视野MS,降低患者MD。(二)视神经脊髓炎相关视神经炎(NMO-ON)大鼠模型的构建与评价目的:通过将患者AQP4-IgG强阳性血清显微注射至大鼠视神经周围蛛网膜下腔,诱导视神经NMO样病变,从活体与病理、视神经及脊髓、大脑等多维度评价该模型,为探究药物防治NMO-ON提供模型基础。方法:SD雄性大鼠30只根据血清样本类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上结膜入路暴露视神经后选择球后2mm处分别将AQP4-IgG强阳性血清和健康人血清缓慢注射到蛛网膜下腔。术后第3天免疫荧光法检测视神经AQP4-IgG表达;术前1天(第0天)、术后第7、14天分别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及瞳孔对光反射(PLR)检测;术后第14天分别处死两组大鼠行视网膜、视神经、大脑及脊髓等组织制片和病理学观察。结果:术后第3天模型组视神经AQP4-IgG强表达,假手术组未见表达(P<0.001);与假手术组相比,AQP4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AQP4-IgG沉积区域表达也显着降低(P<0.001);模型组N1-P1波振幅和PLR第7天、14天均明显降低,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织病理学观察: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视神经HE染色肿胀水肿、着色明显加深,轴突数量显着减少伴有不规则空洞化,其间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等;RGCs水肿显着,数量明显减少,且大小不一,核仁不清晰;视神经LFB髓鞘染色,模型组可见到蓝色区域显着减少;模型组大鼠视神经电镜则可见到轴突数量明显减少且排列紊乱、横断面形态不规则,微管微丝大量溶解,髓鞘严重分层、结构不完整,且大多数髓鞘松解或者脱失、塌陷,甚至无髓鞘;免疫荧光染色发现,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神经丝蛋白L(NFL)表达量明显下降(P<0.001)及CD68表达显着升高(P<0.001);脊髓组织HE发现,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均未见到脊髓白质炎症浸润、轴突及髓鞘损伤等病理变化;脊髓组织LFB染色可见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髓鞘染色成蓝色且均匀一致,未见到染色区域减少及白色未着色区等。大脑组织HE和LFB染色也未发现炎症浸润及脱髓鞘等病理损伤;结论:1.我们通过在大鼠视神经蛛网膜下腔显微注射人类AQP4-IgG阳性血清成功构建了NMO-ON大鼠模型,该模型显示NMO-ON的特征性病理变化,包括星形胶质细胞破坏、炎症浸润、轴突损伤及脱髓鞘等;2.大鼠视神经蛛网膜下腔显微注射人类AQP4-IgG阳性血清构建NMO-ON模型,仅能启动局部视神经周围免疫,对脊髓及大脑等其他神经系统未产生病理损伤。(三)调肝活络法防治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NMO-ON)的疗效及机制探究目的:通过动物模型的体内研究,观察调肝活络法的干预效果,并深入挖掘方药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为NMO-ON的临床治疗提供中西医协同的解决方案。方法: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中药组、激素组、中药+激素组,显微注射法构建NMO-ON大鼠模型,分别给予无菌蒸馏水、中药、激素及中药+激素等灌胃干预21天,术前1天(第0天)、术后7天、14天及21天分别行F-VEP、PLR检测;第21天处死所有大鼠,制备视网膜、视神经切片,进行HE染色及超微电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RGCs中Brn3a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GFAP、NFL、髓鞘碱性蛋白(MBP)和CD68表达;Western-blotting检测视神经IL-6、IL-10、TNF-α、p-NF-κB p65 蛋白表达。结果:1.视神经功能学评价:与同时间点模型组和激素组相比,中药组和中药+激素组在第7、14和21天均可显着提高视神经F-VEP的N1P1振幅(P<0.001);在第21天,中药组、中药+激素组与模型组和激素组相比,PLR收缩程度也显着增加(P<0.001);2.组织病理学评价:与模型组和激素组相比,中药组和中药+激素组视神经HE染色均可见轴突损伤减轻、视神经水肿消退及未见到明显炎症细胞浸润;电镜发现中药组轴突数量明显增加,神经纤维束状形态可循,可见微丝微管结构,髓鞘损伤也较之减轻;与激素组相比,中药+激素组见到更完整的神经轴突、髓鞘结构;免疫组化发现,与模型组和激素组相比,中药组和中药联合激素组RGCs的Brn3a表达量较之均显着升高(P<0.001);视神经免疫荧光提示中药组及中药+激素组GFAP、MBP和NFL表达量较模型组表达量升高(P<0.001)。CD68视神经染色也发现,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及中药+激素组可见到CD68表达显着降低(P<0.001);3.Western Blotting: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视神经内p-NF-κB p65、TNF-α和IL-6显着升高(P<0.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激素及中药+激素组均可见到p-NF-κB p65、TNF-α和IL-6降低(P<0.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视神经内IL-10显着降低(P<0.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激素及中药+激素组均可见到 IL-10 升高(P<0.001)。结论:1.调肝活络复方中药可以减轻NMO-ON大鼠模型视神经轴突丢失、髓鞘损伤及炎症浸润,进而提升和改善视觉诱发电位N1P1振幅及瞳孔对光反射收缩能力。2.调肝活络复方中药对NMO-ON视神经及视网膜发挥神经保护和治疗作用可能与其能抑制视神经内NF-κB蛋白磷酸化及调控相关炎症介质(IL-6、TNF-α及IL-10)的产生有关。

刘莎[10](2021)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复发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影响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69例确诊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首次发病时的临床资料,根据疾病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初发组(25例)与复发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用(χ2检验探讨各因素与疾病复发的关系,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采取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与NMOSD复发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再根据复发0次、1~3次、>3次对患者进行分组,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NMOSD复发的影响因素与复发频次的相关性。结果初发组与复发组在发病年龄、性别、AQP4抗体、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5、自身免疫抗体、总胆固醇(cholesterol,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比较上皆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有无颅内病灶、脊髓受累≥6个节段、尿酸水平、脑脊液蛋白、胱抑素C、C反应蛋白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初发组与复发组女性比例分别为50.00%及77.7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5.561,P<0.05);初发组与复发组AQP4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6.00%及75.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22.31,P<0.01);初发组与复发组晚发(>50岁)人数占比分别为20.00%及56.8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8.79,P<0.01);初发组与复发组自身免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6.00%及93.1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13.63,P<0.01);初发组与复发组CHO偏高人数占比分别为20.00%及54.5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7.81,P<0.01);初发组与复发组LDL-C偏高患者人数占比分别为12.00%及52.2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11.01,P<0.01);初发组与复发组EDSS≥5的人数占比分别为28.00%及54.5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54,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QP4抗体阳性(P=0.004,OR=8.658,95%CI=1.994~37.588);自身免疫抗体阳性(P=0.026,OR=9.245,95%CI=1.303~65.596)与发病一年内复发相关,进一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QP4抗体阳性和自身免疫抗体阳性为影响复发频次的因素。结论AQP4抗体阳性与自身免疫抗体阳性是NMOSD 1年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可能与复发频次呈正相关,可作为预测NMOSD聚集性发作的指标。

二、脊髓炎怎样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脊髓炎怎样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与妊娠(论文提纲范文)

一、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对妊娠的影响
    1. 妊娠计划
    2. 生育能力
    3. 妊娠结局
二、妊娠对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影响
    1. 妊娠对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发病及复发的影响
    2. 妊娠相关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危险因素
    3. 妊娠对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残疾程度的影响
    4. 妊娠影响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发病及复发的可能机制
三、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妊娠期急性复发的治疗
    1.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
    2.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3. 血浆置换疗法
四、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妊娠期维持治疗
    1.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2. 硫唑嘌呤
    3. 吗替麦考酚酯
    4. 单抗类生物制剂
    5. 其他免疫抑制剂
五、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的分娩后喂养

(2)靶向B细胞耗竭药物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B细胞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发病中的作用
2 靶向B细胞耗竭药物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2.1 抗CD20mcAb CD20是一种活化糖基化的跨膜磷蛋白。
        2.1.1 利妥昔单抗
        2.1.2 奥法土木单抗
        2.1.3 奥瑞珠单抗
        2.1.4 乌妥昔单抗
    2.2 抗CD19mcAb
    2.3 抗CD20mcAb与抗CD19mcAb比较
3 小 结

(3)利妥昔单抗对视神经脊髓炎患者视力及复发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4)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系的建立及向外胚层定向分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人多能干细胞研究进展
        1.1.1 人诱导多能干细胞疾病建模的研究
        1.1.2 人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外胚层的研究
    1.2 急性脊髓炎研究进展
        1.2.1 急性脊髓炎的临床特征
        1.2.2 急性脊髓炎的致病原因
        1.2.3 急性脊髓炎的临床治疗
第二章 iPS和 P-iPS细胞系的建立及生物学特性检测
    2.1 实验材料
        2.1.1 仪器与耗材
        2.1.2 实验试剂及抗体
        2.1.3 细胞系
    2.2 实验方法
        2.2.1 主要试剂的配制
        2.2.2 iPS和 P-iPS细胞系的建立
        2.2.3 碱性磷酸酶染色
        2.2.4 核型分析
        2.2.5 实时荧光定量PCR
        2.2.6 免疫荧光染色
    2.3 实验结果
        2.3.1 形态学鉴定与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AP)
        2.3.2 核型分析鉴定
        2.3.3 内源性多能基因m RNA水平检测结果
        2.3.4 内源性多能基因蛋白水平检测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iPS和 P-iPS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分析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设备与器材
        3.1.2 实验试剂
        3.1.3 细胞系
    3.2 实验方法
        3.2.1 培养液的配制
        3.2.2 人胚胎干细胞的解冻与培养
        3.2.3 RNA-seq测序样本的收样
        3.2.4 RNA-seq文库的制备
        3.2.5 差异基因和富集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主成分分析结果
        3.3.2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结果
        3.3.3 HEF和 P-HAF富集分析
        3.3.4 iPS和 P-iPS富集分析
        3.3.5 多种标志基因在五种细胞中的表达趋势分析
    3.4 讨论
第四章 iPS和 P-iPS向外胚层方向的分化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设备与器材
        4.1.2 实验试剂及抗体
        4.1.3 细胞系
    4.2 实验方法
        4.2.1 主要试剂的配制
        4.2.2 外胚层方向的定向分化
        4.2.3 碱性磷酸酶染色
        4.2.4 实时荧光定量PCR
        4.2.5 免疫荧光染色
    4.3 实验结果
        4.3.1 h ESC向外胚层方向的分化
        4.3.2 iPS和 P-iPS向外胚层方向的分化
    4.4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5)利妥昔单抗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利妥昔单抗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障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AQP4-IgG阳性的晚发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综述
    2.1 认识与发展
    2.2 NMOSD与流行病学
    2.3 NMOSD与致病机制
    2.4 NMOSD与影响因素
    2.5 临床表现与诊断
    2.6 治疗
    2.7 展望
第3章 研究内容
    3.1 研究对象
        3.1.1 纳入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指标
        3.2.2 分组方式
    3.3 统计方法
第4章 统计结果
    4.1 一般资料
    4.2 不同年龄段的NMOSD患者关于临床特点结果
    4.3 不同年龄组的NMOSD患者关于首次和末次EDSS、复发次数结果
    4.4 不同年龄组的NMOSD患者关于实验室检验结果
    4.5 不同年龄组的NMOSD患者关于影像学检查结果
    4.6 不同年龄组的NMOSD患者关于伴发疾病结果
第5章 讨论
    5.1 一般资料分析
    5.2 不同年龄段的NMOSD患者关于临床特点讨论
    5.3 不同年龄组的NMOSD患者关于首次和末次EDSS、复发次数结果讨论
    5.4 不同年龄组的NMOSD患者关于实验室检查结果讨论
    5.5 不同年龄组的NMOSD患者关于影像学检查结果讨论
    5.6 不同年龄组的NMOSD患者伴发疾病结果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7)32例儿童MOG抗体相关疾病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创新性与局限性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18例带状疱疹相关性脊髓炎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2研究内容
结果
    1临床特征
    2实验室指标
    3影像学表现
    4治疗及预后
讨论

(9)中西医协同治疗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实验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进展
        1 前言
        2 动物实验模型
        3 离体组织实验模型
        4 细胞实验模型
        5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发病相关抗体的研究进展
        1 NMO概述
        2 AQP4-IgG
        3 MOG-IgG
        4 GFAP抗体
        5 AQP1-IgG
        6 其他相关性抗体
        7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三 细胞因子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1 前言
        2 Th17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
        3 Th2细胞相关细胞因子
        4 Treg细胞相关细胞因子
        5 其他细胞因子
        6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四 非侵入性电刺激在眼科应用的研究进展
        1 前言
        2 经角膜电刺激
        3 经眼眶电刺激
        4 经眼睑电刺激
        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患者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研究背景
    (一) 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1 研究方案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临床评估
        1.6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临床特点
        2.3 实验室检查
        2.4 影像学特点
    (二)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NMO所致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视神经萎缩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治疗方案
        3 疗效指标
        3.1 最佳矫正视力
        3.2 动态视野
        3.3 统计学分析
        4 结果
        4.1 NMO视神经萎缩患者一般资料
        4.2 临床表现
        4.3 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比较
        4.4 针刺治疗前后动态视野变化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视神经脊髓炎相关视神经炎大鼠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研究背景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用动物及患者血清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1.4 实验方案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模型诱导后视神经内AQP4-IgG的沉积
        2.2 大鼠视神经功能学变化
        2.3 视神经光镜观察结果
        2.4 视神经LFB染色结果
        2.5 脊髓光镜观察结果
        2.6 脊髓组织形态LFB染色结果
        2.7 大脑光镜及HE染色观察结果
        2.8 视网膜的光镜观察结果
        2.9 视神经电镜超微结构观察
        2.10 视神经NFL免疫荧光结果
        2.11 视神经内CD68免疫荧光结果
    3 讨论
        3.1 NMO-ON动物模型构建国内外进展
        3.2 本研究的主要结果与未来展望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实验研究 调肝活络法治疗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的疗效及机制探究
    研究背景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用动物及血清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1.4 实验方法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大鼠视神经F-VEP变化
        2.2 大鼠视神经PLR变化
        2.3 大鼠视网膜Brn3a变化
        2.4 大鼠视神经形态学变化(HE染色)
        2.5 大鼠视神经超微结构变化(电镜)
        2.6 大鼠视神经组织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2.7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视神经内目标蛋白阳性表达结果
    3 讨论
        3.1 NMO-ON的中西医防治现状
        3.2 NMO-ON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3.3 调肝活络防治NMO-ON的疗效及潜在机制
    4 结论
    5 本研究主要创新、局限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0)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复发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中英文术语和缩略语对照表
附录B 个人简历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附录D 综述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参考文献

四、脊髓炎怎样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与妊娠[J]. 刘强,张庆,全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2(01)
  • [2]靶向B细胞耗竭药物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研究进展[J]. 赵云菲,巫明慧,孟华星,张美妮.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24)
  • [3]利妥昔单抗对视神经脊髓炎患者视力及复发率的影响[J]. 谢帆,钟真真,徐平. 中国社区医师, 2021(18)
  • [4]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系的建立及向外胚层定向分化的研究[D]. 高新悦.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5]利妥昔单抗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D]. 董谷一.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1)
  • [6]AQP4-IgG阳性的晚发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临床特征分析[D]. 白淼水. 吉林大学, 2021(01)
  • [7]32例儿童MOG抗体相关疾病临床分析[D]. 席加水. 山东大学, 2021(11)
  • [8]18例带状疱疹相关性脊髓炎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J]. 李业,李天骄,于生元.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21(04)
  • [9]中西医协同治疗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的应用研究[D]. 韩梦雨.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复发相关因素分析[D]. 刘莎. 蚌埠医学院, 2021(01)

标签:;  ;  ;  ;  ;  

脊髓炎如何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