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TS的QoS和承载业务属性

UMTS的QoS和承载业务属性

一、UMTS的QoS和承载业务属性(论文文献综述)

孙成虎,陈艳敏,王佳[1](2014)在《PCC端到端QoS部署策略研究》文中指出PCC系统是运营商网络智能化管控的基础,而分级QoS保障是其一项标志性应用,可有效实现基于用户、业务分级及其他组合策略的网络管控。本文从PCC端到端QoS部署关键技术、网络架构、实现机制进行分析,并对PCC端到端QoS实际部署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

孙博雅[2](2014)在《多网络覆盖下网络选择及业务分配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如今,多种不同的无线和有线网络技术的存在,努力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和要求。在不久的将来,网络运营商将尝试结合各种技术以建立大型异构网络向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然而,这种网络的设计和开发需要考虑许多问题,如会话控制、授权、认证,服务质量(QoS),收费,用户移动性等。用户对宽带服务的需求增加,至少在热点地区,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将考虑提供多种无线网络的集成系统。这种异构网络的集成将具有特定的高数据速率和未经授权的优势频谱。因此,异构网络的网络选择技术在确保服务质量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用户来说,通过异构网络融合,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和网络状态等因素随时选择接入到最合适的网络中,已达到满足用户自身灵活多变的个性化业务需求的目的。在异构全IP无线网络环境中的服务承载要求选择一个最优的访问网络。选择最优的网络将导致成本上升等不良影响或糟糕的服务体验。网络选择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目前一个没有完整的解决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本课题在多网络覆盖环境中,针对每种接入网络提供的性能(主要包括:链路质量、可靠性、网络传输时延、带宽、服务费用、移动性支持等),研究多模终端如何根据各接入网络特性并结合网络负载状态和业务需求,选择用户最满意的网络进行业务承载。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多网络的网络选择方案,该方案的设计目标是在任何时候都为用户提供可用的最好的QoS服务质量。本文首先对异构网络以及3GPP定义的四种业务类型进行研究,基于此研究基础提出的网络选择方案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利用多属性的层次分析法(AHP)来决定用户服务类型QoS的相对权重,针对不同类型的业务进行QoS分析。第二部分采用理想值近似性排序算法(TOPSIS)进行候选网络排序来确定最优承载网络。本文提出的基于业务分类的网络选择方案克服了传统平均权值方法不考虑业务之间的QoS需求差别,集中选择QoS最优网络进行业务承载,从而无法合理、有效地平衡各种候选网络的负载,造成网络拥塞以及资源浪费的问题。仿真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案可实现将流媒体类和交换类业务更多地切换到WiMAX这种相对高数据率、低误码率的网络中,从而克服了传统平均权值方法将会话类和流类业务大量接入UMTS网络,而将交换类和后台类业务更多接入WLAN网络而造成的UMTS网络长期阻塞,降低终端接入UMTS的成功率的问题。本课题设计的方案可以合理选择目标网络,同时有效平衡多个候选网络的负载,从而达到有效利用网络资源的目的。

林蒙[3](2014)在《LTE的QoS实现机制及应用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适应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满足用户不断增强的对业务服务质量上提出的要求,国际组织3GPP正式启动了长期演进计划(LTE)研究项目,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系统架构演进(SAE)研究项目。针对未来数据业务的高速、突发性的特征,演进的分组系统(EPS)对服务质量(QoS)机制进行了诸多改进和增强。然而,因无线通信系统的资源受限的特性,寻求一个既能保障异类业务的QoS需求又能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资源分配策略成为一个挑战。本文主要工作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1)由于LTE系统对UMTS网络进行了显着的改进,LTE/SAE的服务质量(QoS)机制也相应地做了许多改进和增强。本文首先对EPS中QoS实现机制进行研究,重点关注机制中相较之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不同之处,分析其重要的改进点。(2)要提高移动通信系统的QoS,一个行之有效的无线资源管理方案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接下来就对LTE系统中与QoS实现相关的无线资源管理机制进行研究分析,包括资源分配粒度,资源分配方式以及流程,并且对其中的无线分组调度、无线接入控制两个功能进行重点研究。(3)无线分组调度算法是无线分组调度的核心,本文根据对LTE已有调度算法的调研,总结出已有算法的缺陷,并针对这些缺陷提出了一个改进的算法。改进算法引入了丢包率反馈机制,从而在保证了非实时业务流的吞吐量的同时提升了实时业务流的时延QoS和丢包率QoS。另外,本文对所述改进算法还进行了仿真工作,验证了其性能的提升。(4)最后,本文从LTE无线接入控制方面着手,根据LTE的QoS参数特性将不同业务所具有的特定接入等级融入到LTE无线接入控制算法当中,使得改进的无线接入控制策略在保证各类业务的时延、数据速率和公平性需求的前提下,兼顾了异类业务差异化接入等级的要求。上述几点是本文需要着重深入研究和作出改进的地方,希望本文对LTE QoS机制的研究以及通过无线资源管理提升QoS的改进方法能够为后续在同一领域同一方向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郜迎[4](2013)在《基于AHP/R-GRA的智能交通系统垂直切换算法研究》文中指出在日常生活中,交通所具有的重要地位愈发突出,道路安全效率问题逐渐升级并亟待解决,在此应运而生了智能交通系统(ITS)。ITS需要一个“永远最好的连接(ABC)”来确保车辆安全,同时它是具有异构通信网络特征的一种4G应用方式。其中,垂直切换决策算法是无缝“ABC”车载通信的一项重要课题。作为异构网络移动性管理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合理高效的垂直切换判决策略以满足不同无线网络间的无缝移动性管理要求就成为ITS的主要挑战之一。首先,本文对于典型的异构网络技术进行了归纳,介绍了关于几种网络技术不同层面、不同程度的网络融合,分析了切换技术的关键问题,包括切换分类和垂直切换过程。然后简要介绍了一些异构网络中的垂直切换算法,提出了高速系统下将速度阈值用来作为切换决策依据的方法。接着,搭建了车载系统无线网络仿真平台。分别做出了总体设计过程和几个功能模块的单独说明,在参阅相关文献基础上给出了精确的仿真参数,同时对于算法性能评价指标进行了简要分析。仿真平台是验证文章提出的车载网络系统垂直切换判决的基础。其次,在详细分析了车载系统移动速度对网络垂直切换的重要影响,针对原GRA算法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AHP/R-GRA的智能交通系统垂直切换机制。该机制是在原有GRA算法之上做了修改补充,综合考虑了车载速度、系统带宽、时延、抖动、费用和用户偏好等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分析决策因子权重,针对高速移动用户的切换体验、目标网络选择以及网络的判决结果准确性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同时,由于车载网络系统必须考虑车载速度的特殊性,最佳接入网络情况必将随着车载速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此结果将在仿真分析中呈现出来。最后,论文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下,对ITS车载模型分别进行了AHP/R-GRA、GRA和传统代价函数三种算法的仿真模拟,并对网络性能做出了分析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相北于传统代价函数算法和GRA算法,提出的AHP/R-GRA切换算法在应用于高速移动的车载用户时更能准确及时切换至最优目标网络,达到负载均衡,降低切换次数,提高用户满意度和系统整体性能。

余轮,赵飞龙[5](2012)在《数据业务端到端QoS参数映射与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移动通信网内采用业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机制实现差异化的业务传输是近年的研究热点。端到端QoS包括非接入层用户和业务的识别、不同承载间QoS的一致性传递和接入层QoS的正确执行。这里以EDGE网络中数据业务传送机制为基础,全面研究了3GPP的QoS框架在UMTS网络的GERAN A/Gb模式和UTRAN Iu模式中的QoS映射,给出一个经过优化的端到端QoS参数映射表,并基于该表,在真实的EDGE网络中验证了QoS参数优化的可行性和参数映射的一致性。实验结果表明,根据不同业务的特点采用差异化的传输策略可以提升业务的感知。

孟令乔[6](2012)在《异构融合网络端到端的QoS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下一代网络正朝着多元化、全IP化的方向发展,接入技术日益增多,网络业务也层出不穷,支持异构融合网络中的服务质量(QoS)保障将成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架构,包括UMTS同WLAN的互联架构、UMTS同LTE/SAE的融合架构,及无线接入网的QoS技术。此外,论文分别对UMTS和LTE/SAE网络端到端的QOS进行了研究,依次介绍了UMTS网络端到端的QoS架构、机制、关键节点的协商流程以及LTE/SAE系统端到端的QOS管理与实现。基于UMTS和WLAN融合架构,提出了一种基于效用函数的联合接纳控制算法,搭建仿真场景对基于效用的接纳控制算法进行仿真验证,提出的算法不但可以提高网络QoS,而且使用户获得的总的满意度达到最大化,同时使网络总的收益最大。本文提出一种融合网络基于策略控制与计费(Policy Control and Charging)的QOS控制实体模型,重点对AF和PCRF网元的结构和具体单元功能进行了分析,提出一种区分用户和业务的QoS控制策略,即DUS控制策略,并基于该策略对用户进行业务和修改业务的信令流程进行了分析。最后,本文对基于diameter代理(DRA)的QoS控制策略寻址方案进行了研究,提出三种基丁请求消息中用户标识的寻址方式,可以作为diameter信令网寻址的方案,并为QoS控制策略的正确决策及顺利下发提供保证。

王国志,高燕[7](2011)在《基于DiffServ的UMTS端到端QoS保证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3G多媒体业务的发展给UMTS的QoS保证机制提出更高的要求.从QoS需求出发,描述了无线接入网的网络结构以及3G核心网的承载业务类型,分析了网络组件、业务类型与协议栈之间的对应关系,讨论了UMTS QoS管理机制在各组件中的功能实现,引入因特网的区分服务模型在核心网中构建基于DiffServ的网络模型为不同业务提供QoS保证,最后指出UMTS端到端QoS机制有待发展的研究方向.

安彪[8](2011)在《异构/融合网络业务质量评价系统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信息的需求日益提高。电信业务为了满足不同客户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要求,便产生了共存而适应不同使用环境的、结构相异的通信网络。与此同时,在竞争日渐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运营商的业绩与其所提供的业务质量(QoS)息息相关,必须能够对QoS做到有效、及时、准确的评估。因此研究在异构/融合网络环境下的QoS评价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选定了具有代表性的UMTS-WLAN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两种网络各自的特性与二者的融合方案,分析了现有业务质量评价方案的不足之处。依托“863”项目提出了综合的QoS评价体系,该体系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层、业务层为主要评价对象,对影响客户感受的所有业务层QoS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论文制定了研究方案,从异构/融合网络的特点入手分析其QoS及分类映射问题和业务开展方式。在客户层利用5W法则进行分析,获取客户感知维度,并用客户调查的方式确定维度间权重关系。利用规范化的客户感知维度分析业务层的指标(KQI)权重关系,将两个层面的指标权重相结合,来获取KQI与客户感知的业务质量的关系。在这过程当中,论文提出了完整的分析理论与计算方法,并举例演示了计算过程。论文选取FTP作为示例业务,搭建仿真平台模拟UMTS-WLAN异构网络获取数据,并编程实现了基于数据库的演示系统,实现了对论文结论的验证。通过仿真运行证明,演示系统能有效、准确地进行业务质量评价。在项目组当中,此系统也对其他同学的相关研究起到了一定的支持作用。

尤媛[9](2010)在《异构无线网络中网络选择和垂直切换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多异构无线网络融合已经成为未来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异构无线网络环境下,如何为移动中的终端设备选择合适的无线网络并为其提供具有服务质量(QoS)保障的多媒体业务,是异构无线网络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网络选择和垂直切换作为提高异构网络QoS的关键技术,一直是业界广泛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本文在对各国际标准化组织在QoS方面的研究和标准化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阐述了异构无线网络下的QoS保障关键技术,并针对目前异构无线网络中网络选择算法在完备性、稳健性、客观性和准确性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直觉模糊的网络选择算法(IFMADM)和一种基于相离度的多属性决策算法(MADM)。仿真结果表明,IFMADM算法在保证算法准确性的同时可以极大地提高网络间的辨识度,并可以避免网络选择算法的排序异常问题;理论分析表明,基于相离度的MADM算法可以避免排序异常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网络选择时对网络的辨识度。另外,本文还采用一种用以评估网络选择算法性能的敏感性分析方法对IFMADM算法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针对异构无线网络优化切换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敏感度可控的垂直切换机制,该机制通过控制网络选择算法的敏感度来达到降低切换次数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当用户在多个接入网络共同覆盖的小区边界移动时,该机制能降低网络异常排序的发生,从而降低切换次数,保证用户的QoS。

查敦林,郭晓东,孙知信[10](2010)在《LTE/SAE的QoS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满足用户不断增强的移动宽带需求,3GPP于2004年启动了长期演进(LTE)与系统架构演进(SAE)的研究。由于LTE/SAE系统对UMTS网络进行了显着的改进,LTE/SAE的服务质量(QoS)机制也相应地做了许多改进和增强,比如通过简化承载业务架构,引入默认承载、QoS分类标识(QCI)等概念,最终实现了业务数据速率的提高以及用户体验的提升。通过将LTE/SAE系统的QoS与3GPP的2G和3G的QoS进行比较,介绍了移动通信网络中QoS的发展历程,说明LTE/SAE系统在哪些方面提高了用户体验。指出了目前LTE/SAE系统QoS机制还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UMTS的QoS和承载业务属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UMTS的QoS和承载业务属性(论文提纲范文)

(1)PCC端到端QoS部署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1.1 主要QoS参数及含义
        (1) TC (TrafficClass)
        (2) 最大比特率MBR (MaximumBitRate)
        (3) 保证比特率GBR (GuaranteedBitRate)
        (4) QCI (QoSClassIdentifier)
        (5) AMBR (AggregateMaximumBitRate)
        (6) 分配/保留优先级 (Allocation/RetentionPriority)
        (7) 业务处理优先级 (TrafficHandlingPriority)
    1.2 网络部署基本架构
        (1) HSS/SPR/BOSS
        (2) PCRF
        (3) PCEF
        (4) AF
        (5) OCS/OFCS
2端到端QoS部署方案
    2.1 市场策略制定
        (1) 用户QoS分级策略
        (2) 业务QoS分级策略
    2.2 管控架构部署
        (1) PCRF/SPR与业务支撑系统间接口
        (2) GGSN设备部署DPI技术
        (3) 基于业务分级QoS保障实施
        (4) 基于用户分级QoS保障实施
    2.3 端到端QoS控制执行
        (1) UMTS网络端到端QoS控制机制
        (2) LTE网络端到端QoS控制机制
        (3) QoS参数映射
3 现网部署关键问题分析
    (1) LTE与UMTS网络互操作节点设置
    (2) PCC漫游方案
    (3) PCRF设置
4 结束语

(2)多网络覆盖下网络选择及业务分配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异构网络概述
        1.1.2 异构网络的网络选择问题
        1.1.3 课题来源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内容及文章结构
第2章 异构网络特性及业务承载能力
    2.1 异构网络特性研究
        2.1.1 UMTS 网络特性
        2.1.2 WLAN 网络特性
        2.1.3 WiMAX 网络特性
    2.2 业务分类及 QOS 需求分析
        2.2.1 异构网络中的业务分类
        2.2.2 业务类型的 QoS 需求分析
    2.3 异构网络融合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 AHP 的 QOS 参数权值建模
    3.1 多属性决策算法
        3.1.1 层次分析算法
        3.1.2 AHP 建模过程
    3.2 3GPP 业务类别 QOS 参数权值分析
        3.2.1 会话类业务的 QoS 参数权值建模
        3.2.2 流类业务的 QoS 参数权值建模
        3.2.3 交互类业务的 QoS 参数权值建模
        3.2.4 后台类业务的 QoS 参数权值建模
    3.3 结合复杂参数的 AHP 网络权值分析
        3.3.1 参数选择
        3.3.2 参数判决矩阵构建
        3.3.3 参数归一化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业务分类的网络选择方案设计
    4.1 多网络下用户网络选择模型
        4.1.1 网络选择过程
        4.1.2 网络负载均衡问题
    4.2 基于 TOPSIS 的候选网络评价
        4.2.1 最优网络选择函数
        4.2.2 算法改进
    4.3 仿真分析
        4.3.1 仿真场景
        4.3.2 平均权值方法与区分权值方法性能比较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3)LTE的QoS实现机制及应用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LTE系统的QoS实现机制
    2.1 LTE系统的QoS机制介绍
        2.1.1 无线通信系统的QoS的演进
        2.1.2 LTE中基于PCC架构的QoS实现机制
        2.1.3 EPS承载的业务架构
        2.1.4 LTE中QoS承载的建立
        2.1.5 LTE系统的QoS机制的改进
        2.1.6 LTE QCI与UMTS QoS参数映射关系
    2.2 LTE系统中无线资源管理简介
        2.2.1 无线资源管理概述
        2.2.2 LTE系统中的无线资源管理
第三章 基于丢包率反馈机制的分组调度算法
    3.1 LTE的分组调度
        3.1.1 LTE中的调度器
        3.1.2 LTE的调度对象
        3.1.3 LTE的调度流程
    3.2 LTE中已有的分组调度算法
    3.3 基于丢包率反馈机制的分组调度算法
        3.3.1 方案设计
        3.3.2 系统功能架构
        3.3.3 算法流程
        3.3.4 算法仿真及分析
        3.3.5 算法优势
第四章 基于业务接入等级的接入控制算法
    4.1 LTE中的无线接入控制
    4.2 基于业务接入等级的接入控制算法
        4.2.1 方案设计
        4.2.2 算法流程
        4.2.3 算法仿真及分析
        4.2.4 算法优势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总结及主要贡献
    5.2 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AHP/R-GRA的智能交通系统垂直切换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创新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无线异构网络中的垂直切换
    2.1 引言
    2.2 网络技术概述
        2.2.1 UMTS技术概述
        2.2.2 WiMAX技术概述
        2.2.3 WLAN技术概述
        2.2.4 异构网络的融合
    2.3 异构网络中的垂直切换技术
        2.3.1 切换概念及其分类
        2.3.2 垂直切换过程
    2.4 垂直切换判决算法
        2.4.1 基于RSS的算法
        2.4.2 基于联合网络的人工智能技术
        2.4.3 基于代价函数的判决
        2.4.4 基于速度的算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车载无线网络仿真建模
    3.1 系统仿真的目的和方法
        3.1.1 仿真目的
        3.1.2 仿真工具介绍
        3.1.3 仿真软件的比较
    3.2 车载通信网络架构模型
        3.2.1 仿真场景
        3.2.2 仿真平台总体设计
        3.2.3 模块功能描述
        3.2.4 仿真参数
        3.2.5 算法性能评价指标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AHP/R-GRA的车载无线网络垂直切换算法
    4.1 引言
    4.2 层次分析法(AHP)
        4.2.1 层次分析法(AHP)论及应用
        4.2.2 比较判决矩阵
        4.2.3 熵和熵权的基本原理
    4.3 灰度分析理论(GRA)
    4.4 AHP/R-GRA算法描述
        4.4.1 R-GRA算法设计来源(原GRA算法描述)
        4.4.2 R-GRA算法设计
        4.4.3 网络参数设定
    4.5 仿真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车载无线网络传统代价函数选择算法
    5.1 属性权重的计算方法
    5.2 决策属性的规范化
    5.3 算法描述
    5.4 仿真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附录 英文缩略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成果

(6)异构融合网络端到端的QoS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3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异构网络端到端QoS概述
    2.1 异构网络融合的架构
        2.1.1 UMTS同WLAN的互联
        2.1.2 UMTS与LTE/SAE的融合架构
    2.2 无线接入网的QoS技术
        2.2.1 异构的接入技术
        2.2.2 接纳控制
    2.3 UMTS网络端到端的QoS
        2.3.1 QoS架构
        2.3.2 QoS机制
        2.3.2.1 无线接入网(RAN)QoS实现
        2.3.2.2 核心网QoS实现
        2.3.2.3 UMTS域网络与外网间的QoS互通
        2.3.3 QoS协商
        2.3.3.1 QoS协商关键节点
        2.3.3.2 QoS协商信令流程
    2.4 LTE/SAE网络端到端的QoS
        2.4.1 基于GTP的SAE承载建立
        2.4.2 EPS的QoS参数
        2.4.3 端到端QoS实现
        2.4.3.1 无线侧QoS实现
        2.4.3.2 核心网QoS实现
    2.5 异构网络端到端QoS存在的问题及扩展研究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WLAN/UMTS融合网络中基于效用的联合接纳控制(JCAC)策略
    3.1 引言
    3.2 系统模型
    3.3 效用评估及接纳控制策略
        3.3.1 业务的效用函数
        3.3.2 联合呼叫接纳控制(JCAC)
    3.4 仿真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用户和业务的QoS控制策略
    4.1 3GPP PCC介绍
        4.1.1 PCC标准架构
        4.1.2 策略控制原理
    4.2 一种区分用户和业务的QoS控制策略(DUS)
        4.2.1 区分用户和区分业务组合
        4.2.2 DUS控制策略
    4.3 基于DUS策略进行QoS管控
        4.3.1 业务建立和终止信令流程
        4.3.2 业务QoS修改信令流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diameter代理(DRA)的QoS控制策略寻址
    5.1 diameter代理介绍
        5.1.1 diameter协议简介
        5.1.2 diameter代理与QoS策略
        5.1.3 引入DRA后的组网
    5.2 DRA网元路由功能
        5.2.1 基于Diameter代理的寻址-Redirect
        5.2.2 基于Diameter代理的寻址-Relay/Proxy
        5.2.3 基于Diameter代理的寻址-Translation
    5.3 QoS策略寻址
        5.3.1 方式一:基于MSISDN寻址
        5.3.2 方式二:基于私网IP寻址
        5.3.3 方式三:基于session-id寻址
    5.4 基于DRA组网用户进行业务时的QoS策略下发流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缩略语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基于DiffServ的UMTS端到端QoS保证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UMTS QoS结构模型
    1.1 UMTS QoS网络结构
    1.2 UMTS QoS体系结构
2 UMTS承载业务的QoS类型与参数
3 基于DiffServ的UMTS核心网QoS控制机制
    3.1 DiffServ的分类和调节机制
    3.2 基于DiffServ的UMTS核心网QoS实现架构
4 结语

(8)异构/融合网络业务质量评价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1.3 作者硕士期间主要工作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异构/融合网络环境
    2.1 异构/融合网络概况
        2.1.1 异构性特征
        2.1.2 异构/融合分类
    2.2 UMTS-WLAN融合网络
        2.2.1 UMTS系统
        2.2.2 WLAN系统
        2.2.3 UMTS-WLAN的融合
第三章 业务质量评价
    3.1 现有评价方法
    3.2 项目研究
        3.2.1 综述
        3.2.2 综合评价方法
    3.3 业务/客户层评价
第四章 异构/融合环境业务质量研究
    4.1 研究方案
    4.2 网络的异构特性
        4.2.1 异构网中的业务
        4.2.2 QoS分类
        4.2.3 UMTS的QoS
        4.2.4 WLAN的QoS
        4.2.5 QoS映射
    4.3 客户/业务层指标分析
        4.3.1 客户层
        4.3.2 业务层
    4.4 指标体系的建立
        4.4.1 感知维度与客户满意度
        4.4.2 业务质量参数与感知维度映射
        4.4.3 指标权重的确定
        4.4.4 计算示例
第五章 评价系统实现
    5.1 总体设计
    5.2 详细设计
        5.2.1 指标体系
        5.2.2 数据源
        5.2.3 数据库设计
        5.2.4 算法
    5.3 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异构无线网络中网络选择和垂直切换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无线通信网络的发展
        1.1.2 异构无线网络的融合
        1.1.3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QoS保障技术
    1.2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异构无线网络的QOS保障技术
    2.1 QoS的一般概念
    2.2 不同无线网络的QoS技术
        2.2.1 UMTS的QoS技术
        2.2.2 LTE的QoS技术
        2.2.3 WLAN的QoS技术
    2.3 异构无线网络的QoS框架
        2.3.1 异构无线网络实现一致性QoS保障的策略控制和计费控制架构
        2.3.2 PCC和QoS控制规则
        2.3.3 基于PCC框架的异构无线网络QoS实施流程
        2.3.4 QoS参数映射
        2.3.5 异构无线网络的QoS保障关键技术研究现状及研究方向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异构无线网络的网络选择算法研究
    3.1 异构无线网络的网络选择算法研究
        3.1.1 多属性决策问题的数学模型
        3.1.2 经典的MADM算法
        3.1.3 MADM算法的性能评估指标
    3.2 多属性决策算法的性能研究
    3.3 基于直觉模糊数的多属性决策算法
    3.4 敏感性分析法
        3.4.1 敏感性分析的基本原理
        3.4.2 敏感性分析的实现方法
    3.5 基于直觉模糊的多属性决策算法的性能分析
    3.6 基于相离度的MADM算法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异构无线网络的垂直切换机制研究
    4.1 垂直切换技术的研究现状
        4.1.1 切换技术的相关概念
        4.1.2 异构网络切换决策时涉及的因素
    4.2 垂直切换优化的需求
    4.3 敏感度可控的垂直切换机制
        4.3.1 前向控制方式
        4.3.2 后向控制方式
        4.3.3 敏感度可控的垂直切换机制
        4.3.4 仿真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论文研究工作总结与下一步工作展望
    5.1 本文所做研究工作总结
    5.2 未来的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缩略语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LTE/SAE的QoS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LTE/SAE 的QoS机制
    1.1 SAE承载业务架构
        1) 默认承载:
        2) 专用承载:
        3) GBR承载:
        4) Non-GBR承载:
    1.2 SAE QoS参数与属性
        1.2.1 QoS参数
        (1) QoS分类标识 (QCI) 。
        (2) 分配和保留优先级 (ARP) 。
        (3) 保证比特速率 (GBR) 。
        (4) 最大比特速率 (MBR) 。
        (5) 聚合最大比特速率 (AMBR) 。
        1.2.2 标准QCI属性
        (1) 承载类型:
        (2) 优先级:
        (3) 分组延迟预算 (PDB) :
        (4) 分组丢失率 (PLR) :
2 2G、3G和LTE/SAE的QoS比较
3 结束语

四、UMTS的QoS和承载业务属性(论文参考文献)

  • [1]PCC端到端QoS部署策略研究[J]. 孙成虎,陈艳敏,王佳. 电信网技术, 2014(08)
  • [2]多网络覆盖下网络选择及业务分配算法研究[D]. 孙博雅.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07)
  • [3]LTE的QoS实现机制及应用方法研究[D]. 林蒙. 北京邮电大学, 2014(04)
  • [4]基于AHP/R-GRA的智能交通系统垂直切换算法研究[D]. 郜迎. 华东师范大学, 2013(S2)
  • [5]数据业务端到端QoS参数映射与优化[J]. 余轮,赵飞龙. 通信技术, 2012(05)
  • [6]异构融合网络端到端的QoS机制研究[D]. 孟令乔.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8)
  • [7]基于DiffServ的UMTS端到端QoS保证机制研究[J]. 王国志,高燕. 许昌学院学报, 2011(02)
  • [8]异构/融合网络业务质量评价系统的研究[D]. 安彪. 北京邮电大学, 2011(10)
  • [9]异构无线网络中网络选择和垂直切换技术研究[D]. 尤媛.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2)
  • [10]LTE/SAE的QoS研究[J]. 查敦林,郭晓东,孙知信.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0(11)

标签:;  ;  ;  ;  ;  

UMTS的QoS和承载业务属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