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镇一户一表的安全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王雅静[1](2021)在《企业家才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问题的“主力军”,企业家才能是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重要因素。已有研究充分肯定了企业家才能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积极作用,认为具有较高企业家才能的企业家,通过识别市场机会,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创新农业组织形式,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良性发展。但是,现有研究大多忽视了企业家才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动态变化关系。一个可观察到的经验事实是:尽管每个企业家都具有一定程度的企业家才能,但是,随着企业家通过理论学习和“干中学”,其企业家才能的属性特征发生了变化。企业家才能的属性特征不同,其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影响就会不同,企业家才能绩效必然有差异性。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要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就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揭示企业家才能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作用机理。本研究通过历史回溯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个案研究法和实证分析法,分析企业家才能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作用机理,揭示企业家才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内在关系。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一,进行文献回顾,并作简要概括和评论;第二,构建“企业家才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分析企业家才能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作用机理和内在关系;第三,运用构建的理论分析框架,回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演进脉络及其发展概况,探寻企业家才能在其发展历程中的作用,同时利用江苏扬州数据检验和典型案例研究,揭示企业家才能是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第四,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政策建议。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企业家才能是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良好经营绩效的关键因素。其作用机理是:其一,捕捉市场机会的才能,是企业家发现市场机会,对此进行识别和预测,愿意承担相应的风险,快速反应和行动,及时做出市场决策,为企业带来可能的盈利机会的能力。其二,组织生产要素的才能,是企业家优化配置生产要素,以较小的要素投入实现高效的产出,实现市场平均利润的能力。其三,创新发展的才能,是企业家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在技术、产品、管理、市场、组织等方面进行有目的性的变革,使企业获取高于市场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捕捉市场机会、组织生产要素、创新发展三个维度的企业家才能互为影响,贯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全过程。第二,企业家才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存在动态变化关系。具体表现在:其一,企业家才能具有累积性。农业企业家在学习教育和“干中学”中获取知识和经验,累积了企业家才能。企业家才能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取得良好的绩效,良好的绩效又对企业家才能形成正向激励作用,促进农业企业家再一次累积企业家才能。其二,企业家才能具有异质性。差异化的企业家才能形成不同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绩效,企业家才能越高,取得的经营绩效越好。在每一个农业企业家的企业家才能内部,企业家才能的维度结构具有异质性。三个维度的企业家才能应均衡发展,形成企业家才能的整体合力。其三,企业家才能具有匹配性。企业家才能应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同发展,动态匹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的发展要求。从本研究中,得出的政策建议是:第一,在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政策、项目、税收、金融等支持的同时,要加大培育力度,更加注重培育农业企业家捕捉市场机会、组织生产要素、创新发展的企业家才能。特别是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同发展阶段,在农业企业家成长过程中,关注企业家才能的累积性、异质性和匹配性的动态变化,持续不断地进行动态跟踪培养。要改变低层次、重复化的培育方式,加强培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农业企业家具备程度更高、维度结构更完整、与企业发展要求更匹配的企业家才能。第二,打破偏重工商企业家、城市专业技术人才下乡兴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思想,鼓励青年农民、农民工、村干部、农村大学生等有乡土根基、有农业创业意愿、有一定企业家素质和才能的群体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业者,让乡土农民这个最大的潜在创业群体创成业、创好业,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体力量。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现有文献对企业家才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作了较为充分的研究,充分肯定了企业家才能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具有的重要促进作用。但是,现有研究大多忽视了企业家才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动态变化关系。本研究构建“企业家才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理论分析框架,研究捕捉市场机会、组织生产要素、创新发展三个维度的企业家才能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影响,创新性地提出企业家才能的累积性、异质性和匹配性三个维度的属性特征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动态变化关系。第二,现有文献关于企业家才能理论和企业家才能指标体系已经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现有研究较少有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企业家才能的测度指标。本研究建立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企业家才能的素质、能力和绩效指标体系,研究谁将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企业家。本研究既拓展了企业家才能理论的研究领域,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钟敬康[2](2021)在《城市供水运行过程绩效评估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城市供水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包括PPP在内的多种合作模式广泛应用到供水行业,经营主体日益多元化;同时,供水行业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水质标准提升、服务质量改进、投资需求增加等众多挑战。对此建立一套具有广泛适用性的供水系统运行过程绩效评估体系,将为城市供水系统的运行管理提供科学高效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供水绩效评估现状深入研究,结合我国供水行业发展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注重对供水运行过程的评估管理,构建了城市供水运行过程绩效指标体系,涵盖生产、水质、管网、服务以及综合五大类,建立了兼具科学性、适用性和易推广性的综合指标体系,较为全面的覆盖了供水运行全过程,以期更好地反映我国供水行业目前的现状和趋势。为准确衡量各个指标的重要性,本研究将群体决策思想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基础上进行专家决策对权重加以优化确定绩效指标权重,大大提高了权重划分合理性;同时依据历史数据和相关国家标准,确定了绩效指标的基准值和标准化方程,对填报数据的质量进行了可靠度评价;并制定了绩效评估评分方法,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供水绩效评估模型。深入分析了我国供水行业的特点以及建立供水绩效管理体系的必要性,结合我国供水行业发展情况及国内外绩效管理的先进经验,建立了符合我国供水行业的供水绩效评估管理体系,分为绩效评估管理前期准备、绩效评估管理体系建立和绩效评估后续管理三大部分,为我国供水绩效管理提供有益参考。最后开展了供水绩效评估在典型企业的示范应用。选取了6个不同级别的示范供水公司开展了供水绩效评估应用,取得良好效果,验证了评估方法体系的可行性。通过示范应用,不仅可以发现供水企业自身的不足,及时改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还可以不断完善供水绩效评估方法,使评估方法更加科学,为全国范围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开展供水行业绩效评估管理,对于政府管理、行业发展、企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必须不断坚持与完善,提高我国供水行业发展水平。
王杰[3](2021)在《A镇老旧小区改造政府采购内部控制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老旧小区长期是城市管理的薄弱环节,其建造标准低导致的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违章搭建严重、停车位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直接影响了老旧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更阻碍了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近年来,为解决老旧小区存在的各项问题,国家加大投资力度实施老旧小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不同于一般的政府采购行为,其影响面广、建设周期短、协调难度大等特点造成基层政府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如相关法律法规缺乏、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专业人才匮乏等实际问题。目前,我国老旧小区改造资金绝大部分来源于政府财政资金,为了确保政府财政资金安全高效地使用,让每一项老旧小区改造成果都成为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对基层政府的老旧小区改造采购行为进行深入研究非常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A镇M老旧小区楼栋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政府采购作为实际案例,结合内部控制理论、风险管理理论,站在项目法人A镇人民政府的角度,对A镇M老旧小区楼栋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立项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分析、识别,在建立A镇老旧小区改造领导小组的基础上,针对采购流程中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内部控制优化措施,并提出建立配套优化措施体系,包括健全老旧小区改造政府采购内部控制体系、建立老旧小区改造政府采购指标评价体系、健全老旧小区改造政府采购信息共享体系、建立老旧小区改造政府采购监督制约体系,不但对A镇老旧小区改造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构建起推动作用,也为基层政府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完善老旧小区改造政府采购制度提供部分参考。
北京物业管理行业协会[4](2020)在《老旧小区供水系统改造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前言1980年至2000年建成的全国老旧小区住宅建筑面积达80亿平方米,地产每年的开工面积从最初2000年的每年6亿平米到今天80亿平米。以北京为例,根据北京市住建委的资料显示,"年龄"超过30岁的老旧居民楼保有量约4万栋。老旧小区硬件破损不堪,能耗高,物业公司维护成本高;因建管不当而引起的水量、水质、水压问题成为业主投诉的重要因素;因泵房缺乏反恐防护而带来极大的风险隐患等问题频发。从国家到地方,
重庆科普瑞特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重庆市渝北区人和街道办事处[5](2020)在《创新老旧社区改造和物业管理的模式及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前言衣、食、住、行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在当今中国,人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具体体现。而房子会变老,人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居住环境逐渐会落后于社会发展,是物业及环境生命周期的自然法则。让房子及居住环境不变老或"返老还童",延长其使用寿命,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符志武[6](2020)在《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研究 ——以泰顺县为例》文中提出2020年我国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农村饮用水作为农村居民日常生产生活的必需品,农村饮用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随着农村社会快速发展,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并没有跟上,饮用水水质不达标、水量不足等问题日渐突出,因此,研究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方式,解决饮用水安全隐患,对提升农村饮用水质量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泰顺县农村饮用水安全为例,通过文献研究法研究了泰顺县农村饮用水历史资料,了解该县农村饮用水工程的发展历程,结合国内外关于农村饮用水安全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农村饮用水安全和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得概念。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深入各个乡镇实地调研2014—2020年间农村饮用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情况,较为全面地了解了当地农村饮用水管理现状和目前农村饮用水在管理方式和管理政策等方面的缺陷,以及在管理过程中遇到的人员、技术、设备等方面困境,分析当前泰顺县农村饮用水安全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多部门管理办事效率低、政府管理力量薄弱、饮用水水源地管理困难、饮用水水质监管不严、水价定价不科学、水费收缴率低等问题。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得出管理部门责任主体不明确、农村饮用水管理投入不足、水资源分布不均、水源地监管困难、农村饮用水工程设施建设和管理不完善、工程更新缓慢、水资源价值不被重视、水价定价缺乏科学依据等八个方面原因。运用水资源价值理论、公共物品理论、服务型政府理论,结合泰顺县农村饮用水管理现状,有针对性的提出完善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的思路与对策。第一,构建农村饮用水多元化管理体制,提出政府主导、企业管理、村民参与的多元管理模式;第二,完善水源地保护法律,要求健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政策法规、完善水源地的分配机制和监管制度;第三,提升农村饮用水监测技术和设备,加大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投入,改进监测设备;第四,完善农村饮用水价格管理体系,在完善农村饮用水定价机制的同时加强节约用水宣传。本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泰顺县为例,确定政府在农村饮用水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强化政府职能,结合市场化运营模式,推行群众监督管理,实现农村饮用水管理多元化,以城乡饮用水同质、同价为目标,提升农村饮用水供给效率和供给质量,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
陈扬[7](2020)在《D城市燃气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天然气行业属于市政公用事业的,整个燃气行业的发展情况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燃气公司经营有其特殊性,一方面供应天然气需要保证人们生活的日常用气的社会职责;另一方面燃气公司又有一般企业的特点,需要关注其自身盈利情况和市场拓展发展情况。D燃气公司作为一家成长型的企业,在具备了多年的累积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目前有待探索合适的战略发展方向以谋求大发展。D燃气公司是伴随着燃气能源行业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企业,在前期发展过程中战略定位不够清晰,没有形成一致的发展战略。随着然气行业形势的变化,仅仅依靠区域市场,不能完全满足D企业发展壮大需要,而且充满很大的风险。因此,D燃气公司需要在发展方面进行反思,需要更多地依托发展战略,实现企业的扩张布局。D燃气公司需要在原来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自身的发展战略,形成企业的核心优势。因此,对D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研究,对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发展,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以天然气公司D为研究对象,对该公司的内部以及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其中,基于PEST方法对D公司面临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基于波特五力模型对D公司面临的行业竞争环境进行分析,最后得到该公司的外部环境因素评价矩阵。其次,对D公司的内部环境进行了分析,从资源情况、企业管理、安全管理等角度进行了研究,最后得到该公司的内部环境因素评价矩阵。第三,在内部环境评价矩阵以及外部环境评价矩阵的基础上,采用SWOT矩阵分析对D公司面临的内部外的机遇、挑战、优势以及劣势进行了分析,确定了D公司的备选战略。然后通过QSPM矩阵对各个备选战略进行评分,最后得到D公司的发展战略、业务层战略以及职能战略;最后,详细分析了D公司发展战略实施过程。本文的结论如下:(1)D公司的外部评价因素矩阵得分为2.0961,该得分低于2.5的平均分,说明D公司在在利用外部影响因素的机会,避免外部影响因素威胁上还有提升的空间;(2)D公司内部因素评价矩阵的得分为1.9033分,低于2.5的平均分,说明D公司在在利用内部影响因素的优势,克服内部影响因素的劣势上还有提升的空间;(3)通过QSPM矩阵对各个备选战略进行评分,最后将得分最高的扩张性战略作为D公司的发展战略。本文的研究对于确立D公司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D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对其他类似的天然气公司提供了参考借鉴。
王宇[8](2020)在《成都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改革开放40年过程中,获得举世瞩目的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当前,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我国社会经济从快速增长向发展质量稳步提升转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水区探索、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都对我国政府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建筑、市政、交通、航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逐步增多。其中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环节多、耗时长;行政审批事项办理的标准和有关要求不规范、不统一;“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的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日趋凸显。在世界银行公布的权威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工程项目审批的评价指标在全球排名倒数。成都市作为四川省的省会城市,是西南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是全国的准一线城市,在过去十年里,成都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得到全国、全省人民的认可。然而,成都市在行政审批方面的工作效率,难以匹配当前成都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通过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显示企业办理施工许可全国平均时间570个工作日。其中,住宅类项目580个工作日,工业类项目560个工作日,成都办理施工许可707个工作日,排名倒数第6,高于全国平均审批时间。由此可见,成都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为此,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如下研究:其一,本文在通过对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相关背景与研究意义进行系统地阐述,梳理出研究目的和解决的主要问题,形成主体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选择科学的研究方法,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其二,对本研究所涉及的关键核心概念进行界定与解析,明确行政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概念,分析国家实行行政审批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必要性,以及现行审批制度存在的问题,明确国家对改革的要求。其三,以成都市为研究对象,分析成都市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背景,系统梳理成都市工程项目审批改革的相关历程,通过问卷调查,对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业进行深入调研,获得宝贵的第一手研究资料,进一步对调研问卷进行系统地分析,总结成都市工程项目行政审批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的成因进行系统的分析,为后续提出成都市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对策建议奠定基础。其四,详细分析目前成都市采取的改革措施,总结改革取得的成效,并提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建议。
王万鹏[9](2019)在《智慧水务运行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以乳山智慧水务项目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信息技术在水务管理方面的利用,促进了智慧水务的产生,很多城市纷纷对水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智慧化。山东省乳山市供水系统存在业务分散、不能全覆盖、联动检查监管难以进行,调度决策支持困难等问题。针对乳山市水务信息化存在和业务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对传统水务管理进行改造升级,论文提出了智慧水务解决方案来根治水务系统存在的问题。论文对乳山市智慧水务进行了整体设计,构建了面向水务监管的子系统解决方案,以实现水务企业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实现水务运行、监控、管理、服务等业务的数字化、可视化与联动化,尽量消除各业务系统分散性。以此为基础,对乳山水务运行监测子系统进行了系统框架、逻辑结构、网络拓扑、数据库、功能模块等设计,研发实现了相应功能并在实践中进行了实施。系统研发的具体功能包括管网GIS、运行监测、营业收费等模块,实现了对供水管网的数据录入、更新、编辑、服务发布,对供水过程中水厂运行、供水监测点运行信息监测,远传水表数据整合接入,并完善运营流程实现营业收费的功能等,完成了一套覆盖取水、输水、制水、供水及运营等环节的乳山市水务监测系统。通过实施,实现了水务运行监测全过程监管,供水管网信息可实时更新,供水地图服务等,改变了乳山市传统的供水管理模式,为水务企业的运营、调度指挥、决策提供有效的管理工具。
荆姣姣[10](2019)在《边境团场的聚合与延伸 ——北塔山牧场变迁研究》文中提出“聚合与延伸”中聚合意指在国家力量作用下具有集散性特质的社会集体在向固定的地理空间内投入情感、需求、欲望、群体认同等后,由物质实体向维系和凝聚群体归属感的文化空间转变的过程。延伸则是此类社会集体受现代性和全球化影响,为突破固定的国家地理空间对边境社会及人群在社会物质和文化现象上产生的规制,所采取的一系列客观和主观性的行为,并不断向外界延伸的过程。本文研究对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北塔山牧场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边境,东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西北与阿勒泰地区青河县相连,东南与奇台县五马场乡相邻,牧场境内有乌拉斯台口岸和北塔山煤矿,且多条公路通往青河和奇台县,是一个地理环境相对开放的以畜牧业为主的边境团场。以访谈、问卷调查及个人口述等方法对北塔山牧场基本社会面相进行描述和分析,发现此类边境社会的聚合与延伸体现在建立与发展、人口特质、生计方式、学校教育、社会关系、族群认同等方面,其社会面相在不同时期受国家边界的规制不断聚合,而其内部族性的规制也在聚合的过程中日益彰显,族群自身需求以及全球化为主导的社会变迁因素又推动其向外界世界延伸。得出结论:聚合与延伸,正是处于边境社会这一地理空间下,诸如北塔山牧场此类介于传统性村落和体制内单位之间双重社会集体的边境社会现状与特质。
二、城镇一户一表的安全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城镇一户一表的安全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企业家才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思路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思路 |
1.3 论文结构 |
1.4 研究方法、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样本选择 |
1.4.3 数据来源 |
1.5 创新与不足 |
1.5.1 创新之处 |
1.5.2 不足之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企业家才能 |
2.1.1 企业家 |
2.1.2 企业家才能 |
2.2 农业企业家才能 |
2.2.1 农业企业家 |
2.2.2 农业企业家才能 |
2.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
2.3.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组织形式及基本特征 |
2.3.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影响因素 |
2.4 企业家才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
2.4.1 企业家才能与家庭农场发展 |
2.4.2 企业家才能与农民合作社发展 |
2.4.3 企业家才能与农业企业发展 |
2.5 简要的研究评述 |
第3章 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 |
3.1 概念界定 |
3.1.1 企业家 |
3.1.2 企业家才能 |
3.1.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
3.2 企业家才能理论 |
3.2.1 风险与不确定性理论 |
3.2.2 创新理论 |
3.2.3 人力资本理论 |
3.3 企业理论 |
3.3.1 分工理论 |
3.3.2 生产函数理论 |
3.3.3 契约理论 |
3.4 企业家才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理论分析框架 |
3.4.1 企业家才能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子 |
3.4.2 企业家才能的三个维度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
3.4.3 企业家才能的累积性、异质性和匹配性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企业家才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变迁:历史回顾 |
4.1 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概略 |
4.1.1 1949年到1978年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概略 |
4.1.2 1978年至20世纪末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概略 |
4.1.3 21世纪初至今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概略 |
4.2 企业家才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变迁 |
4.2.1 企业家才能与家庭农场发展变迁 |
4.2.2 企业家才能与农民合作社发展变迁 |
4.2.3 企业家才能与农业企业发展变迁 |
4.3 企业家才能的累积性、异质性、匹配性与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变迁 |
4.3.1 企业家才能的累积性与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变迁 |
4.3.2 企业家才能的异质性与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变迁 |
4.3.3 企业家才能的匹配性与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变迁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企业家才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家庭农场典型案例研究 |
5.1 案例介绍 |
5.2 企业家才能与家庭农场发展关系的阐释 |
5.2.1 企业家才能的三个维度与家庭农场发展 |
5.2.2 企业家才能的三个属性特征与家庭农场发展 |
5.3 经营绩效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企业家才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案例研究 |
6.1 案例介绍 |
6.2 企业家才能与农民合作社发展关系的阐释 |
6.2.1 企业家才能的三个维度与农民合作社发展 |
6.2.2 企业家才能的三个属性特征与农民合作社发展 |
6.3 经营绩效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企业家才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典型案例研究 |
7.1 案例介绍 |
7.2 企业家才能与农业企业发展关系的阐释 |
7.2.1 企业家才能的三个维度与农业企业发展 |
7.2.2 企业家才能的三个属性特征与农业企业发展 |
7.3 经营绩效 |
7.4 本章小结 |
7.5 三个案例讨论 |
第8章 企业家才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研究:江苏扬州数据检验 |
8.1 理论基础 |
8.1.1 关于企业家才能理论的认识 |
8.1.2 关于企业家才能指标的研究现状 |
8.1.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企业家才能指标体系 |
8.2 数据来源与检验 |
8.2.1 数据来源 |
8.2.2 信度效度检验 |
8.3 描述性统计分析 |
8.3.1 企业家才能素质指标特征描述及讨论 |
8.3.2 企业家才能能力指标特征描述及讨论 |
8.3.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企业家才能绩效的差异性分析 |
8.3.4 讨论 |
8.4 实证分析 |
8.4.1 变量选择与含义 |
8.4.2 实证结果与分析 |
8.5 本章小结 |
第9章 主要研究结论 |
9.1 讨论与结论 |
9.2 理论贡献 |
9.3 政策建议 |
9.4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城市供水运行过程绩效评估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城市供水事业快速发展 |
1.1.2 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
1.1.3 城市水务行业市场化改革 |
1.1.4 中国水资源发展战略客观要求 |
1.2 研究意义 |
1.3 供水绩效评估研究综述 |
1.3.1 国外供水绩效评估现状 |
1.3.2 国内供水绩效评估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章 城市供水运行过程绩效指标体系构建 |
2.1 供水绩效指标理论研究 |
2.1.1 指标设立的依据 |
2.1.2 指标设立的原则 |
2.2 城市供水运行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目标层分类 |
2.2.1 现行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
2.2.2 指标体系框架搭建 |
2.2.3 目标层分类 |
2.3 城市供水运行绩效指标的选取 |
2.3.1 生产类 |
2.3.2 管网类 |
2.3.3 水质类 |
2.3.4 服务类 |
2.3.5 综合类 |
2.4 城市供水运行过程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城市供水运行过程绩效指标权重划分及评分方法 |
3.1 城市供水绩效指标权重划分 |
3.1.1 权重划分方法选择 |
3.1.2 改进AHP法划分指标权重 |
3.1.3 指标权重结果确定及分析 |
3.2 城市供水绩效指标标准化 |
3.2.1 定量指标基准值确定 |
3.2.2 标准化方程确定 |
3.3 城市供水绩效评估评分方法 |
3.3.1 绩效数据可靠度评价 |
3.3.2 指标评分方法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城市供水过程绩效评估结果及管理研究 |
4.1 城市供水绩效评估结果分析 |
4.2 城市供水绩效管理必要性探究 |
4.2.1 城市供水行业发展特点 |
4.2.2 供水绩效管理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
4.3 城市供水绩效管理方法 |
4.4 供水绩效评估管理体系建立 |
4.4.1 绩效评估管理前期准备 |
4.4.2 绩效评估管理体系建立 |
4.4.3 绩效评估后续管理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示范供水企业绩效评估应用与分析 |
5.1 示范水司基本情况介绍 |
5.2 示范水司评估结果分析 |
5.2.1 生产类 |
5.2.2 管网类 |
5.2.3 水质类 |
5.2.4 服务类 |
5.2.5 综合类 |
5.3 评估总分对比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 -城市供水运行过程绩效评估定量指标定义及解释 |
(3)A镇老旧小区改造政府采购内部控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 理论基础 |
2.1 内部控制理论 |
2.2 风险管理理论 |
3 A镇老旧小区改造政府采购及其内部控制现状 |
3.1 A镇老旧小区改造政府采购项目简介 |
3.2 A镇老旧小区改造政府采购内部控制组织机构 |
3.3 A镇老旧小区改造政府采购流程 |
4 A镇老旧小区改造政府采购内部控制缺陷分析 |
4.1 立项阶段内部控制缺陷分析 |
4.1.1 地勘环节耗时费力 |
4.1.2 可行性研究报告漏项 |
4.1.3 施工图设计不当 |
4.2 招投标阶段内部控制缺陷分析 |
4.2.1 资格审查形式化 |
4.2.2 评标人员产生较随意 |
4.3 施工阶段内部控制缺陷分析 |
4.3.1 施工潜在风险率高 |
4.3.2 工程推进受阻 |
4.4 竣工验收阶段内部控制缺陷分析 |
4.4.1 凭观感进行竣工验收 |
4.4.2 竣工结算编制不准确 |
5 A镇老旧小区改造政府采购内部控制优化措施 |
5.1 建立A镇老旧小区改造领导小组 |
5.2 针对各个阶段内部控制缺陷的优化措施 |
5.2.1 针对立项阶段内部控制缺陷的优化措施 |
5.2.2 针对招投标阶段内部控制缺陷的优化措施 |
5.2.3 针对施工阶段内部控制缺陷的优化措施 |
5.2.4 针对竣工验收阶段内部控制缺陷的优化措施 |
5.3 建立配套优化措施体系 |
5.3.1 健全老旧小区改造政府采购内部控制体系 |
5.3.2 建立老旧小区改造政府采购指标评价体系 |
5.3.3 健全老旧小区改造政府采购信息共享体系 |
5.3.4 建立老旧小区改造政府采购监督制约体系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老旧小区改造居民满意度测评表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4)老旧小区供水系统改造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一章老旧小区供水系统改造背景 |
1.1老旧小区供水系统改造需求 |
1.1.1改善民生需求 |
1.1.2未来发展趋势 |
1.2老旧小区供水系统现状 |
1.2.1供水现状规模 |
1.2.2供水方式 |
1.2.3供水各方主体责任 |
1.2.4供水改造现状及模式 |
1.3老旧小区供水系统改造政策支持 |
1.3.1国家政策 |
1.3.2地方政策 |
1.3.3相关法规与规范性文件 |
第二章老旧小区供水系统改造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
2.1供水问题 |
2.1.1水质二次污染 |
2.1.2水压难以保障 |
2.1.3用水量统计困难 |
2.1.4泵房布置不合理 |
2.1.5供水方式陈旧 |
2.1.6配套设施老旧 |
2.1.7维修效率较低 |
2.2改造资金来源问题 |
2.2.1旧改资金来源 |
2.2.2运行维护资金 |
2.3改造实施问题 |
2.3.1改造实施标准不统一 |
2.3.2改造实施技术方案不匹配 |
2.3.3供水设施改造牵头组织协调难 |
2.3.4供水设施基础资料缺失 |
2.3.5管网改造施工难度大 |
2.3.6泵房改造空间狭窄 |
2.3.7改造期间影响居民用水 |
2.4改造后运行维护服务问题 |
第三章老旧小区供水系统改造方案 |
3.1改造标准及流程 |
3.1.1改造标准 |
3.1.2改造流程 |
3.2实施方案/解决方案 |
3.2.1供水安全保障措施 |
3.2.2泵房改造方案 |
3.2.3管理水平提升方案 |
第四章进一步完善老旧小区供水系统改造建议 |
4.1政策引领支持 |
4.2行业辅助推广 |
4.2.1物业行业协会 |
4.2.2其他相关行业协会 |
4.3各方推动落实 |
4.3.1业主方 |
4.3.2物业服务企业 |
4.3.3供水改造服务企业 |
附老旧小区供水系统改造试点示范工程及产业化推广 |
结语 |
(5)创新老旧社区改造和物业管理的模式及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一章老旧社区改造及管理情况现状研究 |
1.1老旧社区的相关定义及改造、管理的法律依据 |
1.1.1老旧社区的相关定义 |
1.1.1.1老旧社区的定义 |
1.1.1.2老旧社区改造的定义 |
1.1.1.3老旧社区物业管理的定义 |
1.1.2老旧社区改造、管理的法律依据 |
1.1.2.1老旧社区改造的法律依据 |
1.1.2.2老旧社区管理的法律依据 |
1.2国外老旧社区改造及管理情况现状调研 |
1.2.1日本东京花田社区模式 |
1.2.1.1社区简介 |
1.2.1.2存在问题 |
1.2.1.3解决方法 |
1.2.1.4效果 |
1.2.2新加坡老旧社区物业管理的现状调研 |
1.2.2.1社区简介 |
1.2.2.2存在问题 |
1.2.2.3解决方法 |
1.2.2.4效果 |
1.2.3德国老旧社区物业管理的现状调研 |
1.2.3.1社区简介 |
1.2.3.2存在问题 |
1.2.3.3解决方法 |
1.2.3.4效果 |
1.2.4调研情况综合分析 |
1.2.4.1市场化程度高,政府财政压力小 |
1.2.4.2老旧社区的物业管理模式呈现出多样化 |
1.2.4.3各类社区组织按职责有序开展社区管理工作 |
1.2.4.4公权和私权制度分离,互不干涉 |
1.2.4.5综上所述 |
1.3国内老旧社区改造及管理情况现状调研 |
1.3.1经济发达地区老旧社区改造现状调研 |
1.3.1.1宁波经验要点 |
1.3.1.2福州经验要点 |
1.3.1.3上海经验要点 |
1.3.1.4北京经验要点 |
1.3.2经济不发达地区老旧社区改造现状调研 |
1.3.2.1成都经验要点 |
1.3.2.2西安经验要点 |
1.3.2.2南宁经验要点 |
1.3.2.3重庆经验要点 |
第二章创新老旧社区改造方法的研究 |
2.1变革理念,物业企业积极参与“城市更新”工作 |
2.1.1站在“城市更新”的高度,做基层政府老旧社区改造的好帮手 |
2.1.2坚持“五共原则”,发挥专业能力,做老旧社区改造技术参谋 |
2.2更新模式,更新方法,建立老旧社区改造长效机制 |
2.2.1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理念 |
2.2.2充分运用“建管结合”理念 |
第三章创新老旧社区物业管理的研究 |
3.1物业管理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的研究 |
3.1.1物业管理在社区治理中的关系 |
3.1.2物业管理与社区治理的作用 |
3.1.3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与物业管理融合发展的模式及方法 |
3.1.3.1物业管理属于社区治理范畴 |
3.1.3.2物业管理是社区多元治理的模式之一 |
3.1.3.3物业管理对象和社区治理对象高度重合 |
3.1.4融合发展与老旧社区物业管理的关联转化 |
3.2创新老旧社区物业管理的研究 |
3.2.1推行“党建+物业管理”工作,是创新老旧社区物业管理模式的新路径 |
3.2.2推行“党建+物业管理”模式的研究 |
3.2.2.1“党建+社区自治+物业企业”模式及运作方法研究 |
3.2.2.2“党建+社区服务中心”模式及运作方法研究 |
3.2.2.3“党建+物业企业”模式及运作方法研究 |
3.2.2.4“党建+居民自治”模式及运作方法研究 |
第四章课题研究成果转换 |
结语 |
附件:1.重庆市老旧社区改造管理程序导则 |
重庆市老旧社区改造管理程序导则 |
1总则 |
1.1指导思想 |
1.2基本原则 |
1.3实施范围 |
2责任主体 |
2.1市级统筹协调工作制度 |
2.2区(县)政府为辖区老旧社区改造工作的责任主体,组织相关部门研究制定辖区老旧社区改造工作总体规划。 |
2.3街道办事处(乡镇) |
2.4其他职责 |
2.4.1管线改造部门 |
2.4.2出资部门 |
3申报立项 |
3.1申报立项工作实施主体 |
3.2综合改造内容及申报立项指导标准 |
4方案编制及审核 |
5资金筹措机制 |
5.1深化多元融资机制 |
5.2完善融资配套措施 |
5.3调动社会资本参与 |
6方案执行 |
6.1监督管理 |
6.2评审机制 |
7工程验收 |
8长效机制建设 |
8.1引进物业服务机制 |
8.2管理服务提升内容与指导标准 |
9附则 |
附件:2.街道办事处对老旧社区物业服务活动监督管理导则 |
街道办事处对老旧社区物业服务活动监督管理导则 |
1范围 |
2老旧社区物业服务活动监督管理基础导则 |
2.1街道办事处以推进“党建+物业”机制建设为动力,做好老旧社区物业服务活动监督管理工作 |
2.2推进“党建+物业”工作的主要措施 |
2.2.1组织落实 |
2.2.2职责落实 |
2.2.3经费落实 |
2.2.4机制建设 |
2.3推进"党建+物业"机制的工作要求 |
2.3.1工作原则 |
2.3.1.1坚持政府指导与民议民定相结合的原则 |
2.3.1.2坚持自主管理与公共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
2.3.1.3坚持权责利与“费随事转”相结合的原则 |
2.3.1.4坚持统一标准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的原则 |
2.3.2工作目标 |
2.3.3工作步骤 |
3对社区物业服务中心开展老旧社区物业服务活动的监督管理导则 |
3.1推进“党建+物业”核心工作的指导与监督管理 |
3.2监督管理的范围 |
4对业主自管开展老旧社区物业服务活动的监督管理导则 |
4.1推进“党建+物业”核心工作的指导与监督管理 |
4.2监督管理的范围 |
5对物业服务企业开展老旧社区物业服务活动的监督管理导则 |
5.1推进“党建+物业”核心工作的指导与监督管理 |
5.2监督管理的范围 |
6对社区物业服务中心+专业公司开展老旧社区物业服务活动的监督管理导则 |
7规范性引用文件 |
8术语和定义 |
附件:3.老旧社区物业管理服务标准 |
(6)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研究 ——以泰顺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国内研究概况 |
1.2.2 国外研究概况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水资源、饮用水、饮用水水源、饮用水水源地 |
2.1.2 农村饮用水安全 |
2.1.3 饮用水管理 |
2.2 研究的相关理论 |
2.2.1 水资源价值理论 |
2.2.2 公共物品理论 |
2.2.3 服务型政府理论 |
第三章泰顺县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分析 |
3.1 泰顺县农村饮用水概况 |
3.1.1 泰顺县饮用水资源基本情况 |
3.1.2 泰顺县农村饮用水现状 |
3.2 泰顺县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现状 |
3.2.1 已制定的农村饮用水管理政策 |
3.2.2 当前农村饮用水管理部门职责 |
3.2.3 农村饮用水水价及收缴水费情况 |
3.2.4 农村饮用水水质监管现状 |
第四章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 政府管理不到位 |
4.1.1 管理部门多,工作效率低 |
4.1.2 政府管理能力不足 |
4.2 饮用水水源管理问题 |
4.2.1 农村饮用水水源协调难 |
4.2.2 对饮用水水源污染监管不力 |
4.3 饮用水质量安全管理问题 |
4.3.1 饮用水水质监管不严 |
4.3.2 工程性缺水问题严重 |
4.4 饮用水水价制定不科学,收缴率低,导致管理经费不足 |
4.4.1 水价定价单一 |
4.4.2 水费收缴率过低 |
第五章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
5.1 饮用水管理机构的管理能力有限 |
5.1.1 管理部门责任划分不明确 |
5.1.2 管理投资力度不足,专业人才匮乏 |
5.2 水源地管理困难 |
5.2.1 山区地形地势复杂,水资源分布不均 |
5.2.2 农村水源地监管困难 |
5.3 工程建设和管理不足 |
5.3.1 农村饮用水设施建设和管理不完善 |
5.3.2 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投入不足 |
5.4 农村水价定价理念和机制不完善 |
5.4.1 水资源价值不被重视 |
5.4.2 水价定价缺乏科学依据 |
第六章完善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
6.1 构建农村饮用水多元化管理体制 |
6.1.1 政府职能部门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 |
6.1.2 开展农村饮用水安全企业化运营管理 |
6.1.3 发挥农民用水组织的管理职能 |
6.2 完善水源地保护 |
6.2.1 健全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政策法规 |
6.2.2 完善政府对水源的分配机制 |
6.2.3 完善农村饮用水水源监管制度 |
6.3 提升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技术和设备 |
6.3.1 改进饮用水水质监测设备 |
6.3.2 加大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投入 |
6.4 完善农村饮用水价格管理体系 |
6.4.1 完善农村饮用水定价机制 |
6.4.2 加强节约用水宣传与教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D城市燃气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方法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战略管理理论 |
2.2 战略管理分析工具 |
2.2.1 PEST分析 |
2.2.2 波特五力分析 |
2.2.3 SWOT工具 |
2.2.4 外部与内部因素评价矩阵 |
2.2.5 定量战略规划矩阵 |
2.2.6 层次分析法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D公司的外部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1.1 经济环境分析 |
3.1.2 社会环境分析 |
3.1.3 政治环境分析 |
3.1.4 技术环境 |
3.2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3.2.1 新进入者威胁 |
3.2.2 供方力量 |
3.2.3 买方力量 |
3.2.4 替代品 |
3.2.5 竞争的激烈程度 |
3.3 D公司外部环境因素评价矩阵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D公司的内部环境分析 |
4.1 D公司概况介绍 |
4.1.1 D公司简介 |
4.1.2 D公司组织结构概况 |
4.1.3 D公司经营情况 |
4.2 D燃气公司资源分析 |
4.2.1 气源资源分析 |
4.2.2 用户资源分析 |
4.2.3 设施资源分析 |
4.2.4 人力资源分析 |
4.3 D燃气公司管理能力分析 |
4.3.1 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
4.3.2 信息化管理分析 |
4.3.3 安全管理分析 |
4.4 D公司内部环境因素评价矩阵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D公司战略分析与选择 |
5.1 SWOT分析 |
5.2 D公司的发展战略选择 |
5.2.1 战略目标确定 |
5.2.2 发展战略指导思想 |
5.2.3 公司层战略选择 |
5.2.4 阶段性战略思路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D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策略 |
6.1 气源多元化策略 |
6.2 设施建设策略 |
6.3 生产调度策略 |
6.4 信息化管理策略 |
6.5 安全管理策略 |
6.6 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
6.7 企业文化策略 |
6.8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7.2.1 研究不足 |
7.2.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成都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及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1.4 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
1.5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1.5.1 本文的技术路线 |
1.5.2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2章 我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的理论分析 |
2.1 行政审批制度 |
2.1.1 行政审批及其特点 |
2.1.2 实施行政审批的必要性 |
2.1.3 行政审批的类型及程序 |
2.1.4 我国行政审批的发展方向 |
2.2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 |
2.2.1 工程建设项目及其特点 |
2.2.2 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必要性 |
2.2.3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程序与内容 |
2.3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
2.3.1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
2.3.2 我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2.3.3 国内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关键经验借鉴 |
2.3.4 我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 |
第3章 成都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基于世行营商环境评价) |
3.1 成都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的改革背景 |
3.2 成都市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历程 |
3.3 对成都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情况的调查分析 |
3.3.1 问卷调查 |
3.3.2 专题座谈 |
3.3.3 针对相关调研资料的分析 |
3.4 成都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存在的问题 |
3.5 对相关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章 成都市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措施、成效及深化改革的建议 |
4.1 成都市工程项目审批制度的改革设计 |
4.1.1 改革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
4.1.2 改革的具体举措分析 |
4.2 成都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 |
4.3 深化成都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
第5章 结论与创新点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创新点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9)智慧水务运行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以乳山智慧水务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整体思路 |
1.4 论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2 乳山市水务现状及需求分析 |
2.1 乳山市水务现状调研 |
2.2 水务建设详细需求情况 |
2.3 乳山市智慧水务建设任务 |
2.4 智慧水务需求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系统架构设计 |
3.1 智慧水务总体框架介绍 |
3.2 智慧水务运行监测子系统架构设计 |
3.3 水务运行监测子系统的逻辑结构 |
3.4 水务运行监测子系统网络拓扑 |
3.5 水务运行监测子系统功能设计 |
3.6 水务运行监测子系统数据库设计 |
3.7 本章小结 |
4 系统研发与实现 |
4.1 技术基础 |
4.2 核心模块建设模式 |
4.3 各模块研发实现 |
4.4 安全与集成设计实现 |
4.5 系统的实现 |
4.6 系统实施 |
4.7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习经历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边境团场的聚合与延伸 ——北塔山牧场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研究概况 |
一、选题缘由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
四、相关研究文献回顾 |
(一)已有的边界研究 |
(二)边境地区研究 |
(三)社会变迁相关研究 |
(四)哈萨克牧区已有研究 |
(五)移民相关研究 |
(六)边境团场已有研究 |
(七)对北塔山牧场和北塔山地区的已有研究 |
五、研究思路 |
六、研究方法 |
七、调查及研究过程 |
第一章 研究对象概况 |
一、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对象概况 |
二、研究对象所处的自然与人文环境 |
(一)气候特征 |
(二)土地状况 |
(三)水资源概况 |
(四)草原和草场利用情况 |
(五)自然与人文资源 |
(六)主要自然灾害 |
第二章 北塔山地区边境的形成与北塔山牧场的建立和发展 |
一、北塔山地区边境的形成 |
(一)清朝中期至1946年 |
(二)1947年“北塔山事件” |
(三)1949-1964年 |
二、北塔山牧场的建立和发展 |
(一)从交通要塞上重要的中转站到边境军事防线 |
(二)北塔山牧场成立背景 |
(三)从合作社到国营牧场再到边境团场:北塔山牧场的建立和发展 |
三、北塔山地区的边境管理与北塔山牧场的机构设置 |
(一)国家与地方共同助力下的边境管理 |
(二)眺望远方:从碉堡山到六层白塔 |
第三章 流动与固化:北塔山牧场的人口特质 |
一、人口基本情况 |
二、建场初期的人口来源及基本情况:1950—1959年 |
三、人口结构急剧变化:1960—1979年 |
四、人口趋于稳定:1980年至今 |
第四章 边境的规制与反规制:北塔山牧场的生计方式 |
一、农业 |
二、畜牧业 |
三、其他生计方式 |
(一)边境催生:护边员 |
(二)交通助力:商铺 |
(三)易地搬迁:大区域下的新生计 |
四、人口结构与生计方式的交叉分析 |
(一)家庭牲畜情况 |
(二)人口结构与生计状况分析 |
第五章 外引与内唤:北塔山牧场中的学校教育 |
一、“马背小学”到牧场小学 |
二、支边青年到特岗教师 |
三、生源结构变化分析 |
第六章 重塑与延续:北塔山牧场的社会关系及变化 |
一、族群交往 |
(一)族际交往 |
(二)族群内部交往 |
二、“冬宰”里的社会关系 |
(一)“冬宰”:北方游牧民族重要的传统习俗 |
(二)北塔山牧场三连“冬宰”现状 |
(三)“冬宰”里的社会关系分析 |
第七章 记忆与身份:北塔山牧场哈萨克人的认同 |
一、兵地认同 |
二、第二代、第三代人的认同与选择 |
三、他者的眼光 |
四、从个人经历和故事看北塔山人认同 |
结语 聚合与延伸:双重社会集体的未来之路 |
附录一 2017年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北塔山冬宰情况问卷调查表 |
附录二 2018年7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北塔山牧场问卷调查表 |
访谈问题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四、城镇一户一表的安全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企业家才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研究[D]. 王雅静. 扬州大学, 2021
- [2]城市供水运行过程绩效评估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D]. 钟敬康.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1)
- [3]A镇老旧小区改造政府采购内部控制优化研究[D]. 王杰. 重庆理工大学, 2021(02)
- [4]老旧小区供水系统改造问题研究[A]. 北京物业管理行业协会. 2020年中国物业管理协会课题研究成果, 2020
- [5]创新老旧社区改造和物业管理的模式及方法研究[A]. 重庆科普瑞特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重庆市渝北区人和街道办事处. 2020年中国物业管理协会课题研究成果, 2020
- [6]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研究 ——以泰顺县为例[D]. 符志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7]D城市燃气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陈扬.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8)
- [8]成都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研究[D]. 王宇.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9]智慧水务运行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以乳山智慧水务项目为例[D]. 王万鹏.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10]边境团场的聚合与延伸 ——北塔山牧场变迁研究[D]. 荆姣姣. 新疆师范大学, 2019(06)
标签: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论文; 物业管理项目论文; 安全饮用水论文; 社会因素论文; 社区功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