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致白内障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紫外线致白内障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一、紫外线致白内障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论文文献综述)

邓志强[1](2021)在《人眼晶状体剂量估算软件开发及青藏高原人群剂量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ICRP)于2011年大幅降低眼晶状体剂量限值和放射性白内障的剂量阈值,使得眼晶状体剂量监测与评价等相关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我国白内障的患病率一直呈现较高的水平,特别是青藏高原人群的白内障发病率明显高于平原地区。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宇宙射线、紫外线等辐射经过大气层时被吸收较少,导致高海拔人群较低海拔人群受到辐射较多,而眼晶状体作为人体中对辐射最敏感的组织之一,青藏高原的高辐射环境极有可能对居民眼晶状体造成损伤。因此本研究开发了眼晶状体剂量估算软件,用以分析青藏高原居民眼晶状体受到天然宇宙射线辐射的影响,旨在为青藏高原地区居民眼晶状体所受辐射剂量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对评价青藏高原地区居民所受天然辐射剂量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开发了一套人眼晶状体剂量估算软件,该软件可以利用天然宇宙射线的信息来估算眼晶状体受到辐射的吸收剂量和当量剂量。通过CORSIKA模拟得到海拔4300 m处的次级粒子信息,在此基础上利用该软件模拟计算了青藏高原居民眼晶状体的剂量,并据此对青藏高原居民眼晶状体年当量剂量和终生吸收剂量是否超过了相关剂量限值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讨论。计算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居民眼晶状体受宇宙射线辐射的当量剂量约为3.80 mSv/a。目前放射性白内障的形成仍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是确定性效应,在此条件下青藏高原居民所受宇宙射线辐射不足以致其患上放射性白内障,也有研究表明该效应可能不存在剂量阈值,属于随机性效应,则青藏高原居民眼晶状体受到宇宙射线辐射的剂量偏高,放射性白内障的患病率增大。此外,青藏高原强烈紫外线对眼晶状体的辐射损伤也很大,本文并未对紫外线引起的损伤进行讨论,故青藏高原居民眼晶状体受到的天然辐射需要进一步研究。

邓志强,张谈贵,谢伟民,高启[2](2021)在《高传能线密度辐射对人眼晶状体的危害》文中研究说明眼晶状体是人体对辐射最敏感的组织之一,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因其传能线密度(linear energy transfer, LET)的不同而不同,同等吸收剂量条件下,高LET辐射生物效应比低LET辐射更强,尽管目前辐射对眼晶状体的影响这一领域已经有了较多研究,但对于高LET对眼晶状体的影响知之甚少。本文简述人眼晶状体剂量限值的历史变化情况,综述各种高LET粒子的生物学实验,调查高LET辐射眼晶状体的流行病学,简要分析高原白内障高患病率的原因,并初步讨论未来研究高LET需要考虑的因素,旨在为国内今后开展高LET辐射对人眼晶状体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李艳萍[3](2020)在《中西部两地50岁及以上人群白内障患病现状与影响因素及服务需求与利用》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及目的:白内障是指由于晶状体性状的改变而引起视觉质量下降的眼科疾病,是目前全球成人盲的首要原因,以老年性白内障最为常见。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白内障患病率相应增加。白内障可通过手术恢复视力,且成本效益良好,已被国际社会广泛证实。发展中国家偏远贫困的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匮乏,白内障手术可获性差。掌握中国农村居民白内障流行现状及眼科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对合理配置农村眼科卫生资源、切实解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眼健康问题、满足农村居民对眼科卫生服务需求、实现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目标、构建健康中国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眼科医生从院内服务到院外服务、担负人类防盲使命的重要体现。白内障与其它慢性疾病特征类似,受众多因素影响,且影响因素间交互作用明显,因果关系复杂,致病机制不完全明确,这一系列问题让白内障的防治工作更加困难。众多研究发现:高龄、吸烟、女性、紫外线暴露、糖尿病、高血压、遗传等是白内障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不同地区的亚环境、亚文化、特有行为与风俗习惯对白内障的患病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探讨亚环境、亚文化背景下白内障患病的危险因素,对于控制白内障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防治结合,贯彻预防为主的战略思想,也是眼科医生从个体服务到群体服务、从治疗服务到预防服务,创新眼科医学能力的时代特色体现。第一部分中西部两地居民白内障流行及服务需求与利用现状研究目的:掌握江西及新疆两地农村居民白内障的流行现状、居民对白内障的卫生服务需求及利用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查了中西部江西与新疆两地的50岁及以上农村居民10964例,有效样本10523例,有效率为96.0%。由专业眼科医生和受培训的医师助理对居民进行了日常与矫正视力检查、眼部疾病体检筛查及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情况询问,采用χ2检验、t检验等方法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本部分研究的50岁及以上农村居民10523例中,男女比例为44.5%vs55.5%。年龄50~岁、60~岁、70~岁、80~岁的分布为:39.0%、35.5%、19.4%、6.2%。学历构成为文盲33.7%、小学43.1%、初中14.6%、高中7.9%、大学及以上0.7%。(1)白内障流行特征:农村居民视力小于0.5的白内障患病率10.9%,江西地区12.4%高于新疆地区8.5%(P<0.001)。女性患病率11.7%高于男性10.0%(%2=8.321,P<0.05)。“50~岁、60~岁、70~岁、80~岁”4个年龄组的患病率分别为2.0%、6.5%、24.2%、51.1%,呈现出显着的年龄上升趋势(P<0.001)。不同教育水平农村居民白内障患病率分别为:文盲16.7%、小学9.3%、初中5.1%、高中6.7%、大学及以上2.7%,呈现出明显的随教育水平升高而下降的趋势(P<0.001)。(2)居民日常视力损伤分布:左右眼视力损伤分布为“≧0.5”69.1%vs69.0%、“0.3~0.5”14.1%vs14.0%、“0.1~0.3”11.3%vs11.4%、“0.05~0.1”1.9%vs 1.9%、“0.02~0.05”1.6%vs1.6%、“PL+”1.3%vs1.4%、“PL-”0.6%vs0.6%。居民左右眼视力损伤分布较为一致。(3)晶体检查情况:左、右眼正常晶体/轻微晶体混浊、影响视力的晶体混浊、人工晶体眼/无后囊混浊、人工晶体眼伴后囊混浊、看不到晶体或无晶体分别占 89.0%vs89.1%、8.5%vs8.5%、1.3%vs1.1%、0.5%vs0.5%、0.7%vs0.9%。居民左右晶体状态分布基本一致。(4)居民视力损伤原因分布:屈光不正10.1%、影响视力的白内障5.4%、其它眼后节疾病2.4%、角膜混浊或瘢痕0.5%、高度近视性眼底病变0.5%、视神经异常0.4%、无晶体未矫正0.1%、白内障手术并发症0.1%。(5)白内障而致视力损伤的服务需求:两地居民左右眼白内障应手术未手术率为6.6%vs6.5%,其中江西地区居民为7.6%vs7.7%,新疆地区居民5.1%vs4.6%;中西部两地农村居民因白内障而致视力损伤的服务需求较高,且江西地区高于新疆地区居民(P<0.05)。两地农村居民白内障手术单眼应手术未手术率3.6%(376人)、双眼应手术未手术率4.3%(455人)、双眼应手术未手术率1眼1.0%(100人)。两地农村居民因白内障而致视力损伤的应手术未手术率8.8%(931人),其中,江西地区高于新疆地区(11.0%vs7.5%,P<0.001)。(6)两地农村居民白内障手术利用现状:两地农村居民在应手术人群中,白内障手术率为27.8%,其中单眼白内障手术率为20.0%,双眼白内障手术率为7.8%。在手术人群中左右眼白内障手术平均年龄为66.49±10.46岁vs68.58±9.33岁。两地农村居民在“公立医院”进行手术者占比最大(左右眼:90.0%vs89.6%),其次为“民营医院”(左右眼:8.1%vs8.0%)。左右眼进行过白内障手术的手术中“植入晶体”占比94.7%vs 93.0%,无进行“针拨术”者。两地农村居民手术费用承担方式都以“部分免费”(左右眼62.2%vs54.7%)为主,新疆地区其它付费方式者(左右眼45.6%vs41.3%)显着高于江西地区(左右眼6.4%vs3.2%)。两地农村居民左右眼术后结果良好者比例65.5%vs%69.1%。影响术后视力的原因主要为“其它眼部疾病”者(23.4%vs21.9%)、“白内障手术并发症”者(7.7%vs6.5%)、“晚期并发症”者(3.3%vs2.5%)。结论:江西及新疆中西部两地农村居民白内障患病率高于新加坡6.54%、澳大利亚4.3%等国家水平。白内障导致的视力损伤和失明率处于全国较高水平。白内障的相关负担较高,处于同时期全国的较高水平。白内障手术覆盖率处于全国较低水平,术后良好结果占比处于全国较高水平。两地居民白内障手术利用率较低,白内障手术服务需求率还处较高水平,居民白内障手术目前主要依托公立医院开展,但县级及以下基层卫生机构眼科医生数量不足、能力有限,不能有效开展白内障手术,加强基层眼科建立、提升眼科服务能力显得十分重要。第二部分中西部两地居民白内障患病影响因素研究目的:掌握中西部两地农村居民白内障患病影响因素,为开展农村居民白内障健康教育及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查了中西部江西与新疆两地的50岁及以上农村居民6518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了居民的个人健康状况、家族病史、视力问题、生活行为方式等,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农村居民白内障的患病危险因素。结果:本次研究的50岁及以上农村居民6518例中,男女比例为43.8%vs56.2%。年龄50~岁、60~岁、70~岁、80~岁的分布为:37.8%、36.6%、19.4%、6.2%。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及以上分别占28.0%、42.5%、21.9%、7.2%、0.4%。影响农村居民白内障患病的因素:女性患病高于男性(OR=1.734,95%CI为1.434~2.097);年龄越大患病风险越高(OR=4.459,95%CI为3.993~4.980);受教育水平越高患病风险越低(OR=0.761,95%CI为0.677~0.855);职业中从事“农/林/渔/水利”者较从事“企事业单位”者患病风险大(OR=1.604,95%CI为1.113~2.313);患有冠心病较不患该病的风险较大(OR=1.480,95%CI为1.046~2.092);患有糖尿病较不患该病的风险较大(OR=1.775,95%CI为1.235~2.552);1/11级亲属中有高血压史患该病的风险较大(OR=1.348,95%CI为1.090~1.666);1/11级亲属中有白内障史患该病的风险较大(OR=1.643,95%CI为1.172~2.304);有弱视者患病风险较大(OR=3.633,95%CI为1.356~9.733);现在吸烟者较不吸烟者患病风险更高(OR=2.317,95%CI为1.872~2.867);饮酒频率越低患病风险越小(OR=0.940,95%CI为0.888~0.994);三餐规律性越差患病风险越高(OR=1.205,95%CI为1.057~1.373);食蔬菜频率越高患病风险越低(OR=0.788,95%CI为0.661~0.941);日照时间越高患病风险越高(OR=4.519,95%CI为3.138~6.508);体育锻炼频率越低患病风险越高(OR=1.188,95%CI为1.094~1.290)。结论:本研究发现,影响白内障因素包括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年龄大、性别为女性、家庭遗传史等。难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如受教育水平低、从事“农/林/渔/水利”者、冠心病史、糖尿病史、有弱视者等。易于改变的个体行为因素有现在吸烟者、饮酒频率高、三餐不规律性、食蔬菜频率低、日照时间长、体育锻炼频率低。可见,加大对居民白内障相关知识健康教育,不吸烟、少饮酒、保持三餐规律、适当减少日照时间或加强日照防护、增加蔬菜食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降低白内障的患病风险。

华慧[4](2020)在《紫外线对眼部晶状体组织的暴露、吸收定量及其氧化应激相关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日光紫外(Ultraviolet,UV)辐射是不可避免的环境和物理因素之一,对于人类健康来说,日光紫外线暴露是一把双刃剑,适当剂量的日光紫外线暴露具有促进健康的作用,但过量的紫外辐射暴露与多种眼部疾病的发生发展均有相关。暴露定量研究是效应研究的前提,既往大量研究针对较强的室外暴露水平进行紫外线的暴露定量研究,但日光紫外线暴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且并不会因为离开室外环境就完全停止,此外,人群的室外活动时间同样远低于室内。因此,室内的日光紫外线暴露同样是个体眼部紫外线暴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室外环境紫外线强度为暴露基础,同时受到建筑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在本研究中,我们测量了三亚(中国大陆最低纬度城市)和拉萨(中国最高海拔城市)地区四个主要朝向房间的紫外线暴露水平,并探究了窗户开关、个体位置和面部朝向因素对个体眼部紫外线暴露的影响。不同于水平环境的日光紫外线暴露,眼部角膜表面的日光紫外线暴露水平受到面部框结构、眼睑等因素影响。此外,由于眼组织的特殊结构特征,导致我们仅能直接测得角膜表面的日光紫外线暴露强度,但角膜、晶状体及其后部组织的吸收强度,晶状体及其后部组织的暴露强度仍未可知。因此,在本研究的第二部分,我们尝试构建一个眼部生物组织暴露模型用于模拟人眼暴露于日光紫外线的状态,测量全天范围内角膜、晶体及其后部其他眼组织的实际紫外线暴露、吸收水平。日光紫外辐射主要包括UV-B和UV-A两个波段,其中,UV-B波段的紫外辐射比UV-A波段紫外辐射更容易诱发突变和氧化损伤。α-晶体蛋白是晶状体中最丰富的蛋白质,对维持晶状体的透明度至关重要,暴露于UV-B辐射会引起DNA损伤和修复,并触发此种蛋白含量的变化。羊毛甾醇合成酶(Lanosterol synthase,LSS)是胆固醇生物合成的关键限速酶,在氧化应激和维持晶状体透明度方面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对于LSS在UV-B诱导细胞凋亡的早期阶段的表达变化及其所起的作用我们仍然知之甚少,本研究尝试建立UV-B暴露早期的体内和体外模型,探究晶状体内LSS在紫外线诱导的氧化应激过程中的变化及其相关机制。总之,本研究尝试建立室内眼部及眼部生物组织的个体日光紫外线暴露模型,定量室内紫外线暴露以及角膜、晶体组织的日光紫外线暴露、吸收水平,并建立UV-B暴露的体内和体外模型,探究LSS在UV-B诱导的氧化应激过程中的表达水平变化程度及其作用,为白内障的早期防治提供一个重要的药物靶点。研究方法:1、本研究采用加入模仿眼部框结构的模型头部于人体站姿模型中,使用配置两个光纤探头的光谱仪,并在模型头的头顶和眼部分别置入探头,同步测量水平环境和模型眼部的日光紫外线暴露水平。研究选取拉萨地区、三亚地区窗朝向分别为东向、西向、南向和北向的单窗房间,在室内、室外进行全天同步测量,每间隔十五分钟获取一组测量值。每组的测量值包括距窗距离0.5m,1.0m和1.5m的三个测量位置和模型面部正对开窗时,模型面部正对关窗时,模型面部背对开窗时和模型眼部背对关窗时四个暴露状态,共计12次测量。经过计算获取紫外线暴露强度、生物有效紫外(Ultraviolet biological effective,UV-BE)暴露强度和剂量,用于评价室内模型眼部的紫外线暴露水平。2、采用加入猪眼球组织的模型头部于室外人体站姿模型中,使用光谱仪和光纤探头分别测量水平环境、角膜组织、房水/晶状体组织、其他晶状体后组织的日光紫外线暴露强度,并计算出角膜组织、房水/晶状体组织的日光紫外线的吸收强度及比例,最后计算不同眼生物组织实际暴露吸收强度及占总紫外线暴露量的比例,探究眼部生物组织在日光紫外线暴露环境下的暴露、吸收水平。3、本研究建立UV-B紫外线暴露的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动物模型,摘取晶状体上皮囊膜,使用H&E染色及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测定不同强度紫外线照射对大鼠晶状体上皮氧化损伤程度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使用qPCR,WB及免疫组化方法,测定了一系列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程度;同时,使用qPCR和WB方法,检测LSS及影响LSS表达水平的蛋白的表达水平,探究UV-B诱导的氧化应激过程对LSS表达水平的影响。此外,我们培养了过表达LSS的人晶状体上皮(Human lens epithelium,HLE)细胞和空病毒转染的对照组HLE细胞,并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均暴露于UV-B后,检测细胞内ROS含量、凋亡水平、晶状体蛋白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量的差异,进一步探讨LSS在UV-B诱导的氧化应激过程中的作用。结果:1、晴好天气背景下,同一朝向房间,不同暴露状况下的日间紫外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拉萨市,模型面部正对开窗的暴露状况下,东向房间在太阳高度角12-37°,西向房间在34-9°,眼部紫外线暴露可能具有一定的危险;在三亚市,模型面部正对开窗的暴露状况下,南向房间在67-88°太阳高度角范围,累积的紫外线暴露同样可能具有一定的风险。我们同样发现,室内个体眼部紫外暴露均高于同一暴露条件下的水平环境紫外暴露水平,并且,个体的眼部紫外线暴露量还受到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2、由于模型眼部的框结构在较高太阳高度角范围对日光的遮挡作用,角膜、房水/晶状体组织的的日光紫外线暴露、吸收强度的日间变化呈中间低两边高的双峰曲线,在角膜、房水/晶状体组织的日光紫外线暴露强度,及该暴露强度下的吸收强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角膜最大紫外线暴露强度接近环境值的一半,房水/晶状体组织暴露强度接近环境值的五分之一。3、在动物UV-B模型研究中,数据表明UV-B暴露诱导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并且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晶状体损伤程度增加。与对照组相比,UV-B暴露组的α-晶体蛋白含量降低,而Bax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升高。此外,活性氧过量生成激活了沉默信息调控子1(Sirtuin 1,Sirt1)/甾醇调节元件结合转录因子 2(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factor 2,SREBF2)途径使其表达量升高,诱导下游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 reductase,HMGCR)和LSS含量升高。在UV-B暴露后的HLE细胞中,与对照组相比,LSS过表达组的LSS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凋亡率,ROS含量均下降,α-晶状体蛋白含量和细胞抗氧化系统功能均有显着升高。结论:1、在拉萨市开窗条件下,东向房间在12-37°之间,西向房间在34-9°之间正对近窗时,持续凝视窗外时,眼部存在一定紫外线暴露风险;在三亚市开窗条件下,南向房间在67-88°太阳高度角范围累积的紫外线暴露同样可能具有一定的风险。在相同暴露环境背景下,正对窗时,室内人体眼部紫外线暴露水平高于水平环境的暴露水平,且会受到个体活动因素的影响。2、角膜和房水/晶体组织的日光紫外线暴露强度远低于水平环境,在日光暴露条件下,各眼组织的吸收比例随太阳高度角的升高变化。3、UV-B暴露可以引起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氧化损伤,并导致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变性和凋亡,其中,LSS可能在这个过程的早期阶段起保护作用,并且可能通过Sirt1对该过程进行调节。

张婕,王珏[5](2020)在《白内障患病率与低剂量电离辐射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文中认为目的调查西安市企、事业单位体检人群电离辐射所致白内障的患病率及其工龄和工种等构成。方法选择2017年7—8月西安市263家企、事业单位的体检者32 059名,通过专项眼科检查及评估,统计白内障的患病率及其病因构成,分析照射性白内障患者的工龄分布和工种构成情况。结果在32 059名调查对象中,白内障患病率为0. 91%(291/32 059),病因以照射性白内障最多,为110例(37. 80%),其次为外伤性96例(32. 99%)、疾病性82例(28. 18%)、先天性3例(1. 03%)。110例照射性白内障患者工龄≥25年32例(29. 09%),≥20~<25年22例(20. 00%),≥15~<20年22例(20. 00%),≥10~<15年18例(16. 36%),≥5~<10年16例(14. 55%)。110例照射性白内障患者工种为炼钢、铸铁行业的比例最高,占36. 36%(40/110),化工车间工种比例为28. 18%(31/110),野外作业者占比20. 91%(23/110),一般生产车间占比为14. 55%(16/110)。结论西安市企、事业单位体检者中的照射性白内障以炼钢、铸铁行业的一线操作工人占比最高,且以工龄较长者占比更高,建议对该工种岗位工人加强穿戴合格防护工作服和铅防护眼镜、施行轮换作业、岗位替换等防护措施。

廉国锋,陈郁,刘鑫源,王瑞,罗勇军,陈兴书[6](2019)在《地理环境与军人健康系列研究(2) 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辐射医学地理特点及防护》文中研究指明青藏高原面积辽阔、地势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远高于平原地区。适宜的太阳辐射可促进人体的健康发育,而在过强的太阳辐射下,若未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则容易造成机体损伤,如热射病、皮肤癌、白内障等。该文综述了青藏高原地区紫外线、红外线的特点,以及引发的相关疾病及防护,并阐述了紫外线、红外线在临床中的治疗作用。

李欣[7](2019)在《气象、地理、经济因素对我国成人户外活动时间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户外活动时间和日均红斑紫外辐射量具有显着相关性。本研究通过探讨气象、地理、经济因素对我国成人户外活动时间的影响,筛选出影响人群户外活动时间的主要因子,为进一步完善人群户外紫外线暴露量影响因素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资料来源:本研究从《中国人群暴露参数手册(成人卷)》中获取31省(直辖市、自治区)全人口、男性和女性、城市和农村人群户外活动时间数据,从中国气象局网站获取相应地区和时间的气象数据,从中国统计年鉴中获取经济水平数据(地区人均GDP和城市化率),从中国地图中获取地理分布数据(海拔和纬度)。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对不同地区人群户外活动时间和各气象因子分布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评价男性和女性、城市和农村人群户外活动时间的分布差异。采用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评价不同季节、不同经济水平、不同地理分布之间人群户外活动时间的分布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价不同人群户外活动时间和同期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各省人群户外活动时间与经济发展水平及地理分布之间的关联程度。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对不同人群户外活动时间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筛选出影响人群户外活动时间的主要因子。结果:气象因素中,全人口户外活动时间与极大风速、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温差、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降水量、最大日降水量、平均水汽压、日照时数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与极端最低本站气压、极端最高本站气压、平均本站气压、极端最高与平均气温之差之间存在负相关性。地理因素中,人群户外活动时间在不同海拔和纬度间均有差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人群户外活动时间与纬度、海拔之间均不存在显着性的相关关系。经济因素中,人群户外活动时间在不同地区人均GDP水平间和城市化率水平有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F=13.453,P<0.01);人群户外活动时间在不同城市化率水平间有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F=6.902,P<0.01)。不同人群户外活动时间与经济因素之间均存在负相关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人口户外活动时间与地区人均GDP、城市化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70和-0.551。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水汽压和城市化率是总人口户外活动时间的影响因素,其中平均最高气温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结论:气象因子中平均最高气温对人群户外活动时间的影响最大,在一定范围内,随平均最高气温的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增加。地区经济水平越高,人群户外活动时间越少。

袁贤斌[8](2019)在《甘肃省不同海拔地区5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患病率调查》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甘肃省不同海拔地区的白内障患病率及分布特点。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白内障调查,选取甘肃省不同地区(海拔跨度900米3500米)5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地点为居民所在的村或者乡镇卫生服务中心。调查程序包括预调查、实地问卷调查和相关眼科检查。白内障诊断标准为典型的晶状体混浊且最佳矫正视力<0.7者。按居住地海拔高度和年龄、性别等因素分别计算白内障的患病率。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二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接受此次调查的人群总数为7560人,人群白内障患病率为39.7%,年龄标准化患病率为37.7%。按年龄组分层,高海拔地区白内障患病率高于低海拔地区,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2=26.74和16.06,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探索白内障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海拔20002999m组较1000m以下组的白内障风险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值为1.42,95%CI=1.111.82),而随着海拔的升高,3000m以上组的白内障风险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值为1.76,95%CI=1.013.06)。另外我们的研究发现高学历是白内障的保护性因素,糖尿病被认为是白内障患病的一项危险性因素。结论:高海拔和高龄是导致白内障的重要危险因素,且高海拔是白内障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需要当地政府和卫生机构指导群众采取防护措施,以降低当地白内障患病率。

阙平[9](2017)在《基于VEGF-VEGFR2-SRC信号通路探讨补青颗粒对大鼠晶状体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补青颗粒对紫外线照射所致的大鼠晶状体氧化应激平衡状态、对VEGF-VEGFR2-SRC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为补青颗粒用于临床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SPF级雄性SD大鼠,经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排除双眼晶状体疾病及其他眼部疾病。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分为六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杞菊地黄丸组、补青颗粒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分别采用中波紫外线照射复制SD大鼠晶状体氧化应激模型,造模期间同时给予相应水溶液灌胃。阳性对照组选用杞菊地黄丸1g/ml水溶液灌胃;补青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4g/ml、2g/ml、1g/ml的水溶液灌胃;模型组、空白组均用生理盐水(10ml/kg)代替药物灌胃。实验期间对大鼠精神状况、视物情况、二便等一般情况进行每日观察及记录;对紫外线照射期间晶状体的混浊程度进行动态观察。造模成功指标:裂隙灯下观察大鼠晶状体周边皮质,可见空泡。(2)灌胃结束后,选用HE染色法观察晶状体上皮细胞病理学组织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血清中SOD、GSH-PX活性变化以及MDA含量改变。取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补青颗粒高剂量组各组晶状体,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扩增反应(Real Time-PCR法)检测晶状体上皮细胞中VEGF、VEGF-R2以及SRC在RNA水平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晶状体上皮细胞中VEGF、VEGF-R2、SRC以及P-SRC的表达情况;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测定晶状体上皮细胞中VEGF、VEGF-R2、SRC以及P-SRC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紫外线照射前期,各组大鼠无明显盲目表现,行动自如,生长状况良好,个别大鼠精神萎靡不振,偶见鼻衄等现象;后期各组大鼠均有精神不振、眼神迷离、嗜睡,明亮光线下,瞳孔缩小等白内障表现。裂隙灯下见空白对照组晶状体无混浊,始终保持透明;紫外线照射第5天,晶状体混浊不明显;照射第10天,晶状体纤维结构紊乱,水肿明显,大部分晶状体皮质区见密集中等空泡,属于Ⅱ期白内障;第15天晶状体混浊程度加深,白内障不断发展。(2)造模期间,裂隙灯观察结果示:在实验进行开始阶段,模型组在实验进行到第三天时,Ⅰ期白内障发病率为57%,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随着紫外线照射时间的延长,模型组SD大鼠处于Ⅱ期、Ⅲ期、Ⅳ期例数以及百分比逐渐增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由结果可知,阳性对照组与补青颗粒各治疗组均可以延缓白内障发展,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补青颗粒高剂量组效果最明显(P<0.05)。(3)HE染色示:空白对照组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为单层立方上皮细胞,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整齐规则,纤维排列紧密;模型组LECs形态不规则,染色深浅不一,晶状体纤维结构紊乱;阳性对照杞菊地黄丸组晶状体组织损伤减轻,LECs排列较规则,染色淡,晶状体纤维排列较完整;补青颗粒组晶状体组织损伤减轻,LECs排列致密工整,晶状体纤维排列较杞菊地黄丸组完整,尤以补青高剂量组最明显。(4)免疫组化结果示:模型组SD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中VEGF、VEGF-R2、SRC以及P-SRC的阳性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药物干预后,补青颗粒组、杞菊地黄丸组VEGF、VEGF-R2、SRC以及P-SRC阳性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各治疗组之间相比结果显示,补青颗粒高剂量组VEGF、VEGF-R2、SRC以及P-SRC阳性表达较杞菊地黄丸组减少,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5)血清结果示:相比于空白对照组,模型组SOD、GSH-PX活性明显降低,而MDA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干预后,补青颗粒各治疗组与杞菊地黄丸组比较结果显示,随着补青颗粒浓度的逐渐增高,SD大鼠血清中SOD、GSH-PX活性增加越显着,MDA含量降低越明显,且两者的变化具有计量依赖性,差异显着(P<0.05)。(6)Real Time-PCR结果显示: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氧化应激状态下,大鼠晶状体组织中VEGF、VEGF-R2、SRC在RNA水平表达显着升高,差异显着性非常高(P<0.01);中药干预后,补青颗粒组与模型组比较,VEGF、VEGF-R2、SRC在RNA水平表达有了显着降低(P<0.01);而杞菊地黄丸组与模型组比较,VEGF m RNA、SRC m RNA表达差异不具有显着性(P>0.05);补青颗粒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三种因子在RNA表达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7)Western Blot:紫外线照射之后,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大鼠晶状体中VEGF、VEGF-R2、SRC和R-SRC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明显升高,差异非常具有显着性(P<0.01);而药物干预后,各药物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VEGF、VEGF-R2和SRC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下降,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而杞菊地黄丸治疗组R-SRC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不具显着性(P>0.05);补青颗粒高剂量组R-SRC蛋白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性不明显(P>0.05);补青颗粒高剂量组与杞菊地黄丸组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1)。结论1、氧化应激可能是白内障发生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2、补青颗粒可能通过调节晶状体中VEGF-VEGFR2-SRC等相关基因的表达,对紫外线照射所致大鼠晶状体混浊的发生和发展起到防止、延缓、保护的目的。

朱敏,于佳明,刘扬[10](2015)在《我国居民白内障视力残疾的疾病负担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我国白内障视力残疾的疾病负担。方法利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资料,计算白内障视力残疾的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结果我国白内障视力残疾的平均疾病负担为150 DALYs/100 000。其中男性为105 DALYs/100 000,女性为196 DALYs/100 000;6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疾病负担为1 081 DALYs/100 000;在31个省(市、自治区)中,北京的疾病负担最低(36 DALYs/100 000),西藏最高(394 DALYs/100 000);农业人口的疾病负担为177 DALYs/100 000,非农业人口为81 DALYs/100 000;不识字人群白内障疾病负担为764DALYs/100 000,大学本科学历者白内障疾病负担为9 DALYs/100 000。结论白内障视力残疾导致的疾病负担女性高于男性,且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地区间存在巨大差异,农业人口高于非农业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者疾病负担较高。

二、紫外线致白内障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紫外线致白内障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人眼晶状体剂量估算软件开发及青藏高原人群剂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青藏高原辐射环境
        1.1.2 宇宙射线辐射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辐射致眼晶状体剂量
    2.1 辐射的生物效应
    2.2 辐射对眼晶状体的危害
    2.3 眼晶状体剂量计算方法
第三章 眼晶状体剂量估算软件
    3.1 软件开发环境
        3.1.1 软件开发语言
        3.1.2 软件开发工具
    3.2 眼晶状体剂量估算软件的功能
        3.2.1 软件的组成
        3.2.2 软件的功能描述
    3.3 软件主界面的建立
    3.4 输入和输出功能的实现
        3.4.1 手动型和选择型输入功能的实现
        3.4.2 自动读取型输入功能的实现
        3.4.3 数据输出功能
    3.5 转换系数趋势图
        3.5.1 转换系数的来源
        3.5.2 转换系数的读取和计算
        3.5.3 趋势图背景的建立
        3.5.4 趋势图坐标系的建立
        3.5.5 转换系数趋势图的绘制
    3.6 软件调试及计算程序的可靠性
        3.6.1 软件调试
        3.6.2 计算结果可靠性的验证
第四章 青藏高原居民眼晶状体当量剂量模拟计算
    4.1 羊八井地区能谱模拟及注量率计算
    4.2 人体模型不同器官实测结果与软件计算结果的比较
    4.3 各种粒子对高原居民眼晶状体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光子眼晶状体的转换系数
    附录2 电子眼晶状体的转换系数
    附录3 中子眼晶状体的转换系数
    附录4 趋势图坐标系的程序设计
    附录5 趋势图绘制的程序设计
    附录6 剂量计算的部分关键程序设计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项目
致谢

(3)中西部两地50岁及以上人群白内障患病现状与影响因素及服务需求与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白内障流行现状
        1.2.2 白内障而致的视力损伤现状
        1.2.3 白内障的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现状
        1.2.4 白内障的影响因素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意义
第2章 中西部两地居民白内障流行及服务需求与利用现状研究
    2.1 资料和方法
        2.1.1 研究地点的确定
        2.1.2 研究人群的确定
        2.1.3 研究的样本量
        2.1.4 抽样方法
        2.1.5 调查的组织和实施
        2.1.6 现场和临床检查步骤
        2.1.7 统计方法
        2.1.8 伦理审查、知情同意
    2.2 研究结果
        2.2.1 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及受教育水平的分布
        2.2.2 调查的农村居民白内障患病情况
        2.2.3 农村居民视力损伤分布情况
        2.2.4 农村居民晶体检查情况
        2.2.5 农村居民视力损伤原因分布情况
        2.2.6 农村居民因白内障而致视力损伤的服务需求及利用情况
        2.2.7 中西部两地农村居民白内障手术利用现状
        2.2.8 中西部两地农村眼科服务供给情况
    2.3 讨论
        2.3.1 白内障流行特征
        2.3.2 盲和视力损伤情况
        2.3.3 白内障导致视力损伤的服务需求
        2.3.4 白内障手术利用及供给现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影响两地农村居民白内障的因素
    3.1 资料和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调查内容
        3.1.3 调查员及方式
        3.1.4 统计方法
    3.2 研究结果
        3.2.1 问卷调查人群的性别年龄及受教育水平分布
        3.2.2 一般特征对农村居民白内障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3.2.3 过去慢性病史对农村居民白内障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3.2.4 家族慢性病遗传史对农村居民白内障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3.2.5 眼部疾病对农村居民白内障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3.2.6 生活行为习惯对农村居民白内障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3.2.7 饮食行为对农村居民白内障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3.2.8 用眼环境及运动对农村居民白内障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3.2.9 影响农村居民白内障患病的多因素分析
    3.3 讨论
        3.3.1 性别年龄等特征因素对白内障的影响
        3.3.2 疾病与遗传史对白内障的影响
        3.3.3 吸烟饮酒行为对白内障的影响
        3.3.4 饮食行为、日照时间与运动对白内障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总体结论
    4.1 结论
    4.2 创新、不足与展望
        4.2.1 创新之处
        4.2.2 不足之处
        4.2.3 进一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4)紫外线对眼部晶状体组织的暴露、吸收定量及其氧化应激相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拉萨、三亚不同窗朝向房间内眼部紫外线暴露定量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仪器与设备
        2.1.1 眼部紫外模型
        2.1.2 光谱仪与高灵敏度光纤探头
        2.2 地理和气象条件
        2.3 室外和室内环境
        2.4 日光紫外线暴露测量
        2.5 紫外线暴露强度(UV)与生物有效紫外暴露强度(UV-BE)
        2.6 生物有效紫外暴露剂量
        2.7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拉萨地区南向房间室内日光紫外线暴露的日间变化
        3.2 拉萨地区南向房间内距窗距离对日光紫外线暴露水平的影响
        3.3 拉萨地区南向房间内模型面部朝向和窗的开关对日光紫外线暴露水平的影响
        3.4 拉萨地区南向房间内不同暴露条件下模型眼部和水平环境的日光紫外线暴露差异
        3.5 拉萨和三亚地区不同朝向房间内模型眼部和水平环境的日光紫外线暴露水平差异
        3.6 室内、外模型眼部日光紫外线暴露强度的日间变化
        3.7 室内、外模型眼部日光紫外线暴露比的日间变化
        3.8 室内模型眼部与室外水平环境日光紫外线暴露比的日间变化
        3.9 开、关窗背景下,全天与分段模型眼部累积紫外暴露剂量
        3.10 室内、外全天与分段模型眼部生物有效紫外暴露剂量比(UV-BE)
        3.11 室内每小时累积模型眼部紫外暴露剂量(UV-A)
        3.12 室内每小时累积模型眼部生物有效紫外暴露剂量(UV-BE)
        3.13 个体室内、外最大眼部累积紫外暴露剂量参考(UV-A)
        3.14 个体室内、外最大眼部生物有效剂量参考(UV-BE)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室外猪眼角膜、房水和晶状体组织紫外线暴露和吸收定量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地理和气象条件
        2.2 实验仪器
        2.2.1 光谱仪与高灵敏度光纤探头
        2.2.2 旋转式眼部紫外模型
        2.3 眼球的处理与保存
        2.4 日光紫外线暴露测量
        2.5 日光紫外线暴露吸收定量
        2.6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UV-B波段水平环境、眼组织日光紫外线暴露与吸收强度的日间变化趋势
        3.2 UV-A波段水平环境、眼组织日光紫外线暴露与吸收强度的日间变化趋势
        3.3 UV-B与UV-A波段眼组织最大日光紫外线暴露与吸收强度与水平环境暴露强度比
        3.4 UV-B与UV-A波段眼组织日光紫外线暴露、吸收强度之间关系
        3.5 UV-B与UV-A波段各眼组织的吸收比例
        3.6 角膜组织日光紫外线吸收分光照度的日间变化
        3.7 房水/晶状体组织日光紫外线吸收分光照度的日间变化
        3.8 角膜、房水/晶状体组织日光紫外线波段吸收比日间变化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 羊毛甾醇环化酶在UV-B诱导的氧化应激过程中上调作用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试剂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动物饲养与细胞培养
        2.2.1 动物饲养
        2.2.2 细胞转染与培养
        2.3 紫外线暴露
        2.3.1 UV-B紫外线光源与强度
        2.3.2 大鼠眼部紫外线暴露
        2.3.3 HLE细胞紫外线暴露
        2.4 样本收集及指标检测
        2.4.1 大鼠晶状体样本收集及指标检测
        2.4.2 HLE细胞样本收集及指标检测
        2.5 具体测定指标及检测方法
        2.5.1 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MDA含量与SOD活力测定
        2.5.2 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GSH含量与GSH-Px活力测定
        2.5.3 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ROS含量测定
        2.5.4 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坏死率测定
        2.5.5 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mRNA表达水平测定
        2.5.6 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总蛋白提取与定量
        2.5.7 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测定
        2.5.8 大鼠晶状体组织形态学观察
        2.5.9 大鼠晶状体蛋白免疫组化分析
        2.5.10 HLE细胞形态学观察
        2.5.11 HLE细胞ROS及凋亡坏死率测定
        2.5.12 HLE细胞MDA、GSH含量与SOD、GSH-Px活力测定
        2.5.13 HLE细胞总蛋白取与表达水平测定
        2.6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大鼠体重变化情况
        3.2 UV-B暴露对大鼠晶状体上皮形态影响
        3.3 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中ROS水平
        3.4 大鼠晶状体上皮凋亡水平
        3.5 大鼠晶状体上皮CRYAA及CRYAB蛋白含量
        3.6 大鼠晶状体上皮MDA含量及SOD活力
        3.7 大鼠晶状体上皮GSH-Px活力及GSH含量
        3.8 大鼠晶状体上皮凋亡相关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
        3.9 大鼠晶状体上皮凋亡相关蛋白的蛋白表达水平
        3.10 大鼠晶状体上皮LSS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
        3.11 大鼠晶状体上皮LSS表达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
        3.12 大鼠晶状体上皮LSS表达相关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
        3.13 HLE细胞转染及UV-B暴露强度选取
        3.14 UV-B暴露后各组HLE细胞形态及活力
        3.15 UV-B暴露后HLE细胞ROS与凋亡水平
        3.16 UV-B暴露后HLE细胞晶状体蛋白含量与LSS蛋白表达水平
        3.17 UV-B暴露后HLE细胞MDA,GSH含量与SOD,GSH-Px活力
        3.18 UV-B暴露后HLE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
        3.19 添加Sirt1激动剂后HLE细胞内LSS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变化情况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白内障患病率与低剂量电离辐射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2 结果
    2.1 白内障的患病率及其病因构成
    2.2 照射性白内障患者的工龄分布情况
    2.3 照射性白内障患者的工种构成情况
3 讨论

(6)地理环境与军人健康系列研究(2) 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辐射医学地理特点及防护(论文提纲范文)

1 青藏高原紫外线的分布特点
2 青藏高原紫外线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1 紫外线与眼科疾病
    2.2 紫外线与皮肤病
    2.3 紫外线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2.4 紫外线与其他疾病
3 青藏高原紫外线的应用及防护
    3.1 紫外线疗法
    3.2 青藏高原紫外线的防护
4 青藏高原红外线的应用及防护
    4.1 青藏高原地区红外线的特点
    4.2 青藏高原地区红外线与疾病
    4.3 青藏高原地区红外线的应用与防护
5 结 语

(7)气象、地理、经济因素对我国成人户外活动时间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资料
        2.1.1 户外活动时间统计资料
        2.1.2 气象因素监测资料
        2.1.3 经济因素统计资料
        2.1.4 地理因素资料
    2.2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气象、地理、经济资料的分析
        3.1.1 气象资料的分析
        3.1.2 地理因素的分析
        3.1.3 经济因素的分析
    3.2 户外活动时间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3.2.1 性别和城乡对户外活动时间的影响
        3.2.2 季节对户外活动时间的影响
        3.2.3 地理位置对户外活动时间的影响
        3.2.4 经济水平对户外活动时间的影响
    3.3 气象、地理和经济因素与户外活动时间的相关关系分析
        3.3.1 气象因素与户外活动时间的相关关系分析
        3.3.2 地理因素与户外活动时间影响的相关关系分析
        3.3.3 经济因素与户外活动时间影响的的相关关系分析
    3.4 不同人群户外活动时间的多因素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甘肃省不同海拔地区5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患病率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1 白内障的流行病学现状
    1.2 白内障的相关致病因素
    1.3 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设计调查问卷
    2.2 调查对象
    2.3 抽样方法
    2.4 样本量计算
    2.5 确定基本抽样单位
    2.6 眼科检查
    2.7 统计学处理
    2.8 质量控制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3.2 人群患病率
    3.3 海拔与白内障患病率
    3.4 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基于VEGF-VEGFR2-SRC信号通路探讨补青颗粒对大鼠晶状体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实验一:补青颗粒对紫外线诱导的大鼠晶状体内氧化应激平衡状态的影响及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实验试剂
        1.3 主要实验仪器
        1.4 主要试剂配制
        2.实验步骤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
        2.2 紫外线照射复制大鼠白内障模型
        2.3 药物干预
        3.实验观察与指标检测
        3.1 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
        3.2 观察大鼠晶状体混浊情况
        3.3 晶状体剥离
        3.4 提取含药血清
        4.病理学观察、血清检测
        4.1 石蜡切片HE染色
        4.2 ELISA法测血清中SOD、GSH-PX活性以及MDA含量
        5.统计方法
    结果
        1.大鼠一般情况
        2.大鼠晶状体混浊程度
        2.1 紫外线造模期间
        2.2 药物干预阶段
        3.HE染色
        4.ELISA法测血清中SOD、GSH-PX和MDA含量变化
    讨论
        1.紫外线照射复制SD大鼠氧化应激白内障模型
        2.晶状体中的氧化和抗氧化还原系统
        3.补青颗粒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
    结论
实验二 补青颗粒对大鼠紫外线所致晶状体VEGF-VEGFR2-SRC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实验试剂
        1.3 主要实验仪器
        1.4 主要试剂配制
        2.实验步骤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
        2.2 紫外线照射复制SD大鼠氧化应激模型
        2.3 药物干预(大鼠灌胃用药的剂量根据人与大鼠等效剂量换算公式计算,灌胃体积按照 100g大鼠灌胃 1mL计算)
        3.大鼠晶状体的分离与分组
        3.1 大鼠晶状体的分离
        3.2 大鼠晶状体的分组
        4.实验检测方法
        4.1 Real Time-PCR法检测晶状体中VEGF、VEGF-R2、SRC mRNA表达
        4.2 免疫组化染色
        4.3 Western Blot检测VEGF、VEGF-R2、SRC和P-SRC的表达水平
        5.统计分析
    结果
        1.Real Time-PCR法检测晶状体中VEGF、VEGF-R2、SRC mRNA表达
        2.免疫组化
        3.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晶状体中VEGF、VEGF-R2、SRC和P-SRC的表达
    讨论
        1.白内障的历史渊源
        2.祖国医学与白内障
        3.VEGF-VEGFR2-SRC通路与白内障
    结论
思考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中医研究和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10)我国居民白内障视力残疾的疾病负担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DALYs的计算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紫外线致白内障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 [1]人眼晶状体剂量估算软件开发及青藏高原人群剂量分析[D]. 邓志强. 西藏大学, 2021(12)
  • [2]高传能线密度辐射对人眼晶状体的危害[J]. 邓志强,张谈贵,谢伟民,高启. 中国辐射卫生, 2021(01)
  • [3]中西部两地50岁及以上人群白内障患病现状与影响因素及服务需求与利用[D]. 李艳萍. 南昌大学, 2020(08)
  • [4]紫外线对眼部晶状体组织的暴露、吸收定量及其氧化应激相关机制研究[D]. 华慧.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5]白内障患病率与低剂量电离辐射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J]. 张婕,王珏. 中国医药, 2020(04)
  • [6]地理环境与军人健康系列研究(2) 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辐射医学地理特点及防护[J]. 廉国锋,陈郁,刘鑫源,王瑞,罗勇军,陈兴书. 人民军医, 2019(09)
  • [7]气象、地理、经济因素对我国成人户外活动时间影响研究[D]. 李欣.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2)
  • [8]甘肃省不同海拔地区5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患病率调查[D]. 袁贤斌. 兰州大学, 2019(08)
  • [9]基于VEGF-VEGFR2-SRC信号通路探讨补青颗粒对大鼠晶状体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研究[D]. 阙平. 宁夏医科大学, 2017(01)
  • [10]我国居民白内障视力残疾的疾病负担分析[J]. 朱敏,于佳明,刘扬. 山东医药, 2015(23)

标签:;  ;  ;  ;  ;  

紫外线致白内障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