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蒂阴囊皮瓣修复尿道下裂11例术后护理体会

带蒂阴囊皮瓣修复尿道下裂11例术后护理体会

一、阴囊带蒂皮瓣修复尿道下裂11例术后护理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冯隽,杨喆,陈文,马宁,王维新,许砾思,刘启宇,陈森,李养群[1](2021)在《会阴瘢痕挛缩的整形外科修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会阴部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表现形式及整形外科治疗原则。方法选择200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的会阴畸形患者, 以瘢痕松解、创面覆盖和器官缺损修复为目的, 采用组织扩张技术、阴茎延长术、阴茎再造术及肛门成形术等多种手术方法修复。术后随访观察排尿、排便及关节活动等功能改善情况;评估会阴形态及术区瘢痕恢复情况。结果 16例患者纳入该研究, 年龄13~44岁, 获1~10年面诊随访, 12例术后无并发症, 4例出现部分皮瓣存活不良, 经换药后创面愈合, 术后均可自主生活、自主排尿及排便, 会阴畸形明显改善。结论会阴瘢痕挛缩的治疗遵循整形外科分区修复的原则, 综合运用多种整形外科手术方法及时治疗, 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状态及质量。

刘愉[2](2021)在《初治尿道下裂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回顾性分析接受尿道下裂修复术治疗的初治尿道下裂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总结分析初治尿道下裂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初治尿道下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中记录数据和术后并发症随访资料。其纳入标准:(1)初治尿道下裂患者;(2)年龄<18岁;(3)一期手术及分期手术均为同一主刀医师;排除其中不符合研究要求的资料,排除标准:(1)数据资料缺失患者;(2)随访<6个月的患者。收集患者手术时的年龄、尿道下裂分型、脱套后的阴茎弯曲程度、阴茎头宽度、成形尿道长度、手术方式、尿管型号、覆盖材料等资料。将并发症分为有并发症和无并发症两组,对两组间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再对具体各个并发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本组符合研究标准共973例,出现并发症的人数为188例(19.3%),无并发症的人数为785例(80.7%),其中尿瘘有85例(8.7%),尿道裂开有27例(2.8%),尿道狭窄有38例(3.9%),阴茎弯曲有7例(0.7%),尿道憩室有11例(1.1%),同时发生两种以上并发症的患者共有20例(2.1%),其中尿道裂开合并尿瘘的患者有7例(0.7%),尿瘘合并尿道狭窄有8例(0.8%),尿道狭窄合并尿道憩室有5例(0.5%)。单因素分析显示成形尿道长度(P<0.05)、尿道下裂分型(P=0.004)、弯曲程度(P=0.026)及手术方式(P<0.05)与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有关联。在两两比较的卡方检验中,近端型相比其他型的尿道下裂、睾丸鞘膜与阴囊肉膜及任意筋膜相比、8号尿管与6号尿管相比及重度弯曲与轻度弯曲相比更容易发生并发症,在手术方式中,MAGP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游离移植物尿道成形术是纳入的所有术式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最高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手术方式是初治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游离移植物尿道成形术、纵行带蒂岛状包皮瓣尿道成形术、Onlay术、Duckett术与纵行带蒂岛状包皮瓣尿道成形分期术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最高的手术方式为游离移植物尿道成形术,游离移植物尿道成形术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程度是MAGPI术的26.6倍(OR=26.6,P<0.05)。对具体并发症类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提示尿道狭窄与成形尿道长度之间存在显着性相关,成形尿道长度每增加1cm,尿道狭窄的风险增加2.159倍(OR=2.159,P=0.005)。结论:1、初治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手术方式。其中游离尿道卷管成形术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最大,临床上在术式的选择上应慎重选择游离尿道卷管成形术或选择相应的改良术式。2、尿道下裂分型、阴茎弯曲程度也与手术方式一起对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产生影响。对于近端型及重度弯曲的患者可选择Duckett分期及Koyanagi分期等术式。3、尿道狭窄的发生与手术方式及成形尿道长度有关,游离移植物尿道成形术后发生尿道狭窄的危险程度最大,且成形尿道长度越长越容易发生尿道狭窄。

许俊杰[3](2020)在《改良Koyanagi术式一期治疗男性患儿重型尿道下裂的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我院改良Koyanagi术式一期治疗重型尿道下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9年2月至2018年10月151例采用Koyanagi术式(为Koyanagi组)和188例采用Duckett术式(为Duckett组)治疗的重型尿道下裂患儿临床资料,对两种术式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评价我院改良Koyanagi术式的疗效。结果:Koyanagi组发生尿瘘17例,尿道狭窄15例,尿道憩室2例,尿道感染3例,伤口裂开2例;Duckett组发生尿瘘37例,尿道狭窄27例,尿道憩室6例,尿道感染11例,伤口裂开6例;Koyanagi组治愈率显着高于Duckett组,尿瘘率显着低于Duckett组(P<0.05),家长对外观满意度显着低于非手术泌尿外科医师(P<0.05)。结论:我院的改良Koyanagi术式手术操作更简便,术后并发症少,术后阴茎外观较好,治疗重型尿道下裂疗效确切,接近国际水平,可作为重型尿道下裂治疗的新选择。

许俊杰,刘星,刘丰,张德迎,陆鹏,吴盛德,李旭良,华燚[4](2020)在《改良Koyanagi术式一期治疗重型尿道下裂的疗效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改良Koyanagi术式一期治疗重型尿道下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9年2月至2018年10月151例采用Koyanagi术式(为Koyanagi组)和188例采用Duckett术式(为Duckett组)治疗的重型尿道下裂患儿临床资料,对两种术式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评价我院改良Koyanagi术式的疗效。结果 Koyanagi组发生尿瘘17例,尿道狭窄15例,尿道憩室2例,尿道感染3例,伤口裂开2例;Duckett组发生尿瘘37例,尿道狭窄27例,尿道憩室6例,尿道感染11例,伤口裂开6例;Koyanagi组治愈率显着高于Duckett组,尿瘘发生率显着低于Duckett组(P <0.05)。两组家长对外观的满意度均显着低于非手术泌尿外科医师(P <0.05)。结论我院的改良Koyanagi术式操作更简便,术后并发症少,术后阴茎外观较好,治疗重型尿道下裂疗效确切,可作为治疗重型尿道下裂的新选择。

范旭,杨屹[5](2018)在《尿道下裂不同组织额外覆盖术后并发症的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比较尿道下裂手术中有无额外覆盖及不同软组织覆盖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为临床选择最佳额外覆盖材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由本院收治的尿道下裂患儿150例,依据有无额外覆盖材料分为额外覆盖组(n=90)和无额外覆盖组(n=60);根据术中探查尿道口位置分为近端型尿道下裂组(n=115)及远端型尿道下裂组(n=35);根据覆盖组织分为鞘膜覆盖组(n=30)、肉膜覆盖组(n=42)以及阴囊中隔筋膜覆盖组(n=18)。结果额外覆盖组和无额外覆盖组首次手术的年龄、平均龟头直径、阴茎拉伸长度、阴茎脱套后腹曲角度、尿道缺损长度无统计学差异(P> 0. 05)。150例中,35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3. 33%。额外覆盖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 33%(12/90),无额外覆盖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 33%(2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 578,P=0. 001);额外覆盖组尿道瘘发生率为8. 89%(8/90),无额外覆盖组尿道瘘发生率为33. 33%(2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 036,P=0. 001)。115例近端尿道下裂中,其中79例使用了额外覆盖材料,10例(12. 65%)术后发生了并发症,36例未使用额外覆盖材料,16例(44. 44%)术后发生了并发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4. 28,P=0. 01)。同时,额外覆盖组尿道瘘发生率为7. 59%(6/79),无额外覆盖组尿道瘘发生率为36. 11%(1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 58,P=0. 01)。肉膜覆盖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 52%(4/42),睾丸鞘膜覆盖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3/30),阴囊中缝筋膜覆盖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 78%(5/18),三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4. 07,P=0. 13);肉膜覆盖组、睾丸鞘膜覆盖组和阴囊中缝筋膜覆盖组三组患儿术后尿道瘘的发生率分别为9. 52%、0. 00%和22. 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90,P=0. 03)。结论额外覆盖可有效降低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尤其是尿道瘘的发生率,和其他覆盖组织比较睾丸鞘膜可更有效的降低术后尿道瘘的发生率。

杨喆[6](2017)在《口腔粘膜卷管分期修复严重型尿道下裂的临床效果评价及随访研究和口腔粘膜再造尿道的动物实验组织学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口腔粘膜卷管分期修复严重型尿道下裂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和远期随访研究目的针对应用口腔粘膜卷管分期修复严重型尿道下裂患者的术后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和长期随访,系统地评估该术式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总结手术治疗经验;通过长期随访对患者术后生殖器外形、再造尿道形态学及术后尿道功能等临床效果进行客观评价;通过对随访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评价各预后因素对手术成功率的影响,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为提高我院尿道下裂手术修复成功率,建立并完善具有整形外科专科特色的尿道下裂术后形态和功能客观评价的标准化体系奠定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应用口腔粘膜卷管分期修复的严重型尿道下裂患者,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行阴茎矫直术,尿道外口开大,阴茎头成形,应用口腔粘膜卷管移植预制尿道,双侧颊粘膜采取术;二期手术包括尿道吻接术,局部皮瓣再造尿道,一侧阴囊筋膜皮瓣或阴囊中隔筋膜皮瓣转移覆盖,膀胱造瘘术。对上述患者进行术后长期随访,借助尿道下裂术后相关评价和量表(HOSE量表、下尿路症状评价、性功能调查问卷和IIEF-5量表)、尿流率测定和尿道超声显像检查等指标对术后临床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获得随访患者183例,随访率70.1%,随访时间6-79个月,中位数为24个月,其中≥24个月的术后远期随访患者共102例(55.7%)。患者获得随访时的年龄为2.3-49岁,平均14.6±9.0岁,中位数为13岁。随访患者中133例在随访期内手术成功,无再造尿道并发症,随访手术成功率为72.7%。对患者随访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是否原发初治(p=0.018)和本术式的成功率相关。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原发初治(矫正OR=2.54,p=0.020)是导致本术式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临床效果评价:183名随访患者均获得HOSE评分,结果为7-16分,平均14.3±1.6分。其中HOSE评分≥14分术后效果满意者151例,满意率为82.5%,并且接受一期手术的患者年龄较小时,获得满意治疗效果的可能性越高(p=0.001)。在对58例无并发症、随访年龄≥7岁且能配合检查的随访者进行尿流率测定和下尿路症状的观察中,31例(53.4%)患者存在不同程度下尿路症状;术后最大尿流率测定结果为:6.2-25.5 ml/s,平均15.09±3.88ml/s;将患者最大尿流率数据在Siroky尿流率列线图上描点,43例患者(74.1%)位于正常人群-2X标准差曲线以上。在随访年龄≥16岁的青春期后及成人患者中,25例(32.5%)有性体验者填写了性功能调查问卷,性功能满意度为66.7%,但17例(68%)患者报告了射精无力。对12例有性交经历患者进行了IIEF-5量表测定,无勃起功能障碍者6例(50%)。对面诊随访患者中26例进行再造尿道超声显像检查,20例患者结果基本正常(76.9%),发现再造尿道内残余尿者1例,可疑尿道狭窄者5例,位置均为再造尿道与原尿道吻合口部位,需定期密切观察。结论(1)口腔粘膜卷管分期再造尿道是修复尿道下裂的一种可行的手术方式,术后效果安全可靠,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尤其适用于伴有30°以上阴茎下弯的近段型尿道下裂和反复修复失败的严重型患者。(2)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彻底阴茎矫直,足够的粘膜移植和妥善的支撑固定是预制尿道成活的关键;二期转移血运丰富的阴囊中隔肉膜皮瓣覆盖再造尿道是尿道吻接术成功的保障。(3)通过长期随访研究,排除失访后,本术式随访手术成功率为72.7%。临床效果满意率为82.5%,统计学结果提示接受一期手术的患者年龄较小,术后远期获得满意治疗效果的可能性越高。(4)是否为原发初治与手术成功率相关,是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当患者既往有失败的尿道下裂修复手术史时,手术失败的风险相对提高了2.54倍。(5)术后患者远期排尿功能和性功能基本满意,但结论尚需更大样本随访患者数量和更长随访时间验证。(6)尿道超声显像检查简单无创,可作为术后再造尿道形态学观察的常规检查,与尿流率测定、HOSE评分、排尿功能和性功能评价一同作为我院术后随访的客观评价指标。第二部分口腔粘膜游离移植再造尿道的动物实验研究和组织学观察目的以新西兰白兔为实验动物建立先天性尿道下裂模型,利用模型兔模拟临床手术应用口腔粘膜再造尿道,术后定期通过大体观察和病理学检测等形态学手段,观察粘膜移植后的组织学变化和转归;观察粘膜移植后粘膜下组织和白膜的组织病理变化,推断其对阴茎海绵体发育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孕兔饲喂非那雄胺诱导建立兔先天性尿道下裂模型,在模型兔4月龄时,选取阴茎体型或阴囊会阴型兔20只,模拟临床手术操作行阴茎矫直后,取兔口腔颊粘膜片,在阴茎海绵体背侧白膜浅层的创面上游离移植口腔粘膜再造尿道,术后1周、2周、4周、12周、24周和36周分别取材,通过标本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测(HE染色、Masson染色、Stirus染色)研究口腔粘膜移植再造尿道后的组织学变化及转归和粘膜下及白膜的病理变化。结果(1)动物模型建立情况:诱导尿道下裂模型兔22只,阴茎头型1只(4.3%),阴茎型15只(65.2%),阴囊会阴型6只(26.1%)。(2)口腔粘膜移植再造尿道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查:大体观察移植口腔粘膜全部成活,可以辨认。粘膜移植再造尿道后仍保持其复层鳞状上皮的组织学特性,并仍可能有分泌功能。移植后1周主要表现为急性炎性反应,粘膜下层与白膜难以分辨;2周后,上皮逐渐增厚,粘膜下出现新生毛细血管,可见新生胶原纤维,与白膜间层次欠清晰;4周后上皮层排列渐规则,粘膜下毛细血管增多变粗,血运建立,炎性反应减轻,新生胶原纤维继续增多,可见部分成熟胶原纤维;12周后上皮厚度接近移植前,粘膜下毛细血管分布均匀,管径较粗,炎性细胞已显着减少,粘膜下层成熟胶原纤维增多排列逐渐规则,且平行于粘膜层,其深面白膜完整,与粘膜下层可以明确区分;24周至36周后移植粘膜镜下表现为与移植前相似的复层鳞状上皮,与周围尿道粘膜融合良好,炎性反应基本消失,粘膜下层毛细血管管径和数量和正常尿道粘膜下层相近,成熟胶原纤维平行于粘膜层,形态规则疏松,无瘢痕增生,与白膜分界明显,移植粘膜区和周围尿道粘膜下白膜连续完整,组织形态无差异。结论(1)非那雄胺(10 mg · kg-1 · d-1给药7天)可以诱导兔尿道下裂动物模型,利用模型兔进行口腔粘膜移植再造尿道实验研究的方法可行。(2)口腔粘膜再造尿道后仍保持其本身复层鳞状上皮的组织学特性。粘膜移植后4周新生毛细血管增多粗大,血运建立;12周后瘢痕趋于稳定,与白膜分界清楚;移植后24周粘膜成活稳定良好,无瘢痕增生,临床上可进行二期手术。(3)口腔粘膜移植(12周后)对白膜和阴茎海绵体发育无明显限制和影响。

杨亚运[7](2016)在《改良Snodgrass术修复尿道下裂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治疗先天性尿道下裂是整形外科以及泌尿外科的一道难题,目前手术是其唯一的治疗方法。针对不同分型,手术方法不同。经典Snodgrass术受到众多医者的青睐,经过不断改进,针对此方法的改良术式也越来越多。本文旨在研究分析一种改良Snodgrass术治疗尿道下裂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临床收集84例先天性尿道下裂的患者资料。手术年龄18个月至26岁。病例按尿道下裂开口所在位置分型:阴茎头型25例(29.8%)、阴茎体型39例(46.4%)和阴茎阴囊型20例(23.8%)。将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试验组41例,采用改良Snodgrass术;对照组43例,采用经典Snodgrass术。经典Snodgrass术即尿道板纵切卷管成形术,设计U型切口,沿尿道板中央纵行切开,向两侧充分延伸以达到足够包绕尿道支撑管,形成新尿道。沿阴茎冠状沟下方设计岛状包皮瓣,旋转覆盖新尿道。而改良Snodgrass术通过完整保留尿道板,松解并切取尿道板两侧阴茎皮肤,使之无张力包绕尿道管。联合阴囊纵隔皮瓣覆盖遗留创面。结果:术后随访3-6月,在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手术年龄以及不同分型方面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其结果如下:(1)试验组首次修复尿道的成功率为85.36%,对照组首次修复尿道的成功率为79.06%,两种术式一次手术成功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P=0.64>0.05)。(2)试验组术后尿瘘4例(9.8%),尿道狭窄1例(2.4%),皮瓣坏死1例(2.4%)。对照组术后尿瘘6例(14.0%),尿道狭窄3例(7.0%),无皮瓣坏死(0)。通过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尿瘘、尿道狭窄、皮瓣坏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353、0.215、0.001,P值分别为0.553、0.643、0.981,均>0.05)。(3)将试验组划分年龄组(以中位数12.0为分界),各年龄组间手术一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7,P=0.612>0.05)。(4)试验组中阴茎头型8例、阴茎体型17例、阴茎阴囊型16例。不同尿道下裂分型之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χ2=0.358,P=0.836>0.05)。(5)试验组中照轻度阴茎下曲患者23例,中度阴茎下曲患者18例。不同分度患者手术一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7,P=0.035<0.05)。结论:改良Snodgrass术保留了完整的尿道板,未对尿道板结构造成破坏,联合利用尿道板两侧阴茎皮肤以及阴囊纵隔皮瓣重建形成新尿道。此术式对尿道板宽度以及包皮含量要求较小,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适用范围较广,是修复尿道下裂的有效术式之一。

谢林海[8](2013)在《尿道下裂阴茎解剖特点及其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尿道下裂是常见的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先天畸形。尿道下裂修复术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准确认识尿道下裂阴茎的解剖特点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但目前相关文献少见。本研究探索尿道下裂阴茎的解剖特点,用于指导尿道下裂修复术中阴茎皮瓣的设计。旨在为尿道成形及再造尿道的覆盖寻找安全可靠的局部皮瓣,减少尿瘘、尿道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1.采用形态学及组织病理学观察、多普勒检测等方法,从血供变异、组织结构移位两方面研究尿道下裂阴茎的解剖形态异常,用于改良尿道下裂修复术式。按尿道下裂阴茎皮肤血供特点设计皮瓣用于尿道成形及创面覆盖,比较各种皮瓣形成前后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将分叉、异位的远端尿道海绵体在再造尿道腹侧合拢成形。结局与传统术式对比。2.由于不能获得先天性人尿道下裂阴茎标本,为更好地研究其解剖变异,通过对孕兔饲喂非那雄胺建立兔先天性尿道下裂模型,对其阴茎解剖特点作形态学研究,应用改良术式及传统术式修复尿道下裂,比较术式结局。并研究兔阴茎皮瓣的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1.尿道下裂阴茎外观畸形表现为包皮、阴茎皮肤、阴茎头、尿道口异常,伴或不伴阴茎下弯、阴茎头下曲、系带缺如,这些异常出现的种类及严重程度因尿道下裂分型而异,决定着修复术式的选择。潜在的畸形包括尿道海绵体分又及阴茎包皮、皮肤血供的变异。分叉的尿道海绵体发育不良,与表面皮肤关联密切。按照畸形血供特点设计的各种皮瓣血氧饱和度变化相近。正确应用分叉的尿道海绵体可以降低尿瘘等并发症发生率。2.成功建立了兔先天性尿道下裂模型。其阴茎皮肤血供与正常略有差异,尿道海绵体出现异位及发育不良。在兔阴茎设计的各种皮瓣血氧饱和度变化有差别。尿道海绵体成形术可以保护再造的尿道。结论:尿道下裂阴茎存在的解剖形态异常不仅有外观畸形,还有潜在畸形。外观畸形决定尿道下裂修复术式,而其潜在的畸形对修复术式结局有重要影响。采用解剖学、组织病理学研究方法及多普勒血流计等检测手段,充分认识尿道下裂阴茎的解剖异常,并用于指导尿道下裂修复术,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熊林[9](2012)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在尿道下裂治疗中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先天性尿道下裂是小儿中最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先天性畸形。由于阴茎及前尿道的发育不全,尿道开口异常并伴有阴茎下曲畸形,致使患儿不能站立排尿,进而影响患儿成年后性功能及生育力。手术矫正尿道下裂畸形是本病的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尿道下裂修复术后的治愈标准:①阴茎下曲完全矫正,阴茎头下曲常表现为球状阴茎头,也应矫正,恢复其正常圆锥状;②尿道口位于阴茎尖端;③阴茎外观满意,接近正常,能站立排尿,成年后能进行正常性生活。国内外虽然已有300多种手术方法的报道,但手术的选择主要依靠术者的经验和对不同类型患儿所采取的术式,缺乏一种公认的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尿道下裂的手术方法。就手术并发症而言,临床上以尿道狭窄和尿瘘的发生率最高,达1.5%~44%不等,其发生率因不同术者、不同术式而异。极少数严重的病例虽经过多次手术,仍未能恢复到正常外生殖器的外观和功能,甚至导致尿道下裂残废。故强调对不同种类的尿道下裂采用相应的术式,避免对患儿日后身心健康的影响。尿道板是尿道下裂患者中阴茎腹侧尿道异位开口向阴茎头部伸展的尿道黏膜,本身就是原始尿道发育组织,紧密附着在阴茎海绵体上,有丰富的神经支配和良好的血供,还有未完全退化的尿道海绵体组织支撑在基底两侧,无论从组织工程学还是从临床效果上来看,尿道板已经成为尿道下裂治疗中阴茎上可以利用的修复尿道缺损的最佳材料。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在修复远端尿道下裂上由于其并发症发生率低,良好的美容效果,且技术简单逐渐的获得了全世界的认可。本研究对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首次手术的尿道下裂及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失败的尿道下裂分别进行临床研究。目的评价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首次手术的先天性尿道下裂临床疗效。探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失败的尿道下裂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广州军区总医院泌尿外科2002年3月至2011年1月接受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的810例先天性尿道下裂患者临床资料。均为首次手术,手术年龄11个月-17岁,平均4.8岁,均采用尿道板纵切卷管成形法。留置尿道U形支架管,两端分别从会阴部尿道及尿道外口引出,在尿道板两侧切口向远端延伸至阴茎头尿道沟,近端绕尿道开口会合,呈U形。脱套包皮,充分阴茎。用人工勃起试验进行检查,如松解不满意,于阴茎体背侧弧度最大处12点位置进行白膜折叠紧缩以伸直阴茎。若尿道板宽度足够,则不必行尿道板背侧纵行切开或只切开部分尿道板,否则需纵行切开从阴茎头至尿道下裂开口的尿道板。转移阴茎背侧包皮,部分去上皮形成肉膜瓣,覆盖加固成形的尿道即肉膜瓣加固成形的尿道。在各手术年龄组之间,各先天性尿道下裂开口位置组之间,两种尿流改道方式组之间,参照Donnahoo无尿道下裂的阴茎下曲畸形(chordee without hypospadias)的病因分类法的前3级的TIP手术患者各组之间,有无处理并发疾病组之间,对TIP手术的成功率进行比较。回顾分析广州军区总医院泌尿外科2002年3月至2011年4月接受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的81例阴茎皮肤少失败的尿道下裂患者临床资料,并与在同期应用Duplay尿道成形术修复的阴茎皮肤相对充裕的失败尿道下裂36例作比较。并比较尿道下裂手术史与手术成功率的关系。结果在首次手术的810例先天性尿道下裂患者临床资料,术中尿道下裂程度按Duckett分型:前型316例(39.0%)、中间型348例(43.0%)、后型146例(18.0%)。阴茎下曲程度按照Donnahoo分级,将尿道下裂阴茎下曲程度分为0-4级。随访6月至2年,746例手术一次成功(92.1%),150例3级阴茎下曲者采用阴茎背侧白膜折叠术纠正完成手术,新建尿道口位于阴茎头部。术后并发尿道口狭窄11例(1.4%),并发尿瘘49例(6.0%),尿道憩室4例(0.5%),均经再次手术治疗后治愈。各手术年龄组之间,TIP手术的成功率无显着性差异(P=0.298)。按照Duckett分型,各先天性尿道下裂开口位置组之间,TIP手术的成功率无显着性差异(P=0.373)。两种尿流改道方式组之间,TIP手术的成功率无显着性差异(P=0.436);参照Donnahoo无尿道下裂的阴茎下曲畸形(chordee without hypospadias)的病因分类法的前3级的TIP手术患者各组之间,TIP手术的成功率无显着性差异(P=0.519);有无处理并发疾病组之间手术成功率无显着性差异(P=0.144)。。117例失败的尿道下裂患者随访6月至2年,应用TIP术式81例,成功65例(80.2%);尿道瘘11例,尿道狭窄5例。Duplay尿道成形术36例,成功29例(80.6%),尿道瘘5例,尿道狭窄2例。2组结果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969)。多于三次手术史患者一次手术成功率较低,为57.9%,一次手术史、二次手术史和多于三次手术史各组之间,TIP的手术成功率有显着性差异(P=0.008)。结论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可以作为先天性尿道下裂患者的首选术式,手术结果不受尿道下裂开口位置、年龄大小、引流方式、阴茎下曲畸形程度及有无处理并发疾病的影响,阴茎重度弯曲者若需采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则需行背侧海绵体折叠术。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用于阴茎皮肤少的失败尿道下裂病例修复,可取得满意效果。尿道下裂手术史越多,手术成功率越低。多于三次手术史,阴茎包皮较少的尿道下裂患者可以考虑采用其它手术方式。

郭峻氚[10](2010)在《口腔粘膜游离代尿道治疗尿道下裂及前尿道狭窄22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口腔粘膜游离移植,治疗严重尿道下裂和长段前尿道狭窄的手术适应症及疗效。方法:2006年5月至2008年9月期间我科共进行口腔粘膜游离代尿道治疗严重尿道下裂及长段前尿道狭窄22例,年龄5~42岁,其中尿道下裂12例,有手术史患者10例,多次手术史8例,前尿道狭窄10例,狭窄段4~7cm长。结果:12例尿道下裂患者,11例成功,10例尿道狭窄患者,9例成功,手术成功率90%(20/22),尿道下裂患者术后阴茎外观满意,尿道开口于阴茎前端,排尿通畅。尿道狭窄患者术后1个月最大尿流率为14~40ml/s,平均29ml/s。所有手术成功患者术后随访1-10个月无尿道狭窄,无尿瘘。尿道下裂和尿道狭窄患者中各有1例术后出现阴茎皮肤切口感染发生尿瘘,6个月行补瘘手术治愈。结论:对于多次手术,局部组织缺乏的尿道下裂及长段前尿道狭窄,是应用口腔粘膜游离移植修复尿道的手术适应症,手术疗效好,值得推广。

二、阴囊带蒂皮瓣修复尿道下裂11例术后护理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阴囊带蒂皮瓣修复尿道下裂11例术后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2)初治尿道下裂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改良Koyanagi术式一期治疗男性患儿重型尿道下裂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式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3.1 手术方式选择
    3.2 Koyanagi术式及其改良结果
    3.3 我院改良Koyanagi术式创新点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Koyanagi术式治疗重型尿道下裂的发展历程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4)改良Koyanagi术式一期治疗重型尿道下裂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改良Koyanagi手术方法
    三、Duckett手术方法
    四、观察指标
    五、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5)尿道下裂不同组织额外覆盖术后并发症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及分组
    二、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
    三、额外覆盖材料的选择
    四、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一、基本情况
    二、有无额外覆盖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三、近端型尿道下裂中有无额外覆盖组并发症的比较
    四、远端型尿道下裂中有无额外覆盖组并发症的比较
    五、不同覆盖材料并发症的比较
讨论
    一、额外覆盖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二、肉膜覆盖术后效果最佳, 鞘膜覆盖术后无尿道瘘发生

(6)口腔粘膜卷管分期修复严重型尿道下裂的临床效果评价及随访研究和口腔粘膜再造尿道的动物实验组织学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第一部分 (临床部分): 口腔粘膜卷管分期修复严重型尿道下裂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和远期随访研究
    前言
    1. 研究目的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论
    附录: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口腔粘膜游离移植再造尿道的动物实验研究和组织学观察
    前言
    1. 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附录: 第二部分
参考文献
致谢

(7)改良Snodgrass术修复尿道下裂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8)尿道下裂阴茎解剖特点及其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尿道下裂阴茎解剖特点的探索及初步临床应用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先天性尿道下裂模型兔阴茎解剖特点及其对尿道下裂修复术的影响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全文总结
综述 尿道下裂修复术现状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图
致谢

(9)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在尿道下裂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部分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先天性尿道下裂的临床研究
    1.1 资料与方法
        1.1.1 临床资料
        1.1.2 方法
    1.2 统计
    1.3 结果
    1.4 讨论
第2部分 TiP术在手术失败的尿道下裂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2.1 资料与方法
        2.1.1 临床资料
        2.1.2 方法
    2.2 统计学处理
    2.3 结果
    2.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缩写词简表
致谢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参加国内国际会议
附件

(10)口腔粘膜游离代尿道治疗尿道下裂及前尿道狭窄22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资料
        1.1 资料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研究对象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术前检查
        2.2 术前准备
        2.3 手术器械
        2.4 麻醉及体位
        2.5 手术方法
        2.6 手术成功的标准
        2.7 观察指标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导师评阅表

四、阴囊带蒂皮瓣修复尿道下裂11例术后护理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会阴瘢痕挛缩的整形外科修复[J]. 冯隽,杨喆,陈文,马宁,王维新,许砾思,刘启宇,陈森,李养群.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21(11)
  • [2]初治尿道下裂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D]. 刘愉.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3]改良Koyanagi术式一期治疗男性患儿重型尿道下裂的疗效评价[D]. 许俊杰. 重庆医科大学, 2020(01)
  • [4]改良Koyanagi术式一期治疗重型尿道下裂的疗效评价[J]. 许俊杰,刘星,刘丰,张德迎,陆鹏,吴盛德,李旭良,华燚.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20(03)
  • [5]尿道下裂不同组织额外覆盖术后并发症的对比研究[J]. 范旭,杨屹.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18(08)
  • [6]口腔粘膜卷管分期修复严重型尿道下裂的临床效果评价及随访研究和口腔粘膜再造尿道的动物实验组织学观察[D]. 杨喆.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7(12)
  • [7]改良Snodgrass术修复尿道下裂的临床应用[D]. 杨亚运. 安徽医科大学, 2016(10)
  • [8]尿道下裂阴茎解剖特点及其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D]. 谢林海.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3(11)
  • [9]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在尿道下裂治疗中的临床研究[D]. 熊林. 南方医科大学, 2012(04)
  • [10]口腔粘膜游离代尿道治疗尿道下裂及前尿道狭窄22例[D]. 郭峻氚. 新疆医科大学, 2010(05)

标签:;  ;  ;  ;  ;  

带蒂阴囊皮瓣修复尿道下裂11例术后护理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