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某蚀变花岗岩型铌钽矿床中钠长石化和天河石化(论文文献综述)
毛景文,袁顺达,谢桂青,宋世伟,周琦,高永宝,刘翔,付小方,曹晶,曾载淋,李通国,樊锡银[1](2019)在《21世纪以来中国关键金属矿产找矿勘查与研究新进展》文中指出关键金属作为全球高科技产业不可或缺的战略性资源,其成矿作用及找矿勘查均是目前国际矿床学领域关注的热点。近年来,中国在关键金属Li、Rb、Nb、Ta、W、Sn、Ni、Co、Mn和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找矿勘查及成矿作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和认识。文章初步系统地总结了中国进入21世纪以来不同类型关键金属矿床的主要勘查成果及全球关键金属矿产研究新进展。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研究总结认为锂循环与成矿主要在上地壳内部,而REE在大陆聚合与裂解以及壳幔之间循环并成矿。针对主要关键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和成矿环境,并考虑共伴生特点,将主要的关键金属矿床划分为8种成因类型:①与花岗岩-伟晶岩有关的W、Sn、Nb、Ta、Li、Rb、Cs、Be矿床;②与碳酸岩-碱性岩有关的REE、Nb、U矿床;③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有关的Ni、Co、Cr、Pt族元素矿床;④低温热液型Tl、Te矿床;⑤多种类型热液矿床中的伴生组分,包括Re、Ge、In、Cd、Tl、Te、Se、Sc、Ga等;⑥表生沉积型(包括铝土矿和煤矿中的伴生组分)矿床,例如Mn、V、Ni、Mo、Co、Li、Ga、Tl、Ge、V、Sc、Nb、Ta等;⑦与表生盐湖有关的Li、Rb、Cs矿床;⑧与表生风化作用有关的离子吸附型REE矿床。希望该分类能作为新一轮关键矿产研究的基础。
李华萍[2](2019)在《广东贵人峰铷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文中研究表明广东贵人峰铷矿床地处武夷成矿带南段广东境内,是近年来新发现和正在勘查的铷矿床。贵人峰矿区普查为一小型钼矿床,通过综合勘查新发现了铷稀有金属矿产,初步估算Rb2O资源量大,品位较高。铷矿体赋存于岩体外接触带蚀变岩中,成因上属于岩浆高温气液矿床,铷元素主要赋存于变质岩云母类矿物中,经矿石可选(冶)性试验表明,可进行有效回收利用。目前,铷矿工业类型主要有碱性长石花岗岩型、伟晶岩型、盐湖卤水型3种,其他类型的铷矿床规模较小或尚未大规模开发利用。贵人峰铷矿床的发现为我国铷矿床找矿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对贵人峰铷矿床展开深入研究,总结矿化富集规律,探讨成因机制,对指导稀有金属综合找矿及寻找同类型铷矿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工作基础上,通过对贵人峰铷多金属矿床进行矿床地质学、岩相学、岩矿石地球化学、矿物地球化学方面研究,总结矿化富集规律,并探讨矿床成因。对贵人峰铷多金属矿床有以下认识:1、钼矿化与铷矿化属同体共生关系。从平面和纵深方向上,钼、铷矿化范围基本相同,钼矿(化)体几乎与铷矿(化)体重叠,但铷矿化范围远大于钼矿化范围。岩体接触带构造控制铷矿(化)体形态及产状。不同岩性、变质程度,铷含量有所差别,一般说来,铷相对富集于砂质岩和变质程度高的岩石中。2、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贵人峰花岗岩体具有富硅、亚碱、弱过铝、高分异的特征,微量元素表现出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尤其Rb和K元素强烈富集;Ba、Sr、P、Ti亏损明显。稀土元素具有明显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特征。综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构造背景,认为贵人峰花岗岩体为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下的壳源成因花岗岩,花岗岩成因类型初步划分为S型。3、贵人峰铷多金属矿与晚侏罗世隐伏花岗岩体密切相关,属于岩浆高温热液型矿床。
刘大鹏[3](2019)在《内蒙古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区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矿过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维拉斯托矿集区是位于大兴安岭南段西坡的一个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研究意义的矿区。从二十一世纪初至今,勘查工作人员先后在该区域内勘查发现了大型的铜锌银多金属矿床、锡钨锌多金属矿床和云英岩型锂多金属矿床。本文通过对研究区进行详实的野外地质勘查工作和室内测试分析工作,查明了赋矿地层、含矿构造、成矿地质体及相关矿床地质特征。通过成矿地质体的锆石同位素测年,得出成矿围岩石英闪长岩的加权平均年龄为(337.7±1.5)Ma,不同于前人的实验结果(310±2)Ma,说明岩体的侵位具有多期次性,岩浆活动在整个石炭纪(354295)Ma都较为活跃。该期次石英闪长岩为岩浆弧活动的产物,其形成可能与古亚洲洋的俯冲消减有关。通过岩相学分析、流体包裹体实验等手段对成矿流体进行了综合分析,揭示了维拉斯托矿集区的成矿过程。维拉斯托矿区内的成矿过程可分为两个主成矿期和六个成矿阶段。锡多金属成矿期:天河石化阶段,云英岩化阶段和石英脉型锡钨矿化阶段;铜锌银多金属成矿期:毒砂-黄铁矿-辉钼矿成矿阶段,锌、铜多金属硫化物成矿阶段和铅、银多金属硫化物成矿阶段。矿区内发育有多个类型的流体包裹体,各成矿阶段包裹体类型存在渐变关系,不同成矿阶段流体的温度和盐度总体呈下降趋势,整个矿床的流体演化存在前后的连续性。锡多金属成矿期内成矿流体为中高温,盐度变化范围较大的流体(均一温度(201473)℃,盐度变化范围为(2.750.9)%NaCleqv);铜锌银多金属成矿期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的流体。锡多金属矿区铜锌银成矿期的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140352)℃,盐度变化范围为(1.79.1)%NaCleqv,这与铜锌银矿区的成矿流体特征高度相似(均一温度(152335)℃,盐度变化范围为(3.512.05)%NaCleqv,推测整个矿区的成矿过程为相同来源的流体演化的结果。锡多金属成矿期流体主要为岩浆水,铜锌银多金属成矿期流体大气降水逐渐增多,成为混合流体,流体的沸腾作用和冷却降温过程是导致成矿的主要因素。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床为受碱长花岗岩影响的岩浆-热液型矿床,而非前人认为的受石英斑岩影响的斑岩型锡矿床。
杨飞[4](2019)在《高分异花岗岩: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探讨》文中研究表明花岗岩是大陆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都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点。其中,花岗岩的分类是一项重要课题。截止目前已提出20余种花岗岩分类方案,本文系统总结了常见的4种花岗岩分类:ISMA花岗岩分类;Barbarin花岗岩分类;磁铁矿、钛铁矿系列分类;Frost岩石化学分类,并对以上4种分类方案的优缺点做出简要评述。高分异花岗岩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花岗岩,为岩浆演化至晚期的产物,在部分岩体中难以确定其成因类型。另外,高分异花岗岩与钨锡矿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因此,厘定出高分异花岗岩的判别标志对花岗岩的分类和钨锡矿的勘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了世界范围内约38个典型高分异花岗岩岩体的地球化学数据,根据其岩相学特征分为8类进行讨论:白岗岩、细晶岩、Li-F花岗岩、含电气石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含碱性暗色矿物花岗岩,并对其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对于缺失矿物含量的岩体,本文用Modan软件模拟了这些岩体造岩矿物的含量。基于高分异花岗岩的主要造岩矿物和主量元素,本文提出了高分异花岗岩的判别标准:(1)造岩矿物方面,斜长石牌号<15,暗色矿物含量<8%;(2)主量元素方面,CaO含量小于1%,FeOt+MgO+TiO2含量小于6%,SI(固结指数)<6,DI(分异指数)>88。华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钨锡矿产地,本文挑选了该地区13个典型的与高分异花岗岩有关的钨锡矿,并将其分为三类:与锡矿有关的高分异花岗岩、与钨锡矿有关的高分异花岗岩和与钨矿有关的高分异花岗岩。三类高分异花岗岩均富集Rb、Th、U、Ta,亏损Ba、Sr、Nb、Ti,表现出强烈的Eu负异常。另外,笔者对钨锡矿化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认为岩浆演化程度不同是造成钨锡差异性矿化的因素之一。这种成矿差异性在三种不同类型花岗岩的微量元素特征上也有所体现:(1)相较于与钨锡矿有关的高分异花岗岩,与锡矿有关的高分异花岗岩有较高的La/Yb;(2)相较于与钨矿有关的高分异花岗岩,与锡矿有关的高分异花岗岩有较高的Zr/Hf、Nb/Ta以及较低的Y/Ho;(3)在上述三种花岗岩中,与钨矿有关的高分异花岗岩有更强烈的四分组效应。这些微量元素表现出来的差异可以作为区分三种类型花岗岩的依据。这种差异性对钨锡矿集区的进一步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苗群峰[5](2018)在《冀东麻地碱长花岗岩特征及其成矿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6年,作者依托所在工作单位——河北省地矿局第八地质大队实施了“河北省兴隆县花市铷等稀有金属矿预查”、“河北省兴隆县花市铷矿成矿系统研究”项目。本文以上述项目为依托,在充分收集以往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资料的研究总结,研究区域地质背景,系统采集岩石样品进行显微岩石结构构造矿物学研究,在显微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电子探针、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化学、稀土元素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分析等。明确了主要载铷矿物及含量、岩/矿石组构特征、准确厘定岩石类型与成岩成矿时代等。目的旨在为该超大型稀有金属矿床的勘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与施工指导。本文以麻地花岗岩为研究对象,由外在表现特征到内在作用机制,笔者尝试解读了以下六个方面的科学问题:(1)麻地稀有金属矿化花岗岩的地质特征与准确定名;通过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认为麻地岩体是由至少两次侵入活动形成的复式岩体,岩石类型属于碱长花岗岩,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钠长石、钾长石,少量锂云母。岩体即为矿体。矿化类型主要有铷矿化、铌钽矿化、锂矿化、黄铁矿化,通常岩体顶部和边部矿化现象明显。(2)稀有金属元素在造岩矿物中的分布;通过电子探针测试,铷元素主要富集在钾长石与云母中,从早期到晚期,钾长石与云母中铷的含量均呈现递增趋势,岩石化学成分具有富氟富稀碱元素的趋势;(3)稀有金属矿化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通过主微量及稀土元素分析测试,岩石化学成分上高硅、富碱(富钠),贫钙、镁,属于过铝质、钙碱性系列,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高场强元素Nb、Ta及Zr、Y、Yb元素明显富集,而Ti和Ba、Sr相对亏损,稀土元素具强烈的负铕异常与“四分组效应”;(4)麻地花岗岩的成岩时代;U-Pb同位素年代学表明麻地岩体成岩时代大约在160Ma左右。与马兰峪西段大规模燕山早期岩浆活动相吻合,麻地花岗岩的形成,是冀东马兰峪复式背斜地区燕山期成岩成矿事件的重要部分。(5)铷分布规律的实验论证;采用电子探针分析厘定了主要载铷矿物及其百分含量,在此基础上,进行主要载铷矿物单矿物半定量挑选,统计主要载铷矿物在全岩中的重量百分数。实验表明,铷元素主要赋存于钾长石和锂云母中,而在其他矿物中含量甚微,且铷在钾长石中的整体分布率要高于在锂云母中的分布率;(6)成岩成矿作用机制与矿床模式探讨;认为成岩成矿作用机制是熔体-流体的强相互作用(透岩浆流体成矿作用),花市铷等稀有金属成矿是多种有利因素耦合的结果,即“小岩浆体(富稀碱富挥发分)-变质结晶基底(提供通道)-上覆常州沟组沉积盖层(阻隔层)”三元结构,为本矿床成矿关键因素。
杜青松,赵力颖,李志华[6](2018)在《内蒙古中部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特征与找矿标志》文中研究说明华北陆块北缘成矿区是典型的稀有-有色多金属成矿区,成矿作用与广泛发育的燕山期花岗质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内蒙古中部地处华北陆块北缘成矿区中段,是中国"三稀"资源(稀有、稀土、稀散)大省之一,其中铌(Nb2O5)、稀土储量位居中国之首。以石灰窑和赵井沟两个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成矿背景、成矿特征、成矿要素等方面内容,对找矿标志等进行了总结,推测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可能存在稀有金属的区域性成矿作用。
鄂阿强[7](2018)在《内蒙古中部典型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特征和控矿因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内蒙古是中国"三稀"资源(稀有、稀土、稀散)大省之一,其中铌(Nb2O5)、稀土储量位居中国之首.华北陆块北缘成矿区是典型的稀有有色多金属成矿区,成矿作用与广泛发育的燕山期花岗质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内蒙古中部地处华北陆块北缘成矿区中段,以石灰窑和赵井沟2个花岗岩稀有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以摸清"三稀"典型矿床特征以及控制矿床形成和分布的有关因素为目的,以典型案例研究为方法,探讨研究区成矿背景、成矿特征、控矿等要素,推测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可能存在稀有金属的区域性成矿作用.
刘瑞麟,武广,陈公正,李铁刚,江彪,武利文,章培春,张彤,陈毓川[8](2018)在《大兴安岭南段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特征》文中研究说明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西坡,是一个以锡为主,共伴生锌、钨、铜、钼、铷、铌、钽和锂的大型矿床。矿床包括深部以锡为主,伴生锌、铷、铌和钽的蚀变花岗岩型矿体;中部以锂为主,伴生锡、锌、铜和铷的隐爆角砾岩型矿体及浅部锡、钨、锌、铜和钼的石英大脉型和网脉型矿体。矿床的主要工业矿体为石英脉型,呈北北东向产于古元古界宝音图群和华力西中期石英闪长岩中的断裂破碎带内,而蚀变花岗岩型和隐爆角砾岩型矿石的品位较低。矿床的成矿过程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钠长石化-天河石化阶段(Ⅰ)、云英岩化阶段(Ⅱ)、锡钨氧化物-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和钼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Ⅳ)。为了查明成矿流体性质、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及矿质沉淀机制,文章对Ⅰ、Ⅲ和Ⅳ阶段的脉石英开展了流体包裹体研究和H-O-C同位素分析,对硫化物开展了S-Pb同位素分析。维拉斯托锌多金属矿床发育富液两相(WL型)、富气两相(WG型)、H2O-CO2(C型)和含子矿物多相(S型)4种类型的包裹体。Ⅰ阶段发育WL型、WG型和S型包裹体,均一温度372473℃,盐度w(Na Cleq)5.3%50.9%;Ⅲ阶段亦发育WL型、WG型和S型包裹体,均一温度243412℃,盐w(Na Cleq)为4.3%48.5%;Ⅳ阶段发育WL型、WG型、C型和S型包裹体,均一温度215414℃,盐度w(Na Cleq)4.1%48.5%。矿床的δ18OH2O值介于2.4‰8.5‰之间,δD值介于-120‰-79‰之间,δ13CV-PBD值为-15.5‰-14.9‰,表明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后期有少量大气降水的加入。矿石的δ34S值为-4.6‰-2.2‰;矿石的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分别为18.31018.381、15.53115.584和38.15138.326。S-Pb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床属于岩浆-中高温热液矿床,成矿与早白垩世的斑状细粒碱长花岗岩有关。流体沸腾和降温是矿质沉淀的主要机制。
刘瑞麟,武广,李铁刚,陈公正,武利文,章培春,张彤,江彪,刘文元[9](2018)在《大兴安岭南段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床LA-ICP-MS锡石和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西坡的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以锡为主,共伴生钨、锌、铜、钼、铷、铌和钽的大型矿床。矿化类型包括深部以锡为主,伴生锌、铷、铌和钽的蚀变花岗岩型矿体;中部以锡为主,伴生铜和锌的隐爆角砾岩型矿体及浅部锡、钨、锌、铜和钼的石英大脉型和网脉型矿体。该矿床的主要工业矿体为石英脉型,呈北北东向产于古元古界宝音图群和华力西期石英闪长岩中的断裂破碎带内,而蚀变花岗岩型和隐爆角砾岩型矿石的品位较低。文中选取1件石英脉型锡矿体中的锡石样品进行了LA-ICP-MS锡石U-Pb定年,获得锡石的206Pb/207Pb238U/207Pb等时线年龄为(136.0±6.1)Ma(MSWD=0.94),207Pb/206Pb-238U/206)Pb谐和年龄为(132.3±5.4)Ma(MSWD=2.8),表明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选取1件与成矿相关的北大山岩体花岗岩样品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206Pb/238 U年龄为(140±2)Ma(MSWD=0.10),表明成矿岩体亦形成于早白垩世。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床属于与花岗岩有关的岩浆-热液型矿床。通过统计大兴安岭南段主要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年龄和成矿岩体的年龄,发现几乎所有的锡多金属矿床均形成于140135Ma期间,表明早白垩世是大兴安岭南段锡多金属矿床成矿高峰期。
李建康,邹天人,王登红,丁欣[10](2017)在《中国铍矿成矿规律》文中指出中国是世界铍资源大国,本次工作统计到中国铍资源产地241处。铍矿床可分为内生型和外生型。根据岩浆系统的碱铝属性,内生铍矿床可分属于过铝性、偏铝性、过碱性成矿系统;根据流体演化阶段,再分为岩浆型、伟晶岩型、岩浆热液型等3个类型;然后根据赋矿环境进一步分为伟晶岩型、花岗岩型、石英脉型、矽卡岩型、云英岩型等多个矿化形式。过铝性系统的矿石矿物主要为绿柱石;偏铝性系统的矿石矿物主要为硅铍石、羟硅铍石、日光榴石等;碱性系统的矿石矿物主要为硅铍钠石、斜方板晶石、硅钡铍矿、硅铍石、羟硅铍石、硅铍钇矿等。不同赋矿环境产生不同类型的铍矿床,对应不同的矿物组合、矿化分带、矿石结构。统计结果表明,中国铍矿床主要产于过铝性的成矿系统,偏铝性、碱性成矿系统的铍矿床较少。多数铍矿床形成于中生代,主要产于新疆阿尔泰、川西、南岭等成矿带。碱性成矿系统的铍矿床多分布在板块边缘的深断裂或裂谷,过铝性成矿系统的铍矿床主要形成于褶皱造山带,具有一定的定向分布特征。过铝性-偏铝性成矿系统的铍成矿作用可用表示不同岩浆演化阶段和成矿环境的成矿模型描述。笔者建议:在阿尔泰和川西成矿带,重点考虑花岗伟晶岩型锂铍铌钽资源的综合找矿工作;在华南地区,注意与钨锡共(伴)生的铍资源的综合利用;着重在地质找矿和科研工作程度较低的地区,包括在东南沿海、大兴安岭地区寻找火山岩型和岩浆热液型铍矿床;加大西部铍资源空白区的找矿工作。
二、某蚀变花岗岩型铌钽矿床中钠长石化和天河石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某蚀变花岗岩型铌钽矿床中钠长石化和天河石化(论文提纲范文)
(1)21世纪以来中国关键金属矿产找矿勘查与研究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找矿勘查新进展 |
1.1锂矿找矿新进展 |
1.1.1西昆仑大红柳滩伟晶岩型锂矿床 |
1.1.2川西伟晶岩型锂矿床 |
1.2钨锡矿找矿新进展 |
1.2.1江南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斑岩-矽卡岩型钨矿带 |
1.2.2大兴安岭南段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锡矿 |
1.2.3东昆仑西段白干湖W-Sn矿 |
1.3铌钽矿找矿新进展 |
1.3.1小秦岭华阳川铀铌铅矿床 |
1.3.2湘东北仁里超大型伟晶岩型铌钽矿 |
1.3.3甘肃省中祁连山西端余石山超大型铌钽矿床 |
1.4铷矿找矿新进展 |
1.5稀土矿找矿新进展 |
1.5.1以花岗质岩石为容岩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 |
1.5.2以变质岩为容岩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 |
1.6锰矿找矿新进展 |
1.6.1新疆西昆仑玛尔坎苏锰矿带 |
1.6.2黔渝湘毗邻区锰矿集区 |
1.7基性-超基性岩有关镍铜钴矿找矿新进展 |
2研究进展与思考 |
2.1关键矿产的成因分类 |
2.2白垩纪—古近纪盆地古卤水Li-Rb-Cs矿化的研究发现,提供了找矿的新方向 |
2.3沉积型锂矿的研究发现有望推动该类型找矿突破 |
2.4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带——将成为中国一个稀有金属矿产资源的储备基地 |
2.5风化壳型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形成机制和时空分布规律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
2.6钨与锡分离成矿机制的控制要素 |
2.7锂的地球化学循环与成矿 |
2.8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与成矿 |
2.9与花岗质岩有关的W-Sn-Nb-Ta-Li-Be关键金属矿床成矿年代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
2.10其他研究进展 |
(2)广东贵人峰铷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 铷资源概况 |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4 研究内容及完成工作量 |
1.5 研究区概况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2.1 区域地层 |
2.2 区域构造 |
2.3 区域岩浆岩 |
2.4 区域矿产 |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
3.1 矿区地层 |
3.2 矿区构造 |
3.3 矿区岩浆岩 |
3.4 矿区变质岩 |
3.5 矿体特征 |
3.6 矿石特征 |
3.7 围岩蚀变 |
3.8 成矿期次与成矿阶段划分 |
3.9 矿石中铷钼的赋存状态 |
3.10 铷钼矿化富集规律 |
第4章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4.1 样品采集和分析测试方法 |
4.2 主量元素 |
4.3 微量元素 |
4.4 稀土元素 |
4.5 讨论 |
第5章 矿床成因探讨 |
5.1 成矿地质条件 |
5.2 成因探讨 |
第6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3)内蒙古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区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矿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区概况 |
1.2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1.3.1 研究现状 |
1.3.2 存在问题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5 完成工作量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2.1 区域地层 |
2.1.1 “锡林郭勒杂岩” |
2.1.2 石炭系阿木山组 |
2.1.3 二叠系大石寨组 |
2.1.4 侏罗系 |
2.1.5 第四系 |
2.2 区域侵入岩 |
2.2.1 海西期侵入岩 |
2.2.2 燕山期侵入岩 |
2.2.3 脉岩 |
2.3 区域构造 |
2.3.1 构造单元 |
2.3.2 断裂 |
2.3.3 褶皱 |
2.3.4 韧性剪切带 |
2.4 区域矿产 |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
3.1 地层 |
3.2 构造 |
3.3 侵入岩 |
3.4 岩体锆石U-Pb年代学 |
3.5 矿体特征 |
3.5.1 铜锌银多金属矿区 |
3.5.2 锡、锂多金属矿区 |
3.6 成矿期次划分 |
第四章 流体包裹体特征 |
4.1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
4.2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
4.3 流体包裹体测温特征 |
4.4 流体包裹体特征综合分析 |
第五章 成矿过程讨论 |
5.1 矿床成因 |
5.2 成矿流体特征 |
5.3 成矿物质来源 |
5.4 成矿过程 |
5.4.1 成矿作用 |
5.4.2 成矿模式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高分异花岗岩: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 |
1.4 论文工作量 |
第2章 花岗岩分类综述 |
2.1 ISMA花岗岩分类 |
2.2 Barbarin花岗岩分类 |
2.3 磁铁矿、钛铁矿系列花岗岩 |
2.4 Frost岩石化学分类 |
2.5 高分异花岗岩——一种特殊的花岗岩类型 |
2.6 小结 |
第3章 高分异花岗岩特征 |
3.1 高分异花岗岩的矿物特征 |
3.2 高分异花岗岩的主量元素特征 |
3.3 高分异花岗岩的微量元素特征 |
3.4 高分异花岗岩形成的温压条件 |
3.5 小结 |
第4章 与钨锡矿有关高分异花岗岩特征 |
4.1 矿床、岩体年龄统计 |
4.2 钨锡地球化学性质的差异 |
4.3 与成矿有关岩体的筛选 |
4.4 对高分异花岗岩判别标准的验证 |
4.5 不同矿化类型高分异花岗岩特征 |
4.5.1 与钨锡矿有关高分异花岗岩微量元素特征 |
4.5.2 不同成矿类型成矿花岗岩差异性 |
4.6 小结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5)冀东麻地碱长花岗岩特征及其成矿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与项目依托 |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1.2.1 研究现状 |
1.2.2 存在问题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 完成工作量 |
1.6 主要研究进展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2.1 地层 |
2.1.1 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 |
2.1.2 沉积盖层 |
2.2 构造 |
2.3 岩浆岩 |
第3章 麻地岩体地质特征 |
3.1 岩体的产状、形态 |
3.2 侵入期次划分 |
3.2.1 第一期侵入岩(γ52a) |
3.2.2 第二期侵入岩(γ52b) |
3.3 岩性垂直分带特征 |
3.4 岩体构造 |
3.5 脉岩 |
第4章 麻地岩体岩石学及地球化学 |
4.1 岩相学 |
4.1.1 肉红色碱长花岗岩 |
4.1.2 灰白色碱长花岗岩 |
4.1.3 灰白色含天河石碱长花岗岩 |
4.1.4 肉红色二长花岗岩 |
4.2 矿物化学 |
4.2.1 钠长石成分分析 |
4.2.2 钾长石成分分析 |
4.2.3 云母成分分析 |
4.2.4 其他副矿物成分分析 |
4.3 岩石地球化学 |
4.3.1 主量元素特征 |
4.3.2 稀土元素特征 |
4.3.3 微量元素特征 |
第5章 麻地岩体同位素年代学 |
5.1 样品采集与测试方法 |
5.2 测试结果 |
5.3 讨论 |
第6章 铷等稀有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
6.1 矿体特征 |
6.2 矿石特征 |
6.3 矿化蚀变 |
6.4 铷分布规律的实验论证 |
6.5 同类型铷矿床特征对比 |
第7章 麻地岩体成岩成矿作用 |
7.1 矿床成因类型 |
7.2 成岩成矿作用机制 |
7.3 矿床模式探讨 |
第8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内蒙古中部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特征与找矿标志(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区域地质背景 |
2 典型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特征 |
2.1 内蒙古赵井沟矿床研究 |
2.1.1 区域地质概况 |
2.1.2 矿体特征 |
2.2 内蒙古石灰窑矿床研究 |
2.2.1 区域地质概况 |
2.2.2 矿体特征 |
3 稀有金属矿床找矿标志 |
3.1 构造对稀有金属成矿的控制 |
3.2 侵入岩对稀有金属成矿的控制 |
3.3 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成矿要素类比 |
4 结语 |
(7)内蒙古中部典型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特征和控矿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
2 典型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特征 |
2.1 赵井沟典型矿床研究 |
2.1.1 矿床特征 |
2.1.2 控矿因素 |
2.2 石灰窑典型矿床研究 |
2.2.1 地质特征 |
2.2.2 控矿因素 |
3 典型稀有金属矿床特征及控矿因素区域对比研究 |
3.1 构造对稀有金属成矿的控制 |
3.2 侵入岩对稀有金属成矿的控制 |
3.3 多因素对稀有金属找矿的影响 |
4 结论与展望 |
(8)大兴安岭南段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
2 矿床地质特征 |
3 样品特征及分析方法 |
3.1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及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
3.2 氢、氧、碳、硫、铅同位素样品与测试方法 |
3.2.1 氢、氧同位素 |
3.2.2 碳、氧同位素 |
3.2.3 硫、铅同位素 |
4 测试结果 |
4.1 流体包裹体 |
4.1.1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
4.1.2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 |
4.1.3 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
4.2 同位素特征 |
4.2.1 氢、氧同位素 |
4.2.2 碳同位素 |
4.2.3 硫同位素 |
4.2.4 铅同位素 |
5 讨论 |
5.1 成矿流体性质及演化 |
5.2 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来源 |
5.2.1 成矿流体来源 |
5.2.2 成矿物质来源 |
5.3 矿质沉淀机制 |
5.4 矿床成因类型 |
6 结论 |
(9)大兴安岭南段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床LA-ICP-MS锡石和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地质概况 |
2 矿区地质和矿床地质 |
3 样品特征与分析方法 |
3.1 锡石U-Pb定年 |
3.2 锆石U-Pb定年 |
4 分析结果 |
4.1 LA-ICP-MS锡石U-Pb年龄 |
4.2 LA-ICP-MS锆石U-Pb年龄 |
5 讨论 |
5.1 成岩成矿时代 |
5.2 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与构造背景 |
6 结论 |
(10)中国铍矿成矿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铍资源概况 |
2 铍矿资源分类 |
3 铍矿床的地质特征 |
3.1 过铝性铍成矿系统 |
(1) 花岗伟晶岩型 |
(2) 岩浆型铍矿床 |
(3) 岩浆热液型铍矿床 |
3.2 偏铝性铍成矿系统 |
3.3 碱性成矿系统 |
(1) 碱性伟晶岩型铍矿床 |
(2) 岩浆型铍矿床 |
(3) 岩浆热液型铍矿床 |
3.4 外生铍矿床 |
4 中国铍矿资源空间分布 |
4.1 新疆阿尔泰及邻区铍成矿带 |
4.2 川西铍成矿带 |
4.3 南岭铍成矿带 |
4.4 闽浙沿海火山岩成矿带 |
4.5 幕阜山-武功山成矿带 |
4.6 大兴安岭铍成矿带 |
4.7 滇西南和滇东南成矿带 |
5 中国铍矿资源时间分布特征 |
6 构造控矿规律 |
6.1 过铝性成矿系统 |
6.2 偏铝性成矿系统 |
6.3 碱性成矿系统 |
7 讨论 |
7.1 铍矿床的成矿模式 |
7.2 中国铍矿床的分类结构 |
7.3 中国铍矿床的找矿方向 |
8 结论 |
四、某蚀变花岗岩型铌钽矿床中钠长石化和天河石化(论文参考文献)
- [1]21世纪以来中国关键金属矿产找矿勘查与研究新进展[J]. 毛景文,袁顺达,谢桂青,宋世伟,周琦,高永宝,刘翔,付小方,曹晶,曾载淋,李通国,樊锡银. 矿床地质, 2019(05)
- [2]广东贵人峰铷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D]. 李华萍. 长江大学, 2019(10)
- [3]内蒙古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区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矿过程研究[D]. 刘大鹏.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4]高分异花岗岩: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探讨[D]. 杨飞.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5]冀东麻地碱长花岗岩特征及其成矿作用[D]. 苗群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03)
- [6]内蒙古中部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特征与找矿标志[J]. 杜青松,赵力颖,李志华. 中国钼业, 2018(02)
- [7]内蒙古中部典型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特征和控矿因素[J]. 鄂阿强.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2018(02)
- [8]大兴安岭南段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特征[J]. 刘瑞麟,武广,陈公正,李铁刚,江彪,武利文,章培春,张彤,陈毓川. 矿床地质, 2018(02)
- [9]大兴安岭南段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床LA-ICP-MS锡石和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 刘瑞麟,武广,李铁刚,陈公正,武利文,章培春,张彤,江彪,刘文元. 地学前缘, 2018(05)
- [10]中国铍矿成矿规律[J]. 李建康,邹天人,王登红,丁欣. 矿床地质, 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