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02三峡债将上市(论文文献综述)
赵雪晨[1](2021)在《长江电力持续高分红的动因及财务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A股上市的公司中,早期普遍存在着“重融资、轻分红”的现象,因此,为了规范资本市场的分红情况,自2000年以来,中国证监会开始关注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出台了多项指导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方针来鼓励企业进行现金分红,尤其是2008年证监会颁布了《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这一规定,将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情况与再融资资格相挂钩。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对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的分红情况有了较大的改善。因此,自此之后采用何种形式分配股利、制定怎样的股利政策都是公司在制定经营方针、实施经营战略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作为全球排名第一的水电上市公司,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自2003年上市以来,在2004-2019年间累计分红达到17次(2005年分红2次),分红率达到了63.21%,引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因此,本文运用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长江电力持续高分红的动因及财务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首先对相关文献及理论进行梳理,梳理出不同学者对股利政策、高分红的动因以及高分红股利政策对财务的影响等方面的各类观点,总结出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意义及创新点;其次,对长江电力公司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近些年来股利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介绍,并以信号传递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和股利分配动因理论为基础,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探索长江电力持续高分红的动因,发现其该项股利政策的实施受到了现金流充裕、实际控制人及直接投资方的资金需求、半强制分红政策的出台以及行业特质等因素的影响;第三,运用事件研究法和财务指标分析法,对长江电力在每年进行股利分红之后的短期市场反应和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股利政策并没有得到资本市场的积极反应,大多数年度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在其权益分派实施公告日后有所下降,并且公司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财务指标都有所波动,出现了负面影响。最后,本文结合上述分析情况,从公司、行业、国家三个层面对股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长江电力优化其现金股利分配和我国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但受条件限制,本文在研究过程中缺少实地深度访谈等以后资料,尚待后续改进。
杜丹丹[2](2021)在《竞争性地方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与所有权安排 ——以长春高新企业为例》文中认为
周照[3](2020)在《企业发行绿色可交换公司债券的动因及效益研究 ——以“G三峡EB1”为例》文中提出绿色债券作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中的重要金融产品之一,是当前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绿色直接融资较为有效的金融工具。而可交换债券于2008年在我国首次推出,但直至2013年首单可交换债券才发行成功,至今不过数年。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绿色债券市场和可交换债券市场目前都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二者都是资本市场新兴的融资工具。本文以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为基础,对三峡集团发行的我国首单绿色可交换债券“G三峡EB1”进行研究。首先对目前绿色债券市场和可交换债券市场进行简要描述,并对本案例发行主体、标的公司以及发行过程进行介绍。其次,案例分析部分主要探讨三峡集团发行绿色可交换债券“G三峡EB1”的动因,以及发行后产生的效益,并分析三峡集团发行绿色可交换公司债券影响企业效益的路径。通过分析三峡集团发行“G三峡EB1”的动因,本文发现:1)宏观层面上,政府政策的支持;2)微观层面上,缓解企业绿色项目资金压力、降低融资成本、获取绿色声誉效益、缓解偿债压力、盘活存量资产等是三峡集团发行绿色可交换债券的主要动因。运用对比分析法和事件研究法,本文从企业财务、股票市场、社会环境、企业声誉四个方面对发行效益进行分析,主要结论为:“G三峡EB1”的发行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短期内提升了市场绩效、带来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绿色声誉。最后本文归纳总结企业利用绿色可交换债券融资的战略意义,为相关企业提供一定的对策建议,为促进我国绿色经济发展助益。
赵文尧[4](2020)在《大型建筑国有企业永续债融资风险探究 ——以葛洲坝集团为例》文中提出自2013年我国第一只永续债成功发行,近年来永续债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发行热潮。尤其在2015年“去杠杆”政策出台之后,一些国有企业开始利用永续债作为一种达到国资委去杠杆目标的工具,这其中以高杠杆的建筑类企业居多。根据Wind数据库显示,截至2019年下半年市场上的存量永续债达到了2.67万亿元的规模,其中从企业属性角度,95.25%的发行主体为国有企业,从行业角度,建筑行业累计发行永续债规模最大,占比22.80%。但近来由于政策的变更和永续债赎回期高峰的到来,永续债的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基于以上现象,本文选取了大型建筑类国有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并提出核心的研究问题:大型建筑类国有企业永续债的融资风险。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通过大型建筑企业永续债发行情况的分析,选取了较为典型的葛洲坝集团作为案例对象,根据目前的融资现状分别从企业外部和企业内部两个角度出发针对永续债融资的风险进行识别。针对识别的风险,结合目前我国永续债的相关政策和企业情况进行风险具体分析,并针对风险发生时可能会产生的财务影响做出判断,最后提出永续债融资的风险对策。本文的研究结论是,永续债的融资主要的内外部风险有以下几点:会计政策变更风险;付息压力较大;到期赎回风险,以上风险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报表,如负债水平、损益、未来现金流等,并削弱企业的偿债能力,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针对以上几点风险提出风险管理对策,即合理设计永续债条款、控制永续债的利息成本、合理安排资金周转及时赎回、及时关注政策变动。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有:1)本文以案例研究为主要手段,创新性地选择了兼具建筑行业和国有企业两种属性的发行主体作为研究对象,因为以当前政策和市场发行情况看,这类发行主体发行永续债的动机更强也更具有代表性。2)通过企业外部和企业内部两个角度针对永续债融资的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3)在分析永续债融资的风险时,结合了当下最新的永续债政策,对政策所引发的风险和影响进行全面分析。
周丹[5](2020)在《环境不确定性、产权性质与公司投资效率研究 ——以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投资效率一直是企业和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高效率的投资不仅能给企业带来可观的利益收入,还可以促进企业良性发展,然而环境的不确定性往往会引发企业进行非效率投资,导致其损失更多的利益。近年来国内外主流研究方向集中在企业内部环境不确定性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由于研究的不断深入,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研究学者的关注,并且有部分学者将企业产权性质与环境不确定性相结合进行研究,探讨其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目前关于环境不确定性与投资效率的研究,多是采用所有上市公司数据,针对某一行业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制造业上市公司是我国工业的主体部分,因此,研究环境不确定性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投资影响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2014-2018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环境不确定性对投资效率的影响。有别于国内现有研究,本文除使用销售收入波动衡量内部环境不确定性,还引入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EPU衡量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结果发现内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下制造业上市公司会出现非效率投资现象,其中国有制造企业倾向于过度投资,而非国有企业投资不足行为更严重。研究还表明,内部环境不确定性对国企投资过度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对非国企投资不足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本文研究结论说明,政策的相对稳定或公平的营商环境对制造业投资会产生积极影响,这不仅丰富了有关环境不确定性与投资效率的文献研究,也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提升制造业投资效率、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等提供参考。
桂梦玲[6](2020)在《媒体关注与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金股利政策的制定是上市公司财务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财务学界研究公司治理的重中之重。合理的现金股利分配政策不仅能够优化公司资本结构,提升公司价值;还能向外界传递公司经营状况良好的讯息,为投资者树立信心,助力公司长远发展。上市公司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市场监管环境不同,采取的现金股利分配政策也有所不同。现金股利政策的制定虽然由上市公司管理层最终决定,但其在决策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现金股利政策的研究大多基于公司自身财务数据,结合公司内部治理因素展开,对外部治理因素的考察比较欠缺。信息化浪潮的推进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媒体逐渐成为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传播的桥梁,越来越多的学者围绕媒体这一外部治理机制展开研究。既有研究证明,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体现在高管薪酬、资产定价、盈余管理、内部控制、投资效率等各个方面,然而,鲜有学者研究其对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在现有的为数不多的涉及媒体关注与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研究文献中,对媒体关注测量指标采用不同的统计口径,对上市公司研究样本运用不同的划分标准,学者得到的结论不尽相同。本文试图利用A股上市公司2011-2018年的数据研究媒体关注对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在理论分析部分,文章对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及实现治理作用的三种机制、影响现金股利政策制定的内外部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并结合代理成本理论和股利迎合理论,推演出媒体关注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在实证研究中,文章以A股上市公司2011—2018年度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控制与公司特征相关的经济变量,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每股股利和股利支付水平两个方面检验媒体关注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并将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回归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媒体关注度越高,上市公司每股现金股利和股利支付水平越高,且媒体关注对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程度低于沪深主板。为进一步拓展文章的研究深度,将负面媒体关注单独筛选出来代入上述模型,回归结果表明,负面媒体关注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发放有更显着的促进作用。上述结论为我国监管机构规范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政策、削弱股市非理性投机氛围、维护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1)重视发挥媒体在资本市场上的“软约束”作用,对媒体行业加以引导和规范,使其积极参与上市公司治理,提升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保护投资者权益;(2)鼓励媒体加大对上市公司违规经营和侵犯投资者权益等负面信息的调查和披露,对媒体揭露的不良事件主动进行调查和把关,以约束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行为中存在的“陋习”,为投资者树立信心;(3)对于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监管部门还可以利用媒体开展一些关于股票估值的普及性宣传教育,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的“价值投资”理念。
胡兴文[7](2020)在《三峡集团发行绿色债券融资的案例研究》文中指出我国电力行业正在加快向绿色低碳转型的步伐,在诸多制约其绿色转型的因素中,资金约束尤为突出。一方面,电力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整体来看电力工程建设长期依赖于国家财政资金和银行贷款,融资渠道过于单一。另一方面,电力投资项目期限偏长而借款期限偏短,存在期限不匹配的现象。而绿色债券融资具有期限长、成本低和审核快捷的特点,可以缓解电力行业融资中遇到的难题。而作为一种重要的创新型绿色金融产品,近年来绿色债券发展得如火如荼,不仅在微观层面上为绿色项目融得大笔低成本的长期资金,缓解绿色项目资金期限错配的问题,更在宏观层面推动了产业的绿色转型。因此,对于电力企业来说,绿色债券这种创新型的融资工具不失为缓解资金压力的好选择。本文选取三峡集团发行绿色债券融资的案例进行研究。三峡集团是我国最大的清洁能源企业,无论是从绿色债券规模、绿色债券种类,还是从绿色债券条款上的创新性来看,三峡集团都走在国内电力企业的前列。三峡集团如今已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先后发行了多期绿色债券,发债经验丰富,涉及债券品种众多,融资规模巨大,对中国绿色发展贡献巨大且极具代表性。本文先介绍三峡集团所在电力行业融资困境,指出电力行业的转型之路需要有绿色债券的支持。再从三峡集团自身融资需求的角度,引出三峡集团发行绿色债券融资的案例,并对不同绿债品种的普通条款、资金用途、绿色条款做了整体介绍。而后,深入分析三峡集团发行绿色债券的动因,创新之处,发行效应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总结了三峡绿债的优点和不足,并从投资者、企业和政府的角度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促进绿色债券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三峡集团发行绿色债券融资的案例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三峡集团发行绿债融资是明智之举,既充分利用了绿色债券的政策优势,又利用了其在债券市场的丰富经验。(2)三峡集团对绿色债券进行产品设计上的创新,使得债券更具吸引力,在绿色公司债中引入了双期限品种回拨机制;在产品创新上开发股债结合的绿色融资工具——绿色可交换债券,并在发行方式上引入单向回拨机制,在条款设计上,通过利率补偿、回售条款、赎回条款以及下修条款的设计,平衡各方的利益。(3)与普通债券相比,绿色债券有明显的融资成本优势、声誉优势和环境效益。(4)但三峡集团仍然需要在绿色认证和信息披露方面更加努力。今后,投资者投资于绿色债券还需谨慎,因为绿色债券也具有信用风险;而企业需要加强对募集资金的管理,更加细化信息披露和勇于对绿色债券创新,以保障绿色债券的绿色属性,增加债券公信力和吸引力;而政府需要更加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和培育社会的绿色投融资意识。
王澎涵[8](2020)在《商业银行资本补充行为及渠道差异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商业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活动中充当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金融服务的职能。商业银行在中国是最主要的金融机构,银行资本作为吸收损失的来源,发挥着保护存款人与债权人的作用。资本水平及资本质量是衡量一家银行经营是否稳健的关键因素之一。2008年的金融危机暴露出银行资本质量不高,损失吸收能力不足的问题。针对金融危机存在的问题,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于2010年推出巴塞尔协议3。为了与国际接轨,提升中国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实现银行业稳健经营,中国监管部门在2013年开始实行资本监管新规,实施更加严格的监管。在资本监管新规、利率市场化、经济处于下行压力的宏观经济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积极进行资本补充。但不同类型、经营状况、盈利能力的银行对于资本补充时机与资本补充工具的偏好不同。在制度层面,银行间资本补充渠道的差异性会影响银行的盈利。通过对银行资本补充行为及资本补充渠道差异性研究,为商业银行发展与融资提供建议;利用实证方法为商业银行摆脱资本约束、提升盈利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使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实证研究法层层推进,以分析商业银行资本补充行为及渠道差异,得出结论,继而提出建议。第一章简要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二章综述了国外和国内研究资本补充行为的文献与资本监管对银行影响的文献,为后续章节研究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第三章介绍了银行资本的定义与作用,阐述经典公司资本理论,论述经典公司资本理论在中国商业银行经营领域的适用性。第四章通过数据分析法,分析中国商业银行目前的资本充足状况,展望银行未来的资本充足状况,得出目前中国商业银行资本较充裕,但未来存在资本缺口的结论,并列出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的主要渠道。第五章运用二值logit模型、多项logit模型、非配对样本T检验方法,实证分析266家银行资本补充时机选择与工具选择,得出资本充足率是银行资本补充的重要考量、中小银行过于依赖二级资本债、内源融资对商业银行重要性较低的结论。第六章基于2011—2017年30家商业银行的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拓展资本补充渠道政策对于商业银行效益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与非上市银行相比,上市银行由于资本补充渠道拓展,所以净资产收益率提高。基于资本充足率视角的分组检验显示:与资本较充足银行组相比,资本不充足的银行组受资本补充渠道拓展的影响更大。第七章总结结论,并提出银行争取上市、提高内源补充资本方式、促进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建议。
闫辰晨[9](2020)在《基于实物期权的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研究 ——以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技术聚焦、智力密集、信息集中、知识富集的有机结合。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引领我国实现科技强国的主流军,为并成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持续动力,加快推动产业重塑,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伴随着产业发展,无论是科研学者还是投资者,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评估已经成为众所关注的话题。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对高新技术企业价值的研究后,本论文拟讨论实物期权理论在价值评估方面的适用性,并通过实际案例的应用来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评估方法。在参考国内外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案例背景,深入对比研究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的各种方法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采用现行的、较科学的实物期权法来弥补传统方法的弊端,详细分析价值评估模型的理论基础。采用交易市场估价来衡量评估模型的可靠性,证明实物期权法在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准确性,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实物期权法的使用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并非绝对适用。另外根据模型搭建的原理,针对千方科技这类成长期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价值提升,从财务和非财务因素两方面提出建议。
刘欣宁[10](2020)在《EVA在国有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以HJ公司为例》文中提出EVA(经济增加值)是一种新型的企业业绩评价的计量方法,它能准确计量国有上市公司创造的财富,并能把企业使用的股权资本的机会成本考虑在内。国外很早就开始了以EVA为核心的业绩评价体系的研究,已经有了成熟的案例和丰硕的成果。美国经过近20年的发展,斯腾斯特公司的客户发展到400多家不同类型的跨国企业和政府机构,例如可口可乐、西门子、索尼、新加坡政府等,所有实施项目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尤其在近些年,EVA发展迅速,很多企业集团都在使用EVA作为下属子公司业绩评价和经营者奖励的依据。而在我国由于引入EVA时间较短,实证案例不多,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还不够。因此本文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EVA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同时介绍EVA的理论和本质,了解EVA是如何计算的进而为后文的案例研究打下基础。与EVA相比,传统业绩评价有较多的局限性与不足之处,通过分析传统业绩评价的构成,详细剖析其优缺点,更突显了EVA指标的实用性。最后采用实际案例HJ公司作为分析对象,详细计算其EVA,并通过图表结合的方式对比传统财务评价指标和EVA指标的不同,进一步阐述EVA的有效性及必要性,并剖析了EVA的局限,提出提高企业业绩水平的对策。
二、02三峡债将上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02三峡债将上市(论文提纲范文)
(1)长江电力持续高分红的动因及财务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股利政策及其形式 |
2.1.2 股利支付方式 |
2.1.3 高分红的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2.2.1 信号传递理论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2.2.3 生命周期理论 |
2.2.4 股利分配动因理论 |
第3章 长江电力持续高分红案例介绍 |
3.1 公司简介 |
3.2 公司 2004-2019 年股利政策实施情况 |
3.3 公司与行业同期现金股利政策的比较分析 |
3.3.1 公司与行业平均水平的比较分析 |
3.3.2 公司与行业典型案例的比较分析 |
3.4 长江电力股利分配特征 |
3.4.1 股利支付率高 |
3.4.2 股利政策连续且稳定 |
3.4.3 股利分配以现金股利为主 |
第4章 长江电力持续高分红的动因分析 |
4.1 内部动因 |
4.1.1 公司处于成熟期且现金流充裕 |
4.1.2 实际控制人履行社会责任的资金需求 |
4.1.3 直接投资方缓解筹资压力的需求 |
4.1.4 直接投资方响应国家战略及投资的需求 |
4.2 外部动因 |
4.2.1 半强制分红政策的出台 |
4.2.2 行业特性及环境影响 |
4.2.3 向市场传递良好信号 |
第5章 长江电力持续高分红的财务影响 |
5.1 市场效应分析 |
5.1.1 定义事件 |
5.1.2 窗口期的确定 |
5.1.3 估计期的确定 |
5.1.4 预期收益率估计模型 |
5.1.5 计算结果及分析 |
5.2 财务影响分析 |
5.2.1 偿债能力分析 |
5.2.2 盈利能力分析 |
5.2.3 营运能力分析 |
5.2.4 发展能力分析 |
第6章 结论与启示 |
6.1 研究结论 |
6.1.1 高分红股利政策实施的动因具有多元化与复杂性 |
6.1.2 高分红的股利政策实施的后果具有广泛性与关联性 |
6.2 政策建议 |
6.2.1 公司基于高质量发展导向优化股利政策 |
6.2.2 行业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拓展投资领域 |
6.2.3 政府基于新发展理念制定相关的激励与约束政策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科研情况 |
(3)企业发行绿色可交换公司债券的动因及效益研究 ——以“G三峡EB1”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外部性理论 |
2.1.2 优序融资理论 |
2.1.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1.4 契约理论 |
2.1.5 声誉理论 |
2.2 文献综述 |
2.2.1 绿色债券的相关研究 |
2.2.2 可交换债券的相关研究 |
3 案例介绍 |
3.1 案例背景 |
3.1.1 我国绿色债券发行概况 |
3.1.2 我国可交换债券市场概况 |
3.2 发行主体及标的公司简介 |
3.2.1 发行主体——三峡集团 |
3.2.2 标的公司——长江电力 |
3.3 三峡集团发行绿色可交换公司债券的事件回顾 |
3.4 “G三峡EB1”发行条款简要分析 |
3.4.1 利率设置 |
3.4.2 换股价格 |
3.4.3 赎回条款 |
3.4.4 向下修正条款 |
3.4.5 回售条款 |
4 案例分析 |
4.1 三峡集团发行绿色可交换公司债券的动因分析 |
4.1.1 政府政策支持 |
4.1.2 绿色项目资金需求 |
4.1.3 降低融资成本的需求 |
4.1.4 缓解偿债压力,盘活存量资产 |
4.1.5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获取绿色声誉效益 |
4.2 三峡集团发行绿色可交换公司债券的效益分析 |
4.2.1 企业财务效益 |
4.2.2 股票市场效益 |
4.2.3 社会环境效益 |
4.2.4 企业声誉效益 |
4.3 三峡集团发行绿色可交换公司债券影响企业效益的路径 |
4.3.1 降低风险溢价水平、利息具有税盾效益 |
4.3.2 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 |
4.3.3 募投项目具有环境保护的效果 |
4.3.4 环保实力提升、促进债券品种多元化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1.1 拓宽融资渠道,实现低成本融资 |
5.1.2 在提升市场绩效的情况下实现温和减持 |
5.1.3 第三方认证与持续信息披露,动态跟踪资金用途与环境效益 |
5.1.4 响应国家绿色金融政策,获取绿色声誉效益 |
5.2 建议 |
5.2.1 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融资方式 |
5.2.2 监管机构:建立切实的补偿机制和激励政策 |
5.2.3 市场:多种渠道放大发行声誉效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大型建筑国有企业永续债融资风险探究 ——以葛洲坝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问题 |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不足 |
1.3 研究思路与本文创新 |
1.4 结构安排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永续债的概念 |
2.1.2 基本条款 |
2.2 理论基础 |
2.2.1 财务契约理论 |
2.2.2 优序融资理论 |
2.2.3 信号传递理论 |
3 文献综述 |
3.1 永续债的本质与基本条款 |
3.2 永续债的发行主体与动机 |
3.3 永续债的融资效果与风险 |
3.4 评述 |
4 永续债发行现状及相关政策分析 |
4.1 我国永续债市场现状 |
4.2 会计税务政策变化 |
4.3 大型建筑国企永续债发行现状 |
5 葛洲坝集团永续债融资案例分析 |
5.1 公司概况 |
5.2 永续债融资情况及效果 |
5.2.1 融资情况 |
5.2.2 融资效果 |
5.3 永续债融资风险识别 |
5.3.1 外部风险识别 |
5.3.2 内部风险识别 |
5.3.3 小结 |
5.4 永续债融资风险分析 |
5.4.1 外部风险分析 |
5.4.2 内部风险分析 |
6 大型建筑国有企业永续债融资风险对策 |
6.1 合理设计永续债条款 |
6.2 控制永续债的利息成本 |
6.3 合理安排资金周转及时赎回 |
6.4 及时关注政策变动 |
7 结论与启示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启示 |
7.3 本文不足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环境不确定性、产权性质与公司投资效率研究 ——以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1.6 本文的创新点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假设 |
3.2 研究模型 |
3.3 样本选取 |
4 实证结果分析 |
4.1 描述性分析 |
4.2 相关性分析 |
4.3 方差膨胀因子分析 |
4.4 回归模型分析 |
4.5 稳健性检验 |
5 结论与启示 |
5.1 研究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5.3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后记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学术论着 |
(6)媒体关注与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创新 |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2.1 概念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2.3 研究假设 |
3 媒体关注对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的实证分析 |
3.1 样本选取 |
3.2 变量定义 |
3.3 模型构建 |
3.4 实证分析结果 |
4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4.1 研究结论 |
4.2 对策建议 |
4.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学术论着 |
(7)三峡集团发行绿色债券融资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
四、创新点及不足 |
第一章 我国绿色债券的发展现状 |
第一节 发展历程 |
第二节 发展现状 |
一、我国绿色债券发展规模仍位居世界前列 |
二、发行主体更加多样化 |
三、绿债主体/债项评级较高 |
四、清洁能源领域备受绿债青睐 |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 |
一、绿色债券的创新空间还很大 |
二、发行主体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
三、环境信息披露不够详细 |
第二章 三峡集团发行绿色债券融资的案例介绍 |
第一节 行业背景 |
一、电力行业绿色转型 |
二、绿色债券融资优势明显 |
三、电力行业绿色债券实践 |
第二节 公司背景 |
一、中国最大的清洁能源企业 |
二、三峡集团融资需求巨大 |
第三节 案例介绍 |
一、在绿色债券领域的探索 |
二、募投项目介绍 |
三、绿色条款介绍 |
第三章 三峡集团发行绿色债券融资的案例分析 |
第一节 动因探究 |
一、抓住绿色债券发展机遇 |
二、满足低成本资金需求 |
三、缓解项目资金错配问题 |
第二节 创新性分析 |
一、绿色公司债创新设计 |
二、绿色可交换债券创新设计 |
第三节 发行效益分析 |
一、经济效益 |
二、声誉效应 |
三、环境效益 |
第四节 三峡绿债存在的问题 |
结论与启示 |
一、案例总结 |
二、启示与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商业银行资本补充行为及渠道差异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外相关研究回顾 |
2.1.1 资本补充行为研究 |
2.1.2 资本监管对银行影响的研究 |
2.2 国内相关研究回顾 |
2.2.1 资本补充行为研究 |
2.2.2 资本监管对银行影响的研究 |
2.3 文献评述 |
3 商业银行资本相关理论 |
3.1 商业银行资本定义及分类 |
3.2 商业银行资本功能 |
3.2.1 银行创立的基本条件 |
3.2.2 吸收损失 |
3.2.3 降低银行的融资成本 |
3.2.4 拓展业务规模 |
3.3 商业银行融资理论 |
3.3.1 MM定理 |
3.3.2 优序融资理论 |
3.3.3 权衡理论 |
3.4 本章小结 |
4 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现状与补充渠道 |
4.1 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现状 |
4.2 分类型商业银行资本现状 |
4.3 资本缺口预测 |
4.4 中国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的主要渠道 |
4.4.1 普通股 |
4.4.2 优先股 |
4.4.3 二级资本债 |
4.4.4 可转换债券 |
4.4.5 永续债 |
4.4.6 利润转增 |
4.5 本章小结 |
5 中国商业银行资本补充行为研究 |
5.1 数据来源 |
5.2 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决策研究 |
5.2.1 银行资本补充决策实证研究 |
5.2.2 非配对样本T检验 |
5.3 商业银行资本工具选择研究 |
5.3.1 商业银行资本工具选择偏好 |
5.3.2 债股分类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资本补充渠道差异性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
6.1 问题提出 |
6.2 研究设计 |
6.2.1 数据来源 |
6.2.2 模型设定 |
6.3 拓展资本补充渠道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
6.3.1 实证分析 |
6.3.2 平行趋势检验 |
6.3.3 时间反事实检验 |
6.3.4 换被解释变量检验 |
6.3.5 异质性检验 |
6.3.6 中介机制检验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7.2.1 注重内源融资补充资本 |
7.2.2 非上市银行谋取上市 |
7.2.3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作者简历 |
致谢 |
(9)基于实物期权的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研究 ——以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及框架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框架 |
1.4 创新点 |
2 理论基础 |
2.1 传统企业价值评估理论 |
2.1.1 资本价值理论 |
2.1.2 资本结构理论 |
2.1.3 资本资产定价理论 |
2.2 实物期权理论 |
2.2.1 实物期权的概念 |
2.2.2 实物期权的特性 |
2.3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
2.3.1 现金流量折现法 |
2.3.2 相对价值法 |
2.3.3 实物期权法 |
3 基于实物期权的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模型构建 |
3.1 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 |
3.2 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的难点 |
3.3 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方法适用性分析 |
3.4 价值评估模型构建 |
4 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本情况分析 |
4.1 千方科技概况 |
4.2 千方科技分析 |
4.3 千方科技价值评估应用实物期权法的必要性 |
5 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价值评估模型应用 |
5.1 现有资产价值评估 |
5.1.1 未来高速增长期(2018-2025)预测 |
5.1.2 未来稳定增长期(2026年以后)预测 |
5.2 实物期权价值评估 |
5.2.1 企业期权识别 |
5.2.2 项目风险分析 |
5.2.3 战略增长价值评估 |
5.3 企业价值评估模型结果合理性验证 |
6 千方科技企业价值提升建议 |
6.1 提高财务性因素的价值驱动 |
6.1.1 加强应收应付账款的信用管理 |
6.1.2 实现营销活动的有效投入 |
6.2 促进非财务性因素的价值驱动 |
6.2.1 技术发展是价值驱动的核心因素 |
6.2.2 企业文化增加发展软实力 |
6.2.3 社会责任的履行有利和谐发展 |
7 结论 |
7.1 研究结论 |
7.2 存在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EVA在国有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以HJ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 可能的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 |
1.4 研究现状 |
1.5 文献综述 |
2 EVA理论概述 |
2.1 EVA理论产生的背景 |
2.2 EVA的概念及本质 |
2.3 EVA指标的计算方法 |
3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传统业绩评价及其EVA修正 |
3.1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传统业绩评价的涵义和构成 |
3.2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传统业绩评价体系的不足 |
3.3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传统业绩评价的EVA修正政策 |
4 EVA在我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中的实例分析 |
4.1 EVA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 |
4.2 HJ公司简介 |
4.3 HJ公司业绩评价指标的应用 |
5 EVA指标与传统的财务指标的比较和分析 |
5.1 EVA指标与净利润的比较 |
5.2 EVA指标与自由现金流的对比 |
5.3 EVA/权益资本与净资产收益率的对比 |
5.4 总体分析及结论 |
6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EVA业绩评价机制及其完善对策 |
6.1 EVA业绩评价机制的优势及和局限性 |
6.2 以EVA为导向提高经营业绩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02三峡债将上市(论文参考文献)
- [1]长江电力持续高分红的动因及财务影响研究[D]. 赵雪晨.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2]竞争性地方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与所有权安排 ——以长春高新企业为例[D]. 杜丹丹. 三峡大学, 2021
- [3]企业发行绿色可交换公司债券的动因及效益研究 ——以“G三峡EB1”为例[D]. 周照. 暨南大学, 2020(04)
- [4]大型建筑国有企业永续债融资风险探究 ——以葛洲坝集团为例[D]. 赵文尧.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5]环境不确定性、产权性质与公司投资效率研究 ——以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D]. 周丹. 三峡大学, 2020(06)
- [6]媒体关注与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研究[D]. 桂梦玲. 三峡大学, 2020(06)
- [7]三峡集团发行绿色债券融资的案例研究[D]. 胡兴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8]商业银行资本补充行为及渠道差异性分析[D]. 王澎涵. 河北经贸大学, 2020(07)
- [9]基于实物期权的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研究 ——以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D]. 闫辰晨. 三峡大学, 2020(06)
- [10]EVA在国有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以HJ公司为例[D]. 刘欣宁. 三峡大学,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