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再思考

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再思考

一、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再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刘浩[1](2016)在《天津城建大学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研究》文中提出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不但涉及到办学效益和办学活力,更为重要的是,它是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和办学方式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转变。本文以天津城建大学为研究对象,以深化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提升学校师生日益重视的后勤服务能力为主要研究目的,采取分析和比较的方法,系统性的就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研究现状为途径,以天津城建大学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实际现状为切入点,找出、剖析天津城建大学后勤服务社会化过程中还存在着包括经营模式和利益关系调整难、主体责任的划分定位模糊以及各级层面的监管力度匮乏等问题,分析存在这些问题最为主要的原因集中在政策体制缺乏有效支撑、经营主体整体素质亟待加强、分类管理适度外包缺乏系统思维以及高校用人政策体制固化等方面,通过借鉴和学习国内外典型的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经验,提出清晰的社会化改革区域和明确的执行环节,探索涵盖了加大后勤服务队伍建设、加强低风险领域推进社会化水平以及增强后勤服务的高效、可控性等有效措施,力争大力推动天津城建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脚步。

潘国忠[2](2015)在《改革再出发: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新探》文中指出1999年11月,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2000年1月,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伴随着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的颁布全面启动。十余年来,为了改变高校后勤服务模式落后、后勤负担沉重的状况,高校后勤人都在社会化改革的道路上摸索前进,高校后勤管理模式也随着社会化改革的步伐,因校制宜,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需求,但受政策、财力、人力资源等因素制约,高校后勤在社会化进程中举步维艰,一些高校后勤甚至出现了"回

王华玉[3](2015)在《政府推进下的C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是全面深化高校改革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克服高校发展“瓶颈”桎梏、加快人才培育、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背景下出现的。1985年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启动,20多年的不懈努力使高校后勤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探索出一条高校后勤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制道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制约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然而,由于高校后勤改革难度不断增大、改革中暴露的矛盾逐渐增多、改革中相关利益主体的需求难以满足等原因,高校后勤改革的呼声明显沉寂不少。因此,及时对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问题进行分析、剖析其成因、并进一步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才能为我国进一步推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现实指导,为我国高等教育专注于教书育人、科研解决后顾之忧。本文以政府推进下的C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实践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论述国内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理论综述的前提下,对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和政府推进下的C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历程、现状、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分析,对政府推进下的成都市C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进行再思考。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背景、意义、研究现状、改革历程、成效与存在问题进行剖析;第二本部分是对政府推进下的C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案例进行的具体阐述,是对该案例中政府的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典型性等问题的描述;第三部分集中于政府推进下的C高校改革过程中的典型性举措,包括推进管理体制改革、精细化管理改革以及信息化改革的深入分析;第四部分则是基于政府推进下的C高校后勤改革的案例分析,对提升我国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对策建议。

冯志洲[4](2014)在《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后勤完全社会化托管模式的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在吸收现有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鄂尔多斯地区高校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考察调研法、访谈法、对比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和典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管理学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综合运用管理学、社会学、数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由点到面,由理论到实践,由个性到共性,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多学科、多角度、深层次、系统性地进行研究。从分析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后勤完全社会化企业托管模式出发,论述推动鄂尔多斯地区高校后勤社会化保障服务的新路径,即:“统筹兼顾服务性与市场化,因校、因时制宜,坚持社会化保障服务不断创新发展,最终建立良性运行的由政府相关部门和高校职能部门共同监管,由优秀社会企业为学校提供优质高效的后勤服务保障模式”。从而推动鄂尔多斯地区各高校,同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条件相似的各地新建高校后勤社会化保障服务的进一步发展。本课题以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后勤完全社会化企业托管运行模式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鄂尔多斯各高校后勤完全社会化企业托管的服务方式及服务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的方案及措施。最后总结得出研究结论: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良性运行5年的“后勤完全社会化托管模式”,可以将本地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一步到位,符合鄂尔多斯地区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可以在本地区推广。并逐步建立起适合鄂尔多斯地区高校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本文提出的采取一步到位“后勤完全社会化托管模式”的服务运行方式,符合本地院校的校情。高校后勤完全由社会企业托管的服务模式对于后勤职工队伍数量较少又无经营实体,且有一定实力、政府政策支持的院校具有案例借鉴作用;对于后勤社会化部分采用托管服务方式的高校具有理论指导作用。本研究的理论成果可以丰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理论,可以为相类似地区高校或同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条件相近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提供理论上的铺垫和支持。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鄂尔多斯地区各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的监管工作开拓思路,从理论上指导鄂尔多斯各高校后勤社会化企业托管条件下,后勤监督管理的实践工作,还可以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化起到促进作用,提高后勤对高校教学与科研的支撑和保障能力。

王祥国[5](2014)在《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文中研究指明摘要:高等教育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政治经济发展的人才“引擎”和科研基地,担负着为社会主义国家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其在整体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然后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桎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形成了政府大包大揽办教育的特征,虽然能基本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行,但也造就了高校后勤“统、包、管”这种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形成了“校校办后勤、后勤办社会”的状况,严重制约了高校的发展,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作为提供“准公共产品”的高校,高校后勤是为高校教育教学、科研和师生校园生活提供保障和服务的组织,同样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性,将高校后勤纳入第三产业,建立“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管”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这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相关模式相符合,且可以通过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分析研究更好地促进我们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理解和认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构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理论模式。通过回顾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历程,分析改革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对有关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思路、模式选择和改革措施。最后,综合得出本文的结论,并针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和政策建议。

陈研[6](2014)在《后勤服务社会化背景下高校学生食堂管理研究 ——以福建省三所高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作为高等学校后勤工作重点的食堂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高校学生正常有序的学习生活,离不开学校后勤管理部门提供的服务和保障。随着大学扩招和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学校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后勤工作的复杂性也在逐渐增加。本文结合我省三所不同类型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践探索,对我国高校后勤管理尤其是食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将有助于丰富我国高校后勤改革的理论探讨和实践运用。本文首先对高校后勤及后勤社会化等相关概念做了详细的阐述,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后勤社会化背景下我国高校学生食堂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描述性回顾。接着以福建省三所高校为个案,通过实地访谈和抽样问卷,调查学生对食堂管理的满意度。调查内容涉及食堂服务质量、食堂产品、食堂卫生、食堂环境、就餐时间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学生食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学生食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完善机制,规范制度,集中采购,多方监督,培训学习等多方面提出全面推进改革,建设与后勤社会化服务体系相适应的大学食堂管理创新机制的几点思路。

唐文茜[7](2013)在《Z大学后勤集团社会化改革下的经营研究》文中提出摘要:z大学后勤作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的生活服务的支撑保障,其服务水平、管理能力已成为高校能否扩大规模,提升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将结构分成六个章节,对Z大学后勤在社会化改革背景下的集团经营发展进行研究。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目的,并通过国内外高校后勤管理的比较分析,总结出我国目前高校后勤经营中值得借鉴的管理启示。第二章理论实践分析,通过对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和三大矛盾分析,得出后勤经营发展遇到的“瓶颈”,并介绍了制定后勤集团经营策略的理论构建过程。第三章全面分析了Z大学后勤集团的经营现状,并找出Z大学后勤集团遇到了经营发展问题。第四章运用SWOT分析,从Z大学的后勤服务环境分析入手,先后分析了内部人力、物力、经营能力等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对外部环境赋予后勤集团发展的机会和威胁,设计出Z大学后勤集团经营策略和评价体系。第五章以后勤物业实体为例进行了经营管理的应用设计举例论证。第六章介绍了促进后勤集团经营发展的配套政策。本文的研究重点是:设计出了Z大学后勤集团经营发展目标框架以及根据Z大学后勤市场的需求实施的规模化、低成本、推后勤品牌项目等经营策略。并运用平衡计分卡相关评价指标结合高校后勤的教育特性,设计出了Z大学后勤集团经营管理绩效评标指标体系,充分体现了高校后勤要满足经济利益并兼顾社会效益的发展趋势。并以Z大学后勤物业实体经营发展策略设计为例,进行了实例实践分析。本文创新之处是:为Z大学的后勤集团设计出了经营发展的目标和策略,同时利用平衡计分卡相关知识创建了后勤集团经营业绩评价体系,使得高校后勤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能够平衡发展。

陈明,孙殿明,王军[8](2013)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再思考》文中研究表明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内涵、目标、条件、进程都有所变化,高校后勤社会化要兼顾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以服务教学科研,支持高校的建设发展为最终目标;其实现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制度设计,需要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相适应,需要政府的主导作用和法律法规的支持。高校后勤社会化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袁艳娟[9](2013)在《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创新模式研究 ——以南阳地区高校为例》文中提出为了打破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高校后勤服务“瓶颈”,自1999年,在全国热火朝天的开始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各高校结合本校实际和发展要求,尝试选择适合本校发展的后勤管理模式,改变过去那种纯福利性质的行政管理模式,使后勤管理和后勤服务更加灵活、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高校选择什么样的后勤管理模式,取决于各个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后勤管理理念和后勤管理水平,并且和高校后勤的服务保障能力之间有着深层次的互动。几年来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仅使高校的后勤服务条件、基础设施、和服务环境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巨变,也带来了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的极大提高。但在改革思想观念、政策措施、体制机制以及人员素质、市场环境等方面都还存在着与后勤社会化改革不相适应的方面,后勤社会化的深入推进还面临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南阳地区为例,随着南阳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当地政府对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投入不足,再因为本地区内的几所高校的学生性质的不同,使本地区的高校在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际过程中,与相配套的改革措施没能很好的融合,后勤市场的改革没有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只突出的做好了本高校后勤的某一项或几项后勤服务工作,使各高校后勤的竞争能力不强,影响了本地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前进的步伐。为了保证高校后勤社会化在南阳地区的顺利进行,更好的为本地区高校的教育科研服务,进行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创新模式的研究是势在必行的。文章首先,对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发展历程以及取得的成就进行总结,并在研究国内外后勤社会化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其次,在分析现有模式的基础上基于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和区域经济学中的地缘优势,尝试构建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的新模式——区域性高校后勤管理模式,提出新模式构建的目标和原则、方向和思路;最后,对南阳地区高校后勤管理进行案例分析,结合南阳地区目前的高校状况,分析了新模式在南阳地区诸高校实施的可能性和前景,并对构建南阳地区区域性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适用性进行调查分析。在构建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新模式时,将经济学上的比较优势引入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的模式上,依据地缘优势,将在一个城市或者地区的若干在地域上联系紧密的高校,将现有人员和资源优化重组,成立一个大的服务该地区的后勤服务公司,打破了一校一后勤的原有模式,使后勤管理服务将更加专业化、规模化和科学化。此模式的研究,将对今后在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上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唐忠,李秦,孙厚彬[10](2013)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再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多年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对减轻高校办学的成本,提供更为坚实的后勤保障,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出现的新的问题,新的矛盾也显现出来。本文就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向前发展作了思考。

二、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再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再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天津城建大学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选题目的和意义
    (二)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 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
    (五) 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概念
一、天津城建大学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现状
    (一) 国内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历程
    (二) 天津城建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现状
二、天津城建大学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 经营模式和利益关系调整难
    (二) 主体责任的划分定位模糊
    (三) 各级层面的监管力度匮乏
三、天津城建大学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政策体制缺乏有效支撑
    (二) 经营主体整体素质亟待加强
    (三) 分类管理、适度外包缺乏系统思维
    (四) 高校用人政策体制固化
四、国内外典型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经验和启示
    (一) 国内典型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模式
    (二) 国外典型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模式
    (三) 国内外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模式的启示
五、天津城建大学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措施
    (一) 加大学校后勤人员队伍建设的力度
    (二) 全面提升重要服务环节学校自营化水平
    (三) 低风险领域推进社会化进程
    (四) 增强后勤社会化服务的高效性和可控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改革再出发: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新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一)改革政策制定的初衷与实践之间的矛盾
    (二)行政干预与市场运作之间的矛盾
    (三)员工队伍不稳定与服务保障高要求之间的矛盾
二、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必要性
    (一)以改革促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依托利好政策是改革发展的外部条件
    (三)明确企业定位是改革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如何进一步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一)规范管理,实现企业化发展目标
    (二)挖潜增效,满足市场化运作需求
    (三)自强体质,提升经营拓展水平

(3)政府推进下的C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理论基础
        1.4.1 新公共管理理论
        1.4.2 新制度经济学
        1.4.3 公共产品理论
第二章 政府推进下我国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探索与发展
    2.1 政府推进下我国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探索
        2.1.1 改革的探索阶段(1985年-1999年)
        2.1.2 改革的全面推进阶段(1999年-2004年)
        2.1.3 改革的完善攻坚阶段(2004年-现今)
    2.2 政府推进下我国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成效与问题分析
        2.2.1 改革的成效分析
        2.2.2 改革存在的问题分析
    2.3 我国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发展趋势
        2.3.1 改革方案科学化
        2.3.2 运行模式市场化
        2.3.3 后勤服务专业化
        2.3.4 管理方式企业化
第三章 政府推进下的C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案例描述
    3.1 C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基本情况
        3.1.1 学校概况
        3.1.2 后勤部门概况
    3.2 政府推进下的C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状况
        3.2.1 改革背景
        3.2.2 改革历程
        3.2.3 改革的主要内容
    3.3 改革的主要成效
    3.4 政府推进下的C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典型性分析
        3.4.1 后勤管理体制改革
        3.4.2 后勤服务精细化管理改革
        3.4.3 后勤服务信息化建设
第四章 政府推进下的C高校后勤服务管理体制改革分析
    4.1 实施背景
    4.2 改革措施
        4.2.1 明晰产权界定
        4.2.2 构建甲乙方管理体制
    4.3 改革成效分析
        4.3.1 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确保了学校后勤良性发展
        4.3.2 改善了服务质量,提升了办学水平
        4.3.3 保障了扩招需求,促进了管理重心转移
    4.4 原因分析
        4.4.1 政府主导,宏观调控
        4.4.2 以现实为纲,合理定位
        4.4.3 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4.4.4 按规律办事,科学发展
第五章 政府推进下的C高校后勤服务精细化管理改革分析
    5.1 精细化管理内涵
        5.1.1 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5.1.2 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5.2 改革措施
        5.2.1 以制度化推进精细化管理
        5.2.2 以信息化推进精细化管理
        5.2.3 以加强监督保障机制为抓手推进精细化管理
    5.3 改革成效分析
        5.3.1 提升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5.3.2 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服务成本
        5.3.3 保障后勤服务满意度稳步提升
        5.3.4 促进后勤员工素质提高
    5.4 原因分析
        5.4.1 制度建设奠定精细化管理基础
        5.4.2 贯彻精细化管理理念是保证
        5.4.3 创建精细化管理文化是源泉
第六章 政府推进下的C高校后勤服务信息化建设分析
    6.1 信息化内涵
        6.1.1 信息化
        6.1.2 高校后勤信息化
    6.2 主要措施
        6.2.1 政府主导,推进后勤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6.2.2 技术支持,创新信息服务方式
        6.2.3 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外部监控网络体系建设
    6.3 成效分析
        6.3.1 规范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6.3.2 有利于精简机构,节支增收
        6.3.3 加强工作监督,提高了服务质量
        6.3.4 优化管理模式,有助于培养优秀管理人才
    6.4 原因分析
        6.4.1 树立信息化管理理念是基础
        6.4.2 技术创新和制度规范是关键
        6.4.3 人事制度改革是保证
第七章 政府推进下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启示
    7.1 积极推进后勤管理体制改革
        7.1.1 进一步转变改革观念
        7.1.2 政府主导,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7.1.3 实事求是,创新管理模式
    7.2 全面贯彻后勤服务精细化管理制度
        7.2.1 转变管理理念
        7.2.2 确立规章制度
        7.2.3 贯彻执行到位
        7.2.4 加强基础管理
    7.3 继续推进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
        7.3.1 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7.3.2 深化信息化人力资源建设
        7.3.3 加强对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的开发与使用的管理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后勤完全社会化托管模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背景、意义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二)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三)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 论文的创新性
        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一、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研究的理论依据及文献综述
    (一) 理论依据
        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 公共物品理论
        3、 高等教育理论
        4、 市场经济理论
        5、 社会分工理论
    (二) 相关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 国外研究现状与动态
        2、 国内研究现状与动态
二、 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 国内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现状
        1、 后勤服务体制状况
        2、 住宿管理与服务状况
        3、 餐饮管理与服务状况
    (二)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1、 政府指导政策不明确
        2、 未完全形成由市场调节的竞争局面
        3、 学校监督缺乏有力措施
        4、 后勤职工存在较多顾虑
        5、 专业人才缺乏,整体素质不高
    (三)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 思想原因
        2、 职工队伍原因
        3、 管理体制的责权利原因
        4、 抵御风险原因
三、 发达国家高校后勤社会化经验借鉴
    (一) 发达国家高校后勤社会化模式介绍
        1、 德国模式
        2、 美国模式
        3、 日本模式
    (二) 发达国家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经验总结
        1、 运作模式
        2、 人财制度
        3、 经营方式灵活
        4、 多渠道解决住宿
    (三) 国外经验对我国高校后勤改革的借鉴作用
        1、 理顺制约高校发展的关系
        2、 后勤社会化的优势
        3、 公益性、市场性相统一
        4、 教师、学生广泛参与后勤管理
四、 构建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后勤完全社会化托管模式
    (一) 后勤完全社会化托管模式的范围和内容
        1、 完全社会化托管模式
        2、 完全社会化托管的范围和内容
    (二) 完全社会化模式运行的必要性
        1、 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
        2、 高校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三) 完全社会化模式运行的可行性
        1、 国家政策支持鼓励
        2、 积累成功经验、推进社会化改革
    (四) 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后勤完全社会化托管模式
        1、 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简介
        2、 后勤完全社会化托管模式运行的历程
        3、 托管模式运行的监管保障措施
    (五)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家政策文件和有关领导的讲话精神
        1.2.2 国内专家学者的研究
        1.2.3 国外学者的研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技术方法
2 新公共管理理论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理论基础
    2.1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范式演变
        2.1.1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
        2.1.2 新公共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2.2 新公共理论对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适用性分析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核心理念与高校后勤管理的趋同性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现实影响
3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历程、模式和现状分析
    3.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概述
        3.1.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概念分析
        3.1.2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具体内容
        3.1.3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义
        3.1.4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设定
    3.2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历史沿革
        3.2.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起步阶段(1979-1991年)
        3.2.2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深化阶段(1992-1998年)
        3.2.3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突破阶段(1999-2002年)
        3.2.4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调整深化阶段(2003-至今)
        3.2.5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的成效
    3.3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现行模式
        3.3.1 双轨制模式
        3.3.2 企业化模式
        3.3.3 社会统筹模式
    3.4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存在的问题
        3.4.1 体制不顺,管理不清的现象依然存在
        3.4.2 效率低下,满意度低的问题时有发生
        3.4.3 配套不全,制约较多的情况较为普遍
    3.5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例论证(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3.5.1 社会化改革前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后勤管理的基本情况
        3.5.2 浙江经资职业技术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举措
        3.5.3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后勤社会化的成效以及可能存在的不足
4 国外高校后勤服务保障运作体系及启示
    4.1 欧美等国家高校后勤服务保障的基本模式
        4.1.1 英美模式
        4.1.2 德法模式
        4.1.3 日本模式
    4.2 欧美等国家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4.2.1 高校后勤社会化制度保障的法制化
        4.2.2 高校后勤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多元化
        4.2.3 产权分离制度在后勤资源上的体现
        4.2.4 完善的政府支持体系
5 深化完善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基本思路及路径探讨
    5.1 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基本思路
        5.1.1 引入竞争机制,理顺管理体制
        5.1.2 丰富举办形式,提倡多元管理
        5.1.3 加强配套建设,完善制度体系
    5.2 基于新公共管理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路径选择
        5.2.1 构建全面细化的高校后勤管理系统
        5.2.2 拟定定量化具体化的高校后勤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5.2.3 采取灵活高效的人员管理模式
    5.3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施步骤
6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后勤服务社会化背景下高校学生食堂管理研究 ——以福建省三所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小结与启示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主要创新点
        1.3.4 不足之处
        1.3.5 技术路线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高校后勤的概念
        2.1.2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内涵
        2.1.3 高校学生食堂管理的概
    2.2 主要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3 公共服务质量改进战略
3 高校学生食堂管理的现状分析
    3.1 高校学生食堂管理改革的历程与现状
    3.2 福建省三所高校后勤服务的发展
    3.3 福建省三所高校食堂改革的成就
4 高校食堂管理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4.1 高校学生食堂管理改革的困境
        4.1.1 食品生产安全管理问题
        4.1.2 开发循环菜单和标准菜谱问题
        4.1.3 规范菜品质量检验标准问题
        4.1.4 建立菜品信息管理系统问题
        4.1.5 服务体系科学化管理问题
    4.2 福建省三所高校食堂改革遇到的困难
    4.3 高校学生食堂管理困境的原因分析
    4.4 福建省三所高校食堂管理的满意度调查
        4.4.1 样本设计的基本情况
        4.4.2 调查问卷的收集和处理情况
        4.4.3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4.4.4 学生对高校学生食堂的满意度分析
5 高校学生食堂管理的对策建议
    5.1 完善机制,推进食堂社会化改革
    5.2 规范制度,落实食堂标准化管理
    5.3 集中采购,加强成本控制管理
    5.4 多方监督,完善食品安全监管
    5.5 重视培训学习,提高服务水平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Z大学后勤集团社会化改革下的经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高校后勤管理分析
        1.2.3 国内外高校后勤比较分析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2 论文相关的实践分析与理论基础
    2.1 高校后勤集团的社会化改革
        2.1.1 高校后勤的概念
        2.1.2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基本过程与改革启示
        2.1.3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三大矛盾分析
    2.2 制订后勤集团经营策略的理论依据
        2.2.1 高校后勤集团发展的内涵
        2.2.2 高校后勤经营模式的目标定位
        2.2.3 高校后勤集团经营策略构建的原则
        2.2.4 高校后勤集团经营策略的构建过程
    2.3 Z大学后勤经营研究的理论基础
        2.3.1 SWOT分析法
        2.3.2 营业绩评价相关理论基础
3 Z大学后勤集团经营现状分析
    3.1 Z大学后勤集团的成立
    3.2 Z大学后勤集团的行业分析
        3.2.1 集团资源分析
        3.2.2 集团管理分析
        3.2.3 集团规模分析
        3.2.4 Z大学后勤集团经营存在的问题
    3.3 Z大学后勤集团SWOT分析
        3.3.1 后勤集团外部环境分析
        3.3.2 后勤集团内部环境分析
        3.3.3 后勤集团综合环境分析
4 Z大学后勤集团经营策略设计
    4.1 营策略组合设计
        4.1.1 实行差别化服务策略,推行后勤服务品牌项目
        4.1.2 推行规模经济策略
        4.1.3 推行低成本策略
        4.1.4 推行后勤人才发展策略
    4.2 Z大学后勤集团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的构建
        4.2.1 Z大学后勤集团经营业绩总体目标框图
        4.2.2 评价系统的控制职能部门设置与分配
        4.2.3 Z大学后勤集团经营业绩评价指标的确立
        4.2.4 Z大学后勤集团经营业绩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2.5 Z大学后勤集团经营指标的年度时序表样表
5 Z大学后勤物业实体经营策略的应用研究
    5.1 物业经营策略设计组合
        5.1.1 扩展盈利渠道
        5.1.2 实施规模化经营
        5.1.3 实行差别化经营策略,推行物业品牌服务项目
        5.1.4 实施低成本策略
    5.2 物业实体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的运用
        5.2.1 物业实体经营业绩评价目标指标值的确立
        5.2.2 物业实体经营评价指标的奖惩标准
6 Z大学后勤相关的配套政策分析
    6.1 发挥政府主导和宏观调控作用
    6.2 健全后勤集团与学校的相互关系制度
    6.3 建立健全后勤与相关社会企业、组织、行业、服务对象关系制度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8)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再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历史回顾
    (一) 快速推进阶段 (1999~2002年)
    (二) 停滞彷徨阶段 (2003~2005年)
    (三) 深化调整阶段 (2006年至今)
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主要经验
    (一) 政府主导是改革进程快速推进的基本保证
    (二) 以人为本是改革效益基本实现的根本保证
    (三) 分类指导、多元发展是改革路径健康拓展的基本保证
三、高校后勤社会化现实困境
    (一) 缺乏独立的法人地位, 弊端日渐凸显
    (二) 经营状况普遍陷入困境, 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下降
    (三) 学校依然深陷繁琐庞杂的后勤事务管理中
    (四) 后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降低
四、进一步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再思考
    (一) 关于高校后勤和后勤社会化
    (二) 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终极目标
    (三) 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实现条件
    (四) 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实现进程

(9)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创新模式研究 ——以南阳地区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1.3.1 国外研究
        1.3.2 国内研究
        1.3.3 述评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的思路
        1.4.2 研究的方法
    1.5 本研究存在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管理制度创新理论
    2.2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2.3 高等教育理论
    2.4 比较优势理论
    2.5 地缘优势理论
第三章 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分析
    3.1 国外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现状
    3.2 国内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现状
    3.3 我国后勤管理模式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四章 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新模式的构建
    4.1 目标和原则
    4.2 基本方向
    4.3 基本思路
    4.4 基本内容
第五章 南阳地区高校后勤管理模式案例研究
    5.1 南阳地区高校及后勤管理概述
        5.1.1 普通高校概况
        5.1.2 后勤社会化情况
    5.2 南阳地区区域性高校后勤管理模式适用性评价
    5.3 南阳地区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创新与对策
        5.3.1 改变后勤管理体制,规范后勤管理与服务
        5.3.2 改革后勤用人制度,实现人员规范分离,实行全员聘任
        5.3.3 把握正确的改革方向,以服务创效益
        5.3.4 建立后勤完善的分配制度
第六章 结束语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之处与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作者简介

(10)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再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目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存在的问题。
    1.1 高校后勤集团与高校的产权关系仍不明晰
    1.2 后勤集团服务市场发育不够完善, 保障监控体系缺失
    1.3 高校后勤社会化与学校服务公益性的结合点还没有很好的融合
2 造成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存在的问题解析
3 深化和完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对策

四、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再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天津城建大学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研究[D]. 刘浩. 天津师范大学, 2016(02)
  • [2]改革再出发: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新探[J]. 潘国忠. 高校后勤研究, 2015(01)
  • [3]政府推进下的C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案例研究[D]. 王华玉. 电子科技大学, 2015(03)
  • [4]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后勤完全社会化托管模式的研究[D]. 冯志洲.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4(01)
  • [5]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D]. 王祥国. 中南大学, 2014(03)
  • [6]后勤服务社会化背景下高校学生食堂管理研究 ——以福建省三所高校为例[D]. 陈研. 福建农林大学, 2014(01)
  • [7]Z大学后勤集团社会化改革下的经营研究[D]. 唐文茜. 中南大学, 2013(03)
  • [8]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再思考[J]. 陈明,孙殿明,王军. 大学(学术版), 2013(10)
  • [9]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创新模式研究 ——以南阳地区高校为例[D]. 袁艳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01)
  • [10]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再思考[J]. 唐忠,李秦,孙厚彬. 科技资讯, 2013(11)

标签:;  ;  ;  ;  ;  

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再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