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棚芦笋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范光炜[1](2021)在《大棚芦笋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品种选择、培育壮苗、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大棚芦笋的高产栽培技术,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参考。
李育军,植石灿,骆浩文,金晓石[2](2021)在《华南地区芦笋潜力品种介绍及栽培管理技术》文中研究说明芦笋,又叫石刁柏,是百合科多年生宿根植物,起源于地中海沿岸东部地区等,于晚清时期传入我国,目前,全球栽培面积约30万hm2,我国栽培面积10万hm2,是芦笋生产大国。芦笋在我国南北均可种植,常作高端蔬菜,很受中高档消费人群的欢迎。20世纪90年代以来,芦笋在华南地区如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湖南、江西等发展较快,近年来,华南地区芦笋栽培年总面积7 000万hm2左右,产值10亿左右,
汪李平[3](2021)在《长江流域塑料大棚芦笋栽培技术(下)》文中研究表明5大棚芦笋栽培技术5.1品种选择芦笋是一次种植、多年采收的多年生蔬菜,品种选择对芦笋整个生长期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长江流域大棚栽培芦笋宜选择笋株高大、笋茎粗壮、抗病性强、适应性好、产量高、品质优的品种,目前表现比较好的品种有88-5改良系、2000-X、芦笋王子F1、冠军、格兰德、阿特拉斯和帝王等杂交品种。
汪李平[4](2021)在《长江流域塑料大棚芦笋栽培技术(中)》文中认为2栽培特性2.1形态特征(1)根芦笋的根为须根系,根群发达,具有长、粗、多的特点,主要分布在30 cm以内的耕作层中。芦笋的根系主要由肉质贮藏根和须状吸收根组成。种子发芽最初生长的为初生根,随着幼苗生长,在初生根与初生茎的结合部逐渐产生突起而形成先端鳞茎状地下根状茎,随后地下根状茎上生长出肉质贮藏根,再在肉质贮藏根上长出纤细的须状吸收根,随着芦笋植株不断生长发育和生长年限逐年增加,慢慢形成发达的根群。芦笋的肉质贮藏根从地下根状茎节上长出,
王国庆,戴祥生,陈赣,赵晓东,金水凤,汤泳萍,倪砚琴[5](2020)在《吉安市井冈芦笋产业发展思考与建议》文中指出芦笋素有"蔬菜之王"的美称,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井冈芦笋作为吉安市绿色蔬菜产业的主导产品,对保障和调节城乡居民的"菜篮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吉安市井冈芦笋主产区的实地调查,基本摸清了全市井冈芦笋的生产规模、主栽品种、分布范围、市场供应和销售等情况,对井冈芦笋产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思考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高峰[6](2020)在《寿县绿芦笋大棚四季覆膜高效栽培技术》文中提出大棚绿芦笋种植是寿县一项好的产业扶贫项目,为指导帮助更多农户掌握种植技术,本文从大棚穴盘育苗、芦笋大棚建设、四季覆膜管理、开沟定植、定植当年管理、三期采收与二次留养母茎管理、采后处理等主要技术环节总结了寿县地区绿芦笋大棚四季覆膜高效栽培技术,供种植户参考。
韩峰[7](2020)在《大棚芦笋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说明总结了大棚芦笋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采收、采收后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为芦笋种植户提供参考。
韩春梅[8](2018)在《大棚芦笋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着重归纳了大棚栽培芦笋的高产技术,主要包括育苗、定植、田间管理(包括补苗、棚室内的管理、清园等)、采收以及采收后的管理,以期为芦笋栽培者提供理论基础。
穆大伟[9](2017)在《城市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与相关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国耕地紧张局势越加严重,城市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开展具备农业生产功能的城市建筑环境适应性与种植技术研究,能够有效补偿耕地面积,减少资源消耗,改善城市生态,使城市产生从单纯的资源消耗型向生产型的革新性转变,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生态和学术意义。课题以居住建筑和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实地调研、理论整合、种植试验、计算机模型建构等方法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方面:系统梳理有农建筑理论,农业城市环境适应性、建筑环境适应性研究,建筑农业种植技术、品种选择技术研究、屋顶温室有农建筑范式研究。研究内容:(1)在生产性城市理论指导下,系统梳理有农建筑理论。有农建筑是在传统民用建筑基础上,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环境调控手段,系统耦合人居生活与农业生产活动,构筑“建筑—农业—人”一体化生态系统,具备农业生产功能的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2)城市环境与传统农田环境差异较大,论文以城市雨水和城市空气条件下蔬菜适应性为切入点进行种植试验研究,测量蔬菜光合速率、根系活力、维生素含量和重金属含量等蔬菜品质指标和生理指标,探讨农业在城市环境中的适应性。(3)对比分析蔬菜和人体对环境的要求,提出人菜共生空间光照、温度、湿度、气流等环境指标。测量客厅、办公室、阳台、屋顶的光照强度、温度、湿度、CO2浓度,分析蔬菜在建筑环境中的适应性。进行建筑蔬菜种植试验,测量生理指标与产量,计算蔬菜绿量和固碳吸氧量,探讨蔬菜生产建筑环境适应性和生态效益。(4)结合设施农业技术和立体绿化技术,筛选建筑农业种植技术:覆土种植、栽培槽种植、栽培块种植、水培种植。提出建筑农业新技术:透气型砂栽培技术。该技术可实现不更换栽培基质持续生产,是更加适宜建筑环境的农业种植技术。进行透气型砂栽培生菜种植试验研究,论证透气型砂栽培技术可行性。(5)提出建筑农业品种选择基本原则,系统整理120种蔬菜环境要求数据,建立建筑蔬菜品种选择专家系统。以建筑农业微空间和中国农业气候区划为基础,进行建筑农业气候区划。(6)进行屋顶温室有农建筑专题研究,探索日光温室、现代温室和建筑屋顶结合的具体模式,并将光伏与屋顶温室进行结合,使建筑具备能源生产和农业生产的功能。利用Design Builder模拟屋顶温室、屋顶农业和普通建筑的能耗,探讨屋顶温室的节能性。论文阐述了有农建筑的内涵,通过调查研究、理论研究、试验研究、模拟研究对农业城市适应性、建筑适应性、建筑农业种植技术、建筑蔬菜品种选择技术、屋顶温室有农建筑模型与能耗进行了研究。结论如下:(1)城市雨水和城市空气环境下的蔬菜生长势弱,商品产量低,营养品质较好,重金属As、Cd、Pb含量满足国家标准食品安全要求,城市雨水可作为农业灌溉用水,交通路口不宜进行蔬菜商品生产;在人菜共生建筑空间中,蔬菜要求光照强度3000lux以上,远高于人居环境要求,需要解决补光而不产生眩光的问题,人菜温度、湿度、通风环境要求范围较为接近,人菜CO2和O2具有互补作用;通过办公建筑和居住建筑环境测量试验和种植试验研究证明人菜共生是可行的,种植试验表明,南向窗台、南向阳台和西向阳台单株生物量分别为163.15g、138.08g、132.42g,显着高于北向窗台19.01g和屋顶31.67g,不同空间蔬菜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固碳吸氧量和绿量差异明显。(2)提出建筑农业三原则:对人工作和生活影响小、对建筑环境影响小、种植管理简单,筛选出建筑农业适宜技术:覆土栽培技术、栽培槽技术、栽培块种植技术、栽培箱种植技术、水培技术;提供新的建筑农业种植技术:透气型砂栽培技术,试验证明透气型砂栽培技术是可行的;建立120种蔬菜环境指标数据库,建立品种选择专家系统,进行建筑农业气候区划,解决了建筑蔬菜品种选择问题。(3)探索通过屋顶温室进行农业、能源复合式生产的有农建筑范式;Design Builder软件模拟表明屋顶现代温室和相连建筑顶层的全年能耗为80802 Kwh,露地现代温室+没有屋顶温室的建筑顶层全年能耗为90429 Kwh,全年节能9627 Kwh,露地日光温室+普通建筑顶层全年能耗为48806 Kwh,屋顶日光温室和建筑顶层全年能耗为46924 Kwh,全年节能1882 Kwh,证明屋顶温室是节能的。论文为有农建筑和生产型建筑系统构筑做了部分工作,属于生产性城市理论体系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垂直农业的生产型民用建筑系统构筑》(项目批准号:51568017)的部分研究成果,为生态建筑设计探索新方法,为可持续城镇建设提供新思路。
熊文[10](2017)在《赣北不同打顶高度对大棚芦笋产量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以多年生芦笋品种井冈701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打顶高度对芦笋产量和采收期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整株打顶140 cm产量最高,达22 296 kg/hm2,全采笋期产量均较佳,适宜在芦笋生产上加以推广。
二、大棚芦笋高产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棚芦笋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大棚芦笋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品种选择 |
2 培育壮苗 |
2.1 准备苗床 |
2.2 种子处理 |
3 田间管理 |
3.1 地块选择 |
3.2 施肥整地 |
3.3 日常管理 |
4 病虫害防治 |
4.1 虫害防治 |
4.2 主要病害防治 |
4.2.1 茎枯病。 |
4.2.2 根腐病。 |
4.2.3 锈病。 |
(2)华南地区芦笋潜力品种介绍及栽培管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华南地区芦笋茬口安排 |
2 地块选择及施肥 |
3 播种育苗与移栽 |
3.1 催芽 |
3.2 播种 |
3.3 育苗管理 |
3.4 移栽定植 |
4 田间管理 |
4.1 查苗补棵 |
4.2 植株调整 |
4.3 水肥管理 |
4.4 采笋前准备工作 |
4.5 采收 |
4.6 采收期管理 |
4.7 采收后管理 |
5 病虫害综合控制 |
5.1 农业方法 |
5.2 物理方法 |
5.3 生物方法 |
5.4 化学方法 |
(3)长江流域塑料大棚芦笋栽培技术(下)(论文提纲范文)
5 大棚芦笋栽培技术 |
5.1 品种选择 |
5.2 整地和定植 |
5.3 田间管理 |
5.4 芦笋采收期管理 |
5.5 采收后的田间管理 |
6 病虫害防治 |
(4)长江流域塑料大棚芦笋栽培技术(中)(论文提纲范文)
2 栽培特性 |
2.1 形态特征 |
2.2 生长发育 |
2.3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
3 栽培季节与茬口 |
4 芦笋的繁殖技术 |
4.1 分株繁殖 |
4.2 组织培养快繁 |
4.3 种子繁殖 |
(5)吉安市井冈芦笋产业发展思考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吉安市井冈芦笋产业现状 |
2 吉安市井冈芦笋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2.1 资金投入大,前期收益低 |
2.2 技术水平不高 |
2.3 产业链短,市场活力不旺盛 |
3 发展建议 |
3.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
3.2 加快芦笋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 |
3.3 推进贮藏冷库建设和芦笋精深加工 |
3.4 加大品牌宣传力度 |
3.5 强化技术服务体系 |
(6)寿县绿芦笋大棚四季覆膜高效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大棚穴盘育苗 |
1.1 品种选择 |
1.2 育苗时间 |
1.3 浸种催芽 |
1.4 播种 |
1.5 苗床管理 |
2 芦笋大棚建设 |
3 四季覆膜管理 |
4 开沟定植 |
4.1 定植密度 |
4.2 挖定植沟 |
4.3 施肥浇水 |
4.4 起苗定植 |
5 定植当年管理 |
6 定植翌年及以后管理 |
6.1 三期采收 |
6.2 二次留养母茎 |
6.3 水肥生态调控 |
6.4 病虫害绿色防控 |
7 采后处理 |
(7)大棚芦笋绿色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品种选择 |
2 播种育苗 |
2.1 苗地选择 |
2.2 浸种催芽 |
2.3 及时播种 |
2.4 苗床管理 |
3 定植 |
3.1 定植前准备 |
3.1.1大棚构建。 |
3.1.2整地施肥。 |
3.2 定植方法 |
4 田间管理 |
4.1 水肥管理 |
4.2 温度控制 |
4.3 中耕除草与培土 |
4.4 病虫害防治 |
5 适时采收 |
6 采收后管理 |
6.1 合理留养母茎 |
6.2 植株调整 |
6.3 中耕除草 |
6.4 清洁田园 |
(8)大棚芦笋高产栽培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育苗 |
1.1 品种选择 |
1.2 育苗时间 |
1.3 浸种催芽 |
1.4 播种方法 |
1.4.1 苗床播种育苗 |
1.4.2 营养钵育苗 |
2 定植 |
2.1 地块选择 |
2.2 移栽定植 |
2.2.1 挖定植沟 |
2.2.2 施肥填沟 |
2.2.3 起苗定植 |
3 田间管理 |
3.1 补苗 |
3.2 棚室内的管理 |
3.2.1 通风换气和温度调节 |
3.2.2 灌水和追肥 |
3.2.3 正确掌握收获期 |
4 清园 |
5 采收 |
6 采收后的管理 |
6.1 施肥 |
6.2 植株调整 |
6.3 其他管理 |
(9)城市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与相关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都市农业 |
1.2.2 设施农业 |
1.2.3 立体绿化 |
1.3 研究范围的界定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框架 |
1.6 创新点 |
第2章 有农建筑与产能建筑 |
2.1 有农建筑 |
2.1.1 垂直农场 |
2.1.2 有农建筑 |
2.2 产能建筑 |
2.2.1 被动房 |
2.2.2 产能房 |
2.3 生产型建筑 |
第3章 农业的城市环境适应性研究 |
3.1 城市雨水种菜可行性试验研究 |
3.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
3.1.2 材料与方法 |
3.1.3 结果与分析 |
3.1.4 结论 |
3.2 城市道路环境生菜环境适应性研究 |
3.2.1 材料与方法 |
3.2.2 结果与分析 |
3.2.3 讨论 |
3.2.4 结论 |
第4章 农业的建筑环境适应性研究 |
4.1 建筑农业环境理论分析 |
4.1.1 蔬菜对环境的要求 |
4.1.2 人菜共生环境研究 |
4.2 建筑农业环境试验研究 |
4.2.1 材料与方法 |
4.2.2 结果与分析 |
4.3 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和生态效益研究 |
4.3.1 材料与方法 |
4.3.2 结果与分析 |
4.3.3 讨论 |
4.3.4 结论 |
第5章 建筑农业种植技术研究 |
5.1 建筑农业蔬菜种植技术 |
5.1.1 覆土种植 |
5.1.2 栽培槽 |
5.1.3 栽培块 |
5.1.4 栽培箱 |
5.1.5 水培 |
5.1.6 栽培基质 |
5.2 建筑农业新技术:透气型砂栽培技术 |
5.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2.2 透气型砂栽培床 |
5.2.3 砂的理化指标研究 |
5.2.4 水肥控制技术研究 |
5.2.5 砂栽培的特点 |
5.3 透气型砂栽培技术试验研究 |
5.3.1 研究现状 |
5.3.2 材料与方法 |
5.3.3 结果与分析 |
5.3.4 讨论与结论 |
第6章 建筑农业品种选择技术研究 |
6.1 品种选择原则 |
6.1.1 研究现状 |
6.1.2 品种选择原则 |
6.2 品种选择专家系统 |
6.2.1 蔬菜品种数据库 |
6.2.2 品种选择专家系统 |
6.3 建筑农业气候区划 |
6.3.1 建筑农业空间微气候类型 |
6.3.2 建筑农业气候区划 |
6.3.3 建筑农业气候区评述 |
第7章 温室与屋顶温室 |
7.1 温室 |
7.1.1 日光温室 |
7.1.2 现代温室 |
7.1.3 温室环境调控系统 |
7.2 光伏温室:农业与能源复合式生产 |
7.2.1 研究现状 |
7.2.2 农业光伏电池 |
7.2.3 光伏温室的光环境 |
7.2.4 光伏温室设计 |
7.2.5 实践案例 |
7.3 温室环境试验研究 |
7.3.1 材料与方法 |
7.3.2 结果与分析 |
7.3.3 结论 |
7.4 屋顶温室 |
7.4.1 研究现状 |
7.4.2 实践案例 |
7.4.3 屋顶温室类型 |
7.5 屋顶温室模型构建 |
7.5.1 生产性设计理念 |
7.5.2 屋顶日光温室 |
7.5.3 屋顶现代温室 |
7.5.4 屋顶温室透明覆盖材料 |
7.6 屋顶温室生产潜力研究 |
7.6.1 评估模型的建立 |
7.6.2 天津市屋顶温室面积 |
7.6.3 屋顶温室的生产潜力 |
7.6.4 自给率分析 |
7.6.5 结果与讨论 |
7.7 屋顶温室能耗模拟研究 |
7.7.1 能耗模拟分析软件 |
7.7.2 建筑能耗模型 |
7.7.3 能耗模拟参数设置 |
7.7.4 能耗模拟结果与分析 |
7.7.5 能耗模拟结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10)赣北不同打顶高度对大棚芦笋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供试材料 |
1.3 试验设计 |
1.4 试验方法 |
1.5 田间管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植株打顶对芦笋产量的影响 |
2.2 打顶后芦笋整株分枝数变化 |
2.3 芦笋采收期间的产量变化 |
3 结论与讨论 |
四、大棚芦笋高产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大棚芦笋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 范光炜. 园艺与种苗, 2021(07)
- [2]华南地区芦笋潜力品种介绍及栽培管理技术[J]. 李育军,植石灿,骆浩文,金晓石. 长江蔬菜, 2021(06)
- [3]长江流域塑料大棚芦笋栽培技术(下)[J]. 汪李平. 长江蔬菜, 2021(04)
- [4]长江流域塑料大棚芦笋栽培技术(中)[J]. 汪李平. 长江蔬菜, 2021(02)
- [5]吉安市井冈芦笋产业发展思考与建议[J]. 王国庆,戴祥生,陈赣,赵晓东,金水凤,汤泳萍,倪砚琴. 中国果菜, 2020(11)
- [6]寿县绿芦笋大棚四季覆膜高效栽培技术[J]. 高峰. 现代农业科技, 2020(11)
- [7]大棚芦笋绿色高产栽培技术[J]. 韩峰. 现代农业科技, 2020(06)
- [8]大棚芦笋高产栽培关键技术[J]. 韩春梅. 四川农业科技, 2018(02)
- [9]城市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与相关技术研究[D]. 穆大伟. 天津大学, 2017
- [10]赣北不同打顶高度对大棚芦笋产量的影响[J]. 熊文. 现代农业科技, 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