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边坡绿化技术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王学林[1](2020)在《基于渐近均匀化理论的植物根系固土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植被根系会与土壤颗粒紧密结合,构成具有一定空间异构性的天然复合材料,不仅能有效减少径流对坡面的冲蚀,防止土壤资源流失,还改善了当地水文资源条件。已有诸多研究对植物根系的力学特性以及固持土壤、提高堆积体安全系数能力进行了分析,但根系与土壤的耦合机制(本构关系)搭建尚需进一步探索。现有理论多停留对单根或单个根束阶段,缺少精度高、实用强的仿真建模方法,难以估算大量根系对土壤的加固效果,普遍存在着理论结果与试验数值相差较大的现象。本文以山西省吉县地区数种抗旱优势灌草、乔木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其根系不仅具有竖向纵深生长的特性,许多植物的竖向根在坡体剖面中呈现出均匀排布状态,形成了具有周期性分布的长纤维复合材料。基于该现状,本文基于周期性结构与均匀化理论,参照钢筋、混凝土的仿真技术,选取根土复合体的仿真模型横截面作为该复合材料本构关系模型,通过该“单胞”模型和数值仿真运算得到根系对土壤的增益效果。为进一步验证该“单胞”模型数值运算结果的准确性,使复合体中的根系符合周期性排布。以山西试验地所采集的刺槐根、侧柏根、油松根及当地黄土进行三轴试验,将参数带入“单胞”模型中与仿真数据进行对比,证实了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为开发含林边坡的多尺度耦合力学模型,尝试从周期复合材料角度揭示含根系固土机制,利用实体单元和均匀化两种建模方式,分析林木根系对浅层坡体力学性质的影响,最后通过数值模拟估算不同类型的边坡安全系数。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根土复合体本构关系方程,成功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平面“复合单胞”仿真模型。通过改变弹性模量、单胞尺寸等因子探究对其极限载荷的影响,以及复合体三轴压缩试验,从理论和试验角度均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2)通过建立素土边坡与含植物根系边坡模型,证明草本(以披碱草为例)和乔木(以油松、刺槐和侧柏为例)根系能改善边坡浅层土体的应力场,边坡模型内的根系分布区受到的剪应力更加均匀,稳定性得到提升。(3)通过实体根系边坡模型与均匀化根系边坡模型的数值仿真结果对比,两种建模方法具有相近精度,但是均匀化方法极大地减少了模型计算工作量,节省了约95.58%的单元数。(4)30°边坡模型中,无草边坡安全系数为F=4.28,根系对边坡的稳定性平均提高约2.92%;当坡角增大到45°时,无草边坡安全系数下降为2.90,而含草边坡平均安全系数提升了13.45%,根系固土效果更加显着。(5)通过油松、刺槐、侧柏三种乔木根系的三轴压缩试验,证实理论模型与试验结果的平均误差仅为4.9~13.3%。这可能是由于试件存在少许弧形边缘造成的,也侧面说明本文方形平面“单胞”模型适用性强、准确度高。
陈俊,陈昊,潘艺华[2](2020)在《我国边坡绿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回顾了我国边坡绿化技术研究的发展历程,将其分为初步开拓、缓慢探索和高速发展3个阶段,简述了目前典型的边坡绿化技术(铺草皮、三维植被网、液压喷播植草、挖沟植草、植被混凝土、骨架植被护坡),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吴崑[3](2019)在《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技术与植物选择研究 ——以京承高速为例》文中指出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人们对于基础交通建设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在高速公路等基础交通建设中,不可避免地会对现有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破坏。为了改善这一环境问题,亟需对高速公路边坡环境进行高速公路边坡绿化建设是恢复高速公路周边生态,保护高速公路边坡的重要技术手段。本课题通过对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绿化建设进行研究,首先对北京高速公路及边坡植物建设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介绍,重点分析京承高速(三期)周边边坡植物种植类型及生长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北京地区高速公路建设区域自然环境特点和高速公路建设现状,深入分析了高速公路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总结了当前京承高速公路边坡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京承高速公路边坡绿化建设的改进方案和具体优化措施,初步成了普遍适用于北京地区高速公路边坡植被建设的总体设计及种植方案。本研究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北京地区高速公路边坡植物选择及植被方案设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为后期工程改造或建设中如何选择更加合适的植物种类以充分发挥边坡植物在高速公路建设运行中的作用提供了具有价值的参考。
宁大鹏[4](2019)在《商合杭高铁安徽宣城段绿色通道景观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逐步提升,同时人们也越来越追求居住生活周边的生态景观环境。近年来由于中国政府大力推进高速铁路建设,1000公里以内的旅程,人们首选高铁这个交通工具,因为它换乘便捷、舒适。高速铁路周边的绿化景观可以改善铁路线路周边区域生态环境、防尘降噪、清洁空气,也能为人们出门旅行创造愉快舒适的条件。本文首先对高速铁路绿色通道设计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对商(丘)合(肥)杭(州)高速铁路安徽(宣城段)绿色通道建设的基础条件进行了概述分析,然后对我国南方地区高速铁路绿色通道景观建设设计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车站站场景观、高速铁路区间行驶正线景观、隧道进出口边仰坡景观、桥下景观、取弃土场景观、附属设施六个方面提出了高速铁路绿色通道景观设计优化的一些新的观点及思路。未来,我国南方片区高速铁路绿色通道景观设计,可参考本研究中提出的景观设计方法和案例,建造带有南方地域特色的绿色通道景观,并在建设完成后,能同时具有景观效果和生态功能。
张晓奕[5](2019)在《甘孜州九龙县S215呷尔镇至汤古乡段边坡景观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甘孜州九龙县S215呷尔镇至汤古乡段沿线华丘元宝山、呷尔镇大铺子后山、狮子神山、汤古乡神仙坝边坡景观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搜集、整理与边坡景观设计相关的国内外优秀研究成果,系统的总结出了边坡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及设计内容,运用边坡景观设计方法对研究区的实地调研,基于边坡立地条件和人文环境对研究区边坡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归纳研究区边坡的现状问题并进行设计策略研究,根据设计目标,提出S215呷尔镇至汤古乡段沿线华丘元宝山、呷尔镇大铺子后山、狮子神山、汤古乡神仙坝边坡景观设计方案。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总结归纳了道路边坡景观设计理论。道路边坡景观设计是以生态学、景观美学、环境行为心理学为理论基础,遵循安全性、因地制宜、环境保护、美学、地域性、可持续性等原则,通过对场地详尽的调查,综合分析边坡立地条件和人文环境,提出科学合理的边坡景观设计方案。提出边坡景设计的内容可概况为边坡场地设计、边坡绿化景观设计、景观建筑小品设计三个方面。(2)对研究区边坡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综合分析,为研究区边坡景观设计提供了依据和思路。进行基于现状调查的边坡现状条件分析、基于现场观察和访谈的使用者需求分析、基于地域文化元素挖掘和提炼的地域文化设计元素分析等综合分析。对于大型边坡地形信息的获取,可以通过现场勘查结合Arcgis地形分析工具分析获得。(3)根据综合分析的结果,提出研究区边坡景观设计方案,为其他边坡景观设计提供参照。基于生态性、地域性、美学以及经济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分别对研究区场地设计、边坡绿化景观设计、以及地域文化在边坡景观设计中的表达进行阐述:在场地功能和景观建筑小品的设计上要结合旅游人群的需求和当地居民的需求,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设计元素并应用到边坡景观设计之中,提升空间品质。重点展现了地域文化在游憩空间设计、道路视域景观空间及景观建筑小品中的表达。对于边坡绿化景观,从坡面的处理、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栽植与管护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
赵晓芳[6](2018)在《湿陷性黄土生态护坡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工程建筑越来越多,而湿陷性黄土边坡植被护坡的修复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工程应用还相对较少。本文以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窦家山校区内树形源教学楼基础西南侧湿陷性黄土为例,研究并分析了关于兰州城关区以东窦家山区域湿陷性黄土生态边坡绿色植被护坡技术的工程措施。以往加固或防护湿陷性黄土边坡的方法多数是抗滑桩和预应力锚索、挡土墙等被动措施,随着“绿色工程”理念深入人心,以掌握湿陷性黄土不同倾角边坡的受力规律及植被修复情况分析,作为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基础边坡生态植被护坡的修复工程,进而具体实施相应的护坡绿化,不仅稳定了边坡,还实现了水土保持,美化了环境,同时也为今后的同类型湿陷性黄土边坡植被修复提供一定的植被修复的施工技术参考。兰州城关区以东窦家山地区湿陷性黄土生态边坡绿色护坡技术研究,通过植被调查研究、植被恢复效果试验,依据本地区的自然气候条件因地制宜的选择适于本地区种植且根系生长快、且根系不太发达的草本植物即缕草,其品种较低矮、种植密列整齐、并且对西北地区外部环境适应性强,而且根系不太发达对土体自重几乎不产生影响以及对土壤适应范围广,在湿陷性黄土的土壤中能很好生长,是针对湿陷性黄土来说保持水土、固土护坡的好方法。修复过程通过护坡植被修复可以进一步提高湿陷性黄土坡面的稳定性、抗滑陷性,从而提高护坡植被恢复的实用性。对于湿陷性黄土一般来说:边坡的坡度小于25度以下,常规种植草皮即可;边坡的坡度在25-35度,除这种上述植物以外,还要增加一些灌木丛生类植物;坡度在36以上就要考虑种植-些密丛型草本植物,还要采取相应的工程加固护坡措施,现将本次工程案例的湿陷性黄土生态护坡研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随着湿陷性黄土由于植被修复作用,其粘聚力增大,体积含水率在不同深度土层中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其中水分入渗率呈现出幂函数逐步减小的趋势,黄土的湿陷量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的变化趋势。由于护坡植物根系的锚固作用,湿陷性黄土边坡的植被修复护坡的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有效防止湿陷性黄土边坡滑坡、滑塌、沉陷,控制水土流失的目的。
崔悦[7](2018)在《常春油麻藤在广西高速公路岩质边坡生态修复中的应用探讨 ——以岑溪至水汶高速公路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广西高速公路建设迅猛发展,截止2017年,已经建成高速公路5259 km,预计至2020年,广西高速公路规划总里程将突破8000 km。受广西特殊地形地质条件所限和高速公路技术指标要求,在高速公路的修建中,会形成大量的深挖高填边坡,尤其是岩质边坡,不具备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植被恢复代价高或周期漫长,不仅影响了公路景观效果,更是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可能引发崩塌地质灾害。因此,实现岩质边坡的生态修复尤为重要,也是适应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岩质边坡生态修复重在植物选择,常春油麻藤作为一种优良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在广西公路景观绿化中应用研究尚属空白,论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在研究岩质边坡生态恢复机理和常春油麻藤生态习性的基础上,依托岑溪至水汶高速公路岩质边坡生态修复试验工程,开展了绿化设计与施工、现场调查、生长环境试验与效果评价,取得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岑溪至水汶高速公路沿线自然气候、地形地貌、岩质边坡基本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合常春油麻藤生态习性,提出常春油麻藤在该区应用适宜性,并根据不同类型岩质边坡进行工程试验。(2)通过现场调查,观测边坡上常春油麻藤的生长状况、覆盖度等指标,得出常春油麻藤在各段边坡的应用效果。(3)对不同试验工点的土壤指标(如pH值、有机质、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含量)进行取样测定,结合边坡特征分析,总结常春油麻藤在岩质边坡生态修复适应性以及达到良好效果的基本条件。(4)应用基于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岑溪至水汶高速公路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论文通过理论研究与工程试验,表明在合适条件下,常春油麻藤适应于广西东南部气候条件下高速公路岩质边坡的生态修复,施工简便、管理粗放、工程造价低,值得推广。
张崇军[8](2018)在《北京山区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植物筛选及配置模式研究》文中指出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有着稳定坡面、减少水土流失以及使坡面更加美观的作用。为了筛选出适宜在北京山区高速边坡喷播绿化的植物种,通过调查京承高速(三期)和京昆高速边坡植被,计算植物种的种间联结和相关性,将调查样地的基本特征划分为四种立地类型,使用层次分析法对不同的立地类型建立相应的植物选择评价体系,筛选出适宜的植物种,并推荐配置模式。调查京昆高速边坡使用相似植物种和配置模式边坡绿化一年后的植被状况,分析坡面群落的植物长势和多样性指数,验证植物配置模式的合理性,为北京山区高速公路坡面绿化植物种的筛选提供一定的参考。结果表明:(1)经过调查研究区共有植物种50种,分别属于23科45属,菊科植物种占总数的16%,豆科、禾本科和蔷薇科植物种分别占10%,计算植物种的重要值,确定坡面优势种植物,初步筛选出适宜北京山区坡面绿化的植物种包括草本植物种13种,木本植物种19种。(2)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将研究区划分为4种立地类型,针对这4种立地类型筛选出适宜北京山区高速公路边坡喷播绿化的植物种,选择种间关系为正相关的植物种得出不同立地类型的植物配置模式。针对A种立地类型:胡枝子+紫穗槐+连翘+多花木兰+野菊花、高羊茅;B种立地类型:多花木兰+五叶地锦+胡枝子+刺槐+小叶鼠李+薄皮木+波斯菊+野菊花+柳蒿;C种立地类型:荆条+小叶鼠李+紫穗槐+山枣+小花溲疏+五叶地+紫花苜蓿+小红菊+黑麦草;D种立地类型:荆条+胡枝子+五叶地锦+山枣+小叶鼠李+刺槐+紫花苜蓿+野菊花+黑麦草。(3)京昆高速边坡绿化使用推荐的植物种和配置模式,坡面植物种生长一年后,经过调查,平均覆盖度为76.87%,平均高度为94.40cm。坡面植物群落的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略低于周边自然环境的指数。覆盖度、灌木数比例及与周边景观的协调性等指标已经达到项目绿化设计的目标,因此植物种和配置模式能够满足北京山区高速边坡绿化的要求。
方佩[9](2017)在《植物生长延缓剂对边坡绿化常用草本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文中指出草本植物可以稳定公路、铁路和矿山的等工程建设遗留的大量裸露边坡并改善其生态环境,然而以灌草型植物为目标群落的边坡绿化中草本种子比灌木种子萌发和生长快、竞争性强,因此开展植物生长延缓剂抑制草本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以边坡绿化的常用的沙打旺、紫花苜蓿和高羊茅为试材,探索了矮壮素、多效唑和烯效唑溶液不同浸种浓度、不同浸种时长和不同浓度溶液喷洒处理对三种草本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矮壮素和烯效唑溶液降低了沙打旺和紫花苜蓿的胚芽长度比,提高了胚根长度比;380-420mg/L的多效唑溶液和500mg/L烯效唑溶液对三种草本种子的发芽势均具有抑制效果,(2)从累积的出苗数得出多效唑和矮壮素溶液浸种处理能够有效降低沙打旺的出苗率;烯效唑溶液浸种能够有效降低紫花苜蓿的累积出苗数和株高;矮壮素和烯效唑浸种处理对紫花苜蓿和沙打旺出苗高峰出现时间均具有延缓效果,通用浓度值为:矮壮素500mg/L,烯效唑500mg/L。(3)随着烯效唑溶液和多效唑溶液浸泡时长的增大,高羊茅的株高抑制程度越大,结合高羊茅的出苗率和发芽势,最优植物生长延缓剂溶液浸泡时间为12h。(4)室内试验筛选最优浓度烯效唑500mg/L溶液浸种处理后进行灌草混播,实现了抑制草本植物幼苗生长的效果。植物生长延缓剂在边坡大面积绿化使用效果尚未可知,需结合大量的野外试验。该研究总结了三种植物生长延缓剂溶液浸种处理对三种草本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为植物生长延缓剂处理边坡绿化草本种子提供参考指标。
侯阳[10](2017)在《我国公路边坡绿化建设分析》文中指出随着大型公路项目建设发展,公路边坡绿化已经成为工程关注的热点。各种公路工程所形成的斜坡、堤坝、坡岸和坡地,以及侵蚀、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力量形成的山坡、岸坡和斜坡等,都统称为公路边坡。目前中国各级公路边坡频繁出现的滑坡、泥石流和水土流失等问题,许多原因都是公路边坡绿化没有处理好造成的结果。公路边坡具备固土护坡,提高边坡稳定性;恢复边坡植被,保护公路环境;美化公路环境,改善公路景观;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公路交通安全性,降低公路噪音;调解公路周围小气候,净化道路环境空气。公路边坡绿化应该坚持保证地质稳定的安全性原则,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性原则,遵循绿色低碳的经济性原则,综合防护功能的系统性原则,植物防护优先的景观性原则。中国公路景观规划设计需要不断学习、吸收国外公路边坡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公路自身特点形成系统可行的公路边坡建设体系。
二、工程边坡绿化技术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工程边坡绿化技术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渐近均匀化理论的植物根系固土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进展及现状 |
1.2.1 植物护坡研究进展及现状 |
1.2.2 根系固土理论与模型的研究进展及现状 |
1.2.3 研究问题的提出 |
2 研究内容与研究区概况 |
2.1 研究内容 |
2.1.1 均匀化理论及其在根系固土中的应用 |
2.1.2 技术路线及说明 |
2.2 研究区概况 |
3 研究方法 |
3.1 均匀化理论与周期结构理论 |
3.1.1 控制方程 |
3.1.2 等效刚度求解与三维本构关系 |
3.2 边坡的有限元模拟 |
3.2.1 草本根系边坡模型 |
3.2.2 乔木根系边坡模型 |
3.3 三轴试验方法 |
4 黄土高原草本植物根系固土效果分析 |
4.1 方法验证与本构关系计算 |
4.2 有限元模型仿真结果和分析 |
4.2.1 边坡应力分布 |
4.2.2 边坡安全系数分析 |
4.3 小结与讨论 |
5 黄土高原乔木根系固土效果分析 |
5.1 根土复合体等效参数的影响规律 |
5.2 三轴压缩试验结果与分析 |
5.2.1 不同饱和度下粘聚力、内摩擦角及残余强度的变化 |
5.2.2 不同根径对油松根土复合体强度的影响 |
5.2.3 不同根系(油松、刺槐、侧柏)对复合土体强度的影响 |
5.2.4 主应力差和轴向应变曲线 |
5.3 根土复合体等效弹性参数的试验与理论对比 |
5.4 乔木植被根系固土效果数值分析 |
5.4.1 本构关系计算 |
5.4.2 有限元模型仿真结果和分析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校外导师简介 |
致谢 |
(2)我国边坡绿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边坡绿化技术研究的发展历程 |
1.1 初步开拓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期) |
1.2 缓慢探索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90年代末期) |
1.3 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期至今) |
2 我国典型边坡绿化技术 |
2.1 铺草皮边坡绿化技术 |
2.2 三维植被网边坡绿化技术 |
2.3 液压喷播植草边坡绿化技术 |
2.4 挖沟植草边坡绿化技术 |
2.5 植被混凝土边坡绿化技术 |
2.6 骨架植被护坡 |
3 我国边坡绿化技术发展趋势展望 |
3.1 实用性与观赏性相结合 |
3.2 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边坡绿化所用植被不再局限于一种或几种 |
3.3 边坡绿化呈现出多学科交叉、多种技术手段综合应用的趋势 |
3.4 岩质边坡绿化技术将进一步发展 |
4 结论 |
(3)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技术与植物选择研究 ——以京承高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概况 |
1.2.1 高速公路边坡绿化的必要性 |
1.2.2 国外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概况 |
1.2.3 国内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概况 |
1.2.4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绿化的功能 |
1.3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1.3.1 选题依据 |
1.3.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概述 |
2.1 高速公路边坡的主要特点 |
2.2 高速公路边坡防护的主要措施 |
2.3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种植的目的和意义 |
2.4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的选择标准 |
2.4.1 选择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的主要原则 |
2.4.2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应用列表 |
2.5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 |
2.5.1 气候条件 |
2.5.2 土壤条件 |
2.6 边坡植物种植的设计原则 |
2.6.1 复合性 |
2.6.2 本土性 |
2.6.3 持久性 |
2.7 边坡的绿化设计方案 |
2.8 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方案设计流程 |
2.8.1 合理控制植物种子与最终植物状态的比值 |
2.8.2 周边环境调查 |
2.8.3 优化植物组合 |
2.8.4 后期维护 |
2.8.5 避免发生草地退化方案 |
2.9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种植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 |
2.9.1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种植的常见技术 |
2.9.2 特殊边坡的植物种植手段 |
2.9.3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种植的管理措施 |
2.10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种植的优缺点 |
2.10.1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种植的优点 |
2.10.2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种植的缺点 |
第3章 京承高速公路及边坡植物建设现状及问题研究 |
3.1 北京地区高速公路建设区域自然环境特点 |
3.2 京承高速(三期)概述 |
3.3 京承高速(三期)边坡及植物调查 |
3.4 京承高速公路边坡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4章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建设的优化建议 |
4.1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种植的相关建议 |
4.1.1 加大边坡生态防护的资金投入 |
4.1.2 引进边坡植物种植新技术 |
4.1.3 合理选择边坡植物的种类 |
4.2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种植的具体优化措施 |
4.2.1 一般土坡和下坡面的应用 |
4.2.2 防冲刷生态护坡技术的合理运用 |
4.2.3 高次团粒边坡绿化技术的使用 |
4.2.4 防治边坡草手段的应用 |
4.3 京承高速三期边坡植物建设的具体优化措施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商合杭高铁安徽宣城段绿色通道景观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
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 |
2 高速铁路绿色通道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 |
2.1 景观 |
2.2 廊道、斑块、本底 |
2.3 高速铁路绿色通道景观的构成和作用 |
2.4 高速铁路绿色通道景观规划设计原则与理念 |
2.5 高速铁路绿色通道景观规划设计内容 |
3 商(丘)合(肥)杭(州)高速铁路安徽(宣城段)绿色通道景观设计条件分析 |
3.1 安徽(宣城段)绿色通道沿线气候、气象资料研究分析 |
3.2 安徽(宣城段)绿色通道沿线地理、地形、地貌的调查分析 |
3.3 安徽(宣城段)绿色通道沿线土壤与植被调查分析 |
3.4 商(丘)合(肥)杭(州)高铁宣城段绿色防护概算的研究分析 |
4 商(丘)合(肥)杭(州)高速铁路安徽(宣城段)绿色通道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
4.1 车站站场景观绿化设计 |
4.2 铁路区间行驶正线绿色通道景观绿化设计 |
4.3 安徽(宣城段)隧道进出口边仰坡景观绿化设计 |
4.4 安徽(宣城段)桥下景观绿化设计 |
4.5 安徽(宣城段)取弃土场景观设计 |
4.6 安徽(宣城段)线路附属景观设施设计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科研成果 |
致谢 |
(5)甘孜州九龙县S215呷尔镇至汤古乡段边坡景观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1 国外研究概况 |
1.3.2 国内研究概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章 道路边坡景观设计理论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2.1.1 恢复生态学理论 |
2.1.2 景观美学理论 |
2.1.3 环境行为心理学理论 |
2.2 道路边坡景观设计原则 |
2.3 边坡景观设计方法 |
2.3.1 边坡现状调查 |
2.3.2 边坡景观设计前期综合分析 |
2.3.3 边坡景观设计策略研究 |
2.3.4 方案构思与设计 |
2.4 边坡景观设计内容 |
2.4.1 边坡场地设计 |
2.4.2 边坡绿化景观设计 |
2.4.3 景观建筑小品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研究区域概况 |
3.1 地理位置 |
3.2 自然环境概况 |
3.3 社会环境概况 |
第4章 研究区边坡景观设计现状综合分析 |
4.1 边坡现状条件分析 |
4.1.1 地形地势分析 |
4.1.2 土壤现状 |
4.1.3 植被现状 |
4.1.4 道路交通现状 |
4.1.5 地权地类 |
4.1.6 水土流失情况 |
4.2 使用者需求分析 |
4.2.1 人群构成 |
4.2.2 行为需求分析 |
4.3 地域文化设计元素分析 |
4.3.1 甘孜州九龙县地域文化的挖掘 |
4.3.2 甘孜州九龙县地域文化元素提取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研究区边坡景观设计方案 |
5.1 设计策略研究 |
5.1.1 问题分析 |
5.1.2 设计策略 |
5.1.3 设计目标 |
5.2 设计依据与原则 |
5.2.1 设计依据 |
5.2.2 设计原则 |
5.3 绿化物种的选择 |
5.4 场地设计 |
5.4.1 场地设计构思 |
5.4.2 场地布局设计 |
5.5 边坡绿化专项设计 |
5.5.1 坡面处理 |
5.5.2 边坡绿化配置设计 |
5.5.3 栽植设计 |
5.5.4 抚育管护设计 |
5.6 地域文化景观专项设计 |
5.6.1 地域文化元素在游憩空间设计中的表达 |
5.6.2 地域文化元素在视域景观空间设计中的表达 |
5.6.3 地域文化元素在景观建筑小品中的表达 |
5.7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湿陷性黄土生态护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技术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2 边坡稳定性分析 |
2.1 湿陷性黄土概要 |
2.2 工程概况 |
2.3 地质构造和地形及地层岩性 |
2.4 岩土物理力学参数统计 |
2.4.1 室内试验 |
2.4.2 试验结果 |
2.5 边坡稳定性分析 |
2.5.1 条分法原理 |
2.5.2 计算方法与结果 |
2.6 现场工程地质条件研究 |
2.7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
2.8 边坡黄土湿陷性评价 |
2.9 绿色植被对生态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2.10 湿陷性黄土边坡植被护坡的局限性 |
3 湿陷性黄土边坡滑塌的的数值模拟过程及因素确定 |
3.1 湿陷性黄土边坡滑塌过程 |
3.2 土的粘聚力对湿陷性黄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
3.3 湿陷性黄土边坡的浅层区域植物根系加固机理 |
3.4 湿陷性黄土的浅层区域植物根系锚固作用分析 |
3.5 黄土湿陷性评价 |
3.6 树行源教学楼边坡种植前后湿陷性黄土地表沉降分析 |
3.7 基础护坡植被修复的局限性和影响因素分析 |
4 方案比选 |
4.1 方案拟定 |
4.2 抗滑桩的位置对湿陷性黄土边坡的安全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
4.3 黄土浅层边坡根土复合体分析 |
4.4 不同边坡角度的湿陷性黄土植被修复措施稳定性计算 |
4.5 边坡绿化两年后取土样进行条分法数值计算分析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常春油麻藤在广西高速公路岩质边坡生态修复中的应用探讨 ——以岑溪至水汶高速公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研究 |
2.1 相关概念 |
2.1.1 高速公路岩质边坡 |
2.1.2 岩质边坡的生态特点 |
2.1.3 生态修复概念 |
2.2 边坡生态修复的基础理论 |
2.2.1 限制因子原理 |
2.2.2 植物土壤学理论 |
2.2.3 生态适应性原理 |
2.2.4 生物群落演替理论 |
2.3 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要求与目的 |
2.3.1 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要求 |
2.3.2 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目的 |
2.4 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植物选择 |
2.4.1 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植物选择概述 |
2.4.2 常春油麻藤形态特征 |
2.4.3 常春油麻藤的生物学和生态学习性 |
2.5 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技术措施 |
2.6 小结 |
第三章 工程绿化试验设计 |
3.1 工程概况 |
3.1.1 工程背景 |
3.1.2 工程区气候 |
3.1.3 工程区地形地貌 |
3.1.4 项目边坡概况 |
3.2 常春油麻藤的边坡绿化设计与施工技术 |
3.2.1 边坡绿化设计 |
3.2.2 边坡绿化施工技术 |
3.3 常春油麻藤的边坡绿化技术经济分析 |
3.4 小结 |
第四章 绿化效果调查方案设计 |
4.1 调查时间及地点 |
4.2 现场调查方法 |
4.3 样品采集与检测方法 |
4.3.1 样品的采集 |
4.3.2 检测指标的确定 |
4.3.3 检测方法 |
4.4 数据处理方法 |
4.5 小结 |
第五章 应用效果与分析 |
5.1 常春油麻藤的应用效果 |
5.2 边坡土样试验结果与分析 |
5.2.1 试验结果 |
5.2.2 结果分析 |
5.3 小结 |
第六章 常春油麻藤在岩质边坡生态绿化综合评价 |
6.1 概述 |
6.2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6.3 综合评价流程 |
6.3.1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
6.3.2 确定各因素的权重 |
6.3.2.1 层次结构图构建 |
6.3.2.2 构造判断矩阵 |
6.3.2.3 计算权重及一致性检验 |
6.3.3 构建隶属度矩阵 |
6.3.4 综合评价结果 |
6.3.5 归一化处理 |
6.4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7.1 结论 |
7.2 讨论 |
7.2.1 优势与问题 |
7.2.2 展望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图表目录 |
附录 |
附录1 附表 |
致谢 |
(8)北京山区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植物筛选及配置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2 研究区概况 |
2.1 地理位置 |
2.2 地型地貌 |
2.3 气候条件 |
2.4 水文条件 |
2.5 土壤条件 |
2.6 植被状况 |
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3.1 研究内容 |
3.2 样地选择与调查 |
3.3 数据处理方法 |
3.4 技术路线 |
4 结果与分析 |
4.1 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植物筛选 |
4.1.1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优势种 |
4.1.2 研究区立地类型划分 |
4.2 坡面植物选择评价指标体系 |
4.2.1 阳坡-缓坡-石质边坡判断矩阵构建 |
4.2.2 阳、半阳坡-陡坡-石质边坡判断矩阵权重分析 |
4.2.3 阴、半阴坡-缓坡-石质边坡判断矩阵权重分析 |
4.2.4 阴坡-陡坡-石质边坡判断矩阵权重分析 |
4.3 适宜边坡绿化植物种的优选 |
4.3.1 草本植物种的选择 |
4.3.2 木本植物种的选择 |
4.4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配置模式 |
4.4.1 植物配置原则 |
4.4.2 植物种间关联性分析 |
4.5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配置 |
4.5.1 阳坡-缓坡-石质边坡植物配置模式 |
4.5.2 阳、半阳坡-陡坡-石质边坡植物配置模式 |
4.5.3 阴、半阴坡-缓坡-石质边坡植物配置模式 |
4.5.4 阴坡-陡坡-石质边坡植物配置模式 |
4.6 京昆高速边坡绿化效果分析 |
4.6.1 植被覆盖度及高度 |
4.6.2 研究区植物多样性指数对比 |
4.7 小结 |
5 讨论与结论 |
5.1 讨论 |
5.2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第一导师简介 |
第二导师简介 |
致谢 |
(9)植物生长延缓剂对边坡绿化常用草本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2.1 边坡绿化研究的现状 |
1.2.2 边坡绿化的植被类型及其影响 |
1.2.3 草本植物对边坡绿化植物群落的影响 |
1.2.4 植物生长延缓剂在国内外应用研究现状 |
2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2.1 研究内容 |
2.2 研究方法 |
2.2.1 试验地概况 |
2.2.2 试验材料选择 |
2.2.3 植物生长延缓剂浸种后草本种子的萌发 |
2.2.4 植物生长延缓剂浸种后草本种子胚根胚芽长度 |
2.2.5 不同浸种时长处理后草本植物萌发和幼苗生长 |
2.2.6 植物生长延缓剂喷洒草本植物 |
2.2.7 边坡绿化示范区植物生长延缓剂的应用 |
2.2.8 数据处理 |
2.3 技术路线 |
3 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对草本植物种子发芽的影响 |
3.1 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对草本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 |
3.2 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对草本种子胚芽和胚根的影响 |
3.3 小结 |
4 不同浓度植物生长延缓剂对草本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 |
4.1 不同浓度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沙打旺幼苗生长的影响 |
4.2 不同浓度植物生长延缓剂对紫花苜蓿幼苗生长的影响 |
4.3 小结 |
5 植物生长延缓剂不同浸泡时长对草本植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
5.1 植物生长延缓剂不同浸泡时长对高羊茅发芽的影响 |
5.2 植物生长延缓剂不同浸泡时长对高羊茅幼苗生长的影响 |
5.3 小结 |
6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灌草混播试验中草本植物的影响 |
6.1 植物生长延缓剂浸种处理对紫花苜蓿和高羊茅生长的影响 |
6.2 植物生长延缓剂喷洒处理对紫花苜蓿和高羊茅生长的影响 |
6.3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灌草混播试验中灌草比的影响 |
6.4 小结 |
7 植物生长延缓剂在野外中试的效果 |
7.1 植物生长延缓剂浸种对野外中试草本植物生长的影响 |
7.2 小结 |
8 结论与讨论 |
8.1 讨论 |
8.2 结论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第一导师简介 |
第二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 |
致谢 |
(10)我国公路边坡绿化建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路边坡绿化研究概况 |
(一) 国外边坡绿化研究进展 |
(二) 国内边坡绿化研究进展 |
二、公路边坡种类及其主要功能 |
(一) 边坡分类及其绿化形式 |
1. 木本植物绿化 |
2. 草本植物绿化 |
3. 藤本植物绿化 |
4. 混合植物绿化 |
(二) 公路边坡基本功能 |
1. 固土护坡, 提高边坡稳定性 |
2. 恢复植被, 保护公路环境 |
3. 美化环境, 改善公路景观 |
4. 道法自然, 保护生物多样性 |
5. 降低噪音, 提高交通安全性 |
6. 调解气候, 净化环境空气 |
三、边坡绿化原则与方法 |
(一) 公路边坡绿化基本原则 |
1. 保证地质稳定的安全性原则 |
2. 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性原则 |
3. 遵循绿色低碳的经济性原则 |
4. 综合防护功能的系统性原则 |
5. 植物防护优先的景观性原则 |
(二) 公路边坡绿化基本方法 |
1. 边坡绿化规划设计 |
2. 边坡绿化植物选择 |
3. 边坡绿化建植方法 |
四、工程边坡绿化技术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渐近均匀化理论的植物根系固土效果分析[D]. 王学林.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2]我国边坡绿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J]. 陈俊,陈昊,潘艺华.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0(10)
- [3]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技术与植物选择研究 ——以京承高速为例[D]. 吴崑. 天津大学, 2019(06)
- [4]商合杭高铁安徽宣城段绿色通道景观设计研究[D]. 宁大鹏. 三峡大学, 2019(06)
- [5]甘孜州九龙县S215呷尔镇至汤古乡段边坡景观设计[D]. 张晓奕. 成都理工大学, 2019(02)
- [6]湿陷性黄土生态护坡技术研究[D]. 赵晓芳. 兰州交通大学, 2018(01)
- [7]常春油麻藤在广西高速公路岩质边坡生态修复中的应用探讨 ——以岑溪至水汶高速公路为例[D]. 崔悦. 广西大学, 2018(01)
- [8]北京山区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植物筛选及配置模式研究[D]. 张崇军. 北京林业大学, 2018(04)
- [9]植物生长延缓剂对边坡绿化常用草本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D]. 方佩.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10]我国公路边坡绿化建设分析[J]. 侯阳.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