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颞侧透明角膜切口二期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论文文献综述)
王文倩,张正培,李苏雁,王嫣[1](2021)在《经微小透明角膜切口推注式人工晶状体缝襻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经微小透明角膜切口推注式人工晶状体缝襻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37例(37只眼)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采用经2.75 mm透明角膜切口推注式植入并行人工晶状体缝襻术,术后随访3~27个月。结果 3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访结束时21只眼(56.8%)非矫正视力达0.1~0.4; 14只眼(37.8%)达0.5~0.8; 2只眼达1.0。术中发生眼内少量出血3只眼,发生人工晶状体倾斜2例。结论经2.75 mm透明角膜切口推注式人工晶状体缝襻固定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手术效果好,损伤小,术后散光小,恢复快,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较为理想的方法。
裴童童[2](2021)在《2.2mm陡峭轴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手术角膜散光和视力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在2.2mm陡峭轴透明角膜主切口下行白内障手术是否能够改善白内障术前存在的角膜散光,同时为临床医师个性化施行白内障手术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经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后,选择30例(40只眼)在泰州市人民医院眼科做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分为A、B两组,A组患者在术中于常规11点位(方便手术者操作)做2.2mm透明角膜主切口,B组患者根据术前IOL Master测出的角膜曲率最大子午线所在轴向即陡峭轴做2.2mm透明角膜主切口。收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IOL master测量角膜散光值大小、轴向(角膜曲率最大子午线所在轴向)及一般临床资料。通过Excel及SPSS23.0软件进行SIA的计算和相应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1)A、B两组患者在性别、眼别、年龄、术前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散光值大小和轴向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裸眼视力:与术前相比,A、B两组术后裸眼视力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术后各时间段裸眼视力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裸眼视力在术后1月稳定。(3)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A、B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术后各时间段最佳矫正视力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4)角膜散光值大小:与术前相比,A组术后各时间段其值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B组术后1周其值增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月、3月其值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周相比,B组术后1月、3月其值减小,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与术后1月相比,B组术后3月其值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术后1月、3月其值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角膜散光轴向:A、B两组术前与术后角膜散光轴向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段角膜散光轴向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SIA:随着时间延长,A、B两组SIA值均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各时间段SI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白内障患者术前的角膜散光值大小在(0.5-2.0)D之间时,选择2.2mm陡峭轴透明角膜主切口比常规11点位透明角膜主切口更能有效改善术前存在的角膜散光,同时为临床医师个性化施行白内障手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邓家权[3](2020)在《角膜切口构型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源性散光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 的]研究不同角膜切口的构型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源性散光(surgical induced astigmatism,SI A)的影响。[方 法]将2019年6月-12月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1例60眼)随机分成A、B两组,A组(25例30眼)使用3.0mm裂隙穿刺刀行线形角膜切口,B组(26例30眼)使用3.0mm弧形角膜穿刺刀行弧形角膜切口,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手术方式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1天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扫描切口形态,测量角膜隧道长度(L)、并使用Photo-Shop软件测量角膜切口角度(α),按α大小将A、B两组分为A1(α<20°)、A2(α≥20°)、B1(α<20°)、B2(α≥20°)四个亚组,按L大小将A、B两组分为A3(L<1920μm)、A4(L≥ 1920μm)、B3(L<1920μm)、B4(L≥1920μm),四个亚组,并观察角膜切口愈合情况,术后1周、1月、3月分别测量术眼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术后角膜散光的大小及轴向,并使用角膜OCT扫描切口形态,观察角膜愈合情况,使用余弦定律计算SIA大小,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 果]1临床资料对比:A、B两组患者年龄分别为69.10±7.81、70.93±8.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UCVA分别为0.79±0.36、0.86±0.42,术前眼压分别为14.7±2.07、15.0±2.3mmHg,角膜散光分别为0.69±0.50D、0.78±0.57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A、B两组术后各时间段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角膜切口构型:A、B两组患者术后第一天角膜切口角度分别为20.59±3.24°、19.63±3.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术后第一天角膜隧道长度分别为1920±243μm、1963±306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切口愈合情况:术后各时间段A、B两组患者均未见角膜切口外口哆开。A、B两组患者术后第一天角膜切口内口哆开率分别为67%、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术后1周内口哆开率分别为46.7%、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术后1月角膜切口内口哆开率分别为2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月时,A、B两组患者角膜内口已全部愈合,哆开率均为0。5.A、B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UCVA较术前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各时间段UC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角膜散光A、B两组患者术后1周角膜散光增加,随后逐渐减小至术前水平。A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角膜散光分别为0.92±0.53D、0.72±0.41D、0.65±0.36D,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术后1周、术后1月角膜散光分别为:1.37±0.57D、1.19±0.53D,与术前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术后三月角膜散光为0.90±0.36D,与术前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角膜散光均大于A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1 A组患者术后1周、1月、3月SIA分别为1.05±0.50D、0.75±0.30D、0.57±0.23D,B 组患者术后 1 周、1月、3 月 SIA 分别为 1.48±0.55D、1.15±0.45D、0.83±0.27D,B组患者各时间段SIA均大于A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2 A1与A2组、B1与B2组术后第一天角膜隧道长度(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月、3月SI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3 A3与A4组、B3与B4组术后第一天角膜切口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4组的SIA在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均大于A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4组的SIA在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均大于B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1.在术后第一天,弧形角膜切口的内口哆开率明显低于线形角膜切口,可以降低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的风险。2.线形角膜切口的SIA要小于弧形切口,不增加术后角膜散光;对于双平面角膜切口而言,切口角度不影响SIA的大小,角膜隧道长度越长,SIA越大。
李裕婷[4](2019)在《两种不同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在两种不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切口(颞侧透明角膜切口和在患者角膜散光陡峭值位置做透明角膜切口)位置上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术后1周、1月、3月患者裸眼视力、角膜内皮细胞的数量及形态学(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与术前进行对比,分析在两种不同角膜切口上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的影响有无差异。方法:前瞻性地分析2016年8月开始至2017年5月就诊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20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手术。颞侧切口组患者100例,平均年龄66.4±4.6岁,其中男性45例45眼,女性55例55眼,本组患者均接受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定位切口组患者100例,平均年龄67.1±5.5岁,其中男性52例52眼,女性48例48眼,本组患者在角膜散光陡峭值(角膜最大屈光度子午线轴向)位置行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及术后3月的裸眼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角膜内皮细胞中六角形细胞比例级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化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术前裸眼视力与术后1周、术后1月及术后3月比较,术后明显提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周与术后1月、术后3月裸眼视力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月与术后3月裸眼视力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间各时期裸眼视力进行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者术后1周、1月、3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较术前减少,与术前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术后1周与术后1月、术后3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月与术后3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间各时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进行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患者术后1周、1月、3月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均较术前增大,与术前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术后1周与术后1月、术后3月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月与术后3月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间各时期内皮细胞变异系数进行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4、两组患者术后1周、1月、3月角膜内皮细胞中六角形细胞比例均较术前减少,与术前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术后1周与术后1月、术后3月内六角形细胞比例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月与术后3月六角形细胞比例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间各时期六角形细胞比例进行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两种不同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和形态学方面影响无显着差异,手术时由于手术切口的位置造成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术者可以按个人习惯选择手术切口位置,或者可根据患者角膜情况设计个体化切口。2、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是解决白内障的有效方法,无论手术切口位置如何变化,患者术后各时期裸眼视力均有提高,与术前相比均有显着差异,术后各时期裸眼视力变化无显着差异,两组间各时期裸眼视力变化无显着差异。
陈健[5](2017)在《不同方位白内障透明角膜切口手术疗效分析及双通道视觉质量系统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白内障术中采取不同方位的透明角膜切口术后疗效及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在白内障术前及术后视觉质量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随机研究,随机收集自2016年05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并明确诊断为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共64例64眼,随机分为A组透明角膜切口方位于双眼颞上侧(约右眼10-11点方向,左眼1-2点方向),B组透明角膜切口方位于双眼正上方(约12点方向)。本手术均是由同一经验丰富的眼科白内障组医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囊内人工晶体植入术。所有入选病例分别在术前、术后1d、术后1周、术后1月以及术后3月行国际标准视力表测量,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TMII,Visiometrics视量公司)检测。比较两组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客观散射指数值(objective scattering index,OSI值)、MTF空间截止频率(MTF cut-off值)、斯特列尔比值(strehl ratio,SR值)以及对比度分别为100%、20%、9%时的OQAS值(OQAS value,OV100%值、OV20%值和OV9%值)结果:(1)所有患者术后1d至1周裸眼远视力及最佳矫正远视力均逐渐上升,较术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月裸眼远视力与最佳矫正远视力逐渐趋于稳定;其中在术后1d与1周A组的裸眼远视力值和最佳矫正远视力值均高于相同时间点的B组患者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在术后1月与3月,其裸眼远视力值和最佳矫正远视力值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A组与B组患者在术后1d及1周,OSI值比术前均逐渐下降,术后1d、1周、1月及3月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术后1d(2.81±0.89)及1周(1.98±0.73)OSI值明显低于B组1d(3.46±1.17)及1周(2.61±1.20),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及3个月较术后1周比较OSI值无显着差异(P>0.05)。术后1d、1周、1个月及3个月两组患者OV9%值均较术前逐渐上升,不同时间截点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术后1d(0.29±0.09)、1周(0.33±0.12)、1个月(0.37±0.14)及3个月(0.42±0.17)均明显高于B组术后1d(0.24±0.10)、1周(0.27±0.09)、1个月(0.31±0.09)及3个月(0.34±0.14),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1d、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各时间点MTF cut-off值、SR值、OV100%值、OV20%值较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术后1d、术后1周、术后1月及术后3月的MTF cut-off值、SR值、OV100%值、OV20%值与同时间点B组患者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囊内人工晶体植入术中采用颞侧透明角膜切口,术后眼内散射情况小,早期视力恢复快,视觉质量高,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2.客观散射指数值和对比度为100%、20%、9%时的OQAS值能全面、客观的反应患者的视功能状况,在评估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囊内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3.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能进一步量化各类视觉质量参数,在视觉质量评估方面具有一定优势。4.基于双通道理论的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是衡量光散射的新方法,综合高阶像差和光散射以预测视网膜成像质量,为建立全面的眼科白内障手术质量控制体系提供一种参考和依据。
王莹,张艳,周文娟[6](2017)在《角膜颞侧切口对白内障患者眼压及泪膜稳定性的影响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角膜颞侧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的治疗效果及对眼压、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3/2015-12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其手术切口位置分为角膜颞侧切口组和上方透明角膜切口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视力、屈光度和泪膜破裂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疼痛得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眼压和视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两组患者的眼压均较术前降低、视力较术前增高,且角膜颞侧切口组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屈光度、泪膜破裂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两组患者的屈光度较手术前增高,泪膜破裂时间较手术前降低,且角膜颞侧切口组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前房积血、角膜水肿和前房渗出发生率无明显差别。结论:角膜颞侧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对白内障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眼压与泪膜稳定性,促进术后机体康复。
崔凤肖[7](2014)在《基层医院非超乳双切口青白联合术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适合基层医院的非超声乳化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在邱县中心医院就诊的36例非超声乳化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视力较术前显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压由术前平均(30.6±5.3)mmHg降至术后(14.2±4.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功能性滤过泡者33例,占91.7%(33/36)。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非超声乳化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一种经济、安全、有效地方法 。
黄金鸥,陈金邦,陈炜江,裘义松,魏肖红[8](2014)在《应用角膜地形图设计个性化白内障手术方案》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如何在角膜地形图的指导下,设计个性化白内障手术方案,实现利用手术性散光矫正术前角膜散光,提高术后视觉质量,降低治疗费用的目的。方法:将202例226眼白内障患者分成随机治疗组和个性化治疗组,在随机治疗组再按手术切口的类型和位置的不同分成8组,观察术前、术后角膜散光,通过矢量分析法计算出不同手术切口的手术性散光值。个性化治疗组的手术设计以随机治疗组的各手术性散光值为参考,并以术前角膜散光与手术性散光最接近的原则选择手术切口类型,切口位置在最陡子午线上,并观察个性化治疗组术后角膜散光。结果:个性化治疗组术后角膜散光低于随机治疗组中3.0mm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3.0mm巩膜隧道组无统计学差异,利用个性化手术方案55.8%患者可采用费用较为低廉的白内障囊外摘除加硬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降低人均治疗费用。结论:应用角膜地形图设计个性化白内障手术方案可以矫正术前角膜散光,提高视觉质量,降低治疗费用。
叶宏权,钟守国[9](2014)在《白内障手术现代切口构筑》文中提出白内障手术切口大小及构型是影响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的主要因素。白内障手术已进入小切口时代并向微小切口、超小切口方向发展,白内障手术切口的构筑亦呈多样化发展。本文综述白内障手术现代切口构筑分类、构筑方式、构筑特点和发展方向。
许丽疆,徐国兴[10](2012)在《不同手术切口对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两种不同的超声乳化手术切口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患者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将2011-08/12期间行超声乳化吸除术的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2组,上方巩膜缘11∶00~12∶00处手术切口组(A组)30例32眼;颞侧(9∶00或3∶00)3.2mm宽的透明角膜切口组(B组)32例35眼;利用角膜曲率仪测量白内障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的角膜屈光状态,比较A组与B组不同的超声乳化手术切口对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分别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wk;1,3mo的角膜散光改变,所有实验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术前、术后1wk的角膜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mo的差异经统计分析P<0.05,A组的手术源性散光大于B组。结论:选择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手术用时短,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对角膜散光影响小。不同手术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无显着差异。
二、颞侧透明角膜切口二期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颞侧透明角膜切口二期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论文提纲范文)
(1)经微小透明角膜切口推注式人工晶状体缝襻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一般资料 |
二、手术方法 |
结果 |
一、术中情况 |
二、视力情况 |
三、并发症 |
讨论 |
(2)2.2mm陡峭轴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手术角膜散光和视力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联合散光矫正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角膜切口构型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源性散光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两种不同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影响因素分析 |
综述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5)不同方位白内障透明角膜切口手术疗效分析及双通道视觉质量系统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实验分组 |
2.5 手术方法 |
2.6 术后处理 |
2.7 伦理学要求 |
2.8 评价指标 |
2.9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裸眼远视力 |
3.2 最佳矫正远视力 |
3.3 客观散射指数值(OSI值) |
3.4 MTF截止空间频率值(MTF cut-off值) |
3.5 斯特列尔比值(SR值) |
3.6 对比度为9%时的OQAS值(OV9%) |
3.7 对比度为20%时的OQAS值(OV20%值) |
3.8 对比度为100%时的OQAS值(OV100%值)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写一览表 |
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情况 |
致谢 |
(6)角膜颞侧切口对白内障患者眼压及泪膜稳定性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对象和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的比较 |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和视力的比较 |
2.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屈光度和泪膜破裂时间的比较 |
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
3 讨论 |
(8)应用角膜地形图设计个性化白内障手术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对象和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2.1 病例分组 |
1.2.2 术前检查 |
1.2.3 手术设计及方法 |
1.2.4 术后观察指标 |
2 结果 |
2.1 随机治疗组术前术后角膜曲率情况 |
2.2 不同切口类型的SIA值比较 |
2.3 个性化治疗组手术切口方案设计及术前术后角膜散光比较 |
2.4 个性化治疗组与随机治疗组术后角膜散光比较 |
3 讨论 |
(9)白内障手术现代切口构筑(论文提纲范文)
1 白内障手术现代切口构筑的分类 |
2 白内障手术现代切口构筑的方式 |
2.1白内障手术现代切口构筑与人工晶状体 |
2.2白内障手术现代切口构筑与角膜散光 |
2.2.1切口轴向与角膜散光 |
2.2.2切口位置与角膜散光 |
3 白内障手术现代切口构筑的特点 |
3.1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切口构筑特点 |
3.2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切口构筑特点 |
3.3小切口白内障手法碎核乳化摘除术的切口构筑特点 |
4 白内障手术现代切口构筑与手术源性散光的控制和利用 |
5 小结与展望 |
(10)不同手术切口对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对象和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2.1 检查方法 |
1.2.2 手术方法 |
2 结果 |
2.1 术后角膜的厚度变化 |
2.2 两组患者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值 |
2.3 两组患者手术源性角膜散光的变化趋势 |
2.4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角膜散光的比较 |
2.5 两组患者手术经过所用的时间比较 |
3 讨论 |
四、颞侧透明角膜切口二期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论文参考文献)
- [1]经微小透明角膜切口推注式人工晶状体缝襻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J]. 王文倩,张正培,李苏雁,王嫣. 临床眼科杂志, 2021(04)
- [2]2.2mm陡峭轴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手术角膜散光和视力的临床观察[D]. 裴童童.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3]角膜切口构型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源性散光的影响[D]. 邓家权.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4]两种不同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D]. 李裕婷. 海南医学院, 2019(01)
- [5]不同方位白内障透明角膜切口手术疗效分析及双通道视觉质量系统的应用[D]. 陈健.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1)
- [6]角膜颞侧切口对白内障患者眼压及泪膜稳定性的影响分析[J]. 王莹,张艳,周文娟. 国际眼科杂志, 2017(02)
- [7]基层医院非超乳双切口青白联合术疗效观察[J]. 崔凤肖.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4(12)
- [8]应用角膜地形图设计个性化白内障手术方案[J]. 黄金鸥,陈金邦,陈炜江,裘义松,魏肖红. 国际眼科杂志, 2014(08)
- [9]白内障手术现代切口构筑[J]. 叶宏权,钟守国.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4(03)
- [10]不同手术切口对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J]. 许丽疆,徐国兴. 国际眼科杂志, 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