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脑中动脉狭窄的TCD与DSA检查比较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雪[1](2021)在《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治疗的效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在我国多发,根据AIS患者的发病时间及颅脑影像学检查结果,可以选择机械取栓这一血管再通治疗手段对其进行救治,机械取栓治疗后颅内外血管的连续监测对评价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预后、预防卒中再发作至关重要。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无创、价廉、易操作,与既往TCD研究相比,我们选择的研究人群为早期不能判断预后的患者,期望得出可利用TCD检查指标评估此类AIS机械取栓患者远期预后的结论,同时研究各监测指标与临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以期在日后临床工作中更有针对性的关注TCD监测指标变化情况,为脑血管疾病提供客观的治疗及评估依据。方法:选择分析2019年06月至2020年06月在山东省烟台毓璜顶医院神经内科住院且行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3例序贯入组,排除7例施行外科去骨瓣减压手术患者,排除13例术后病情显着恶化、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最后纳入患者53例,男性29例,女性24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基线资料,临床资料涵盖患者入院及治疗后90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治疗后72小时内症状性脑出血发生情况;基线资料涵盖患者住院当时年龄、性别、既往或目前是否存在高血压病、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心房颤动病史,是否有吸烟史、饮酒史。利用TCD检查并记录两组患者机械取栓治疗后大脑中动脉第1天、第7天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the 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the 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同时记录脑缺血溶栓血流(thrombolysis in brain ischemia,TIBI)分级、侧支代偿情况,并计算责任血管搏动指数(pulse index,PI),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45%为预后改善,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45%为预后不良,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了解上述指标与AIS机械取栓患者病情预后的相关性。将PI值分为三组(≤1.1、1.1~1.2、≥1.2),研究PI值与症状性脑出血之间的相关性。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1)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第1天大脑中动脉EDV、第7天大脑中动脉EDV、TIBI分级、PI、高脂血症、吸烟与AIS机械取栓患者90天时病情预后明显相关(P<0.05)。(2)AIS机械取栓患者24小时TIBI分级2~5级与90天时预后改善明显相关(P<0.05,OR=12.911,95%CI 2.685-62.089)。(3)PI值越高,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越高(P<0.05)。结论:通过TCD测量所得EDV、TIBI分级、PI值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患者90天时预后明显相关,24小时TIBI分级可作为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EDV增快、TIBI分级高、PI值低提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患者预后改善。
李景景[2](2021)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大脑中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的血流速度评估》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为诊断血管狭窄的确诊标准,制定出TCD在诊断不同程度MCA狭窄的血流速度的最佳临界值,探讨评估血管狭窄的其他指标。方法:收集于2019年6月1日-2020年11月30日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有症状住院患者,完善TCD与DSA检查者。根据DSA血管狭窄程度将分为五组,分别为正常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闭塞组。收集双侧MCA、MCA狭窄远端、ACA、PC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 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 EDV)、平均血流速度(Mean flow velocity MFV)、搏动指数(pulsitility index PI),频谱形态、声频。各组间PSV、EDV、MFV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确定MCA不同程度狭窄最佳临界值。将闭塞患者血管狭窄分为两组,闭塞侧和健侧,记录MCA闭塞侧MCA的PSV(aMCA),闭塞侧MCA与同侧ACA的PSV比值(MCA/iACA)、闭塞侧与同侧PCA的PSV(MCA/iPCA);健侧MCA与同侧PCA、ACA的PSV比值(MCA/iACA、MCA/iPCA),两组间t检验,比较两组间MCA、MCA/iACA、MCA/iPCA在PSV、PI间的差异。结果:收集151例患者,其中男性135例(89.4%),女性16例(10.6%),平均年龄(58±10)岁。TCD与DSA间隔时间≤2天。302支血管中正常血管162支(53.6%),轻度狭窄57支(18.9%),中度狭窄14支(4.6%),重度狭窄42支(13.9%),闭塞20支(6.6%),其中MCA M2段存在狭窄共7例。各组间血流速度参数(PSV、MFV、EDV)存在显着差异(P<0.05)。TCD在诊断MCA轻度狭窄的血流速度临界值分别为PSV>149cm/s时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性Sen、特异性Spe、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0.984、93.0%、97.5%、93.0%、97.5%)、MFV>89cm/s时(0.968、93.0%、93.8%、84.7%、97.6%)。轻中度狭窄血流速度指标临界值PSV>215cm/s(0.997、100%、98.3%、93.3%、100%)、MFV>139cm/s(0.920、85.7%、98.3%、92.3%、96.6%)。中重度狭窄血流速度指标临界值PSV>275cm/s(0.910、85.7%、85.7%、94.7%、66.7%)、MFV>174cm/s(0.937、90.5%、85.7%、95.0%、75.0%)、PSVst/PSVdis>2.65(0.872、83.3%、100%、100%、66.7%)。重度狭窄频谱形态改变明显,有涡流、湍流、短弧线、频谱上界包络不清等。MCA慢性闭塞诊断:闭塞侧与健侧的MCA、MCA/iACA、MCA/iPCA的PSV之间有显着差异(P<0.05),闭塞侧MCA的PSV慢于同侧大脑前动脉、后动脉、健侧大脑中动脉。闭塞侧各参数间的PI值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TCD在诊断MCA狭窄具有较高的准确性。TCD可准确性区分正常与狭窄的MCA,并区分不同程度狭窄。(2)TCD在评估MCA轻度狭窄的诊断为PSV>149cm/s、MFV>89cm/s;在评估中度狭窄的诊断为PSV>215cm/s、MFV>139cm/s;在评估重度狭窄的诊断为PSV>274cm/s、MFV>174cm/s、PSVst/PSVdis>2.65。(3)随着血管狭窄程度的增加,频谱形态改变越明显。轻度狭窄中以频窗填充为主,少数为正常层流频谱;中度狭窄以涡流、湍流为主;重度狭窄时出现涡流湍流并存、频谱上界包络不清、短弧线等频谱形态改变。(4)一侧MCA血流速度明显慢于对侧MCA,同侧ACA、PCA,提示MCA存在极重度狭窄或闭塞的可能。
舒云峰[3](2021)在《通督调神针灸联合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分析》文中指出1目的通过对诊断为颈动脉狭窄,并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联合通督调神针灸治疗的患者,与单纯行CEA手术的患者进行比较。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通督调神针灸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探求针灸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的有效干预方案。2方法收集的病例来自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淮北市人民医院、阜阳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一年间收治的60例诊断为颈动脉狭窄并符合CEA手术标准的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CEA手术治疗,针灸组术后3周联合通督调神针灸治疗,主穴为腰阳关、命门、至阳、神道、身柱、大椎、哑门、风府、百会、颈夹脊,每天针刺治疗1次,并予以督脉艾灸;对照组仅予以CEA手术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周、术后6周、术后6个月的中医证候评分;应用颈动脉彩超和TCD联合评估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周、术后6周、术后6个月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术侧大脑中动脉(MCA)的PSV及搏动指数(PI)的变化;随访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临床终点事件(发生再狭窄或卒中)。3结果3.1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分级评分比较:治疗后临床疗效显示针灸组总有效率是90.0%,对照组总有效率是83.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针灸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分级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而术后6周、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分级评分的组间比较P<0.05,说明针灸组改善优于对照组。提示通督调神针灸结合CEA治疗比单纯CEA手术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症状。3.2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彩超指标比较: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彩超各方面指标均有显着改善(P<0.05);术后6周、术后6个月组间比较,在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术侧大脑中动脉(MCA)的PSV及搏动指数(PI)方面,针灸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通督调神针灸配合CEA治疗和CEA手术治疗都可以改善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彩超的各项指标,但针灸组在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术侧大脑中动脉(MCA)的PSV及搏动指数(PI)指标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3.3终点事件发生率的比较: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没有再狭窄和脑卒中发生的病例;随访1年后,针灸组没有患者进展为再狭窄和发生脑卒中,对照组有2例患者进展为轻度狭窄,无患者发生脑卒中,经卡方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种治疗方法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但针灸组再狭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结论4.1CEA是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手段,通督调神针灸联合CEA治疗在改善颈动脉狭窄临床症状上优于单纯CEA手术治疗。4.2通督调神针灸联合CEA治疗与单纯CEA治疗相比,在改善PSV、EDV、术侧MCA的PSV及PI等脑血流动力学指标上更具有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4.3通督调神针灸联合CEA治疗与单纯CEA手术治疗在终点事件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但针灸组术后再狭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这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性,但也提示针灸在CEA术后患者预防再狭窄上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郭玲[4](2020)在《TCD在筛查房颤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中的运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筛查房颤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19年11月就诊于我院的110例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TCD筛查。比较DSA、TCD检出的大脑中动脉狭窄例数,并分析不同狭窄程度的TCD筛查准确度。结果 TCD筛查的大脑中动脉狭窄率与DSA筛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经DSA确诊为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房颤患者中,TCD筛查的总准确度为93.33%,且对轻、中、重度狭窄的检查准确率均高于90.00%。结论 TCD筛查房颤患者的大脑中动脉狭窄准确度较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王靖靖[5](2020)在《超声评估单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软脑膜侧支的相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color code sonography,TCCS)检测患者患侧、健侧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及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的平均流速变化情况来反应软脑膜侧支(leptomeningeal anastomoses,LMA)的代偿情况,以此评估软脑膜侧支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经TCD/TCCS筛查单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161例,并经数宇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证实。根据ASITN/SIR分级系统分为LMA未开放组(SIR 0级)(53例)、开放不良组(SIR 1-2级)(53例)及开放良好组(SIR 3-4级)(55例)。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采用TCD/TCCS检测并记录患侧和健侧ACA及PCA的平均流速(mean velocity,MV),并计算患侧/健侧ACA平均流速、患侧/健侧PCA平均流速的比值。结果:1、三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LMA未开放组的NIHSS评分高于开放不良组和开放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与LMA的分级程度呈轻度负相关(r=-0.179,P<0.05)。2、LMA未开放组患侧ACA、PCA的平均流速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开放不良组和开放良好组患侧ACA、PCA的平均流速比健侧出现显着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27)0.001)。3、LMA未开放组分别与开放不良组和开放良好组患侧ACA、PCA平均流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27)0.01);开放不良组与开放良好组患侧ACA平均流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1);开放不良组与开放良好组患侧PCA平均流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分别进行两两比较发现,健侧ACA、PCA平均流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侧ACA平均流速与LMA分级呈中等正相关(r=0.489,P<0.001);患侧PCA平均流速与LMA分级呈轻度正相关(r=0.331,P<0.001),健侧ACA、PCA平均流速与LMA分级无统计学意义(P>0.05)。4、LMA未开放组分别与开放不良组和开放良好组患侧/健侧ACA平均流速、患侧/健侧PCA平均流速比较差异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27)0.001);开放不良组与开放良好组患侧/健侧ACA平均流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侧/健侧PCA平均流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显示患侧/健侧ACA平均流速、患侧/健侧PCA平均流速与LMA分级均呈中等正相关(r=0.592,P<0.001;r=0.426,P<0.001)。5、ROC曲线分析患侧ACA、PCA平均流速、患侧/健侧ACA、PCA平均流速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健侧ACA、PCA平均流速的ROC曲线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患侧ACA、PCA平均流速;患侧/健侧ACA、PCA平均流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6,0.726;0.874,0.780,最佳界值选取140cm/s,89cm/s;1.33,1.31,约登指数分别为0.69,0.466;0.636,0.502,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0.9%、98.1%;63.6%、83.0%;78.2%、92.5%;69.1%、81.1%。结论:1、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软脑膜侧支的分级越高,患者病情越轻。反之,病情较重。2、对于单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TCD通过检测双侧ACA、PCA平均流速和患侧/健侧平均流速以判断软脑膜侧支的状态,即流速越快或比值越大,软脑膜侧支的分级越高。3、在各流速和比值中,患侧ACA平均流速和患侧/健侧ACA平均流速对软脑膜侧支代偿良好的诊断性最大,患侧ACA平均流速≥140cm/s,患侧/健侧ACA平均流速≥1.33时,代表软脑膜侧支代偿良好。
常慧萍[6](2020)在《应用TCD结合MRA检查对rt-PA溶栓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通过前瞻性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4.5小时内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溶栓后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探讨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结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对溶栓患者血管评估,进而评估其预后的临床研究,从而指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二级预防及康复。方法:本课题前瞻性研究了2018年6月-2020年1月入住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发病时间窗在0-4.5小时内,接受rt-PA(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共60例。我们将研究对象依据24小时神经功能变化分为神经功能恶化组(24小时NIHSS评分较溶栓前评分增加≧4分及死亡)和神经功能改善组(24小时NIHSS评分较溶栓前评分减少>4分或NIHSS≦1分)。依据改良版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对溶栓患者发病90天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分为m RS(≦2分)预后良好组和m RS(>2分)预后不良组。入组患者溶栓后24小时行MRA及TCD检查,依据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改良型(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m-TICI)分级与经颅多普勒超声脑缺血溶栓血流(thrombolysis in brain ischemia,TIBI)分级评估患者的血管,分为以下几类:⑴MRA闭塞+TCD闭塞;⑵MRA闭塞+TCD部分开通;⑶MRA闭塞+TCD完全开通;⑷MRA部分开通+TCD部分开通;⑸MRA部分开通+TCD完全开通;⑹MRA完全开通+TCD完全开通。记录患者一般指标(患者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入院到溶栓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DNT)、入院时随机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溶栓前NIHSS评分)及临床资料(性别、年龄,高血压、冠心病、心房颤动、糖尿病病史,吸烟、饮酒史),分析不同血管患者24小时神经功能变化及发病90天预后,同时分析影响患者24小时神经功能变化及发病90天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不同血管患者溶栓后24小时神经功能变化及发病90天预后分析:(1)在溶栓后24小时神经功能恶化组中,血管为MRA闭塞+TCD闭塞(21.4%vs 2.2%,P=0.036),MRA闭塞+TCD部分开通(57.1%vs 17.4%,P=0.009)患者所占的比例高于神经功能改善组,MRA完全开通+TCD完全开通(0 vs 34.8%,P=0.026)患者所占的比例低于神经功能改善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发病90天预后不良组中,血管为MRA闭塞+TCD闭塞(25.0%vs 2.1%,P=0.023),MRA部分开通+TCD部分开通(50%vs 8.3%,P=0.002),患者所占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MRA闭塞+TCD部分开通(0 vs 33.3%,P=0.049),MRA完全开通+TCD完全开通(0 vs 33.3%,P=0.049)患者所占比例低于预后良好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A闭塞+TCD完全开通,MRA部分开通+TCD完全开通在上述两种情况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因素对溶栓后24小时神经功能变化及发病90天预后分析:(1)单因素分析发现:在溶栓后24小时神经功能恶化组中,入院时收缩压(167.36±15.99 vs 135.83±15.98,P<0.01),随机血糖(6.62±1.60 vs 5.26±1.25,P<0.01),甘油三酯(6.04±29.40 vs1.26±0.69,P=0.049),溶栓前NIHSS评分(16.29±6.68 vs 8.17±4.58,P=0.001)高于神经功能改善组,心房颤动病史(28.6%vs 2.2%,P=0.01),饮酒史(57.1%vs 19.6%,P=0.017)的患者所占的比例高于神经功能改善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因素分析发现:在发病90天预后不良组中,年龄(69.00±9.82 vs 59.63±10.69,P=0.008),入院时收缩压(164.50±20.04 vs 136.04±18.86,P<0.01),随机血糖(7.31±1.57 vs5.42±1.40,P<0.01),同型半胱氨酸(26.38±17.18 vs 14.47±4.49,P<0.01),甘油三酯(6.14±28.74 vs 1.33±0.72,P=0.008),溶栓前NIHSS评分(17.17±6.83 vs 8.23±4.50,P=0.001)高于预后良好组,饮酒史(58.3%vs 2.8%,P=0.026)的患者所占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TCD与MRA结合可以较好的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24小时的血管,不同血管24小时神经功能变化及发病90天预后不同;(1)MRA与TCD均完全开通,患者溶栓后24小时神经功能改善,发病90天预后良好,(2)TCD与MRA均完全闭塞,患者溶栓后24小时神经功能恶化,发病90天预后不良,(3)MRA闭塞+TCD部分开通,患者溶栓后24小时神经功能恶化而发病90天预后良好,(4)MRA部分开通+TCD部分开通,患者溶栓后24小时神经功能变化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其神经功能改善组患者所占的比例高于神经功能恶化组,发病90天预后不良。2.入院收缩压,随机血糖,甘油三酯,溶栓前NIHSS评分,饮酒史是静脉溶栓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4小时神经功能恶化及发病90天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既往有心房颤动病史对患者24小时神经功能恶化有影响,而高龄与同型半胱氨酸对患者发病90天预后不良有影响。
陈周雪[7](2019)在《TCD在大脑中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TCD在大脑中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86例疑似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TCD应用效果。结果:经TCD检查,轻度狭窄57例(66.28%),中重度狭窄29例(33.72%),经DSA诊断,轻度狭窄54例(62.79%),中重度狭窄32例(37.21%)。检验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诊断准确度87.3%,中度89.1%,重度88.2%。结论:TCD在大脑中动脉狭窄诊断中具有显着价值,可为临床诊治大脑中动脉狭窄提供依据。
韩佳霖[8](2019)在《血管超声评估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本课题包括两个部分:(1)血管超声评估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chronic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CMCAO)患者侧支循环的临床意义;(2)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脑梗死体积的相关性。第一部分 血管超声评估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患者侧支循环的临床意义研究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或)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评估单侧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CMCAO)患者颅内侧支循环的临床意义。研究方法:1.临床资料: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8月至2018年4月由TCD和(或)TCCS诊断为单侧CMCAO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患者54例。纳入标准:(1)两侧颞窗透声良好;(2)DSA、CT灌注成像(CTP)等临床资料完整;(3)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合并有颅内动脉多发狭窄或颅外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及对侧MCA重度狭窄或闭塞;(2)双侧大脑前动脉(ACA)的A1段狭窄或先天缺如;(3)双侧大脑后动脉(PCA)狭窄或胚胎型PCA。2.分组标准:按照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14制定的标准,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分为3组:(1)脑梗死(CI)组27例,表现为偏瘫或偏身感觉障碍超过24 h或影像学证实有新发梗死灶;(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19例,表现为一过性黑蒙、复视、失语、单侧肢体运动或感觉障碍小于24 h;(3)无症状组8例,表现为无明显神经系统定位症状仅表现为头晕头痛的患者。3.检查方法:3.1 TCD和(或)TCCS检查:TCD和(或)TCCS按照《中国脑卒中血管超声检查指导规范》,经颞窗探测并记录双侧ACA、PCA的平均流速(MV),并计算其患侧(i)与健侧(c)MV 比值(MViACA/MVcACA、MViPCA/MVcPCA)。本研究统计数据均采用TCD的血流动力学参数。3.2 DSA检查:应用DSA评估患者软脑膜侧支(LMA)代偿情况,按照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分会/介入放射学学会(ASITN/SIR)侧支循环评估系统对CMCAO患者的LMA进行分级,0~1级为侧支循环较差,2级为侧支循环中等,3~4级为侧支循环较好。3.3 CTP检查:应用CTP评估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采用半定量的方法,取相对CT灌注成像参数,即患侧与健侧参数比值,包括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达峰时间(rTTP)。本研究选取颞叶作为感兴趣区(ROI)进行灌注参数分析。4.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ANOVA方差分析比较3组患者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ukey检验;分析3组患者DSA上侧支代偿等级分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3组患者颞叶相对CT灌注成像灌注参数,进一步采用Bonferroni法校正显着性水平行事后两两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患侧ACA及PCA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与DSA上LMA分级的相关性。研究结果:1.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无症状组、TIA组患者MViACA、MViPCA、MViACA/MVcACA、MViPCA/MVcPCA均高于脑梗死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LMA分级比较:无症状组及TIA组患者LMA分级中位数较CI组患者高(3.5级及3级vs 2级)。3.相对CTP参数比较:无症状组、TIA组患者患侧与健侧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均高于脑梗死组患者(P<0.05);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达峰时间(rTTP)均低于脑梗死组患者(P<0.05)。4.相关性分析:MViACA、MViACA/MVcACA与LMA分级均呈显着正相关(r=0.568,P<0.001;r=0.757,P<0.001);MViPCA、MViPCA/MVcPCA 与 LMA 分级也均呈正相关(r=0.383,P=0.004;r=004;r=0.624,P<0.001)。研究结论:1.单侧CMCAO患者LMA分级在无症状组及TIA组中较高,表明侧支循环与患者的临床预后明显相关。2.TCD和(或)TCCS评估ACA及PCA血流动力学参数与DSA上LMA分级具有明显相关性,且与CTP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对于指导单侧CMCAO患者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第二部分 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脑梗死体积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CMCAO)患者患侧MCA区域血流动力学参数特征,并分析其与脑梗死体积的相关性。研究方法:1.临床资料: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0月至2018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外科就诊的单侧CMCAO患者43例,其临床症状表现为单侧肢体运动或感觉障碍等卒中症状者31例,一过性黑朦、复视、失语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7例,无明显症状患者仅有眩晕、头痛者5例。纳入标准:(1)单侧MCA闭塞确诊时间均大于3个月;(2)TCD和(或)TCCS、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检查、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检查时间在72h以内完成;(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有颅内动脉多发狭窄或颅外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2)DWI显示多发梗死灶。2.检查方法与分组:2.1 TCD和(或)TCCS检查:TCD和(或)TCCS按照《中国脑卒中血管超声检查指导规范》检测并记录健侧(c)及患侧(i)MCA平均流速(MV),计算健侧与患侧MCA的MV 比值(MVcMCA/MViMCA)。本研究统计数据均采用TCD检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并以所探测患侧MCA区域的最高流速为准。2.2 DSA检查:应用DSA评估患者软脑膜侧支(LMA)代偿情况,按照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分会/介入放射学学会(ASITN/SIR)侧支循环评估系统对CMCAO患者的软脑膜侧支(LMA)进行分级。分组标准:0~2级患者为LMA不良组,3~4级患者为LMA良好组。2.3 MRI-DWI检查:MRI-DWI显示为大脑中动脉区域单发脑梗死,并根据Pullicino公式计算脑梗死体积,并分为无梗死灶、小体积(梗死灶<5cm3)、中体积(梗死灶5~10cm3)及大体积梗死组(梗死灶>10cm3)。3.统计学方法: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参数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MCA流速与脑梗死体积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研究结果:1.症状的比较:LMA良好组卒中比例明显低于LMA不良组,且无症状患者比例明显高于LMA不良组(P=0.031)。2.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LMA良好组MViMCA明显高于LMA不良组(t=-5.900,P<0.001)、MVcMCA/MViMCA低于 LMA 不良组(Z=-4.434,P<0.001)。3.脑梗死体积比较:LMA良好组无梗死灶及小体积梗死比例明显高于LMA不良组(84.6%vs 34.3%),两组梗死体积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18,P<0.001)。4.相关性分析:LMA不良组脑梗死体积与MViMCA呈高度负相关(r=-0.716,P=0.001),与 MVcMCA/MViMCA呈高度正相关(r=0.770,P<0.001)。研究结论:1.单侧CMCAO患者LMA代偿程度与脑梗死体积及症状明显相关,表明良好的侧支代偿可减小梗死灶的体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2.TCD和(或)TCCS评估单侧CMCAO患侧MCA流速增快与LMA代偿程度有关,与脑梗死体积呈明显负相关。
闫丽[9](2019)在《猴急性脑缺血模型的构建与超声成像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猴局部急性脑缺血模型的构建背景:脑缺血具有很高的发生率、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建立与临床特征最相符的脑缺血动物模型,对其病理改变和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脑缺血模型的研究主要建立于啮齿类动物、兔子及狗上。猴子与人类接近,但由于购买程序复杂、成本高,介人手术及配套检查要求高、药品及设备使用费用高,因此建模中使用较少。临床上,脑缺血发病主要由血栓栓塞引起,且约85%的脑缺血都是由血栓栓塞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引起。因此,建立一种理想的脑缺血动物模型,反映人体临床特征是至关重要和必要的。目的:构建恒河猴局部急性脑缺血的模型,为脑缺血的早期诊断、治疗与评价提供理想的实验模型及研究方法。方法:选择8只健康恒河猴,术前行CT平扫及介入血管造影排除脑血管及颅内病变并对血管及其走形进行评估;在DSA引导和监测下,经股动脉将微导管插入至MCA M1分支,再将自体白色血栓导入,阻断血流。栓塞完成后及栓塞后24h,用DSA、MRI成像进行评估。栓塞24h后,处死2只猴子,进行灌注、固定。两周后,开颅取脑行病理学检查。结果:1例在插管过程中死亡,7例恒河猴脑缺血模型成功构建。建模成功后,自体白色血栓被导入至MCA M1段,血流阻断,相应部位脑缺血形成。栓塞即刻及栓塞后24h,DSA、MRA提示MCA闭塞,MRI多序列成像显示急性局部脑缺血病灶。病理大体标本及HE染色显示深部脑组织梗死病灶形成,MCA分支内可见血栓,梗死灶与正常脑组织界限清楚。结论:用自体血栓介入法可建立理想有效的猴局部急性脑缺血模型,对脑缺血疾病的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有重要的应用价值。MRI、DSA可对建模效果进行评价,确保建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第二部分超声在猴急性脑缺血模型中的评价作用背景:超声医学发展飞速,超声影像技术在脑血管疾病诊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新型的颅脑声学造影、颅脑三维成像、能量多普勒显像以及二维多普勒显像等,使得脑血管病变研究技术实现了较大创新。临床多年以来,颅脑血管病变的判断以DSA、CT、MRI检查居多。DSA虽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金标准”,但其有创伤且多配合介入治疗;常规的MRI不能早期发现小的梗死灶,尤其是在发病6h内的病灶,同时不方便便携,往往不能配合床边诊治。因此,我们采用超声对脑栓塞动物模型进行诊断,探讨其在脑栓塞动物模型中检测与评估作用。由于恒河猴与人类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如体积小、颅内血管细以及颞骨厚小等,且考虑到声学骨窗不足(inadequate acoustic bone windows,IABW)等特点,此章节中,我们选取经颅彩色超声检查(transcranial color-coded sonography,TCCS)和经颅超声造影检查(contrast-enhanced transcranial sonography,CE-TS)进行建模前、后评价,探讨超声在急性脑缺血模型中的的成像特点及评价作用。目的:探讨超声在恒河猴局部脑缺血模型中的评价作用。方法:选择8只健康恒河猴,术前行CT平扫及介入血管造影排除脑血管及颅内病变并对血管及其走形进行评估;模型构建方法同实验一部分。猴子取侧卧位,选取颞窗为透声窗,采用TCCS及CE-TS对猴子建模前、后的颅内血管进行超声检查。结果:栓塞前,TCCS清晰显示MCA,其血流充盈佳,并可录得正常低阻MCA频谱;CE-TS示:造影剂充盈良好,不仅显示MCA,还可显示清晰完整的大脑动脉环结构。栓塞后,TCCS显示MCA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通过,且录不到正常动脉频谱;CE-TS显示,大脑中动脉局部造影剂充盈缺损。病理大体标本及HE染色显示深部脑组织梗死病灶形成,大脑中动脉分支内可见血栓,梗死灶与正常脑组织界限清楚。结论:TCCS和CE-TS可实时、动态评价颅内大动脉。在脑栓塞时,又可给予快速、便捷的诊断及评价,在脑缺血疾病的研究中有着切实的临床价值。第三部分超声超分辨成像技术在猴脑血管的应用初探(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课题的共同研究成果)背景:从我们第二部分的研究发现,超声仅对颅内的大血管等显示较理想,对于颅内的微小血管及末端血管显示不佳,即使借助了造影剂的增强显示作用,成像依旧不理想。近年来,超分辨成像技术取得了理论上的重大进展。目前国际上最新常用的超快平面波超声多普勒脑功能成像[1]和基于超声造影微泡的超分辨成像技术[2]已推进到能对小鼠等小动物脑小血管及血流进行成像,但还未对猴与更大的活体动物脑微小血管成像。在国内,超分辨成像技术取得了一些初步研究成果,其在大动物的基础实验和临床实验甚少。近年来,我们与西安交通大学进行联合研究,尝试探索这项新技术在大型动物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与性能评价。目的:用超分辨微泡成像技术对恒河猴颅内血管进行成像,探索其成像特点及较传统经颅超声的成像优势。方法:首先,通过模体仿真验证超分辨成像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在离体实验基础上,对该成像参数进行相应调整。最后,采用2只恒河猴进行活体脑微小血管成像实验。结果:离体实验表明,相对于传统的特征空间自适应波束所合成的超快速主动空化成像,超分辨成像的计算复杂度明显降低,且轴向分辨率增益提高3倍,空化组织比提高2d B;相对于常规平面波成像,超分辨成像对脑微小血管的辨识内径可达到1mm,甚至0.7 mm,且能提取到其血流信息。与此同时,造影噪声比提高了5.625d B,分辨率提高了约30倍。恒河猴实验的结果表明,超分辨微泡成像对脑微小血管成像的最佳分辨率可达到微米级别,且成像深度超过35mm。结论:超分辨成像技术能够实现对组织损毁过程中微泡的高分辨率、快速计算的监控成像。该高空时分辨成像方法也将成为本文后续微泡成像研究的基础,也为非侵入性的经颅超声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郑园园[10](2019)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性病变颅内侧支循环的量化评估及脑血流动力学研究》文中指出本课题包括两部分:(1)量化评估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性病变颅内侧支循环的可行性研究;(2)探讨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性病变行单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第一部分量化评估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性病变颅内侧支循环的可行性研究研究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量化评估单侧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重度狭窄性病变患者颅内侧支循环的可行性。研究方法:1.病例资料: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8月~2017年10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卒中中心、经多模式影像学检查证实为单侧ICA重度狭窄性病变者145例,运用TCD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评估颅内侧支循环,并行一致性检验。对两项检查结果一致的128例患者进一步行TCD侧支循环量化评分,设定前交通动脉(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ACoA)开放为3分、后交通动脉(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PCoA)开放为 2 分、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OA)开放为1分。2.纳入标准:(1)单侧ICA重度狭窄(≥70%)或闭塞者;(2)影像学检查结果一致且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1)TCD检查颞窗透声不佳者;(2)合并颅内、外其他大血管重度狭窄性病变者;(3)既往有脑梗死者。3.研究分组:将128例患者分为症状组(90例)及无症状组(38例),对两组患者的TCD侧支循环评分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并以诊断最佳界值为截点分为侧支循环不良组(86例)及良好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患侧TCD及 CT 灌注(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参数,并分析 TCD 侧支循环评分与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的相关性。4.统计学分析:采用Kappa值计算TCD评估颅内侧支循环与DSA的一致性。等级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TCD侧支循环评分进行ROC曲线分析,按照尤登指数(Youden)最大点确定诊断最佳界值及其灵敏度和特异度。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TCD侧支循环评分与ASPECTS的相关性。研究结果:1.一致性检验:TCD评估ACoA、PCoA、OA开放情况与DSA的一致性均极佳(Kappa值=0.879、0.787、0.770,P<0.01)。2.ROC曲线分析:TCD侧支循环评分在症状组与无症状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576,P<0.01);ROC曲线显示TCD侧支循环评分3.5分为诊断最佳界值,其敏感度为73.7%,特异度为84.4%。3.TCD参数:侧支循环不良组患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的平均血流速度(mean blood flow velocity,Vm)明显低于侧支循环良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管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低于侧支循环良好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CTP参数:侧支循环不良组患侧基底节区及颞叶的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和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明显低于侧支循环良好组,而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mit time,MTT)和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较侧支循环良好组明显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相关性分析:TCD侧支循环评分与ASPECTS呈高度正相关(r=0.767,P<0.01)。研究结论:经颅多普勒可以量化评估单侧ICA重度狭窄性病变的颅内侧支循环,对临床诊疗具有指导意义。第二部分 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性病变行单侧CEA后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研究目的:探讨双侧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重度狭窄性病变患者行单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后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研究方法:1.病例资料: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2月~2018年6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经多模式影像学检查证实为双侧ICA重度狭窄性病变且行单侧CEA治疗的患者41例(手术侧IC A均为重度狭窄,狭窄率≥70%),采用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评估手术前、后前交通动脉(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ACoA)及后交通动脉(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PCoA)的开放情况。2.纳入标准:(1)双侧ICA重度狭窄性病变且行单侧CEA治疗者;(2)术前24h内及术后5d内均行上述检查者(检查间隔时间<24h)。排除标准:(1)合并颅内、外其他大血管重度狭窄性病变者;(2)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查颞窗透声不佳者;(3)影像学资料不全或诊断结果有争议者。3.研究分组:根据术后CTA显示ACoA是否开放,分为ACoA开放组(15例)及未开放组(26 例)。运用 CT 灌注(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及 TCD评估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转归。4.统计学分析:采用折线图显示手术前、后颅内侧支循环开放比例变化;箱式图显示手术前、后CTP及TCD参数变化;条形图显示术后责任血管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比例。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CTP及TCD参数差异、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参数差异。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研究结果:1.CTA评估颅内侧支循环变化:单侧CEA后ACoA开放比例明显增加(术前4.9%vs.术后 36.6%,P<0.01),手术侧 PCoA 关闭(术前 51.2%vs.术后 0%,P<0.01),非手术侧PCoA未改变(术前46.3%vs.术后46.3%,P>0.05)。2.CTP评估脑灌注改变:手术前、后比较,两组手术侧及ACoA开放组非手术侧的CTP参数均明显改善(P<0.01),但ACoA未开放组非手术侧的CTP参数无显着差异(P>0.05);术后组间比较,两组手术侧的CTP参数无显着差异(P>0.05),但ACoA开放组非手术侧的CTP参数较未开放组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TCD评估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手术前、后比较,两组手术侧及ACoA开放组非手术侧MCA的Vm、PI均明显升高(P<0.01),但ACoA未开放组非手术侧MCA的Vm、PI无显着差异(P>0.05);术后组间比较,两组手术侧MCA的Vm、PI无显着差异(P>0.05),但ACoA开放组非手术侧MCA的Vm较未开放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临床转归:两组手术侧责任血管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得以改善,而非手术侧责任血管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ACoA开放组的改善率高于ACoA未开放组(46.7%vs.19.2%)。研究结论:双侧ICA重度狭窄性病变行单侧CEA后,ACoA开放能同时改善患者非手术侧脑灌注。
二、大脑中动脉狭窄的TCD与DSA检查比较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脑中动脉狭窄的TCD与DSA检查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治疗的效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实验设计原则 |
2.实验资料 |
3.实验方法 |
4.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实验数据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
2.脑血管侧支代偿情况比较 |
3.症状性脑出血情况比较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再通治疗的效用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致谢 |
(2)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大脑中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的血流速度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血流速度的原理 |
2.2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诊断MCA狭窄的血流速度参数 |
2.3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诊断MCA狭窄或闭塞的其他参数 |
2.4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其他脑血管病作用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与诊断标准 |
3.1.1 研究对象 |
3.1.2 入组标准与排除标准 |
3.2 研究方法 |
3.2.1 TCD检查 |
3.2.2 TCD诊断MCA血管狭窄的标准 |
3.2.3 DSA检查 |
3.2.4 DSA诊断标准 |
3.2.5 统计学方法 |
第4章 结果 |
4.1 基本资料 |
4.2 与DSA对比,TCD的结果 |
4.2.1 MCA正常的TCD频谱形态表现 |
4.2.2 MCA轻度狭窄的TCD频谱形态表现 |
4.2.3 MCA中度狭窄的TCD频谱形态表现 |
4.2.4 MCA重度狭窄的TCD频谱形态表现 |
4.2.5 MCA闭塞的TCD表现 |
4.3 TCD评估MCA狭窄的最佳临界值 |
4.3.1 TCD评估MCA轻度狭窄的最佳PSV、EDV、MFV值 |
4.3.2 TCD评估MCA轻、中度狭窄的最佳PSV、EDV、MFV值 |
4.3.3 TCD评估MCA重度狭窄的血流参数诊断临界值 |
4.4 TCD与DSA的比较 |
4.4.1 TCD以PSV为诊断,结果与DSA比较 |
4.4.2 TCD以MFV为诊断,结果与DSA比较 |
4.5 TCD评估慢性MCA闭塞的参考指标 |
第5章 讨论 |
5.1 TCD在诊断MCA狭窄的特点 |
5.2 TCD在诊断MCA狭窄中的指标选择 |
5.3 MCA狭窄分级的血流速度指标的临界值选定 |
5.4 TCD对于MCA慢性闭塞的诊断 |
5.5 TCD与DSA比较 |
5.6 目前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通督调神针灸联合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中医学的认识 |
1.1 病名 |
1.2 病因病机 |
1.3 中医辨证分型 |
1.4 中医学治疗中风先兆的研究概述 |
1.4.1 中药治疗中风先兆 |
1.4.2 针灸治疗中风先兆 |
2.西医学的认识 |
2.1 颈动脉狭窄的发病机制 |
2.2 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表现 |
2.3 颈动脉狭窄的辅助检查 |
2.3.1 数字血管造影术DSA |
2.3.2 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彩超TCD |
2.4 西医治疗颈动脉狭窄研究概况 |
2.4.1 内科治疗 |
2.4.2 外科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2.1 颈动脉狭窄诊断及手术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1.7 样本量的估算 |
1.8 随机分组方法 |
1.9 盲法处理 |
2.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2 观察周期 |
2.3 观察指标 |
2.3.1 中医证候分级评分 |
2.3.2 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彩超(TCD) |
2.3.3 安全性指标 |
2.4 .疗效评定标准 |
2.4.1 中医疗效评定 |
2.4.2 临床终点事件记录 |
2.5 统计学方法 |
3.结果 |
3.1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
3.2 两组受试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3.3 两组受试患者中医证候分级评分比较 |
3.4 两组受试患者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彩超(TCD)的比较 |
3.4.1 两组受试患者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比较 |
3.4.2 两组受试患者舒张末期流速(EDV)比较 |
3.4.3 两组受试患者术侧大脑中动脉(MCA)的PSV比较 |
3.4.4 两组受试患者术侧大脑中动脉(MCA)的搏动指数(PI)比较 |
3.5 两组患者1 年后终点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
4.讨论 |
4.1 通督调神处方分析 |
4.1.1 通督调神处方的理论支持 |
4.1.2 通督调神处方选穴依据 |
4.2 结果分析 |
4.2.1 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分级评分比较 |
4.2.2 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彩超指标比较 |
4.2.3 终点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
4.3 通督调神针灸联合CEA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意义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表 中医证候分级评分表 |
综述 针药治疗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4)TCD在筛查房颤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TCD检查 |
1.2.2 DSA检查 |
1.3 评价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大脑中动脉狭窄率 |
2.2 TCD筛查准确度 |
3 讨论 |
(5)超声评估单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软脑膜侧支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表 |
引言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概述 |
1.2 脑侧支循环的定义 |
1.3 评估脑侧支循环的影像学方法 |
1.3.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
1.3.2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
1.3.3 CT血管成像的评估方法 |
1.3.4 磁共振成像和灌注成像 |
1.4 脑侧支循环的意义 |
1.4.1 侧支循环与血管再通 |
1.4.2 侧支循环与病情 |
1.4.3 侧支循环与治疗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纳入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2 方法 |
2.2.1 资料收集 |
2.2.2 影像学检查 |
2.2.3 诊断标准 |
2.2.4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研究结果 |
3.1 入院患者一般资料 |
3.2 三组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比较 |
3.3 三组患者组内患侧与健侧血流参数比较 |
3.4 三组各组间血流参数比较及与LMA分级的相关性分析 |
3.5 评价LMA开放平均流速的最佳界值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应用TCD结合MRA检查对rt-PA溶栓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 溶栓后血管评估的临床研究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7)TCD在大脑中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检查 |
1.2.2 诊断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TCD诊断与DSA检查结果比较 |
2.2 TCD的应用价值分析 |
3 讨论 |
(8)血管超声评估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血管超声评估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患者侧支循环的临床意义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脑梗死体积的相关性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总结 |
综述 大脑中动脉闭塞侧支循环机制及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不足与展望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9)猴急性脑缺血模型的构建与超声成像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回顾 |
第一部分 猴局部急性脑缺血模型的构建 |
导论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仪器、耗材与试剂 |
1.2 实验动物 |
1.3 实验方法 |
2 结果 |
2.1 模型建立情况 |
2.2 影像学表现 |
2.3 病理学观察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超声在脑栓塞动物模型中的评价作用 |
导论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仪器、耗材与试剂 |
1.2 实验动物 |
1.3 实验方法 |
2 结果 |
2.1 模型建立情况 |
2.2 影像学表现 |
2.3 病理学观察 |
3 讨论 |
第三部分 超声超分辨成像技术在猴脑血管的应用初探 |
导论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仪器、耗材与试剂 |
1.2 实验动物 |
1.3 实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10)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性病变颅内侧支循环的量化评估及脑血流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量化评估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性病变颅内侧支循环的可行性研究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性病变行单侧CEA后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总结 |
综述 颈动脉狭窄性病变颅内侧支循环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不足与展望 |
中英文对照缩略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及科研工作 |
致谢 |
四、大脑中动脉狭窄的TCD与DSA检查比较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治疗的效用[D]. 王雪. 青岛大学, 2021(02)
- [2]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大脑中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的血流速度评估[D]. 李景景. 吉林大学, 2021(01)
- [3]通督调神针灸联合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分析[D]. 舒云峰.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
- [4]TCD在筛查房颤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中的运用[J]. 郭玲. 基层医学论坛, 2020(16)
- [5]超声评估单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软脑膜侧支的相关研究[D]. 王靖靖. 吉林大学, 2020(08)
- [6]应用TCD结合MRA检查对rt-PA溶栓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研究[D]. 常慧萍.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4)
- [7]TCD在大脑中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 陈周雪.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3)
- [8]血管超声评估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研究[D]. 韩佳霖. 苏州大学, 2019(08)
- [9]猴急性脑缺血模型的构建与超声成像评价[D]. 闫丽.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2019(06)
- [10]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性病变颅内侧支循环的量化评估及脑血流动力学研究[D]. 郑园园. 苏州大学,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