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与不良妊娠结局(论文文献综述)
王亚兰[1](2021)在《细菌性阴道病与自发性早产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芜湖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间自发性早产的孕妇阴道微生物检测结果及治疗情况,以妊娠期感染细菌性阴道病对自发性早产的影响,从而加强孕期对于细菌性阴道病的管理以降低早产风险发生、改善不良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间孕28周后于芜湖市妇幼保健院产检并分娩的1205例孕产妇资料(孕28周~孕42周单胎妊娠,资料完整,并在孕28周接受阴道、宫颈分泌物检查),将孕晚期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孕妇作为观察组(细菌性阴道病组),选择同期无细菌性阴道病孕妇作为对照组,细菌性阴道病组孕妇根据是否接受正规细菌性阴道病治疗分为治疗患者和未治疗患者,未治疗患者告知其需治疗的必要性,但患者拒绝,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比较两组间细菌性阴道病的检出情况、治疗情况及妊娠结局,通过统计学分析了解细菌病阴道病与自发性早产的相关性。结果:1.1205例孕产妇中共检出BV(Bacterial Vaginosis)阳性者250例,阳性率20.7%,其中138例接受甲硝唑片口服治疗且治愈,另112例未接受甲硝唑片治疗。138例孕产妇中,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11例,占7.97%(11/138),胎膜完整早产6例,占4.35%(6/138),产褥期感染3例,占2.17%(3/138),新生儿感染2例,占1.45%(2/138);112例孕产妇中,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17例,占15.18(17/112),胎膜完整早产33例,占29.46%(33/112),产褥期感染20例,占17.86%(20/112),新生儿感染21例,占18.75%(21/112);955例孕产妇中,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41例,占4.4%(41/955),胎膜完整早产20例,占2.09%(20/955),产褥期感染23例,占2.41%(23/955),新生儿感染14例,占1.47%(14/955);三组总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于BV阳性而未经过治疗者,其发生早产、产褥期感染、新生儿感染概率均明显高于BV阴性者,两组相比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细菌性阴道病可引起自发性早产、产褥期感染、新生儿感染等不良妊娠结局。3.对于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者,经甲硝唑规范治疗,孕产妇发生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概率与BV阳性未治疗者无显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胎膜完整早产、产褥期感染、新生儿感染概率可明显降低,与未治疗者相比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妊娠期感染细菌性阴道病对自发性早产的发生有一定影响。2.对于妊娠期进行细菌性阴道病的检测及规范性治疗,维持生殖道微生态平衡,可有效改善妊娠结局。3.妊娠妇女期感染细菌性阴道病,可能会增加包括早产、未足月胎膜早破、产褥期感染、新生儿感染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张翠珍[2](2021)在《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孕期血清25-(OH)D水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检测妊娠早、中、晚期细菌性阴道病孕妇血清25-(OH)D水平,探讨不同孕期细菌性阴道病患者25-(OH)D水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进而为临床妊娠期指导补充维生素D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方法以2020年3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期间在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及平凉市妇幼保健院产检的孕妇中选取90名为BV的研究对象,按照孕周分为妊娠早期(≤13+6w)30例、妊娠中期(14-27+6w)30例、妊娠晚期(≥28w)30例。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文化程度、怀孕次数、分娩次数、民族、职业、居住地、是否妊娠期补充维生素D,同时运用阴道六联检检测阴道分泌物,采用Amsell临床诊断标准诊断孕妇患细菌性阴道病。采用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BV患者妊娠早、中、晚期三个阶段血清25-(OH)D水平,使用SPSS26.0统计数据,以(?±s)表示,多组间比较时,方差齐采用方差分析。根据BV患者25-(OH)D含量不同(缺乏(<20ng/ml)、不足(20-30ng/ml)及正常(>30ng/ml)在各组统计其人数构成比,用率(%)表示,并在组内及组间进行比较,分析各组25-(OH)D不同占比在细菌性阴道病不同妊娠阶段的变化。在组内以25-(OH)D>20ng/ml、25-(OH)<20ng/ml为临界点,将其分为缺乏组及不缺乏组,使用卡方检验统计分析各纳入因素与25-(OH)D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对不同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孕次产次,职业,民族,居住地、是否补充维生素D与25-(OH)D之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⑴妊娠期BV孕妇的一般状况:孕妇年龄阶段主要集中在24-30岁之间;58.9%孕产妇为1次妊娠史;妊娠中期及晚期BV孕妇补充含维生素D的人数明显增多,尤其是妊娠中期补充最显着。⑵妊娠期BV患病特征:妊娠早期p H平均值为4.56±0.22(最高),妊娠晚期p H平均值为4.51±0.44(最低),妊娠中期p H平均值为4.52±0.38(中间),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晚期三组平均值检验方差齐,用方差分析,F=0.192,P>0.05,三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⑶妊娠期BV患者孕早、中、晚期25-(OH)D水平变化:妊娠中期25-(OH)D水平最高(平均为26.04±8.42);妊娠晚期25-(OH)D水平居中(平均为21.08±6.92);妊娠早期25-(OH)D水平最低(平均为18.81±6.84),两两组间进行比较,(F=4.86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⑷孕早、中、晚BV患者维生素D分类构成比:孕早期缺乏组的占比为60%、不足组占比为26.7%、正常组占比为13.3%;妊娠中期缺乏组的占比为56.7%、不足组占比为26.7%、正常组占比为16.6%;妊娠晚期缺乏组的占比为60%、不足组占比为30%、正常组占比为10%。三组间进行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⑸BV患者不同妊娠期的25-(OH)D水平与孕妇年龄、文化程度、怀孕次数、生产次数、职业、民族、所在地无明显相关性(P>0.05)。补充含VD补充剂对妊娠早、中、晚期维生素D有影响(P<0.05)。⑹多因素logistics分析得到,妊娠期BV孕妇妊娠早、中、晚期补充含VD补充剂的孕妇发生维生素D缺乏的风险显着降低(P<0.05)。结论整个妊娠期,BV患者的维生素D的缺乏较明显;不同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患者的25-(OH)D水平的变化与孕妇年龄、文化程度、怀孕次数、生产次数、职业、民族、所在地无明显相关性,与维生素D的补充有关。
邢丽枝[3](2021)在《妊娠早期胚胎停育患者阴道细菌群落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通过运用荧光定量PCR的技术检测,探讨细菌性阴道病致病相关的阴道加德纳菌、普雷沃菌、阿托波氏菌以及阴道内常驻卷曲乳杆菌、加氏乳杆菌、詹氏乳杆菌和惰性乳杆菌四种乳杆菌在正常妊娠妇女与胚胎停育妇女阴道分泌物中分布的差异性。2.通过分析两组妇女阴道分泌物中各种菌群数量上的差异性,进一步说明阴道加德纳菌、普雷沃菌、阿托波氏菌、加氏乳杆菌、卷曲乳杆菌、惰性乳杆菌及詹氏乳杆菌的改变与胚胎停育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产科门诊,孕周在7~14周之间的正常妊娠早期孕妇31例,胚胎停育患者32例,均取其阴道分泌物,分别标记为正常妊娠组(A组,A1—A31)和胚胎停育组(B组,B1—B32)。2.对分好组的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c DNA的提取,并根据7种检验菌基因序列的V3-V4区设计特异性引物,然后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3.根据两组样本中加德纳菌、普雷沃菌、阿托波氏菌、卷曲乳杆菌、加氏乳杆菌、惰性乳杆菌及詹氏乳杆菌的分布特点,分析各组在检出率、年龄、孕周及基因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推测其与妊娠早期胚胎停育之间的关系。结果1.A组(正常妊娠组)与B组(胚胎停育组)在阴道加德纳菌、普雷沃菌、阿托波氏菌、卷曲乳杆菌、加氏乳杆菌、惰性乳杆菌及詹氏乳杆菌检出率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2.胚胎停育组阴道加德纳菌、阿托波氏菌表达量高于正常妊娠组,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普雷沃菌的表达量两组相比,胚胎停育组相对较高,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4.卷曲乳杆菌、加氏乳杆菌的表达量在胚胎停育组显着降低,与正常妊娠组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惰性乳杆菌及詹式乳杆菌在胚胎停育组的表达量相对较低,但与正常妊娠组比较,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胚胎停育的发生可能与阴道微生态的失衡有一定相关性;2.阴道加德纳菌、阿托波氏菌等厌氧菌的增多可能会增加胚胎停育的发生率;3.胚胎停育的发生与阴道内卷曲乳杆菌、加氏乳杆菌等乳杆菌的减少有一定的关系;4.早期检测细菌性阴道病相关致病菌及乳杆菌的变化对预防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杨静,谢秀媚[4](2021)在《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35例。对照组外用甲硝唑栓治疗,观察组外用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胺试验转阴时间、阴道瘙痒消失时间、白带异常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转化生长因子β、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阴道酸碱度、阴道清洁度,复发率,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胺试验转阴时间、阴道瘙痒消失时间、白带异常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转化生长因子β、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阴道酸碱度、阴道清洁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转化生长因子β高于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阴道酸碱度、阴道清洁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机体炎症,降低复发率,预防不良妊娠结局。
梅莉[5](2020)在《细菌性阴道病与胎膜早破、早产的相关性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与胎膜早破、早产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分娩产妇361例,根据妊娠结局不同分为正常妊娠组(n=225)、早产组(n=23)、胎膜早破组(n=99)及早产胎膜早破组(n=14),比较产妇细菌性阴道病发生情况、阴道乳杆菌阳性情况以及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发生情况。结果孕12周时,早产组、胎膜早破组以及早产胎膜早破组乳杆菌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孕妇组(P<0.05),4组间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32周时,早产组、胎膜早破组以及早产胎膜早破组乳杆菌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孕妇组(P<0.05),早产组、胎膜早破组以及早产胎膜早破组细菌性阴道病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P<0.05),4组间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组、胎膜早破组以及早产胎膜早破组细菌性阴道病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P<0.05),4组间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检出率以及双重感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早产、胎膜早破以及早产胎膜早破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无明显相关性(P>0.05),早产、胎膜早破以及早产胎膜早破与细菌性阴道病呈明显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342、0.304、0.372,P<0.05)。结论细菌性阴道病与早产、胎膜早破以及早产胎膜早破存在明显相关性,对于孕期存在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应当积极进行有效治疗,建议将细菌性阴道病作为妊娠期常规筛查,从而达到改善妊娠结局的目的。
李美娇,王业丰,黄海溶,李晓珍[6](2020)在《乳酸杆菌活菌制剂治疗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系统分析乳酸杆菌活菌制剂治疗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BV)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OVID)、CNKI、WanFang Data、VIP和CBM数据库,搜集有关乳酸杆菌活菌制剂治疗妊娠期BV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9月30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1个RCT,包括2 93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甲硝唑组相比,乳酸杆菌活菌制剂组的总有效率更高[RR=1.05,95%CI(1.02,1.07),P=0.000 4];早产率[RR=0.49,95%CI(0.32,0.73),P=0.000 4]、胎膜早破率[RR=0.54,95%CI(0.38,0.77),P=0.000 7]、低体重儿率[RR=0.45,95%CI(0.22,0.94),P=0.03]、产褥感染率[RR=0.60,95%CI(0.39,0.94),P=0.03]更低。结论当前证据显示,乳酸杆菌活菌制剂治疗妊娠期BV优于甲硝唑,且治疗后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更低。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张玥[7](2020)在《妊娠晚期阴道微生态改变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妊娠晚期有、无症状阴道炎孕妇与正常孕妇的阴道微生态变化,探讨妊娠晚期孕妇的阴道微生态变化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为预防和减少不良妊娠结局提供基础研究数据。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产检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孕35周的孕妇共160例。采集阴道侧壁上1/3处分泌物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测,根据筛查结果将阴道微生态失衡的136例作为研究组,其中伴有阴道炎症状者50例、无阴道炎症状者86例。将检测结果为阴道微生态正常的24例作为对照组。并追踪三组的妊娠结局。结果:1.妊娠晚期阴道微生态失衡情况:阴道微生态失衡发生率为85.00%(136/160)。其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占17.65%(24/136),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占13.24%(18/136),BV与VVC混合感染占2.94%(4/136),乳杆菌功能下降占58.82%(80/136),菌群抑制占7.35%(10/136)。(1)研究组有症状者中,VVC发生率高于无症状者(P<0.05),BV、BV与VVC混合感染发生率高于无症状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无症状者中,乳杆菌功能下降发生率高于有症状者(P<0.05),菌群抑制发生率高于有症状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阴道微生态改变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1)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51.25%(82/160)。其中,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46.88%(75/160),有症状者发生率27.50%(44/160),无症状者发生率19.38%(31/160)。对照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4.37%(7/160)。(2)研究组中有症状者与无症状者比较,胎膜早破、宫腔感染、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高于无症状者(P<0.05);在早产、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有症状者与对照组比较,胎膜早破、宫腔感染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早产、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研究组无症状者与对照组比较,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无致病菌感染的阴道微生态失衡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1)研究组乳杆菌功能下降病例中,有症状者与无症状者比较,胎膜早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高于无症状者(P<0.05);在早产、宫腔感染、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症状者与对照组比较,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胎膜早破、早产、宫腔感染、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无症状者与对照组比较,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菌群抑制因样本量小,病例分散无法比较。结论:1.妊娠晚期阴道微生态失衡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其中有症状者易发生不良妊娠结局。乳杆菌功能下降且有症状者易发生不良妊娠结局,要加强对此类人群的管理,并给予合理的孕期指导和干预,可以预防和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2.应当对有症状的孕妇进行妊娠期阴道微生态检测,可以减少漏诊无致病菌的阴道微生态失调,进一步预防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对无症状的孕妇不建议过多干预和检测。3.对妊娠晚期患有阴道炎的孕妇,除针对病原菌的检测和治疗外,还应注意改善其阴道微生态情况。
杨心茹[8](2020)在《妊娠早期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菌群多样性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1.通过分析妊娠早期孕妇与育龄期未孕女性病史、临床症状及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探讨妊娠早期阴道炎的发病情况;2.分别应用ITS rDNA及16S rDNA扩增子测序技术对妊娠早期及育龄期未孕女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菌群多样性分析,探讨两组之间菌群分布的差异性;3.通过对妊娠早期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菌群分布特点的分析,为妊娠早期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研究方法第一部分妊娠早期妇女阴道炎发病情况分析1.实验对象(1)妊娠早期组(P组):共274名,年龄19-35岁,平均(28.58±4.40)岁,均为2018年5月至2019年05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单胎早期妊娠妇女;(2)未孕组(N组):共127名,年龄18-35岁,平均(29.48±4.23)岁,为与P组同时期妇产科门诊就诊的确认排除妊娠状态者。2.实验内容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仔细询问病史及是否有阴道炎相关症状,然后进行妇科检查,并使用无菌棉签拭子取阴道侧穹隆分泌物,取出后立即编号,编号后送实验室行阴道分泌物检查(主要检查内容有:阴道清洁度、白细胞、杂菌、革兰阴性双球菌、霉菌、滴虫、酸碱度、线索细胞等)。参考人卫第九版《妇产科学》教科室各种阴道炎的诊断标准,统计两组患者阴道炎的发病情况。第二部分妊娠早期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菌群多样性研究1.实验对象(1)正常组:共10名,年龄25-32岁,平均(29.00±2.45)岁,为2018年5月至2019年05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产科门诊就诊的孕70-97天正常单胎妊娠孕妇;(2)VVC(念珠菌性阴道炎)组:共10名,年龄25-33岁,平均(30.20±3.19)岁,为与正常组同期门诊就诊妊娠早期孕妇,符合念珠菌性阴道炎诊断标准,同时排除合并其它类型阴道炎症者。2.实验内容2.1样本总DNA的提取:采用HiPure Soil DNA Kit B(Magen,Guangdong,China)严格按照其说明书提取各阴道分泌物样本全基因组DNA(每位患者收集的阴道分泌物取两份均进行DNA提取,分为两组)。2.2样本16S rDNA及ITS rDNA基因片段的扩增:取上述步骤提取的一组样本DNA(共20份),使用引物338F-806R扩增样本16S rRNA上V3-V4这两个高度可变区。取另一组样本DNA(共20份)使用ITS引物5’-GTGAATCATCGARTC-3’和5’-TCCTCCGCTTATTGAT-3’扩增样本ITS rDNA上的ITS2可变区。2.3 Illumina MiSeq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将上述样本16S rDNA及ITS rDNA的PCR产物检测浓度,在将其标定到10nM后,通过Illumina MiSeq(Illumina,San Diego,CA,USA)平台进行PE250的双端测序。测序后的序列信息通过Qiime 1.9.1软件等进行信息读取及分析,进一步进行OTUs提取、OTUs交叠、OTUs聚类分析、Alpha多样性分析、Beta多样性分析及组间群落结构差异显着性分析等。研究结果第一部分妊娠早期妇女阴道炎发病情况分析1.妊娠早期妇女阴道分泌物pH低于同年龄组未孕妇女阴道分泌物pH,其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2.妊娠早期及未孕期妇女阴道炎常见类型均为细菌性阴道病、念珠菌性阴道炎及滴虫阴道炎,两组间阴道炎发病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χ2=0.009,P=0.924);3.妊娠早期患者细菌性阴道病、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病率略高于及未孕期妇女,而滴虫阴道炎发病率略低于未孕期妇女。第二部分妊娠早期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菌群多样性研究1.妊娠早期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的阴道pH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2.妊娠早期VVC患者阴道细菌群落仍以阴道乳杆菌属为优势菌属,约占70.99%,但乳杆菌属的相对丰度较妊娠早期正常女性(约占97.99%)明显降低;3.通过对测序后生物信息进行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早期VVC患者阴道细菌群落多样性较正常妊娠早期女性的增加,而阴道真菌群落多样性较正常妊娠早期女性的减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通过对两组样本的ITS rDNA测序生物信息进行LEfSe差异分析,结果提示VVC组中特征性的真菌属为念珠菌属(Candida),而在正常组中特征性的真菌为马拉色霉菌属(Malassezia)。研究结论1.妊娠早期VVC患者阴道pH值高于正常妊娠早期妇女;2.妊娠早期常见阴道炎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细菌性阴道病、念珠菌性阴道炎及滴虫阴道炎;3.妊娠早期VVC患者细菌群落多样性较正常妊娠早期孕妇增加,真菌群落多样性较正常妊娠早期孕妇降低;4.妊娠早期VVC组及正常妊娠早期孕妇两组之间存在群落结构差异,VVC组中特征性的真菌属为念珠菌属(Candida),而正常组中特征性的真菌属为马拉色霉菌属(Malassezia);5.妊娠早期VVC患者阴道细菌群落仍以乳杆菌属为优势菌属,但其丰度较正常妊娠早期女性明显降低。
秦博[9](2020)在《妊娠期患者使用甲硝唑安全性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调查妊娠期甲硝唑使用现状及其在妊娠期的安全性,收集甲硝唑妊娠期安全性数据,为妊娠期使用该药的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同时为说明书内容提供相关数据支持。方法:(1)问卷调查育龄期女性、药师和医生对于妊娠期安全用药以及甲硝唑在妊娠期的使用情况。(2)检索妊娠期使用甲硝唑安全性相关文献,根据纳排标准选出纳入研究的文献后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提取到的数据进行分析。(3)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有过孕早期甲硝唑暴露的患者,随机匹配未使用任何药物的患者为对照组,随访至妊娠结束,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用药信息、妊娠结局及胎儿结局等,分析两组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低出生体重儿以及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结果:(1)共回收1356份有效问卷,受调查者都很关注妊娠期安全用药,80%以上受调查者对妊娠期药物安全性分级不了解,更不清楚甲硝唑在孕期的安全性。育龄期女性了解药物妊娠期安全性的途径有限。药品说明书会影响59.0%患者的依从性。(2)Meta分析中共纳入21篇文献,总计5624例患者,结果表明妊娠中晚期使用甲硝唑治疗组早产、胎膜早破和产褥感染的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3)妊娠早期有过甲硝唑暴露史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其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等的发生率无显着差异(P>0.05),但是暴露组选择性终止妊娠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育龄期女性及专业医务工作者都对妊娠期用药安全信息十分关注,但是哪怕是专业医务工作者也很难掌握所有药物的妊娠期安全性知识。(2)人们对药品说明书中的妊娠期用药信息依赖较高,完善药品说明书有很大的临床价值。(3)Meta分析未发现妊娠中晚期使用甲硝唑与不良妊娠结局或胎儿畸形的发生存在相关性。(4)妊娠早期甲硝唑暴露不增加流产、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和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5)妊娠期有过甲硝唑暴露史的患者可能由于对其安全性的不了解,导致选择性终止妊娠的发生率增高。
任晓玉[10](2019)在《妊娠期阴道微生态环境与早产相关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掌握早产孕妇、足月孕妇阴道微生态的状况,探讨孕期阴道微生态变化,支原体、衣原体、淋球菌感染与早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顺娩,且分娩前3天内行阴道微生态评价,支原体、衣原体、淋球菌检测的孕产妇200例,将孕20周至37周之间分娩者纳入早产组(100例),孕37周及以上者纳入足月组(100例)。采集两组孕妇阴道、宫颈分泌物标本,分别进行阴道微生态形态学和功能评价,并检测有无支原体,衣原体和淋球菌感染。总结两组孕妇阴道微生态特征,比较两组优势生理菌群、病原菌、H2O2、LE(leukocyte esterase,白细胞酯酶)、SNA(sialidase,唾液酸苷酶)、支原体、衣原体、淋球菌变化情况。结果:(1)早产组和足月组一般情况比较:早产组和足月组的年龄、妊娠次数、生产次数、流产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早产组和足月组阴道微生态的描述:早产组和足月组中各有95例孕妇阴道微生态失调;早产组阴道微生态失调的孕妇中确诊BV(bacterial vaginosis,细菌性阴道病)、VVC(vulvovaginal candidiasis,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TV(trichomonal vaginitis,滴虫性阴道炎)者39例,其中TV仅1例,未确诊病原菌者56例,其中菌群抑制者20例;足月组阴道微生态失调的孕妇中确诊BV、VVC者16例,未见TV,未确诊病原菌者79例,其中菌群抑制者11例。(3)早产组和足月组优势菌群、支原体、衣原体及淋球菌检测结果的比较:早产组中60%的孕妇以G+b(L)(gram-positive bacillus,革兰阳性大杆菌)为优势菌,22%的孕妇以G-b(s)(gram-positive bacillus,革兰阴性短杆菌)为优势菌;足月组中78%的孕妇以G+b(L)为优势菌,13%的孕妇以G-b(s)为优势菌;两组G+b(L)、G-b(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组支原体阳性率43%;足月组支原体阳性率3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衣原体、淋球菌仅在早产组有阳性孕妇,足月组无阳性患者,但两组衣原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球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早产组和足月组BV、VVC、BV合并VVC发生率的比较:早产组BV、VVC、BV合并VVC发生率分别为17%、12%、9%,明显高于足月组9%、4%、3%,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早产组和足月组H2O2、LE、SNA、H2O2+LE阳性率比较:LE仅在早产组有阳性孕妇,在足月组无阳性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NA阳性率在早产组为23%,足月组为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2O2、H2O2+LE的阳性率在两组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早产孕妇阴道内的优势菌群易发生改变,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增加;(2)妊娠妇女阴道感染BV和(或)VVC可促进早产的发生;(3)早产与阴道感染衣原体可能有关系;(4)阴道SNA阳性孕妇的早产发生机率增加。
二、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与不良妊娠结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与不良妊娠结局(论文提纲范文)
(1)细菌性阴道病与自发性早产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材料(资料、内容)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纳入标准 |
1.2 病例排除标准 |
1.3 病例诊断标准 |
2 方法 |
2.1 标本采集 |
2.2 标本检测 |
2.3 治疗方法 |
2.4 观察指标 |
2.5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细菌性阴道病对自发性早产的影响分析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2)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孕期血清25-(OH)D水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1 维生素D的概述 |
1.2 .妊娠期维生素D缺乏的研究现状 |
1.3 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的研究现况 |
1.4 妊娠期维生素D缺乏与细菌性阴道病的相关联研究现况 |
第1章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方法 |
实验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结果 |
2.1 妊娠期BV孕妇基本信息概况 |
2.2 妊娠期BV患病特征 |
2.3 妊娠期BV患者孕早、中、晚期25-(OH)D水平变化 |
2.4 孕早、中、晚BV患者维生素D分类构成比 |
2.5 妊娠期BV孕妇一般情况与维生素D缺乏的关系 |
2.6 妊娠期BV孕妇影响因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 |
第3章 讨论 |
3.1 不同妊娠期BV患者维生素D水平的变化情况 |
3.2 BV患者影响因素分析 |
3.3 维生素D与BV的相关性 |
3.4 维生素D与BV发生的可能机制 |
3.5 不足与展望 |
第4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妊娠期血清 25-(OH)D 水平对妊娠期相关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妊娠早期胚胎停育患者阴道细菌群落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妊娠期阴道微生态的特点 |
1.2 胚胎停育的常见病因 |
1.3 胚胎停育与BV相关致病菌的相关性 |
1.4 荧光定量PCR在阴道分泌物检测中的应用 |
第二章 基于荧光定量PCR技术探讨妊娠早期胚胎停育患者阴道细菌群落分布特点 |
2.1 研究对象与标准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2.2 标本采集及储存 |
2.3 实验材料 |
2.3.1 实验试剂和耗材 |
2.3.2 实验仪器 |
2.4 实验方法 |
2.4.1 阴道分泌物检查 |
2.4.2 样本DNA的提取 |
2.4.3 DNA浓度质检 |
2.4.4 特异性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2.4.5 荧光定量PCR扩增体系的制备 |
2.4.6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
2.5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判断 |
2.6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3.1 实验样本信息 |
3.2 实时荧光定量PCR细菌鉴定结果 |
3.2.1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阳性检出情况 |
3.2.2 阴道加德纳菌鉴定结果 |
3.2.3 普雷沃菌的鉴定结果 |
3.2.4 阿托波氏菌的鉴定结果 |
3.2.5 惰性乳杆菌的鉴定结果 |
3.2.6 卷曲乳杆菌的鉴定结果 |
3.2.7 加氏乳杆菌的鉴定结果 |
3.2.8 詹氏乳杆菌的鉴定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英文缩略词 |
附录2 知情同意书 |
附录3 伦理审批表 |
综述 阴道加德纳菌致病机制及妊娠期致病性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疗效 |
2.2 胺试验转阴时间、阴道瘙痒消失时间、白带异常消失时间 |
2.3 转化生长因子β、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阴道酸碱度、阴道清洁度 |
2.4 复发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
3 讨论 |
(5)细菌性阴道病与胎膜早破、早产的相关性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3.1 样本采集: |
1.3.2 样本检测: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孕妇孕12周时微生态环境比较 |
2.2 孕妇孕32周时微生态环境比较 |
2.3 孕妇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检出情况比较 |
2.4 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7)妊娠晚期阴道微生态改变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孕期阴道微生态改变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8)妊娠早期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菌群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实验内容 |
一、妊娠早期妇女阴道炎发病情况分析 |
1.实验对象 |
2.实验方法 |
3.数据处理 |
二、妊娠早期VVC患者阴道菌群多样性研究 |
1.实验对象 |
2.实验材料 |
3.研究对象阴道分泌物的获取 |
4.样本全基因组DNA的提取 |
5.16S rDNA PCR扩增及文库构建 |
6.ITS rDNA PCR扩增及文库构建 |
7.Illumina MiSeq测序 |
8.样本的生物信息分析 |
9.实验结果的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一、妊娠早期妇女阴道炎发病情况分析 |
1.妊娠早期与育龄期未孕妇女年龄及阴道pH比较 |
2.妊娠早期与育龄期未孕妇女阴道炎发病情况 |
二、妊娠早期VVC患者阴道菌群多样性研究 |
1.两组患者及其样本的基本信息初步分析 |
2.妊娠早期VVC患者阴道细菌群落多样性研究 |
3.妊娠早期VVC患者阴道真菌群落多样性研究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缩略词汇总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9)妊娠期患者使用甲硝唑安全性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目的与方法 |
1.3 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本研究的贡献与创新点 |
1.5 本研究的章节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妊娠期甲硝唑安全性相关的问卷调查 |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研究方法 |
2.1.3 研究内容 |
2.1.4 统计分析 |
2.2 结果 |
2.2.1 调查对象情况 |
2.2.2 育龄期女性 |
2.2.3 药师 |
2.2.4 医生 |
2.3 讨论 |
2.4 结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妊娠期暴露于甲硝唑对母婴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纳入标准 |
3.1.2 排除标准 |
3.1.3 检索策略 |
3.1.4 文献筛选 |
3.1.5 数据提取 |
3.1.6 文献质量评价 |
3.1.7 统计方法 |
3.1.8 Meta分析方法流程图 |
3.2 结果 |
3.2.1 检索结果 |
3.2.2 纳入研究文献的质量评价 |
3.2.3 统计量合并结果 |
3.2.4 早产 |
3.2.5 胎膜早破 |
3.2.6 产褥感染 |
3.2.7 低出生体重儿 |
3.3 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妊娠早期使用甲硝唑的安全性 |
4.1 研究方法 |
4.1.1 暴露组人群 |
4.1.2 对照组人群 |
4.1.3 随访方式 |
4.1.4 结局指标 |
4.1.5 统计方法 |
4.2 研究结果 |
4.2.1 暴露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及用药信息 |
4.2.2 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 |
4.2.3 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 |
4.2.4 两组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 |
4.2.5 胎儿结局 |
4.3 讨论 |
4.3.1 妊娠期甲硝唑的使用 |
4.3.2 甲硝唑在妊娠期的安全性问题 |
4.3.3 本研究的创新与局限性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全文的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对后续工作的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10)妊娠期阴道微生态环境与早产相关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一般资料 |
研究方法 |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四、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与不良妊娠结局(论文参考文献)
- [1]细菌性阴道病与自发性早产的相关性分析[D]. 王亚兰. 皖南医学院, 2021
- [2]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孕期血清25-(OH)D水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张翠珍. 西北民族大学, 2021(08)
- [3]妊娠早期胚胎停育患者阴道细菌群落的相关性研究[D]. 邢丽枝. 兰州大学, 2021(12)
- [4]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 杨静,谢秀媚.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09)
- [5]细菌性阴道病与胎膜早破、早产的相关性及意义[J]. 梅莉. 河北医药, 2020(21)
- [6]乳酸杆菌活菌制剂治疗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疗效的Meta分析[J]. 李美娇,王业丰,黄海溶,李晓珍.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20(08)
- [7]妊娠晚期阴道微生态改变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D]. 张玥.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8]妊娠早期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菌群多样性研究[D]. 杨心茹. 兰州大学, 2020(01)
- [9]妊娠期患者使用甲硝唑安全性调查研究[D]. 秦博.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10]妊娠期阴道微生态环境与早产相关性的研究[D]. 任晓玉.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