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资源配置方法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武砚成[1](2020)在《基于关键链的X公司多项目资源配置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项目管理从单一项目管理阶段向多项目管理阶段过渡,越来越多的民航机场建设施工企业由于承揽项目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区域拓展等原因,面临着新的管理问题,企业项目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急剧增加。在这种多项目管理状态下,企业将面临人力、设备、材料、资金等各种资源、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问题。在多项目环境下,施工企业各项目的资源配置已成为制约企业战略目标实现和项目实施成败的核心问题。机场建设施工企业的竞争不仅仅是价格竞争,更重要的是企业管理能力的竞争,以及充分利用企业内外资源与项目综合管控能力的竞争。本文以多项目管理理论为基础,阐述了多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资源配置的重要性,并对多项目资源类型、资源配置理论进行了研究,重点对约束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接下来,结合当前民航机场项目的实际情况,分析了 X公司多项目管理的资源类型及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理论对资源配置过程、影响因素、约束对象和配置计划等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定X公司多项目资源配置管理的具体方法,并对影响多项目管理资源配置的组织结构、信息化平台和项目管理体系提出了解决策略,阐述了面向流程导向型组织结构、项目办公室和信息化平台对于X公司多项目资源配置管理的价值。就资源约束条件下的多项目资源配置问题,在分析比较当前常用的几种资源配置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应用基于约束理论的关键链方法作为X公司多项目环境下的资源配置管理方法。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应用来说明本文提出的基于关键链的多项目资源配置管理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在改善X公司多项目资源配置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通过对多项目管理资源配置关键链方法与传统的关键路径方法实际应用结果进行对比说明了本文所采用的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基于此,本文认为关键链方法是一种非常适用于X公司多项目管理资源优化配置管理的方法。
冯纪米[2](2020)在《中小型工程技术服务型企业多项目资源配置研究 ——以Y路桥科技公司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中小型工程技术服务型企业多项目管理面临诸多问题,管理模式传统和现代化管理技术普及应用水平较低,造成多项目频繁性工期延误和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良性发展,而多项目资源配置管理作为多项目管理的核心,其配置准确性和科学性直接关系到企业多项目管理成败。因此,本文从资源配置角度出发,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蚁群算法分别构建了多项目优先级评价模型和资源配置模型,并基于MATLAB平台开发了智能化资源配置集成系统平台,对中小型工程技术服务型企业多项目资源配置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为识别影响中小型工程技术服务型企业多项目资源配置低效的影响因素,从企业规模、组织结构、运营模式及资源类型四个维度展开讨论,结果显示:松散的组织体系和粗放的管理模式是制约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因素;项目优先级评价体系和智能化配置手段的缺失是导致多项目资源配置混乱、工期延误的根本所在。以Y路桥公司为例,分析该企业组织经营特点及统计其三大主营业务多项目工期延误率,结果显示:因资源配置不到位引起的工期延误率分别在23%,15%和12%以上。故本文主要以工期优化为目标研究了多项目资源配置问题。(2)为解决多项目资源配置无序混乱和配置低效问题,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针对中小型工程技术服务型企业的多项目优先级评价模型,该模型由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和方案层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构成,涵盖项目战略目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建设风险与技术工艺5个维度。该模型计算结果用于指导后期资源优先配置等级。结合ZYLQ-JGx5-2019案例,计算一级评价指标权重记为W0=(0.0570,0.089,0.232,0.483,0.139),二级评价指标权重记为Wij。案例多项目优先顺序为:项目C-项目D-项目A-项目B-项目E。(3)基于蚁群算法特性构建多项目资源配置蚁群模型,为符合工程建设逻辑和资源需求约束,改进定义了模型中资源转移规则、启发函数及可行解结构,并基于MATLAB平台实现了多项目资源智能化配置集成系统开发,通过4组例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系统具备多项目资源“零冲突”配置优势,能有效优化多项目资源配置顺序和缩短建设总工期,解决了中小型企业多项目资源配置混乱和工期延误问题。(4)对Y路桥科技公司ZYLQ-JGx5-2019多项目案例进行研究,利用所构建的模型进行多项目建设优先级评价和资源智能化配置,结果显示能够缩短总工期22天,优化幅度为29.3%;减少综合运营成本44万元,优化幅度为5.5%。表明应用资源智能化配置系统平台可有效改善Y路桥科技公司对该多项目资源配置能力。提高了企业对多项目资源的利用率和降低了企业的综合运营管理成本。通过本研究,希望构建的多项目优先级评价模型、多项目资源配置蚁群智能化系统平台能够服务于工程实践,同时对后续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李星花[3](2020)在《基于关键链技术的项目群资源均衡配置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建筑工业化发展,建设项目逐渐呈集群化、规模化和综合化趋势发展,项目群中多个项目并行的环境中,资源配置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施工企业角度,研究项目群资源均衡配置问题,寻求资源需求不平衡所造成的资源冲突和资源闲置问题的解决方法,有利于施工企业提升施工生产效率,促进建筑业从规模化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本文通过对项目群及相关概念的辨析,明确项目群管理与多项目管理以及项目组合管理的异同,界定本文研究对象为包含多个项目的施工企业项目群,其中项目群中多个项目具有共同的战略目标且在时空上分布较为集中须统筹管理以提高资源管理效率。针对项目群资源需求量大,且分布不均、波动幅度大等特点,利用项目群关键链网络计划中所有工序可利用的松弛时间调整工序活动的实际开工时间,构建基于关键链的资源均衡优化配置模型。首先,依托关键链网络计划分析均衡资源对象,设计资源均衡对象重要程度评价指标,明确各评价指标内涵与计算方法。其次,基于资源熵理论建立施工企业项目群资源均衡调度目标函数,以及基于关键链网络计划技术的项目群资源均衡变量约束条件。在此基础上,采用模拟退火算法求解项目群资源均衡配置模型,并分析方法适用性。最后,通过某施工企业项目群资源均衡配置案例验证方法模型的有效性。本文基于施工企业的角度建立的项目群资源均衡配置模型,为优化施工企业项目群资源配置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将关键链理论和资源熵理论相结合构建的资源均衡配置模型用于解决项目群资源均衡配置问题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童阳[4](2020)在《云制造环境下产品定制的协同制造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云制造是一种面向服务的且高效低耗的,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将各种现实资源虚拟化进而可以在云制造平台统一调配的,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的一种新型智能制造模式。本文着力于研究在云制造环境下产品定制的协同制造资源配置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学者对云制造、产品定制、协同制造以及资源配置等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当前学者们在研究云制造环境下协同制造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确定本文研究方向,即着力于云制造系统的应用环节,探索云制造环境下产品定制的协同制造资源分配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分析云制造环境下资源配置的特性,指出云制造环境下资源配置的本质是对线下(离线)资源的配置。根据这一特性将云制造环境下资源配置的三个主体进行组合考虑,将云制造服务平台运营方和协同企业方称为云制造服务提供方,考查其在云制造环境下产品定制的协同制造资源配置流程中的服务质量情况。本文针对云制造环境下协同制造资源配置的两个主体:制造需求方以及云制造服务提供方,根据主体在整个资源配置流程中的整体诉求,分别确定了两个主体的优化目标,制造需求企业经济效益高以及云制造服务提供方服务质量高,从而构建了多目标双层规划模型。根据该双层规划模型,以某风机叶片的定制生产为例,利用数值计算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得出了一个使资源配置效率最高的生产企业协同制造资源配置的方案。研究结果实现了云制造环境下资源优化配置,也为以后学者研究云环境下制造资源配置问题提供了一种可参考的方法。
孟红叶[5](2019)在《Y研发公司多项目资源配置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多项目资源配置管理是将企业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在多个项目之间进行优化配置,最大程度满足不同项目的需求,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科学优质的多项目资源配置模式不仅是单一的项目管理,应是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作为项目总体管理目标,进而完成企业有限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首先,通过梳理国内外有关多项目管理资源配置的文献和研究成果,在此理论基础上,对多项目资源配置的定义、内容、影响因素、资源配置方法等理论进行了阐述。其次,选择Y研发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分析Y研发公司的企业及行业背景、项目管理机构设置、多项目管理流程及资源配置现状等,运用鱼骨图分析法进一步剖析总结Y研发公司多项目管理及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再次,基于层次分析法,结合Y研发公司五个维度的分析,总结归纳多项目优先级关键评价指标,建立多项目优先级评价体系模型,确定多项目运行的优先级顺序,解决多项目无序运行问题;运用线性规划法,在多项目优先级顺序的基础上,以Y研发公司有限的资源:人员、资金、设备作为约束变量,以公司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构建资源配置线性规划模型求最优解作为资源配置的依据,解决多项目运行时资源配置争夺问题;通过建立项目管理办公室替代目前Y研发公司的弱矩阵式项目管理机构,改善多项目管理职能弱化问题。最后,构建适合Y研发公司长远发展的多项目资源配置管理整体方案,并通过制定一系列保障措施,进一步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企业多项目管理的核心是如何实现有限资源(人、财、物)的最佳配置,合适的多项目资源配置方法是保证企业良性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利用合理的资源配置方法实现企业多项目之间的资源分配,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范亚楠[6](2019)在《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产品设计资源配置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靳京[7](2019)在《联化科技多项目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项目管理的理念已逐步深入到各个行业的各个领域,甚至我们的日常生活都可以运用项目管理的工具和方法进行统筹规划。而伴随着自然和社会资源的日趋紧张,在多项目管理模式成为主流的背景下,多项目间资源配置问题已经成为当前项目管理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如何在资源约束的前提下,建立有效的多项目资源优化配置方法和模型,通过实施多项目资源优化配置实现项目既定目标已经变得越来越急迫。本文以联化科技多项目资源优化配置问题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于国内外关于多项目资源配置的相关研究和成果进行了梳理分析,基于此确定了针对联化科技所处的精细化工行业多项目资源冲突管理问题进行研究的思路。其次,通过对多项目管理、资源配置、优先级评价和关键链管理的理论概述奠定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针对目前联化科技多项目管理及资源配置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明确了本文研究的企业背景和工作方向,并显示出本次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再次,本文依据项目评价指标构建原则建立了包含公司战略、项目需求、项目风险、财务指标、技术条件、组织价值、社会效益七个维度的项目优先级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运用层次分析法的权重计算模型;通过对比分析,构建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多项目优先级评价模型;并据此,对联化科技四个项目实例进行了优先级评价并完成项目优先级排序。本文最后运用关键链法,依照多项目资源配置过程与方法,构建了基于优先级评级的多项目资源配置模型,并在对联化科技四个项目实例资源约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成效分析,进一步印证了本文建立的多项目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对于联化科技多项目管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成果为精细化工行业企业在多项目资源管理方面提供了一种可以参考的方法和模型,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
唐力[8](2019)在《客户价值驱动的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方案设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面对铁路在综合交通中骨干地位的不断凸显、铁路自身经营压力的不断增加以及客户物流需求的多样化转变,铁路物流亟需发展创新,发展铁路物流总包势在必行。针对当前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方案设计方法不科学、铁路物流总包客户满意度低等问题,本文引入客户价值理论,提出了客户价值驱动的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方案设计方法,实现了客户价值驱动的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方案设计,既在理论上深化既有研究成果,又在实践中指导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方案设计。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提出了客户价值驱动的铁路物流总包客户需求识别方法。将铁路物流总包客户需求划分为4种基本类型,分别是需求信息已知的链条式需求类型、需求信息未知的链条式需求类型、需求信息已知的网络化需求类型和需求信息未知的网络化需求类型。借鉴客户价值理论构建客户需求层次模型对铁路物流总包客户需求进行描述,提出了基于区间二元语义TOPSIS的铁路物流总包客户需求属性重要度识别方法,解决了客户需求描述不准确的问题。(2)提出了客户价值驱动的铁路物流总包客户需求传递机理。针对客户需求传递不准确问题,借鉴公理化设计理论(Axiomatic Design Theory)中域的概念和QFD需求传递方法,提出了客户需求域-服务功能域-服务方案域的客户需求传递机理,利用客户价值层次模型对客户需求域建模,利用功能黑箱法对服务功能域建模,利用服务蓝图法对服务方案域建模,利用QFD方法对客户需求映射过程建模,实现了客户需求在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方案设计过程中的准确传递。(3)提出了基于K短路的铁路物流总包服务网络流量分配方法。将铁路物流总包服务网络流量分配过程分为三步,第一步是根据仓储策略确定铁路到站物流需求量,第二步是铁路物流总包货流K短路生成,利用改进A Star算法实现铁路物流总包货流K短路的快速生成,第三步是服务网络流量分配,以服务网络广义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网络流量分配模型,并利用微进化算法进行模型求解,最后利用算例进行方法验证,从战略层面实现了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方案路径选择和流量分配。(4)提出了基于模块组合的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方案资源配置优化方法。在铁路物流总包服务网络流量分配的基础上,引入模块化设计理念,首先根据不同铁路物流资源的组合设计了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模块资源库,然后以服务成本最小、服务时间最小和服务质量最大为目标建立数学模型,针对传统NSGA-Ⅱ算法收敛速度慢、结果分布不均等问题,提出了改进的NSGA-Ⅱ算法,引入了支配强度代替原有的拥挤度计算方式,提出了自适应精英选择策略改进原有选择策略,最后利用算例进行模型和算法的验证,从运营层面实现了铁路物流资源合理配置。(5)案例分析。以达能集团华西区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方案设计为例进行客户价值驱动的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方案设计方法验证,结果证明了该理论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刘小红[9](2019)在《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配置模型及其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有效减少碳排放、能源消耗,实现低碳绿色转型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全球经济问题与环境问题发展趋势的大背景下,低碳供应链作为解决供应链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逐步成熟。低碳供应链管理旨在提高柔性资源配置的水平和效率,通过各节点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可以减少污染,从而可以提高供应链资源的生态能效;通过节点企业低碳绩效可以提高整体供应链体系的环境效率;在低碳供应链资源配置过程中可通过配置效率的提高来促进整体供应链节点企业的低碳升级。因此,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配置领域的研究越来越显得重要,同时低碳供应链资源配置的相关研究也成为目前的热点领域。由此本文从柔性资源属性视角,以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属性及其资源配置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多属性、效用函数、多粒度计算、混合量子神经网络以及混合量子粒子群算法等理论和方法,对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属性特征、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配置模型、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配置算法以及模型与算法的鲁棒性能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本论文研究内容以及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对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配置及其资源属性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本文对低碳供应链复杂网络结构及其特征参数进行了具体研究;在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属性特征研究基础上,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及其方法对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配置及其属性特征进行具体分析;同时通过对影响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属性特征进行定量的分析研究,具体包含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配置及其属性特征的结构方程分析、数据的信度分析与效度等分析;通过有效性分析得出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属性的相互关系以及其与整体的配置效率间的关联性;以及通过结构模型的关联来具体分析他们之间的定量关系;因此,其研究结论为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的有效配置奠定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和配置条件。然后从资源属性视角,在低碳供应链理论与方法研究基础上研究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的有效配置。应用粒计算、多属性等理论构建了基于权重的变精度多粒度模型;在低碳供应链及其资源属性特征以及基于区间值信息的多粒度模型研究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区间属性值的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配置模型;应用粒计算、多属性效用函数等理论研究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多属性效应的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模型;该研究成果可为低碳供应链资源有效配置提供模型参考。通过在云模型、智能优化算法、量子理论以及量子神经网络算法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云模型的混合量子神经网络算法;同时也针对基于区间信息的柔性资源配置、基于属性关联度的柔性资源配置以及基于属性权重的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配置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应用混合量子神经网络算法对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配置问题进行分析;该研究成果也可以为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有效配置的实现提供重要条件。最后,论文对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配置模型进行了混合算法的求解以及模型与算法的鲁棒性分析研究。在模型与算法的鲁棒性研究过程中进行了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配置的仿真实验;该研究成果可以为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算法的实现以及模型的有效性分析,同时该研究成果可以为低碳供应链整体低碳绩效的提高提供可操作性的方法;并且该研究成果也能为低碳供应链管理提供很好的借鉴作用和管理建议。论文研究理论和实践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对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有效配置提供了新的资源属性视角;从资源多属性、多粒度、效用函数理论研究基础上构建了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配置的理论模型;该研究为解决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配置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模型;通过混合量子神经网络算法的设计有效地解决了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有效配置;同时模型和算法的鲁棒性分析合理地解决了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平衡配置问题。因此,本文对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配置的研究结论既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又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吕文新[10](2019)在《针对供需要求的区域集群企业板材订单匹配与排样算法研究》文中指出产业集群是指由集中在某一特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小型企业,经过长期竞争合作后形成的一种产业高度关联的特殊组织形式。由于产业集群内部具有完善的产业链延伸机构或组织,因此集群企业在资源获取与服务共享、降低企业双方交易成本和资源最大化利用上更有优势。本文以集群内部企业自身角色的特殊性为研究基础,根据企业在集群内部扮演的不同身份,将企业角色划分为板材需求方和板材供应方,然后对企业的两种角色分别提出了板材订单的匹配与板材资源的利用两种方法,以满足企业的不同利益追求。针对企业作为板材需求方的角色,以降低板材资源的采购成本为目标,构建以需求方企业购买板材资源花费成本和物流运输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的板材订单匹配模型,并利用基于人工免疫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对订单与集群内供应商进行匹配,最终选择合适供应商进行板材资源采购。针对企业作为板材供应方的角色,本文构建了以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板材产生加工余料面积最小为目标的排样模型,并利用基于蚁群算法和遗传算法的混合算法,对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排样问题进行计算。文章分别通过实例验证了两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最后,作者开发设计了板材资源服务管理平台,实现企业需求与服务的申请与发布,根据要求实现订单匹配与排样结果,通过运行实例展示了平台的使用。
二、企业资源配置方法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企业资源配置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关键链的X公司多项目资源配置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论文基本框架 |
1.4 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多项目管理概述 |
2.1.1 多项目管理的起源和概念 |
2.1.2 多项目管理资源类型及争夺原因 |
2.2 多项目资源配置流程与方法 |
2.2.1 资源配置流程 |
2.2.2 多项目资源配置方法 |
2.3 制约因素理论与关键链管理方法 |
2.3.1 制约因素理论(TOC)的起源 |
2.3.2 TOC理论的基本内容 |
2.3.3 关键链方法的提出 |
2.3.4 关键链方法基本原理 |
2.3.5 关键链方法的行为基础和作用机制 |
2.3.6 关键链方法的优势 |
2.4 相关文献综述 |
2.4.1 多项目资源配置管理相关研究 |
2.4.2 基于关键链的多项目管理资源配置研究 |
2.4.3 文献述评 |
第3章 X公司多项目资源配置现状和问题 |
3.1 项目概况 |
3.1.1 项目背景 |
3.1.2 项目基本情况 |
3.1.3 项目原始数据的获取 |
3.2 X公司项目资源配置现状 |
3.2.1 项目资源概况 |
3.2.2 项目资源配置原始数据 |
3.2.3 确定冲突资源 |
3.3 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
3.3.1 资源规划问题 |
3.3.2 资源配置方法问题 |
3.3.3 资源配置策略问题 |
第4章 X公司多项目资源配置规划 |
4.1 X公司资源配置过程 |
4.2 X公司资源配置因素分析 |
4.2.1 动态性的环境 |
4.2.2 过程的复杂性 |
4.2.3 受约束的对象 |
4.3 X公司多项目资源配置规划 |
4.3.1 多项目资源配置计划 |
4.3.2 多项目资源配置计划的制定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X公司多项目资源配置方法 |
5.1 基于关键链方法的多项目资源配置方法 |
5.2 基于关键链方法的资源配置应用设计 |
5.2.1 确定多项目系统中的资源约束对象 |
5.2.2 制定项目获取资源的优先级排序 |
5.2.3 确定多项目的关键链 |
5.2.4 应用关键链调度机制实施企业多项目资源配置计划 |
5.2.5 多项目资源配置计划的实施 |
5.3 CCM与CPM的对比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X公司多项目资源配置管理策略 |
6.1 多项目资源配置的关键 |
6.2 基于流程导向型的组织结构优化调整 |
6.2.1 组织结构优化的目标 |
6.2.2 组织结构优化的方法 |
6.2.3 建立多项目管理办公室 |
6.2.4 流程导向型组织结构及多项目管理办公室的价值 |
6.3 构建多项目资源配置信息平台 |
6.4 打造良好的项目管理生态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中小型工程技术服务型企业多项目资源配置研究 ——以Y路桥科技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多项目管理研究现状 |
1.2.2 多项目资源配置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1.5 技术创新 |
2 中小型工程技术服务型企业多项目资源配置特点研究 |
2.1 中小型工程技术服务型企业特征与多项目资源类型 |
2.1.1 中小型工程技术服务型企业特征 |
2.1.2 中小工程企业多项目资源配置类型 |
2.2 中小工程技术服务型企业多项目资源配置主要问题 |
2.2.1 多项目资源配置组织体系不健全 |
2.2.2 多项目资源配置评估体系不科学 |
2.2.3 多项目资源配置管理模式粗放 |
2.2.4 多项目资源配置工期延误率高 |
2.3 中小型工程技术企业多项目资源配置解决方法 |
2.3.1 多项目资源配置方法 |
2.3.2 多项目资源配置流程 |
2.4 以Y路桥科技公司为例的多项目管理分析 |
2.4.1 Y路桥科技公司多项目组织经营模式 |
2.4.2 Y路桥科技公司多项目资源配置的资源类型 |
2.4.3 Y路桥科技公司多项目资源配置现状 |
2.5 Y路桥科技公司多项目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
2.5.1 多项目资源配置管理层次混乱 |
2.5.2 缺乏多项目建设优先级评价体系 |
2.5.3 资源配置失效引起工期延误 |
2.6 本章小结 |
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FAHP)的多项目优先级模型构建 |
3.1 FAHP应用在多项目优先级评价问题的合理性分析 |
3.2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
3.2.1 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步骤 |
3.2.2 指标权重确定与求解方法 |
3.3 中小工程技术企业多项目优先级指标设计原则与依据 |
3.3.1 多项目优先级评价指标设计原则 |
3.3.2 多项目优先级评价指标设计依据 |
3.3.3 多项目优先级评价体系指标确定 |
3.4 Y路桥科技公司多项目评价体系指标权重确定 |
3.4.1 评价指标体系确定 |
3.4.2 评语集合确定 |
3.4.3 模糊矩阵构造与权重确定 |
3.5 Y路桥科技公司多项目优先级排序求解 |
3.5.1 多项目优先级指标模糊评价数据获取 |
3.5.2 隶属度矩阵求解与项目优先级顺序 |
3.6 本章小结 |
4 基于蚁群算法和优先级的多项目资源配置建模与智配系统设计 |
4.1 蚁群算法思想的借鉴与应用 |
4.1.1 蚁群算法对多项目资源配置模型构建启发 |
4.1.2 蚁群算法应用在多项目资源配置中实现步骤 |
4.2 蚁群算法应用于多项目资源配置的先进性分析 |
4.2.1 蚁群算法应用于资源配置算法性能分析 |
4.2.2 蚁群算法应用于多项目资源配置精度分析 |
4.2.3 蚁群寻优系统与多项目资源配置相似性分析 |
4.3 多项目资源配置蚁群模型构建 |
4.3.1 多项目资源配置蚁群算法模型约束 |
4.3.2 多项目资源配置蚁群模型配置流程 |
4.3.3 多项目资源配置蚁群模型资源转移规则 |
4.3.4 基于多项目优先级条件下的资源配置启发函数构造 |
4.3.5 多项目资源配置蚁群模型可行解构造 |
4.4 基于MATLAB2016A平台的多项目资源配置蚁群模型编程 |
4.4.1 多项目资源配置蚁群模型编程实现步骤 |
4.4.2 工序逻辑、资源约束编程框架设计 |
4.4.3 资源再调配编程设计 |
4.5 多项目资源智能化配置系统设计 |
4.5.1 多项目资源智能化配置系统基础框架设计 |
4.5.2 多项目资源智能化配置系统功能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5 Y路桥科技公司多项目蚁群资源优化配置案例分析 |
5.1 工程情况介绍 |
5.1.1 项目简介 |
5.1.2 多项目资源需求数据提取 |
5.2 Y路桥科技公司多项目案例优先级和资源配置模型应用 |
5.2.1 Y路桥科技公司ZYLQ-JGx5-2019 多项目资源要素分析 |
5.2.2 Y路桥科技公司ZYLQ-JGx5-2019 多项目综合优先级 |
5.2.3 案例数值仿真求解 |
5.3 多项目资源配置模型优化结果分析 |
5.3.1 多项目资源配置有效性分析 |
5.3.2 多项目资源配置经济性分析 |
5.4 Y路桥科技公司多项目资源配置管理的建议 |
5.4.1 构建完善的多项目优先级评价系统 |
5.4.2 加强公司多项目资源配置管理系统建设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成果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基于关键链技术的项目群资源均衡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项目群管理研究现状 |
1.2.2 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现状 |
1.2.3 项目群资源优化研究现状 |
1.2.4 综合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论文框架 |
1.3.3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施工企业项目群资源配置的相关理论 |
2.1 项目群及相关概念辨析 |
2.1.1 项目群及相关概念 |
2.1.2 概念辨析 |
2.2 资源优化的相关理论 |
2.2.1 资源优化的范围界定 |
2.2.2 资源配置冲突资源的相关概念 |
2.2.3 传统的资源均衡方法 |
2.2.4 资源熵法 |
2.3 关键链的相关理论 |
2.3.1 基于关键链方法的项目群资源配置适用性分析 |
2.3.2 关键链的基本思想 |
2.3.3 缓冲机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施工企业项目群资源均衡配置模型构建 |
3.1 关键链项目群启发式调度过程 |
3.1.1 问题描述及前提假设 |
3.1.2 关键链项目群调度集建立 |
3.1.3 关键链项目群调度算法 |
3.2 项目群多资源均衡的熵权模型建立 |
3.2.1 资源重要程度评价 |
3.2.2 基于资源熵的目标函数建立 |
3.2.3 基于关键链项目群的约束条件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模型的求解及算例分析 |
4.1 模拟退火遗传算法 |
4.1.1 算法分析 |
4.1.2 算法设计 |
4.2 求解步骤 |
4.2.1 染色体结构和编码方案 |
4.2.2 约束条件的处理 |
4.2.3 适应度函数处理 |
4.2.4 遗传操作 |
4.2.5 终止操作 |
4.3 算例分析 |
4.3.1 求解结果 |
4.3.2 求解效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案例分析 |
5.1 项目概况 |
5.2 项目群关键链识别 |
5.3 资源均衡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主要结论 |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B MATLAB2016a运行主程序 |
(4)云制造环境下产品定制的协同制造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相关概念 |
1.3.1 云制造 |
1.3.2 产品定制 |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5.1 研究方法 |
1.5.2 创新点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云制造 |
2.2 制造资源配置 |
2.2.1 制造资源配置优化模型 |
2.2.2 云制造环境下制造资源配置过程 |
2.3 产品定制 |
2.4 协同制造 |
2.5 资源服务组合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云制造环境下产品定制的协同制造资源配置过程 |
3.1 问题描述 |
3.2 资源配置过程 |
3.2.1 云制造资源分类 |
3.2.2 云制造环境下协同制造资源配置流程 |
3.3 确定优化目标 |
3.3.1 资源配置主体的确定 |
3.3.2 建立主体评价指标体系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云制造环境下制造资源优化配置模型 |
4.1 问题描述 |
4.2 模型基本假设 |
4.3 符号含义介绍 |
4.4 模型构建 |
4.4.1 目标函数 |
4.4.2 模型约束条件 |
4.4.3 云制造环境下产品定制的协同制造资源优化配置模型 |
4.5 遗传算法求解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算例分析 |
5.1 W公司简介 |
5.2 问题描述 |
5.3 算法求解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不足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1.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
2.参加的科研项目 |
(5)Y研发公司多项目资源配置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多项目管理及资源配置相关理论与方法 |
2.1 项目管理概述 |
2.1.1 项目管理的定义及特点 |
2.1.2 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 |
2.1.3 研发项目管理的特点 |
2.2 多项目管理概述 |
2.2.1 多项目管理的定义及分类 |
2.2.2 多项目管理的特点 |
2.2.3 多项目管理的组织 |
2.2.4 多项目管理与单项目管理的区别 |
2.3 多项目资源配置概述 |
2.3.1 资源及资源配置定义 |
2.3.2 多项目资源配置内容 |
2.3.3 影响资源配置的因素 |
2.4 多项目资源配置方法 |
2.4.1 层次分析法 |
2.4.2 线性规划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Y研发公司多项目资源配置管理现状分析 |
3.1 Y研发公司简介及行业背景分析 |
3.1.1 Y研发公司简介 |
3.1.2 行业背景分析 |
3.2 Y研发公司多项目资源配置管理现状 |
3.2.1 Y研发公司多项目管理组织 |
3.2.2 Y研发公司多项目管理流程 |
3.2.3 Y研发公司多项目资源配置 |
3.3 Y研发公司多项目资源配置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
3.3.1 Y研发公司多项目管理组织问题 |
3.3.2 Y研发公司多项目管理流程问题 |
3.3.3 Y研发公司多项目资源配置问题 |
3.3.4 Y研发公司多项目资源配置管理问题成因综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Y研发公司多项目资源配置方案设计 |
4.1 Y研发公司多项目资源配置方案设计目标、原则及思路 |
4.1.1 Y研发公司多项目资源配置方案设计目标 |
4.1.2 Y研发公司多项目资源配置方案设计原则 |
4.1.3 Y研发公司多项目资源配置方案设计思路 |
4.2 Y研发公司多项目资源配置方案约束条件 |
4.2.1 公司整体层面的约束 |
4.2.2 项目自身层面的约束 |
4.2.3 实施主体层面的约束 |
4.3 Y研发公司多项目资源配置方案 |
4.3.1 构建Y研发公司多项目优先级评价体系 |
4.3.2 构建Y研发公司多项目资源配置线性规划模型 |
4.3.3 建立项目管理办公室 |
4.3.4 重建多项目管理流程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Y研发公司多项目资源配置方案实施与保障 |
5.1 Y研发公司多项目资源配置方案实施流程 |
5.1.1 方案实施流程概述 |
5.1.2 方案实施流程介绍 |
5.2 Y研发公司多项目资源配置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
5.2.1 制度保障 |
5.2.2 组织保障 |
5.2.3 文化保障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附录一 :Y研发公司员工《岗位任务书》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7)联化科技多项目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思路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思路 |
第2章 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
2.1 多项目管理 |
2.1.1 多项目管理的概念 |
2.1.2 多项目管理特征 |
2.2 多项目资源配置 |
2.2.1 企业资源 |
2.2.2 资源配置 |
2.2.3 约束理论 |
2.3 优先级评价 |
2.3.1 优先级评价简介 |
2.3.2 优先级评价流程 |
2.4 关键链管理 |
2.4.1 关键链概念 |
2.4.2 关键链法 |
第3章 联化科技多项目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
3.1 联化科技概况 |
3.2 联化科技多项目资源配置现状 |
3.2.1 联化科技多项目管理背景 |
3.2.2 联化科技项目资源配置现状 |
3.3 联化科技多项目资源配置问题 |
3.3.1 联化科技多项目管理问题 |
3.3.2 联化科技项目资源配置问题 |
第4章 联化科技多项目优先级评价 |
4.1 项目优先级评价体系构建 |
4.1.1 体系构建原则 |
4.1.2 评价指标构建 |
4.1.3 指标权重确定 |
4.2 项目优先级评价方法选择 |
4.2.1 优先级评价方法 |
4.2.2 基于FCE的优先级评价模型 |
4.3 联化科技项目优先级评价实施 |
4.3.1 评价项目概况 |
4.3.2 评价指标体系 |
4.3.3 指标权重计算 |
4.3.4 项目优先级确定 |
第5章 基于优先级评价的多项目资源优化配置 |
5.1 资源配置基本过程与方法 |
5.1.1 基本过程与决策依据 |
5.1.2 资源配置方法模型 |
5.2 联化科技多项目资源优化配置实施方案 |
5.3 联化科技多项目资源优化配置成效 |
5.3.1 优化成效分析 |
5.3.2 持续优化建议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基本结论 |
6.2 研究局限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客户价值驱动的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方案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1.3.1 客户价值研究综述 |
1.3.2 客户需求识别与传递研究综述 |
1.3.3 网络流量分配研究综述 |
1.3.4 物流服务设计研究综述 |
1.3.5 文献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2 铁路物流总包分析理论基础 |
2.1 铁路物流总包概述 |
2.2 客户价值驱动的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方案设计理论 |
2.2.1 客户价值理论 |
2.2.2 客户需求传递理论 |
2.2.3 网络流量分配方法 |
2.2.4 模块化设计理论 |
2.3 客户价值驱动的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方案设计总体框架 |
2.4 小结 |
3 客户价值驱动的铁路物流总包客户需求识别方法研究 |
3.1 客户价值驱动的铁路物流总包客户需求特点 |
3.2 客户价值驱动的铁路物流总包客户需求类型 |
3.2.1 链条式客户需求类型 |
3.2.2 网络化客户需求类型 |
3.3 客户价值驱动的铁路物流总包客户需求层次模型 |
3.3.1 客户需求价值层次 |
3.3.2 客户需求目标层 |
3.3.3 客户需求结果层 |
3.3.4 客户需求属性层 |
3.3.5 客户需求表达 |
3.4 客户价值驱动的铁路物流总包客户需求属性重要度识别方法 |
3.4.1 区间二元语义相关定义 |
3.4.2 基于区间二元语义TOPSIS的客户需求重要度识别方法 |
3.5 算例分析 |
3.6 小结 |
4 客户价值驱动的铁路物流总包客户需求传递机理分析 |
4.1 传统服务方案设计方法的不足 |
4.2 公理化设计理论与QFD方法集成分析 |
4.3 客户价值驱动的铁路物流总包客户需求传递架构 |
4.4 客户价值驱动的铁路物流总包客户需求传递架构基本域构建 |
4.4.1 客户需求域建模 |
4.4.2 服务功能域建模 |
4.4.3 服务方案域建模 |
4.5 客户价值驱动的铁路物流总包客户需求传递架构映射关系构建 |
4.5.1 需求映射建模 |
4.5.2 功能映射建模 |
4.6 算例分析 |
4.7 小结 |
5 基于K短路的铁路物流总包服务网络流量分配方法研究 |
5.1 问题描述 |
5.2 铁路物流总包需求量确定 |
5.2.1 服务水平 |
5.2.2 随机市场需求下的铁路物流总包需求量确定 |
5.3 铁路物流总包货流K短路生成 |
5.3.1 铁路物流总包服务网络弧段权重确定 |
5.3.2 基于改进A Star算法的铁路物流总包货流K短路生成 |
5.4 铁路物流总包服务网络流量分配模型 |
5.4.1 条件假设及符号说明 |
5.4.2 模型建立 |
5.5 基于微进化算法的铁路物流总包服务网络流量分配模型求解方法 |
5.6 算例分析 |
5.7 小结 |
6 基于模块组合的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方案资源配置优化方法研究 |
6.1 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模块资源库设计 |
6.1.1 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模块化划分 |
6.1.2 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模块资源库建立 |
6.2 基于模块组合的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方案资源配置优化模型 |
6.2.1 问题描述 |
6.2.2 目标函数 |
6.2.3 约束条件 |
6.2.4 模型建立 |
6.3 基于改进NSGA-Ⅱ的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方案资源配置优化算法 |
6.4 算例分析 |
6.5 小结 |
7 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方案设计案例分析 |
7.1 基础条件 |
7.2 铁路物流总包客户需求识别与传递 |
7.3 铁路物流总包服务网络流量分配 |
7.4 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方案资源配置优化 |
7.5 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方案设计应用对策 |
7.6 小结 |
8 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总结 |
8.2 主要创新点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算例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方案属性值 |
附录 B 案例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方案属性值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配置模型及其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低碳供应链内涵研究 |
1.2.2 低碳供应链模型研究 |
1.2.3 低碳供应链算法研究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第2章 相关理论分析 |
2.1 柔性资源及低碳绩效理论 |
2.1.1 柔性资源研究 |
2.1.2 低碳绩效研究 |
2.2 多属性及其粒计算理论 |
2.2.1 多属性理论研究 |
2.2.2 多粒度计算理论 |
2.3 混合神经网络算法研究 |
2.3.1 神经网络算法研究 |
2.3.2 混合神经网络算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配置及其属性特征研究 |
3.1 低碳供应链网络结构及资源属性特征分析 |
3.1.1 低碳供应链网络结构特征研究 |
3.1.2 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配置属性特征分析 |
3.2 低碳供应链资源配置属性特征理论模型及量表设计研究 |
3.2.1 属性特征理论模型构建及量表设计 |
3.2.2 数据采集与属性特征的描述性分析 |
3.3 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配置属性特征及其结构模型研究 |
3.3.1 柔性资源配置属性特征的信度检验 |
3.3.2 柔性资源配置属性特征的效度检验 |
3.3.3 柔性资源配置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配置模型研究 |
4.1 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配置问题研究 |
4.1.1 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有效配置的问题描述 |
4.1.2 基于属性的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配置研究 |
4.2 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属性及其测定方法研究 |
4.2.1 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属性研究 |
4.2.2 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属性测定 |
4.3 基于多粒度的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配置模型研究 |
4.3.1 基于可变精度的多粒度模型研究 |
4.3.2 基于多重阈值的变精度多粒度模型研究 |
4.3.3 基于权重变精度多粒度的柔性资源配置模型构建 |
4.4 基于区间属性值的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配置模型研究 |
4.4.1 基于区间属性值的多粒度模型研究 |
4.4.2 基于区间属性值多粒度模型的柔性资源配置模型构建 |
4.5 基于多属性效应的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配置模型研究 |
4.5.1 多属性效应函数研究 |
4.5.2 多属性学习函数研究 |
4.5.3 基于多属性效应的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配置模型构建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云模型的混合量子神经网络算法研究 |
5.1 量子神经网络算法研究 |
5.1.1 量子神经网络激活函数分析 |
5.1.2 量子神经网络算法研究 |
5.2 基于云模型的量子粒子群算法研究 |
5.2.1 云模型及其数字特征分析 |
5.2.2 基于云模型的量子粒子群算法研究 |
5.2.3 算例 |
5.3 基于云模型的混合量子神经网络算法研究 |
5.3.1 基于权重的量子神经网络算法分析 |
5.3.2 基于云模型的混合量子神经网络算法构建 |
5.4 基于云模型的混合量子神经网络算法性能分析 |
5.4.1 混合算法的量子轨迹分析 |
5.4.2 混合算法的收敛性能分析 |
5.4.3 混合算法的误差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配置求解及其鲁棒性研究 |
6.1 基于属性视角的低碳供应链资源配置参数设计及其优化 |
6.1.1 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配置参数设计 |
6.1.2 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配置参数优化 |
6.2 基于混合量子神经网络算法的柔性资源配置研究 |
6.2.1 柔性资源配置模型的全局K均值智能算法 |
6.2.2 柔性资源配置模型的混合量子粒子群算法 |
6.2.3 柔性资源配置模型的混合量子神经网络算法 |
6.3 基于资源属性视角的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配置求解 |
6.3.1 基于区间属性值的柔性资源配置求解 |
6.3.2 基于多属性效用关联的柔性资源配置求解 |
6.3.3 基于属性权重不同的柔性资源配置求解 |
6.4 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配置模型及其算法的鲁棒性研究 |
6.4.1 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配置模型鲁棒性分析 |
6.4.2 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配置算法鲁棒性分析 |
6.5 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配置算例及其分析研究 |
6.5.1 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配置算例 |
6.5.2 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配置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科研项目 |
(10)针对供需要求的区域集群企业板材订单匹配与排样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集群内部发展现状 |
1.2.2 网络化服务平台 |
1.2.3 共享经济与资源共享 |
1.2.4 网络资源配置与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意义 |
1.4 论文结构及技术路线 |
1.4.1 论文结构 |
1.4.2 论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2 板材资源服务总体理论基础 |
2.1 企业角色的需求分析 |
2.1.1 订单匹配模式 |
2.1.2 订单合并加工模式 |
2.2 资源虚拟化 |
2.3 平台实现 |
2.3.1 板材资源配置的功能需求 |
2.3.2 板材资源配置的实现 |
3 基于人工免疫粒子群算法的板材配置方法研究 |
3.1 资源匹配的总体方案设计 |
3.2 配置要求与约束模型 |
3.2.1 参数定义 |
3.2.2 资源配置目标函数 |
3.2.3 约束条件 |
3.3 算法配置 |
3.3.1 粒子群算法的寻优计算 |
3.3.2 免疫算法 |
3.3.3 基于人工免疫的粒子群优化算法 |
3.4 实例应用与结果分析 |
3.5 结语 |
4 基于蚁群和遗传算法的排样方法研究 |
4.1 排样问题的理论基础 |
4.1.1 排样问题的特点 |
4.1.2 排样的分类 |
4.1.3 矩形排样规则 |
4.2 最低水平线的布局思路 |
4.3 排样数学模型 |
4.4 排样算法研究 |
4.4.1 蚁群算法确定排样顺序 |
4.4.2 遗传算法确定适应度函数 |
4.4.3 基于蚁群算法和遗传算法的混合算法 |
4.5 实例应用 |
4.6 结语 |
5 系统与平台设计开发 |
5.1 整体方案设计 |
5.2 平台功能模块 |
5.2.1 板材需求管理模块 |
5.2.2 板材服务管理模块 |
5.2.3 子订单匹配模块 |
5.2.4 服务排样模块 |
5.2.5 板材型号信息管理模块 |
5.2.6 系统管理模块 |
5.3 平台开发环境及运行环境 |
5.4 平台运行实例 |
5.4.1 登录页面 |
5.4.2 板材资源需求创建 |
5.4.3 板材服务创建 |
5.4.4 子订单匹配 |
5.4.5 订单合并排样加工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四、企业资源配置方法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关键链的X公司多项目资源配置管理研究[D]. 武砚成. 山东大学, 2020(05)
- [2]中小型工程技术服务型企业多项目资源配置研究 ——以Y路桥科技公司为例[D]. 冯纪米.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3]基于关键链技术的项目群资源均衡配置研究[D]. 李星花.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4]云制造环境下产品定制的协同制造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 童阳.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20(02)
- [5]Y研发公司多项目资源配置管理研究[D]. 孟红叶. 燕山大学, 2019(06)
- [6]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产品设计资源配置方法研究[D]. 范亚楠. 河北工业大学, 2019
- [7]联化科技多项目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 靳京. 兰州理工大学, 2019(02)
- [8]客户价值驱动的铁路物流总包服务方案设计方法研究[D]. 唐力.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9(01)
- [9]低碳供应链柔性资源配置模型及其算法研究[D]. 刘小红. 湖南大学, 2019(07)
- [10]针对供需要求的区域集群企业板材订单匹配与排样算法研究[D]. 吕文新. 中国计量大学,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