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年特刊预测之十大趋势(论文文献综述)
杨明[1](2010)在《我国度假体育发展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课题遵循了理论研究——现状研究——发展研究三位一体、相互促进的研究思路,主要研究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度假体育的理论研究。主要对度假体育的理论基础、出现的背景、概念及要素、相关概念的辨析、特征、价值与功能进行研究,从而构建起度假体育的基础理论框架。第二,度假体育现状研究。对于度假体育资源类型与区域分布进行详尽的梳理,同时对度假体育参与者和经营者进行社会调查和访谈,从而了解我国度假体育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第三,国外度假体育发展模式研究。主要阐述了国外度假体育发展模式的概念、成效以及KFS (Key factors)关键因素,以及国外度假体育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第四,我国度假体育发展模式研究。将我国度假体育发展过程划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调整转折期4个生命周期阶段。度假体育发展模式的选择与构建必须根据度假体育发展驱动机制中的各种因素在度假体育发展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所起的作用,寻求切合实际的发展模式。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度假体育是指人们在假期为获得身心放松而积极主动选择并实施的各种体育活动。度假体育兴起的社会背景主要是:度假体育是我国社会变迁、经济发展趋势的反映;度假体育是我国旅游发展拐点之后的道路;度假体育符合健身需求层级跃升的现实;带薪休假制度的颁行使度假体育获得发展空间;度假体育符合人们的旅游动机跃升的现实;后奥运时代为度假体育发展提供时代机遇。度假体育的要素是由度假体育资源要素体系、度假体育服务要素体系、度假体育主体要素体系、度假体育行为要素体系、度假体育效益要素体系所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度假体育具有以下特征:度假体育是高层次、体现积极休闲的体育活动;参与度假体育主要追求身心放松;度假体育是对闲暇时间的积极利用方式;度假体育参与者的行为特征是一地停留式;度假体育具有不同的供给方式;度假体育消费存在阶层现象;度假体育重复消费:度假体育多重属性复合。度假体育的社会经济价值包括: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利于调整消费结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人力资本升值。度假体育的社会文化价值包括:促进社会健康理念达成;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利于文化沟通与保护。第二,度假体育资源是指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凡能对度假者产生吸引力,并能进行度假体育活动,为度假体育业所利用且能产生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客体。度假体育资源分为度假体育自然资源、度假体育人文资源两大主类。我国度假体育资源开发现状呈现以下特点:具有度假体育资源禀赋优势;形成客源市场型开发模式;度假资源开发投资渠道广;高档度假体育产品呈现外向型发展趋势;度假体育资源开发与观光相结合等特点。同时也存在开发时间短暂;资源开发不均衡;度假体育资源开发引发争议等问题。第三,目前我国度假体育参与者主要是年龄处于18-45岁之间,文化素质在大专以上,收入水平处于中档层次的企业职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以及商业人员。度假体育参与者的信息来源方式主要以媒体、网络以及亲戚朋友人际传播为主。近程度假体育参与者主要是自驾车自助游,远程度假体育参与者主要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自助游。度假体育参与者主要还是以家庭方式参与度假体育活动。度假体育参与者消费能力属于中档。远程度假体育主要支出项目是住宿和交通,而近程度假体育主要支出项目是租购设备和门票。度假体育参与者的动机主要是以身心放松、增进健康以及丰富生活为主。度假体育者对于当前度假体育的设施、服务不太满意,普遍喜欢在自然风光环境优美的地方参与度假体育。度假体育参与者对于现有的度假体育持有肯定的态度,并有一定的重复参与度假体育的意愿。度假体育参与者对于现有度假体育产品存有较多的意见,同时也期待未来度假体育产品能够多样化发展。度假体育参与者对于产品的偏好具有一定的共同倾向性,指向于高尔夫、滑雪等典型度假体育产品。部分度假体育参与者对度假体育的文化内涵把握不深刻,度假体育专业技能不足。第四,目前我国度假体育经营者对于度假体育存在多样化的认知与理解。经营度假体育的企业经济成份较为多样。我国度假体育经营者的经营现状呈现出几个特点:一是总体经营状况良好,二是营销推广的创意化,三是服务专业化;经营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人才缺乏;服务不足;金融危机的影响;同业无序竞争;产品名不符实。呈现三种经营趋势: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连锁化发展趋势,跨业经营趋势。第五,国外度假体育发展模式的共性是政府在度假体育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选择度假体育发展模式必须要考虑国情,度假体育经营活动应遵循市场规律,发展度假体育应动员各类主体实现竞争与合作,发展度假体育需要注意防范风险。第六,度假体育发展过程表现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调整转折期的四个阶段。度假体育发展的驱动机制就是度假体育发展过程中各种驱动因素的构成及其协调互动的过程。度假体育发展模式的构建与选择必须根据度假体育发展目标体系,度假体育发展阶段及其发展驱动机制以及国外度假体育发展模式,寻求切合实际的发展模式。在度假体育发展的导入期主要有附生型发展模式、主导型发展模式、阶层小众发展模式、青少年人群发展模式;在度假体育发展的成长期主要有民营企业发展模式、都市度假体育圈发展模式;在度假体育发展的成熟期主要有国际化度假体育发展模式、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联盟+俱乐部发展模式、分时度假发展模式;在度假体育发展的调整转折期主要有产业集成发展模式。
林忠礼[2](2007)在《基于价值链重构的报业集团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指出目前,我国报业市场正处于一个体制与机制均发生剧烈变革的转型期,报业传统的垄断经营地位已经丧失,国内外的竞争者蜂拥而至,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同时,报业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即时性、互动性、虚拟性和多元化的特征日趋明显,传统受众的忠诚度正经受着严峻的考验。然而,作为报业市场主体的报业集团对环境变迁的反应并不够敏捷,应对的竞争策略也较为单一,这就使我国报业集团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生存与发展压力。本质上,现代报业的竞争就是价值链的竞争,但我国报业市场的竞争主体——报业集团还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对自身价值链缺乏应有的理解和重视,增值环节识别不清;价值链中的战略节点不明晰,核心竞争力不突出;价值链较短且利用不充分,集团利润的来源途径单一,主要依赖经营报纸的收入;集团内部资源的配置不合理,价值链条运转不顺畅,存在极大的经营风险等,这些因素无疑会影响到报业集团的市场竞争力和长远发展。另外,在报业价值链管理理论的研究方面,国内外的多数研究尚处于相关概念、原理等方面的定性探讨阶段,对报业集团价值链自身形成机理、特征的理解和认识尚不够深入。因此,对报业集团价值链的重塑和竞争战略的设计并没有实质性指导作用。鉴于此,本文结合经济学、管理学和传播学的理论知识,按照系统的观点对报业集团价值链进行系统地研究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报业集团竞争战略设计进行系统的研究。同样是面对动荡多变的竞争环境,与一般产业不同的是,报业经营的是信息产品,具有两次销售的模式,即由订阅和零售两种方式所进行的报纸对读者的销售,以及通过读者阅读吸引其注意力进而促其转化为实际购买力的影响力销售;获取两次销售收入,即初次销售的发行收入和二次销售的广告收入;还要面对两个市场,即由报纸和广告构成的有形市场和由影响力而形成的无形市场,由此决定了报业集团的价值链也有别于一般企业。而报业集团要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就必须同时在两个市场上展开竞争,并培育相应的竞争能力,从而能满足政府、读者和广告商的需求。现实中,影响报业集团价值链构成的外生要素有宏观政策、行业变化和社会文化等,而内生要素则包括受众需求、盈利模式、资源结构和配置方式等,根据对上述要素的精确分析,可以将报业的价值链构成分为基本价值链、延伸价值链、拓展价值链、虚拟价值链和价值网络。其中,基本价值链包括办报、印务、发行和广告四个环节,其中的核心环节是办报:延伸价值链是基于基本价值链各战略环节通过采取纵向一体化延伸形成的价值链条;拓展价值链是在基本价值链基础上向报业产业之外拓展而形成的价值链条;虚拟价值链是基本价值链在市场空间中的延伸,是对基本价值链在信息领域的新发展;而价值网络则是报业集团为创造资源扩展和提供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合资或联盟合作系统。不同的价值链对于价值的生成具有不同的作用,而所有价值链共同作用则会形成合力,使报业集团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基于对价值链的深刻剖析和全新分类,我国报业集团的价值链重构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专业化延伸式和多元化拓展式。前者是将报业集团价值链的关键核心环节“做足做大”,形成多点产出、多点支撑的价值链条,使目前单一竞争环节的成本得到补偿和降低。该种方式又可以有两种选择:“喷泉式”由内向外延伸和“漩涡式”由外向内聚集。“喷泉式”由内向外延伸是指借助核心信息源优势、信息处理模式优势、运营模式优势打造核心内容产品,通过多种形式的媒介形式,将核心优势在地域空间或业务范围上向外拓展,培养高忠诚度的核心客户群体,同时为报业集团开辟新的收入渠道;“漩涡式”由外向内聚集是以核心报纸充任行业沟通平台,以此为基础吸引各种社会资本与资源主动汇集过来,在资源的碰撞之中不断产生新的灵感与商机。后者是将存在互补优势的媒介组织与非媒介组织以战略联盟形式构筑并拉长产业链条。一般可借助于企业的品牌优势,向其他相关产业拓展,以形成新的价值增值途径。实践中,报业集团可以根据本文提出的价值链重构模型进行重构,即以内容产品为核心,以报纸、电视、广播、杂志、图书、光盘等为发布渠道,以策划、制作、印刷、发行、广告以及相关、非相关产业开发为工业流水线,构筑商业价值运作体系。当然,报业集团在进行价值链重构时,要使重构的新价值链运转顺畅,还必须注意在重构过程中对相应的关键节点进行有效管理。例如,在基本价值链和延伸价值链中,内容生产应把握信息的多次充分利用,体现其边际成本递减效应;印务经营保证印能的最大化,实现规模收益;发行经营实现对渠道的合理控制和网络的综合运用;广告经营要创新广告模式、延伸对受众的服务手段和功能。在拓展价值链中,要实现规模和品牌效应,通过适当的多元化经营分散投资风险,拓展价值空间。在虚拟价值链中,借助基本信息增值活动和附加价值活动,实现信息在网络空间中的充分增值。在价值网络中,根据价值创造和实现的方式不同,有效集成相关主体拥有的资源,在合作中实现价值的增值。环境的变迁引致了报业集团价值链的重构,而价值链的重构要求对企业的竞争战略进行重新设计;当然,竞争战略的重新设计也会影响到价值链的重构,为此,本文提出了价值链与竞争战略的对接互动模型。根据该对接互动模型,尽管报业集团可以采用的竞争战略很多,但在进行战略选择时必须考虑自身的价值链构成,并根据价值链的特征选择相应的竞争战略。例如,在基本价值链层面,报业集团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一般竞争战略中的某一种或几种;在延伸价值链层面,可以选择一体化竞争战略;在拓展价值链层面,可以选择围绕核心力的多元化竞争战略;在虚拟价值链层面,可以选择外包战略;而在价值网络层面,报业集团则可以选择互利共赢的竞合战略。本文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首次提出了报业集团价值链的新分类,为我国报业集团价值链重构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运用经济学、管理学和传播学理论,针对报业产业的特殊性,在反思传统价值链构成的基础上,将报业集团的价值链分为五部分:一是基本价值链,即报纸内容生产、印刷、发行、广告:二是延伸价值链,即依托报纸,实行价值联结点的横向与纵向的产业扩张;三是拓展价值链,即利用报业品牌,在非相关领域内的扩张。四是虚拟价值链,充分利用市场机会,实现报业集团个别环节的外包。五是价值网,与报业集团以外企业实现价值链的对接,充分发挥竞争合作的潜力。2.根据报业集团价值链的新分类,提出了重构我国报业集团价值链的新模式——对称模式。根据该模型,我国报业集团的价值链重构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专业化延伸式和多元化拓展式。前者是将报业集团价值链的关键核心环节“做足做大”,形成多点产出、多点支撑的价值链条。后者是将存在互补优势的媒介组织与非媒介组织以战略联盟形式构筑并拉长产业链条。该模式把握了动态环境下报业产业价值链最根本的发展趋势,并对这一趋势及其决策过程的内、外生决策要素以及重构过程中对相应的关键节点的有效管理作出了深入分析。3.基于价值链的重构模型,提出了设计我国报业集团竞争战略的新模型——靶形模型。根据该模型,尽管报业集团可以采用的竞争战略很多,但在进行战略选择时必须考虑自身的价值链构成,并根据价值链的特征选择相应的竞争战略,而其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受众(读者、广告商)价值,提高我国报业集团竞争优势。
周萃[3](2005)在《《南方日报》:高度决定影响力 ——论新时期省级党报改革的一次成功探索》文中研究指明在新一轮党报改革中,《南方日报》成果卓着,引人注目。本文梳理了《南方日报》改版的宏观背景和历史意义,从新闻理念、新闻业务、经营管理三方面的突破和创新分析和探讨了《南方日报》的改版经验,并将其置于整个报业发展进程中,总结和思考《南方日报》改版实践对当代党报改革特别是省级党报改革的先导和借鉴作用。“高度决定影响力”是贯穿于改版方方面面的灵魂和主线,体现在新闻理念中,强调抓主流读者、做主流新闻,树严肃大报形象;体现在新闻内容中,《南方日报》将政经类“硬新闻”确立为新闻报道的核心,在报道中竭力体现判断、阐释意义、预测趋势;体现在报道形式中,深度报道和各种编辑手段交相辉映,注重以高智力含量的新闻形式来提升内容;体现在经营管理中,视采编、发行、经营为完整的新闻产品生产流程,将发行、经营提升到与采编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并重视发行、经营部门与采编部门的互动。实践证明,《南方日报》的改版模式符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是新时期党报特别是省级党报谋求新闻改革的成功探索,并给新一轮省级党报改革提供了重要启示。其主要经验有两条,一是党报改革必须坚持党性原则;二是省级党报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高度”。
李东铁[4](2003)在《文化全球化与民族国家 ——以文化产业例分析中国领导人的文化思想和政策》文中研究说明后冷战时期在国际政治问题中最重要的就是民族国家认同问题。冷战以后,世界向着全球化、区域化的趋势发展。这种趋势是哪个民族国家都不可避免的世界时代潮流。但是,按民族国家角度分析全球化和地区化都有一个关于民族国家的认同问题。就是世界的全球化和地区化可以威胁民族国家的文化安全问题。改革开放以后,在中国也遇到这种情况,为国家文化安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种文化建设在实践上推进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同时来自于西方文化的侵略也正威胁着中国民族文化建设和文化经济的平稳发展。 2000年10月,在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十五”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要“推动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2001年3月,这一建议为九届人大四次会议所采纳,并正式被纳入全国“十五”规划纲要。于是,“文化产业”的概念,第一次正式进入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家政策性、法规性文件,发展文化产业成为中国下一个阶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标志着文化产业正在中国迅速崛起。 在中国,文化产业重大政策的出台背景可分为国内和国际两个因素。国内因素是,中国改革开放20年来,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精神生活方面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努力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并促使其成为中国国家经济和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国际因素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际间进行广泛的文化交流,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在国际政治上出现了以文化为霸权的利器的现象,威胁着民族国家的文化安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文化产业会受到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殖民化侵略。 文化产业是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影响力很大的支柱朝阳产业,同时在国际关系中起到保护民族国家文化、推销民族国家文化的作用。所以,一个国家在制定文化产业政策的时候,一定要以发展国家经济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这两个重要方面来考虑。 文化政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生态要素,而文化政策又建立在深厚的文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在中国现阶段,文化建设的政策手段具有非同一般的重要性,山此而凸显出政策性研究的重要性。 中国领导人的文化思想和理论——毛泽东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思想”、江泽民的“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思想”——反映着当时中国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总指导思想一总方针,是实践中国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与政策。中国领导人的文化思想和理论的目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目标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 中国领导人的文化思想和理论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上首先考虑中国文化的先进性。第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上统一国家社会利益和人民经济利益,但是这两个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首先重视国家社会利益,因此,稳定困家,可以保护人民利益。第三,重视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其价值观强化人民的凝集力与民族的团结力量。 本论文是以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与政策为例来分析中国领导人的文化思想和理论,没有文化思想和理论就没有文化政策和战略。本论文的构成是除了结论和结论以外有4章。第2章文化产业的重要性,第3章中国领导人的文化思想和理论,第4章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第5章中国文化产业的政策和发展战略。
二、新年特刊预测之十大趋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年特刊预测之十大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度假体育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的缘起 |
1.1.1 度假体育实践需要理论的引导 |
1.1.2 解决度假体育供需矛盾的需要 |
1.1.3 构建中国特色度假体育理论体系的需要 |
1.1.4 度假体育观念与文化形成的需要 |
1.1.5 评估度假体育对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影响的需要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内容及创新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创新点 |
2 研究综述 |
2.1 关于度假 |
2.1.1 国外度假研究 |
2.1.2 国内度假研究 |
2.2 关于体育旅游 |
2.2.1 国外体育旅游研究 |
2.2.2 国内体育旅游研究 |
2.3 关于度假体育 |
2.3.1 国外度假体育研究 |
2.3.2 国内度假体育研究 |
3 度假体育基础理论研究 |
3.1 度假体育研究的理论基础 |
3.1.1 系统论 |
3.1.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3.1.3 发展战略理论 |
3.1.4 生命周期理论 |
3.2 度假体育出现的社会背景 |
3.2.1 度假体育是我国社会变迁、经济发展趋势的反映 |
3.2.2 度假体育是我国旅游发展拐点之后的道路 |
3.2.3 度假体育符合健身需求层级跃升的现实 |
3.2.4 带薪休假制度的颁行使度假体育获得发展空间 |
3.2.5 度假体育符合人们的旅游动机跃升的现实 |
3.2.6 奥运会时代为度假体育发展提供时代机遇 |
3.3 度假体育的概念 |
3.4 度假体育的要素 |
3.4.1 度假体育资源要素 |
3.4.2 度假体育服务要素 |
3.4.3 度假体育主体要素 |
3.4.4 度假体育行为要素 |
3.4.5 度假体育效益要素 |
3.5 度假体育的特征 |
3.5.1 度假体育是高层次、体现积极休闲的体育活动 |
3.5.2 参与度假体育主要追求身心放松 |
3.5.3 度假体育是对闲暇时间的积极利用方式 |
3.5.4 度假体育参与者的行为特征是一地停留式 |
3.5.5 度假体育具有不同的供给方式 |
3.5.6 度假体育消费存在阶层现象 |
3.5.7 度假体育消费多次重复 |
3.5.8 度假体育多重属性复合 |
3.6 度假体育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
3.6.1 休闲与度假 |
3.6.2 休闲体育与度假体育 |
3.6.3 度假体育与体育旅游 |
3.7 度假体育的价值 |
3.7.1 社会经济价值 |
3.7.2 社会文化价值 |
4 我国度假体育发展现状研究 |
4.1 我国度假体育资源类型及其分布 |
4.1.1 度假体育资源类型 |
4.1.2 度假体育资源类型分布 |
4.1.3 部分重点度假体育项目分布 |
4.2 我国度假体育资源开发现状 |
4.2.1 具有度假体育资源禀赋优势 |
4.2.2 形成多样的资源开发模式 |
4.2.3 资源开发投资渠道宽广 |
4.2.4 高档度假体育产品的外向型发展趋势 |
4.2.5 度假体育资源开发与观光相结合 |
4.2.6 度假体育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
4.3 我国度假体育参与者现状 |
4.3.1 调查问卷设计 |
4.3.2 调查实施 |
4.3.3 被调查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
4.3.4 度假体育参与者的行为特征 |
4.3.5 度假体育参与者的动机 |
4.3.6 度假体育参与评价 |
4.3.7 度假体育未来参与期望 |
4.3.8 度假体育参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4.4 我国度假体育经营者现状 |
4.4.1 对于度假体育的认知与理解 |
4.4.2 经济成分 |
4.4.3 产品现状 |
4.4.4 经营现状 |
4.4.5 经营特色 |
4.4.6 经营中出现的问题 |
4.4.7 经营趋势 |
5 国外度假体育发展模式研究 |
5.1 度假体育发展模式的概念 |
5.2 政府引导+产业集群的阿尔卑斯山滑雪度假发展模式 |
5.2.1 发展模式的特征 |
5.2.2 发展模式的成果 |
5.2.3 发展模式的KFS(Key factors关键因素)分析 |
5.2.4 发展模式的风险分析 |
5.3 日本都市度假体育圈发展模式 |
5.3.1 发展模式的特征 |
5.3.2 发展模式的成果 |
5.3.3 发展模式的KFS(Key factors关键因素)分析 |
5.3.4 发展模式的风险分析 |
5.4 地中海俱乐部发展模式 |
5.4.1 发展模式的特征 |
5.4.2 发展模式的成效 |
5.4.3 发展模式的KFS(Key factors关键因素)分析 |
5.4.4 发展模式的风险分析 |
5.5 国外度假体育发展模式的共性 |
5.5.1 政府在度假体育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5.5.2 依托国情发展度假体育 |
5.5.3 遵循市场规律进行度假体育经营活动 |
5.5.4 动员各类主体发展度假体育 |
5.5.5 发展度假体育存在一定风险 |
6 我国度假体育发展模式研究 |
6.1 我国度假体育发展需要发展模式的引导 |
6.2 我国度假体育发展模式的来源 |
6.2.1 度假体育发展目标是制定发展模式的起点和依据 |
6.2.2 度假体育发展阶段及其驱动机制是制定发展模式的现实基础 |
6.2.3 国外度假体育发展模式是制定发展模式的参照系 |
6.3 导入期的度假体育发展模式 |
6.3.1 导入期度假体育的发展目标 |
6.3.2 导入期度假体育及其发展驱动机制的特征 |
6.3.3 国外度假体育发展模式的启示 |
6.3.4 附生型发展模式 |
6.3.5 主导型发展模式 |
6.3.6 阶层小众发展模式 |
6.3.7 青少年人群发展模式 |
6.4 成长期的度假体育发展模式 |
6.4.1 成长期度假体育的发展目标 |
6.4.2 成长期度假体育及其发展驱动机制的特征 |
6.4.3 国外度假体育发展模式的启示 |
6.4.4 民营企业发展模式 |
6.4.5 都市度假体育圈发展模式 |
6.5 成熟期的度假体育发展模式 |
6.5.1 成熟期度假体育的发展目标 |
6.5.2 成熟期度假体育及其发展驱动机制的特征 |
6.5.3 国外度假体育发展模式的启示 |
6.5.4 国际化度假体育发展模式 |
6.5.5 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
6.5.6 联盟+俱乐部发展模式 |
6.5.7 分时度假发展模式 |
6.6 调整转折期的度假体育发展模式 |
6.6.1 调整转折期度假体育的发展目标 |
6.6.2 调整转折期度假体育及其发展驱动机制的特征 |
6.6.3 国外度假体育发展模式的启示 |
6.6.4 产业集成发展模式 |
7 结论 |
致谢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 |
(2)基于价值链重构的报业集团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的背景 |
1.2 研究问题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
1.3 有关概念的界定 |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 |
1.5 结构安排与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
2.1 有关价值链理论综述 |
2.2 有关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综述 |
2.3 有关报业集团价值链及竞争战略理论述评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报业集团价值链诊断与重构设计 |
3.1 报纸、报业市场、报业集团价值链的特征 |
3.2 报业集团价值链重构决策因素分析 |
3.3 报业集团价值链重构的模式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价值链重塑基础上的报业集团竞争战略设计 |
4.1 基于基本价值链的报业集团一般竞争战略 |
4.2 基于延伸价值链的一体化扩张战略 |
4.3 基于拓展价值链的多元化扩张战略 |
4.4 基于虚拟价值链的报业集团外包战略 |
4.5 基于价值网络的报业集团竞合战略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报业集团价值链重构、竞争战略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
5.1 研究模型设计与假设提出 |
5.2 变量定义与问卷设计 |
5.3 问卷发放与数据收集 |
5.4 研究变量效度与信度检验 |
5.5 研究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
5.6 假设检验与统计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典型案例分析研究 |
6.1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价值链重构 |
6.2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围绕内容制造多品牌延伸 |
6.3 大众报业集团的产业链接与品牌经营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7.1 基本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附录1:基于价值链重构的报业集团竞争战略研究调查问卷 |
附录2:我国报业集团分布情况(截至2004年)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获奖情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南方日报》:高度决定影响力 ——论新时期省级党报改革的一次成功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引言 |
一、《南方日报》改版的宏观背景 |
(一)、27年党报新闻改革取得的成就 |
(二)、27年党报新闻改革存在的问题 |
(三)、省委机关报面临的深层困境 |
二、《南方日报》的新闻理念改革 |
(一)、受众定位:核心人群 |
(二)、特色定位:体现“高度” |
(三)、目标定位:创办主流、权威的政经大报 |
三、《南方日报》的新闻业务改革(上):新闻内容的革新 |
(一)、时政新闻的突破与创新 |
(二)、经济新闻的突破与创新 |
(三)、社会新闻的突破与创新 |
(四)、新闻评论的突破与创新 |
四、《南方日报》的新闻业务改革(下):报道形式的革新 |
(一)、深度报道形式的广泛运用 |
(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合理交融 |
(三)、编辑手段推陈出新 |
(四)、简洁典雅的版式 |
五、《南方日报》的经营管理改革 |
(一)、发行经营的创新 |
(二)、广告经营的创新 |
(三)、管理与激励机制的创新 |
六、总结与思考 |
(一)、党报必须姓“党” |
(二)、省级党报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高度”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文化全球化与民族国家 ——以文化产业例分析中国领导人的文化思想和政策(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范围与方法 |
一、 研究范围 |
二、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已有理论研究和论文内容及结构 |
一、 已有理论研究 |
二、 论文结构及内容 |
第二章 在学科间分析文化产业 |
第一节 以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文化产业的作用 |
一、 创造就业机会 |
二、 簇(Cluster)理论与地区经济发展 |
第二节 以国际政治学的角度分析文化产业的作用 |
一、 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 |
二、 冷战后国际秩序的假设 |
三、 国际政治的利器 |
第三节 以政治学的角度分析文化产业的作用 |
一、 国家利益和文化利益 |
二、 国家安全与文化安全 |
第四节 小结论 |
第三章 新中国领导人的文化思想和政策 |
第一节 毛泽东的文化思想 |
一、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思想 |
二、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 |
三、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 |
第二节 邓小平的文化理论 |
一、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理论 |
二、 “三个面向”和“四有”的理论 |
第三节 江泽民的文化思想 |
一、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文化思想的提出 |
二、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内涵 |
三、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特征 |
第四章 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 |
第一节 文化产业 |
一、 文化、文化经济学、文化产业的含义 |
二、 文化产业的范围 |
三、 文化产业的分类体系 |
四、 文化产业的特征 |
第二节 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 |
一、 中国文化产业的演变 |
二、 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 |
第五章 中国文化建设发展战略和政策 |
第一节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 |
一、 中国文化在政策方面的含义 |
二、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 |
三、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
第二节 中国文化政策的目标、内容和对象 |
一、 中国文化政策的目标 |
二、 中国文化政策的内容和对象 |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总方针和基本方针 |
一、 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总方针、总政策 |
二、 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基本政策 |
第四节 中国文化产业的面临的问题、发展战略和措施 |
一、 中国文化产业的面临的问题 |
二、 中国文化产业的对策和发展战略 |
三、 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措施 |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一、 成立文物返还国际协会 |
二、 召开亚洲文化产业博览会 |
三、 重点研究文化世界化与美国文化霸权问题 |
参考文献 |
一、 中文 |
二、 英文 |
三、 韩文 |
四、 网站 |
后记 |
四、新年特刊预测之十大趋势(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度假体育发展模式研究[D]. 杨明. 上海体育学院, 2010(05)
- [2]基于价值链重构的报业集团竞争战略研究[D]. 林忠礼. 山东大学, 2007(03)
- [3]《南方日报》:高度决定影响力 ——论新时期省级党报改革的一次成功探索[D]. 周萃. 暨南大学, 2005(01)
- [4]文化全球化与民族国家 ——以文化产业例分析中国领导人的文化思想和政策[D]. 李东铁. 中央民族大学, 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