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字仪表(数字多用表)专业基础知识问答(论文文献综述)
徐进[1](2021)在《多功能电测仪表校准源校准不确定度分析及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测仪表则是工业生产家庭生活中对电力直观监测所应用到的仪器,随着科学技术工艺技巧及元件、材料的发展与改善,电测仪表正迅速地向更高的阶段发展,应用在各行各业。为保证电测仪表测量的准确可靠,则需要精度更高的计量检测设备对其做计量校准。对于电测仪表计量校准所要用到的设备就是多功能电测仪表校准源,于是首先要确保多功能电测仪表校准源的准确度,才能进行准确的量值传递。因此研究多功能电测仪表校准源的校准方法,制定多功能电测仪表校准源校准规范,已成为电磁学计量研究的重要任务。本文采用抽样检测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多功能电测仪表校准源的技术要求、校准条件、校准项目与校准方法校准不确定度评定进行了研究,完成主要工作如下:1.对全国多功能电测仪表校准源的生产状况进行调查,归纳分析了国内外多功能电测仪表校准源的现状,确定了多功能电测仪表校准源的技术参数和抽样方案。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多功能电测仪表校准源计量特性要求。2.对多功能电测仪表校准源的校准环境、标准器及配套设备的选择等进行研究,给出了多功能电测仪表校准源的校准条件。3.进行了多功能电测仪表校准源技术性能试验及理论分析,研究给出了多功能电测仪表校准源的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4.对多功能电测仪表校准源示值误差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列举出多功能电测仪表校准源校准不确定度评定例子,保证了测量结果的可靠性。研究成果《多功能电测仪表校准源校准规范》,已经通过了由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组织有关专家组成的规范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并作为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自校准规范发布实施,该规范为开展多功能电测仪表校准源校准工作提供了技术依据。
李俊峰[2](2021)在《便携式火工装置测试仪研制》文中研究指明电火工品以电能为初始激发能量引发火工品内部药剂燃烧或爆炸,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通用弹药及民爆器材中。导弹类飞行器使用的火工品主要为电火工品,通常在其不加电的情况下定期测量火工品的电阻值,以此判断火工品是否完好。火工品的性能和可靠性对飞行器正常工作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火工品测试是飞行器自检和例行试验中的一项重要环节。电火工品对测试电流十分敏感,一旦测试电流超过安全阈值,不仅会导致火工品自身损坏,还极易引起设备和人员安全隐患。目前,国内飞行器的测试和维修保障单位主要使用高精度、安全可靠的数字仪表进行火工品测试,但测试过程自动化程度和测试效率较低。飞行器研制单位则主要使用虚拟仪器技术和标准模块化产品进行火工品测试,但测试设备机动能力较弱。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研制一种专用火工品测试仪器,在保证测试安全性和电阻测量精度满足使用要求的基础上,采用便携式的结构设计和虚拟仪器技术,具备基于网络通讯的可配置自动测试功能、自动校准功能以及远程控制功能,满足多个型号飞行器火工品的测试需求。首先,对多型号飞行器火工品的实际测试需求进行分析,开展电阻测量原理和方法的研究,提出便携式火工装置测试仪(以下简称“测试仪”)的总体设计方案。其次,在硬件设计方面,基于模块化设计思想,将测试仪硬件分为主控制功能模块和通道切换功能模块两个部分,依次介绍功能模块包含的控制电路、电阻测量电路、供电电路、通讯电路以及通道切换电路。重点对电阻测量的安全性和测量精度进行分析和设计。再次,在软件设计方面,分别开展主控器程序软件设计和上位机软件设计。详细介绍了实时网络通讯的设计方法和上位机软件功能,并重点讨论了提高电阻测量精度的校准方法和校准流程。最后,介绍测试仪硬件调试方法,对测试仪的基本功能逐一进行测试和检验,并对电阻测量结果进行误差分析。通过与三个型号被测对象的联合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测试仪稳定可靠,满足各项技术指标要求,能够完成全部测试任务。
关玉辉[3](2020)在《基于机器视觉的数字表盘字符识别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前的测量和检定过程中,由于传统的数字检测仪表未配有相应的通信串口,通过手动或半自动方式完成数据测量或校准会导致整个过程效率较低且容易出错。此外个别环境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不适合人工长期作业。因此实现检测系统及测量过程的自动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机器视觉的数字表盘字符识别系统,其对于实现数字表盘字符识别及测量过程的自动化,对生产智能化和精密测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于提升我国军工科研领域的计量检定技术水平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详细分析了数字表盘字符识别系统的功能需求,根据功能需求及设计方案进行相应的论证,完成了该系统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及系统检测界面设计。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根据数字表盘字符识别系统功能需求进行总体方案设计,并对总体方案中的抗灯光干扰摄像模块和自动拨挡调节模块进行方案论证。其次,介绍了系统硬件、软件设计及系统检测界面设计。系统硬件部分主要包括抗灯光干扰摄像模块与自动拨挡调节模块。抗灯光干扰摄像模块采用遮外界光照、补充摄像所需光照的设计,配以与系统相适应的摄像头完成数字表盘图像采集;自动拨挡调节模块运用机械设计加工出的装置固定数字多用表,以拨片夹具控制表盘旋钮,通过向STM32F103ZET6芯片开发板发送档位旋转指令,使表盘旋钮往某一方向旋转固定角度,以实现表盘旋钮的旋转。系统软件部分是在上位机上使用Matlab编程语言完成表盘区域图像的获取与定位,再对图像进行字符倾斜矫正、字符分割和字符特征提取等处理,以获取表盘字符特征。然后利用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算法对表盘字符特征进行识别以得到识别结果。系统检测界面利用Lab VIEW语言开发出数字表盘字符识别系统软件界面,并将Matlab程序封装成动态链接库直接调用。最后,在完成系统设计和实现后进行了联机调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基于机器视觉的数字表盘字符识别系统的性能能够达到设计要求,可以高效地完成数字仪表测量和检定工作。
王晓东[4](2019)在《基于C#的数字多用表自动校准测试系统分析与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数字多用表自90年代出现以来,给电力行业及电子行业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便利,相较于指针式万用表,数字多用表采用数字的形式,更加直观的展现如交直流电压等参数测量的实时数据。数字多用表由精密的电子元器件构成,使得仪表的准确度更高,增加了测量数据的准确可靠。目前各个校准公司和机构对数字多用表的校准大多采用手动方式进行校准。依据校准规范的要求,校准项目多,耗时长,容易造成因校准人员疲劳或者失误操作,带来校准数据不可靠等问题,严重的甚至可能损坏昂贵的校准设备和被校准设备。因此,分析和设计数字多用表的自动校准程序,具有重大的实用意义和应用潜在价值。首先,阐述了当前国内外对于数字多用表示值误差校准工作的开展状况,分析了数字多用表的各项功能及工作原理,根据数字多用表的国家标准、国家规范、国家规程及行业标准,逐项阐述其测量功能的具体校准方法。其次,结合校准需求,将计算机编程应用到数字多用表自动校准系统的设计研发当中,利用微软公司Visual Studio 2013软件平台,以数字多用表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等作为技术依据,基于C#编程语言,参考福禄克公司5522A型多功能标准源和安捷伦公司34401A型数字多用表的控制命令集,采用GPIB及USB等接口通讯,以计算机为核心,控制多功能标准源和数字多用表,自动完成整个校准流程。校准数据存放到预定的EXCEL表格中。实现了对不同型号校准源和被校准仪表的自动控制,同时根据需求生成对应的校准报告,计算各个校准项目的示值误差,方便用户分析和查看校准数据。最后,本文对数字多用表进行自动校准测试,计算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将人工校准和本程序进行比对验证。比对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数字多用表自动校准系统可完全按照用户要求完成自动校准工作,测得结果也满足规程、规范及行业标准的要求,具有高效、便捷、可操作性强等优点。
林茂多[5](2019)在《基于开尔文四线法接插件接触电阻自动测试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J27、J29、J30系列接插件属于微矩形系列接插件,接触电阻是微矩形接插件的一项关键参数,该参数是决定产品失效率的重要因素。接触电阻目前基本是采用人工测试,人工测试工作效率低下,长时间的测试还会引起操作人员疲劳影响测量质量,因此研制一种能实现微矩形接插件接触电阻自动测试,自动记录的测试设备代替人工测试显得非常的有必要。本文采用基于开尔文四线法接插件接触电阻的自动测试技术方法,设计了接插件接触电阻自动测试系统,对微矩形接插件接触电阻实现了自动测试、自动记录。测试方式采用开尔文四线法加现场校准方式,通过RS485总线采集下位机10块采集板共200路接插件接触电阻数据,通过处理后再通过TCP/IP网络将接触电阻数据传送给上位机显示软件计算、显示、打印及存储。为满足测试系统接触电阻采集精度达到±0.1mΩ的要求,硬件上采用滤波器进行信号滤波、滤除干扰信号;采用低偏差输入电压及低温漂的仪表放大器对接触电阻的电压小信号进行信号放大;采用低信噪比、动态范围宽、分辨率高的8通道16位的同步AD转换芯片进行模拟转换;软件上对接触电阻的电压小信号进行了软件滤波处理,对采集的AD转换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可以防止采集AD值异常波动对采集精度的影响。对多路接触电阻的电压小信号采集通过电磁继电器矩阵依次切换实现,电磁继电器是通过机械触点实现信号的控制,信号关断为物理隔断,没有漏电流,可以保证输入信号实现无损耗通过,保证信号的测试精度及测试的稳定性。微矩形接插件接触电阻的测试线阻区间为0.5Ω2Ω,由于微矩形接插件的接触电阻范围为5 mΩ20mΩ,接触电阻阻值远小于线缆阻值,采用开尔文四线法及现场校准方式进行测试,基本可以摈除测试线缆电阻对微矩形接插件接触电阻采集的影响,保证接插件接触电阻的测试精度及一致性。基于开尔文四线法的接插件接触电阻自动测试的接插件接触电阻自动测试系统在实际测试应用中用规定线长的测试线进行测试,精度达到±0.06 mΩ、测试周期达到9S11S要求,满足测试系统要求。
刘春天[6](2019)在《数字式万用表检定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在电力行业中,数字式万用表作为重要的测量工具,在日常检修、测量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测量使用次数的增多、电子元器件的自然老化,万用表的测量精度不可避免的发生变化,所以需要定时对于万用表进行检定和校准,保证电力工作人员是用万用表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得到保障。现有数字式万用表检定设备自动化程度较低,不能完全实现自动化检定,处于半自动化水平。在检定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固定、拔插线、量程调节等操作。因此设计一套能够实现对数字式万用表全自动检定的设备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意义的。本文首先对于数字式万用表自动检定设备的需求进行分析,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及相关设备进行详细分析研究,总结其中的长处与不足,并结合项目的实际需求,设计了一套可以完成数字式万用表全自动检定设备。在单个数字万用表检定平台的基础上,联机组成数字万用表检定系统,可采用多个检定平台共用传送带同时进行数字式万用表检定作业。数字式万用表检定平台由自动搬运、自动插拔线、自动量程调节、自动检定、自动分拣五个功能模块组成,由工控机作为检定平台的控制中心,通过数字量输入输出板卡、运动控制卡等控制15个动作执行机构相互配合完成功能模块中机械动作。通过智能相机获取被检定万用表图像,并将图像传输回计算机进行识别读数,并将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存储到数据库中。数字式万用表检定平台可以单机运行,也可多个检定联机进入数字万用表检定系统共同作业,数字万用表检定系统由调度计算机、两个检定平台、智能仓储系统构成,调度计算机与其他部分控制计算机组成服务器/客户端网络结构,由调度计算机协调整个系统的运转。检定平台与调度计算机的操作软件均由C#语言进行编写,按照功能模块实现设计功能。通过实际测试可得出,本课题设计的数字式万用表检定平台满足设计要求,功能实现正常,设备运行平稳。联机运行时,在调度计算机的调度下能够完成智能仓储系统与数字式万用表检定平台对接,实现两个检定平台共用一条传送带进行检定作业。
孙旭升[7](2018)在《数字电流表误差自动校准用辅助设备的研制》文中指出现有自动化校准方法需要设备间能够数据通讯,现实环境中很多设备无法满足。因为校准不能拆卸相关设备,追加数据通讯功能并不容易。采用辅助设备,可从外部集成自动化校准所需的数据采集功能。对电流表的校准,相关设备是标准电流源与被校电流表。因为无法事先获知其状态,将含有开路问题的电流表置于电流源的测量电路中,电流源将发生过载。为避免标准电流源过载带来的风险和自动化校准的中断,本文通过分析电流源与电流表的组成与结构,研究过载事件发生机制。结合辅助设备采集到的反馈数据,对电流表状态进行判断。在辅助设备中追加继电器控制组件,配合外围导线对测量电流表的电流回路进行选择。当电流表存在开路问题时,电流源总能外接闭合回路,避免其过载;当电流表正常时,用步进电机拖动标准电流源的旋钮控制其输出电流,进行对电流表的校准。辅助设备使用计算机视觉进行数据采集,由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的拖动和继电器的线路选择。其中PC机是计算机视觉的计算平台,同时也是校准业务逻辑的载体。将单片机作为下位机,接收PC机计算出的控制命令,对标准器输出进行控制。该文主要对系统中单片机控制电路和字符识别算法进行了设计和实现,并用实验进行功能测试。试验中,对电流表状态检测过程步骤,存在开路问题的电流表并未对标准电流源带来过载,正常的电流表示值与标准电流源示值可被获取,且其趋势相同。正式校准的步骤中,所获取示值与人工校准获得结果类似。说明在所研制的辅助设备配合下,可检测出被校电流表的状态,并有效完成对数字电流表示值误差的自动化校准。
倪楠[8](2017)在《数字多用表表盘字符识别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字多用表是一种电学量的测量仪表,被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极大地方便了设备及电路的调试。但是电学量的种类千差万别,性质多种多样,各电学量的单位也是各不相同,字符大小与显示位置也各不相同,手持式万用表大多没有数字化接口,很难直接与计算机连接。设计一个高性能的数字多用表表盘识别系统,识别表盘中所显示的字符内容,实现测量过程的自动化,对电子测量而言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不仅拓宽了仪表的使用范围,提高了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同时也提升了检测人员的检测效率,并为故障的及时分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本文首先阐述了字符识别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数字多用表表盘字符识别与通用的字符识别(车牌识别、图片文本识别、网页文本识别等)之间的区别,指出了数字万用表表盘字符识别系统设计过程存在的光源不均匀、背景干扰噪声大、分辨率不高等问题与挑战。其次,根据用户需求,设计了字符识别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为了减小外部光线对识别效果的影响,设计了用于照亮表盘的内部光学结构。其次,为提高表盘字符识别的准确性,减小背景干扰,对所拍摄到的数字多用表进行表盘区域进行了划分,将整个屏幕划分为数字区、单位区、背景区等,并对划分的结果进行了字符倾斜校正,光照补偿,自适应阈值二值化操作等预处理,分析和对比了各种图像特征的表征方法,水平方向投影、垂直方向投影、局部灰度特征、方向线素特征、侧轮廓特征、笔画密度特征、外围特征和穿透特征,经过分析比对,本实验在字符分割部分应用了Hough变换和特征投影,最后对字符特征进行提取时采用局部灰度特征,即分区密度特征法来完成对单个字符的特征提取。对比了每种方法的有效性,通过分别统计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相关信息,最终提取到了图像的分区密度特征;最后,讨论了模板法和基于神经网络的文本识别方法的优缺点,由于BP神经网络具有较强的抗噪声和干扰能力,本文最终确定了利用BP神经网络来完成文本识别的技术方案,利用先前提取到的区域分区密度特征训练了用于数字多用表表盘字符识别的BP神经网络,最终完成了一个数字多用表表盘字符识别系统的设计,并将具有上述功能的系统按照用户需求封装成一个LabVIEW平台下的虚拟仪器。实验结果证明,本文所设计的数字多用表表盘识别系统,不仅可以适应不同的测量环境,还能识别出数字多用表的不同工作状态,且响应速度小于2秒,识别准确率达到99%以上。
邝震[9](2016)在《一种6(1/2)经济型高精度数字万用表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数字万用表或称之为数字式多用表。它是一种能将现实世界中的模拟信号转行成离散的数字信号,并能量化展现出来的数字仪器。使用多斜坡积分式模数转换器的数字万用表,可以获得非常高的分辨率、数码量与测试速度,从而实现了最优的分辨率和速度的组合。目前广泛应用与高精度数字万用表、皮安计、纳伏表、电流源表等高端测试测量领域。本文研究的是使用多斜坡式积分模数转换器为核心的一种数字万用表的设计。使用这种方法设计的数字万用表能够测量直流电流电压、交流电流电压、电阻值含高精度4线测试法,以及频率等。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整个系统的阻抗测量模块、直流测量模块、交流测量模块、浮点电压源模块、积分式数模转换器模块,以及以上各模块如何实现的高精度和低成本。数字控制模块等辅组模块不做过的深入讨论。多斜坡积分式模数转换器在积分过程中加入了针对基准参考电压的积分,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整个系统的动态范围,提高了分辨率、数码采集数量和测量速度,并且减少了旁路电路对运算的影响,使得电路的开关次数与被测信号的大小和极性都无关系。同时,由于其使用的大量通用器件整个系统价格经济,因此近年来多斜坡积分式模数转换器在高端的测试测量领域使用的越来越广泛。
张雪峰[10](2016)在《热电偶自动检定系统的研究和改进》文中研究表明热电偶在长时间使用后测量准确度会下降,因此需要定期检定。随着数字仪表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热电偶的检定工作朝着自动化方向发展。热电偶自动检定系统主要由热电偶检定炉、数字多用表、自动扫描开关、控温仪和配备控制软件的计算机组成。本文研究了热电偶测温原理,热电偶自动检定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分析了现有检定炉均匀温场低温时无法满足要求、满载时温场变差等问题,通过对热电偶检定炉采用三段控温的方法进行改进,大大提高了检定炉的均匀温场指标。分析了冰点恒温法、补偿导线法、室温补偿法和补偿电桥法等几种热电偶参考端处理方式,总结了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最后通过编写自动检定软件,完成整个系统的调试工作。上述方法在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的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校准装置上试验,系统运行稳定,热电偶检定炉温场得到有效改进。通过比较改进前后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验证了系统性能的提升。
二、数字仪表(数字多用表)专业基础知识问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字仪表(数字多用表)专业基础知识问答(论文提纲范文)
(1)多功能电测仪表校准源校准不确定度分析及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动态 |
1.3 本论文研究基础和论文结构 |
1.3.1 研究基础 |
1.3.2 论文结构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多功能电测仪表校准源的现状分析 |
2.1 多功能电测仪表校准源的分类 |
2.2 多功能电测仪表校准源的系统介绍和测试操作方法 |
2.2.1 系统介绍 |
2.2.2 多功能电测仪表校准源操作方法 |
2.2.3 多功能电测仪表校准源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多功能电测仪表校准源的试验及分析 |
3.1 试验目的 |
3.2 试验条件 |
3.2.1 环境及试验条件 |
3.2.2 试验所用标准器及其它设备的介绍 |
3.3 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 |
3.3.1 试验项目 |
3.3.2 试验方法 |
3.3.3 测量对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多功能电测仪表校准源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
4.1 测量结果不确定度 |
4.2 直流电压不确定度分析 |
4.3 交流电压不确定度分析 |
4.4 直流电流不确定度分析 |
4.5 交流电流不确定度分析 |
4.6 交流功率不确定度分析 |
4.7 直流功率不确定度分析 |
4.8 相位不确定度分析 |
4.9 频率不确定度分析 |
4.10 电阻不确定度分析 |
4.11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多功能电测仪表校准源各参数校准 |
5.1 交流幅值校准 |
5.2 频率、电压间相位校准 |
5.3 电压电流间相位校准 |
5.4 直流大电压、大电流校准 |
5.5 小信号校准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便携式火工装置测试仪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火工品测试技术发展现状 |
1.2.2 国内火工品测试技术发展现状 |
1.2.3 电阻测量仪器发展现状 |
1.2.4 自动测试技术发展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第2章 便携式火工装置测试仪总体方案设计 |
2.1 火工品测试过程 |
2.2 测试仪需求分析 |
2.2.1 硬件设计需求 |
2.2.2 软件设计需求 |
2.2.3 结构设计需求 |
2.2.4 需求分析 |
2.3 测试仪总体方案设计 |
2.4 硬件方案设计 |
2.4.1 主控器选型方案 |
2.4.2 电阻测量功能方案设计 |
2.4.3 测量选择功能方案设计 |
2.5 软件方案设计 |
2.5.1 主控器程序软件设计 |
2.5.2 上位机软件设计 |
2.6 结构方案设计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便携式火工装置测试仪硬件详细设计 |
3.1 主控制功能模块硬件设计 |
3.1.1 控制电路设计 |
3.1.2 电阻测量电路设计 |
3.1.3 供电设计 |
3.1.4 通讯电路设计 |
3.2 通道切换功能模块硬件设计 |
3.2.1 继电器电路设计 |
3.2.2 通道切换功能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便携式火工装置测试仪软件设计 |
4.1 主控器程序软件设计 |
4.1.1 网络通讯功能实现 |
4.1.2 流程设计 |
4.2 上位机软件设计 |
4.2.1 软件总体设计 |
4.2.2 自动测试功能设计 |
4.2.3 在线配置功能设计 |
4.2.4 自动校准功能设计 |
4.2.5 数据回放功能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便携式火工装置测试仪系统调试与验证 |
5.1 测试仪硬件调试 |
5.1.1 恒流源与恒压源电路测试 |
5.1.2 网络通讯功能测试验证 |
5.1.3 电阻测量功能测试验证 |
5.1.4 误差分析 |
5.2 软硬件联合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便携式火工装置测试仪实物图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基于机器视觉的数字表盘字符识别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字符识别技术研究现状 |
1.2.2 表盘字符识别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基于机器视觉的数字表盘字符识别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方案设计 |
2.1 字符识别系统需求分析 |
2.1.1 功能需求 |
2.1.2 性能指标 |
2.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3 方案论证 |
2.3.1 抗灯光干扰摄像模块方案论证 |
2.3.2 自动拨挡调节模块方案论证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机器视觉的数字表盘字符识别系统硬件设计 |
3.1 抗灯光干扰摄像模块设计 |
3.2 自动拨挡调节模块设计 |
3.2.1 STM32F103ZET6 芯片外设概述 |
3.2.2 42步进电机 |
3.2.3 TB6600步进电机驱动器概述 |
3.2.4 自动拨挡调节模块串口通信 |
3.2.5 数字表盘简述 |
3.2.6 数字表盘固定及拨挡调节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机器视觉的数字表盘字符识别系统软件设计 |
4.1 软件开发环境 |
4.1.1 Matlab编程语言 |
4.1.2 LabVIEW编程语言 |
4.2 数字表盘图像提取 |
4.2.1 Canny边缘检测法 |
4.2.2 基于极值区域和连通域的区域定位法 |
4.2.3 有色纹理标记法 |
4.3 数字表盘字符的预处理 |
4.3.1 表盘图像灰度化 |
4.3.2 表盘图像二值化 |
4.3.3 表盘字符的倾斜矫正 |
4.3.4 表盘字符分割 |
4.3.5 字符特征提取 |
4.3.6 负号与小数点识别判定 |
4.4 字符识别算法设计 |
4.5 自动控制拨挡调节软件设计 |
4.6 系统检测界面设计与VI实现 |
4.6.1 生成和调用dll文件 |
4.6.2 生产者/消费者模型 |
4.6.3 多线程编程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机器视觉的数字表盘字符识别系统调试与测试 |
5.1 系统调试 |
5.1.1 抗灯光干扰摄像模块调试 |
5.1.2 自动拨挡调节模块调试 |
5.1.3 整机联合调试 |
5.2 系统测试及结果分析 |
5.2.1 测试环境 |
5.2.2 测试结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4)基于C#的数字多用表自动校准测试系统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数字多用表(DMM)国内外的校准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数字多用表主要参数及校准方法 |
2.1 数字多用表的工作技术原理、分类以及工作条件 |
2.2 数字多用表的校准依据及计量特性 |
2.2.1 数字多用表的校准依据 |
2.2.2 计量特性 |
2.3 数字多用表的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
2.3.1 外观及通电检查 |
2.3.2 直流电压(DCV)校准 |
2.3.3 直流电流(DCI)校准 |
2.3.4 交流电压(ACV)的示值误差 |
2.3.5 交流电流(ACI)校准 |
2.3.6 电阻功能(OHM)校准条件及准确度等级划分 |
2.3.7 频率(FREQ)校准 |
2.3.8 热电阻(RTD)校准 |
2.3.9 热电偶(TC)校准 |
2.4 小结 |
第三章 数字多用表自动校准技术与框架设计 |
3.1 数字多用表的各参数自动校准的需求 |
3.2 校准系统的工作流程 |
3.3 硬件系统构造 |
3.4 软件系统构造 |
3.5 小结 |
第四章 数字多用表自动校准系统的软件设计 |
4.1 自动校准系统开发平台和编程语言 |
4.2 标准源5522A编程命令集 |
4.3 数字多用表34401A编程命令集 |
4.4 编程代码解释 |
4.4.1 直流电压测量模块 |
4.4.2 交流电压测量模块 |
4.4.3 直流电流测量模块 |
4.4.4 交流电流测量模块 |
4.4.5 电阻测量模块 |
4.4.6 频率测量模块 |
4.4.7 热电阻测量模块 |
4.4.8 热电偶测量模块 |
4.5 现场试验图片 |
4.6 小结 |
第五章 自动校准系统验证及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分析 |
5.1 数字多用表自动校准系统试验验证 |
5.2 数字多用表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 |
5.2.1 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及评定方法分类 |
5.2.2 GUM法分析直流电压(DCV)的测量不确定度 |
5.2.3 GUM法分析交流电压(ACV)的测量不确定度 |
5.2.4 GUM法分析直流电流(DCI)的测量不确定度 |
5.2.5 GUM法分析交流电流(ACI)的测量不确定度 |
5.2.6 GUM法分析直流电阻(OHM)的测量不确定度 |
5.2.7 GUM法分析频率(FREQ)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
5.2.8 GUM法分析热电阻(RTD)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
5.2.9 GUM法分析热电偶(TC)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
5.3 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数字多用表原始记录内页 |
附录2 程序源代码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5)基于开尔文四线法接插件接触电阻自动测试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微矩形接插件接触电阻自动测试原理 |
2.1 接插件接触电阻组成及分析 |
2.2 微矩形接插件接触电阻的测量原理 |
2.3 测试方法的选择 |
2.4 微矩形接插件接触电阻自动测试原理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接插件接触电阻测试系统设计与实现 |
3.1 需求分析 |
3.2 测试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
3.3 接插件接触电阻测试系统软硬件设计规划 |
3.4 插件接触电阻测试系统硬件模块逻辑结构 |
3.5 接插件接触电阻测试系统电路设计 |
3.5.1 采集模块电路设计 |
3.5.2 主控模块电路设计 |
3.5.3 总线模块电路设计 |
3.5.4 电源模块电路设计 |
3.5.5 采集电路采集误差核算 |
3.6 接插件接触电阻测试系统实现 |
3.6.1 测试系统结构模块构成 |
3.6.2 PCB版图设计 |
3.6.3 测试系统热设计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接插件接触电阻测试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
4.1 测试系统软件设计需求 |
4.2 采集模块软件设计 |
4.2.1 软件平台架构设计 |
4.2.2 软件设计介绍及程序流程 |
4.3 主控模块软件设计 |
4.3.1 软件平台架构设计 |
4.3.2 软件设计介绍及程序流程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接插件接触电阻测试系统的测试与效果分析 |
5.1 测试分析项目 |
5.2 测试系统平台搭建 |
5.3 测试结果及分析 |
5.3.1 接触电阻范围,测试误差、一致性测试 |
5.3.2 对自动测试功能及测试时间进行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数字式万用表检定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检定平台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 系统需求分析 |
2.2 总体方案设计 |
2.2.1 设计要求 |
2.2.2 系统设计方案 |
2.3 硬件设计方案 |
2.3.1 调度计算机设计方案 |
2.3.2 检定平台控制单元设计方案 |
2.4 软件设计方案 |
2.4.1 软件功能及需求分析 |
2.4.2 软件功能模块设计 |
2.4.3 软件开发语言选择 |
2.4.4 数据库选择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 |
3.1 调度计算机选型 |
3.2 检定平台硬件设计 |
3.2.1 检定平台关键硬件选型 |
3.2.2 检定平台硬件组成 |
3.2.3 仪表检定单元控制计算机选型 |
3.2.4 检定平台控制板卡选型 |
3.3 切换板设计 |
3.3.1 切换板的功能及结构组成 |
3.3.2 传送带共用切换板设计 |
3.4 检定平台电源系统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
4.1 调度计算机软件设计 |
4.2 检定平台操作软件设计 |
4.2.1 软件操作界面设计 |
4.2.2 功能模块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测试及实验结果分析 |
5.1 测试内容 |
5.2 动作模块测试 |
5.2.1 夹取提升万用表测试及分析 |
5.2.2 万用表量程旋钮旋转测试及分析 |
5.2.3 线路切换板测试及分析 |
5.3 功能模块测试 |
5.3.1 自动搬运万用表功能测试及分析 |
5.3.2 自动拔插线功能测试及分析 |
5.3.3 自动量程调节功能测试及分析 |
5.3.4 自动检定功能测试及分析 |
5.3.5 自动分拣功能测试及分析 |
5.4 检定系统整机测试 |
5.4.1 检定平台单机运行测试 |
5.4.2 检定平台联机运行测试 |
5.5 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数字电流表误差自动校准用辅助设备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1.1 论文的选题 |
1.1.2 论文选题涉及的范围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概况及发展趋势 |
1.2.1 对电流表误差自动化校准的研究 |
1.2.2 电流表开路问题的研究 |
1.2.3 对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研究 |
1.2.4 对计算机视觉的相关研究 |
1.2.5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自动化校准的研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
2 系统工作原理 |
2.1 对电流表非理想状态的研究 |
2.1.1 标准电流源和数字电流表的内部结构 |
2.1.2 标准电流源和被校电流表的示值关系 |
2.1.3 检测方法的选择 |
2.2 对测量过程的分析 |
2.2.1 数据采集和字符识别的分析 |
2.2.2 对开发语言和工具的选择 |
2.2.3 对标准电流源输出电流值的控制 |
2.3 对避免对标准电流源影响方法研究 |
2.4 系统集成的需求分析汇总 |
2.5 本章小结 |
3 控制系统设计 |
3.1 硬件设计 |
3.1.1 电动机驱动电路 |
3.1.2 单片机的选型 |
3.1.3 继电器驱动电路 |
3.1.4 单片机与驱动电路的集成 |
3.2 程序设计 |
3.2.1 单片机为载体的程序的设计 |
3.2.2 计算机平台程序的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4 系统的实现 |
4.1 硬件电路的实现 |
4.2 控制程序的编码 |
4.2.1 单片机平台程序的实现 |
4.2.2 计算机平台程序的开发环境 |
4.2.3 计算机平台程序的编码 |
4.3 本章小结 |
5 系统功能测试 |
5.1 硬件的实物连接 |
5.2 示例程序的部署 |
5.3 实验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步进电机符号脚本程序 |
附录B T1初值的推导过程 |
附录C 图像采集的主要函数 |
附录D 对字符的符号定义 |
附录E 首字符取样位置计算函数 |
附录F 首字符外其他字符取样位置计算函数 |
附录G 狄克逊准则的计算函数 |
附录H 校准过程中被校电流表和标准器所示电流值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8)数字多用表表盘字符识别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 |
2.1 字符图像预处理 |
2.1.1 字符图像灰度化 |
2.1.2 字符图像的二值化 |
2.1.3 字符区域矫正 |
2.2 字符特征提取 |
2.2.1 字符特征变换 |
2.2.2 字符特征表征 |
2.3 字符识别算法 |
2.3.1 模板匹配法 |
2.3.2 统计特征匹配法 |
2.4 BP神经网络 |
2.5 软件开发平台简介 |
2.5.1 MATLAB |
2.5.2 LabVIEW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整体方案设计 |
3.1 系统需求分析 |
3.1.1 技术指标 |
3.1.2 技术要求 |
3.1.3 功能要求 |
3.2 系统软硬件结构及工作原理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 |
4.1.1 摄像头的选型与参数论证 |
4.1.2 光源设计 |
4.2 软件算法设计 |
4.2.1 表盘区域选择与提取 |
4.2.2 图像预处理 |
4.2.3 局部灰度特征提取 |
4.2.4 网络结构与字符识别 |
4.3 软件设计与实现 |
4.3.1 MATLAB算法实现 |
4.3.2 Lab VIEW界面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
5.1 总体测试方案 |
5.1.1 测试平台 |
5.1.2 参数设置 |
5.1.3 实验方法及步骤 |
5.2 实验结果分析 |
5.3 系统优化与性能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一种6(1/2)经济型高精度数字万用表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典型的数字万用表基本技术参数 |
1.2.1.1 VICTOR8145 型、VICTOR8155 型双显示数字万用表 |
1.2.1.2 UT805A型自动量程真有效值数字台式万用表 |
1.2.1.3 HIKOI3237/3238/3239 五位半高速数字万用表 |
1.2.1.4 Fluke8845A/8846A六位半多用途数字万用表 |
1.2.1.5 Keysight3458A八位半高精度数字万用表 |
1.2.2 典型数字万用表关键指标的对比 |
1.3 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章节内容安排 |
第二章 设计指标和基本技术要素 |
2.1 设计指标 |
2.2 分辨率和灵敏度 |
2.3 准确度 |
2.4 负载影响与输入阻抗 |
2.5 速度与建立时间 |
2.6 串模与共模抑制比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精度A/D转换器的选型与实现 |
3.1 早期的双斜坡积分式模数转换器设计 |
3.2 多斜坡积分式模数转换器的结构方案 |
3.3 多斜坡积分式模数转换器的程控配置和改进算法 |
3.3.1 积分周期内的程序控制 |
3.3.2 消积分周期内的程序控制 |
3.3.3 算法的优化方案 |
3.4 提高精确度和解析度的方法 |
3.5 多斜坡积分式模数转换器的电路实现 |
3.6 多斜坡积分式模数转换器与其它方案的优缺点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各主要功能模块的电路设计 |
4.1 前端衰减电路 |
4.2 欧姆测量电路 |
4.3 电流测量电路 |
4.4 交流测量电路 |
4.5 多路数据选择器和后端放大电路 |
4.6 多高精度高稳定度恒压源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主要性能的测试与验证 |
5.1 性能测试的基本技术要求 |
5.2 直流测量功能的精度测试和稳定性追踪 |
5.2.1 直流电压测量性能 |
5.2.2 直流电流测量性能 |
5.3 交流测量功能的精度测试和稳定性追踪 |
5.3.1 交流电压测量性能 |
5.3.2 交流电流测量性能 |
5.4 四线电阻测量功能的精度测试和稳定性追踪 |
5.5 主要技术指标最终测试结果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10)热电偶自动检定系统的研究和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1 课题的背景和来源 |
1.1.2 热电偶自动检定系统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
1.2 热电偶测温原理及检定方法 |
1.2.1 热电偶的测温原理 |
1.2.2 热电偶的基本定律 |
1.2.3 热电偶的检定方法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热电偶自动检定系统 |
2.1 热电偶自动检定系统原理 |
2.2 热电偶检定炉 |
2.2.1 热电偶检定炉的结构和技术要求 |
2.2.2 热电偶检定炉的特性 |
2.3 电测设备 |
2.4 低电势扫描开关 |
2.5 热电偶自动检定软件 |
2.5.1 热电偶自动检定软件系统组成 |
2.5.2 热电偶自动检定流程 |
2.5.3 热电偶数据处理 |
2.5.4 自动检定软件界面 |
第三章 管式热电偶检定炉温场改进 |
3.1 管式热电偶检定炉温场存在的问题 |
3.2 热电偶检定炉温场影响因素分析 |
3.2.1 控温偶位置对温场的影响 |
3.2.2 电加热丝分布对温场的影响 |
3.3 多段控温改进检定炉温场 |
3.3.1 检定炉多段控温的实现 |
3.3.2 检定炉两段控温实验 |
3.3.3 检定炉三段控温实验 |
3.3.4 多段控温改造总结 |
第四章 热电偶参考端温度处理探讨 |
4.1 冰点恒温法 |
4.2 补偿导线法 |
4.3 室温补偿法 |
4.4 补偿电桥法 |
4.5 几种方法的优劣势比较 |
第五章 热电偶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
5.1 测试情况概述 |
5.2 数学模型 |
5.3 输入量e_被(t')的标准不确定度u(e_被)的评定 |
5.3.1 标准不确定度u(e_(被1))的评定 |
5.3.2 标准不确定度u(e_(被2))的评定 |
5.3.3 标准不确定度u(e_(被 3))的评定 |
5.3.4 标准不确定度u(e_(被4))的评定 |
5.3.5 标准不确定度u(e_(被5))的评定 |
5.3.6 标准不确定度u(e_(被6))的评定 |
5.3.7 输入量 e_被(t')的标准不确定度u(e_被)的合成 |
5.4 输入量E_标(t)的标准不确定度u(E_标)的评定 |
5.4.1 标准不确定度u(E_(标1))的评定 |
5.4.2 标准不确定度u(E_(标2))的评定 |
5.5 输入量e_标(t')的标准不确定度u(e_标)的评定 |
5.5.1 标准不确定度u(e_(标1))的评定 |
5.5.2 标准不确定度u(e_(标2))的评定 |
5.5.3 标准不确定度u(e_(标3))的评定 |
5.5.4 标准不确定度u(e_(标4))的评定 |
5.5.5 标准不确定度u(e_(标5))的评定 |
5.5.6 输入量e_标(t')的标准不确定度u(e_标)的合成 |
5.6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 |
5.6.1 灵敏系数 |
5.6.2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
5.6.3 扩展不确定度 |
5.7 本章总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本文的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数字仪表(数字多用表)专业基础知识问答(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功能电测仪表校准源校准不确定度分析及方法研究[D]. 徐进.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2]便携式火工装置测试仪研制[D]. 李俊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3]基于机器视觉的数字表盘字符识别系统设计[D]. 关玉辉. 西北大学, 2020(02)
- [4]基于C#的数字多用表自动校准测试系统分析与设计[D]. 王晓东.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 [5]基于开尔文四线法接插件接触电阻自动测试设计与实现[D]. 林茂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6]数字式万用表检定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刘春天.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7]数字电流表误差自动校准用辅助设备的研制[D]. 孙旭升. 大连理工大学, 2018(07)
- [8]数字多用表表盘字符识别系统设计[D]. 倪楠.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7(04)
- [9]一种6(1/2)经济型高精度数字万用表的设计与实现[D]. 邝震.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1)
- [10]热电偶自动检定系统的研究和改进[D]. 张雪峰.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