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西横县方言的程度表示法(论文文献综述)
帅凤行[1](2021)在《荆州方言的程度表达研究》文中提出
刘英达[2](2020)在《平果市大龙村蔗园话参考语法》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在语言类型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实地田野调查对广西平果市新安镇大龙村蔗园话的语法系统做全面细致的描写和分析。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有:(1)以当代语言类型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对广西平果市新安镇大龙村蔗园话的语法做全面系统的调查、记录和描写;(2)运用语言类型学的理论框架进行大龙村蔗园话参考语法的撰写,描写出大龙村蔗园话的整体语法面貌;(3)尝试从大龙村蔗园话和其他桂南平话中挖掘归纳出具有语言类型学意义和区域语言学的语法现象,并做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4)运用语言接触理论和语法化理论对大龙村蔗园话的部分语法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因和历史演变过程。本文主要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大龙村蔗园话的概况,并简述有关本文的理论框架和语料来源,并介绍了平话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国内关于平话语法的综合性研究。第二章至第五章是本文的主体。根据实地调査获得的语料对大龙村蔗园话的语法面貌进行描写和分析,挖掘出其中具有类型学价值的语法现象。第二章主要描写了蔗园话的词法。描写了大龙村蔗园话在定中结构、名词小称形式、名词词缀、形容词的生动形式等方面的情况。第三章主要描写了蔗园话的虚词。主要内容包括代词、量词、动词的特殊小类、副词、前置词和后置词、结构助词、体标记、连词等。第四章讨论了大龙村蔗园话的句法。介绍了大龙村蔗园话的动宾句受事话题化及受事状语化、被动化、比较结构、关系化、疑问句等方面的情况。第五章结语,总结大龙村蔗园话的研究重点、创新点以及不足。
莫思敏[3](2019)在《横县白话语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研究横县白话的语音。横县白话属于粤语邕浔片的方言,从以往的研究成果来看,学界目前对于横县白话方面的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本文以本人亲自去横县进行实地调查得到的第一手语音材料为基础,主要对横县白话的语音系统进行全面描写,对横县白话的语音特点进行归纳和分析。从历时的角度,将横县白话与中古音进行比较,分析横县白话的语音特点。从共时的角度,将横县白话与南宁白话、横县百合平话、横县蒙村平话进行比较,分析横县白话与其他三个方言点语音方面的异同之处。最后尝试分析了横县白话的一些特殊的语音现象。本文一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横县的地区概况和横县方言的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对本文的材料来源、符号使用和发音人情况作简要说明。第二章主要描写了横县白话的声韵调系统,并总结出声韵调配合规律表,整理出同音字汇表。第三章运用历时比较法将横县白话与中古音进行比较,并总结出横县白话的语音特点。第四章运用共时比较法,将横县白话与周边方言进行比较,通过语音方面的比较分析横县白话与周边方言的异同之处,归纳横县白话的语音特征。第五章主要对横县白话止摄三等字精组字的特殊读音和云、以母字念喉擦音[h]现象进行分析探讨。第六章为结语,对全文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附录为横县白话词汇表。
王巧明[4](2019)在《湘桂边苗族平话程度范畴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程度范畴是人类语言普遍存在的一个语义范畴。文章从“程度”语义入手,考察其在湘桂边龙胜县伟江乡、资源县车田乡、城步县五团镇、城步县兰蓉乡、绥宁县关峡乡等五个苗族平话方言点里的不同表现形式,并探讨它们的语法功能、语义特征和语用价值,尝试从历时的角度考察了部分表达形式的来源。通过五个方言点的内部比较,发现了湘桂边苗族平话各点在程度范畴表现形式上的异同。通过与周边汉语方言的比较,找出了它们的共性与差异,并尝试从语言接触和语言类型学的角度对共性和差异进行了初步解释。全文共分八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程度范畴的研究概况、湘桂边苗族平话的分布情况,介绍文章的研究内容、意义及方法,介绍调查选点依据、各点音系及发音合作人情况。第二章主要讨论程度范畴的定义、特点及分类。程度范畴存在于客观世界、认知世界和语言世界当中,语言世界的程度范畴是对客观世界程度范畴的反映的反映。语言中的程度范畴具有主观性、相对性、模糊性、层级性、连续性等特点。程度范畴可分为强程度范畴和弱程度范畴、显比程度范畴和隐比程度范畴、肯定程度范畴和否定程度范畴等次类。最后从词法、句法和语用三个层面简单展示了湘桂边苗族平话程度范畴的主要表现形式。第三章主要讨论湘桂边苗族平话形容词的生动形式。首先全面描写了湘桂边苗族平话多种形容词生动形式,介绍它们的构成成分、句法功能、表义特征等。然后讨论XA式和AXXY式两种表现形式。对于XA式,文章分析了充当X和A的成分的特点,通过比较发现了湘桂边苗族平话的XA式与入桂湘语龙胜新化话的XA式相似度较高,但数量较少。文中提出能够充任A的形容词性语素描述的都是比较容易感知的事物性质。XA构式具有摹状和表强程度的构式义,该构式是从名词或动词作状语发展而来。关于AXXY式,文章主要讨论了能够充任A和XX的成分的语音和语义特征。以形语素充当A的AXXY式特别丰富,是湘桂边苗族平话区别于湘方言的重要特征。第四章主要讨论湘桂边苗族平话里充任状语的绝对程度副词。文章先总体介绍了湘桂边苗族平话的绝对程度副词系统。然后对常用的和较有特色的程度副词进行共时比较和来源探讨。主要探讨了“天、烂、蛮、好、几、伤、盖一、是”等几个程度副词。湘桂边苗族平话的程度副词“伤”是古汉语程度副词“伤”在方言里的遗存,其组合功能比古汉语程度副词“伤”强。车田点的特色程度副词“是”是从判断动词发展而来。第五章主要讨论湘桂边苗族平话里充任状语的相对程度副词。先总体介绍相对程度副词系统,然后分节介绍讨论较有特色的最高级程度副词“□ko???”、较高级程度副词“还、来蒙”、倚变程度副词“来蒙来”、“边X边”等。第六章主要讨论湘桂边苗族平话的程度补语。先介绍了程度补语系统。然后介绍了含“死”义的程度补语在湘桂边苗族平话里的多种表现形式及用法。详细介绍了程度补语“很”的用法,并进行了跨方言跨语言的比较,提出“很”作补语的语序可能是苗语语序在湘桂边苗族平话里的遗留。介绍了关峡“平话”较有特色的程度补语“巫”的用法,“巫”有表强程度否定的功能。第七章主要讨论湘桂边苗族平话程度副词的特殊语序。湘桂边苗族平话的程度副词能置于动补短语前修饰形容词作补语、介宾短语作补语、趋向动词作补语的多类动补短语。湘桂边苗族平话的部分程度副词还能置于主谓短语前修饰简短的主谓短语。第八章为结语,主要归纳湘桂边苗族平话程度范畴的主要特点及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李美华[5](2019)在《名词、动词、形容词作状语表程度现象考察》文中提出名词、动词、形容词在状语位置上能够用来表程度,有些词的词性和语义特征都没有发生变化,仍然停留在名词、动词、形容词阶段;而有些词已经演变为程度副词。本文依照名词、动词、形容词,分类选取能够在状语上表程度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为研究对象,考察名词、动词、形容词作状语表程度的现象,并举例分析名源程度副词、动源程度副词、形源程度副词的历时演变,以便总结其演变规律。通过研究发现,名词、动词、形容词都可以在状语位置上用来表程度,有一部分词仍然停留在名词、动词、形容词阶段。在状语位置上演变为程度副词的这一类词,在句法位置、演变的类型、语义基础、感情色彩等方面既存在着共性,也有各自的演变特点。本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章,对该选题的研究综述、研究意义、研究对象及内容、研究方法、语料来源等方面作探讨和总结。第二章,对名词作状语表程度现象进行考察。通过分类和定量分析,考察名词作状语表程度现象以及举例分析名源程度副词的历时演变,以期揭示其演变规律。第三章,对动词作状语表程度现象进行考察。通过分类和定量分析,考察动词作状语表程度现象以及举例分析动源程度副词的历时演变,以期揭示其演变规律。第四章,对形容词作状语表程度现象进行考察。通过分类和定量分析,考察形容词作状语表程度现象以及举例分析形源程度副词的历时演变,以期揭示其演变规律。第五章,结论。总结名词、动词、形容词在状语位置上表程度现象以及名源程度副词、动源程度副词、形源程度副词的演变规律。
黄华[6](2018)在《湖南常德方言的程度表示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以常德方言中的各类程度表示法为研究对象,参照学术界现代汉语普通话程度范畴的相关研究成果,其中包括程度范畴的内涵、性质、表达方式等,以及对汉语方言中各种程度表示法的相关研究,运用田野调查法获得的语料以及作者的自省经验,通过分析和归纳法、描写和解释相结合的方式,对常德方言的程度表达方式从语义特征、语用价值、语法功能等方面展开挖掘和探讨。本文主要对常德方言里表程度的附加式、重叠式、程度状语、程度补语,以及一些固定搭配、特殊句式进行描写和分析,总结常德方言程度表示法的特点,试着建立常德方言的程度范畴系统。论文共八章,通过对每一章较为详尽地描写,总结出了一些关于常德方言程度表达法的特点。首先,常德方言的程度表达方式丰富多样,词汇、语音、语法层面上都存在特色的程度表达方式。其次,因为是口头用语,所以表达方式的主观性极强。再者,常德方言里表达程度的固定搭配相当丰富,包括大量的固定短语、特殊句式等。最后,常德方言受湘方言影响较深,湘方言部分程度表达方式在常德地区广泛使用。
王悦子[7](2018)在《柳城大埔百姓话与武宣金鸡伢话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柳城大埔百姓话和武宣金鸡伢话分别位于柳江上游融江沿岸和柳江下游沿岸。根据实地田野调查所得的材料,对它们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描写和比较。语音方面,从两个方言与桂南平话、桂北平话和融柳地区其他平话以及粤语的比较中可见,融柳平话内部特征确实有一致性较弱的一面:位置靠近桂北平话的百姓话个别特征接近桂北平话,位置接近桂南平话的伢话个别特征接近桂南平话,但总的来看百姓话和伢话所在的融柳平话语音内部还是存在一致性特征。此外,比较中可以观察到桂北平话、融柳平话和桂南平话的语音也存在一致性特征,它们与粤语的语音演变方向也是相当一致的。因此,建议将广西平话和粤语归入同一方言区。语汇方面,两个方言有数量颇多的相同的壮侗语借词,语汇的构造和造词理据也有不少相似之处。语法方面,两者总体相似而略见参差。全文共分为引言、百姓话和伢话语音比较、百姓话和伢话语汇比较、百姓话和伢话语法专题比较、结语和附录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列举了前人对粤语、平话的研究情况,同时简述了粤语和广西平话关系的争论。第二部分百姓话和伢话语音比较先对两个方言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语音描写,然后将它们的比较放到广西平话乃至粤语的大范围内进行,从中我们观察到不仅是这两个方言所在融柳平话之间存在着一致性特征,平话和粤语之间都存在一致性特征,平话与粤语之间语音演变的方向也是一致的。第三部分百姓话和伢话语汇比较主要从语汇的来源、构造和造词理据、语汇语义等方面进行比较。第四部分百姓话和伢话语法专题比较主要从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比较句、疑问句和选择疑问句等方面进行。第五部分结语是对全文观点的总结,主要从语音方面进一步分析总结平话和粤语之间的关系。第六部分附录主要包括大埔百姓话和金鸡伢话的同音字汇、分类词表和语法例句。
唐文焱[8](2018)在《湖南新宁方言程度表示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新宁方言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田野调查法、归纳总结法、统计法、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从词汇的层面,考察了新宁方言的程度表示法的丰富形式及其特点。通过对所获取的大量新宁方言语料进行研究发现,新宁方言表示程度的形式多样,主要有:本身含程度义的XA式及其变式、形容词其他生动形式(包括重叠、中缀、固定四字格式等)、程度副词表示程度、表程度的其他形式。与普通话及其他湘方言点相比,新宁方言有很多独具特色的生动表达。本文将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角度出发,重点分析新宁方言中独具地方特色的程度表达形式,建立一个完善的新宁方言程度表达法系统,总结归纳出新宁方言程度表示法具有地方性特色明显、形式多样性、表达形象性的特点。全文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新宁县的自然条件、社会文化、历史沿革及方言使用情况。概括综述湘方言程度表示法的研究现状、新宁方言的研究现状,阐明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新宁方言的语音系统。第二章形容词表示程度,主要从构词形式、语义特征、语法功能的角度描写分析了前缀附加式和它的三个变式表示程度的特点及新宁方言形容词的其他生动形式,分析其语义色彩并对它的搭配限制作相应的说明。经过调查,描写分析总结了十种表示程度的形容词生动形式:AX咧式、AXX咧式、AA哩者、AABB、A死巴人、A起A起、A里AB、A打AB、双音节名词XY+后缀、固定表程度四字格式ABCD。第三章程度状语副词,主要描写分析程度副词作状语、补语的情况。整理出了新宁方言的程度副词系统。重点从构词、句法功能、语法意义角度分析研究了两个具有新宁特色的程度副词“天”、“烂”。第四章表示程度的其他形式,主要描写分析新宁方言中语气副词、指示代词表示程度的情况,并调查分析了多组典型的固定短语、俗语通过比喻夸张的修辞作程度补语表示程度的情况。第五章结语,总结了新宁方言程度表示法的多种形式、特点及其规律,并指出研究中的不足。
卢春怡[9](2018)在《南宁市双定镇务读村平话语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双定镇务读村是一个移民村,位于南宁市西北部,务读村平话属于桂南平话。目前只有少数人关注双定镇的语言调查和研究,且基本侧重于双定镇的壮语研究,没有涉及区域内的汉语方言。本文基于田野调查所得材料,对务读村平话的声母、韵母、声调做系统地研究。同时,再此基础上,分析务读村平话与周围语言(主要是壮语和白话)的联系,并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展现并揭示务读村语音的历史发展状况。本文研究填补了双定镇汉语方言研究的空白。全文共分为五章:一、绪论。简要介绍了务读村及其语言概况、相关研究情况、研究意义、研究方法、语料来源。二、务读村平话音系及特点。本章从声母、韵母、声调、声韵配合四方面介绍了务读村平话的特点,并制定了同音字汇。三、务读村声母与中古声母的比较及历史演变层次。本章选取中古全浊声母字、古非组字、古精知庄章组字、古日母字、古溪母字、古疑母字、古晓匣母字、古喻母字等八方面讨论务读村平话声母和中古声母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务读村平话声母的演变层次。四、务读村韵母与中古韵母的比较及历史演变层次。本章选取中古果摄、假摄、蟹摄、梗摄开口三四等和曾摄开口三等的韵母进行讨论,并分析务读村平话与它们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务读村平话上述各摄韵母的演变层次。五、务读村声调与中古声调的比较及历史演变层次。本章从全浊上声字的演变和全浊入声字的演变两个方面来讨论务读村平话的声调历史演变。
冯姣[10](2017)在《湖南宁远冷水镇平话的程度表达法研究》文中认为《中国语言地图集》(2012)一书中宁远平话被划归为湘南土话。平话的研究在近几年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纵观学术界研究成果,对于宁远平话的研究仍然屈指可数,且主要局限在语音方面的调查与研究,而对于词汇、语法方面的研究则颇少涉及。经调查发现,宁远平话的程度表达系统中一些表达形式颇具特色。本文主要以冷水镇平话为研究对象,从“AX 了”式状态形容词、形容词重叠、程度状语、程度补语以及特殊句式等几个方面来研究宁远冷水镇平话的程度表示法,以期系统而全面地记录描写、并分析宁远平话的程度表达法,设法深入研究宁远平话程度范畴,从而尝试初步建立起宁远平话的程度范畴系统,深入挖掘出本地方言的程度表达法的特点及其意义,从而让学者获得研究宁远平话的一些资料信息。本文的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评述目前学术界在程度表达法这一语法领域的研究概况,并以宁远平话的研究为落脚点,细致概括宁远平话的研究情况,介绍宁远平话的语音系统以及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意义。在研究宁远平话程度范畴的同时,注重联系现代汉语以及方言的程度表达法在不同层面上的异同,进一步提出宁远平话的程度程度范畴系统。第二部分,主要研究宁远平话中的“AX 了”附加后缀式状态形容词的结构特征、语义特征和句法功能。第三部分,主要研究宁远平话中形容词重叠表程度形式,并从结构特征、语义特征和句法功能三方面,与普通话进行简要对比分析。第四部分,主要研究宁远平话中的程度状语,通过表程度的副词和代词两个方面进行语义特征、句法功能的分析。第五部分,主要研究宁远平话的几种特殊的程度补语。第六部分,对文章进行全面的总结并且对于该问题的研究作进一步分析,同时指出本论文的不足之处。
二、广西横县方言的程度表示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西横县方言的程度表示法(论文提纲范文)
(2)平果市大龙村蔗园话参考语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凡例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平果市新安镇大龙村的蔗园话话简介 |
1.1 大龙村概况 |
第二节 研究概述 |
2.1 研究框架 |
2.2 语料搜集 |
第三节 平话语法研究现状 |
3.1 平话的综合性研究成果 |
3.2 平话的语法研究 |
第二章 词法 |
第一节 修饰语和名词中心语 |
第二节 名词的小称形式 |
2.1 名词+儿 |
2.2 细+名词 |
第三节 名词词缀 |
3.1 前缀 |
3.2 后缀 |
第四节 形容词的生动形式 |
4.1 形容词的重叠式形式 |
4.2 形容词附加式生动形式 |
第三章 虚词 |
第一节 代词 |
1.1 人称代词 |
1.2 指示代词 |
1.3 疑问代词 |
第二节 量词的语法功能 |
2.1 量词的类型学地位 |
2.2 大龙村蔗园话量词的分类 |
2.3 量词单独作句子成分 |
2.4 量词的不定冠词功能 |
2.5 量词的定指功能 |
2.6 量词的定冠词功能 |
2.7 量词的定语标记功能 |
第三节 动词的特殊小类 |
3.1 (能愿)助动词 |
3.2 趋向动词 |
3.3 系词 |
第四节 副词 |
4.1 范围副词 |
4.2 时间副词 |
4.3 程度副词 |
4.4 否定副词 |
第五节 介词 |
5.1 关于介词的类型学定义 |
5.2 前置词 |
5.3 后置词 |
5.4 框式介词 |
第六节 结构助词“的、地、得”的方言对应成分 |
6.1 嘅[?35]/啲[tik5]——的 |
6.2口?地de2 |
6.3得?得de3 |
第七节 体貌标记 |
7.1 完成体 |
7.2 完整体 |
7.3 进行体 |
7.4 持续体 |
7.5 经历体 |
7.6 重行体 |
7.7 短时体貌 |
7.8 尝试体貌 |
第八节 连词 |
8.1 词语(短语)间并列关系的表达。 |
8.2 复句中各种关系的表达。 |
第四章 句法结构 |
第一节 动宾句及受事话题化或受事状语化 |
1.1 动宾句及受事话题化 |
1.2 受事状语化(“把”字句的对应句式) |
第二节 被动化 |
第三节 双宾语句及其相关句式对照 |
3.1 双宾语句与双及物结构的类型学分布 |
3.2 大龙村蔗园话双宾语句及其相关句式考察 |
第四节 比较结构 |
4.1 比较结构的类型学意义 |
4.2 等比结构 |
4.3 差比结构 |
第五节 关系化 |
5.1 关系化调查的理论意义 |
5.2 大龙村蔗园话各种句子成分的关系化能力 |
5.3 大龙村蔗园话关系从句标记的类型 |
5.4 大龙村蔗园话关系从句的类型 |
第六节 疑问句 |
6.1 疑问句的类型学地位 |
6.2 是非问 |
6.3 选择问 |
6.4 反复疑问句 |
6.5 特指疑问句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3)横县白话语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横县概况 |
1.1.1 横县地理概况和历史沿革 |
1.1.2 横县人口和语言概况 |
1.2 横县方言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4 本文研究方法及材料来源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材料来源 |
1.5 使用的符号说明 |
1.6 主要合作发音人情况 |
2. 横县白话语音系统 |
2.1 横县白话的声韵调 |
2.1.1 声母 |
2.1.2 韵母 |
2.1.3 声调 |
2.2 横县白话的声韵调配合关系 |
2.2.1 声韵配合的基本规律 |
2.2.2 横县白话声韵调配合表 |
2.3 横县白话同音字表 |
3. 横县白话的历时音韵比较及语音特点 |
3.1 横县白话与中古音的比较研究 |
3.1.1 声母的比较 |
3.1.2 韵母的比较 |
3.1.3 声调的比较 |
3.2 横县白话的语音特点 |
3.2.1 声母特点 |
3.2.2 韵母特点 |
3.2.3 声调特点 |
4. 横县白话与周边方言的语音比较研究 |
4.1 声母比较 |
4.2 韵母比较 |
4.3 声调比较 |
4.4 语音比较汇总 |
4.4.1 声母比较汇总 |
4.4.2 韵母比较汇总 |
4.4.3 声调比较汇总 |
5. 横县白话的特殊语音现象 |
5.1 止摄三等精组字探讨 |
5.1.1 止摄三等精组字的历史层次及演变 |
5.1.2 止摄三等精组字韵母[h]的类型 |
5.2 云、以母字念喉擦音[h]现象探讨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湘桂边苗族平话程度范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程度范畴研究概述 |
一、程度范畴的普遍性问题研究 |
二、汉语方言程度范畴研究 |
三、湘桂边民族语言程度范畴研究 |
四、湘桂边苗族平话简介及研究概述 |
五、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 |
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内容、意义、方法与理论 |
一、本文的研究意义 |
二、本文的研究内容 |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理论 |
第三节 调查布点、语料来源及发音人简介 |
一、调查选点及各点音系 |
二、语料来源 |
三、发音人简介 |
四、符号体例 |
第二章 湘桂边苗族平话程度范畴概述 |
第一节 范畴与程度范畴 |
一、范畴 |
二、程度范畴 |
第二节 湘桂边苗族平话程度范畴的主要表现形式 |
一、词法层面 |
二、句法层面 |
三、语用层面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湘桂边苗族平话形容词生动形式 |
第一节 形容词生动形式的界定及主要表现形式 |
一、形容词生动形式的界定 |
二、形容词生动形式的主要表现 |
第二节 XA式的构式分析及跨方言比较 |
一、XA式的基本情况及跨方言比较 |
二、“XA”构式的结构分析 |
三、“XA”构式的来源分析 |
四、“XA式”的构式压制现象 |
第三节 AXXY式的构成及跨方言比较 |
一、湘桂边苗族平话里的AXXY式 |
二、AXXY式的构成及跨方言比较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湘桂边苗族平话程度状语(上)——绝对程度副词 |
第一节 绝对程度副词概况 |
一、过量程度副词 |
二、高量程度副词 |
三、低量程度副词 |
第二节 程度副词“伤”的功能、来源及跨方言比较 |
一、“伤”、“太”的组合功能 |
二、程度副词“伤”的历时演变 |
三、古汉语程度副词“伤”的消失 |
四、程度副词“伤”的跨方言考察 |
第三节 程度副词“盖一”及其跨方言比较 |
一、“盖一”的读音 |
二、“盖一”的组合功能及其跨方言比较 |
第四节 语义地图视角下“是”的多功能性研究 |
一、程度副词“是”的组合功能 |
二、“是”的多功能性 |
三、“是”的语义类型及语义地图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湘桂边苗族平话程度状语(下)——相对程度副词 |
第一节 相对程度副词概况 |
第二节 最高级程度副词 |
一、程度副词“最” |
二、程度副词“□ko?44” |
第三节 较高级程度副词 |
一、程度副词“还” |
二“来蒙”类程度副词 |
第四节 倚变程度副词 |
一、FAFB式(I式) |
二、FXFB式(II式) |
三、“边”类框式结构的来源 |
第五节 状位程度副词的特殊语序 |
一、程度副词与动补短语的特殊语序及历时考察 |
二、程度副词与主谓短语的特殊语序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湘桂边苗族平话程度补语 |
第一节 程度补语概况 |
一、程度补语的界定 |
二、湘桂边苗族平话程度补语分类 |
第二节 “死”类程度补语 |
第三节 程度补语“很”及跨语言比较 |
一、“很”的读音 |
二、“很”的语法功能 |
三、“很”的语序与苗语程度副词语序的比较 |
第四节 程度补语“巫”及其否定功能 |
一、“巫”的组合功能 |
二、“巫”的否定功能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语 |
第一节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二节 本文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
一、本文的创新之处 |
二、本文的不足之处 |
三、有待深入的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分点程度副词汇总表 |
附录2 :湘桂边苗族平话分布图 |
致谢 |
(5)名词、动词、形容词作状语表程度现象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1.1 研究现状 |
1.1.1 名源程度副词研究 |
1.1.2 动源程度副词研究 |
1.1.3 形源程度副词研究 |
1.1.4 方言中程度副词的历时研究 |
1.1.5 方言中的程度表达研究 |
1.1.6 以往研究存在的不足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语料来源 |
1.5 相关说明 |
2.名词作状语表程度现象考察 |
2.1 名词作状语表程度现象 |
2.2 名源程度副词举例分析 |
2.2.1 从表情状方式演变为表程度 |
2.2.2 从表语气演变为表程度 |
2.2.3 从表极顶义演变为表程度 |
2.3 名词作状语表程度现象规律 |
2.3.1 名词作状语表程度规律 |
2.3.2 名源程度副词演变规律 |
3.动词作状语表程度现象考察 |
3.1 动词作状语表程度现象 |
3.2 动源程度副词举例分析 |
3.2.1 从表情状方式演变为表程度 |
3.2.2 从表转变义演变为表程度 |
3.2.3 从表增加义演变为表程度 |
3.2.4 从表超常义演变为表程度 |
3.3 动词作状语表程度现象规律 |
3.3.1 动词作状语表程度规律 |
3.3.2 动源程度副词演变规律 |
4.形容词作状语表程度现象考察 |
4.1 形容词作状语表程度现象 |
4.2 形源程度副词举例分析 |
4.2.1 从表情状方式演变为表程度 |
4.2.2 从表超常义演变为表程度 |
4.2.3 从表少量义演变为表程度 |
4.2.4 从表语气演变为表程度 |
4.2.5 从表范围演变为表程度 |
4.3 形容词作状语表程度现象规律 |
4.3.1 形容词作状语表程度规律 |
4.3.2 形源程度副词演变规律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6)湖南常德方言的程度表示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意义及方法 |
1.2 研究现状 |
1.3 语料来源及体例说明 |
1.3.1 语料来源 |
1.3.2 体例说明 |
1.4 常德方言声韵调系统 |
1.4.1 声母 |
1.4.2 韵母 |
1.4.3 声调 |
2 常德方言的程度范畴系统 |
3 常德方言中表程度的XA式状态形容词 |
3.1 常德方言中的XA式状态形容词 |
3.1.1 常德方言中XA式状态形容词表 |
3.1.2 XA式状态形容词的两种情况 |
3.2 XA式状态形容词的句法分析 |
3.3 XA式状态形容词的变式 |
4 常德方言里表程度的重叠形式 |
4.1 常德方言里的重叠式形容词 |
4.1.1 AXX |
4.1.2 XXA |
4.1.3 AA家(儿) |
4.1.4 AABB |
4.1.5 ABAB |
4.1.6 特殊的重叠式 |
4.2 常德方言里其他格式的重叠 |
4.2.1 程度副词重叠 |
4.2.2 状中短语重叠 |
5 常德方言里的程度状语 |
5.1 程度副词作状语 |
5.1.1 概述 |
5.1.2 常德方言里作状语的程度副词 |
5.1.3 常德方言程度副词的分类 |
5.2 程度代词 |
6 常德方言里的程度补语 |
6.1 副词作程度补语 |
6.1.1 死[s(?)~(21)] |
6.1.2 很[x(?)n~(21)] |
6.2 短语、固定搭配作程度补语 |
6.2.1 形/动+伤+哒 |
6.2.2 形/动+得+要死/要命 |
6.2.3 形+得+不得了 |
6.2.4 形+得+多、动宾短语+得+多 |
6.2.5 动+不过[pu~(55)ko~(33)] |
6.2.6 动+不得[pu~(55)te~(33)] |
6.2.7 形+得+夹=屁[ka~(55)p~hi~(24)]+哒 |
6.3 程度补语的省略式 |
6.3.1 形+得[te~(55)] |
6.3.2 动+得[te~(55)] |
7 常德方言里其他程度表示法 |
7.1 固定搭配表程度 |
7.1.1 固定短语 |
7.1.2 框式短语 |
7.1.3 数字表程度的短语 |
7.2 特殊句式 |
7.2.1 动+哒+动量短语+补语+的 |
7.2.2 连[lian~(13)]+动+直[ts(?)~(24)]+动 |
7.2.3 该+不[kai~(55)pu~(33)] |
7.2.4 动+死[S(?)~(21)]+八=个人[pa~(24)ko~(33)(?)en~(13)] |
7.2.5 一个人[(?)i~(55)ko~(24)(?)en~(13)]+形+些[cie~(33)] |
7.3 语音表程度 |
7.3.1 拖长声调表程度 |
7.3.2 变调表程度 |
8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柳城大埔百姓话与武宣金鸡伢话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柳城大埔和武宣金鸡的地理、人口和语言概况 |
一、柳城县大埔镇的地理、人口和语言概况 |
二、武宣县金鸡乡的地理、人口和语言概况 |
第二节 粤语、平话研究综述 |
一、粤语研究综述 |
二、平话研究综述 |
三、粤语与平话的关系争论 |
四、柳城大埔百姓话和武宣金鸡伢话的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的目的、价值、方法及材料 |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二、研究方法 |
三、本文研究材料、调查始末及发音人简介 |
第四节 凡例 |
第二章 大埔镇百姓话与金鸡乡伢话的语音比较研究 |
第一节 大埔镇百姓话语音系统 |
一、百姓话的声韵调系统 |
二、百姓话的声韵调配合关系 |
三、百姓话的语音特点 |
四、百姓话的变调 |
第二节 金鸡乡伢话语音系统 |
一、伢话的声韵调系统 |
二、伢话的声韵调配合关系 |
三、伢话的语音特点 |
四、伢话的变调 |
第三节 百姓话和伢话语音的比较——兼与其他平话点、粤语点比较 |
一、声母特征 |
二、韵母特征 |
三、声调特征 |
第三章 百姓话和伢话的语汇比较研究 |
第一节 百姓话和伢话语汇构成的同异 |
一、古汉语的传承词 |
二、壮侗语族的借词 |
第二节 百姓话和伢话语汇构造的同异 |
一、单纯词 |
二、合成词 |
第三节 百姓话和伢话的语素选择和造词理据的同异 |
一、百姓话和伢话使用的造词理据 |
二、百姓话和伢话词语造词理据的比较 |
第四节 百姓话和伢话的语汇语义的同异 |
一、百姓话和伢话的同义词的特点及比较 |
二、百姓话和伢话的语汇语义差异的比较 |
第四章 百姓话和伢话语法专题比较研究 |
第一节 人称代词比较 |
一、人称代词的数范畴 |
二、人称代词的领属格 |
第二节 副词比较 |
一、否定副词比较 |
二、时间副词比较 |
三、范围副词比较 |
四、程度副词比较 |
五、频率副词比较 |
六、关联副词比较 |
七、语气副词比较 |
第三节 介词比较 |
一、表示位移的起点 |
二、表示观察的起点 |
三、表示途径 |
四、引进动作或对待对象 |
五、引进伴随对象 |
六、引进动作相关对象 |
七、引进关系对象 |
八、引进受益对象 |
九、指示动作方向 |
十、引进凭借的工具、方法等 |
十一、引进与事 |
十二、引进受事 |
第四节 连词比较 |
一、表连接两个并列成分的连词 |
二、表示假设的连词 |
第五节 助词比较 |
一、结构助词比较 |
二、动态助词比较 |
三、语气助词比较 |
四、体貌助词比较 |
五、其他助词比较 |
第六节 性状程度表示法比较 |
第七节 比较句比较 |
一、等比句比较 |
二、差比句比较 |
第八节 被动句比较 |
第九节 选择疑问句比较 |
一、选择疑问句 |
二、正反疑问句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百姓话同音字汇 |
二、伢话同音字汇 |
三、伢话和百姓话分类词表 |
四、伢话语法例句(316句) |
五、百姓话语法例句(519句) |
致谢 |
(8)湖南新宁方言程度表示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新宁县地理、历史及语言概况 |
1.2 研究现状 |
1.2.1 湘方言程度表示法研究现状 |
1.2.2 新宁县方言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意义 |
1.4 本文语料来源 |
1.5 新宁方言的声韵调系统 |
1.5.1 新宁方言声调系统 |
1.5.2 声母系统 |
1.5.3 韵母系统 |
2. 形容词表示程度 |
2.1 本身含程度义的XA式 |
2.1.1 XA式语义类型 |
2.1.2 XA式构词形式 |
2.1.3 XA式句法功能 |
2.1.4 XA式的变式 |
2.2 形容词的生动形式 |
2.2.1 AX咧式 |
2.2.2 AXX咧式 |
2.2.3 AA+后缀 |
2.2.4 AABB式 |
2.2.5 A死巴人 |
2.2.6 A里AB |
2.2.7 A起A起 |
2.2.8 A打AB |
2.2.9 双音节名词“XY+后缀”结构 |
2.2.10 表示程度的四字格式“ABCD” |
3. 程度副词表示程度 |
3.1 新宁方言程度副词分类 |
3.2 程度副词作程度补语 |
3.2.1 可补程度副词“死” |
3.2.2 新宁方言中与“死”有关的组合式程度补语 |
3.2.3 唯补程度副词 |
3.3 新宁方言里几个特殊的程度副词 |
3.3.1 程度副词“天” |
3.3.2 程度副词“烂” |
4. 其他形式表示程度 |
4.1 语气副词作状语表程度 |
4.2 指示代词作状语表示程度 |
4.3 固定短语作程度补语 |
4.3.1 “X得唔得了”与“X得下唔得地” |
4.3.2 “X得有边”“X得喊咖天”与“X得上咖天” |
4.3.3 其他短语作程度补语 |
4.4 新宁方言俗语表示程度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南宁市双定镇务读村平话语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务读村及其语言概述 |
1.2 相关研究情况 |
1.3 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
1.4 语料来源 |
第二章 务读村平话音系及特点 |
2.1 务读村平话音系介绍 |
2.2 务读村平话语音的音韵特点 |
2.3 务读村平话同音字汇 |
第三章 务读村声母与中古声母的比较及历史演变层次 |
3.1 古全浊声母字 |
3.2 古非组字 |
3.3 古精知庄章组字 |
3.4 古日母字 |
3.5 古溪母字 |
3.6 古疑母字 |
3.7 古晓匣母字 |
3.8 古喻母字 |
第四章 务读村韵母与中古韵母的比较及历史演变层次 |
4.1 果摄 |
4.2 假摄 |
4.3 蟹摄 |
4.4 梗摄开口三四等与曾摄开口三等 |
第五章 务读村声调与中古声调的比较及历史演变层次 |
5.1 全浊上声字的演变 |
5.2 全浊入声字的演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10)湖南宁远冷水镇平话的程度表达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宁远县以及冷水镇地理人口、历史沿革和语言使用概况 |
1.1.1 地理人口概况 |
1.1.2 历史沿革 |
1.1.3 语言使用情况 |
1.2 程度表达法的研究概况 |
1.2.1 现代汉语程度表达法研究概况 |
1.2.2 方言程度表达法研究概况 |
1.3 宁远平话的研究概况 |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
1.5 宁远平话声韵调语音系统 |
1.5.1 声母 |
1.5.2 韵母 |
1.5.3 声调 |
1.6 符号说明 |
1.7 宁远平话的程度表达系统 |
2 “AX了”附加后缀式状态形容词 |
2.1 “AX了”式状态形容词及其构词方式 |
2.1.1 常用的“AX了”式状态形容词 |
2.1.2 结构分析 |
2.2 “AX了”式状态形容词的语义特征 |
2.3 “AX了”式状态形容词的句法功能 |
2.3.1 句法功能 |
2.3.2 “AX了”的修饰限制 |
2.4 “AX了口[k(?)~(21)]A” |
2.5 小结 |
3 形容词重叠表程度 |
3.1 单音节形容词加叠音后缀ABB式 |
3.1.1 ABB式状态形容词的结构和意义分析 |
3.1.2 ABB式状态形容词的句法功能 |
3.1.3 ABB式状态形容词和“AX了”状态形容词的异同比较 |
3.2 “A勿得A(A勿A)”和“A勿得AB(A勿AB)” |
3.2.1 构词方式 |
3.2.2 语义分析 |
3.2.3 句法功能 |
3.3 “AXA古”式 |
3.3.1 构词方式 |
3.3.2 语义分析 |
3.3.3 句法功能 |
4 状语表程度 |
4.1 程度副词作状语表程度 |
4.1.1 程度副词的语义特征及分类 |
4.1.2 程度副词的句法功能 |
4.1.3 特殊程度副词“蛮”(“蛮蛮”) |
4.1.4 特殊程度副词“老” |
4.1.5 特殊程度副词“特太” |
4.2 代词表程度 |
4.2.1 这、那、这着、那着 |
4.2.2 特殊代词“哪怎” |
5 补语表程度 |
5.1 常用程度补语的语义色彩和组合功能 |
5.2 几种特殊程度补语 |
5.2.1 X+得+(要)死 |
5.2.2 X+得+很 |
5.2.3 X+起+勿得了/下勿得格 |
5.2.4 X+完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广西横县方言的程度表示法(论文参考文献)
- [1]荆州方言的程度表达研究[D]. 帅凤行.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2]平果市大龙村蔗园话参考语法[D]. 刘英达. 广西大学, 2020(07)
- [3]横县白话语音研究[D]. 莫思敏. 广西大学, 2019(01)
- [4]湘桂边苗族平话程度范畴研究[D]. 王巧明.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4)
- [5]名词、动词、形容词作状语表程度现象考察[D]. 李美华.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1)
- [6]湖南常德方言的程度表示法研究[D]. 黄华.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1)
- [7]柳城大埔百姓话与武宣金鸡伢话比较研究[D]. 王悦子. 广西师范大学, 2018(01)
- [8]湖南新宁方言程度表示法研究[D]. 唐文焱.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1)
- [9]南宁市双定镇务读村平话语音研究[D]. 卢春怡. 山东大学, 2018(12)
- [10]湖南宁远冷水镇平话的程度表达法研究[D]. 冯姣.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