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型糖尿病患者的肺功能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邓琼伟,高好考,王晓红[1](2021)在《分阶段心脏康复训练联合有氧运动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心肺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分阶段心脏康复训练联合有氧运动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心肺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0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行有氧运动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分阶段心脏康复训练干预。两组患者干预时间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12周心功能、肺功能、运动能力和生存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12周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最大自主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最大摄氧量(maximal oxygen uptake,VO2max)和最大运动负荷(maximum exercise load,MEL)均显着大于本组干预前(均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均显着小于本组干预前(均P<0.05),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一般健康状况、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和情感职能评分均显着高于本组干预前(均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12周LVEF、FEV1、MVV、VO2max和MEL均显着大于对照组(均P<0.05),LVEDD和LVESD均显着小于对照组(均P<0.05),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一般健康状况、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和情感职能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分阶段心脏康复训练联合有氧运动可改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PCI术后运动能力和心肺功能,且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王佳鑫,李树法,梁玲霞,张甜甜,李伟[2](202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水平及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62例为观察组,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2例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行健康体检且身体健康者50例为健康对照组。对比3组FBG、2 h PG、IL-6、IL-8、TNF-α、IFN-γ、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比例(FEV1/FVC),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FBG、2 h PG、IL-6、IL-8、TNF-α、IFN-γ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L-6、TNF-α、FBG检测及三者联合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FBG、2 h PG、IL-6、IL-8、TNF-α、IFN-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FVC、FEV1、FEV1/FV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FBG、2 h PG、IL-6、IL-8、TNF-α、IFN-γ水平与FVC、FEV1、FEV1/FVC呈负相关(P<0.05,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IL-6、TNF-α、FBG检测及三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2、0.824、0.817和0.972,以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血糖相关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升高,且与患者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IL-6、TNF-α及FBG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重要指标。
肖参参[3](2021)在《健身气功·大舞对2型糖尿病患者步态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根据近年来的资料显示,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始终处于逐年增加的趋势,现阶段已达11.2%,其中绝大部分为2型糖尿病。而随着病程和年龄的增加以及下肢功能的减退,2型糖尿病患者步态会逐渐发生改变,常伴随着足底压力异常分布、身体的稳定性下降等,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本次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法,以健身气功·大舞作为运动处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研究,共经过4轮不同方式的评估和筛选,最终确定符合条件的志愿者30人,并随机分成实验组15人和对照组15人。对实验组成员进行14周健身气功·大舞干预,练习频率为每天一次,每次70分钟,共练习14周。通过对比实验前后两组受试者各项指标变化,分析健身气功·大舞对实验组受试者步态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经过14周健身气功·大舞干预后,实验组受试者相对于实验前,多项指标具有显着性或非常显着性差异,具体结果如下:(1)步态指标:(1)支撑期各阶段比例:左脚初始着地期(P1)、支撑后期(P4)、右脚支撑后期(P4)占比显着性增加(P<0.05),左、右脚中点支撑期(P3)占比出现非常显着性下降(P<0.01)。(2)步态的空间参数:步长出现显着性增加(P<0.05),步速出现非常显着性增加(P<0.01),步宽、右侧足轴角出现显着性下降(P<0.05)。(2)平衡指标:(1)睁眼期间的摆动长度、椭圆面积、椭圆倾斜角度、Y轴平均摆幅均出现显着性减小(P<0.05)。(2)闭眼期间的摆动长度、椭圆倾斜角度出现非常显着性减小(P<0.01),椭圆面积出现显着性减小(P<0.05)。(3)足底各区域指标:(1)接触面积:左脚T1、右脚HM的接触面积下降显着(P<0.05),左脚M2-M3、HL增加非常显着(P<0.01),左脚M4-M5、HM、右脚M2-M3、M4-M5、HL增加显着(P<0.05)。(2)峰值压力:左脚M2-M3、右脚M2-M3、M4-M5部位的峰值压力下降非常显着(P<0.01)。左脚M4-M5、AL、HL、右脚HM部位的峰值压力下降显着(P<0.05)。结论:(1)健身气功·大舞练习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步态指标具有积极影响,支撑期的各个阶段所占比例趋于合理化,步长、步速增加、步宽、足轴角减小。(2)健身气功·大舞练习可以明显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衡能力,睁眼和闭眼期间站立时的身体稳定性显着增加。(3)健身气功·大舞练习对2型糖尿病患者左右足底各区域与地接触面积和峰值压力的改善具有良好效果,使足底各区域与地接触面积和压力更趋于合理化分布,降低峰值压力。
仁桑周毛[4](2021)在《糖尿病合并肺间质改变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根据糖尿病合并肺间质改变患者临床指标特点,探究可能影响糖尿病合并肺间质改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将我科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208例糖尿病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单纯糖尿病组50例,糖尿病合并并发症组95例,合并肺间质改变组63例。记录纳入患者的一般资料、血糖相关指标、糖尿病合并并发症相关指标、肺功能指标以及PO2、PCO2。采用方差分析等方法比较各指标间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初步探索糖尿病合并肺间质改变的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明确各指标针对上述疾病的预测效果。结果:(1)一般资料方面:三组患者病程、吸烟史、高血压史、动脉粥样硬化史、反流性食管炎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血脂、血常规、炎症指标方面:糖尿病合并并发症组SBP、DBP、Hb、hs-CRP高于单纯糖尿病组,TG水平低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肺间质改变组Hb、Hb A1c、hs-CRP高于单纯糖尿病组;且Hb、TG高于糖尿病并发症组,hs-CRP、FPG低于糖尿病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方面:糖尿病合并并发症组及合并肺间质改变组TLC、VC、MVV、FVC均低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肺间质改变组TLC、VC、MVV、FVC以及DLCO均低于糖尿病并发症组,FEV1、DLCO水平低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2、PCO2指标方面:糖尿病并发症组和合并肺间质改变组患者PO2水平低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OR=1.555)、吸烟史(OR=1.267)、反流性食管炎(OR=1.362)、Hb A1c(OR=1.199)、TG(OR=2.306)为糖尿病合并肺间质改变的危险因素(P<0.05)。(3)TG、DLCO、PO2及联合检测诊断糖尿病并发症AUC分别为0.608、0.781、0.825以及0.896。TG、DLCO、Hb A1c及联合检测糖尿病合并肺间质改变的AUC分别为0.671、0.971、0.597以及0.974。结论:病程、吸烟史、反流性食管炎、TG、Hb A1c为糖尿病合并肺间质改变的危险因素。TG、DLCO及联合检测诊断糖尿病并发症及肺间质改变的预测效能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李玉娟[5](2021)在《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诊治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1)观察并比较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糖尿病(AECOPD-DM)与未合并糖尿病患者(AECOPD)的临床特点、住院时间、长期预后的差异,探讨影响AECOPD-DM患者住院期间转归、长期预后的相关因素。(2)观察并比较AECOPD-DM患者中有无接受中药治疗的临床特点差异,探讨中药干预下AECOPD-DM患者的预后及住院转归情况。(3)分析并比较AECOPD-DM患者中医辨证论治的用药特点和配伍规律,根据病-证-方-药探索AECOPD-DM的核心病机,为进一步研究慢阻肺相关合并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双向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纳入2018-01-01至2019-12-31于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肺病科、呼吸与危重症三部就诊的住院患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随机选入慢阻肺急性加重(AECOPD)患者,按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两组,每组再分别根据是否接受中药治疗分亚组,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病史及其他合并症、实验室检查、肺功能指标、中西医治疗方案和住院时间。随后通过电话随访上述患者,收集患者出院后1年内急性加重情况。所有数据进行规范化整理、统计分析。比较是否合并糖尿病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转归,同时通过单因素回归分析探究影响预后转归的相关因素。收集中医辨证论治AECOPD-DM与AECOPD患者的症状证型、方剂组成、用药配伍,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进行分析对比,分析所用方剂中药的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分布;最终获得中药配伍组合及其频次、核心药物组合和新处方。研究结果1.对比AECOPD-DM与AECOPD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慢阻肺及糖尿病病程、吸烟指数、戒烟时间,两组间无明显差异性,各组均衡可比;AECOPD-DM以中老年男性为主,平均合并1-2种肺部、心脑血管及其他系统合并症;2.对比AECOPD患者,AECOPD-DM患者出院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更多(P=0.006);两组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别;3.对比AECOPD患者,AECOPD-DM患者的BMI(P=0.03)、ADL评分(P=0.02)较高;两组的生命体征无明显差别;4.对比AECOPD患者,AECOPD-DM患者入院后白细胞总数(P=0.00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0.01)、C反应蛋白较高(P=0.05),血红蛋白(P=0.013)较低,且均属于正常值范围;两组炎症指标中PCT、血沉无明显差别,营养指标中白蛋白、总蛋白无明显差别;5.对比AECOPD患者,AECOPD-DM患者的FEV1%(P=0.033)较高;两组患者肺功能其他指标FEV1/FVC、DLcoSB、SPO2及气流受限分级无明显差别;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CO2、HCO-)无明显差别;6.对比AECOPD患者,临床医生对AECOPD-DM患者更多选择使用的糖皮质激素(P=0.013),同时选择抗生素的种类(P=0.0002)更多,使用无创呼吸机的频次多于AECOPD 患者;7.AECOPD-DM与AECOPD患者对比,住院时期及院外是否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无明显差别。8.AECOPD-DM的住院患者中,抗生素使用种类数(P=0.016)、尿糖(P=0.022)、中性百分比(P=0.048)、BMI(P=0.046)、慢阻肺病程(P=0.002)与住院天数呈正相关;收缩压(P<0.01)、日常生活能力评分(P<0.01)与住院天数呈负相关。9.与AECOPD-DM患者一年内急性加红次数呈正相关的因素有动脉氧分压(P=0.047)、慢阻肺病程(P=0.002)、年龄(P=0.001)、住院天数(P=0.001);FEV1%(P=0.037)、血红蛋白(P=0.022)、身高(P=0.001)、日常生活能力评分(P<0.01)与AECOPD-DM患者一年内急性加重次数呈负相关。使用激素和抗生素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无关。10.与住院期间不使用激素的AECOPD-DM患者相比,使用激素的患者出院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更少(P<0.01)。相对于不吸氧,使用无创呼吸机(P<0.01)和文丘里面罩(P<0.01)吸氧患者的住院时间更长;11.AECOPD-DM与AECOPD患者的中医辨证论治无明显区别,对比AECOPD患者,AECOPD-DM患者在本虚标实的病机基础上,增加了以口干、口苦、便干、脉细为征象的气阴两虚之证,并通过益气养阴、化痰祛湿、止咳平喘的治法,可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水平(P=0.03)及肺功能水平(P=0.03)。结论合并糖尿病可能增加慢阻肺患者的BMI,降低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能力水平,增加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炎性细胞和炎性因子表达,以及1年急性加重次数。AECOPD-DM患者的BMI、慢阻肺病程、住院期间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尿糖水平与患者住院时间呈正相关,同时AECOPD-DM患者的收缩压越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越低时,患者住院时间越长。AECOPD-DM的年龄、慢阻肺病程、动脉氧分压、住院天数与患者1年急性加重次数呈正相关,FEV1%、血红蛋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越低,患者1年急性加重次数越多。临床医生对AECOPD-DM病人更频繁地使用糖皮质激素,且使用更多的抗生素,用药对患者住院期间的血糖变化无相关性。住院期间使用激素可以减少患者出院后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AECOPD-DM患者与AECOPD患者的中医辨证论治无明显区别,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思想。AECOPD-DM患者在本虚标实的病机基础上,增加了以口干、口苦、便干、脉细为征象的气阴两虚之证,并通过益气养阴、化痰祛湿、止咳平喘的治法,可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水平及肺功能水平。
汪哲宇[6](2021)在《数字化慢病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文中指出为了应对以长期性、非传染性与难治愈性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的复杂护理需求,“慢病管理”——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卫生服务模式——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逐渐涌现并不断发展。协同护理是慢病管理区别于传统卫生服务模式的关键要素,其目标是为患者提供有组织性的协同化医疗服务。以移动健康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能够提升慢病管理的协同效率,帮助患者与护理提供者之间形成完整的闭环反馈,将循证知识与健康数据中蕴含的信息集成到管理过程之中,推动慢病管理逐渐从传统方式向全面的数字化方式过渡。虽然以慢性病照护模型为代表的慢病管理理论模型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且其有效性已经在多个国家得到了验证,但在当前我国的慢病管理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关键问题,导致以协同护理为核心的数字化慢病管理技术尚未得到有效应用。同时,数字化慢病管理领域的相关实施性研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针对这些关键问题,本论文系统性地研究了如何在我国的医疗场景下形成以协同护理为特征的数字化慢病管理关键方法,具体内容包括:(1)数字化慢病协同管理模型的构建与表达方法研究。针对我国慢病管理实践存在的管理角色分工不明确、缺乏数字化全流程决策支持等问题,使用路径的方式对通用性慢病管理方法进行明确可执行的表示,通过对高血压、糖尿病与慢阻肺三类常见慢病国内外指南的分析与归纳,提炼出了包含九类共通任务的通用性管理路径,并对数字化场景下各病种的具体路径进行了明确。在此基础上,面向我国管理模式构建了路径驱动的数字化协同管理模型,并通过本体对模型中包含的结构化知识与具体路径中的医学决策知识进行了表达。(2)数字化背景下面向患者依从性增强的个性化管理方法研究。针对患者自我管理依从性问题与相关个性化管理研究的局限性,一方面,从移动健康应用的个性化需求分析入手,基于目标导向型设计方法中的用户建模过程,结合相关健康行为理论,提炼了面向患者自我管理依从性提升的用户模型,结合问卷与访谈结果识别出了三类患者虚拟角色与其对应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从人工智能技术的管理实践入手,基于本体与多种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了一种根据患者特征为其推荐相关文章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法;基于强化学习技术实现了一种在虚拟管理环境中根据患者与管理师状态给出干预建议的个性化管理策略生成方法。(3)数字化慢病闭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针对我国慢病管理信息化实践中存在的缺乏理论指导以及多病种集成性较低等问题,基于所构建的模型与个性化管理方法,设计并实现了包含智能服务引擎与客户端两大组件的数字化慢病闭环管理系统。智能服务引擎以通用性慢病管理路径本体为核心,能够通过多种类型的接口为系统提供数据存储与全场景决策支持服务;客户端中的医生工作平台基于共通性路径任务设计,能够辅助不同角色的医护人员执行具有时序性与闭环性的协同式管理;客户端中的患者移动终端基于所提炼的个性化需求与行为改变轮设计,能够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自我管理支持,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依从性。所实现系统目前已在我国多个地区进行了实际的部署与应用。(4)面向数字化慢病管理的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针对数字化场景下管理系统评价方面存在的局限性,基于面向远程医疗的综合评估模型,提炼了包含评价角色、评价重点与评价角度三个维度的面向个体层面的数字化慢病管理评估模型,并依据该模型对所实现系统进行了不同证据水平的实践评价,包括基于系统真实数据的回顾性评价、面向慢阻肺患者的前后对比试验与面向高血压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结果表明,当前系统能够帮助医护人员与患者共同合作,开展医患之间高效互动的闭环式协同管理,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日常生活质量与疾病认知水平。总的来看,本论文所提出的路径驱动的数字化慢病管理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慢病管理实践与慢病管理领域相关研究中存在的多种问题,为数字化慢病管理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验证。
傅方洁,金丽媛,董颖,程思珺,刘俊秀,陈愉[7](2021)在《2型糖尿病肺功能损害的相关机制及治疗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型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伴有多种远期微血管相关并发症。肺部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分布,可作为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靶器官之一。2型糖尿病可导致微血管损伤,影响肺组织、肺间质、呼吸肌群的功能,引起肺功能降低,其可能的相关机制包括慢性低度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负荷、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累积、呼吸肌及神经损伤等,还可能同时存在多种机制共同作用。因此,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除积极应用药物控制血糖水平外,还应改善患者生活方式,定期检查以早期发现并发症的存在,从而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王岚,陈燕翎[8](2021)在《慢阻肺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护理干预效果探讨》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慢阻肺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护理干预效果。方法该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72例慢阻肺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血糖护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未应用血糖护理措施)与实验组(36例:应用血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病情控制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1周后第一秒末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比例(FEV1/FVC)等肺功能以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血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呼吸道感染(2.78%)、低血糖(2.78%)、糖尿病足(0.00%)等不良反应发生率(5.56%)均低于对照组呼吸道感染(11.12%)、低血糖(11.12%)、糖尿病足(5.56%)等不良反应发生率(27.80%),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0,P<0.05)。结论慢阻肺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护理可显着提升患者肺功能以及血糖控制效果。
于龙,王叶[9](2021)在《止嗽散加味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合并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止嗽散加味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2月于辽阳市中医院就诊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止嗽散加味治疗,并于治疗结束后观测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生活质量评分及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VC、FEV1/Pre、FEV1/FVC)、生活质量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且糖代谢指标(FPG、2 h PG、HbA1c)、血清炎性因子(hs-CRP、IL-6、TNF-α)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止嗽散加味能够明显提高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肺功能水平,降低患者糖代谢水平及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hs-CRP表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效果显着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梁丽敏[10](2021)在《对2型糖尿病患者肺功能变化及其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肺功能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0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62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同期于该院接受体检的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受检者各项肺功能指标的差异,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微血管并发症积分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于肺功能变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相比,观察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肺活量(VC)、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总量(TLC)、最大自主通气量(MVV)、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肺单位体积一氧化碳弥散量(KCO)相对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HbA1c>8.5%、微血管并发症积分>2分以及HOMAIR>2患者的VC、FEV1、TLC、DLCO以及KCO等指标相对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水平、微血管并发症积分以及HOMA-IR,准确判断肺通气功能及弥散功能减退的实际情况,能够为肺部并发症的防治提供参考。
二、2型糖尿病患者的肺功能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型糖尿病患者的肺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分阶段心脏康复训练联合有氧运动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心肺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动能力指标比较 |
2.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 |
3 讨论 |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2.1 炎性因子: |
1.2.2 血糖相关指标: |
1.2.3 肺功能指标: |
1.2.4 相关性分析: |
1.2.5 预测价值分析: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血糖相关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
2.2 肺功能指标比较 |
2.3 血糖相关指标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2.4 炎性因子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2.5 IL-6、TNF-α、FBG检测及三者联合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预测价值 |
3 讨论 |
(3)健身气功·大舞对2型糖尿病患者步态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糖尿病 |
2.1.1 概念 |
2.1.2 分类及特征 |
2.1.3 诊断标准 |
2.1.4 并发症 |
2.1.5 运动对糖尿病的影响研究 |
2.2 步态 |
2.2.1 步态概述 |
2.2.2 糖尿病对步态的影响 |
2.2.3 糖尿病人群步态的检测 |
2.2.4 运动对糖尿病人群异常步态的影响研究 |
2.3 健身气功·大舞及其健身功效研究 |
2.3.1 健身气功·大舞概述 |
2.3.2 健身气功·大舞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
2.3.3 健身气功·大舞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
2.3.4 健身气功·大舞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
2.3.5 健身气功·大舞对平衡能力的影响 |
2.3.6 健身气功·大舞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实验对象身体状况评估方案 |
3.1.2 实验对象的确定与分组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实验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 |
4.1 健身气功·大舞干预前后2 型糖尿病患者步态指标研究结果比较 |
4.1.1 健身气功·大舞干预前后2 型糖尿病患者支撑期各阶段所占比例研究结果比较 |
4.1.2 健身气功·大舞干预前后2 型糖尿病患者步态的空间参数研究结果比较 |
4.2 健身气功·大舞干预前后2 型糖尿病患者平衡指标研究结果比较 |
4.3 健身气功·大舞干预前后2 型糖尿病患者足底各区域指标研究结果比较 |
4.3.1 健身气功·大舞干预前后2 型糖尿病患者足底各区域与地接触面积研究结果比较 |
4.3.2 健身气功·大舞干预前后2 型糖尿病患者足底各区域峰值压力研究结果比较 |
5 分析与讨论 |
5.1 健身气功·大舞对2 型糖尿病患者步态指标的影响 |
5.1.1 健身气功·大舞对2 型糖尿病患者支撑期各阶段所占比例的影响 |
5.1.2 健身气功·大舞对2 型糖尿病患者步态空间参数的影响 |
5.2 健身气功·大舞对2 型糖尿病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 |
5.3 健身气功·大舞对2 型糖尿病患者足底各区域指标的影响 |
5.3.1 健身气功·大舞对2 型糖尿病患者足底各区域与地接触面积的影响 |
5.3.2 健身气功·大舞对2 型糖尿病患者足底各区域峰值压力的影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身体状况安全问卷调查表 |
附录 B 相关仪器设备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4)糖尿病合并肺间质改变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一般资料 |
2.1.2 纳排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统计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三组糖尿病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3.2 三组糖尿病患者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
3.3 三组糖尿病患者肺功能水平比较 |
3.4 三组糖尿病患者PO2、PCO2 水平比较 |
3.5 糖尿病合并并发症及合并肺间质改变危险因素分析 |
3.5.1 赋值情况 |
3.5.2 糖尿病合并并发症及合并肺间质改变危险因素分析 |
3.6 TG、DLCO、Hb A1c及联合检测对糖尿病合并肺间质改变的诊断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致谢 |
附录A 文献综述 糖尿病流行病学进展及其经济负担研究 |
参考文献 |
(5)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诊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慢阻肺合并糖尿病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 概述 |
2 发病机制 |
3. 危险因素 |
4. 西医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慢阻肺和糖尿病中医学研究进展 |
1. 慢阻肺合并糖尿病的辨证论治 |
2. 慢阻肺合并糖尿病中医药的治疗进展 |
2.1 中药治疗糖尿病相关药理研究 |
2.2 中医药治疗慢阻肺相关药理研究 |
3.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及来源 |
2. 诊断标准 |
3. 病例选择标准 |
4. 研究方法 |
4.1 双向病例对照研究 |
4.2 样本量计算 |
4.3 分组方法 |
4.4 中医辨证论治规律研究 |
4.5 数据收集与评估 |
4.6 数据整理 |
4.7 统计分析 |
4.8 技术库线图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1. 基本资料与病史 |
2. 住院时间及1年内转归 |
3. 其他合并症 |
4.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
5. 实验室检查 |
6. 肺功能与动脉血气 |
7. 治疗方案 |
8. 回归分析 |
9. 中医诊治规律 |
9.1 症状与舌脉 |
9.2 证候分布 |
9.3 用药规律 |
第三节 讨论 |
1. AECOPD-DM患者与AECOPD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
2 AECOPD-DM患者与AECOPD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
3 AECOPD-DM患者与AECOPD患者炎症情况比较 |
4 AECOPD-DM患者与AECOPD患者肺功能、血氧情况比较 |
5 AECOPD-DM患者与AECOPD患者治疗方案比较 |
6 AECOPD-DM患者与AECOPD患者预后转归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 |
7 AECOPD-DM患者与AECOPD患者中医诊治规律及疗效比较 |
7.1 症状、舌脉与证候 |
7.2 用药规律 |
第四节 结语 |
1 研究结论 |
2. 创新点 |
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6)数字化慢病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符号清单和术语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慢病管理概述 |
1.1.1 慢病的定义与分类 |
1.1.2 慢病的全球化流行趋势 |
1.1.3 慢病管理的定义与基本要素 |
1.1.4 我国慢病流行趋势及管理现状 |
1.2 慢病管理领域研究综述 |
1.2.1 基于协同护理的慢病管理理论模型发展综述 |
1.2.2 基于CCM框架的慢病管理实施性研究综述 |
1.3 数字化慢病管理研究进展及应用实践 |
1.3.1 数字化背景下的慢病管理理论模型发展 |
1.3.2 数字化背景下的慢病管理实施性研究进展 |
1.3.3 数字化慢病管理国内外代表性应用实践 |
1.4 关键问题分析与论文研究内容 |
1.4.1 关键问题分析 |
1.4.2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二章 路径驱动的数字化慢病协同管理模型构建与表达 |
2.1 路径驱动的数字化慢病协同管理模型构建 |
2.1.1 通用性慢病管理路径提炼与多病种实现 |
2.1.2 面向我国管理模式的数字化协同管理模型构建 |
2.2 基于本体的模型知识表达与验证 |
2.2.1 本体相关概念与构建方法 |
2.2.2 慢病协同管理模型基础本体构建 |
2.2.3 基于演绎推理的路径化决策支持 |
2.2.4 本体构建结果与技术性评估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面向患者依从性增强的个性化管理方法研究 |
3.1 基于健康行为理论的患者个性化管理需求分析 |
3.1.1 移动健康应用设计方法概述 |
3.1.2 面向自我管理依从性增强的用户模型提炼 |
3.1.3 用户虚拟角色构建与需求识别 |
3.2 基于健康推荐系统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法研究 |
3.2.1 健康推荐系统相关概念与研究进展 |
3.2.2 健康知识推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3.2.3 基于测试集的推荐系统评估 |
3.3 基于强化学习的个性化管理策略生成方法研究 |
3.3.1 强化学习相关理论与研究进展 |
3.3.2 策略生成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
3.3.3 基于虚拟环境的训练结果与模型评估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数字化慢病闭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面向全场景决策支持的智能化慢病服务引擎构建 |
4.1.1 以引擎为核心的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
4.1.2 基于多种软件框架的云端引擎实现 |
4.2 基于路径任务的医生协作工作平台设计与实现 |
4.2.1 路径任务驱动的协作工作平台功能设计 |
4.2.2 基于网页的协作工作平台功能实现 |
4.3 基于行为改变技术的患者移动终端设计与实现 |
4.3.1 行为改变轮驱动的干预功能设计 |
4.3.2 面向多平台的移动终端功能实现 |
4.3.3 面向患者依从性的移动终端试点性应用评价 |
4.4 系统部署与实际应用情况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面向数字化慢病管理的多维度评价体系研究 |
5.1 数字化慢病管理系统多维度评价体系构建 |
5.1.1 慢病管理领域评价方法概述 |
5.1.2 面向个体层面的数字化慢病管理评估模型提炼 |
5.2 基于系统观察性数据的回顾性评价 |
5.2.1 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 |
5.2.2 回顾性评价结果总结 |
5.3 基于多层次临床试验的前瞻性评价 |
5.3.1 探究慢阻肺患者院外管理效果的前后对比试验 |
5.3.2 探究高血压患者院外管理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7)2型糖尿病肺功能损害的相关机制及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2型糖尿病肺功能损害的机制 |
1.1 慢性低度炎症反应 |
1.2 氧化应激 |
1.3 AGEs |
1.4 呼吸肌和神经损伤 |
1.5 气道免疫环境影响 |
2 型糖尿病肺功能损害的治疗 |
2.1 健康教育 |
2.2 降糖药物的选择 |
2.2.1 二甲双胍 |
2.2.2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s,GLP-1R)激动剂 |
2.3 早期解除糖毒性及抗氧化治疗 |
3 小结 |
(8)慢阻肺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护理干预效果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3.1 对照组 |
1.3.2 实验组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肺功能 |
2.2 血糖指标 |
2.3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9)止嗽散加味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合并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分组与治疗 |
1.5 观测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
1.5.1 肺功能指标 |
1.5.2 糖代谢相关指标 |
1.5.3 生活质量评分 |
1.5.4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
1.5.5 疗效评价标准 |
1.6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
2.2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
2.3两组患者糖代谢指标比较 |
2.4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2.5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
3讨论 |
(10)对2型糖尿病患者肺功能变化及其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血糖检测 |
1.2.2 肺功能检测 |
1.2.3 微血管并发症筛查 |
1.3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对比 |
2.2 不同Hb A1c水平2型糖尿病患者的肺功能对比 |
2.3 不同微血管并发症积分2型糖尿病患者的肺功能对比 |
3 讨论 |
四、2型糖尿病患者的肺功能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分阶段心脏康复训练联合有氧运动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心肺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 邓琼伟,高好考,王晓红.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10)
-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J]. 王佳鑫,李树法,梁玲霞,张甜甜,李伟.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21(09)
- [3]健身气功·大舞对2型糖尿病患者步态的影响研究[D]. 肖参参.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4]糖尿病合并肺间质改变的危险因素分析[D]. 仁桑周毛. 青海大学, 2021(01)
- [5]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诊治规律研究[D]. 李玉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数字化慢病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D]. 汪哲宇. 浙江大学, 2021(01)
- [7]2型糖尿病肺功能损害的相关机制及治疗进展[J]. 傅方洁,金丽媛,董颖,程思珺,刘俊秀,陈愉. 医学综述, 2021(08)
- [8]慢阻肺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护理干预效果探讨[J]. 王岚,陈燕翎. 糖尿病新世界, 2021(04)
- [9]止嗽散加味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合并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J]. 于龙,王叶.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02)
- [10]对2型糖尿病患者肺功能变化及其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J]. 梁丽敏. 糖尿病新世界,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