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学校体育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一、学校体育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论文文献综述)

黄光亮,韩佳芹,李宁宁[1](2022)在《终身体育视域下中职学校羽毛球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职学校教学改革中,羽毛球教学作为一门重要课程,对培养学生体育技能学习能力具有积极影响和作用。与其他院校的羽毛球课程不同,为了发展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养,其羽毛球课程教学目标之一就是终身体育。在培养中职学生终身学习意识、能力的过程中,需要对目前中职学校羽毛球课程教学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结合羽毛球课程教学发展的创新价值,探究终身体育背景下中职学校羽毛球课程教学方法,以此提升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

李浩[2](2021)在《“体教融合”视域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家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攀升,在国家形式大好的背景之下,学生体质问题逐渐暴露在大众的视野,学生体质的不断下降成为了国家急需解决的问题,体教融合应时而生,新时期体育以体育课程为基础搭载终身体育的思想以新的面貌进入校园,体育也重新得到了重视,但是大部分中小学在体育课上只注重一些专业技能的学习,并没有注入终身体育的思想,只做到了形像,而神不似,因此如何深入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对新时期学校体育尤为重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发现大部分被中小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比较低,"体教融合"和学校体育的结合只做到了表面化。因此本文通过研究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析并发现体教融合背景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尤为重要。

李燕平[3](2021)在《核心素养下终身体育意识在高中体育课的运用》文中认为在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身体素质和个人锻炼意识的养成备受重视。在核心素养发展的教育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成为每个高中体育教师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了核心素养发展视域下,高中体育课程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主要策略,以期提升高中体育课程教学成效。

林峻先[4](2021)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国家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化,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广泛普及,如何提升大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和意识,加强学生体育运动能力,改善终身体育教学质量,保证学生真正养成参与体育锻炼的长期习惯,已然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内容。本文基于终身体育基本内涵,分析了终身体育意识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阐述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面临的困境[1],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对策。

崔治彪[5](2021)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影响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因素及对策》文中提出新课改为基本理念的素质教育在不断地深化中。体育需要能够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发展的目标。基于此要求,主要分析了在体育终身意识培养中所遇到的困难,并根据自身从教经验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看法。

郑先常[6](2021)在《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发展青少年体育核心素养的时代背景下,加强推进专项化教学的实施尤为迫切。针对当前存在的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内涵仍需明晰、教学效果评价手段还需丰富、教学改革理论需进一步完善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政策进行分析,进一步探寻专项化教学的内涵特征,为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依据;通过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访谈法和层次分析法对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并对体系的各指标进行赋值。在此基础上,对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可操作化定义,创新专项化教学效果评测的新手段;最后应用于专项化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基于指标体系上海专项化教学改革的问题与改善建议,研究发现:1.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目标集中体现在: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掌握、体能的健康发展、良好的体育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培养等方面。与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相比较,专项化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特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以“体育核心素养”为引领的教学目标、以“运动专项学习”为主体的教学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方式和注重长效性机制的教学评价。2.遴选具有(1)职称为教授或副教授且具有博导资格的;(2)从事学校体育及相关领域,且具有较高热情的;(3)熟悉或参与到专项化教学改革的;(4)有一定的工作时间和工作精力、配合度良好的四种标准的人员,组成13人的征询专家群,对初建的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和修正。通过三轮专家意见征询,最终确定了由体育意识、体育知识、运动能力、运动参与和体育品德5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和19项三级指标构成的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其一级指标体育意识、体育知识、运动能力、运动参与和体育道德对总目标的权重分别为0.1204、0.1032、0.3329、0.3343和0.1092,其二级和三级指标的权重见论文中表5-19。3.依据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最初量表的设计与制作、测试变量的选取、量表的修正、量表的验证几个步骤,研制了包含28个题项的《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量表》,经检验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较好。4.参照相关研究对评价对象评价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的方法,其中,0.8分以上为高,0.6到0.79分为中,低于0.6分为低。本研究借助《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量表》对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总体效果得分为0.716,总体处于中等等级。一级指标体育意识的得分为0.775、体育知识的得分为0.688、运动能力的得分为0.713、运动参与的得分为0.697,体育品德的得分为0.810。(2)不同年级的学生在5个指标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性,从得分上看专项化教学效果的纵向效果较好;男性学生在5个指标上的得分均好于女性学生,在运动参与上,男女生之间具有显着性差异。5.通过对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的评价,发现:(1)虽然专项化教学总体效果较好,但总体水平不高;(2)学生的专项运动体育知识整体水平不高,尤其是专项运动技能性知识水平不高;(3)学生的运动参与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特别是学生的身体活动水平方面。应对措施:(1)多角度查漏补缺,补齐短板,全面提升专项化教学效果;(2)默会知识促进运动技能知识的获得;(3)发展学生运动能力,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水平。本研究结论,如下:1.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程序规范、方法合理、指标体系各级指标权重得分符合专项化教学改革的初衷,表明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2.研制的《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的测量工具。3.通过在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符合当前专项化教学的实际情况,表明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有效性。4.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是专项化教学效果理论体系的有益补充。

王卫[7](2020)在《终身体育视角下高中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研究 ——以长春市为例》文中提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高中阶段又是学校体育的重要阶段,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体育精神是当前体育教师基础教学的重要研究方向,本研究以高中体育教师教学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从终身体育视角出发,分析影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因素,以及改进策略,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以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的教学行为主要是课前设计行为、课中实施行为和课后反思行为,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随机抽取了8所长春市高中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对高中师生展开调查得出以下结论:1.高中体育教师教学行为影响着学生对体育的认知,作为体育知识和树立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重要引导者,体育教师有必要对学生日常进行规范合理建议,将终身体育思想通过自身教学行为进行传播和影响。目前高中体育教师对终身体育的认识还是比较良好的,终身体育思想对大多数体育教师实际教学皆有影响,只是影响的程度不同;在进行终身体育思想教学中受到的阻碍和片面性是不可避免的,这也越来越让实际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同步成为需求。2.高中体育教师在课前准备行为中,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主要是从体育兴趣和体育精神两个方面进行培养,前者是外在,后者是内在,只有内外兼修,才能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目前的集体备课形式化与教学目标脱离实际情况频出。3.课中实施行为中,大部分教师讲解示范合理,指导练习种类多样,但是方法没有创新性,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和互动,使学生增加幸福感满足感。4.教师的课后反思形式参差不齐,虽有部分教师按时反思自己,但是反映的事实和处理方案基本上千篇一律,不够新颖有效,而且回馈过程很慢,有的不能够反应学生们的诉求,至于感受肯定有偏差。教师不仅是教学的实施者,也是教学的主要反思者,唯有师生的共同反思,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养成终身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好习惯。

王建[8](2020)在《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估研究》文中提出为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一项以上运动技能,提高运动兴趣,提升体育运动素养,形成健康锻炼习惯和生活方式,自2013年春季学期,上海市开始实施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2018年全市推广,实施的效果亟需科学测评。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测量法、观察法、德尔菲法、内容分析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专项体育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形态进行历史梳理,确立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估指标,测评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的效果。根据测评结果,发现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原因分析,最后提出改进性建议。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下述结论:第一,我国专项体育课程发展形态呈现出明显的时代背景。其演进沿着“单项运动→个性化选修→学科素养”的链条展开。第二,上海市实施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后,学生运动技能普遍提高,但是不同项目间学生的运动技能掌握程度差异明显。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后,专项化学生在速度素质、男同学引体向上、女同学仰卧起坐、耐力素质、女同学肺活量、总分方面高于非专项化学生,但成绩不是很理想。第三,上海市高中专项体育课教学静态练习时间较多,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不足;专项化学生平均每天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高于非专项化学生,但良好身体活动行为尚未形成;高中专项体育课程体育品德培养效果依然欠佳;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女同学尤为明显。高中专项体育教师在课前设计行为、课中实施行为、课后评价与反思行为方面存在诸多不足。第四,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对部分项目学生运动技能达成效果欠佳,主要受专项教师运动技能教学能力欠缺、未根据某项目特征建立运动技能一体化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过程中未充分考虑运动项目群的特征、以及学生前期运动基础差异的影响。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课堂身体活动水平达成效果欠佳,主要受学生对专项体育课程喜爱程度、有无专项体能练习、教学内容选择与优化、教学内容组织练习形式、下节课有无文化课、课堂教学氛围影响。第五,上海市高中专项体育课程体育品德培养价值有待展现,主要受缺乏学校德育环境支撑、专项教师的德育认知不足、学生对专项体育课程的情感体验不足、专项体育课程体育品德培养理论构建缺乏的影响。高中专项化改革后学生有效身体活动行为尚未形成,其主要原因,高中专项体育课程身体活动促进性因素中的促成、强化因素未产生应有的效应;另一方面是因为身体活动意向未产生应有的中介效应。针对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形成统一共识,专项体育课程是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2)从社会中拓展资源,弥补专项化体育课程资源的不足;3)合理设置专项,因校而宜的开发校本教材;4)发挥竞赛作用,建立全员参与的联赛体系;5)强化师资,不断提高教师专项技能教学能力;6)克服学生个体差异,有效组织分层教学;7)完善教学评定,加快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的研制;8)加强监控,通过动态数据监测课程改革的成效。

教育部[9](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樊甜[10](2020)在《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俞子箴是我国近代着名的体育家,被誉为“小学体育专家”。他从事体育教学工作三十余年,将毕生精力投身于体育事业,对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本研究以俞子箴的学校体育思想为研究对象,旨在对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进行整理、归纳,以求梳理出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阶段,勾勒出其思想体系,探析其形成因素,寻求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对当今学校体育发展的启示。本研究通过电子资源、实地考察等渠道,运用文献资料法与实物资料法对俞子箴相关一手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以历史背景为主线,以俞子箴一手资料为依据,运用历史分析法,站在历史的角度返照俞子箴体育思想的发展阶段,透视其隐形的逻辑体系和思想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阐释俞子箴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总结其对当今学校体育发展的启示;运用专家咨询法对研究结果进行可信度检验,以求更加全面地反映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本研究主要对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形成的阶段、核心内容、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总结出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对当代的启示。根据对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相关背景的总结,梳理出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形成的阶段,主要将俞子箴体育思想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萌芽阶段:这一阶段外界的环境、个体所接受的教育等都对个体对体育认识的程度产生较大影响。主要为俞子箴初涉体育、入体校学习阶段;(2)发展阶段:在教育背景的基础上,俞子箴丰富的实践经历为其带来全新的体验,再加上国家相对安定的局势,其体育思想便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3)沉淀阶段:当战争爆发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势必会受到一定的冲击,动荡不安的局势对个体的思想造成巨大的影响,体育思想由快速发展期转入缓慢沉淀期;(4)成熟阶段:在前期积累的基础上,俞子箴对所在领域的各方面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其思想已经趋于完善。通过对俞子箴相关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提炼出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的核心内容:(1)秉持“体育即教育”观:通过体育训练保障健康、培育心灵、养成品性,是身体教育和人格教育的主要体现;(2)重视小学体育对终身体育的奠基作用:认为小学体育乃体育之基本,对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3)强调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性作用:主张借助课外运动谋全校体育蓬勃向上,认为学校体育的普及单靠正式体育课程是较难达到的,须将正式课程与课外运动相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4)高度重视科学化的学校体育:提出体育应“以科学为本,教育为用”;对于技术的训练、体质的增进、人格的陶冶、以及行政、管理内容方法等的选择,都应以科学为依据;(5)强调体育对学生品德的促进作用:通过参与各类体育项目,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形成健全的人格;提炼出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后,挖掘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因素,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近代体育思潮和西方体育的传入为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条件;(2)俞子箴丰富的体育实践为其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自身丰厚的体育理论积淀为其学校体育思想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结合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的具体内容,分析了体育发展的现实情况。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的当代启示:(1)有助于推动当代社会从多个角度看待体育的教育价值;(2)有助于发挥小学体育对体育的奠基作用;(3)有助于推进“三促进”课外活动模式;(4)有助于践行“以儿童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5)有助于深入挖掘和充分发挥体育的德育价值。

二、学校体育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校体育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论文提纲范文)

(1)终身体育视域下中职学校羽毛球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终身体育概述
    (一)含义
    (二)特征
二、中职学校羽毛球课程教学现状
三、终身体育视域下中职学校羽毛球课程教学策略
    (一)优化教学的基础设施,构建专业化师资队伍
    (二)提升学生训练的力度,合理开展实践性教学
    (三)树立梯度教学的目标,加强学生个性化培养
    (四)改革课程教育的方法,丰富学科知识和内容
    (五)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开展多元化课外活动
四、结语

(2)“体教融合”视域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的提出
2“体教融合”与终身体育
    2.1“体教融合”
    2.2 终身体育
3 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制约因素
    3.1 教学体系呆板,教育理念陈旧
    3.2 课程教学内容落后,忽视个性发展
4“体教融合”背景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对策
    4.1 学校教育改革,深化终身体育认知
    4.2 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建立终身体育情感
    4.3 开展体育竞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4.4 完善体育学习评价,提高学生锻炼动机
5 结语

(3)核心素养下终身体育意识在高中体育课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中体育课程中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
    (二)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
    (三)培养科学的运动习惯
二、高中体育课程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现状
    (一)终身体育意识培养不足
    (二)体育课程教育水平较低
    (三)学生缺乏良好锻炼习惯
三、高中体育课程中影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因素
    (一)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二)体育课程教学方法
    (三)体育课程教学评价
四、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体育课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转变培养理念,创新课程内容
    (二)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水平
    (三)提高学生参与度,培养良好习惯
结束语

(4)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存在的关联
二、终身体育意识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培养更多体育人才
    (二)有助于生成特色体育理论
三、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面临的困境
    (一)体育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化
    (二)体育教学内容缺乏合理性
    (三)体育教学工作有效性不足
    (四)体育教学活动多样性的缺失
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对策
    (一)强化体育教学乐趣,提升体育运动参与意识
    (二)基于体育热点项目,充分渗透终身体育意识
    (三)创设体育文化环境,提高终身体育长远效益
    (四)构建体育活动小组,优化终身体育活动形式
五、结语

(5)中职体育教学中影响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因素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意义
二、中职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因素
    (一)教师和学生不够重视终身体育意识培养
    (二)学生体育兴趣欠缺
    (三)中职体育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教学理念落后
    (四)中职学校体育设施不够完善
三、中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分析
    (一)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二)分类教学
    (三)丰富体育活动的种类
    (四)提高中职体育教师专业素质
    (五)建立科学的体育测评制度

(6)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创新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2 国内外体育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2.3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2.4 体育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2.5 本章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4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
    4.1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政策梳理
    4.2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内涵探寻
    4.3 本章小结
5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1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5.2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对象、原则和流程
    5.3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初建
    5.4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的修正与优化
    5.5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的意义与说明
    5.6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5.7 本章小结
6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量表的研制与实证
    6.1 量表的研制
    6.2 预调研及量表修正
    6.3 验证性因子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7.1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7.2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的评分结果分析
    7.3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的对比分析
    7.4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应对
    7.5 讨论
    7.6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建议、研究局限及展望
    8.1 研究结论与建议
    8.2 研究局限
    8.3 展望
9 致谢
10 主要参考文献
11 附录
12 个人简历

(7)终身体育视角下高中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研究 ——以长春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现阶段社会发展的要求
        1.1.2 高中体育教师能力提升的需要
        1.1.3 高中生身心健康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终身体育的相关研究
        2.1.1 我国体育思想的发展
        2.1.2 国外终身体育的发展
        2.1.3 终身体育的含义
        2.1.4 终身体育与体育教学
    2.2 教学行为国内外研究
        2.2.1 教学行为定义
        2.2.2 国外教学行为研究
        2.2.3 国内教学行为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长春市高中体育教师对终身体育思想了解的基本情况
        4.1.1 长春市高中体育教师对终身体育思想的了解情况
        4.1.2 终身体育思想对长春市高中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
        4.1.3 长春市高中体育教师对终身体育开展的看法
    4.2 长春市高中体育教师在终身体育思想影响下的教学现状
        4.2.1 课前设计行为现状
        4.2.2 课中实施行为现状
        4.2.3 课后反思行为现状
    4.3 长春市高中学生对教学课堂实际感受
        4.3.1 学生对教师表扬与批评的感受
        4.3.2 学生对师生沟通的感受
        4.3.3 学生对教师课后总结方式的感受
        4.3.4 学生对教师评价标准的感受
        4.3.5 学生对课堂的整体感受
    4.4 长春市高中体育教师教学行为在终身体育思想影响下存在的主要问题
        4.4.1 课前设计行为存在的问题
        4.4.2 课中实施行为存在的问题
        4.4.3 课后反思行为存在的问题
    4.5 影响长春市高中终身体育教学开展的因素
        4.5.1 社会因素
        4.5.2 学校因素
        4.5.3 高中教师因素
        4.5.4 家庭因素
        4.5.5 高中学生因素
    4.6 长春市高中体育教师教学行为在终身体育思想影响下的改进策略
        4.6.1 课前设计行为的改进策略
        4.6.2 课中实施行为的改进策略
        4.6.3 课后反思行为的改进策略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缘起
        1.1.1 实践困惑: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亟需进行科学测评
        1.1.2 理论关注:如何科学推进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一直被人们关注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专项体育课程与教学的研究
        2.1.1 国内专项体育课程与教学的研究现状
        2.1.2 国内专项体育课程与教学研究的特征及问题
        2.1.3 国内专项体育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总结述评
    2.2 国外专项体育课程与教学的相关研究
    2.3 体育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估研究综述
3 研究思路与方法
    3.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资料法
        3.3.2 测量法
        3.3.3 问卷调查法
        3.3.4 德尔菲法
        3.3.5 观察法
        3.3.6 内容分析法
        3.3.7 数理统计法
4 我国专项体育课程与教学的历史发展形态与特征
    4.1 20世纪60-80年代初:“运动训练式”的单项运动体育课程
        4.1.1 以“竞技体育”思想为指导
        4.1.2 以“运动训练”为主要教学方式方法
        4.1.3 教学内容具有明显“竞技化”倾向
    4.2 20世纪80、90年代: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专项选修”体育课程
        4.2.1 逐步确立“终身体育”指导思想
        4.2.2 教材内容实现了“由教师选择”到“学生自主选择”的转变
        4.2.3 仍以“技术教学”为中心,开始理性对待技术教学与增强体质关系
        4.2.4 教学方法实现从“训”向“教”的观念转变
    4.3 2017年至今,学科素养引领下的上海市高中专项体育课程
        4.3.1 以“健康第一,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
        4.3.2 以高中为桥梁,切实帮助学生掌握一项运动特长为目标
        4.3.3 明确将技术传授方法纳入课程,注重学生认知学习能力培养
        4.3.4 以学生体育素养的养成为评价参考
5 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估与分析
    5.1 评估指标体系的确定与遴选
        5.1.1 评估指标体系的初步确定
        5.1.2 评估指标体系的专家验证与优化
        5.1.3 评估指标体系的最终确定
        5.1.4 评估指标内容、调查意向及数据来源
    5.2 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体能达成的效果测评
        5.2.1 改革前专项化与非专项化学生各体能指标的结果
        5.2.2 改革后专项化与非专项化学生各体能指标的结果
        5.2.3 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后学生体能达成效果的综合性分析
    5.3 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运动技能达成的效果测评
        5.3.1 专项化学生运动技能达成情况的问卷调查
        5.3.2 专项化学生运动技能达成情况的实地测量
        5.3.3 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运动技能达成效果的综合性分析
    5.4 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课堂身体活动水平达成的效果测评
        5.4.1 专项化与非专项化学生体育课堂身体活动水平的总体比较
        5.4.2 不同项目间专项化与非专项化学生课堂身体活动水平比较
        5.4.3 不同项目间专项化与非专项化学生基本部分身体活动水平比较
        5.4.4 不同性别专项化与非专项化学生课堂身体活动水平比较
        5.4.5 不同年级专项化与非专项化学生课堂身体活动水平比较
        5.4.6 不同肥胖程度(BMI)专项化与非专项化学生课堂身体活动水平比较
        5.4.7 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课堂身体活动水平达成的综合性分析
    5.5 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一周身体活动情况的达成效果测评
        5.5.1 专项化与非专项化学生平均每天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比较
        5.5.2 专项化与非专项化学生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周频次的比较
        5.5.3 专项化与非专项化学生平均每天中高强度能量消耗的比较
        5.5.4 专项化与非专项化学生身体活动形式的比较
        5.5.5 专项化与非专项化学生身体活动意向的比较
        5.5.6 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一周身体活动情况达成的综合性分析
    5.6 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体育品德培养的效果测评
        5.6.1 对专项教师、专家的学生体育品德培养情况访谈
        5.6.2 对专项化学生的问卷调查及访谈
        5.6.3 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体育品德培养效果的综合性分析
    5.7 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培养的效果测评
        5.7.1 不同性别、年级间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达成的总体分析
        5.7.2 不同性别、年级间学生积极兴趣达成效果测评
        5.7.3 不同性别、年级间学生自主与探究兴趣达成效果测评
        5.7.4 不同性别、年级间学生运动参与兴趣达成效果测评
        5.7.5 不同性别、年级间学生体育关注兴趣达成效果测评
        5.7.6 不同性别、年级间学生缺乏体育学习兴趣情况测评
        5.7.7 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培养的综合性分析
    5.8 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对专项教师体育教学行为的效果测评
        5.8.1 专项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知态度
        5.8.2 专项教师的课前设计行为
        5.8.3 专项教师的课中实施行为
        5.8.4 专项教师的课后评价与反思行为
    5.9 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效果的综合性分析
6 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6.1 课程改革对不同项目运动技能达成效果差异明显
        6.1.1 不同项目间运动技能达成效果差异明显的问题表现
        6.1.2 不同项目间运动技能达成效果差异明显原因分析
    6.2 课程改革后专项化学生课堂身体活动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6.2.1 专项化学生课堂身体水平达成效果欠佳问题表现
        6.2.2 专项化学生课堂身体水平欠佳原因分析
    6.3 高中专项体育课程体育品德的培养价值有待展现
        6.3.1 专项化学生体育品德培养价值有待展现问题表现
        6.3.2 专项化学生体育品德培养价值有待展现原因分析
    6.4 课程改革尚未促进学生良好身体活动行为形成
        6.4.1 专项化学生身体活动行为尚未形成的问题表现
        6.4.2 专项化学生身体活动行为尚未形成的原因分析
    6.5 课程改革后专项教师的自身专业成长不足
        6.5.1 专项教师自身专业成长不足的问题表现
        6.5.2 专项教师自身专业成长不足的原因分析
    6.6 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方案的自身设计有待继续完善
7 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实施的改进建议
    7.1 形成共识:专项体育课程是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
    7.2 拓展资源:从社会中弥补专项体育课程资源的不足
    7.3 课程开发:因校而宜的开发校本体育课程教材
    7.4 强化师资:不断提高教师专项技能教学能力
    7.5 注重竞赛:建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联赛体系
    7.6 因材施教:克服学生个体差异有效进行分层教学
    7.7 完善评定:推进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的研制与实施
    7.8 加强监控:通过动态数据监测课程改革的成效
8 结论、建议、创新与不足
    8.1 结论与建议
    8.2 创新
    8.3 不足
    8.4 展望
9 致谢
参考文献
教育背景与读博期间的科研经历
附件
    附件1 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调查问卷
    附件2 体力活动(加速度传感器)测试记录表
    附件3 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体育品德培养访谈表
    附录4 高中生体育学习兴趣评价量表
    附件5 家长告知书
    附件6 指标体系专家评价表

(10)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俞子箴生平简介
    (三)同时期相关人物概述
    (四)有关俞子箴的研究
    (五)有关俞子箴相关着作的研究
    (六)研究述评
三、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1.资料收集方法
        2.资料分析方法
        3.可信度检验方法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阶段
        1.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的萌芽阶段
        2.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阶段
        3.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的沉淀阶段
        4.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的成熟阶段
    (二)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的核心内容
        1.秉持“体育即教育”观
        2.重视小学体育对终身体育的奠基作用
        3.强调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性作用
        4.高度重视科学化的学校体育
        5.强调体育对学生品德的促进作用
    (三)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因素
        1.受时代背景的影响
        2.受自身体育实践的影响
        3.受自身丰厚体育理论积淀的影响
        4.小结
    (四)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1.有助于推动当代社会从多个角度看待体育的教育价值
        2.有助于发挥小学体育对终身体育的奠基作用
        3.有助于推进“三促进”课外活动模式
        4.有助于践行“以儿童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5.有助于深入挖掘和充分发挥体育的德育价值
    (五)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的时代局限性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建议
    (三)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A 俞子箴大事记表
附录B 俞子箴主要着作一览表
附录C 专家咨询问卷
致谢

四、学校体育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 [1]终身体育视域下中职学校羽毛球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黄光亮,韩佳芹,李宁宁.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02)
  • [2]“体教融合”视域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研究[J]. 李浩. 内江科技, 2021(12)
  • [3]核心素养下终身体育意识在高中体育课的运用[J]. 李燕平. 高考, 2021(35)
  • [4]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研究[J]. 林峻先.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12)
  • [5]中职体育教学中影响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因素及对策[J]. 崔治彪. 现代职业教育, 2021(48)
  • [6]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 郑先常.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7]终身体育视角下高中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研究 ——以长春市为例[D]. 王卫. 吉林体育学院, 2020(10)
  • [8]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估研究[D]. 王建. 上海体育学院, 2020(12)
  • [9]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10]俞子箴学校体育思想研究[D]. 樊甜.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学校体育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