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少数民族妇女稽留流产与抗心磷脂抗体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肖毅婷[1](2021)在《固肾安胎饮治疗肾虚血瘀型早期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固肾安胎饮治疗肾虚血瘀型早期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早期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提供参考。方法对2020年01月至2020年09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漳州市中医院妇科,符合纳入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的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固肾安胎饮治疗,对照组予地屈孕酮片口服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HCG值、孕酮(P)值、宫腔积血情况。采用统计学相关分析技术,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年龄、孕龄、流产次数、阴道出血天数、血HCG、孕酮(P)、宫腔积血面积以及中医证候积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阴道出血持续时间比较:治疗组阴道出血持续时间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3.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有疗效;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4.血HCG值比较: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能使血HCG上升良好;治疗前后两组血HCG值的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5.孕酮(P)值比较: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孕酮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方法疗效相当。6.宫腔积血面积比较: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减少宫腔积血面积;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7.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8.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9.两组治疗期间均无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固肾安胎饮是治疗肾虚血瘀型早期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阴道出血情况,缓解相关临床伴随症状,提升血HCG和孕酮(P)水平,促进宫腔积血的吸收。
徐庆华[2](2020)在《妇女早孕期有机磷农药暴露与胎儿发育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 的]调查妇女早孕期尿中有机磷农药代谢产物水平与自然流产和胚胎染色体畸变的相关性,探讨早孕期有机磷农药暴露对胎儿发育的影响,为预防有机磷农药对胎儿发育和出生缺陷的影响提供科学的依据。第一部分妇女早孕期有机磷农药暴露与自然流产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1:2配对设计的病例对照研究,从本地一家综合性三甲医院选择经临床确诊的早孕期自然流产227名孕妇作为病例组,按照孕妇年龄(±2岁)进行配对,以同期在本医院进行产检的454名早孕期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尿中有机磷农药代谢产物分析和自我报告的杀虫剂使用情况相结合的方法评估孕妇有机磷农药的暴露情况,同时调查了与自然流产相关的其他潜在因素。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孕妇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和尿中有机磷农药非特异性代谢产物二烷基磷酸酯(DAP),包括:磷酸二甲酯(DMP)、磷酸二乙酯(DEP)、二甲基硫代磷酸酯(DMTP)、二甲基二硫代磷酸酯(DMDTP)、和二乙基二硫代磷酸酯(DEDTP)。采用碱性苦味酸法(Jaffe法)检测尿中肌酐浓度。用尿中肌酐浓度校正有机磷农药代谢产物浓度,并将肌酐校正后的有机磷农药代谢产物浓度进行log转换,用于统计分析。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妇尿中有机磷代谢产物水平与自然流产的相关性。[结 果]两组孕妇平均年龄比较,病例组30.65±4.59岁,对照组30.44±4.49,P=0.5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绝大多数孕妇(病例组98.7%,对照组99.1%)尿中检出一种或多种有机磷农药代谢产物。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孕妇尿中DMP、DEP、DMTP、DMDTP、DEDTP的检出率分别为 97.4%、62.6%、70.5%、14.5%、76.2%,对照组这5种代谢产物的检出率分别为97.8%、67.8%、46.7%、13.5%、60.7%。两组比较,病例组尿中DMTP和DEDTP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尿中 DMP、DEP、DMTP、DMDTP、DEDTP、和总 DAP 中位数水平分别为0.54、0.08、0.93、0.03、0.90、3.24(ng/mg),对照组这5种代谢产物以及总 DAP 浓度中位数分别为 0.71、0.07、0.72、0.04、0.66、2.76(ng/mg)。两组比较,病例组DMTP、DEDTP和总DAP平均水平高于对照组,但DMP平均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病例组孕妇和/或其丈夫接触其他环境因素的比率高于对照组,比如驱蚊剂、杀虫剂、油漆、噪音、射线、增塑剂、以及多环芳烃(PAHs);病例组孕妇多次妊娠、人工流产史、不良生育史的比率高于对照组;但是病例组孕妇服用叶酸、多种营养素和钙剂比率低于对照组;病例组孕妇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了相关因素后,孕妇尿中检出DMTP增加自然流产的风险(OR=2.62,95%CI 1.40~4.91);尿中DMTP水平升高和DMP水平降低与自然流产相关;暴露于高浓度的DMTP(75%百分位以上)显着增加自然流产风险(OR=2.72,95%CI 1.31~5.66);然而,暴露于高水平的DMP(75%百分位以上)降低自然流产风险(OR=0.46,95%CI 0.23-0.93)。第二部分妇女早孕期有机磷农药暴露与胚胎染色体畸变的相关性研究[方 法]采用1:4配对设计的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早孕期自然流产组织160例,采用核型BoBs技术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流产胚胎染色体核型,将检出染色体畸变者(100例)作为病例组,并对其父母进行外周血染色体验证,发现其中一例为父母染色体平衡易位导致的胚胎染色体畸变,被剔除。另有9例失访(未进行父母外周血验证),2例没有尿样,被排除。最后纳入分析的病例为88人。以同期在本医院进行产检的352名早孕期孕妇作为对照组,按照孕妇年龄(±2岁)进行配对。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早孕期尿中有机磷代谢产物水平与胚胎染色体畸变的相关性。[结 果]两组孕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31.49±4.96岁,对照组31.13±4.52岁,P=0.51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孕妇尿中DMTP和DEDTP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DMTP、DEDTP和总DAP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病例组孕妇和/或其丈夫接触驱蚊剂、杀虫剂的比率高于对照组;并且,病例组孕妇多次妊娠和不良生育史的比率高于对照组,但是服用叶酸的比率低于对照组;病例组孕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了相关因素后,孕妇尿中检出DMTP增加胚胎染色体畸变的风险(OR=4.07,95%CI 1.53~10.83);尿中DMTP水平与胚胎染色体畸变的风险呈正相关(OR=6.91,95%CI 1.19~39.96)。第三部分妇女早孕期有机磷农药暴露对胎儿出生结局的影响[方 法]以早孕期正常产检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出生队列,并追踪至本次妊娠结束。从病历中获取胎儿的出生结局(包括出生体重、出生身长、胎龄、死产/死胎)和孕妇的妊娠相关疾病。先天性畸形或染色体畸变是由医院的专业人员诊断。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孕妇尿中有机磷农药代谢产物水平与胎儿出生结局的相关性,采用多重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早孕期有机磷农药暴露对胎儿不良出生结局(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小于胎龄儿)的影响。[结 果]追踪调查胎儿出生结局447例,其中活产433例、死产/胎死4例、自然流产2例、先天性畸形4例、染色体畸变4例。活产儿的平均出生体重为3216.24±424.67克,平均出生身长为50.00±1.95厘米,平均胎龄为38.87±1.49周。其中,早产28例(6.5%);低出生体重17例(3.9%);小于胎龄儿33例(7.6%)。有机磷农药暴露相关因素分析显示,接触杀虫剂、常吃西瓜、多次妊娠或者有不良妊娠史的孕妇尿中某些有机磷农药代谢产物水平偏高,而每天做饭、用苏打水/热水清洗果蔬、常吃苹果的孕妇尿中有机磷代谢产物水平偏低,P<0.05。胎儿出生结局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发生胎儿早产、LBW和SGA的孕妇,其尿中DMTP或DEP水平偏低;孕妇血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胎儿出生时的胎龄呈正相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妇尿中DMTP水平与婴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校正β系数为184.3(95%CI 28.2~340.4)。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妇尿中DEDTP水平升高增加胎儿发生LBW的风险,校正OR值为4.7(95%CI 1.3~17.3);然而,DMTP水平升高降低胎儿LBW和早产的风险,校正OR值分别为0.02(95%CI 0.001-0.2)和0.06(95%CI0.01~0.5)。此外,孕妇高龄、多次妊娠、不良生育史、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怀孕前后接触多环芳烃、驱蚊剂、油漆、噪音,增加胎儿不良出生结局的发生风险。[结 论]孕妇普遍暴露于低水平的有机磷农药,妇女早孕期有机磷农药暴露可增加胚胎染色体畸变和自然流产的风险。产前暴露于不同种类的有机磷农药对胎儿发育的影响不同,早孕期暴露于甲拌磷、特丁磷等可以转化成DEDTP的某些高毒性的有机磷农药增加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风险。此外,早孕期BMI、补充多种营养素、以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胎儿出生体重、身长、或胎龄呈正相关。孕妇年龄、多次妊娠、不良生育史、妊娠相关疾病、环境因素接触(驱蚊剂、多环芳烃、油漆、噪音)与胎儿出生体重、身长、或胎龄呈负相关。
陈慧[3](2019)在《二胎时代继发性不孕症的病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的辅助检查,明确“二胎时代”引起继发性不孕症的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明确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诊断明确的不孕症患者548例,其中原发性不孕212例,继发性不孕336例。仅以继发性不孕症患者为病例组,同期自然妊娠产检的孕妇157例为对照组。通过采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民族、体重、文化水平、不良烟酒史等)、病史(避孕方式、性伴侣情况、月经史、人工流产史等)、相关辅助检查结果(性激素六项、免疫组套、甲状腺功能、妇科彩超、阴道分泌物涂片、妇科彩超、阴道镜、输卵管通液及造影、宫腔镜、必要时腹腔镜检查等)等相关临床资料,详细记录继发性不孕症的发病原因,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二胎政策”开放后继发性不孕症病因顺位及构成比依次为卵巢原因(31.25%)、输卵管原因(29.46%)、子宫及宫颈原因(19.64%)、阴道原因(11.62%)、免疫原因(5.36%)、不明原因(2.68%);导致继发性不孕的卵巢原因主要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其余致病因素有卵巢早衰、高催乳素血症、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原因中炎症居第一位,占比例45.46%,其他依次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粘连、输卵管结核、手术损伤;以每5岁为一个年龄阶段,31-35岁继发性不孕症患者就诊人数最多,占30.95%;两组年龄、体重、月经史、人工流产史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引起继发性不孕症的病因不同:2025岁、36岁及以上主要为卵巢原因,2635岁则为输卵管原因。结论:继发性不孕的病因复杂多样,“二胎政策”开放后卵巢原因较前明显,加强卵巢功能的早期检测,对女性第二特征及生育能力保存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对有二胎意愿的高龄患者应给予合理、个体化的建议,必要时尽快行辅助生殖技术;输卵管原因中炎症不可忽视,加强性健康教育、避孕的宣传、减少不必要的宫腔操作等有利于降低其发生率;年龄≧35岁、肥胖、月经紊乱、人工流产史与继发性不孕症的发生有关。
莫晖[4](2019)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是引起早期自然流产的重要遗传因素之一。相关文献报道显示国内外很多地区的MTHFR基因多态性与早期自然流产密切相关,但云南地区MTHFR基因多态性与早期自然流产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云南地区MTHFR 677 C>T和1298 A>C基因多态性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选择云南地区200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血液标本,采用血液基因组DNA试剂盒对受检者静脉血进行DNA提取和纯化,双重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云南地区早期自然流产患者MTHFR 677 C>T和1298 A>C基因多态性,同时选择193例健康对照组,统计分析MTHFR 677 C>T和1298 A>C基因型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结果]云南地区早期自然流产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THFR 677 C/C和677 C/T基因型频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P<0.05),MTHFR 677T/T基因型频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6,P>0.05),其中早期自然流产患者MTHFR 677 C/T基因型频率(47.5%)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9.0%)。云南地区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和健康对照组比较,MTHFR 1298 A/A、1298A/C及1298C/C基因型频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HFR 677 C>T基因多态性可能是引起云南地区早期自然流产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MTHFR 1298 A>C标本收集数量过少和MTHFR 1298 C/C基因型分布频率过低,目前本研究认为MTHFR 1298 A>C基因多态性与云南地区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需加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目的]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是引起早期自然流产发生的重要遗传因素之一。目前研究认为MTHFR 677 C>7基因多态性与早期自然流产相关,但MTHFR 1298 A>C基因多态性与早期自然流产是否相关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并统计分析,探讨中国人群MTHFR 1298 A>C基因多态性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血液基因组DNA试剂盒对云南地区241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和1 1 7例健康对照组进行DNA提取和纯化,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受检者MTHFR 1298 A>C基因型。考虑到MTHFR 1298 C/C基因型频率分布较低,可能会影响统计分析结果,因此,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中国人群MTHFR 1298 A>C基因多态性与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文章,并统计分析相关数据,得出更为准确的结果。[结果]本研究显示,云南地区早期自然流产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MTHFR 1298 A>C基因型频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中国人群MTHFR 1298 A/A基因型频率由北向南、由东向西呈下降趋势。MTHFR 1298 A/C和1298 C/C基因型频率呈相反趋势,呈现由北向南、由东向西升高的趋势。在中国人群中,早期自然流产组和健康对照组MTHFR 1298 C/C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中国中部和中国南部两个地区MTHFR 1298 C/C基因型频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THFR 1298 C/C基因型是导致中国人群早期自然流产发生的重要遗传因素之一。由于中国人群MTHFR 1298 C/C基因型频率分布较低和收集样本量较小,可能是引起MTHFR 1298 C/C基因型与早期自然流产相关性存在争议的主要原因。
王新花[5](2018)在《新建超声模型对妊娠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及FMR1基因与流产的关系探讨》文中提出第一部分 超声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对妊娠早期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研究背景自然流产(Spontaneous Abortion,SAB)是指妊娠不足28周,体重不足1000g而出现的非人为目的的妊娠丢失,关于流产的期限目前存在争议,其中80%以上为早期自然流产。研究表明,15%-30%的妊娠在早期发生自发性流产[1],在生殖健康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早期自然流产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很大的痛苦和伤害,尤其是胚胎停育进而发展为稽留流产造成的宫腔感染、宫腔粘连,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及再次妊娠的结局,因此,为了减轻患者的焦虑、避免医疗资源浪费、改善再次妊娠的结局,及时预测胚胎的发育潜能、识别胚胎停育、预估妊娠结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超声影像学的发展,经阴道超声检查逐渐成为评价胚胎及胎儿发育潜能的重要检测手段,比如定期检测孕囊大小、卵黄囊大小、胚芽、胎心率对妊娠早期胚胎发育潜能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2],有研究提出胚芽与妊娠囊比例太大提示胎盘受损,但没有提出确切的比值[3],对于其它研究指标各家研究结论也不尽相同,甚至存在争议和不确定,没有达成共识,没有统一的测量孕周及统一的测量方法,且大都是单项指标或两项指标的联合预测,预测准确性差,仍需要后期重复检查才能明确诊断。目前国内外缺乏统一的、敏感度高的超声预测模型以供参考,无法及时准确的预测妊娠早期结局。本研究试图在研究孕囊大小、卵黄囊大小、胎心以及胚芽与妊娠囊比值各单项指标的基础上,将该四项超声指标综合,建立一个以评分为标准的预测模型,统一测量孕周、统一测量方法,明确检查的时间点,提高预测的准确性,避免反复多次检查,其意义在于患者妊娠后第一次行常规超声检查时即可比较准确预测妊娠早期结局,及时识别胚胎停育,及时终止妊娠,预防后期因稽留流产造成的身心伤害、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同时还可以给具有保胎价值的患者较为肯定的回答,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研究目的1.通过测量评估单项超声指标,分别研究各超声指标对妊娠早期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2.将超声各项指标综合制成超声评分预测模型,统一测量孕周及测量方法,确立一种敏感度高,可操作性强的预测模型,以便在患者孕后第一次常规超声检查时即可及时的识别胚胎停育、预测妊娠早期胚胎的发育潜能,避免反复多次随访观察,从而达到节约医疗资源、减少或避免不良妊娠结局带来的后期并发症,进而提高生殖健康、改善下周期妊娠结局的目的。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因助孕患者病历资料齐全,随访依从性好,孕周计算准确,故入选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208例 IVF/ICSI(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体外受精/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助孕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HCG日注射HCG(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36-37小时后取卵,形成D3胚胎后进行移植,新鲜周期不适合移植者进行冻融胚胎移植,以移植后33-35天(孕48-50天)为时间点进行第一次阴道超声检查,后定期复查超声,持续妊娠的随访至妊娠14周。2.检测内容及方法采用GEVolusonS6超声检测仪器,探头频率5-6MHZ,患者排空膀胱,取截石位,阴道超声探头涂抹耦合剂,缓慢放入阴道后穹隆,分别做纵向、横向、斜面扫查,测量妊娠囊大小、胚芽大小、卵黄囊大小、胎心是否出现这几项指标,计算胚芽与孕囊比例,每一项指标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组,分别计算各指标各组间的持续妊娠率及自然流产率。所有超声指标的测量均为同一名经过培训合格上岗的超声医师操作。妊娠囊大小取两个径线的平均值(一条径线为最大内径,另一条径线为与该内径垂直的最大内径);胚芽取最大径线测量头臀长度;卵黄囊取最大径线的内侧缘距离;胎心的出现是B超下肉眼见到胎心搏动或检测到血流信号。3.超声预测模型的建立按照各项指标中持续妊娠率高的参数得高分,持续妊娠率低的参数得低分,将妊娠囊、胚芽与妊娠囊的比值、卵黄囊的大小、以及胎心出现与否这四项指标按照不同的参数标准制成评分体系,各项指标的综合评分最高得9分,最低得4分。每一位被研究对象再按照评分体系得分,再将评分8分及9分的按年龄不同进行分组,分别分析各年龄组的持续妊娠率。研究结果20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30.89岁,各组间年龄、体重指数、既往自然流产次数均无统计学差异,妊娠14周总的持续妊娠率是78.85%(164/208),自然流产率是 21.15%(44/208)。1.超声单项指标对早期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1)妊娠囊各组间持续妊娠率的比较,妊娠囊>21mm组,持续妊娠率高达94.74%,16-21mm组,持续妊娠率为90.48%,<16mm组,持续妊娠率为33.3%,>21mm与16-21mm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胚芽与妊娠囊的比值各组间持续妊娠率的比较,胚芽/妊娠囊>0.25组,持续妊娠率100%,胚芽/孕囊0.10-0.25组,持续妊娠率90.63%,胚芽/妊娠囊<0.10组,持续妊娠率60%,胚芽未出现,持续妊娠率为0,胚芽/妊娠囊>0.25与胚芽/妊娠囊0.10-0.25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卵黄囊大小各组间持续妊娠率的比较,卵黄囊大小在2-6mm组,持续妊娠率85.42%,卵黄囊<2mm组(包括没有卵黄囊的)16例,自然流产率100%,持续妊娠率为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胎儿心脏的出现与否两组间持续妊娠率的比较,有胎心组妊娠早期持续妊娠率为90.91%,无胎心组持续妊娠率12.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无胎心组再分成两组,有胎芽无胎心组8例,持续妊娠率50%,无胎芽无胎心的共24例,无1例存活。2.超声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对妊娠早期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1)超声预测模型的建立,基于上述研究,建立了依据妊娠囊大小、卵黄囊大小、胚芽与妊娠囊比值、胎心是否出现作为指标的评分体系预测模型以预测早期妊娠结局,每项指标的每个参数按照持续妊娠率的高低得分不同,各项指标的综合得分为4-9分不等,最低4分,最高9分。(2)依据超声预测模型,对208例患者进行妊娠早期胚胎评分,并随访妊娠结局。评分4分、5分、6分、7分、8分、9分的持续妊娠率分别为0(0/16)、33.33%(4/12)、50.00%(8/16)、60.00%(12/20)、96.3%(104/108)、100%(36/36)。获得9分的36例,无1例流产,获得4分的16例无1例存活。随着评分的增高,持续妊娠率逐渐增高,持续妊娠与总妊娠拟合度也越高,自然流产率越低。(3)ROC曲线分析得出该预测模型的AUC(曲线下面积)为0.925,并得出正常与异常的最佳临界值是7.5分,在该模型中表示持续妊娠与自然流产的最佳临界值是7.5分,<7.5分(4-7分)的总的持续妊娠率为37.50%(24/64),>7.5分(8-9分)总的持续妊娠率为97.22%(140/144),卡方检验进一步验证,得出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既往有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RSA)史合并不孕的患者44例,其中评分8-9分的共32例,获得持续妊娠的32例,持续妊娠率100%。(5)按照年龄大小将评分8-9分的患者分为3组,年龄<35岁,评分8-9分的共112人,其中持续妊娠的112人(持续妊娠率100%);年龄35-40岁,评分8-9分的共20人,其中持续妊娠的20人(持续妊娠率100%);年龄>40岁,评分8-9分的12人,其中持续妊娠的8人(持续妊娠率66.67%)。结论1.本研究得出各单项指标对妊娠早期结局的预测参数:孕48-50天(移植后33-35天),妊娠囊>16mm,胚芽/妊娠囊≥0.10,卵黄囊2-6mm,胎心的出现均预示好的妊娠结局,反之,则预示胚胎停育。此孕周,如果没有胚芽,继续保胎意义不大。如果有胚芽、即使没有胎心,需要继续随访。2.ROC曲线分析得出该预测模型的AUC为0.925,说明该预测模型准确性较高,可于孕48-50天(移植后33-35天)第一次行常规超声检查时即可比较准确地预测妊娠早期胚胎的发育潜能,评分越低胚胎发育潜能越差,对于妊娠早期胚胎发育不良的患者,可以作为临床医生决定终止妊娠的参考标准。ROC曲线及卡方检验均提示持续妊娠与自然流产的最佳临界值是7.5分,具体指导意义如下:7.5分以下流产率升高,在4-7分之间,随着分数的降低,流产率越来越高。8分、9分预示好的妊娠结局,可以给患者较为肯定的回答。3.对于既往有复发性流产史或高龄患者,该预测模型同样具有预测价值。第二部分 FMR1基因序列扩增与妊娠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探讨研究背景自然流产的预防和治疗多涉及其病因诊断,临床诊疗共识认为2次及以上自然流产史的患者须积极寻找病因,探索其病因和发生机制是预防和治疗再次自然流产、改善妊娠结局、提高抱婴率的关键。本部分研究旨在深入到自然流产的病因研究,妊娠早期自然流产的病因错综复杂,包括遗传、解剖、感染、免疫学、血液学和内分泌相关因素,但仍有一部分自然流产患者找不到确切的原因,胚胎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妊娠早期自然流产的最常见原因,然而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发生机制却不是很清楚。近年来很多研究把分子水平的事件与病理学表现联系起来,在分子水平进行自然流产的病因学解释。如研究证明MAD2、MAD1、BUB3、NOG、STOT4等基因通过不同的分子机制促使了自然流产的发生[4-7],但研究仍处在初步阶段,很多自然流产的病因仍然无法解释,有关自然流产病因的分子水平研究还需要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新的基因突变的作用机制在不断的发现中。人类生命过程是多基因表达调控的过程,卵子、合子、胚胎发育的每个停滞点都可能有基因的突变,基因突变、基因表达调控失调会导致生命的不相容,进而导致流产[8]。Hanzlik 研究发现 FMR1(fragile-X mental retardation 1,脆性 X智力低下1)基因广泛存在于人类11周的胚胎组织中,在20周胚胎的一些组织也有表达[9],FMR1基因及其同源基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多组织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和时间特异性,说明这些基因参与胚胎发育过程的调节,可能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指导作用[10],因此该基因的扩增及突变可能导致机体发育过程中疾病的发生。研究证实,脆性X综合征、POF(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卵巢早衰)、FXTAS(fragile X trembling ataxia syndrome,脆性 X 相关的震颤性共济失调综合征)是与FMR1基因CGG序列扩增相关的不同疾病,每一种疾病的不同特征在于扩增程度的不同[11]。同一个基因不同位点突变表型不同,同一表型可由不同的基因突变引起,FMR1基因在生命发育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及FMR1基因突变与POF的相关性提示我们FMR1基因扩增甚至突变是否与自然流产相关?。本研究试图通过研究自然流产史患者中FMR1基因CGG序列扩增情况,初步探讨FMR1基因CGG序列扩增与自然流产的关系,从而为解释一部分自然流产的病因提供新的思路。研究目的因研究发现FMR1基因可能在胚胎发育中起重要调节作用,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自然流产史患者中FMR1基因CGG序列扩增情况,从而探讨FMR1基因CGG序列扩增与自然流产的关系,为自然流产发生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研究方法病例组由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门诊确诊妊娠早期自然流产史的57例患者组成,对照组由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门诊进行健康查体的57名女性组成,年龄差距2岁以内。本研究通过提取外周血DNA,PCR扩增,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获取目的基因,采用双脱氧链终止法进行基因测序,以精确测出FMR1基因CGG序列重复的数目,阳性阈值设置为重复40次,41-54重复的存在被称为“灰色区”或中间区域,从55到200的扩增被称为前突变,比较两组人群阳性标本(CGG序列重复>40次)的发生率有无统计学差异。再将病例组及对照组共114例均进行测序分析,比较两组人群FMR1基因CGG序列重复次数有无差别。研究结果1.病例组中的女性有2到5次自然流产(平均2.52±0.63)。流产2次的妇女比例为59.6%,流产3次的比例为29.8%,流产4次比例为8.8%,流产5次比例为1.8%,每名妇女流产的次数与CGG重复次数无关(Kruskal-Wallis检验,P=0.255)。2.结果发现阳性(CGG重复>40次)人数共5名,均为“灰色区”(CGG序列重复41-54次)携带者,其中病例组4名,重复次数分别为42,44,44,47,对照组仅有1名女性被确定为携带具有46次重复(扩增)的等位基因。统计分析发现两组的“灰色区”发生率没有差异(卡方,P=0.364)。3.将病例组及对照组共114例均进行CGG重复序列测序,统计学分析发现病例组CGG序列重复次数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显着差异(Mann-Whitney检验,P=0.027)。结论病例组女性的FMR1基因CGG重复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FMR1基因的CGG序列扩增可能与妊娠早期自然流产有关,这种关联是偶然的还是具有因果关系的,未来可以通过更大的患者样本、更先进的技术来研究证实。
夏舒羽[6](2015)在《抗心磷脂抗体与稽留流产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抗心磷脂抗体检测在稽留流产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09月至2015年09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孕妇及住院的稽留流产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45例稽留流产患者和48例正常妊娠妇女血清中的抗心磷脂抗体。结果:正常妊娠妇女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为10.4%,稽留流产组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为42.2%,稽留流产患者血清中的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心磷脂抗体检测在稽留流产患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提高稽留流产的检出率,有助于早期诊断。
王谢桐,李善玲[7](2013)在《孕产期易栓症与肺栓塞的诊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妊娠期血液高凝状态是分娩的生理准备,但血液高凝状态使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 embolism,VTE)的危险性增加,围产期VTE已成孕产妇死亡主要原因。易栓症是VTE的危险因素,发病因素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尽管目前已从基因水平对易栓症的发病因素有了新的认识,但对妊娠期易栓症的全面筛查在临床上是不合理的。因此对孕产妇整个妊娠期及产后的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据其情况提供个体化的预防措施是关键。但是血栓的预防性抗凝治疗目前尚有争议,对VTE预防性治疗对象、时机以及方法尚未统一,是否启动预防性抗凝治疗有待进一步研究。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发病急骤,易漏诊及误诊,重要的是提高对PE的认识。对于高度怀疑PE者,应立即开始抗凝治疗。目前无妊娠期使用抗凝剂的统一标准,过度会导致出血不止,不足仍有血栓再发的风险。
尤爱娟[8](2011)在《自然流产患者中医体质特点研究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自然流产妇女的体质类型分布,以正常早孕妇女、育龄未孕妇女作为对比,找出其中的规律及自然流产发生的相关性因素,以此为据,通过中医药干预和调节育龄期妇女孕前及孕时的体质、减少引起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或者减少自然流产。方法应用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制定的《中医体质调查量表》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分别对160名自然流产患者、正常早孕妇女、育龄期未孕妇女进行体质问卷调查。以此确定育龄未孕妇女、正常妊娠妇女及自然流产患者体质类型分布特点,并找出自然流产的相关性因素。自然流产组中,又分为胎元未殒组、胎元已殒组及滑胎组,确定三组的体质类型特点。结果1.自然流产多见于阳虚质、气郁质、气虚质、阴虚质、血瘀质患者。其中,自然流产组阳虚质明显多于正常早孕组及育龄未孕组,与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质、阴虚质、气郁质、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特禀质、平和质各组之间无差异。2.胎元未殒组、滑胎组阳虚质明显多于正常早孕组及育龄未孕组,与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经Logistic回归分析,对自然流产的发生有显着影响的变量有阳虚质、人工流产次数、自然流产次数、锻炼身体、体型偏瘦(P<0.05);其中阳虚质、人工流产次数、自然流产次数为危险因素(B>0,0R>1),锻炼身体、体型偏瘦为保护因素(B<0,OR<1)。自然流产的发生与其危险因素的关联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自然流产次数、人工流产次数、阳虚质。4.早期自然流产症状中阴道流血与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特禀质、平和质具有显着相关性(P<0.05),其中平和质为保护因子(β<0),其他体质为危险因素(β>0);腹痛与体质类型无关;腰酸与血瘀质具有显着相关性(P<0.05),血瘀质为其危险因素(β>0)。结论阳虚质为自然流产发生的相关因素,既往有自然流产史、人工流产史均为自然流产发生的危险因素。通过改善体质、减少自然流产发生的危险因素以预防自然流产的发生。可采取药物调理、饮食调理、情志调节、运动等方式对体质进行干预,从而降低自然流产的发生。
季春红[9](2010)在《安子合剂对免疫性流产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1)通过监测免疫性流产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T的含量和CD4’/CD8+比值,观察免疫性流产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2)通过监测免疫性流产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T细胞的含量及CD4’/CD8+比值,观察中药安子合剂对免疫性流产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安子合剂治疗免疫性流产的临床疗效和作用的机理。研究方法:选取中医辨证属肾虚血热型先兆流产患者60例,按免疫性流产和非免疫性流产分为两组:生殖抗体阳性组(Ⅰ组)30例,生殖抗体阴性组(Ⅱ组)30例。两组均给予安子合剂口服治疗,125ml,2次/日,4周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T细胞的含量和CD4’/CD8’比值以及生殖抗体转化情况,分析免疫性流产患者生殖抗体的转化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内在关系;结合中药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盆腔B超检查的胚胎发育情况、血清孕酮(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B-HCG).外周血CD3+. CD4+. CD8+T细胞含量及CD4’/CD8’比值,分析安子合剂治疗免疫性流产的临床疗效和对免疫功能影响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1)治疗前生殖抗体阳性组(Ⅰ组)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高于生殖抗体阴性组(Ⅱ组),CD8+T细胞低于Ⅱ组,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Ⅰ组CD3+T细胞含量与Ⅱ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2)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治疗后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均降低;两组CD8+T细胞均升高,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CD3+T细胞变化无显着性差异(P>0.05)。(3)治疗后组间比较:Ⅰ组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明显低于Ⅱ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CD8+、CD+T细胞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疗效差值比较:Ⅰ组比Ⅱ组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降低明显,CD8+T细胞升高明显,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CD3+T细胞无显着性差异(P>0.05)。(4)生殖抗体转阴情况比较:Ⅰ组30例治疗后生殖抗体转阴者25例,生殖抗体转阴率为83.3%。其中抗心磷脂抗体阳性转阴率100.0%;抗精子抗体阳性转阴率80.0%;抗心磷脂与抗精子抗体合并阳性转阴率50.0%;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转阴率83.3%;抗卵巢抗体阳性转阴率71.4%。(5)综合疗效比较:治疗工组痊愈率80.0%,好转率13.3%,总有效率93.3%,治疗Ⅱ组痊愈率76.7%,好转率13.3%,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疗效相当,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免疫性流产患者的生殖抗体与T淋巴细胞亚群中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CD8+T细胞有一定的相关性:生殖抗体阳性者T淋巴细胞亚群中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较高、CD8+T细胞较低。(2)安子合剂可降低先兆流产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升高CD8+T细胞,对流产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3)安子合剂可以使生殖抗体阳性肾虚血热型流产患者血清生殖抗体阳性者转阴,从而达到安胎的目的。(4)安子合剂治疗先兆流产,可以改善临床症状,促进宫内胚胎的生长发育,临床疗效显着。
邓善文[10](2008)在《232例女性不孕的病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分析女性不孕的病因,从而探讨女性不孕的危险因素,积极给予临床治疗及预防不孕的发生。方法采用WHO女性不孕的诊断标准,对在我院生殖助孕中心就诊的自2007年6月-2008年1月的232例女性不孕症患者进行系统的病史询问,专科检查和病因诊断分析。结果232例女性不孕症中,原发性不孕140例,继发性不孕92例,炎症性因素占53. 45%(附件炎,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等) ,是不孕的第一位原因;因排卵障碍引起的(主要是多囊卵巢综合症和高泌乳素血症)占26.29% ,是不孕的第二位原因;其它原因引起的(如阴道子宫先天性畸形、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免疫性不孕和不明原因等因素)占20. 26%。结论炎症性因素是女性不孕的首要原因。通过分析不孕原因而指导临床治疗,另一方面从病因中找到预防措施以减少女性不孕的发生。
二、少数民族妇女稽留流产与抗心磷脂抗体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少数民族妇女稽留流产与抗心磷脂抗体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固肾安胎饮治疗肾虚血瘀型早期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
1 病例的来源及诊断标准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1.7 伦理学要求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测指标 |
2.4 疗效判定 |
2.5 统计学处理 |
第二章 研究结果 |
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病情均衡性比较 |
1.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1.2 治疗前两组患者阴道出血天数比较 |
1.3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1.4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HCG值比较 |
1.5 治疗前两组患者孕酮(P)值比较 |
1.6 治疗前两组患者宫腔积血面积比较 |
2 临床疗效比较 |
2.1 两组患者阴道出血持续时间比较 |
2.2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
2.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2.4 两组患者血HCG值比较 |
2.5 两组患者孕酮(P)值比较 |
2.6 两组患者宫腔积血面积比较 |
2.7 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 |
2.8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
3 安全性指标 |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
1 西医对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的认识 |
2 祖国医学对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的认识 |
3 固肾安胎饮治疗肾虚血瘀型早期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的依据 |
3.1 病因病机 |
3.2 治则治法 |
4 固肾安胎饮的中药组成分析 |
5 固肾安胎饮组成的药理研究 |
6 选择地屈孕酮片作为对照组的依据 |
7 研究结果分析 |
7.1 两组治疗后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7.2 两组治疗前后血HCG值比较 |
7.3 两组治疗前后孕酮(P)值水平比较 |
7.4 两组治疗前后宫腔积血面积比较 |
8 不良反应分析 |
9 安全性分析 |
10 本课题的不足及展望 |
10.1 本课题的不足之处 |
10.2 本课题的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中西医治疗早期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的研究概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2)妇女早孕期有机磷农药暴露与胎儿发育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妇女早孕期有机磷农药暴露与自然流产的相关性研究 |
引言 |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统计分析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早孕期有机磷农药暴露与胚胎染色体畸变的相关性研究 |
引言 |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统计分析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三部分 妇女早孕期有机磷农药暴露对胎儿出生结局的影响 |
引言 |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统计分析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附录 |
综述 早孕期有机磷农药暴露胎儿发育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二胎时代继发性不孕症的病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检查方法 |
2.3 诊断标准 |
2.3.1 纳入标准 |
2.3.2 排除标准 |
2.4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一般资料比较 |
3.2 临床资料比较 |
3.3 继发性不孕症患者年龄分布 |
3.4“二胎政策”后继发性不孕病因顺位及病因构成比 |
3.4.1 卵巢原因进一步分析 |
3.4.2 输卵管原因进一步分析 |
3.5 不同年龄继发性不孕症的病因分布情况 |
3.6 继发性不孕症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年龄 |
4.2 继发性不孕症影响因素分析 |
4.3 继发性不孕症发病原因 |
4.3.1 卵巢原因进一步分析 |
4.3.2 输卵管原因进一步分析 |
4.3.3 子宫及宫颈原因 |
4.3.4 阴道原因 |
4.3.5 免疫原因 |
4.3.6 其他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4)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第二章 云南MTHFR基因多态性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节 前言 |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
第三节 结果 |
第四节 讨论 |
第五节 结论 |
C基因多态性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第三章 中国人群MTHFR 1298 A>C基因多态性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节 前言 |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
第三节 结果 |
第四节 讨论 |
第五节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全文总结 |
第五章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新建超声模型对妊娠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及FMR1基因与流产的关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超声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对妊娠早期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 |
1. 研究背景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FMR1基因序列扩增与妊娠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探讨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全文总结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及待发表的论文(主要)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与参与课题(主要)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英文论文Ⅰ |
英文论文Ⅱ |
(6)抗心磷脂抗体与稽留流产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研究对象与方法 |
2研究结果 |
3讨论 |
(7)孕产期易栓症与肺栓塞的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1 易栓症 |
1.1 遗传性易栓症 |
1.1.1 活化蛋白C抵抗 (activated protein C resist-ance, APCR) 与凝血因子V (FV) Leiden突变 |
1.1.2 凝血酶原G20210A突变 |
1.1.3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突变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
1.1.4 PC缺乏、PS缺乏 |
1.1.5 抗凝血酶 (Antithrombin, AT) 缺乏 |
1.2 获得性易栓症:APLS |
1.3 易栓症的筛查与妊娠期管理 |
2 肺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 PE) |
2.1流行病学 |
2.2 发病机制 |
2.2.1 高凝状态 |
2.2.2 静脉淤滞 |
2.2.3 血管损伤 |
2.3 围产期静脉血栓危险因素 |
2.4 VTE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 |
2.4.1 DVT |
2.4.2 PE |
2.4.2. 1 病理生理 |
2.4.2. 2 PE临床表现 |
2.4.2. 3 辅助检查 |
2.4.2. 4 诊断 |
2.4.2. 5 治疗[12] |
(8)自然流产患者中医体质特点研究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一、中医对自然流产的研究 |
(一) 历史沿革 |
(二) 病因病机 |
(三) 辨证分型及遣方用药 |
(四) 临床及实验研究 |
二、自然流产的西医学研究进展 |
(一) 病因及发病机制 |
(二) 治疗 |
三、中医体质理论的发展源流及研究进展 |
(一) 中医体质理论的发展源流 |
(二) 现代中医体质学说研究进展 |
第二章 临床调查研究 |
一、研究目的及内容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内容 |
二、研究对象 |
(一) 研究对象来源 |
(二) 诊断标准 |
(三) 纳入标准 |
(四) 排除标准 |
三、研究方法 |
(一) 体质类型 |
(二) 调查方法 |
(三) 体质分型及评定标准 |
四、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
五、研究结果及分析 |
(一) 年龄比较 |
(二) 三组一般情况比较 |
(三) 妊娠周数比较 |
(四) 各组体质类型比较 |
(五) 胎元未损组、胎元已损组及滑胎组与正常早孕组、育龄未孕组体质类型比较 |
(六) 自然流产的发生与不同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七) 自然流产的发生与九种体质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
(八) 胎元未陨组及胎元已损组中各症状与体质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
第三章 讨论 |
一、育龄期妇女体质特点研究 |
(一) 育龄未孕妇女体质 |
(二) 正常早孕妇女体质 |
(三) 自然流产妇女体质 |
二、自然流产相关因素分析 |
三、预防自然流产的发生 |
(一) 调节体质 |
(二) 孕前防治 |
四、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思路 |
(一) 存在的问题 |
(二) 进一步的研究思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中医体质调查量表 |
附录二 中医9种体质类型特征表 |
附录三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 |
致谢 |
(9)安子合剂对免疫性流产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自然流产病因病机的认识与治疗 |
1.1 流产的免疫因素及其治疗 |
1.1.1 抗生殖抗体 |
1.1.2 T淋巴细胞亚群 |
1.2 流产的内分泌因素及其治疗 |
2 中医对自然流产病因病机的认识与治疗 |
2.1 中医对自然流产病因病机的认识 |
2.2 中医对自然流产的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的选择 |
2.1 研究对象来源 |
2.2 诊断标准 |
2.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2 中医诊断标准 |
2.2.3 纳入病例标准 |
2.2.4 排除病例标准 |
2.2.5 脱落病例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病例分组 |
3.2 研究药物 |
3.3 治疗方法 |
3.4 观测指标 |
3.5 测定方法 |
3.6 疗效判定标准 |
3.7 数据处理方法 |
4 研究结果 |
4.1 一般资料 |
4.1.1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
4.1.2 两组患者停经时间比较 |
4.1.3 两组自然流产史情况 |
4.1.4 生殖抗体阳性组抗体分布情况 |
4.2 治疗前后主要指标比较 |
4.2.1 Ⅰ组和Ⅱ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
4.2.2 Ⅰ组和Ⅱ组用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差值比较 |
4.2.3 生殖抗体阳性组抗体转化情况 |
4.2.4 两组治疗前血清孕酮(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比较 |
4.2.5 Ⅰ组治疗前后血清孕酮(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比较 |
4.2.6 Ⅱ组用药前后血清孕酮(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比较 |
4.2.7 两组用药后血清孕酮(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比较 |
4.2.8 临床综合疗效 |
4.2.9 抗体转阴情况与临床综合疗效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安子合剂的立论依据 |
1.1 肾虚为病变之本 |
1.2 血热为病变之标 |
1.3 益肾和血安胎为治疗大法 |
2. 安子合剂的组成、方义及药理作用 |
2.1 药物组成 |
2.2 配伍意义 |
2.3 药理作用的研究 |
3. 分析与讨论 |
3.1 从免疫学角度探讨安子合剂治疗先兆流产的作用机理 |
3.2 从生殖内分泌学角度探讨安子合剂治疗先兆流产的作用机理 |
3.3 临床综合疗效分析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10)232例女性不孕的病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对象 |
1.2 来源 |
1.3 诊断标准 |
2. 研究方法 |
3.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不孕女性的年龄分布 |
2.女性不孕的病因诊断 |
3.女性不孕的病因分类 |
4.女性不孕的病因构成比 |
讨论 |
1.正常女性受孕须具备的条件 |
2.不孕与年龄的关系 |
3.炎症因素是不孕的第一位因素 |
4.排卵障碍是不孕的第二因素 |
5.其他因素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稽留流产的病因研究进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四、少数民族妇女稽留流产与抗心磷脂抗体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固肾安胎饮治疗肾虚血瘀型早期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的临床观察[D]. 肖毅婷.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妇女早孕期有机磷农药暴露与胎儿发育的相关性研究[D]. 徐庆华. 昆明医科大学, 2020
- [3]二胎时代继发性不孕症的病因分析[D]. 陈慧. 青海大学, 2019(04)
- [4]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D]. 莫晖.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 [5]新建超声模型对妊娠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及FMR1基因与流产的关系探讨[D]. 王新花. 山东大学, 2018(02)
- [6]抗心磷脂抗体与稽留流产的相关性研究[J]. 夏舒羽. 健康之路, 2015(09)
- [7]孕产期易栓症与肺栓塞的诊治[J]. 王谢桐,李善玲.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3(02)
- [8]自然流产患者中医体质特点研究及相关因素分析[D]. 尤爱娟.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10)
- [9]安子合剂对免疫性流产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的临床研究[D]. 季春红.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0(04)
- [10]232例女性不孕的病因分析[D]. 邓善文. 新疆医科大学,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