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噪声的危害及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杨少华,吴家兵,郑建如,祁成,朱亮亮,史伟伟,梅勇,尹虹,吴琨[1](2022)在《汽车型砂铸造行业噪声危害特点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为研究汽车铸造行业噪声危害的特点,了解噪声对汽车铸造工人健康的影响,为噪声危害的控制提供支持。方法选取某汽车型砂铸造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整理2010—2019年度岗位噪声强度检测结果,2019年度各岗位噪声频谱检测结果,2010—2019年10年间职业性噪声聋患病情况,采用卡方检验等、t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研究其噪声危害特点及噪声强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1)10年内型砂铸造企业噪声LEX.8h超标率无统计学意义(χ2=6.76,P=0.66),10年间噪声LEX.8h的均数值呈现水平波动,基本稳定在80~90dB(A)之间。(2)落砂、配砂、清理抛丸等岗位前5年噪声强度均值与后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岗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铸造行业各岗位中,制芯、清理岗位噪声频谱以中高频为主,其余各岗位的以中低频为主。(4)职业性噪声聋患病例主要集中在清理打磨工、熔化工和检查工等工种。结论汽车铸造行业噪声危害重点集中造型、落砂、清理等岗位,并且10年间噪声强度大、超标率居高不下;各岗位的噪声以中低频为主,个别岗位以中高频为主的特点。近年来因设备自动化更新,落砂、配砂、清理抛丸等部分岗位噪声强度有所降低,但整体的噪声超标率基本无变化,噪声危害仍然较重,10年间共诊断职业性噪声聋20例,型砂铸造企业噪声危害难以得到控制,铸造作业工人听力损害的风险仍然较高。
苏小棠,陈继超,陈小月,黄钦海[2](2022)在《2019年云浮市重点行业企业噪声危害监测结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2019年云浮市重点行业企业生产性噪声危害的现状。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抽样检测方法对重点行业企业噪声危害情况进行调查和监测,评估劳动者噪声暴露水平及健康影响。结果 2019年监测重点行业企业94家,其中工作场所噪声检测点1 023个,噪声强度为(84.1±5.6)dB(A),≥85 dB(A)的检测点占42.2%;工作岗位噪声检测点286个,岗位噪声LEX,40h强度为(83.9±4.0)dB(A),超标检测点86个,总体超标率30.1%,主要集中于陶瓷生产、五金制造业和石材加工企业,超标率分别为52.4%、33.3%和31.3%;接触噪声危害劳动者8 118人,占47.8%,主要集中于陶瓷生产业、五金制造业和石材加工企业,其噪声危害接触率均高达50%以上。接触噪声危害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人数5 152名,健康检查率为63.5%,异常检出率为8.2%,异常检出企业主要分布于陶瓷生产(19.9%)和小型企业(16.9%)。结论 2019年云浮市重点行业企业生产性噪声危害严重,职业健康检查率低,异常检出率偏高;应加强陶瓷生产、五金制造和石材加工等重点行业重点岗位的噪声危害治理,强化对小微型企业的监督管理。
金蕾,李宾,王龙义,陈玉珅,陈云,唐天统,阙凌云[3](2021)在《海南省某燃煤发电企业职业健康风险综合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海南省某燃煤发电企业的职业健康风险水平,为该行业高效控制职业病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8—10月选取海南省某燃煤发电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和检测获得各岗位作业条件和职业病危害暴露水平,采用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对该企业7个关键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固有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将评估结果与现场检测结果、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结果及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和验证;采用职业卫生管理质量评分体系对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抵消因素进行评估。结果海南省某燃煤发电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煤尘、矽尘、CO、NO、NO2、SO2、NH3、Cl2、HCl、H2S、N2H4、SF6、H2SO4、噪声和高温等。粉尘、噪声和毒物样品检测结果超标率分别为69.61%、63.33%和0.74%。除灰渣巡检岗位接触的矽尘所致职业健康风险水平为"极度危害";锅炉巡检岗位接触的矽尘所致职业健康风险水平为"高度危害";输煤、锅炉和汽机3个巡检岗位的噪声所致职业健康风险水平为"中度危害",其余岗位为"轻度危害"或"无危害"。评估结果与现场检测结果、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结果及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相符。企业职业卫生管理质量分级为"一般"。结论海南省某燃煤发电企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因素为粉尘和噪声。企业应根据各岗位风险级别采取针对性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降低职业病危害风险,政府监督部门应加大对该行业的监管力度。
周郁潮,郑海英,刘浩中,潘文娜,梁永锡,冯简青[4](2021)在《某市金属制造业工人噪声危害知、信、行与听力水平关联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调查某市金属制造业工人噪声危害知、信、行与纯音听力水平现状,并分析其关联性。方法选择金属制造业的噪声作业者作为研究对象,问卷法调查其对噪声危害的知、信、行现状,并检测其接触的噪声声级和纯音听力水平。结果本次共纳入188名研究对象,噪声性听力损失(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NIHL)检出率为44.15%。年龄≥40岁、工龄≥5年、接触噪声声级85.0~89.9 dB(A)和≥90.0 dB(A)者NIHL比例分别高于年龄<40岁、工龄<5年、接触噪声声级80.0~84.9 dB(A)者。NIHL者噪声危害认知、听力保护意识、听力保护行为得分低于双耳听力正常者(P <0.05)。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工龄和噪声声级增加是NIHL的危险因素(OR=1.68、1.88、2.39,P <0.05),而具备噪声危害认知能力、听力保护意识、听力保护行为是NIHL的保护因素(OR=0.68、0.65、0.56,P <0.05)。结论积极采取健康教育措施,提高金属制造业噪声作业工人听力保护的知、信、行水平,有助于预防NIHL的发生。
刘丹[5](2021)在《耳毒性有机溶剂与噪声联合暴露对劳动者听力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选择木制家具制造企业和印刷企业等典型行业,调查工作场所中耳毒性有机溶剂与噪声联合暴露的分布特征,了解工人耳毒性有机溶剂和噪声的暴露水平及听力损失情况,掌握木制家具制造企业和印刷企业等典型行业工人耳毒性有机溶剂与噪声联合暴露致听力损失的特征,以及不同暴露水平的耳毒性有机溶剂和噪声联合暴露与听力损失的剂量-反应关系,研究结果将为修订职业卫生标准和职业病诊断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以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某地区9家木制家具制造企业和13家印刷企业共计727名劳动者。根据本研究确定的研究对象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655劳动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存在噪声和/或化学毒物的情况,将上述劳动者分为机溶剂暴露组、噪声暴露组和联合暴露组,共487名,将不接触有机溶剂和噪声(≤75 dB(A))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168名行政办公人员作为对照组。其中,单纯接触有机溶剂(<80dB(A))的设为有机溶剂暴露组;单纯接触噪声(≥80dB(A))的设为噪声暴露组,接触有机溶剂与噪声(≥80dB(A))的工人设为联合暴露组。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职业史、既往病史等信息。采用个体噪声剂量计测量研究对象的个体噪声暴露水平;采用个体空气采样器对作业工人呼吸带空气进行个体采样,采用气相色谱仪对现场采集的空气样本进行定量检测,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机溶剂的时间加权平均暴露浓度;采用经校准的诊断型听力计进行双耳纯音气导听阈测试(0.5kHz、1kHz、2kHz、3kHz、4kHz、6kHz和8kHz共7个频率)。计量资料经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x±s描述;不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中位数(M)和四分位数(IQR§)描述。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研究对象不同组别之间年龄、工龄的差异。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对象不同组别之间噪声暴露水平(LEX.W)、累积噪声暴露量(Cumulative noise exposure,CNE)差异;联合暴露组和有机溶剂暴露组之间单个有机溶剂和混合有机溶剂的暴露水平、累积暴露水平差异;不同组别之间左、右耳各个频率下听力阈值、语频听力阈值和高频听力阈值差异。采用卡方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研究对象不同组别之间性别、吸烟、饮酒、噪声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呼吸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及使用耳机进行娱乐情况的差异;Em超标率差异;各频率下听力损失率、语频听力损失率、高频听力损失率之间的差异及各频率下听力损失OR值、语频听力损失OR值、高频听力损失OR值的差异。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不同LEX.W、CNE水平下各频率听力损失率、语频听力损失率、高频听力损失率的剂量-反应关系;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等混合溶剂暴露水平、累积暴露水平与各频率下听力损失率、语频听力损失率、高频听力损失率的剂量-反应关系;噪声和有机溶剂联合暴露与各频率下听力损失率、语频听力损失率、高频听力损失率的剂量-反应关系。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年龄、性别、CNE、有机溶剂暴露、联合暴露、吸烟、饮酒、噪声防护用品使用情况、呼吸防护用品使用情况、使用耳机进行娱乐以及甲苯、二甲苯、乙苯、正己烷等有机溶剂暴露对听力损失率的影响,应用OR值及95%可信区间(95%CI)估计听力损失发生的风险。检验水准α=0.05(双侧)。结果:1、根据本研究确定的研究对象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最终纳入655名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61人(70.4%),女性194人(29.6%)。联合暴露组138人,有机溶剂暴露组152人,噪声暴露组197人,对照组168人。四组间年龄中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2);联合暴露组工人工龄低于噪声暴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机溶剂暴露组与联合暴露组和噪声暴露组相比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三个暴露组间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2、家具制造企业中,木加工岗接噪人数最多(27.0%),油磨岗噪声(87.6dB(A))和有机溶剂(12.258mg/m3)的暴露最为严重;印刷企业中印刷岗接噪人数最多(25.3%),啤机岗噪声暴露最为严重(82.8dB(A)),胶装岗有机溶剂暴露最为严重(15.007mg/m3)。3、联合暴露组工人的平均噪声暴露水平(LEX.W)最高,为83.71±3.48 dB(A)(80.0-94.8 dB(A)),有机溶剂暴露组工人的平均噪声暴露水平最低,为68.72±3.38dB(A)(54.3-78.0 dB(A));联合暴露组和噪声暴露组工人的平均噪声暴露水平高于有机溶剂暴露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暴露组和噪声暴露组工人的平均噪声暴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联合暴露组工人的二甲苯平均暴露水平最高,为13.14mg/m3,有机溶剂暴露组工人的甲苯平均暴露水平最高,为9.18mg/m3,四种有机溶剂(甲苯、二甲苯、乙苯、正己烷)暴露水平在两组间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有机溶剂混合(甲苯、二甲苯、乙苯、正己烷、苯)暴露水平在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联合暴露组工人混合有机溶剂超标率高于有机溶剂暴露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在高频频率(3.0-8.0kHz)下,不同LEX.W和CNE暴露水平,工人的听力损失率随LEX.W和CNE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0.5kHz和1.0kHz下工人的听力损失率和语频平均听力损失率随甲苯暴露量、甲苯累积暴露量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P<0.05);0.5kHz和8.0kHz下工人的听力损失率随乙苯累积暴露量的增加而呈现上升趋势(P<0.05);在0.5kHz、1.0kHz和8.0kHz下工人的听力损失率和语频听力损失率随混合有机溶剂(甲苯、二甲苯、乙苯)暴露量、累积暴露量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P<0.05);加入苯的暴露水平进行分析,随着混合有机溶剂暴露量和累积暴露量的增加,听力损失率并未增加。6、联合暴露组工人的双耳语频平均听阈、双耳高频平均听阈高于有机溶剂暴露组和噪声暴露组,其中联合暴露组和噪声暴露组工人的双耳语频平均听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0.5kHz、1.0kHz和8.0kHz下,联合暴露组工人的听力损失率高于噪声暴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0.5kHz下,联合暴露组、有机溶剂暴露组工人的听力损失OR值最大(OR值分别为9.125和5.551),在4.0kHz下,噪声暴露组工人的听力损失OR值最大(OR=5.669)。在0.5 kHz、1.0kHz、2.0 kHz和8.0kHz下,联合暴露组工人的语频听力损失OR值依次高于有机溶剂暴露组和噪声暴露组,在4.0-6.0kHz下,联合暴露组工人的语频听力损失OR值依次高于噪声暴露组和有机溶剂暴露组。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CNE、有机溶剂暴露、联合暴露与语频听力损失显着相关,工人的年龄每增加1岁,语频听力损失发生的风险增加2.9%(OR:1.029;95%CI:1.009-1.048)。CNE 每增加 1dB(A)·年,工人的语频听力损失发生的风险增加3.5%(OR:1.035;95%CI:1.015-1.048)。与未暴露有机溶剂的工人相比,暴露有机溶剂工人的语频听力损失发生的风险增加169.0%(OR:2.690;95%CI:1.902-3.802)。与无联合暴露的工人相比,联合暴露的工人的语频听力损失发生的风险增加169.0%(OR:2.690;95%CI:1.902-3.802)。;年龄和CNE与高频听力损失显着相关,工人的年龄每增加1岁,高频听力损失发生的风险增加7.5%(OR:1.075;95%CI:1.052-1.098)。CNE 每增加1dB(A)·年,工人的高频听力损失发生的风险增加3.3%(OR:1.033;95%CI:1.012-1.054);年龄、CNE、有机溶剂暴露、联合暴露、饮酒与8.0kHz高频听力损失显着相关,工人的年龄每增加1岁,8.0kHz工人的高频听力损失发生的风险增加9.0%(OR:1.090;95%CI:1.061-1.119)。CNE每增加1dB(A)·年,8.0kHz工人的高频听力损失发生的风险增加7.4%(OR:1.074;95%CI:1.044-1.106)。与未暴露有机溶剂的工人相比,暴露有机溶剂工人8.0kHz高频听力损失发生的风险增加117.6%(OR=2.176;95%CI:1.420-3.336)。与无联合暴露的工人相比,联合暴露的工人8.0kHz高频听力损失发生的风险增加158.6%(OR:2.586;95%CI:1.902-4.029)。与不饮酒的工人相比,具有饮酒行为的工人8.0kHz高频听力损失发生的风险增加81.3%(OR:1.813;95%CI:1.136-2.892);对暴露有机溶剂的研究对象进行听力损失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甲苯暴露与语频听力损失显着相关,工人的年龄每增加1岁,语频听力损失发生的风险增加5.9%(OR:1.059;95%CI:1.029-1.090)。与甲苯暴露指数Em<1的工人相比,甲苯暴露指数Em≥1的工人语频听力损失发生的风险增加306.1%(OR:4.061;95%CI:1.975-8.353);年龄和CNE与高频听力损失显着相关,工人的年龄每增加1岁,工人的高频听力损失发生的风险增加7.2%(OR:1.072;95%CI:1.041-1.104)。CNE每增加1dB(A)·年,工人的高频听力损失发生的风险增加12.6%(OR=1.126;95%CI:1.102-1.166);年龄、CNE、乙苯暴露和饮酒与8.0kHz听力损失显着相关,工人的年龄每增加1岁,8.0kHz下工人的高频听力损失发生的风险增加7.1%(OR:1.071;95%CI:1.034-1.109)。CNE每增加1dB(A)·年,8.0kHz下工人的高频听力损失发生的风险增加3.6%(OR=1.036;95%CI:1.002-1.072)。与乙苯暴露指数Em<1的工人相比,乙苯暴露指数Em≥1的工人8.0kHz下高频听力损失发生的风险增加95.5%(OR:1.955;95%CI:1.107-3.452)。与不饮酒的工人相比,有饮酒行为的工人8.0kHz下高频听力损失发生的风险增加 111.2%(OR:2.112;95%CI:1.145-3.895)。结论:本研究中同时接触有机溶剂和噪声两种职业危险因素的工人听力下降最为严重,不仅高频听力明显下降,语频听力也受到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CNE、有机溶剂暴露及联合暴露是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建议国家有关部门、企业和劳动者应高度重视,存在联合暴露的作业岗位应采取适当措施,降低噪声暴露水平;企业应完善内部管理,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进行工作场所职业危险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劳动者应增强防护意识,保证生产安全和身体健康。
邓冠华,周丽屏,张海,舒友梅,邓浩鹏,王致[6](2021)在《低成本高效益的离心降噪法在汽车制造业噪声治理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设计一种气动甩油装置替代风枪吹扫作业,解决汽车发动机制造过程中,中心对称性工件残留物清除时的噪声危害问题。方法对汽车发动机制造热前加工线变速箱轴盘齿吹扫作业岗位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测定、比较气动离心降噪技改前后作业岗位个体噪声和工作场所等效噪声声级。结果变速箱车间热前加工线轴盘齿吹扫作业岗位和气动甩油装置作业岗位定点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分别为(93.0±3.8)dB(A)和(77.1±0.8)dB(A),噪声声级平均降低了(15.9±3.9)dB(A);个体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分别为(97.9±4.0)dB(A)和(82.5±2.4)dB(A),噪声声级平均降低了(15.3±4.7)dB(A)。技改后定点检测和个体检测噪声声级均低于技改前(P <0.01)。噪声危害作业分级均由Ⅲ级(重度危害)或Ⅳ(极重危害)降低至Ⅰ级(轻度危害)或0级(相对无害)。结论气动甩油装置利用旋转离心力实现了汽车发动机中心对称工件降噪除油,基本消除了传统压缩空气吹扫作业的噪声危害。"离心降噪"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汽车制造业噪声治理方案,具有创新性和推广性。
郭兆枫[7](2021)在《声子晶体对变电站低频噪声调控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法律法规的日益严格以及居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变电站的噪声问题已经成为变电站投诉的焦点问题之一。通过对变电站声环境实测分析,可知其噪声特性主要体现在工频与低频方面,频谱特性显示出噪声峰值集中于50Hz、100Hz、200Hz和400Hz。然而,由于受限于质量定律,传统降噪材料或结构很难对低频噪声进行有效的控制,无法满足变电站降噪需求。因此,需要研发出针对变电站频谱特性且拥有优异声学性能的新型降噪材料。亚波长声子晶体与声学超材料的出现,为变电站低频噪声控制开辟了新思路与方向,使困扰了电力系统多年的顽疾有了解决的可能。本文针对目前变电站低频噪声控制的难点,分别从噪声预测与控制方面,开展了基于有限元法的变压器类设备声源模型建立以及声子晶体与声学超材料对变电站低频噪声调控机理及应用的研究。在噪声预测方面,本文对变电站噪声的声压法测量、声强法测量和振动法测量三种不同的测量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各自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利用变电站噪声测量的近场布点方法和衰减布点法对变电站噪声进行实测及分析。以实测数据与有限元-边界元理论为基础建立变电站主设备等效声源模型,并基于所建声源模型对变压器、电抗器进行噪声预测研究。研究发现,基于有限元-边界元耦合的理论下建立的声源模型可以使声波的干涉效应得到很好的体现。通过与实测数据比对,仿真值与实测噪声值平均误差基本控制在3dB以内,可较精准的预测变压器类设备噪声的传播与衰减。在噪声控制方面,本文提出使用声子晶体和声学超材料作为变电站低频噪声控制的材料,并引入空腔结构以提升声子晶体板通带内的声传输损失(Sound Transmission Loss,STL)。结果显示声子晶体空腔板的平均STL相比普通声子晶体板增大了 30dB以上,其峰值可高达100dB。为了明晰声子晶体和声学超材料的降噪机理,本文从动力减振机理、动态质量密度、模态参与因子、振型位移分析和等效质量-弹簧模型等多种角度对声子晶体和声学超材料的降噪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并对不同角度的机理分析进行异同点与优缺点总结,基于板式和膜式声子晶体提出机理研究分析范式。基于对声子晶体降噪机理的分析研究,提出一种混合声弹超材料,结合模态与振型位移对其带隙、STL和振动传输损失(Vibration Transmission Loss,VTL)特性进行研究,基于等效质量-弹簧模型对混合声弹超材料进行机理分析,并对其STL、VTL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能带解耦后代表面内波(S波)的xy模式对应VTL,z模式面外波(P波)对应STL。证实了虽然超材料的周期性只体现在xy方向,但是能带计算的空间自由度是三维的。通过对解耦后的能带进行模态分析,可知xy模式带隙的起点为x、y方向散射体-包覆层的平移拉伸模态,终点为x、y方向基体-包覆层的平移拉伸模态。z模式带隙的起点为z方向散射体-包覆层的平移剪切模态,终点为z方向基体-散射体的平移剪切模态。等效质量-弹簧模型计算频率与传输损失峰值频率平均误差小于3Hz。在影响因素中,扇形环硅橡胶开角对VTL和STL的影响最大。为了突破声学超材料在低频噪声控制领域的瓶颈,提出一种前置径向膜声学超材料,结合模态与振型位移对其带隙、STL特性进行研究,基于动态质量密度与等效质量-弹簧模型分别对膜与板进行机理分析,并对其STL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前置径向膜声学超材料具有低频宽带的声学特性,在0-100Hz的范围内拥有三个声传输损失大于30dB的频带,分别为8-33Hz、48-52Hz和54-100Hz,总带宽为75Hz,声学特性远优于常规声学超材料。通过对模态振型与声强流线的综合分析,发现在0-100Hz内前置径向膜声学超材料的降噪机理为膜的(0,0),(2,0)和(0,2)模态以及板的z方向散射体-包覆层覆共振及两者第一阶共振频率之间的桥连耦合。在影响因素中,膜厚与板厚对STL的影响最大,膜厚越薄,板厚越厚,前置径向膜声学超材料的低频与宽带声学特性越优异。最后,对声子晶体的工程应用进行探索和研究,针对声子晶体的特点提出其工程应用的普适性流程。根据变电站噪声频谱特性与相关法规标准,提出一种局域共振型声子晶体板轻量化设计方法。基于此方法,设计出一种针对变电站噪声频谱特性的轻量化超胞声子晶体板,并对其STL特性进行数值计算,同时通过振型位移及声压级复合声强流线图对其降噪机理进行分析研究。本文旨在提高变电站变压器类设备声源模型噪声预测的准确性,从多角度研究声子晶体与声学超材料的低频噪声控制机理,并基于降噪机理设计出适用于低频噪声控制的声子晶体和声学超材料,以期实现声子晶体与声学超材料在变电站等低频噪声领域的应用。研究结论可以为变电站噪声的预测与控制、声子晶体与声学超材料的低频振动与噪声控制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为降低新建或在运变电站的噪声对人体的危害,增加电网建设与运行的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提供技术支撑,有利于电网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
张霞玉[8](2021)在《山东省某企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及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分析山东省某企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了解该企业职工职业健康检查情况、分析评价该企业存在的安全隐患及职业卫生问题。为该企业及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防治职业病危害因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山东省某机械加工企业2019年5月~2020年5月的职业健康检查体检资料进行数据的分类汇总和整理。分析职业危害因素和职工体检情况,利用IBM 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结果用X±S的形式或者绝对值和相对数表示,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本次各部门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均未超过限值,但是焊件制造部,配件制造部,新品研发部和混合车间接触噪声8h等效连续A声级均超过80 d B。2.山东省某企业体检基本情况本次职业健康检查共有1003人,其中男性930人,女性73人。平均年龄为36.19±7.68岁,分别职工为年龄≤25岁组(4.9%)、26~岁组(45.1%)、36~岁组(34.9%)、46~岁组(13.9%)、≥55岁组(1.3%)。平均工龄为4.2±1.52年,其中工龄<1年组占比6.2%、1~年组占比4.5%、2~年组占比9.7%、3~年组占比2.6%、≥4年组占比77.1%。3.山东省某企业不同部门及工种作业人员情况共分为五大部门,分别是焊件制造部(23.6%)、总装部(8.5%)、配件制造部(3.7%)、新品研发部(4.3%)和混合车间(59.9%);涉及到16类作业人员,分别是焊工(33.4%)、维修工(8.8%)、车床工(6.6%)、挡车工(6.5%)、喷漆工(6.5%)、粉料工(6.1%)、调料工(4.6%)、造粒(4.0%)、铣工(3.8%)、电工(3.4%)、切割工(3.3%)、磨砂工(2.7%)、钻工(2.5%)、刷胶工(1.4%)、管理人员(1.4%)、其他工种(5.2%)。4.山东省某企业职工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情况该企业职工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分为5大类,分别是粉尘,苯及其化合物、锰及其化合物、甲醛等化学性危害因素,噪声、激光辐射、工频磁场等物理性危害因素和金属烟尘等其他因素,构成比分别是16.8%、8.2%、17.9%、0.6%,以及混合性危害因素占比56.5%。混合性危害因素包含电焊烟尘和锰及其化合物、粉尘和噪声,两类混合性因素的构成比分别是70.2%和29.8%。5.山东省某企业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该企业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50人,正常率56.0%。其他疾病或异常检出率为44.0%,未检出职业禁忌证和疑似职业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953人,正常率为51.9%,其他疾病或异常检出率为46.8%。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为0.7%,疑似职业病检出率为0.5%。该企业本次职业健康检查本省员工472人,正常率为53.8%,其他疾病或异常检出率为44.9%。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为1.1%,疑似职业病检出率为0.2%。外省人员531人,正常率为50.7%,其他疾病或异常者检出率为48.2%。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为0.4%,疑似职业病检出率为0.8%。6.山东省某企业职工目标疾病检出情况本次检查共检出目标疾病者12例,其中,接触化学性危害因素、物理性危害因素和混合性危害因素的员工目标疾病检出率分别是6.1%、2.8%、0.4%,差异具有显着性。其中接触化学性危害因素员工目标疾病检出率较高,其他各类危害因素接触者未检出目标疾病。不同工种的作业人员目标疾病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喷漆、刷胶和电工的目标疾病检出率较高,检出率分别是4.6%、14.3%和14.7%。7.山东省某企业职工健康检查不同工龄组B超异常检出率分别是1.6%、2.2%、0%、11.5%、3.8%,血常规异常检出率分别是1.6%、8.9%、9.3%、15.4%、5.1%,血压异常检出率分别是27.4%、17.8%、22.7%、46.2%、32.5%,贫血检出率分别是6.5%、2.2%、14.4%、0%和5.6%。刷胶工B超、血常规、血压三项指标异常检出率最高,检出率分别是42.9%、21.4%、42.9%,焊工是肝功能和血生化异常检出率最高的工种,检出率分别为7.2%、7.2%,贫血检出率最高的工种是挡车工,检出率为46.2%。配件制造部员工B超、肝功能和血生化三项指标异常检出率高于其他部门,检出率分别是27.0%、8.1%和8.1%。混合车间职工贫血指标异常检出率最高,检出率为9.3%。结论:1.本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显示该企业以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为主。2.该企业职业病相关危害因素以化学性危害因素、物理性危害因素和混合性危害因素为主。3.该企业目标疾病检出率与危害因素和工种有关,电工、喷漆以及刷胶三类工种目标疾病检出率较高,接触化学性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员工目标疾病检出率较高,混合车间作业人员目标疾病检出率高于其他部门。
刘周[9](2021)在《某乘用车制造企业噪声暴露风险评估及职业病危害评价》文中提出目的目前职业性噪声暴露已成为危害职业人群身心健康日益突出的职业卫生问题,职业性噪声聋为我国第二大类职业病,仅次于职业性尘肺病,对噪声暴露企业进行职业噪声暴露风险评估可以有效的指导企业进行风险管理,保护劳动者健康。本研究对某乘用车制造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并对企业噪声作业岗位工人进行噪声暴露风险评估,为企业完善相应职业卫生防护措施,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提供依据。方法对某乘用车制造企业开展全面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并以8小时工作日等效声级(LEX·8h)≥80d B(A)的岗位工人为研究对象,用《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指南》中噪声暴露所致听力损失风险评估方法,对噪声作业岗位进行暴露风险评估和预测;对企业的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施和辅助用室等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整改建议。结果该企业不同噪声岗位工人的噪声暴露等效声级水平范围为80.4~99.4d B(A);噪声引起的高频听阈损失风险范围在0%~55.3%之间;噪声引起的职业噪声聋风险范围为0%~37.6%。暴露年数≤30年时,涂装吹扫工发生高频听阈损失风险为高风险(高频听阈损失17.3%~53.9%),涂装电泳打磨工为可接受风险和高风险(2.2%~17.9%),涂装夹具清洗工(11.1%)、底盘安装工(8.4%)和转动外接头操作工8.6%)为中等风险。发生职业性噪声聋风险最高的是涂装吹扫工,风险分级为高风险(职业性噪声聋风险3.8%~33.5%),其次为涂装电泳打磨工,风险分级为中等风险(1.6%~6.6%)。暴露年数>30年时,涂装吹扫工发生高频听阈损失风险为高风险(51.3~55.3%),涂装电泳打磨工为较高风险(19.5~20.7%),涂装夹具清洗工(13.8~13.9%)、底盘安装工(10.9~11.2%)、风向螺母固定工(7.3~7.8%)和转动外接头操作工为中等风险(11.1~11.5%);发生职业性噪声聋风险最高的是涂装吹扫工,风险分级为高风险(35.5%~37.6%);其次是涂装电泳打磨工,风险分级为较高风险(6.3%~8.0%)。粉尘、化学毒物和其它物理因素的检测结果均在国家规定的限值以内,结合职业病有害因素检测和调查评价,该企业噪声防护设施部分符合要求,粉尘、化学毒物和其它物理因素职业病防护设施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施和辅助用室等的调查分析评价结果均符合有关要求。结论(1)该企业噪声作业岗位的整体噪声暴露水平和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较高,噪声岗位工人患高频听阈损失风险和职业噪声聋风险几率较大,是该企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须采取噪声风险管理措施。(2)该企业除噪声防护设施部分符合要求,其它职业危害因素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施和辅助用室等的检测评价结果均符合国家相关规定。(3)通过噪声风险评估和预测,提出的建议措施包括该企业宜采取建立听力保护计划、工程控制、加强个人防护和完善职业健康监护制度等方面进行风险管理,保护劳动者听力健康。该企业涉及的多种化学有害因素和物理因素也不容忽视,建议公司在今后工作中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完善职业卫生制度,加大职业卫生投入,将职业危害降到最低。
刘浩中,冯简青,王淑玉,陈浩,刘新霞[10](2021)在《某市汽车零件制造企业噪声危害现状及其对工人外周血端粒影响探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某市汽车零件制造企业噪声危害现状及其对工人外周血端粒的影响。方法选择珠三角某市某汽车零件制造企业的全体噪声作业工人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噪声作业工人的个体噪声LEX,W值并进行危害作业分级。调查作业工人的基本情况、职业情况以及噪声性听力损失(NIHL)症状,纯音听力检查法测定作业工人的听力水平。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连扩增法(RT-qPCR)和改良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法(TRAP-PCR-Elisa),测定作业工人外周血相对端粒长度(RTL)和相对端粒酶活力(RTA)。结果随着危害程度的增加:噪声LEX,W值逐渐升高(P<0.05);经年龄校正后的高频听阈值和语频听阈值逐渐升高(P<0.05);作业工人的RTL逐渐下降,RTA逐渐升高(P<0.05)。噪声危害程度与NIHL患病情况呈正相关,与RTL值呈负相关(P<0.01)。结论 "下班休息8 h后听力仍无法完全恢复"可能是NIHL的早期临床症状之一,外周血RTL和RTA可能是珠三角某市汽车零件制造企业噪声作业工人早期NIHL的生物学标志。
二、噪声的危害及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噪声的危害及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汽车型砂铸造行业噪声危害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噪声岗位测量 |
1.3 频谱分析 |
1.4 统计方法 |
1.5 职业性噪声聋病例资料收集 |
2 结 果 |
2.1 基本情况及主要生产工艺 |
2.2 噪声防护设施及噪声个体防护情况 |
2.3 2010—2019年噪声LEX.8h超标率的比较 |
2.4 同类岗位噪声前后5年LEX.8h均数的比较 |
2.5 典型岗位噪声频谱情况 |
2.6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结果 |
3 讨 论 |
(2)2019年云浮市重点行业企业噪声危害监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2.1 调查方法 |
1.2.2 监测方法 |
1.2.3 质量控制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接触噪声情况与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
2.2 工作场所噪声强度监测结果 |
2.3 工作岗位等效声级监测结果 |
3 讨论 |
(3)海南省某燃煤发电企业职业健康风险综合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2.1 职业卫生现场调查 |
1.2.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
1.2.3 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 |
1.2.3. 1 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该 |
1.2.3. 2 职业卫生管理质量评分体系 |
1.2.4 风险评估结果验证 |
2 结果 |
2.1 基本情况 |
2.2 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及检测 |
2.3 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评估结果 |
2.4职业危害风险抵消因素评估 |
2.5 固有风险评估结果验证 |
2.5.1 现场检测结果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分级结果验证 |
2.5.2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验证 |
3 讨论 |
(4)某市金属制造业工人噪声危害知、信、行与听力水平关联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2.1 基础信息调查 |
1.2.2 噪声声级检测 |
1.2.3 噪声危害知信行的调查 |
1.2.4 纯音听力检查 |
1.2.5 质量控制 |
1.2.6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知、信、行情况 |
2.3 NIHL的影响因素 |
3 讨论 |
(5)耳毒性有机溶剂与噪声联合暴露对劳动者听力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
前言 |
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2.1 问卷调查 |
2.2 噪声检测 |
2.3 有机溶剂检测 |
2.4 纯音听力测试 |
2.5 听力损失判定 |
2.6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第二章 结果 |
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
2 研究对象职业危害因素暴露情况 |
2.1 职业危害因素暴露情况 |
2.2 噪声暴露情况 |
2.3 有机溶剂暴露情况 |
3 噪声暴露水平与听力损失的关系 |
3.1 L_(EX.W)与听力损失的剂量-反应关系 |
3.2 CNE与听力损失的剂量-反应关系 |
4 有机溶剂暴露水平与听力损失的关系 |
4.1 甲苯与听力损失的剂量-反应关系 |
4.2 二甲苯与听力损失的剂量-反应关系 |
4.3 乙苯与听力损失的剂量-反应关系 |
4.4 正己烷与听力损失的剂量-反应关系 |
4.5 混合有机溶剂暴露与听力损失的剂量-反应关系 |
5 噪声和有机溶剂联合暴露与听力损失的关系 |
6 各组听力损失情况的比较 |
6.1 各组听力阈值的比较 |
6.2 各组听力损失率的比较 |
7 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三章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文章 |
附录1 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 有机溶剂与噪声联合暴露致听力损失的职业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2 调查问卷 |
附录3 有机溶剂与噪声联合暴露项目现场调查表 |
(6)低成本高效益的离心降噪法在汽车制造业噪声治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2.1 现场调查 |
1.2.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数据采集 |
1.2.3 结果评价 |
1.2.4 降噪除油技改过程 |
1.2.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轴盘齿吹扫作业岗位噪声来源及成本分析 |
2.2 气动甩油装置工艺特点分析 |
2.2.1 原轴盘齿工件清扫工艺不足 |
2.2.2 气动甩油装置工作原理及工艺优势特点 |
2.3 气动甩油装置降噪等职业卫生特点分析 |
2.4 气动甩油装置经济效益分析 |
2.5 气动甩油装置噪声测定结果 |
2.6 噪声作业危害等级比较 |
3 讨论 |
(7)声子晶体对变电站低频噪声调控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变电站噪声 |
1.2.1 噪声概述 |
1.2.2 低频噪声及其危害 |
1.2.3 变电站噪声特性 |
1.2.4 变电站噪声控制 |
1.3 声子晶体与声学超材料 |
1.3.1 声子晶体概述 |
1.3.2 声子晶体的研究现状 |
1.3.3 声学超材料概述 |
1.3.4 声学超材料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1.4.1 目的和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声学理论基础 |
2.1.1 声的机理与声速 |
2.1.2 声的传播与波动方程 |
2.1.3 声压与声压级 |
2.1.4 声强与声功率 |
2.2 声子晶体理论基础 |
2.2.1 固体物理基础 |
2.2.2 弹性波波动理论 |
2.2.3 周期性理论 |
2.2.4 Bloch定理 |
2.2.5 带隙计算方法 |
2.3 弹性力学与有限元理论及其关系 |
2.3.1 弹性力学基础 |
2.3.2 有限元理论 |
第3章 变电站噪声及其等效声源模型 |
3.1 变电站噪声测量方法 |
3.1.1 声压法测量 |
3.1.2 声强法测量 |
3.1.3 振动法测量 |
3.2 变电站噪声布点方法 |
3.2.1 近场布点法 |
3.2.2 衰减布点法 |
3.3 变电站噪声实测及其特性 |
3.3.1 变电站噪声实测 |
3.3.2 变电站噪声频谱特性分析 |
3.3.3 变电站主要噪声源 |
3.4 变电站主设备等效声源模型 |
3.4.1 变压器等效声源模型的建立与研究 |
3.4.2 三相电抗器等效声源模型的建立与研究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声子晶体的带隙及声传输损失特性分析 |
4.1 声子晶体的带隙特性 |
4.1.1 计算方法 |
4.1.2 带隙特性分析 |
4.2 声子晶体的声传输损失特性 |
4.2.1 计算方法 |
4.2.2 声传输损失特性分析 |
4.3 空腔声子晶体板的带隙与声传输损失特性分析 |
4.3.1 引言 |
4.3.2 材料与模型 |
4.3.3 结果与分析 |
4.3.4 结构参数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声子晶体降噪机理研究 |
5.1 动力减振降噪 |
5.2 动态质量密度 |
5.3 模态参与因子 |
5.4 振型位移分析 |
5.5 等效质量-弹簧模型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混合声弹超材料的带隙与声振特性 |
6.1 引言 |
6.2 材料与结构 |
6.3 带隙特性 |
6.4 传输损失特性 |
6.5 减振与降噪机理分析 |
6.6 传输损失的影响因素 |
6.7 本章小结 |
第7章 前置径向膜声学超材料的带隙与声学特性 |
7.1 引言 |
7.2 材料与结构 |
7.3 带隙特性 |
7.4 声传输损失特性 |
7.5 降噪机理分析 |
7.5.1 膜的动态质量密度 |
7.5.2 板的等效质量-弹簧模型 |
7.6 声传输损失的影响因素 |
7.7 本章小结 |
第8章 声子晶体的工程应用探索 |
8.1 工程应用的普适性流程 |
8.2 变电站低频噪声控制工程 |
8.2.1 变电站噪声相关法律与标准 |
8.2.2 声子晶体在变电站的应用 |
8.3 本章小结 |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
9.1 结论 |
9.2 创新点 |
9.3 未来研究工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山东省某企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国外职业卫生现状 |
1.2 国内职业卫生现状 |
1.3 职业病相关概念及其相关危害因素 |
1.4 职业健康检查 |
1.5 机械加工制造业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
2.1 资料来源 |
2.2 研究对象 |
2.3 调查内容 |
2.3.1 作业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 |
2.3.1.1 环境条件 |
2.3.1.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内容 |
2.3.1.3 现场采样 |
2.3.1.4 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限值 |
2.3.3 一般资料 |
2.3.4 职业健康检查内容 |
2.4 质量控制 |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山东省某企业作业现场职业危害因素调查结果 |
3.2 山东省某企业健康检查一般资料结果 |
3.2.1 不同性别和年龄作业人员情况 |
3.2.2 不同工龄作业人员情况 |
3.2.3 不同工种作业人员情况 |
3.2.4 不同部门作业人员情况 |
3.2.5 接触不同危害因素作业人员情况 |
3.3 山东省某企业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
3.3.1 不同体检类别员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
3.3.2 不同户籍员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
3.4 山东省某企业目标疾病检出情况 |
3.4.1 不同工龄作业人员目标疾病检出情况 |
3.4.2 不同工种作业人员目标疾病检出情况 |
3.4.3 不同作业部门员工目标疾病检出情况 |
3.4.5 接触不同职业危害因素人员目标疾病检查结果 |
3.5 山东省某企业职工健康检查指标异常检出情况 |
3.5.1 不同工龄作业人员指标异常检出情况 |
3.5.2 不同工种作业人员指标异常检出情况 |
3.5.3 不同作业部门作业人员指标异常检出情况 |
3.5.4 接触不同职业危害因素人员指标异常检出情况 |
第4章 讨论 |
4.1 健康检查一般资料结果分析 |
4.2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 |
4.3 目标疾病检出结果分析 |
4.4 指标异常检出结果分析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致谢 |
(9)某乘用车制造企业噪声暴露风险评估及职业病危害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企业概况 |
2.1.1 评价单元划分 |
2.1.2 劳动定员及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 |
2.2 职业噪声暴露调查结果 |
2.3 发生高频听力损失预测 |
2.4 发生职业性噪声聋风险预测 |
2.5 其它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 |
2.5.1 化学有害因素 |
2.5.2 其它物理因素 |
2.5.3 职业病危害因素合格率 |
2.6 职业病防护设施评价 |
2.6.1 防尘毒设施评价 |
2.6.2 工频电场防护设施评价 |
2.6.3 高频电磁场防护设施评价 |
2.6.4 高温防护设施评价 |
2.6.5 紫外辐射防护设施评价 |
2.7 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评价 |
2.8 应急救援设施评价 |
2.9 辅助用室评价 |
2.10 职业健康监护评价 |
2.11 职业卫生管理评价 |
3 讨论 |
3.1 噪声职业暴露风险评估讨论 |
3.1.1 噪声暴露水平及超标原因 |
3.1.2 噪声暴露风险评估 |
3.1.3 噪声暴露风险管理 |
3.2 其它职业病危害因素 |
4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噪声风险评估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10)某市汽车零件制造企业噪声危害现状及其对工人外周血端粒影响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1.2.2 研究内容 |
1.2.3 个体噪声测量 |
1.2.4 基本情况和职业情况调查 |
1.2.5 NIHL症状调查和纯音测试 |
1.2.6 外周血RTL的检测 |
1.2.7 外周血RTA的检测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噪声强度 |
2.2 一般情况 |
2.3 纯音听力检查结果及NIHL症状 |
2.4 RTL值和RTA值 |
2.5 变量间关联性探讨 |
3 讨论 |
四、噪声的危害及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汽车型砂铸造行业噪声危害特点分析[J]. 杨少华,吴家兵,郑建如,祁成,朱亮亮,史伟伟,梅勇,尹虹,吴琨.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2
- [2]2019年云浮市重点行业企业噪声危害监测结果分析[J]. 苏小棠,陈继超,陈小月,黄钦海. 职业与健康, 2022(01)
- [3]海南省某燃煤发电企业职业健康风险综合评估[J]. 金蕾,李宾,王龙义,陈玉珅,陈云,唐天统,阙凌云. 职业与健康, 2021(21)
- [4]某市金属制造业工人噪声危害知、信、行与听力水平关联性分析[J]. 周郁潮,郑海英,刘浩中,潘文娜,梁永锡,冯简青.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1(04)
- [5]耳毒性有机溶剂与噪声联合暴露对劳动者听力影响研究[D]. 刘丹.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02)
- [6]低成本高效益的离心降噪法在汽车制造业噪声治理中的应用[J]. 邓冠华,周丽屏,张海,舒友梅,邓浩鹏,王致.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1(03)
- [7]声子晶体对变电站低频噪声调控机理研究[D]. 郭兆枫.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8]山东省某企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及评价[D]. 张霞玉. 吉林大学, 2021(01)
- [9]某乘用车制造企业噪声暴露风险评估及职业病危害评价[D]. 刘周. 武汉科技大学, 2021(01)
- [10]某市汽车零件制造企业噪声危害现状及其对工人外周血端粒影响探讨[J]. 刘浩中,冯简青,王淑玉,陈浩,刘新霞.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