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氯丁橡胶混炼特性研究:Ⅰ.纯胶配合(论文文献综述)
朱则刚[1](2021)在《解读橡胶制品的成型方法概要》文中研究说明橡胶制品指以天然及合成橡胶为原料生产各种橡胶制品,还包括利用废橡胶再生产的橡胶制品,目前合成橡胶的产量已大大超过天然橡胶,其中产量最大的是丁苯橡胶。橡胶制品是一种高弹性的高分子化合物,是无定形的高聚合物,也称弹性体,即在很小的外力作用下能产生较大的形变,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本文将简略介绍橡胶制品的材料、配方设计和成型工艺。
傅应才[2](2017)在《火灾中橡胶生胶的熔体流淌行为及其对燃烧过程的影响》文中指出橡胶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它不仅为人们提供日常生活用品、医疗等轻工橡胶产品,而且为矿业、交通运输等重工业和新兴行业提供各种橡胶生产设备或橡胶配件。橡胶生胶在火灾过程中会出现熔体流动、滴落的现象,影响火灾的发展。本文运用锥形量热仪、熔体流淌火灾试验装置、微机氧弹式热量计、C80微量热仪、热重分析仪等手段对天然橡胶、丁苯橡胶、顺丁橡胶、三元乙丙橡胶、丁腈橡胶和氯丁橡胶的小尺寸燃烧特征和火灾条件下橡胶熔体流淌行为及其对燃烧过程的影响展开了研究,此外还对橡胶熔体的热性质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包括以下部分内容:1、(1)锥形量热仪试验中发现,橡胶生胶的点燃时间对辐射强度比较敏感,其中影响最明显的为丁苯橡胶,当其辐射强度由15kW/m2增加到50kW/m2时,丁苯橡胶的点燃时间由589s缩短到21s。6种橡胶之间的点燃时间区别不大,尤其是在较高的辐射强度下,6种橡胶的点燃时间几乎是一致的。(2)1550kW/m2的辐射强度下,天然橡胶和三元乙丙橡胶的热释放速率曲线呈现单峰型,而氯丁橡胶的热释放速率曲线呈现双峰型。在低辐射强度下,丁苯橡胶、顺丁橡胶和丁腈橡胶热释放速率曲线表现出双峰型,但在高辐射强度下其热释放速率曲线却表现出单峰型。2、(1)除氯丁橡胶之外的其他5种橡胶燃烧过程中均会出现熔融流淌行为,其熔融流淌形成的油池火能够改变整个火灾的发展历程。天然橡胶、丁苯橡胶、顺丁橡胶、三元乙丙橡胶、丁腈橡胶样品燃烧时的最大熔融流淌面积分别达到了1860cm2、472cm2、690cm2、2007cm2和356cm2。(2)橡胶的熔融流淌对火灾发展有两种作用。一种是燃烧的橡胶熔融流淌物形成油池火,成为其它可燃物的引火源,扩大火灾范围,增大火灾的规模;另外一种是橡胶熔融流淌物可以带走可燃物和热量以延缓材料自身的燃烧。三元乙丙橡胶熔融流淌燃烧过程中同时体现上述的两种作用,流淌燃烧和不流淌燃烧条件下的火灾危害相近,而天然橡胶、丁苯橡胶、顺丁橡胶和丁腈橡胶则主要体现的是增大火灾危害作用,不管是燃烧质量损失速率还是温度场分布均比不流淌燃烧条件下要高很多。(3)橡胶燃烧残余物室温下有两种状态,一种为粘流态,如天然橡胶和三元乙丙橡胶;一种为固态,如丁苯橡胶、顺丁橡胶和丁腈橡胶。前者残余量多,燃烧过程中流淌快;后者残余量少,燃烧过程中流淌慢。3、(1)4种铺地材料上丁苯橡胶熔融流淌燃烧速率及温度场分布从小到大顺序均为:瓷砖、PVC地板革、石膏板、钢板,该顺序与铺地材料的热容和PVC地板革分解产物的阻燃性有关。铺地材料对橡胶熔体和油池火蔓延的抑制作用从小到大的顺序均为:钢板、石膏板、PVC地板革、瓷砖,这刚好与其燃烧速率顺序一一对应。(2)4种铺地材料对燃烧的橡胶熔体熄灭能力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瓷砖、石膏板、PVC地板革、钢板。因为钢板的良好导热性,在丁苯橡胶燃烧的后期其燃烧速率快速增长,表现出非线性的特征;在对熔体的熄灭作用上看,钢板对燃烧熔体的熄灭作用是先大后小,同样具有非线性的特点。(3)橡胶熔融流淌燃烧过程中,尺寸并非越小燃烧就越快。5种粒径下三元乙丙橡胶的熔融流淌燃烧均有大量粘流态的橡胶熔体剩余,有部分橡胶燃烧剩余物达到了80%。4、在火灾条件下的天然橡胶、顺丁橡胶、三元乙丙橡胶和丁腈橡胶熔体与它们的橡胶原样相比,燃烧热值、熔融温度均有一定程度的减小或降低。而在热稳定性方面,除了丁腈橡胶熔体的稳定性有提升之外,其他三种橡胶熔体稳定性均有稍微的降低。
张清阳[3](2016)在《NBR/EVM并用胶结构性能及应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对NBR/EVM并用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通过改变配合剂的的种类和用量,考察了NBR/EVM硫化胶老化前后物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DCP、复合硫化体系和BIPB三种硫化体系下,随着NBR/EVM并用比的减小,硫化胶的耐老化性能逐渐变好,耐油性能随EVM800HV含量的增大而逐渐变好,而随EVM500HV含量的增大而逐渐变差;在NBR中并用适量EVM后其耐臭氧性能变好。随着硫化剂DCP、BIPB用量的增大,NBR/EVM硫化胶的交联密度和定伸强度逐渐增大,压缩永久变形性能变好;在DCP/TAIC并用量为1.4/0.7时NBR/EVM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最好。防老剂MB用量为1.2份时,NBR/EVM硫化胶的耐老化性最佳;防老剂RD会抑制DCP的硫化作用,防老剂MB和防老剂RD并用时具有协同防护效应,防老剂MB/RD并用比为1.6/0.4和1.2/0.8时的耐老化性能最佳。四种填料的填充效果由好至坏顺序为:云母粉、硅微粉、粉煤灰、碳酸钙。四种增塑剂的增塑效果由好至坏的顺序为:TP95、TOTM、LNBR、DOP。随着CNTs用量的增大,NBR/EVM混炼胶的流动性变差,NBR/EVM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耐磨性、导电性能和导热性能逐渐变好。NBR/EVM混炼胶的储能模量随CNTs用量增大而逐渐增大,且随应变增大而逐渐减小;NBR/EVM硫化胶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均随CNTs用量增大而逐渐增大。综合分析,在配合剂用量适当时,NBR/EVM并用胶可以用作汽车助力转向胶管的内外胶。
孙赫[4](2012)在《耐油PA6/NBR共混物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采用丁腈橡胶(NBR)与聚酰胺6(PA6)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PA6/NBR,考察了其熔融共混过程中扭矩值的变化,表征了不同橡胶含量和腈基含量的共混物的拉伸性能、耐溶剂性能,对共混物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并且通过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法等研究了PA6/NBR共混物的结晶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共混物中橡胶相含量的增加,共混物体系的熔体粘度上升,平衡转矩值也随之增加。在相同NBR含量条件下,橡胶腈基含量为41%的PA6/NBR共混物的平衡扭矩值最高;在相同的NBR含量条件下,拉伸强度随着橡胶腈基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NBR含量的增加,含腈基高的共混物的拉伸强度由41.2下降11.7;含腈基低的共混物的拉伸强度由29.6下降10.7;共混物体系中随着NBR含量从20%增加到100%,PA6/NBR共混物达到溶胀平衡后,体积溶胀率由3.9%增加到364.7%,质量溶胀率由6.1%增加到350.1%。但是随着混合物中橡胶腈基含量的降低,PA6/NBR共混物的耐溶剂性能呈下降趋势;红外测试结果表明NBR与PA6在高温高剪切作用下共混时,相互间存在微化学反应。红外结果同时显示混合物中橡胶腈基含量的大小与NBR、PA6之间的微化学反应无关。对混合物的结晶性能研究表明,随着NBR的加入,PA6的晶型由Y晶型转变为α晶型。随着共混物中NBR含量的增加,共混样品中PA6的结晶度下降。当NBR含量达到80%时,NBR分子与PA6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阻碍了PA6的结晶,使得PA6的结晶变得不完善。比较偏光显微镜照片可以发现加入大量的NBR的存在阻碍了PA6的结晶。
李百刚[5](2008)在《分切机收卷轴摩擦力矩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分切机收卷轴的作用是在一根轴上将分切后的各种材料卷绕成多卷的卷筒材料,收卷轴收卷力矩的大小和一致性决定了收卷质量。本课题主要对影响收卷轴输出力矩的因素进行研究,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的方法确定输入压力与输出力矩的理想值,为分切机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1)根据分切机的适用材料、料膜宽度、最小分切宽度、料卷直径等参数,得出每个滑差环的输出力矩范围和精度要求,为确定滑差轴的参数提供依据。(2)通过滑差轴气囊基本要求的分析,对各种橡胶的拉伸强度、伸长率、减震、气体渗透率和摩擦系数的比较,确定滑差轴气囊的最佳材料,并用实验的方法检测不同规格气囊输入压力和输出压力的关系,确定最佳的气囊参数。(3)研究滑差轴滑差环材料与表面粗糙度与摩擦力矩的关系,用分析法确定滑差环材料。对滑差环表面粗糙度与摩擦力矩的关系进行理论定性分析和实验验证,确定最适合滑差环材料的粗糙度,以达到最理想的工作状态。(4)通过理论分析的方法确定滑差键的材料种类;采用实验验证的方法确定滑差键材料的最佳配方,保留聚四氟乙烯良好的耐高、低温,耐腐蚀、自润滑、不粘等特性,对其不耐磨、硬度低、易冷流的机械性能进行改善,满足滑差键输出力矩稳定并一致、耐磨等要求,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5)根据实际工作的要求,通过性能曲线的线性化,使滑差轴输入压力与输出力矩的实际值接近理论值,达到所要求的精度,保证收卷的质量。
王作龄[6](2005)在《通用橡胶配方集锦(二)》文中指出介绍了1 5例通用橡胶的实用配方及其特征,并对各配方进行了较为详细地说明。
李汉堂[7](2005)在《废弃物再利用》文中研究表明废弃物会污染环境 ,将它用于橡胶 ,既解决了环境问题 ,又可减少橡胶生产的成本 ,且不降低胶料的主要物理机械性能。
王作龄[8](2004)在《最新橡胶工艺原理(十七)》文中提出
林雅铃,张安强,王炼石,周奕雨[9](2003)在《氯丁橡胶混炼特性研究:Ⅰ.纯胶配合》文中指出利用Brabender转矩流变仪研究了氯丁橡胶(纯胶配合)的密炼机混炼特性。研究了不同混炼温度(30~50℃)、混炼转速(30~90rpm)下的氯丁橡胶混炼性能。从混炼扭矩曲线和混炼功率曲线的角度分别分析了氯丁橡胶的混炼扭矩-时间曲线在低温(30℃)混炼时所出现的“填料混入峰”的成因。并提出了氯丁橡胶的密炼机混炼的合适的混炼条件范围,该结论与ASTM标准是相符合的。
张晓[10](2003)在《氯磺化聚乙烯橡胶的生产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 1 概述氯磺化聚乙烯(简称CSM)是低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经过氯化和氯磺化反应制得的一种特种橡胶。分子量一般在20000~30000之间,CSM具有独特的综合性能,具有良好的着色性、耐油、耐热、抗氧化性、耐候性、耐腐蚀性、阻燃性、耐磨性和韧性,因而用途广泛。2 生产现状CSM最早是由美国杜邦公司于1952年开发成功的,20世纪80年代,日本电化公司和东曹公司相继建设生产装置,目前世界仅有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等少数国家建有CSM装置,其中
二、氯丁橡胶混炼特性研究:Ⅰ.纯胶配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氯丁橡胶混炼特性研究:Ⅰ.纯胶配合(论文提纲范文)
(1)解读橡胶制品的成型方法概要(论文提纲范文)
1. 工业用橡胶制品的种类及材料 |
2. 橡胶制品的配方设计 |
3. 橡胶制品的压延工艺 |
4. 橡胶制品的压出和注压成型工艺 |
5. 橡胶制品的硫化工艺 |
6. 橡胶制品的塑炼与混炼工艺 |
7. 结束语 |
(2)火灾中橡胶生胶的熔体流淌行为及其对燃烧过程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引言 |
1.2 橡胶概述 |
1.2.1 橡胶的结构特性 |
1.2.2 橡胶的分类 |
1.2.3 天然橡胶 |
1.2.4 丁苯橡胶 |
1.2.5 顺丁橡胶 |
1.2.6 乙丙橡胶 |
1.2.7 丁腈橡胶 |
1.2.8 氯丁橡胶 |
1.2.9 丁基橡胶 |
1.2.10 硅橡胶 |
1.2.11 氟橡胶 |
1.2.12 聚氨酯橡胶 |
1.3 橡胶的火灾危险性 |
1.4 聚合物熔融流淌燃烧的研究进展 |
1.5 本文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二章 基于锥形量热仪的橡胶燃烧特性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2.2 样品的制备 |
2.2.3 实验工况 |
2.2.4 锥形量热仪 |
2.2.4.1 锥形量热仪的构造 |
2.2.4.2 锥形量热仪参数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热释放速率 |
2.3.2 总热释放 |
2.3.3 质量损失 |
2.3.4 烟生成速率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橡胶生胶熔融流淌燃烧行为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仪器 |
3.2.3 实验工况 |
3.2.4 实验步骤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天然橡胶熔融流淌燃烧 |
3.3.2 丁苯橡胶熔融流淌燃烧 |
3.3.3 顺丁橡胶熔融流淌燃烧 |
3.3.4 三元乙丙橡胶熔融流淌燃烧 |
3.3.5 丁腈橡胶熔融流淌燃烧 |
3.3.6 橡胶熔融流淌燃烧的熔体面积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铺地材料与尺寸对橡胶熔融流淌燃烧行为的影响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仪器 |
4.2.3 实验工况 |
4.2.4 实验步骤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铺地材料对丁苯橡胶流淌燃烧影响 |
4.3.2 尺寸对橡胶流淌影响 |
4.3.2.1 尺寸对丁腈橡胶流淌影响 |
4.3.2.2 尺寸对三元乙丙橡胶流淌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橡胶熔体的热性质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5.2.2 实验工况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氧弹热值测试 |
5.3.2 C80微量热仪测试 |
5.3.3 热重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3)NBR/EVM并用胶结构性能及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选题背景 |
2.1 丁腈橡胶(NBR) |
2.2 乙烯-醋酸乙烯酯橡胶(EVM) |
3 碳纳米管 |
3.1 概述 |
3.2 结构与特性 |
3.3 应用 |
4 橡胶的共混改性 |
4.1 概述 |
4.2 橡胶共混的目的和意义 |
4.3 聚合物的共混理论和共混方法 |
4.4 聚合物之间相容性理论 |
4.5 聚合物共混物相容性的表征 |
4.6 橡胶共混物的共交联 |
5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1 原材料 |
2 实验配方 |
3 实验仪器与设备 |
4 试样制备与工艺条件 |
4.1 混炼 |
4.2 硫化 |
5 性能测试 |
5.1 硫化特性测试 |
5.2 物理机械性能测试 |
5.3 平衡溶胀法测定两相交联密度 |
5.4 基因贡献法测定三维溶解度参数 |
第三章 NBR/EVM并用比对共混硫化胶性能的影响 |
1 概述 |
2 3M硫化体系下并用比对NBR/EVM共混硫化胶性能的影响 |
2.1 实验方案 |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 DCP硫化体系下并用比对NBR/EVM共混硫化胶性能的影响 |
3.1 实验方案 |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 复和硫化体系下并用比对NBR/EVM共混硫化胶性能的影响 |
4.1 实验方案 |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5 三种硫化体系对NBR/EVM800HV共混胶性能影响的对比 |
5.1 实验方案 |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硫化体系及防护体系对NBR/EVM硫化胶交联密度及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
1 概述 |
2 硫化剂DCP用量对硫化胶性能的影响 |
2.1 实验方案 |
2.2 结果与讨论 |
3 硫化剂BIPB用量对硫化胶性能的影响 |
3.1 实验方案 |
3.2 结果与讨论 |
4 防老剂MB的用量对NBR/EVM硫化胶性能的影响 |
4.1 实验方案 |
4.2 结果与讨论 |
5 防老剂MB/RD并用比对NBR/EVM硫化胶性能的影响 |
5.1 实验方案 |
5.2 结果与讨论 |
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碳纳米管用量对NBR/EVM并用胶性能的影响 |
1 概述 |
2 CNTs用量对NBR/EVM并用胶性能的影响 |
2.1 实验方案 |
2.2 结果与讨论 |
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NBR/EVM并用胶的应用 |
1 概述 |
2 NBR/EVM并用比对NBR/EVM硫化胶性能的影响 |
2.1 实验方案 |
2.2 结果与讨论 |
3 硫化剂DCP/AIC并用比对NBR/EVM硫化胶性能的影响 |
3.1 实验方案 |
3.2 结果与讨论 |
4 填料种类对NBR/EVM硫化胶性能的影响 |
4.1 实验方案 |
4.2 结果与讨论 |
5 增塑剂种类对NBR/EVM硫化胶性能的影响 |
5.1 实验方案 |
5.2 结果与讨论 |
6 CNTs用量对NBE/EVM硫化胶性能的影响 |
6.1 实验方案 |
6.2 结果与讨论 |
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耐油PA6/NBR共混物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前言 |
1.2 丁腈橡胶(NBR) |
1.2.1 NBR的主要品种与分类 |
1.2.2 丁腈橡胶的性能 |
1.2.3 丁腈橡胶的聚合物结构与其基本物理性能及加工性能的关系 |
1.2.4 丁晴橡胶的性能参数 |
1.2.5 丁腈橡胶的发展现状 |
1.3 PA6的增韧改性 |
1.3.1 尼龙的结构与性能特点 |
1.3.2 尼龙的改性 |
1.4 NBR的共混物 |
1.4.1 NBR/聚氯乙烯(PVC) |
1.4.2 NBR/聚丙烯(PP) |
1.4.3 NBR/氯化聚丙烯(PPC)掺混改性 |
1.4.4 NBR/氯磺化聚乙烯(CSM) |
1.4.5 NBR与酚醛树脂掺混改性 |
1.4.6 NBR/PA |
1.5 立项依据及研究路线结构示意图 |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
2.1 实验原材料及配方 |
2.1.1 原材料 |
2.1.2 实验配方 |
2.2 实验测试仪器及试样制备 |
2.2.1 实验测试仪器 |
2.2.2 试样制备 |
2.3 分析与测试 |
2.3.1 橡胶硫化曲线测定 |
2.3.2 门尼粘度测定 |
2.3.3 力学性能测试 |
2.3.4 耐溶剂性测试 |
2.3.5 红外光谱测试 |
2.3.6 X-射线(XRD)测试 |
2.3.7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
2.3.8 偏光显微镜 |
第三部分 结果与讨论 |
3.1 橡胶的硫化曲线分析 |
3.2 NBR/PA6熔融共混过程中转矩值变化 |
3.3 拉伸性能测试 |
3.4 NBR/PA6共混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
3.5 PA6/NBR共混物的耐溶剂性能 |
3.6 NBR/PA6共混物的X射线衍射分析 |
3.7 NBR/PA6共混物的DSC分析 |
3.8 偏光显微镜分析 |
第四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5)分切机收卷轴摩擦力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分切机收卷轴的主要特点 |
1.2 收卷轴的结构形式 |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本课题的主要任务及内容 |
2 中心气控式滑差轴的工作要求 |
2.1 塑料分切机的主要技术要求 |
2.2 对每个滑差环输出力矩的要求 |
2.3 对每个滑差环的转速要求 |
2.4 对输入气压的要求 |
2.5 滑差轴输出力矩的计算方法 |
2.6 中心气控式滑差轴输出力矩测量装置 |
2.7 本章小结 |
3 气囊对输出力矩影响的研究 |
3.1 滑差轴对气囊的要求 |
3.2 气囊材料对输出力矩的影响 |
3.2.1 天然橡胶 |
3.2.2 合成橡胶 |
3.2.3 丁基橡胶 |
3.3 气囊规格对输出力矩影响的研究 |
3.3.1 气囊压力传递过程中压力消耗的测量装置 |
3.3.2 气囊压力传递过程中压力消耗的测量 |
3.4 本章小结 |
4 滑差环对输出力矩影响的研究 |
4.1 摩擦机理 |
4.1.1 机械啮合理论 |
4.1.2 分子作用理论 |
4.1.3 粘着摩擦理论 |
4.1.4 磨擦二项式定理 |
4.2 摩擦副材料的要求 |
4.2.1 摩擦副材料的性能 |
4.2.2 材料的耐摩减摩机理 |
4.3 滑差环材料对输出力矩的影响的研究 |
4.4 滑差环粗糙度对输出力矩影响的分析 |
4.5 本章小节 |
5 滑差键对输出力矩影响的研究 |
5.1 聚四氟乙烯性能 |
5.2 不同聚四氟乙烯性能的比较 |
5.3 本章小结 |
6 滑差轴输出力矩曲线的研究 |
6.1 工作压力与滑差轴输出力矩的理论曲线 |
6.2 工作压力与滑差轴输出力矩的实际曲线 |
6.3 工作压力与滑差轴输出力矩的理论曲线与实际曲线的线性化 |
6.4 实际工作中压力与输出力矩工程曲线的确定 |
6.5 恒张力收卷模式 |
6.6 锥度张力收卷模式 |
6.7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课题的主要结论 |
7.2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6)通用橡胶配方集锦(二)(论文提纲范文)
配方例8 氯丁橡胶 (CR) |
配方例9 氯丁橡胶 (CR) |
配方例10 氯丁橡胶 (CR) |
配方例11 丁腈胶橡胶 (NBR) |
配方例12丁腈橡胶 (NBR) |
四、氯丁橡胶混炼特性研究:Ⅰ.纯胶配合(论文参考文献)
- [1]解读橡胶制品的成型方法概要[J]. 朱则刚. 中国轮胎资源综合利用, 2021(02)
- [2]火灾中橡胶生胶的熔体流淌行为及其对燃烧过程的影响[D]. 傅应才. 青岛科技大学, 2017(01)
- [3]NBR/EVM并用胶结构性能及应用的研究[D]. 张清阳. 青岛科技大学, 2016(08)
- [4]耐油PA6/NBR共混物制备与性能研究[D]. 孙赫. 长春工业大学, 2012(01)
- [5]分切机收卷轴摩擦力矩的研究[D]. 李百刚. 西安理工大学, 2008(12)
- [6]通用橡胶配方集锦(二)[J]. 王作龄. 世界橡胶工业, 2005(05)
- [7]废弃物再利用[J]. 李汉堂. 世界橡胶工业, 2005(03)
- [8]最新橡胶工艺原理(十七)[J]. 王作龄. 世界橡胶工业, 2004(08)
- [9]氯丁橡胶混炼特性研究:Ⅰ.纯胶配合[J]. 林雅铃,张安强,王炼石,周奕雨.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03(04)
- [10]氯磺化聚乙烯橡胶的生产与应用[J]. 张晓. 橡胶科技市场, 20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