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觉民与黄花岗起义

林觉民与黄花岗起义

一、林觉民与黄花岗起义(论文文献综述)

吴莹[1](2022)在《柔情侠骨的世间绝唱——林觉民《与妻书》赏析》文中研究说明革命英雄林觉民的一封绝笔家书《与妻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柔情侠骨的革命烈士形象。从文学意义与社会价值的角度解读《与妻书》,其既是一封爱家者的血泪家书,也是一个爱国者的忠善宣言,还是一篇爱仁者的慷慨陈词。解读《与妻书》一文,为剖析革命烈士英勇的形象、品味家书多层次的内涵和弘扬国人的家国情操具有独特价值。

蔡西希[2](2021)在《抒情传统、意识形态和民间想象——《与妻书》作为红色经典书信的生成》文中研究指明书信散文作为散文的亚类,融合了书信的形式与散文的诗性。屡被语文教材收录、或以歌剧形式呈现和纪念的《与妻书》,作为家书有其典型性,但国内对《与妻书》作为红色经典书信的生成过程研究却阙如。以《与妻书》文本为研究对象,从书信的形式、抒情传统、意识形态和民间想象角度,分析《与妻书》经典化过程,对进一步理解和阐释近代革命正典有所助益。

李承明[3](2021)在《既是“与妻”书,亦是“与国人”书》文中提出历史上脍炙人口的书信甚多,唯林觉民的《与妻书》读来总令人心潮澎湃,书中所体现出来的革命与爱情的交融,总让人感觉到这不仅是写给妻子的书,实际上也是一篇写给全体国人的书。林觉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1911年,在黄花岗起义之前,其写给妻子一份家信,即我们今天读到的《与妻书》。这封家信一经披露,就感动和影响了无数人。即使随着时间的推移,革命的枪响已经远离了今天的人们,革命的销烟也已经完全被和平建设的风儿吹散,但书信中所留下的这份感动并没有丝毫的减损,一代又一代的人被《与妻书》中所表现出的革命者的大爱情怀所激励和鼓舞。

徐鹏飞,张武军[4](2021)在《政治与艺术的往复:田汉《黄花岗》版本流变考》文中研究说明《黄花岗》是田汉最为看重的剧作之一,从1925年春到1929年5月,4年多的时间里,《黄花岗》历经多次修改和重新发表,相继刊登于长沙《大公报》副刊《现代思想》、《醒狮》周报副刊《南国特刊》、上海《中央日报》副刊《摩登》和《南国月刊》,《黄花岗》的内容与思想亦不断发生增减与更改,由此产生四种不同版本。版本流变见证了田汉由歌咏"蔷薇"到走向"荆棘"的文艺观念转变,同时也反映出田汉在政治和艺术之间纠缠往复的态度,是理解后来"田汉转向"的重要材料。

李梦瑶[5](2021)在《图示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历史教学的教育理念日趋发展,教学方式也随之革新。图示教学法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能够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得到了历史教师的认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图示教学法开始兴起。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历史图示教学法与多媒体课堂的结合更为紧密,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推广开来。本文主要从三方面出发对图示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应用展开阐述。第一章围绕图示法的特点、图示的分类以及图示法的教学价值等问题,从理论层面上展开论述。第二章笔者开展了图示教学法在上海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际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分别对上海市三所初中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图示法在课堂中的使用现状、学生对图示的了解程度和态度等问题。此外,通过网络资源中的案例,分析优秀案例的亮点和问题案例的不足。第三章笔者总结出图示法要与讲述法相结合、图示与史料教学法相结合、图表要与比较相结合、善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以及掌握设计图示的方法五大教学策略,并对图示法在不同环节中的应用进行分解。在教学策略分析的基础上,以《辛亥革命》一课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对图示法走入课堂进行实践应用,为一线教师将图示法与课堂相结合提供到一定的参照和借鉴。

夏陈伟[6](2021)在《关切生命意义:历史教育的价值意蕴——以拓展课“舍身·觉民”一课为例》文中提出历史教育不是"历史学的教育",而是以人格为"总开关",用历史帮助学习者健全成长的教育[1],尤其要关切生命意义。历史教育对"生命意义"的关切,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史实的考察反思个体生命的价值、社会和国家(民族)认同以及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本文以拓展课《舍身·觉民》为例,探讨以微观视角引导学生关切生命意义的价值意蕴。一、立意:感悟辛亥英烈的家国情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李鹤[7](2020)在《“温情与敬意”:家国情怀与课堂教学研究 ——以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辛亥革命》为例》文中指出受到新时代中国国情变化的影响,在国际教育改革潮流的推动下,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组共同修订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于2018年正式颁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其中最大的变化与创新点是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目标由三维目标变为了五大核心素养,为新时代的人才培养制定了新要求,“如何培育核心素养”也成为历史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话题。从历史的角度看,受到宗法观念与儒家思想的影响,家国情怀的历史内涵丰富,但也受限于士大夫阶层狭隘的忠君思想。从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角度看,作为五大历史核心素养之一的“家国情怀”,既是诸素养中价值目标的体现——通过“家国情怀”的培育可以引导学生构建人文素养、爱国情感、社会责任,又是历史教育达到立德树人目标的必由之路。进入21世纪,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下,各国文明交互碰撞、多元融合,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讲,当代中学生将要面对的是如何应对新时代所面临的弘扬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挑战,而培养家国情怀就是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重要途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节点,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在提升家国情怀、增强爱国情感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辛亥革命中所展现出的救亡图存的牺牲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与忧患意识,以及民主共和精神对国民思想解放的影响,都是家国情怀最直观的体现。以2017年版新课标作为依托,借助2019年教育部编写的高中历史必修新教材,选择《辛亥革命》作为经典案例,三者结合探索“家国情怀”在教学实际中的实施,是让爱国情感与人文情怀扎根于学生心灵深处的有效路径。

刘阳[8](2020)在《叙事性舞蹈作品表演中“情感表达”方法研究 ——以个人学位专场叙事性舞蹈作品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舞蹈表演理论与实践为基础,对叙事性舞蹈作品表演进行分析研究。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对叙事性舞蹈作品进行了概述,并概括出叙事性舞蹈作品具有表演性与形象性、情感性与思想性、情节性与语言性等表演特征,演员在对该类作品进行表演的过程中,应重视作品背景、体验人物角色、明确矛盾关系、处理典型动作。然后以个人学位专场中的叙事性舞蹈作品表演实践为例,对上述观点进行了论证说明。最后将个人实践经验与理论方法相结合,提炼出针对叙事性舞蹈作品表演中情感表达的主要方法,即:把握情感基调、演绎情感脉络,激化情感矛盾、外化情感体验。通过个人学位专场的表演实践及论题研究的结果表明,叙事性舞蹈作品表演中“情感表达”的方法实践,能够更加有效、准确地表达叙事性舞蹈作品的情感。为演员们在表演叙事性舞蹈作品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

李辉[9](2020)在《中学历史课近代中国人物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文中研究说明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等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历史人物作为历史教育的一环,始终是历史教育研究的重点之一。与此同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历史人物教学也有相应的规定与要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更是全方位地重视历史人物。尽管诸多教育工作者对此方面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多年,但是不可否认地是,在教学实践中人物教学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笔者试图以中国近代时期的历史人物教学为例来进行调查和研究,同时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获取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探讨其问题成因。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调查总结的问题,深入研究,尝试构建合理的教学对策。与大多数研究不同的是,笔者的研究并不是以往的偏向于整体的研究,而是落足于以历史的一个时期、一个片段进行研究和调查,发现在某一具体的时间段内历史人物教学中产生的实际问题。同时对于教学对策的构建也尽力凸显人物色彩,选择有人物特色的区别于普通历史教学策略的对策,以此来为历史课上的人物教学提供一种可行的方向。本文的绪论对选题缘由、相关研究成果以及研究思路与方法做了详细的介绍。正文总共有三章,第一章详细阐述了中学历史课近代中国历史人物的学习内容与教学价值,具体包括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要求、教科书呈现的人物内容与特点以及近代中国人物教学的价值;第二章对历史课上中国近代人物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总结了存在的问题以及分析了问题的成因;第三章则根据总结的教学问题以及原因分析,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构建合理的有人物教学特色的教学策略,并通过相关的教学案例加以佐证。

宗晖[10](2020)在《部编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辛亥革命的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文中研究表明由教育部统一编写的初中历史教科书在2016年正式颁布实施并在全国统一推行,俗称部编版。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在辛亥革命这一内容的编写上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基于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辛亥革命这一内容的较大变化,本文将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辛亥革命这一内容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两版课程标准的比较分析和四个版本初中历史教科书关于辛亥革命这一内容的编写比较,来探究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辛亥革命的编写特点,并以此特点为依据,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本文将201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与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版)》进行比较分析,详细了解两版课程标准的不同,尤其是在辛亥革命这一内容上。将部编版与人教版、北师大版、华东师大版这三个版本中辛亥革命这一内容的单元结构、正文内容的选取、课文辅助系统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分析,得出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辛亥革命这一内容编写的六个特点:体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知识结构完整,历史脉络清晰;材料通俗、丰富;注重思维;凸显爱国主义情怀;关注辛亥革命的最新研究成果。依据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辛亥革命这一内容的编写特点,对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辛亥革命这一内容的教学提出自己的几点教学策略,并进一步对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辛亥革命这一内容进行单元教学设计,从而给予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教学范例和建议。

二、林觉民与黄花岗起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林觉民与黄花岗起义(论文提纲范文)

(1)柔情侠骨的世间绝唱——林觉民《与妻书》赏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爱家者的血泪家书
二、爱国者的忠善宣言
三、爱仁者的慷慨陈词
四、结语

(2)抒情传统、意识形态和民间想象——《与妻书》作为红色经典书信的生成(论文提纲范文)

一、“书信”的形式意义
    (一)?书信?作为一种交际方式
    (二)?书信?作为一种文本结构
二、《与妻书》中“书信”的形式意义
    (一)《与妻书》中?书信?形式交际意义分析
    (二)《与妻书》中?书信?形式结构意义分析
三、《与妻书》与中国抒情传统
    (一)《与妻书》对中国抒情传统方式和内容的继承
    (二)抒情内容新变:革命+抒情
四、意识形态、民间想象与文本增殖
    (一)个人修辞接受:私语
    (二)意识形态介入下的社会修辞接受:革命
    (三)民间想象下的社会修辞接受:情书
五、对红色经典家书的诗学之思
    (一)书信散文事实之?真?
    (二)书信散文艺术之?真?

(3)既是“与妻”书,亦是“与国人”书(论文提纲范文)

一、“与妻”解读
二、“与国人”延伸
三、齐家与平天下的隐喻

(4)政治与艺术的往复:田汉《黄花岗》版本流变考(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长沙《大公报》版:“蔷薇”的彷徨
二、《醒狮》版:革命与艺术的拼接
三、《中央日报》版:走向“荆棘”的艺术
四、《南国月刊》版:转向民众的情感与艺术
结语

(5)图示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三、理论依据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五、研究思路、方法
第一章 图示教学法及其价值
    第一节 图示的分类及图示法的特点
    第二节 图示法的教学价值
第二章 图示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现状调查研究
    第一节 图示在统编版教科书中的运用现状调查
    第二节 问卷调查所反映的图示法的运用现状
    第三节 网络资源中图示法的运用
第三章 图示教学法的运用策略与实践
    第一节 图示法的教学策略
    第二节 图示法的实践和应用
    第三节 基于图示法的教学设计:以《辛亥革命》为例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致谢

(6)关切生命意义:历史教育的价值意蕴——以拓展课“舍身·觉民”一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立意:感悟辛亥英烈的家国情怀
二、呈现:以林觉民《与妻书》为叙述中心
    (一)妻子的哀怨:你如何舍得?
    (二)丈夫的抉择:舍身为“觉民”
    (三)时代的意志:救亡与复兴
三、视角:宏观格局下的微观演绎

(7)“温情与敬意”:家国情怀与课堂教学研究 ——以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辛亥革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
        (一)研究新课标、新教材的意义
        (二)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案例分析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家国情怀的内涵与价值
    第一节 家国情怀的定义
        一、家国情怀的历史内涵
        二、家国情怀的现世含义
    第二节 培养“家国情怀”的现世价值与意义
        一、新时代的挑战——培养家国情怀的必要性
        二、“温情与敬意”——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性
第二章 新课标、新教材与“家国情怀”素养分析
    第一节 新课标中对“家国情怀”历史核心素养的释义与要求
        一、如何理解新课标对“家国情怀”的定义
        二、怎样看待新课标对“家国情怀”素养的要求
    第二节 新教材对“家国情怀”素养的体现——以《辛亥革命》为例
        一、新课标与教材分析
        二、新教材中《辛亥革命》的编写如何体现“家国情怀”
第三章 课堂教学中“家国情怀”的落地——以《辛亥革命》为例
    第一节 补充史料以完善对“家国情怀”的体现
        一、维度一:以“救亡图存”为线索——聚焦英雄事迹
        二、维度二:以“近代化”为线索,聚焦辛亥革命的影响
    第二节 “家国情怀”实施策略——《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确立五大核心素养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叙事性舞蹈作品表演中“情感表达”方法研究 ——以个人学位专场叙事性舞蹈作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 研究难点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六) 创新点
一、叙事性舞蹈作品概述及其表演特征
    (一) 叙事性舞蹈作品概述
    (二) 叙事性舞蹈作品的表演特征
        1、表演性与形象性
        2、情感性与思想性
        3、情节性与语言性
二、叙事性舞蹈作品“情感表达”的表演实践分析
    (一) 了解作品背景
    (二) 体验人物角色
    (三) 明确矛盾关系
    (四) 处理典型动作
三、叙事性舞蹈作品表演的“情感表达”方法
    (一) 把握情感基调
        1、解析人物历史背景
        2、塑造人物形象
    (二) 演绎情感脉络,激化情感矛盾
        1、理清情节发展,演绎情感脉络
        2、激化情感矛盾,突显情感层次
    (三) 外化情感体验
        1、面部表情的情感表达
        2、肢体动作的情感表达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 学位专场晚会节目单

(9)中学历史课近代中国人物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中学历史课近代中国历史人物学习内容与教学价值
    第一节 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近代中国的历史人物与学习要求
        一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规定
        二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规定
        三 课程标准所选择的近代中国历史人物的特点
    第二节 教科书所呈现的近代中国历史人物的主要学习内容与特点
        一 与历史人物在历史事件中所起作用的内容
        二 与历史人物的品格有关的内容
        三 与历史人物的性格和经历有关的内容
        四 与历史人物的评价有关的内容
    第三节 中学历史课关注近代中国历史人物的教学价值
        一 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 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
        四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二章 中学历史课近代中国历史人物的教学问题与成因分析
    第一节 近代中国历史人物教学现状调查
        一 调查的目的
        二 调查的方法
        三 调查问卷的设计
    第二节 近代中国人物教学的问题
        一 历史人物教学的立意局限于知识领域
        二 历史人物教学的材料陈旧范围狭窄
        三 历史人物内容的呈现方式单调乏味
        四 历史人物的评价结论较为脸谱化
    第三节 近代中国人物教学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 历史人物教学的价值把握不到位
        二 历史教科书相关内容的表述相对简单
        三 学生对相关内容较为熟悉
        四 历史影视剧等大众传媒有一定的干扰
第三章 中学历史课近代中国历史人物的教学策略
    第一节 多角度选择历史人物的细节材料
        一 与历史人物在历史事件中所起作用有关的细节材料
        二 与历史人物品格有关的细节材料
        三 与历史人物性格和经历有关的材料
    第二节 多种形式组织激发学生情感的课堂教学活动
        一 讲述历史人物故事的活动
        二 总结历史人物生平的活动
        三 评价历史人物的讨论活动
    第三节 多方面展开历史人物的探究活动
        一 撰写历史人物传记
        二 参观历史人物故居
        三 阅读历史人物史料
结语
附录 关于历史人物教学问题的问卷调查(学生)
参考文献
致谢

(10)部编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辛亥革命的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综述
        1.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研究
        2.中学历史教科书研究
        3.辛亥革命及其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研究
    (三)研究的方法
    (四)创新之处
一、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与课程标准相关研究
    (一)2001 版课程标准与2011 版课程标准比较分析
        1.前言比较
        2.课程目标比较
        3.课程内容比较
        4.实施建议比较
    (二)“辛亥革命”课程标准内容比较分析
二、四个版本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辛亥革命内容的比较
    (一)单元结构比较
        1.单元课程设置
        2.单元导言
    (二)正文内容选取比较
        1.关于孙中山个人相关内容
        2.关于武昌起义相关内容的比较
        3.关于中华民国创建相关内容的比较
        4、关于北洋政府黑暗统治相关内容比较
    (三)课文辅助系统比较
        1.课文导入
        2.课文插图
        3.习题设置
三、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辛亥革命的编写特点
    (一)体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知识结构完整,历史脉络清晰
    (三)材料通俗、丰富
    (四)注重思维
    (五)凸显爱国主义情怀
    (六)关注辛亥革命的最新研究成果
四、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辛亥革命教学策略与实施
    (一)教学策略
        1.深入研究教科书,完善学科知识
        2.根据课程标准,整合教学内容
        3.对各个版本教科书的内容相互利用
        4.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5.选取合适史料调动学生思维
    (二)教学实施
        1.《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教学设计
        2.《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3.《中华民国的创建》教学设计
        4.《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教学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林觉民与黄花岗起义(论文参考文献)

  • [1]柔情侠骨的世间绝唱——林觉民《与妻书》赏析[J]. 吴莹. 名作欣赏, 2022(02)
  • [2]抒情传统、意识形态和民间想象——《与妻书》作为红色经典书信的生成[J]. 蔡西希.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4)
  • [3]既是“与妻”书,亦是“与国人”书[J]. 李承明.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1(16)
  • [4]政治与艺术的往复:田汉《黄花岗》版本流变考[J]. 徐鹏飞,张武军. 现代中文学刊, 2021(03)
  • [5]图示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李梦瑶.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6]关切生命意义:历史教育的价值意蕴——以拓展课“舍身·觉民”一课为例[J]. 夏陈伟. 中学历史教学, 2021(01)
  • [7]“温情与敬意”:家国情怀与课堂教学研究 ——以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辛亥革命》为例[D]. 李鹤. 青岛大学, 2020(02)
  • [8]叙事性舞蹈作品表演中“情感表达”方法研究 ——以个人学位专场叙事性舞蹈作品为例[D]. 刘阳. 吉首大学, 2020(12)
  • [9]中学历史课近代中国人物教学的问题与对策[D]. 李辉.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6)
  • [10]部编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辛亥革命的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D]. 宗晖.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标签:;  ;  ;  ;  ;  

林觉民与黄花岗起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