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庄铁矿建设无公害矿山的目标与实践

叶庄铁矿建设无公害矿山的目标与实践

一、业庄铁矿建设无公害矿山的目标与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张春燕[1](2019)在《北京市典型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对生态文明的建设,首都矿山生态修复非常关键。目前矿山生态修复模式已经有了诸多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为了总结矿山治理成果、评价治理效果,该研究综合自然、社会和经济目标,通过分析北京市已治理矿山的植被恢复效果和生态修复模式的成效,评价了适宜北京市发展的生态修复模式并优化。该研究以北京市废弃矿山为研究对象,选取13座典型废弃矿山,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无机人航拍调查矿山的生态修复状况和43个典型样地的植被恢复情况,并采集土样进行室内理化性质分析,获得研究数据。得到如下研究结果:(1)分析国内外矿山生态修复的基础上,按照修复目标将矿山划分为三种修复模式,分别是旅游景观再造模式、农林渔禽模式和植被复绿模式(一级分类)。在模式的基础上,按照修复手段,将矿山分为七种修复类型(二级分类),分别是:矿山公园类型、旅游开发区类型、农业及林果业类型、鱼塘景观类型、近自然修复类型、工程绿化技术修复类型和其他类型。其中植被复绿模式的矿山数量约占研究区矿山的一半。(2)矿山植被恢复效果评价,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13座矿山的植被恢复效果,景观再造模式中的矿山公园类型恢复的最好,第二是植被复绿模式中的近自然修复类型,第三是农林渔禽模式中的农业及果业类型和鱼塘景观类型。(3)矿山生态修复模式成效综合评价。根据综合效益最好的目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矿山生态修复模式成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三大修复模式均有综合效益较好的矿山,其中以平谷塔洼金矿为代表的矿山公园类型和以怀柔崎峰茶金矿为代表的农业及林果业类型,是13座矿山中最好的修复类型。总体来看,除了植被复绿模式和农林渔禽模式中部分矿山的生态修复技术措施有待进一步改进,大多数矿山的生态修复效果均较好。

张以河,胡攀,张娜,陈飞旭,王新珂,周继超[2](2019)在《铁矿废石及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与绿色矿山建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铁矿资源开采和选矿过程产生的铁废石和尾矿是影响铁矿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固体废弃物。随着铁矿资源的大量开采和选矿,产生的大量铁废石和尾矿对矿区生态、周边大气、地下水及土壤产生了巨大的危害,急需开展资源化利用和绿色矿山建设。作者结合多年来从事地质材料与工程、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及绿色矿山建设的研究经历,分别介绍了铁矿废石和尾矿在砂石骨料、混凝土、3D打印、路基、建筑材料、有价组分回收、石塑复合板材、尾矿复合肥及矿山地质生态复垦等方面的资源综合利用与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及工程应用。在分析国外绿色矿山建设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根据国家自然资源部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要求,论述了铁矿行业尾矿固废资源化利用与绿色矿山建设的必要性,并对绿色矿山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

张曦[3](2016)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西部五省矿业对外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矿产资源国家、东亚工业体量最大的经济体、东亚最大的初级产品进出口加工基地,其在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核心地位毋庸置疑。尽管目前经济转型发展步伐加快,但庞大的矿产资源消耗的基数和较低的资源人均占有量,决定了矿产资源产业结构升级成为了我国整体产业结构升级中无法逾越的重要部分。与此同时中国西部欠发达区的矿产资源储量丰富,且矿业为其支柱产业之一,对于这种高度依赖矿产资源经济的西部地区来说,其经济转型的过渡和未来出路是亟待探讨和研究的。2013年9月“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为中国西部地区带来了对外交流的窗口,同时也为西部地区的矿产资源经济“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机会。结合资源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理论,本文首先对矿产资源产业概念及特征进行界定,根据矿产资源产业的特征划分部门范围。进一步梳理和筛选了相关研究方法,在对搜集数据整理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偏离份额法和区位熵分析法构建模型,计算和分析了矿业产业及部门的竞争力和专业化程度。本文通过对西部五省份的矿业开发总值和矿业细分部门的总产值进行实证分析,计算得出了五省份矿业产业及细分部门的份额因素、产业结构因素、区位竞争力因素以及区位熵值,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五省份的矿业产业整体水平高于全国水平,属于支柱性产业,对各省份的经济贡献大,并具有对外发展的优势。(2)在对矿业细分部门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五省份的优势产业部门主要集中在采选业,而加工业相对落后,产品附加值,产业结构不合理。(3)五省份矿业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的问题,不利于矿业整体的发展。本文用SWOT分析法对五省份矿业对外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了SWOT战略组合;并分析了周边国家的矿业投资环境以及“一带一路”战略对西部五省与周边国家矿业合作的影响。最后提出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矿业整体实力;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推进绿色制造工程;政策支持和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强区域间合作、形成产业集聚等对策和建议。

张勇[4](2015)在《谷家台铁矿帷幕注浆及充填采矿技术和围岩监测分析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谷家台铁矿水文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是国内有名的大水矿山。为实现水下安全采矿,经过多年研究探索和实践,谷家台铁矿应用国内外首创的近矿体顶板灰岩帷幕注浆堵水技术,成功治理了地下水,实现了水下安全采矿,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研究系统性地总结了谷家台铁矿开采的全过程,即前期治水形成帷幕隔水层——中期采矿方法选择和应用——后期采空区顶板稳定性研究三大部分,三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依托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笔者结合在该矿十余年来的治水和采矿实践经验,分别对治水、采矿和围岩检测三部分内容进行了创新性研究,提出了新的观点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取得较好效果。第一部分以谷家台铁矿注浆堵水和充填采矿现状为背景,在对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汇总分析基础上,系统整理了目前实施的近矿体顶板灰岩帷幕注浆堵水技术的关键步骤和技术指标,并突破常规注浆堵水思路,通过分析断层构造机理和导水作用,创造性地提出了治理断层构造的必要性和治理步骤,将断层治理钻孔网度加密至5米×5米,钻孔深度超出矿体50米以上,同时在采矿设计时将间柱布置在断层位置保护好断层,尽量减少采矿对断层造成的二次破坏。通过钻探和采掘实践检验,断层治理效果较好,极大地降低了出水风险。第二部分分析了谷家台铁矿选择下向胶结充填采矿法的原因,既在注浆形成的上盘帷幕下采矿,需要保护好帷幕层,确保采矿过程不能对其造成大的影响破坏,且矿岩稳固性较差,综合比较下向进路胶结充填法采矿是较为适宜的方法。文中在总结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法的特点、采场布置、结构参数、回采步骤、膏体充填等工艺基础上,重点对充填接顶技术进行了研究改进,提出了多项措施,经实践接顶率达到90%以上。第三部分是在青岛理工大学与莱芜矿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的基于GPRS的顶板帷幕稳定性远程网络实时安全监测技术研究基础上,通过对检测结果分析和数值模拟计算,得出采空区围岩较为稳定的结论,从而也验证了目前采用的近矿体顶板帷幕注浆堵水技术和充填采矿法相关参数是可靠的。

付士根[5](2015)在《帷幕注浆堵水隔障带稳定性及监测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帷幕注浆能有效保障大水矿床的安全高效开采,然而如何保障注浆堵水隔障带的稳定性是近年来研究的前沿课题。本文研究以岩溶水矿山谷家台铁矿为示范应用矿山,通过收集相关地质资料以及室内岩石物理力学性能试验,运用岩石力学、基于多元联系数的集对分析理论以及三维数值模拟等技术方法,对近矿体顶板帷幕注浆堵水隔障带稳定性和监测方法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研究结论:(1)近矿体顶板注浆帷幕厚度研究。根据示范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补给途径,矿体顶板含水层的分布状态及隔水层的空间分布等条件,按照注浆帷幕体抗压强和矿体开采后空区上覆岩层形成的“三带”理论对近矿体顶板注浆帷幕厚度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近矿体顶板注浆帷幕体的厚度。(2)帷幕注浆参数研究和堵水效果评价。分析探讨了近矿体顶板帷幕注浆堵水工艺,合理选择了注浆压力,浆液有效扩散半径,注浆时间和浆液总注入量等注浆参数。并对围岩充填体进行钻孔验证和注浆前后矿区涌水量的变化,评价了帷幕注浆效果。(3)矿岩的物理力学性质研究。通过室内试验,对示范应用矿山的矿岩物理性质(密度)和力学性质(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剪强度)进行了测试。帷幕注浆加固后的矿岩样品试件的强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注浆加固后的轴向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出近似直线形,围岩体变形趋向协调。(4)堵水隔障带稳定性定性评价研究。分析了堵水隔障带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区域工程地质、注浆帷幕体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及破碎带和采掘工程布置因素四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的隔障带稳定性评价指标分析层次模型。并基于多元联系数的集对分析理论对堵水隔障带的稳定性进行了定性评价。(5)注浆帷幕稳定性三维数值模拟研究。运用三维固流耦合数值模拟分析,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了矿体开采过程中围岩、点柱以及间柱内应力场的分布、破坏场的发展、位移场的变化。(6)矿柱内的应力—应变说明开采过程中矿柱对支撑上部围岩的稳定性起到重要的作用。矿柱的破坏性质为沿矿体倾向的拉剪复合破坏。随着开采影响,间柱的稳定性有所减弱。(7)研制和开发了光纤岩移监测系统。该系统具有监测岩石应力-应变、位移和拾取岩石破裂发出的振动信号的功能,可以实时监测井下开采对注浆帷幕堵水隔障带岩体应力活动和变形影响,获取隔障带的位移、应力状态信息。

杨志强,高谦,蔡美峰,吴爱祥[6](2015)在《我国大型贫铁矿充填法开采关键技术与发展方向》文中研究表明我国钢铁工业快速发展对铁矿石需求迅速增长.我国是世界第4大铁矿资源国,但由于矿石品位低,采矿技术条件差,开采难度大,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导致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高达70%,严重影响我国铁矿工业战略发展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开发国内资源是我国在"十二五"铁矿资源开发的战略决策.为了保护矿山生态环境,我国在建的8座千万吨级矿山均采用充填法开采.因此,大型贫铁矿充填采矿研究现状、关键技术以及发展方向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首先概述近20年来我国铁矿充填采矿技术的发展水平、应用现状以及研究成果.然后,指出我国大型铁矿品位低和"三下"矿床是我国铁矿资源的特点.由此明确了大型贫铁矿床安全高效和无废开采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难题,阐明了我国大型铁矿充填法开采初步研究成果.最后,指明了大型贫铁矿充填采矿技术的发展方向,为我国贫矿资源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商福成,杨富廷[7](2014)在《依靠科技进步建设生态文明矿山的实践》文中研究说明以莱钢两个矿山为实例,阐述了莱钢生态文明矿山建设的实践。莱芜矿业应用坑内矿体近顶板灰岩注浆堵水不疏干采矿技术,辅以全尾胶结充填采矿方法,实现了无废开采、保护采矿场生态环境的目标;塌陷区治理、尾矿复垦及生态化工程的实施,提高了矿山生态文明水平。鲁南矿业实施铁素资源的回收利用和中矿再选工程,提高了矿山资源的利用效率。

汪静[8](2013)在《南京冶山矿废弃地旅游资源挖掘及利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矿山开采完毕后留下的废弃地,面临着资源利用转型的困扰。本文以南京市冶山铁矿区为例,以景观生态学等多个学科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等理论为核心,针对冶山矿废弃地旅游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首先,采用2006年及2013年Landsat系列影像资料,综合应用RS技术、GIS技术,从时间和空间上对矿区生态及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并利用调查所得地质分析图等图件建立地理信息数据集;选取旅游相关的景观指数,在土地利用变化图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区景观格局,并论证矿山与外部的关联性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调查汇总研究区内旅游资源类型与分布,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及德尔菲法对矿山旅游资源进行评价与分析;提出矿山旅游资源的具体空间组织与优化对策,得出针对冶山铁矿区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策略及具体的生态修复方案。研究充分证明,利用冶山周边的旅游集聚圈区位优势,合理利用特色旅游资源符合冶山矿的资源利用转型的需要。

杨富廷,张龙平[9](2013)在《依靠科技进步建设生态文明矿山的实践》文中指出本文以莱芜矿业和鲁南矿业两个矿山为实例,阐述了莱钢生态文明矿山建设的实践。莱芜矿业在无公害采矿的探索和实践中,应用"坑内矿体近顶板灰岩注浆堵水不疏干采矿"技术,辅以"全尾胶结充填采矿"方法,实现了无废开采,保护采矿场生态环境的目标。塌陷区治理、尾矿复垦及生态化工程实施,提高了矿山生态文明水平。鲁南矿业实施铁素资源的回收利用和中矿再选工程,提高了矿山资源利用效率;淘汰落后装备,降低能源消耗。

闫沛禄[10](2012)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甘肃省玉门市产业转型对策》文中研究说明甘肃省玉门市是一座因石油开采而兴建的资源型城市,自1939年开发建设以来,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经济建设、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是我国石油工业的摇蓝,“铁人精神”的发源地。经过70多年的发展,随着石油资源储量逐步枯竭,油田经济效益下滑,生存难以为继。如何通过产业转型,让这样一个在中国开发时间最早、发展历程最长的老油田实现成功转型,对打造“百年油城”,传承“铁人精神”,探索西部地区石油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合理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资源型城市的起源、主要特征和发展规律入手,认真梳理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研究成果,对美加澳、欧盟、日本、前苏联和我国辽宁阜新、黑龙江大庆、山西朔州、河南焦作等几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在转型中选择的模式、采取的措施、形成的体制、取得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总结了他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通过上述研究发现,以往的转型研究,没有对资源型城市按照转型模式的选择进行科学分类,导致转型模式多种多样,无规律可寻。本文根据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基本要求和相关理论基础,对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进行了创新型分类,即分为:接续产业型、替代产业型、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混合型、服务业配套跟进型、整体迁移型五种类型,并对这五种类型城市产业转型的适用范围、转型条件、发展策略进行了论述,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玉门市的经济结构特征、发展现状、转型前景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理性预测,运用规范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采用SWTO方法,对玉门市产业转型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了理性分析,借鉴国内外其他城市转型经验,提出玉门要实现成功转型,需采用替代产业和接续产业混合的发展模式。在发展思路上,依托玉门油田的人才、技术和基础设施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石化、炼油等接续产业;依托玉门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风电、光电等新能源产业,培育新的增长极;依托玉门土地、水资源优势,发展壮大特色农产品种植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产业转型巩固基础;依托玉门矿产资源丰富、环境容量大的优势,加快发展先进载能和矿产资源深加工产业,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依托玉门地位独特、资源丰富、人才聚集的优势,着力发展工业旅游、通道经济、物流配送、技术研发等配套服务业,扩大其在国民经济收入中的比重,确保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业庄铁矿建设无公害矿山的目标与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业庄铁矿建设无公害矿山的目标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北京市典型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生态修复的内涵及其意义
    1.2 国内外矿山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1.2.1 国内矿山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1.2.2 国外矿山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1.3 国内外矿山生态修复模式
        1.3.1 国内矿山生态修复模式
        1.3.2 国外矿山生态修复模式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样地调查
    2.3 研究方法
        2.3.1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2.3.2 植被指标的计算
        2.3.3 数据及图像处理
    2.4 技术路线图
    2.5 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方法
        2.5.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与方法
        2.5.2 评价方法
        2.5.2.1 主成分分析
        2.5.2.2 层次分析法
        2.5.2.3 模糊综合评价法
3 研究区概况
    3.1 北京市自然概况
    3.2 本研究典型废弃矿山概况
    3.3 北京市典型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目标分析
    3.4 北京市典型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模式分析
        3.4.1 旅游景观再造模式
        3.4.1.1 矿山公园类型
        3.4.1.2 旅游开发区类型
        3.4.2 农林渔禽模式
        3.4.2.1 农业及林果业类型
        3.4.2.2 鱼塘景观类型
        3.4.3 植被复绿模式
        3.4.3.1 近自然修复类型
        3.4.3.2 工程绿化技术修复类型
        3.4.3.3 其他类型
    3.5 本章小结
4 北京市典型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评价及模式评选和优化
    4.1 运用主成分分析进行植被恢复评价
        4.1.1 数据处理
        4.1.2 主成分特征分析
        4.1.3 综合评价排序
    4.2 北京市典型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模式成效评价
        4.2.1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4.2.1.1 评价体系层次结构的确定
        4.2.1.2 专家打分法确定层次结构模型
        4.2.1.3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4.2.1.4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4.2.2 模糊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
        4.2.2.1 评价因素和评价等级的确定
        4.2.2.2 确定评价指标的评价等级隶属度
        4.2.2.3 矿山生态修复模式与植被恢复效果关系
    4.3 北京市典型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模式的评选与优化
        4.3.1 生态修复模式的评选
        4.3.2 生态修复模式的优化
        4.3.2.1 旅游景观再造模式
        4.3.2.2 农林渔禽模式
        4.3.2.3 植被复绿模式
        4.3.2.4 模式成效“较差”矿山的优化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某矿山生态修复图
附录B 某矿山生态修复图
附录C 某矿山生态修复图
附录D 某矿山生态修复图
附录E 某矿山生态修复图
附录F 某矿山生态修复图
附录G 某矿山生态修复图
个人简介
校内导师简介
校外导师简介
致谢

(2)铁矿废石及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与绿色矿山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铁矿废石综合利用研究现状
    1) 铁矿废石制砂石骨料。
    2) 铁矿废石回收铁矿石。
    3) 铁矿废石在工程中的应用。
2 铁尾矿综合利用研究现状
    2.1 铁尾矿有价组分的回收技术
        2.1.1 铁尾矿中的铁回收技术
        2.1.2 铁尾矿其他有价组分的回收
    2.2 铁尾矿混凝土
    2.3 铁尾矿路基材料
    2.4 铁尾矿建筑材料
        2.4.1 铁尾矿制砖
        2.4.2 铁尾矿微晶玻璃
        2.4.3 铁尾矿保温墙体材料
    2.5 铁尾矿填充高分子复合材料
    2.6 铁尾矿肥料及其土壤改良剂
3 固废资源综合利用是铁矿绿色矿山建设的必然要求
    3.1国内外绿色矿山建设现状
    3.2 铁矿行业绿色矿山建设基本要求
    3.3 固废资源化利用对铁矿行业绿色矿山建设的必要性
4 绿色矿山建设的建议

(3)“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西部五省矿业对外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资源产业经济研究进展
        1.2.2 国内矿产资源产业研究进展
        1.2.3 国内矿业对外发展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关键和技术难点
        1.5.1 研究关键
        1.5.2 研究难点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及完成的工作量
        1.6.1 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
        1.6.3 完成的工作量
    1.7 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2. 矿业对外发展战略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矿产资源产业概述
    2.2 矿产资源产业对外发展研究理论基础
        2.2.1 矿产资源最优耗竭理论
        2.2.2 资源产业发展理论
        2.2.3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
        2.2.4 区域分工理论
        2.2.5 资源资本理论
    2.3 矿产资源产业研究方法体系
        2.3.1 经济学方法及模型
        2.3.2 数学统计法
        2.3.3 计量经济学方法
        2.3.4 管理学方法及模型
3.基于偏离份额法西部五省矿业实证分析
    3.1 研究区域概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3.1.3 矿产资源情况
        3.1.4 矿产资源产业情况
    3.2 偏离份额法
        3.2.1 数据来源
        3.2.2 数学模型
    3.3 五省矿业实证分析
        3.3.1 矿业产业分析
        3.3.2 矿业部门分析
    3.4 本章小结
4.西部五省矿业区位熵分析
    4.1 区位熵分析法
    4.2 矿业产业区位熵分析
    4.3 矿业部门区位熵分析
        4.3.1 青海矿业细分部门区位熵分析
        4.3.2 新疆矿业细分部门区位熵分析
        4.3.3 云南矿业部门区位熵分析
        4.3.4 西藏矿业部门区位熵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西部五省矿业对外发展SWOT分析
    5.1 周边国家矿产资源及经济发展情况
        5.1.1 东盟十国
        5.1.2 中亚五国
        5.1.3 其他国家
    5.2 五省与周边国家贸易情况
        5.2.1 广西与东盟贸易情况
        5.2.2 云南与东盟贸易情况
        5.2.3 西藏边境贸易情况
        5.2.4 青海对外贸易情况
        5.2.5 新疆与中亚贸易情况
    5.3 SWOT分析
        5.3.1 优势分析
        5.3.2 劣势分析
        5.3.3 机会分析
        5.3.4 威胁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一带一路”对西部五省与周边国家矿业发展影响分析
    6.1 周边国家矿业投资环境分析
        6.1.1 哈萨克斯坦矿业投资环境分析
        6.1.2 塔吉克斯坦矿业投资环境分析
        6.1.3 乌兹别克斯坦矿业投资环境分析
        6.1.4 吉尔吉斯斯坦矿业投资环境分析
        6.1.5 东盟各国矿业投资环境分析
    6.2 “一带一路”战略对西部五省与周边国家矿业发展影响分析
        6.2.1 国家层面上促进矿业领域合作
        6.2.2 “一带一路”战略优先基础设施建设
        6.2.3 “一带一路”战略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6.3 本章小结
7. 西部五省矿业对外发展的对策建议
    7.1 优化调整矿业产业结构,增强矿业整体实力
    7.2 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提高矿业企业竞争力
    7.3 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推进绿色制造工程
    7.4 增强五省份间的合作,促进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7.5 企业实现由“走出去”到“融进去”
8. 结论
    8.1 结论与认识
    8.2 讨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谷家台铁矿帷幕注浆及充填采矿技术和围岩监测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项目研究的依据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项目研究的依据
    1.3 谷家台铁矿简介
        1.3.1 基本概况
        1.3.2 地质和水文地质概况
        1.3.3 矿床防治水方案和采矿方案
    1.4 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目标
        1.4.3 技术方法和路线
第二章 谷家台铁矿帷幕注浆堵水技术研究
    2.1 矿床开采治水技术思路
        2.1.1 深入研究矿床水文地质条件
        2.1.2 建立注浆堵水工程资料数据库
        2.1.3 预防突水,确保排水能力
        2.1.4 分析研究矿井突水机理
        2.1.5 完善地面水位观测系统
        2.1.6 安全技术措施
    2.2 近顶板灰岩帷幕注浆堵水的可行性
        2.2.1 国内外帷幕注浆现状
        2.2.2 注浆堵水技术在谷家台东区试采中的应用
        2.2.3 注浆堵水技术在业庄铁矿的应用
    2.3 井下近顶板灰岩帷幕注浆堵水技术
        2.3.1 帷幕注浆堵水技术简介
        2.3.2 近顶板帷幕注浆堵水技术特点
        2.3.3 近顶板帷幕注浆堵水的步骤
        2.3.4 注浆帷幕安全厚度确定
        2.3.5 注浆材料
        2.3.6 注浆参数
        2.3.7 注浆质量检查与补漏
    2.4 注浆堵水效果
        2.4.1 宽大裂隙的注浆效果
        2.4.2 矿体内部注浆效果
        2.4.3 上盘矿岩接触带注浆效果
        2.4.4 钻孔检查取芯注浆效果
    2.5 断层构造的治理
        2.5.1 断层的类型及特征
        2.5.2 已探明断层现状
        2.5.3 治理断层的必要性
        2.5.4 断层治理方法和步骤
        2.5.5 断层治理特点
        2.5.6 断层保护
        2.5.7 断层构造治理效果
    2.6 注浆质量评价
        2.6.1 -50m水平16线~19线区段注浆质量评价
第三章 谷家台铁矿采矿方法研究
    3.1 采矿方法的选择
        3.1.1 采矿方法比较
        3.1.2 两种采矿方法特点
    3.2 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法
        3.2.1 采矿方法特点
        3.2.2 采场布置
        3.2.3 采准、回采
        3.2.4 人工假底及充填
    3.3 膏体充填工艺
        3.3.1 工艺原则流程
        3.3.2 地表造浆和输送
        3.3.3 井下充填工艺
        3.3.4 提高充填接顶率的措施
第四章 GPRS远程自动监测系统简介
    4.1 远程自动监测原理
        4.1.1 监测系统工作原理
        4.1.2 监测系统特点
    4.2 振弦式应力计简介
    4.3 多点位移计简介
    4.4 渗压计简介
第五章 围岩稳定性监测系统布置及现场安设
    5.1 应力计、渗压计、位移计监测布置
        5.1.1 监测点布置
        5.1.2 多点位移计布置示意图
    5.2 应力计、位移计现场安装与GPRS远程调试
        5.2.1 应力计现场安设
        5.2.2 渗压计现场安设
        5.2.3 多点位移计现场安设
        5.2.4 GPRS远程监测系统调试及远程监测
第六章 监测结果分析与初步结论
    6.1 应力变化分析
    6.2 水压监测结果
    6.3 位移监测结果
    6.4 初步结论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工程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帷幕注浆堵水隔障带稳定性及监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矿山水害防治技术研究现状
        1.2.2 围岩稳定性研究现状
        1.2.3 围岩稳定性监测技术研究现状
    1.3 存在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矿体近顶板帷幕注浆堵水工艺研究
    2.1 概述
    2.2 矿区地质
        2.2.1 矿区地层
        2.2.2 矿区构造
        2.2.3 围岩蚀变
    2.3 矿区水文地质
        2.3.1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
        2.3.2 矿区主要充水因素
        2.3.3 矿区“天窗”特征
        2.3.4 矿区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
    2.4 近矿体顶板帷幕注浆可行性研究
        2.4.1 近矿体顶板帷幕注浆条件
        2.4.2 注浆方案技术比较
        2.4.3 注浆材料
    2.5 注浆帷幕安全厚度研究
        2.5.1 按抗压强度计算帷幕厚度
        2.5.2 按“三带理论”计算帷幕厚度
    2.6 近顶板帷幕注浆堵水施工研究
        2.6.1 注浆参数
        2.6.2 帷幕注浆施工设计
        2.6.3 注浆堵水效果检测
    2.7 小结
第3章 堵水隔障带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3.1 试验仪器和试验原理
        3.1.1 岩石密度试验
        3.1.2 岩石劈裂试验
        3.1.3 岩石单轴压缩及变形试验
        3.1.4 岩石三轴压缩及变形试验
        3.1.5 岩石抗剪试验
    3.2 岩石力学试验结果
        3.2.1 岩石密度试验结果
        3.2.2 岩石拉伸试验结果
        3.2.3 岩石单轴抗压试验结果
        3.2.4 三轴压缩试验结果
        3.2.5 抗剪试验结果
        3.2.6 试验结果汇总
    3.3 矿体顶板帷幕注浆堵水机理研究
        3.3.1 注浆对岩石空隙的影响
        3.3.2 注浆堵水隔障带水理性质
        3.3.3 堵水隔障带岩石密度
        3.3.4 注浆体岩石力学性质
    3.4 小结
第4章 堵水隔障带稳定性评价
    4.1 非确定性评价方法及其比较
    4.2 集对分析方法
        4.2.1 多元联系数
        4.2.2 系数i的取值
        4.2.3 集对势等级分序
        4.2.4 多元联系数评价模型
    4.3 堵水隔障带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4.3.1 区域工程地质因素
        4.3.2 区域水文地质因素
        4.3.3 工程影响因素
    4.4 稳定性集对评价模型建立
        4.4.1 评价对象因素权集计算
        4.4.2 堵水隔障带稳定性集对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堵水隔障带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
    5.1 FLAC~(3D)基本原理
        5.1.1 有限差分计算方法
        5.1.2 FLAC3D流-固耦合模拟计算
    5.2 矿房开采模型建立
        5.2.1 工程概况
        5.2.2 采矿方法
        5.2.3 矿房模型
        5.2.4 力学参数及地应力场
    5.3 矿房开采步序模拟
    5.4 开采模拟结果及分析
        5.4.1 堵水隔障带覆岩应力特征
        5.4.2 堵水隔障带覆岩变形特征
        5.4.3 点柱稳定性分析
        5.4.4 间柱稳定性分析
    5.5 小结
6 堵水隔障带稳定性监测系统研究
    6.1 帷幕注浆堵水隔障带现有监测方法
    6.2 光纤岩移监测系统研制
        6.2.1 BOTDR基本原理
        6.2.2 光纤岩移监测系统研制
    6.3 谷家台铁矿应用实例
        6.3.1 监测系统安装
        6.3.2 监测结果分析
    6.4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6)我国大型贫铁矿充填法开采关键技术与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铁矿充填法采矿技术研究现状
    1.1 充填采矿方法与回采工艺
    1.2 采矿结构与胶结充填体强度优化设计
    1.3 铁矿全尾砂胶结充填采矿技术
2 我国铁矿充填法采矿特点与关键技术
    2.1 我国铁矿资源与充填采矿特点
        2.1.1 新开采铁矿品位低,大多属“三下”矿床
        2.1.2 新开采铁矿床储量丰富,生产能力大
        2.1.3 新开采矿床对资源回收要求提高
    2.2 铁矿充填法采矿中的关键技术
        2.2.1 超大采场稳定性研究与优化设计与控制技术
        2.2.2 高强度低成本新型胶凝材料开发与应用技术
        2.2.3 大型铁矿充填法开采充填优化控制技术
        2.2.4 采场安全监测与灾变风险预测预报技术
3 大型贫铁矿充填采矿技术研究成果
    3.1 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成果
    3.2 新型胶凝材料开发研究成果
4 大型贫铁矿充填法采矿发展方向
    4.1 无轨机械化、回采连续化开采
    4.2 低成本高强度新型充填材料应用
    4.3 高浓度充填料浆管道自流输送
    4.4 生态化、无公害化充填模式
    4.5 现场连续监测、预报与安全监控
5 结束语

(7)依靠科技进步建设生态文明矿山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生态文明矿山建设实践
    2.1 依靠科技进步建设无公害矿山
    2.2 实施尾矿回收利用和中矿再选工程
    2.3 采空区综合治理及生态化
    2.4 尾矿库复垦及生态化
3 结束语

(8)南京冶山矿废弃地旅游资源挖掘及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详细摘要
Detailed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1.2.1 矿废弃地土地用
        1.2.2 矿废弃地复垦与生态重建
        1.2.3 矿山公园建和矿业遗迹保
        1.2.4 矿景观格局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研究区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区及旅游环境
        2.1.1 位概况
        2.1.2 域旅游资源影响
    2.2 理论依据
    2.3 数据来源与处理
        2.3.1 数据来源
        2.3.2 数据预处理
    2.4 小结
3 矿山土地利用与旅游挖潜的可行性
    3.1 矿山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格局特征
        3.1.1 土地用格局与变
        3.1.2 景观格局特征
        3.1.2.1 景观指数选取
        3.1.2.2 指数计算研究方法分析
    3.2 矿山土地损毁类型与特征
    3.3 矿山旅游挖掘的可行性
    3.4 小结
4 矿山废弃地旅游资源价值评估与挖掘
    4.1 矿山旅游资源类型与分布
        4.1.1 矿山遗址遗迹
        4.1.2 矿山生物景观
        4.1.3 矿山旅游品
    4.2 矿山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体系
        4.2.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4.2.2 矿山旅游价值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4.3 矿山旅游资源价值评价
        4.3.1 冶山矿山公园旅游资源评价与分析
        4.3.3 矿山旅游资源合效评价
    4.4 矿山旅游资源特色与挖掘
    4.5 小结
5 矿山废弃地旅游资源空间组织与优化
    5.1 矿山旅游市场定位
        5.1.1 冶山矿山公园旅游资源分析
        5.1.2 冶山矿山公园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5.1.3 冶山矿山公园旅游合市场定位
    5.2 矿山旅游资源空间关联性
        5.2.1 旅游资源空间关联性实证分析
        5.2.2 旅游资源空间关联构优
    5.3 矿山内部旅游空间组织
        5.3.1 冶山内部地质旅游资源空间构成
        5.3.2 矿山公园内部旅游景点关系
        5.3.3 矿山公园内部旅游路研究
    5.4 区域旅游资源组织
        5.4.1 域旅游理论旅游开发中应用
        5.4.2 域旅游业空间关联特征分析
        5.4.3 域旅游资源空间关联影响因素分析
        5.4.4 域旅游实证研究
        5.4.5 域旅游路分析
    5.5 小结
6 矿山废弃地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6.1 矿山废弃地旅游资源化修复
        6.1.1 分与分期实施方法
        6.1.2 旅游资源造重点工程
    6.2 矿山旅游安全隐患与处理
    6.3 矿山旅游资源持续利用与保护
        6.3.1 矿山旅游资源可持发展理论研究
        6.3.2 冶山矿山公园植被生态修复与保模式探究
    6.4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与成果
    7.2 主要的创新点
    7.3 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加的科研项目

(10)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甘肃省玉门市产业转型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玉门油田的历史贡献
        1.1.4 玉门油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情况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任务与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资源型城市主要特征与发展规律
    2.1 资源型城市的基本概念
        2.1.1 资源
        2.1.2 资源型产业
        2.1.3 资源型城市
    2.2 资源型城市的基本分类
    2.3 资源型城市的主要特征
        2.3.1 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依赖程度大
        2.3.2 突发性、被动性与孤立性
        2.3.3 城市发展时间短,缺少规范性
        2.3.4 城市具有双重功能属性
        2.3.5 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2.4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规律
第3章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相关理论基础
    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3.1.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3.1.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3.1.3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3.1.4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3.2 循环经济理论
    3.3 产业集群理论
        3.3.1 产业集群的内涵
        3.3.2 产业集群理论演化脉络
    3.4 科学发展观
        3.4.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3.4.2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第4章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案例分析与对比研究
    4.1 美、加、澳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
        4.1.1 美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匹兹堡和休斯敦
        4.1.2 加拿大——萨德伯里
        4.1.3 澳大利亚——珀斯
    4.2 欧盟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
        4.2.1 德国——鲁尔区
        4.2.2 法国——洛林
        4.2.3 英国——伯明翰
        4.2.4 欧盟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启示
    4.3 日本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
    4.4 前苏联和委内瑞拉资源型城市的衰败
        4.4.1 前苏联资源型城市巴库的兴衰
        4.4.2 委内瑞拉波力瓦尔大油田的衰落
    4.5 国外资源型城市发展模式经验总结
    4.6 国内资源型城市探求可持续发展范例
        4.6.1 辽宁省阜新市
        4.6.2 黑龙江省大庆市
        4.6.3 山西省朔州市
        4.6.4 河南省焦作市
        4.6.5 国内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认识和政策建议
第5章 玉门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与产业发展战略
    5.1 玉门市基本概况
    5.2 玉门市产业结构特征
    5.3 玉门市产业转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5.3.1 优势
        5.3.2 劣势
        5.3.3 机遇
        5.3.4 挑战
    5.4 玉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产业发展战略
        5.4.1 石化产业发展战略
        5.4.2 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
        5.4.3 先进高载能产业和矿产资源开发转化战略
        5.4.4 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
        5.4.5 第三产业发展战略
第6章 玉门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政策与保障措施
    6.1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主要障碍
        6.1.1 产业因素
        6.1.2 产权因素
        6.1.3 体制因素
        6.1.4 区位因素
        6.1.5 资金因素
        6.1.6 人力资源因素
    6.2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外部成因
        6.2.1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6.2.2 开发利用其他优势资源
        6.2.3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6.3 玉门产业转型需要的政策支撑
        6.3.1 产业政策
        6.3.2 财税政策
        6.3.3 社会发展扶持政策
第7章 结语
    7.1 主要成果与认识
        7.1.1 关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含义
        7.1.2 关于资源型城市中的资源利用
        7.1.3 关于资源型城市的分类
    7.2 问题与展望
        7.2.1 玉门油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可确定性因素
        7.2.2 玉门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不可确定性因素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四、业庄铁矿建设无公害矿山的目标与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北京市典型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模式研究[D]. 张春燕.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2]铁矿废石及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与绿色矿山建设[J]. 张以河,胡攀,张娜,陈飞旭,王新珂,周继超. 资源与产业, 2019(03)
  • [3]“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西部五省矿业对外发展战略研究[D]. 张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08)
  • [4]谷家台铁矿帷幕注浆及充填采矿技术和围岩监测分析与研究[D]. 张勇. 青岛理工大学, 2015(06)
  • [5]帷幕注浆堵水隔障带稳定性及监测技术研究[D]. 付士根. 东北大学, 2015(07)
  • [6]我国大型贫铁矿充填法开采关键技术与发展方向[J]. 杨志强,高谦,蔡美峰,吴爱祥. 矿业工程研究, 2015(01)
  • [7]依靠科技进步建设生态文明矿山的实践[J]. 商福成,杨富廷. 山东冶金, 2014(01)
  • [8]南京冶山矿废弃地旅游资源挖掘及利用[D]. 汪静.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3(06)
  • [9]依靠科技进步建设生态文明矿山的实践[A]. 杨富廷,张龙平. 2013年全国冶金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论文集, 2013
  • [10]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甘肃省玉门市产业转型对策[D]. 闫沛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05)

标签:;  ;  ;  ;  ;  

叶庄铁矿建设无公害矿山的目标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