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重型肝炎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黄成双[1](2020)在《PE和CRRT联合化学免疫疗法治疗重型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联合化学免疫疗法治疗重型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患儿的疗效。方法:1)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和儿童血液科重型HLH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重型HLH的预后因素。2)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PE+CRRT联合化学免疫疗法)和对照组(单纯化学免疫疗法);比较两组疗效及生存的差异。3)比较观察组的危险因素(细胞因子、血常规、肝肾功、心肌酶、血脂、CRP、铁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在PE+CRRT结束时、治疗后2weeks、治疗后4weeks较治疗前改善程度的情况。4)将观察组患儿根据器官障碍受累的数目、发热改善与否进行分层分析,分为多器官障碍组和少器官障碍组、发热改善组和发热未改善组,比较治疗情况、实验室指标改善程度及生存的情况。结果:1)28例重型HLH患儿;均伴有2个或2个以上的器官障碍,其中以血液系统受累最常见,呼吸系统次之;PE+CRRT联合化学免疫疗法及发热改善与否是重型HLH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2)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经治疗7天后,观察组的退热率61.9%高于对照组14.3%(P<0.05),铁蛋白、AST/ALT、尿酸、肌酐、APTT较对照组下降程度高,Fib、胆碱酯酶较对照组上升程度高(P<0.05),观察组生存率66.7%高于对照组生存率14.3%(P<0.05)。3)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细胞因子(SCD25、IFN-γ、IL-10、IL-6)、铁蛋白、肝肾功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心肌酶指标、C-反应蛋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E+CRRT联合化学免疫疗法治疗过程中无严重的不良反应。4)观察组发热改善与否和不同器官功能障碍数目疗效的差异:(1)器官障碍数目>3个,是重型HLH生存的最佳预后临界点(P<0.05),特异性为71.43%,敏感性为85.71%。(2)多器官障碍组和少器官障碍组比,多器官障碍组CRRT持续时间短,生存率低(P<0.05)。(3)发热未改善组与发热改善组比:发热未改善组CRRT持续时间短,生存率低。(4)CRRT持续时间大于46 h是预测发热改善与否的最佳临界点(P<0.05),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53.85%。结论:PE+CRRT联合化学免疫疗法重型HLH的独立预后因素,较单纯化学免疫疗法生存率高,可通过快速清除体内的高细胞因子、铁蛋白及EBV-DNA,支持肝脏、肾脏、肺、心脏及凝血等重要器官功能,从而降低重型HLH的早期死亡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而CRRT持续时间的长短对改善重型HLH的发热和器官障碍有重要意义。
徐耀[2](2019)在《CRRT联合PE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免疫功能变化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联合血浆置换(PE)与单用PE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变化,探索治疗乙型肝炎相关ACLF更有效途径。方法:选取60例2016年10月-2018年10月于临沂市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的主体,依据随机入组的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数量均为30例。对照组的患者30例在内科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PE进行治疗,研究组的患者30例在内科传统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CRRT和PE进行治疗。分别于基线水平、2周及4周时统计分析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4+/CD8+)的变化情况,分别于基线、1周、2周及4周对实验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比较两组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血氨、PTA、INR、血清钾、血清钠、血肌酐的变化情况,以及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基线和4周后MELD评分及预后生存率的情况。结果:经过分析对比可以发现,研究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在治疗之后改善明显,与对照组统计学上有显着性差异(P<0.05),1周时以改善总胆红素及血清钾、血清钠、血肌酐更为优势,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变化不明显。2周以后各种生化指标研究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但凝血功能的恢复,两组前2周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4周后研究组凝血功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于基线水平时,两组对比分析,统计学无差异(P>0.05),2周及4周时,研究组中CD4+T淋巴细胞上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CD8+T淋巴细胞较对照组下降明显,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D4+/CD8+变化统计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ELD评分相比于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研究组患者生存率为8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3.3%。结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联合血浆置换(PE)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用血浆置换,生化指标明显改善,生存率提高;CRRT联合PE治疗可有效清除细胞炎症因子,稳定机体内环境,阻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状态,促进患者康复;本研究为个体化选择人工肝联合治疗肝衰竭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
严海艺[3](2019)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肾综合征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文中提出研究背景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syndrome,HRS)是继发于严重肝病的功能性肾衰竭,一旦发生,病情进展较快,存活率极低。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多个靶点、环节及途径,现阶段,西医治疗措施的疗效有限,联合中医治疗或许是一条理论可行,效果可期的研究道路。已有不少个案病例报道、回顾性分析及小样本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联合中医治疗肝肾综合征,确实能提高整体疗效,改善短期内肝肾功能水平,延长生存,具有一定的优势意义。但因证据等级不高,尚需证据等级更高的临床研究来论证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肾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目的通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肾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肾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肾综合征提供循证医学证据。统计纳入文献中的中药种类及使用频次,探讨中医治疗肝肾综合征的治疗思路及用药规律。研究方法检索相关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 及 CNKI、Wanfang、VIP、CBM),按照纳排标准进行文献筛选,依照“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标准,进行质量评估。完善筛选及质量评估后,提取能反映治疗疗效的相关指标(总有效率、血清肌酐、血尿素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随访期间死亡率)和能反映治疗措施安全性的相关指标(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其中同质性较好的部分,以meta分析的方法进行定量合成,而异质性较大的数据,则选择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统计学分析软件选择Revman5.3。对经异质性检验I2≤50%者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合并统计量;I2>50%,首先分析产生异质性的原因,尝试亚组分析,若亚组分析无法解决研究结果的异质性问题,则对相关数据逐个进行描述性分析。二分类变量选用比值比OR为合并统计量,可信区间(CI)为95%,计算方法用Mantel-Haenszel法;连续性变量选用均数差MD为合并统计量,可信区间(CI)为95%,计算方法用倒方差法(inverse variance)。最终获得的合并统计量需采用z检验判断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若概率(P)值>0.05,无统计学意义;概率(P)值≤0.05,有统计学意义。Meta分析结果采用森林图展示,并对I2值提示具有一定异质性(0%<12≤50%)的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sensitivityanalysis),以判断所获得结果是否可靠及稳定。若同组文献较多(≥10篇),采用漏斗图(funnel plots)评估meta分析结果是否具有潜在偏倚。对纳入文献中的中药种类及使用频次,用Excel表进行统计,记录中药种类及使用频次,及具体单味药的使用频率。研究结果经严格筛选后共纳入了 14篇文献,涉及1041名肝肾综合征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53名,女性患者388名,男性患者所占比例较大。具体从整体疗效、肾功能、肝功能、远期预后及不良反应几个方面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肾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1.总有效率有关于整体疗效的评估,共有13篇文献提供了关于总有效率的有效数据,meta分析结果提示中西医结合试验组总有效率更高(I2=0%,OR=4.21,95%CI=[3.00,5.91],P<0.00001)。2.肾功能短期肾功能改善情况选择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来评估,有11篇文献提供了关于SCr的有效数据、10篇文献提供了关于BUN的有效数据。因两项数据初次分析异质性较大(SCr,I2=95%;BUN,I2=92%),根据治疗前基线水平和联合应用的西医治疗手段进行亚组分析。SCr共分为5个亚组:①“西药vs西药+中药:治疗前SCr<180 μmol”组I2=0%,MD=-17.57,95%CI=[-18.50,-16.64],P<0.00001。②“西药 vs 西药+中药:治疗前SGr≥180μmol”组12=0%,MD=-54.97,95%CI=[-67.42,-42.52],P<0.00001。③“腹水浓缩回输VS腹水浓缩回输+中药:治疗前SCr<500μmol/l”组 I2=0%,MD=-30.11,95%CI=[-39.93,-20.30],P<0.00001。④“腹水浓缩回输vs腹水浓缩回输+中药:治疗前SCr≥500μmol/l”组仅包括1项研究,MD=-143.00,95%CI=[-168.11,-117.89],P<0.00001。⑤“人工肝血浆置换 vs 人工肝血浆置换+中药”组仅包括1项研究,MD=-59.80,95%CI=[-69.90,-49.70],P<0.0001。BUN共分为4个亚组:①“西药vs西药+中药:BUN<21.4mmol/l”组I2=39%,MD=-2.27,95%CI=[-2.43,-2.11],P<0.00001。②“西药 vs 西药+中药:BUN≥21.4mmol/l”组 I2=0%,MD=-7.73,95%CI=[-9.40,-6.06],P<0.00001。③“腹水浓缩回输vs腹水浓缩回输+中药”组I2=97%,经敏感性分析无法解决异质性问题,对该组研究逐个进行描述性分析,Cao YJ 2018其MD=-13.30,95%CI=[-15.99,-10.61],ChaiM2018 其 MD=-2.08,95%CI=[-2.69,-1.47],YaoY 2018其MD=-2.89,95%CI=[-3.30,-2.47]。④“人工肝血浆置换vs人工肝血浆置换+中药”组仅包括 1 项研究,MD=-1.60,95%CI=[-2.86,-0.34],P=0.01。结合SCr及BUN的数据结果分析,在改善短期肾功能方面,联合中医治疗更有优势。3.肝功能短期肝功能改善情况选择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来评估,共计有6篇文献报道ALT水平、6篇文献报道TBIL水平、6篇文献报道ALB水平、3篇文献报道PTA水平。ALT数据为解决异质性问题(12=55%),以“ALT=200IU/L”为界限分为2个亚组:①“ALT<200IU/L”组I2=0%,MD=-47.66,95%(CI=[-53.52,-41.81],P<0.00001。②“ALT≥200IU/L”组I2=0%,MD=-32.36,95%CI=[-40.05,-24.66],P<0.00001。ALB数据为解决异质性问题(I2=83%),以“联合使用的西医治疗手段”为分组依据,分为3个亚组:①“西药vs西药+中药”组I2=0%,MD=4.50,95%CI=[3.45,5.54],P<0.00001。②“腹水浓缩回输vs腹水浓缩回输+中药”组仅有1项研究,MD=10.01,95%CI=[6.54,13.48],P<0.00001。③“人工肝血浆置换 vs 人工肝血浆置换+中药”组仅有 1 项研究,MD=1.90,95%CI=[1.00,2.80],P<0.0001。TBIL数据为解决异质性问题(I2=70%),以“TBIL=150μmol/l为分界线,分为2 个亚组:①“TBIL<150μmol/l”组 I2=31%,MD=-25.09,95%CI=[-26.96,-23.22],P<0.00001。②“TBIL≥150μmol/l”组 I2=0%,MD=-48.31,95%CI=[-61.07,-35.56],P<0.00001。PTA数据为解决异质性问题(I2=80%),以“联合使用的西医治疗手段”为分组依据,分为2个亚组:①“西药vs西药+中药”组I2=11%,MD=9.54,95%CI=[6.79,12.28],P<0.00001。②“人工肝血浆置换vs人工肝血浆置换+中药”组仅有 1 项研究,MD=22.20,95%CI=[14.27,30.13],P<0.00001。结合4项数据可以得出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肾综合征在改善短期肝功能方面更具有优势。4.远期预后有关于远期预后的评估,纳入的文献中,有3篇报道了随访期间死亡率,进行数据合并,I2=0%,OR=0.27,95%CI=[0.12,0.61],P=0.002,虽然数据较少,但也说明在一定程度上,中西医结合治疗能降低肝肾综合征患者的远期死亡率。5.安全性评估纳入的文献中,有3项研究报道了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分别是Qie LX2014(多巴胺联合中药灌肠),Qin XY2011(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大黄灌肠)、Yao Y2018(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联合中药口服),此三者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均不影响治疗,且后两者不良反应的产生多与联合应用的西医治疗方式有一定关系。经文献描述,一定程度上说明联合中医治疗的安全性具有一定保障,但证据等级不够充分。6.用药分析本次纳入的14项研究共有4种中医治疗手段:口服汤药、保留灌肠、穴位贴敷或直接使用中成药静注。其中除3篇联合应用中成药(2篇使用丹红注射液,其主要成分为丹参、红花;1篇使用丹参注射液,其主要成分为丹参)外,余试验均采用联合中草药治疗。经统计,11篇文献共计使用47种中药,共计使用频次115次。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种类依次是补益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此三者总合计为75次,占总频次的65.21%。使用最多9种中药依次是白术、茯苓、黄芪、丹参、泽泻、当归、桂枝、附子、大黄。中草药的使用,根据治疗措施的不同,药物使用情况略有差异。口服汤药治疗以补益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为主,使用频率最高的6味药依次是白术、泽泻、茯苓、黄芪、丹参、附子,其主要用药思路为温阳益气,活血利水。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以补益药、泻下药、活血化瘀药为主,使用频率最高的4味药依次是大黄、白术、丹参、红花,其主要用药思路为祛瘀泄浊,兼顾扶正。穴位贴敷治疗仅有1例,使用大蒜、芒硝。经药物分析可以看出,中医治疗肝肾综合征的治疗思路多以补益、渗湿、泄浊、化瘀四点为主,重视肝脾肾同调,“塞因塞用”。研究结论联合中医手段治疗肝肾综合征在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短期肝肾功能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就远期指标而言,中西医结合治疗或可降低肝肾综合征的死亡率,延长生存期限。现阶段因可获取的临床研究资料有限,对联合中医治疗肝肾综合征的安全性评估不足,但目前暂无相关严重不良反应报道。中医治疗肝肾综合征的手段较多,可口服汤药、保留灌肠、穴位贴敷或直接使用中成药静注。经药物分析结果显示,中医治疗肝肾综合征的治疗思路多以补益、渗湿、泄浊、化瘀四点为主,重视肝脾肾同调,“塞因塞用”。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在治疗肝肾综合征方面确实能提高疗效,改善肝肾功能及远期预后情况,目前暂无相关严重不良反应报道,临床可视具体情况进行一定推广。未来可视具体情况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双盲试验或纳入更多高质量的原始研究文献的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来提供更为严谨的证据。
吴溢涛,潘文彦,蔡诗凝[4](2017)在《体外生命支持专科护理发展现状及展望》文中提出我国学科体系建设和管理中将护理学定位为一级学科,这给护理学科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与机遇[1],而凸显护理学科特点的重要标志就是护理的专科化发展。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一个主要收治急危重症患者的地方,集中了医院最先进的仪器。体外生命支持(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ECLS)是用来描述临时支撑心脏或肺
郭强,陈燕春,王平[5](2017)在《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重症肝炎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重症肝炎患者血清炎性介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重症肝炎9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A、B、C组,每组30例。C组予以PE+内科常规治疗,A组在C组基础上给予812 h 20 L CRRT,B组在C组基础上给予2024 h 40 L CRRT。观察3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介质变化情况及预后。结果 3组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A、B组低于C组(P<0.05)。随访半年后,3组总好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联合CRRT治疗重症肝炎可降低患者血清炎性介质表达水平,提高治疗效果,不同剂量的置换液对CRRT治疗效果无明显影响。
王水红,肖向阳,张宗阳[6](2016)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联合精氨酸治疗肝性脑病型重型肝炎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研究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联合精氨酸治疗肝性脑病型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04—2014-06收治的82例肝性脑病型重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滴精氨酸,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尿素氮、肌酐、血氨值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分别为90.34±21.32、152.41±23.36、96.75±24.35,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尿素氮、肌酐、血氨值分别为4.62±2.31、118.75±44.32、50.36±6.75,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6.1%、80.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联合精氨酸治疗肝性脑病型重型肝炎优于单纯使用一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应用和推广。
李琴,姚坤花,蒋玉兰[7](2014)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对于治疗急性的肾功能衰竭时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的治疗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3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50例肾功能衰竭急性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传统组,每组有患者25例,其中实验组采取连续性的肾脏替代疗法并接受优质护理,而传统组患者则是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对照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照治疗,实验组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和护理效果,其中有21例患者的肾功能得到恢复,其中BUN指标为(18.8±3.9)mmol/l,Cr为(156.4±50.6)umol/l,有4例患者死亡,原因是多器官发生功能障碍。传统组有16例患者肾功能恢复,有9例患者由于发生多脏器功能障碍而死亡。结论通过对比,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和传统间歇性的透析比较,有血液的动力学更加稳定,使溶质的清除率提高,炎性的介质得到清除,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还可以使高分解的代谢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且使身体的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得以维持等优点,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陈廷波,温黎青[8](2005)在《连续肾替代治疗的临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郭媛,保健媛[9](2003)在《《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2003年第15卷关键词索引》文中认为
赵卫峰,甘建和,徐杰,江敏华,朱翔,罗二平,吴建成[10](2003)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肝性脑病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CRRT)治疗肝性脑病型重型肝炎临床疗效 ,并研究其机制。方法 :4 7例肝性脑病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 3组 :CRRT治疗组、血浆置换 (PE) +CRRT治疗组和基础疗法组 ,前两组在基础疗法组基础上分别予 CRRT或 PE+CRRT治疗。治疗前后检测肝、肾功能 ,血氨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 ,白介素 6 (IL 6 )等。结果 :CRRT治疗组、PE+CRRT治疗组和基础疗法组患者的清醒率分别为 75 .0 %、86 .7%和 31.3% ,存活率分别为 2 5 .0 %、4 6 .7%和 6 .2 5 % (P均 <0 .0 5 )。CRRT治疗后血清尿素氮、肌酐、血氨、TNFα、IL 6比基础疗法组明显下降 (P均 <0 .0 5 ) ;血清胆红素、总胆汁酸 (TBA)下降和基础疗法组比较无显着变化 (P均 >0 .0 5 )。 CRRT治疗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 ,并发症少。 CRRT治疗组、PE+CRRT治疗组肝性脑病 ~ 期患者的存活率分别为 4 4 .4 %和 6 2 .5 % ,明显高于 ~ 期患者的存活率 0和2 8.6 % (P<0 .0 5 )。结论 :CRRT是辅助治疗肝性脑病型重型肝炎的有效方法 ;早期联合 PE治疗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二、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重型肝炎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重型肝炎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PE和CRRT联合化学免疫疗法治疗重型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创新之处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发表论文、着作、申请专利 |
(2)CRRT联合PE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免疫功能变化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1.材料 |
2.方法 |
3.统计学方法 |
4.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结果 |
第三章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附录 |
附图 |
致谢 |
(3)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肾综合征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肝肾综合征的诊疗进展 |
1. 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
2. 肝肾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
3. 肝肾综合征的治疗措施 |
3.1 肝移植 |
3.2 内科常用药物 |
3.3 肾脏替代治疗 |
3.4 经颈静脉肝门内体系统支架分流术 |
4. 结语 |
综述二 肝肾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探讨 |
1. 病因 |
2. 病机 |
3. 治疗 |
3.1 治肝实脾 |
3.2 肝肾同治,脾肾同调 |
3.3 活血化瘀 |
4. 中医特色治疗 |
4.1 中药保留灌肠 |
4.2 中药穴位贴敷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肾综合征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文献检索 |
2.1 数据来源 |
2.2 检索策略 |
3. 纳排标准 |
3.1 文献纳入标准 |
3.2 文献排除标准 |
4. 文献筛选 |
5. 质量评价 |
6. 数据提取 |
7.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文献检索 |
2. 文献特征 |
2.1 基本信息 |
2.2 干预措施 |
2.3 中药使用情况 |
2.4 结局指标 |
3. 质量评价 |
4. 数据提取与统计学分析 |
4.1 总有效率 |
4.2 肾功能 |
4.3 肝功能 |
4.4 随访期间死亡率 |
4.5 安全性评估 |
讨论 |
1. 检索策略 |
2. 诊断标准 |
3. 疗效评估 |
3.1 结局指标的选择 |
3.2 异质性处理 |
3.3 结果分析 |
4. 安全性评估 |
5. 用药分析及治疗思路 |
6. 局限性分析 |
7. 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体外生命支持专科护理发展现状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ECLS专科护理的概念 |
2 ECLS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
2.1 ECLS国外状况 |
2.2 ECLS国内状况 |
3 ECLS的类型以及护理人员的职责 |
3.1 体外膜肺氧合 |
3.2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
3.3 人工肝支持系统 |
3.4 联合多项生命支持系统常应用于危重症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 |
4 ECLS专科护理面临的问题 |
4.1 缺乏专科护士准入标准 |
4.2 缺乏专科护士培养方案 |
4.3 缺乏考核制度 |
4.4 缺乏ECMO操作的模拟和实践机会 |
5 总结与展望 |
(5)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重症肝炎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样本检测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血清炎性介质 |
2.2 预后情况 |
3 讨论 |
(7)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2.1 连续性肾脏替代方法 |
1.2.2 对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 |
1.2.2. 1 善于沟通 |
1.2.2. 2 环境评估 |
1.2.2. 3 目的 |
1.2.2. 4 做好血管通路的保护 |
1.2.2. 5 要合理的安排输液 |
1.2.2. 6 做好并发症的护理 |
1.2.2. 7 健康宣教 |
2 结果 |
3 讨论 |
(8)连续肾替代治疗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肾脏的适应证 |
1.1 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 |
1.2 糖尿病肾病 |
1.3 急性肾功能不全 (ARF) |
2 非肾脏适应证 |
2.1 重症肝炎 |
2.2 重症胰腺炎 (SAP) |
2.3 出血热 |
2.4 多发伤 |
2.5 顽固性心衰 |
2.6 乳酸酸中毒 |
2.7 中毒 |
2.8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
2.8 高热 |
2.9 多器官功能衰竭 |
2.9 肝肾联合移植 |
2.10 脓毒血症 |
2.1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证 (ARDS) |
(10)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肝性脑病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 |
1.1.1 CRRT治疗组: |
1.1.2 PE+CRRT治疗组: |
1.1.3 基础疗法组: |
1.2 方 法: |
1.2.1 综合治疗: |
1.2.2 CRRT方法: |
1.2.3 PE: |
1.3 临床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肝性脑病程度变化: |
2.2 生化参数: |
2.3 细胞因子水平: |
2.4 CRRT治疗并发症: |
2.5 CRRT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分析: |
2.6 肝性脑病对CRRT疗效的影响: |
3 讨 论 |
四、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重型肝炎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PE和CRRT联合化学免疫疗法治疗重型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疗效观察[D]. 黄成双.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2]CRRT联合PE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免疫功能变化及疗效研究[D]. 徐耀. 青岛大学, 2019(03)
- [3]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肾综合征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D]. 严海艺.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9(01)
- [4]体外生命支持专科护理发展现状及展望[J]. 吴溢涛,潘文彦,蔡诗凝.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7(23)
- [5]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重症肝炎临床观察[J]. 郭强,陈燕春,王平.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7(10)
- [6]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联合精氨酸治疗肝性脑病型重型肝炎的临床观察[J]. 王水红,肖向阳,张宗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17)
- [7]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探讨[J]. 李琴,姚坤花,蒋玉兰. 中外医疗, 2014(05)
- [8]连续肾替代治疗的临床应用[J]. 陈廷波,温黎青.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5(18)
- [9]《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2003年第15卷关键词索引[J]. 郭媛,保健媛.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3(12)
- [10]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肝性脑病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J]. 赵卫峰,甘建和,徐杰,江敏华,朱翔,罗二平,吴建成.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