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既有铁路提速需要,改革工务养护制度

适应既有铁路提速需要,改革工务养护制度

一、适应铁路既有线提速需要改革工务修程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韩富强[1](2021)在《基于全流程的铁路技术规章协同管理机制研究》文中认为铁路技术规章是行车组织、客运组织、货运组织和设备运用维护的制度基础。近年来,中国铁路已经建成世界上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铁路网和运输体系。为管好经营好世界一流的铁路网,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必须加强对铁路技术规章的高质量管理。国铁集团作为一家超大规模网络型企业,运营场景和外部环境极为复杂,需要管理的技术规章数量多、规模大、体系结构复杂。同时,中国铁路实行国铁集团、铁路局集团公司和站段三级管理机制,不同层级的主体对技术规章的管理目标存在显着差异甚至冲突,而且铁路运营管理涉及机务、车务、工务、电务、供电、车辆等不同专业,各专业在规章管理过程中也有各自的特点和利益诉求,因此,如何科学系统地管理超大规模网络型、多层级、动态化、复杂系统特征明显的中国铁路技术规章,在世界上无现成的经验可以直接借鉴,在理论层面也属于研究的前沿和薄弱环节。本论文在深入分析铁路技术规章管理现状的基础上,从全流程的角度,将系统论、博弈论、系统动力学等系统理论引入铁路技术规章协同管理研究,研究铁路技术规章制定和监管机制,分析了铁路技术规章宣贯的优化,构建铁路技术规章管理综合评价体系,为推动铁路技术规章管理的改革,落实技术规章管理的规范性、高效性、有序性和协同性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撑。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结论是:(1)铁路技术规章管理系统优化。构建了铁路技术规章管理系统框架,分析了系统框架的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管理流程等内容,结合调研,归纳总结出铁路技术规章协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出铁路技术规章协同管理的关键环节,分别是制订、监管、宣贯和综合评价。(2)铁路技术规章制定过程优化。归纳总结了铁路技术规章制定流程及模式,阐述了铁路技术规章制定中的“囚徒困境”窘境,并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对无专业部门牵头和有专业部门牵头两种不同条件下铁路技术规章制定的行动博弈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包括科学设置专业部门“不合作”策略的惩罚金额,及时向“合作”专业部门通告“不合作”专业部门信息;充分利用国铁集团、铁路局集团公司以及站段议事协调机构;鼓励专业部门树立长远和大局意识,摆脱短期利益思维等铁路技术规章制定的协同策略。(3)铁路技术规章监管模式改进。构建了纯策略和混合策略的铁路技术规章监管博弈模型,对国铁集团、铁路局集团公司、站段这三个主体在监管过程中的博弈进行分析,并构建了技术规章监管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系统仿真,探讨了各因素对监管的影响程度,结论是国铁集团在加大技术规章监管力度时,站段落实技术规章就趋于认真,但带来了监管成本的增加;当国铁集团和铁路局集团公司为降低监管成本而放松监管时,站段倾向于简单执行;当国铁集团和铁路局集团公司加大对站段的奖励力度时,站段也倾向于认真执行。并据此提出技术规章监管优化措施。(4)铁路技术规章宣贯优化。设计并实现了铁路技术规章宣贯平台以优化铁路技术规章宣贯流程,采用Petri网方法计算出宣贯平台对铁路技术规章宣贯流程优化的成效,即国铁集团技术规章宣贯流程提效66.7%,铁路局技术规章宣贯流程提效46.2%。(5)铁路技术规章管理综合评价优化。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采用AHP方法构建了铁路技术规章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包括国铁集团、铁路局集团公司和铁路站段在内的不同评价对象分别进行了铁路技术规章管理的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分析表明:技术规章管理办法是提升技术规章管理规范性的重要途径;计划管理是否合规直接影响国铁集团层级技术规章制修订发布合规性;技术规章起草管理是否合规是影响铁路局集团公司及站段层级技术规章制修订发布合规性的重要因素;(4)技术规章宣贯常态化是保证技术规章宣贯有效落实的重要支撑;技术规章监管评价常态化是实现技术规章监管评价有效的重要手段;铁路应建立从上至下、相互补充的技术规章管理评价机制。本论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基于动态博弈理论构建了铁路技术规章协同制定动态博弈模型,对无专业部门牵头情景下采用针锋相对战略或者冷酷战略的铁路技术规章制定重复博弈和有专业部门牵头情景下的完全信息和完全但不完美信息的铁路技术规章制定动态博弈进行求解,验证了铁路技术规章协同制定的可行性,并提出了铁路技术规章能够协同制定的前提条件。(2)构建了基于混合策略的国铁集团、铁路局集团公司与铁路站段间的三方监管博弈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系统仿真,分析得出铁路技术规章有效监管的条件和相关因素对技术规章监管的影响程度,有效地破解了国铁集团、铁路局集团公司与站段间的三方监管的博弈难题。(3)构建了基于全生命周期的铁路技术规章管理综合评价体系,通过对国铁集团、铁路局集团公司和铁路站段的差异化评价,为各级管理主体精准评估自身技术规章管理能力和科学考核下级单位技术规章管理水平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用工具。

李育家[2](2019)在《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及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路局”或“广州局集团”)管内,石长铁路是该铁路局有史以来第一条在单线半自动闭塞、非电气化铁路基础上,进行增建第二线并同步进行自动闭塞和电气化改造的既有线铁路。增建、改造完成后,湖南省政府和广州局集团随即又在该线路上开行了时速160km/h动车组列车,这在全路都属首创。论文以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的管理过程和内容,并讨论了施工计划管理对施工维修作业安全、效率的影响因素及施工现场协调等问题。论文分别绘制了高速铁路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作业流程示意图、人工铺轨施工工艺流程图等,以上图示从作业流程和施工工艺的角度,剖析施工作业过程,使施工方案制订、施工计划安排结合施工作业过程。具体做法为,根据施工工艺测算单项施工所需天窗时分,如某一项施工在实施过程中,在非天窗调整日进行施工作业时,其在一个天窗点内作业所需时分大于施工所在线路(分繁忙干线和干线)图定天窗时分(石长铁路属干线,图定天窗时分为施工天窗180分钟、维修天窗120分钟)。原则上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运输施工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广州局集团公司施工办”,由广州局集团运输部负责日常管理)施工月计划管理工程师会要求施工单位重新优化施工方案和作业流程,完善施工工艺,分劈单个天窗日施工工作量,压缩单次施工要点时分。当然,如果施工单位在分劈优化后,单次施工天窗所需时分确实无法小于图定天窗时分的,由广州局集团公司施工办召集相关部门和单位召开专项施工计划协调会,根据会议研究结果,按规定由广州局集团公司施工办向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调度部拍发请示电报。本文基于施工计划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信息化、大数据化为发展背景,通过分析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完善施工计划管理规章体系、优化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严格施工延点考核促施工计划兑现、加强石长铁路开行动车组后施工计划管理、提高安排施工计划的服务意识等角度,提出了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优化建议与举措。作者寄希望通过对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及优化研究,在预防石长铁路施工、行车事故,提高施工效率、区间使用率和天窗综合利用率等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

侯鹏[3](2015)在《工务既有线提速至200km/h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各项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对铁路运输速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将既有线提速到200km/h,对于轨道结构的刚度与强度提出了更严格的标准,要求其轨道的几何形状保持高度的平顺与均衡,这就需要加强既有线提速至200km/h的理论研究,在对提速改线段的施工质量予以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积极做好轨道的改造、加固工作,保证将其安全、稳定地提速至200km/h。

资林勇[4](2013)在《铁路线路改造及维修施工技术与安全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当今世界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竞争激烈,为了在交通运输中争得一席之地,各国都通过进一步提高既有铁路的行驶速度、缩短旅行时间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通过对速度目标值及提速模式的选择,实现在客货列车混运的既有线上分步提速成为世界各国铁路共同追求的目标。文章通过对轨道结构、路基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等方面如何采用先进技术和有效手段确保提速改造成效的详细分析,同时结合采用各种组合大型养路机械的先进养护维修手段,立体展示了确保我国铁路既有线提速改造有效实施的各项技术。研究了既有线提速施工主要技术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意在总结、归纳此类实践经验,并结合现场实际、分析后形成系统、立体既有线提速改造技术体系以及成套的安全管理办法,以期达到一定的指导意义。通过本研究,完善了提速技术标准体系,建立健全了提速线路技术标准管理体系,明确了管理职能,确保体系运作正常,为提速线路改造提供全面、标准化管理。运用各种先进技术的,使得大型养路机械广泛使用在不同的养护周期中,合理、科学地进行各型大型养路机械与匹配实施项目的配置,发挥了极好的作用。强化了安全管理基础,以超前防范、快速响应强化应急处置,准确把握安全风险所具有的全系统性、全过程性和易发多变性特点,加强安全风险的动态识别,从安全管理的功能建设上加以控制,提出各种风险应对的防控措施,从源头上加以解决。

张龙[5](2012)在《铁路运输基础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研究》文中认为我国铁路运输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系统,基础设备的维修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固定设备和移动设备的管理。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政企合一、网运合一的管理模式,存在成本过高、效率低下、结合部过多、用管修矛盾突出等问题,已经制约了铁路运输的发展。本文借鉴铁路发达国家基础设备维修管理改革经验,结合中国铁路建设、运营特点,从系统角度阐述了传统维修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和原因,提出了基础设备维修管理一体化的方案。论文运用可靠性理论通过建立可靠性逻辑框图,进一步对系统的可靠性与不可靠性进行模型化分析,以明确系统工作中各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及系统的薄弱环节,制定预防措施,同时采用真实的数据进行系统的安全、效益性对比分析。

贾华强[6](2012)在《高速铁路接收及运营管理相关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国家对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的大量投入,交通运输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运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正面临着严峻的市场挑战,如何满足不断增长的运输需求以便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铁路运营和管理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铁路运输必须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以实现安全、高效、快捷的客流和货流运输。我国《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规划》描绘了2020年我国铁路网发展的宏伟蓝图:建成“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建成以高速铁路为骨干、绝大多数大中城市为节点的快速客运网络,对增加铁路客运竞争能力以及缓解铁路既有路网压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高速铁路还处于发展初期,考虑到我国特殊的国情和路情,高速铁路的运营管理模式不能照搬国外高速铁路的管理模式,因此,探讨寻求适合于我国铁路高速铁路发展初期的接收及运营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对未成网形势下高速铁路接收及运营管理模式一直没有一个系统的、理论的研究,因此该文以郑西高速铁路为实例对高速铁路运营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运用价值,是高速铁路运营初期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也是对我国铁路运输管理理论的补充和完善。概括起来,本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在广泛查阅了国内外相关资料下,对国外高速铁路及京津城际铁路的运营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总结。具体内容涵盖高速铁路建运模式及高速铁路公司监管体制分析、高速铁路调度模式分析、高速铁路综合维修、高速动车组检修管理、高速铁路车站现行运营管理模式、高速铁路票务系统和旅客服务系统等。对当前尚未建成快速客运网下的高速铁路接收管理模式展开研究。分析了铁道部、高速铁路公司、铁路局三者之间职责划分,收入、费用清算问题。提出高速铁路接收管理专业化、运营管理归口化的基本原则,并以郑西高速铁路为例,探讨了接收管理机构设置、接收方案、接收管理工作的原则及方法、接收管理计划安排及衔接问题等。对高速铁路接收后的专项管理模式进行研究,研究了专项管理中各专业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评判算法对路局层面、站段各专业,包括车站管理、动车组维修管理、牵引供电管理、工务管理、电务管理、乘务管理、票务管理、安全管理等专项管理模式进行分析、评价,从而找出适合近期、远期高速铁路运营的专项管理模式以及机构设置。我国修建的高速铁路大都是平行于路网主要既有干线修建的,客货流运输组织面临重新分配,迫切需要对高速铁路与既有线的分工模式进行探讨。论文研究了高速铁路与既有线分工优化,分析了高速铁路与既有线分工的影响因素和原则,并构建了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优化及经济效益分析。以郑西高速铁路为例,对上述研究结论进行实例验证,并对实际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孙汉武[7](2010)在《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交通运输市场需求旺盛、铁路建设迅猛增长、铁路技术装备更新换代、铁路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等与铁路交通安全有关的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和谐铁路的建设和保证国民经济正常稳定发展,其安全保障问题迫在眉睫。因此,认清铁路交通安全形势,保障铁路交通安全的措施和方法,深入推进安全基础建设,建立起铁路交通安全评价体系及铁路安全保障体系,是确保持续铁路安全稳定的重大举措和根本保证。本文结合国家科技部科研计划项目、铁道部科研计划项目,对国际上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相关的研究和应用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分析了我国铁路实施安全保障管理的现状;基于安全生产保障及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的相关理论的研究,结合我国铁路行车安全面临的新形势及安全检查、监测、监控装备的发展方向,提出了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的总体框架及其主要建设内容,建立了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的主要工作平台——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信息服务平台。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查研究我国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管理的现状,分析我国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我国实施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2.对国际上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管理、相关行车安全保障系统建设和运用现状的调查研究,总结和分析我国可以借鉴的主要经验。3.结合我国铁路发展的需要,提出我国铁路安全检查、监测、监控系统装备技术发展方向和装备集成建议。4.提出我国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的总体框架、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信息服务平台体系的内涵和建设的主要内容。5.详细分析铁路安全检查监洲保障信息服务平台的设备及用户需求,研究各类安全检测信息接入方式及联网监控标准,提出建立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信息服务平台信息集成和资源共享的技术方案,完成该平台的总体设计,并开发该平台系统。6.以郑州铁路局为背景,应用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信息服务平台,检测了信息服务平台的功能,验证平台的功能和应用效果。

桑国辉[8](2010)在《严寒地区提速区段铁路桥涵养修管理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桥涵是铁路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构复杂,修建困难,造价较高。随着既有铁路提速200km/h运营后,桥涵养修工作量明显增加。做好桥涵的养修工作,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畅通,适应铁路运输快速发展,保证提速区段桥涵安全及延长使用寿命,这就给设备管理单位带来新的挑战。结合我段京哈线提速桥涵养修特点,探讨桥涵养修管理模式及修程修制,为严寒地区提速区段桥涵养修提供可参考依据。

余泽西[9](2009)在《客运专线固定设备综合维修管理模式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客运专线的相继建成,运营里程不断增加,其固定设备的养护维修工作规模和重要性不断增加。研究适合我国客运专线固定设备综合维修的管理模式和组织机构已经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课题。以往对客运专线固定设备综合维修管体系的研究主要依据我国铁路管理体制的特点、未来的建设规模、维修生产作业效率等因素,结合感性的设计经验得出最后的方案。本文则首次以现代企业理论的方法和技术为基础,通过借鉴国外高速铁路的综合维修体系,结合国情、路情,研究了我国客运专线综合维修管理体系的设计。业务流程分析是管理体系设计的基础,本文首先引入业务流程理论中有关竞争优先级、流程结构、顾客参与等概念;接着从国内铁路维修管理、固定设备分类、综合检测和核心业务流程等方面阐述了我国客运专线综合维修的业务流程;并应用业务流程理论分析了综合维修作业流程的特点:低成本竞争优先级、批量流程结构、低顾客参与度、资源柔性低和资本密集度高。检修关系是综合维修管理体系设计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试图应用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比较检修分离和检修合一方案。在简要介绍交易成本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铁路现有体制的实际情况,从资产专用性和不确定性出发,对比分析了检修分离和检修合一两个方案的平均生产成本和平均交易成本,最终提出了在检修合并的基础上引入检测质量监督中心的管理模式。在检修合一的模式下,本文应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分析了综合维修组织机构设置中的技术核心、技术支持、行政支持、高层管理和中层管理的构成,组织机构设置是服务于综合维修低成本竞争战略目的的。根据我国铁路客运专线的中长期规划,以及设备和人员的作业时间安排、作业能力,本文又进一步研究了综合维修的生产力布局问题:包括综合维修中心、车间、工区的布点和检测维修装备的配置。最后,本文从信息成本的角度分析了综合维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并提出了信息系统的总体架构。

杨宏图[10](2009)在《客运专线基础设施养护维修管理方案若干问题的研究》文中认为基础设施的维修养护,是客运专线(含高速铁路、城际客运专线及客运快速通道)高速度、高密度、高正点率、高可靠性、高效益运营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随着装备技术、维修技术、信息技术的进步,我国铁路传统“大而全、小而全”的维修方式与观念,已不适应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对铁路基础设施的养护维修要求,尤其是不适应客运专线的养护维修要求。由于国内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比较缺乏,针对客运专线基础设施的运营维护问题,铁道部在已开通运营的不同线路采用了不同的管理过渡方案。随着我国客运专线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和大量线路的陆续投入运营,基础设施养护维修管理方案亟需尽快确定。本文运用系统论等方法,通过对日本、法国、德国等高速铁路发达国家和我国既有线、已开通客运专线基础设施运营维护实践进行简要梳理,结合我国客运专线技术装备、运输需求等特点,对客运专线基础设施养护维修组织管理体系结构、基础设施维修基地机构设置及布局、综合维修工区设置、天窗设置、信息系统建设等部分亟待明确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二、适应铁路既有线提速需要改革工务修程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适应铁路既有线提速需要改革工务修程制度(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全流程的铁路技术规章协同管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系统论
        2.1.2 博弈论
        2.1.3 系统动力学
        2.1.4 系统评价
    2.2 铁路技术规章研究现状
        2.2.1 铁路技术规章体系优化研究
        2.2.2 铁路技术规章特性和内容研究
    2.3 铁路技术规章管理研究现状
        2.3.1 铁路技术规章管理实践研究现状
        2.3.2 铁路技术规章管理的博弈分析现状
        2.3.3 铁路技术规章管理的系统动力学分析现状
        2.3.4 铁路技术规章管理的评价研究现状
    2.4 研究评述
    2.5 本章小结
3 铁路技术规章协同管理机制研究
    3.1 铁路技术规章管理概述
        3.1.1 铁路技术规章管理概念
        3.1.2 铁路技术规章管理框架
    3.2 铁路技术规章管理现状分析
        3.2.1 铁路技术规章的管理主体
        3.2.2 铁路技术规章的管理流程
        3.2.3 铁路技术规章体系
    3.3 铁路技术规章协同管理机制分析
        3.3.1 铁路技术规章管理的特征
        3.3.2 跨专业的铁路技术规章协调机制
        3.3.3 跨层级的铁路技术规章监管机制
    3.4 铁路技术规章协同管理问题分析
        3.4.1 铁路技术规章制定不协同
        3.4.2 铁路技术规章监管不到位
        3.4.3 铁路技术规章宣贯不及时
        3.4.4 铁路技术规章协同管理关键环节
    3.5 本章小结
4 铁路技术规章协同制定机制研究
    4.1 铁路技术规章制定及其困境
        4.1.1 铁路技术规章制定流程
        4.1.2 铁路技术规章制定模式
        4.1.3 铁路技术规章制定困境
    4.2 铁路技术规章协同制定博弈分析
        4.2.1 铁路技术规章协同制定机制构建
        4.2.2 无专业部门牵头的铁路技术规章制定行动博弈分析
        4.2.3 有专业部门牵头的铁路技术规章制定行动博弈分析
        4.2.4 铁路技术规章协同制定策略
    4.3 铁路技术规章协同制定案例分析
        4.3.1 案例来源
        4.3.2 案例博弈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铁路技术规章协同监管机制研究
    5.1 铁路技术规章监管关系分析
    5.2 铁路技术规章监管博弈分析
        5.2.1 纯策略监管博弈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5.2.2 混合策略监管博弈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5.3 铁路技术规章监管博弈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5.3.1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5.3.2 系统仿真与结果分析
    5.4 铁路技术规章监管博弈的应用
        5.4.1 监管措施的改进
        5.4.2 监管效果的提升
    5.5 本章小结
6 铁路技术规章宣贯优化研究
    6.1 铁路技术规章宣贯现状分析
        6.1.1 铁路技术规章宣贯现状分析
        6.1.2 铁路技术规章宣贯流程分析
    6.2 铁路技术规章宣贯平台的分析与实现
        6.2.1 铁路技术规章宣贯平台需求分析
        6.2.2 铁路技术规章宣贯平台设计
        6.2.3 铁路技术规章宣贯平台应用效果及优化策略
    6.3 基于宣贯平台的流程优化分析
        6.3.1 铁路技术规章宣贯流程优化
        6.3.2 基于Petri网的宣贯流程优化效果分析
    6.4 小结
7 铁路技术规章管理综合评价研究
    7.1 铁路技术规章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7.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7.1.2 指标体系构建
    7.2 铁路技术规章管理综合评价方法和模型
        7.2.1 数据转换与标准化处理
        7.2.2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7.2.3 综合评价分析
    7.3 铁路技术规章管理综合评价实证分析
        7.3.1 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7.3.2 国铁集团技术规章管理综合评价分析
        7.3.3 铁路局集团公司技术规章管理综合评价分析
        7.3.4 铁路站段技术规章管理综合评价分析
        7.3.5 铁路技术规章管理评价结果综合分析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和创新点
        8.1.1 主要研究结论
        8.1.2 论文主要创新点
    8.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铁路技术规章管理综合评价指标权重问卷
    附录B 铁路技术规章管理综合评价指标权重问卷结果
    附录C 国铁集团技术规章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D 铁路局集团公司技术规章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E 铁路站段技术规章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F 铁路技术规章管理综合评价调查问卷结果
    附录G AHP 及最终得分计算核心代码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在本领域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铁路营业线施工计划管理概述
    2.1 铁路营业线施工计划管理的作用
    2.2 国外典型施工计划管理模式简介
    2.3 我国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简介
    2.4 国铁的营业线施工计划管理机制
        2.4.1 我国铁路营业线施工计划管理岗位设置
        2.4.2 我国铁路营业线施工计划管理机构职责
        2.4.3 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的工作流程
        2.4.4 我国铁路营业线施工计划管理工作制度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
    3.1 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概述
        3.1.1 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定义
        3.1.2 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分类
        3.1.3 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规律
    3.2 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工作特点
        3.2.1 目标侧重不同
        3.2.2 资源占用不同
        3.2.3 管理力度不同
        3.2.4 结合部难管理
    3.3 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3.1 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导致事故典型案例
        3.3.2 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
    4.1 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模式
    4.2 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影响
        4.2.1 人的因素对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影响
        4.2.2 设备因素对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影响
        4.2.3 环境因素对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影响
        4.2.4 管理因素对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影响
    4.3 既有石长铁路增建第二线施工计划管理
        4.3.1 既有石长铁路增建第二线施工计划管理不足
        4.3.2 既有石长铁路增建第二线施工阶段划分
    4.4 既有石长铁路增建第二线剩余工程施工计划管理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优化研究
    5.1 优化规章制度
        5.1.1 确保规章制度的完整性
        5.1.2 确保规章制度的时效性
        5.1.3 确保规章制度的准确性
        5.1.4 确保规章制度的直观性
        5.1.5 配套完善修程修制改革
        5.1.6 制定防止漏交命令措施
    5.2 优化运输组织
        5.2.1 实行施工分号列图
        5.2.2 加强施工现场协调
        5.2.3 完善施工信息平台
        5.2.4 完善车站可视系统
        5.2.5 优化调车天窗设置
    5.3 优化知识培训
        5.3.1 培训优化车务专业管理知识
        5.3.2 培训优化施工计划管理知识
        5.3.3 培训优化天窗综合利用知识
        5.3.4 培训优化施工实施工艺知识
        5.3.5 培训优化施工正点组织知识
        5.3.6 培训优化动车天窗计划知识
        5.3.7 培训优化计划文字表述知识
    5.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3)工务既有线提速至200km/h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提升薄弱地段的轨道稳定性
2 对提速至200km/h的轨道修程予以合理设置
3 严格执行轨道不平顺管理值新标准
4 建立完善的轨道监测体系
5 结语

(4)铁路线路改造及维修施工技术与安全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本研究的意义
第2章 既有线提速主要施工技术与标准研究
    2.1 国内外铁路既有线提速现状
        2.1.1 国外铁路既有线提速现状
        2.1.2 国内铁路既有线提速现状
        2.1.3 国内外铁路既有线提速经验总结
    2.2 既有线提速轨道工程技术
    2.3 既有线提速路基工程技术
    2.4 既有线提速桥梁工程技术
    2.5 既有线提速隧道工程技术
    2.6 提速线路主要技术标准
        2.6.1 结构标准
        2.6.2 技术标准
        2.6.3 评价标准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既有线提速线路养护维修技术分析
    3.1 铁路既有线养护维修技术
        3.1.1 全断面道砟清筛
        3.1.2 道砟捣固和夯实
        3.1.3 轨道动力稳定
        3.1.4 道砟道床进行整形、补配砟
        3.1.5 路基整修
        3.1.6 钢轨、道砟打磨
    3.2 提速线路养护维修管理
        3.2.1 提速线路修程
        3.2.2 提速线路检查监测
        3.2.3 设备修理主要手段和方法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成昆线提速线路大修机械清筛施工组织
    4.1 编制依据
    4.2 设备现状
    4.3 施工项目及工程数量
    4.4 材料供应
    4.5 主要技术标准
    4.6 施工项目和人员分配表
    4.7 机械设备配备状况
    4.8 施工方法
    4.9 施工安全
    4.10 本章小结
第5章 既有线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及措施
    5.1 既有线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5.1.1 风险识别
        5.1.2 风险预警
        5.1.3 风险动态管理
        5.1.4 风险监督检查
        5.1.5 风险管理评价
    5.2 既有线施工安全风险识别
    5.3 既有线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5.4 大修清筛应急预案
    5.5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技术简历

(5)铁路运输基础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铁路运输基础设备的概念
    1.2 国内外铁路运输基础设备的管理模式
        1.2.1 国外情况
        1.2.2 国内情况
    1.3 依托项目背景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的意义
    1.6 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 传统铁路基础设备管理体系构成
    2.1 机构设置
    2.2 优缺点分析
第三章 生产力布局规划理论
    3.1 生产力布局的概念
    3.2 生产力布局规划理论
        3.2.1 工艺专业化原则
        3.2.2 对象专业化原则
        3.2.3 综合专业化原则
第四章 维修管理一体化实验设计
    4.1 实验的目的
    4.2 实验的思路
        4.2.1 总体原则
        4.2.2 生产管理与专业管理原则
    4.3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4.4 实验的具体设计
        4.4.1 确定实验项目的实施地点及步骤
        4.4.2 实验的机构设置
        4.4.3 实验重点之一——职工兼职并岗培训与复合型干部培养
        4.4.4 实验重点之二——配套规章制度建设
        4.4.5 实验重点之三——生产组织过程推演
        4.4.6 实验重点之四——配套激励考核机制
第五章 基础设备维修管理一体化可靠性分析
    5.1 系统可靠性评价理论
        5.1.1 串联系统的可靠性评价
        5.1.2 并联系统的可靠性评价
    5.2 系统任务分析与结构功能分解
    5.3 铁路基础设备维修管理一体化可靠性综合评价
第六章 基础设备维修管理一体化实验成果
    6.1 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达到预期目标
    6.2 在提升管理效能方面达到预期目标
    6.3 在保证设备质量方面达到预期目标
    6.4 在改善结合部管理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
    6.5 对其后的设备保障格局提供支持
    6.6 实验中表现出的主要问题
    6.7 后续实验思路设计
        6.7.1 对内建设四个专业
        6.7.2 对外再造两个流程
        6.7.3 已经开始并计划开展的工作
结束语
    本课题关键项点和创新点
    主要研究成果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6)高速铁路接收及运营管理相关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论文的研究意义
    1.3 论文研究方案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第2章 国内外高速铁路建设及运营管理模式分析
    2.1 高速铁路建运模式及高速铁路公司监管体制分析
        2.1.1 高速铁路建运模式分析
        2.1.2 高速铁路公司的监管体制
    2.2 国外高速铁路基本管理体制
        2.2.1 日本高速铁路运营管理基本情况
        2.2.2 法国铁路客运运营管理基本情况
        2.2.3 德国铁路客运运营管理基本情况
        2.2.4 西班牙、韩国铁路客运运营管理基本情况
    2.3 国外高速铁路调度模式分析
        2.3.1 日本新干线调度简况
        2.3.2 法国高速铁路以及调度简况
        2.3.3 德国高速铁路简况
    2.4 国外高速铁路综合维修
        2.4.1 日本高速铁路综合维修体制
        2.4.2 法国高速铁路综合维修体制
        2.4.3 德国高速铁路维修体制
    2.5 国外高速动车组检修管理
        2.5.1 国外高速动车组概况
        2.5.2 国外高速铁路动车组检修管理概况
        2.5.3 国外高速铁路动车组运用维修特点
    2.6 国外高速铁路车站现行运营管理模式
        2.6.1 日本高速铁路车站运营管理模式
        2.6.2 法国铁路车站运营管理模式
        2.6.3 德国铁路车站运营管理模式
        2.6.4 英国铁路车站运营管理模式
    2.7 国外高速铁路票务系统和旅客服务系统研究
        2.7.1 国外高速铁路票务系统
        2.7.2 国外高速铁路旅客服务研究
    2.8 京津城际运营管理模式
        2.8.1 京津城际资产及组织框架
        2.8.2 列车调度指挥
        2.8.3 京津城际高速铁路专业设置
    2.9 小结
第3章 高速铁路接收管理模式研究
    3.1 高速铁路公司、铁路局、铁道部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3.2 郑西高速铁路接收管理机构设置
        3.2.1 郑西高速铁路接收管理系统
        3.2.2 郑西高速铁路接收管理机构设置的两种方案及比较
    3.3 郑西高速铁路接收管理工作的原则及方法
        3.3.1 郑西高速铁路接收管理的主要原则
        3.3.2 郑西高速铁路接收管理的方法分析
    3.4 郑西高速铁路接收管理计划安排
        3.4.1 提前介入
        3.4.2 静态验收
        3.4.3 联调联试
        3.4.4 准备开通运营
    3.5 各专业接收管理衔接问题
    3.6 小结
第4章 高速铁路专项运营管理模式
    4.1 高速铁路运营模式
        4.1.1 高速铁路运营的可能模式
        4.1.2 高速铁路可能模式的比较分析
    4.2 专项管理中各自权利和义务
        4.2.1 供电专业
        4.2.2 车辆专业
        4.2.3 工务专业
        4.2.4 信号专业
        4.2.5 通信专业
        4.2.6 调度指挥
        4.2.7 客运管理
    4.3 郑西高速铁路车站管理模式
        4.3.1 车站管理模式
        4.3.2 高速铁路车站管理模式的评价与选择
        4.3.3 郑西高速铁路车站管理模式及机构人员设置
    4.4 郑西高速铁路动车组维修管理模式
        4.4.1 动车组维修方案探讨
        4.4.2 动车组维修机构设置
        4.4.3 跨局动车组的维修模式探讨
        4.4.4 郑西高速铁路动车组维修管理模式及机构设置
    4.5 郑西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管理模式
        4.5.1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管理模式
        4.5.2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管理模式的评价与选择
        4.5.3 郑西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维修管理模式
        4.5.4 郑西高速铁路牵引供电机构人员设置
    4.6 郑西高速铁路工务管理模式
        4.6.1 高速铁路工务管理模式及评价
        4.6.2 郑西高速铁路工务维修管理模式
        4.6.3 郑西高速铁路工务专业机构人员设置
    4.7 郑西高速铁路电务管理模式
        4.7.1 高速铁路电务管理模式及评价
        4.7.2 郑西高速铁路电务维修管理模式
        4.7.3 郑西高速铁路电务专业机构人员设置
    4.8 郑西高速铁路乘务管理模式
        4.8.1 高速铁路基本乘务管理体制研究
        4.8.2 郑西高速铁路乘务管理体制研究
    4.9 郑西高速铁路票务管理模式研究
        4.9.1 票务管理模式
        4.9.2 票价的管理模式
        4.9.3 售票管理
    4.10 郑西高速铁路安全管理模式
        4.10.1 郑西高速铁路安全救援管理机构
        4.10.2 高速铁路安全救援基地
        4.10.3 安全培训基地
        4.10.4 路局(高速铁路公司)安全培训制度
    4.11 郑西高速铁路专项管理小结
        4.11.1 近期郑西高速铁路运营管理模式
        4.11.2 远期郑西高速铁路运营管理模式
第5章 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优化及经济效益分析
    5.1 高速铁路与既有线分工优化
        5.1.1 高速铁路与既有线分工概述
        5.1.2 高速铁路与既有线分工的影响因素和原则
        5.1.3 高速铁路与既有线的分工模式探讨
        5.1.4 高速铁路与既有线分工模型建立
    5.2 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
        5.2.1 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影响因素分析
        5.2.2 高速铁路开行方案制定原则
        5.2.3 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的制定方法
        5.2.4 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数量和停站方案的确定
    5.3 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经济效益分析
        5.3.1 高速铁路开行方案经济效益分析的必要性
        5.3.2 经济效益评价的原则
        5.3.3 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的经济效益评价
    5.4 案例分析
        5.4.1 郑西高铁列车开行方案制定
        5.4.2 郑西高速铁路开行方案财务效益分析
    5.5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7)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我国铁路交通安全面临的新形势
    1.2 国外铁路安全管理现状
    1.3 我国铁路安全监测保障系统发展现状
    1.4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现状分析
    2.1 我国铁路事故故障管理问题分析
    2.2 我国铁路安全检查监督问题分析
    2.3 我国铁路安全监测监控装备现状
    2.4 我国铁路安全检查监测装备存在问题分析
    2.5 安全检查监测装备完善建议
    2.6 安全检查监测装备发展方向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框架设计
    3.1 铁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3.2 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需要建设的主要内容
    3.3 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的构建思路
    3.4 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的总体框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信息服务平台需求分析
    4.1 用户分类
    4.2 用户需求
    4.3 数据需求
    4.4 业务流程分析
    4.5 数据流程分析
    4.5 平台功能需求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信息服务平台总体设计
    5.1 平台建设目标
    5.2 平台总体设计
    5.3 平台功能设计
    5.4 数据库设计
    5.5 接口设计
    5.6 运行环境设计
    5.7 安全设计
    5.8 关键技术研究
    5.9 技术创新点
    5.10 本章小结
第6章 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信息服务平台的实现
    6.1 开发平台及应用环境
    6.2 平台应用功能构成
    6.3 事故调查分析处理子系统
    6.4 监测报警信息处理子系统
    6.5 安全检查信息处理子系统
    6.6 综合信息服务子系统
    6.7 系统维护管理子系统
    6.8 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
    6.9 本章小结
第7章 应用实例
    7.1 项目背景简介
    7.2 系统建设情况
    7.3 全局安全信息看板
    7.4 安全监督管理核心业务管理
    7.5 故障分析与跟踪
    7.6 系统运行效果
    7.7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 我国行车安全监控设备/系统部署运用情况研究
    1 移动设备
    2 固定设备
    3 自然灾害
    4 视频监控
    5 应急救援

(9)客运专线固定设备综合维修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外综合维修管理现状
        1.2.1 日本高速铁路发展及综合维修模式
        1.2.2 法国高速铁路发展及综合维修模式
        1.2.3 德国客货混运铁路发展及综合维修模式
    1.3 国内铁路养护维修管理现状
        1.3.1 既有铁路
        1.3.2 客运专线
        1.3.3 我国客运专线特点
        1.3.4 问题的提出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客运专线固定设备管理核心业务流程分析
    2.1 业务流程理论
    2.2 核心业务流程描述
        2.2.1 我国铁路维修管理简介
        2.2.2 固定设备分类及管理
        2.2.3 客运专线综合检测技术
        2.2.4 核心业务流程
    2.3 业务流程分析
第3章 客运专线综合维修管理模式
    3.1 交易成本经济学
    3.2 设计影响因素
        3.2.1 设计目标
        3.2.2 设计要求
        3.2.3 内部环境
        3.2.4 外部环境
    3.3 国外综合维修管理模式简述
        3.3.1 管、检、修严格分开模式
        3.3.2 管、检、修部分分开模式
    3.4 管理模式设计
        3.4.1 检修分离管理模式
        3.4.2 检修合一管理模式
        3.4.3 管理模式比较分析
        3.4.4 我国客运专线固定设备采用"检修合一"维修管理模式
第4章 客运专线综合维修中心组织机构
    4.1 组织行为理论
    4.2 设计影响因素
        4.2.1 组织战略
        4.2.2 组织任务
    4.3 国外综合维修管理体系简述
        4.3.1 国外综合维修机构设置
        4.3.2 国外综合维修体系
    4.4 我国综合维修组织设计
        4.4.1 组织结构分析
        4.4.2 技术核心机构设置
        4.4.3 机构职能
第5章 客运专线综合维修生产力布局
    5.1 引言
        5.1.1 生产力布局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5.1.2 国外综合维修生产力布局简介
    5.2 生产力布局的约束及设计依据
        5.2.1 轨道结构的影响
        5.2.2 天窗的影响
        5.2.3 外部社会、自然环境的影响
        5.2.4 工务、电务、牵引供电主要的控制性作业周期影响
    5.3 天窗的设置
        5.3.1 目的与意义
        5.3.2 国外综合维修天窗的设置
        5.3.3 综合维修天窗的设置要求
        5.3.4 天窗设置影响因素
        5.3.5 综合维修天窗设置
        5.3.6 小结
    5.4 检测装备配置
        5.4.1 配置原则
        5.4.2 配置方案
    5.5 维修装备配置
        5.5.1 必要性
        5.5.2 大型养路机械装备的配置依据
        5.5.3 综合维修管理中心维修装备的配置
        5.5.4 综合维修车间维修装备
        5.5.5 综合维修工区的装备与设施
    5.6 中心的布点
    5.7 车间的布点
        5.7.1 布点原则
        5.7.2 综合维修车间布点
    5.8 工区的布点
        5.8.1 工区作业内容
        5.8.2 综合维修工区布点分析
第6章 客运专线综合维修信息化建设
    6.1 建设意义
        6.1.1 有关信息成本的观点
        6.1.2 综合维修信息化建设必要性
    6.2 国内外综合维修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6.2.1 国外情况简介
        6.2.2 国内情况简介
    6.3 客运专线综合维修管理信息系统架构
        6.3.1 系统总体结构
        6.3.2 系统功能结构
        6.3.3 系统软件架构
        6.3.4 外部信息交互关系
        6.3.5 系统网络结构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10)客运专线基础设施养护维修管理方案若干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问题的提出
    1.3 相关概念与定义
        1.3.1 客运专线基础设施及养护维修
        1.3.2 天窗及综合维修天窗
        1.3.3 综合维修
        1.3.4 综合检测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4.1 论文的主要内容
        1.4.2 论文的研究方法
2 国内外铁路基础设施养护维修方法综述
    2.1 国外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养护维修综述
        2.1.1 日本
        2.1.2 法国
        2.1.3 德国
        2.1.4 国外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养护维修比较分析
    2.2 国内基础设施养护维修综述
        2.2.1 既有线基础设施的养护维修
        2.2.2 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货共线客运专线基础设施的养护维修
        2.2.3 新建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基础设施的养护维修
        2.2.4 国内铁路基础设施养护维修发展趋势分析
3 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基础设施养护维修体系结构研究
    3.1 体系结构和组织结构设计理论综述
        3.1.1 系统论
        3.1.2 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理论—组织扁平化
        3.1.3 企业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3.2 我国客运专线综合维修体系框架
        3.2.1 有关“管、检、修”的管理模式
        3.2.2 客运专线基础设施综合维修体系上层结构
    3.3 客运专线基础设施维修基地组织结构设计
        3.3.1 总体要求
        3.3.2 组织目标
        3.3.3 业务定位和运作机制
        3.3.4 自修与业务外包
        3.3.5 机构设置
4 我国客运专线基础设施维修基地布局
    4.1 布局原则
        4.1.1 区域为主,兼顾通道
        4.1.2 各基地管辖范围大体接近,未来工作量基本平衡
    4.2 客运专线网建设规划
    4.3 客运专线基础设施维修基地管辖范围及布局建议方案
5 综合维修工区的设置距离
    5.1 基于抢修时间的综合维修工区设置距离
    5.2 基于技术经济的综合维修工区设置距离
        5.2.1 无砟轨道线路区段的综合维修工区设置距离
        5.2.2 有砟轨道线路区段的综合维修工区设置距离
    5.3 小结
6 客运专线天窗设置探讨
    6.1 我国铁路营业线天窗设置的主要特点
    6.2 国内针对客运专线天窗设置的前期研究及相关规定
    6.3 技术设备特点和运输需求对客运专线天窗设置的影响因素分析
    6.4 客运专线天窗设置方案建议
        6.4.1 关于维修制度与天窗类型
        6.4.2 不同标准线路综合维修天窗的分类设置
        6.4.3 时速300~350公里长大客运专线综合维修天窗设置
7 客运专线综合维修管理信息系统
    7.1 系统功能结构
        7.1.1 铁道部级应用
        7.1.2 维修基地级应用
        7.1.3 维修段级应用
    7.2 系统技术架构
    7.3 系统网络结构
    7.4 系统数据交互
    7.5 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适应铁路既有线提速需要改革工务修程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全流程的铁路技术规章协同管理机制研究[D]. 韩富强.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2]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及优化研究[D]. 李育家.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3]工务既有线提速至200km/h理论研究[J]. 侯鹏.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01)
  • [4]铁路线路改造及维修施工技术与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 资林勇. 西南交通大学, 2013(11)
  • [5]铁路运输基础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研究[D]. 张龙. 西南交通大学, 2012(05)
  • [6]高速铁路接收及运营管理相关问题研究[D]. 贾华强. 西南交通大学, 2012(10)
  • [7]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及其应用研究[D]. 孙汉武. 西南交通大学, 2010(04)
  • [8]严寒地区提速区段铁路桥涵养修管理探讨[A]. 桑国辉. 高速重载与普通铁路桥隧运营管理与检测修理技术论文集(上册), 2010
  • [9]客运专线固定设备综合维修管理模式研究[D]. 余泽西. 西南交通大学, 2009(02)
  • [10]客运专线基础设施养护维修管理方案若干问题的研究[D]. 杨宏图. 北京交通大学, 2009(02)

标签:;  ;  ;  ;  ;  

适应既有铁路提速需要,改革工务养护制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