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昆明山海棠的研究概况(论文文献综述)
盘金玲,杨恩品,廖龙鑫,叶舒颖[1](2021)在《昆明山海棠治疗银屑病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昆明山海棠是云南道地药材,民间使用已有数百年历史,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续筋接骨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具有抗炎、镇痛、免疫抑制及抗癌等作用。近40年来用于银屑病治疗不断有临床报道,通过就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提出下一步临床研究思路。
张植玮,潘瑞,瞿显友,张小梅,刘翔[2](2021)在《昆明山海棠潜在适宜性区划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潜在适宜性区划研究,预测昆明山海棠适宜种植区。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及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收集样本点信息。以昆明山海棠121个样本点为分析基点,利用最大熵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对昆明山海棠进行生态适宜性研究,分析其生长地的相关生态因子。结果影响昆明山海棠生长的主要生态因子为12月份平均温度、6月份降水量等13个生态因子,其中6、10、5月份降水量对昆明山海棠生长影响较大,下限有阀门区,上限影响不大,而气温影响主要体现在等温性上,其日均温差越大越有利于物种生长;另外,对潜在分布区进行生长适宜等级划分,生成昆明山海棠生长适宜性区划图,最适宜分布区在四川西南部凉山州、攀枝花,云南西北部及西部的保山、大理、丽江、怒江等地。结论昆明山海棠最适宜分布区与本次实地调查结果相符,可为昆明山海棠物种保护及其栽培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刘倩倩[3](2021)在《昆明山海棠对RA微环境中Th17细胞和Treg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缓慢发展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病人数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0%,也是引起我国人民劳动力损害的一种疾病。研究资料表明Th17细胞和Treg细胞在RA病理生理过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 hutch,THH)属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近年来,许多研究都表明THH可以改善RA的炎症症状,减轻患者痛苦,那么THH是否可以通过调控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数量来抑制炎症尚没有相关文献报道。目的:本实验通过创建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小鼠模型,检测经THH治疗后CIA小鼠体内Th17细胞,Treg细胞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转录因子和细胞因子的变化,探究THH治疗RA的免疫学机制。方法:80只(雌雄各半)C57BL/6小鼠备用,雌雄小鼠中随机各选28只用于制备CIA模型,其余各12只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A组:雌鼠记为A1组,雄鼠记为A2组)。将造模成功(关节炎指数评分≥4)的雌雄小鼠随机各分为两组,即CIA模型组(B组:雌鼠记为B1组,雄鼠记为B2组)和THH治疗组(C组:雌鼠记为C1组,雄鼠记为C2组),每组12只,并对入组小鼠连续灌胃20天。其中C组用THH灌胃,A组和B组则用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代替THH,期间动态监测小鼠的活动量,体重,踝关节,足掌厚度和关节炎指数情况。结束灌胃后取小鼠关节滑膜进行HE染色以观察炎症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检测各组小鼠脾脏组织RORγt mRNA和Foxp3 mRNA以及小鼠关节组织IL-17A mRNA和TGF-βmRNA的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IL-10,TGF-β和IL-17A的浓度。结果:56只造模小鼠当中,52只小鼠的关节炎指数评分符合入组条件,造模成功率为92.8%。各组小鼠灌胃20天后,A组雌鼠和雄鼠关节均未出现肿胀,关节炎指数(AI)均小于1,小鼠活动量正常,体重轻微增加;B组小鼠双后肢关节肿胀明显,其中B1组的AI值在初次免疫22天后,均高于B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雌雄鼠的活动量均减少,在第二次免疫后两组小鼠体重轻微下降,但与A组相比,未出现较大差异;C组小鼠踝关节和足掌红肿程度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而减轻,AI值降低明显,但C1组小鼠的AI值于初次免疫第22天开始均高于C2组,持续用药后期,小鼠活动量增多,体重有所升高,与B组小鼠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E染色结果:A组小鼠踝关节镜下显示滑膜层可见单层扁平滑膜细胞,没有出现炎性细胞和新生血管,关节软骨连续性好,未见骨质破坏;B组小鼠踝关节镜下显示滑膜层细胞增生,可见新生血管,滑膜下层出现炎性细胞,骨质完整性不佳;C组踝关节镜下显示滑膜下层炎性细胞均有所减少,滑膜层细胞数量减少,骨侵蚀现象有所改善。ABC组各组内雌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RT-q PCR结果:脾脏组织RORγt mRNA的相对表达量B1组(8.9900±0.9100)高于C1组(3.7200±0.2800)(p<0.0001);B2组(7.3400±0.7900)高于C2组(3.6200±0.2600)(p<0.0001);B1组和B2组,C1组和C2组RORγt mRNA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脾脏组织Foxp3 mRNA的相对表达B1组(0.4300±0.0700)低于C1组(0.7800±0.0300)(p<0.05);B2组(0.4800±0.0900)低于C2组(0.7500±0.0600)(p<0.01);B1组和B2组,C1和C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关节组织IL-17A mRNA的相对表达量B1组(1.8690±0.3657)高于C1组(0.2621±0.0462)(p<0.0001);B2组(0.9625±0.1309)高于C2组(0.2001±0.0825)(p<0.01);B1组高于B2组(p<0.001),C1组和C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关节组织TGF-βmRNA的相对表达量B1组(0.2637±0.0501)低于C1组(0.5637±0.0499)(p<0.0001);B2组(0.3000±0.0499)低于C2组(0.6027±0.0540)(p<0.0001);B1和B2组,C1和C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LISA结果:血清IL-17A的浓度B1组(6.2110±0.3250pg/m L)高于C1组(4.0020±0.3150pg/m L)(p<0.0001),高于A1组(2.5030±0.1350pg/m L)(p<0.0001);B2组(4.9660±0.6020pg/m L)高于C2组(3.2990±0.2350pg/m L)(p<0.01),高于A2组(2.0030±0.1350pg/m L)(p<0.0001);B1组高于B2组(p<0.05),C1组和C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10的浓度B1组(515.2740±25.9950pg/m L)低于C1组(750.2578±33.9649pg/m L)(p<0.0001),低于A1组(915.9155±36.2526pg/m L)(p<0.0001);B2组(506.7460±36.5840pg/m L)低于C2组(709.6345±31.6479pg/m L)(p<0.0001),低于A2组(845.5674±16.2843pg/m L)(p<0.0001);B1和B2组,C1和C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TGF-β的浓度B1组(2280.3750±146.3090pg/m L)低于C1组(2896.2640±97.7390pg/m L)(p<0.01),低于A1组(4248.4220±135.8070pg/m L)(p<0.0001);B2组(2668.9640±132.0750pg/m L)低于C2组(3208.6060±179.4130pg/m L)(p<0.05),低于A2组(4278.8530±126.7820pg/m L)(p<0.0001);B1和B2组,C1和C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HH可以通过下调外周免疫器官脾脏中RORγt mRNA表达和上调Foxp3 mRNA表达以及降低微环境中细胞因子IL-17和增加IL-10与TGF-β的水平,从而缓解CIA小鼠的关节炎症状态。提示THH可以通过影响RA微环境中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数量对RA患者产生治疗作用。
冯强[4](2021)在《昆仙胶囊治疗脾肾阳虚型IgA肾病蛋白尿的随机对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昆仙胶囊治疗IgA肾病(脾肾阳虚型)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46例符合脾肾阳虚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试验组采用昆仙胶囊联合醋酸泼尼松片(该组简称“昆仙胶囊组”)治疗,对照组采用醋酸泼尼松片(该组简称“激素组”)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记录观察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血肌酐、白细胞计数、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化验指标以及中医证候评分,分析两组治疗对上述观察指标的影响及疗效。结果:1.一般情况:两组的性别、族别、入组时血压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结局指标:(1)主要观察指标:昆仙胶囊组和激素组治疗前后尿蛋白定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浆白蛋白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次要观察指标:昆仙胶囊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激素组症状评分中腹胀、面色晄白、疲倦乏力在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水肿、形寒肢冷、大便稀溏、纳差、腰膝酸痛上无差异(P>0.05);治疗后昆仙胶囊组与激素组总积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临床疗效:(1)现代医学疗效:昆仙胶囊组总有效率为73.9%,激素组疗效总有效率53.2%,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中医证候疗效:昆仙胶囊组总有效率为78.26%;激素组总有效率13.04%,两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4.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1)治疗前后两组白细胞、血肌酐及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无明显差异(P>0.05)。(2)昆仙胶囊组恶心2例,调整昆仙胶囊随餐服用后不适症状缓解;两组均有2位在近第8周出现痤疮,与应用激素有关;昆仙胶囊组2例和激素组3例出现头晕,调整降压药治疗症状缓解。结论:(1)昆仙胶囊组治疗脾肾阳虚型IgA肾病中医症状均有改善,优于激素组。(2)昆仙胶囊组和激素组均可以降低脾肾阳虚型IgA肾病尿蛋白,两组降低蛋白尿无明显差别。(3)两组对IgA肾病患者白细胞、谷丙和谷草转氨酶、血肌酐无明显影响。(4)两组共同不良反应为头晕和痤疮,昆仙胶囊有恶心表现,调整用药可以缓解。
郑雪霞,王强,许舒迪,曾丽盈,杜彦仪,丁文聪,林昌松[5](2020)在《林昌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文中研究指明总结林昌松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经验及用药特色。林昌松教授认为"肝肾亏虚,风湿瘀阻"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病机,而阴血亏虚亦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重要因素,故提出治疗应在补血固本的基础上,重视通脉祛湿活血。拟定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方为断藤益母汤加减(主要由昆明山海棠、川续断、益母草等组成)。同时,林昌松教授基于现代药理研究成果,通过调节药物煎服方法、药物配伍等,安全有效地运用昆明山海棠、南蛇藤、半枫荷等抗风湿中药。
李江[6](2019)在《黔产昆明山海棠的化学成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主要以采集于贵州省雷山县的雷公藤属有毒木质藤本植物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Levl.)Hutch的根部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正相常压柱层析、正相加压柱层析、正相减压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反相柱层析、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和重结晶等现代色谱分离技术对黔产昆明山海棠根部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系统分离纯化,并且利用UV、EI-MS、ESI-MS和NMR等现代波谱技术以及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薄层色谱(TLC)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黔产昆明山海棠根部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18个化合物,分别为3-O-乙酰基齐墩果酸(3-O-acetyloleanolicacetic anhydride,1)、雷酚萜(Triptonoterpene,2)、3-氧代齐墩果酸(3-Oxo-olean-12-en-28-oic acid,3)、β-谷甾醇(β-Sitosterol,4)、木栓酮(Friedelin,5)、β-谷甾醇棕榈酸酯(β-Sitosteryl palmitate,6)、雷公藤红素(Celastrol,7)、大黄素(Emodin,8)、雷公藤内酯甲(Wilforlide A,9)、雷藤二萜醌B(Triptoquinone B,10)、Ent-kauran-16β,19-diol(11)、Quinone21(12)、β-香树精(β-Amyrin,13)、β-香树精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14)、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15)、雷酚内酯(Triptophenolide,16)、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17)、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18)。其中化合物11为首次从雷公藤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昆明山海棠中首次分离得到。运用96孔板微量稀释法对分离得到的18个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筛选,发现化合物3、7、8和1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青枯菌有抑菌作用。其中化合物3、7和8的MIC值为216μg/mL。化合物10和12对青枯雷尔氏菌有抑菌作用,化合物7和12对根癌农杆菌有抑菌作用,化合物9、10、12和16对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有抑菌作用。首次发现化合物3和7对绿脓杆菌和青枯菌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本论文对黔产昆明山海棠的提取、分离及生物活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昆明山海棠提供了实验依据和新的研究策略。
杨炅敏[7](2019)在《基于血热证观察昆明山海棠配伍剂量对银屑病疗效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经过差异剂量昆明山海棠在复方中的配伍,来观察其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疗效的影响,进而对寻常型银屑病采用昆明山海棠进行治疗作量效关系和安全性的探讨。方法:用随机对照试验方式,把血热证寻常型银屑病(99例)患者,随机分配为试验1、2组以及对照组,各组都为33例。试验1组口服含昆明山海棠40 g的凉血方药,试验2组口服含昆明山海棠20 g的凉血方药,对照组口服不含昆明山海棠的凉血方药,治疗1个疗程是4个星期,疗程结束后分析三组疗效、PASI评分等。结果:1.99例患者中,试验1组脱落1例,试验2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2例,共收集有效病例94例。三个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2.经过治疗之后,三组临床疗效比较,试验1组、试验2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87%、90.32%、77.42%;其中,试验1组与试验2组相比,P>0.05;试验1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试验2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试验1组、试验2组、对照组的愈显率分别为71.88%、48.39%、29.03%,试验1组与试验2组相比,P>0.05;试验1组与对照组相比,P<0.01;试验2与对照组相比,P>0.05。3.治疗后三组PAS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三组组内比较,P<0.01;三组组间比较,试验1组低于试验2组及对照组(P<0.01);试验2组低于对照组(P<0.05)。4.治疗后三组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组内比较,有差异(P<0.01);三组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5.治疗后三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CD8+、CD4+/CD8+与治疗前比较,组内及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三组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三组组内比较,P<0.01;组间比较,P>0.05。7.三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停药后随访3个月,三组复发率分别为:试验1组13.04%,试验2组46.67%,对照组55.56%,试验1组低于试验2组及对照组(P<0.05);试验2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1.昆明山海棠在凉血复方中配伍,治疗血热证寻常型银屑病疗效确切。2.昆明山海棠配伍剂量与疗效呈正相关,在适当的用药剂量范围内,辨证复方使用,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
王强[8](2019)在《基于网络药理及分子对接探讨断藤益母汤靶向MAP3K2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组织炎症为特征的慢性疾病。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控制疼痛和炎症,减少关节损伤和残疾,维持或改善身体机能和生活质量。现代医学的药物治疗多针对单一靶点的调控,然而越来越多的治疗策略倾向于药物的联合使用。相比较于单靶标治疗策略,中医药复方所采取的多靶标的治疗策略显示出一定优势,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历史悠久,疗效显着。在“因地制宜”“辨证论治”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拟出了断藤益母汤这一临床使用有效的复方。前期的研究中,已经研究益母草碱、山奈酚、雷公藤甲素等单体成分的作用。然而,用单体成分代表复方整体疗效受到很多学者质疑,因此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整体机制研究有一定意义。网络药理学已被广泛用于药物设计和发现,这一方法的使用基于这样一种假说,即许多有效药物通过调节多种靶点而非单一靶点发挥作用。系统生物学的进展揭示了与多靶点药物相比,高选择性化合物可能表现出低于预期的临床疗效。因此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药物发现似乎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医学信息学的发展,分子对接不仅在药物筛选方面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和必不可少的技术,用于预测配体与蛋白质受体或酶结合时的可能性。在大多数情况下,研究者可以选择结合亲和力最优的配体和受体作为进一步生物化学实验和研究的对象。中药中含有大量有效活性成分。然而,如何确定中药中有效成分发挥作用的机制成为中医药作用机制研究不可避免的难题。MAP3K2(MEKK2)属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激酶激酶基因家族,参与调节多种MAPK信号通路,而MAPK信号通路对下游炎症反应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研究显示类风湿关节炎和骨关节炎滑膜组织中MEKK2的表达升高。在前期的研究中,我们已发现断藤益母汤对MAPK信号通路有调控作用,然而尚不清楚断藤益母汤能否对MAPK上游激活因子起到调控作用。一、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断藤益母汤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研究目的:1.断藤益母汤成分虚拟筛选2.断藤益母汤靶点预测3.类风湿关节炎靶点收集4.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构建及机制分析方法:将断藤益母汤中所含中药在TCMSP、TCMID及CNKI中进行检索。收集复方所含有的所有成分,然后根据药物ADME参数(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进行筛选。筛选结果为断藤益母汤潜在的活性成分。将筛选出的化合物在TCMSP数据库和HIT数据库中检索成分的潜在靶标。合并两个数据库中的结果,并去除重复靶点,以上结果即为断藤益母汤潜在靶点。在Drugbank数据库及TTD数据库中输入“rheumatoid arthritis”作为关键词,检索RA相关的靶点信息。合并两个数据库结果,去除重复项,得到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靶点。将断藤益母汤靶点和类风湿关节炎靶点进行映射后取交集,得到断藤益母汤可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靶点。对共有靶点进行信号通路分析、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分析,构建成分-蛋白-信号通路网络图,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研究发现断藤益母汤中有四氢小檗碱、槲皮素、山奈酚等14个成分具有较好的ADME属性。14个成分可以靶向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的42个靶点。这42个靶点参与多条信号通路,包括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Thl7细胞分化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破骨细胞分化等。结论:断藤益母汤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方式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发挥治疗作用。其可作用的靶点主要与炎症反应相关或细胞凋亡相关。可能作用的信号通路涉及炎症反应和骨代谢。因此,断藤益母汤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可能主要发挥抗炎活性。二、基于分子对接的断藤益母汤对MAP3K2的作用机制研究目的:1.断藤益母汤中潜在配体筛选。2.断藤益母汤与MAP3K2受体结合能力评估。方法:通过前期网络药理学的研究,从断藤益母汤中筛选出可以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成分共14种。从TCMSP数据库下载单体的MOL2格式文件。在PyMoL数据库中转换为PDB格式。在AutoDock1.5.6程序中载入单体PDB格式文件,选择检测和可旋转root,保存为PDBQT格式,用于三维结构晶体网格的构建,以及配体和受体的对接。以上为配体的准备。利用PDB数据库寻找MEKK2(MAP3K2)三维晶体结构文件,以PDB格式保存三维结构。利用PyMOL软件对靶蛋白进行预处理,去除水分子,以及一些非活性位点的小分子,如甘油、锌、镁等。以上为受体文件的准备。将PDB格式受体三维晶体结构导入POCASA系统,导出受体蛋白活性口袋三维结构图。采用半柔性对接方法,将受体MEKK2与配体所有的可旋转键进行对接。根据AutoDock Vina评分函数计算出自由结合能排名前10的配体-受体复合物自由结合能,对构象进行评价。结果:MAP3K2蛋白表面共有3个活性口袋;断藤益母汤中,除槲皮素、樟脑苷、异鼠李素不直接MAP3K2活性口袋结合外,其他11个配体均可全部或大部结合于MAP3K2活性口袋。结论:DTYMD可能可以通过1 1个配体与MAP3K2直接结合于活性口袋而发挥作用。三、断藤益母汤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MAP3K2表达的影响目的:1.研究断藤益母汤对MAP3K2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2.研究断藤益母汤对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符合ACR1987年RA诊断标准的患者膝关节置换手术后的滑膜组织,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用不同浓度的断藤益母汤预处理细胞后,采用MTT法检测断藤益母汤对RA FLSs细胞生存率的影响;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断藤益母汤对MAP3K2蛋白的影响;采用RT-qPCR法检测断藤益母汤对MAP3K2 mRNA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断藤益母汤对IL-6、TNF-cα、MMP-1的影响。结果:滑膜组织组织块培养5-7 d可见细长梭形细胞从组织块边缘移行出,呈放射状分布。断藤益母汤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RA FLSs的活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RT-qPCR检测结果显示,在炎症因子IL-1β刺激条件下,MAP3K2 mRNA表达水平显着升高,经过不同浓度断藤益母汤和MTX干预后,其表达水平相对于模型组均显着降低(P<0.05或P<0.01)。蛋白印迹分析发现与模型组相比,断藤益母汤高剂量、中剂量组对MAP3K2蛋白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断藤益母汤和MTX干预后,MMP-1、IL-6、TNF-α表达显着降低(P<0.001)。结论:断藤益母汤可以下调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MAP3K2蛋白及mRNA的表达,对炎症因子MMP-1、IL-6、TNF-α也有下调作用。四、断藤益母汤对CIA小鼠模型关节炎的治疗作用目的:观察断藤益母汤对CIA小鼠关节炎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42只SPF级DBA/1雄性小鼠,8周龄,分为模型组,断藤益母汤(高、中、低剂量)组,甲氨蝶呤组(MTX)。以正常小鼠作为正常组,以MTX为阳性对照组。每组样本量为7只。使用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即CIA小鼠模型。实验各组在RA小鼠模型第二次免疫时即在造模第21天开始给予相应的处理。正常组、模型组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kg/d,断藤益母汤低/中/高剂量组灌胃量分别为6.25g/kg、12.5g/kg、25g/kg,MTX给药量为2mg/kg。每周灌胃2次,连续灌胃4周。每2天观察检测小鼠一般情况,称体重并进行小鼠关节炎评分。小鼠取材后计算小鼠脾指数、踝关节采用HE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其他各组体质量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高剂量组小鼠体质量大于其他组,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脾指数有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断藤益母汤低剂量组脾指数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首次免疫后3-5天后,部分造模小鼠双侧踝关节开始出现关节红肿,加强免疫后大部分小鼠发病,严重者出现关节活动受限。而断藤益母汤高剂量组、中剂量组、MTX组踝关节红肿不明显,关节炎评分较模型组低(P<0.05)。结论:断藤益母汤可以减轻CIA小鼠模型的关节炎肿胀度,对维持小鼠体重、脾指数有一定作用。
谢晨琼[9](2016)在《基于抗多药耐药肿瘤活性导向的昆明山海棠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研究工作首先对13种含有不饱和内酯环或α,β-不饱和酮结构、且母核各异的中药活性成分进行体外抗多药耐药肿瘤活性筛选,并根据体外活性筛选结果确定昆明山海棠为后期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药材。对昆明山海棠药材进行提取分离以及化合物的鉴定,同时对昆明山海棠中的主要活性成分--雷公藤甲素的抗多药耐药肿瘤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文献研究 查阅文献,对中药活性成分逆转或抗多药耐药肿瘤活性以及昆明山海棠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以及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二、中药活性成分的体外抗多药耐药肿瘤活性筛选采用MTT比色法,选取MCF-7/Adr、Bel7402/5-Fu、A549/Taxol这3种多药耐药肿瘤细胞,检测13个中药活性成分(分别为葛根素、野黄芩苷、蛇床子素、补骨脂素、地高辛、人参皂苷Rg3、大黄素、姜黄素、雷公藤甲素、10-羟基喜树碱、鬼臼毒素、氧化苦参碱、番荔枝内酯)的体外抗多药耐药肿瘤活性。结果表明10—羟基喜树碱和雷公藤甲素对3种耐药肿瘤细胞株均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而鬼臼毒素、地高辛和番荔枝内酯除了对肺癌耐药细胞株的抑制作用不明显之外,对另外2种耐药细胞株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他活性成分的效果不是很明显。三、雷公藤甲素抗多药耐药肿瘤肺癌细胞的作用机制初探前期对这些中药活性成分的体外活性筛选结果表明,雷公藤甲素(TPL)对肺癌耐药细胞株A549/Taxol具有很好的杀伤作用,并且现有文献对其作用机制研究未见报道,因此对雷公藤甲素的抗多药耐药肿瘤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为今后雷公藤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给药雷公藤甲素后A549/Taxol多药耐药细胞的凋亡情况和细胞周期变化,同时测定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通过共同给药TPL和MAPKs抑制剂初探雷公藤甲素在抑制A549/Taxol多药耐药细胞生长过程中JNK、p38 MAPK、ERK1/2、AKT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再结合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ERK1/2、p-JNK、p-P38 MAPK、p-AKT以及p-GSK 3β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确定MAPK通路是否参与TPL诱导A549/Taxol多药耐药细胞凋亡。结果表明,雷公藤甲素抑制耐药肺癌细胞增殖48h时的IC50为46.47±0.31nM,远好于阳性药顺铂的8.87±0.98μM,后续实验选用的药物浓度为0.025、0.05μM。MTT实验结果发现,SB202190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很小,而SP600125和U0126分别对耐药细胞产生协同和拮抗作用。由此表明JNK和ERK1/2通路雷公藤甲素抑制A549/Taxol耐药肺癌细胞增殖可能与调节JNK和ERK1/2通路有关。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发现,雷公藤甲素能使耐药肺癌细胞阻滞在S期;并且分别用0.025、0.05μM浓度的TPL作用后,A549/Taxol耐药肺癌细胞的凋亡率分别达到8.50%、24.45%,相比于空白组的3.48%,凋亡率明显上升。本研究还发现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9的表达明显增加,以及Bax/Bcl-2的表达也显着上调,由此验证了流式细胞术中检测到TPL诱导A549/Taxol凋亡的结果。同时通过对MAPKs通路和AKT通路中关键蛋白的检测结果表明,雷公藤甲素可能是通过上调ERK通路和下调JNK和AKT通路来诱导A549/Taxol耐药肺癌细胞凋亡的。四、昆明山海棠成分研究 根据前期的化合物活性筛选,选择抗耐药肿瘤活性最好的化合物——雷公藤甲素为目标化合物。查阅相关文献,选择雷公藤甲素含量较高且国内外研究较少的同属植物昆明山海棠进行后续的化学成分分离。用醇提水沉法昆明山海棠药材进行提取,并对水不溶部分(小极性化合物)分别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甲醇进行分段。再用这三个部位进行抗肺癌耐药细胞A549/Taxol的活性筛选,确定其主要活性部位。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反相色谱等多种分离技术对昆明山海棠活性部位进行了化学成分分离与纯化,并通过分析波谱数据对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活性筛选结果发现,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甲醇部位抗耐药肺癌细胞A549/Taxol 的 ICso分别为 16.02±0.75 μg/ml、72.60±2.51 μg/ml 和 245.8±10.12μg/ml,最终选择CH2C12部位为后续的主要活性部位进行分离。化学成分分离成果:从昆明山海棠根中分离出7个化合物,其中2个为新化合物,3个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的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留醇、3’-香叶草基-5,7,2’-5’四羟基异黄酮(首次发现)、3-(2’-甲氧基-4’-二羟基)-5,7-二甲氧基-6-(3-甲基-2-丁烯基)-苯骈吡喃(新化合物)、β-谷甾醇棕榈酸酯(首次发现)、雷公藤甲素、甘油山嵛酸酯(首次发现)和2-(5’,7’-二甲氧基-2’,2’-二甲基-2H-苯骈吡喃-6’-)-3-醛基-5,6-二甲氧基-苯骈呋喃(新化合物)。
杨迎光[10](2016)在《昆明山海棠缓释片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昆明山海棠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舒经活络的功效,临床上昆明山海棠片主要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但该药存在着给药频繁及毒副作用的问题,近年来实验研究和临床报道发现,昆明山海棠片会导致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肾功能损害、血液系统疾病、生殖功能损害等。为了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病人的顺应性,满足药物的临床需要,使药物达到持久释放的作用,本研究欲将其改剂为缓释片,同时全面系统的研究制备工艺,建立质量控制方法,使其成为质量稳定、可控的现代剂型。本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四部分内容:1.昆明山海棠药材质量控制的研究对昆明山海棠药材的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由于2015版《中国药典》中仅收载了“昆明山海棠片”而未收载昆明山海棠药材,而《广东省中药材标准》中仅对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及毒理等内容进行了收载,标准极不完善。因此本文在原有的药材标准基础之上增加了昆明山海棠药材的TLC定性鉴别方法以及水分、灰分等检查项的限度;并建立了HPLC法同时测定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吉碱、雷公藤次碱三个有效成分的方法,制定了活性成分含量限度。另外采用UPLC-MS对昆明山海棠不同药用部位(根、茎、叶)中雷公藤吉碱、雷公藤次碱、雷公藤甲素、去甲泽拉木醛、雷酚内酯、雷公藤内酯甲6个指标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通过多指标成分含量检测,起到对药材的质量控制作用。同时确定了昆明山海棠茎、叶中也含有与根相同的活性成分但含量均相对较低。2.昆明山海棠兔疫抑制活性部位的筛选及化学成分分析采用系统溶剂法,得到昆明山海棠不同极性大小的提取物(环己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乙醇部位、水部位),考察了昆明山海棠不同部位对小鼠体液免疫模型与急性毒性试验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昆明山海棠水提物为治疗体液免疫疾病的安全、有效部位。通过液质联用技术对筛选出的昆明山海棠水提物中生物碱类成分进行了成分分析,本次分析共鉴别了20个生物碱成分。3.昆明山海棠缓释片处方筛选与制备工艺研究在初步药效学的基础之上,以收膏率和总生物碱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昆明山海棠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水提醇沉法,结合小鼠体液免疫模型与急性毒性试验,进行了纯化工艺以及浓缩干燥工艺研究。在制剂成型工艺中,以各时间点累积释放度为指标,对辅料和制备工艺进行了考察,确定出最佳的处方和工艺。通过对药物进行释药曲线拟合,解释其释药机理,并将自制昆明山海棠缓释片与市售“昆明山海棠片”进行释放度比较。4.昆明山海棠缓释片质量标准和初步稳定性研究对昆明山海棠缓释片的性状、释放度、重量差异及含量测定等进行研究,初步建立了昆明山海棠缓释片的质量标准。同时考察了昆明山海棠缓释片的初步稳定性。
二、昆明山海棠的研究概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昆明山海棠的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昆明山海棠治疗银屑病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昆明山海棠药理、毒理分析 |
2 昆明山海棠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 |
2.1 单味药口服治疗 |
2.2 辨证复方治疗 |
2.3 联合治疗 |
2.3.1 与口服药联合治疗 |
2.3.2 与注射剂联合治疗 |
2.3.3 与紫外线照射联合治疗 |
3 作用机制研究 |
4 结语 |
(2)昆明山海棠潜在适宜性区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数据来源 |
1.1.1 地理分布信息 |
1.1.2 生态因子数据 |
1.2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生态因子 |
2.2 生态适宜性区划 |
3 讨论 |
(3)昆明山海棠对RA微环境中Th17细胞和Treg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实验试剂 |
1.3 试剂配制 |
1.4 主要实验仪器 |
1.5 实验方法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造模结果以及药物治疗后小鼠关节情况 |
2.2 小鼠的体重和活动情况 |
2.3 昆明山海棠对CIA小鼠踝关节的影响 |
2.4 昆明山海棠对CIA小鼠足掌的影响 |
2.5 昆明山海棠对CIA小鼠关节炎指数的影响 |
2.6 昆明山海棠对CIA小鼠踝关节病理组织的影响 |
2.7 昆明山海棠对CIA小鼠脾脏组织RORγtmRNA和Foxp3mRNA的影响 |
2.8 昆明山海棠对CIA小鼠踝关节IL-17AmRNA和TGF-βmRNA的影响 |
2.9 昆明山海棠对CIA小鼠血清细胞因子IL-17A和IL-10,TGF-β的影响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综述) Th17和Treg细胞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4)昆仙胶囊治疗脾肾阳虚型IgA肾病蛋白尿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标准 |
2 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内容 |
2.2 病例分组 |
2.3 治疗方法 |
2.4 观察项目 |
2.5 疗效评定标准 |
3 质量控制 |
4 统计方法 |
5 技术路线图 |
研究结果 |
1 一般情况 |
2 结局指标 |
3 安全性指标 |
4 疗效比较 |
5 不良反应观察 |
讨论 |
1 中医对Ig AN的认识讨论 |
1.1 病名 |
1.2 病因—外感邪气,脏腑虚损 |
1.3 病机—本虚标实 |
1.4 中医治疗讨论 |
2 试验研究结果分析 |
3 选择昆仙胶囊依据 |
3.1 昆仙胶囊属雷公藤类制剂 |
3.2 昆仙胶囊组方及作用机制分析 |
3.3 昆仙胶囊药物组成分析 |
4 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 |
5 不足与展望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昆仙胶囊治疗蛋白尿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5)林昌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补血固本为基础,重视通脉祛湿活血 |
2 基于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安全有效运用抗风湿中药 |
3 病案举例 |
(6)黔产昆明山海棠的化学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昆明山海棠的化学成分研究概述 |
1.2 昆明山海棠的生物活性研究概况 |
1.3 论文立题依据 |
第二章 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 |
2.1 仪器与材料 |
2.2 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 |
2.3 化学成分的结构解析 |
2.4 讨论 |
第三章 化学成分的抑菌活性研究 |
3.1 仪器与材料 |
3.2 化合物对SA、PA、BS、RS的抑菌活性 |
3.3 化合物对CQ、T-37、Rf的抑菌活性 |
3.4 讨论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缩略词对照表 |
附录二 :参与项目及论文发表情况 |
图版 |
(7)基于血热证观察昆明山海棠配伍剂量对银屑病疗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与说明 |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病例选择标准 |
1.3 分组 |
1.4 试验方案 |
1.5 观察指标及记录方法 |
1.6 疗效判断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及分析 |
2.2 研究结果分析 |
3 讨论 |
3.1 中医学对银屑病的认识 |
3.2 不同剂量的昆明山海棠配伍凉血复方的治疗作用 |
3.3 昆明山海棠的药理作用 |
3.4 昆明山海棠的剂量研究 |
3.5 研究结果分析 |
3.6 创新点 |
3.7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银屑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昆明山海棠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8)基于网络药理及分子对接探讨断藤益母汤靶向MAP3K2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类风湿关节炎研究进展 |
一、中医药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 |
二、现代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进展 |
三、小结 |
第二节 网络药理学研究进展 |
一、网络药理学概述 |
二、中医药的整合机制研究 |
三、网络药理学研究内容 |
四、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 |
五、小结 |
第三节 分子对接研究进展 |
一、基于配体的分子对接原理及方法 |
二、基于受体的分子对接原理及方法 |
三、基于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的对接原理和方法 |
四、小结 |
第四节 断藤益母汤研究进展 |
一、断藤益母汤概述 |
二、断藤益母汤药物研究 |
三、断藤益母汤药理学机制研究 |
四、断藤益母汤临床研究 |
五、小结 |
第五节 MAP3K2研究概述 |
一、MAP3K2概述 |
二、MAP3K2在肿瘤中的作用 |
三、MAP3K2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 |
四、MAP3K2在骨代谢中的作用 |
五、小结 |
第二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断藤益母汤作用机制研究 |
一、目的 |
二、材料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第三章 基于分子对接的断藤益母汤作用机制研究 |
一、目的 |
二、材料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第四章 断藤益母汤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MAP3K2表达的影响 |
一、目的 |
二、实验对象和材料 |
三、实验方法 |
四、统计学分析 |
五、结果 |
六、讨论 |
第五章 断藤益母汤对胶原诱导型小鼠类风湿关节炎模型的治疗作用 |
一、目的 |
二、实验对象与材料 |
三、实验方法 |
四、统计学分析 |
五、结果 |
六、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附件 |
(9)基于抗多药耐药肿瘤活性导向的昆明山海棠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研究意义和思路 |
1. 肿瘤MDR形成的机制 |
1.1 膜转运蛋白介导的多药耐药 |
1.2 多药耐药相关酶介导的耐药 |
1.3 凋亡抑制介导的耐药 |
2. 中药逆转或抑制多药耐药肿瘤的研究 |
2.1 内酯类化合物 |
2.2 生物碱类 |
2.3 黄酮类 |
2.4 蒽醌类 |
2.5 萜类化合物 |
2.6 其他 |
3. 昆明山海棠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
3.1 化学成分 |
3.2 药理作用 |
3.3 临床应用 |
4. 本论文研究意义和思路 |
4.1 肿瘤的多药耐药性以及雷公藤属植物研究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 |
4.2 本项目的研究意义 |
4.3 研究方案 |
4.4 本论文的技术路线图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含α,β-不饱和内酯环或不饱和酮基团的中药活性成分筛选出具有体外抗耐药肿瘤细胞活性的药物 |
1. 实验材料 |
1.1 试剂与耗材 |
1.2 仪器 |
1.3 溶液的配制 |
1.4 试验化合物 |
1.5 细胞株 |
2. 实验方法 |
2.1 化合物的处理 |
2.2 细胞复苏 |
2.3 细胞培养 |
2.4 细胞传代 |
2.5 细胞冻存 |
2.6 细胞毒性实验 |
3. 实验结果 |
3.1 耐药肿瘤细胞的耐药程度 |
3.2 生长抑制效应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雷公藤甲素体外抗肺癌耐药细胞A549/Taxol的作用机制初探 |
1. 实验材料 |
1.1 试剂与耗材 |
1.2 仪器 |
1.3 溶液的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MTT |
2.2 细胞周期 |
2.3 Annexin V-FITC/PI凋亡 |
2.4 Western Blot |
2.5 数据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多药耐药倍数检测 |
3.2 雷公藤甲素抗耐药肿瘤活性 |
3.3 雷公藤甲素对A549/Taxol细胞中MAPKs通路的影响 |
3.4 雷公藤甲素诱导A549/Taxol细胞凋亡 |
3.5 雷公藤甲素诱导A549/Taxol细胞阻滞在S期 |
3.6 雷公藤甲素对MAPKs和PI3K/Akt通路的影响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昆明山海棠化学成分分离 |
1. 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材料与耗材 |
2. 实验方法 |
2.1 药材批次选择 |
2.2 提取 |
2.3 成分分离 |
2.4 部位活性筛选 |
3 实验结果 |
3.1 预实验结果 |
3.2 活性筛选 |
3.3 结构鉴定 |
参考文献 |
结语 |
1. 论文的研究结果 |
2. 主要创新点 |
3. 展望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图 |
(10)昆明山海棠缓释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1. 立题目的及依据 |
2. 研究动态 |
3. 技术路线 |
第一章 昆明山海棠质量控制的研究 |
第一节 昆明山海棠质量标准的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2. 方法与结果 |
第二节 UPLC-MS测定不同部位昆明山海棠中6种活性成分含量 |
1. 仪器与材料 |
2. 方法与结果 |
3. 小结和讨论 |
第二章 昆明山海棠免疫抑制活性部位的筛选 |
第一节 免疫抑制活性部位的筛选 |
1. 仪器、动物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第二节 昆明山海棠免疫抑制活性部位的LC-MS/MS分析 |
1. 仪器与材料 |
2. 方法与结果 |
3. 小结 |
第三章 昆明山海棠缓释片处方筛选与制备工艺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2. 方法与结果 |
3. 小结 |
第四章 昆明山海棠缓释片质量标准和初步稳定性研究 |
第一节 昆明山海棠缓释片质量标准研究 |
质量标准(正文) |
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
1. 仪器与材料 |
2. 方法与结果 |
第二节 昆明山海棠缓释片稳定性试验 |
1. 仪器与材料 |
2. 方法与结果 |
3. 小结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1. 全文研究总结 |
2. 创新点 |
3. 存在问题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后置部分 |
四、昆明山海棠的研究概况(论文参考文献)
- [1]昆明山海棠治疗银屑病研究进展[J]. 盘金玲,杨恩品,廖龙鑫,叶舒颖.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1(06)
- [2]昆明山海棠潜在适宜性区划研究[J]. 张植玮,潘瑞,瞿显友,张小梅,刘翔.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1
- [3]昆明山海棠对RA微环境中Th17细胞和Treg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D]. 刘倩倩. 桂林医学院, 2021(01)
- [4]昆仙胶囊治疗脾肾阳虚型IgA肾病蛋白尿的随机对照研究[D]. 冯强.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5]林昌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J]. 郑雪霞,王强,许舒迪,曾丽盈,杜彦仪,丁文聪,林昌松.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5)
- [6]黔产昆明山海棠的化学成分研究[D]. 李江. 贵州大学, 2019(09)
- [7]基于血热证观察昆明山海棠配伍剂量对银屑病疗效的影响[D]. 杨炅敏.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19(09)
- [8]基于网络药理及分子对接探讨断藤益母汤靶向MAP3K2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D]. 王强.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基于抗多药耐药肿瘤活性导向的昆明山海棠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D]. 谢晨琼.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4)
- [10]昆明山海棠缓释片的研究[D]. 杨迎光.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