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阿尔斯通水轮机导水机构安装

三峡阿尔斯通水轮机导水机构安装

一、三峡ALSTOM水轮机导水机构安装(论文文献综述)

宛航[1](2021)在《采用轮缘翼前置叶片设计理念改造转轮的探讨》文中提出对于投运多年的水电站,机组在运行过程中普遍暴露出效率低、水力稳定性差等问题,加之受当时的设计、材料、工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设备老化问题日趋严重,给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严重威胁,现阶段提升水轮机的水力性能主要通过技术改造更换水轮机转轮和导水机构或切割叶片出口边来实现。常规的转轮改造方法是选用型谱中出力更大的转轮匹配原有流道实现提升机组出力,但是近年来数值模拟技术在水力机械优化设计中广泛应用,为水轮机的增容改造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本文以国内某小型水电站混流式水轮机为研究对象。受电站委托,在仅更换转轮的情况下提升水轮机的效率水平和出力能力,并尽可能减小机组振摆值。经过水力参数的探讨和设计理念的研究,最后决定对转轮采用重新设计流道、减少叶片数、装载轮缘翼前置叶片的改型方案。本文先利用ANSYS WORKBENCH里面的组件BLADEGEN-TURBOGRIDCFX对转轮进行单流道设计计算,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叶片的具体优化方向,通过单流道的反复计算后初步确立了转轮叶片的三维模型,然后在全流道数值模拟中进一步调试最终确立了叶片的三维模型。然后分别对原型水轮机及优化后的水轮机展开全流道数值计算,验证新转轮与原有流道之间的匹配关系并分析对比改造前后水轮机水力性能。通过十个工况的数值计算,证明了替换轮缘翼前置叶片转轮的水轮机组有更好的水力性能,改造后转轮内的水力损失远远小于改造前转轮的水力损失,且改造后转轮的水力损失随着导叶开度的增加持续减小,当导叶开度为106.0mm时,转轮内水力损失为3.34%,水力损失的降低就能提高机组的能量利用率。除小流量工况,改造后的水轮机效率略低于原水轮机外,改造后水轮机组在其它开度的新机组无论在出力和效率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原型机组的最优工况下,效率为87.04%,出力为1795.49k W,新式机组在该工况下效率为90.81%,出力为2087.53k W,效率提升了3.77%,出力提升了16.27%,但因为转轮的更换,新式机组的最优工况已向大流量偏移,新式机组的最高效率为92.98%,出力为2755.43k W,在此开度下,原型机组的效率为85.07%,出力为2139.06k W,此开度下新机组比原机组在效率上提高了7.91%,出力提升了28.81%。在导叶开度较大情况下,轮缘翼前置叶片的压力分布,速度矢量情况,以及转轮内部流线的运动状态较原来转轮都要更加的顺畅、有序。改造后转轮的使用,大大改善了混流式水轮机组的内部流动状态,并且明显提高了该机组在非设计工况的效率特性。

王鉴[2](2020)在《白鹤滩水电站水轮机导水机构密封结构特点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为使白鹤滩水轮机导水机构密封漏水损失量最小化,并满足其性能要求,将导水机构漏水量与出力、效率、空蚀、稳定性同等列入水轮机性能保证指标,简述了水轮机导水机构密封结构特点以及影响导水机构漏水的主要因素,并采取了相应减少导水机构漏水量的优化措施。研究成果可为巨型水轮机导水机构密封设计和制造提供参考。

邓聪[3](2020)在《低比转速混流式水轮机转轮叶道涡流动特性研究》文中认为水轮发电机组时常会承载着电网的调峰调频任务,机组出力的频繁改变导致水轮机难免地会在非最优工况下运行。当混流式水轮机运行在非最优的工况点时,流道进口处的水流与叶片之间无法满足零冲角入流,水流在叶片前缘头部区域脱流后形成叶道涡。叶道涡的出现会导致转轮叶片受力不均,将会造成机组的异常噪声与振动,极大地影响水轮发电机组的安全高效稳定运行。本文通过PIV试验对低比转速混流式水轮机偏工况下运行时的内部流动状态进行测量,利用本征正交分解原理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合NUMECA软件对水轮机内部流动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对模型水轮机进行局部区域可视化处理,根据水轮机的结构搭建PIV试验系统,对水轮机转轮进口处1/2叶高处平面的截面进行测量。A1-404工况与A2-404工况的绝对速度流线较为均匀,不同时刻的流场结构并无明显变化;A1-606工况和A2-606工况的绝对速度流场中均出现了不同尺度大小的旋涡,流动状态并不稳定。2、利用速度三角形分解绝对速度,对分解得到的相对速度的速度大小与流线结构进行分析。A1-404工况相对速度流线接近圆弧线,容易形成旋涡;A2-404工况的水流以接近零冲角状态流入,并未出现明显旋涡结构。A1-606工况与A2-606工况的相对速度流场中出现明显的大尺度旋涡结构,流动状态比较紊乱。3、基于本征正交分解原理,对相对速度流场进行降维分析,提取出原始输入流场数据中的主要流动模态结构。4、对模型水轮机的蜗壳、导水机构、转轮及尾水管建立三维模型和结构化网格的划分,对上述计算域进行全流道的三维定常湍流流动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叶片的表面压力云图、不同叶高流面的流速与流线结构。结果表明叶道涡的分布位置与进口水流的冲角有关。

刘纯虎[4](2019)在《中小型混流式水轮机增容改造分析》文中指出针对新疆红山嘴三级水电站原水轮机转轮模型老旧、偏离最优工况运行、机组效率低下、机组稳定性差、过流部件磨蚀严重,已影响到电站的安全运行和经济效益,选择转轮换型并对局部流道进行优化作为本次增容改造的研究思路,目的是提高水轮机的性能指标、保证运行稳定性及流道的合理匹配,尤其是机组额定出力从8.75MW扩增到11MW,并具备10%的超发裕度。首先,在综述国内外相关水电站扩容改造文献基础上,结合本电站水流多泥沙特点以及改造的限制要求来确定合理的比转速,并按比转速对其它选型设计参数进行了选择,确定以A773b模型转轮作为改造的目标转轮,改造后水轮机型号为HLA773b-LJ-153。通过能量指标分析、稳定性分析、空化性能分析,同时对流道参数的对比初步对流道的匹配性进行预判,以此初步分析选型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其次,通过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进行三维定常湍流计算,通过对蜗壳及导叶分析,对固定导叶安放角进行优化,使蜗壳的来流角度、固定导叶和活动导叶之间的匹配性更加合理化,同时对改造后水轮机全通道选取两个典型工况进行CFD数值模拟:最优工况,水轮机效率为93.38%,输出功率12556k W,额定工况,水轮机效率为91.72%,输出功率为12610k W,输出功率和效率达到增容改造设计要求;在最优工况及额定工况下,全通道内流线均匀,流场流态良好,表面压力过渡均匀、分布良好,由此可以判断采用HLA773b-LJ-153的作为本次增容改造选型设计方案合理,可用于水轮机的实际改造。

刘甲元[5](2019)在《超大型水轮机顶盖加工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水轮机顶盖结构复杂多样,绝大部分采用焊接而成,在关键部位使用不锈钢等特殊材料,因此存在加工难度大,加工周期长等特点。超大型水轮机顶盖因为其结构体积大、重量重等特点,设计为四瓣结构,更增加了顶盖的制造难度。针对水轮机顶盖,本文首先对顶盖类零件展开总体分析,按其结构特点对整体顶盖、分瓣式顶盖(对开式顶盖)、四瓣顶盖等几类顶盖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各类顶盖的结构工艺性、制造工艺性等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探讨,并对顶盖类部件在加工中常见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在对水轮机顶盖加工制造工艺作出概括性研究与评估之后,选取典型顶盖—白鹤滩水轮机顶盖作为研究对象,对顶盖的制造工艺和生产需求进行综合评估与研究,既要保证产品制造合格,又要满足加工精度的要求,还要匹配当前车间工艺布局,满足交货周期。本文以白鹤滩超大型水轮机顶盖作为研究载体。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⑴通过分析所有水轮机顶盖的结构及工艺,探讨总结组成水轮机的顶盖的共同特征及不同之处。⑵对大型水轮机四瓣组成顶盖进行结构分析及工艺分析,四瓣顶盖加工精度更高、工艺路线更复杂、结构体积更大、加工周期更长、加工中不可控因素更多。通过划分工艺阶段、采取工序的集中与分散,制定工艺路线对四瓣顶盖进行工艺特点分析。⑶分析并统计顶盖在加工中常遇到的质量问题,并制定出预防质量问题的相关措施。⑷针对超大型水轮机顶盖的典型代表—白鹤滩电站水轮机顶盖的制造工艺进行研究分析,制定了详细的加工方案,对加工技术和生产进行综合评估与研究,对其关键工序拟定了工艺方案。⑸制定科学合理的工艺方案,对关键工序的加工难点,加工工艺进行认真的论证,旨在保证加工精度,提高加工效率,缩短加工周期。确保顶盖按照时间节点转入下一工序车间参与装配。⑹通过白鹤滩水轮机顶盖加工技术的研究,在白鹤滩电站1号顶盖上得以实践运用,杜绝同类质量问题再次发生。

崔琦[6](2019)在《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结构振动测试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高水头、双向频繁启动是抽水蓄能电站的主要运行特点,因而厂房结构不可避免地存在振动问题。国内某大型抽水蓄能电站自从8台机组全面投入运行后,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厂房结构振动问题,特别是在楼梯间的局部薄弱部位振动现象更加明显。受该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局委托,武汉大学课题组承担了“国内某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结构振动研究”项目。本文以该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结构振动研究项目为依托,采用现场振动测试与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电站地下厂房结构的振动性能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国内某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结构的振动性能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有限元建模计算时,考虑上下游边墙与围岩之间采用不同的连接形式,建立了4种有限元模型,其中模型1为不考虑围岩作用的地下厂房结构计算模型,模型2模型4为考虑不同围岩作用的地下厂房结构计算模型。通过地下厂房结构自振频率有限元计算值与现场实测值的对比分析可知,除模型1以外,按动弹模计算的模型2模型4的频率计算值与实测值均比较接近,且频率实测值介于模型2模型4的频率计算值区域的中间,因而可以认为本文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结构的有限元模态分析结果和现场模态测试结果是合理的、可信的。模型3按动弹模计算的频率计算值在16阶时与实测值较为接近,可以认为模型3的边界条件假设及按动弹模计算的方法,可能更接近该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结构的实际情况。基于本工程的现场实际条件,有限元模态分析时,选择模型3的厂房结构与围岩模型比较合理。(2)有限元分析结果揭示了振动位移较大值在地下厂房结构中的分布规律,为地下厂房结构现场振动测试的测点布置方案提供了理论计算依据。振动位移较大值主要发生在发电机层楼板风罩顶部、发电机层楼板球阀吊物孔、发电机层楼板上游矩形长孔处、中间层楼板楼梯间洞口外侧、中间层机墩顶部、中间层楼板球阀吊物孔以及机墩中拆孔上面的定子基础板,现场检测时,应在这些部位的位移计算点附近布置振动位移测点,重点考虑在吊物孔、楼梯间等洞口处布置振动位移测点。(3)通过现场振源测试,发现该抽水蓄能电站机组运行产生的主要振源为转轮叶片在蜗壳中产生的不均匀流(振动频率为机组转频与转轮叶片数的乘积75Hz),次要振源为简谐荷载作用(振动频率为机组转频8.33Hz或其倍频),其他振源包括尾水涡带产生的水力振动(振动频率为0.5Hz、0.75Hz等);还发现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结构的振动位移主要是尾水涡带和机组转频引起;水泵水轮机产生的振动能量相对较大,而发电机产生的振动能量相对较小;抽水开机或发电开机工况是抽水蓄能电站正常运行时地下厂房结构振动的不利工况;且现场振源测试和有限元计算结果均表明,厂房A、B结构抗振设计均避开了机组运行时振源产生的主要频率成分,不会产生“共振”。(4)通过现场单机组动力响应测试,发现地下厂房的振动位移最大值沿楼层分布规律是,水轮机层振动位移最大,中间层与发电机层的振动位移接近,但明显小于水轮机层的振动位移,动力响应沿楼层的差异与机组发电机、水轮机产生振动能量的大小相吻合,抽水蓄能电站中水轮机层楼板是地下厂房结构中刚度和强度比较薄弱的部件,最容易被诱发振动。(5)通过现场双机组甩负荷动力响应测试,发现甩负荷工况是抽水蓄能电站运营(正常及非正常运行)过程中对地下厂房结构振动影响的最不利工况,应依据现场实测数据研究抽水蓄能电站突然出现甩负荷工况时的减振应急措施。(6)通过现场振动测试结果分析,发现机组之间设置结构缝对相邻机组段的机组运行产生的振动能量具有较好的消能作用,从而对厂房结构的减振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说明该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结构在设计上采取“一机一缝”的结构布置、边墙采取1m厚混凝土墙且通过连接锚杆与围岩浇筑成一体以及大柱、深梁和厚板结构等一系列减振措施,对于地下厂房结构的抗振设计是合理的、有效的。(7)针对传统的振动控制评价标准推荐值不够合理、缺乏针对性的情况,提出了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结构振动控制评价标准建议方案,可供相关规范今后修订和工程设计及电站运营时选用和参考。(8)提出了修正后的动力系数计算公式,引入了调峰调频系数及水轮机转轮叶片数两项参数,可以更好地控制机墩结构的振动幅值,从而达到控制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结构整体振动的目的;建议在进行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结构抗振设计时,应分为稳态工况及瞬态工况两个部分分别进行组合计算。这样就可以更全面地分析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结构在包含了抽水或发电的开机、停机以及相互转换等调峰调频瞬态工况的振动情况,使得在设计阶段就能为地下厂房结构的振动控制做出相应调整。(9)从主动控制振源、被动加固地下厂房结构、优化电站运营方案三个方面提出了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结构的减振建议措施,可供相关规范今后修订和工程设计及电站运营时选用和参考:1)主动控制振源,增加水轮机转轮叶片数量或降低机组整体高度;2)被动加固地下厂房结构,在楼板局部增加质量块降低自振频率或改善蜗壳外围混凝土结构、机墩或者机组的支承结构的设计方案,限制振动能量传递;3)优化电站运营方案,通过机组设计研究减小抽水开机和发电开机过渡过程的机组振动,或错开多机组的开机和停机过渡过程。

翟振男[7](2019)在《轴流转桨式水轮机“亲鱼”性能评价研究》文中指出大坝的修建不仅阻隔了鱼类的洄游通道,更将完整的水生态系统破碎为不连续的环境单元,破坏了鱼类完整的生活史、切断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因而冲击了传统渔业产业的发展和珍稀鱼种生态多样性的保护。水轮机流道作为过坝鱼体下行通道理论上存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可能,如何评价水轮机的“亲鱼”性能成为关键一环。本文在收集大量参考文献及工程资料的基础上,以长江流域典型经济鱼种“四大家鱼”,长江上葛洲坝水电工程安装的轴流转桨式水轮机ZZ500与“四大家鱼”为研究对象,结合水轮机不同运行工况下水轮机流道水动力因子分布特性,结合“四大家鱼”对单一水动力因子承受实验结果,构建水轮机流道水动力特性对过机鱼体损伤可能性评价模型,从而评判水轮机运行工况对其“亲鱼”性能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典型工况下轴流式水轮机全流道水动力因子分布特性研究。构建ZZ500水轮机数值模型,对其运行范围内各运行区域典型工况进行全流道数值模拟计算,得出不同运行工况下流速、流速梯度、压力、压力梯度等水动力因子压力分布特性。结合“四大家鱼”单一水动力因子承受实验结果,得出大型轴流式水轮机对过机鱼体可能造成的水动力损伤区域主要分布于转轮叶片区域、尾水管区域,其损伤主要由负压、压力突变及水流剪切应力造成。2)过机鱼体损伤概率与水轮机运行工况相关性研究。根据“四大家鱼”单一水动力损伤阈值及水轮机流道水动力因子分布特性,识别水轮机不同运行工况对过机鱼体损伤的关键区域及损伤机理,采用损伤区域与水轮机全流道空间比的大小评判过机鱼体损伤可能性,并得出过机鱼体损伤概率与水轮机运行工况的响应关系。研究得出,葛洲坝ZZ500型水轮机在最大水头、最大叶片负转角、最小活动导叶开度工况下,流道过机鱼体损伤区域空间比最大,鱼体通过水轮机流道下行遭受水动力损伤的可能性最高,“亲鱼”性能最差。3)轴流转桨式水轮机“亲鱼”性能评价模型构建。以过机鱼体损伤区域空间比为水轮机“亲鱼”性能评价指标,利用BP神经网络,构建水轮机运行参数与过机鱼体损伤区域空间比之间的关系模型,获得轴流转浆式水轮机“亲鱼”性能评价模型。

张智敏[8](2019)在《水电站蜗壳传力机制与厂房流激振动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水电站装机容量、发电水头的不断增大,水电站厂房的安全稳定运行面临着新的挑战。对于充水保压蜗壳,钢蜗壳与外围混凝土之间存在初始保压间隙,这种间隙伴随着运行期水头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直接影响蜗壳内水压力的外传机制,从而对蜗壳结构的承载特性和结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在水电站运行期间,由于发电水头、流量及导叶开度的变化,水轮机不可避免地会偏离最优工况,导致流道内出现脱流、空化以及涡带等现象,进而产生压力脉动,引起水电站厂房结构和机组的振动。而在当前国际能源结构调整的背景下,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与核电并网运行,水电作为调节性电源需要承担更多的调峰调频任务,水电站的运行条件也越来越复杂,振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学术界和工程界的关注。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结合实际工程对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1)为研究充水保压蜗壳间隙演变机理,采用了一种新的充水保压蜗壳全过程仿真模拟方法,通过某充水保压蜗壳模型试验成果从间隙值和接触状态、钢蜗壳与钢筋应力、机墩座环位移、混凝土开裂损伤等方面对该模拟方法进行了全面的验证,并在此基础上从保压间隙的时空分布规律、保压间隙对外围混凝土的影响、座环水平面不平衡力等方面对充水保压蜗壳的接触传力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充水保压蜗壳全过程模拟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规律一致,数值基本吻合,体现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并避免了以往人为修正混凝土内边界可能会出现的混凝土内表面穿透钢蜗壳表面的现象;卸压后形成的保压间隙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钢蜗壳腰部和顶部,内水压力未达到保压水头时,钢蜗壳进口断面外侧区域、鼻端上部区域率先闭合,达到保压水头时蜗壳进口拐弯区域内侧和蜗壳末端外侧尚未闭合;蜗壳进口边界形式为伸缩节时,设置止推环有利于延缓保压间隙在进口外侧、45°方向外侧和蜗壳鼻端内侧区域的闭合时间,能明显改善保压间隙的闭合特性,钢蜗壳进口与钢管直连的边界形式也能起到与止推环类似的效果。(2)为研究水电站厂房水力振源特性,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采用RNG k-?模型对混流式水轮机蜗壳、导叶、转轮、尾水管全流道内水体在不同水头工况下的流动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基于水轮机三维非定常湍流计算结果,对转轮部件上的脉动压力进行了积分计算,给出了解析计算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轴向水推力脉动特性计算方法。结果表明,蜗壳区域水流比较顺畅,该区域的脉动压力通常是无叶区、转轮区甚至尾水管区域产生的脉动压力向上游传播产生的;水轮机流动系统中转动部件与静止部件之间的动静干涉会导致脉动压力中出现叶片频率或其倍频;整个流道内压力脉动程度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尾水管直锥段以及弯肘段,频率主要为0.83Hz和1.02Hz,即1/5倍和1/4倍转频,受尾水管低频涡带向上游传播影响,无叶区和蜗壳区也出现了低频脉动压力;轴向水推力是机组垂直动荷载的重要部分,具有明显的脉动特性,转轮上冠与顶盖、转轮下环与基础环之间的空腔压力是形成轴向水推力的主要作用。(3)过去,水轮机转轮及流道设计与厂房结构土建设计一般都是分开进行的,没有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为了将水轮机流场计算和厂房结构计算相结合,以期实现基于流固耦合的水电站厂房结构流激振动特性分析,探讨并推导了C2紧支径向基函数插值耦合矩阵,并基于此建立了水电站厂房全流道-结构流固耦合分析模型,以此来分析或预测水电站厂房水力振动。结果表明,C2紧支径向基函数无论是在流体向结构传递数据,还是在结构向流体传递数据过程中均体现出了明显的精度优势;以C2紧支径向基函数插值法为基础建立的流固耦合界面数据传递模型从理念上和实际效果上均适用于大规模复杂流固耦合的计算,其对网格依赖度低的特点可以充分结合现有的水轮机流场计算和厂房结构计算从而实现流体与结构的耦合;最小水头工况下由于导叶开度相对较大,水流进入转轮区域时的相对速度与转轮叶片骨线形成一定的冲角,脉动压力相比于最大水头工况和设计水头工况要大,厂房结构振动响应也相对较大。(4)为研究水电站厂房水力振动传导机制,对振动传递路径进行了分析,并沿着蜗壳/尾水管-厂房、转轮-轴系-机架基础-厂房这两条振动传递路径对厂房振动进行了计算分析,最后分析了钢蜗壳在水力振动作用下的金属疲劳。结果表明,轴向水推力主要引起铅直向的振动,特别是机墩处的振动,蜗壳/尾水管-厂房这条振动传递路径主要引起厂房结构的整体振动,其产生的振动响应是最直接也是最明显的,是厂房振动的主要诱因;从预测的疲劳寿命数量级看,钢蜗壳在静水压力循环荷载和脉动压力循环荷载作用下发生疲劳破坏的可能性较低。

李爱云[9](2019)在《挣值法在大华桥水电站机电设备安装计划管理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水利工程具有投资大、参建单位多、施工难度大、工期紧等特点,同时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等因素对其也有较大影响。传统的项目管理尚处于直观、粗放型的管理阶段,投资失控、工期拖延的现象时有发生。迫切需要一种先进的项目管理手段,对项目进行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以实现项目目标,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度目标、成本目标、质量目标是项目管理的核心目标,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联系,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必然引起另一个发生变化,尤其是进度和成本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传统的项目管理手段:成本控制只比较预算偏差,不涉及工作计划和工作完成情况;进度控制也只比较实际执行情况和进度计划的比较,不涉及成本。这种进度、成本脱节管理的模式,容易造成项目投资失控、工期拖延等现象。因此,进度和成本联合控制是目前项目管理急需解决的难题。本文研究将项目成本和进度联合控制的方法引入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提高水利工程进度和成本控制的管理水平,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国际接轨。本文分析了我国水利工程项目进度和成本管理现状。在辨析挣得值法理论及其三个基本参数(即PV、AC、EV)的基础上,将挣得值法理论引入到项目成本-进度同步管理中,构建了水利工程项目WBS、OBS、CBS分解结构,设计了挣值分析法三个基本参数在水利工程项目中的计算方法。通过云南大华桥水电站1#机组机电设备安装案例,结合Microsoft-Project项目管理软件的挣值法分析功能,给出了挣得值法理论对项目进度和成本同步控制具体应用。实践证明:挣得值法在项目进度和成本同步控制方面是一种科学的、合理的方法。它提高了项目管理水平,提高了项目对进度、成本控制意识,解决了项目在施工过程中进度和成本管理脱节的现象,使云南大华桥水电站1#机组机电设备安装在工期滞后、成本超支的情况下,最终实现了业主要求的2018年“一年四投”的发电目标,使项目由亏损而扭转为盈利,实现了项目管理进度、成本、质量三大管理目标,为后续项目工程管理提供了借鉴经验,有推广价值。

方兴[10](2019)在《多泥沙高水头水电站水轮机导叶内部流动及磨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众所周知,多泥沙高水头水电站中,水轮机导叶是水轮机过流部件泥沙磨损最为严重的过流部件。新疆夏特水电站所在河流区域的含沙量高,并且沙粒的硬度大,根据其它多泥沙高水头水电站运行的经验,预计夏特水电站的水轮机导叶磨损也将会是相当严重的。本研究就针对夏特水电站,数值模拟分析拟采用的HLA542-LJ-275水轮机导叶内部沙水流动特性和泥沙浓度分布,并采用局部绕流的试验方法对导叶开展磨损试验,为夏特水电站的水轮机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本研究运用三维建模软件UG对夏特电站拟选的HLA542-LJ-275水轮机全流道进行了三维几何建模,并将各过流部件导入ICEM CFD软件中进行网格划分,并进行了网格无关性验证。2)运用流体动力学计算软件对水轮机三个工况(小流量工况、设计工况及大流量工况)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导叶内部的沙水流动特性、泥沙浓度分布情况。数值结果表明:压力沿座环圆周面分布对称,导叶内部泥沙浓度最大区域出现在导叶头部附近,活动导叶背面靠近尾部区域泥沙速度最高,由此预估导叶头部以及活动导叶尾部磨损将较为严重。3)采用表面形貌法,对夏特水电站拟选的HLA542-LJ-275水轮机导叶进行了泥沙磨损试验,对导叶关键位置的磨损量进行了分析,发现活动导叶尾部附近磨损量较大。试验与数值计算结果对比发现,水轮机导叶磨损程度受泥沙速度与泥沙浓度共同影响,主要受沙水速度影响,活动导叶尾部速度高磨损最为严重,为夏特水电站水轮机防泥沙磨损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三峡ALSTOM水轮机导水机构安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峡ALSTOM水轮机导水机构安装(论文提纲范文)

(1)采用轮缘翼前置叶片设计理念改造转轮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水电站增容改造的意义和必要性
    1.2 国内外的研究历程与发展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 本章总结
第2章 水轮机流动机理研究
    2.1 流体力学研究方法概述
    2.2 计算流体力学在水轮机中的应用
        2.2.1 水轮机内部流动的基本方程
        2.2.2 流动基本方程的离散方法
    2.3 湍流数值模拟方法
    2.4 水轮机内部流场计算算法
        2.4.1 SIMPLE算法
        2.4.2 SIMPLEC算法
    2.5 水轮机数值模拟的边界条件
    2.6 本章总结
第3章 水轮机计算域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3.1 电站参数及运行情况简介
        3.1.1 电站基本参数
        3.1.2 电站运行情况简介
    3.2 原型水轮机的三维建模
        3.2.1 蜗壳及导叶的计算域模型建立三维设计
        3.2.2 转轮的三维设计
        3.2.3 尾水管的三维设计
    3.3 水轮机组的网格划分
        3.3.1 网格的种类与应用
        3.3.2 划分网格软件的选取
        3.3.3 水轮机组各流部件网格的生成
        3.3.4 网格无关性验证
    3.4 本章总结
第4章 水轮机转轮的优化设计
    4.1 设计参数确定
        4.1.1 比转速分析
        4.1.2 效率水平及空化性能
        4.1.3 导叶相对高度b_0/D_1的选择
        4.1.4 转轮直径D_2/D_1的选择
        4.1.5 转轮叶片数的选择
    4.2 转轮的优化设计
        4.2.1 转轮的设计流程
        4.2.2 转轮轴面流道优化
        4.2.3 单流道数值模拟
        4.2.4 轮缘翼前置叶片的参数
    4.3 本章总结
第5章 水轮机数值计算和流场分析
    5.1 计算工况点的选择
    5.2 计算结果分析
        5.2.1 蜗壳以及导水机构的压力与速度分布
        5.2.2 改造前后叶片压力的计算结果
        5.2.3 改造前后叶片速度矢量图
        5.2.4 叶片中面速度矢量图和压力云图
        5.2.5 尾水管截面压力和速度矢量分布
        5.2.6 改造前后水轮机组速度流线图
    5.3 本章总结
第6章 改造前后水轮机的性能比较
    6.1 改造前后过流部件水力损失的对比
        6.1.1 改造前后蜗壳组件的水力损失
        6.1.2 改造前后转轮的水力损失
        6.1.3 改造前后尾水管的水力损失
    6.2 改造前后水轮机组的性能参数对比
    6.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与内容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白鹤滩水电站水轮机导水机构密封结构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述
2 导水机构密封结构特点及其优化
    2.1 导叶立面密封
    2.2 导叶轴颈密封
    2.3 导叶端面密封
3 结语

(3)低比转速混流式水轮机转轮叶道涡流动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叶道涡试验研究现状
        1.3.2 叶道涡数值计算研究现状
        1.3.3 PIV技术研究现状
        1.3.4 本征正交分解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2 水轮机模型试验系统
    2.1 多相流流动试验平台及测试控制系统
    2.2 水轮机组试验装置设计与改造
        2.2.1 水轮机组过流部件局部透明化
        2.2.2 水轮机转轮局部透明化
    2.3 PIV试验系统
        2.3.1 PIV测试技术原理
        2.3.2 PIV测试系统
    2.4 本章小结
3 混流式水轮机转轮叶道涡PIV试验测试
    3.1 试验工况
    3.2 试验过程
    3.3 试验数据处理
        3.3.1 获取图片数据
        3.3.2 速度数据分解
    3.4 试验数据分析
        3.4.1 绝对速度流场分析
        3.4.2 相对速度流场分析
    3.5 基于本征正交分解的PIV数据处理与分析
        3.5.1 本征正交分解原理
        3.5.2 本征正交分解数据处理
        3.5.3 本征正交分解处理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混流式水轮机叶道涡数值模拟与分析
    4.1 水轮机基本参数
    4.2 水轮机三维模型与网格
        4.2.1 过流部件三维建模
        4.2.2 过流部件网格划分
    4.3 水轮机数值模拟计算
        4.3.1 控制方程
        4.3.2 湍流模型
        4.3.3 边界条件
    4.4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4.4.1 A1-404 工况分析
        4.4.2 A1-606 工况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4)中小型混流式水轮机增容改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3 国内外增容改造研究现状
        1.3.1 国外增容改造研究现状
        1.3.2 国内改造研究现状
    1.4 水轮机增容改造的主要方式
        1.4.1 机组增容途径
        1.4.2 增容改造的方式
        1.4.3 通过转轮修型进行增容改造
    1.5 研究内容与主要工作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电站基本情况及增容改造需要考虑的问题
    2.1 电站运行的主要参数和运行条件
    2.2 增容改造的必要性
    2.3 增容改造目的及要求
    2.4 增容改造需要考虑的问题
        2.4.1 增容改造面临的困难
        2.4.2 增容改造的基本原则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轮机增容改造可行性分析
    3.1 水轮机初步选型设计
        3.1.1 参数定义
        3.1.2 增容改造的可能性分析
        3.1.3 水轮机参数选择
        3.1.4 选型设计结论分析
    3.2 水轮机稳定性分析
        3.2.1 A773b模型转轮水力分析
        3.2.2 水头比值范围对机组稳定的影响
        3.2.3 比转速的选择对运行稳定性影响
        3.2.4 尾水管压力脉动对稳定性影响
        3.2.5 机组尺寸对水力稳定性影响
        3.2.6 机组运行调度对稳定性的影响
    3.3 水轮机空蚀性能
        3.3.1 关于空化系数σ以及空化安全系数K_σ选取
        3.3.2 关于空化安全系数K_σ的选取
        3.3.3 确定空化系数基准面的选取
        3.3.4 空化性能比较
    3.4 水轮机过流部件几何参数匹配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FD数值分析
    4.1 CFD数值分析基本理论概述
        4.1.1 流体力学基本方程
        4.1.2 湍流模型的选择
        4.1.3 控制方程的离散
        4.1.4 设置边界条件
        4.1.5 流场数值计算方法
    4.2 几何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4.3 CFD数值计算分析
        4.3.1 蜗壳及导叶分析
        4.3.2 导叶优化设计
        4.3.3 全通道数值计算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A773b模型试验数据

(5)超大型水轮机顶盖加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顶盖加工制造技术概述
        1.2.1 水轮发电机组的发展状况
        1.2.2 顶盖的类型及加工特点
        1.2.3 顶盖加工的现状需求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顶盖的工艺分析
    2.1 水轮机的组成和功能
    2.2 顶盖结构特点分析
        2.2.1 整体顶盖结构特点
        2.2.2 对开式顶盖特点
        2.2.3 四瓣顶盖特点
    2.3 顶盖工艺特点分析
        2.3.1 四瓣顶盖工艺分析
        2.3.2 工艺阶段划分
        2.3.3 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2.3.4 顶盖工艺路线
    2.4 同类型顶盖质量问题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白鹤滩水轮机顶盖工艺制定
    3.1 顶盖结构分析
    3.2 顶盖精度分析与控制
        3.2.1 加工精度分析
        3.2.2 工序优化
        3.2.3 加工过程基准转换
        3.2.4 止漏环直径测量
    3.3 白鹤滩顶盖加工设备选择及车间工艺布局
        3.3.1 车间工艺布局
        3.3.2 机床精度总体要求
        3.3.3 机床选用的原则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划线工序分析
    4.1 划线平台及工具选择
    4.2 白鹤滩顶盖划线作用及基准选择
        4.2.1 白鹤滩顶盖划线作用
        4.2.2 白鹤滩顶盖划线基准选择
    4.3 白鹤滩顶盖划线特点及难点解决方案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顶盖关键工序分析
    5.1 车削工序加工
        5.1.1 加工设备选择
        5.1.2 优化装夹方式
        5.1.3 车削工序加工流程
    5.2 镗削工序加工
        5.2.1 导叶轴孔
        5.2.2 导叶轴孔加工设备选取
        5.2.3 黄登电站顶盖同轴度超差问题分析
        5.2.4 导叶中轴孔及上轴孔加工流程
    5.3 铣削工序加工
        5.3.1 合缝面加工
        5.3.2 设备选择
        5.3.3 合缝面铣削工序加工工艺流程
    5.4 孔系加工
    5.5 加工过程中起吊翻身分析
        5.5.1 顶盖起吊翻身简要工艺过程
        5.5.2 顶盖起吊翻身存在主要问题
        5.5.3 精加工起吊翻身拉伤解决方案
    5.6 关键工序应用情况及效果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项目

(6)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结构振动测试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本文研究的抽水蓄能电站工程简介
    1.3 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结构的布置方案与特点
        1.3.1 抽水蓄能电站水轮发电机组简介
        1.3.2 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结构的布置方案与主要受力特点
    1.4 水电站厂房结构振动研究现状
        1.4.1 厂房结构动力特性研究
        1.4.2 机组振源分析研究
        1.4.3 厂房结构动力响应研究
        1.4.4 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结构振动研究
        1.4.5 国内外相关规范振动控制评价标准的相关规定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结构振源分析
    2.1 地下厂房结构振源分析和抗振设计
    2.2 振源分析及其分类
        2.2.1 机械振动
        2.2.2 电磁振动
        2.2.3 水力振动
    2.3 机墩抗振设计
        2.3.1 设计原则
        2.3.2 设计所需资料
        2.3.3 机墩荷载种类及其荷载组合
        2.3.4 圆筒式机墩抗振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结构振动有限元分析
    3.1 计算基本资料
        3.1.1 计算假定
        3.1.2 基本参数
        3.1.3 材料基本力学性能参数
        3.1.4 机组动力荷载
        3.1.5 水轮机荷载
    3.2 地下厂房结构有限元模型
        3.2.1 有限元计算内容
        3.2.2 有限元模型
        3.2.3 边界条件
    3.3 地下厂房结构模态分析
        3.3.1 模态分析原理
        3.3.2 模态计算结果
        3.3.3 模态计算结果分析
    3.4 地下厂房结构动力响应分析
        3.4.1 动力响应分析原理
        3.4.2 稳态过程计算结果
        3.4.3 过渡过程计算结果
        3.4.4 动力响应计算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结构振动测试方案
    4.1 振动测试内容及参数
        4.1.1 厂房结构模态测试
        4.1.2 机组振源测试
        4.1.3 厂房结构动力响应测试
        4.1.4 测量参数
        4.1.5 测试工况
    4.2 振动测试方案
        4.2.1 模态测试方案
        4.2.2 振源测试方案
        4.2.3 厂房结构动力响应测试方案
    4.3 厂房结构模态测试测点布置方案
        4.3.1 模态测试测点布置原则
        4.3.2 模态测试测点布置方案
    4.4 振源测试测点布置方案
        4.4.1 振源测试测点布置原则
        4.4.2 振源测试测点布置方案
    4.5 厂房结构动力响应测试测点布置方案
        4.5.1 动力响应测试测点布置原则
        4.5.2 动力响应测试测点布置方案
    4.6 本章小结
5 地下厂房结构模态测试结果与分析
    5.1 模态测试结果
        5.1.1 厂房 A 2#机组段模态测试结果
        5.1.2 厂房 B 5#机组段模态测试结果
    5.2 模态测试结果分析
        5.2.1 厂房 A 2#机组段测试结果分析
        5.2.2 厂房 A 2#机组段测试结果分析
        5.2.3 测试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机组振源测试结果与分析
    6.1 振源测试结果
        6.1.1 振源振动加速度实测结果
        6.1.2 振源频率实测结果
    6.2 振源测试结果分析
        6.2.1 振源振动加速度幅值分析
        6.2.2 振源频率分析
        6.2.3 共振分析
    6.3 机墩设计建议
    6.4 本章小结
7 地下厂房结构动力响应测试结果与分析
    7.1 厂房A单机组正常运行动力响应测试结果
        7.1.1 厂房A2#机组段不同工况下各楼层的实测振动位移
        7.1.2 厂房A2#机组段各楼层振动位移的自功率谱
        7.1.3 厂房A楼梯间和副厂房的动力响应测试结果
        7.1.4 厂房A不同工况下振动加速度实测结果
        7.1.5 厂房A不同工况下各楼层振动位移实测结果
        7.1.6 厂房A2#机组段开、停机工况下振动加速度和振动位移响应的时程曲线
    7.2 厂房B单机组正常运行动力响应测试结果
        7.2.1 厂房 B5#机组段各楼层的实测振动位移
        7.2.2 厂房B楼梯间和厂房结构部分测点的振动加速度测试结果
    7.3 双机组甩负荷动力响应测试结果
        7.3.1 厂房B7#机组段结构各楼层的实测振动位移
        7.3.2 双机组甩负荷时楼梯间的实测振动位移
    7.4 厂房单机组正常运行时动力响应测试结果分析
        7.4.1 厂房A结构振动位移最大值分析
        7.4.2 厂房A结构最大振动位移的频率成分分析
        7.4.3 厂房B结构振动位移最大值分析
        7.4.4 厂房B结构振动规律分析
    7.5 单机组正常运行厂房结构振动特性评价
        7.5.1 楼梯间与副厂房的振动评估
        7.5.2 邻近机组段运行的影响
        7.5.3 振动位移沿楼层分布规律
        7.5.4 机组开机和停机对厂房结构的影响
        7.5.5 单机组正常运行时动力响应测试结果小结
    7.6 振动控制评价标准建议方案和地下厂房结构振动舒适度评估
        7.6.1 振动控制评价标准建议方案
        7.6.2 地下厂房结构振动舒适度评估
    7.7 双机组甩负荷动力响应测试结果分析
        7.7.1 甩负荷工况厂房结构振动位移分析
        7.7.2 双机组甩负荷工况与正常运行工况对比分析
        7.7.3 厂房结构整体性分析
        7.7.4 楼梯间测试结果分析
        7.7.5 双机组甩负荷动力响应测试结果小结
    7.8 地下厂房结构减振建议方案
        7.8.1 主动控制振源的减振建议
        7.8.2 被动加固地下厂房结构的减振建议
        7.8.3 优化电站运营方案的减振建议
    7.9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轴流转桨式水轮机“亲鱼”性能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及目的
    1.2 研究内容
    1.3 技术路线
2 水轮机流道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2.1 轴流转桨式水轮机物理模型构建
    2.2 水轮机全流道三维数值模型构建
    2.3 典型计算工况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水轮机“亲鱼”性能与流道水动力因子相关性研究
    3.1 过机鱼体损伤与水流流速相关性实验研究
    3.2 过机鱼体损伤与水流压力相关性实验研究
    3.3 过机鱼体受流道水动力损伤判别研究
    3.4 过机鱼体受流道水动力损伤计算结果
    3.5 本章小结
4 轴流转桨式水轮机“亲鱼”性能评价研究
    4.1 水轮机“亲鱼”性能评价参数
    4.2 “亲鱼”性能评价模型输入参数优化研究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科研成果
附表1 典型工况数值模拟方案表
附表2 典型工况活动导叶开度及叶片转角参数表
附表3 体积有效利用率计算结果
致谢

(8)水电站蜗壳传力机制与厂房流激振动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博士生自认为的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主要科学问题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电站厂房蜗壳接触传力
        1.2.2 水电站厂房水力振源
        1.2.3 水电站厂房流固耦合
        1.2.4 水电站厂房蜗壳金属疲劳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充水保压蜗壳间隙演变机理研究
    2.1 充水保压蜗壳全过程模拟方法
        2.1.1 全过程模拟方法
        2.1.2 算例验证
    2.2 充水保压蜗壳模拟方法模型试验验证
        2.2.1 模型试验
        2.2.2 有限元数值模拟
    2.3 有限元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2.3.1 间隙值和接触状态
        2.3.2 钢蜗壳与钢筋应力
        2.3.3 机墩座环位移
        2.3.4 混凝土开裂损伤
    2.4 蜗壳进口边界形式对间隙的影响机制
        2.4.1 保压间隙的时空分布规律
        2.4.2 保压间隙对外围混凝土的影响
        2.4.3 座环在水平面上的不平衡力
    2.5 小结
第三章 水电站厂房水力振源特性研究
    3.1 基于CFD的全流道非定常湍流计算
        3.1.1 控制方程和湍流模型
        3.1.2 动静干涉
    3.2 水力振源分布特性及规律
        3.2.1 叶片频率
        3.2.2 卡门涡与叶道涡
        3.2.3 尾水管涡带
    3.3 不同工况下水力振源流场特性
        3.3.1 水轮机全流道模型及边界条件
        3.3.2 蜗壳及导水机构流场分布特性
        3.3.3 转轮流场分布特性
        3.3.4 尾水管流场分布特性
    3.4 不同工况下水力振源压力脉动特性
        3.4.1 水轮机压力脉动监测点布置
        3.4.2 蜗壳区压力脉动特性
        3.4.3 无叶区压力脉动特性
        3.4.4 尾水管压力脉动特性
    3.5 轴向水推力的脉动特性探讨
        3.5.1 计算方法
        3.5.2 轴向水推力脉动特性分析
    3.6 小结
第四章 水电站厂房结构流激振动分析
    4.1 流固耦合数据传递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4.1.1 耦合数据传递基本原则
        4.1.2 流固耦合数据传递方法
    4.2 水电站厂房全流道-结构流固耦合模型
        4.2.1 C2紧支径向基函数(C2RBF)
        4.2.2 计算条件
        4.2.3 数据传递精度和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4.2.4 C2紧支径向基函数紧支半径选取研究
        4.2.5 水电站厂房全流道-结构流固耦合模型
    4.3 水电站厂房流激振动计算条件
        4.3.1 流场计算模型
        4.3.2 结构场计算模型
        4.3.3 计算方案
    4.4 流场特性分析
        4.4.1 转轮特性比较
        4.4.2 脉动压力特性
    4.5 结构场特性分析
        4.5.1 不同转轮方案下的结构振动
        4.5.2 X型转轮不同水头工况下结构振动
    4.6 小结
第五章 水电站厂房水力振动传导机制与蜗壳金属疲劳
    5.1 基于不同传递路径下的厂房结构振动
        5.1.1 计算条件
        5.1.2 不同路径下的厂房结构振动
    5.2 水力作用下的蜗壳金属疲劳特性
        5.2.1 计算方法
        5.2.2 模型与实现
        5.2.3 静水压力循环荷载下的低周疲劳
        5.2.4 脉动压力循环荷载下的高周疲劳
    5.3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1.主要发表论文
    2.专利
    3.软件着作权登记
    4.主要参与的基金项目
    5.主要参与的研究项目
致谢

(9)挣值法在大华桥水电站机电设备安装计划管理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发展情况
        1.1.2 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先进的项目管理手段
        1.1.3 项目管理软件在水利工程中应用的重要性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相关理论依据与文献综述
        1.3.1 相关理论依据
        1.3.2 文献综述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大华桥工程进度与成本现状分析
    2.1 项目简述
    2.2 项目进度和成本控制状况
    2.3 项目进度和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运用挣值法对项目进度和成本管理的方案设计
    3.1 总体思路
    3.2 挣值法度量基础建立
        3.2.1 企业项目结构(EPS)
        3.2.2 组织分解结构(OBS)
        3.2.3 资源分解结构(RBS)
        3.2.4 工作分解结构(WBS)
        3.2.5 编制项目进度计划、设置进度控制点
        3.2.6 费用分解结构(CBS)
        3.2.7 责任分配矩阵
        3.2.8 水电工程项目工序-资源-费用关联矩阵
    3.3 挣值法三个基本值的生成方法
        3.3.1 计划价值PV
        3.3.2 挣值(EV)
        3.3.3 实际成本AC
    3.4 挣值法进度、成本监控方法
        3.4.1 原理
        3.4.2 进度-成本偏差类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案例分析
    4.1 概述
    4.2 工程概况
        4.2.1 基本概况
        4.2.2 项目主要目标
    4.3 Project项目管理软件进度-成本同步控制的实施步骤
    4.4 挣值法应用总体思路
    4.5 挣值法应用的流程
    4.6 挣值法在本案例中的应用
        4.6.1 建立项目结构
        4.6.2 编制任务作业清单
        4.6.3 编制项目进度计划
        4.6.4 编制资源计划
        4.6.5 挣值法具体应用
        4.6.6 挣值法应用前、后效果对比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局限性
    5.3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多泥沙高水头水电站水轮机导叶内部流动及磨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来源
    1.2 本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3 国内外水轮机导叶磨损研究现状
    1.4 水轮机导叶内部流动研究现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数值模拟方法
    2.1 基本控制方程
    2.2 湍流计算模型
3 水轮机全流道几何建模及网格划分
    3.1 水轮机基本参数
    3.2 水轮机全流道三维模型建立
    3.3 网格划分
4 水轮机沙水流动数值模拟计算
    4.1 计算工况的选择
    4.2 边界条件的设置
    4.3 电站泥沙参数
    4.4 导叶内部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4.5 数值模拟小结
5 水轮机导叶泥沙磨损试验及结果分析
    5.1 试验方法
    5.2 试验系统及试件设计
        5.2.1 试件设计及制作
        5.2.2 试验系统
    5.3 磨损测试方法
    5.4 磨损测试结果及分析
    5.5 磨损试验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四、三峡ALSTOM水轮机导水机构安装(论文参考文献)

  • [1]采用轮缘翼前置叶片设计理念改造转轮的探讨[D]. 宛航.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2]白鹤滩水电站水轮机导水机构密封结构特点分析[J]. 王鉴. 水利水电快报, 2020(10)
  • [3]低比转速混流式水轮机转轮叶道涡流动特性研究[D]. 邓聪. 西华大学, 2020(01)
  • [4]中小型混流式水轮机增容改造分析[D]. 刘纯虎.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5]超大型水轮机顶盖加工技术研究[D]. 刘甲元.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4)
  • [6]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结构振动测试与分析[D]. 崔琦. 武汉大学, 2019(06)
  • [7]轴流转桨式水轮机“亲鱼”性能评价研究[D]. 翟振男. 三峡大学, 2019(03)
  • [8]水电站蜗壳传力机制与厂房流激振动特性研究[D]. 张智敏. 武汉大学, 2019(06)
  • [9]挣值法在大华桥水电站机电设备安装计划管理应用研究[D]. 李爱云. 清华大学, 2019(02)
  • [10]多泥沙高水头水电站水轮机导叶内部流动及磨损研究[D]. 方兴. 西华大学, 2019

标签:;  ;  ;  ;  ;  

三峡阿尔斯通水轮机导水机构安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