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区政协关注大昆明环境

官渡区政协关注大昆明环境

一、官渡区政协 关注大昆明环境(论文文献综述)

宋劲松,冉洪,武昱辰,宋卫极[1](2022)在《奋进新时代 合力促发展》文中认为编者按:同心圆梦新官渡,谱写跨越新篇章。翻阅昆明市官渡区五年来的履职记录,九届官渡区政协常委会以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书写了精彩而不平凡的履职篇章。五年来,官渡区政协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紧紧?

田金娜[2](2017)在《组织化视角下“村改居”社区社会秩序研究 ——以昆明市彝族Z村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城市化进程中的“村改居”社区,作为转型社区面临着社会秩序的重建和社区再组织化的难题。如何认识和解决中国当代社会发展面临的这一基本问题,构成了社会科学研究的重大议题。本文以昆明东南的彝族社区Z村城市化中的社区转型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和理论文献的研究,运用组织化理论对Z村社会变迁中的自组织和他组织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转型社区的组织变迁与社会秩序建构之间的关系,试图对当代中国社会城市化发展中的农村社区转型作出理论的思考和分析。本文通过对组织化理论的阐述来探讨论题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从田野调查来揭示Z村的传统组织形式在不同时期的变迁情况,以及它对人们的生活秩序带来的影响。并在田野调查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对Z村面临的组织化缺失而出现的社会失序问题进行分析。全文包括六个部分。导论首先是对本文的研究缘起、现实依据和理论背景与研究意义的介绍,而后对与本文相关的研究进行回顾梳理和反思,继而阐述了研究的思路、内容和方法,最后是对本研究的田野点的介绍。文章分析了Z村组织变迁的历史,意在通过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式,为我们今天理解自组织提供历史文化的视角。第一章以组织化与社会秩序的关系为题,对本文的理论基础进行探讨,分析社区社会秩序问题的根源。对社区组织化中的自组织与他组织的关系进行分析,重新理解与界定作为组织化基础的自组织,从图式理论这一发生认识论的角度对自组织原理加以再理解,为本文的探讨奠定理论基础。第二章是对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社会变迁中的组织形式、组织体制进行分析,揭示农村社会变迁与中国社会现代化中的城市化发展特点和问题,为开展论文的分析提供历史的视角和组织演变的认识。第三章和第四章是以一个具体的社区——Z村的社区组织演变为对象,从Z村这一具体对象的社区组织化发展与社会秩序之间关系的变迁着手,将社区组织的演化置入历史和现实的场域之中,分析Z村在历史中所形成的适应社会变化的社区组织结构秩序,及其当代急剧的社会变迁中所经历的演变。通过对社区组织与社会秩序之关联进行历时与共时相映照的分析阐释,指出当前Z村在“村改居”社区转型中,由于社区自组织的缺失和社区组织化危机所导致的社区秩序混乱社区重建面临的难题。其中,第三章是对传统农村社会Z村社区的组织化特征作历史探讨,通过历史性分析来揭示社区组织演变的基本特征。第四章在历史分析的基础上,对当代Z村社会变迁和组织演变的历史进行分析。第五章旨在对本论文所提出的处于社会变迁中的转型社区社会秩序建构问题进行理论上的论述和总结。以当前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为背景,探讨促进社区秩序和谐的组织化条件因素,阐述在城市化的社区转型中社区组织建设的重要性,自组织与他组织相结合的社区组织化对社区发展的内源发展机制和根基作用。进而指出社区组织化是实现社区重建和社区发展的理论基础和现实路径,论证社区组织建设的必然性、内容和社区组织化对社区发展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对本文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另一方面指出社区发展的未来在于建立城市化的社区组织体系,形成城市化的社区社会秩序,促进人的城市化发展,即村民变市民的完成。结语部分对本文的研究结论和意义进行总结性阐述,指出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并对未来研究的可能性进行思考。通过研究探索,本文的研究结论是:首先,社区自组织作为维系社区生活秩序和适应社会变迁的内源因素,在社区组织化的进程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一个稳定有序的社区,其内部总是有较完整的自组织体系在发挥作用。一旦这种自组织状态遭到破坏,或者他组织取代自组织,社区要么失去活力,要么陷于混乱。其次,社区自组织不能单方面的发挥维护社区秩序、促进社区发展的作用,他组织也具有不可或缺,在某些情况下对社区的稳定和繁荣起到关键性的促进作用。因而,将自组织动力和他组织推力相结合,辨证理解二者在建构社区社会秩序中的作用,对研究社区组织化具有原理性的理解和解释作用。最后,在“村改居”社区的城市化转型中,社区社会的现代化不同于传统封闭社会的社区关系和社区组织结构,异质性的“有机团结”社会关系取代了同质性的“机械团结”社会关系,使人们之间的关系复杂化、多样化,靠亲缘关系和地缘关系来维系的社会团结,被业缘关系和契约关系连接的社会团结所取代而成为主导性的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转型社区的组织化中,自组织的形式和内容也必须现代化而与传统自组织相区别,向着合作、互助、服务和平等共享的方向发展;而他组织的方式也必须改变其传统的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权威对社区进行行政干预、强制,变为尊重、支持、引导和民主协商的方式来建构社区社会秩序,推动社区的稳定和繁荣。这就不仅需要从一般原理上阐述自组织与他组织的理论,更需要从经验中对复杂的“村改居”社区的城市化转型进行个案研究,从而避免教条化和行政化的思维产生的片面性误导或影响我们的认识与实践。

宋卫极,赵娅[3](2017)在《倾心履职聚合力》文中提出大街小巷,有他们调研走访的匆匆身影;发展变化,能追寻到他们履行职责的诤诤挚言。“保障性住房分配”“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数字化城市建设管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文物古建筑保护”“滇池面山治理”,这些既是市民关注的“热词”,也是官渡区政

吕付华[4](2015)在《昆明彝族撒梅人村落城市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姚转英[5](2015)在《人民政协充分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探索 ——以昆明市为例》文中提出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议,通过人们商议、交流达成的民主是我国民主的一种主要方式,而人民政协又是公民相互讨论、磋商的载体,所以要积极发挥好人民政协这一渠道作用。六十多年的时间证实了人民政协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结果,同时也是践行协商民主的载体和方式。人民政协充分发挥我国人民之间进行交流、磋商的渠道作用,不断增强我党的领导能力、不断科学党的执政方法,使党和国家决策具有科学性、民主性,从而有利于群众有序地参加政治活动,从而体现我们国家的民主优势。最近几年来,协商民主在我们国家各地方的地方政协都有宽广应用,昆明市政协也不例外,在仔细阅读、贯通执行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灵魂的根基上,积极努力探索新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昆明市的社会阶层开始日益分化,涌现出了新的公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利益诉求也开始呈现群体化趋势。这种社会变化给昆明市政协事业的发展带来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所以,昆明市政协在履行职能时就必须要更加注重倾听不同利益群体的声音。昆明市政协在摸索的过程中取得了成就,但也有众多的不到之处,比如:协商内容有待进一步丰富,协商形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协商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基层民主协商有待进一步探索,协商文化需要进一步培育,协商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面对这些不足,通过调查、收集和整理资料,本文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议:不断丰富协商内容和创新协商形式,昆明市政协委员要充分发挥好主体作用,进一步探索和开展基层协商,培育协商文化,营造良好的协商氛围。

陈明亮[6](2011)在《跨越腾飞 官渡先行》文中指出官渡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和政协官渡区第七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月19日至22日隆重召开。 大干2008,拼搏2009,攻坚2010,官渡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区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生态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良

方海波,秦志勇[7](2010)在《鱼水深情成为履职法宝》文中提出“深入实际、走向基层、贴近群众”,“听民声,体民情,解民意,分民忧”,“矢志为民立言、坦诚为民谏言、忠实为民代言”……8月10日,第五届全国十城区政协工作研讨会在深圳市罗湖区召开,与会者围绕城区政协在新时期工作中的履职心得尽情研讨,基层政协的活力、动力、胆识

朱晓阳[8](2009)在《水利、“天助”与乡村秩序——滇池小村的地志》文中指出文章以人类学民族志调查材料为基础,描述自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滇池东岸一个村庄的水和水利的变迁。通过关于水的地志变迁研究,文章讨论政治秩序和法律规范的生成与延续。本文路径是借用"彻底解释"(radical interpretation)这一概念对与"水"有关的公共表征或地志学表征进行阐释。

刘晓斌[9](2008)在《民国时期云南乡村建设研究 ——以昆明县为个案分析(1930-1942年)》文中指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以乡村教育为起点,以“救济农村”、“复兴农村”为宗旨的乡村建设运动,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年代中期达到高潮时,乡村建设在全国十几个省、几十个县,数千个乡村展开。受此影响,民国二十二年,云南地方政府制定了“县政建设三年实施方案”作为乡村建设的指南,并在民国二十三年把昆明县设立为“县政建设实验县”,从而使云南的乡村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文以昆明县为个案分析,力求揭示云南乡村建设的概况。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云南乡村建设的社会历史背景,包括全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兴起以及近代云南农村经济的衰败,在此基础上对云南的乡村建设方案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到第四部分以较多的篇幅分别从乡村行政建设、乡村经济建设、乡村文化建设三个方面对乡村建设进行了阐述,展现了当时云南乡村建设的概貌。第五部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从云南乡村建设的特点、内容评估以及对现代的启示三方面来给云南的乡村建设以历史定位。

陈树德[10](2006)在《昆明官渡区政协为地方发展增色添彩》文中研究表明本报讯(记者陈树德)昆明市官渡区政协紧紧围绕群众普遍关注的城市管理、基层文化站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问题深入开展调研,提出的上百条意见建议均被有关部门采纳,对推进全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宝象河水库是官渡区最大的水库,承担着数十万人的饮水?

二、官渡区政协 关注大昆明环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官渡区政协 关注大昆明环境(论文提纲范文)

(1)奋进新时代 合力促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坚持政治引领 把握履职方向
服务发展大局 聚力推进发展
探索协商议事新机制 构建协商议政新格局
助推民生改善 彰显为民情怀
注重团结民主 广泛凝聚共识
注重自身建设 夯实履职基础

(2)组织化视角下“村改居”社区社会秩序研究 ——以昆明市彝族Z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和意义
        (一) 现实问题
        (二) 理论背景与方法论依据
        (三) 选题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组织化与社会秩序研究
        (二) 城市化与社会转型研究
        (三) “村改居”社区研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内容
        (三) 研究方法
    四、田野点介绍
        (一) 滇池东岸的古彝村
        (二) 变迁中的Z村
        (三) 走进Z村
第一章 组织化与转型社区社会秩序
    第一节 社区转型中的社会秩序问题
        一、组织化与社会秩序
        二、社区转型与社区自组织问题
        三、社区自组织缺失导致的社区问题分析
    第二节 组织化中的自组织与他组织
        一、组织、组织化
        二、自组织和他组织
    第三节 组织化过程中的图式与自组织
        一、自组织的特性
        二、图式与自组织
        三、图式理论对转型社区社会秩序重建的意义
第二章 农村城市化中的中国村落组织变迁
    第一节 集体化与农村组织化发展
        一、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建立与人民公社体制的形成
        二、人民公社制度的组织化特征
        三、政社合一体制对村落组织化的影响
    第二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农村组织体制变化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其对农村社区发展的影响
        二、管理体制变革与组织化体系变化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社区组织化的发展与挑战
    第三节 全面城市化与村落社区转型
        一、城市化发展中的农村社区建设
        二、城市化进程中的“村改居”社区
        三、“村改居”社区组织化面临的挑战
第三章 Z村传统自组织格局和文化图式
    第一节 Z村传统村落格局
        一、三山六塘桥七座的自然地理格局
        二、一阁四坡祠十三的文化格局
    第二节 Z村的文化
        一、Z村节庆
        二、自杞人信仰
        三、习俗
    第三节 十三巷的村落自组织格局
        一、水头、水老人和耆老
        二、“会产”的出现
        三、十三会的自组织秩序
        四、十三巷自组织格局的组织文化学分析
第四章 Z村当代社会变迁及组织演变
    第一节 现代Z村的社会变迁
        一、公社化时期的Z村
        二、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社区变迁
        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的社区变迁
        四、城市化对Z村社区的冲击
    第二节 Z村社区组织的演变
        一、传统的组织及其对社区生活的作用
        二、农业集体化及其对Z村的影响
        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Z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城市化对Z村社区的颠覆性改变
    第三节 Z村社区变迁中的组织化问题
        一、社区秩序的混乱
        二、组织化的危机
        三、重建社区的难题
第五章 社区的组织化与社区发展
    第一节 新型城镇化中的社区自组织问题
        一、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二、新型城镇化与转型社区发展
        三、通过社区自组织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
    第二节 重新理解社区组织建设
        一、个人意义追寻的载体
        二、社会人对组织的历史预期
        三、社区生活的客观要求
    第三节 以社区组织建设推动社区转型
        一、社区组织化与社区转型
        二、实现社区转型的组织条件
        三、社区组织体系的建构
        四、社区发展的未来
结语
    一、研究的结论
    二、研究发现和意义
    三、本文的局限性
    四、未来研究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致谢

(3)倾心履职聚合力(论文提纲范文)

形式多样——在视察中推动协商民主
深入务实——在调研中关注民生改善

(5)人民政协充分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探索 ——以昆明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 民主
        (二) 协商民主
        (三) 人民政协
    三、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 民主的研究综述
        (二) 协商民主的研究综述
        (三) 人民政协的研究综述
        (四) 现有探索的不足和进一步探索的设想
    四、研究方法
        (一) 搜集资料法
        (二) 理论联系实际法
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思想渊源
    (一) 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思想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
        2、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思想
        3、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
    (二) 西方的协商民主理论
    (三) 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四) 中国共产党的协商民主思想
二、人民政协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过程始终贯穿着协商民主的核心理念
    (一) “三三制”政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萌芽
    (二) 新政权建立时人民政协的形成与初步发展(1949-1954)
    (三) 人民政协的逐渐成熟与曲折发展阶段(1955-1965)
    (四) 十年文革对人民政协的严重破坏(1966-1976)
    (五) 改革开放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人民政协的逐渐恢复与发展
三、昆明市政协充分发挥渠道作用的重要性
    (一) 有利于推进昆明市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推进昆明市的民主政治建设
    (二) 有利于实现昆明市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三) 有利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好昆明市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四、昆明市政协充分发挥渠道作用过程中取得的成就
    (一) 昆明市政协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为其充分发挥渠道作用提供保障
    (二) 昆明市政协在履行政治协商的职能中坚持了协商民主,使决策具有了民主性和科学性
    (三) 昆明市政协在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过程中运用协商民主,为民主监督增添活力
    (四) 昆明市政协积极运用协商民主,为参政议政注入生机
五、昆明市政协充分发挥渠道作用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对策
    (一) 昆明市政协充分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协商内容有待进一步丰富,协商形式需要进一步革新
        2、协商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3、基层民主协商有待进一步探索
        4、进一步培育协商文化,改善协商环境
    (二) 昆明市政协充分发挥渠道作用的对策
        1、协商内容要不断丰富、协商形式要不断创新
        2、昆明市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要得到充分地发挥
        3、不断探究和开展基层协商
        4、培养协商文化,创造良好的协商气氛
结语
参考文献
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9)民国时期云南乡村建设研究 ——以昆明县为个案分析(1930-1942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和结构
    四、几点说明
第一章 云南乡村建设的社会历史背景及方案
    第一节 云南乡村建设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近代中国的农村危机与全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兴起
        二、云南农村社会经济的衰败
    第二节 乡村建设方案
        一、计划类别与五大建设
        二、工作重心与中心工作
        三、计划要点
第二章 乡村行政建设
    第一节 20世纪30年代前昆明县的乡村政权
    第二节 昆明县乡村行政体制的改革
        一、昆明县近代区、乡、镇、闾、邻的编制
        二、昆明县乡村行政体制的改革
    第三节 新的乡村行政体制的运作及成效
        一、建立乡村公所组织,确定乡村行政经费
        二、进行户口调查,人事登记
        三、改良风俗,禁绝烟馆
        四、发展乡村交通
        五、注重民众卫生
        六、编练民团,进行壮丁操练
第三章 乡村经济建设
    第一节 实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
        一、各种农事实验场的设置
        二、兴修水利
        三、筹设乡镇农会
    第二节 发展合作事业
        一、合作事业的兴起
        二、合作事业的发展
        三、合作事业推行的成效
    第三节 开展农贷
        一、农贷的发展状况
        二、农贷的业务运作特征
        三、农贷的绩效与不足
第四章 乡村文化建设
    第一节 发展乡村学校教育
        一、实现教育经费的独立
        二、制定方针政策,实行义务教育
        三、改良私塾
        四、设立乡村师范学校培养乡村师资
        五、设立农校,培养农业人才
    第二节 发展乡村社会教育
        一、学校式
        二、社会式
    第三节 设置乡村实验区进行民众教育
        一、实验区设置的缘起
        二、实验的方法和内容
        三、实验的绩效及展望
第五章 云南乡村建设的历史定位
    第一节 云南乡村建设的特点
        一、政权力量是云南乡村建设的主导力量
        二、云南从事乡村建设的社会力量薄弱,未出现较大的乡村建设团体
        三、云南乡村建设的改良性质
    第二节 乡村建设的内容评估
        一、关于"政"方面
        二、关于"富"方面
        三、关于"教"方面
        四、关于"卫"方面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四、官渡区政协 关注大昆明环境(论文参考文献)

  • [1]奋进新时代 合力促发展[N]. 宋劲松,冉洪,武昱辰,宋卫极. 云南政协报, 2022
  • [2]组织化视角下“村改居”社区社会秩序研究 ——以昆明市彝族Z村为例[D]. 田金娜. 云南大学, 2017(12)
  • [3]倾心履职聚合力[N]. 宋卫极,赵娅. 云南政协报, 2017
  • [4]昆明彝族撒梅人村落城市化研究[D]. 吕付华. 云南大学, 2015
  • [5]人民政协充分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探索 ——以昆明市为例[D]. 姚转英. 云南大学, 2015(08)
  • [6]跨越腾飞 官渡先行[N]. 陈明亮. 昆明日报, 2011
  • [7]鱼水深情成为履职法宝[N]. 方海波,秦志勇. 人民政协报, 2010
  • [8]水利、“天助”与乡村秩序——滇池小村的地志[J]. 朱晓阳. 法律和社会科学, 2009(02)
  • [9]民国时期云南乡村建设研究 ——以昆明县为个案分析(1930-1942年)[D]. 刘晓斌. 云南师范大学, 2008(S1)
  • [10]昆明官渡区政协为地方发展增色添彩[N]. 陈树德. 人民政协报, 2006

标签:;  ;  ;  ;  ;  

官渡区政协关注大昆明环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