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研究

聚氨酯-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研究

一、聚氨酯—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园园[1](2021)在《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自修复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国家环保法律法规日益严格的要求和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采用环保水性和功能化改性材料制备高性能多功能涂层逐渐成为现阶段涂料行业的研究热点。水性聚氨酯(WPU)涂料以水为分散介质,具有无毒、绿色环保的优势,但单一 WPU存在固含量低、耐水耐溶剂性差、生产成本高等问题。聚丙烯酸酯(PA)涂料具有耐光耐老化性优、耐水性好、成膜性好、保色性佳等特征,但其单独使用时存在“热粘冷脆”等缺陷。通过PA改性WPU将二者有机结合可获得高固含量、综合性能优异的涂层材料。涂层产品在使用过程因摩擦、划痕、裂纹等机械损伤会导致结构被破坏、涂层功能丧失,使用寿命缩短。因此研发具有自修复功能的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实现材料裂纹、断面及表面的自修复,对于增强产品耐用性、延长涂层产品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从分子设计的角度出发,首先向WPU分子中引入可逆动态化学键赋予WPU损伤-自修复性能,再通过PA改性WPU,利用PA具有的温度敏感性在一定条件下加速分子链的运动,提高材料自修复效率。本论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首先以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E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反应单体,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为催化剂,2,2-二羟甲基丙酸(DMPA)、1,4-丁二醇(BDO)为扩链剂,丙烯酸羟乙酯(HEA)为封端剂制备了双键封端的水性聚氨酯(WPUA)水分散体,再以WPUA作为乳化剂和反应性的种子乳液与丙烯酸酯类单体进行共聚反应,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高固含量交联型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AWPUA)复合材料,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探索得到最佳工艺配比。采用FT-IR、TGA、TEM、SEM、力学测试等对其微观结构及热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WPUA聚合物乳液呈均一单分散体系,乳液粒径为153.3 nm,乳胶粒呈现核-壳式结构;AWPUA乳胶膜热稳定性较高,耐水耐溶剂性能显着提高,较WPU胶膜而言,水接触角从79.2°增加至91.5°;AWPUA具备一定的自发泡性能。(2)以PTMEG和IPDI为反应单体,DBTDL为催化剂,DMPA、BDO、2,2-二硫二乙醇(HEDS)为扩链剂,合成了含有脂肪族二硫键的水性聚氨酯(WPUS),再和PA乳液物理共混制备了系列不同配比的含脂肪族二硫键的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AWPUS)复合材料,探究了 PA/WPUS的不同配比对胶膜自修复性能的影响。通过FT-IR、拉曼、UV-vis、SEM、偏光显微镜、力学测试等对合成产物的结构、透过率、力学性能和自修复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PA复合之后,聚合物材料的自修复效率显着提高,在60℃下,修复效率由6h修复73.4%提高至2h修复81.7%;当PA/WPUS配比为0.30/0.70时,其拉伸强度和拉伸应变分别为16.8 MPa和704%,加载-卸载循环5次后,应力恢复率为84.3%。热稳定性良好,具有良好的可再加工性,综合性能优异。(3)以PTMEG、IPDI为反应单体,DBTDL为催化剂,DMPA、BDO、2,2’-二氨基二苯二硫(4-AFD)为扩链剂,制备了含有芳香族二硫键的水性聚氨酯(WPUD)。采用物理共混法,引入PA乳液制备了系列含有芳香族二硫键的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AWPUD)复合材料。采用拉曼、TGA、DSC、偏光显微镜、超景深显微镜等技术手段表征产物的结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和自修复性能。探究了 PA/WPUD的不同配比对胶膜自愈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PA复合之后,聚合物材料的自愈合效率显着提高,在60℃下,愈合效率2 h内由74.6%提高至98.2%;当PA/WPUD配比为0.30/0.70时,其拉伸强度和拉伸应变分别为16.1 MPa和544.2%,加载-卸载循环5次后,应力恢复率为66.2%。本论文工作在聚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自修复型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制备及涂层自修复性能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所制备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材料具有耐水耐溶剂性好、自修复效率高特点。本研究工作借助于水性聚氨酯和聚丙烯酸酯复合材料的优势互补,实现涂层材料的资源化利用,对于推动涂料工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生态、自修复涂层设计具有一定理论指导意义及实际应用价值。

刘威,张发饶,朱曜峰[2](2021)在《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与改性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聚丙烯酸酯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黏接材料,在家具涂装、汽车用漆、胶用黏结剂等产品中被广泛应用。文章介绍了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方法(种子乳液聚合、细乳液聚合、无皂乳液聚合、Pickering乳液聚合)对聚丙烯酸酯乳液性能的影响;针对聚丙烯酸酯的固有缺陷,如耐化学品差、吸水性高、硬度低和热黏冷脆等问题,综述了采用环氧树脂、聚氨酯、纳米SiO2和有机氟等物质对聚丙烯酸酯乳液进行改性的研究进展;此外,提出研究和制备含有两亲性链段的聚丙烯酸酯将是未来聚丙烯酸酯乳液领域研究的突破点。本综述可为研制环保、稳定、高性能的聚丙烯酸酯乳液提供指导。

符宗可[3](2020)在《聚碳酸亚丙酯型水性聚氨酯塑料涂料的合成及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聚碳酸亚丙酯多醇(PPC)是合成聚氨酯的新型材料,相比于传统聚醚、聚酯型聚氨酯,PPC型聚氨酯同时拥有耐水解、高力学强度的优点。本课题组多年来一直研究PPC的合成与应用,现开发的PPC性能媲美聚碳酸酯二醇(PCDL)且价格远远低于PCDL,并开发了一系列性能优良的PPC型水性聚氨酯产品。本论文以PPC、IPDI、DMP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和苯乙烯(St)等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类型的PPC型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PUA)乳液,制备塑料涂料,研究了合成工艺、外乳化剂、引发剂、PU/PA、PUA中PU与PA组分软硬段、HEMA含量和外加固化剂用量等对单组分PUA乳液及塑料涂料性能的影响,找到影响得到最佳的合成配方。本文还用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己二酸二酰肼(ADH)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对PUA进行改性,用该交联改性PUA制备交联改性塑料涂料,探讨DAAM用量、ADH用量和GMA用量对交联改性PUA乳液及交联改性塑料涂料性能影响。在此交联改性PUA基础上用KH-550进一步进行改性得到硅烷偶联剂、交联双重改性PUA乳液,并制备双重改性塑料涂料,并考察KH-550对其性能影响。另外,本文还制备了PA组分和PU组分均是-OH封端的PUA多元醇,并于亲水改性多异氰酸酯固化剂反应合成双组分PUA乳液,并制备了双组分塑料涂料,考察了PU组分-OH含量、PA组分-OH、PU/PA和双组分体系n-NCO/n-OH对双组分塑料涂料性能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合成工艺、外乳化剂和引发剂对单组分PUA乳液和塑料涂料性能影响很大。其中,最佳合成工艺为:中和前引入苯乙烯(St)等乙烯基单体降粘度,在水中加外乳化剂,再乳化、引发的工艺制备单组分PUA乳液。此工艺外乳化剂搭配为SDS/OP-10=1或1.5,引发剂为过硫酸铵(APS)。只有采用该工艺制备的塑料涂料才能在PS上有良好的附着力。(2)PUA的合成参数如PU/PA、PUA中PU与PA组分软硬段、HEMA含量对PUA乳液和塑料涂料性能影响较大。随着PU/PA值下降,涂膜附着力、铅笔硬度、耐乙醇性均得到提升,对涂膜耐水性影响不大,乳液的离心稳定性反而下降;PU软硬段其性能影响不大;苯乙烯在PA组分含量提升,涂膜附着力明显提升,对其他性能影响不大;HEMA用量增加,涂膜附着力提升,铅笔硬度增强,耐水性变好,耐醇性受其影响不大,离心稳定性在HEMA封端率达到一定程度下降。另外对单组分塑料涂料加入适量固化剂,涂膜硬度和耐性上升但附着力反而下降了。(3)当PU/PA=4:6、m(St)/m(PA)不低于70%、HEMA封端率在20%—30%之间并用最佳合成工艺制备的PUA乳液稳定性优良,单组分塑料涂料在PS基材上的附着力可达0级,除了铅笔硬度和耐醇性有待改进,其他综合性能优良。(4)经过交联改性塑料涂料,铅笔硬度和耐醇性都有一定程度提升。用KH-550进一步改性的双重改性塑料涂料,在耐醇性上得到很大的提升,耐醇性达到应用要求,但在PS板的铅笔硬度仍为B级。(5)制备双组分塑料涂料时,PUA多元醇的PU组分-OH含量、PA组分-OH、PU/PA和双组分体系n-NCO/n-OH对其涂膜性能影响很大。经综合分析,当m(HEMA)/m(PA)=25%、PU中Rt=0.8、PU/PA=4:6、n-NCO/n-OH=1.5时,双组分塑料涂料作为面涂,附着力为0级,在PS板的铅笔硬度达到H级,涂膜各种耐性优良,满足水性涂料应用要求,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张信[4](2020)在《聚丙烯酸酯乳液的改性及其在涂料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丙烯酸酯聚合物以其优良的性能,如耐光性、成膜性、耐老化性以及稳定的机械和化学稳定性能等,广泛应用于橡胶、粘合剂、涂料等行业。但同时丙烯酸酯性能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耐溶剂性差、耐水性差、抗污性不足等限制了其深层次发展。目前,人们对绿色无污染等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制备聚丙烯酸酯技术不足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所以科研工作者着力于对丙烯酸酯乳液进行改性研究。本文主要通过功能性单体和环保型乳化剂两个方面对丙烯酸酯进行改性,提升聚丙烯酸酯在工业上的应用范围,并选用其中一种改性乳液用于制备无机硅酸盐涂料。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以醇醚糖苷非离子乳化剂(AEG)和特制的烷基醇聚醚硫酸钠阴离子乳化剂(ES-730)作复配乳化剂,引发剂为水溶性的过硫酸钾(KPS)溶液,主单体分别为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改性单体分别为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HFMA)。本节探究乳化剂含量及配比、引发剂含量、主单体配比以及改性单体含量对合成的乳液的影响,同时对合成后的聚丙烯酸酯乳胶膜的结构进行红外光谱分析(FT-IR)、玻璃化转变温度分析(DSC)、热重分析(TGA)等。2.以醇醚糖苷非离子乳化剂(AEG)、特制的烷基醇聚醚硫酸钠盐阴离子乳化剂(ES-430S)以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增效剂(DX)作为复配乳化剂,以KPS作为引发剂,主单体分别为MMA和BA,改性单体分别为衣康酸单丁酯(MBI)、HFMA。本节探究了阴离子增效剂的含量、引发剂含量、主单体配比以及改性单体含量对合成的乳液的影响,同时对合成后的聚丙烯酸酯乳胶膜的结构进行红外光谱分析(FT-IR)、玻璃化转变温度分析(DSC)、热重分析(TGA)以及测量聚合物乳液的粒径和乳胶膜的接触角。3.以特制的烷基醇聚醚硫酸钠环保型阴离子乳化剂(ES-430S)和反应性非离子乳化剂(AE-100)复配乳化体系作为制备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乳化剂,为KPS溶液作为引发剂,主单体分别为MMA和BA,十一烯酸(UA)和VTES作为改性单体,以水作为反应介质,通过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含有机硅-长碳链聚丙烯酸酯乳液。对聚合物乳液的配方和生产工艺进行优化,同时对制备的共聚乳液进行相关性能测试和表征。4.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阴离子乳化剂(SDBS)和特种嵌端聚醚非离子乳化剂(EFS-1280)复配的乳化体系作乳化剂,KPS水溶液作为引发剂,主单体分别为MMA和BA,UA、VTES、HFMA作为改性单体,以水作为反应介质,通过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含氟硅-长碳链聚丙烯酸酯乳液。对聚合物乳液的配方和生产工艺进行优化,同时对制备的共聚乳液进行相关性能测试和表征。5.将十二烷基苯环酸钠阴离子乳化剂(SDBS)和十四烷基二甲基羟丙基甜菜碱两性乳化剂(甜菜碱)作为复配乳化剂,引发剂为KPS,主单体分别为MMA和BA,功能性单体分别为N,N-二乙基丙烯酰胺(DEA)和MBI,合成后的聚丙烯酸酯乳胶膜的结构进行红外光谱分析(FT-IR)、玻璃化转变温度分析(DSC)、热重分析(TGA),同时测量乳液的粒径、乳胶膜的接触角、吸水率、化学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等性能。6.涂料的配制:以功能性单体DEA、MBI改性后的丙烯酸酯乳液制备无机-有机复配体系涂料,探讨了较佳的PVC以及基料和填料各个组分间配比对涂料性能的影响。

张莹双[5](2020)在《基于聚丙烯酸酯二元醇制备水性聚氨酯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由于国家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管控的逐渐增强,水性聚氨酯(WPU)的环保性受到各行业的青睐,使水性聚氨酯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人们期待水性聚氨酯具有更多元化的应用领域。但WPU在耐水性、耐热性及光泽度等方面存在不足,为扩大应用范围,应对其进行改性。聚丙烯酸酯(PA)具有优良的耐水性、耐化学性和基材附着力。因此,用聚丙烯酸酯对WPU进行改性,可制备性能更加优良的丙烯酸酯型水性聚氨酯(WPU)乳液。目前,丙烯酸酯改性WPU的方法主要有:机械共混改性,复合乳液共聚,接枝共聚等。但针对这些方法改性的WPU结构而言,其软段通常不是由聚丙烯酸酯构成,不具有良好的两相结构,并且与一般的聚醚型水性聚氨酯及聚酯型水性聚氨酯结构不同。使用聚丙烯酸酯二元醇作软段,由于其两端带有羟基,可以与异氰酸酯发生反应,因而在聚氨酯主链上引入了聚丙烯酸酯链段,软硬段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是一种新型的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方法。基于这种方法,进一步研究丙烯酸酯种类以及不同乙烯基单体间的共聚,从而更深一步地研究WPU的改性。本文采用退化碘转移聚合方法(DITP),以丙烯酸酯单体为原料,4,4’-偶氮双(4-氰基戊醇)(ACPO)为引发剂,α,α’-二碘对二甲苯(DIX)为链转移剂,甲苯为溶剂,合成出聚丙烯酸酯二元醇。并使用核磁共振谱图(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及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I-IR)等测试仪器对聚丙烯酸酯二元醇的结构进行表征。以聚丙烯酸酯二元醇为大分子二元醇,与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反应,并加入小分子扩链剂1,4-丁二醇(BDO)和亲水性扩链剂二羟甲基丙酸(DMPA),成功制备出WPU乳液。使用马尔文激光粒度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及热重分析仪(TG)等仪器对合成的WPU乳液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表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不同聚丙烯酸酯二元醇的合成及其制备水性聚氨酯分别以丙烯酸甲酯(MA)、丙烯酸乙酯(EA)、丙烯酸正丁酯(n-BA)及苯乙烯(St)为原料,采用DITP的方法合成四种聚丙烯酸酯二元醇,再分别用这四种聚丙烯酸酯二元醇作软段,制备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水性聚氨酯乳液。通过马尔文激光粒度仪、热重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等对合成的四种聚丙烯酸酯型聚氨酯乳液进行表征,优化选择最佳的水性聚氨酯乳液。(2)聚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二元醇的合成及其制备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乙酯(PEA)二元醇作软段合成的聚氨酯胶膜较软,为提高聚氨酯胶膜的硬度,设计将EA单体分别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及丙烯腈(AN)进行共聚,得到无规共聚物二元醇,再将其作为软段进行WPU的制备,结果表明硬单体的添加使WPU胶膜的硬度明显增大。(3)聚丙烯酸乙酯-聚丙烯酸(PEA-PAA)二元醇的合成及其制备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乙酯二元醇作软段合成水性聚氨酯过程中需要添加亲水扩链剂二羟甲基丙酸(DMPA),而DMPA不易溶于酮类溶剂,使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作溶剂时DMPA溶解度较高,但DMF在后续过程中较难除去,故合成一种自带一定量羧基的聚丙烯酸乙酯-聚丙烯酸二元醇,从而在制备WPU过程中无需再加入DMPA。

章家豪[6](2020)在《自修复型聚丙烯酸酯/普鲁士蓝纳米粒子复合涂饰剂的制备及性能》文中指出皮革制品在使用过程中,表面容易受到各种损伤,严重影响美观和手感,将其闲置甚至丢弃都会造成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涂饰剂是在皮革表面形成一层具有黏合强度和机械强度的薄膜,也能赋予皮革一定的功能性。本研究首先将自修复功能单体“呋喃-马来酰亚胺”衍生物与聚丙烯酸酯乳液复合,然后引入具有光热效应的普鲁士蓝纳米粒子,制备自修复型聚丙烯酸酯复合皮革涂饰剂,为减少资源浪费提供了新的思路。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细乳液法制备了自修复型聚丙烯酸酯乳液,考察了自修复功能单体(呋喃甲醇和双马来酰亚胺)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动态光散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热重等表征。结果表明:当自修复功能单体用量为5%时,自修复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凝胶率最低,固含量及单体转化率最高,粒径分布均匀。呋喃甲醇和双马来酰亚胺之间发生Diels-Alder正反应,聚合形成DA加成物,提高了聚丙烯酸酯的热稳定性。超景深显微镜结果表明:呋喃甲醇和双马来酰亚胺能够赋予乳胶膜和涂饰后皮革有效的自修复性能。将乳胶膜置于150℃下加热10 min,DA加成物发生Diels-Alder逆反应重新分解成呋喃甲醇和双马来酰亚胺,然后置于50℃下持续加热,呋喃甲醇和双马来酰亚胺再次进行Diels-Alder正反应。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常规聚丙烯酸酯乳胶膜上的刀痕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自修复型聚丙烯酸酯乳胶膜上的划痕在5 h可完成修复。(2)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普鲁士蓝纳米粒子,考察了柠檬酸用量对普鲁士蓝纳米粒子吸光度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傅立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动态光散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的表征。结果表明:当柠檬酸与单体(三氯化铁和亚铁氰化钾)比为1:1时,普鲁士蓝纳米粒子对近红外光的的吸收最强。普鲁士蓝纳米粒子形貌均匀,粒径在100-300 nm之间,平均粒径为230.3 nm,其分散状态良好,PDI为0.445。(3)将普鲁士蓝纳米粒子引入自修复型聚丙烯酸酯乳液中,制备了自修复型聚丙烯酸酯/普鲁士蓝纳米粒子复合乳液,考察了普鲁士蓝纳米粒子用量对聚丙烯酸酯乳液性能的影响;将复合乳液应用于皮革涂饰工艺中,对涂饰皮革的自修复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普鲁士蓝纳米粒子用量为3%时,复合乳液的分散性及稳定性最好。X射线能谱结果表明:普鲁士蓝纳米粒子在乳胶膜中分布均匀。热像仪结果表明:普鲁士蓝纳米粒子的加入增强了自修复型聚丙烯酸酯/普鲁士蓝纳米粒子复合乳胶膜对红外光的吸收,随着红外照射时间的延长,复合乳胶膜的局部温度稳定上升。超景深显微镜、自修复效率测定结果表明:在红外光照射下,自修复型聚丙烯酸酯/普鲁士蓝纳米粒子复合乳胶膜在7 h实现了自修复,其自修复效率为78.25%±5.36%,优于传统光引发自修复材料的修复效率。皮革涂饰工艺结果表明:与未添加普鲁士蓝纳米粒子的自修复型聚丙烯酸酯乳液涂饰后革样相比,自修复型聚丙烯酸酯/普鲁士蓝纳米粒子复合乳液涂饰后的革样具有光敏性和自修复性,可以实现局部定点自修复。此外,普鲁士蓝纳米粒子的引入有效提高了材料的刚性和强度。

李昭[7](2019)在《聚碳酸亚丙酯型水性聚氨酯木器漆的合成及改性研究》文中认为CO2共聚物多元醇(PPC)是合成聚氨酯的新型材料,相比于传统聚醚、聚酯型聚氨酯,PPC型聚氨酯兼具耐水解、高力学强度的优点。本课题组多年来一直从事PPC的合成与应用研究,已开发出性能优良的PPC型水性聚氨酯材料。本论文以PPC、IPDI、DMPA等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类型的水性聚氨酯,制备木器漆,研究了硬段、DMPA含量、TMP、小分子扩链剂种类、不同软硬段结构等对水性聚氨酯及木器漆性能的影响。本文还分别采用及复合采用植物油、硅烷偶联剂SCA-37对PUD进行改性,采用FT-IR表征PUD结构及Zeta电位仪分析乳液粒径,考察了SCA-37、植物油、熟化工艺、固化剂等因素对乳液和木器漆性能的影响。另外,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水性聚氨酯木器漆,通过原位聚合法和物理共混法合成改性PUD,采用FT-IR表征表面化学基团成分,SEM分析复合材料的形貌,以及通过热重分析探究其热降解过程,考察了两种改性方法对PUD以及木器漆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PUD合成参数如硬段、DMPA含量、TMP、小分子扩链剂种类等对PUD及木器漆性能产生较大影响。硬段含量增加,木器漆的硬度和耐水性有提升,乳液热贮存稳定性下降;DMPA含量增加,乳液外观变好,漆膜耐水性下降,光泽度提高;随着TMP含量的增加,木器漆硬度提高、耐水性和耐乙醇性轻微提升;含刚性己环的小分子醇扩链剂,在硬度、耐水性和耐乙醇性方面优于直链型扩链剂。(2)与传统聚醚多元醇型木器漆相比,PPC型水性木器漆具有硬度高、光泽性好、丰满度高、打磨性好的优点,工业应用前景广阔。(3)PPC型水性木器漆,综合性能优良,除耐乙醇性外其他性能均达到水性木器漆使用要求。(4)SCA-37改性后木器漆的耐沸水性、耐乙醇性明显提升,硬度大幅度下降,当SCA-37用量达到2wt%时,耐沸水、耐乙醇性达到水性木器漆性能要求。(5)植物油改性后木器漆的耐水性、耐乙醇性明显提升,光泽度提高,硬度稍微下降,打磨性变差,当植物油含量达到7.4wt%,耐沸水、耐乙醇性达到水性木器漆要求,打磨性好、硬度较好。(6)植物油硅氧烷双重改性后耐乙醇性进一步提升,当SCA-37用量为3wt%、植物油含量为7.4wt%时,漆膜耐70vol%乙醇8h无异常,耐50vol%乙醇擦拭大于500次,达到溶剂型性木器漆要求。(7)熟化温度对VSPUD的外观以及稳定性有较大影响,熟化温度为4555℃时,乳液外观、贮存稳定性最好。(8)固化剂可以使VSPUD木器漆性能进一步提升,固化剂用量越高,木器漆的硬度、光泽越高,耐乙醇性越好,当固化剂用量达到4wt%时,耐70vol%乙醇擦拭大于500次。(9)原位聚合法改性后,胶膜及木器漆的耐水性明显提高,耐乙醇性无明显变化,硬度提高,光泽轻微下降。物理共混法改性后,胶膜及木器漆的耐水性明显下降,耐乙醇性轻微变差,硬度大幅度提高、光泽大幅度下降。(10)TGA分析表明,纳米二氧化硅改性后胶膜的耐热性有显着提高,原位聚合法改性效果优于物理共混法。SEM分析表明,原位聚合法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和聚氨酯相容性较好,胶膜表面比较平整;物理共混法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和聚氨酯相容性差,胶膜表面比较粗糙。

凌晖[8](2019)在《高性能聚丙烯酸酯/SiO2杂化乳液的制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地提高,人们对水性涂料的环保性和安全性越发重视,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关注。聚丙烯酸酯/杂化乳液比普通的杂化乳液表现出更优越的性能。如何制备出具有良好成膜性能的杂化乳液仍然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制备了具有良好乳液稳定性和成膜性能的含羟基丙烯酸酯/纳米SiO2杂化乳液,研究了杂化乳液配方和乳液聚合参数对涂膜性能的影响。首先,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硅溶胶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原料,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含羟基丙烯酸酯/纳米SiO2杂化乳液。通过对杂化乳液及其涂膜的性能进行了表征。当硅溶胶用量为8%,HEMA用量为4%时,乳状液呈乳白色蓝光,冻融稳定性、Ca2+稳定性、稀释稳定性和贮存稳定性最佳。乳液聚合的凝胶率为0.7%。混合乳液制备的薄膜无色透明。涂层硬度为4H,附着力为0级,吸水率为3.7%。对含羟基聚丙烯酸酯/纳米SiO2-氨基树脂烤漆涂膜的性能进行测试,研究杂化乳液和氨基树脂固化剂的质量比对涂料性能的影响。当杂化乳液的质量比为80%,甲醚氨基树脂的固化剂为19%时,聚丙烯酸酯/纳米SiO2-氨基树脂涂膜的硬度、附着力、耐水性和耐溶液介质均最佳。耐中性盐雾的抗性也存在涂膜其中。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试,确定杂化乳液与氨基树脂固化剂之间发生了交联反应。由于多重交联体系的存在,涂膜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TG A测试结果表明,涂膜的耐热性和稳定性得到了提高。

朱哲文[9](2019)在《自乳化法制备高羟基含量的水性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国家出台一系列的法律法规,高挥发性有机物(VOC)含量的溶剂型涂料逐步被环境友好型涂料所替代。环境友好型涂料中常见的水性涂料以水为溶剂具有安全可靠无污染的特性。水性树脂对水性涂料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水性聚丙烯酸酯因其具有良好的保光保色性、耐候性、耐腐蚀性以及抗污染能力,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汽车、木器、金属涂料等诸多领域。但是丙烯酸树脂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热黏冷脆”。为了改善其性能,可以引入功能基团或者与其他树脂进行复合,取长补短,制备出性能更好的复合树脂。通过引入羟基单体可以提高聚丙烯酸酯分子链中的羟基含量,这有利于提高后期成膜的交联密度。同时,聚氨酯由于分子链上的软硬段分离,使得胶膜具有机械性能好、附着力强、耐磨性好、耐温性好、易于改性等优点,可以弥补聚丙烯酸酯的缺陷,将二者进行复合,制备出能充分发挥其优点的树脂。而聚酯的结构决定其具有耐磨性好、光泽度好、丰满度高、耐候性佳、机械强度高等特点,也可以对聚丙烯酸酯进行改性,制备出性能优异的复合树脂。因此,本文分别使用聚氨酯和聚酯对丙烯酸酯进行改性,具体工作如下:第一章作为绪论,介绍了水性丙烯酸酯、水性聚氨酯的基本情况,并列举了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以及水性聚酯丙烯酸酯的研究进展。第二章通过外加乳化剂的方法,制备了羟基功能化的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探究了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制备时,单体的选择、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乳化剂配比。通过实验,确定了选用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与聚碳酸酯二醇(PCDL)作为聚氨酯预聚体(PU)的软硬段,选择单体总质量2%的过硫酸铵(APS)作为引发剂,在80°C的条件下,使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2/3的比例作为乳化剂,与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酸正丁酯(BA),甲基丙烯酸正丁酯(BMA),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进行乳液自由基聚合制备出羟基功能化的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通过动态光散射法(DLS),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失重分析(TG)等手段证明了乳液稳定性好,性能优良,但是在干燥成膜后,由于小分子乳化剂的迁移导致胶膜的光泽度,耐水性等性能不好。第三章为了解决乳液中小分子乳化剂残留的问题,以两亲性聚氨酯大分子,辅以少量烯丙氧基壬基苯氧基丙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铵(SE-10)作为反应型乳化剂来代替SDS/OP-10乳化剂对丙烯酸单体进行预乳化,用AA和MAA作为羧基单体,HEMA作为羟基单体,通过种子预乳化半连续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的核-壳结构的水性聚氨酯-羟基丙烯酸酯复合乳液。探讨了聚氨酯预聚体封端基团、PU/PA的比例、水溶性单体的加入方式、乳化剂用量和亲水性单体二羟甲基丙酸(DMPA)用量对乳液聚合稳定性及乳液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确定了以DMPA的加入量为聚氨酯总质量的7%制备出端羧基的不饱和聚氨酯预聚体,以PU/PA为1/3的比例,使用单体总质量1%的乳化剂,加AA直接加入到底液而MMA加入乳化液的方式,制备出核壳结构的羟基功能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通过透射电镜(TEM)可以清晰的看出乳胶粒子的核壳结构。经过测试,证明了制备出的乳液粒径小、分布窄、固含量高、稳定性好、胶膜性能优良。同时也解决了乳液中小分子乳化剂残留的问题。第四章在前一章的基础上,采用丙烯酸单体代替丙酮对聚氨酯预聚体进行分散,使得整个反应过程中,不再加入任何有机溶剂。为了提高复合乳液涂膜的交联密度,进一步提高HEMA的含量。保持PU/PA比例,AA/MAA/BA/St的比例不变,降低BMA的含量,提高HEMA的加入量。再通过调节BA/St的比例以保证复合乳液干燥后的胶膜的Tg不会过高,以保持其柔韧性。同时研究了改变链转移剂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从而制备出不同性能的复合乳液来应用于不同的需求。通过一系列实验,我们在保证乳液稳定性的前提下,将HEMA的用量提高到单体总质量的30%,BA/St的比例设定为1/1,当链转移剂加入量为1-3%时能够制备出适应于不同需要的复合乳液。通过测试,发现HEMA含量提高后,胶膜具有更好的耐水性,耐溶剂性和附着力。第五章对聚己二酸乙二醇丁二醇酯进行改性,制备出端羧基的不饱和聚酯(UPE),然后用其与丙烯酸单体进行乳液共聚。探究了HEMA加入量,UPE/AC的比例,BA/St的比例,链转移剂用量对复合乳液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确定了HEMA加入量为单体总质量的35%,UPE/AC比例为1/5,BA/St比例为1/3,通过改变链转移剂的用量可以制备出分子量在3000-15000范围内,粘度在450-1400mPa·s范围内的高羟基含量的水性聚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通过测试,证明了该树脂的固含量高、稳定性好、耐冲击性好、机械性能好等优点。以该复合乳液为原料制备的涂料具有良好的涂膜性能,可用于汽车工业。第六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环保型高性能的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将要取代传统的溶剂型涂料,在涂料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周文师[10](2019)在《核壳型聚氨酯改性阳离子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阳离子水性聚氨酯因其主链或侧链带有阳离子基团,赋予其与其他水性聚氨酯不同的优异特性,在阳离子基团提高水性聚氨酯乳化性的同时,也降低了胶膜的耐水性。水性丙烯酸酯乳液对环境友好,低成本以及优异的凃饰性,结构易于调节等特点,在水性涂料、油墨和粘合剂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普通的水性聚丙烯酸酯具有缺乏亲水性,耐有机溶剂性差,高温下易粘、低温下易脆等缺点。因此,将水性聚氨酯与聚丙烯酸酯乳液进行复合,可以结合PU和PA的优异特性,从而开发出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高性能环保型材料。目前对阳离子PUA的研究较少,而生产实践中又迫切需要阳离子型的PUA,以方便其与阳离子助剂的复配使用。课题通过对阳离子聚氨酯分子链的嵌段结构、软链段的选择、PUA的互穿网络结构、PUA的核壳结构等进行设计。确定阳离子聚氨酯的结构、PU与PA的比例、PA在核壳结构中的比例。制备出乳液稳定、胶膜性能良好,并具有一定的应用性能的PUA产品。此外,课题通过粒径分析、乳液稳定性等测试方法对聚合物乳液进行评价;以耐水、酸和碱性测试、胶膜性能测试、静态接触角测试对聚合物胶膜进行评价;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TG)分析、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聚合物结构进行表征;并进行了抗静电、抗起毛起球的应用测试。实验表明:为了能使PU与PA进行复合反应,需在聚氨酯侧链接入双键,从而与PA产生自由基聚合反应,因此三羟甲基丙烷单烯丙基醚TMPME必不可少。有机硅的接入能提高乳液稳定性且改善胶膜手感,PTMG的接入能使乳液粒径分散均匀,耐水性较好,PE2348的接入使得胶膜耐水、酸碱性好。PE2348与PTMG共混合成的PUA胶膜的延伸性和弹性均比PPC与PTMG共混的好。在PUA复合乳液中,随着PA含量的增多,胶膜粘性增大,延伸性和弹性变好。通过透射电镜,表明已成功合成出具有核壳结构的PUA复合乳液。当PA部分在核和壳结构中的含量相近,或当核与壳的整体组分含量相近时,耐水、酸和碱性都较好。经聚氨酯软链段m(PPC):m(PTMG)=23:30,PU含量≧25%,且PA在核/壳中为3:1时所合成的核/壳KS3、KS4、KS5整理羊绒后提高了其抗静电性。且随着PA含量的增加,抗静电效果越好,效果最好时衰减时间减少了47s。当聚氨酯软链段m(PE2348):m(PTMG)=69:40,且PA在核/壳中含量为3:1时所合成的核/壳KP组整理羊绒的抗起毛起球性较好,且羊绒整理剂用量在o.w.f=10%左右的抗起毛起球效果能提高1.5级。

二、聚氨酯—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聚氨酯—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自修复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1 绪论
    1.1 水性聚氨酯概述
        1.1.1 水性聚氨酯的分类
        1.1.2 水性聚氨酯发展趋势
        1.1.3 水性聚氨酯的改性及应用
    1.2 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材料
        1.2.1 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制备方法
        1.2.2 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涂料
    1.3 自修复高分子材料
        1.3.1 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的类型
        1.3.2 水性聚氨酯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1.4.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
        1.4.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2 交联型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的制备与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2.2.2 交联型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的制备及其反应原理
        2.2.3 WPUA和AWPUA的结构表征与性能检测
    2.3 结果与讨论
        2.3.1 WPUA和AWPUA合成条件的优化
        2.3.2 AWPUA的结构表征
        2.3.3 AWPUA的性能研究
        2.3.4 AWPUA在发泡涂层的应用
    2.4 本章小结
3 含脂肪族二硫键的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的制备与表征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3.2.2 含有脂肪族二硫键的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的制备及其反应原理
        3.2.3 WPUS和AWPUS的结构表征与性能检测
    3.3 结果与讨论
        3.3.1 WPUS和AWPUS制备工艺单因素优化
        3.3.2 WPUS及AWPUS的结构表征
        3.3.3 WPUS及AWPUS的性能研究
    3.4 本章小结
4 含芳香族二硫键的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的制备与表征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4.2.2 含有芳香族二硫键的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的制备及其反应原理
        4.2.3 WPUD和AWPUD的结构表征与性能检测
    4.3 结果与讨论
        4.3.1 WPUD和AWPUD制备工艺单因素优化
        4.3.2 WPUD及AWPUD的结构表征
        4.3.3 WPUD及AWPUD的性能研究
    4.4 本章小结
5 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与改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
    1.1 种子乳液聚合
    1.2 细乳液聚合
    1.3 无皂乳液聚合
    1.4 Pickering乳液聚合
2 聚丙烯酸酯的改性方法
    2.1 环氧树脂改性
    2.2 聚氨酯改性
    2.3 纳米SiO2改性
    2.4 有机氟改性
    2.5 其他改性
3 结 语

(3)聚碳酸亚丙酯型水性聚氨酯塑料涂料的合成及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水性塑料涂料用乳液及其研究进展
        1.2.1 水性聚氨酯(PUD)乳液
        1.2.1.1 单组分PUD及其改性
        1.2.1.2 双组分水性聚氨酯
        1.2.2 水性聚丙烯酸酯类乳液(PA)
        1.2.2.1 聚丙烯酸酯类(PA)乳液的结构与性能
        1.2.2.2 塑料用聚丙烯酸酯类(PA)乳液
        1.2.3 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PUA)
    1.3 水性塑料涂料附着理论
    1.4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
        1.4.1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4.2 课题的特色与创新
第二章 PPC型单组分水性PUA涂料基本性能研究
    2.1 实验合成原料
    2.2 实验仪器设备
    2.3 实验方案
        2.3.1 原料的预处理
        2.3.2 PUA乳液的合成
        2.3.3 PPC型水性PUA乳液合成路线
        2.3.4 塑料涂料的制备
    2.4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
        2.4.1 NCO含量的测定
        2.4.2 乳液性能的测试
        2.4.3 涂膜性能测试
        2.4.3.1 涂覆于聚苯乙烯(PS)板的PUA涂膜的制备
        2.4.3.2 附着力
        2.4.3.3 铅笔硬度
        2.4.3.4 耐水性
        2.4.3.5 耐乙醇性
        2.4.3.6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
        2.5.1 合成工艺对塑料涂料性能的影响
        2.5.1.1 无外加乳化剂,原位聚合发合成PUA
        2.5.1.2 外加乳化剂法合成PUA
        2.5.1.3 红外谱图分析
        2.5.2 外乳化剂对PUA塑料涂料性能影响
        2.5.3 DMPA的量对PUA塑料涂料性能影响
        2.5.4 引发剂种类对PUA塑料涂料性能影响
        2.5.5 PU/PA之比对塑料涂料性能影响
        2.5.6 PUA中PU组分软硬段的影响
        2.5.7 PUA中PA组分软硬段的影响
        2.5.8 HEMA用量的对PUA塑料涂料性能的影响
        2.5.9 固化剂对单组份PUA塑料涂料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PPC型交联和硅烷偶联剂改性PUA乳液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原料
    3.3 实验方案
        3.3.1 PPC型交联改性PUA乳液的制备
        3.3.2 PPC型交联改性PUA塑料涂料的制备
    3.4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
        3.4.1 乳液性能的测试
        3.4.2 涂膜性能测试
        3.4.2.1 附着力
        3.4.2.2 铅笔硬度
        3.4.2.3 耐水性
        3.4.2.4 耐醇性
    3.5 实验结果与讨论
        3.5.1 ADH用量的影响
        3.5.2 DAAM用量的影响
        3.5.3 GMA含量的影响
        3.5.4 交联、硅烷偶联剂双重改性单组分PPC型水性PUA塑料涂料性能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PC型羟基化PUA乳液的制备及其在双组分涂料的应用
    4.1 引言
    4.2 实验合成原料
    4.3 实验方案
        4.3.1 PPC型羟基化PUA乳液的制备
        4.3.2 双组分水性PUA涂膜的制备
    4.4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
        4.4.1 乳液性能的测试
        4.4.2 涂膜性能测试
        4.4.2.1 附着力
        4.4.2.2 铅笔硬度
        4.4.2.3 耐水性
        4.4.2.4 耐醇性
    4.5 实验结果与讨论
        4.5.1 PUA多元醇中PA组分-OH含量的影响
        4.5.2 PUA多元醇中PU组分-OH含量的影响
        4.5.3 PUA多元醇的PU/PA影响
        4.5.4 双组分体系中n-NCO/n-OH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成果
致谢

(4)聚丙烯酸酯乳液的改性及其在涂料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乳液聚合的特点及机理
        1.2.1 乳液聚合的特点
        1.2.2 乳液聚合的机理
    1.3 乳液聚合体系的基本组成
        1.3.2 引发剂
        1.3.3 单体
        1.3.4 其他组分
    1.4 乳液聚合工艺及方法
    1.5 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进展
    1.6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仪器及药品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2 实验装置
    2.3 乳液聚合工艺
    2.4 乳液聚合反应方程式
    2.5 乳液的测试与表征方法
        2.5.1 乳液性能的测试
        2.5.2 乳胶膜性能的测试
第三章 环保乳化剂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醇醚糖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2.1 新型乳化剂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红外光谱
        3.2.2 新型乳化剂改性丙烯酸酯的DSC
        3.2.3 乳化剂的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3.2.4 乳化剂的含量对粒径影响
        3.2.5 引发剂的含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3.2.6 含氟硅单体改性丙烯酸酯乳胶膜TGA
        3.2.7 改性单体对乳胶膜吸收率和接触角的影响
    3.3 DX阴离子乳化剂增效剂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表征及性能研究
        3.3.1 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红外谱图
        3.3.2 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DSC
        3.3.3 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热重分析
        3.3.4 DX增效剂的量对丙烯酸酯转化率和凝胶率的影响
        3.3.5 乳化剂的量对粒径的影响
        3.3.6 乳化剂的配比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3.3.7 主单体的配比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3.3.8 改性单体对乳胶膜吸水率、接触角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功能性单体改性丙烯酸酯乳液
    4.1 引言
    4.2 十一烯酸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4.2.1 十一烯酸-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的红外
        4.2.2 十一烯酸改性丙烯酸酯的DSC图
        4.2.3 乳化剂的配比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4.2.4 十一烯酸-含硅丙烯酸酯的热重分析
        4.2.5 十一烯酸-含硅丙烯酸酯乳液接触角
        4.2.6 含十一烯酸-硅氧烷聚合物乳胶膜吸水率
    4.3 十一烯酸/氟硅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4.3.1 十一烯酸/氟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
        4.3.2 十一烯酸/氟硅改性丙烯酸酯的DSC图
        4.3.3 乳化剂的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4.3.4 乳化剂含量对乳液粒径的影响
        4.3.5 引发剂的量对单体转化率、凝胶率的影响
        4.3.6 改性乳胶膜的TGA
        4.3.7 该性单体对乳胶膜接触角以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交联型单体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5.0 引言
    5.1 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红外谱图
    5.2 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DSC图
    5.3 不同乳化剂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5.4 改性乳胶膜的热重分析
    5.5 改性乳胶膜的接触角
    5.6 乳化剂含量对乳胶粒粒径的影响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丙烯酸酯乳液改性硅酸盐涂料及其性能研究
    6.1 引言
    6.2 乳液改性硅酸盐涂料的配方设计
    6.3 实验部分
        6.3.1 实验用料
        6.3.2 实验配方
    6.4 结果与讨论
        6.4.1 PVC对涂料性能的影响
        6.4.2 较佳填料配比的确定
        6.4.3 较佳基料配比的确定
        6.4.4 丙烯酸酯乳液的含量对基料稳定性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 发明专利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基于聚丙烯酸酯二元醇制备水性聚氨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水性聚氨酯简介
        1.1.1 水性聚氨酯分散体
        1.1.2 水性聚氨酯性能
    1.2 水性聚氨酯改性
        1.2.1 植物油改性WPU
        1.2.2 硅改性WPU
        1.2.3 聚丙烯酸酯改性WPU
    1.3 丙烯酸酯二元醇合成
        1.3.1 退化碘转移自由基聚合
        1.3.2 其它活性聚合方法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DITP合成聚丙烯酸酯二元醇及其制备水性聚氨酯
    2.1 引言
    2.2 实验原料及测试仪器
        2.2.1 主要原料
        2.2.2 测试仪器
    2.3 实验过程
        2.3.1 DIX的合成
        2.3.2 PMA二元醇的合成
        2.3.3 PEA二元醇的合成
        2.3.4 PBA二元醇的合成
        2.3.5 PS二元醇的合成
        2.3.6 WPU的合成
        2.3.7 WPU胶膜的制备
    2.4 表征测试
        2.4.1 单体转化率
        2.4.2 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
        2.4.3 聚合物的结构表征
        2.4.4 其他表征
    2.5 结果与讨论
        2.5.1 聚丙烯酸酯二元醇的结构分析
        2.5.2 乳液的外观及稳定性
        2.5.3 乳液粒径分析
        2.5.4 胶膜的耐水性测定
        2.5.5 胶膜的热重分析
        2.5.6 胶膜的DSC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DITP合成聚丙烯酸酯共聚物二元醇及其制备水性聚氨酯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过程
        3.2.1 DIX的合成
        3.2.2 PEA二元醇的合成
        3.2.3 PEA-PS二元醇的合成
        3.2.4 PEA-PMMA二元醇的合成
        3.2.5 PEA-PAN二元醇的合成
        3.2.6 WPU的合成
        3.2.7 WPU胶膜的制备
    3.3 表征测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PEA二元醇的GPC分析
        3.4.2 聚丙烯酸酯共聚物二元醇的红外分析
        3.4.3 共聚物二元醇的DSC分析
        3.4.4 乳液的粒径分析
        3.4.5 胶膜的热重分析
        3.4.6 胶膜的硬度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DITP合成聚丙烯酸乙酯-聚丙烯酸二元醇及其制备水性聚氨酯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过程
        4.2.1 DIX的合成
        4.2.2 PEA二元醇的合成
        4.2.3 PEA-PAA二元醇的合成
        4.2.4 WPU的合成
        4.2.5 无DA的 WPU合成
        4.2.6 WPU胶膜的制备
    4.3 表征测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单体配比与反应时间对聚合物的影响
        4.4.2 聚丙烯酸酯二元醇红外分析
        4.4.3 聚丙烯酸酯二元醇的DSC分析
        4.4.4 乳液的粒径分析
        4.4.5 乳液的红外分析
        4.4.6 胶膜的TGA分析
        4.4.7 胶膜的DSC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自修复型聚丙烯酸酯/普鲁士蓝纳米粒子复合涂饰剂的制备及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1 文献综述
    1.1 前言
    1.2 自修复材料的分类
        1.2.1 外援型自修复材料
        1.2.2 本征型自修复材料
    1.3 本征型自修复材料的分类
        1.3.1 热引发自修复材料
        1.3.2 光引发自修复材料
        1.3.3 电引发自修复材料
    1.4 基于Diels-Alder反应的自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
    1.5 普鲁士蓝纳米粒子的研究进展
    1.6 课题的提出
2 实验部分
    2.1 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
        2.1.1 主要实验试剂
        2.1.2 主要实验仪器
    2.2 自修复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2.2.1 自修复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工艺探索
        2.2.2 双重细乳液法制备自修复型聚丙烯酸酯乳液
    2.3 普鲁士蓝纳米粒子的制备
    2.4 自修复型聚丙烯酸酯/普鲁士蓝纳米粒子复合乳液的制备
    2.5 皮革涂饰工艺
        2.5.1 取样
        2.5.2 涂饰配方
        2.5.3 涂饰工艺流程
    2.6 表征
        2.6.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2.6.2 紫外-可见光谱
        2.6.3 X-射线衍射
        2.6.4 粒径及分布
        2.6.5 透射电子显微镜
        2.6.6 扫描电子显微镜
        2.6.7 热重
    2.7 性能检测
        2.7.1 乳液固含量
        2.7.2 单体转化率
        2.7.3 乳液凝胶率
        2.7.4 光热性能
        2.7.5 自修复性能
        2.7.6 自修复效率
        2.7.7 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2.7.8 撕裂强度
        2.7.9 柔软度
3 结果与讨论
    3.1 自修复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工艺探索
        3.1.1 酯交换法制备自修复型聚丙烯酸酯乳液
        3.1.2 聚氨酯接枝法制备自修复型聚丙烯酸酯乳液
        3.1.3 常规乳液法制备自修复型聚丙烯酸酯乳液
        3.1.4 细乳液法制备自修复型聚丙烯酸酯乳液
    3.2 自修复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3.2.1 自修复功能单体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3.2.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3.2.3 粒径及分布分析
        3.2.4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3.2.5 乳液成膜的平整度
        3.2.6 热重分析
        3.2.7 自修复性能
        3.2.8 物理机械性能
    3.3 普鲁士蓝纳米粒子的制备
        3.3.1 柠檬酸用量对普鲁士蓝纳米粒子的影响
        3.3.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3.3.3 X-射线衍射分析
        3.3.4 粒径及分布分析
        3.3.5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3.4 自修复型聚丙烯酸酯/普鲁士蓝纳米粒子复合乳液的制备
        3.4.1 普鲁士蓝纳米粒子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3.4.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3.4.3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3.4.4 乳液成膜的平整度
        3.4.5 光热性能
        3.4.6 自修复性能
        3.4.7 物理机械性能
4 结论
    4.1 主要结论
    4.2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目录

(7)聚碳酸亚丙酯型水性聚氨酯木器漆的合成及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水性木器漆的组成
    1.3 水性木器漆的分类
        1.3.1 水性聚丙烯酸酯型木器漆
        1.3.2 水性聚氨酯型木器漆
        1.3.3 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型木器漆
    1.4 水性聚氨酯的改性研究
        1.4.1 环氧树脂改性
        1.4.2 有机硅改性
        1.4.3 植物油改性
        1.4.4 丙烯酸酯改性
        1.4.5 纳米无机材料改性
    1.5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
        1.5.1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5.2 课题的特色与创新
第二章 PPC型水性聚氨酯木器漆基本性能研究
    2.1 实验合成原料
    2.2 实验仪器设备
    2.3 实验方案
        2.3.1 原料的预处理
        2.3.2 PUD的合成
        2.3.3 PUD胶膜的制备
        2.3.4 木器漆的制备
        2.3.5 水性聚氨酯乳液合成路线
    2.4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
        2.4.1 NCO含量的测定
        2.4.2 乳液性能的测试
        2.4.3 胶膜性能测试
        2.4.4 木器漆性能测试
        2.4.5 红外光谱分析(FT-IR)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
        2.5.1 红外谱图分析
        2.5.2 硬段对PUD及木器漆性能影响
        2.5.3 DMPA含量对PUD及木器漆性能的影响
        2.5.4 TMP含量对木器漆性能的影响
        2.5.5 扩链剂对木器漆性能的影响
        2.5.6 软段对木器漆性能的影响
        2.5.7 PPC型水性聚氨酯木器漆性能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植物油硅烷偶联剂改性水性木器漆
    3.1 引言
    3.2 实验合成原料
    3.3 实验方案
        3.3.1 SCA-37改性水性聚氨酯(SPUD)的制备
        3.3.2 植物油改性水性聚氨酯(VPUD)的制备
        3.3.3 植物油氨基硅烷双重改性水性聚氨酯(VSPUD)的制备
        3.3.4 木器漆的制备
    3.4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
    3.5 实验结果与讨论
        3.5.1 SCA-37改性PUD及木器漆性能的研究
        3.5.2 植物油改性PUD木器漆性能的研究
        3.5.3 植物油硅烷偶联剂双重改性木器漆性能的研究
        3.5.4 红外光谱分析
        3.5.5 熟化工艺对PUD性能的影响
        3.5.6 固化剂对VSPUD型木器漆性能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水性木器漆
    4.1 引言
    4.2 实验原料
    4.3 实验方案
    4.4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
        4.4.1 胶膜性能的测试
        4.4.2 木器漆性能的测试
        4.4.3 红外光谱分析(FT-IR)
        4.4.4 热失重分析(TGA)
        4.4.5 扫描电镜分析(SEM)
    4.5 实验结果与讨论
        4.5.1 红外光谱分析
        4.5.2 INSPUD胶膜及木器漆性能研究
        4.5.3 BNSPUD胶膜及木器漆性能研究
        4.5.4 热失重分析
        4.5.5 扫描电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成果
致谢

(8)高性能聚丙烯酸酯/SiO2杂化乳液的制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丙烯酸酯乳液的改性
        1.2.1 环氧树脂改性
        1.2.2 聚氨酯改性
        1.2.3 有机硅改性
        1.2.4 有机氟改性
        1.2.5 硅溶胶改性
        1.2.6 其他改性方法
    1.3 有机无机杂化乳液的改性制备方法
        1.3.1 共混法
        1.3.2 原位聚合法
        1.3.3 溶胶-凝胶法
    1.4 有机无机杂化机理
        1.4.1 Pickering杂化乳液机理
        1.4.2 化学键作用机理
        1.4.3 物理作用机理
    1.5 核壳结构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
        1.5.1 核/壳结构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1.5.2 影响核壳乳胶粒结构形态的因素
        1.5.2.1 单体加入方式和加入速度的影响
        1.5.2.2 单体亲水性的影响
        1.5.2.3 粘度的影响
        1.5.2.4 聚合物之间的接枝程度和交联程度的影响
    1.6 室温自交联聚丙烯酸酯乳液交联
        1.6.1 三聚氰胺及脲醛树脂与羟基交联体系
        1.6.2 金属离子交联体系
        1.6.3 活泼羰基与酰肼基团的室温交联体系
        1.6.4 硅氧烷基团的室温水解缩聚交联体系
    1.7 乳液干燥成膜机理
    1.8 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应用
    1.9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聚丙烯酸酯/纳米SiO_2杂化乳液的制备与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2.3 乳液及涂膜的制备
    2.3 测试与表征
        2.3.1 乳液性能测试
        2.3.2 涂膜性能测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硅溶胶用量对乳液及其涂膜性能的影响
        2.4.1.1 硅溶胶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2.4.1.2 硅溶胶用量对乳液涂膜性能的影响
        2.4.2 HEMA用量对乳液及其涂膜性能的影响
        2.4.2.1 HEMA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2.4.2.2 HEMA用量对乳液涂膜性能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聚丙烯酸酯/纳米SiO_2杂化乳液-氨基树脂烤漆涂膜性能探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2.3 乳液涂膜的制备及测试方法
    3.3 涂膜测试与表征
    3.4 其他性能测试与表征
    3.5 涂膜测试结果与讨论
        3.5.1 涂膜硬度的性能测试
        3.5.2 涂膜附着力的性能测试
        3.5.3 涂膜耐水性的性能测试
        3.5.4 涂膜耐溶剂介质的性能测试
        3.5.5 涂膜耐中性盐雾的性能测试
    3.6 杂化乳液性能测试与表征
        3.6.1 红外光谱分析(FT-IR)
        3.6.2 差示扫描热分析(DSC)
        3.6.3 热重分析(TGA)
    3.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自乳化法制备高羟基含量的水性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水性聚丙烯酸酯简介
        1.2.1 水性丙烯酸酯的分类
        1.2.2 水性丙烯酸酯的主要原料
        1.2.3 水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
    1.3 水性聚氨酯简介
        1.3.1 水性聚氨酯的分类
        1.3.2 水性聚氨酯的特点
        1.3.3 水性聚氨酯的主要原料
        1.3.4 反应原理
        1.3.5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
        1.3.6 水性聚氨酯的乳化、稳定和成膜机理
        1.3.7 水性聚氨酯的应用
    1.4 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简介
        1.4.1 物理共混法
        1.4.2 乳液共聚法
        1.4.3 互穿网络(IPN)聚合法
        1.4.4 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应用
    1.5 水性聚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研究进展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7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方案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原料
        2.2.2 实验装置与仪器
        2.2.3 原料的预处理
        2.2.4 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制备
        2.2.5 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
        2.2.6 性能测试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聚氨酯预聚体中硬段的选择
        2.3.2 聚氨酯预聚体中软段的选择
        2.3.3 丙烯酸单体的选择
        2.3.4 引发剂用量的影响
        2.3.5 反应温度的影响
        2.3.6 乳化剂配比的影响
        2.3.7 WPUA的红外分析
        2.3.8 胶膜的热稳定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自乳化法制备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装置与仪器
        3.2.2 原料
        3.2.3 原料的预处理
        3.2.4 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制备
        3.2.5 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
        3.2.6 性能测试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DPMA用量的影响
        3.3.2 PU端基的选择
        3.3.3 PU/PA比例的影响
        3.3.4 水溶性单体加入的方式
        3.3.5 乳化剂使用量
        3.3.6 乳化剂种类的比较
        3.3.7 WPUA的红外分析
        3.3.8 DSC分析
        3.3.9 乳液粒子的微观结构
        3.3.10 复合乳液的应用性能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高羟基含量的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原料
        4.2.2 实验装置与仪器
        4.2.3 丙烯酸单体的纯化
        4.2.4 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制备
        4.2.5 高羟基含量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
        4.2.6 性能测试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丙烯酸单体代替丙酮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4.3.2 HEMA用量对乳液的影响
        4.3.3 软硬单体比例对乳液的影响
        4.3.4 链转移剂对乳液的影响
        4.3.5 胶膜的热稳定性分析
        4.3.6 DSC分析
        4.3.7 乳液粒子的微观结构
        4.3.8 HWPUA与 WPUA的性能对比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高羟基含量的水性聚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原料
        5.2.2 实验装置与仪器
        5.2.3 丙烯酸单体的纯化
        5.2.4 端羧基不饱和聚酯的制备
        5.2.5 水性聚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
        5.2.6 性能测试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HEMA用量对乳液的影响
        5.3.2 UPE/PA对乳液的影响
        5.3.3 软硬单体比例对乳液的影响
        5.3.4 链转移剂对乳液的影响
        5.3.5 红外分析
        5.3.6 WPA和 WPEA的性能对比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全文总结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10)核壳型聚氨酯改性阳离子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水性聚氨酯的简介
    1.2 水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的简介
    1.3 聚丙烯酸酯的改性
        1.3.1 乙烯基单体改性丙烯酸酯乳液
        1.3.2 环氧改性丙烯酸酯乳液
        1.3.3 有机氟改性丙烯酸酯乳液
        1.3.4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
        1.3.5 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乳液
        1.3.6 其他改性方法
    1.4 PUA复合乳液的性能研究现状
    1.5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意义
    1.6 课题的创新性
2 实验原理
    2.1 聚氨酯的合成原理、工艺及原料选择
        2.1.1 阳离子水性聚氨酯的合成
        2.1.2 水性聚氨酯单体的选择
        2.1.3 聚氨酯基本反应流程
    2.2 聚丙烯酸酯反应原理及原料的选择
        2.2.1 聚丙烯酸酯的反应原理
        2.2.2 聚丙烯酸酯单体的选择
    2.3 核壳结构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反应机理及聚合方法
        2.3.1 核壳乳胶粒生成机理
        2.3.2 聚氨酯改性聚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
3 材料与方法
    3.1 实验试剂及仪器
        3.1.1 实验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2 聚氨酯改性聚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制备
        3.2.1 阳离子聚氨酯的制备
        3.2.2 聚氨酯改性聚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制备
    3.3 乳液测试
        3.3.1 粒径及其分布
        3.3.2 稀释稳定性
        3.3.3 耐酸碱稳定性
        3.3.4 耐电解质稳定性
        3.3.5 冻融稳定性
        3.3.6 高温稳定性
        3.3.7 透射电镜(TEM)
    3.4 胶膜性能测试
        3.4.1 胶膜耐水、酸、碱
        3.4.2 胶膜接触角测试
        3.4.3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3.4.4 热重分析(TG)
    3.5 基本应用性能测试
        3.5.1 扫描电镜(SEM)
        3.5.2 抗静电性
        3.5.3 抗起毛起球性能
    3.6 羊绒整理工艺
4 结果与讨论
    4.1 阳离子WPU的主链及分子内交联结构设计
        4.1.1 阳离子WPU乳液粒径
        4.1.2 阳离子WPU的 FT-IR
        4.1.3 阳离子WPU的热性能
        4.1.4 本节小结
    4.2 聚氨酯软单体的选择、组成与其性能
        4.2.1 不同软段阳离子WPU乳液粒径
        4.2.2 不同软段阳离子WPU乳液稳定性
        4.2.3 不同软段阳离子WPU的 FT-IR
        4.2.4 聚氨酯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粒径
        4.2.5 聚氨酯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稳定性
        4.2.6 聚氨酯改性聚丙烯酸酯胶膜接触角
        4.2.7 聚氨酯改性聚丙烯酸酯胶膜耐水、酸和碱性
        4.2.8 聚氨酯改性聚丙烯酸酯的FT-IR
        4.2.9 聚氨酯改性聚丙烯酸酯的热性能
        4.2.10 本节小结
    4.3 聚氨酯软链段配比的选择、组成与其性能
        4.3.1 不同比例混合软段聚氨酯WPU乳液粒径
        4.3.2 不同比例混合软段聚氨酯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粒径
        4.3.3 不同比例混合软段聚氨酯改性聚丙烯酸酯胶膜的性能
        4.3.4 不同比例混合软段聚氨酯改性聚丙烯酸酯胶膜的耐水、酸和碱性
        4.3.5 本节小结
    4.4 PU与 PA比例的选择与确定
        4.4.1 不同比例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粒径
        4.4.2 不同比例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胶膜的性能
        4.4.3 不同比例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胶膜接触角
        4.4.4 不同比例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胶膜耐水、酸和碱性
        4.4.5 本节小结
    4.5 PUA聚合物中PU与 PA相对含量的确定(核壳结构)
        4.5.1 核壳PUA乳液粒径
        4.5.2 核壳PUA胶膜耐水、酸和碱
        4.5.3 核壳PUA乳液的透射电镜
        4.5.4 核壳PUA处理羊绒的扫描电镜
        4.5.5 核壳PUA的应用性能
        4.5.6 本节小结
    4.6 PUA聚合物中PA在核壳结构中的比例及其基本性能
        4.6.1 PUA乳液粒径
        4.6.2 PUA胶膜性能
        4.6.3 本节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聚氨酯—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自修复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王园园. 陕西科技大学, 2021(09)
  • [2]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与改性研究进展[J]. 刘威,张发饶,朱曜峰.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2)
  • [3]聚碳酸亚丙酯型水性聚氨酯塑料涂料的合成及改性研究[D]. 符宗可.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6)
  • [4]聚丙烯酸酯乳液的改性及其在涂料中的应用研究[D]. 张信.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2)
  • [5]基于聚丙烯酸酯二元醇制备水性聚氨酯的研究[D]. 张莹双. 安徽大学, 2020(07)
  • [6]自修复型聚丙烯酸酯/普鲁士蓝纳米粒子复合涂饰剂的制备及性能[D]. 章家豪. 陕西科技大学, 2020(02)
  • [7]聚碳酸亚丙酯型水性聚氨酯木器漆的合成及改性研究[D]. 李昭.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 [8]高性能聚丙烯酸酯/SiO2杂化乳液的制备研究[D]. 凌晖.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9]自乳化法制备高羟基含量的水性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D]. 朱哲文. 武汉大学, 2019(06)
  • [10]核壳型聚氨酯改性阳离子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评价[D]. 周文师. 武汉纺织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聚氨酯-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