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市海拔变化原因分析

潼关市海拔变化原因分析

一、潼关高程变化成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郑浩杰,何育聪,韩剑桥,张锦旗[1](2020)在《水沙条件与侵蚀基准面对河流水位的叠加效应——以渭河下游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为探究水沙条件与侵蚀基准面共同影响下的河道水位变化特征与机理,采用极值水位-极值流量和同流量下水位分析方法,研究了近70年来渭河下游的水位变化及其成因。根据三门峡水库三个运行模式,将水位时间序列(1950—2017)划分为4个阶段,即P1(1950—1959)、P2(1960—1973)、P3(1974—2002)和P4(2003—2017)。华县水位总体为上升趋势;咸阳水位在P1和P2阶段波动,P3和P4阶段则持续下降。侵蚀基准面抬高导致渭河下游河道大幅淤积,这是华县水位抬高的主要原因;咸阳水文站受侵蚀基准面影响较小,上游来沙大幅减少导致河床冲刷,加之近期河道综合整治,促使了其水位下降。渭河下游水位在未来可能延续下降趋势。研究成果对渭河下游及类似河流管理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杨光彬,吴保生,章若茵,尚红霞[2](2020)在《三门峡水库“318”控制运用对潼关高程变化的影响》文中指出基于实测资料分析了三门峡水库自2003年采用"318"控制运用以来,入库水沙条件、运用水位及潼关高程的变化特点,发现"318"控制运用以来的年入库水量有所回升,但入库沙量和含沙量大幅减少;水库运用水位除2003年外,平均运用水位存在逐渐抬升的现象;潼关高程从2002年汛末的328. 78 m降低到2012年的最低值327. 38 m,之后又逐渐回升至2016年汛后的327. 94 m,具有先降低、后升高的特点。建立了潼关高程与前期5年入库水沙条件和运用水位的滞后响应计算公式,可以用来定量估算不同汛期水沙条件及运用水位变化对潼关高程的影响。资料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2003年"318"控制运用以来潼关高程的降低,主要与汛期水量增加及含沙量减小有关。

曹绮欣,关凯,张冰洁,包岁利[3](2020)在《1960-2017年北洛河下游冲淤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基于1960-2010年北洛河状头站实测水沙及1960-2017年北洛河下游淤积断面测验资料,采用原型观测的方法,统计分析了北洛河下游泥沙淤积量、典型横断面及河道纵比降变化,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对状头站的径流量及输沙量变化趋势进行显着性检验,探讨了北洛河下游冲淤变化特点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960-2017年洛淤1~洛淤21河段累计淤积泥沙2. 870×108m3,期间滩面淤高、河道纵比降自1965年的1. 618■持续增大至2017年的1. 941■,三门峡水库蓄水初期及高含沙洪水是河道淤积的主要时期,其中1994年高含沙大洪水河段泥沙淤积量占累计淤积量31. 3%;水沙条件及潼关高程是影响北洛河下游冲淤变化的主要原因,2000年以来,北洛河下游径流量、输沙量显着减小,2000-2010年状头站多年平均汛期输沙量比1960-2010年减少67. 5%,漫滩大洪水少有发生,加之在三门峡水库原型试验按非汛期最高水位不超过318. 0 m运用期间潼关高程缓慢下降,北洛河下游冲淤态势总体保持稳定。

林秀芝,董晨燕,苏林山,胡恬[4](2018)在《黄河潼关上下游不同河段淤积量对潼关高程的影响》文中认为基于实测大断面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法,开展了对三门峡水库自1974年采用蓄清排浑运用方式以来不同河段累计淤积量与潼关高程相关关系的研究,分析了各河段累计淤积量与潼关高程的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大禹渡以上各河段累计淤积量与潼关高程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为0.83~0.90。大禹渡以下各河段累计淤积量与潼关高程相关性较差,相关系数在0.57以下。相关分析表明,大禹渡以上各河段累计淤积量对潼关高程的抬升产生了主要影响。因此,要控制潼关高程抬升,主要应抑制大禹渡以上各河段的累积性淤积。

陈星星[5](2017)在《近代渭河下游河道演变趋势研究》文中认为近些年来,受到气候条件以及人类活动发生巨大改变的影响,流域的水沙搭配条件以及河道内河床的演变形势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研究分析变化条件下流域的水沙搭配条件以及在新的河道边界条件下河床可能发生的演变趋势对于治理河道、缓解河道的防洪压力、保证河流和人类和谐相处具有指导意义。本论文选择渭河下游流域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收集和分析水沙、淤积体以及断面资料,采用数理统计、Mann-Kendall法、建立模型等方法对流域的来水来沙条件进行分析和评估,同时利用输沙平衡法、断面法分析渭河下游各河段历年的泥沙冲淤情况,最后针对流域的河道现状边界条件,结合未来五年的预测水沙条件,预测河床演变趋势。本论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渭河下游流域各水文站在20世纪90年代期间无论水量还是沙量的均值较多年均值有大幅减小,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径流和泥沙进行趋势性、持续性分析,分析表明径流量呈现显着性减小的趋势,而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一趋势可能将继续保持;输沙量也呈现明显的减小趋势,在1993~2003年期间保持历史最低状态持续了 10年左右,2003年之后有一定的增加,但增加幅度有限,目前沙量依然较小;对比水量和沙量的减小幅度,沙量的减少更为明显。(2)渭河下游流域各水文站历年输沙率的变化也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基本在进入21世纪后处于历史的最低状态;来沙系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00年代的中期呈现比较杂乱无章的现象,变化幅度较大,目前的来沙系数基本与历史最低水平持平。(3)通过河道综合整治之后,目前渭河下游堤防防洪能力相比历史时期有了一定的提高,河道河势变化不大;目前阶段比降处于较低的水平,潼关高程随着三门峡水库的建成以及运行方式的调整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目前仍然偏高,这些现状的河道边界条件不利于河道的冲刷和输沙。(4)建立来沙系数和河段间淤积体体积的关系确定出各水文站汛期和全年的临界来沙系数。对于临界来沙系数的变化,单个水文站对比汛期临界来沙系数小于年临界来沙系数;各个水文站相比无论是汛期还是全年,临界来沙系数咸阳站小于临潼和华县站。(5)对华县水文站未来5年(2015~2019年)的来水来沙条件进行预测,通过综合预估模型得到径流量预测结果和可能发生的概率,借助近期水沙搭配关系得到同年的输沙量和来沙系数,对比平衡时期来沙系数,结果表明未来的水沙条件有利于河床平衡稳定。(6)结合河床稳定性指标和河道现状边界撞关高程条件的分析的判别,得出结论现状河床条件下,未来渭河下游的河道演变基本保持目前的状态,河道将继续向维持平衡的状态发展。由此可知,渭河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正面效果。

刘晶,李志威,田世民,刘成[6](2017)在《近60年渭河下游自然裁弯成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渭河下游是典型的弯曲型河道,过去60年频繁地发生自然裁弯,其触发原因、形成过程和演变规律缺少深入的研究。渭河下游的裁弯是河湾横向演变到一定阶段后在汛期洪水冲刷作用下发生临界突变,直接影响河道平面形态、上下游河床冲淤和局部河段的防洪安全。基于原型观测、水沙数据(1960-2013)和遥感影像(1990-2015),分析了渭河下游裁弯事件的水沙条件、影响因素和裁弯时空演变过程及其原因。渭河下游发生的18次裁弯的主要原因是受三门峡建库后渭河下游边界条件的改变,包括潼关侵蚀基准面淤积抬高,凸岸边滩及内侧平原缺少粘性成分,抗冲性差,同时也受渭河下游来水来沙条件的变化及其高含沙洪水的影响。

张超,伊晓燕,张翠萍[7](2014)在《渭河高含沙洪水对潼关高程变化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根据1974—2010年实测资料,在分析渭河高含沙洪水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渭河高含沙洪水对潼关高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974—2010年渭河华县站高含沙洪水主要来自泾河,场次高含沙洪水泥沙的中值粒径一般为0.010.03 mm,极细沙含量占全沙的比例都在20%以上;潼关站发生高含沙洪水时,若来水以渭河为主,则小流量时潼关断面淤积,且主要淤积在主槽,潼关高程以抬升为主,大流量时潼关断面展宽冲深,潼关高程以下降为主;潼关高程还受到华县站流量、含沙量、水量等因素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渭河高含沙洪水影响潼关高程变化的综合影响条件。

李文文,吴保生,夏军强,邵景力[8](2010)在《潼关高程与其影响因子的相关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针对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以来潼关高程变化的成因,对潼关高程与其影响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计算潼关高程时应考虑来水来沙影响因子、前期影响因子及其他因子;潼关站和华县站洪水期日平均流量大于2 500 m3/s的持续天数与潼关高程的相关性最好;对于前期水库运用方式的累计影响,使用滑动平均法比直接利用上一年汛后潼关高程作为初始条件来反映滞后影响的精度要高,且滑动年数为6年时精度最高;在滑动年数为6年的方案基础上,同时考虑潼关站最大洪峰流量、黄淤31—黄淤41断面累计冲淤量、非汛期坝前最高运用水位等影响因子的潼关高程BP模型可以得到较高的计算精度。

李文文[9](2010)在《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的黄河干支流河床演变分析》文中研究说明I在过去的50多年里,黄河中、下游的水沙过程发生了显着的变化,二级悬河和主槽萎缩的现象不断加剧,河流的治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平滩流量是一个重要的河槽形态特征和过流能力指标,它的确定是黄河干支流治理过程中核心问题之一。潼关位于黄河、洛河、渭河三河汇流区的出口,是黄河的天然卡口,是黄河在晋、陕间南流后东折的拐点,是黄河小北干流、渭河的侵蚀基准面,因此潼关高程的变化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这些问题都是研究黄河干支流河床演变的关键科学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收集和整理了实测资料,运用河流动力学及河床演变学基本理论,综合分析了黄河下游、渭河下游、黄河内蒙河段平滩流量及潼关高程变化情况以及其影响因素,将平滩流量的影响因子分为三类:①汛期及非汛期来水来沙影响因子;②前期水沙条件的累积作用;③其他因子,例如洪峰流量、泥沙含量、泥沙粒径等。潼关高程的影响因子分为四类:①来水来沙影响因子;②三门峡水库的影响;③前期水沙条件的累积作用;④其他因子,例如洪峰流量、泥沙粒径等。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是一种研究复杂非线性问题十分有效的手段,本文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分别建立了黄河下游花园口、高村、艾山、利津断面、渭河下游华县站、黄河内蒙河段三湖河口站各影响因子与平滩流量的BP模型,以及潼关高程与其影响因子的BP模型。通过对模型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汛期及非汛期来水来沙影响因子均对平滩流量具有较大影响,且非汛期来水来沙影响因子不可忽略。(2)滞后响应是冲积河流河床演变的一种普遍现象。对于平滩流量的计算,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直接输入前n年水沙因子能够更好的反映累积影响;对于潼关高程的计算,滑动平均方法体现水库运用方式的累积影响效果精度更高。(3)考虑其他因子如洪峰流量、泥沙含量、泥沙粒径等有利于平滩流量计算精度的提高。潼关站和华县站洪水期日平均流量大于2500m3/s持续的天数与潼关高程相关性最好,训练和检验的平均误差均最小。对于非汛期水库运用方式对潼关高程的影响则是将非汛期坝前水位高于315m、320m和322m分别持续的天数共同作用时相关性最好。

严军,王鹏涛,翟雯航[10](2005)在《对潼关高程抬升成因及控制措施的认识》文中指出本文通过分析三门峡水库运用前后潼关高程的变化,揭示了潼关高程抬升的原因;通过分析降低潼关高程的几种措施:调整三门峡水库的运用方式,三门峡水库的改建,潼关至古夺河段机械挖沙,在小北干流适当放淤,以减少上游泥沙等,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二、潼关高程变化成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潼关高程变化成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水沙条件与侵蚀基准面对河流水位的叠加效应——以渭河下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研究区域
2 数据和方法
    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2.2 极值水位–极值流量分析
    2.3 同流量下水位分析
3 结果
    3.1 河道来水来沙与冲淤过程
    3.2 侵蚀基准面变化
    3.3 不同时期的水位变化
    3.4 水位长期变化特征
4 讨论
    4.1 侵蚀基准面对渭河下游的影响范围
    4.2 水沙条件与侵蚀基准面对渭河下游水位的影响
    4.3 未来水位变化的预测
5 结论

(2)三门峡水库“318”控制运用对潼关高程变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入库水沙及运用条件变化
    2.1 入库水沙条件变化
    2.2 水库运用水位调整
3 潼关高程变化特点
4 潼关高程滞后响应关系
    4.1 潼关高程与汛期入库水量的滞后响应关系
    4.2 潼关高程与综合参数的滞后响应关系
5 讨论
6 结论

(3)1960-2017年北洛河下游冲淤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研究方法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冲淤变化特征
        3.1.1 冲淤量
        3.1.2 横断面
        3.1.3 河道纵比降
    3.2 冲淤变化成因分析
        3.2.1 水沙条件
        3.2.2 潼关高程
4 结论

(4)黄河潼关上下游不同河段淤积量对潼关高程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河道边界条件
    1.1 潼关上游河道
    1.2 潼关下游河道
2 河道冲淤及潼关高程变化
    2.1 潼关上游河段冲淤量变化
    2.2 潼关下游河段冲淤量变化
    2.3 潼关高程变化
3 不同河段淤积对潼关高程的影响分析
    3.1 潼关上游各河段累计淤积量对潼关高程的影响
    3.2 潼关下游各河段累计淤积量对潼关高程的影响
4 结论

(5)近代渭河下游河道演变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水沙演变分析的研究进展
        1.2.2 关于河道演变的研究进展
        1.2.3 水文序列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渭河下游水沙及河道特性
    2.1 来水来沙条件
    2.2 河道基本特征
        2.2.1 河床物质组成特征
        2.2.2 河床形态变化
        2.2.3 河道纵比降变化
        2.2.4 侵蚀基准面变化
    2.3 河道演变概况
    2.4 河道面临的问题
3 渭河下游来水来沙变化分析
    3.1 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
    3.2 输沙率及来沙系数的变化
        3.2.1 汛期和年输沙率变化
        3.2.2 汛期和年来沙系数变化
    3.3 高含沙洪水的变化
    3.4 变化成因分析
4 渭河下游河道边界条件变化分析
    4.1 渭河下游河道形态的变化
        4.1.1 地形的变化
        4.1.2 河槽形态的变化
        4.1.3 河势变化
    4.2 渭河下游咸阳~临潼~华县河道纵比降的变化
    4.3 河道纵断面的变化
    4.4 潼关高程的变化
    4.5 渭河中下游河段冲淤关系
    4.6 确定临界来沙系数
5 渭河下游未来河床演变趋势预测
    5.1 基于来水来沙条件的预测
        5.1.1 基于来水条件的预测
        5.1.2 基于来沙条件的预测
    5.2 基于来沙系数的预测
    5.3 基于河床稳定性指标的预测
    5.4 基于潼关高程的预测
6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近60年渭河下游自然裁弯成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裁弯的时空演变
    1.1 弯曲河段形态变化
    1.2 裁弯的时间过程
    1.3 裁弯的空间演变
2 渭河下游弯曲河段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2.1 来水来沙、侵蚀基准面及淤积量变化
    2.2 裁弯的成因探讨
3 结论

(7)渭河高含沙洪水对潼关高程变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渭河高含沙洪水特点
    1. 1 渭河高含沙洪水场次
    1. 2 渭河高含沙洪水来源区
    1. 3 渭河高含沙洪水泥沙组成
2 渭河高含沙洪水对潼关断面的影响
    2. 1 渭河高含沙洪水对潼关断面的塑造作用
    2. 2 潼关断面与渭河高含沙洪水的响应关系
    2. 3 渭河高含沙洪水对潼关高程的影响
3 结论

(8)潼关高程与其影响因子的相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2 潼关高程影响因子分析
    2.1 潼关高程变化与来水来沙量的关系
        2.1.1 来水来沙量的影响
        2.1.2 洪峰流量的影响
    2.2 三门峡水库运用对潼关高程的影响
        2.2.1 水库运用方式对潼关高程的影响
        2.2.2 潼关以下库区河段累计冲淤量的影响
    2.3 前期因子选择
    2.4 其他因子
    2.5 BP网络建模及分析
        2.5.1 最优持续天数选择
        2.5.2 前期因子选择
        2.5.3 其他因子对潼关高程的影响
3 结 语

(9)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的黄河干支流河床演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实测资料分析
        1.2.2 河工模型
        1.2.3 数学模型
        1.2.4 存在问题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4 创新点
第2章 平滩流量确定及研究现状
    2.1 平滩流量的定义
    2.2 主槽范围及平滩高程的确定方法
    2.3 黄河下游平滩流量问题的提出
    2.4 平滩流量研究现状
        2.4.1 研究现状
        2.4.2 黄河下游现有平滩流量确定方法
第3章 人工神经网络简介
    3.1 人工神经网络发展概述及现状
    3.2 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3.2.1 生物神经元的结构及其模拟
        3.2.2 人工神经元的数学模型
        3.2.3 激活函数
    3.3 人工神经网络类型
    3.4 人工神经网络特点
    3.5 BP 模型简介
    3.6 WINGAMMA~(TM) 简介
第4章 黄河干支流平滩流量确定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4.1 河道简介
        4.1.1 黄河下游河道概况
        4.1.2 渭河下游河道概况
        4.1.3 黄河内蒙古段河道简介
    4.2 平滩流量影响因子选取及模型方案
        4.2.1 黄河下游平滩流量影响因子选取
        4.2.2 渭河华县平滩流量影响因子选取
        4.2.3 三湖河口站平滩流量影响因子选取
        4.2.4 BP 模型方案
    4.3 结果分析与比较
        4.3.1 结果分析指标
        4.3.2 黄河下游模型结果分析与比较
        4.3.3 渭河华县站模型结果分析与比较
        4.3.4 内蒙三湖可口站模型结果分析与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潼关高程确定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5.1 研究河段概况
        5.1.1 小北干流河段概况
        5.1.2 潼关至大坝河段概况
        5.1.3 渭河下游河段概况
    5.2 潼关高程问题的由来
    5.3 研究现状
        5.3.1 按潼关高程变化成因分类
        5.3.2 按研究问题的方法分类
    5.4 影响潼关高程的主要因素及模型方案确定
        5.4.1 来水来沙对潼关高程的影响
        5.4.2 三门峡水库对潼关高程的影响
        5.4.3 前期因素选择
        5.4.4 其他影响因素
        5.4.5 模型方案
    5.5 结果分析与比较
        5.5.1 最优持续天数选择
        5.5.2 前期因子选择
        5.5.3 其他因子影响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对潼关高程抬升成因及控制措施的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1 概况
2 三门峡水库建库前后潼关高程演变
    2.1 三门峡水库建库前潼关高程的变化
    2.2 三门峡水库建库后潼关高程的变化
3 潼关高程抬升的影响因素
    1. 水库运用水位影响
    2. 水库的泄流能力影响
    3. 天然水沙条件的变化影响
    4. 潼关上下游河段河势及冲淤影响
4 降低潼关高程的各种措施
    1. 水土保持工作
    2. 调整三门峡水库的运用方式
    3. 三门峡水库的改建
    4. 潼关至古夺河段机械挖泥
    5. 减少黄河泥沙的淤积, 在小北干流适当放淤
5 几点认识和建议
    1. 确定一个合理的潼关高程
    2. 改变三门峡水库的运行方式势在必行
    3. 再次改建三门峡水库是必要的
    4. 古夺河段的机械挖沙和在小北干流放淤是暂时的措施。
    5. 在三门峡水库上游修建高坝水库需进一步论证

四、潼关高程变化成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水沙条件与侵蚀基准面对河流水位的叠加效应——以渭河下游为例[J]. 郑浩杰,何育聪,韩剑桥,张锦旗. 水力发电学报, 2020(09)
  • [2]三门峡水库“318”控制运用对潼关高程变化的影响[J]. 杨光彬,吴保生,章若茵,尚红霞. 泥沙研究, 2020(03)
  • [3]1960-2017年北洛河下游冲淤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 曹绮欣,关凯,张冰洁,包岁利.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20(02)
  • [4]黄河潼关上下游不同河段淤积量对潼关高程的影响[J]. 林秀芝,董晨燕,苏林山,胡恬. 泥沙研究, 2018(06)
  • [5]近代渭河下游河道演变趋势研究[D]. 陈星星. 西安理工大学, 2017(02)
  • [6]近60年渭河下游自然裁弯成因分析[J]. 刘晶,李志威,田世民,刘成. 泥沙研究, 2017(01)
  • [7]渭河高含沙洪水对潼关高程变化的影响[J]. 张超,伊晓燕,张翠萍. 人民黄河, 2014(04)
  • [8]潼关高程与其影响因子的相关分析[J]. 李文文,吴保生,夏军强,邵景力. 人民黄河, 2010(07)
  • [9]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的黄河干支流河床演变分析[D]. 李文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08)
  • [10]对潼关高程抬升成因及控制措施的认识[J]. 严军,王鹏涛,翟雯航. 水力发电学报, 2005(05)

标签:;  ;  ;  ;  

潼关市海拔变化原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