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任 交流 理解 期待——写在“教海初航”征文活动结束之时(论文文献综述)
陈凤[1](2018)在《依托“班级作文报”的小学作文教改探新》文中提出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写作能力的强弱反映了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但是在习作教学和训练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习作缺乏兴趣、信心,难于动笔,畏惧动笔。笔者尝试依托“班级作文报”进行习作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以及相关理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唤醒学生的写作意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信心,打破学生不会写、不愿写、不敢写的局面,以此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优化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本文建立在对国内外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和对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以及管建刚作文教学革命的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笔者以湘乡市芬水中学的一个班为主要研究对象,依托“班级作文报”进行作文教学研究。在研究中,主要采用文献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按照理论阐述、现状分析、实施策略、成效及反思等逻辑思维进行研究。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绪论,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创新之处和研究方法。第一部分,依托“班级作文报”的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实践的基本阐述。主要阐述班级作文报的内涵及理论基础,分析班级作文报的实施原则。第二部分,依托“班级作文报”的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实施策略创新。着重探讨班级作文报的实施过程及方法。提出做好前期充分准备,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师生合作科学分工,提高学生参与热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诱发学生习作动力;巧设栏目融入方法,保障学生习作效率;多元评改创新选稿,强调学生主体意识;采用多种激励方法,提高学生习作信心的实施策略,并理论联系实际。第三部分,依托“班级作文报”小学作文教学的成效。着重探讨学生及教师两方面的成效。第四部分,依托“班级作文报”小学作文教学实践的反思。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指出论文的不足之处。
王坤[2](2014)在《小学校长权力运作》文中认为在今天的中小学普遍实行校长负责制的管理体制下,无论怎么强调中小学校长的作用都不过分。通过上级任命、主动参与竞聘、民主荐举等方式走上校长的工作岗位,这只是当上校长的第一步,校长的管理职能能不能得到保障,管理的质量和效益能不能得到彰显,不仅取决于校长拥有哪些权力,而且取决于校长如何运作这些权力。因此,对校长如何运作权力的研究应该成为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研究领域重要关注点之一。本论文通过对一位农村普通中心小学校长工作样态的实地研究,借助权力的视角,运用谱系学的分析方法,按照“对外”和“对内”权力运作的两个维度,描画了当前小学校长权力运作的基本图景。小学校长对外权力运作的对象主要包括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生家长,这两类主体对学校教育的需求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分歧之点。校长,作为学校的主管人员,经常在追求“政绩”上“办让上级满意的教育”和在追求“效益”上“办让家长满意的教育”之间摇摆。总体来看,在对外的权力运作上,校长呈现出鲜明的“弱势”特征,是在“为满足上级期望而工作”。对于上级的“林林总总”的通知和下达的各项任务,只有服从、执行和接受,甚至不惜用“编数据”和“造材料”的方式来迎合。偶尔也会耍些不过分的“小聪明”。对于学生家长,由于受现在社会舆论氛围和政策导向的影响,也是以满足和服务为主。小学校长对内权力运作的对象比较复杂,涵盖学校中的一切。相比较校长对外权力运作中“示弱”的表现,在对内权力运作中,校长呈现出更多的“强势”特征。作为行政上的“首长”,能够充分运用手中的权力,设置学校内部组织机构,评聘考核中层干部,用“工程”的方式推进学校各项建设,采取各种微权力技术管理教师,恩威并用,软硬兼施。作为专业上的“领头人”,能够落实国标课程,开发校本课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创建学校文化,虽然有力不从心之处,但也基本上能够把自己的意志和想法掺杂其中,在学校中实现,充分显示出校长负责制管理模式的特征。这些权力运作,既有来自外部力量的推动,也有校长自己主观努力的结果。由此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校长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更加有理由确信校长的素质决定学校的办学质量。从权力运作的谱系学视角来分析,在对外权力运作方面,由于校长职位的获得和办学资源的来源主要是外控的,主要采取服从、拖、政治修辞等方式来应对。在对内权力运作方面,由于校长负责制的管理体制,校长对学校内的人财物拥有较高的支配权,权力运作的方式则更加复杂化、精致化、微观化。由此也形成了当下不少校长的“对内强、对外弱”的“两面派”权力性格。无论当下的小学校长以何种形式进行权力运作,都是在这个社会中生存的需要,有些是主观设定的结果,有些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也是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清楚地了解小学校长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职业状况,对解决小学校长如何用权,正确处理学校与政府、社区之间的关系,以及校长自身的专业成长等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周春良[3](2014)在《卓越教师的个性特征与成长机制研究 ——基于163位特级教师的调查》文中认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优质的教育依赖卓越的教师,只有建立一支高水平、高度专业化的卓越教师队伍,才能造就优质的教育,才能培养一大批优秀人才。因此,开展针对卓越教师的研究,对于提升我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已有关于卓越教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卓越教师的含义、素质结构、影响因素、培养途径、国际比较等几个方面,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不过,已有研究也存在几点不足:一是在内容上缺少关于卓越教师个性特征的整体研究和卓越教师成长的历程研究;二是在方法上多以思辨式的理论研究为主,实证基础上的研究较为薄弱;三是在研究深度上多停留在陈述观点、列举事实、呈现策略,缺少立足实践的客观理性分析。本研究是以特级教师为样本针对卓越教师个性特征与成长机制的实证研究,希冀在上述三个方面有所突破。卓越教师是教师队伍中最优秀的群体,但究竟哪些教师是卓越教师,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实践领域都未有定论,本研究就对这个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了让研究更有说服力,我们采用实证方式,以现实中的特级教师作为卓越教师的载体进行研究。因为特级教师是官方认可且人们公认的优秀教师群体,特级教师属于卓越教师,但卓越教师不一定是特级教师。以特级教师为样本具有一定的现实合理性,本研究基于S市163位特级教师的调查开展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以实证研究方法为主,如问卷、访谈等;以质性研究方法为辅,如生活史研究、因素分析等方法。在研究思路上,首先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和时代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制定关于卓越教师的研究设计,如设计问卷、编制访谈提纲、提炼卓越教师的基本特征等;然后实施研究计划,收集、整理研究数据和资料,获得关于卓越教师个性特征和成长机制的研究结论;最后基于研究结论,通过分析现实中关于卓越教师培养培育的途径和策略,提出卓越教师培养培育的基本策略和促进广大教师成长为卓越教师的政策建议。本研究发现,卓越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其中,个性特征和成长机制是两个最重要的特征,个性特征具体表现为人格特征和专业特征,专业特征又细分为专业理解、专业知识、专业情感、专业行为;成长机制具体表现为发展阶段、成长影响因素、成长动力等。教师的人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教师成为卓越教师的潜力和可能性,具备这些特征——稳定、成熟、责任心强、独立、执着、认真、好强固执等——的教师更容易成长为卓越教师。因此,在教师资格认证过程中,增加教师人格检测环节,遴选更多具备这些潜质的人进入教师队伍,将对卓越教师的大批出现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影响卓越教师成长的众多因素中,教师文化、重要他人、关键事件等是非常重要的,校长领导方式对于卓越教师发展与对于普通教师发展的作用之间不存在显着差异。在卓越教师发展的动力来源方面,“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核心的,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是维持这一动力的重要因素。这将在根本上纠正现实中教师培训的一个不当认识——即卓越教师是通过一系列培训活动而成长起来的。现实中的培训活动对于卓越教师的成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其内在的自主追求。只有着眼于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的教师培育策略才能够真正促进普通教师成长为卓越教师。因此,本研究尝试从文化引领、组织协调、制度建设、项目推动、教师培训等维度提出了卓越教师培育培养的基本策略,并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坚持选拔与培养并重培养卓越教师;教育思想与观念引领卓越教师发展;尊重教学风格、坚持卓越教师自主发展;注重交流,在相互学习中提升;完善机制制度,提供展示平台;以卓越教师发展引领教师专业化提升。
本刊编辑部[4](1987)在《信任 交流 理解 期待——写在“教海初航”征文活动结束之时》文中研究指明 记得是在去年春天编辑部的一次讨论会上:有的同志为当前许多师范院校毕业生不愿去普通中学工作而感到忧虑,有的同志为许多学校师资队伍的青黄不接而感到焦灼;而更多的同志,谈起在采编通讯工作中耳闻目睹的一大批青年教师在各自的环境中奋力前行、开拓创新的感人情形,则无不感到欢欣鼓舞。于是,一个想法很自然地形成了:何不为他们提供一块阵地,创造一种机会,
二、信任 交流 理解 期待——写在“教海初航”征文活动结束之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信任 交流 理解 期待——写在“教海初航”征文活动结束之时(论文提纲范文)
(1)依托“班级作文报”的小学作文教改探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与文献综述 |
第一章 依托“班级作文报”的小学作文教学的相关阐述 |
第一节 现状调研 |
一、学生对习作兴趣不高,难于动笔 |
二、学生对习作缺乏信心,畏惧动笔 |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作文报 |
二、班级作文报 |
第三节 依托“班级作文报”进行小学作文教学的理论基础 |
一、课程标准的理念 |
二、马斯洛需要理论 |
三、任务驱动理论 |
四、合作学习理论 |
五、儿童语言的发展 |
第四节 依托“班级作文报”的小学作文教学的实施原则 |
一、注重全员参与 |
二、鼓励自发写作 |
三、倡导教师引导 |
四、强调师生合作 |
五、创新鼓励机制 |
第二章 依托“班级作文报”的小学作文教学策略创新 |
第一节 做好前期充分准备,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
一、师生商榷作文报名称 |
二、配备本子发动学生 |
三、大致确定版面及内容 |
四、争取学校和家长的支持 |
第二节 师生合作科学分工,提高学生参与热情 |
一、根据特点科学分组 |
二、培养组长选拔主编 |
三、教师统筹学生助力 |
第三节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诱发学生习作动力 |
一、寒暑假报个人专刊齐上阵 |
二、固定版块活动版块相结合 |
三、文章图片通知时事共天地 |
第四节 巧设栏目融入方法,保障学生习作效率 |
一、观察栏目不可少,习作生动有“米”煮 |
二、日记列车高速行,记录点滴丰素材 |
三、课文拓展形式多,强化方法频练笔 |
四、童诗童话共天地,激情热情齐点燃 |
五、我手写我心,表达真感情 |
第五节 多元评改创新选稿,强调学生主体意识 |
一、教师示范批改选稿 |
二、学生自评自改定稿 |
三、互评互改组长主编荐稿 |
第六节 采用多种激励方法,提高学生习作信心 |
一、颁发录入单分发作文报广泛宣传 |
二、赢取积分兑换奖品 |
三、佳作投稿赚取稿费 |
四、达到标准出个人专刊 |
第三章 依托“班级作文报”的小学作文教学的成效 |
第一节 学生方面的成效 |
一、激发习作欲望,提高习作能力 |
二、养成积累习惯,增强理解能力 |
三、促进家校联系,充实班级资料 |
四、感受习作快乐,提高习作信心 |
第二节 教师方面的成效 |
一、提高教师作文教学能力 |
二、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 |
第四章 依托“班级作文报”的作文教学实践反思 |
第一节 习作教学做到任务化情境化真实化 |
第二节 建立一系列操作系统保持习作热情 |
第三节 优化过程利用有限的时间开展活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小学班级作文报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2)小学校长权力运作(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各章图表目录 |
绪论 |
一、选题的理由 |
二、研究综述 |
三、核心概念 |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伦理 |
五、研究框架 |
第一章 P校长和他的学校 |
一、关于P校长 |
(一) 初识P校长 |
(二) 校长的苦经 |
(三) 小学校长的进出 |
(四) 校长的权力 |
(五) 领导与管理 |
(六) P校长的管理经验 |
(七) 校长的考核 |
(八) P校长的代表性 |
二、P校长所在学校概况 |
(一) 宣传材料中的学校 |
(二) 我眼中的学校 |
(三) 靠“工程”发展的学校 |
第二章 对外的权力运作 |
一、林林总总通知的落实 |
二、迎接教育现代化验收 |
三、“编数据”与“造材料” |
四、锅炉、取暖器和“龙芯”工程 |
五、中心校的控制 |
六、“讹”来的电脑 |
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
八、责任赔偿书 |
九、使命不能承受之重 |
小结 |
第三章 对内的权力运作 |
一、内部组织机构建设 |
二、会议与仪式 |
三、中层干部的选聘与考核 |
四、教师管理 |
(一) 时间控制 |
(二) 教学过程监控 |
(三) 学生评教 |
(四) 班主任工作考核 |
(五) 评先评优 |
(六) “给足面子”和“不留情面” |
(七) 年度重头戏:绩效考核 |
五、课程与教学的领导 |
(一) 国标课程 |
(二) 校本课程 |
(三) 教学改革 |
(四) 听课与评课 |
六、办学特色 |
(一) 书香校园 |
(二) 体育传统校 |
(三) 学校文化 |
小结 |
第四章 小学校长权力运作的谱系学分析 |
一、蜘蛛织网与权力运作的谱系学 |
二、小学校长权力运作的谱系分析 |
结语:小学校长权力运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3)卓越教师的个性特征与成长机制研究 ——基于163位特级教师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四、概念界定与论文结构 |
第一章 教师专业发展与卓越教师成长 |
第一节 教师的专业与专业发展 |
一、作为一种专业的教师职业 |
二、现代教师的专业内涵 |
三、追求专业发展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
第二节 时代发展与对教师专业的新要求 |
一、经济一体化及其对教师发展的要求 |
二、文化多元化及其对教师发展的要求 |
三、社会信息化及其对教师发展的要求 |
四、人才个性化及其对教师发展的要求 |
五、学习终身化及其对教师发展的要求 |
第三节 教育发展与卓越教师成长 |
一、教师的专业分层与卓越教师队伍形成 |
二、推动卓越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 |
三、推动卓越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价值 |
四、卓越教师的出现是教育需要和个人条件、成就动机结合的成果 |
第二章 卓越教师个性特征与成长机制的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特级教师与卓越教师 |
一、特级教师是一项中国特色的卓越教师制度 |
二、特级教师是教师队伍中最优秀的群体 |
三、特级教师是卓越教师的现实代表 |
第二节 卓越教师一般特征的提炼:基于文献资料 |
一、部分名师个性特征的提炼概括 |
二、卓越教师研究框架的构建 |
第三节 S市163位特级教师的研究设计 |
一、研究的三个阶段 |
二、测量维度的操作化 |
三、测量工具选择与问卷访谈提纲形成 |
第四节 特级教师调查的实施 |
一、抽样原则与方法 |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与概况 |
三、数据统计与材料分析方法 |
第三章 特级教师的个性特征研究 |
第一节 特级教师的人格特征 |
第二节 特级教师的专业特征 |
一、专业理解 |
二、专业知识 |
三、专业情感 |
四、专业行为 |
第三节 特级教师个性特征的研究结论 |
一、特级教师的人格特征 |
二、特级教师的专业理解 |
三、特级教师的专业知识 |
四、特级教师的专业情感 |
五、特级教师的专业行为 |
第四章 特级教师的成长机制研究 |
第一节 特级教师基本特征描述 |
一、特级教师样本基本特征描述 |
二、特级教师样本基本特征讨论 |
第二节 特级教师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一、校长领导方式对特级教师成长和其他教师成长无显着差异 |
二、合作文化更有利于特级教师专业发展 |
三、重要他人对于特级教师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
四、关键事件对特级教师专业发展具有转折性作用 |
五、与已有相关研究的比较 |
第三节 特级教师的发展阶段 |
一、特级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阶段的描述 |
二、特级教师发展阶段的整理与概括 |
三、特级教师发展阶段的提炼与说明 |
第四节 特级教师成长的动力来源 |
一、“自我实现”的需要是特级教师成长的核心驱动力 |
二、成就特级教师“自我实现”的必要外因 |
三、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是特级教师不断追求“自我实现”的精神源泉 |
第五节 特级教师成长机制的研究结论 |
一、特级教师的基本特征 |
二、特级教师成长的影响因素 |
三、特级教师的发展阶段 |
四、特级教师成长的动力来源 |
第五章 卓越教师培养与培育的实践探索 |
第一节 卓越教师培养与培育的几个基本问题 |
一、卓越教师是可以培育的 |
二、卓越教师培养与培育的基本内涵 |
三、卓越教师的培养与培育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限度 |
四、卓越教师培养与培育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二节 卓越教师培养的实践探索 |
一、“上海市双名工程”的探索与实践 |
二、“教育家书院”的探索与实践 |
三、“齐鲁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的探索与实践 |
四、“苏州市名教师名校长例会”制度 |
第三节 卓越教师培养与培育的途径和策略 |
一、自主发展:卓越教师成长的内在动力 |
二、文化引领:卓越教师成长的价值导向 |
三、制度建设:卓越教师成长的规则保障 |
四、团队合作:卓越教师成长的同伴支持 |
五、项目推动:卓越教师成长的现实依托 |
六、教师培训:卓越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
第六章 促进卓越教师成长的政策建议 |
一、坚持选拔与培养并重培养卓越教师 |
二、强化教师优先、尊师重教的观念,引领卓越教师发展 |
三、尊重教学风格、坚持卓越教师自主发展 |
四、注重交流,在相互学习中提升 |
五、完善机制制度,增加经费投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
六、以卓越教师发展引领教师专业化提升,实现专业自觉发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1:第三期“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
附录2:“教育家书院”简介 |
附录3:齐鲁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第二周期培养实施方案 |
附录4:“苏州市名教师名校长例会”简介 |
附录5:“日照市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简介 |
附录6:调查问卷 |
附录7:访谈提纲 |
后记 |
作者简历 |
作者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 |
四、信任 交流 理解 期待——写在“教海初航”征文活动结束之时(论文参考文献)
- [1]依托“班级作文报”的小学作文教改探新[D]. 陈凤. 湖南师范大学, 2018(12)
- [2]小学校长权力运作[D]. 王坤. 南京师范大学, 2014(11)
- [3]卓越教师的个性特征与成长机制研究 ——基于163位特级教师的调查[D]. 周春良. 华东师范大学, 2014(10)
- [4]信任 交流 理解 期待——写在“教海初航”征文活动结束之时[J]. 本刊编辑部. 江苏教育, 1987(02)
标签: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