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联合用药禁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浅谈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联合用药禁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一、浅谈喹诺酮类抗菌药的ADR及联用与禁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论文文献综述)

戚晨冬[1](2020)在《临床药师在泌尿外科疾病治疗中的药学服务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以药物合理使用为切入点,通过观察临床药师药学服务在泌尿外科疾病治疗中进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辅助药物的合理使用评价及干预,以及药学监护实践,讨论临床药学服务的研究,探索临床药师在泌尿前列腺科的药学服务模式及工作重点,并根据泌尿外科疾病诊疗的特点,建立泌尿前列腺科专属药学服务。方法:本研究首先回顾性分析260例泌尿前列腺外科病房住院的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和辅助用保肝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制定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和辅助治疗使用保肝药物的评价标准,初步评估使用合理性。然后临床药师通过回顾性干预、阶段性专项干预及药学支持下的行政考核等形式,干预泌尿前列腺外科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和辅助用保肝药物使用的管理后,回顾性分析399例经药学服务干预后在泌尿前列腺外科病房住院的患者围手术期两种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及辅助用保肝药物关于用药适应症、药物选择等合理使用情况。进一步调研泌尿前列腺外科1 12例患者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使用情况,采用药物利用评估方法建立“泌尿外科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使用DUE标准”,制定对应的干预措施进行干预验证,干预时间为半年。通过回顾性分析药学干预后的24例泌尿前列腺外科因结石住院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干预结果验证。最后,结合临床药师参与1例围手术期使用奥氮平引起谷草转氨酶升高的严重不良反应,展开适合本医疗机构实际情况的个体化药学服务实践。结果:(1)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均无差异(P>0.05),在手术后均为甲级愈合,均未出现继发医院感染病例,均无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可以对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相关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对比。(2)干预前、后组两组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症中、给药途径的指标合理性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符合泌尿系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药物种类占比要求,从干预前33.8%上升至干预后87.5%,其中第二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及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占比分别由干预前的0%、21.5%、2.7%上升至干预后的35.1%、26.1%、21.5%。干预前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的选择的合理比例较低,为33.8%;但在临床药师进行干预后该指标的合理比率显着提升,达到87.5%。干预前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的选择合理的比例为14.6%,干预后合理比例升高至85.0%。(3)药学干预前泌尿前列腺外科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药物适应证符合率为57%,使用后72h肝功能监测符合率为58%,给药频次符合率为57%,使用前72h内进行细菌培养符合率为90%;药学干预后泌尿前列腺外科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药物适应证符合率为75%,使用后72h肝功能监测符合率为100%,给药频次符合率为96%,使用前72h内进行细菌培养符合率为100%。(4)在围手术期辅助治疗保肝药使用的禁忌症的指标中,干预前与干预后均保持在较高的水准。干预前组在肝功能正常病例数占比达到94.2%的情况下,有83.1%的患者在围手术期辅助治疗使用了保肝药物;干预后组在临床药师进行宣教后,肝功能正常病例数占比达到93.0%,同时辅助治疗保肝药物辅助治疗使用保肝药比例降至16.5%。在泌尿前列腺外科干预前组中,围手术期使用的保肝药物主要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病例数达到175例,占比67.3%。在经过临床药师的药学干预后,在干预后组中还原性谷胱甘肽的使用数量为0例,而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的使用病例数也大幅降至66例,占比为16.5%;同时,干预前围手术期辅助治疗保肝药的使用合理数及合理比例较低,为22.3%;但在临床药师进行干预后该指标的合理比率达到90.5%。(5)临床药师协助发现分析1例少见的奥氮平引起的谷丙转氨酶升高的严重不良反应,临床医生采纳了临床药师建议,患者谷草转氨酶升高的严重不良反应得以纠正,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泌尿前列腺外科手术患者用药,可提供规范化的药学监护和药学服务,明显提高了泌尿前列腺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围手术期辅助药物及前列腺疾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药物用药合理性,降低不良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优化药物治疗方案,保障前列腺疾病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DUE模式运用于泌尿外科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临床使用管理,较为规范地促进了医院泌尿前列腺外科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合理使用,效果显着,为建立专科药学服务模式提供借鉴。

苏焕鹏,范喜城,李庆南[2](2020)在《某院2019年儿科患者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医院儿科患者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与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院2019年1月—12月期间儿科上报的药物ADR,其中与抗菌药物有关的ADR为78例,分析上报的ADR病例数、严重程度、涉及的药物、给药途径、累及系统器官和临床表现等。结果:医院儿童抗菌药物ADR占67.83%,严重程度主要为"一般的(已知)"占97.44%,单一用药出现的不良反应占96.15%,84.62%患儿的给药途径是静脉给药,药物类型以青霉素类占比(38.27%)最高,最常见累及部位为消化系统(占71.79%)。结论:儿科抗菌药物ADR受年龄、给药途径、使用方式等因素影响,临床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和规范用药原则,加强对儿童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做好ADR监测,从而减少或避免ADR发生。

周虎[3](2020)在《基于电子病历的痰热清注射液疑似过敏反应信号发现与影响因素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中药注射液作为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类药品剂型,具有见效快,效果显着等特点,但伴随着中药的广泛应用,中医药安全性问题也逐渐增多并引起了药品监管部门的重视。本研究在医疗大数据背景下,利用真实世界的用药数据,开展痰热清注射液的用药规律和疑似过敏影响因素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为基于真实世界的药品安全性再评价相关指南建设提供合理化的建议。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数据研究院中有痰热清注射液使用记录的患者病历。利用Apriori算法对痰热清注射液的用药人群进行中西药联合用药关联分析。采用处方序列分析结合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筛选出175份疑似病例,使用倾向值匹配的方法按照年龄、性别、住院科室进行1:4匹配得到700份对照组病例,并利用logistic回归等方法对痰热清注射液的单次给药计量、过敏史、溶媒、基础疾病、联合用药以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危险因素探讨。结果:痰热清注射液在中药联合用药中与连花清瘟颗粒、胆木浸膏糖浆、强力枇杷露、康莱注射液以及注射用血栓通等药品的使用频率较高,与西药中卡络磺钠、血凝酶、多索茶碱、溴已新、布地奈德、沙丁胺醇、青霉素以及头孢唑肟等药品的联用频率较高。通过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患者基础疾病中,二型糖尿病(OR=9.374,P=0.013)、电解质紊乱(OR=1.938,P=0.032)、高血压性心脏病(OR=2.662,P=0.011)、骨继发性恶性肿瘤(OR=6.838,P=0.015以及口腔感染(OR=7.293,P=0.033)是疑似过敏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单次给药剂量(OR=1.004,P=0.757)、过敏史(OR=1.047,P=0.867)以及溶媒(OR=0.970,P=0.864)不是痰热清注射液疑似过敏反应的影响因素;与痰热清注射液联合使用甲氧氯普胺(OR=3.499,P=0.0005)、布地奈德(OR=2.778,P=0.0026)、碳酸氢钠(OR=3.557,P=0.0009)、炎琥宁(OR=2.803,P=0.0131)、孟鲁司特钠(OR=3.283,P=0.0009)、莫西沙星(OR=1.848,P=0.0404)、青霉素(OR=2.388,P=0.0131)、血凝酶(OR=3.749,P=0.0013)、和泮托拉唑(OR=2.152,P=0.0081)九种药物可能会增加过敏反应发生的风险;在实验室检查指标方面,两组在血钙(P=0.0308)、血钠(P=0.0358)、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0.0001)以及白细胞(P<0.0001)存在统计学差异,血钾(P=0.9538)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1)痰热注射液主要应用的群体为中老年患者,临床适应症较为广泛,且应用基本与药品说明书相符合;(2)痰热清注射液与中药中清热解毒及活血化瘀类药品联用频率较高,与西药中的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黄嘌呤类、祛痰药皮质固醇类药以及抗病毒类药联用频率较高;(3)患者的基础疾病中2型糖尿病肾病、电解质紊乱、高血压性心脏病、骨继发性恶性肿瘤以及口腔感染和联合用药中的甲氧氯普胺、布地奈德、碳酸氢钠、炎琥宁、孟鲁司特钠、莫西沙星、青霉素、血凝酶和泮托拉唑九种药物可能会增加痰热清注射液发生过敏反应的风险,同时可能伴随着血钠、血钙、中性粒细胞等血液检查指标的改变,但本次研究所得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证实;(4)基于真实世界的痰热清注射液疑似过敏反应研究是对中医药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的一次探索,可为真实世界数据的药品不良反应指南制定提供参考和建议。

彭素莲[4](2019)在《某院门急诊处方分析及持续改进意见》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某院门急诊处方进行分析,了解其合理用药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某院13685张门急诊处方,进行逐一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结果在所抽查的处方中,不合理处方243张,不合理率1.78%。结论某院门急诊用药基本合理,且呈持续改进状态,但仍存在部分不合理用药情况。

王科冉[5](2019)在《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分析及药学干预效果评价》文中认为目的1.通过对我院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住院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抗感染用药合理性,明确存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及比例,明确肺炎克雷伯菌对当前抗菌治疗主要品种的耐药现状,为后期开展治疗药物干预提供参考。2.在药学干预阶段,针对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住院患者抗感染用药不合理医嘱提出改进建议,与主管医生面对面沟通并递交书面干预方案,优化医生用药习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抗菌药物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清除率,减少和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3.建立体内美罗培南HPLC测定方法,探讨美罗培南血药浓度监测对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评价优化给药方案的有效性,进一步探讨药师干预的有效性,推动临床药师的作用。方法1.第一阶段,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17.9.012018.1.01的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住院患者共382例作为研究对象,查阅病历中患者的基本情况、疾病基本情况以及抗感染给药方案,根据药品说明书、国内外相关指南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从药品选择、适应证、给药剂量、给药方式、联合用药等多方面对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合理性评价,发现临床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为第二阶段药学干预研究提供支持。2.第二阶段,使用实时干预研究方法在2018.3.012018.5.31通过检验科信息系统(LIS)查阅当日住院患者全部细菌培养结果和药敏结果,筛选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住院患者,依据说明书及国内外相关指南,利用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审核患者抗感染用药医嘱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对于存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依据说明书等权威资料给出合理化用药建议,与医师面对面交流并递交不合理用药问题沟通干预建议单。之后再次通过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确认用药医嘱的修改情况,评价干预效果。3.第三阶段,建立一种准确、快速、简便的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美罗培南药物的方法。收集我院2018.7.01-2019.1.31使用美罗培南治疗的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根据是否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根据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调整用药方案,对照组为临床医师经验性用药。实验组美罗培南临床样本收集时间为第7剂给药前后,采用已建立的HPLC法测定其血药浓度。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28d病死率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结果1.经第一阶段回顾性研究发现,2017.9.012018.1.01共有住院患者46125人,其中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412人,纳入病例382人(男225/女157)。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为126人(约占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总数的32.98%)。382位患者中微生物初始送检率仅为71.99%。耐药现状调查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对17种常用抗菌药物的率差和值为25.89,提示耐药趋势日趋严重,其中对美罗培南的耐药速率增加最快。多重耐药组与非多重耐药组比较结果显示,抗生素使用天数、使用品种数、碳青霉烯类使用率及临床转归情况均有统计学差异。对382位患者的长期及临时用药医嘱审核发现,共有91位患者的用药医嘱中出现了不合理用药问题,总计135条,其中药品选择不合理18条,用法用量不合理42条,给药频次不合理38条,用药疗程不合理19条,联合用药不合理18条。2.在第二阶段中,进行实时干预的时间为2018.3.012018.5.31,细菌培养肺炎克雷伯菌阳性患者共299人,符合入组标准的共282人(男159/女123)。累计审核用药医嘱782条,发现不合理用药问题126条,出现不合理用药的患者数为69人。通过当面交流并递交书面不合理医嘱沟通意见单102份,主管医生接受86条(干预成功率68.25%)。3.第三阶段,本课题建立的人血浆中美罗培南浓度测定的HPLC方法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3.125-200μg·mL-1,批内、批间变异均小于5%,回收率均值分别为90.64%,87.35%,89.51%。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样本按规定方式处理后稳定。实验组67.3%的患者未达到fT>MIC>100%,提示常规经验治疗往往不足以达到PK/PD标准。根据美罗培南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调整给药方案后可以改善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中重症感染患者的微生物学疗效和远期预后,可以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程度,促进器官功能的好转,并且不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临床抗菌药物仍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多数医师能参照病原学检查、药敏结果等选择或者及时调整抗菌药物,部分病例存在药物选择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合理、用药疗程过长、无指征更换药物频繁等不合理问题。但在药师的提醒与建议下大部分临床医生愿意修改不合理用药医嘱,药师应与临床医师密切配合,为临床提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指南及文献支持。美罗培南经验性治疗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往往不足以达到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目标,加大剂量或可致毒性及不良反应增加,需依据TDM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张倩[6](2019)在《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物相互作用特征与机制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老龄化发展,基础疾病合并多种并发症已成常态,多药治疗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模式。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多药治疗中十分常见,但因安全性问题,成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重点关注品种,其临床联合用药的情况复杂,然而有关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基础却相对薄弱,给临床用药带来未知的效益或风险。丹红注射液是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受到多个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专家共识的推荐,已经形成了《丹红注射液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但其在联合用药方面研究仍相对较少。本论文在课题组前期工作基础上,依据临床文献研究和通过临床数据挖掘,基于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多发感染的临床实际情况,及在这种情况下丹红注射液与抗菌药物头孢菌素类临床高频联用的应用实际,且两者有较多体内共同转运蛋白靶点的研究报道,选择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作为代表性联合用药组合,从药动学和药效学相互作用等角度,评价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的相互作用特性及作用机制,以期发现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临床联合用药潜在的效益与风险,为后期完善丹红注射液安全风险预警体系提供数据支持,并为中药注射剂与抗菌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提供研究基础。一、文献研究本章通过文献检索总结了清热解毒类和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与抗菌药联合用药的临床研究现状。进一步检索丹红注射液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的临床联合用药现状,及各自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为设计临床数据挖掘和药物相互作用方案,发现药物相互作用特征和可能机制提供基础。(一)中药注射剂与抗菌药物的临床联合用药现状临床常与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的中药注射剂主要是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用于治疗各种细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等能够协同增效,但是两者系统的相互作用研究报道较少。常见临床报道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与抗菌药出现配伍禁忌,但是两者联合用药的临床应用报道较少。(二)丹红注射液及头孢菌素的药物相互作用文献研究1.目前只有少量关于丹红注射液与头孢菌素配伍禁忌的文献报道,但没有检索到两者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的文献。丹红注射液和头孢菌素类有各自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基础:丹红注射液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代谢性药动学相互作用,其主要酚酸类成分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体外能够显着抑制人肝微粒体9种CYP 450亚型酶和大鼠肝微粒体相应的亚型酶;在转运体方面,丹红注射液能够显着抑制肾脏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1、OAT3和肝脏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P1B1和OATP1B3。2.头孢菌素类的药动学相互作用研究主要在血浆蛋白和转运体两个方面:头孢曲松是蛋白结合率较高的代表药物;与头孢菌素类相关的摄取型转运体主要是肾脏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1和OAT3、肝脏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P1B1和OATP1B3,及肠道寡肽转运体PEPT1和PEPT2;有关的外排型转运体主要为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2、MRP4和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二、基于临床数据挖掘的丹红注射液联合用药规律分析依托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筛选出2013年~2015年使用丹红注射液患者7713例病案,建立丹红注射液临床联合用药数据库,共登记73653条有效用药记录,针对患者人口学特征、主要诊断及联合用药情况开展数据挖掘,为设计药物相互作用实验方案提供临床依据。(一)基于临床数据挖掘丹红注射液联合用药的关联规则分析1.使用丹红注射液的患者年龄在60岁及以上占75.82%,临床主要诊断为高血压(72.29%)、脑梗塞(58.25%)、冠心病(40.94%)和糖尿病(27.28%),四大诊断关联密切,超过90.22%的患者有并发症。2.选取6935例四大诊断患者的有效用药信息66729条,按不同年份、性别和年龄段分析丹红注射液联合用药规律。丹红注射液与抗血小板药、调血脂药、脑血血管疾病用药及质子泵抑制剂联合用药频次逐年递增;女性患者更多见联合使用心血管疾病用药(最小支持度10%,最小置信度90%,最小提升度1.00),男性患者更多见联合使用脑血管疾病用药(最小支持度15%,最小置信度90%,最小提升度1.00);80岁以下患者多见联合使用抗血小板药和脑血管疾病用药,80岁以上患者多见联合使用心血管疾病用药和利尿药(最小支持度20%,最小置信度65%,最小提升度1.00)。(二)基于临床数据挖掘丹红注射液与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规律分析1.患者年龄60岁及以上占86.27%,主要的并发感染诊断为肺部感染(25.05%)、尿路感染(9.19%)和肠胃炎(8.90%),出现频率最高关联密切的诊断为高血压和肺部感染(支持度25.05%)。丹红注射液联合用药频次最高的抗菌药物是头孢菌素类(68.77%),其次喹诺酮类(32.01%),再次青霉素类(11.31%),其中联用频次最高的品种为头孢曲松。2.基于江苏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1033例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有10例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其中有8例是联合使用头孢类,但不能判断不良反应/事件与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必然相关。临床文献研究发现丹红注射液与头孢类抗菌药物可能存在配伍禁忌,且两者在体内的共同靶点相对较多,因此将联用频次最高的头孢曲松作为头孢类代表,与丹红注射液进行药物相互作用实验研究。三、基于药动学的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物相互作用特征与机制研究由于头孢曲松体内不被代谢,本章基于药物分布和排泄过程研究了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动学相互作用特征及作用机制。(一)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联合用药对药物动力学的影响1.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联合用药过程中,单次联合用药主要表现为头孢曲松对丹红注射液体内过程的影响,联合用药导致p-香豆酸、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的血药浓度显着下降(P<0.05),丹红注射液对头孢曲松的体内药动学影响较小。2.多次联合用药主要表现为对头孢曲松体内过程的影响。多次联合用药7天,头孢曲松最高血药浓度降低,丹红注射液中酚酸类成分的血药浓度和暴露量没有显着性差异。先使用丹红注射液7天,再联合使用头孢曲松7d,显着降低头孢曲松的血药浓度和体内暴露量,丹红注射液中p-香豆酸、丹酚酸D、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的血药浓度和暴露量显着增加。3.单次与多次联合用药都可降低头孢曲松在老年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和暴露量。(二)基于药物分布的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动学相互作用研究1.平衡透析法测定丹红注射液中酚酸类成分的人血浆蛋白结合率,结果显示原儿茶醛、p-香豆酸、丹酚酸D、迷迭香酸、紫草酸和丹酚酸B的人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2.体外超滤法实验结果显示头孢曲松可与丹红注射液中酚酸类成分竞争性结合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法实验结果显示,头孢曲松和丹红注射液中酚酸类单体化合物与HSA结合方式以静态猝灭为主,丹红注射液中酚酸类化合物可显着降低头孢曲松的静态猝灭结合参数,具体结合位点需进行分子对接考察。(三)基于药物排泄的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动学相互作用研究1.多次联合用药显着增加头孢曲松的尿液排泄量和累积排泄分数,头孢曲松的胆汁排泄量有增加趋势,这可能是联合用药导致头孢曲松血药浓度降低的作用途径。2.多次联合用药有增加肾小球滤过的趋势,改善肾小球滤过功能可能是联合用药导致头孢曲松血药浓度降低的作用途径之一。3.联合用药对大鼠肾脏摄取型转运体rOat1、rOat3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没有显着影响,对外排型转运体rB crp、rMrp4的基因表达也没有显着影响,但是能显着增加rMrp2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水平。丹红注射液可诱导HEK293细胞MRP2的基因表达,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向尿液中外排头孢曲松增加,导致头孢曲松尿液排泄量增加,血药浓度减少。4.联合用药显着增加迷迭香酸和丹酚酸D的尿液排泄量,原因可能是高浓度头孢曲松从胆汁排泄,抑制迷迭香酸和丹酚酸D从胆汁排泄,代偿性增加迷迭香酸和丹酚酸D尿液排泄量。临床意义在成年和老年大鼠体内联合用药能显着降低头孢曲松体内的血药浓度和暴露量,且联合用药与单用组的头孢曲松Cmax和AUC不等效,说明联合用药会影响头孢曲松的生物等效性,建议继续考察不同给药方案对头孢曲松的药动学影响,临床联合用药时注意监测头孢曲松的血药浓度。四、基于药效学的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物相互作用特征研究药效学是药物相互作用关注的终点,本章基于两者的主要药效,研究了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效学相互作用。(一)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联合用药对体外抑菌作用的影响丹红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3593表现出较弱的抑菌作用,对临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没有抑菌作用,与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和头孢吡肟体外联合药敏主要表现为相加和协同作用。(二)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联合用药对活血化瘀和抗炎作用的影响1.在使用丹红注射液的过程中联合使用头孢曲松,能够显着增加成年大鼠体内国际化标准比值、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活化凝血酶时间,降低血清TxB2水平,但对抗血小板功能没有显着影响。2.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联合用药能够显着增强老年大鼠体内抗凝血功能、抗血栓和抗血小板功能,显着降低系统炎症因子水平,但与单用丹红注射液组或单用头孢曲松组相比没有显着性差异。临床意义在成年大鼠体内联合用药能显着增加丹红注射液酚酸类成分体内的血药浓度和暴露量,联合用药与单用丹红注射液组的Cmax和AUC不等效,药效学结果表明联合用药可增强丹红注射液在成年大鼠体内抗凝血和抗血栓作用,因此临床联合用药时注意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但在老年大鼠体内联合用药不显着影响丹红注射液在老年大鼠的体内抗凝血、抗血栓、改善血流变等方面的作用。

张良,田靖,傅宇琼,陈水琴,尚琦[7](2018)在《提高门诊抗菌药物处方质量》文中认为目的促进门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高门诊抗菌药物处方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方法 20142016年度,对我院每月份门诊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点评与分析,加强药师与医师沟通,完善计算机处方干预系统。结果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合格率由平均63.29%提高到98.53%,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3%6%,符合国家卫计委要求的≤20%。结论药师进行处方点评并对临床医师处方实施干预,保障了用药的安全、合理、有效。

李莹[8](2018)在《我院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和特点的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1日6月30日30个科室收到的112例抗菌药物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记录ADR症状,并分析ADR与患者性别、年龄、涉及ADR抗菌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及其临床表现等情况。结果:发生ADR男性患者60例(53.57%),女性患者52例(46.43%);患者年龄<18岁发生ADR的18例(16.07%),1860岁53例(47.32%),>60岁41例(36.61%);引起ADR的抗菌药物中因注射头孢类抗生素51例(45.54%),青霉素类28例(25%),喹诺酮类20例(17.86%),大环内酯类10例(8.93%),其他3例(2.67%);静脉注射方式引起ADR占比较大(81.25%);皮肤及其附件部位发生ADR 41例(36.61%),神经系统21例(18.74%),呼吸系统16例(14.29%),心血管系统14例(12.5%),胃肠道系统13例(11.61%),泌尿系统7例(6.25%)。结论:使用抗菌类药物引起ADR中,以头孢类抗生素为主,静脉注射ADR较多,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导致瘙痒、皮疹等症状,需加强我院医务人员对抗菌类药物ADR的监测及药物安全知识学习,合理应用,降低ADR发生率。

余爱荣,范星,周帆,辛华雯[9](2014)在《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的药学监护切入点》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的药学监护切入点。方法:以临床药师对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为例,分析抗感染治疗中的药学监护切入点。结果:临床药师可结合临床具体情况,以判断是否有使用抗菌药的指征、协助制定抗感染治疗方案(包括抗菌药物品种、剂量与溶媒的选择、PK/PD参数的优化、输液速度)、重视病原学检查、关注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与疗效的监测、加强患者用药教育等为切入点开展药学监护。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制订个体化的用药监护,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张梅[10](2014)在《宁夏某市二级医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和应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调查宁夏两家二级医院门诊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上报情况、两院门诊部分抗菌药物处方的应用情况,分析抗菌药物引起的ADR的影响因素并找出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为临床提供更加可行的用药方法与手段。方法(1)收集宁夏两家二级医院2012年1月-12月门诊部上报全部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统计药品不良反应上报具体数据情况,找出引发ADR频率最多的药物,统计出抗菌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具体品种与数量、导致不良反应最多的用药途径、抗菌药引起不良反应造成各器官损害的次数等。(2)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对两院2012年1月-12月门诊处方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出处方中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用药途径、应用频率、使用次数、各科室用药的情况,分析其中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及原因。结果(1)两家医院在2012年1月-12月期间上报药品不良反应中,由抗菌药导致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例数为309例,在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总数中占71.2%;用药途径中,注射用药引起ADR例数为259例,占抗菌药引起ADR总数的59.7%;药剂科上报298例,临床科室的医生上报136例,共计434例。头孢菌素类引起ADR有107例,占抗菌药物引起ADR报告总数的34.6%;抗菌药引起ADR主要损害的器官及表现是皮肤、组织损害、神经毒性反应、消化器官受损、呼吸器官的有害反应。(2)影响抗菌药物引起ADR的主要因素是过敏史、使用抗菌药物的种数和用药途径。(3)门诊处方抽取共43579张,药品总金额为3172551.2元;均方金额为72.8元;含有抗菌药物的处方15819张,占总处方的36.3%,抗菌药的使用金额为989835元,占所有药品金额的31.2%;联合应用抗菌药处方共有8353张,占抗菌药处方总数的52.8%;用药途径中以注射给药的处方有4112张,占总抗菌药处方的26%;抗菌药物种类中,应用频率居前三位的是: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抗菌药应用次数居前三位的药物品种为:头孢噻肟、美洛西林、头孢呋辛。临床科室中妇产科、呼吸科、感染科是抗菌药物应用率较高的科室;所有抗菌药处方中不合理应用的有1142张,所占比例为7.22%。结论(1)抗菌药引发不良反应例数最多,其中头孢类药物所占比例最多;上报ADR情况最多的科室是药剂科,用药途径中以注射用药导致ADR情况居首。(2)影响抗菌药物引起ADR的主要因素是过敏史、使用抗菌药物的种数和用药途径。(3)两家医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的应用金额略高,抗菌药物的应用率与注射用药率总体不超标;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通过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来降低ADR的发生率。

二、浅谈喹诺酮类抗菌药的ADR及联用与禁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喹诺酮类抗菌药的ADR及联用与禁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药师在泌尿外科疾病治疗中的药学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临床药学与临床药师
    1.2 泌尿前列腺疾病概述
    1.3 泌尿前列腺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现状
    1.4 泌尿前列腺外科围手术期辅助治疗药物应用的现状
    1.5 药物利用评价体系
    1.6 课题立项依据
第二章 临床药师干预泌尿前列腺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研究
    2.1 引言
    2.2 资料与方法
        2.2.1 资料来源
        2.2.2 入选条件及排除标准
        2.2.3 建立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标准
        2.2.4 药学服务干预措施
        2.2.5 统计学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围手术期患者基本情况
        2.3.2 泌尿前列腺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
        2.3.3 围手术期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术后情况
        2.3.4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性应用评价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临床药师运用DUE方法对泌尿前列腺外科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使用管理实践
    3.1 引言
    3.2 资料与方法
        3.2.1 资料来源
        3.2.2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泌尿外科临床使用DUE标准建立
        3.2.3 基于DUE标准的药学干预措施
        3.2.4 基于DUE标准的干预结果评价
        3.2.5 统计学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患者基本信息情况
        3.3.2 建立泌尿外科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使用DUE标准表
        3.3.3 干预前药物利用评价情况
        3.3.4 药学干预结果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临床药师干预泌尿前列腺外科围手术期辅助用保肝药物使用的研究
    4.1 引言
    4.2 资料与方法
        4.2.1 资料来源
        4.2.2 入选条件和排除标准
        4.2.3 建立辅助用保肝药合理性评价标准
        4.2.4 药学服务干预措施
        4.2.5 统计学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围手术期患者基本情况
        4.3.2 泌尿前列腺外科围手术期辅助用保肝药物应用情况
        4.3.3 围手术期患者使用保肝药物的术后情况
        4.3.4 围手术期辅助用保肝药物合理性应用评价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临床药师参与1例围手术期用药发生的严重不良反应的案例分析
    5.1 引言
    5.2 病例资料
    5.3 病例分析
    5.4 病例讨论
    5.5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2)某院2019年儿科患者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2.1 第1~4季度儿科抗菌药物ADR的发生率分析
    2.2 发生抗菌药物ADR的严重程度分析
    2.3 发生抗菌药物ADR患儿的药物联用情况分析78例发生抗菌药物ADR患儿的药物联用情况
    2.4 发生抗菌药物ADR患儿的给药途径分析
    2.5 发生抗菌药物ADR患儿的用药类型分析
    2.6 78例抗菌药物ADR的累及部位和表现分析
3 讨论

(3)基于电子病历的痰热清注射液疑似过敏反应信号发现与影响因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文章组织架构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数据采集
        2.2.1 采集方法
        2.2.2 对照设置
    2.3 数据预处理
        2.3.1 数据归一
        2.3.2 数据集成
        2.3.3 数据变换
        2.3.4 分析指标
        2.3.5 统计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痰热清注射液使用者临床特征分析
        3.1.1 基本情况
        3.1.2 疾病分布
        3.1.3 临床表现
        3.1.4 用药分析
    3.2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用药的关联分析
        3.2.1 中药联合用药关联分析
        3.2.2 西药联合用药关联分析
    3.3 痰热清注射液疑似过敏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3.3.1 基本情况
        3.3.2 溶媒、药物过敏史及单次给药剂量分析结果
        3.3.3 血液检验指标分析结果
        3.3.4 基础疾病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3.3.5 联合用药分析结果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4.1 痰热清注射液的关联规则挖掘发现
    4.2 疑似过敏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与创新
        5.1.1 研究结论
        5.1.2 研究创新
    5.2 不足与展望
        5.2.1 研究不足
        5.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4)某院门急诊处方分析及持续改进意见(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统计方法
2 结果
3 分析讨论
    3.1超常处方
    3.2联合用药不适宜
    3.3用法用量不适宜
    3.4遴选药品不适宜
    3.5诊断不全、适应症不全
    3.6重复用药
    3.7违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3.8配伍禁忌
4 小结

(5)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分析及药学干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方案的回顾性分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数据获取途径
        1.3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1.4 用药医嘱合理性评价标准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的基本情况
        2.2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现状
        2.3 多重耐药组与非多重耐药组患者情况
        2.4 微生物学检查情况
        2.5 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评价
        2.6 药物不良反应
    3 讨论
        3.1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趋势
        3.2 不合理用药问题原因分析
        3.3 不合理用药问题内容分析
        3.4 研究开展必要性
    4 结论
第二部分 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抗感染用药方案的药学干预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干预对象和干预内容
        1.2 患者入组标准
        1.3 患者排除标准
        1.4 数据信息来源
        1.5 用药医嘱合理性评价标准
        1.6 数据分析
        1.7 干预试验流程图
        1.8 药物治疗干预沟通意见单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情况
        2.2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3 不合理用药情况
        2.4 典型病例
        2.5 干预成功率
    3 讨论
        3.1 研究发现的问题
        3.2 不合理用药问题的建议
    4 结论
第三部分 美罗培南血药浓度监测对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第一阶段 美罗培南HPLC分析方法学建立
        1 实验材料
        1.1 药品、试剂和仪器
        1.2 测定条件、配制溶液与样品处理
        2 方法与结果
        2.1方法学专属性实验
        2.2 线性关系
        2.3 精密度与准确度
        2.4 提取回收率
        2.5 稳定性试验
        2.6 方法学应用
        3 讨论
    第二阶段 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美罗培南血药浓度监测及药学干预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数据采集
        1.4 观察指标
        1.5 疗效评价指标
        1.6 安全性评价
        1.7 数据分析及处理
        1.8 美罗培南治疗药物监测沟通意见单
        2 干预试验内容及结果
        2.1 干预时间
        2.2 干预试验流程图
        2.3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4 实验组首次峰谷浓度及PK/PD达标率
        2.5 两组患者给药方案调整情况
        2.6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7 两组患者细菌学疗效比较
        2.8 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3 讨论
        3.1 PK/PD达标率分析
        3.2 选择调整给药方案
        3.3 干预结果分析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
个人简历
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6)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物相互作用特征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药注射剂与抗菌药物的临床联合应用现状
        一、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与抗菌药物临床联合用药现状
        二、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与抗菌药物临床联合用药现状
        参考文献
    第二节 丹红注射液及头孢菌素的药物相互作用文献研究
        一、丹红注射液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临床数据挖掘的丹红注射液联合用药规律分析
    第一节 基于临床数据挖掘的丹红注射液联合用药关联规则分析
        一、基于临床数据挖掘丹红注射液联合用药规律分析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基于临床数据挖掘的丹红注射液与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规律分析
        一、基于临床数据挖掘的丹红注射液与抗菌药联合用药关联规则分析
        二、基于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丹红注射液与抗菌药联合用药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药动学的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物相互作用特征与机制研究
    第一节 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联合用药对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一、单次联合用药对药物动力学过程的影响
        二、多次联合用药对药物动力学过程的影响
        三、单次和多次联合用药对老年大鼠体内头孢曲松药物动力学过程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基于药物分布的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动学相互作用研究
        一、平衡透析法测定丹红注射液中主要酚酸类成分的人血浆蛋白结合率
        二、头孢曲松与丹红注射液主要酚酸类成分竞争性结合人血清白蛋白研究
        参考文献
    第三节 基于药物排泄的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动学相互作用研究
        一、联合用药对头孢曲松尿液和胆汁排泄的影响
        二、联合用药对头孢曲松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重吸收的影响
        三、联合用药对头孢曲松肾小管分泌的影响
        四、联合用药对丹红注射液中酚酸类成分尿液排泄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药效学的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物相互作用特征研究
    第一节 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联合用药对抗菌作用的影响
        一、丹红注射液抗菌作用筛选
        二、丹红注射液与头孢类联用对临床MRSA体外联合药敏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节 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联合用药对活血化瘀和抗炎作用的影响
        一、联合用药对成年大鼠活血化瘀和抗炎作用的影响
        二、联合用药对老年大鼠活血化瘀和抗炎作用的影响
        参考文献
结语
博士在读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7)提高门诊抗菌药物处方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评价方法
        1.2.1 成立处方点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1.2.2 制订抗菌药物处方评价标准:
        1.2.3 处方点评内容:
    1.3 干预对策
        1.3.1 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
        1.3.2加强事前干预, 将不合理用药杜绝在发药前:
        1.3.3 事后点评汇总, 综合评价分析:
        1.3.4 药剂科与信息科合作:
        1.3.5 加大惩处力度:
2 结果
3 讨论
    3.1
    3.2 门诊抗菌药物处方不合理的主要原因分析

(8)我院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2 结果
    2.1 ADR与患者性别及年龄分布情况:
    2.2 抗菌药物ADR药物种类:
    2.3 抗菌药物ADR药物给药方式:
    2.4 抗菌药物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症状:
3 讨论

(9)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的药学监护切入点(论文提纲范文)

1 判断是否有使用抗菌药的指征
2 协助制定抗感染治疗方案
    2.1 抗菌药物品种的选择
    2.2 重视PK/PD参数的优化
    2.3 剂量的调整
    2.4 溶媒的选择
    2.5 输液速度
3 重视病原学检查
4 关注药物相互作用
5 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
6 疗效的监测
7 加强患者用药教育
8 小结

(10)宁夏某市二级医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和应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 资料来源
    2 调查方法
结果
    1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具体情况
    2 抗菌药物引起的 ADR 的影响因素分析
    3 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情况分析
讨论
    1 分析上报的 ADR 情况
    2 抗菌药物引起的 ADR 的影响因素分析
    3 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情况分析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

四、浅谈喹诺酮类抗菌药的ADR及联用与禁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论文参考文献)

  • [1]临床药师在泌尿外科疾病治疗中的药学服务研究[D]. 戚晨冬. 华东理工大学, 2020(08)
  • [2]某院2019年儿科患者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J]. 苏焕鹏,范喜城,李庆南. 抗感染药学, 2020(08)
  • [3]基于电子病历的痰热清注射液疑似过敏反应信号发现与影响因素探讨[D]. 周虎. 重庆医科大学, 2020(01)
  • [4]某院门急诊处方分析及持续改进意见[J]. 彭素莲. 海峡药学, 2019(09)
  • [5]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分析及药学干预效果评价[D]. 王科冉.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6]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物相互作用特征与机制研究[D]. 张倩.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8)
  • [7]提高门诊抗菌药物处方质量[J]. 张良,田靖,傅宇琼,陈水琴,尚琦. 海峡药学, 2018(07)
  • [8]我院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J]. 李莹. 北方药学, 2018(04)
  • [9]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的药学监护切入点[J]. 余爱荣,范星,周帆,辛华雯. 中国药师, 2014(10)
  • [10]宁夏某市二级医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和应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D]. 张梅. 宁夏医科大学, 2014(03)

标签:;  ;  ;  ;  ;  

浅谈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联合用药禁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